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文件汇编

医院感染文件汇编
医院感染文件汇编

医院感染文件汇编-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实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制,临床、医技科室成立医院感染管理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兼职监控医师、护士组成;根据本科室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送并原学检验及药敏实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并及时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发现法定传染病,须按规定报告疫情。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的各项规章制度。

4、严格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应用原则,作到合理用药。

5、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各级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6、定期检测消毒、灭菌的效果。

7、医院感染管理科定期对全院医院感染现患率等调查时,各临床科室应派医务人员给予支持。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

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务院《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发布的《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1、成立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全院医疗废物管理组织领导工作,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为常设管理机构,履行监控职责。制定各级人员职责,各负其责,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健全制度和医疗废物安全处置方案和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的应急预案。

2、各科室建立医疗废物管理小组,组织本科人员及时收集本单位生产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划分分别收集,放置于防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袋或密闭容器内(医疗废物容器包装应有明显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对医疗废物应进行登记,内容包括来源、种类、数量、交接时间、去向和经办人签名。

3、医疗废物运送人员应当使用防渗漏、防遗撒的专用运送工具,按规定时间、路线,将医疗废物收集运送到医疗废物暂储点。运送工具使用后应及时进行清洁消毒处理。

4、医院设立医疗废物暂储点,设专人管理,储存时间不得超过两天,对收集的医疗废物应进行严格登记,注明来源、种类、数量或重量、交接时间、去向和经办人签名。医疗废物焚烧要两人同时在场,并严格按规定登记。

5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药品及相关的废物、化学性废物(含汞的体温计、血压计)等报废时,依据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或交由专门机构处置。

6、医院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严禁转让、买卖医疗废物或在非收集、非暂储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或将医疗废物混入其他废物和生活垃圾。

7、监控措施。各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分别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送、储存及各交接环节进行监控。护理部负责对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过程进行监控;总务科负责对医疗废物的运送及贮存进行监控;感染管理科应定期或不定期监督检查实施情况,防止处理过程中发生流失、泄漏、扩散等问题。

8、健全报告制度。医疗废物处理过程中发生流失、泄漏、扩散等问题应及时汇报,并责成相关部门及时整改。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存在问题并部署解决方案。

9、奖惩。对遵守《医疗废物处理条例》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做出突出贡献的科室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对失职渎职的科室和个人根据情节和造成损失的严重程度,追究当事人和科室领导的责任,并按相关规定处理。

医疗废物安全处置制度

第一条、为了加强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根据卫生部《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制订本制度。

第二条、医疗废物的界定根据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二〇〇三年十月十日制定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第三条、各科室在处理医疗废物时要遵循以下分类处理的原则:

1、感染性和病理性废物装在黄色的防渗漏的专用塑料袋中,并及时密封。

2、损伤性废物如手术利器和使用过的针头装进专用的利器盒中。

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就地消毒。

4、以上1、2、3类医疗废物由产生科室的责任护士按规定程序交给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员,管理员按规定程序处理。

5、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排泄物、感染病人排出的体液脓液,先加1/5量的漂白粉(粪便加2倍量20%的漂白粉溶液)搅匀后加盖放置4小时,再倒入厕所。

6、药物性废物除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外交由药剂科处理。

7、化学性废物,如放射科废弃的显影液、定影液、胶片,病理科产生的二甲苯、甲醛,其他科室产生的含重金属废物直接交给环境保护局处理。交接时由产生科室责任人和环境保护局工作人员按规定程序移交。

第四条、将医疗废物放在生活垃圾中或其他地方、将生活垃圾放进医疗废物专用袋中的,每发现一例扣除当事人现金100元,由此引起严重后果的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条、医疗废物收集、运送、贮存、移交人员在工作中必须穿工作服、带工作帽和口罩以及防护手套,工作中必须防止被刺伤或擦伤。

第六条、产生科室责任护士和我院医疗废物管理工作人员在移交废物时要严格登记制度,双方认真填写,由科室和医疗废物管理科室保留三年,作为双方核对重量和备查的依据。

第七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事故时按《医院医疗废物处理应急方案》处理。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分别用有警示标识的黄色包装物或容器物盛装封闭,病理性废物必须防腐处理后用黄色包装物盛装封闭。

2、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得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3、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4、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性废物,必须首先在微生物实验室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化学消毒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收集处理。

5、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尘的医疗废物必须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封闭。其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排泄物,根据消毒要求进行严格消毒后才能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6、放入包装物或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7、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 3/4 时,必须进行紧实严密的封口。

8、必须使用有警示标识的包装物或容器。如果其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或增加一层包装。

9、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储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或生活垃圾。

10、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 ( 袋 ) 、注射器应将针头剪掉,针头按损伤性废物收集,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 ( 袋 ) 、注射器按感染性废物收集。

医疗废物转运制度

1、医院安排专人及时收集本单位产生的医疗废物,并按照类别分别置于防渗漏、防锐器穿透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

2、转运人员收集医疗废物时要与废物产生地点负责人进行废物交接登记并签名,登记的内容有:医疗废物产生地点、日期、废物类别及需要说明的事项。登记材料存档三年。

3、转运人员从医疗废物产生地点将分类包装的医疗废物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路线运送至内部指定的暂时储存地点。

4、转运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前,应当检查包装物或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是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储存地点。

5、转运人员在运送医疗废物时,必须防止造成医疗废物盛装容器破损或医疗废物的流失,泄漏和扩散,并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一律实施袋装封闭运送。

6、本单位内部一般采取每天运送,运送时避免穿越医疗区、人员活动区、食品加工区等。

运送时间: 16:30 ~ 17:00

7、医疗废物焚烧后,应当对暂时储存地点、容器及时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8、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及时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消毒。

医疗废物暂时储存制度

1、我院建立的暂时储存室在焚烧室小平房。

2、袋装的医疗废物必须装入暂时储存室内的集装箱内,不得露天存放。

3、医疗废物暂时储存时间不得超过二天。

4、储存室要有严密的封闭措施,有工人专人管理,不准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5、有防鼠、防蚊蝇、防蟑螂的安全措施。

6、室内集装箱必须防渗漏和防雨水冲刷。

7、集装箱避免阳光直射。

8、室外设有明显的医疗废物警示标识和室内禁止吸烟饮食的警示标识。

9、病理性废物暂时储存时,要由病理科进行防腐处理。

10、室内要每日进行清洁和消毒,可用 0 .2 %过氧乙酸或含氯消毒剂喷雾、擦拭。

医疗废物相关消毒制度

1、严格执行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2、暂时储存室及区域每闩用 0.1-0.2 %的含氯消毒剂对墙壁、地面或物体表面喷洒或拖地消毒,每一次。

3、防护用品在每天工作结束后要用 0.25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消毒。

4、医疗废物转移出去后对其区域及用品用 0.1 %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拖地消毒。

5、医疗废物转容器每日用 0.1 %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洗消毒。

6、对医疗废物包装物表面被污染时要立即采用 0.2 %的含氯消毒剂喷洒消毒

7、每次收集或转运医疗废物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手消毒用 0.5 %碘伏消毒液或 75 %的酒精擦拭1--3分钟。

8、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在交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前必须就地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用0.2 %的含氯消毒剂浸泡 30 分钟。

