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组织环境

管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组织环境
管理学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组织环境

第三章组织环境

一名词解释

1 一般环境

2 任务环境3经济环境

二判断题

1 环境分析对管理之所以重要,根本原因就在于环境是不断变化的。()

2 组织的一般环境也可以说是组织的大环境。()

3 组织一般可以预测政治环境的变化。()

4经济环境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系统。()

5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同时对付所有竞争对手,只要能准确识别和应对主要竞争对手就足够了。()

三单选题

1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全面准确的把握环境的现状及将来的变化趋势,做到有效的适应环境并()

A保持组织稳定B进行组织调整

C推动环境变化D减少环境变化

2 通过市场调查发现,保健品市场的兴起是由于人们观念变化引起的,这一因素属于外部环境因素中的()

A经济因素B技术因素C社会因素D政治因素

3 下列因素中,哪个不属于企业在确定企业目标是所需要考虑的环境因素()

A宏观经济气候B省、市领导班子的确定

C人口统计因素D国民消费水平

4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是构成企业以下哪种环境的要素之一()

A政治环境B法律环境

C经济环境D具体环境

5 企业的具体环境中最主要的是

A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和同盟者B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和中间商

C顾客、中间商、竞争者和业务主管部门D顾客、供应商、竞争者和批发商

6 公司A是一家金属零件加工厂,专门为当地一家大型机械制造公司B供应零部件。那么,A公司将B公司作为自己的()

A竞争者B供应商C同盟者D顾客

7 某企业经过认真细致的市场调研,决定企业主打产品由玻璃钢向塑钢球转变。这主要反映了以下哪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A经济环境B文化环境C科技环境D自然环境

8 某民营企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市场,多次主动承接一些特别客户提出的其他同行不愿承接的业务,企业从无到有,并迅速发展壮大。这些业务要么数量很小,要么交货期短,要么质量要求高,因而被同行中许多有实力与品牌的企业认为无利可图而放弃。从中可以得出结论()A一个企业的发展关键是要敢于做人家不敢做的事

B选择好业务切入点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意义重大

C在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抓住市场机遇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D积累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的能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9 某公司领导接待两位外商考察,着重介绍了公司新产品的开发过程及产品的性能,希望能够以较优惠的条件获得对方的入股投资。外商对新产品的性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对进一步合作不置可否。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A公司新产品的开发技术含量太低,难以引起外商的合作兴趣

B公司只是介绍了新产品的技术情况,但缺乏对市场环境和前景的分析

C外商故意不表态以增强谈判中的力量

D外商没有真正了解新产品的计划,所以无法做出明确回答

10 某企业位于一个小镇,周围农民经常向企业提出一些无理要求,地方政府从来不管这些事情,听之任之,企业环境不好。这里的“环境”主要是指()

A社会文化环境B政治法律环境C自然环境D经济环境

11 针对目前煤矿事故频频发生,国家制定了整顿治理煤矿的规定,使国有大型煤矿哪种环境发生了什么变化?()

A一般环境动荡B具体环境平稳

C一般环境平稳D具体环境动荡

四简答题

简述组织环境的分类。

五案例分析

案例一迪斯尼败走巴黎

1984年,美国沃特·迪斯尼提出跨国经营的战略目标,首选开设东京迪斯尼乐园。由于是第一次在国外开设迪斯尼乐园,经验少,风险高,因此决定采用不投资、不参股,只向日方转让技术的方式,收取技术转让费和管理服务费,由日方的东方地产公司投资建造和经营,结果是意想不到的成功。当年游客达1000万人次,突破了预计指标,到1990年游客已经达到每年1400万人次,超过美国加州的迪斯尼游客人数。

东京迪斯尼乐园的成功,增强了沃特·迪斯尼集团的信心。但技术转让方式风险低,利润有限。除去开办时的咨询费外,仅限门票收入的10%和国内商品销售额的5%。于是1992年开办第二个巴黎迪斯尼乐园时采取了股份合资的方式,投资18亿美元,在巴黎郊外开办了占地4500公顷的大型娱乐场。奇怪的是,巴黎迪斯尼乐园第一年的游客人数大大低于预计指标,当年亏损了9亿美元,迫使巴黎迪斯尼乐园关闭了一所附设旅馆,解雇了950名雇员,全面推迟了二期工程的开发。巴黎迪斯尼乐园的股票价格从164法郎跌到68法郎。欧洲舆论界戏称巴黎迪斯尼是“欧洲倒霉地”。

问题:

东京模式的成功和巴黎模式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案例二美国录像机行业全军覆没

录像机是由美国加州的爱科思工程技术公司在1956年发明的。第一代录像机的设计尽管不甚完善,价格高达7.5亿美元一台,但首批生产的100台供广播电台专用的录像机还是一销而空。1961年,爱科思共售出900台类似的录像机,占当时工业录像机市场的75%。当时爱科思几乎垄断了录像机技术,取得了所有录像机关键技术的专利,1969年销售额达7000万美元,纯利润5年间翻了10倍。

但是,进入为消费者个人设计家用录像机市场后,问题却接踵而来。爱科思设计了售价为1500美元的家用录像机,并于1970年成功地进入了零售市场,当时爱科思并不具备大批量生产录像机这种复杂技术产品的生产经验和组织能力(他的日本伙伴也是如此),进入70年代开始亏损,1971年亏损1200万美元,1972年亏损9000万美元。巨额亏损使爱科思重新审视他的竞争策略。他的长处是科研开发,大批量生产则是他的弱点,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自身不擅长的生产领域不如投入到驾轻就熟的科研领域,进一步开发新产品,靠转让技术专利使用权去实现利润。于是爱科思总裁下令,停止家用录像机大批量生产(1972年)。与此同时,美国录像机行业的几家主要企业都采取了与爱科思相似的策略。

冷战时期,家用录像机产品在美国企业总体战略中不占首要地位。企业把注意力放在售

价高、利润厚的工业录像机行业。与美国相反,日本政府把电子行业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带头企业。

1958年,日本广播工业学会进口一台爱科思录像机,在东京展出,鼓励日本企业试制自己的录像机。复制出第一台自产录像机的是索尼公司。索尼公司为了保证成功,成立了10个科研小组,对当时看来技术上有希望的10种不同录像机技术进行同步平行开发,不论最后占领统治地位的是哪种技术,索尼都可以站稳脚跟。日本的其他公司也采取了与索尼公司类似的长期投资策略,今天日本的企业在录像机行业占据了垄断地位,其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80%,美国企业已经完全退出了家用录像机生产,成为日本厂商在美国的销售代理。

问题:

美国录像机行业的全军覆没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思考?

案例三苹果电脑之失利

20世纪80年代曾领导过电脑工业新潮流的苹果电脑在90年代中后期处于崩溃的边缘。1996年10月至1997年3月,共亏损12400万美元。1997年初,苹果公司宣布裁减1300名员工。公司于当年2月份召开紧急会议,对领导层进行改组,力求渡过难关,继续生存。苹果电脑为何失利,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有人说是由苹果公司的销售策略不对,也有人说是苹果电脑太过于精致化未能注意服务质量。而多数人更同意这样一种说法:苹果失利,源在文化失调。苹果公司原有文化的核心是一种鼓励创新、勇于冒险的价值观。自从白手起家,小小的苹果电脑便在技术领域内引发两次变革,迫使包括IBM和微软在内的每一家电脑公司都加入其开启的新潮流。不仅是勇于创新、事实上,公司一直是我行我素,冒高风险,甚至反主潮流。公司的信条是:进行自己的发明创造,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一个人可以改变世界。正是这种大无畏精神使公司能够推出令广大用户喜爱的Macintosh电脑,开鼠标定位器和图像表示法的风气之先河。公司也一直以这种独创精神为骄傲。在其创办初期,公司曾在楼顶悬挂海盗旗,向世人宣称“我就是与众不同”。然而这种价值既造就了苹果的成功,也预示了其不可避免的失败。

