学生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培养探讨

学生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培养探讨
学生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培养探讨

学生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培养探讨

摘要:发散思维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从这一问题出发,想的办法、途径越多越好,总是追求还有没有更多的办法。而收敛思维也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在众多的现象、线索、信息中,向着问题的一个方向思考,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或发散思维中针对问题的最好办法去得出最好的结论和最好的解决办法。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形成,会直接影响学生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的程度。在现代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很有必要进行一些创造性思维(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引导和训练,使学生在导练的过程中,典型知识要点通过合理的收敛和发散,最终达到知识的整合和更牢固地掌握的目的。本文在探讨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概念及其特点的基础上,研究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张力”与“合力”,即两者既相互对立,又互为补充的思维方式,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创新思维与理性思维辩证统一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关键词:物理课教学收敛思维发散思维辩证统一

有一位编者说过:“不曾‘异想’,就不能‘天开’”,“想前人未想之想,事前人未事之事”。这两句话常常鼓励和鞭策着我的教学工作。我热切希望学生在合理引导下,想前人(别的学生)未想之想,事前人(别的学生)未事之事,真的“异想”而“天开”。在学习中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生的探索兴趣,使学生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从而相信科学、尊重科学、探索科学。

但传统教学的特点在于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参与;强调教材、课本内容在学生的知识经验中占据的强势地位,强调教材、书本知识的绝对正确性和权威性,不重视学生自身的自主体验;强调全体受教育者的统一性,忽视每一个学生作为不同的个体所具有的差异性。从目前教育中已经存在的问题来看,由于教育本身的僵化和单一而不同程度上压抑了学生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限制了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自由多样发展,甚至无形之中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中设置了障碍,形成了思维定势。这在一方面使得学生习惯于沿用自己所熟悉的固定思路去思考问题,另一方面也在不同程度上妨碍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将思路束缚在无形的框内,造成思维狭窄、单一,影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针对这种教学的缺陷和弊端,本人认为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对某一知识点在某一大、小单元的复习中,创设一种能让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和自由发展的环境,能让学生的收敛思维和发散思维得以自由驰骋,体现思维的多样化和自主性,最终达到知识的整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参与学习的热情高涨,其思维能力也就逐步提高,从而提高学习成绩。

下面我从高一物理的一个知识点——“摩擦力大小和方向”的典型例题出发,谈谈如何进行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的教学。

一、敛散思维导练流程图

说明:在教学中从一个典型例题(问题)出发,先进行横向思维收敛、纵向思维收敛的训练,使典型问题得到到初步认识,然后再就典型问题纵向思考分析,使该问题从一定范围、层次进行思维。当典型问题得到了一定的确认时,紧接着使学生活跃的思维转向多方向、多角度、多渠道的思维方式。向着提出问题、探索新知识、发现新问题的角度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最后对典型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的提炼,加深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即知识的整合)。

二、敛散思维导练过程

典型例题(问题)(教师点评此题):

关于摩擦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同

B. 摩擦力的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C. 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

D. 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然后在“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摩擦力的方向)”的知识点上,让学生从已知的信

息中产生逻辑结论,寻觅正确的答案,进行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层次的思维方式的训练。

(一)收敛思维导练

收敛思维又叫求同思维,就是从已知信息中产生逻辑结论,寻觅正确答案的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层次的思维方式。它是深刻理解概念、正确解决问题、完整掌握知识系统的重要思维方式。 1.横向收敛 就是按照常规习惯形成的,沿着固定方向,采用一定的模式或方法进行思考的思维方式。(附学生练习) 例1.正在水平路面骑行的自行车前轮受到摩擦力方向 (填向前或向后),与运动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后轮受到摩擦力方向 (填向前或向后),与运动方向 (填相同或相反)

设计上题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这个特定方向(一定方向)进行思维活动,围绕“摩擦力与运动方向”进行全方位的思考,运用比较、排除、综合、概括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2.纵向收敛 是指在一种结构范围内,按照有顺序的、可预测的、程式化的方向进行的思维形式。这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方向和人类认识习惯的思维方式,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到深、由始到终等线索,因而清晰明了,合乎逻辑。具有这种思维特点的人,对事物的见解往往入木三分,一针见血,对事物动态的把握能力较强,具有预见性。(附学生练习)

例2.如右图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车上有一木

箱,试判断下列情况中,木箱所受摩擦力的方向。

(1)汽车由静止加速运动时(木箱和车相对静止);

(2)汽车刹车时(木箱和车相对静止);

(3)汽车匀速运动时(木箱和车相对静止);

(4)汽车刹车,木箱在车上向前滑动时;

(5)汽车在匀速过程中突然加速,木箱在车上滑动时。 学生在对摩擦力方向分析的思维活动中,要抓住摩擦力的方向在不同的运动情况下进行比照、分析,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

(1)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也可以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即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

(2)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二)发散思维导练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它是对已知信息进行多方向、多角度、多渠道的思考,不局限于既定的理解,从而提出新问题、探索新知识或发现多种解答或得出多结果的思维方式。

1. 题型发散 就是将典型问题改变,变换其题型的一种发散思维。

例3.已知物体重10N ,物体与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3,作用力F 为5 N ,分别求下列情况物体受的摩擦力大小:

1、

图甲中作用力F 沿水平方向。 2、

图乙中作用力F 与水平方向成370。 3、

图丙中作用力F 与水平方向,物体沿竖直向下加速运动。 4、

图丁中物体沿斜面向下加速运动,斜面倾斜用为370。

(此题由图甲的典型例题进行演变发散,提高学生变通能力,要求学生到黑板上解题,然后教师解析,并让学生评价学生的解题规范和分析题型的变化。)

2.探索性发散 探索性是指完成思维活动的内容、途径和方法的自主程度,并通过独立思考创造出有一定新颖的成分,表现为思维不循常规、寻求变异、勇于创新发散思维。

例4.假如有一天世界没有摩擦力,会发生哪些现象?