9、对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的排泄物用 0.2 %的含氯消毒剂或漂白粉消毒,静置一小时后排人污水处理系统。

10、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溢出、散落时,立即进行收集、消毒处理。

医疗废物突发事故应急处理制度

1、在收集转运医疗废物当中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溢出、散落时,转运人员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领导小组报告。感染管理科和相关科室要第一时间赶到现场。

2、确定流失、泄漏、扩散的医疗废物的类别、数量、发生时间、影响范围及程度。

3、感染管理科尽快组织有关人员对发生医疗废物泄漏扩散的现场进行处理。

4、对被医疗废物污染的区域进行处理时,要尽量减少对病人、医务人员及现场其他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5、转运人员对泄漏、溢出、散落的医疗废物迅速进行收集、清理和消毒处理。对于液体溢出物采用木屑等吸附材料吸收处理。并对受污染的区域、物品

进行无害化处理,必要时封锁污染区,以防扩大污染。

6、清理人员在进行清理时必须穿防护服、戴手套和口罩、穿靴子等防护用品,清理工作结束后,用具和防护用品均须进行消毒处理。

7、如果在操作中清理人员的身体 ( 皮肤 ) 不慎受到伤害,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更换防护用品,受污染皮肤部位用0.25 %过氧乙酸擦拭3分钟后洗澡,必要时接受医护技术的救治。

8、清洁人员必须对污染的现场地面用0.1—0.2 %的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擦地消毒和清洁处理,消毒工作从污染最轻区域向污染最严重区域进行,对可

能被污染的所有使用过的工具也应当进行消毒。

9、感染管理科必须向院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卫生局、环保局报告事故发生情况,事故处理完毕后,要写出书面报告交给院突发事件应急小组、卫生局、

环保局。报告的内容包括: (1)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 (2) 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科室, (3) 医疗废物泄露、散露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响, (4) 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

10、工作人员在工作中万一被医疗废物污染或刺伤时,立即向感染管理科

报告,根据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相应的处理措施,必要时接受医护技术救治,

进行体格检查,防治传染疾病。

医疗废物卫生安全防护制度

1、认真执行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熟悉本机构制定的医疗废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各项工作要求及安全防护知识。

2、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正确方法和操作程序执行。

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医疗废物的人员要有严格的防护措施,要穿工作服、

戴手套、工作帽、口罩、

3、防止医疗废物直接接触身体。每次运送或贮存结束后立即进行手清洗和消毒。

4、要掌握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及处置过程中预防被医疗废物刺伤、擦伤等伤害的措施及发生后的处理措施。

5、医疗废物暂时贮存处及焚烧室禁止吸烟及饮食,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6、每日对运送设施进行清洗消毒,对暂时贮存处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7、在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焚烧医疗废物过程中,要防止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和意外事故情况的发生。要掌握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

散和意外事故情况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8、定期对从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运送、暂时贮存和处置等工作的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必要时对有关人员进行免

疫接种,防止其受到健康损害。

9、感染管理科经常对卫生安全防护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等工作。

医疗废物集中处置制度

1、感染性医疗废物、损伤性医疗废物、病理性医疗废物等需要焚烧的医疗废物必须交医院焚烧室中处置。

2、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相关的废物管理,必须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3、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应交环保部门集中处置。

4、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如细胞毒药物,必须山科主任批准,交医院相关部门集中处置。

5、放射性废物如放疗科的放射源必须按有关规定专人负责处理并有记录。

6、隔离的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人产生的传染性的呕吐物、分泌物等排泄物,必须按照有关规定严格消毒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7、禁止任何科室及其个人转让、买卖医疗废物、违者扣 5000 元的超劳补贴。因科室管理不当造成医疗废物流失扣 2000 元的超劳补贴。

医疗废物事故报告制度

1、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其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感染管理科在 48 小时内向县卫生局、环保局、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报告。调查处理结束后,必须将调查处理结果向卫生局、环保局、医院突发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1)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 (2) 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 (3) 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响; (4) 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

2、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3、当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 2 小时内向县政府、卫生局报告,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4、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污染或损伤时,在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

宁晋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一:每天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收集,并按照类别放置于防渗、防漏、防锐器的专用包装物或密闭的容器内。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贴上明显的中英文警示标识。医疗废物收集点应设在病区的污染端,利于废物的收集。

二:对损伤性医疗废物(如:针头、手术刀片等)直接放入耐穿刺、防渗漏的容器中,外运时必须严格密封,并在其外部套装医疗废物专用的黄色塑料袋。其它医疗废物,包括患者的生活垃圾直接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分层封扎袋口。不得使用影响密封性能的器具或方法进行封口。

三:医疗废物收集容器应符合有关部门的要求,所有废物盛装量不超过容器或包装袋的3/4。严禁使用有破损或已经污染的收集容器。

四:每天的医疗废物每日由专人使用专用转运工具,按照规定的时间、路线及时清运,转送到我院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废物专门暂存场所即焚烧炉室废物暂存处,每天由焚烧炉工作人员进行焚烧。运送工具、暂存场所等需及时清洁,遇污染时及时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或0.2%的过氧乙酸消毒。

五:对医疗废物暂存场所,不得露天存放医疗废物。应有明显的警示标识,设有防渗漏、防蚊虫、防鼠等安全措施。并应定期消毒清洁。

六:病原体的培养物、菌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废物应在本科室就地灭菌、消毒后再按医疗废物处理。

七:收集运送医疗废物的卫生员应相对固定,并经过医疗废物处理流程、医院感染控制、自身防护、意外事故处理等知识的培训。卫生员工作时应严格按照病区防护要求做好防护工作。

八:外运的医疗废物必须做好交接工作,并认真记录,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种类、数量、交接时间、集中处置单位以及经办人签名。登记资料至少保存两年。

九:医院内产生的污水应按国家的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消毒后再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1、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的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黏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2、用过的医疗器材应根据《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先去污,按六步法进行彻底清洗,在选择正确的消毒和灭菌方法。

3、根据物品性能选择物理或化学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

4、耐热耐湿物品首选物理灭菌法。手术器械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灭菌;油、膏、粉的功能首选干热灭菌;各种重复使用的导管等不耐热物品首选环氧乙烷灭菌;消毒内镜首选氧化电位水消毒;活检钳首选环氧乙烷灭菌;灭菌内镜首选环氧乙烷或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尽量取消浸泡灭菌。

5、不可采用甲醛自然熏蒸法对无菌物品进行熏蒸灭菌。

6、采用浸泡方法消毒医疗用品的,应在容器外明显处标明消毒剂名称、浓度、有效时间等。

7、医务人员进行各种诊疗操作(包括穿刺、换药、手术等)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按规定洗手、戴口罩和工作帽。

8、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管道、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器材,必须每天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9、不可在病房走廊内清点污染被服。

10、保持环境清洁,定时对空气、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清洁,必要时消毒处理。地面湿式清扫,拖洗工具使用后应先消毒清洗,再晾干。