苹果公司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⑴企业经营指导思想的不适应性导致战略失误。我行我素的文化必然导致公司的经营指导思想是一种“产品导向”或称“技术导向”,使公司方向与市场需求难以协调。苹果性能优越,使用方便,是世界上最易联网的个人计算机。在技术上可谓无可挑剔,而它却是世界上唯一不与IBM-PC兼容的机型。计算机业发展的大趋势是计算机联网,要求微机兼容。IBM 在计算机市场上占有最大份额,因此苹果机独树一帜的不兼容实际上限制了市场对它的需求,推走了许多潜在顾客。苹果公司拒绝授权其他电脑生产商生产深受欢迎的Macintosh软件,从而失去了一个拓展市场的绝好机会。与此相反,IBM公司却公开了PC机的全部设计细节,鼓励其他厂家生产兼容产品,从而大大刺激了IBM产品的需求。

⑵经营战术不适应需求和竞争。产品导向和傲慢态度使苹果公司看不到环境改变,低估竞争对手的实力,经营战术不适应竞争。

⑶组织内部的不协调、不一致。公司人员推崇个人英雄主义,桀骜不驯,难以控制,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之间冲突频频,独创精神未成为技术发展的动力,反而加大了合作难度。公司对事物的看法总是不能取得一致,无法做出决定,坐失了许多良机。

⑷员工士气不振,人员流动率大大增加。许多极有才华的人员如销售业务主管、财务主任、苹果电脑日本市场经理,都因与总部意见不和而辞职。这种人员流动频繁的现象是文化不适的一个明显信号。(《领导决策信息》,2002(23),41~43页)

问题:

从苹果公司的失利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案例四宝洁公司的全球化战略

宝洁公司(P&G)是一家大规模的生产日用消费品的公司,因业绩突出而在全球营销界中久负盛名。公司总部设在美国辛辛那提,产品畅销全球。140多个国家的消费者都熟悉宝洁公司的产品,并通过其产品对宝洁公司有所认识。1990年公司销售额为240亿美元,利润为16亿美元。宝洁公司生产39个产品大类,其中许多都在市场上占领先地位。如汰渍(Tide)洗衣粉、Flogers咖啡、Chamin纸巾在美国排名第一;Utra PamPers尿布在法国是最好的一次性尿布;当时作为公司最大的国外市场的原西德,其产品如牙膏和丝织品柔软剂的销售量也是最大的。公司总销售额的40%都来自美国本土以外的市场。

1990年,公司在年年终报告中写到:“全球化就是使公司的产品比其他任何公司任何地方的产品更具有竞争性,无论这一竞争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全球化意味着无论顾客是哪里的,我们都要在满足顾客需要、满足其对质量的要求方面做得比竞争对手更好。”宝洁公司在开拓世界市场的过程中,已经显露出一种全公司范围内的新型、灵活的适应性。虽然宝洁公司曾经相信其“世界产品”能够在任何地方销售,而不必考虑文化差异,然而现在它逐渐学会了随市场需要及时调整策略。曾在宝洁公司国际分布工作了9年的经理IEdwin Atrezt说:“我们需要培养能够将在国内出色完成的工作同样传送到世界各地去的能力。我们必须适应海外市场的需要。”

日本即是一个和好的市场选择。日本作为当时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就产品质量而言却是最挑剔的,宝洁公司在日本的第一次尝试就遇到许多难题。比如,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日本家庭妇女通过电话广告购买尿布。宝洁公司采用的是用日语配音的纯正美式的商业广告,婴儿尿布本身也是根据美国人的喜好设计的,比其竞争对手的产品来说吸湿性也较差。宝洁公司错误的认为,其在美国很适用的营销战略同样也能在日本成功。在损失了上百万美元之后,宝洁公司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活动,吸取了一些关于日本市场简单却又基本的教训。例如,日本的父母比美国的父母更频繁地更换尿布。宝洁公司随后引入了一种吸水性更强的一次性尿布——Uta尿布,其设计目的是使婴儿保持干燥的状态。由于日本家庭柜架壁橱的空间很小,宝洁公司还将其尿布改进得更薄,这样就能装在一个更小的盒子里出售,并要求在日本的经理必须学习日语、日本文化,与经销商建立较密切的私人关系。同时,宝洁公司还确保其公司名称在所有的包装、广告商都用日文标出,因为日本消费者更喜欢那些为其所购买的品牌开展营销活动的公司。所有这些变化的结果是,宝洁公司成为日本一次性尿布市场的领先者,年销售额很快达到10亿美元的高峰。

然而,如果公司应用了在拉丁美洲的经理们汲取教训得出的经验,在日本的成功可能来得更早。在拉丁美洲,尽管有文化差异和经济、政治问题的存在,销售仍然突破了10亿美元。早在20世纪50年代,宝洁公司已认识到调整市场营销战略以适应墨西哥和其他拉丁美洲家庭的偏好的重要性。公司生产的ACE洗涤剂本来是装在硬纸盒中,并突出南美消费者偏好低泡沫的特点。但同样的产品包装却不适合墨西哥家庭妇女的要求,她们常常在一盆水中或当地的小河中洗衣服,所以希望有更多的泡沫。因此,宝洁公司调整了配方以增加泡沫,还采用塑料袋包装以防止洗衣粉受潮,并将该产品分为100克小袋以适应一次洗衣需要。这样ACE洗涤剂很快变畅销拉丁美洲市场。

宝洁公司在实施全球化战略上强调的重点是:不仅仅在许多不同国家销售产品,公司还研制和开发全球性的新产品。例如,汰渍洗涤剂的配方是在日本对清洁机构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研制的。另外,在比利时和欧洲其他地方,水中矿物质的含量是美国的两倍,布鲁塞斯的宝洁实验室就研制出软化硬水的办法来满足顾客的需求。汰渍产品开发项目小组的负责人约翰·克莱姆说:“我们从全世界收取意见和技术。据公司国际分部预计,消费品的开发将呈现越来越少的当地化趋势。”宝洁公司全球化营销战略得到了回报。1990n年,宝洁公司在美国之外的销售总额达96亿美元,而在1988年还仅是72.9亿美元。(《领导决策信息》,2002(23),48~49页。)

问题:

从此案例中可以汲取哪些经验教训?

案例五本田崛起秘诀:先发制人

在高速增长的市场上,为了“先发制人”,企业必须比竞争对手发展得更快,也就是说,要抢在对手之前提高销售额,从而扩大市场占有率。一旦获得高增长率,以后只要继续保持“先发制人”就能万事大吉。假如销售额比对手高,就可以降低成本,而成本下降经济效益就可提高,资金也将变得雄厚,贷款也就变得容易,会有足够的自己再投入,从而又能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进入下一轮“先发制人”的循环。

20世纪50年代以后,日本摩托车市场以每年40%的石头增长,行业的首席宝座数易其主。最初是东发公司,其占有率为22%,本田居次席为20%。但在此后的5年间,本田取得了摩托车行业稳固的霸主地位,夺得了44%的市场份额。东发的市场占有率下降到4%,被迫让出了头把交椅。究其根源,在于面对迅速增长的市场,东发一直对扩大生产下不了决心。而本田则力求与每年42%的需求增长率相适应,快速提升市场占有率,使年销售额增长了66%,并为此果断筹措了大量的银行贷款。东大则自持第一,安于现状,没有把本田方在眼里,因此,本田才能充分地灵活运用“先发制人”战略迅速降低成本,从而在摩托车市场争夺中占据优势。此时摩托车市场的年增长率已下降到9%,东发已回天乏术。在让出首席宝座后,东大一败涂地,终致破产。本田仔细不断发展,实力愈发雄厚,到1969年与雅马哈、铃木、川崎四分天下时,本田在日本本土的市场占有率高达65%,终成行业新领袖。

