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城市形态发展

西方城市形态发展
西方城市形态发展

西方城市形态发展研究

摘要:城市形态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和复杂的过程。对形成城市形态的控制因素,在当今的各研究领域依旧没有达成共识。中国的学者还处在理论的探索阶段,对城市形态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没有形成认可的理论体系。通过西方国家对城市形态演变的研究,希望得到有益的提示,为中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引导。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形态;演变;可持续发展

当代中国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下,城市化进程急剧发展,推进了区域都市圈的形成。

在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中,城市经济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使人口、资金和技术以更快的速度向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集聚。它符合区域集聚效益理论,将带动整个区域的快速发展。当都市圈过度发展,聚集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集聚的不经济。伴随着居住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市政设施不足等一系列都市病的发生,影响城市的发展,这就需要城市管理者对城市的发展规模做出科学的预测。

城市形态演变研究的实践性强,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规模、城市发展方向、城市功能组织、城市交通组织、城市绿地系统等方方面面。在目前我国城市扩展迅速、规划实践空前发展的情况下,开展此项研究对规划管理和编制实践均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有优良的传统和丰富的经验,但近代城市在

移植和运用国外规划理论和方法时,同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结合不

西方艺术发展简述

西方艺术史简述 一、西方艺术史基本脉络 1、分期:埃及美术、希腊罗马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巴洛克、罗可可 2、艺术中心随经济中心的演变而转移:希腊、亚平宁半岛、弗罗伦萨、罗马、威尼斯、 巴黎、纽约 埃及美术: 一般指公元前332年以前的埃及美术。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过了史前期、早期王朝、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期王朝时期。埃及美术的产生和发展与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墓葬习惯和王权思想有很大关系。他们认为,人的生命和宇宙万物是永 恒的,死者是可复活的。相应地,陵墓作为人的永久住宅,它的修建和装饰,也受到重视。这些原因导致了金字塔、雕刻、墓室壁画等一系列艺术品的产生。埃及美术 的一般特点是:建筑宏伟壮观;雕刻朴素写实,整体性强,表现方法遵守正面律; 绘画线条流畅优美,色彩丰富,人物表现采用正、侧面混合法。 希腊美术: 希腊美术发源于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早期希腊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希腊文明一直延续到罗马帝国占领希腊各地,希腊艺术按照时间可以如下分期:1.爱琴文化时 期、2.荷马时期、3.古风时期、4.古典时期、5.希腊化时期。希腊人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神和人同形同性。希腊美术 最重要的方式是神殿等建筑、雕刻和少量壁画。希腊美术的主要特点是无所不包的 和谐与规律性,还有庄严与静穆。 罗马美术: 罗马美术吸收了希腊美术成就,继承了埃特鲁斯坎美术传统,而将美术更加推向实用主义,在内容上侧重描绘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的风格,在 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化。其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肖像雕刻和壁画方面。 中世纪美术: 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史称中世纪。 它包括拜占庭美术、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奥托美术、加洛林美术、罗马式美 术和哥特式美术等。在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 会的合法地位。由于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艺术浓厚的宗教色彩。位 于东方的拜占庭美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古希腊美术的保存者与传播者,并与当地 民族美术相融和,而自成体系。西欧其他诸国基督教美术,也都带有本民族原始艺 术的明显烙印。中世纪美术最重要的成就是建筑的发展。无论是拜占庭式教堂高大 的圆穹,还是哥特式教堂火焰般的尖券,既充分显示出封建宗教的权威,也体现出 当时工匠们的创造才能。同时与教堂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装饰性雕塑、镶嵌壁画与 彩色玻璃窗画,以及圣经、文学作品的插图画和各种小型艺术等,又赋予中世纪美 术以丰富多彩的面貌。 文艺复兴美术: 文艺复兴是指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 “文艺复兴”的原意就是指“在古典规范下,文学和艺术的复兴。”在经历了封建教会势力的千年统治之后,人们开始挣脱精神上的奴役,被禁锢多年的古典文化又引 起人们的重视。文艺复兴首先发端于意大利,然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其变 化的基础就是思想基础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

西方服装发展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简述古代西亚和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并举例分析它们对古代欧洲服装产了怎样的影响? 答 1、古代西亚最具有代表性的服饰有 (1)苏美尔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单纯,男女同质同形,用一种称为卡吾拉凯斯的衣料制成腰衣缠绕身体,由腰部垂下掩饰臀部。 (2)巴比伦服装是缠绕式,衣长至膝下的卷衣。 (3)亚述服饰流苏穗饰以及运用花毯的织法或用刺绣方法做成的花纹图案的装饰成为这一时期服装的主要特征。 (4)波斯服饰一种是坎迪斯长衣,袖子呈现喇叭状,在后肘处做出许多褶裥,形成优美的下垂造型,另一种是合身的齐膝上衣和齐足的长裤。 2、北非服装 (1)腰衣罗印克里斯用一块布围裹于腰臂上的简单装束,以长短、褶饰的变化来区分阶段,平民较为简单,贵者复杂,衣前加三角形饰纹,用糨糊把布固定出直线褶。 (2)筒形衣裙合体简单呈筒形紧身,从胸下直到踝骨,用腰带或背带固定,图纹丰富。 (3)褶纹衣式样有两种: 套头式卡拉西里斯,一种套头的简单长袍,短袖,无纽扣;包缠式的多莱帕里是以长布缠绕披挂在身上形成垂褶装束 (4)组合装束是上衣和下裙或裙衣和围巾的构成。 欧洲服装的源头来自亚非的文明古国,经数千年演变最后形成西方服装的本土风格.这一文化脉络清晰可见,埃及女子的筒形衣、波斯人的坎迪斯、克里特岛女子的紧身上衣与钟形裙、希腊的希顿和希玛纯、罗马的托加和丘尼卡都是代表性服装,而且彼此之间有着本质上的联系,希腊的希顿、罗马的托加和埃及的多莱帕里、巴比伦的卷衣可说是一脉相承。 2、举例说明古代希腊的服装样式及其特点,并比较希顿的两种样式的形制与审美特点。 多里克式希顿没有袖子,造型单纯、粗犷。一般用一块长方形的白色毛织物,长边等于伸平两臂后两肘之间距离的2倍,短边等于从脖口到脚踩的长度再加上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穿着时,先把长方形向外折,折的量等于从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这段折返叫“阿波太革玛”。然后把两条短边合在一起对折,把身体包在这对折地布中间,在左右肩的位置上从后面提起布,在前面用大约10cm长的别针固定起来。多余的布料自然地垂挂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 爱奥尼克式希顿是一块长方形,其长边等于两手平伸时两手腕之间距离的2倍,短边等于脖口到脚踝的距离再加上系腰带时向上提的用量,两短边对折,侧缝除留出伸手的一段一段固定起来,约需用8--12个别针。 希玛纯:穿在希顿外面的所有外衣,广义上也泛指矩形布料。一般为方形的毛织物,大体上长约3至5.5米,宽约1至2米。穿着大致分:全身包裹式、肩部固定式、单肩式、双肩披挂式。 多里克式希顿和爱奥尼克式希顿相比,有如下区别: (1)多里克式希顿用毛织物,衣褶厚重、粗犷,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爱奥尼克式希顿用亚麻织物,衣褶细腻丰富,具有柔和、优雅的女性特征。 (2)多里克式有折返下来的阿波太革玛;而爱奥尼克式没有。 (3)多里克式只用两个别针在双肩固定;而爱奥尼克式用安全别针自肩到两臂固定多处。 (4)多里克式侧缝一般不缝合;而爱奥尼克式的侧缝必须缝合。 (5)多里克式没有袖子的构成;爱奥尼克式有袖子的构成。