(此题以没有摩擦力为发散点,让学生联系实际,发挥想像。此外应指明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回答)

在此时教师要特别注意学生抢答时能否使用物理术语解释物理现象的因果关系,并注重逻辑的严密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

3. 分解发散 就是把一个问题复杂命题分解成一些单纯命题,并逐个加以分析和解决的发散思维。(学生分成小组讨论)

例5.举例说明哪些例子或例题中摩擦力是作为动力,哪些例子或例题中摩擦力是作为阻力的?

(该环节让小组委派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充分肯定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4.迁移发散

就是用信息迁移或方法迁移解决新情景问题的一种发散思维。

(课外分小组探究性学习,指定小组长负责收集信息,再找时间点评)

例6.雨天汽车刹车比较困难,说明水会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但是农民在使用铁锹劳动,当感到有点滑时,往往是往手心上吐一口唾沫,这样手与铁锹柄之间的摩擦会变大,手就更容易抓紧铁锹了。那么,到底水是增大物体之间的摩擦,还是减小物体之间的摩擦呢?

图甲 图乙 图丙 图丁

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此题让学生用学过的摩擦力的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目的是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必须做好课后分小组探究性学习的跟踪,使学生乐于参与科学实践活动。

三、知识整合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提炼,加深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巩固的基础上加强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以“摩擦力大小和方向”这一知识用来解析一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面向全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练习)

1.联系实际题

例1.人在一般情况下步行前进时,若鞋底与地面不打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后,阻碍人前进

B.地面对鞋底的摩擦力方向向前,推动人前进

C.鞋底花纹磨损后,摩擦力减小,人更容易前进

D.鞋底花纹磨损后,摩擦力增大,人更难前进

例2.如图所示,重力G=20N的物体,在动摩擦因数为0.1的水平面上向左运动,同时受到大小为10N,方向向右的水平力F的作用,则物体所受摩擦力大小和方向是( )

A.2N,水平向左

B.2N,水平向右

C.10N,水平向左

D.8N,水平向右

例3.杂技演员用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攀和匀速下滑,他所受的摩擦力分别是f1和f2,那么( )

A.f1向下,f2向上,且f1=f2

B.f1向下,f2向上,且f1> f2

C.f1向上,f2向上,且f1=f2

D.f1向上,f2向下,且f1=f2

此环节主要是将“摩擦力大小和方向”这一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情景联系起来,从不同的生活现象中,逐个推断,找出与“典型问题”相关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整合。

2.高考题点评

例4.(2011山东)如图所示,将两相同的木块a、b至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中间用一轻弹簧

连接,两侧用细绳固定于墙壁。开始时a、b均静止,弹簧处于伸长状态,两细绳均有拉力,a所受摩擦力fa#0,b所受摩擦力fb=0,现将右侧细绳剪断,则剪断瞬间()

A.fa大小不变 B.fa方向改变 C.fb仍然为零 D.fb方向向右

此题目的是让学生的思维地在一定的深度、一定的层次上进行整合。因为解决此题知识的深度已经递进了一层受力分析和“弹簧绳子瞬间受力”内容。先解决受力情况“弹簧绳子瞬间受力”,再解决“摩擦力问题”,同时学生也体验了高考题型的解析过程。

从解题指导中可看出此题解题的难度大大提高了。虽然还是离不开“摩擦力”典型问题,但是需要借助“临界问题”有关的知识,还要用到空间思维加以合理的想象,才能解答。这样层次高的优生就有了挑战性的思维整合训练。

一节课下来,学生在典型问题上得到了收敛、发散到整合的思维训练,不同层次的学生也得到了相关的练习,达到了知识整合的目的。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在思维过程中紧密联系、交替使用,它们是辩证统一的。收敛思维体现思维深度,发散思维表现了思维的广度,二者的有机结合,可缔造灵性空间,活化思维,提认知水平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从而达到开启心扉、挖掘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敛散思维导练的教学,使学生走出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束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活化思维,活跃了课堂气氛,形成了“人人有机会参与,个个主动配合”,出现了“人人开口,个个抢着发言”的良好学习风气;同时也让一些平时胆怯的学生将“自己想学”和“我也要学”的愿望流露出来,并大胆公开自己的见解和希望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还促使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更使成绩好的同学能独立思考,通过求同和求异思维的导练,逐步形成个人风格的创新意识,初步养成创新的思维习惯。

四、给学生实施思维训练后的几点体会:

1.典型问题(课题)应具有探究性、可创造性。

2.在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应注意教师的主导与指导作用。收敛或发散导练习题要恰当,要严格挑选,要有代表性、要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

3.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进行发散性思维,对于学生的突发奇想,应给以热情鼓励,即使那些突发奇想有些不着边际。

4.已达成解决问题方法的共识后,教师应加以总结,以帮助学生获得理性认识。

5.为了培养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物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必须改革传统的一些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百度词条:发散思维

https://www.360docs.net/doc/be5408712.html,/link?url=GHYcj8me_FEFpHW0CECjNdtCj6GcwH4HAHdKN9NnmwNuAGotwJxFZr 0Awoi-Hg8j

[2] 百度词条:收敛思维

https://www.360docs.net/doc/be5408712.html,/view/1451998.htm

[3]顾远明.《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3月

[5]张锡民.《创新思维的方法与训练》[J],网络文章

[6]胡兆胜.《科学创新中理性思维和非理性思维的辨证关系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

发散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三个

1、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景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表示思维的流畅性越高。 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眼,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方法,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提意见越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发散思维的作用 1、核心性作用 想象是人脑创新活动的源泉,联想使源泉汇合,而发散思维就为这个源泉的流淌提供了广阔的通道。 2、基础性作用 创新思维的技巧性方法中,有许多都是与发散思维有密切关系的。 3、保障性作用 发散思维的主要功能就是为随后的收敛思维提供尽可能多的解题方案。这些方案不可能每一个都十分正确、有价值,但是一定要在数量上有足够的保证。 发散思维的特点 1、流畅性 流畅性就是观念的自由发挥。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并表达