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摩托车市场需求的增长明显减缓,接近饱和。本田决定开拓新的生产线——进军汽车市场,实行多元化经营。而当时的日本汽车行业很不景气,为了防止新事业的失败,本田将最好的设备、技术力量和优秀人才投入其中,而支持其大规模投资的,当然非摩托车部门莫属。但本田当时绝对没想到,此举竟引发了近代工业领域的一场“经典之战”。

雅马哈全面狙击本田

趁本田分心于汽车事业无暇估计摩托车业务之机,雅马哈认为这是一个争夺世界第一的好机会,并为此不惜一切代价,积极开拓市场份额。在雅马哈的猛烈攻势下,本田节节败退。1981年,它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到40%,而雅马哈则由原来的10%增加到35%,即把本田失去的全部占为了己有。后来二者的差距又进一步缩小到1个百分点,本田为38%,雅马哈为37%。雅马哈志在必得,把他们所拥有的一切资源全部都投入到摩托车及相关产品,品种齐全,生产能力不断提高。20世纪70年代,雅马哈的品种有18种,本田有35种。1981年,雅马哈有60种,本田有63种,大致相当。此后雅马哈连续推出18种新车型,超过了本田17种。雅马哈不断地与本田抗衡。

1981年,雅马哈的经理公开露出拿下本田的意图,并说:“本田正拼命推销汽车,有经验的摩托车推销员几乎都集中在汽车部门,我们可以在摩托车上与它一决雌雄。只要有生产能力,我们就可以击败本田。”同年8月,雅马哈开始建设年生产能力为100万辆的新摩托车厂。这一个新工厂一旦建成,雅马哈的生产能力将达到400万辆而超过本田20万辆左右,假如新厂的摩托车可以在日本全部销出,雅马哈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将接近60%。因此,雅马哈的经理小池发出这样的檄文:“本田和敝公司之间决定性的差距,在于我们强大的供给能力。我们既然是摩托车的专业厂家,当然不甘屈居第二。一年内,我们将要成为国内最大的厂家,我们要称雄世界。”

双雄对决:本田击垮雅马哈

面对雅马哈的挑战和扩张,本田当然不会沉默。1978年,本田的河岛经理曾发表宣言:“在我当经理期间,决不允许首席宝座拱手让人。”在宣言发布后的一年半时间里,本田的国内市场份额从

38%一路上升到43%,而雅马哈则由37%下降到23%。本田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大幅降价,加强广告宣传和增加委托销售的产品库存。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连最畅销的品种也降价30%,以迎合交战的需要。1982年夏天,50CC微型摩托车卖得甚至比10档边素车还便宜。在价格竞争的最高潮,本田仍能以低于雅马哈的10%的价格批发给零售商。可见,本田面对竞争对手绝非等闲。

本田在交战中还使用了另一种新战术,即扩充产品品种。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本田推出了81种新车型,淘汰了32种旧车型,共变更了产品目录中的113个品种,这个数字实在令人吃惊。而雅马哈推出的新车型不过34种,只淘汰了8个旧车型。本田给消费者留下了涣然一新的印象,而雅马哈却失去了新鲜感,对比之下相形见绌。

本田的重拳出击,使得雅马哈的销售额下降了50%以上,蒙受了巨大损失。据估计,1983年初,雅马哈的库存量达到了摩托车行业总库存量的一般左右,相当于其整整一年的销售量。处理库存的唯一办法是向零售商提供推销费,并大幅降价,但雅马哈已经无能为力,最后只好计划如何化库存为废铁。雅马哈及其子公司的财政马上陷入困境,1981年的负债和自有资金的比例是3:1,到1983年已恶化为7:1。而此时,本田依靠汽车的连续公共,使财务体制变的非常健全。

雅马哈不得不制定应急计划,将摩托车的产量削减到150万量,此后又降为138万量,裁员规模也继续扩大,约占全部员工的20%。原制定的事业计划在两年内不得不全部冻结。然而,本田却丝毫不放松追击,他们进一步增加品种,对雅马哈施加压力。从1984年初到9月份,本田又更新了39种旧品种,推出了39个新品种。这样,本田在日本市场发售的摩托车品种共达到110个,而雅马哈只有23个。尤其在主导产品50CC级上,本田已经有18个品种更新换代,而雅马哈只有6种。为了避免破产,雅马哈开始拍卖资产。从1983年4月到1984年4月的一年时间里,雅马哈出卖了相当于160亿日元的土地、建筑物和设备。职工的平均工资从23万千日元减到21万千日元,奖金则根本不发。种种迹象表明,雅马哈的衰败已无法阻止了。(石军伟:《本田VS雅马哈:战略之争》,《企业管理》,2001(12),42~44页。)

问题:

此案例对你在制定企业战略时有何启发?

习题答案

名次解释:

1 一般环境:组织的一般环境也可以说是组织的大环境,包括政治环境、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社会文化教育环境、自然环境和国际环境等。

2 任务环境

3 经济环境:经济环境是指构成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社会经济状况及国家经济政策,它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系统,主要由社会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宏观经济政策等四个要素构成。

判断题:

1对2对3错4对5对

单选题:

1C 2C 3B 4C 5A 6D 7C 8C 9B 10A 11A

简答题:

简述组织环境的分类。.

答:组织环境包括一般环境和具体环境。一般环境包括组织外的一切,如经济因素、政治条件、社会背景及技术因素,还包括那些能影响组织但联系尚不清楚的条件。具体环境包括供应商、客户或顾客、竞争者、政府机构及公共压力集团。

案例分析:

案例一答案提示

⑴企业确定了战略目标后,实现目标的途径是关键。东京模式采用的是风险低、利润低的技术转让方式,巴黎模式采用的是高风险、高投资、高利润的合资方式。投资方式必须因地制宜。

⑵1984年正式日本经济腾飞之后,消费者正在寻找新的娱乐方式。东京迪斯尼的开设,迎合了日本消费者的欲望,成功在情理之中。1992年欧洲人的收入已经很高,闲暇时间的支配方式和娱乐习惯已经形成。巴黎迪斯你虽然花了巨额(2.2亿美元)广告费,也难改变欧洲人的娱乐惯性,失败是早已注定的。

⑶西蒙认为管理的实质是决策,决策贯穿于管理的全过程,决定整个管理活动的成败。东京模式的成功是决策的成功,巴黎模式的失败是决策的失败。东京模式在没有经验时获得成功,巴黎模式在有了经验后失败,这是值得管理着深思的一个问题。

案例二答案提示

美国在家用录像机行业的失败有其必然性。①录像机技术开发后,竞争的焦点不再是科研环境,而是工艺设计和质量管理。商业性大批量生产靠的不是最具有发明创造里的第一流科技人才,而是具有管理才能的企业家。科研见长的企业未必是最佳生产者。②大规模生产录像机,至关重要的是成百上千的装配线上的普通工人的全面质量管理意识、良好的劳资关系和目光远大愿意长期投资的投资者。美国的优势在科技,日本的优势是全面质量管理。③美国的巨额国防开支、与前苏联的太空竞争和巨大的国内广播电视市场,使民用录像机居次要地位。日本无军工航天工业,电视广播市场小,工业录像机市场有限,使日本企业“背水一战”,把注意力投放到家用录像机市场。④美国高等教育世界领先,为美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级科研人才,但美国的中小学教育是发达国家中最差的,蓝领工人的受教育程度处于劣势。日本则相反。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发新技术处于劣势,在产品技术上实行“拿来主义”,美国企业则是利用技术优势,把重点放在开发利润高的新产品上。

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开发无疑是正确的。对管理人才、企业家的培养也同等重要。两者在创造财富的活动中缺一不可。因此,国民的管理知识教育不容忽视,培养熟练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也具有战略意义。

企业的战略选择必须从国情出发,要能判断是“新产品研发”导向,还是“规模经济”导向。企业家应具有洞察国情的眼光,否则就会出现战略选择上的“提前滞后”,事倍功半。案例三答案提示