西方艺术史基本脉络

西方艺术史脉络 1、分期:埃及美术、希腊罗马美术、中世纪美术、文艺复兴、巴洛克、罗可可 2、艺术中心随经济中心的演变而转移:希腊、亚平宁半岛、弗罗伦萨、罗马、威尼斯、巴黎、纽约 埃及美术:一般指公元前332年以前的埃及美术。它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过了史前期、早期王朝、古王国、中王国、新王国和后期王朝时期。埃及美术的产生和发展与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墓葬习惯和王权思想有很大关系。他们认为,人的生命和宇宙万物是永恒的,死者是可复活的。相应地,陵墓作为人的永久住宅,它的修建和装饰,也受到重视。这些原因导致了金字塔、雕刻、墓室壁画等一系列艺术品的产生。埃及美术的一般特点是:建筑宏伟壮观;雕刻朴素写实,整体性强,表现方法遵守正面律;绘画线条流畅优美,色彩丰富,人物表现采用正、侧面混合法。 希腊美术:希腊美术发源于地中海的克里特岛,早期希腊文明被称为“爱琴文明”,希腊文明一直延续到罗马帝国占领希腊各地,希腊艺术按照时间可以如下分期:1.爱琴文化时期、2.荷马时期、3.古风时期、4.古典时期、5.希腊化时期。希腊人创造了神,在希腊人的心目中最完美的人就是神,因此希腊人尊重人,神和人同形同性。希腊美术最重要的方式是神殿等建筑、雕刻和少量壁画。希腊美术的主要特点是无所不包的和谐与规律性,还有庄严与静穆。罗马美术:罗马美术吸收了希腊美术成就,继承了埃特鲁斯坎美术传统,而将美术更加推向实用主义,在内容上侧重描绘享乐性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伟壮丽的风格,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化。其突出成就主要反映在建筑、肖像雕刻和壁画方面。 中世纪美术:自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开始的一段时期,史称中世纪。它包括拜占庭美术、爱尔兰-撒克逊和维金美术、奥托美术、加洛林美术、罗马式美术和哥特式美术等。在公元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承认基督教会的合法地位。由于基督教的影响占有统治地位,决定了艺术浓厚的宗教色彩。位于东方的拜占庭美术,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古希腊美术的保存者与传播者,并与当地民族美术相融和,而自成体系。西欧其他诸国基督教美术,也都带有本民族原始艺术的明显烙印。中世纪美术最重要的成就是建筑的发展。无论是拜占庭式教堂高大的圆穹,还是哥特式教堂火焰般的尖券,既充分显示出封建宗教的权威,也体现出当时工匠们的创造才能。同时与教堂建筑一起应运而生的装饰性雕塑、镶嵌壁画与彩色玻璃窗画,以及圣经、文学作品的插图画和各种小型艺术等,又赋予中世纪美术以丰富多彩的面貌。 文艺复兴美术:文艺复兴是指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西欧与中欧国家在文化思想发展中的一个时期。“文艺复兴”的原意就是指“在古典规范下,文学和艺术的复兴。”在经历了封建教会势力的千年统治之后,人们开始挣脱精神上的奴役,被禁锢多年的古典文化又引起人们的重视。文艺复兴首先发端于意大利,然后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其变化的基础就是思想基础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本的世界观。在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下美术创作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按照时间可分为:1.佛罗伦萨早期文艺复兴美术,2.罗马盛期文艺复兴美术,3.威尼斯后期文艺复兴美术。 巴洛克:巴洛克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它的盛期是17世纪,进入18世纪,除北欧和中欧地区外,它逐渐衰落。巴洛克一词本义是指一种形状不规则的珍珠,在当时具有贬义,当时人们认为它的华丽、炫耀的风格是对文艺复兴风格的贬低。巴洛文艺术最早产生于意大利。概括地讲巴洛克艺术有如下的一些特点:首先是它有豪华的特色,它既有宗教的特色又有享乐主义的色彩;二是它是一种激情的艺术,它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三是它极力强调、运动,运动与变化可以说是巴洛克艺术的灵魂;四是它很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五是它的综合性,巴洛克艺术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六是它有着浓重的宗教色彩,宗教题材在巴洛克艺术中占有主导的地位。

中外服装史(服装发展史)