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以及较快地适应、消化新的思想概念。机智与流畅性密切相关。 流畅性反映的是发散思维的速度和数量特征。 2、变通性 变通性就是克服人们头脑中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的方向来思索问题的过程。 变通性需要借助横向类比、跨域转化、触类旁通,使发散思维沿着不同的方面和方向扩散,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多样性和多面性。 3、独特性 独特性指人们在发散思维中做出不同寻常的异于他人的新奇反应的能力。独特性是发散思维的最高目标。 4、多感官性 发散性思维不仅运用视觉思维和听觉思维,而且也充分利用其他感官接收信息并进行加工。发散思维还与情感有密切关系。如果思维者能够想办法激发兴趣,产生激情,把信息情绪化,赋予信息以感情色彩,会提高发散思维的速度与效果。

发散思维案例

发散思维案例 案例1 有一个古老的智力题:“树上有10只鸟,打死1只,还有几只?”最笨的回答是:“打死1只,还有9只。”最聪明的,也是被认为 唯一正确的答案是:“打死1只,就一只也没有了,因为它们都被 吓跑了。”在一次教学实践中,我还听到学生们说出了下面一些答案: 1、还有1只死鸟挂在树上; 2、还有9只,因为是用无声手枪击中的; 3、还有2只,树上鸟窝里有2只不会飞的雏鸟; 4、还有9只,在风雨交加的天气,枪声被掩盖了; 5、还有1只,这只鸟是聋子; 6、还有10只,因为它们受伤飞不起来了; 案例2 有一只猪四百斤,一座桥承重两百斤,猪怎么过桥?条件: 1.猪是活猪,任何解决方案都不得切割猪 2.故事发生在猪王国,不要引入人的因素 3.是过桥,不是过河,不要说是游泳过去 4.是过桥,不是过涧,不要说是飞过去丫 5.桥是承重两百斤的桥,把桥挪到平地上抑或过另一座承重超过四百斤的桥都属改变性状 6.不是文字游戏,不要说“猪晕过去了” 1、立体思维

思考问题时跳出点、线、面的限制,立体式进行思维。 立体绿化:屋顶花园增加绿化面积、减少占地改善环境、净化空气。 立体农业、间作:如玉米地种绿豆、高粱地里种花生等 立体森林:高大乔木下种灌木、灌木下种草,草下种食用菌。 立体渔业:网箱养鱼充分利用水面、水体 立体开发资源:煤、石头、开发产品 你还能想出什么样的立体思维形式? 2、平面思维 以构思二维平面图形为特点的发散思维形式如用一支笔一张纸一笔画出圆心和圆周。 这种不连续的图形是难以一笔画出的 发散思维 3、逆向思维 背逆通常的思考方法。从相反方向思考问题的方法,也叫做反向思维。因为客观世界上许多事物之间甲能产生乙,乙也能产生甲。如:化学能能产生电能据此意大利科学家伏特1800年发明了伏打电池。反过来电能也能产生化学能,通过电解,英国化学家戴维1807年发现了钾、钠、钙、镁、锶、钡、硼等七种元素。 如说话声音高低能引起金属片相应的振动,相反金属片的振动也可以引起声音高低的变化。爱迪生在对电话的改进中,发明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留声机。 那么如何进行逆向思维呢? 1)就事物依存的条件逆向思考,如小孩掉进水里,把人从水中救起,是使人脱离水,司马光救人是打破缸,使水脱离人,这就是逆向思维。

创新思维与方法案例集合

案例1: B医院是某省卫生厅直管的国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是多家大学的教学医院,是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是城镇居民医保、商点医院,拥有床位600,职工90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300人,医院设有临床医技科室25个。近年来,B医院的硬件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大家普遍的感觉是:管理方面问题很多:一方面,多年以来形成的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思维模式、行为习惯等的影响根深蒂固,改变起来很难;另一方面,医疗改革、医药分离、事业单位工资改革等,如一波大潮,正在推着B医院向改革的深水区前进。而对于B医院来说,当前急需解决的,是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问题。 首先是医务流程,全院尚没有统一的、科学的医务流程体系,这就导致部分工作流程不清晰、职责不明确,部门之间工作相互推诿、病人投诉的情况时有发生; 其次是缺乏岗位编制的科学核定以及工作量的合理安排,导致医生的忙闲不均,医务力量的利用效率不高; 第三是辅助部门的工作标准、考核指标不清晰,其对业务科室的支持、服务力度不够,业务科室多有不满; 第四是绩效奖金和津补贴的发放,大家普遍感觉不满意,觉得自己部门、岗位的分配不合理。从横向对比来看,该院护士的薪酬水平与本地区其他医院相比明显偏低; 第五是民营、合资医院的进入,对B医院的人才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争夺,加上医院原有人才储备不足,面临青黄不接的局面,如再不采取有效措施,该院的专业地位将岌岌可危。 上述问题积累已久,由此,B医院希望借助此次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的东风,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组织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优化工作。 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问题,基于“汉哲医院管理体系框架”,汉哲咨询的专家对医院全体中高层管理人员、医务骨干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度访问,并对全体员工下发调查问卷,对医院现有的组织运作及人力资源管理文件进行了系统解读,在此基础上,对B医院发展战略、学科建设、组织架构、流

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ConvergentThinking)又称“聚合思维”、“求同思维”、“辐集思维”或“集中思维”。特点是使思维始终集中于同一方向,使思维条理化、简明化、逻辑化、规律化。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如同“一个钱币的两面”,是对立的统一,具有互补性,不可偏废。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既重视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又重视收敛思维的培养,才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培养高素质人才。目录[隐藏] 什么是收敛思维 训练方法 训练题 答案 收敛思维的形式 1、目标确定法 2、求同思维法 3、求异思维法

收敛思维的特征 1、封闭性 2、连续性 3、求实性 4、聚焦法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区别 1、思维指向相反 2、两者的作用不同什么是收敛思维训练方法 训练题 答案 收敛思维的形式 1、目标确定法 2、求同思维法 3、求异思维法

收敛思维的特征 1、封闭性 2、连续性 3、求实性 4、聚焦法 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的区别 1、思维指向相反 2、两者的作用不同 [编辑本段] 什么是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 收敛思维也叫做“聚合思维”、“求同思维”、“辐集

