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对刻系统的方法

硬盘对刻系统的方法
硬盘对刻系统的方法

硬盘对刻系统的方法

准备工作,硬盘分区工具、PE工具、Ghost一键还原工具

1、将母硬盘的系统安装好(即有系统的硬盘),如果还需要一些其它的软件,也需要安装好。

2、把目标硬盘挂到有系统的电脑上(即源硬盘所在电脑)。

3、用PE系统进入到有系统的电脑上。

如下图:

选择一键Ghost打开如下页面:

在这里选择手动运行Ghost会打开如下页面

点击OK后会打开如下页面:

按照上图依次选择Local->Disk->ToDisk含义大概是从硬盘到硬盘,选择ToDisk按回车键会打开如下页面:

选择Drive列的第一行,这里是选择要进行硬盘的对刻的母硬盘,这个其实固定的,这么操作就行了,没有啥多说的,按上图选择之后回车,会打开如下页面:

这一步是选择目标的硬盘,即你想从母硬盘对刻到那个硬盘上,这一步要根据需要选择。提示:可以从硬盘的大小上区分出来。

点击OK之后会打开如下页面:

这一步你只要点击OK就可以了,你会看到如下页面:

至此全部完毕。

注意:进行硬盘对刻,会使目标硬盘的所有数据丢失,注意是所有哦,可不是只有系统盘符哦,这一点需要注意。

MHDD扫描硬盘的使用图解教程

MHDD扫描硬盘的使用图解教程 2010-11-18 18:37:22| 分类:电脑教程 | 标签:扫描硬盘扇区mhdd |字号订阅 1、MHDD是俄罗斯Maysoft公司出品的专业硬盘工具软件,具有很多其他硬盘工具软件所无法比拟的强大功能,它分为免费版和收费的完整版,本文介绍的是免费版的详细用法。这是一个G表级的软件,他将扫描到的坏道屏蔽到磁盘的G表中。(小知识:每一个刚出厂的新硬盘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坏道,只不过他们被厂家隐藏在P表和G表中,我们用一般的软件访问不到他。G表,又称用户级列表,大约能存放几百个到一千左右的坏道;P表,又称工厂级列表,能存放4000左右的坏道或更多。)由于它扫描硬盘的速度非常快,已成为许多人检测硬盘的首选软件。 2、此软件的特点:不依赖主板BIOS,支持热插拔。MHDD可以不依赖于主板BIOS直接访问IDE口,可以访问128G的超大容量硬盘(可访问的扇区范围从512到137438953472),即使你用的是286电脑,无需BIOS支持,也无需任何中断支持.热插拔的顺序要记清楚:插的时候,先插数据线,再插电源线。拔的时候,先拔电源线,再拔数据线。但我劝你不熟练最好不要热插拔,以免你不小心烧了硬盘赖我。 3、MHDD最好在纯DOS环境下运行;但要注意尽量不要使用原装Intel品牌主板; 4、不要在要检测的硬盘中运行MHDD; 5、MHDD在运行时需要记录数据,因此不能在被写保护了的存储设备中运行(比如写保护的软盘、光盘等) 下面,我们在DOS下运行MHDD29:输入命令MHDD29,按回车,出现主界面:

主界面列出了MHDD的所有命令,下面我们主要讲解MHDD的几个常用命令:PORT;ID ;SCAN;HPA;RHPA;NHPA;PWD ;UNLOCK ;DISPWD ;ERASE ;AERASE ;STOP。 首先输入命令PORT(热键是:SHIFT+F3),按回车。这个命令的意思是扫描IDE口上的所有硬盘。 好了,现在看到有两个硬盘,一个是西数40G,一个是迈拓2G。(说明:1、2是接在IDE1口上的主从硬盘,3、4是接在IDE2口上的主从硬盘,5是接在PC3000卡上的。如果我们要修的硬盘接在PC3000上,就会在这里显示)下面是让你选择要修哪个硬盘,输入3,回车

双硬盘安装跳线设置方法图解

双硬盘安装跳线设置方法图解 大家都知道,IDE设备(例如硬盘、光驱等)上都会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盘(Master,MA)、从盘(Slave,SL)状态。如果在一根IDE数据线上接两个IDE设备的话,还必须分别将这两个IDE设备设置为一个为主盘,另一个为从盘状态。这样,安装后才能正常使用。 小提示: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惟一的IDE设备,不管这个IDE设备原先是设置为主盘还是从盘状态,都不需要对这个惟一的IDE设备重新设置跳线。通常都是将性能较好的新硬盘接在第一条IDE数据线上,设为主盘,作为开机引导硬盘。至于旧硬盘,有几种接法: 1.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笔者就以此方案为例。 2.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主盘,另一个设为从盘,这由你自己决定。 二、设置硬盘跳线 确定好硬盘的连接方案后,就要设置硬盘跳线了。一般我们可以在硬盘的IDE接口与电源接口之间找到由3~5列跳线。不管是什么硬盘,在跳线设置上,大致可分成主盘、从盘与电缆选择(Cable Select)三种。硬盘的出厂预设值都是设为主盘,所以如果你将硬盘设为主盘,一般就不用设置跳线了。

硬盘跳线大多设置在硬盘的电源插座和数据线接口之间 笔者曾经看到一块三星硬盘的跳线是设置在硬盘背面的电路板上。然后根据硬盘正面或数据线接口上方标示的跳线设置方法,如本例的希捷4.3GB硬盘正面就有跳线设置图 三、安装硬盘与数据线

打开机箱,将硬盘装入机箱的3.5英寸安装架,并用螺钉固定。将第一根IDE数据线未端插入老硬盘的IDE接口,IDE数据线中端插入新硬盘的IDE接口,如图4所示。而且,IDE数据线的Pin1(也就是红边)必须与硬盘和IDE接口的Pin1相连接。最后再将梯形的四针电源插头接到硬盘的电源插座上。 将IDE数据线接到主板的IDE插槽中,同样也要将IDE数据线的红边对准IDE 插槽的Pin1,如图所示。一般来说,主板上会有两个IDE插槽,将80针或40 针的IDE数据线的另一端插入这个主板上第一个IDE插槽中。