11、严格按《传染病防治法》执行,普通病房不可混住传染病病人。

12、发现肺结核病人应立即转传染病院治疗,本院门诊及病房不可收治肺结核病人。

13、病人餐具必须经蒸汽或煮沸消毒后备用,便器必须经消毒液浸泡消毒后备用。

14、其他详见各科消毒隔离制度。

各临床、医技科室消毒隔离制度

病区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洁,进行检查、治疗及无菌操作前应戴工作帽、口罩,洗净双手,戴无菌手套。

2.病区经常保持整洁,安静,定期通风换气,并进行紫外线或空气消毒器消毒;每日用清洁水擦拭地面,厕所每天至少清洁两次,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3.床单位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巾,用后消毒。

4.床边桌要求一桌一抹布,用清水或消毒液擦拭,清洗后高压灭菌消毒。5.病区内垃圾应分类收集,分别置于黄色、红色或黑色垃圾袋内,封闭运送。感染性垃圾由专人回收,统一送医院医疗废物暂存处处理。包括接触血液,体液的一次性针筒,玻璃丝及输血器等。

6.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病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床垫,枕芯,棉絮曝晒、紫外线消毒或以床单位消毒器消毒处理;床单元用消毒液擦洗;便器可浸泡消毒。传染病人床单元按相应的终末消毒原则处理。

7.病人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至少更换一次,遇有特殊情况,及时更换。

8.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应有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并定期消毒,红色标记为厕所专用,白色标记为病室、走廊专用,绿色标记为治疗室,办公室专用。

9.护理车、平车、轮椅应每日擦拭,保持清洁,并定点安放。

10.发现传染病人按相应的消毒、隔离原则处理。

治疗室、换药室、注射室消毒隔离制度

1.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无菌操作。

2.无菌物品按规定专柜存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失效期。

3.注射、针灸应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

4.注射、治疗时应铺无菌盘,抽出的药液不得超过2小时。

5.开启的无菌溶液须在4小时内使用,各种溶酶不得超过24小时,注明启用时间。最好采用小包装,一次性使用。

6.皮肤,粘膜消毒液容器,使用后应及时加盖,每周更换及灭菌2次。

7.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保存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8.治疗车物品摆放: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治疗车每日擦拭二次。 9.换药操作应按无菌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进行。感染性敷料应放在指定容器内,并按医疗废物收集,密闭转运。

10.换药盒及各类导管使用后浸泡于含氯消毒液中30分钟,再以清洁水洗净经高压灭菌备用。

11.吸引瓶和吸氧装置,用毕后浸泡于含氯消毒液中30分钟,洗净晾干备用。

12.玻璃注射器使用后拉开针栓,浸泡消毒液中30分钟,沥干后送供应室。 13.消毒液应按规定精确配制,容器加盖,按规定更换。

14.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毁形,分离利器后,以黄色垃圾袋收集。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用品一次性注射器、输液器,使用后不需毁形,直接以黄色垃圾袋收集。所有废弃污染利器均应在使用后立即投入标准利器盒内收集,以防利器伤。

15.无菌持物钳(镊)及持物罐,实行干放,每4小时更换一次,每次使用前注明启用时间。

16.每日用清洁水拖地二次,每晚紫外线照射30分钟,并作登记,每月作空气细菌学监测。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手术室应设一般手术间、感染手术间,无菌手术间,每间应置一手术台。 2.进人手术室应更换手术室衣、裤、口罩、帽子及鞋子,外出时换外出衣和鞋。

3.严格限制手术室内人数,尽量避免非手术人员进入。

4.每晨清洁手术室环境,擦拭室内物体表面等,手术结束后用清洁水或消毒液拖地,每周大扫除一次,每月大搞卫生一次。

5.手术室内设无菌敷料间,控制人员进出,无菌物品按类上架,固定位置安放,每日由专人检查失效期,每月抽查无菌物品并进行微生物监测。

6.手术器械采用预真空压力蒸气灭菌。不能采用压力蒸汽灭菌的,选择环氧乙烷灭菌,尽量取消浸泡方法灭菌。

7.使用后的手术器械立即送消毒供应室进行机械清洗和灭菌。

8.感染手术用物单独处理,用后进行双消毒(包括表抗阳性者)。

9.正确执行无菌技术及有关操作规程,严格进行质量管理。

10.术后按常规料理,更换床单,清洗污物桶、吸引瓶,用消毒液擦拭手术床、器械桌等室内物品。

11. 各辅助房间及走廊,每日用清洁水或消毒液拖地二次,各室每晚紫外线照射30分钟,并作登记,每月作空气细菌学监测。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

1.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2.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洁,更换工作鞋入室,无菌操作应戴口罩、帽子、洗手、戴手套。

3. 严格控制入室人数,无关人员不得人内

4.检查台床单每日更换,产床床单、垫布每人次更换。

5.产房内地面每日用清洁水或消毒液拖地,至少二次,室内物体表面擦试每天一次,污染时随时擦洗。每周大扫除一次。

6.产房中应设置隔离特产室和隔离分娩室。隔离产妇和婴儿严格按照有关传染病的管理规定处理。

7.每月对灭菌包进行生物监测一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8.各室空气每日以空气消毒器定时消毒,并作登记。每月进行空气细菌学监测。

9.使用过的医疗器械直接送供应室处理。

10.进人特婴室前须用消毒液洗手,护理顺序先为正常婴儿,后为隔离婴儿。

11.特婴室、治疗室等各室内物体表面及地面消毒与产房相同,每日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并作登记,每月进行空气细菌学监测。

12.婴儿用尿布应符合卫生学标准,衣服、被套、尿布均要高压灭菌后使用。

13.喂奶小匙,小量杯一婴一用一消毒,每日高压灭菌后备用,每月自查,监测一次,感染管理科不定期抽查。

14.母亲或婴儿有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粘膜感染者,婴儿应放人隔离室,用物按传染病隔离消毒制度处理(双消毒)。

15.婴儿用的眼药瓶、扑粉及粉扑、油膏均应消毒后单独使用,一婴一份。产婴室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凡有皮肤化脓,各型肝炎及其他感染性疾病者,应暂时调离本岗位。

母婴同室消毒隔离制度

1.床边桌每日晨间护理时用消毒液擦拭,一桌一巾,用后经高压灭菌后方可再使用。

2.护理车每日二次用消毒液擦拭(每日晨、晚间护理结束后),治疗车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每次使用后及时清洁。

3.工作人员、产妇、家属应注意手的清洁,每次接触产妇或婴儿前、后和进行各种操作前、后必须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4.限制探视人数,设专职门卫,以减少人员流动。

5.严禁探视者亲吻婴儿。

6.每月对工作人员咽部及母婴同室空气进行微生物抽样监测(由监控护师执行),每半年感染管理科全面监测一次。

7.护士应分工明确,包干到人,避免多人次接触产妇、婴儿引起交叉感染。 8.紫外线灯照射每日一次,30分钟(夜班护士执行)并记录。

9.产妇及家属接触婴儿前用消毒液擦手

10.病人及婴儿出院后所用物品一律更换,小床和床边桌以消毒液擦拭。

11.其他参照病区消毒隔离制度。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和办公区,各区域之间设有形屏障,分区明确。