收敛思维 思维”或“集中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尽可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的信息和解题的可能性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序列中去,最终得出一个合乎逻辑规范的结论。 收敛思维也是创新思维的一种形式,与发散思维不同,发散思维是为了解决某个问题,从这一问题出发,想的办法、途径越多越好,总是追求还有没有更多的办法。而收敛思维也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在众多的现象、线索、信息中,向着问题一个方向思考,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或发散思维中针对问题的最好办法去得出最好的结论和最好的解决办法。 收敛思维也叫集合思维、求同思维,它是相对于发散思维而言的。它与发散思维的特点正好相反,它的特点是以某个思考对象为中心,尽可能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将各种信息重新进行组织,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将思维集中指向这个中心点,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好比凸透镜的聚焦作用,它可以使不同方向的光线集中到一点,从而引起燃烧一样。如果说,发散思维是由“一到多”的话,那么,收敛思维则是由"多到一"。当然在集中到中心点的过程中也

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 平阴县第二中学张树峰第八周 目标: 让学生了解发散思维的概念、特征及其应用,学会有效运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重点:学会有效运用发散思维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难点:运用发散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师:同学们一定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故事中兔子为什么失败? 因为它在途中睡了一觉。 2、师:假如故事中没写明原因,让你来猜,你会想到什么原因? …… 3、展示课本中“龟兔赛跑、兔子为什么落后”的发散思维图: 根据图示,引出发散思维概念。 二、了解发散思维的概念 1、Ppt打出发散思维的概念:发散思维又称辐射思维、放射思维、扩散思维或求异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 图示:

2、通过对“铅笔的用途”进行发散思维,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1)让学生不看书,在P23页横线上写出铅笔除书写、画画以外的用途; (2)看书上例举的铅笔的用途。 小结:这就是典型的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做到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有不少心理学家认为,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测定一个人或一个团队的创造力的主要指标之一。所以学会这种思维方法对任何一个人都非常重要。 三、发散思维的特征 Ppt显示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下面通过一些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 (一)流畅性 1、Ppt显示什么是流畅性: 流畅性指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生成尽可能多的思维火花,产生心可能多的方式和方法,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想和观念。 2、让学生看书上的例子:如果你有了钱可以干什么? 儿童A答:买可乐、买玩具车;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宝盛中心小学校谭雪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指考虑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和途径,可以突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从而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并提出多种多样的想法,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我们讲一种思维模式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需要有量的积累。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扩大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一、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既要靠老师,也要靠家长。要善于从教学和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让他们也有机会“异想天开”,心驰神往。要知道,奇思妙想是产生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维越单一,想象力也越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二、不一味注重标准答案,鼓励多向思维的发展。 学习知识要不惟书、不惟上、不迷信老师和家长、不轻信他人。应倡导让学生提出与教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和同学、和老师争辩。单向思维大多是低水平的发散,多向思维才是高质量的思维。只有在思维时尽可

能多地给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则…”之类的问题,才能强迫自己换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别人未想过的问题。 老师在教学中要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建立自信,承认自我,同时鼓励学生求新。训练学生沿着新方向、新途径去思考新问题,弃旧图新、超越已知,寻求首创性的思维。 三、敢于打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势。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说过:妨碍学习的最大障碍,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学生回答问题往往是依照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生活经验来的,处理自己熟悉的问题,往往是得心应手,并且能圆满解决。可是一旦需要开拓创新,这种思维定势就阻碍了新思维、新方法的构建,也阻碍新知识的吸收。因此就要求学生不墨守陈规,敢于打破常规,以此来弱化思维定势。从培养学生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方面,发展提升发散性思维能力。 四、大胆提出质疑。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上的东西,不一定都是全对的。真理有其绝对性,又有其相对性,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可推敲之处。应该鼓励学生大胆怀疑书本,引导学生发表独特见解,这是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一环。在质疑过程中,学生创造性地学,教师创造性地教。质疑能将机械性记忆变为理解性记忆,将机械性的学习变为理解性的学习,让学生在质疑中尝到学习、创造的乐趣,收获从质疑中验证真理的体验。 五、教学中为了不影响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禁止提出批评性意见(暂缓评价); 2.鼓励提出各种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 3.鼓励各种想法,多多益善,追求数量; 4.追求与众不同的、关系不密切的、甚至离题的想法。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笔记整理

创造性思维与方法笔记整理 目录 第一章导论 1.1困惑与思考 1.2创造 1.3创造学 1.4创造力及其构成 第二章创造性思维及思维定势 2.1 创造性思维概念 2.2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2.3 思维定势的类型 2.4突破思维定势 第三章方向性思维 3.1 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 3.2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 第四章形象思维 4.1 形象思维及特点 4.2 想象思维 4.3 联想思维 4.4 直觉思维 4.5 灵感思维 第五章头脑风暴法 5.1 头脑风暴法基本原则及规则5.2 头脑风暴法实施程序 第六章设问法 6.1奥斯本检核表法 6.3 和田十二法 6.2和田十二法 第七章列举法 7.1 列举法概述 7.2 属性列举法7.3 希望点列举法 7.4 缺点列举法 7.5 成对列举法 7.6 综合列举法 第八章思维导图 8.1 思维导图概述 8.2 思维导图绘制 第九章组合分解法 9.1 组合法概述 9.2 常见的组合方法 9.3 形态分析法 9.4 信息交合法和主体附加法9.5 分解法 第十章六顶思考帽法 10.1 水平思考法 10.2 六顶思考帽的特征 第十一章类比法 11.1 类比法概述 11.2 类比法的原理 11.3 类比法的类型 11.4 综摄法 11.5 引申方法 第十二章 TRIZ法 12.1 TRIZ的由来 12.2 TRIZ理论的体系结构12.3 TRIZ理论专利等级划分12.4 技术系统进化S曲线12.5 物理矛盾及其解决原理12.6 技术矛盾及其解决原理

