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含答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含答案)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含答案)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A.A B.B C.C D.D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水鉴别NaCl、NH4NO3、NaOH三种白色固体

B.少量浓硫酸溅到皮肤,可用大量水清洗,再涂上3%-5%的氢氧化钠溶液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

D.实验室中,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即用湿抹布盖灭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稀释浓硫酸时可将水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用100ml量筒量取2ml水

C.过滤时,漏斗中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的边缘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时,滴管应伸入试管中

4.鸡蛋壳中Ca3(PO4)2、Mg3(PO4)2约占2.8%,这两种物质都属于

A.金属单质B.酸C.氧化物D.化合物

5.某同学用盐酸与氢氧化钠按照如图的方式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以下证明盐酸过量的操作及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滴加石蕊溶液,搅拌,溶液变蓝

B.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搅拌,溶液变红色

C.加入蒸馏水,搅拌,溶液颜色不变

D.加入金属Zn片,产生气泡

6.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 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B 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相似盐酸、稀硫酸中都含有氢离子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存在着明

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C

显差异

D 氧气能被液化贮存于钢瓶分子间有间隔且间隔能改变

A.A B.B C.C D.D

7.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呈酸性的溶液一定是酸溶液

B.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的物质一定是碱

C.盐中一定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

D.酸和碱中一定含有氢元素,盐中可能含有氢元素

8.下列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品红在水中扩散B.比较合金和纯金属的硬度C.室温下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D.酸与指示剂作用

9.向澄清石灰水中滴加稀盐酸,在滴加过程中,对溶液描述不正确的是()

A.Ca2+数目基本不变B.OH-数目减少C.Cl-数目增多D.溶液的pH逐渐增大

10.下表记录了物质X分别加入另外三种物质中产生的现象。则物质X可能是

硝酸银溶液氧化铜氢氧化钠溶液

物质X 白色沉淀溶解,溶液变蓝无明显现象

A.NaCl溶液B.澄清的石灰水C.稀硝酸D.稀盐酸11.下列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A.用硝酸钡溶液来区分稀盐酸和稀硫酸 B.用湿润的pH试纸测白醋的pH C.用托盘天平称取5.62g蔗糖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12.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碱溶液pH大于7,所以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D.稀有气体可做保护气,则可做保护气的一定是稀有气体

13.下列各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Zn +2 HCl= ZnCl2 + H2↑

B.C+ O2CO2

C.CaCO3CaO + CO2↑

D.2Fe(OH)3+ 3H2SO4= Fe2(SO4 )3+ 6H2O

14.对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A.烧杯作为反应容器需要加热时,须垫上石棉网

B.实验剩余的药品一定要放回原试剂瓶中,不能随意丢弃

C.用蒸馏水湿润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pH一定会变小

D.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然后挤压胶头取液

二、填空题

15.农药波尔多液是由石灰乳和硫酸铜配制而成,硫酸铜的构成微粒有Cu2+和_____;防毒面具的滤毒罐里常用_____来吸附毒气。

16.用化学符号回答列问题:

(1)铝的元素符号是____________。

(2)2个氧分子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3)酸类物质含有的相同离子是____________。

17.用恰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地亮中含量高的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

(2)人体胃液中帮助消化的酸_____。

(3)“西气东输”是我国能源策略,这里的“气”的主要成分是_____。

(4)稀硫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8.(1)请用正确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氦气,②2个铁离子,③氯化铝,

④标出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常用作干燥剂的氧化物是,②常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19.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三、推断题

20.A、B、C、D分别是铁、盐酸、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其应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两圆相交部分1、2、3表示两种物质间反应的主要现象,其中1无明显现象。请思考下列问题:

(1)A与D反应的产物之一可作灭火剂,则2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2)A与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为__________。A与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验证A与D反应得到的气体产物,可将其通入_____________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1.已知A、B、C、D为初中常见的物质,相互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够转化,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若A是一种碱,B被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则B→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若A是一种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①B、D可能都是单质②B、C可能都是盐

③A、D也可能发生反应④D一定不能转化为C

四、实验题

22.根据图1所给的仪器,回答问题:

(1)写出图1中仪器C的名称_____。

(2)用B、D和_____(填字母,下同)可组装成一套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使用该套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_____,用该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3)装配氯酸钾制备O2的发生装置需要用到的仪器有_____。

(4)实验室制备CO2时,要求能随时控制反应进行或停止,图2的发生装置正确且符合要求的是_____;如图2所示,装置e中小试管起到节约液体药品和_____的作用。(5)如图3所示,用大理石和浓盐酸制取CO2时,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某同学在发生装置后连续接了两个甲装置,再连接乙进行收集。第一个甲装置内为足量的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则第一个甲装置的作用是_____,第二个甲装置应该注入足量的_____;用乙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_____(填“f”或“g”)端进入。

