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_六年级语教.doc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_六年级语教.doc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_六年级语教.doc

《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_六年级语文教案落落)

朗读跳成手机铃

师:这么一段文字,读来肯定很有味道。请四位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直接读这段文字。(音乐:宋慧乔“步步高”手机广告音乐。)

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撮起嘴向海鸥呼唤……(四个学生接读)

师:你瞧,文字的魅力就在这里,老人走,海鸥飞,起起落落、排排成队、有声有色,我们的眼前就展现了一幅富有节奏的人鸥共飞的画面。让我们再次齐读这段文字。

海鸥飞飞送人图

四词跳成一段话

师:这是翠湖边的一次海鸥的飞。其实,十多年来,每到冬天,在清晨、在午后、在傍晚,海鸥们都是这样飞的。对于这样的飞,海鸥们究竟飞了多少次,究竟落了多少次,就连海鸥们自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青春放歌共四课时 一、教学容: 1、聆听《行星组曲》、《飞来的花瓣》。 2、表演《拉起手》 3、编创与活动。 二、教学目标: 1、在演唱与欣赏活动中感受、体验青春的气息,激励学生珍惜青春年华。 2、能够依据《拉起手》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3、聆听《行星组曲》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 4、聆听《飞来的花瓣》,感受其音乐情绪,并能够为不同段落选择适当的形容词来概括其音乐特点。 三、教材分析: 《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行星组曲》是英国作曲家霍尔斯特所作的管旋乐组曲。是一首颇受人们欢迎的通俗名作。 《飞来的花瓣》是一首美丽的小诗。语言淳朴、感情真挚,寓意深刻。歌颂了为人师表的优秀教师,歌颂了美好的师生情谊,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真挚意。 第一周 第一课时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学要点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二、学唱歌曲《拉起手》。 1、以聆听前奏导入。 2、播放歌曲录音唱。

3、问:歌曲表现了什么容? 4、师弹琴。 5、师生小结。 1、聆听歌曲前奏。 2、聆听歌曲录音唱。 3、讨论并回答问题。 4、1)听琴试唱歌谱。 2)有感情的读歌词。 3)装词。 4)完整演唱。 5)用竖笛吹奏。 5、师生小结。 《拉起手》是一首颇具时代特点和青春朝气的少年儿童歌曲。其歌词非常简洁,鲜明的表达了和平、友谊、团结的主题。 三、下课。 师弹琴向生再见生听琴向师再见。 第二课时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学要点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师弹琴向生问好生听琴向师问好情感交流 二、聆听歌曲《行星组曲》 1、师介绍歌曲背景。 2、播放歌曲唱。 3、问:音乐之间的情绪对比。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2015最新精编版)

第二学期 XXX学校教学设计 (春季高效课堂模式教案定稿) 学科:; 任课班级:; 任课教师:; 年月日 个人说明:本教案内容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望广大网友谨慎下载。 第一课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首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长久》在乐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以及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地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并能说出两段不同的旋律在音区、旋律上的不同。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花非花》,在吟诵中感知词曲之间的紧密关系。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

琴的音色。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的变化、唱法上的不同来唱好歌曲。 教学时间安排: 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聆听古琴曲《关山月》 1.导入 从主题“古风新韵”直接进入。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片段,教师可从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风”,问:你认为乐曲中的什么因素让你有“古风”之感?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认识古琴 认识古琴的形状、演奏方法以及历史影响。出示乐器图形,让学生观察了解古琴的形状与构成。 教师简单介绍:古琴又名七弦琴,演奏时以左手按弦,右手弹奏,通过多种指法形成其特有的演奏风格。古琴是古代文人必修的乐器,历史上孔子、李白、杜甫等名人都是又名的琴家。 聆听古琴的音色,播放古琴《流水》的音乐片段,请学生边聆听古琴的音色,边随音乐模拟古琴的演奏。 3.初听乐曲《关山月》,感受古琴的意境。让学生边听边闭着眼睛,随音乐用手模拟古琴的演奏动作,如同身在其中。 4.随音乐默诵古诗《关山月》,体会古琴曲的意境。让学生诵读古诗《关山月》,谈谈这首诗所表现的情景和情感。 5.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已经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语文上册21、老人与海鸥导学案

21、老人与海鸥(第1课时) 主备人:阎春晓 反馈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sù liào jié zòu yuè pǔ jí xiáng jí xiáng