如何在固态硬盘+机械硬盘上装系统

首先,进BIOS,SATA模式改为AHCI,或者Raid(如果你要做Raid),不要用IDE。 其次,分区,4K对齐,安装系统。 为什么要4K对齐?目前64G,128G SSD的读写基本block size都是4KB。4K对齐可以有效提升读写效率和减少空间浪费。至于硬盘整数分区,可用可不用,随大家喜欢。 如何进行4K对齐?很简单,用windows 7安装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就OK。当然也有软件可以进行重新对齐,不过相对专业的就先暂不在这讨论。咱大众简单点重装次得了,也就10多分钟。 分区,格式化之后就是正常的安装系统。然后就是ISO流程的安装各项驱动。安装工作完成了。 然后是大家挺关心的进行对SSD的优化问题,所有的针对SSD的优化有2个目的: 减少对SSD的写入,以延长SSD的寿命;尽量利

用SSD的有效空间。 看了一些帖子,觉得比较有用的如下: 1、SSD分区上去除磁盘碎片整理和磁盘索引。SSD的结构原理与普通磁盘不同,所以整理方式各异。其固件中已经集成针对SSD的碎片整理程序。而且由于SSD寻道时间几乎为0,其实磁盘整理对SSD的意义并没有像机械盘那么大。 关闭的方法:去除磁盘碎片整理:在管理工具,服务中将Disk Defragmenter服务关闭,并禁用自动启动。去除磁盘索引:打开SSD“属性”后去掉“除了文档属性外,还允许索引此驱动器上文件的内容(I)”前的勾。 2、关闭系统启动时的磁盘整理。方法:打开注册表,找到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Df rg\BootOptimizeFunction] 修改:"Enable"="N" 3、系统服务中关闭系统还原功能。系统还原会占用比较大的SSD空间,对64G的用户来说,本

台式机硬盘对刻方法

台式机硬盘对刻方法 使用一键ghost还原就可以做到,方法如下:一:磁盘复制 到磁盘(不常用,是硬盘对硬盘之间的数据备份,也是分区+数据的克隆) 1. 在GHOST的主菜单上选择"Local" -> "Disk" -> "To Disk"(位置记法是1,1,1) 2. 在"Select local source drive by clicking on the drive number"对话框中, 选择源磁盘驱动器。 3. 在"Select local destination drive by clicking on the drive number"对话框中, 选择目标磁盘驱动器。 4. 在"Destination Drive Details"对话框中显示的是目标磁盘的分区布局, 选择"OK". 6. 在"Question"对话框中, 选择"YES",开始克隆,选择"NO",返回主菜单。 二:分区复制到分区(是对单个的分区(硬盘与硬盘之间)进行备份,比较实

用) 1. 在GHOST的主菜单上选择"Local" -> "Partition" -> "To Partition"(位置记法是1,2,1) 2. 在"Select local source drive by clicking on the drive number"对话框中,(也就是装好系统的硬盘,一般默认1,但是,必须要数据接口要插在第一个插口) 选择源磁盘驱动器,选择"OK". 3. 在"Selcet source partion from Basice drive"对话框中, 选择源分区,选择"OK". (装系统硬盘的分区C) 4. 在"Select local destination drive by clicking on the drive number"对话框中, 选择目标磁盘驱动器,选择"OK". (所要被复制的硬盘,默认为2) 5. 在"Selcet destination partion from Basice drive"对 话框中, 选择目标分区,选择"OK". (被复制硬盘的分区C) 6. 在"Quetion:"对话框中, 选择"YES",开始克隆,选择"NO",返回主菜单。 评论| 00 使用Ghost软件。可从网上下载。将两块硬盘都接上(一块设为从盘),进入DOS下,运行Ghost,有硬盘对拷功

硬盘主盘和从盘设置方法

两种设置主、从盘的方法 1.由硬盘跳线器设置 所有的IDE 设备包括硬盘都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从状态。硬盘跳线器大多设置在电源联接座和数据线联接插座之间的地方(也有设在电路板上的),通常由3 组(6 或7)针或4 组(8 或9)针再加一个或两个跳线帽组成。另外在硬盘正面或反面一定还印有主盘(Master)、从盘(Slave)以及由电缆选择(Cable select)的跳线方法。 各类硬盘的跳线方法和标记说明大同小异,比如昆腾硬盘的跳线器通常有9 针4 组,其中一根叫"Key",用于定位以便用户正确识别跳线位置。 2.由硬盘跳线器和40 芯特制硬盘线配合确定 这种主、从盘的设置是先将硬盘跳线设置在"电缆选择有效"后,然后再根据需要将主、从盘联接在对应的硬盘线插头上。硬盘主、盘状态的设置取决于硬盘与硬盘线的联接插头。通常联接硬盘线中段插头的盘是主盘,联接在硬盘线尽头插头上的盘就是从盘。采用这种方法设置主、从盘时,必须将联接在同一条硬盘线的所有IDE 接口设备(包括光驱等)跳线器设置在"电缆选择"位置。 能决定硬盘主、从盘状态40 芯硬盘线是特制的。制作方法是将普通40 芯硬盘线的第28 根线(从第1 根红线或其它标记开始数)在两个硬盘插头之间的位置上切断后做成的,切线时注意不能弄断其它线。使用特制硬盘线确定主、从盘状态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当需要交换硬盘主、从状态时只要将联接的硬盘线插头位置对调一下即可,不