23.Ca(OH)2变质得到Ca(OH)2和CaCO3的混合物。李琳同学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装置来测定CaCO3的含量,她用气密性良好的装置装上药品并通一会儿氮气后关闭止水夹,再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提示:碱石灰(可以吸收CO2和H2O)浓硫酸均足量,稀盐酸不考虑其挥发性。

(1)通入N2的原因之一是N2的化学性质_____(填活泼或者不活泼)。

(2)甲装置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

(4)测定CaCO3的含量需要测定两个物理量,其中一个物理量为样品的质量。

①另一个物理量为_____(填序号)。

A 滴下的稀盐酸质量

B 反应前后乙装置增加的质量

C 反应前后丙装置增加的质量

D 反应前后丁装置增加的质量

②若去掉丁装置,测得CaCO3含量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③甲装置中反应结束后打开止水夹再通入一会儿N2的目的是_____。

五、计算题

24.(1)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需要水______mL.配制时用到玻璃仪器有______、烧杯、玻璃棒和胶头滴管。(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2)用配得氢氧化钠溶液与某硫酸溶液反应,如图是利用数字化传感器得到的溶液pH 变化图象。

①根据图中曲线,判断进行的操作是______(填字母)。

A 将硫酸溶液逐滴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 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加到硫酸溶液中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该反应实质为______。

③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写化学式)。

④若80g 5%的氢氧化钠溶液能恰好中和50g硫酸溶液,试计算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

25.某氧化钠样品中含有氯化镁。为测定其中氧化钠的质量分数,称量5.00g样品于烧杯中,加适量水完全溶解,然后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58g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_____色。

(2)计算该样品中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B 3.C 4.D 5.D 6.A 7.D 8.D 9.D 10.D 11.A 12.B 13.D 14.A 15.SO42﹣活性炭

16.Al 2O2 H+

17.略 HCl CH4 Fe2O3+3H2SO4═Fe2(SO4)3+3H2O

18.(1)①He ②2Fe3+ ③AlCl3 ④(2)①CaO ②CO2

19.CO2+Ca(OH)2=CaCO3↓+H2O.

20.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Fe+2HCl═FeCl2+H2↑置换反应

Na2CO3+2HCl═2NaCl+H2O+CO2↑澄清石灰水 Ca(OH)2+CO2═CaCO3↓+H2O 21.Na2CO3+CaCl2=CaCO3↓+2NaCl ①②③

22.长颈漏斗 GH 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

2

2222

MnO

2H O2H O+O ABFH

acd 液封除去杂质氯化氢气体浓硫酸 g

23.不活泼 Ca(OH)2+2HCl=CaCl2+2H2O 干燥二氧化碳(或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

(合理表述即可) C 偏高排出甲、乙装置及连接导管中的二氧化碳气体,使其

被丙装置内碱石灰吸收,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24.190,量筒 B 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子 Na2SO4、NaOH 9.8% 25.蓝 81%

九年级化学下册知识点(鲁教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中考知识点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一、如何识别酸 1、电离 (1)定义:物质溶于水后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 (3)、电离方程式:(溶于水) ①HCl=H++Cl- ②H2SO4=2H++SO42- 2、由①②得: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例:硝酸、碳酸、硫酸、盐酸、醋酸等 二、酸的性质 1、盐酸和硫酸的物理学性质(浓) (1)盐酸(物理性质) 无色、透明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大,打开浓盐酸瓶塞,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工业盐酸因具有杂质而略显黄色。 (2)、硫酸(物理性质) ①无色、粘稠油状的液体,密度比水大,具有吸水性,因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②稀释浓硫酸:把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引流到水里,切不可将水注入浓硫酸。 2、盐酸和硫酸的化学性质(稀) 因为盐酸和硫酸在溶液中都能电离出氢离子,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1)酸与指示剂的作用 酸能使紫色的石蕊变成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使蓝色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2)酸+金属——盐+氢气 ③Na2CO3=2Na++CO32- ④CuSO4=Cu2++SO42- 由③④得: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例: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钠等 A、化学方程式

Mg+2HCl=MgCl2+H2↑ Fe+2HCl=FeCl2+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 Zn+2HCl= ZnCl2+H2↑ 2Al+6HCl=2AlCl3+3H2↑ Mg+H2SO4=MgSO4+ H2↑ Fe+H2SO4=FeSO4+H2↑现象:铁的表面有气泡产生,溶液有无色变成浅绿色 Zn+H2SO4= Zn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B、用途:验室制氢气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①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 Fe2O3+3H2SO4=Fe2(SO4)3+3H2O现象:铁锈消失,溶液有无色变为黄色 ②用途:金属除锈 (4)、酸+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①化学方程式 2HCl+Na2CO3=2NaCl+H2O+CO2↑用于检验碳酸根离子 HCl+AgNO3=AgCl↓+HNO3用于检验氯离子 H2SO4+BaCl2=BaSO4↓+2HCl用于检验硫酸根离子 ②实例:检验一瓶无色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 取无色溶液少许注入试管,向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如果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产生二氧化碳,因此证明原溶液中含有碳酸根。 (5)、复分解反应 ①定义:两种化合物在溶液中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 ②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生成沉淀、气体、水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一、如何识别碱 (1)电离方程式: ⑤NaOH=Na++OH- ⑥Ca(OH)2=Ca2++2OH-