()()()()() qǐ pàn jí sùyì yáng dùn cuò ()()() 二、写出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近义词。 1.老人得意()地指给我看。 2.老人边给海鸥喂食边对它们亲昵地说着话。() 3.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三、按要求写句子。 1.老人喂饱了海鸥。 改为“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为“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少的地方是他喂海鸥的领地。 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我们怎能不感动?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能力提升。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老人与海鸥从翠绿的湖畔,我亲眼目睹了老人()的一举一动,并和他进行了交谈.他()的动作是那样的(),他还给每只海鸥(),并用()的语调来()海鸥,每当他呼唤海鸥的时候,海鸥们都(),可以看出老人和海鸥之间是如此的(),语言中充满了对海鸥的()和()``````海鸥就这样一直与老人()。 21、老人与海鸥(第2课时)

反馈练习: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冬日()的白色()的事情亲昵地()默默地()得意地()二、比一比,组成词。 饼()扑()驻()遗() 拼()朴()拄()遣()详()啄()檐()涡()祥()逐()瞻()蜗()二、能力提升: 修改病句。

最新湘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浏阳河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课演唱《浏阳河》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导入 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 1.欣赏歌曲。 2.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对花 3.(出示课件)师范唱,生伴唱。 4.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 (1)听乐句模唱 (2)师示范一两句 (3)这首歌曲中略为上扬又比较舒展,可以作为小高潮的部分在哪里?应该怎样唱? (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和清晰的吐字) (5)尝试唱最后一句的乐谱,最后一句作为结束句就象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渐行渐远的感觉。 (6)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 三.欣赏——体验《又唱浏阳河》 1.仔细听歌曲中有你熟悉的旋律吗?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播放音乐) 2.让我们再次欣赏。(复听,学生跟着轻声哼唱,在合唱处完整加入进来演唱) 四.小结 哩哩哩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演唱《哩哩哩》教学目标: 1.能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 2.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3.引导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用轻快、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哩哩哩》;甲乙声部能密切配合,表现春天到来的欢乐。 教学难点: 力度记号的表现、声音的颗粒感。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朝鲜民歌《哩哩哩》。 二.学习歌曲(总-分—总) (一)通过欣赏全曲明确该歌曲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 1.:我们带着问题来完整的欣赏一遍,这首歌曲的风格特点是否和刚才我们唱过的《嘀哩嘀哩》相似? 2.欣赏第二遍引出曲式结构: 曲式结构:单二部曲式(鼓励学生回答或到黑板上写出图式,给予肯定) (二)学习节奏和旋律,讨论并解决难点 1.节奏难点及图示,师范奏。 2.学唱主旋律: (1)在学唱旋律前先练习音阶 (2)采用游戏接龙的方式找A、B、C、D四位同学分别唱。 (3)教师范唱后学生随琴轻唱并发现难点,及时指导。 3.填入歌词,加二声部合唱。 三.演唱全曲 (1)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 (2)演唱的基础上可适当做游戏,游戏采用击鼓传花的方式请男女两个同学分别演唱二声部。 (3)全班同学进行演唱,同时邀请几个同学用打击乐(碰铃、响板、三角铁等)为同学们伴奏。 四.小结 放风筝 教学内容:湘教版音乐新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课演唱《放风筝》

《21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doc

《21老人与海鸥》教学设计- 本组教材的主题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本课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文,立足于整体建构的思想,可以从单元的导语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在这个单元,效引领学生走进动物丰富的情感世界,去感受它们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不只有人类,还有奇妙的动物世界,异彩纷呈的植物王国,只有地球上的生命都能和谐相处,我们这个星球才能更加美丽可爱。 本课讲述了一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一位普通的老人(吴庆恒)在翠湖畔偶遇一群北方飞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从此,老人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地去照顾他的儿女。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阅罢,让我们不得不慨叹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共融,原来是那样美好,如此动人。 本文语言明白晓畅,行文脉络清晰。在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了解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了解作者是如何表达的。教学是结合课后思考题,着力体现编者的意图,紧紧围绕二条互为因果的线索细细地品读,深入地讨论、交流。其一是老人爱海鸥的语段,让学生在老人看似平常的举动和谈吐中,感受老人对海鸥的一片真情不是儿女,胜似儿女。其二是体会老人去世以后,海鸥对老人的情义。