第一章导论 1.1困惑与思考 东亚人平均智商最高,但智商高不等于创造力高。 美国教育哲学:鼓励广泛的兴趣,灵活多变,善于质疑,东跑西跳,注重培养自信心;中国教育哲学:注重狭隘的专业,扎实的操练,被动接受,按部就班,常常缺乏自信心。 中国学生知识丰富,善于考试,但却不善于想象、发挥、批判和创造。高知识不等于高创造力。 李约瑟悖论:中国有四大发明,近代科学技术为什么未起源于中国?因为我们停留在经验的基础上,没有形成理论,不能指导我们实践。发明的目的不是为了探求未知世界,也不是为了人类谋求福祉,而是政治的需要。 什么是高创造呢?知识,技术。 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缺乏创新型人才是问题所在!所以大学的责任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 什么是创新型人才?·就是俱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通常表现出灵活、开放、好奇的个性,俱有精力充沛、坚持不懈、注意力集中、想象力丰富以及富于冒险精神等特征。 1.2创造 (1)创造与发现。发现科学事实,发现科学规律。 (2)创造与发明。新产品的研制,新方法的发明。 (3)创造与创新。更新,改造新的东西,改变。先创造,滞后期,后创新。 (4)创造与创意。新奇,简单,实用,与众不同,能使人眼前一亮,会令人久久难忘。 创意产生思路,创造产生作品,创新产生效益。 1.3创造学 赫曼全脑模型: A左上逻辑性B左下纪律型C右上空想型D右下表现性 创造学的涵义:指研究人类的创造能力,创造发明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 创造学的特点:一般性,不能取代其他科学。 创造学的研究目的:尽快开发每一个普通人的创造力,提高其创造性。 创造学的基本原理:(1)创造力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的自然属性,即人人都有创造力,因此都具有开发的创造潜能。(2)人们的创造力可以通过科学的教育和训练而不断被激发出来,转化为显性的创造能力,并不断得到提高。 1.4创造力及其构成 1、创造力的含义:发现和解决新问题、提出新设想、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2、创造力的构成:知识→一般知识、专门知识, 智力因素→一般智能、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特殊才能, 非智力因素→创造意识因素、创造精神因素。 格林提出创造力由10要素构成:知识、自学能力、好奇心、观察力、记忆力、客观性、怀疑态度、专心致志、恒心、毅力等。庄寿强创造力公式:创造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训练》知识点提要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训练》知识点提要 一、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定义与作用 1.发散思维 又称扩散思维、求异思维、辐射思维,是指思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点出发,突破原有的知识圈,重组眼前的和记忆中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不同关系中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答案和方法。例如,数学中的“一题多解”,科学研究中对某一问题的解决提出多种设想,教育改革的多种方案的提出等等。 2.聚合思维 又称集中思维、求同思维、辐合思维,是指将许多新的信息围绕中心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归纳和重新组合的思维方式。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收敛式思维方式。例如,学生从各种解题方法中筛选出一种最佳解法;从学过的多篇记叙文中总结出记叙文的要素等。 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构成一个完整的思维过程。如果离开了发散思维,就不可能得到可供选择、比较的多种答案,思维就只能沿着一个方向进行,导致思路狭窄,答案单一,缺乏创造性;如果离开了聚合思维,思维会漫无边际,找不到最佳解决方案。因此,它们是互相促进、互为前提的。 发散思维可以使人思路活跃、思维敏捷、办法多而新颖,能提出大量可供选择的方案,办法和建议。 二、如何运用发散思维 1.顺向思维 也就是顺着问题的直接指向去思考,这是人们常用的思维方式。 2.逆向思维 即从问题相反的方向进行思考。例如,有人落水了,顺向思维就是救人离开水,而少年司马光就运用了逆向思维,砸破水缸,让水离开人。 3.侧向思维 也称横向思维,即通过联想把已知内容同其他内容联系起来思考。例如,曹冲称象,就体现了侧向思维方式,他用大石头,化整为零,解决了远古时期没有地磅的疑难问题。

学习生活中,人们常用思维导图来体现发散思维的情况。思维导图也叫心智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能清晰展现出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便于大家用图“架桥”,辅助口语表达。 三、聚合思维的方法; 常见的有抽象与概括、归纳与演绎、比较与类比、定性与定量等。 应用聚合思维时,一般可以采用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收集掌握各种有关信息; 第二步是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筛选,保留重要信息,淘汰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信息,对保留下来的信息进行抽象、概括、比较、归纳,找到共同的特性; 第三步是实事求是地得出科学的结论。

发散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法——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方法又称辐射思维法,它是从一个目标或思维起点出发,沿着不同方向,顺应各个角度,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解决具体问题的思维方法。根据美国学者吉尔福特的理论研究:与人的创造力有密切相关的是发散性思维能力与其转换的因素。他指出:“凡是有发散性加工或转化的地方,都表明发生了创造性思维。” 发散思维的培养是创造思维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发散思维的培养应围绕四种技能进行。 1.流畅性是指在短时间内表达出不同观点和设想的数量。培养学生的思维速度,使其在短时间内表达较多的概念,列举较多的解决问题方案,探索较多的可能性; 2.灵活性 是指多方向、多角度思考问题的灵活程度。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灵活考虑问题的良好品质; 3.独创性 是指产生与众不同的新奇思想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突破常规,敢于创新的创造精神; 4.精致性 是指对学生事物描述的细致、准确程度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扩大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 在训练方法上,可引导学生大量欣赏经典作品。如罗马一出版商为售出滞销的书,想尽办法托人给总统看,但总统工作很忙,无暇顾及。再三请求提意见,总统随便说了句“此书甚好”。该出版商马上推出广告词:“现有总统评价很高的书出售。”结果积压的书一售而空。另一出版商见状,也用此法,总统被利用了一回,这次说了句:“此书很糟。”相应出台的广告词为:“兹有总统批评甚烈的书出售。”结果书也很火爆。又一出版商马上也送了一套书给总统,总统这次决心不加理睬,于是,第三个广告词表述为:“现有连总统也难以下结论的书出售。”他的书销路居然也很好。 美国心理学家S?阿瑞提说:“发散思维如果不与逻辑思维过程相匹配,就甚至可能使我们得精神病。”许多大学生思维活跃、敏捷、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独特性。可是,他们的思想往往脱离实际,理论背离实践的倾向有时还比较严重,从直接的意义上说,这是缺乏逻辑思维的表现。因为其不善于运用逻辑思维对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鉴别、筛选、联结和组合,这样就可能只获得“消极的思维独创性”。因此,应重视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如“头脑风暴法”训练。 “头脑风暴法”是美国BBDO广告公司创始人A?F?奥斯本于1938 年首创的。该方法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其基本原则