2. 除污染区、办公区外,其他区域均设空气净化装置,各区域空气压力:无菌间>清洁区>污染区。

3、人流、物流路线严格分开,清洁、污染通道分开。

4. 物流路线采取强制通过的方式,由洁到污,不准交叉逆行。

5. 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洁,换鞋人室,进人无菌室、包装室应戴口罩。各室工作人员按规定穿着不同颜色工作服,不准串岗。

6.非本室人员不得随意人内。

7.灭菌物品包装外均应粘贴灭菌指示胶带,注明灭菌日期和失效期(按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按规定专柜存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8.高压灭菌锅按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分别进行工艺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监测资料存档备查。

9.收回再用的一切医疗器械,均应规范要求以机械或手工进行加酶清洗、消毒和灭菌。

10.凡经血液的医疗用品灭菌后均应抽检乙肝表面抗原、隐血试验、鲎氏试验监测。

11.室内经常保持清洁无尘,每日清洁2次,每周大扫除1次,各室定时以空气消毒器进行消毒,每月进行空气细菌学监测一次。

12. 下收下送车严格分开,保持清洁,每天以高压水枪进行冲洗。

13.供应室工作人员定期进行体检一次,传染病患者不得从事供应室工作。14.余按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

血透室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洁,换鞋人室,非血透室人员不得任意人内,参观者需经科领导批准,按规定要求人室。

2.每日用清洁水擦拭桌、椅、地面一次,每周大扫除一次。

3.无菌敷料罐、持物镊干放,每4小时更换1次。

4.无菌物品包外均应标明灭菌期和失效期,每天检查,以防过期,严禁将过期物品用于病人。

5.病人血透前常规查肝功能及乙肝、丙肝病毒血清标记物,异常者专机透析。

6.透析时操作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

7.透析器,血路管重复使用的处理应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每月监测一次。 8.血透室、治疗室每天紫外线照射30分钟,每月空气细菌监测一次,并做好登记。

9.水处理机每季度消毒一次。

10.血透室工作人员半年测肝功能一次。

口腔科消毒隔离制度

1、口腔门诊诊疗区与清洗消毒区分开设置,并设无菌物品存放间、处置间和污物间(污物柜),各区域之间设有形屏障。

2、各诊疗椅之间应设屏障,以预防和减少因诊疗活动产生的污染飞沫对相邻诊疗环境污染。

3、进入病人口腔内的所有口腔诊疗器械,必须达到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4、凡接触病人伤口、血液、破损黏膜或者进入人体无菌组织的各类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灭菌。

5、接触病人完整粘膜、皮肤的口腔诊疗器械,使用前必须达到高效消毒。

6凡接触病人体液、血液的修复、正畸模型等物品,送技工室操作前必须消毒。

7、工具类物品,如技工钳、雕刻刀、调刀、腊匙等应每天进行清洗浸泡消毒处理。

8、口腔门诊综合治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天清洁、消毒,一旦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9、进行口腔诊疗工作的医护人员、清洗消毒人员,按规定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工作。治疗操作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戴一次性手套,操作前后洗手。

10、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结束后,对各区域环境、物品、物体表面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处理,有明显污染的先以含氯消毒剂擦拭,再以清洁水彻底清洁。每周彻底清洁处理一次。

11、各种设备、仪器表面,每天用清洁水擦拭,有污染时以消毒剂擦拭,保持物品清洁无尘。

12、诊疗区域、清洗消毒区域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每天工作结束后,空气以紫外线灯照射消毒30分钟。

13、根据规范要求应对口腔诊疗器械进行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以确保消毒、灭菌质量。

内窥镜室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划分候诊区、诊疗区、清洗消毒区,设内镜及无菌物品贮藏室。

2、不同部位内镜诊疗工作应分室进行,不同部位内镜的清洗消毒槽应分开

设置。

3、凡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经外科切口进入无菌腔隙的内镜及其附件

必须灭菌。

4、凡穿破粘摸的内镜附件必须灭菌,如活检钳、高频电刀等。

5、凡进入人体消化道、呼吸道等与粘摸接触的内镜,必须达到高水平消

毒。

6、灭菌内镜必须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可选用环氧乙烷灭菌或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器灭菌。

7、尽量取消浸泡灭菌法,如果一定要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必须按规

范要求要达10小时,使用前用无菌水彻底冲净残留消毒液,防止对病人造成伤害。

8、内镜中心(室)诊疗台及其配套设施,应每天清洁、消毒,一旦污染应及时清洁消毒。

9、进行内镜诊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对内镜及其附件等进行清洗消毒处理的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安全防护,戴口罩帽子、防护目镜或面罩,穿防渗透围裙和袖套,戴手套。

10、定期对内镜及其附件进行消毒与灭菌效果监测,以确保消毒、灭菌质

量。

⑴酸性氧化电位水随时生产随时使用,浓度、酸硷度每天由科室自测一次。消

毒剂染菌量监测每季一次。

⑵灭菌器械无菌试验每月一次。

⑶消毒内镜生物学监测每季度一次

11、保持室内清洁,每天操作结束后对诊疗环境进行终末清洁消毒处理,每周彻底清洁处理一次。

12、各种设备、仪器表面,每天用清洁,保持物品清洁无尘。

13、诊疗区域、清洗消毒区域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清新。每天工作结束后,空气以紫外线灯照射消毒30分钟。

14、每月一次对内镜中心(室)工作人员手、空气和物体表面细菌学进行

监测。

15、凡接受内镜诊疗的患者必须进行HBV、HCV、HIV筛选,急诊病人除

外。

烧伤病房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上岗时应衣帽整洁,在进行检查、治疗及无菌操作前应戴口罩、帽子,并洗净双手,戴手套。

2.保持病区整洁,每天换药前后用清洁水或消毒液拖地。各室每天紫外线照射30分钟,并作登记。

3.感染病人应按菌种分室隔离,换药应先换来感染创面,然后再换感染创面,绿脓杆菌感染者换下的敷料应严格分类收集,作好标记,统一回收焚烧。 4.病人离院后应按规定严格做好终末处理,特殊感染病人的终末处理按传染科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5.灭菌器械、敷料均应按规定存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失效期。

6.清创室隔离消毒按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肠道门诊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上岗必须衣帽整洁,更换工作鞋。

2.进行诊疗、检查、采血、穿刺等医疗活动前应洗手、戴帽子、口罩,必要时戴手套。操作完毕,脱手后要洗手。

3.室内家具、物品每日用消毒液擦拭一次,地面用清洁水拖擦,每日二次,明显污染时用消毒液局部擦洗,每周大扫除一次。

4.诊室和治疗室固定医护人员,病人按病种人室就诊。

5.检查每一患者后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或用流水皂液洗手,揩手巾一人一巾。

6.留观察病人,按病种分室按排,不得互相流串,防止交叉感染,病人离院后按规定作终末消毒。

7.每日紫外线照射30分钟,并做好登记,诊室内均安装纱窗、纱门。

8. 一次性针简、输血器等,使用后分类收集,针头等利器使用后立即投入标准利器盒内收集,封口密闭转运。

麻醉科消毒隔离制度

1.进人手术室应更换衣、裤、鞋、口罩,外出时更换外出衣、鞋。

2.凡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后毁形、破坏,经初步消毒后中无害化处理。 3.硬膜外导管原则均采用一次性物品,如须重复使用,—要经严格灭菌后才能使用。