扣住一个情字,在充分进行文本细读的同时,把朗读的训练穿插期间。使情感在朗读中升华,语言在朗读中内化,思考在朗读中明朗。在琅琅的书声中,在静思默想中,在情感澎湃中,实现语文知识、能力、情感的综合提升。 教学本课时还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后续三篇课文做好学法铺垫和情感的蓄势。 教学目标 1.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欣赏《将军令》、《滚核桃》、《黄河留下为风鼓》、《非洲鼓魂》的过程中,感受到“鼓乐”这种特殊音乐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体验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进一步开阔音乐视野,对文化的多样性有初步的感受和了解。 2、学生能用欢快、热烈的情绪流畅地演唱《敲起我的小木鼓》和《伊唷鳓拉》。在学习歌曲时能够关注反复记号,准确掌握歌曲的演唱顺序。 3、学生能积极参与到“以羁大鼓方式表现特定情景”的创造性活动中,通过感受与体验,对我国传统的“锣鼓经”有初步的感性认识;节奏感与动作的协调性得到训练。 教学的重点、难点: 感受到中国鼓乐和非洲鼓乐的风格差异;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时安排: 3教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敲起我的小木鼓 动:露一手:节奏听辩与表现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听辩出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不同,掌握歌曲中鼓的节奏。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明确本学期教学任务,提出新的希望。 3、复习必唱歌曲:〈〈国歌〉〉——雄壮地、坚定地、进行曲风格。

4、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精神饱满地、有朝气地。 5、学唱歌曲:敲起我的小木鼓 6、听范唱:让学生感受少数民族佤族的鼓乐风情。 7、再听:歌曲为单二段曲式,四二拍。节奏多变,附点节奏、前十六分、后十六分节奏的运用使歌曲欢快并富有动感。衬词“羊买啊塞罗”的反复出现,增添了歌曲的民族特色。 1、用”lu”哼唱歌曲旋律,难点重点范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轻声跟唱第一段歌词,可分组练唱。 4、一起学唱第二段歌词。

听:〈〈将军令〉〉、〈〈滚核桃〉〉。 唱:继续唱歌曲<<伊唷勒啦>>. 动:以击鼓的方式表现特定的情景. 教学的重点、难点: 按节奏跺脚、击掌、身体的律动和歌唱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1 、师生问好: 2、复习巩固歌曲:a.用“lu”哼唱歌曲旋律。b.唱歌谱两边。C.唱歌曲并在有关地方加上节奏用手敲击d.请一组同学以结束句的四小节为歌曲的前十六小节伴唱,感受“do,re,mi”三个音在歌曲中起的重要作用。e、结合录音范唱进行歌表演。 3、欣赏.苏南吹打乐〈〈将军令〉〉——这是一首粗 吹锣鼓曲,用大唢呐和全套大击乐器演奏,是苏南吹打乐队组合的一种。 要求:a,听完说说你对乐曲情绪的感受。b,随着老师弹奏的主旋律,念一念下面的锣鼓节奏。(见书) 4、学唱刚果民歌〈〈伊唷勒啦〉〉 5、听范唱,让学生感受非洲音乐的风格。 6、再听,学生轻声跟唱,反复模唱歌曲。 7、再按教材中的节奏谱练习“跺脚、“击掌”然后反复跟录音模唱歌曲,边唱边按节奏跺脚、击掌。 8、分组进行歌表演。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爱满人间 教学内容: 1.唱歌《感恩的心》《爱的人间》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欢乐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二声部合唱 2.“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 教具准备: 电子琴 教学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1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感恩的心》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感恩的心》的学习,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 2.熟练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3.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手势,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学生的感恩之情通过学唱歌曲充分的调动起来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遍加手语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 二、欣赏歌曲 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注意:听一听这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 2.节奏练习 3.唱旋律

4.有感情的演唱。 反复演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歌曲本身就有很多内容,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三、学习手语 1. 演示动作由老师演示动作 2. 分解动作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 3. 分组进行练习。 小组之间互相进行练习,帮忙纠正错误。促进提高。 四、全班合唱歌曲,结束课程 第二课时 2 教学内容: 1.复习歌曲《感恩的心》 2.欣赏歌曲《欢乐颂》 教学目标: 配合手语进行歌曲演唱,获得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欢乐颂》,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感受歌曲表达的情感

老人与海鸥导学案

21、《老人与海鸥》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的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2、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体会句子的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教学重、难点: 继续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温故知新 (一)听我来读(注音) 褪色()撮起嘴()滇池() 旋涡()亲昵()塑料() (二)我是小书法家 yùe pǔ jí xiáng yì yáng dùn cuò ()()() xiē xī yíng yǎng sù lì bù dòng ()()() (三)精彩回顾 1、《老人与海鸥》的作者是()。 2、《老人与海鸥》结构清楚,可分为两大部分,前半部分主要表现了(),后半部分表现了()。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显神通】研读会鸟段,感悟人鸟情(1—13段) 默读课文1至13段,找出从哪些地方你能体会到老人与海鸥的深厚感情。勾画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批注填写.(结合下面的提示) 喂海鸥时: 唤海鸥时: 谈海鸥时:

