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与水力学实验指导书(少学时)

流体力学与水力学实验指导书(少学时)
流体力学与水力学实验指导书(少学时)

目录

§1-1 流体静力学实验 …………………………………………………………… ( ) §1-3 动量方程实验 ……………………………………………………………… ( ) §1-5 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 ( ) §1-6 文丘里流量计、孔板流量计的标定实验 ………………………………… ( ) §1-8 雷诺实验 …………………………………………………………………… ( ) §2-1 圆柱表面压强分布的测量 ………………………………………………… ( )

第一章 流体力学基础实验

本章介绍流体力学的基础实验。基础实验是指用传统的测试手段测量流体运动的压强、速度、流量等基本参数。这些实验都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必做实验。

§1-1 流体静力学实验

1.1.1 实验目的

1.观察测点的测压管水头(位置水头与压强水头之和),加深对静压强公式的理解。

2.求未知液体的密度 1.1.2 实验装置

图 1.1.1

静压强实验仪

图1.1.1是一种静水压强实验仪。管1为开口测压管,管2和管3,管4和管5,管6和管7各组成一个U 形管。管1、2、3均与水箱接通,构成一个连通器。其中,管1与密封水箱中部某点接通。管2、3与水箱底部某点接通。管4和管6与水箱上方的气体压强接通。管4、5和管6、7分别盛有两

种液体,其密度为1ρ和2ρ。水箱上方有密封阀,水箱液面上的气体与大气不相通,其压强为p 0。调压箱通过软管与水箱接通。上、下移动调压管就可以改变水箱中的水位,也改变水箱中密封气体的压强p 0。

如果调压筒水面高于水箱的水面,水将从调压筒流入水箱,此时,水箱中的密封气体的体积将减小,压强增大。密封气体压强高于当地大气压,p 0>p a 。反之,则p 0

流体静力学的基本方程是

=+

g

p

z ρ常数 (1.1.1) 管1、管3、调压筒、水箱互相连通,液面与大气相通。虽然管1,管3与水箱的接点高低不同,但他们的液面高程相同,这就是说明静止液体内任意一点的位置水头与压强水头之和(称为测压管水头)是相同的。管2的液体与水箱的液体相通,液面气体的压强同为p 0。因此管2的液面与水箱的液面高程相同。

盛有两种未知密度液体的U 形管,其液柱高差是由于压差p 0-p a 引起的,故有

)()()(672451230z z g z z g z z g p p a -=-=-=-ρρρ (1.1.2)

(1.1.3) 水的密度ρ是已知的,只要读取各管液面的高程读数,就可以求出未知密度1ρ和2ρ。

6

72324

52

31z z z z z z z z --=--=ρ

ρρρ

1.1.4 实验步骤

1.关闭密封阀,并检查密封效果。其方法是,移动调压筒至某一高程位置,这时各管的液面也随之移动。如果密封效果良好,各管液面的升降的速度越来越慢,并最终停止

图1.1.2 静水压强实验数据表

在某一高程位置,不再变化。如果密封效果不好,各管的液面总是不停升降,直至各管液面与调压筒以及水箱的液面平齐。这就说明水箱漏气。

2.将调压筒形移至某高度,并用螺丝固定。待各管的液面稳定后,读取各管的液面高度读数,并填入数据表。

本实验测量4组数据,其中,p 0>p a (调压筒液面高于水箱液面)和p 0

测量内容:各测压管的液柱高度。 1.1.6 思考题

1.在什么情况下,管1,2,3的液面平齐?

2.当管2,3的液面平齐时,管4,5以及管6,7的液面是否全分别平齐?为什么? 3.管1和管5都与大气相通,其液面是否处在同一个等压面上?

4.如果 (z 7-z 6)>(z 5-z 4),则1ρ和2ρ哪个较大?

1.1.5 数据整理及误差分析

流体力学实验的数据整理是件复杂的工作,为此,可编制数据处理系统供实验课使用。图1.1.2是编者研制的数据处理系统的静水压强实验数据表界面。

实验装置中的未知液体的密度值分别为3

1m kg/800=ρ,3

2kg/m 1000=ρ。由数据表看出,测量误差小于7%,引起误差的主要原因是仪器的水柱高度读数的精度不够。水柱高度的刻度为mm ,小数点后面的值是目估的,从而引起误差。

1.3 动量方程实验

1.3.1 实验目的

用杠杆法测量水流对档板的冲击力,并用动量方程计算水流对档板的作用力,两者进行比较,加深对动量方程的理解。

1.3.2 实验装置及实验原理

图1.3.1 动量方程实验仪

图1.3.1是本实验使用的实验装置示图。水箱为实验提供稳压水源,水箱的溢流板上开设若干泄流孔。开、闭这些泄流孔可以控制水位的高低。

水流从设在水箱下部的管嘴射出,冲击一个轴对称曲面档板,档板将射流冲击力传递给杠杆。移动砝码到某一位置,可使杠杆保持平衡。

本实验用杠杆平衡原理测量射流的冲击力。另外,再用流体力学的动量方程计算射流对档板的作用力,并比较这两个冲击力的大小,以便进行误差分析。

设砝码的重量为G ,作用力臂为L 1,射流的作用力为F ,作用力臂为L 。当杠杆平衡时,有

L

L G

F 1=

(1.3.1)

图1.3.2 动量方程用图

射流的冲击力也可以由动量方程算出,图1.3.2是计算用图,设射流的偏转角度为θ(即入射速度矢量转到出流速度矢量所旋转的角度),射流的流量为Q ,入射速度为V ,则有

)

cos 1(θρ-=QV F

(1.3.2)

本实验的射流偏角有90°,135°,180°等3种。 1.3.3 实验步骤

1.实验前,调节平衡锤的位置,使杠杆处于水平状态。

2.开启水泵,向水箱充水。调节溢流档板泄孔的开启程度,使水箱的水位保持在某一高度位置。 3.打开出流孔口,使水流冲击挡板。

4.移动砝码至适宜位置,使杠杆保持水平,记录数据。

5.改变水位,重复以上测量。另外,也可以更换另一种偏转角的挡板,并进行相应的测量。 6.实验结束后,关闭水泵,取下砝码,排空水箱。 测量内容:流量、砝码力臂。 1.3.4 数据处理及误差分析

图 1.3.3 是数据表的界面。冲击力的实测值与计算值存在一定误差。引起误差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杠杆支座存在摩擦力,另一个原因是动量方程没有考虑重力对水流的影响,认为射流的反射速度为轴对称分布。其实,在重力作用下,挡板下部的反射水流速度大于上部的反射水流速度。 1.1.5 思考题

1. 请自己推导方程(1.3.2)

2. 实验中如何确定砝码的作用力臂?

3.本实验的流量是用什么方法调节的?

图1.3.3 动量方程实验数据表

1.5 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1.5.1 实验目的

测量管流中的5种局部水头损失,并确定局部损失系数。

1.5.2 实验装置

图 1.5.1 所示的局部水头损失实验仪,由水泵、稳压水箱、实验管段,局部损失(截面实扩,截面突缩,90°弯管,180°弯管,90°折管)管件、21支测压管、回水箱组成。此外,本实验用手工体积法和电子流量计两种方法测量管流的流量。

21支测压管中,有些是用于测量局部水头损失,有些则用于演示管流中水流静压的变化情况。

这里着重介绍电子流量计。这种流量计由量水筒,水位传感器,单板机,显示表组成。图1.5.2a表示电子流量计的工作原理。量筒左侧有玻璃水位指示管,右侧有虹吸管。水位传感器A、B用于记录水位信息。当水面上升到B 时,单板机开始计时,当水面上升到A

时,单板机结束计时,两个时间之差为充水时间,A、B之间的量筒体积(887cm3)为充水体积。体积与时间之比为流量。当水面继续上升,淹没虹吸管之后,水流在虹吸作用下自动出流,直至放空,同时还发出一种排空声响。这样,每隔一段时间,量筒中的水就会自动排空,无需人为操作。测量流量时,将出水通过漏斗引入量筒。水面到达A、B 的时间由单板

机自动纪录并显示在流量计的面板上。

流量仪表的板面上设有电源开关,控制电源的接通与断开。参见图1.5.3。板面上有“时间”、“体积”、“流量”、“测量”等四个命令按钮。当按下“测量”按钮时,仪器开始测量。如果按下“时间”、“体积”、“流量”,则仪表上显示时间、体积、流量的数值。板面上还有三个指示灯,显示仪器的工作状态。测量的指示灯点亮,表示正在测量。