4.麻醉机的螺旋管、呼吸气囊、气管插管、喉镜、牙垫、舌钳、开口器、吸痰管等用后经双消毒处理后备用。

5.无菌镊(钳)、麻醉器材、无菌容器每周高压灭菌二次,消毒液随之更换,如打开使用的灭菌物品,每臼高压灭菌一次。

6.每日晨必须对麻醉器具、桌、椅进行揩灰,每周大扫除一次。

7.凡接触传染病的物品、器械,按传染科消毒隔离制度。

导管室消毒隔离制度

1.凡参加手术者,必须更换专用的衣、裤、鞋、帽、口罩,戴无菌手套。 2.术中严格无菌操作,限制人员入室。

3.术前洗手方法按手术室规定(肥皂流水加碘伏消毒)。

4.各种无菌敷料包、器械包等按要求包装,贴3M指示带,注明失效期,专柜安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5.保持室内清洁。每日物体表面进行擦洗处理,地面擦拭一次,每周彻底大扫除一次,每日紫外线照射30分钟,并登记,每月作空气细菌学监测。

6.凡传染病患者用过之器械敷料,按传染科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7.各种导管消毒方法参照“各类物品消毒方法执行。

门急诊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上岗时衣帽整洁,治疗或操作前洗净双手,戴口罩。

2.室内保持整洁,每日上、下午各通风擦拭桌、椅及候诊椅等,每周大扫除一次。

3.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次,每日用消毒液

4.各类常用物品的消毒按“各类物品消毒方法”执行。

5.如有传染病或疑似患者,按传染病隔离消毒制度执行。

6.每日紫外线照射30分钟,并做好登记。上午、下午各一次用消毒液作空气喷雾消毒,按规定每月作空气细菌学监测。

7.一次性医用物品,使用后按规定处理。

计划生育室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洁,换鞋、戴口罩入室,非本室人员不得随意人内。 2.手术者须更换手术衣裤,认真进行外科洗手、戴无菌手套,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

3.手术台床单、会阴垫布应一人一用一更换。

4.保持室内整洁无尘,每日晨进行清洁工作,地面湿式拖擦,工作结束后做好室内终末处理,并作紫外线照射30分钟,做好登记。

5.使用后的手术器械经初步浸泡处理后送供应室集中清洗灭菌,无菌敷料包、手术衣按规定包装,贴好指示胶带,注明灭菌日期和有效期后高压灭菌后,专柜存在,专人负责,定期检查失效期。

6.无菌包每月进行微生物监测一次,科室自检,感染科作不定期抽查。

7.凡接触传染病患者的物品、器械按传染料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药剂科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洁。进入无菌制剂洁净室,应先换鞋,洗净双手,戴好口罩帽子再入内,非本室人员一律不准人内。

2.严禁用手直接接触无外包装的药品及制药辅料。

3.药剂科工作人员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厕所、浴室和上街。

4.室内保持整洁,墙壁、门窗等处不得有霉变,每日工作结束做好清场卫生工作,每周大扫除一次。

5.药品分装室、配方室(包括中药房)

(1)应有纱门纱窗,门窗不得随意敞开,室内无卫生死角,每周打扫卫生不得少于三次。

(2)工作时提前用紫外线照射作空气消毒。

(3)直接与无外包装药物接触的器具如:牛角匙、软膏刀、量杯、量筒、配料筒、数片器等每日需彻底清洗并用消毒剂擦洗一次。

(4)配方工作台、发药窗口每日需用消毒液揩拭一次。

(5)放置药品容器必须按规定清洗及消毒后方可使用。

6.灭菌制剂室,所有各室除应做到上述各项外,还必须做到:

(1)工作前开净化风机和紫外线照射作空气消毒。

(2)工作人员必须按程序进入洁净室,不可逆行,不可随意走动,以减少粉尘。

(3)工作结束后用消毒剂清洗器具、台面、墙壁等,开紫外线照射30分钟,并作好登记。

(4)非本室物品不得随意带人本室,本室物品一律不准带出。

放射科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上岗时衣帽整洁,无菌操作戴口罩,并洗净双手。

2.凋钡用具每日清洗消毒,使用一次性口杯,各种废物分类收集,集中回收。

3.介入治疗室应按手术室隔离消毒制度执行。

4.钡剂灌肠筒使用后先冲洗,浸入消毒液中30分钟后再冲洗擦干,包布包装,贴好3M指示胶带,送高压灭菌后备用。使用一次性肛管、床单,一人一用一换,用毕分类收集,集中回收。

5.保持工作场所清洁无尘,物品摆放整齐,物体表面每日擦洗,工作结束做好终末处理,每周大扫除一次。

6.凡使用一次性针筒等,均应按规定分类收集,利器放入标准利器盒内,集中回收,并做好登记。

7.凡被传染病(或可疑者)患者污染的物品,均按传染病隔离消毒制度执行。

化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1.化验室下属各小组有专人负责分管消毒、隔离、保洁制度,认真做好督促、检查工作,确保各项措施的具体落实。

2.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有关操作规程。随时注意手的清洁消毒。

3.室内每日用消毒液擦拭桌、椅、工作台,窗口及地面各一次,每周进行大扫除一次。操作台床单每天更换或使用一次性床单,每人一换。

4.采集血标本应坚持一人一巾一针一管一带,脉枕巾可用高压灭菌(或微波炉消毒)后的纸片代替;一次性针筒使用后及时丢弃在标准利器盒内,防止利器伤。

5.两病人间静脉采血操作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6、置于容器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有效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7、污染的玻璃片,培养皿等物用后必须投入消毒液浸泡或经下排气高压灭菌消毒后再进行清洗。

8.如有传染性物质溅落于桌面或地面,应立即用消毒液反复拭净。

9.工作服被污染后应立即脱下,浸泡于消毒液中30分钟后再清洗。

10.工作人员手被污染,应及时用消毒液擦拭后水冲洗。

11.各种废弃含有微生物的标本,应先进行压力蒸汽灭菌后再密闭转运回收。

12.非电脑打印化验报告单,经消毒后发出。

13.室内每日紫外线照射30分钟,并作登记。

病理科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洁,进行操作时应穿防渗透隔离衣,戴手套、帽子、口罩和防护目镜。