选择题 1.服装起源的四种说法:(a羞耻说b装饰说c性吸引说d保护说) 2.原施人类的三个服装阶段?(裸态/毛皮/纤维) 3.旧石器时代的服装一般用(毛皮)材料制成 4.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开端以(骨针)为标志 5.运用动物纤维蚕丝为首的国家是(中国) 6.中国古代以上衣下裳象征(天地阴阳) 7.中国古代“褐衣”的材料是(麻) 8.中国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是(夏朝),鼎盛时期是(周朝),废除时期是(秦朝) 9.设立“司服”之职掌管帝王服饰开始于(汉)朝 10.什么是冕服“十二章纹”,象征意义各是什么? 十二章纹: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及高级官员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它们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 11.帝王冕冠有(十二)旒玉珠(144)颗正确戴法是(前低后高) 12.仅次于冕冠的帝王冠是(通天冠) 13.周朝时,天子燕居,诸侯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早上入庙,叩见父母穿的衣服是(玄端) 14.春秋战国时期,最为流行的服式是(深衣) 15.推行胡服骑射改革的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 16.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服式区别于汉族服饰的最主要特征是 汉族服饰:宽袖袍服,裤腿肥大;少数民族服饰:窄袖短上衣,裤腿口较窄,主要是便于骑马打仗17.什么是丝绸之路? 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广义上讲又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路上丝绸之路“连接中国腹地与欧洲诸地的路上商业贸易通道,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与1世纪间,直至16世纪仍保留使用,是一条东方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 18.南朝王公、名士、百姓崇尚宽衫大袖的服饰(褒衣博带) 19.“杂裾垂髾”服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 20.用整幅布做成的头巾叫(幅巾) 21.高腰掩乳裙装主要流行在(唐朝) 22.唐代男子皆以穿(圆领袍)为主。 23.宋代女服中最具时代特色的服装是(褙子)。 24.关于宋代服饰制度中“赐金紫”的含义 A 金之金饰鱼袋 B 紫指紫色公服 C 表征官员级别 D 鱼袋内并不盛鱼符 25.宋代官员的主要冠式是 26.元代举行大朝会穿的高级礼服是( 质孙服) 27.明代命妇礼服的主要配饰是(凤冠霞帔) 28.明洪武二十四年,规定职官常服用补子表示(品级) 29.明代用各种零碎布料拼合而成的服装是(水田衣) 30.明代官员官帽被称为(乌纱帽) 31.西瓜皮帽又称(六合一统帽) 32.清朝的日常男装主要有(长袍和马褂) 33.清代服饰的总体特征是什么? 坚守满旗旧制,废除明代制度,如窄袖紧身、马蹄袖;继承部分明代旧制,如补子、翎毛、命妇衣冠;接受了一些西方影响,如西装、军服、学生服等。

西方艺术发展史简述之欧洲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17-18世纪欧洲艺术 17至18世纪的欧洲,是各国在政治制度、宗教、自然科学和艺术诸方面发展和探索的时代,整个欧洲呈现出一派多姿多彩的面貌。人类自文艺复兴觉醒之后,以新的人生观和科学手段探索自然的奥秘,以更加活泼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去观察自然和认识世界,产生了一大批伟大的学者和艺术家。艺术呈现出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艺术的多元化局面。巴洛克、罗可可、古典主义、写实艺术等各种风格倾向相互交织,并行发展,各领风骚。 意大利到了17世纪,现实主义、巴洛克艺术与尊崇古典传统的“学院派”同时出现,这使艺术领域看起来更加丰富。18世纪威利斯画派的出现更加让整个意大利艺术呈多元 化发展。 佛兰德斯的艺术跟同期荷兰独立后那种为新兴资产阶级服务的艺术不一样;它仍然处于西班牙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势力的控制之下,主要为宫廷贵族、富商和耶稣会服务;这类人物对艺术的要求促使佛兰德斯绘画具有追求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佛兰德斯艺术中,最引人注目的为绘画,其次是建筑,最后才是雕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首推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7世纪,荷兰的经济文化都非常繁荣,当时荷兰商人的欣赏趣味与那种浮华放纵的 趣味有很大不同,他们比较喜欢有节制和简单的风格。由于社会的风俗与需要,肖像画得到的重视比其它题材都要多。绘画开始变成商品进入市场,开始出现专门化分工,风景画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一时期的风景画完全摆脱了情节和人物,成为独立的画种。 这是西班牙艺术大放光彩的一段时间,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艺术家,塞韦利亚画派是 17世纪上半期最重要的画派之一,苏巴朗和委拉斯贵支是这个画派的重要代表。 19世纪西方艺术 19世纪西方艺术在18世纪的基础上又有着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跟多的艺术流派的产生:现实主义、巴比松派、前拉斐尔派、学院艺术、印象派、后印象派、新印象派、点描派风格、那比派风格、综合主义、象征主义、哈德逊河派。 19世纪法国画坛经历了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发展,浪漫主义逐渐地脱离了当时的 社会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下,一部分具有进步思想的艺术家认为艺术应以实际生活为基础,提出了“为生活为民众而艺术”的口号,产生了现实主义艺术思潮。现实主义艺术家赞美自然,歌颂劳动,深刻而全面地展现了现实生活的广阔画面,尤其描绘了普通劳动者的生活和斗争,此时此刻劳动者真正走进艺术殿堂,成为绘画中的主体形象,大自然也作为独立的题材受到现实主义画家的青睐。于此同时在印象意义流派也在法国产生。 19世纪英国受法国新思潮的影响开始出现艺术上的繁荣。出现了浪漫主义艺术,而 风景画的出现为后期印象派的产生也有很大的影响。一批皇家美术学院的学生倡导组成的前拉斐尔学派也在此时英国产生。 19世纪是俄罗斯历史发展的一个转折时期,文艺发展势如破竹,从某种程度上讲甚 至不亚于欧洲的文艺复兴。19世纪的俄罗斯文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在哲学、文学、音 乐、美术等各个领域,涌现出一大批足以与西欧各国称雄并列的杰出人物。哲学与文艺评论上有别林斯基、赫尔岑、杜勃罗留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等,文学上有普希金、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契诃夫、列夫·托尔斯泰等,音乐上有格林卡、柴可夫斯基、穆索尔斯基等,在绘画上则有列宾、苏里柯夫、克拉姆斯柯伊等。 在19世纪上半期,美国艺术的发展还体现在大众化的艺术中。被称为民间画或原始派的画家大都没受过专业训练,主要模仿斯图亚特和科尔等人的风格,但非常质朴,形象稚拙,色彩鲜艳。19世纪中期的南北战争改变了美国历史的发展进程,战后的工业革命和经济 繁荣,也带来了艺术的黄金时期。风景画家.丘奇、G.英尼斯,静物画家.哈尼特,风俗画家.亨特等人在各自的领域中作出了贡献。与此同时,欧洲艺术对美国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大批美国青年远渡重洋到法国、英国等地学习绘画,回美国后给本地的艺术带来新的技法和风格;也有一部分画家留在欧洲,成为欧洲19世纪末新美术运动的重要人物。女画家M.卡萨特1866年 赴法深造,后定居法国。她是参加了法国印象派画展的唯一的美国人。.沙金是美国最杰出的