强烈而和谐的企业文化对企业的生存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企业应有鲜明的价值观,明确的指导发方针,强烈的经营理念。和谐,首先要达到内部的和谐及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其次,成功的公司也注重激励员工,将人视为最宝贵的资源,力图将人才资源及潜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经营在于人,要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上下一心,团结一致。第三,企业文化应随着环境变化而相应作调整。企业领导人应树立权变的观念,密切注视环境的变化,预见性地推进文化演变。

案例四答案提示

⑴正如公司1990年的年终报告中所写:“全球化就是使公司的产品比其他任何公司任何地方的产品更具有竞争性,无论这一竞争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全球化意味着无论顾客是哪里的,我们都要在满足顾客需要、满足其对质量的要求方面做得比竞争对手更好。

”推进全球化战略要求一种全公司范围的新型、灵活的适应性。

⑵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要考虑文化差异,并随市场差异需要及时调整其策略,以适应海外市场的需要。

⑶要充分研究市场需求、竞争对手。

⑷要善于总结和汲取经验教训,不断改进产品设计、销售管理等。

案例五答案提示

⑴雅马哈的战略与本田早期的战略并无实质差别,二者都选择了“先发制人”战略,但结果却截然不同。究其根源,在于雅马哈没有充分研究其竞争对手,以致在不恰当的时期采取了不恰当的战略。

⑵在制定竞争对手战略过程中,缜密、正确的分析对手是战略成功的前提。企业必须认真研究竞争对手,在知己知彼的认识上不应有大的偏差。雅马哈初战告捷就基于此,但由于没有认识到本田的竞争实力,没有认识到汽车与摩托车的生产是紧密相关的,二者发展互补而排斥。故当本田反扑时,雅马哈便由于错误的估计而节节败退。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管理学原理自己

第一篇基础篇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概念:管理就是组织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而对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一系列协调活动的过程 (2)管理的特征:①管理活动不同于作业活动②管理工作既具有科学性又具有艺术性③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3)管理的职能:①计划是对组织未来活动进行的预先筹划和安排;②组织是为了完成计划而对分工协作关系所做的整体安排③领导是指挥和影响下属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的过程④控制是为了保证组织按预定要求运作而进行的一系列监督检查工作。 (4)管理者:指在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能、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5)管理者的分类:①按管理者所处层次的不同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基层②按管理者从事管理工作的领域及专业不同,分为综合管理者和专业管理者。 (6)管理者的角色: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①挂名首脑角色:管理者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的业务时,如参加社会活动、宴请重要客户、带领有关领导参观企业。②领导者角色。管理者激励、指导员工时。③联络者角色。管理者与内部人员进行沟通、与利益相关者建立良好关系时。2)信息传递方面①监听者角色。管理者通过各种媒介寻求和获取信息以便更好的了解组织和环境时。②传播者角色。管理者将获得的信息传递给其他组织成员时。 ③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向外界,如股东、消费者、公众、政府发布组织的有关信息时。3)决策制定方面①企业家角色,管理者积极利用外部机会,不断开发新产品和新工艺、开拓新市场时;②混乱驾驭者角色,当管理者处理冲突或问题、调解各种争端时;③资源分配者角色,管理者合理分配组织的人力、物力、财力、信息、时间等资源时;④谈判者角色,当管理者为了组织的利益和其他组织或个人进行讨价还价、商定成交条件时。 (7)管理者的技能:①技术技能对于基层管理者最重要,对中层较重要,高层只需一般了解②人际技能对高、中、基层管理者的重要性大体相同。③概念技能指纵观全局、洞察企业与环境要素间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能力。对高层管理者最重要,对中层较重要,对基层不太重要。 (8)管理学的概念:管理学是系统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2:领会:(1)管理的产生:①管理产生于欲望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之间矛盾的协调;②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2)管理的必要性:①从整个社会的发展来看,管理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物质力量;②管理是任何组织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③管理活动具有的普遍性。 (3)管理有效性的衡量:由效率和效果来衡量。效率:投入与产出的比值,意味“正确地做事;效果:目标达成度,涉及活动的结果,意味“做正确的事“。 (4)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管理者都从事以下四种活动: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工作数量多、质量好及下级对其满意程度高的管理者称为“有效的管理者”;在组织中晋升速度快的管理者称为“成功的管理者”。分析结论:①对于“成功的管理者”而言,网络联系对管理者的成功相对贡献最大;从事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相对贡献最小;②对于“有效的管理者”而言,沟通的相对贡献最大;网络联系的贡献最小。③社交和施展政治技巧对于组织中获得晋升起着重要作用。 (5)管理学的特点:综合性、不精确性、实践性、历史性、发展性。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1.识记:(1)亚当斯密的管理思想:①提出了“分工协作原理”和“生产合理化”的概念;②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指经济活动产生于个人利益基础上的共同利益,即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兼顾他人利益。(2)古典管理理论的特点:①以提高生产率为主要目标②以科学求实的态度进行调查研究;③强调以个人为研究对象,重视个人积极性的发挥④强调规章制度的作用。 2.领会:(1)科学管理理论的基本观点:1、工作定额原理2、标准化原理3、科学地挑选工人并使之成为“第一流工人”,4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5、管理工作专业化原理6、管理控制的例外原理 (2)一般管理理论的要点:1、经营与管理的区别:经营是指导或引导一个组织趋向某一既定目标,管理仅仅是经营的一项活动。2、管理的五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3)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1、理想的组织形态2、理想组织形态的管理制度3、理想组织形态的组织结构 (4)霍桑实验的结论:1、工人是“社会人”,而非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济人”。2、认为生产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态度,即所谓的“士气”,而这又是由家庭和社会活动以及企业中人与人的关系决定的。3、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左右成员行为。4、新型的领导能力就是要在正式组织的经济需求和工人的非正式组织的社会需求之间保持平衡 (5)行为科学的建立与发展:该研究集中在四个领域1、关于动机激励的理论,这是行为科学最基本的理论核心,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由一定的动机驱使的,动机是由需要决定的,动机激励理论实质上是研究如何根据各种人所具有的各种不同需要去激励人们的动机,从而产生符合组织需要的行为。2、关于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理论,这是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即如何看待职场中员工的人性。3、关于领导方式的理论,它以动机激励和人性理论为基础,强调对人的激励和对人性的看法最终是要通过一定的领导方式来体现的。4、关于组织与冲突理论,个体行为是群体行为的基础,群体行为又对个体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6)管理理论的发展分四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主要由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构成2.20世纪20年代中期,梅奥的“霍桑试验”,把研究重点从“物”转向“人”,行为科学由此产生3.现代管理理论阶段;突出特点是强调环境对组织的影响。4.当代管理理论 第三章组织环境与组织文化 1.识记:(1)组织环境的概念:组织环境就是指影响组织生成与发展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集合。 (2)组织环境的分类:①外部环境包括一般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社会和技术)和具体环境(供应商、顾客、竞争者等)②内部环境(包括组织资源、组织文化等) (3)组织环境的特点:客观性、复杂性、关联性、不确定性、层次性。 (4)组织文化的概念与特征: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的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特有的文

第五章《管理学原理》习题(附答案)