2022届高考化学鲁科版一轮复习学案:第七单元 第1节 化学反应速率

第七单元 化学反应的方向、限度与速率 第1节 化学反应速率 备考要点 素养要求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通过实验探 究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 的影响。 2.知道化学反应是有历程的,认识基元反应活 化能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知道催化剂可以 改变反应历程,对调控化学反应速率具有重要 意义。 1.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化学反应速率是变化的,知 道化学反应速率与外界条件有关,并遵循一定规律;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速率,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化学反应速率的本质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能发现和提出与化学反应速率有 关的有探究价值的问题;通过控制变量来探究影响化学反 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 必备知识自主 预诊 知识梳理 1.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速率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来表示,其数值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因此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要指明具体物质。 (2)由v = Δc Δt 计算的反应速率是一段时间内的 而不是瞬时速率,且无论用反应物还是用生成物表示均取 值。 (3)对于固体或纯液体反应物,其浓度视为 ,故不能用固体或纯液体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4)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表示同一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时,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 之比。例如,对于反应 m A(g)+n B(g)p C(g)+q D(g),v (A)∶v (B)∶v (C)∶v (D)= 。 3.化学反应速率的基本图像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学计划

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确定的培养目标为依据,结合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指南(化学),强化学生基础知识,训练学生思维方式,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提升学生应试水平,贯穿“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理念,突出化学知识与生活、社会、科技之间的联系,拓展学生化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7~11章。 三、学生分析 本人所教化学学科有两个班,大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学习成绩较差,对问题的分析能力、计算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存在严重的不足,尤其是所涉及知识拓展和知识的综合能力等方面不够好,学生反应能力弱。以上情况主要原因是学生在九年级前各科成绩都较差,没有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学习方法不对,且不会进行知识的梳理,对所学化学知识不能进行归纳系统化,导致学生掉队,同时学生面临毕业和升学的双重压力等,致使许多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四、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

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 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目标任务 1.让化学知识联系生产、生活、自然、社会现象等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 2.使学生学习一些常见金属材料、溶液及酸碱盐的基础知识,掌握部分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继续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初步运用化学知识来解释或解决简单的化学问题,逐步养成自己动手操作的能力、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4.针对中考新动向,把握中考改革的方向,培养学生适应中考及答题的各种技能技巧。 5.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启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75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Na—23S—32Cl—35.5Ba—137 第Ⅰ卷(选择题24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食醋中含有醋酸,食醋除作调味剂外,生活中还有妙用,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D) A.除去水壶壁上的水垢B.减弱皮蛋中的涩味 C.除去菜刀上的铁锈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2.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叙述错误的是(A) A.露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部分变质,可用滴加稀盐酸的方法除去杂质 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C.氢氧化钠易潮解,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D.氢氧化钠广泛应用于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 3.(C) A. C.肥皂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D.胃酸过多的人不宜食用过多的食醋 4.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A) ①X+碱→盐+水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 A.HCl B.CO C.NaOH D.CaO 5.烧杯中盛有x溶液,逐滴加入(或通入)y物质,烧杯内液体的pH变化如图所示。则符合该变化的一组物质是(C) 6.类比推理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有重要意义。下列类比推理正确的是(A) A.NaOH和KOH都是强碱,两者都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B.N2和O2都是非金属单质,两者的化学性质都非常活泼 C.盐酸和硫酸都是强酸,两者都易挥发 D.CaO和Fe2O3都是金属氧化物,两者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7.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A) ①石灰石和稀盐酸②镁和稀硫酸 ③NaOH和水④生石灰和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D.②③④ 8.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着一些现象,下列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观察到化学反应发生的是(A) A B C D 第Ⅱ卷(非选择题51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7分) 9.(4分)在H、C、O、Cl、Na、Ca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入空格中: (1)改良酸性土壤的碱Ca(OH)2。(2)可作干燥剂的氧化物CaO。 (3)汽水中含有的酸H2CO3。(4)用于金属表面除锈的酸HCl。 10.(3 (1)呈中性的是糖水。 (2)有一瓶溶液pH是4.5,如果要使溶液的pH升高,可以用加水稀释(或向其中加碱溶液) 的方法。 (3)用pH试纸测定厕所清洁剂的pH时,先将pH试纸用水润湿,厕所清洁剂的结果会偏大。(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1.(5分)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如图是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 (1)请你在编号③处填入一种物质,③是氧化铜(或CuO) 。 (2)据图可以总结出稀硫酸的五个化学性质。请你写出编号①稀硫酸的化学性质硫酸可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3)若编号④的物质是盐。请你写出符合编号④的一个化学方程式BaCl2+H2SO4 === BaSO4↓+2HCl(合理均可) ,其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