西方服装发展史

西方服装发展史 西方服装发展史一简述古代西亚和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并举例分析它们对古代欧洲服装产了怎样的影响答 1、古代西亚最具有代表性的服饰有 1苏美尔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单纯男女同质同形用一种称为卡吾拉凯斯的衣料制成腰衣缠绕身体由腰部垂下掩饰臀部。 2巴比伦服装是缠绕式衣长至膝下的卷衣。 3亚述服饰流苏穗饰以及运用花毯的织法或用刺绣方法做成的花纹图案的装饰成为这一时期服装的主要特征。 4波斯服饰一种是坎迪斯长衣,袖子呈现喇叭状在后肘处做出许多褶裥形成优美的下垂造型另一种是合身的齐膝上衣和齐足的长裤。 2、北非服装1腰衣罗印克里斯用一块布围裹于腰臂上的简单装束以长短、褶饰的变化来区分 阶段平民较为简单贵者复杂衣前加三角形饰纹用糨糊把布固定出直线褶。 2筒形 衣裙合体简单呈筒形紧身,从胸下直到踝骨用腰带或背带固定图纹丰富。 3褶纹衣式样有两种: 套头式卡拉西里斯一种套头的简单长袍短袖,无纽扣;包缠式的多莱帕里是以长布缠绕披挂在身上形成垂褶装束 4组合装束是上衣和下裙或裙衣和 围巾的构成。欧洲服装的源头来自亚非的文明古国经数千年演变最后形成西方服装的本土风格.这一文化脉络清晰可见埃及女子的筒形衣、波斯人的坎迪斯、克里特岛女子的紧身上衣与钟形裙、希腊的希顿和希玛纯、罗马的托加和丘尼卡都是代表性服装而且彼此之间有着本质上的联系,希腊的希顿、罗马的托加和埃及的多莱帕里、巴比伦的卷衣可说是一脉相承。 2、举例说明古代希腊的服装样式及其特点,并比较希顿的两种样式的形制与审美特点。多里克式希顿没有袖子,造型单纯、粗犷。一般用一块长方形的白色毛织物长边等于伸平两臂后两肘之间距离的 2 倍,短边等于从脖口到脚踩的长度再加上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穿着时,先把长方形向外折,折的量等于从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这段折返叫“阿波太革玛”。然后把两条短边合在一起对折,把身体包在这对折地布中间,在左右肩的位置上从后面

西方文学发展脉络

一、西方文学发展脉络 古希腊-罗马文学 中世纪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自然主义与其他文学流派 现代主义文学(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黑色幽默、荒诞派、超现实、新写实、表现主义、存在主义等 从西方文学史的源头——两“希”传统——说起 1 古希腊-罗马文学(世俗人本主义) 海洋文明——“原欲型文化” 人与自然的关系:征服 人:原欲、身体、力量、智慧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瑞典学者认为:“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对另一方面的反映,都是摆在彼此对立面的、相互照应的镜子。” 2 古希伯来-基督教文学(宗教人本主义) 沙漠文明——“理性型文化” 神:理性、灵魂、顺从、虔诚 人是理性的动物 人与自然的关系:顺从 3 第三传统:北部游牧民族(日耳曼、凯尔特等)旺盛的生命力、好斗性、荒诞神秘 西方文学: 智慧 仁爱 力量三位一体 思考:两希传统特质是二元对立的吗? “神”其实是人性中的理性成分,是人对人的本质理性、精神层面的更高追寻,因此“神”与“人”两个层面共同成就了完整的人,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蕴含着对立统一的二元。

两希精神在西方文学史上的碰撞、融合与提升是理解西方文学发展脉络的关键 二、填空 1. 2.神曲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 3.原名《喜剧》,后被薄伽丘改为《神圣的喜剧》 4.荷马的史诗作品两部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5.《伊利亚特》贯穿线索是以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为主线,奥林匹斯山诸神的斗争为副线。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 6.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是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 10.《变形记》作者卡夫卡是表现主义 11.十全十美的悲剧《俄狄浦斯王》 12. 13.希腊悲剧之父是埃斯库罗斯,代表作《波斯人》;《七将攻忒拜》;《祈援人》;《俄瑞斯忒亚》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普罗米修斯》三部曲:《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后两本亡佚) 14.《美狄亚》作者欧里庇得斯 15.西班牙第一部流浪汉小说《小癞子》 21.宙斯三兄弟有宙斯波塞冬哈德斯 22.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争夺女俘、帕忒罗克洛斯之死 23. 24.《奥德修记》——“一条绳子”结构 25.卢梭:浪漫主义文学精神之父 26. 27.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28. 29. 30.古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颂歌队领队的即兴表演,又被称为“山羊之歌” 31.但丁设置的两个老师及象征维吉尔————人间、知识、理性贝娅特丽丝————天国、启示、信仰 名词解释 1. 2.哥特(Goth)的含义 1、哥特人的,哥特族的(指曾入侵罗马帝国的一支日耳曼民族); 2、哥特式建筑的(12至16世纪流行于西欧的建筑风格,以尖拱﹑拱顶﹑细长柱等为特点); 3、哥特派的,哥特风格的(18世纪的一种文学风格,通常以神秘、恐怖、凄凉、衰败为特征); 4、指字体,哥特字体的; 5、指颜色,红与黑。 3. 荷马史诗源于民间,是希腊神话传说集大成者,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和古代史诗的楷模。