需要拆下硬盘来重新跳线。 在选择到底哪块硬盘作为主盘,哪块硬盘作为从盘时,下面给出一个原则:性能好的硬盘作为主盘,而性能稍微次些的硬盘作为从盘。例如 你有一款5400RPM 的硬盘,一款7200RPM 的硬盘,那当然是选择7200RPM 的硬盘作为主盘了。如果不想破坏旧硬盘上的数据,而又 想将老硬盘作为从盘,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备份数据,然后再重装,如果 没有备份媒介,那你可以使用GHOST 软件将两块硬盘对COPY 一下,然后将旧老的硬盘分区格式化后作为从盘就可以了!不过使用GHOST 软件应注意,最好两款硬盘是等容量得,如果不等,至少要求目标盘的 容量比源盘大。

一个硬盘上安装双操作系统或多操作系统的方法

一个硬盘上安装双操作系统或多操作系统的方法 先在你用的系统里准备好二个以上的主分区,注意是主分区,不是逻辑分区,一个硬盘上最多只能有4个主分区,这是系统决定的。创建主分区有多种方法,一种是WINDOWS 自带的,另一种是用第三方软件,比如分区大师PQMagic等等。如果你已经把硬盘全部容量作为一个分区来使用了,那只能用分区大师之类的软件了,它们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可以在不破坏原有数据的情况下改变分区的大小。运行软件,创建新的主分区后退出软件,注意只有主分区,才可以改变成为活动分区,也即为开机时的引导分区。这时你还不能马上重启电脑,因为你重启电脑还是进入你原先的系统。先要右击桌面上的我的电脑,选管理,点击磁盘管理,这时你可以看到新创建的主分区,右击该分区,点击将磁盘分区标为活动的,这时会弹出一个提示对话框,提醒你如果分区上没有有效的系统文件,更改磁盘上的活动分区将使磁盘无法使用,按“是”,这时可以重启电脑了。你的电脑开机引导如果是光驱在硬盘前,就可以进行你第二个系统安装了,如果不是光驱引导在先,需要进入BIOS里改一下,保存修改后再重启,就可以顺利安装新的操作系统了。完成后在你的电脑里有两个系统,当你开机时如果没有让你选择的菜单,你要在C盘的boot.ini中加一条内容,你可以复制前一条,注意把新加的一条multi(0)disk(0)rdisk(0)partition(1)\中的“1”改为“2”,这个数字对应你的新的磁盘分区在磁盘管理中的从左到右的位置顺序,从1到4,逻辑分区没有对应的数字,因为不能标为活动分区的原因。在“\”之后的“WINDOWS=”这样的标识符,一定要与你的操作系统的安装主目录的名称一致,这一点十分重要,否则会因为找不到这个主目录而致使引导失败。一个物理磁盘可以创建四个主分区,因此一般来说可以安装四个操作系统,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这样的安装法与同一引导分区上的的多个操作系统的情况有所不同,它不会因为引导分区的损坏而使得所有的操作系统都失效。也不受先装低版本后装高版本的这种要求的限制。同时也不受不能安装相同版本的操作系统的限制。

(完整版)硬盘安装方法(强烈推荐)

硬盘安装方法 计算机DIYER的朋友们一定都经常拆自己的电脑吧,那些初学电脑的朋友们看到这些高手“修理”这些电脑是不是心生羡慕呢,这里像大家介绍一些电脑中几种硬盘的安装方法,希望在大家DIY中有所帮助! 第一:IDE硬盘的安装 硬盘的硬件安装工作跟电脑中其它配件的安装方法一样,用户只须有一点硬件安装经验,一般都可以顺利安装硬盘。单硬盘安装是很简单的,笔者总结出如下四步曲。 1、准备工作。安装硬盘,工具是必需的,所以螺丝刀一定要准备一把。另外,最好事先将身上的静电放掉,只需用手接触一下金属体即可(例如水管、机箱等)。 2、跳线设置。硬盘在出厂时,一般都将其默认设置为主盘,跳线连接在“Master”的位置,如果你的计算机上已经有了一个作为主盘的硬盘,现在要连接一个作为从盘。那么,就需要将跳线连接到“Slave”的位置。上面介绍的这种主从设置是最常见的一种,有时也会有特殊情况。如果用户有两块硬盘,那最好参照硬盘面板或参考手册上的图例说明进行跳线。 3、硬盘固定。连好线后,就可以用螺丝将硬盘固定在机箱上,注意有接线端口的那一个侧面向里,另一头朝向机箱面板。一般硬盘面板朝上,而有电路板的那个面朝下。 硬盘连接面板背面:(下图) 4、正确连线。硬盘连线包括电源线与数据线两条,两者谁先谁后无所谓。对于电源的连接,注意上图中电源接口上的小缺口,在电源接头上也有类似的缺口,这样的设计是为了防止电源插头插反了。至于数据线,现在有两种,早期的数据线都是40针40芯的电缆,而自ATA/66就改用40针80芯的接口电缆,如上图所示。连接时,一般将电缆红线的一端插入硬盘数据线插槽上标有“1”的一端,另一端插入主板IDE口上也标记有“1”的那端。数据线插反不要紧,如果开机硬盘不转的话(听不到硬盘自举的响声),多半插反了,将其旋转180度后插入即可。 硬盘40针80芯接口电缆:(下图)

硬盘安装方法

操作系统的硬盘安装方法本文主要介绍了常见的几种硬盘安装系统的方法。

目录 目录 (1) 情况1:原系统Vista/Win 7 目标系统Win 7 (2) 情况2: 原系统是Vista/Win 7 目标系统是Vista (3) 情况3 硬盘装XP系统 (4) 情况4:光盘引导硬盘安装 (5) PS: (6) ①:引导文件: (6) ②:系统镜像位置: (6) ③:XP系统SN号: (6)

情况1:原系统Vista/Win 7 目标系统Win 7. 1.复制引导文件到系统盘根目录下。① 2.解压安装包到非系统盘的根目录下。② 3.重启。 4.选择Vista Hard Disk Installer 5.正常安装。