独家(共23套)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题汇总(word打印版)

(共23套)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全册)同步练习 题汇总(word打印版) 1.1化学真奇妙 一、单选题(共9题;共18分) 1.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铁丝弯曲 B. 西瓜榨汁 C. 食品腐烂 D. 灯丝熔断 2.(2016?遂宁)遂宁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 而且特产也非常丰富.以下特产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 生产红糖时蒸发甘蔗汁液 B. 制作红苕粉时晒干水分 C. 制作蓬溪姜糕时将成品切块包装 D. 配制沱牌曲酒时发酵粮食 3.下列变化中,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A. 铁铸成锅 B. 葡萄酿成酒 C. 木柴燃烧 D. 面包发霉 4.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 刻舟求剑 B. 花香四溢 C. 投鞭断流 D. 钻木取火 5.下列我省的一些景点和特色中, 其中发生变化的是()

A. 黄山云海 B. 徽州石雕 C. 广德太极洞溶洞 D. 阜阳剪纸 6.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粮食酿成酒②爆炸③用活性炭除去有毒气体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自行车骑一段时间后, 车圈生锈了⑥洗完的衣服在阳光下晾晒, 很快会干 A. ①②③ B. ②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7.下列变化中,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蜡烛的燃烧 B. 食物腐败 C. 植物光合作用 D. 酒精挥发 8.下列过程中, 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火箭发射 B. 节日焰火

C. 风力发电 D. 葡萄酿酒 9.下列过程中, 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铁锅生锈 B. 煤气燃烧 C. 石蜡熔化 D. 大米酿酒 二、填空题(共4题;共20分) 10.水通直流电, 可观察到正负电极上都出现________ , 可以用________ 检验正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可以用________ 检验负极的玻璃管中聚集的气体, 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由于这是一种具有________性的气体, 因此点燃前必须________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 . 11.在燃烧匙里放入少量白糖, 加热, 白糖熔化变成液体, 这时白糖发生了________ 变化.若继续加热, 白糖变黑, 生成了碳, 这时白糖发生的变化属于________ 变化. 12.当前从全球范围来看, 所面临的挑战有健康问题, 能源问题, 粮食问题, 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从化学角度, 通过化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化学界所研究的课题很多, 其中有:①合成高效化肥;②新型高效药品的开发; ③研制快速降解的塑料;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耗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⑤合成人造皮肤;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栽培;⑦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⑧开发新型制冷剂代替氟利昂;⑨消除汽车有害尾气.请将以上问题归类, 并把其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健康问题:________ . (2)能源问题:________ . (3)粮食问题:________ . (4)环境问题:________ . 13.蔗糖受热熔化的过程中, 蔗糖分子本身________ (填“变”或“不变”), 只是蔗糖分子________ (填“获得”或“失去”)能量, 蔗糖分子运动________ (填“加快”或“减慢”), 因而属于________ 变化.如果继续加热可能变成黑色, 此时, 蔗糖分子本身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节 碱及其性质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教学目标: 1.掌握碱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掌握其性质和用途。 2.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3.掌握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掌握其性质和用途。 4.通过展示样品及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 重点难点: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是重点,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难点。教学方法:实验探讨法,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书写。 教学用品: 仪器:试管、蒸发皿、镊子、表面皿、平底烧瓶、滴管、单孔塞、玻璃管、烧杯、药匙、玻璃棒、小气球。 药品:氢氧化钠固体、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氯化铁溶液、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粉末、生石灰、氢氧化钙溶液、浓碳酸钠溶液、稀盐酸。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引入: 碱有哪些性质呢?今天我们学习氢氧化钠这种常见的碱。回忆、回答碱的概念,写出电离方程式。 二、新课