2.所有标本应浸泡于10%福尔马林溶液中。

3.检查标本用过的器械、手套先浸于消毒液中60分钟,然后再清洗晾干,操作台用消毒液反复揩擦。

4.及时清理暂留标本,丢弃标本应及时封闭运。

5.室内保持整洁,每日小扫,每周大扫一次。

B超室隔离消毒制度

1、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洁、换鞋入室、操作前和诊间应洗手。

2、病人穿一次性鞋套入室。

3.病人使用过的一次性杯子及擦导声剂弃纸按生活垃圾收集。

4.检查台床单每天更换,遇传染病、可疑肝炎者或污染后及时更换,并消毒探头,工作人员洗手消毒。

5.室内保持整洁,每晨清洁环境,工作结束做好终末处理,并进行紫外线照射30分钟,做好登记。

6.候诊厅每日清洁。每周大扫除一次。

血库消毒隔离制度

I,工作人员上岗衣帽整洁,操作前洗净双手, 无菌操作应戴口罩、帽子、手套。

2.保持工作室内地面、台面整洁,每日拖地一次,台面、剪刀等用消毒液擦洗。

3,配血用物凡属一次性物品使用后放人专用容器内,密闭转运,并有记录。 4.工作人员未破损的皮肤被血液污染后,应及时用消毒液擦洗,再用肥皂流水冲洗。

5.贮血冰箱每周用消毒液擦洗一次。贮血室、工作室每周用紫外线照射30分钟、并作登记,每月作空气培养一次。

6.感染管理科每月抽检贮血箱、工作台面、工作人员手等。

7.化验报告单经消毒(用微波消毒法)后发出。

8.紫外线灯管强度每半年监测一次,并记录。

9,定期培训工作人员消毒隔离知识和消毒灭菌技术。

10.工作区内禁止饮食、吸烟和存放食物及使用化妆品。

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工作制度

为使医院内各级各类医务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认真履行各自的岗位职责,不断了解和更新医院感染管理基础理论和相关进展,熟练掌握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和相关技能,特制定医院感染管理培训工作制度如下: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对感染管理相关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2、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需参加全国、省、市内专业培训,每人每年不少于15学时,以具备感染管理专业水平,以利工作。

3、感染管理科负责全院各级各类人员的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

⑴每年对新上岗人员,进修、实习人员和工勤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知识岗前培训,时间不少于3小时,考试合格方可上岗;

⑵每季度至少对兼职监控医师、护士进行培训一次,内容包括各类管理知识和职责教育;

⑶每年至少开展2次全院性感染管理知识培训,内容包括各类感染管理基础知识、管理要求、医院内各类消毒隔离规章制度和最新法律法规等;

⑷根据每年最新管理要求和规范,及时有重点地组织专科感染管理培训;

⑸随时接受来自全院各科、各类人员咨询,并给予业务指导;

⑹随时将最新管理要求和规范下发各科,并组织学习和考试;

⑺发现问题随时进行现场教育和个别指导。

医院感染管理三级考核制度

为加强医院感管理,医院实行医院感染管理三级考核制度:

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对医院感染科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提出具体要求和对策。由分管副院长进行。

2、医院感染科对各临床科室感染管理小组(监控网络小组)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反馈意见,提出改进措施,同时负责接受来自全院各科的业务咨询。

3、各科室感染管理小组人员每月对科室内的医院感染、消毒隔离、无菌技术、保洁工作、一次性无菌物品使用、医疗废物管理、业务学习、专业培训等进行监督、检查,做好记录,并及时向感染科报告。

院内感染监控科医师岗位职责

(一)掌握医院内的感染疫情,组织和设计流行病学调查,制订初步控制措施,保证医院内感染的监控工作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掌握医院内常见病原菌抗生素的敏感程度,向药剂科提供购药信息,并提出医院内抗生素使用的管理措施。

(三)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准备工作,定期向全院公布本院医院感染监测结果和控制效果。

(四)参加感染危重病人的临床会诊,必要时作感染超前监测。

(五)根据需要设计各种表格,并整理汇总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六)负责全院医务人员有关医院感染知识的在职教育。

三十六、院内感染监控科护士岗位职责

(一)负责全院各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的查询、登记,并整理汇总上报。

(二)建立和管理各科室的消毒隔离措施。

(三)发现医院感染流行疫情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协助各科室建立控制流行的方案。

(四)学习和完善各项消毒灭菌措施效果检测的实验方法,以便对消毒灭菌措施进行质量控制的技能。

(五)向药剂科和供应室及时提供消毒灭菌质量监控信息,以便对全院消毒和灭菌措施进行共同管理。

控制感染制度

一、管理制度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等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定。

2、掌握抗感染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原则,做到合理使用。

3、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4、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积极治疗病人,如实填表报告;发现法定传染病,按《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报告。

5、参加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6、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进行各项技术操作,预防锐器刺伤。

二、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管理要求

(一)门诊、急诊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1、儿科门诊应与普通门诊分开,建立预检分诊制度,发现传染病人或疑似传染病者,应到指定隔离诊室诊治,并及时消毒。

2、建立健全日常清洁、消毒制度。

3、各诊室要有流动水洗手设备,或备有手消毒设施。

4、急诊抢救器材应在消毒灭菌的有效期内使用,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二)病房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1、遵守医院感染管理的规定。

2、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3、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别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4、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遇污染时即刻消毒。

5、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6、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出院、转院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7、弯盘、治疗碗、药杯、体温计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8、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

9、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10、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11、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放。

12、治疗室、病室、伙房、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定期消毒。

13、垃圾置塑料袋内,封闭运送。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应分开装运;感染性垃圾置黄色或有明显标识的塑料袋内,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注射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应达到以下要求:

1、室内布局合理,清洁区、污染区分区明确,标志清楚。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过期重新灭菌;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2、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3、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

4、抽出的药液、开启的静脉输入用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各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好采用小包装。

5、碘酒、酒精应密闭保存,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提倡使用小包装。

6、治疗车上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进入病室的治疗车、换药车应配有快速手消毒剂。

7、各种治疗、护理及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感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诊室或病室)严格隔离,处置后进行严格终末消毒,不得进入换药室;感染性敷料应放在黄色防渗漏的污物袋内,及时焚烧处理。

8、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地面湿式清扫。

(四)产房、母婴同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在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基础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1、产房周围环境必须清洁、无污染源,应与母婴室和新生儿室相邻近,相对独立,便于管理。

(1)布局合理,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区域之间标志明确,无菌区内设置分娩室、无菌物品存放橱;清洁区内设置刷手间、待产室、器械橱;污染区内设置更衣室、产妇接收区、污物存放设施。

(2)墙壁、天花板、地面无裂隙,表面光滑,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便于清洗和消毒。

2020最新医院感染监测计划(附表)

精选范文及其他应用文档,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2020最新医院感染监测计划(附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3.1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 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 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内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内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

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 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3.6 抗菌药物使用率usage rate of antibiotic 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3.7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dose of antibiotic use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 3.8 规定日剂量频数(DDD频数)number of Defined Daily Dose 为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剂量。 4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4.1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分析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与控制措施。并应将医院感染监测控制质量纳入医疗质量管理考核体系。 4.2 医院应培养医院感染控制专职人员和临床医务人员识别医院感染暴发的意识与能力。发生暴发时应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监测方法