情况2: 原系统是Vista/Win 7 目标系统是Vista 1.复制引导文件到系统盘根目录下。① 2.解压安装包到非系统盘的根目录下。② 3.重启。 4.选择Vista Hard Disk Installer 5.开始安装 6.点击此处修复系统 7.不选择任何系统 8.点击“用命令提示符修复系统”。 9.进入解压包的Source文件夹。 C:/f (F为系统镜像所在盘符) F:/cd iso/source (iso/source解压好的系统镜像source文件夹的相对路径) 10.用命令执行setup.exe文件。 11.接受协议并点击下一步(直到输序列号) 12.不选联网后激活系统,再点下一步进入安装盘选择。 13.选中C盘,再点击删除按钮把c盘清空。 14.选C盘作为安装盘进行安装。

情况3 硬盘装XP系统 1.解压安装文件的I386文件夹到硬盘。 2.准备smartdrv.exe 文件 3.重启,用Ghost盘引导。 4.用第二项将系统盘格式化为FAT32格式。(即使原系统盘为FAT32,也要格式化。) 5.重启,进入NTFS DOS. 6.进入Smartdrv.exe 文件夹。 7.运行两次Smartdrv文件 8.进入I386文件夹。 9.运行Winnt文件。 10.输入SN。③ 11.正常安装。

DISKGEN图解教程

DISKGEN图解教程 DISKGEN 介绍 现在可供选用的硬盘分区工具软件很多,但基本上都是“外国货”,只有被誉为分区小超人的DISKMAN是地地道道的国货。DISKMAN以其操作直观简便的特点为菜鸟级电脑用户所喜爱,但在近两年的时间里,DISKMAN的版本一直停留在V1.2,总不见作者推出升级版本,不免让人为它担心。现在,2.0版本的DISKMAN终于出现了,仍然是免费软件,只是名子改成了Disk Genius。经过近两年的潜心“修炼”,Disk Genius的“功力”确实不可当日而语,它不仅提供了基本的硬盘分区功能(如建立、激活、删除、隐藏分区),还具有强大的分区维护功能(如分区表备份和恢复、分区参数修改、硬盘主引导记录修复、重建分区表等);此外,它还具有分区格式化、分区无损调整、硬盘表面扫描、扇区拷贝、彻底清除扇区数据等实用功能。虽然Disk Genius功能更强大了,但它的身材依然“苗条”,只有区区143KB。 一、硬盘分区 未建立分区的硬盘空间(即自由空间)在分区结构图中显示为灰色,只有在硬盘的自由空间才能新建分区。如图1。 分区参数表格的第 0~3 项分别对应硬盘主分区表的四个表项,而将来新建立的第4、5、6…以后的项分别对应逻辑盘D、E、F…等。当硬盘只有一个DOS 主分区和扩展分区时(利用FDISK进行分区的硬盘一般都是这样的),“第0项”表示主分区(逻辑盘C)的分区信息,“第1项”表示扩展分区的信息,“第2、第3项”则全部为零,不对应任何分区,所以无法选中。笔者曾在某网站论坛上发现一张有关DISKMAN疑问的帖子,询问有没有办法将分区参数表格中全部为零的“第2项、第3项”删除掉,这当然是不可能的,发帖者显然对硬盘分区知识缺乏了解。想真正弄懂分区参数表格中各项的意义,必须了解硬盘分区表链结构,建议有兴趣的朋友多找一些相关资料看看。

Ghost硬盘对拷图解教程(精,一学就会)

Ghost硬盘对拷图解教程(双硬盘克隆) 硬盘对拷:就是把一块硬盘上原有的数据拷贝到另一块硬盘上,从而实现目标硬盘跟源硬盘拥有相同等的数据。 A代表没有系统的机器 B代表有系统的机器(母机) 准备工作:我们在B机器上做好系统,把需要的软件、驱动、系统备、确认都装好,而且还要确保能够正常使用的话,重新进行进行备份。备份步骤: (1). 下载GHOST11.0(或更高版本)安装包,最好放到随身U盘里,方便随时安装。 (2).在B机中打开安GHOST装包,根据提示安装GHOST. (3)备份,如图,选择“一键备份系统”,点击“备份”按钮。直到提示备份完成,退出GHOST。然后关机。 注意:A硬盘容量≥B硬盘容量、机器型号要保证一样。因为在硬盘对拷的过程中,是把B 机器上所有的数据原封不动的拷贝到A机上。 下面我们就讲一下硬盘对拷的具体步骤 1:把A机器拆开,把A机器上的硬盘拆下来装到B机器上面。组成双硬盘。 2:启动B机,当B机进入Windows和Ghost的选择界面时,我们选择GHOST,在里面选择GHOST 11.0。

3:进去后,,就是我们常见的GHOST界面。。。。我们选择Local——Disk——to Disk。 4:然后,,会弹出一个对话框,里面有两行,,,显示的是B机和A机的硬盘大小,在这里,

我用的两台机器都是160G的硬盘,我们把B机选中点OK、再把A机选中点OK

候分的是三个区,我们只选择OK即可。 6:点击Yes就,可以做系统了

记住,,给A 机导完之后,,,把A 、B 两台机器关机,B 机重启,然后把A 机插在B 机上面的硬盘数据线拨下来,,,插到本机上面。这样就OK 了。 还有当A 机的系统做好以后,一定要把电脑的名称改掉。不然,A 机和B 机如果在同一个网段工作的话,会出现系统重名呦。HOHO ,这样就完成了。