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之必要性

上好思品课不可忽视学生发散性思维之培养 新乌江镇中心学校孙秀明 【摘要】: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同样不可忽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思品课学生发散性思维培养 发散性思维又叫求异思维、扩散思维、分散思维、辐射思维、多向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不同途径去思考,探求多种答案,寻求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思维。这种思维是没有一定方向和范围,由已知探索未知的思维。发散性思维有非常丰富的内容,逆向思维、曲解思维、夸张思维,以及横向思维、侧向思维和分解—组合思维都是发散思维的表现形式。 当前课堂教学改革正在向纵深方向发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同样不可忽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利于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性。下面我就从以下三个方面谈一下个人的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造就创新型人才离不开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我国在2020年建成创新型国家,使科技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支撑。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

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勇于创新、坚持创新是当前教育教学重要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创新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备和首要的基本素质。而且我国目前实施的素质教育也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创造品质对人才、学生的重要性。 创新型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创新性人才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发散性思维本质上就属于创新性思维,这就决定了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造就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实施素质教育不可忽视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教育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当属素质教育的范畴。在素质教育中,充分开发学生个体的潜能,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优化和发展,从而不断提高学生个体各种素质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之一。这其中,学生发散性思维起着重要作用,发散性思维影响到潜能的发挥。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素质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应成为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也谈初中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也谈初中数学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3-01-25T16:34:06.87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2013学年10期供稿作者:严民生[导读] 发散思维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全方位地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浙江省宁波市曙光中学严民生 发散思维是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方法,全方位地分析问题和探讨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教育心理学认为:创新思维有赖于发散思维。发散思维是指考虑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可以突破固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从而获得大量的设想,提出多种多样的想法和做法。简单的说,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寻求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一般来说,设想愈多,发散愈大,创新出现的概率也愈大。可见,创新思维更多的是同发散思维结合在一起的,思维的创新水平更多的是通过思维的发散水平反映出来的。对于数学上的新思想、新概念、新方法,往往来源于发散思维。个人的创造能力可用如下公式估计:创造力=知识×发散思维能力。由此便可以清楚地看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强化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呢? 一、调动和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心理学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潜在的研究与探索的心理需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这种潜在的需求转化为对于科学知识的积极探索。爱因斯坦曾说:兴趣和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和动力。所以教师要充分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当学生的好奇心及兴趣被调动起来后,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结合发散思维的特点,联系科学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散思维可分为三个方面:发散的量、发散的灵活性和发散的新颖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发散思维能力,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一题多解,增加学生思维发散的量。 学生思维发散的量也是以知识积累为基础的,知识越丰富,观察、分析、归纳联想领域也就越宽广,反映到数学中,对学生提出一题多解,可以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解题途径去寻求不同的方法,以培养学生思维发散的量 三、一题多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灵活性。 发散思维的灵活性要求人们要善于根据问题的变化,及时提出解决的方案。即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数学中,就要在把握一般概念、法则的基础上,大力提倡一题多变(既所谓变式教学),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灵活性。例如:“过两点有且只有一点直线”这个公理的应用,如果说:AB与CD两直线相交于两点。有的同学可能很快回答出,AB和CD是同一条直线,有的同学恐怕就一时反应不过来。作为教师应该多指导学生做一些类似地训练和练习,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四、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发散思维的新颖性。 学生发散思维的新颖性主要表现在:能独立思考问题,能自学研讨获得新知识,具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当在传统教学中渗入现代教学法,如发现法、导学研究法等,要教给学生自学和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师可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与分析,使学生在具备一定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给予适当的点拨,从而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鼓励学生求解、求知,在寻求最佳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发散思维的能力,开拓自己思维的新颖性。例如:“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个公理。教师如果这样指导学生: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除“同位角”外,还出现“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否可利用另外的两种角的关系,来判定两直线平行呢?这样可能就会有很多学生得出两直线平行的另外两种判定方法:一个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另一个是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所以,教师应在平常的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创新能力。 五、通过实验,增强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用运实物、模型、图片等,指导学生亲自操作,可以使几何图形与实物联系起来,学生的认识从感性过渡到理性,逐步形成较强的思维能力。 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进入课堂,在机房里上课一般都是运用多媒体广播系统,使学生在听教师讲完一部分内容后,立即就练习,比原来要听后记下笔记,然后再练习要好得多。而且利用各种电教仪器和多媒体教学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将看实物与动手操作联系起来,运用实验的直观教学方法,锻炼学生自己创新思维的机会。 在实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教师首先必须优化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既要考虑到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等因素,更应该考虑到学生所要发展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在分析教材、分析学生状况的基础上,有意识地渗透发散思维的思想,并贯穿与整个实验教学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始终渗透对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并且要制定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多层次的教学目标。在整个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力求做到“稚化”自身,即从学生的角度,以学生的眼光来审视所遇到的问题,因为有些对教师看起来不起眼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却是一次难得的“创新”的机会。所以要从改革的课堂教学模式入手,注重实验教学与能力的培养,积极合理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加强学生基本技能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目的就是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时,以上几个方面虽然各自有其自身独到的特点,但他们之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的提高,往往也使另外几个方面得到相应的提高。从思维的复杂性和价值而言,思维发散的量,发散思维的灵活性,发散思维的新颖性又是几个依次递进的关系。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培养期,所以我们一定要在教好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来响应我国的素质教育方针,为我国培养科技人才打好基础。