图1.5.1 局部损失实验仪

图1.5.2 电子流量计的量筒

图1.5.3 电子流量计的面板

测量之前,先按下板面上的“测量”按钮,这时候仪表就开始工作,量筒充水时,仪表连续显示充水时间(秒)。充水结束后,仪表立刻显示出流量值(单位:ml/s )。如果要显示充水时间和充水体积,可以分别按下“时间”、“体积”按钮。

电子流量计有时会发生故障。最常见的故障是虹吸管能够排水,但没有虹吸的抽水作用,

参见图1.5.2b。这种情况下,量筒以及水位器水位稳定在某些方面某一高度,充水不能自动排空。排除故障的方法,是加大出水量,使虹吸管满顶,充水就能排空。

1.5.3 实验原理

对局部损失管件的上、下游某断面应用伯努利方程,就可以求得局部水头损失,现分别予以说明。

突扩管:使用测压管3,9测量突扩管上、下游的压差,相应的伯努利方程为

g

V g V h g V h 2222

9299233ζ++=+ (1.5.1) 速度等于流量除以管道截面积,水柱高度可直接读取,这样,由上式很容易求出局部损失系数ζ。由流体力学,ζ的理论值为:

23

8

)1(

-=A A ζ (1.5.2) 将理论值和实测值相比较,就可以确定测量误差。

突缩管:使用测压管11,12测量突缩管上、下游的压差,相应的伯努利方程是

g

V g V h g V h 222212

2121221111ζ++=+ (1.5.3) 管流速度,可由流量算出,液柱高度可直接读出,因而突缩管的局部损失系数不难算出。在流体力学中,实缩管

的局部损失系数的经验公式为

)1(5.011

12

A A -

=ζ (1.5.4) 比较实测值和经验值,就可以计算测量误差。

90°弯管:计算90°弯管的局部水头损失所用的伯努利方程为

g

V g V h g V h 222215215152

14

14ζ++=+ (1.5.5)

由此得到90°弯管的局部损失系数

)(21514215

h h V g

-=

ζ (1.5.6) 查阅有关手册, 90°弯管的局部损失系数的经验值为19.0=ζ。

180°弯管:与90°弯管的情况相似,180°弯管的局部损失系数可由下式计算: )(21716217

h h V g

-=

ζ (1.5.7) 很少有文献提供180°弯管的经验公式。编者对本实验装置进行数次量测,得到局部损失系数的平均值为

27.0=ζ。

90°折管:列出截面18、19的伯努利方程:

g

V g V h g V h 222219

2191921818ζ++=+ (1.5.8) 可见

)(21918219

h h V g

-=

ζ (1.5.9) 有关手册给出的90°折管的经验值为1.1=ζ。

1.5.4 实验步骤

1.启动水泵,向水箱充水,同时稍微打开尾阀,让水在管流中缓慢流动。 2.观察管道中,测压管内是否出现气泡,若有气泡,应设法排除。

3.调节尾阀,待水流稳定后,记录各测压管的读数,管流的流量值。

图1.5.4 局部损失

数据表

注意:对于实扩管,读取测压管3、9的水柱高度。对于突缩管,读取测压管11、12的水柱高度,管道流量则用手工体积法和使用电子流量计分别测量,取其平均值作为流量值。

4.实验结束后,立刻切断电源,关闭水泵。

测量内容:用手工和流量计分别测量流量,取平均值填入表格,记录各种局部损失部件的上、下游的水柱高度。

1.5.5 实验数据处理

利用数据处理系统计算各种数据。只要将流量,测压管水柱高度填入表格,系统自动算出各种局部损失系数,并给出误差,详见图1.5.4。

1.5.6 思考题

1.数据表中为什么没有计算雷诺数?

2.当测压管、实验管段出现气泡时,你如何将其排除?

3.如果用测压管3、4计算实扩管的局部水头损失,将会出现什么样的误差?

1.6 文丘里流量计、孔板流量计的标定实验

1.6.1 实验目的

测量文丘里流量计,孔板流量计的流量系数

1.6.2 实验装置

图1.6.1 文丘里、孔板实验仪

图1.6.1是文丘里管、孔板流量计的实验仪。

图中,测压管1,2用于测量文丘里流量计的压差,

孔板流量计的压差比较大,因而使用由4支测压管

组成的复合式测压计。

图1.6.2 文丘里流量计 图1.6.3 孔板流量计

文丘里流量计和孔板流量计都属于节流式流量计。即在管流中接入文丘里管或安装一块孔板,强制地改变局部地方的管流速度和压强,测量其压差就可以计算管道流量。

文丘里流量计由收缩段、喉部、扩散段组成(参见图1.6.2)。收缩角为20°~25°,折角处应圆滑,尽量接近流线型。喉部是文丘里流量计的断面最小的部位,此处的流线曲率半径相当大,流动可视为缓变流,扩散角一般为5°~15°。

孔板流量计是一块外径与管道内径相同的不锈钢板,参见图1.6.3。孔板上开设一个内孔,这个内孔迫使过流断面突然变小,流速变大,压强降低。

文丘里管和孔板都是测量流量的仪器,在使用之前,要预先测量它们的流量系数,称为流量计的标定。 1.6.3 实验原理

为了计算管道的流量,在管道中安装一个文丘里流量计。对于图1.6.2所示的断面1.2应用的努利方程,则有

g

V g p g V g p 222

22211+=+ρρ (1.6.1) 利用连续性方程1122V A V A =,上式可化为

4

12212)/(1/)(2d d p p V --=

ρ

(1.6.2)

利用测压管直接测量压差,则有1212()p p g h h ρ-=-,于是 4

12212)

/(1)(2d d h

h h g V --=

(1.6.3) 速度与截面积相乘就可以计算流量,上面的计算中没有考虑粘性的影响,因此,流量的表达式可修正为 4

12212

222)/(1)(24

d d h

h h g d V A Q --==πμ

μ (1.6.4)

式中,μ称为文丘里管的流量系数,工艺精良的文丘里流量计的流量系数μ达0.99以上。

利用孔板装置也可以测量管道的流量。如图1.6.3所示,流体受到孔板的节制,在孔板的下游形成一股射流,图中的断面C 是射流喉部,对断面3和断面C 应用伯努利方程。

22

3322c c p V p V g g g g

ρρ+=+

(1.6.5) 利用连续性方程3c c V A V A =3,(A 3为管道面积A ),则得到射流喉部的流速 2

33)

/(1/)(2A A p p V c c c --=

ρ

(1.6.6) 用A 0表示孔板的孔口截面积,显然,射流喉部面积A C 小于孔口面积A 0。即

)1(0

<=εεA A c (1.6.7)

ε称为射流喉部的截面收缩系数。

喉部的压强不能直接测出,一般用管壁上的静压p 6代替。压差p 3 -p 6很大,因而本实验采用复合式测压计测定压差p 3-p 6。显然。

)(654363h h h h g p p -+-=-ρ (1.6.8)

射流喉部的速度为

2

36543)

/(1)

(2A A h h h h g V c c ε--+-=

(1.6.9) 流量c c c V A V A Q 0ε==,式中A 0是孔的面积

)(2)

/(1654302

0h h h h g A A A Q -+--=

εε

(1.6.10)

引入流量系数,则

)(265430h h h h g A Q -+-=μ (1.6.11)

显示,流量系数μ的取值除了受到粘性的影响之外,也还取决于孔口面积与管道面积的比值0/A A 。

标定文丘里流量计或孔板流量计的流量系数μ的方法是:用体积法测出流量Q ,读取测压管的液柱高度。利用式(1.6.4)或式(1.6.11)确定μ的值。

1.6.4 实验步骤

1.排除测压管的气体

启动水泵,向水箱充水,关闭尾阀。此时,管1,2的液面应该平齐。管3,4以及管5,6分别用胶管将其上部连接,拔开这些连接胶管,管3,6和管4,5的液面应该平齐。如果不能平齐,则在测压管内存在气泡,应设法将其排除。

2.调节尾阀,依次增大流量,记录各测压管的液柱高度。用体积法以及用电子流量计分别测量管流的流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计算用。流量要求改变8次。改变流量时,要等待3~5分钟,水流稳定后方可读数。

图1.6.4 文丘里、孔板实验数据表

测量内容:流量(分别用手工和流量计测量,取平均值),各测压管读数。 1.6.5 数据处理

图1.6.4是数据表的界面。由表中看出,文丘里流量计的流量系数,μ=0.9446~0.995,实验值变化较大。另外,孔板的流量系数可以进行估算。在式(1.6.10)中,ε取0.62,而20/(/)A A d D =,因而式(1.6.11)中的μ=0.6603。此外,还应考虑粘性的影响,用p 6取代p C 也影响μ的值。因此,再乘一个系数0.95,则μ=0.6273。可以看出,孔板的流量系数与实测值也有较大误差。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是测压管读数不够精确。一方面,高度读数刻度只精确到mm ,而且用人工判读也产生误差。此外,水柱液面常发生波动,其高度不易确定。

1.6.6 思考题

1.μ的值可能大于1吗? 2.影响μ取值的因素有哪些?