双硬盘如何设置主从盘

双硬盘如何设置主从盘 一、设置硬盘跳线的方法挂接双硬盘前,首先要设置好硬盘跳线,硬盘的跳线方法可参考硬盘说明书,不同的硬盘,跳线方法一般也不同。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唯一的一个IDE 设备(例如硬盘、光驱、ZIP或MO等),就不需要对这个唯一的IDE设备设置跳线,系统会自动识别这个IDE设备(例如硬盘)的身份。一般都是将性能好的新硬盘(第一硬盘)设为主盘MA(Master Device)接在第一个IDE接口(Primary IDE Connector)上。至于旧硬盘(第二硬盘),有几种接法: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SL(Slave Device)。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Secondary IDE Connector)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Master Device,另一个设为Slave Device,这由你自己决定。二、选择CS跳线区分主次盘提示,在硬盘或光驱上,除了MA、SL跳线外,还有一个CS(Cable Select,电缆选择)跳线。如果跳线选择为CS有效,该IDE设备的主、从身份就由硬盘数据线决定。一般来说,连接在硬盘数据线中间插头上的盘是主盘,连接在硬盘数据线末端插头上的盘是从盘。但是,光有CS跳线还不行,还需要对普通的40芯硬盘数据线进行改造,即:从带颜色的一边数起,把在两个主、从盘插头之间的第28根线切断,注意一定不要切断其它线,这样就可以配合CS跳线作为一条专用硬盘数据线。当需要交换主、从盘身份时,只要把这条硬盘数据线接硬盘的两个插头对调一下即可,而不必把硬盘拆卸下来重新跳线。这对于双硬盘接在同一根数据线上、需要变换硬盘主、从设置的朋友来说,是很方便的。三、避免“盘符交错”的措施安装双硬盘,不能不说“盘符交错”问题。什么是“盘符交错”呢?举个例子吧。假设你的第一硬盘原来有C、D、E三个分区,分别标记为C1、D1、E1,第二硬盘有C、D两个分区,分别标记为C2、D2。一般情况下,安装双硬盘后,硬盘分区的顺序将为C-C1,D-C2,E-D1,F-E1,G-D2,你看,原来第一硬盘的D、E 分区变成了E、F盘,在C、E盘之间嵌入了第二硬盘的C分区,这就是“盘符交错”。“盘符交错”会引起安装双硬盘以前原有的软件、链接等因路径错误而无法正常工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避免“盘符交错”。措施1、屏蔽法对于两块都有主分区的硬盘来说,可在BIOS设置中将主硬盘设置为AUTO,将从硬盘设置为None。在Windows或Linux系统中就会按IDE 接口的先后顺序依次分配盘符,从而避免“盘符交错”,而且也不会破坏硬盘数据。这样做的好处还有,如果在两块硬盘的主DOS分区分别装有不同的操作系统,可以通过改变CMOS 设置激活其中的一个硬盘,屏蔽另一个硬盘,从而启动相应的操作系统。缺点是:在纯DOS 就是在单一的DOS模式下将无法找到在BIOS中屏蔽掉的硬盘,也就无法对其进行读写操作了。措施2、分区法只在第一硬盘上建立主DOS分区(当然还可以有其它逻辑分区),而将第二硬盘全部划分为扩展分区,然后再在其中划分逻辑分区,就可以彻底避免“盘符交错”了。当然,对第二硬盘分区前,要备份好你的数据!可以先用方法1安装好双硬盘,再把重要数据备份到第一硬盘上,最后对第二硬盘重新分区。注:硬盘分为IDE硬盘和SATA硬盘,跳线是有区别的。IDE硬盘跳线:硬盘跳线分三种设置:master(主盘)、slave(从盘)、cable select(根据在数据线上的位置决定主从)。一个IDE接口最多可以接两个IDE设备,这就是说,一般的PC你要想接的硬盘数最多也只能是4个;一个IDE接口能够通过一根数据线同时挂上两个硬盘,这就有了跳线问题,为了区分这两个硬盘,必须要给他们做上“标记”,我们能够直接操作的那就是跳线;一般在硬盘体上面都有说明,跳线要如何设置才能够让系统正常启动;如果是系统硬盘的话当然要把它设置成Master模式,即把它当作主硬盘,一般也把它接到第一个IDE接口上,当然接到第二个IDE接口上也不会出现什么严重问题,只是可能每次系统会弹出选择框要你选择从哪个盘启动;所以这个习惯上一般是先把第一个IDE接口的位置占满之后再挂到第二个IDE接口上,另外一个习惯就是光驱一般接到第二个

IDE硬盘的主从盘跳线设置教程

IDE硬盘的主从盘跳线设置教程 一般来说,硬盘出厂时默认的设置是作为主盘,当只安装一个硬盘时是不需要改动的;但当安装多个硬盘时,就需要对硬盘跳线重新设置了。硬盘上的跳线比较简单,其跳线位置多在硬盘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如图7)。 图7 硬盘跳线图8 硬盘表面的跳线说明 在硬盘表面还有关于跳线设置的说明,以希捷硬盘为例(如图8), 主要有四种设置方式:“Master or Single drive”(表示设置硬盘为主盘或该通道上只单独连接一个硬盘,即该硬盘独占一个IDE通道,这个通道上不能有从盘)、 “Drive is Slave”(表示当前硬盘为从盘)、 “Master with a non-ATA compatible slave”(表示存在一个主盘,而从盘是不与ATA接口硬盘兼容的硬盘,这包括老式的不支持DMA33的硬盘或SCSI 接口硬盘)、 “Cable Select”(使用数据线选择硬盘主从,此方式利用经过特殊处理的数据线来设定主盘和从盘,第28根数据线为选择线,有则为主盘,无则为从盘。真正支持这种功能的数据线,市场很少见到) 小提示:硬盘跳线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品牌的硬盘,跳线的设置方法可能会有所不同。通常我们都可以在硬盘的线路板上、硬盘正面或IDE接口旁边上找到跳线说明图示 光驱跳线图解光驱在出厂后默认被设为从盘。光驱跳线与硬盘跳线很类似,其跳线位置多在光驱后面,数据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之间。一般只有Master(主盘)、Slave(从盘)、Cable Select(线缆选择)三种,很少有其他情况,各个品牌的光驱几乎都是这样,相对来说很规范,使得设置比较简单。通常我们可以在IDE接口上部找到跳线说明图示(如图9)。