第五编 一、单项选择题 1、注重于对已发生的错误进行检查改进属于( C )。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直接控制 2、在控制的基本过程中,衡量实际工作主要解决的问题是( D )。 A.衡量什么 B.制定标准 C.如何衡量 D.A和C 3、实施控制的关键性步骤是( D )。 A 选择关键点 B拟定标准 C.选择控制技术 D.建立控制系统 4、控制工作得以展开的前提是( A )。 A建立控制标准 B分析偏差原因 C采取矫正措施 D明确问题性质 5、"治病不如防病,防病不如讲究卫生"根据这一说法,以下几种控制方式中,哪一种方式最重要:A A前馈控制 B现场控制 C反馈控制 D直接控制 6、控制过程的第一步是( D ) A进行预测B科学决策C分析判断D确定标准 7、控制工作的基本目的是( C ) A 维持现状 B 打破现状 C 激励现状 D 突破现状 8、统计分析表明,"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常是多数",这意味着控制工作最应重视( A )A突出重点,强调例外B灵活、及时和适度C客观、精确和具体D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9、控制工作使管理过程形成了一个( A)的系统: A 相对封闭 B 绝对封闭 C 相对开放 D 绝对开放 10、进行控制时,首先要建立标准。关于建立标准,下列四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标准应该越高越好 B、标准应考虑实施成本 C、标准应考虑实际可能 D、标准应考虑顾客需求11.能够有效地监督组织各项计划的落实与执行情况,发现计划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这一管理环节是( C )。 A.领导 B.组织 C.控制 D.协调 12.以下列举了现场控制必备的条件,除了( D )项。 A.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B.下属人员的积极参与C.适当的授权 D.部门的明确划分 13.即时控制通常又被称作( D)。 A.前馈控制 B.反馈控制C.作业控 制 D.现场控制 14.在集中控制中,信息处理、偏差检测、纠偏措施的拟定等都是由( A)统一完成的。 A.控制中心B.最高决策层 C.中级管理 层 D.监督机构 15.将组织管理系统分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子系统,每一个子系统独立地实施内部直接控制,这就是( B)。 A.分散控制B.分层控制C.集中控 制 D.内部控制 16.控制活动过程中,管理人员所在的部门、所处的管理层次不同,实施控制的主要任务也不尽相同。一般来说,( A)主要从事例行的、程序性的控制活动。 A.高层管理人员B.中层和基层管理人员C.重点部门管理人员D.科研部门管理人员 17.一个组织的全部行为活动构成控制的( B)。 A.目的 B.客体 C.媒体 D.主体 18.控制系统是指由(D )组成的具有自身目标和功能的管理系统。 A.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载体B.控制实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 C.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目的 D.控制主体、控制客体和控制媒体 19.控制应当从实际目标出发,采用各种控制方式达到控制目的,不能过分依赖正规的控制方式,也要采用一些能随机应变的控制方式和方法。这就是控制的(B )。 A.随机性原则B.灵活性原则C.多变性原 则D.弹性原则

现代管理学第五章人事

第五章人事 1.[识记]人力资源的含义是什么? 人力资源的含义: (1)广义,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现在和未来已经成为或可能成为生产性要素的人口,包括现实的人力资源(当前从事生产活动的人口)、潜在的人力资源(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和未来的人力资源(未达到劳动年龄的人口); (2)狭义,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生产或经营活动的劳动人口的数量和素质。 2.[领会]人力资源的特点是什么? 人力资源的特点有: (1)人力资源的能动性。人有思想、有情感,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目的地开展活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2)人力资源的时效性。储而不用会荒废和退化,用非所长会造成极大的浪费。 (3)人力资源的时代性。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不同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决定了人的整体素质与水平。 (4)人力资源具有重复开发性。人的体力可以重复地、持续地加以开发,人的智力、知识、技能,则会在不断的开发中持续增长。 (5)人力资源具有生产和消费双重属性。即人首先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同时人力资源的保护与维持需要消费一定量的物质财富。 3.[识记]简述人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200904单选] (1)人事理论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其标志是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诞生。 (2)20世纪中期,以传统人事理论为基础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逐步成熟,成为管理的支持系统。 (3)20世纪50年代,人事管理领域得以扩展,内容增加,出现了劳资关系专家。 (4)20世纪60—70年代,人事管理在整个管理系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5)人力资源管理的兴起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4.[领会]早期人事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早期人事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1)强调以科学、定量的方法提高职工的劳动生产效率。 (2)把人员视之为生产要素。 5.[领会]人力资源管理兴起的原因是什么? 人力资源管理兴起的原因: (1)越来越多的人介入人事管理工作; (2)人事招聘、选拔、培训、绩效评估和报酬支付等人事管理活动广泛开展,对组织系统产生了重大影响; (3)有计划的培训以及培训手段的系统化,使一大批培训专家脱颖而出; (4)人事预测、绩效评估开始受到重视。 6.[领会]简述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别有哪些?[200904判断说明] 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差别有: 一、对人的认识不同 (1)传统人事管理视人为手段,视人为成本,视人事工作为行政工作、日常人事行政事务工作。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视人为资源,视人为管理系统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 二、管理原则不同 (1)传统人事管理强调以事为中心。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人为中心。 三、管理方法不同 (1)传统人事管理方法简单、僵化,缺乏灵活性和机动性。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注重采用主动开发性、有预见性、更具灵活和应变特点、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方法。 四、管理内容不同 (1)传统人事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为组织招募人员。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则着眼于未来,注重人力资源的预测、规划和开发。 五、人事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不同 (1)传统人事管理把人事活动视为非生产、非效益性活动,不重视对人事管理规律的研究和人事管理方法的改进,故人事部门在组织系统中的地位较低。 (2)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组织系统中地位突出,除处理具体的人事事务外,还是协调管理系统、提供决策预案的中枢性机构,还成为决策层的核心成员。 7.[识记]职位分类的含义是什么? 职位分类,是指根据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以及工作难易程度对组织系统中的职位予以分门别类,划分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作为人事管理依据的人事分类制度。 8.[识记] 职系的含义是什么?[200804单选] 职系是指工作性质相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不同而分属于不同职级、职等的一个职位系列。 9.[识记]职级的含义是什么?[200904单选] 职级是指工作性质、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条件、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的一个职位序列。 10.[识记] 职等的含义是什么? 职等是指工作性质不同,权力大小、责任轻重、所需资格、工作难易程度基本相同,从属于不同职系的一个职位序列。 11.[识记] 职位描述的含义是什么? 职位描述是规定某一具体职位的工作目标、职责范围、技能要求、工作条件以及职位关系的书面文件。 12.[识记] 职位规范的含义是什么? 职位规范是对职位人员所需资格条件的书面描述。 13.[应用]职位分类的步骤是什么?

管理学原理(陈传明-周小虎)-第三章答案

管理学原理作业第3章 一、思考题 1、为什么梅奥认为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的能力? 答:梅奥认为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满足程度能力的原因在于: (1)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程度。科学管理认为,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作业方法、工作条件和工资制度,因此,只要采用恰当的工资制度、改善工作条件,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就可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 (2)梅奥则根据霍桑实验得出不同的结论,他认为,生产效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而工人的士气则取决于他们感受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的程度。在这些需要中,金钱与物质方面的需要只占很少的比重,更多的是获取友谊、得到尊重或保证安全等方面的社会需要。因此,要提高生产效率,就要提高工人的士气;而要提高工人的士气,就要努力提高工人需要的满足程度。 (3)所以,新型的管理人员应该认真分析工人需要的特点,不仅要解决工人生产技术或物质生活方面的问题,还要掌握他们的心理状况,了解他们的思想情绪,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这样才能适时、合理、充分地激励工人,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目的。 2.在巴纳德的社会系统论中,协作系统由哪些基本要素构成? 答:巴纳德认为,作为正式组织的协作系统,不论其规模的大小或级别的高低,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 (1)协作的意愿。组织是由个人构成的,组织成员愿意提供协作条件下的劳动和服务是组织存续所必不可少的。协作的意愿意味着个人自我克制、交出对自己行为的控制权、个人行为的非个性化。其结果是个人的努力结合在一起。没有这