3.请推导式(1.6.8) 4.请仔细观察孔板流量计。在射流喉部处是否装有测压管?测压管装在喉部的上游还是下游?这样做会对测量精度产生哪些影响?

1.8 雷诺实验

1.8.1 实验目的

测量管流的沿程水头损失,绘制沿程水头损失与管流速度的对数曲线,并确定管流临界雷诺数。 1.8.2 实验装置

图1.8.1 雷诺仪

图1.8.1的实验装置由稳压水箱,试验管段,倾斜式比压计组成。水箱向管道提供稳压水流。管段的压强差用比压计测量。本实验用手工体积法测流量。 1.8.3 实验原理

对于图1.8.1的管段的首、尾两个断面应用伯努利方程,则有

f h g

V g p z g V g p z +++=++222

2222111ρρ (1.8.1)

管段水平放置,流速处相同,因而 g

p p h f ρ2

1-=

(1.8.2) 用比压计测量压差p 1-p 2。设比压计两支测压管的液柱长度之差为l ,则有

θρsin 21gl p p =- (1.8.3)

θsin l h f = (1.8.4)

式中,θ是比压计的水平倾角。只要测出比压计两支液柱长度的差值,由式(1.8.4)便可以计算管段水流的沿程水头损失f h 。

管流速度等于流量除以截面积。流量用量筒、秒表测量。小流量的测量比较费时。充水时间往往超过1分钟。 计算管流雷诺数时,需用到水的运动粘度。运动粘度与水温有关。本实验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水的运动粘度ν与温度的经验公式可表示为

2

6

000221.00337.0110775.1t

t ++?=-ν (1.8.5) 式中,大量水温单位是℃,ν的单位是m 2/s 。

程水头损失f h 与速度V 的函数关系与流态有关,层流时,f h 与V 的一次方成正比,紊 流时,f h 与V 的1.75~2.0次方成正比,将实测值标在对数坐标V h f log ~log 图上。如果实验曲线斜率为45°,则说明流态为层流,否则为紊流。值得注意的是,流量从小变大的曲线与流量从大变小的曲线是不重合的。 1.8.4 实验步骤

1.启动水泵,向水箱注水,待水位稳定后才全开尾阀,以便冲洗管道,排除管内气体。

2.关闭尾阀,松开倾斜比压计上端的止水夹,以使测压管内的残留气泡排出,气泡全部排出后,用气囊球向比压计的测压管打气,压迫测压管水面下降至中部,再夹紧止水夹,防止液面上升。试验管段的水不流动时,比压计的两支测压管的液面应该平齐。若不平,说明测压管内残留有气泡,应该设法排除。

3.微微打开尾阀,让水流速度从小变大,流态从层流变为紊流。当流量达到最大值之后,慢慢关小尾阀,使流速从大变小,流态从紊流变为层流。改变流量时,待水流稳定后,测量流量,记录比压计液柱读数。层流时,水流达稳定状态所用的时间往往比较长,要耐心等待。对于本实验装置,可根据比压计读数大概地判断流态。当流态为层流时,管段的沿程水头损失f h ≤0.006m 。如果比压计的水平倾角30α=o ,则比压计液柱长度之差m l 012.0≤。一般来说,层流的实验点应布置3-4个。总的实验点数可自行控制,本实验的目的之一是绘制形如图1.8.3所示的对数曲线,实验点数在10个以上,并且尽量均匀地分布。

4.测量结束后,关闭水泵,绘制V h f log ~log 曲线图。

测量内容:流量(流量有小变大,大最大值后再有大变小)、比压力计液面读数。 1.8.5 实验结果及其分析

图1.8.2是本实验的数据表,图1.8.3是V h f log ~log 曲线图。由图看出,实验结果不

图1.8.2 雷诺实验数据表

够理想,层流区的曲线斜率近似等于1,但并非直线,有略微弯曲。上临界雷诺数不足4000。下临界雷诺数2000左右。与权威实验比较,本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主要原因是实验装置不够精细,尤其是实验管段长段不满足要求。例如,为了避开管流入口、出口的影响,实验段的两端应远离入口或出口的距离为管径的120倍。本实验的管径d =8mm ,与进口段、出口段落的长度应超过1m 。而本装置的进口段,出口段长度不足0.5m 。此外,小流量时,比压计液柱长度差很少,读数误差很大,要想提高实验精度,就要提高流量测量、压差测量的精度。 1.8.6 思考题

1.层流时,本实验的沿程水头损失f h 的值的变化范围是多少?

2.比压计的刻度2:1表示什么含义?

3.如何判断比压计的刻度(例如2:1)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4.实验要求流量首先从小变大,再从大变小,如果使流量时而变大,时而变小,实验

图1.8.3 V h f log ~log 曲线

点能连成一条光滑曲线吗?

5.小流量时,水流达到稳定所需的时间为什么很长?

6.大流量时,比压计液面波动比较明显,这种情况下应如何读取液面读数?

2.2 圆柱表面压强分布的测量

2.2.1 实验目的

用压力传感器、数据采集系统测量绕流圆柱表面的压强分布,绘制压强分布图,并计算图柱体的阻力系数。 2.2.2 实验装置及实验原理

图2.2.1 圆柱表面压强分布实验装置

本实验使用种实验装置。图2.2.1a 是空气动力学实验台的实验段。气流经过稳压箱,收缩段,进入实验段。圆柱体安装在实验段的中部。稳压箱的气流速度近似为零,其压强可认为是驻点压强p 0。当气流经收缩段进入实验段后,气流速度分布比较均匀,速度为V ∞,压强为p ∞。气流绕圆柱体流动时,流动变得复杂起来。本实验测量圆柱体表面各点的压强分布。为了测量压强,在圆柱

体表面开设一个测压孔,然后用导管将此压强引出。导管的出口在圆柱体的轴线上,再用软管将测点压强引至压力传感器。圆柱体可以绕其轴线转动,借此就能够测出圆柱体表面各点的压强分布。

图2.2.1b 是风洞试验段,为了使气流速度分布尽量均匀,也为了降低气流的湍流度,气流首先流经的网格栅,然后才经收缩段进入实验段。实验段的气流速度V ∞可认为均匀分布,其压强为p ∞。 在实验段安装一个L 型的总压管,用以测量气流的总压p 0。圆柱体安装在实验段的中部,它可绕其轴线转动。圆柱体表面开设一个测压孔,用导管将测孔的压强引出。导管的出口位于圆柱体的转动轴线上。

在流体力学中,一般将压强用无量纲的参数——压强系数C P 来表示。

∞∞∞∞==

-p p p-p V p-p C 02p 2

1

ρ (2.2.1)

式中,,0,p p p ∞分别是测点压强,来流压强,驻点压强(总压)。式(2.2.1)使用了伯努利方程2202

12

1V p V p p ρρ+=+=∞∞。

本实验将测量圆柱表面压强系数的分布。

在图柱表面上圆周角0~180o o 的范围内布置若干测点,分别测∞∞--p p p p 和0,按式(2.2.1)计算压强系数。 利用压强系数,可以求出圆柱体的阻力系数C D .

物体的阻力包括粘性阻力和压差阻力,粘性阻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此阻力F D 和阻力系数C D 可以表示为

θθπd cos )(20

R p p F D ?∞-= (2.2.2)

θ

θρθ

θρπ

π

d cos 2

1

d cos )(2

10

220

2??=-=

=

∞∞∞p D D C V R p p V F C (2.2.3)

式中,θ是测点位置的圆周角度,从前驻点起算。

本实验在0~180θ=o o 的范围内布置N 个测点,于是

)]()cos ()cos [(2

1111

i

i i p i N i p D C C C θθθθ-+=++=∑ (2.2.4)

通常,N=37,15i i θθθ+?=-=o ,但也可以不受此限制,实验者可以自己选定N 和Δθ。

本实验用压力传感器测量压差。图 2.2.2a 是本实验使用的压

力传感器的外形图。此压力传感器属于压阻型。承压元件是一块单晶硅膜片。膜片上台阶有4个应变电阻丝(是用集成电路工艺的扩散法制成的)。膜片受压面发生变形时,电阻丝也也随之变形,电阻值发生改变。电阻的变化用电桥测量,电桥的输出电压E 与膜片上、下表面的性关系,已知电压E 就容压强差p ?成线性关系。2.1已经测出这种线力传感器