1 医院感染监测相关 1.1空气培养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临床意义: 医院是病原微生物聚集的场所,患者和病原携带者体内的微生物能以多种形式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如不及时将其杀灭,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对其他患者甚至医护人员造成危害。手术室空气中细菌可能直接沉降到伤口上,或沉降到医务人员的手和器械上,能引起伤口感染。监护病房中病人抵抗力极差,易发生呼吸道和其他部位感染,定期监测可及时发现消毒和通风系统存在的问题。 原理: 用9 ㎝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 后送检。置于37℃培养箱孵育,按照相应公式计数菌落总数(N)。 采样原则: 1. 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 2. 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cm。 3. 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 ㎡,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 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各取一点;室内面积>30m2,设东、西、南、北、中各5 点,各个点均距墙1m。 4. 采样方法:用9 ㎝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min 后送检培养。检查原则: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样品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h,若样品保存于0~4℃条件时,送检时间不得超过24 小时。 菌落总数计算: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50000×N/AT 式中:A---平板面积,cm2; T---平板暴露时间,min; N---平均菌落数,cfu/m3 规定使用9cm 平板,暴露5min,所以经换算,公式简化为: 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m3)=157.25×N 报告结果和解释: 1. 有细菌生长:参照菌落总数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2. 无细菌生长:置于35℃温箱继续孵育24 小时后再观察结果。 3. 若培养48h 后仍无细菌生长,报告:无菌生长。 注意事项: 不得检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他致病性微生物。 1. 溶血性链球菌检查:参照《细菌鉴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2. 沙门氏菌检查:参照《细菌鉴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3. 铜绿假单胞菌检查:参照《细菌鉴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4. 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参照《细菌鉴定的标准操作程序执行》。 各类环境下空气培养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范围空气标准(cfu/m3) I 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10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II 类普通手术室、禅房、婴儿室、早产儿室、普通保护性隔离室、供应室无菌区、烧伤病房、重症监护病房----≤200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III 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500不得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 1.2物体表面采样及检测标准操作程序 临床意义: 医院感染的主要对象是住院病人和医院职工。住院病人抵抗力差,更易感染。医院感染的监测是预防医院感染的前提,只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监测,发现各个科室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和有效的防治医院感染。在某些情况下,物体表面作为传播媒介和储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是存在的。因此,有目的和有选择的对物体表面采样进行培养很有必要。 目的: 1. 通过定性和定量检查,了解物体表面的细菌污染情况。 2. 评价物体表面的清洁和消毒结果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内容:消毒灭菌、手卫生与医疗废物管理 消毒和灭菌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五、各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Ⅰ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Ⅱ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供应室无菌区、重症监护病房 Ⅲ类:儿科病房、妇产科检查室、注射室、换药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传染病科及病房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消毒灭菌合格的关键是方法剂量 基本程序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有2种 物理消毒法——热力紫外线远红外线电离辐射 化学消毒法——浸泡、擦拭喷洒、喷雾联合应用 化学消毒剂有4种: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手的清洁与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的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5cfu/cm2 什么时间洗手?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分五类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锐器盒损伤性医疗废物。 关于依法加强对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的通知 一、按照医疗废物收集要求我院设置三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垃圾袋、黄色垃圾袋、红色垃圾袋;运送医疗废物工具应封闭符合防渗漏、防遗撒的要求。 二、医用未经污染垃圾(统一用黑色垃圾袋盛放) 如使用后的医用包装袋、纸盒、无污染的生活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每日由病区护工送到生活垃圾储存处,由环卫部门指定专人,运出集中处理,日产日清。

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完整版

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 制指标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5年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在数据收集统计及上报中如何使用2015年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臧金成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编者按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13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不少老师在数据收集统计中仍存在一定的困惑,作者根据一直以来的监测和小小经验,为大家简单梳理和解读一下这些指标的使用方法,抛砖引玉,希望老师们也多多提出宝贵意见,大家一起持续改进。再次说明,这仅仅是一篇来自基层入门者的简单解读哦,多有不足,欢迎斧正。1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定义: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即观察开始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束时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感染,在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一般指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 解读(一)数据上报分为两个类,感染率和感染例次率,具体可由数据收集机构进行,建议两者都统计,以便当两者出现较大差距时候,检验数据及统计方法的可靠性。(二)要进行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便于统计分析。(三)同时要进行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的收集统计,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2医院感染现患

(例次)率定义: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反映确定时段或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况,为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判断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解读数据统计同样分为两个类,现患率和现患(例次)率,但囿于信息化软件和人力因素,建议此数据收集上报每年一次,已经实现信息化化的地区可随时查看。3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定义: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情况。解读可能需要区分迟报和漏报,有的地区将两者等同视之,并非不可,只是过于严苛,因需要设定两个时间点,如48小时内未上报视为迟报,超过48小时但未超过72小时视为漏报,这只是一个设定,数据收集者可根据医院情况自行设定,但在信息化软件没有设定的情况下,准确的漏报统计很难做到,建议考虑不同的抽样调查方法,获得较多数量的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基本接近的结果。4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定义: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CRPAE)。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是指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数(例次数)与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基础知识培训 主讲人:XXX 课目:医院感染基础知识 目的:通过学习了解,使我们对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有所了解,为以后的工作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内容: 一、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二、感染源 三、传播途径 四、医院感染的控制 五、标准预防 六、医疗废物 七、职业暴露 一、什么是医院内感染和医源性感染 医院感染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一)哪几种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1.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标而无炎症表现。 2.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枣而产生的炎症表现。 3.新生儿经胎盘获得的(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

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 4.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 (二)医院感染的危害有那些? 对患者来说可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生另外的感染导致健康损害、躯体痛苦甚至残疾或死亡,同时医疗费用增加;对医院来说也会造成直接和间接损失,医院形象的损害、发生医疗纠众等使医院的社会效益降低;同时包括住院时间延长导致的医院床位周转率下降、对医务人员造成思想上的负担和压力、医护人员工作量特别是无效劳动增加等。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机制。 医院感染的发生主要有三个要素,即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我们也称它们为医院感染的感染链。当三者同时存在,并有互相联系的机会,就会引起医院感染。 二、感染源 (一)外源性感染 病人在医院内从他人(病人或工作人员)外获得的感染也叫做交叉感染,如普通儿科误收麻疹、水痘,就可引起麻疹、水痘在病房传播引起其他小孩感染。 (二)内源性感染 感染源来自病人自身也可称为自身感染。在医院感染出现以前,病人本身已是病原体的携带者,当病人抵抗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则易引起感染。

医院感染监测项目

如:三级综合性医院,医院感染监测项目,至少包括: 一、疾病监测 1.呼吸机相关肺炎V AP发病率监测(发病密度,即每1000插管日中V AP的例数) 2.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发病率监测(发病密度,即每1000插管日中CRBSI的例数) 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RUTI发病率监测(发病密度,即每1000插管日中CRUTI的例数) 4.常见手术的SSI发病率(可以从最常见的10-20种手术监测开始) 5.每年一次的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二、重要预防方法依从性监测 1. 手卫生依从性 2. 制订中国预防V AP、CRBSI、CRUTI和SSI的bundle,定期抽查监测这些bundle的依从性 三、抗菌药物应用与耐药菌监测 1. 抗菌药物使用监测(药剂科负责统计,感控科协助上报?) 2. 耐药菌监测(微生物科负责统计,感控科协助上报?) (1)金葡菌中,MRSA所占比例 (2)肠球菌中,耐万古霉素的比例 (3)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耐三代头孢菌素的比例 (4)肠杆菌科细菌中,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比例 (5)鲍曼不动杆菌中,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比例 四、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监测 1.住院病人治疗性使用限制类抗菌药物前,微生物培养标本的送检率 2.住院病人治疗性使用特殊类抗菌药物前,微生物培养标本的送检率 3.体温>39℃住院病人中,血培养标本送检率 4.每1000深静脉留置导管日中,血培养标本送检瓶数 5.每1000气管插管日(含气切导管)中,下呼吸道标本送检次数 6.每1000留置导尿管日中,尿标本送检次数 7.至少在1个ICU(外科或综合ICU)的10个物体表面采样培养,统计MRSA和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阳性标本数。 暂时想到这一些,欢迎大家提出修改意见。