种意愿,就不可能有对组织有用的持续的个人努力,也就不可能存在不同组织成员的个人行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协调的组织活动。 (2)共同的目标。是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协作意愿若没有共同的目标,则是发展不起来的。没有共同的目标,组织成员就不知道需要他们提供何种努力,同时也不知道自己能从协作劳动的结果中得到何种满足,从而就不会有协作活动。(3)组织成员之间的信息沟通。组织的共同目标和不同成员的协作意愿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相互联系,形成动态的过程。没有信息沟通,不同成员对组织的目标就不可能有共同的认识和普遍接受;没有信息沟通,组织就无法了解其成员的协作意愿及其强度,也就无法将不同成员的努力形成协作的活动。因此,组织的存在及其活动是以信息沟通为条件的。 3、西蒙的决策理论有何特点? 答:西蒙的决策理论有三方面特点: (1)管理就是决策,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管理者要做的工作千差万别,但都要做出某项工作是做还是不做的决策。管理的实质是决策,决策并非是一些不同的、间断的瞬间行动,而是由情报活动、设计活动、抉择活动和审查活动构成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工作过程。 (2)决策的核心是利用合理的标准对各种可行方案进行评价。对企业管理决策而言,评价的基本要求是生产上先进、经济上合理。 (3)“令人满意的”是最主要的决策准则。人们在决策时,不能坚持要求最理想的解答,常常只能满足于“足够好的”或“令人满意的”决策,因为人们没有求得“最优解”的才智和条件,所以只能满足于“令人满意的”这一准则。 4、系统与权变理论学派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环境管理学第二版(叶文虎著)课后答案下载

环境管理学第二版(叶文虎著)课后答案下载 《环境管理学)》是环境科学与管理科学相互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下面是由分享的环境管理学第二版(叶文虎著)课后答案下载,希望对你有用。 ???点击此处下载???环境管理学第二版(叶文虎著)课后答案环境管理学以生态——经济——社会系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研究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矛盾运动。环境管理学认为,环境管理的本质是“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环境管理学包括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环境管理、资源环境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环境计划管理等各部分内容。 书名:环境管理学 作者:沈洪艳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xx年11月1日 ISBN:9787302234487 开本:16开 定价:38.00元 《环境管理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教 科书,或作为非环境类专业选修、培训教材,同时对环境保护部门和

企事业单位环境保护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及相关人员也有参考价值。环境管理学是环境科学体系中重要的分支学科。作者从兼顾环境管理学教学需要和满足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安排全书的体系和内容。《环境管理学》对我国环境管理基本理论、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环境政策、环境法、环境管理制度、区域和自然资源环境管理、工业企业环境管理与清洁生产、环境监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全面的阐述。 作者在多年从事环境管理学教学与科研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环境管理学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兼顾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核心课程的要求,编著了此书。全书包括绪论、环境管理学基本理论、环境监督管理体制、中国环境政策。环境法、环境管理制度、工业企业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自然资源保护与管理、环境监察10章内容。全书的体系和内容安排注重环境管理学理论与环境保护实践相结合,突出科学性与实用性,并注意全书的系统性和层次性,以便读者把握环境管理学的理论和行政方略。 《环境管理学》可作为高等院校环境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环境保护领域科技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1.管理学答案 2.《信息管理系统》试题及答案 3.《管理学基础》试题及参考答案

管理学-习题-第5章学生用

第五章决策的实施与调整 (ー)判断题 1.计划工作是渗透到组织各种活动中的普遍性管理工作。() 2.战略计划是关于企业活动总体目标和战略方案的计划。() 3.一般在编制长期计划时会采取“近概略、远具体”的方法。() 4.非程序化决策问题的转化是突出例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这与追踪与调整决策的理念相同。() 5.半分解式目标管理把目标分解到科室、车间、工段等基层组织,并且组织成员制定十分明确的个人目标。() 6.作业计划是给定部门或个人的具体行动计划,具有不可重复性和较小的刚性。() 7.相比于战略计划,战术计划的风险程度较低。() 8.著名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目标管理重视工作行为本身而不是工作成果。() (二)填空题 1.计划工作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前提,这反映了计划工作的________性;同时所有层次的、不同职能的管理人员都要做计划工作,这反映了计划的________性。 2.计划编制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种。 3.目标制定与展开是目标管理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任务是________。 4.根据所涉及活动的内容,可以把计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开展决策追踪与调整的基础是________和________。 6.根据__,可以把计划分为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作业计划。 7.基于组织决策的追踪与调整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8.按预算的内容,预算可分为________,投资预算管理和________。 (三)选择题 1.为缩小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可以在现状的基础上力求改进,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逼近目标,也可以通过________缩小差距。 A.降低产品价格 B.变革现状 C.加大营销力度 D.加大广告开支 2.根据对企业经营范围影响程度和影响时间长短的不同,可以把计划分类 为________。 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管理学 第三章 管理环境与组织文化

第四章管理环境与组织文化 第一节管理环境 案例: 管理者面临的环境困扰 王进在一家邮购服务公司分管邮件处理部分,他们专门为顾客把各种资料插入信封,在信封上填写地址。这个公司刚收下一家大客户的重头任务,并要求其邮件必须在下个星期寄出。于是他张榜通知,要求全部门员工下星期每天加夜班。同时,他还要求采购部门去加倍购入邮签。可是到了下星期三,王进发现这些任务还差很多。原因有两条:第一,他最得力的两名员工说自己家里有急事,无法加夜班;第二,采购部门告诉王进,一直向他们供应邮签的那家厂因为印刷机坏了,无法加倍生产。 王进对那两位不愿加班的员工大发脾气,并以解雇威胁,而那两位员工不以为然;王进气昏了头,扭头去找采购部经理,对他说:“如果这点小事都办不了,公司应该去找另一个采购部经理。”那位经理反唇相讥:“我看公司倒更有可能另找一个邮件处理部经理!” 供应商无法提供足量的邮签,企业在资源获取上除了问题,导致任务的执行不顺利,这属于管理者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而企业内部员工不愿加班,是管理者所面临的内部环境。 情形中管理者的内外部环境都出现了问题,所以导致转化的结果不理想。王进犯的错误是他把其工作环境看成了一个封闭系统,而没有看成一个开放的系统,在开放系统中,它可以通过其他方法解决这些问题,比如雇用几个临时工以解决内部员工不愿加班问题,寻找新的供应商以解决资源供应商问题。 任何组织都不是独立存在、完全封闭的,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组织存在于外部各种因素构成的环境中,在与环境中其他组织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谋求其自身目标的实现。要进行组织的管,就必须了解和把握环境对组织的影响,环境要素的种类和特点等,就需要对组织的环境进行研究。 第一节管理环境概述 一、环境对组织的影响 环境是组织生存的土壤,它既为组织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必然对组织的活动起制约作用。 以大量存在的从事经济活动的企业组织为例。企业经营所需的各种资源需要从属于外部环境的原料市场、能源市场、资金市场、劳动力市场中去获取。离开外部的这些市场,企业经营便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与此同时,企业出售用上述各种资源生产出来的产品或劳务也要在外部环境中实现。没有外部市场,企业就无法销售产品、得到销售收入,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消耗就不能得到补偿,经营活动就无法继续。 外部环境为企业生存提供了条件,必然也会限制企业的生存。企业只能根据外部环境能够提供的资源种类、数量和质量来决定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内容和方向;既然企业的产品要通过环境中的市场才能实现,那么,在生产之前和生产过程中就必须考虑这些产品能否被用户所接受,是否受市场欢迎。因此,外部环境在提供了经营条件的同时,也限制了企业的经营。 二、管理环境的分类 组织面对的环境复杂而且难以理解和预测,因此,如果能把环境区分成不同的部分,将十分有利于组织识别和预测环境的影响。但是,环境是由众多因素交错而成的整体,难以准确而清楚地区分,所以,管理学界有许多环境分类结果。 本书从组织自身的角度把环境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外部环境又分为一般或宏观环境、任务或微观环境。 1.管理的外部环境

环境管理学复习习题(学生版)