易求得压差p ?。 图2.2.2 cy2000压

压力传感器的输出电压E 由数据采集系统自动读取。本实验使用PCI7422型12位32路A/D 转换板卡。A/D 转换器采用高性能转换芯片AD1674,地址译码电路采用GAL 芯片,板卡工作时,能按PCI 协议自动分配基地址。A/D 转换时间为10μs。(100k Hz )。

压力传感器有两个接口,一个接高压(H ),另一个接低压(L )。在本实验中,总压p 0最高,因此将其引至高压接口,压力传感器的低压接口上连接一个三通(见图2.2.2b ),开关,可以轮流切换至p ∞或P 的接口。图2.2.2c 表示切换的方法,当阀门把手与气管轴线同向时,阀门开启。当阀门把手与气管轴成垂直时,阀门关闭。压力传感器在稳压直线电源下工作。本装置使用一种袖珍型稳压电源。

测量压差0p p ∞-时,需关闭P 管即可。测量时,可先测量0p p -(开通p 管,关闭p ∞管),再测0p p ∞-(开通p ∞管,关闭p 管)。系统根据算式00()()p p p p p p ∞∞-=---,就可得到式(2.2.1)的值。 2.2.3 实验步骤

1.启动数据采集系统,将界面转到“圆柱表面压强系数测量”。

2.填写实验常数,其中,气压的默认值是760mmHg ,如果有气压表,请将实测气压值填入。通道号的默认值是1。请检查压力的传感器的电压是否输入A/D 板的1通道,如有改变,请填写实际使用的通道号。

3.检查压力传感器是否通电。如已通电,稳压电源的工作指示灯发亮。

4.将测点的圆角度调至0,点击“测量”按钮,按照提示操作,完成第1个测点的测量。 5.改变测点的角度,进行新测点的测量。

本实验要测量圆柱表面的压强分布,并计算阻力系数,这要求第1个测点的角度为0°,最后一个测点的角度为180°,在0°-180°之间布设若干个测点,通常,每隔5°布置一个测点,但也可不受此限制,任意布置测点角度。不过,0°-90°之间的压强变化比较大,宜多布置测点。总测点数不应少于30。另外,角度应从小变大,不能忽大忽小。

6.测量结束后,将界面转到下页。点击“画实验点”、“绘理论曲线”,则系统自动将实验值标在C P -θ关系图中,同时给出无粘绕流时圆柱表面的压强系数C P =1-4sin θ的理论曲线,点击“计算阻力系数”,系统将算出气流速度,雷诺数,圆柱的阻力系数。 2.2.4 注意事项

1.本实验使用多种电气元件,实验时应小心操作,防止触电,不要随意拨动电子设备的开关,不要随意更改电子元件的接线。

2.实验段的气流速度一般地10/20/V m s m s ∞=-,因此Pa 250Pa 600-=-∞p p 。请检查数据表第3列∞-p p 0的实测值是否在此范围中。另外,0θ=o 的测点的C p 应读接近1。根据这两项判断系统是否正常工作。 2.2.5 数据表、实验曲线、误差分析

图2.2.3是实验数据,图2.2.4是实验曲线的界面。从理论上说,0θ=o 的测点的压强系数C P 应为1。但实测值仅为0.914。一般来说,在大雷诺流动时,90θ>o 的测点的C P 值小于-1.2,而图中显示的C P I J –1,实验值偏大,引起误差的原因,可能是测点压强P 的接口不好,导致漏气,这时,应试检查软(胶)管接口是否漏气。

2.2.3 圆柱表面压强分布实验数据表界面

2.3.4 圆柱

体表面压强系数实验曲线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建环专业)

目录 实验一静水压强实验???????????????????????????????????????????1实验二伯努利方程式的验证?????????????????????????????????????3实验三雷诺实验??????????????????????????????????????????????6实验四管道沿程阻力实验??????????????????????????????????????9实验五管道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12

实验一静水压强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静止液体中某点的静水压强,加深对静压公式p=p0+γh的理解; 2、测定有色液体的重度,并通过实验加深理解位置水头,压强水头及测压管水 头的基本概念,观察静水中任意两点测压管水头Z+p/γ=常数。 p=p0+γh 式中: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 P0——水箱中水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重度; h——被测点在表面以下的竖直深度。 可知在静止的液体内部某一点的静水压强等于表面压强加上液体重度乘以该点在液面下的竖直深度。 (四)实验步骤 1、打开密封水箱E顶上空气阀门a,此时水箱内水面上的压强p0=p a。观察各测压连通管内液面是否平齐,如果不齐则检查各管内是否阻塞并加以勾通。

2、读取A点、B点的位置高度Z A、Z B。 3、关闭空气阀门a,转动手柄,抬高长方形小水箱F至一定高度,此时表面压力P0>P a,待水面稳定后读各测压管中水位标高▽=▽I(I=1、2、3、 4、5),并记入表中。 4、在保持P0>P a的条件下,改变长方形小水箱F高度,重复进行2-3次。 5、打开空气阀门a,使水箱内的水面上升,然后关闭空气阀门a,下降长方形小水箱。 6、在P0<P a的条件下,改变水箱水位重复进行2-3次。 (五)对表中数据进行分析 单位:mm

水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汇总

水力学(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编著:刘凡 河北工程大学

目录 1、静水压强实验--------------------------------------------------------3-5页 2 平面静水总压力实验-------------------------------------------- - 6-9页 3、文丘里流量计实验------------------------------------------------10-12页 4、雷诺实验------------------------------------------------------------12-14页 5、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实验-----------------------------------------15-16页 6、局部管道水头损失实验----------------------------------------17-19页 7、流线演示实验-----------------------------------------------------20-21页 8、伯努利实验---------------------------------------------------------20-21页 9、涡流系列演示实验------------------------------------------------22-24页

实验一 静水压强实验 一、 实验目的 1、加深对水静力学基本方程物理意义的理解,验证静止液体中,不同点对于 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为常数(即z+ p C g ρ=) 。 2、学习利用U 形管测量液体(油)的密度。 3、建立液体表面压强0p >a p ,0p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汇总Word版

电工学实验指导书 武汉纺织大学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1)

实验二正弦交流电路的串联谐振 (4) 实验三功率因数的提高 (6) 实验四三相电路实验 (9) 实验五微分积分电路实验 (12) 实验六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旋转控制 (14) 实验七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 (16) 实验八单相桥式整流和稳压电路 (18) 实验九单管交流放大电路 (19) 实验十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24) 实验十二组合逻辑电路 (26) 实验十三移位寄存器 (29) 实验十四十进制计数器 (33)

实验一直流电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3.等效电源参数的测定 二、实验原理: 1.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理论中最重要的定律之一,它阐明了电路整体结构必须遵守的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有两条即电流定律和电压定律。 电流定律:在任一时刻,流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电流之和,换句话来说就是在任一时刻,流入到电路中任一节点的电流的代数和为零,即∑I=0。 电压定律:在任一时刻,沿任一闭合回路的循行方向,回路中各段电压降的代数和等于零,即 ∑U=0。 2.叠加原理:n个电源在某线性电路共同作用时,它们在电路中任一支路中产生的电流或在任意两点间所产生的电压降等于这些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部分所产生的电流或电压降的代数和。三、仪器设备及选用组件箱: 1.直流稳压电源 GDS----02 GDS----03 2.常规负载 GDS----06 3.直流电压表和直流电流表 GDS----10 四、实验步骤: 1.验证基尔霍夫定律 按图1—1接线,(U S1、U S2分别由GDS---02,GDS---03提供)调节U SI=3V,U S2=10V,然后分别用电流表测取表1—1中各待测参数,并填入表格中。 2.研究线性电路的叠加原理 ⑴将U S2从上述电路中退出,并用导线将c、d间短接,接入U S1,仍保持3V,测得各项电流,电压,把所测数据填入表1—2中;

2018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杨英俊 2018.