演示实验: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将少量氢氧化钠分别放在几个表面皿上,给各组学生,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其色态,在空气中放置一会儿,固体氢氧化钠表面的变化;再将其中的一块放入盛有少量水的大试管里振荡,并让学生触摸管外壁温度的变化。从感性上认识氢氧化钠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小结:指导学生小结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 板书:一、氢氧化钠(NaOH) 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 (一)物理性质 [问题讨论] 根据氢氧化钠易潮解的性质,你能想到它有什么用途? 思考、讨论:氢氧化钠可干燥某些气体。 (二)化学性质 1.NaOH溶液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指导学生做氢氧化钠溶液与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反应的实验。 2.氢氧化钠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石灰水中通往二氧化碳有何现象?是哪类物质间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 现象:白色沉淀生成;是碱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反应。 Ca(OH)2+CO2=CaCO3↓+H2O 那么,NaOH能否与CO2反应呢?请同学们观察实验,并思考实验现象中的道理。 演示实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在充满二氧化碳的烧瓶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浓溶液,迅速塞紧带有玻璃管和气球的橡皮塞,振荡烧杯,观察现象、思考问题。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研究对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知识解读】 1 2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 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 。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 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4、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 【知识解读】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据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中考中,常考的事例都是生活中和初种化学教材中大家熟悉的例子。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性质与变化的关系:性质决定变化。性质表示一种变化发生的可能性,变化表示这种变化正在或已经发生。例如,碗易打碎,描述的是性质,碗仍然完好无损;而碗打碎了,描述是变化,则碗已经成为了碎瓷片。同时要注意,一些物理性质如物质的颜色、形状、状态、密度、气味、味道等 组成与结构 性质与变化 用途与制法 决定 决定 变化 性质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物质

不需要发生任何变化就能表现出来。 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的判断:首先,判断描述的是变化还是性质,如果描述的是性质,再假设发生了变化,如果发生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则描述的是化学性质;如果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或不能发生变化,则描述的是物理性质。 三.绿色化学(热点)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物质,原料百分之百地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最符合绿色化学要求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的结论、交流评价这样几个环节 二、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描述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三个方面: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 【知识解读】 1、实验现象是通过人体感觉器官直接观察感觉到的,如: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而得到的。 2、在描述时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不能混淆,常见的是现象中有结论,尤其是在描述现象时,不能出现生成物的名称。 3、“白烟”是由固体小颗粒组成的,“白雾”是由小液滴组成的。在现象描述时不能将二者混淆。 三、探究蜡烛的燃烧: 1、观察蜡烛燃烧:①点燃蜡烛,蜡烛先熔化,再气化,最后燃烧;②蜡烛燃烧时,有黄色的火焰,冒出少量的黑烟,释放出大量的热量;③蜡烛熄灭时,冒出有刺激性气味的白烟;④蜡烛熄灭后,熔化的石蜡逐渐凝固。 2、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①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有水雾出现,说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烧杯,一会儿,迅速将烧杯倒置,倒入少量澄清石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碱及其性质教案

《第二节几种常见的碱》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主要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认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腐蚀性及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3、能由探究实验知道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过程和方法 1、运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进行探究,并比较、归纳和概括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2、能应用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解释或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的探究,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 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讨论、实验进一步发展善于合作、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与用途以及碱的相似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魔术表演引入:“清水变牛奶”,让学生通过已知的化学知识解释,并 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再表演“不吹自大的气球”。 提问:气球为什么不吹自大哪?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解释出其中 缘由。今天外面学习的内容是——常见的碱。 首先来认识氢氧化钠,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固体。 提问:如何取用氢氧化钠,能直接用手拿吗?为什么?引导学生观察被氢氧化钠腐蚀的 鸡爪。正是由于氢氧化钠的强的腐蚀性,由此我们俗称氢氧化钠为?如果不慎将氢氧化钠沾 到皮肤上该如何处理呢?引导学生观察,然后互相交流。 观察、思考并对已学知识的回顾Ca(OH)2+CO2=CaCO3↓+H2O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在使用NaOH时必须十分小心。