《环境管理学》考试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30分) 1. 控制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著名国际公约是( B ) A《气候变化框架公约》B《京都议定书》 C《维也纳公约》D《蒙特利尔议定书》 2. 下面哪一项不是ISO14000的审核准则?( D ) A.ISO14001标准 B.适用于组织的环境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 C.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文件 D.国家环保法律法规 3. 酸雨通常指PH值低于( C )的降水 A、5.0 B、3.6 C、5.6 D、4.5 4.城市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的考核对象( B ) A.地方环保部门 B.城市政府 C.城市环境质量 D.城市污染防治水平 5. 下面哪一项( B )不属于三同时制度中的规定。 A. 同时设计 B. 同时规划 C.同时施工 D. 同时投产使用 6.下面不是评价组织的环境管理体系的是( D ) A、环境管理体系 B、环境审核 C、环境表现评价 D、环境标志 7. 发布限制治理企业名单的部门是( A ) A、城市政府 B、发改委 C、环保局 D、环境监察部门 8. 工业企业环境管理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 A、环境计划管理 B、环境质量管理 C、环境技术管理 D、环境设备生产 9.国家环保局成立于( B )年 A、 1982年 B、 1983年 C、 1984年 D、 1985年 10.海洋环境污染的特点是( C ) A、污染物量大但种类单一 B、海水容量大容易治理 C、污染危害大但即时性强 D、海水流动性强污染容易扩散 11.现行中国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 ( C ) 级

管理学-习题-第3章

第三章决策与决策过程 高万晨20191016577 (一)判断题 1?决策的目的就是选择一个最佳方案。() 2?决策首先必须识别机会或是发现问题。() 3?从实际情况看,决策者只要按正确的决策程序和方法办事,最终选择的一般都是最优方案。() 4. 西蒙认为,企业中的决策就是依据最优的评价标准,选择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5. 在环境比较复杂的情况下,决策一般由组织的高层管理者进行。() 6. 群体决策更容易导致妥协。() 7?决策实际上是一个决策一实施一再决策一再实施”的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 8.组织目标是组织进行决策的基本依据,所以组织目标一旦确立就不能变动。() (二)填空题 1. 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策要素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2?决策的核心要素是______ 。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决策者可以通过行动方案的,,,以及在组织中产生的结果来 评价和选择方案。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环境因素的可控程度,决策问题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 ,_____ 三种类型。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确定组织目标和拟订行动计划的过程,其实质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管理者既可以单独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__ ;也可以和其他的管理者共同做出决策,这样的决策被称为_____ . 7. —般而言,程序化决策涉及的问题属于______ ,非程序化决策涉及的问题属于______ 。 8.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确定性情境下,决策方案的选择有四个基本准则,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三)选择题 1?对于一个完整的决策过程来说,第一步是________ 。

环境管理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 1、环境问题的概念及其分类: 环境问题是指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环境问题的发展历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各阶段环境问题的特点是什么?a远古时代:基本上不存在环境问题b农业文明: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生态环境问题c工业文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d当代文明:环境文明全球化、多样化、复杂化。 3、当代全球环境问题包括哪些?简单介绍一下。 a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局部污染和生态破坏对人们生活和生产造成的影响更为直接,更为严重。b温室效应: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碳、水蒸气、氟利昂等,温室气体能让太阳短波辐射自由通过,同时强烈吸收地面和空气放出的长波辐射,从而造成近地层增温的作用称为温室效应。c臭氧层破坏:人类过多地使用氟氯烃类化学物质(CFCS)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原因臭,氧层破坏的危害-损害人类健康和破坏生态平衡,控制臭氧层破坏的方法是找到氟利昂等的替代物质和替代技术。d酸雨:引起酸雨的物质是SO2和氮氧化物,酸雨的危害包括1.形成酸湖,鱼虾难存2土壤酸化,农作物减产3危害动植物4腐蚀建筑材料5影响人类健康。e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f生物多样性减少:物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从地球上减少。g固体废弃物堆弃 4.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源? a人类思想或人类哲学深处的不正确的自然观和人-地关系观。b在这些基本观念的支配下,人类的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和消费观等都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 第二章 1.环境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概念 :依据国家的环境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从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入手,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目的:通过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传播,使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运行机制以至管理部门和生产部门的决策、计划和个人的日常生活等各种活动,符合人与自然和谐协进的要求,并以规章制度、法律法规、社会体制和思想观念的形式体现出来。具体说来就是创建一种新的生产方式、新的消费方式、新的社会行为和新的发展方式。 任务:转变人类社会的一系列关于自然环境基本观念;调整人类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社会行为;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建设人类环境文明。 2.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什么?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个人(公众)行为企业行为,政府行为 3.环境管理包括哪些内容?a 从环境管理的范围来划分:资源(生态系统)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专业环境管理b 从环境管理的性质来划分:环境计(规)划管理环境质量管理环境技术管理c按环境物质流划分:自然资源管理(环境管理的起点和首要环节)产业环境管理废弃物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环境管理学的核心内容,是环境管理工作的重点和中心) 4.环境管理学的概念和特点?概念:环境管理学是综合运用管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人类-环境系统的管理过程和运动规律,以调整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关系,优化资源配置,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社会团体和个体间有关环境问题的一门学科。特点:综合性:内容与对象的综合复杂性发展性 5.我国环境教育的种类?a基础环境教育b专业环境教育c成人环境教育d公众环境教育 6.环境管理包括哪些政策和方法?法律手段、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宣传教育手段、环境信息公开、环境绩效管理 7.环境监测的定义、目的、分类、特点、基本原则、质量保证和技术进展。定义: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的代表值的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也可表示为用科学的方法监测和测定代表环境质量及发展变化趋势的各种数据的全过程。 目的:a、测定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b追寻污染源--监督管理控污染c收集、积累数据-研究环境容量--实施总量控制--目标管理预测、预报环境质量d保护人类健康保护环境合理使用资源--制订环境法规、标准、规划 分类:按监测目的分类a、监视性检测(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监督监测)、b特定目的性监测(污染事故监测、纠纷仲裁监测、考核验证监测、咨询服务监测)c研究性监测(标准方法标准样品研制监测、污染规律研究监测、背景调查监测、综合研究监测)按监测介质分类a大气污染监测b水质污染监测c土壤和固废监测d生物污染监测e生态监测f物理污染监测(噪声振动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电磁辐射监测、其它) 特点:a 环境监测的综合性;*监测手段:化学、物理、生物、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等*监测对象:空气、水体(江、河、湖、海及地下水)、土壤、固体废物、生物等*监测数据的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综合分析,涉及该地区的自然和社会各个方面情况b 环境监测的连续性(时序性);c. 环境监测的追踪性。 基本原则:环境监测的原则——优先监测 质量保证:(1)准确性: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2)精确性:测量数据的离散程度;(3)完整性:测量数

环境管理作业及答案

1-4章 1. 什么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当前主要全球性环境问题有哪些?答:1)一切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结构或状态的变化,均应称为环境问题。(或: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的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2)人类将自己异化于大自然,以自己为中心,按照自己的尺度和意志对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随意操纵,最终使自然界走向退化毁灭。所以说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于人类思想深处的不正确的自然观。在这些概念的支配下,人类的发展观、伦理道德观、价值观、科学观、消费观等无不存在根本性的缺陷和弊端。这些观念最终导致了人类行为的失当。 3) a. 水污染和淡水资源危机; b. 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气候的变暖; c. 臭氧层的破坏; d. 酸雨区的扩展; e. 自然资源的短缺和耗竭; f. 生态破坏和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g. 森林面积减少; h. 有毒化学品污染及有害废物的越境转移 i.土地荒漠化 j. 海洋污染和海洋的过度开发 2.环境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环境管理的主体和对象是什么? 答:1)转变环境观念,调整环境行为,控制“环境-社会系统”中的物质流,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方式,更好地满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需求。 2)主体是政府、企业和公众;对象是政府行为、企业行为和公众行为。 3.什么是环境管理学?它的特点有哪些? 答:1)环境管理学是以环境管理的实践为基础,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指导,以研究环境管理的规律、特点和方法学为基本内容的科学。它着重研究管理人类作用于环境的社会行为的理论和方法,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和方法上的指导。 或:环境管理学是一门为环境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技术依据的科学。 2)特点:a.环境管理学是在传统学科交叉、综合基础上形成的一门新学科; b.环境管理学是综合性的科学; c.环境管理学是新兴的、正在发展的科学。 4.可持续发展的涵义是什么?它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答:1)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2)主要原则有: a.持续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管理学原理案例(组织篇)