目录 实验一平面上静水总压力测量实验 (4) 实验二恒定总流动量方程验证实验 (7) 实验三流态演示与临界雷诺数量测实验 (10) 实验四沿程水头损失测量实验 (13) 实验五文透里流量计率定实验 (16) 实验六局部水头损失测量实验 (19) 实验七恒定总流能量方程演示实验 (22)

前言 流体力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它的主要研究内容为流体运动的规律以及流体与边界的相互作用,它涉及到建筑、土木、环境、水利造船、电力、冶金、机械、核工程、航天航空等许多学科。在自然界中,与流体运动关联的力学问题是很普遍的,所以流体力学在许多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水利工程、机械工程、环境工程、热能工程、化学工程、港口、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因此流体力学是高等学校众多理工科专业的必修课。 流体力学课程的理论性强,同时又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它是连接前期基础课程和后续专业课程的桥梁。因此,掌握流体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解决流体力学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培养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中有关水力学问题的能力。 流体力学和其它学科一样,大致有三种研究方法。一是理论方法,分析问题的主次因素,提出适当的假定,抽象出理论模型(如连续介质、理想流体、不可压缩流体等),运用数学工具寻求流体运动的普遍解。二是实验方法,将实际流动问题概括为相似的实验模型,在实验中观察现象、测定数据,并进而按照一定方法推测实际结果。第三种方法是数值计算,根据理论分析与实验观测拟订计算方案,通过编制程序输入数据,用计算机算出数值解。三种方法各有千秋,既是互相补充和验证,但又不能互相取代。实验方法仍是检验与深化研究成果的重要手段,现代实验技术的突飞猛进也促进了流体力学的蓬勃发展。因此,流体力学实验在流体力学学科及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也是在学习流体力学课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环节。目前,针对我院各专业本科生,流体力学实验包括以下7个实验: 1)平面上静水总压力测量实验 2)恒定总流动量方程验证实验 3)流态演示与临界雷诺数量测实验 4)沿程水头损失测量实验 5)文透里流量计率定实验

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伯努利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征;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测量技能。 二、实验属性 综合性试验。本实验涉及的《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知识是综合性的。内容有: 流体力学相似性原理和因次分析、流体力学连续性方程、能量方程及动量方程等。 1、自循环供水器; 2、实验台; 3、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溢流板; 5、稳水孔板; 6、恒压水箱; 7、测压计; 8、滑动测量尺; 9、测压管; 10、实验管道;11、测压点;12、毕托管;13、实验流量调节阀 四、实验要求 实验前应预习实验报告。 实验开始前,待一切实验准备工作就绪后,报告指导教师。在启动设备之前,必须经指导教师检查认可。 实验结束时,实验数据要经指导教师审阅、签字,并整理好实验现场后,按要求在实验记录本上填写有关内容,方可离去,严禁将实验室的任何物品带走。

实验完成后应按学校对实验报告的格式、纸张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描述应清楚、肯定,语言通顺,用语专业、准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实验报告数据观察细致,记录及时、准确、真实,外文、符号、公式准确,使用统一规定的名词和符号。 实验报告的内容要求: 1.实验名称; 2. 实验目的; 3.实验原理; 4. 实验装置; 5.实验步骤; 6. 实验原始数据; 7.实验数据处理及结果; 8.思考题分析。 五、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 )的能量方程(i=1,2,3,……,n ) )1(22111 122i w i i i i h g v a p Z g v a p Z -+++=++γγ 取1a =2a =……n a =1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γ p Z + 值,测出 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 及g av 22 ,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 水头。 六、实验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哪些测管是普通测压管,哪些是毕托管测压管,以及两者功能的区别。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检查调节阀关闭后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平齐。如不平则需要查明故障原因(例连接管受阻、漏气或夹气泡等)并加以排除,直至调平。 3、开阀13,观察思考: 1) 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 2) 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 3) 测点(2)、(3)测管水头同否?为什么? 4) 测点(10)、(11)测管水头是否不同?为什么? 5) 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管水头如何变化?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毕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 实验指导书与报告 (第二集) 动量定律实验 毕托管测速实验 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局部阻力实验 孔口与管嘴实验 静压传递自动扬水演示实验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

学生实验守则 一、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衣着整洁,保持安静,不得迟到早退,严禁喧哗、吸烟、吃零食和随地吐痰。如有违犯,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基实验。 二、实验课前,要认真阅读教材,作好实验预习,根据不同科目要求写出预习报告,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课上必须专心听讲,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操作,正确读数,不得草率敷衍,拼凑数据。 四、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必须独自完成,不得互相抄袭。 五、因故缺课的学生,可向指导教师申请一次补做机会,不补做的,该试验以零分计算,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累计三次者,该课实验以不及格论处,不能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 六、在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前,必须接受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详细填写使用记录。 七、爱护仪器设备,不准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要节约水、电、试剂药品、元器件、材料等。如发生仪器、设备损坏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属责任事故的,应按有关文件规定赔偿。 八、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安全规定,防止人身和仪器设备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重大事故要同时保护好现场,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后尽快写出书面报告交上级有关部门,不得隐瞒事实真相。 九、试验完毕要做好整理工作,将试剂、药品、工具、材料及公用仪器等放回原处。洗刷器皿,清扫试验场地,切断电源、气源、水源,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 十、各类实验室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守则,报经系(院)主管领导同意后执行,并送实验室管理科备案。 1984年5月制定 2014年4月再修订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

13级给排水: 水力学实验指导书(多学时)

工程流体力学 实 验 指 导 书 河北联合大学给排水实验室 编者:杨永 2014 . 5 . 12 适用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实验目录: 实验一:雷诺实验 实验二:伯努利方程实验 实验操作及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一、实验课前认真预习实验要求有预习报告。 二、做实验以前把与本次实验相关的课本理论内容复习一下。 三、实验要求原始数据必须记录在原始数据实验纸上。 四、实验报告一律用标准实验报告纸。 五、实验报告内容包括: 1. 实验目的; 2. 实验仪器; 3. 实验原理; 4. 实验过程; 5. 实验数据的整理与处理。 六、实验指导书只是学生的指导性教材,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指导书制作 为参考,具体写作内容由学生根据实际操作去写。 七、根据专业不同以及实验学时,由任课教师以及实验老师选定实验内容。 建筑工程学院给排水实验室 编者:杨永 2014.5

实验一 雷诺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一)观察实验中实验线的现象。 (二)掌握体积法测流量的方法。 (三)观察层流、临界流、紊流的现象。 (四)掌握临界雷诺数测量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 实验中用到的主要仪器有:雷诺实验仪、1000mL 量筒、秒表、10L 水桶等 三、实验原理: 有压管路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由于条件的改变(例如,管径改变、温度的改变、管壁的粗糙度改变、流速的改变)会造成流体流态的变化,会出现层流、临界流、紊流等现象。英国科学家雷诺(Reynolds )在1883年通过系统的实验研究,首先证实了流体的流动结构有层流和紊流两种形态。层流的特点是流体的质点在流动过程中互不掺混呈线状运动,运动要素不呈现脉动现象。在紊流中流体的质点互相掺混,其运动轨迹是曲折混乱的,运动要素发生脉动现象。 雷诺等人经过大量的实验发现临界流速与过流断面的特征几何尺寸管径d 、流体的动力粘度μ和密度ρ有关,即()ρμ、、d f u k =。由以上四个量组成一个无量纲数,称为雷诺数e R ,即ν μρ ud ud R e ==

水力学实验报告思考题答案(供参考)

水力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二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诺利方程)实验 实验三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 实验四毕托管测速实验 实验五雷诺实验 实验六文丘里流量计实验 实验七沿程水头损失实验 实验八局部阻力实验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实验 实验原理 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或 (1.1) 式中:z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 p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p0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S0有下列关系: (1.2)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0。 实验分析与讨论

1.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指,即静水力学实验仪显示的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2.当P B<0时,试根据记录数据,确定水箱内的真空区域。 ,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封的水、气所占的空间区域,均为真空区域。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水体亦为真空区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液面高度相等。 3.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γ0。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油水界面至水面和油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h和h0,由式,从而求得γ0。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 式中,为表面张力系数;为液体的容量;d为测压管的内径;h为毛细升高。常温(t=20℃)的水,=7.28dyn/mm,=0.98dyn/mm。水与玻璃的浸润角很小,可认为cosθ=1.0。于是有 (h、d单位为mm)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郭广思王连琪 沈阳理工大学 2006年10月

一伯努利方程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伯努利方程是水力学三大基本方程之一,反映了水流在流动时,位能、压能、动能之间的关系。 1.了解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在局部阻力和沿程阻力处的变化规律; 2.了解总水头线在不同管径段的下降坡度,即水力坡度J的变化规律; 3.了解总水头线沿程下降和测压管水头线升降都有可能的原理; 4.用实例流量计算流速水头去核对测压板上两线的正确性; 不同管径流速水头的变化规律 (二)设备简图 本实验台由高位水箱、供水箱、水泵、测压板、有机玻璃管道、铁架、量筒等部件组成,可直观地演示水流在不同管径、不同高程的管路中流动时,上述三种能量之间的复杂变化关系。