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意义

身体艺术、表演艺术、大地艺术、观念艺术以及超极现实主义艺术等等。这些艺术形式大大超越了二十世纪初现代艺术的范畴。如何看待当今二十世纪的西方现代派美术? 自缭乱缤纷的西方现代派美术出现以来,不仅在我国,就是在西方也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美术不论是传统的还是现代派的,关键是它的内容:表现什么?反映什么? 另一方面,作为美术创作方法和流派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应该对艺术家和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历史主义的社会学的分析,笼统地肯定和否定,或者简单地把现代派美术和资产阶级的颓废艺术划等号都是不科学不全面的。现代艺术史已经证明,现代派关于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关于色彩、视觉的研究,以及关于新材料的运用等等,对广告制作、家具造型、服装设计、建筑构思、封面装帧等实用美术的应用、发展和变革产生过影响,今后还会继续起一定作用。总之,现代派艺术家的创作思想是极为复杂和多种多样的。 西方现代艺术运动迭起、流派纷呈,从宣言到行动无不标新立异。这刺激了人们的想象,活跃了人们的思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于欧洲的美术思潮,讲授影响较大的流派和团体:野兽派、立体派、未来派、达达派、表现派、超现实主义等等。它们的活动中尽在法国巴黎。二战以后,美国纽约逐渐取代巴黎成为世界现代艺术的中心。由于现代艺术得到各方的支持,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和承认了现代艺术,使现代艺术蓬勃发展起来。现代派最初是以反抗现存制度,反对官方沙龙艺术起家的,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它拒绝具有现实主义传统的古典艺术遗产,专以创作与前人截然不同的艺术为目的,他们一味标新立异,追求时髦,否定内容决定艺术形式,认为艺术形式可以不依赖内容而独立存在。他们脱离生活,忽视群众的审美要求,片面追求和探索美的形式,因而作品不能表现社会生活。他们的艺术观和世界观反映了某些上层资产阶级的精神空虚和悲观厌世情绪。 科学进步,技术的发展,各方面水平的提高,使广告的质量产生了质的飞跃。由于其独特的媒体特性,广告受到越来越多的广告主、消费者的青睐。 人类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现代工业文明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改变了传统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生活节奏。美术作为商品走进市场,给艺术发展带来激烈的竞争。现代科技的发展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的眼睛延伸到宏观与微观世界。因此现代艺术家必然要创造和选择新的艺术语言去表现自己所认识的新世界。现代哲学直接影响现代美术创造,叔本华的唯我主义的本体论思想、唯意志论观点导致认识上的直觉主义,这使艺术家的天才和灵感升华为艺术创造的根本。尔后的尼采、弗洛伊德对人的精神领域又作了全面的分析和揭示,又成为现代艺术创造之源泉。柏格森“非理性主义哲学”是对现代工业文明带来的负面和传统价值观的彻底否定和背叛,从此艺术不再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而是主观世界的表现。现代美术的产生和发展是沿着必然规律运行的,西方艺术自远古产生始就注重实用、物质性的再现,经历不同时代的发展和完善,到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已达高峰。当照相术发明,再现的写实主义绘画已被摄影部分取代,绘画必然另择其路,由再现走向表现,由写客观物质的形态走向表现画家自我内在精神为追求。绘画自产生起就以为别人服务为宗旨,原始社会为实用,后来为神、为人的生活、为政治斗争等服务。西方艺术家宣称他们不再为谁服务,艺术就是为完善艺术自身而独立存在。因此艺术的价值观与传统决裂了。

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艺术对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及现状的影响

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艺术对西方艺术文化的发展及现状的影响在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形式美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范畴,无论是在艺术创作中,还是在艺术鉴赏与审美活动中,形式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这里值得认真探究的是,形式美是如何与艺术之本性相关联的尤其是进入现代,形式美不再局限于经典认识论中关于内容与形式的一般论述,这种探究对于艺术及其本性的认识和理解具有崭新的意义。 一、“美在于形式”的思想及其变化 作为重要的范畴,形式美一直是西方美学史与艺术哲学中极其关注的问题,同时这也是一个仁智各见、充满纷争的问题。关于什么是形式的问题,源远流长,可一直追溯到古希腊早期,又可后延至后现代思想家。尽管有着近似的问题域,但各个时期的观点都是不同的,相互区分开来,这种区分折射出了思想自身的变化。 1.古希腊:形式作为本质 古希腊的哲学家与美学家认为,美是形式,倾向于把形式作为美与艺术的本质。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看来,艺术产生于数及其和谐,而这和谐就关涉形式的问题。柏拉图将具体的美的事物与“美本身”区分开来,那么,具体的艺术作品作为美的东西,只能是美本身的赋予和对美本身的摹仿,艺术则是摹仿的摹仿,与真理相隔三层。柏拉图把形式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这里的内形式指艺术观念形态的形式,它规定艺术的本源和本质;而外形式则指摹仿自然万物的外形,它是艺术的存在状态的规定。亚里士多德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形式”和“质料”两种因素,在他看来,形式是事物的第一本体,由于形式,质料才能得以成为某确定的事物。在亚里士多德看来,摹仿是所有艺术样式的共同属性,也是艺术与非艺术相区分的标志。当然不同的艺术样式摹仿的形式也是不一样的。总之,毕达哥拉斯学派、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均认为,形式是万物的本原,因而也是美的本原。古希腊时期,还用“隐德来希”意指质料中的形式。在温克尔曼看来,形式的美乃是希腊艺术家们的首要目