【合作探究齐进步】品读送别段,感悟海鸥情(14-19) (一)读课文14至19段,同桌交流“意想不到的事情”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二)看镜头,悟内涵;(小组交流) 镜头一:海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 讨论:为什么海鸥这时的叫声与姿势和平时不一样? 镜头二:海鸥纷纷落地,在老人遗像前站成两排。 讨论:海鸥为什么这样做? 镜头三:收起遗像时,海鸥向遗像扑来。 讨论:海鸥为什么要扑来? 【总结话和谐激发和谐情】达标检测,小试牛刀 (一)我们回头想一想,课文的作者是如何围绕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你认为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得好,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你的周围有小动物吗?你愿意与小动物交朋友吗?说说你打算怎样与小动物交朋友。 (三)写两条关于保护动物的标语。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教案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爱满人间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歌声与微笑》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过程 1、导入 1987 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来了两位客人,一位是善良的家庭女主人,一位是身患白血病的小保姆,姑娘在女主人和邻里的关怀、帮助下战胜了病魔,他们共同述说着这一动人的故事,随即《爱的奉献》歌声响起,感动了在场的观众和所有的电视观众,歌曲中的"只要你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早已唱遍了了全国。 这一单元的名称是"爱满人间",我们必须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哪怕是做一件小事能使别人得到帮助,我们也应该坚持去做,这就是我们学习这一单元的目的之一。这一单元的四首歌曲都是有关爱心的,有的表现朋友之间的爱,也有表现全人类的爱,本节课我们先来学唱《歌声与微笑》。 2、学唱歌曲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第一部分实际上只有两句歌词:"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歌声与微笑架起了友谊的桥梁。 第二部分是引申,描绘了"友谊花开遍地香"的情景。这首歌虽然短小,意义却真不小。(3)随教师的琴声学唱第一部的歌谱(因为此歌大多学生已经会唱,所以可以先学唱歌谱),随后全体学生共同学唱歌唱部分的第二声部歌谱,应特别注意"3-#5"处#5 的音准。 (4)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因学生已经会唱,所以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对声音的要求上,注意低音不要压着唱,四拍的长音要唱够时值。 (5)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重点放在第二声部(特别是最后两小节)。 (6)二声部合唱,最好是男女声各有一半唱第一声部,另一半唱第二声部。 3、欣赏歌曲 (1)初听《爱星满天》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歌词的含义,重点是"世界就是美丽的天空""我们就是美丽的天空,颗颗爱星像满天的星星" 。 (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出段落内相同或相似的乐句。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这节课开始我们本学期第一单元的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单元,我们要牢记这句歌词"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按照教科书的要求,要背唱《歌声与微笑》这首歌曲(最好也能背唱第二声部),请同学们在课外多加练习,同时考虑为这首歌曲创编集体舞的动作。

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家乡歌舞情 教学内容: 1、唱歌《献花》 2、欣赏歌曲《放风筝》、《打枣》、《回娘家》 3、活动民间灯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教学重点、 教具准备: 电子琴、课件。 教学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献花》 2、欣赏歌曲《放风筝》、《打枣》、《回娘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能注意歌曲中段落的划分,并通过歌声表达出来。

教学重点、难点: 二声部合唱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欣赏《放风筝》 同学们,春天来了,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们一起去放风筝。播放歌曲。 歌曲《放风筝》中使用了许多衬词,说说他们在演唱中的表现作用。 2、学唱歌曲。《献花》(25分钟) (1)听一遍范唱录音。 (2)这首歌同学们早就听会了,但今天我们首先来讨论一下歌曲的歌词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师生共同讨论) 3、欣赏歌曲。《打枣》(5分钟) (1)初听《打枣》的录音。 (2)师生共同讨论乐曲(3)复听。 (4)划分段落,并找《打枣》由一人使用唢呐、咔戏和口弦三种形式吹奏,分别表现男女老少逗趣对唱的情景。说说他们各自的音色特色。 (5)再次欣赏,鼓励学生轻声地跟着录音哼唱。

4、小结。(5分钟)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献花》 2、欣赏合唱《回娘家》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献花》并能划分乐段,感受并表现两个乐段不同的音乐情绪。 2、初步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教教具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学唱歌曲。(1)介绍歌曲《献花》听一遍范唱录音。 (2)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一乐段的歌词,其中穿插朗读歌词,并注意第一段歌词中的四个排比句。 (3)先随录音、后随琴声学唱第二乐段的歌词,注意"嘚儿"的时值),教师可用指挥动作提示。还应注意该乐段上、下两句是平行结构。大多相同,只是在"美好的人间"处有所不同,要作多次对比示范,防止学生混淆。 (4)学唱尾声部分应用指挥动作提示节拍。