(三)实验原理 过水断面的能量由位能、压能、动能三部分组成。水流在不同管径、不同高程的管路中流动时,三种能量不断地相互转化,在实验管道各断面设置测压管及测速管,即可演示出三种能量沿程变化的实际情况。 测压管中水位显示的是位能和压能之和,即伯努利方程中之前两项:g p Z ρ+,测速管 中水位显示的是位能、压能和动能之和。即伯努利方程中三项之和:g v g p Z 22 ++ρ。 将测压管中的水位连成一线,称为测压管水头线,反映势能沿程的变化;将测速管中的水位连成一线,称为总水头线,反映总能量沿程的变化,两线的距离即为流速水头g v 2/2。 本实验台在有机玻璃实验管道的关键部位处,设置测压管及测速管,适当的调节流量就可把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绘制于测压板上。 注:计算所的流速水头值是采用断面平均流速求得,而实测流速水头值是根据断面最大速度得出,显然实测值大于计算值,两者相差约为1.3倍。 (四)实验步骤 1.开动水泵,将供水箱内之水箱至高位水箱; 2.高位水箱开始溢流后,调节实验管道阀门,使测压管,测速管中水位和测压板上红、黄两线一致; 3.实验过程中,始终保持微小溢流; 4.如水位和红黄两线不符,有两种可能:一是连接橡皮管中有气泡,可不断用手挤捏橡皮管,使气泡排出;二是测速管测头上挂有杂物,可转动测头使水流将杂物冲掉。 (五)报告要求 实验报告是实验后要完成的一份书面材料。实验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实验名称、班级、实验人姓名、实验时间、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结论与讨论等多项内容。实验报告一律用流体力学实验报告用纸书写。 (六)讨论题 1. 什么是速度水头,位置水头,压力水头?速度水头、测压管水头和总水头什么关系? 2. 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在局部阻力和沿程阻力处有怎样的变化?为什么?

土木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 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室编 适用专业:土木 青岛理工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2015年04 月 目录

目录 (i) 实验一静水压强实验 (1) 实验二能量方程演示实验 (3) 实验三文丘里流量计 (4) 实验四动量方程演示实验 (11) 实验五水流流态实验 (12) 实验六沿程阻力水头损失实验 (14) 实验七局部水头损失实验 (18) 实验八旋涡演示实验 (24) 实验九水跃演示实验 (25) 实验十流谱与流线演示实验 (25) 实验一静水压强实验 一、实验目的: 2

3 1、测定静止液体内任意一点的静水压强 2、在重力作用下静止液体中任何一点的势能都相等 3、测定酒精的重度γ值 二、实验原理: 1、根据水静力学基本方程:P=P 0+γh 式中:P —液体中任意一点的压强,(Pa ); P 0—表面压强,(Pa ); γ —液体的重度,(9800N/m 3); h —对应计算的液体淹没深度,(cm )。 2、势能公式: γ γ B B A A p p + Z =+ Z 式中:Z —位置水头;γ p —压强水头。 三、实验装置: 如图 图一 ①放气阀;②密闭容器;③直尺;④针管;⑤阀门 四、实验步骤: 1.读取A 、B 两点的刻度B A ??、 2.打开容器上的阀门①。容器内表面压强P 0= P a ,各测压管液面齐平 3.关闭阀门①,打开阀门⑤,用针管向容器②内输水,此时P 0﹥P a ,关

4 闭阀门⑤,读各测压管液面标高▽1,▽2,……▽7 记入表中,P 0﹥P a 做三次 4.打开阀门①使容器内表面压强P 0= P a ,检查各测压管液面是否齐平, 否则重新排气 5.关闭①打开⑤,用针管抽出容器内的水,容器表面压强P 0﹤P a ,改变 容器中的水位重复三次,每次将各测压管液面位置读数记入表中。 五、注意事项 1.读取测压管水位时,视线必须和液面同在一个水平面上,避免产生误 差。 2.用针管向容器内注水或抽水时要缓慢进行,以免损坏针管。 3.如发现各测压管水位不断改变,说明容器或测压管有漏气,需要修理。 六、记录表格和计算参考表(以厘米计) 6 +++++=654321 平均 γγγγγγγ''''''' 思考题:

重大流体力学实验1(流体静力学实验)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开课实验室:年月日 学院年级、专业、班姓名成绩 课程名称流体力学实验 实验项目 名称 流体静力学实验 指导教 师 教师 评语教师签名: 年月日 一、实验目的 1、验证静力学的基本方程; 2、学会使用测压管与U形测压计的量测技能; 3、理解绝对压强与相对压强及毛细管现象; 4、灵活应用静力学的基本知识进行实际工程测量。 二、实验原理 流体的最大特点是具有易动性,在任何微小的剪切力作用下都会发生变形,变形必将引起质点的相对运动,破坏流体的平衡。因此,流体处于静止或处于相对静止时,流体内部质点之间只体现出压应力作用,切应力为零。此应力称静压强。静压强的方向垂直并指向受压面,静压强大小与其作用面的方位无关,只与该点位置有关。 1、静力学的基本方程静止流体中任意点的测压管水头相等,即:z + p /ρg=c 在重力作用下, 静止流体中任一点的静压强p也可以写成:p=p + ρg h 2、等压面连续的同种介质中,静压强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称为等压面。质量力只为重力时, 静止液体中,位于同一淹没密度的各点的静压强相等,因此再重力作用下的静止液体中等压面是水平面。若质量有惯性时,流体做等加速直线运动,等压面为一斜面;若流体做等角速度旋转运动,等压面为旋转抛物面。 3、绝对压强与相对压强流体压强的测量和标定有俩种不同的基准,一种以完全真空时绝对压强 为基准来计量的压强,一种以当地大气压强为基准来计量的压强。

三、使用仪器、材料 使用仪器:盛水密闭容器、连通管、U 形测压管、真空测压管、通气管、通气阀、截止阀、加 压打气球、减压阀 材 料:水、油 四、实验步骤 1、熟悉一起的构成及其使用方法; 2、记录仪器编号及各点标高,确立测试基准面; 测点标高a ?=1.60CM b ?=-3.40CM c ? =-6.40CM 测点位能a Z =8.00CM b Z = 3.00CM c Z =0.00CM 水的容重为a=0.0098N/cm 3 3、测量各点静压强:关闭阀11,开启通气阀6,0p =0,记录水箱液面标高0?和测管2液面标高2?(此时0?=2?);关闭通气阀6和截止阀8,开启减压放水阀11,使0p > 0,测记0?及2?(加压3次);关闭通气阀6和截止阀8,开启减压放水阀11,使0p < 0(减压3次,要求其中一次,2?< 3?),测记0?及2?。 4、测定油容量 (1)开启通气阀6,使0p =0,即测压管1、2液面与水箱液面齐平后再关闭通气阀6和截止阀8,加压打气球7,使0p > 0,并使U 形测压管中的油水界面略高于水面,然后微调加压打气球首部的微调螺母,使U 形测压管中的油水界面齐平水面,测记0?及2?,取平均值,计算 0?-2?=H 1。设油的容重为r ,为油的高度h 。由等压面原理得:01p =a H=r h (1.4) a 为水的容重 (2)开启通气阀6,使0p =0,即测压管1、2液面与水箱液面齐平后再关闭通气阀6和截止阀8,开启放水阀11减压,使U 形管中的水面与油面齐平,测记0?及2?,取平均值,计算0?-2?=H 2。得:02p =-a H 2=(r-a)h (1.5) a 为水的容重 式(1.4)除以式(1.5),整理得:H 1/ H 2=r/(a-r) r= H 1a/( H 1+ H 2)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流体静力学综合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强的技能;通过测量静止液体点的静水压强,加深理解位臵水头、压强水头、及测管水头的基本概念;观察真空现象,加深对真空度的理解;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测量油的重度。 二、实验装臵 本实验装臵如图1.1所示 图1.1流体静力学综合性实验装臵图 1.测压管 2.带标尺测压管 3.连通管 4.真空测压管 5.U 型测压管 6.通气阀 7.加压打气球 8.截止阀 9.油柱 10.水柱 11.减压放水阀 说明: 1.所有测压管液面标高均以标尺(测压管2)零度数为基准; 2.仪器铭牌所注▽B 、▽C 、▽D 系测点B 、C 、D 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基准,则▽B 、▽C 、▽D 亦为ZB 、ZC 、ZD 3.本仪器中所有阀门旋柄顺管轴线为开。 4.测压管读数据时,视线与液面保持水平,读凹液面最低点对应的数据。 三、实验原理 1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const γ p z =+ 或h p p γ+=0 式中:z —被测点在基准面以上的位臵高度;

p —被测点的静水压强,用相对压强表示,以下同; 0p —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强 γ—液体容重; h —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上式表明,在连通的同种静止液体中各点对于同一基准面的测压管水头相等。 利用液体的平衡规律,可测量和计算出连通的静止液体中任意一点的压强,这就是测压管测量静水压强的原理。 压强水头 γ p 和位臵水头z 之间的互相转换,决定了夜柱高和压差的对应关系:h γp ?=? 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U 型侧管,在压差相同的情况下,利用互相连通的同种液体的等压面原理可得油的比重So 有下列关系: 2 1100h h h γγS w += = 图1.2 图1.3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So 。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搞清仪器组成及其用法。包括: 1)各阀门的开关; 2)加压方法 关闭所有阀门(包括截止阀),然后用打气球充气; 3)减压方法 开启筒底阀11放水 4)检查仪器是否密封 加压后检查测管1、2、5液面高程是否恒定。若下降,表明漏气,应查明原因并加以处理。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工程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与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交通学院 性能实验室 2 00 6.9