小学生发散思维培养浅谈

小学生发散思维培养浅谈 郸城县第三实验小学英语组------滕芳小学阶段是培养发散思维的关键阶段,很多成就斐然的人都是从小学或者幼年时期就养成了很好的发散思维。 比如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再比如爱迪生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都印证着发散思维对做人做事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发散思维呢?发散思维是指大脑在思维时呈现的一种扩散状态的思维模式,它表现为思维视野广阔,思维呈现出多维发散状。它的实质就是创新与求异。 小学生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的形式过度,因此要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针对性的做出培养规划,这需要各科老师即辅导老师共同协作来完成。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点来促进小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和发展的: 一、例句引导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我经常对知识点进行例句引导,让学生自己根据对知识点的掌握进行例句模仿和例句拓展,让学生把对单一知识点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积极表现自己活跃思维,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增强思维活跃性。 二、图片引导 由于小学生的思维形式多是形象思维,更容易接收图片信息,那么就可以先用图片引起学生兴趣,然后透过图片所蕴藏的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用不同的方法或通过不同的途径解决问题。 三、标题引导 现在比较流行的广告或者新闻都喜欢用标题来吸引眼球,这是利用了人的好奇心,那么最有好奇心的就是小学生,通过“标题党”的形式引起小学生的兴趣,然后进行创新思维

的培养。 四、头脑风暴 对于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小学生比较容易混淆或接受的知识点,我们会组织头脑风暴,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大家积极发言,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方法,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这种方式是培养小学生发散思维的最为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英语实际教学中,还有很多方法和实践可以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还有待大家群策群力,共同总结和分享。

创新思维与技法案例库一

一、创新思维与技法之 联想思维创新案例 1相似联想创新——太阳锅巴的诞生 西安宝石轴承厂厂长李照森及其夫人发明的锅巴片,获得了国家专利,其生产技术已在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专利权。太阳牌系列食品已成为风靡全国、跻身国际市场的名牌产品。仅1990年,西安太阳食品集团的食品销售量高达25000多吨,销售收入达15亿元。一次偶然的机会,李照森陪客人到西安饭庄进餐,发现人们对一道用锅巴作原料的菜肴极感兴趣,于是引发了以下联想:“锅巴能作菜肴,为什么不能成为一种小食品呢?”“美国的土豆片能风靡全球,作为烹任大国的中国,为什么不能创出锅巴小吃打出国门呢?”接着就是试制、成功、投产、走俏。之后,联想进一步展开,既然搞成了大米锅巴,当然还可以用其他原料、别样风味的锅巴。一时间,小米锅巴、五香锅巴、牛肉锅巴、麻辣锅巴、孜然锅巴、海味锅巴、黑米锅巴、果味锅巴、西式锅巴、乳酸锅巴、咖喱锅巴、玉米锅巴等等不一而足、琳琅满目。既然锅巴畅销,那么类似于锅巴特征的食品也相继开发问世,如虾条、奶宝、蓼宝、麦圈、菠萝豆、乳钙杀香酥、营养箕子豆等等,这些风味多样的新产品使小食品市场五彩缤纷,也使西安太阳集团腰缠万贯。李照森运用联想思维的相似联想创新思维,从锅巴作原料的菜肴,美国的土豆片风靡全球,联想到锅巴作成小食品,投入市场,不但畅销全国,还打入世界市场。 2对比联想创新——人工牛黄的诞生 天然牛黄是非常珍贵的药材,只能从屠宰场上碰巧获得。这样偶然得来的东西不可能很多,因此很难得到,也无法满足制药的需求。其实,牛黄这种东西,只不过是由于某种异物进人了牛的胆囊后,在它的周围凝聚起许多胆囊分泌物而形成的一种胆结石。一家医药公司的员工们为了解决牛黄供应不足的问题,集思广义,终于联想到了“人工育珠”:既然河蚌经过人工将异物放入他的体内能培育出珍珠,那么,通过人工把异物放进牛的胆囊内也同样能培育出牛黄来。他们设法找来了一些伤残的菜牛,把一些异物埋在牛的胆囊里,一年后,果然从牛的胆囊里取出了和天然牛黄完全相同的人工牛黄。医药公司员工运用联想思维的对比联想创新思维,在了解到牛黄生成的机理后,对比人工育珠的过程,联想到通过人工将异物放入牛胆内形态牛黄。从而制成了人工牛黄。 3大胆联想创新——细胞吞噬理论的产生 德巴赫是法国著名的生理学家,他曾致力于研究动物机体同感染作抗争的机制问题,但一直没有成果,这令他伤透了脑筋。一次,他仔细观察海盘车的透明幼虫,并把几根蔷薇刺向一堆幼虫扔去。结果那些幼虫马上把蔷薇刺包围起来,并一个个地加以“吞食”。这个意外的发现使德巴赫联想到自己在挑除扎进手指中的刺尖时的情景:刺尖断留在肌肉里一时取不出来,而过了几天,刺尖却奇迹般地在肌肉里消失了。这种刺尖突然消失的现象,一直是他心中没得到解决的一个谜。现在他领悟到,这是由于当刺扎进了手指时,白血球就会把它包围起来,然后把它吞噬掉。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 维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 宝盛中心小学校谭雪 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这种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求异性、创新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又称扩散性思维、辐射性思维,求异思维。它是指考虑问题时,没有一定的思考方向和途径,可以突破原有的知识结构和认识框架,自由思考,任意想象,从而产生出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并提出多种多样的想法,最终使问题获得圆满解决的思维方法。我们讲一种思维模式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需要有量的积累。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呢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有步骤地扩大思路,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达到训练和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目的。 一、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既要靠老师,也要靠家长。要善于从教学和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让他们也有机会“异想天开”,心驰神往。要知道,奇思妙想是产生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寻求“唯一正确答案”的影响下,学生往往是受教育越多,思维越单一,想象力也越有限。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在课堂上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二、不一味注重标准答案,鼓励多向思维的发展。 学习知识要不惟书、不惟上、不迷信老师和家长、不轻信他人。应倡导让学生提出与教材、与老师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和同学、和老师争辩。单向思维大多是低水平的发散,多向思维才是高质量的思维。只有在思维时尽可能多地给自己提一些“假如…”、“假定…”、“否则…”之类的问题,才能强迫自己换另一个角度去思考,想自己或