进行化学药品的安全知识教育。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的热情。 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到水中溶解,让学生触碰试管外壁,让学生知道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 热的现象。 氢氧化钠放入水中溶解放热,把它放在空气中又会如何?用两只表面皿把氢氧化钠固体 颠换,让学生观察氢氧化钠不久就沾在表面皿上,从而得知氢氧化钠会潮解。 提问:潮解是不是化学反应呢?为什么? 氢氧化钠还有哪些用途呢?引导学生阅读氢氧化钠的用途。其实氢氧化钠还可以做叶脉 书签,课本有制作叶脉书签的家庭小实验。 认识完氢氧化钠,我们再来认识另外一种常见的碱——氢氧化钙。在检验二氧化碳时用到的澄清石灰水就是氢氧化钙的水溶液提问:同学知道氢氧化钙是如何制取的吗?它俗称什么? 实验展示:氧化钙和水反应,并要求学生写出化学方程式。 提问:除了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之外,常见的碱还有哪些,并写出他们的化学式?这些 碱都具有哪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呢?我们通过化学实验进一步进行探究。 请一位学生来完成实验,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并进行相应指导。 实验: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的结论。 结论:(1)碱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提问:细心的同学应该发现两只试管内的溶液颜色深浅有所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问题我们留作课后思考。 氢氧化钙可做建材,利用到它什么性质呢?同学们能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氢 氧化钠密封保存仅仅是因为潮解的原因吗?展示一瓶氢氧化钠溶液,提示学生注意观察。提问:氢氧化钠溶液试剂瓶口有一些白色固体,请同学分析一下白色固体可能是什么?其中又 涉及到什么化学反应呢?注意把碱的一些性质联系起来。 上面两个化学反应有什么共同之处?三氧化硫与碱的反应与上面两个反应相似,试写出三氧化硫与氢氧化钠的化学方程式。 结论:(2)碱溶液能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问题:硫酸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二氧化硫,为了周围居民的安全,利用我们已知的化学知识帮居民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揭晓“不吹自大的气球”的秘密?注意联系一些已学的物理知识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知识点总结梳理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一、常见的酸 1、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酸。如:HCl = H+ + Cl- H2SO4 = 2H+ + SO42- HNO3 = H+ + NO3- 2、常见的酸: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 3、浓盐酸、浓硫酸的物理性质、特性、用途 4、如何区别浓硫酸和浓盐酸方法 (1)闻浓盐酸有挥发性闻有刺激气味浓硫酸不挥发无色无味;(2)看浓盐酸有挥发性打开瓶盖会冒白烟浓硫酸不挥发; (3)根据脱水性浓硫酸有强化性放一张白纸在上面白纸会变黑浓盐酸不会使白纸炭化变黑 5、浓流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化学性质),木炭、纸张、皮肤等 物质遇到硫酸能变黑,这是硫酸的脱水性。 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中,并用 玻棒不断得搅拌,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将水倒入浓 硫酸中。如果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在手上,如果少量可直接用水 冲洗,量多,应先用布擦,再用大量的水冲洗。 6、如果浓硫酸沾在衣服上应怎么办?要立即清洗,然后涂上碳 酸氢钠溶液。 稀硫酸沾在衣服上不及时清洗可以吗?不行,否则水份蒸发, 使稀硫酸逐渐变成浓硫酸,也会使衣物碳化腐蚀。7、闻气味时不可凑近瓶口,要小心的打开瓶塞,用手在瓶口处轻轻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二、酸的通性 1、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溶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溶液变色。 2、酸+金属→盐+氢气(放热反应) Fe+2HCl=FeCl2+H2↑ Mg+2HCl=MgCl2+H2↑ Zn+H2SO4=ZnSO4+H2↑ 2Al+3H2SO4=Al2(SO4)3+3H2↑ 其中铁与酸反应的实验现象:产生气泡,溶液变成浅绿色。 其中镁与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放出大量的热量。 要求:能够熟练写出镁、锌、铁、铝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叙述实验现象。 注意: (1)酸是非氧化性酸。如稀盐酸和稀硫酸。不能是浓硫酸和硝酸。 (2)金属是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金属 (3)金属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亚铁离子,亚铁离子的溶液是浅绿色。 3、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2(SO4)3+3H2O 注意:酸除铁锈的实验现象:铁锈减少或消失,溶液变成黄色。(氯化铁的溶液是黄色。)如果将带锈的铁钉放入过量的酸中,现象:铁锈减少或消失,溶液变成黄色,而后铁钉表面有气泡生成,溶液又会由黄色转为浅绿色。 用酸来除锈时,能长时间将金属浸泡在酸溶液中吗?不能。因为铁锈除去后还能与铁发生反应。 4、酸+盐→新酸+新盐 CaCO3+2HCl=CaCl2+CO2↑+H2O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Na2CO3+H2SO4=Na2SO4+CO2↑+H2O检验氢氧化钠变质的简单方法 AgNO3+HCl=AgCl↓+HNO3 BaCl2+H2SO4=BaSO4↓+2HCl 要求: (1)能够熟练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准确的描述实验现象。 1. 5. 8. 9.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精品教案大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精品教案大全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课标要求: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2.初步学会根据物质的性质检验和区分一些常见的物质; 3.知道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 内容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协作能力比较强;通过新授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了酸的基本性质。只是在借助酸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在具体实验方案的设计、评价以及试剂的选择上还存在迷惘现象。综上分析,安排本节实验课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验建议: 建议进行本节实验时,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可借助下面的情景素材“学生做中和反应的实验,直接向氢氧化钠中加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发现忘了加酚酞,于是取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酚酞,发现酚酞不变色,就得出了恰好完全中和,所得溶液呈中性的结论”。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反应后的溶液的酸碱性。 探究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酸、碱的化学通性; 2.初步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和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3.初步学会运用间接观察法收集证据,感悟探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重点、难点: 1.通过实验进一步认识酸、碱的化学通性; 2.学会借助酸碱指示剂、pH试纸或pH计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准备: 仪器:试管、试管架、试管夹、玻璃棒、烧杯、洗瓶、表面皿、药匙、镊子、火柴、酒精灯、胶头滴管、pH试纸、点滴板、白瓷板(pH计或数字传感器);