BIOS设置、硬盘分区、系统安装、备份全程图解

BIOS设置、硬盘分区、系统安装、备份全程图解 它是说“按Delete键进入CMOS设置”,我们在这时候按键盘上的"Delete"键 这就是CMOS设置的界面

不同的电脑可能有不同界面,但觉的也就是AWARD、AMI、Phoenix等几种。界面形式虽然不同,但是功能基本一样,所要设置的项目也差不多。这是AWARD 的CMOS设置画面,是最觉的一种。其实你只要明白一种CMOS的设置方法,其它是就可以触类旁通了。它们的下面有很多个参数可以设置,大部分项本来就已经设置了正确的参数值,或者说很多先期对电脑的运行影响不太在,所以一般我们只要注意几个关键项就可以了。 哪几个关键项呢? 通常,我在设置CMOS时,只简单地做以下几步: 1、设置最佳设定值; 2、检测硬件参数; 3、设置启动顺序; 4、如果有必要可以设置密码; 5、保存设置并退出; 利用键盘上的四个方向键,可以选定界面上的各个菜单

而且在下面的这个区域显示了选定菜单里可以设置哪些参数 设置最佳设定值 你看,这一项"load Optimized Defaults"是"调入最佳设定值的意思",即在一般情况下的最优化的设置

将光标用上下箭头移到这一项,然后回车. 屏幕提示“是否载入默认值”

如果在这种设置下,你的电脑出现异常现象,可以用另外这项 "Load Fail-Safe Defaults"来恢复BIOS默认值,它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安全的设置。这种设置下一般不会出现设置问题,但电脑性能有可能得不到最充分的发挥,

主要配件的参数 我们需要查看一下主要配件的参数,以确定硬盘、光驱、软驱,以及内存等主要硬件是否安装正常,另外有时还需要检测硬盘。 将光标移到第一项"Standard BIOS Features"这项上,回车。

一步搞定大容量硬盘对拷图解步骤

一步搞定大容量硬盘对拷图解步骤 现在市面上的硬盘容量已经是越来越大,以前一个500GB的硬盘都觉得很不错了。现在的硬盘容量在1T、2T的都不在话下。硬盘容量越是大,对它进行相应的操作似乎就成了众多朋友们的一个难题。比如大容量硬盘对拷,上次在百度问答里看见一个网友的提问:“我现在有两个移动硬盘,旧盘1T新盘2T。现在想把 1 T旧盘里全部文件(差不多600G),拷贝到新盘里,都是USB3.0,直接电脑用f astcopy拷总是被中断,或者文件拷不全,求高手教导,能不能打成一个大的压缩包(有点笨)或者Ghost方法。”我看了一下后面网友们的回答,选择用GHO ST对拷的有一部分,支持“轻松备份专业版”来进行大容量硬盘对拷的被选择 成了最佳答案,寻思着我对这款软件的好奇,于是本人亲身试验,太平洋下载站去下载了一个“轻松备份专业版”。安装操作了一下这款网上口碑特好的大容量硬盘对拷软件。 下边就给大家一步一步的展示大容量硬盘对拷:我们以克隆“磁盘0”到“磁盘1”为例。 第一步:首先在“克隆”栏下选择“磁盘克隆”。 第二步:选择源磁盘0,然后点击“下一步”。

第三步:选择目标磁盘1,然后点击“下一步”。 第四步:大容量硬盘对拷选定源磁盘和标磁盘后,点击“开始克隆”按钮。(下面的红色方框里有一些自行选择项目,如4K对齐等等,你可以根据你的需要针对性的设置相关选项。)

第五步:操作完成时,点击“完成”。 经过我自己亲自操作以上简单的5个步骤来进行大容量硬盘对拷之后,感受如下:速度快,操作非常简单因为是简体中文版本,对于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方面很不错,其他的就是发现了一些小功能,和备份方面的个性设置,总体体验如果是要打分的话,我给97分。

固态硬盘使用AHCI模式安装WIN7系统的方法

固态硬盘使用AHCI模式安装WIN7系统的方法 本文介绍了一种机械硬盘由IDE模式开启为AHCI模式和固态硬盘使用AHCI 模式安装WIN7系统的方法,和传统安装方法相比操作简单,容易掌握,方便快捷。该方法用修改注册表来开启AHCI,用软件升级来更新AHCI驱动,GHOST系统后用修复MBR的方法,来保证固态硬盘的可靠启动。经过实际安装验证,效果良好。 1、硬盘SATA接口的AHCI模式 AHCI(Serial ATA Advanced 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串行ATA高级主控接口(高级主机控制器接口),是在Intel的指导下,由多家公司联合研发的接口标准,它允许存储驱动程序启用高级串行 ATA 功能,如本机命令队列和热插拔,还可以实现包括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在内的诸多功能。硬盘使用AHCI 模式,比使用IDE模式运行性能可以大幅度提高。 2、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 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IDE FLASH DISK、Serial ATA Flash Disk):采用FLASH 芯片作为存储介质,没有运动部件,通常我们称之为SSD。以SLC(Single Layer Cell 单层单元)为存储单元的SSD,运行速度快,复写次数高达100000次,加上控制芯片的校验和智能磨损采用平衡技术算法,使得每个存储单元的写入次数可以平均分摊,达到100万小时故障间隔时间(MTBF)。 为提高固态硬盘的性能和使用寿命,通常要求固态硬盘的SATA接口以AHCI模式运行。在运行系统方面的最佳搭配通常为WIN7系统。 3、AHCI模式的WIN7系统的通常安装步骤 在IDE模式下安装Win7后,再到BIOS中开启SATA硬盘的AHCI功能时,会出现无法启动(屏幕出现蓝屏)的情况,只有改回IDE(ATA)模式后,系统才恢复正常。而如果是在IDE模式下安装了Windows系统,要在BIOS中将硬盘更改为AHCI模式,通常需要重新安装系统才行。 常规安装系统前,要先进BIOS,将SATA的模式设置为AHCI,然后重新安装系统,安装时不能用GHOST系统盘,只能用微软的常规安装盘,或用下载的“Windows7集成SP1微软原版镜像光盘”,而且要在操作系统加载前安装AHCI 驱动,在进入安装界面后按“F6”,插入装有驱动程序的盘后,按“S”进行安装。不允许在装完操作系统后再安装AHCI驱动,否则安装中就会直接蓝屏,无法继续。具体可参阅百度文库.这样重装系统非常麻烦,对于原来已经安装好IDE模式的用户来说是非常不便,不光是安装时间长,还有重装各种驱动和相关的应用程序,而且一旦有操作失误,又得重来.麻烦透了! 4、以IDE模式安装系统然后用修改注册表的方法开启AHCI