如何培养数学发散思维

如何培养数学发散思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学生突破模式,摆脱框架思路的束缚,从不同角度灵活出题。学生对所给条件从不同角度分析、构想和重组,实现了思维的发散,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探求新知识的能力逐步培养起来,学生的发散创新的意识也油然而生。 【】发散思维;创新能力;思维定势;启发探究;创设情境数学发散思维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传统的中学数学教学以集中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课本上的题目和材料的呈现过程大都循着一个模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与教师教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对于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显然是不够的。而发散思维却正好反映了创造性思维“尽快联想,尽多作假设和提出多种解决问题方案”的特点,因而成为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发散思维呢? 1.建立师生伙伴关系,消除学生思维定势 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发散思

维和创新能力较适宜的“气候”和“土壤”。在数学教学中,应转变过去提倡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并重的模式,实现由“教”向“学”过渡,建立新型的师生伙伴关系,创造适宜于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活跃的课堂气氛,形成有利于学生形成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发散思维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同时要引导学生消除思维定势,思维定势就是按着一种固定的思路考虑问题,表现出思维的一种倾向性,它有积极性的一面,在条件不变的情境时,思维定势能使人迅速从“知识库”中提取已掌握的知识,迅速地解决问题,提高思维效率形成。但思维定势是影响发散思维的主要障碍,当条件或情境变化时容易产生错的方向或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及时帮助学生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扫除造成思维僵化的障碍,是培养学生思维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法加以分析。 2.启发设问的方式,开启学生的发散思维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遇到了要解决的问题引发出来的。问题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矛盾是推动思维的动力。问题设计得科学艺术,能激起学生动机,开阔学生思路,诱发求知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有利于发散思维的形成。设疑要从学生熟悉的角度和关心的事物入手,提出具有趣味性、启发性、探索性的问题,使学生产生探究的认知心理。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有利于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 高。从这可以看出培养发散思维对于现在课堂教学的重要性。思维的主动性、广阔性、变通性、联想性等都是发散思维的特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思维,就需要有意识的围绕这些特性进行训练与培养。本文就围绕这些特性阐述如何培养发散思维。 关键词:数学教学培养发散思维小学 {1}发散思维是指思考问题时,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途径去思考、寻找各种可能的正确答案。这种思维没有一定的方向和范围、不墨守成规,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激发学习兴趣,训练思维的主动性。 赞可夫说过:“凡是没有发自内心的求知欲和兴趣而学来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意识到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对学生学习的质量和效率的提高的重要性,注意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过程中,并对学习充满热情。那具体怎样做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营造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轻松活泼的课堂能使教师与学生拉近距离。要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首先教师要摈弃自己必须高于学生一等的错误观念,充分展现亲和力,真正做到师生平等。使得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爱上这堂课,这样一来学生会对学习充满热情,从而做到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和思考。 (二)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枯燥乏味的课堂会让学生产生排斥的情绪,以至于学习质量不高。而有趣的课堂会让学生情绪高涨,从而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和学习。所以教师应重视丰富课堂的趣味性,把原本乏味的问题趣味化。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就是把数学问题贯穿到生动活泼的情境中,使得问题与情境融为一体,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学习数学。{2}教师可以从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引出问题,也可以从游戏活动引出问题,让学生在生动具体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有几瓶牛奶》时,可以创设小猪生日的有趣情境:今天是点点(小猪)的生日,好朋友们都来给她开庆祝会,他们有送蛋糕的,有送鲜花的。瞧!小狗贝贝提来了牛奶,作为礼物。来数一数,贝贝带来了几瓶牛奶呢?看着小狗贝贝的礼物,两手空空的小兔花花觉得很不好意思,她赶紧跑回家,把家里所有的牛奶都提来了,小朋友,你们数数看,她提了几瓶牛奶?(电脑演示情境)在有趣的故事中,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动性,为学习加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努力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比较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问题解决的实际活动中去。 (三)通过实物的直观教学,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创新思维与方法》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16039602 课程名称:创新思维与方法 英文名称:Innovative Thinking and Its Methods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学时:32 学分:2.0 适用对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创新思维与方法》是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自主创新,思维带路,方法先行。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传授创新方法,重点讲述创新基础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通过探索创新思维过程,揭示创新思维本质,对国内外已有的创新思维方法和理论进行系统梳理,以此为基础指导学生学习和使用这些方法的训练性内容;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运用创新思维进行选择、策划、创意、设计和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其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上的创新创造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教学创新的理论、规律、途径和方法,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以学生创新能力养成为主线,以知识、思维、方法为基本模块构建本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基础、创新思维、创新方法。 通过对创新知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系统讲解与训练,使学生能够掌握突破思维障碍的方法,创造性思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做三体结合,使学生熟练常见的创新技法,激发创新意识,激活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创新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模块创新导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的基本内容 2.认识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在创新实践中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内容 通过案例引入创造、创新的基本概念并进行讨论。详细介绍在当前时代背景下,创新方法兴起的原因及学习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通过理论的梳 理,介绍国内外创新创造教育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1)创新的基本概念 2)创新方法兴起的背景及发展历史 3)因果法、资源法、思维定势法、理想化法等方法介绍 4)国内外创造理论、学科与教育的发展 2.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 无 (三)思考与实践 通过第一模块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与了解创造、创新的基本定义、结构与特征;并了解在知识经济浪潮的背景下,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兴起的原因;掌握与了解创造学发展的历程与主题理论框架,并通过对国内外创新教育发展沿袭的阐述与对比,了解我国创新教育的现状与差距。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课堂讨论。 第二模块创新方法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创新实质、原理、原则 2)熟悉创新能力自我开发的环节和步骤 3)掌握创造型人才个人创造力的测评方法及工具,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通过多个案例分析,引入创新的概念与内涵。在课堂上开展讨论,总结出创新的类型。介绍创新的原则、原理与过程。从创造型人才的支持系 统对创造型人才内涵提出解析,分析创造型人才的知识和能力四维度结构。 在对创造型人才与个人创造力内在关系分析的基础上,简要介绍了创造型 人才个人创造力测评的四个测评工具。 创造环境、创造动机和创造教育是创造型人才思维潜能开发的基础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