(一) 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 (伯诺里方程)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验证流体恒定总流的能量方程; 2.通过对动水力学诸多水力现象的实验分析研讨,进一步掌握有压管流中动水力学的能量转换特性; 3.掌握流速、流量、压强等动水力学水力要素的实验量测技能。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2.1所示。 说明 本仪器测压管有两种: 1.毕托管测压管(表2.1中标*的测压管),用以测读毕托管探头对准点的总水头 )2(2g u p Z H ++='γ,须注意一般下H ’与断面总水头)2(2 g v p Z H + +=γ不同(因一般v u ≠),

它的水头线只能定性表示总水头变化趋势; 2.普通测压管(表2.1未标*者),用以定量量测测压管水头。 实验流量用阀13 调节,流量由体积时间法(量筒、秒表另备)、重量时间法(电子称另备)或电测法测量(以下实验类同)。 三、实验原理 在实验管路中沿管内水流方向取n 个过水断面。可以列出进口断面(1)至另一断面(i)的能量方程式(i=2,3,……,n) i i i i i hw g v a p Z g v a p Z ,122 111 122+++=++γγ 取121====n a a a Λ,选好基准面,从已设置的各断面的测压管中读出γ p Z + 值,测出 通过管路的流量,即可计算出断面平均流速v 及g av 22 ,从而即可得到各断面测管水头和总水 头。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熟悉实验设备,分清哪些测管是普通测压管,哪些是毕托管测压管,以及两者功能的区别。 2.打开开关供水,使水箱充水,待水箱溢流,检查调节阀关闭后所有测压管水面是否齐平。如不平则需查明故障原因(例连通管受阻、漏气或夹气泡等)并加以排除,直至调平。 3.打开阀13,观察思考 1)测压管水头线和总水头线的变化趋势;2)位置水头、压强水头之间的相互关系;3)测点(2)、(3)测管水头同否?为什么? 4)测点(12)、(13)测管水头是否不同?为什么? 5)当流量增加或减少时测管水头如何变化? 4.调节阀13开度,待流量稳定后,测记各测压管液面读数,同时测记实验流量(毕托管供演示用,不必测记读数)。 5.改变流量2次,重复上述测量。其中一次阀门开度大到使19号测管液面接近标尺零点。 五、实验成果及要求 ’ 1.记录有关常数 均匀段D1= cm 缩管段D2= cm 扩管段D3= cm 水箱液面高程=?0 cm 上管道轴线高程=?z cm 实验装置台号No______________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教学实验2012-10 流体力学 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能量方程实验 实验二雷诺数实验 实验三沿程阻力实验 实验四局部阻力实验 实验五文丘里流量计实验实验六孔板流量计实验实验七皮托管测速实验实验八离心泵综合实验

实验一能量方程实验 1、实验目的 观察流体流经能量方程实验管时的能量转化情况,并对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从而加深对能量方程的理解。 2、实验装置 图1 能量方程实验装置示意图 1.储水箱 2.上水调节阀 3.溢流回水管 4.实验管段 5.背后恒压水箱 6.测压管组 7. 测压管固定板 8.静压及全压测点接头 9.流量调节、切断阀10.计量水箱11.接水杯12.量筒 3、实验前准备工作 开启水泵,全开上水阀门使水箱注满水;打开调节阀门,排除管内气体;关闭调节阀门,再调节上水阀门,使水箱水位始终保持不变,并有少量溢出。检查各个测压管液面高度是否相同,如不同,首先排除测压管及连接的胶皮管中空气,确保测压管中无空气泡时,检查各个测压管液面高度是否相同,如还不同,则应调整标尺,使各个测压管液面高度相同。检查实验过程调节流速的调节阀门9,其应该调节灵活。 4、实验方法 (1)、能量方程实验 调节出水阀门至一定开度,使测压管组各液柱在测压板适当位置,测定能量方程实验管的六个断面六组测压管的液柱高度,并用体积法测定流量。 改变阀门的开度,重复上面方法进行测试。 根据测试数据的计算结果,绘出某一流量下各种水头线(如图2-2),并运用能量方程进行分析,解释各测点各种能头的变化规律。

图2-2水头线 可以看出,能量损失沿着流体流动方向增大的;C1与C6比 较,两点管径相同,所以动能头基本相同,但C6点的压力能头比C1增大了,这是由于位置能转化而得来的;C1与C4比较,其位置能头相同,但C4点比C1点的压力能头大,这是由于管径变粗;速度减慢,动能头转化为压力能头;C5与C4比较,位置能头相同,但压力能头小了,可明显看出,是压力能头转化为速度能头了。 实验结果还清楚的说明了连续方程,对于不可压缩的流体稳定流动,当流量一定时,管径粗的地方流速小,细的地方流速大。 2)测速 能量方程实验管上的六组测压管的任一组都相当于一个皮托管,可测得管内的流体速度。由于本实验台将总测压管置与能量方程实验管的轴线,所以测得的动压水头代表了轴心处的最大速度。 皮托管求点速度的公式为:h k h g c u ?=?=2 g c k 2= 式中 u---毕托管测点处的点速度; c---毕托管的教正系数; ?h---毕托管全压水头与静水压水头差。 管内的平均流速 F Q V = 在进行能量方程实验的同时,就可以测定出各点的轴心速度和平均速度(F Q V = - )。测试结果记入表二中,如果用皮托管求出所在截面的理论平均速度,可根据该截面中心处的最大流速计算, 并可求出其流量系数。 也可以测定时,用量杯接实验时间段容积水,用秒表记录下实验时间段容积水的接水时间,从而计算实验过程中的流量并把其作为标准流量,计算管道某个工况流速,并与其用比托管所测流速进行比较求出流量系数。 (3)结束实验 关闭电源,把管道内的水放掉,然后关闭各阀门。

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1水力学实验指导书 第一节静水压强实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观察在重力作用下,液体中任意两点A、B的位置高度z、测压管高度 p和测压管水头H(Hzp),验证静水压强公式。加深理解水静力学 基本方程式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理解位置水头、压强水头及测压管水头等基本概念; 2. 学习使用液体压力计测压强,测量当p0pa(pa为大气压强)、p0pa、p0pa时的A、B两点的绝对压强和相对压强。 3. 测定表面压强的真空度,加深对真空压强、真空度的理解; 4. 学习测量液体比重的方法。二、实验装置静水压强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4#6 #5 #4 #3 #2 #113P0Z0Z6Z4Z2Z12hh酒精Z3AZ5B图1 静水压强实验装置图 1.水箱; 2.测压管; 3.升降调压筒; 4.气门。 三、实验原理 水静力学讨论静水压强的特性、分布规律及如何根据静水压强的分布规律来确定静水总压力。 1

静水压强的特性 流体静止时不承受切应力,一旦受到切应力时就产生变形。从这个定义出发,可以认为在静止的液体内部,所有的应力都是正交应力。因此,静水压强具有两个特性: 1. 静水压强的方向与受压面垂直并指向受压面; 2. 任一点静水压强的大小和受压面的方向无关,或者说作用于同一点上的各方向的静水压强大小相等。 静水压强的基本方程 在重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下的不可压缩均质液体,其基本方程为。 Z1p1Z2p2C 式中,Z—单位重量液体相对于基准面的位置高度,称位能或位置水头; p—单位重量液体的压能或压强水头; p1,p2—静止液体中任意两点的静水压强; —液体的容重。 该方程表明静止液体中任意一点的单位位能和单位压能之和为常数。该方程也可以写为。 pp0h 上式表明在静止液体中,液面下任一点的静水压强等于液面压强与从该点到液面的单位面积上的液体重量之和。液面压强遵循巴斯加原理,将等值地传递到液体内部所有各点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流体力学实验指导书 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 二零零七年一月