Ghost硬盘对拷图解教程

硬盘对拷,顾名思义:就是把一块硬盘上原有的数据拷贝到另一块硬盘上,从而实现目标硬盘跟源硬盘拥有相同等的数据,同时也省去了一些麻烦琐碎的小事.比较适用于网吧或学校机房. 简单的说,就是当局域网内的客户机出现了故障或中了病毒,无法彻底清除排除状态下,就可以利用硬盘对拷来恢复客户机的数据.一般,网吧和学校机房的客户机系统、分区大多数都是一样的,所以采用此方法来恢复数据是最省事的,不用再自己动手去安装一些软件或者分区之类的. 以下是我在网上找到的关于硬盘对拷的图解教程,现在就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对刚新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1、多硬盘任务,将本地硬盘1克隆到本地硬盘2。选择Lolcal-Disk-To Disk,本地-磁盘-到磁盘,如下图 2、Selct local source drive by clicking on the drive number,选择源磁盘,选第一项然后点OK,如下图 3、Select local destination drive by clicking on the drive number,选择目标磁盘,选第二项然后点OK 4、

Destination Drive Details,显示目标磁盘的详细资料,如果两个硬盘大小一样,看看就好了,别忘了点OK,如果不一样,比如一个160G,一个250G,在这里可以对他们的大小进行调整 5、 Qusetion1831)Proceed with disk clone?Destination drive will be overitten 问题:要进行克隆?那么目标磁盘将被覆盖!点YES! 6、Progress Indicator,进度指示条。等待进度达到100%!

硬盘安装win7系统过程详细图解

硬盘安装win7系统过程详细图解 2011-9-7 16:58 husquan_KM 摘要: 看到很多同学使用比较旧的方法来使用硬盘安装WIN7都没有成功了,其实是硬盘安装WIN7方法改了,今天做了个图解硬盘安装WIN7的文章,其实也很简单。 1、下载解压WIN7的安装包用winrar、winzip、7Z等等都可以解压, ... 看到很多同学使用比较旧的方法来使用硬盘安装WIN7都没有成功了,其实是硬盘安装WIN7方法改了,今天做了个图解硬盘安装WIN7的文章,其实也很简单。 1、下载解压WIN7的安装包 用winrar、winzip、7Z等等都可以解压,一般情况下,你下载的都是ISO格式的镜像,你可以将后缀名ISO改为RAR,解压出来后会有下面这样的文件: 2、复制Win7文件到根目录 将这些文件复制到一个非系统盘的根目录下,系统盘大多数都是C盘,而根目录就是某个磁盘,比如F盘双击后进去的界面,注意:一定不要放到文件夹里。 3、下载nt6_hdd软件 下载nt6_hdd_installer:https://www.360docs.net/doc/be6523841.html,/portal.php?mod=attachment&id=2359 下载nt6_hdd_installer:https://www.360docs.net/doc/be6523841.html,/portal.php?mod=attachment&id=2360 下载nt6_hdd软件,下载后放到之前存放win7安装文件的盘符的根目录,也就是和win7的安装文件放到一起。如图:

4、选择自己当前的系统版本 运行nt6_hdd,会出现下面的窗口,如果您现在的系统是XP可以选择1,如果是vista或者win7选择2,选择后按回车开始安装,1秒钟左右结束,之后就是重启系统了。 5、开始安装Win 7系统 在启动过程中会出现如下界面,这时选择新出来的nt6 hdd Installer mode 1选项,下面就开始安装了,按照安装步骤一步一步就行了,其中需要设置的地方,自己看着办。

硬盘主盘和从盘设置方法

一、安装 在安装第二块硬盘时需要注意得一个问题也是最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跳线问题,即正确设置主从盘。设置主从盘的目的是为了告诉系统那块是启动盘,设置为主盘得是作为系统的启动盘。不过如果你是将第二块硬盘直接连接到主板的IDE2端口,而不是跟第一块硬盘接在同一个IDE端口时,就不需要进行主从设置了,系统会自动从挂在IDE1上的硬盘启动,而挂在IDE2上的硬盘即自动被置为从盘。至于设置主从盘的方法也比较简单,一般来说在硬盘的背面上都有将硬盘设置为主、从盘的方法,默认的设置是将硬盘作为主盘(即Master 盘),而作为从盘的那块硬盘需要设置为Slave(即从盘),可以参照硬盘背面的跳线图进行跳线。对于不同的硬盘其设置主从方法是不一样得,所以这里也不可能介绍一个普遍适用的方法。 下面就介绍两种设置主、从盘的方法 1.由硬盘跳线器设置 所有的IDE设备包括硬盘都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从状态。硬盘跳线器大多设置在电源联接座和数据线联接插座之间的地方(也有设在电路板上的),通常由3组(6或7)针或4组(8或9)针再加一个或两个跳线帽组成。另外在硬盘正面或反面一定还印有主盘(Master)、从盘(Slave)以及由电缆选择(Cableselect)的跳线方法。 各类硬盘的跳线方法和标记说明大同小异,比如昆腾硬盘的跳线器通常有9针4组,其中一根叫"Key",用于定位以便用户正确识别跳线位置。