西方艺术发展史简述之欧洲艺术与西方现代主义艺术

整个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史前艺术、古代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17-18欧洲艺术、19世纪艺术以及现代主义艺术7个阶段。 17-18世纪欧洲艺术 17至18世纪的欧洲,是各国在政治制度、宗教、自然科学和艺术诸方面发展和探索的时代,整个欧洲呈现出一派多姿多彩的面貌。人类自文艺复兴觉醒之后,以新的人生观和科学手段探索自然的奥秘,以更加活泼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去观察自然和认识世界,产生了一大批伟大的学者和艺术家。艺术呈现出不同于文艺复兴时期古典艺术的多元化局面。巴洛克、罗可可、古典主义、写实艺术等各种风格倾向相互交织,并行发展,各领风骚。 意大利到了17世纪,现实主义、巴洛克艺术与尊崇古典传统的“学院派”同时出现,这使艺术领域看起来更加丰富。18世纪威利斯画派的出现更加让整个意大利艺术呈多元化发展。 佛兰德斯的艺术跟同期荷兰独立后那种为新兴资产阶级服务的艺术不一样;它仍然处于西班牙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势力的控制之下,主要为宫廷贵族、富商和耶稣会服务;这类人物对艺术的要求促使佛兰德斯绘画具有追求富丽堂皇的装饰风格。佛兰德斯艺术中,最引人注目的为绘画,其次是建筑,最后才是雕塑。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首推鲁本斯﹝Peter Paul Rubens﹞。 17世纪,荷兰的经济文化都非常繁荣,当时荷兰商人的欣赏趣味与那种浮华放纵的趣味有很大不同,他们比较喜欢有节制和简单的风格。由于社会的风俗与需要,肖像画得到的重视比其它题材都要多。绘画开始变成商品进入市场,开始出现专门化分工,风景画得到了长足发展,这一时期的风景画完全摆脱了情节和人物,成为独立的画种。 这是西班牙艺术大放光彩的一段时间,出现了不少着名的艺术家,塞韦利亚画派是17世纪上半期最重要的画派之一,苏巴朗和委拉斯贵支是这个画派的重要代表。

浅析西方服装发展历史

浅析西方服装发展历史——女性 预防医学1504班严慧珍 U201512901 说起西方文化,大多人首先想起的大概是古希腊、古罗马,那些灿烂的艺术品和艺术家、哲学家、科学家、宗教、文艺复兴、、、、、、可西方文化不仅仅是这些,对于我们这些局外人,比起名人大事,往往却是一些生活中的细节更能帮助我们理解西方文化,比如服装。本文将粗略梳理西方女性服装的发展历史,希望能帮助读者理解各式服装元素背后的文化隐喻。 一、古代服装 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分为两大块:一是古代东方世界(包括地中海南岸、非洲北部的古埃及、地中海东岸的南亚地区);二是古希腊和古罗马,这便是西方历史中古代的范畴。受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以及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古代服装的共同特点是:造型单纯、朴素,一般不做剪裁和缝制。与北欧日耳曼人的窄衣文化相对,地中海周围是南方型的宽衣文化。 古埃及的女装和男装在品种和造型上基本相同,主要有绳衣、腰衣(罗印?克罗斯)、丘尼克、贯头衣“卡拉西里斯”、长袍“罗布”、披肩“肖尔”等。只是丘尼克和肖尔比男装富于变化(表现在色彩、纹样、装饰方面)。女子丘尼克与男子相比的特点:其一是较长,其二是腰身较高、腰部紧身合体。女装的肖尔变化丰富,通过着装技巧形成形形色色的卷衣,叫“多莱帕里”。 古代西亚包括今天的伊朗、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黎巴嫩直至巴勒斯坦、以色列的广大地区,其中心则主要位于伊拉克境内的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中下流汇成“美索不达米亚”平原。B.C.3500年~B.C.330年,伴随战争与民族移动、频繁地进行着王国和朝代的更替,出现了苏美尔王朝、巴比伦王朝(BC3000~BC538年)、古亚述(BC3000~BC605年)、古代波斯(BC2000~BC330年)。古代西亚地区集中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因而,其服装形态十分多样,这些民族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又不断产生新的样式,使其服装文化更加丰富和复杂。美索不达米亚的服装在不同时代有所不同,初期王朝流行羊皮裙子,而巴比伦时代多见披肩或多莱帕里,在亚述时代则是带披肩或无披肩的丘尼克,波斯服装的最大特性是北方型的窄衣造型。在美索不达米亚,巴比伦时代的女装样式较为丰富,有流苏装饰的卡吾那凯斯、披肩式的卷衣和丘尼克。 古代西方文化的源头古希腊和古罗马,现代有许多影片表现了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历史文化,我们往往会觉得荧幕中的女性角色着装仙气十足,十分漂亮。其实,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服装分时代而有所区别。 希腊文化圈分为爱琴文明(克里特时代和迈锡尼时代)和希腊文明两个时代。

西方服装发展史:20世纪50年代

西方服装史上最经典的时代:20世纪50年代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西方服装不再像战前“男军装,女工装”的单一装扮。在社会变化和一批设计师的努力下,创造了50年代西方高级时装的辉煌,成为永远的经典,载入了时装的史册,也使高级时装业的发展达到了划时代的高峰。1950年代的盆领、大翻领使颈部和肩部的线条显得柔和。取代过往的荷叶边装饰,新的“彼得潘式”领口采用针织与皮草的层叠使用。旧式百褶半裙、大幅的裙摆被改良成无褶A字裙,长度也相应缩短,使穿着者活动更加自如。细腰带是值得投资的单品,用来提示腰部线条。 关键词:经典优雅划时代