管理学原理案例(组织篇) 案例一巴恩斯医院 下面这一事件发生在天气凉爽的10月的某一天,地点在圣路易斯的巴恩斯医院。 黛安娜?波兰斯基给医院的院长戴维斯博士打来电话,要求立 即作出一项新的人事安排。从黛安娜的急切声音中,戴维斯能感觉 得到发生了什么事。他告诉她马上过来见她。大约5分钟后,波兰斯基走进了戴维斯的办公室,递给他一封辞职信。 “戴维斯博士,我再也干不下去了,”她开始申述:“我在产科当护士长已经四个月了,我简直干不下去了。我怎么能干得这工作呢?我有两个上司,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要求,都要求优先处理。要知道,我只是一个凡人。我已经尽最大的努力适应这种工作,但看来这是不可能的。让我给举个例子吧。请相信我,这是一件平平常常的事。像这样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 “昨天早上7:45我来到办公室就发现桌上留了张纸条,是达纳?杰克逊(医院的主任护士)给我的。她告诉我,她上午10点钟需要一份床位利用情况报告,供她下午在向董事会作汇报时用。我知道,这样一份报告至少要花一个半小时才能写出来。30分钟以后,侨伊斯(黛安娜的直接主管,基层护士监督员)走进来问我为什么我的两位护士不在班上。我告诉她雷诺兹医生(外科主任)从我这要走了她们两位,说是急诊外科手术正缺人手,需要借用一下。我告诉她,我也反对过,但雷诺兹坚持说只能这么办。你猜侨伊斯怎么说?她叫我立即让

这些护士回到产科部。她还说,一个小时以后,她会回来检查我是否把这事办好了!我跟你说,戴维斯博士,这种事情每天都发生好几次的。一家医院就只能这样运作吗? 讨论题: 1、这家医院的正式指挥链是怎样的? 2、有人越权行事吗? 3、戴维斯博士能做些什么改进现状? 4、巴恩斯医院的结构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黛安娜?波兰斯基不是一个有效的监管者。对此,你是赞同还是不赞同?提出你的理由。 5、波兰斯基可以利用哪些权力基础来使自己更好地处理冲突的要求? 分析说明 组织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多项原则:合理的专业分工、合理的管理幅度、权责对等、统一指挥、执行与监督分离等。不注意以上的基本原则会使组织在运作过程中出现许多问题,人为造成不必要的冲突与矛盾,影响组织运作的效率。

管理学组织习题答案教程文件

第六章组织 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组织 2、组织结构 3、组织设计 4、人员配备 5、绩效考评 6、组织变革 1、组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角度理解组织概念。从静态角度考察,组织是以有形实体形式存在的。它是为实现某一共同目标,通过分工与协作,由不同层次的权利和责任制度而构成的人群综合系统。从动态角度考察,组织是指一系列的活动。它是在特定环境中为了有效地实现共同目标和任务,确定组织成员、任务及各项活动之间的关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 2、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 3、组织设计:组织设计是以组织结构安排为核心的组织系统的整体设计工作 4、人员配备:为保证组织系统的运行,为组织结构中的各个职位选配适合的人员,这就是人员配备。 5、绩效考评:通过运用科学的考核标准和方法,对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定期的考评,从而全面了解管理人员完成工作的情况,发现其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6、组织变革:是指组织为适应内外环境及条件的变化,对组织的目标、结构及组成要素等适时而有效地进行的各种调整和修正。 二、选择题 (1)B (2) B (3) C (4)C (5)C (6) A (7) B (8) B (9)A (10) C (11)B (12) B (13) A (14)A (15) B 三、简述题 1.简述组织的含义及功能。 答:组织是按照一定目的和程序组成的一种权责结构。 功能:(1)力量汇聚功能:力量汇聚是组织的基本功能,是把分散的个体汇聚成为集体,可以实现单独个体无法达到的目标。(2)力量放大功能:力量放大是组织的核心功能,比力量汇聚功能更进一步,通过组织内部有效的分工与协作,个体力量的集合还可以实现个体力量简单加总无法达到的目标。 2.比较分析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异同。 答:营利性组织与非营利性组织: 不同点:营利性组织是指以经济利益为导向,它提供各类产品和服务,主要履行经济职能。非营利性组织是指以社会利益为导向,它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主要履行社会职能。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环境管理学》练习题 (1)

学习资料,收藏必备 一、1.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防治设施的“”制度。 2. 流域环境问题包括:①流域水污染;②水资源短缺;③和④。 3. ISO14000标准是(EMS)标准的总称。 4.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工作内容有三个方面:①、②制定综合整治方案、③建立环境管理体制。 5. 城市环境系统中的自然生态系统内部的生产者有机体与消费者有机体相比数量明显不足, ()有机体严重缺乏。 6. 工矿企业、城市或社区的集中排放-般被认为是。而在流域集水区和汇水盆地,通过地表径流污染水体的方式称为。 7. 环境指数评价模型的数量有3种,分别叫单因子指数评价模型、多因子评价模型、评价模型。 8. 编制开发区环境规划的具体原则第一条是,原则。 9. 的要点是将众多专家对事物的未来所做估计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未来做出预测。 10. 由于中国农村污染治理体系能力较低,这些、的企业给农村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11.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在各地陆续试点,总计已向24万家企事业单位发放。 12. 环境管理是运用等手段,为达到预期环境目标以及协调好各的关系而进行的一项综合性的活动。 13. 市级环保部门的主要领导由环保厅局提名市级人大任免。 二、1. 城市环境规划的内容主要有那几个方面? 2. “三同时”制度。 3. 中国环境管理的“新五项”制度? 4.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水足迹”将水分为几类?分别是什么? 三、1.环境保护责任书的周期为()年。A.0.5 B.1 C.1.5 D. 2 2. 农村环境问题的特点是:排放主体的分散性和隐蔽性、()和不确定性。 A. 随机性 B.经常性 C.规划性 D. 协调性 3. 不属于行政手段的基本特征()。A. 持续性 B.规范性 C.强制性 D. 权威性 4.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和及其所构成的综合体。() A. 环境 B. 空气 C. 昆虫 D.微生物 5. 点源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与点源本身的()密切相关A.大小 B. 历史 C.性质 D. 发展 6. 旨在打破现有不合理,从源头防止地方保护。() A. 企业管理 B.区域管理 C. 属地管理 D. 垂直管理 7.环境管理实验可分为哪两种类型()。 A. 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 B. 城市实验和农村实验 C.企业实验和现场实验 D. 仿真实验和现场实验 8.不属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则是()。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保护性原则 9. 以上的城市垃圾是在郊外农村地区填埋或堆放()A. 70% B. 80% C. 90% D. 100% 10. 企业在环境管理上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机构不健全和。() A.措施不完善 B.设施不完善 C.制度不完善 D.人员不完善 11. 美国是世界上第()个把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国家。A.一B.二C.三D. 四 12. 统计分析方法的要点是在掌握大量()数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方法进行处理,从而揭示这些数据所反映的内在客观规律,并据此对未来的情况进行预测。 A. 当前 B. 历史 C.全面 D. 科学 13.广西环境督查隶属于生态环境部督查中心。()A.西南 B. 华南 C. 华东 D. 西北 14.()是日本环境保护的职能机构,直属首相领导。A. 环境部B. 环境厅C.环境局D. 环境省 15.华为在产品、技术、服务方面持续努力,进行全流程()管理。 A. 视频监控 B. 5G网络 C. 全球战略 D. 节能减排 四、有关近海水污染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