药品:溶液样品、石蕊试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铜溶液、生锈的铁钉、柠檬汁、肥皂水、蔗糖水、氧化铜、锌粒、镁条、洁净的铁钉、石灰石、碳酸钠。

初中化学鲁教版第七单元金属单元侧平试题

单元测评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6HCl====2FeCl3+3H2↑+2NaOH====Cu(OH)2↓+Na2SO4 +HCl====CaCl+CO2↑+H2O +O2点燃MgO 解析:A项中铁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是FeCl2而不是FeCl3;C项中CaCO3和稀HCl反应生成CaCl2,而不是CaCl;D项中方程式Mg+O2点燃MgO没有配平。 答案:B 2.实验和探究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相信你对身边的许多金属进行过观察和探究,你认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铜的表面呈现红色,在潮湿的地方放置较长时间会产生铜绿 B.硬币表面是银白色的,它可以导电 C.铅笔芯是用金属铅为主要材料制造的,它是黑色的 D.铁锅通常需要加一个木柄或塑料柄,因为铁的导热性能强 解析:A项正确,因为在潮湿的环境中金属铜容易生锈,即变成“铜绿”;B项正确,硬币本身是由金属组成,可导电;C项错误,制造铅笔芯的材料是石墨而不是铅;D项正确,因为金属导热效果好,加一个木柄或塑料柄,防止烫手。 答案:C 3.铝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金属之一。关于铝的“自我保护”能力极强的原因,这一问题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①铝的化学性质本来不活泼,难被腐蚀;②市场上的铝材料通常是铝合金,合金是不发生化学反应的;③铝性质活泼,表面能产生一层结构致密的氧化膜。你所认同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①②③ 解析:①错误,因为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②错误,合金同样能发生化学反应,但合金的机械性能优于纯金属;③正确,由于铝与氧气生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所以铝的性质虽然活泼,但不易于被腐蚀。 答案:C 4.面对纷繁复杂的化学变化,如果我们逐个进行学习和研究,时间上不允许,同时也不便于寻找规律,因此有必要对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学习。下列反应属于置换反应类型的是( ) +H2SO4====ZnSO4+H2↑+2O2点燃Fe3O4 +2O2点燃CO2+2H2O 加热+O2↑ 解析:置换反应的特征是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A项符合。 答案:A 5.自然界的矿物含量非常丰富,我国蕴藏了多种自然界稀少的金属矿物。在下列矿物中,不属于金属矿物的是( ) A.石灰石 B.赤铁矿 C.黄铜矿 D.硫磺 解析:石灰石学名碳酸钙,是金属钙的碳酸盐;赤铁矿是三氧化二铁;黄铜矿是铜的硫化物;硫磺是非金属单质。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试题(含答案)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生产生活中的以下做法不合理的是() A.工业上用稀硫酸处理印染厂的废水 B.工业上重复用水以节约水资源 C.加工香肠时加入少量亚硝酸钠以保持肉类新鲜 D.家中燃气(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及时打开排风扇或抽油烟机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A.收集CO2B.加热液体 C.稀释浓硫酸D.蒸发食盐水 3.云吞面是我国南方的一种小吃,俗称“碱水面”,因其在制作过程中加入了“碱水”(呈碱性的物质)而略带涩味。为减少涩味,在吃云吞面时,最好蘸点下列哪种物质( ) A.食醋B.花生油C.食盐D.白酒 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金属锌加入稀盐酸中,产生大量气泡 D.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5.食醋中含有醋酸,食醋除作调味剂外,生活中还有妙用,下列使用食醋肯定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除去水壶壁上个水垢B.减弱皮蛋中的腥味 C.除去菜刀上的铁锈D.鉴别黄金饰品中是否含有铜 6.实验室许多药品都需要密封保存,下列对药品密封保存原因的解释,错误的是