实验须知 进行一个流体力学实验,必须经过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总结等几个主要环节。 一、实验前的准备 (1)在实验课开始之前,应分好实验小组。 (2)每次实验课前,要求学生阅读实验指导书,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复习教材中有关内容,搞清楚实验原理和有关理论知识;对某些实验,还应该进行必要的设计、计算,同时回答书中提出的思考题。 二、实验操作 (1)实验课开始应认真听取指导教师对实验的介绍。 (2)分组后先检查仪器设备是否齐全和是否完好,如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指导教师。 (3)实验过程中,必须爱护仪器设备,遵守操作规程,严禁乱动、乱拆。如有损坏丢失,必须立即报告指导教师,由实验室酌情处理。因违反规章制度、不遵守操作规程而造成仪器损坏者,需按规定进行赔偿。 (4)实验室内严禁吸烟、吐痰、吃东西和乱扔纸屑。除实验必须的讲义、记录纸及文具以外,个人的书包及衣物等一概不要放在实验台上。实验室不得大声喧哗,注意保持肃静。 (5)实验做完后,需先经指导教师审查数据并签字,然后在将仪器设备按原样整理完毕,搞好实验室卫生,经教师允许后方可离去。 三、实验总结 学生必须在实验的基础上,对实验现象及数据进行整理计算和总结分析,然后认真写好实验报告。编写报告的过程是一个从感性认识到理论认识的提高过程,也是一个加深理解和巩固理论知识的过程。因此必须重视并写好实验总结报告,在规定的时间内交给教师批阅。批阅后的实验报告由学生妥善保管,以备考核。

实验一雷诺实验指导书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流体在管道中的两种流动状态; (2)测定几种流速状态下的雷诺数,并学会用质量测流量Q方法; (3)了解流态与雷诺数的关系,并验证下临界雷诺数Re c=2000。 二、实验设备 如图所示,在流体力学综合实验台中,雷诺实验涉及的部分有高位水箱、雷诺实验管、阀门、颜料水(红墨水)盒及其控制阀门、上水阀、出水阀、水泵和计量水箱等,此外,还有秒表、水杯、电子称及温度计。 图1-1 三、实验原理 层流和紊流的根本区别在于层流各流层间互不掺混,只存在粘性引起的各流层间的滑动摩擦力;紊流时则有大小不等的涡体动荡于各流层间。当流速较小时,会出现分层有规则的流动状态即层流。当流速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液体质点的运动轨迹是极不规则的,各部分流体互相剧烈掺混,就是紊流。 反之,实验时的流速由大变小,则上述观察到的流动现象以相反程序重演,但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临界流速νc小于由层流转变为紊流的临界流速νc′。称νc′为上临界流速,νc为下临界流速。雷诺用实验说明流动状态不仅和流速ν有关,还和管径d、流体的动力粘滞系数μ、和密度ρ有关。以上四个参数可组合成一个无因次数,叫做雷诺数,用Re表示。 Re =ρνd/μ=νd/υ (1-1) 对应于临界流速的雷诺数称临界雷诺数,用Re c表示。 Re c=ρνc d/μ=2000 (1-2) 工程上,假设流速时,流动处于紊流状态,这样,流态的判别条件是

(完整word版)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指导书汇总,推荐文档

“计算机组成原理” 实验指导书 杨伟丰编写 2014年12月

实验一算术逻辑运算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简单运算器的组成以及数据传送通路。 2、验证运算功能发生器(74LS181)的组合功能。 二、实验内容 运用算术逻辑运算器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三、实验仪器 1、ZY15Comp12BB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实验箱一台 2、排线若干 四、实验原理 实验中所用的运算器数据通路如图1-1所示。其中运算器由两片74LS181以并/串形式构成8位字长的ALU。运算器的两个数据输入端分别由两个锁存器(74LS273)锁存,锁存器的输入连至数据总线,数据输入开关(INPUT)用来给出参与运算的数据,并经过一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运算器的输出经过一个三态门(74LS245)和数据总线相连。数据显示灯已和数据总线(“DATA BUS”)相连,用来显示数据总线内容。 图1-l 运算器数据通路图

图1-2中已将实验需要连接的控制信号用箭头标明(其他实验相同,不再说明)。其中除T4为脉冲信号,其它均为电平控制信号。实验电路中的控制时序信号均已内部连至相应时序信号引出端,进行实验时,还需将S3、S2、S1、S0、Cn 、M 、LDDR1、LDDR2、ALU_G 、SW_G 各电平控制信号与“SWITCH ”单元中的二进制数据开关进行跳线连接,其中ALU_G 、SW_G 为低电平有效,LDDR1、LDDR2为高电平有效。按动微动开关PULSE ,即可获得实验所需的单脉冲。 五、实验步骤 l 、按图1-2连接实验线路,仔细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图中箭头表示需要接线的地 图1-2 算术逻辑运算实验接线图 2、用INPUT UNIT 的二进制数据开关向寄存器DR1和DR2置数,数据开关的内容可以用与开关对应的指示灯来观察,灯亮表示开关量为“1” ,灯灭表示开关量为“0”。以向DR1中置入11000001( C1H )和向DR2中置入 01000011(43H )为例,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首先使各个控制电平的初始状态为:CLR=1,LDDR1=0,LDDR2=0,ALU_G=1,SW_G=1,S3 S2 S1 S0 M CN=111111,并将CONTROL UNIT 的开关SP05打在“NORM ”状态,然后按下图所示步骤进行。 LDDR1=0LDDR2=1T4=LDDR1=1 LDDR2=0 T4= SW_G=0 上面方括号中的控制电平变化要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进行,其中T4的正脉冲是通过按动一次CONTROL UNIT 的触动开关PULSE 来产生的。

水力学实验学生指导书19页word

目录 实验须知 (1) 实验一自循环流动演示实验 (5) 实验二水击综合实验 (2) 实验三流体静力学实验 (16) 实验四雷诺实验 (36) 实验五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能量方程(伯努利方程)实验 (31) 实验六不可压缩流体恒定流动量定律实验 (39) 实验须知 一、实验基本要求 1.认真预习实验讲义、教材的有关原理部分,弄懂实验的大致步骤、主要设备、实验方法,熟悉实验中要接触的化学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操作时应注意的事项,完成预习报告。 2.实验过程中,认真操作,细心观察,深入思考,以科学的态度填写实验原始数据记录。 3.实验结束后,认真处理数据,完成思考题,并编写项目齐全、整洁、清楚的实验报告。 二、实验注意事项 1.遵守实验室的各项制度,听从指导教师的安排。 2.准时进入实验室,不准吸烟、吃零食,不准大声喧哗。 3.爱护各种仪器设备(电动搅拌器、循环水真空泵、电炉、各类玻璃仪器),轻拿轻放,未经指导教师同意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 4.对实验中损坏的仪器应及时登记,并报告指导教师,等待处理。 5.格外注意水、电的使用,防止触电及热灼伤发生,电炉严禁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加热。 6.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室整洁卫生,实验台面无杂物、无积水,实验完毕,一

好水电阀门。 7.实验数据(实验现象及产量)记录经指导教师签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三、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是实验的总结,整理实验结果也是一种基本训练。因此,要求各自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文句应力求简明,书写清楚,正确使用标点。实验报告封面上中应正确填写出课程名称、专业、班级、姓名等信息。应在规定时间内交给指导教师批阅。 实验报告应包括下列内容: 1.实验目的及要求 2.实验原理 3.实验步骤(包括主要仪器、药品和实验方法及步骤) 4.数据记录及处理(含实验现象及产量) 5.实验结果讨论与思考题 实验一自循环流动演示仪 一、实验目的 1、显示逐渐扩散、逐渐收缩、突然扩大、突然收缩、壁面冲击、直角弯道等平面上的流动图像。 2、显示文丘里流量计、孔板流量计、圆弧进口管咀流量计以及壁面冲击、圆弧形弯道等串联流道纵剖面上的流动图像。 3、显示30°弯头、直角圆弧弯头、直角弯头、45°弯头以及非自由射流等流段纵剖面上的流动图像。 4、显示30°弯头、分流、合流、45°弯头,YF一溢流阀、闸阀及蝶阀等流段纵剖面上的流动图谱。其中YF一溢流阀固定,为全开状态,蝶阀活动可调。 5、显示明渠逐渐扩散,单圆柱绕流、多圆柱绕流及直角弯道等流段的流动图像。 6、显示明渠渐扩、桥墩形钝体绕流、流线体绕流、直角弯道和正反流线体绕流等流段上的流动图谱。 7、显示“双稳放大射流阀”流动原理。 二、实验原理 1、在逐渐扩散段可看到由边界层分离而形成的旋涡,且靠近上游喉颈处,流速越大,涡旋尺度越小,紊动强度越高;而在逐渐收缩段,无分离,流线均匀收缩,亦无旋涡,由此可知,逐渐扩散段局部水头损失大于逐渐收缩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