最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最新湘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 教学内容:第一课演唱《浏阳河》 教学目标: 1.能熟练演唱《浏阳河》的一二两段,并引导学生用不同演唱形式来表现. 2.通过学唱《浏阳河》与欣赏新民歌《又唱浏阳河》,使学生得到丰富的情绪体验,进一步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能运用各种演唱形式来深情演绎湖南民歌《浏阳河》.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电子琴等 .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师:我们中国拥有无以数计的江河湖海,每一条河流都养育着一方的人和歌,今天老师会带大家跟随音乐一起走入一条十曲九弯、碧波荡 漾的河流,请欣赏同一首曲子的不同表现形式,听完后说说他们的演唱或演奏形式分别是什么?这条河流名叫什么?(欣赏男声独唱,钢琴独奏,古筝独奏) 生:……  师:你觉得这段旋律给你带来什么感受? 生:抒情、舒展、流畅…… 二、歌曲新授——创造表现 1.师:(评价)不同的表现形式,却都在传唱着相同的旋律,他们在歌唱着他们的母亲河,也歌唱着从浏阳河边走出的伟人毛主席.让我们一起来聆听浏阳河畔的歌声,仔细听,这首浏阳河两段歌词有什么联系.(欣赏歌曲)生:对答或问答式 2.师:这也是唱民歌的一种很好的交流方式,待会我们也可以用这些方式来进行表演.以前我们所唱的歌曲中还有哪些也是这种方式?生:对花、什么结籽高又高. 3.师:其实民歌中还有很多有趣的演唱形式,比如我唱你来合.今天老师也想请大家跟老师一起来合作.(出示课件)在前三句的句尾加上重复的字词.(师范唱,生伴唱). (1)师范唱,生按节奏说 (2)既然是我唱你来和,那光说不唱多没劲啊,老师也来做个伴唱,仔细听,老师的伴唱有什么特点吗?(加入音高,指谱)生:重复前一句句尾的音,只有第三处不一样.音是向上走的. (3)师: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那你们能试试跟老师的琴来唱一唱和的部分吗?(师范唱,生来和,纠正第三个音)评价 4、师:这首歌曲问世后受到全国人民的喜爱,今天让我们来唱一唱这动人的旋律吧. (1)听乐句模唱 (2)摇着船桨荡舟在浏阳河上,似乎能感受到浪头一波一波的涌动.同学们,那我们唱歌的声音是不是也能来找一找这一推一收的感觉.(师示范一两句) (3)这首歌曲中略为上扬又比较舒展,可以作为小高潮的部分在哪里?应该怎样唱? (4)完整演唱第一段歌词(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和清晰的吐字) (5)师:评价,能否将第二段歌词填进去唱一唱.最后一句翻高八度演唱,很多民歌都采用这种方式来结束,(尝试唱最后一句的乐谱,最后一句作为结束句就象一叶小舟穿行在浏阳河上 渐行渐远的感觉.渐弱渐慢)将词填进去唱一唱,提醒学生在延长音后轻换一口气. (6)完整演唱,注意歌曲的情绪(带有歌颂性的) (7)师:之前我们欣赏过各种形式的《浏阳河》,我们能否用自己的演唱形式来丰富、表 现这首歌曲呢.你有什么想法呢?老师想在你们创意中挑选一到两种来尝试着演唱哦,其他同学也可以仔细聆听,选出你所喜欢的方式.生:齐唱、合唱、轮唱等想法……(师尝试一两句表现)(8)师:可不可以将我唱你来和的形式加进去呢?我们来尝试一下他的想法好吗?(师生