A.浓盐酸——防止挥发 B.澄清的石灰水——防止与CO2反应 C.浓硫酸——防止吸水 D.生石灰——防止与O2和H2O反应 7.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果汁中含有有机物 B.用炉具清洁剂刷洗坐便器 C.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D.溶液都能导电 8.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都是碳酸盐 B.有机化合物一定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C.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D.糖类是人类的主要供能物质,纤维素属于糖类,所以纤维素能给人体供给能量9.某同学错题本中记录的下列内容,不合理的是() A.盐酸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B.金刚石可用来割玻璃 C.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0.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和分类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氧化钙、熟石灰、CaO、氧化物 B.氯化氢、盐酸、HCl、酸 C.氢氧化钠、火碱、NaOH、碱 D.碳酸氢钠、苏打、NaHCO3、盐 11.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 B.公园的桂花开放时满园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C.酸碱中和反应都能生成水——实质是H+ 和OH—结合生成了H2O D.氢气燃烧后的生成物只有水——说明氢气是一种清洁燃料 1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了该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A.石墨用于铅笔芯 B.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稀盐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 1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分离Zn和Fe的固体混合物,加适量的FeSO4溶液后过滤 B.除去CO2气体中混有的HCl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和浓硫酸 C.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OH溶液,将NaOH固体放到纸上称量,再用50mL量筒量取水 D.鉴别NaOH溶液、Ca(OH)2溶液和稀硫酸,可用一种试剂一次鉴别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七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厨房里的下列物品或其水溶液呈酸性的是( ) A .酱油 B .味精 C .醋 D .食盐 2.下列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 A . 用铜合金制作乐器 B . 用氢氧化钠涂刷树木 C .汽车用的铅酸蓄电池中含有硫酸 D .食品充氮防腐 3.下列有关物质的鉴别、检验、分离、除杂等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4.下列化学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 .酒精在实验桌上燃烧起来,用湿抹布盖灭 B .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着器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C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应在托盘天平的两个托盘上放两张相同的白纸 D .测定溶液的pH 时,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溶液滴在pH 试纸上 5.新型材料纳米铁粉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工业上可以利用2H 和2FeCl 在高温反应器中制备,同时得到HCl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B .纳米级铁粉比普通铁粉更易与氧气反应是因为物质种类不同 C .反应前需向反应器中通入氮气,目的是带出装置中的HCl D .制备纳米级铁粉的化学方程式为:22 FeCl H 2HCl Fe ++高温 6.向滴有酚酞的NaOH 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过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 逐渐增大

B .溶液颜色不变,pH 逐渐减小 C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 逐渐减小 D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 逐渐增大 7.下列有关实验的操作或结论正确的是( ) A .氢氧化钠固体放在烧杯里称量 B .在量筒中稀释浓硫酸 C .排水法收集2O 时,看到水槽内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便立即收集 D .用PH 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 为5.5 8.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本质的原因是( ) A .能与指示剂作用 B .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 C .能解离出H + D .都含有氢元素 9.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 .有机物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因此,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有机物 B .氧化物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 .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因此,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D .2CO 气体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但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一定是2CO 10.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烧碱溶液与盐酸混合后,滴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呈现的颜色是( ) A .红色 B .蓝色 C .无色 D .紫色 11.下列叙述Ⅰ和叙述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 12.为探究物质间的反应规律,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每个实验最后都有一种叫复合肥的物质生成。推出符合a b c d 、、、对应的物质是( ) 24223K SO K O K CO KOH a b c d +→+→+→+→①②③④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3、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

—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综合测试 鲁教版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一、单选题(共20题;共40分) 1.下列物质中常用来改良土壤酸性的是() A. 石灰石 B. 熟石灰 C. 干冰 D. 烧碱 2.下列不能用来中和过多的胃酸的是() A. 氢氧化铝 B. 碳酸氢钠粉末 C. 氢氧化钠 D. 墨鱼骨粉 3.某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则它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A. 紫色 B. 红色 C. 蓝色 D. 无色 4.为防止食品变质,常在食品包装盒中放入一小袋用来吸收水分和氧气的物质,该物质是 A. 生石灰 B. 熟石灰 C. 碳酸氢铵 D. 铁粉 5.将稀盐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烧杯中溶液的温度,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盐酸的质量而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说明该反应过程中放热 B. 图中C处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 C. 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的pH逐渐变大 D. 图中B点表示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6.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 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A. B 点表示此时液体为纯净物 B. A 点时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 C. C 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氢 D. 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7.下列物质长期敞口放置于空气中,质量会减小的是() A. 浓盐酸 B. 浓硫酸 C. 氢氧化钠固体 D. 消石灰 8.酸溶液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A. 酸溶液里都含有水分子 B. 酸溶液里都含有氢离子 C. 酸溶液里都含有氢元素 D. 酸溶液里都含有酸根离子 9.下列有关熟石灰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熟石灰的溶液俗称石灰水,呈碱性 B. 熟石灰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而制得 C. 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 熟石灰可以和硫酸铜溶液按一定的配比配制农药波尔多液 10.下列物质能和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 A. 硝酸银 B. 氧化铜 C. 熟石灰 D. 锌 11.下列物质敞口放置,质量会增加的是() A. 大理石 B. 食盐水 C. 浓盐酸 D. 氢氧化钠固体 12.下列物质投入盐酸溶液中,没有CuCl2生成的是() A. Cu B. CuO C. Cu(OH)2 D. CuCO3 13.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A. CuSO4和NaOH B. NaOH和HCl C. AgNO3和HCl D. Ca(OH)2和Na2CO3 14.如表是人体内某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