1.新风貌 New Look 1947年2月17日,克里斯蒂·迪奥(Christian Dior)在巴黎推出以“花冠”命名的系列时装,这个设计可以说是震惊了整个世界!几乎世界所有的媒体都以其为头版头条。有人甚至惊呼:是Dior的“New Look”真正的结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人们遭受战争重创的心灵重归美好与宁静。 袖子长度通常到小臂中央,即所谓3/4袖,里面衬以长手套。圆润平滑的自然肩线,用乳罩整理的高挺的丰胸,连接着束细的纤腰,用裙撑撑起来的宽摆大长裙,长过小腿肚子,离地20CM,搭配细跟高跟鞋,整个外形十分优雅,女性味十足。 “新风貌”具有19世纪上层妇女的那种高贵、典雅的服装风格,但运用新的技术和新的设计手法,重新演绎,表现出的女性化与战争时期的男性化形成强烈的对比。 2.鸡尾酒装 鸡尾酒装是克里斯蒂-迪奥(Christian Dior)在1948年推出的新样式,其设计的要点是前胸开领比较低,吊带在肩膀靠近手臂的位置,胸部和肩膀较为暴露。领口成V形或心形,裙身则有A字裙或直身式。裙长至小腿,比正式的晚礼服稍短,非常适合在时间较早的社交活动中穿着,是介于休闲和正式晚礼服之间的一种服装。由于服装比较紧凑、随意,使着装者显得年轻,故受到各阶层不同年龄女性的欢迎。 3.香奈儿回归 就在欧洲一片“迪奥先生彻底击败的香奈儿夫人”的惊呼声中,流亡瑞士的可可·香奈儿奶奶宣布重返巴黎时尚界,时值1953年,以小黑裙,羊毛套装和5号香水闻名的香奶奶已经70岁,并且15年没有在工作了。 香奈儿回归后的第一次发布会可谓惨败,只有美国报业给予了些许积极报道。当时她设计的是这种露背长裙,被法国媒体嘲讽“老祖母的衣服”。1957年,对于香奈儿是划时代的一年。宽身开襟短夹克点缀黄铜纽扣或口袋,袖子翻起露出衬衣袖口。花呢,锦缎,层层叠叠的珍珠项链,惜布如金的冷淡优雅风为74岁的香奈儿迎来巨大的胜利。 与迪奥的华丽拗造型相对应,香奈儿坚持宽松合身,一分不多。她的四只口袋滚边套装为格里斯·凯莉,杰奎琳,罗密·施奈德等名人喜爱。同年,大魔法师迪奥先生去世,Yves Saint Laurent出任迪奥第二人设计师。这一时期的香奈儿树立了其几大标志:利落中性的军服式样,毛皮和绣花装点的斯拉夫风,英国乡村格子呢,黑色连衣裙以及菱形格。 4.结语 20世纪50年代的共性可以用制式,套装,消费主义来形容。走出战争的阴霾,女性回归家庭,家电的普及使主妇从锁务中解脱出来。百货公司出售成衣大约$6-10美金一件,是中产阶级家庭可以负担的价钱。从定制到购买成衣使得服装价格变得亲民,而成衣公司纷纷模仿高级时装缝制出的平价服饰更是令时尚在民间快速发酵。

西方文论发展史的线-索和脉络

西方文论发展史的线索和脉络 西方文艺理论史,就是西方文艺现象和规律认识的发展史。所谓西方文论,指的是流传于以欧洲为主兼及北美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结构、功能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古希腊以来出现的文艺理论家,如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郎吉努斯,近代的布瓦洛、狄德罗、莱辛、丹纳、别林斯基等,以及大批作家和诗人对文学现象的认识和论述即文论著作,构成了西方文艺理论史研究的对象。 文艺理论来源于文艺实践,同时又受各个历史时期的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西方文艺理论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也是按照“他律”和“自律”所形成的“合力”来运行的。作为西方文艺理论很难面面俱到把它的发展轨迹清晰地呈现出来,只能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将其发展线索和脉络大致梳理一下。纵观西方文论发展的历史过程,其线索和脉络可以大致分成为“四大时期”、“四大本质论”、“五大本体论”和“两大序列贯穿”: 一、“四大时期”: 1)古典文论时期: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前8世纪——15世纪) 2)近代文论时期:文艺复兴、法国新古典主义、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浪漫主义、现实主义、马列文论(16世纪——19世纪末) 3)现代文论时期:以叔本华、尼采非理性哲学为理论基础,包括叔本华、尼采的直觉主义文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文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文论、唯美主义、象征主义、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叙事学和存在主义文论等等。(20世纪60年代以前) 4)当代文论时期:以胡塞尔、海德格尔的现象学、存在主义为哲学基础,包括后结构主义(以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为核心)、新历史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后殖民主义文论等等,主要是瓦解现代主义形式中心主义。(20世纪60年代至今) 二、四大本质论。任何理论的构建都有其逻辑线索或中心支柱。对于文艺理论来说,文学的本质问题,即文学是什么,是每个文论家在探索和研究文学特征及其规律时必须首先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对这一根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就产生了文论史上连绵不断的理论纷争,也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派别。尽管西方文论史上对于文学本质的看法多种多样,但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种:模仿论、表现论、形式论、接受论。 1)仿论从古希腊到18世纪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在西方文论中占据主导地位。模仿这一概念标志着两项事物和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模仿论的基点是力图把文学与它的对象纳入模仿与被模仿这一对范畴之中,来探询二者的关系。但是在西方文论的发展过程中,被模仿对象这一范畴所包含的内容却是十分复杂的。如柏拉图虽然也持模仿论,承认文学艺术模仿现实世界,但是他所理解的现实世界这一被模仿对象,却又是理念世界的模仿,因而艺术只是模本的模本,同真理隔着三层,因此它永远低于现实世界。而亚里士多德却在他的《诗学》中充分肯定了文学模仿现实世界,而且明确提出,诗人按照或然律或必然律来模仿世界,描述可能发生和应该发生的事,因而能够在个别中见普遍,偶然中见必然。并由此而得出了与柏拉图完全不同的文学艺术功用观。至近代,模仿说更有长足的发展。狄德罗关于艺术美须以自然真为基础又须对自然有所选择的思想,莱辛从时间与空间辨证统一的角度对诗与画共同规律和各自特殊规律的探讨,歌德对自然的崇尚,黑格尔的美学著作中所展现的宏伟的历史观以及丹纳对于艺术模仿外物的主要特征的理论,尽管内容不同,各具特色,但其基本立足点是相同的,都着眼于文学与现实世界的模仿与被模仿的关系来考察文学的本质特征、创作规律和文学的功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逐步系统化的关于人物、性格、典型以及艺术各种类型的理论。