六年级上册语文《老人与海鸥》导学案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老人与海鸥》导学案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老人与海鸥》导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抑扬顿挫、相依相随”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3、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体会句子意思,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和动物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学习重点: 练习以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语句,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并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学习难点: 揣摩作者是如何将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的。 学习教程: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心地读课文,去感动吧。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说说课文的哪些事让你感动? 2、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二、展示自我 1、你能正确读写下面的词语吗? 褪色撮起塑料乐谱亲昵啄食歇落滇池应声而来应声跃起抑扬顿挫啧啧称赞驻足观看高空盘旋翻飞盘旋瞻仰遗容白翼天使白色旋涡相依相随扇动翅膀 2、感知概括 读完这些词语,你的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提示:本文主要描写老人生前喂食海鸥、呼唤海鸥的名字、与海鸥亲切地说话等事例;以及老人死后,海鸥在老人遗像前翻飞、盘旋、肃立、鸣叫等悲壮画面,表现了老人与海鸥之间深厚的感情。 三、走进送别段,感受“意料之外” 1、有感情朗读14-18段,请用——划出海鸥异常举动的句子,用﹒标出关键词,体会海鸥的深情厚意。 示例: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品析:突然写出了海鸥终于见到许多天没来的老人时迫不及待的心情。“翻飞盘旋,连声鸣叫,与平时大不一样”写出海鸥发现十多年来与它们朝夕相处的老人与往常不一样时惊恐疑惑悲伤的情感。 2、填空明确,体会情感 当我们把照片放大带到翠湖边时,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 当我们从老人照片旁退开时,海鸥; 过了一会儿,海鸥;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爱满人间 教学内容: 1、唱歌《感恩的心》《爱的人间》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欢乐颂》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教学重难点: 1、二声部合唱 2、“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感恩的心》 2、欣赏歌曲《欢乐颂》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感恩的心》的学习,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 2、熟练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3、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加入手势,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 教学重点: 把学生的感恩之情通过学唱歌曲充分的调动起来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遍加手语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 二、欣赏歌曲 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注意:听一听这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 2、节奏练习

3、唱旋律 4、有感情的演唱。 反复演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歌曲本身就有很多内容,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三、学习手语 1、演示动作由老师演示动作 2、分解动作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 3、分组进行练习。 小组之间互相进行练习,帮忙纠正错误。促进提高。 四、学生表演 一边唱歌边作手语。虽然学生学的还不是很熟练,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验。通过这种体验来促进同学们进一步学习。 五、欣赏歌曲。 (1)介绍“乐圣”贝多芬。 贝多芬是世界乐迷熟悉的音乐家。可先由学生来介绍,最后教师补充、总结。 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宏伟的,通常有三到四个乐章,我们今天欣赏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音乐素养的提高,感受就更加深刻了。 (2)《欢乐颂》是贝多芬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集中表现,他想象的全人类拥抱起来、团结起来的场面虽然是一种理想,但在当时乃至现在仍具有积极的作用。《第九交响曲》首演获得空前成功,巨大的欢呼声几乎要将大厅的屋顶掀翻,可见这首交响曲深得民心。 (3)欣赏合唱《欢乐颂》。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爱的人间》,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现歌曲,理解歌曲所表现的内容,在丰富的音乐表现形式中感悟“爱”的主题。 2、关注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之爱,乐于表现对他人的关爱。 教学重点: 1、用柔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 2、通过听、朗诵、唱、动的等音乐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怀的美好情感, 3、懂得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人生。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 21 老人与海鸥 (含答案)-人教新课标

21《老人与海鸥》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8个生字和“塑料、饼干、抑扬顿挫”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3.学习作者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 2.学习作者把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方法。 【自主学习】 一、新知预习 1.我搜集到了“海鸥老人”的资料。 2.我能正确读写本课生字和这些词语。 塑料饼干乐谱歇落吉祥炸了营应声而来 翻飞盘旋瞻仰遗容相依相随抑扬顿挫 3.课文内容我知道。 课文主要写了和这两个感人的场景。 二、课堂探究 1.从文中的哪些语句能感受到老人对海鸥的爱?

2.文中的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海鸥对老人真挚的感情? 三、延伸提升 老人去世后,人们为他建造了一尊雕像,安放在了翠湖边上。很多海鸥飞来,围着老人的雕像盘旋。如果这时“独脚”“红嘴”也来了,他们会有怎样的举动呢?请你想像一下,写下来。 附:参考答案

一、1. 被昆明人称为“海鸥老人”的吴庆恒生前孤身一人,每年冬天飞抵昆明的红嘴鸥是他唯一的寄托。每当红嘴鸥“驾临”,老人天天徒步十多公里进城给它们喂食,和它们嬉戏,风雨无阻;老人与红嘴鸥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于他能将水中的海鸥一只只叫上岸。在生命的最后时光里,老人最牵挂的依然是那些红嘴鸥。 2. 塑料饼干乐谱歇落吉祥炸了营应声而来翻飞盘旋瞻仰遗容 相依相随抑扬顿挫 3.老人喂海鸥海鸥送老人 二、1.示例:老人把饼干丁很小心地放在湖边的围栏上,退开一步,撮起嘴向鸥群呼唤。 2.示例:当我们不得不去收起遗像的时候,海鸥们像炸了营似的朝遗像扑过来。它们大声鸣叫着,翅膀扑得那样近,我们好不容易才从这片飞动的白色旋涡中脱出身来。 三、示例:“独脚”飞来了,它迫不及待地扑到老人的雕像前,那少了一条腿的身体摇摇晃晃,站立不稳。可它却不停地扇动翅膀来维持平衡。终于,它站稳了。它像一个士兵一样笔直地站立着,认真地看着老人。“红嘴”也来了,它站在“独脚”的旁边,大声地鸣叫着,像以前那样向老人诉说着。它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以前老人给它喂食的情景,老人是那么慈祥、和蔼…… 【解析】写话时,先回顾课文内容,想想老人与海鸥之间的动人故事;然后联系生活实际,想想久别的亲人会说、做些什么;最后用饱含深情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