2.由硬盘跳线器和40芯特制硬盘线配合确定 这种主、从盘的设置是先将硬盘跳线设置在"电缆选择有效"后,然后再根据需要将主、从盘联接在对应的硬盘线插头上。硬盘主、盘状态的设置取决于硬盘与硬盘线的联接插头。通常联接硬盘线中段插头的盘是主盘,联接在硬盘线尽头插头上的盘就是从盘。采用这种方法设置主、从盘时,必须将联接在同一条硬盘线的所有IDE接口设备(包括光驱等)跳线器设置在"电缆选择"位置。 能决定硬盘主、从盘状态40芯硬盘线是特制的。制作方法是将普通40芯硬盘线的第28根线(从第1根红线或其它标记开始数)在两个硬盘插头之间的位置上切断后做成的,切线时注意不能弄断其它线。使用特制硬盘线确定主、从盘状态的优点是使用方便。当需要交换硬盘主、从状态时只要将联接的硬盘线插头位置对调一下即可,不需要拆下硬盘来重新跳线。 在选择到底哪块硬盘作为主盘,哪块硬盘作为从盘时,下面给出一个原则:性能好的硬盘作为主盘,而性能稍微次些的硬盘作为从盘。例如你有一款5400RPM的硬盘,一款7200RPM的硬盘,那当然是选择7200RPM的硬盘作为主盘了。如果不想破坏旧硬盘上的数据,而又想将老硬盘作为从盘,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备份数据,然后再重装,如果没有备份媒介,那你可以使用GHOST软件将两块硬盘对COPY 一下,然后将旧老的硬盘分区格式化后作为从盘就可以了!不过使用GHOST软件应注意,最好两款硬盘是等容量得,如果不等,至少要求目标盘的容量比源盘大。

双硬盘对刻

双硬盘对刻(图解) 硬盘对拷,顾名思义:就是把一块硬盘上原有的数据拷贝到另一块硬盘上,从而实现目标硬盘跟源硬盘拥有相同等的数据,同时也省去了一些麻烦琐碎的小事.比较适用于网吧或学校机房. 简单的说,就是当局域网内的客户机出现了故障或中了病毒,无法彻底清除排除状态下,就可以利用硬盘对拷来恢复客户机的数据.一般,网吧和学校机房的客户机系统、分区大多数都是一样的,所以采用此方法来恢复数据是最省事的,不用再自己动手去安装一些软件或者分区之类的. 以下是我在网上找到的关于硬盘对拷的图解教程,现在就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分享,希望对刚新手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1、多硬盘任务,将本地硬盘1克隆到本地硬盘2。选择Lolcal-Disk-To Disk,本地-磁盘-到磁盘,如下图 2、Selct local source drive by clicking on the drive number,选择源磁盘,选第一项然后点OK,如下图

3、Select local destination drive by clicking on the drive number,选择目标磁盘,选第二项然后点OK 4、Destination Drive Details,显示目标磁盘的详细资料,如果两个硬盘大小一样,看看就好了,别忘了点OK,如果不一样,比如一个160G,一个250G,在这里可以对他们的大小进行调整

5、Qusetion ?(1831) Proceed with disk clone?Destination drive will be overitten 问题:要进行克隆?那么目标磁盘将被覆盖!点YES! 6、Progress Indicator,进度指示条。等待进度达到100%! 7、Clone Complete (1912)Clone Completed Successfully,成功完成克隆!点Reset Computer重新启动计算机。

windows 7下硬盘安装XP的方法

windows 7下硬盘安装XP的方法 1、在WINDOWS 7下把WINDOWS XP 的光盘镜像,解压到某磁盘的文件夹下(建议解压在系统盘和XP所要安装的磁盘之外),假设WIN7在C盘,XP将装到D盘,安装文件提取在E盘的名为XP文件夹下,分区格式为FAT或NTFS均可以。 2、重启,在尚未进入windows7启动的界面时连续按F8键(保险起见,防止错过),会弹出修复计算机页面,选择修复计算机! 然后弹出“系统恢复选项”对话框,选择键盘输入方法,直接按下一步即可

此步会要求你输入管理员密码,输入并点“确定”

点击确定后会出现系统恢复选项,其能解决绝大部分系统问题,单击命令提示符,弹出DOS界面!

3,因为以上假设,XP安装文件放在E盘的名为XP文件夹下,所以在命令提示符中输入:D:\xp\i386\winnt32.exe(具体依据自己解压情况而定,只需定位到winnt32.exe文件即可) 4、进入XP的安装界面,并选择全新安装,接受协议,输入安装密钥,点击下一步 5、选择界面中的高级选项会弹出窗口,选择“我想在安装过程中选择安装驱动器号和磁盘分区”,如果不选中这个选项,那么在重启进行安装时,就无法选择安装到D盘了。选中后点击确定,选择中文语言并进入下一步。 6、开始复制文件,完成后会自动退回到命令行模式下,关闭命令行窗口,点击重启机子。 7、再次重启后就会发现XP安装启动菜单,选择后就会进入XP的安装,选择D 盘开始安装即可。

——以上是按照假设将XP安装在D盘的安装方法,若你的C盘很大,想将XP 同windows 7同时放在C盘,且将XP另外放一个文件夹中,则在输入安装密钥,点击下一步后,点击高级选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找到系统安装位置的选择:“到硬盘的这一文件夹”,默认是装在windows文件夹中的,这里改为 xp\windows或者其他你希望的,(这里的xp名称可以自定,前面不需要带上盘符,因为后面会让你选择),如此,xp就全部安装在C盘的xp目录下了! 在windows 7下安装低版本的XP,安装成功后,在开机启动时会无法找到双系统选择启动菜单,这时用虾虾曾经推荐过的一款强大的windows系统启动菜单自动修复工具NTBOOTautofix v2.0.0既能完美修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