西方艺术发展的本质

西方艺术发展的本质 纵览人类的艺术历史,可以揣度为一个基本趋向:艺术具有一种特有的内在活力,总是不满足息居在固定的精神形式中,而是将自身的感性光辉中所凝聚着的美的理想,扩展为普遍的生活情境,并且将人类全部现存的社会生活置于它的名义下,作出价值判断正如杜夫海纳所言:艺术的“审美经验揭示了人类与世界的最深刻和最亲密的关系”。并且‘’成为一个世界的一种式样、在明显的感性中的一个世界的原则”(《美学与哲学》3页)。凡是存在于艺术中感性的情节、圈式或形象,总是一无例外地吸引着所有人一一无论善人或恶人都会在它的虚幻化的形式中,化为一种统一的“同情”倾向。这就是说,艺术总是默默地对整个人类生活具有一种特殊权力。 但是,艺术一旦作为一种独立形态从原始的人类生活本体中分解出来,却历史地表现为对它自身使命的背离,欧洲古希腊的艺术,是作为记载英雄业绩的英雄专利,尽管这种专利在希腊灿烂的文明光环中,被后人想象成全民的权利,像那无所不在的“以太”一样融化在希腊的蓝色夭空中一一其实这个天空只是属于埃斯库罗斯.阿里斯多芬、菲底亚斯、亚里士多德和伯里克利的。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优雅的”’公,是一些为了“精神获得舒息”、“爱美”②的特殊的人。在中国,艺术家和艺术从来都不是作为一个独立阶层和独立形态,自由地行使它的感性权力,更不用说作为影响整个社会生活的普遍力量了。相反,

它只是官僚及文人的附属的雅兴和骚意的排遣。、或者说艺术只作为官僚机构的附属机构,起着泄导人情、补济时政的功能。但是,艺术对自身使命的背离决非仅仅是艺术的过错。在艺术一旦负上了历史性过错的同时,它也负有一种拯救自身过错的能力。就像基督教文化中的人类命运一般,人犯了原罪却依然具有赎罪的可能。艺术的赎罪意识是从文艺复兴开始萌发的。从中世纪虚幻的精神拯救魔圈中走出,进入近代的现实的感性拯救历程。是在承袭古人传统名义下的近代觉醒。 它将以自己的历史表明:对人类生活“本真”意义的胜彻底的复兴和历史性敞开。几乎是在当时所有文化领域中,都表现出一种变革自身固有状况的普遍要求:在宗教领域中,路德将教皇对上帝解释的唯一特权转变为个人自由信仰的权利、将外在宗教转变为内在宗教③。在哲学领域中,继彼特拉克、费奇诺、彭波那齐和布鲁诺之后,笛卡尔以怀疑精神,使人类获得了理性直观和反思的权利,对上帝的论证不是从信仰前提出发,而是从人出发并通过人的理性思考,才能获得对完满观念最后根据的天启。在艺术领域中,波提切利的维纳斯和拉菲尔的玛丽亚从神秘天庭和波光粼粼的希腊海域,翩翩走向十五世纪的人世间。因此文艺复兴就是文艺使命的反思。在反思中,认定它必然要经历一个赎罪过程。然而艺术赎罪所归复的对象不是上帝,而是它自己的本质,它赖以生成的人类本体,是人类生活在它的律令下,应该达到的历史归宿。

西方艺术史简述资料

西方艺术发展史简述 整个西方艺术的发展历程可以大致分为史前艺术、古代艺术、中世纪艺术、文艺复兴艺术、17-18欧洲艺术、19世纪艺术以及现代主义艺术7个阶段。一、史前艺术 史前艺术可以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两部分。 旧石器时代艺术产生于原始社会蓬勃发展的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奥瑞纳文化期。而这一时期的艺术主要变现形式为洞穴中的壁画和雕塑,其主题多于巫术相关表现内容皆以动物为主,手法生动写实。其中最突出的原始洞窟壁画是西班牙北部阿尔塔米拉洞窟壁画和法国西南部的拉斯科洞窟壁画;迄今为止发现的原始雕塑大多数为小型的动物雕塑,少数人像雕刻中,裸体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发现最早的雕像是奥地利维林多夫的《母神》(原始的维纳斯)和法国鲁塞尔岩廊石壁浮雕《手持角杯的裸女》。而代表史前“艺术”最高成就的是位于法国南部和西班牙北部的洞穴壁画。 新石器时代美术成就主要是巨石建筑。这是用重达数吨的巨石垒成的宗教性纪念建筑。巨石建筑盛行于欧洲,包括石柱、石台、石栏等形式。英格兰南部的圆型巨石栏“斯通亨治”(Stonehenge)是典型的代表。 二、古代艺术 古代艺术可以分为古埃及艺术、古印度艺术、古希腊文明、古罗马艺术、古两河流域艺术。 埃及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精神。提到古埃及,人们就想起金字塔、狮身人面像——一种威严、永恒和神秘的时代气息。古埃及艺术的主要表现就体现在金字塔以及其内部的木制陪葬雕塑和壁画上,其中吉萨金字塔群和巨大的狮身人面像是埃及古代艺术的精华。 古代印度文明的艺术起源于印度的印度河流域的印度西北部。它最早的原始美术,通常称作“印度河文明时代(约公元前2300年)到1750年之前的艺术。根据考古出土,当印度史前文明最远可以追溯到光、新石器晚期,即青铜器和铜石和年龄。印度的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大约有5000年左右的历史,它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