(完整版)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新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爱满人间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感恩的心》 2.欣赏《欢乐颂》 3.学唱歌曲《爱的人间》 4.欣赏《爱之梦》《爱的罗曼斯》《爱星满天》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感恩的心》《爱的人间》等歌乐曲的学习,激发学 生感恩父母、老师和身边所有人的情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团结友爱,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从歌乐曲中感受爱,能主动认真地参与学唱、欣赏、 表达音乐的学习活动中,能够领会旋律、节奏、力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并能够从音乐的角度分析、理解歌曲。 3.知识与技能:能深情地演唱《感恩的心》《爱的人间》,并能在演唱歌曲的时 候加入简单手语,更好的体会歌曲的情感。能静心欣赏乐曲,记忆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 能深情地演唱《感恩的心》《爱的人间》,体会歌曲的情感。能静心欣赏以“爱”为主题的乐曲,记忆音乐主题。 教学准备:钢琴音响资料教师手语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演示 课型:新授 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歌曲《感恩的心》 一、导入: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以此导入课堂,并请同学们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这么伟大。 二、学习歌曲: 1、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提出问题:

师:《感恩的心》特别感动人,下面同学们认真听歌曲范唱。注意:听一听这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 2、节奏练习。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准确,那要想学会这首歌曲,我们就要掌握它的节奏。你发现了这首歌曲的开头与以前歌曲的开头有什么不同?(老师讲解弱起拍,前三拍半空着不唱,同学们在唱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一点。) 请学生跟着跟老师一起来按节奏朗诵歌词。 3、唱旋律。听老师弹琴,学生用“la”来模唱歌曲的旋律。 4、学生随录音轻声哼唱歌词。 5、有感情的演唱。 三、学习手语:1、演示动作由老师演示动作 2、分解动作,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 四、学生表演 一边唱歌一边作手语。也许学生学的还不是很熟练,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验。通过这种体验来促进同学们进一步学习。 五、师小结:学了这首歌,你有何感想? 刚才大家用了各自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众人的感谢。是的,我们要感激父母给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能来到这个世界;感谢老师,教给了我们知识,让我们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感谢朋友,给了我们友谊,让我们在生命的旅程中不再孤独;感谢坎坷,让我们在一次次失败中变得坚强;感谢敌人,让我们使自己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朝前进步……我们感谢所有的人。 第二课时欣赏乐曲《欢乐颂》 一、师生问好歌: 二、导入: 教师弹奏《献给爱丽丝》的片段音乐,请学生说出曲名和曲作者。(由优美、抒情的音乐导入新课,首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基本的音乐常识) 三、走进贝多芬

21《老人与海鸥》说课稿

21.《老人与海鸥》第二课时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要说的课题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 级上册《老人与海鸥》,下面让我们从教材解析、教学目标、教学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学情、教学流程、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解说。 一、说教材 《老人与海鸥》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讲述了这么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位老人每到冬季来临就到昆明的翠湖之畔去喂到那里越冬的红嘴鸥,与海鸥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去世后,海鸥在老人的遗像前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后又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儿女”,不忍离开自己的亲人。课文语言朴实,却饱含深情,令读过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编者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到,动物是有灵性的,它们是我们亲密的朋友。我们对它们所付出的任何一份感情,都能得到它们加倍的回报。 二、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针对这一特点以及对高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理清层次的基础上,我把本课的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文段,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3、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描写老人神态、动作和语言以及描写海鸥动作的重点文段,体会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 难点: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与海鸥之间的感情写具体的。 四、学情分析 知识水平: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速度,继续围绕本组课文训练重点提高阅读速度。本课时学生已扫清字词障碍,读通读准文章。 能力水平:高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捕捉关键词句体味情感的能力,继续巩固这一学法。 情感态度:抓住兴趣点——孩子天生就喜欢小动物,每个人与动物之间都可能发生很多有趣的、令人难忘的事,所以学习这篇课文,很容易和学生产生共鸣,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引导学生呵护动物! 四、说教法 1、情境教学法: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思想性、情感性很强的学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我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感染,激发他们情感的表达。 2、抓细节悟情感法:紧扣老人与海鸥之间的那份爱与恋的情感线索,

2016年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爱满人间 单元备课 一、教学内容: 1、唱歌《感恩的心》《爱的人间》 2、欣赏歌曲《爱星满天》《欢乐颂》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学习本单元的意义,歌颂爱心,培育爱心。 2、能自主学唱歌曲并设计歌曲的演唱情绪,力度等;合唱时声部和谐、声音优美。 3、了解“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并学习他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1、二声部合唱 2、“乐圣”贝多芬及其在世界乐坛的地位和贡献 四、教具准备:电子琴、录音机、PPT 五、课时安排:课时 第一课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感恩的心》 2、欣赏歌曲《欢乐颂》 教学目标: 1、通过歌曲《感恩的心》的学习,激发学生感恩老师的情感 2、熟练演唱歌曲《感恩的心》

教学重点: 把学生的感恩之情通过学唱歌曲充分的调动起来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学会一边演唱一遍加手语表演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句话是说的是什么人呢? 二、欣赏歌曲 通过多媒体播放歌曲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1、注意:听一听这首歌曲里分了几部分? 2、节奏练习 3、唱旋律 4、有感情的演唱。 反复演唱是必不可少的,因为歌曲本身就有很多内容,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和音的强弱变化,加强歌曲的表现力。 三、学习手语 1、演示动作由老师演示动作 2、分解动作老师讲解动作,学生跟着做动作 3、分组进行练习。 小组之间互相进行练习,帮忙纠正错误。促进提高。 四、学生表演 一边唱歌边作手语。虽然学生学的还不是很熟练,但是表演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感的体验。通过这种体验来促进同学们进一步学习。

六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21.老人与海鸥 ∣人教新课标

库车县第三中学语文导学案 课题:21.老人与海鸥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习8个生字。正确读写并理解“塑料、饼干、节奏、乐谱、吉祥、企盼、急速、抑扬顿挫”等词语。 (二)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鸥间真挚的情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学习老人保护动物的高贵品质。 二、自学内容及检测: 1.出示朗读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扫清字词障碍。 (2)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合作学习与探究: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找出课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老人和海鸥之间的深厚感情?合作学习。 2.默读课文,说说放老人遗像的地方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情”结合课文内容,合作讨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3.快速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组内交流。 四、当堂达标检测题(10分钟) 1.用一个词语概括出你对海鸥的印象:___________________。 2.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亲昵.(ní nì) 扇.动(shān shàn) 应.声(yīng yìng) 滇.池(diān tián) 3.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写了哪两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一填。 文章共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讲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讲________________。 5.选择省略号的用法。 A.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B.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C.表示列举的省略。 D.语意未尽。 E.表说话断断续续。 F.表语言的中断。 G.表话未说完。 (1)“独脚”“灰头”“红嘴”“老沙”“公主”……() (2)他去年没有来,今年也没有来……() (3)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 6.下列语句中不是表现海鸥对老人留恋的是() A.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来瞻仰遗容的亲属。 B.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 C.老人望着高空盘旋的鸥群,眼睛里带着企盼。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本文通过描写老人生前______________,以及老人死后,海鸥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表现了老人对海鸥_________,感受海鸥对老人___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六年级音乐教学计划和教案 一、学请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素养,但在整体演唱水平上还有些不足,学生的音乐知识较为丰富,但是全班学生的课堂活跃程度明显不如其他班级,但是团队意识强,但某些学生的自律性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全班演唱水平。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由十二个单元组成。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体现学科教学的最新进展,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面向全体学生,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满足多样化的学习要求。 三、教学重、难点 1、会唱课本中的歌曲 2、熟记各种音乐符号 3、课外拓展部分能灵活发挥 四、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自然、和谐的歌声,表达歌曲中所隐含的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 2、通过唱歌教学训练学生的合唱能力。 3、在欣赏教学过程中,练习听辨乐曲情绪,提高学生对声音的敏感性。 4、通过唱歌、欣赏等音乐时间活动,使学生对民族风格的音乐产生兴趣,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欢乐情绪,并培养学生乐于接受和表现,进一步培养学生乐观、大方的性格。 5、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教学措施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重视实践,培养能力,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在教学中要突出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绪,重视学生对音乐实践活动的主动参与,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开创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高尚的情操。在评价形式上,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 六、教学进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