医院感染监测要求要求规范46768

医院感染监测规 1 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感染监测的管理与要求、监测方法及医院感染监测质量保证。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有住院床位的其他医疗机构参照执行。 2 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试行)卫生部2006年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卫生部2006年 3 术语和定义 3.1 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 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2 患者日医院感染发病率nosocomial infection incidence per patient-day

是一种累计暴露时间的发病密度,指单位住院时间住院患者新发医院感染的频率,单位住院时间通常用1000个患者住院日表示。 3.3 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 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 3.4 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抗菌药物antimicrobial agents 具杀菌或抑菌活性、主要供全身应用(含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部分也可以用于局部)的各种抗生素、磺胺类、咪唑类、硝咪唑类、喹诺酮类、呋喃类等化学药物。通常不包括抗寄生虫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结核药物和局部使用抗菌药物等。 3.6 抗菌药物使用率usage rate of antibiotic 出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比率。 3.7 抗菌药物使用剂量dose of antibiotic use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每日使用量。 3.8 规定日剂量频数(DDD频数)number of Defined Daily Dose 为某一抗菌药物的总消耗量除以该药的规定日剂量。 4 监测的管理与要求 4.1 医院应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与通报制度,及时诊断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指标

医院感染控制监测指标 一、卫生学监测标准 1、各类环境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卫生标准 监测时间:根据不同的特殊重点部门,每1~3个月监测一次。当发生医院感染流行,高度怀疑或确定与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的污染有关时,可随时

进行监测。 2、医疗用品卫生标准 ①凡灭菌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消毒的医疗用品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②消毒后的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③接触皮肤的医疗用品≤200 cfu/g或100cm2,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3、使用中消毒剂灭菌剂卫生标准 ①使用中的消毒剂细菌含量<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每季度监测一次。 ②使用中的灭菌剂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每月监测一次。 二、紫外线消毒效果监测 日常监测:包括灯管应用时间、累计照射时间和使用人签名。 照射强度监测:对新的和使用中的紫外灯管应进行照射强度监测,新灯管的照射强度不得低于90uw/cm2,使用中灯管不得低于70uw/cm2,照射强度监测应每半年一次 物理监测:用于紫外线灯管安置后及使用前、使用中的灯管照射强度监测,应每6个月监测一次。 参考值:照射强度不低于70μW/cm2。新购进的灯管不低于90μW/cm2。 生物监测:消毒后,照射的物品或空气中的自然菌减少90%以上;人工染菌杀灭率应达到99.9%。

三、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指标 1、医院感染率≤10%。 2、医院感染漏报率≤10%。 3、无菌手术切口感率≤0.5%。 4、医疗器械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四)压力蒸汽灭菌的监测: 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手术包需进行中心部位的化学监测。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天灭菌前进行B-D试验。 生物监测应每月进行,新灭菌器使用前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对拟采用的新包装容器、摆放方式、排气方式及特殊灭菌工艺,也必须先进行生物监测,合格后才能使用。

医院感染综合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了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医院感染相关信息。 2、为医院的感染预防工作提供思路。 3、评价预防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二、监测对象 2016年全部住院病人。全院7个临床科室,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后勤人员、食堂人员、保洁人员,不包括患者家属及外来的临时访问人员。 三、监测方法 全面综合性监测,是对全院所有病人的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 四、监测实施 1.采取主动监测方式,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去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及相关事件。临床医生及时将诊断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核实确认。 2.感染部位的确定参照卫生部(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3.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感染病例,重点查阅各种病人的病历和护理记录,注意其是否有医院感染的指征如发

热、WBC增多、使用抗菌素菌药物等,各种病原学、影像学如CT扫描、X线、超声波以及血清学、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均可作为诊断医院感染的参考依据;必要时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不清楚的病历可以和管床医生进行沟通,必要时可进行科室讨论。 五、监测相关定义 1.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2001年) 2.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的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及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监测数据统计 1.某一时期医院感染发生率(我院的小于8%) 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病例数/医院出院病例数×100% 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医院感染例次病例数/医院出院病例数×100% 2.某一时期医院感染部位构成 3. 医院感染高危科室分布及原因(某一个时期科室的感染率) 科室感染发生率(%)=科室感染病例数/科室出院病例数×100% 4.危险因素分析 5.统计本月或本季度的药敏送检率,不同种类病原菌的构成比。 6. 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 (1)专人负责,每日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医院感染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案

2013左旗医院 医院感染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案 1 监测目的 了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医院感染相关信息。 2 监测对象 2013年全部住院病人。 3 监测方法 全面综合性监测,是对全院所有病人的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 4 监测实施 4.1采取主动监测方式,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去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及相关事件。临床医生及时将诊断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核实确认。 4.2感染部位的确定参照卫生部(医发[2001]2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4.3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感染病例,重点查阅各种病人的病历和护理记录,注意其是否有医院感染的指征如发热、WBC增多、使用抗菌素菌药物等,各种病原学、影像学如CT 扫描、X线、超声波以及血清学、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均可作为诊断医院感染的参考依据;必要时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不清楚的

病历可以和管床医生进行沟通,必要时可进行科室讨论。 5 监测相关定义 5.1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2001年) 5.2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的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及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6 监测数据统计 6.1医院感染发生率 6.2医院感染部位构成 6.3 医院感染高危科室分布及原因 6.4Ⅰ类切口感染率 6.5危险因素分析 6.6医院感染病原体特点及耐药规律 7 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 7.1专人负责,每日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7.2如发现数据缺失,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人的因素、概念、流程、方法),并采取改善措施。 7.3反馈监测资料每3个月对监测指标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监测中发现的问题,报告医院感染委员会并向临床科室反馈监测结果和分析建议。 7.4将医院感染率与全国医院感染相关资料进行比较。若感染率

最新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在数据收集统计及上报中如何使用2015年版医院 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臧金成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编者按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13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不少老师在数据收集统计中仍存在一定的困惑,作者根据一直以来的监测和小小经验,为大家简单梳理和解读一下这些指标的使用方法,抛砖引玉,希望老师们也多多提出宝贵意见,大家一起持续改进。再次说明,这仅仅是一篇来自基层入门者的简单解读哦,多有不足,欢迎斧正。1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定义: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即观察开始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束时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感染,在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一般指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解读(一)数据上报分为两个类,感染率和感染例次率,具体可由数据收集机构进行,建议两

者都统计,以便当两者出现较大差距时候,检验数据及统计方法的可靠性。(二)要进行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便于统计分析。(三)同时要进行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的收集统计,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2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定义: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反映确定时段或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况,为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判断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解读数据统计同样分为两个类,现患率和现患(例次)率,但囿于信息化软件和人力因素,建议此数据收集上报每年一次,已经实现信息化化的地区可随时查看。3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定义: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情况。解读可能需要区分迟报和漏报,有的地区将两者等同视之,并非不可,只是过于严苛,因需要设定两个时间点,如48小时内未上报视为迟报,超过48小时但未超过72小时视为漏报,这只是一个设定,数据收集者可根据医院情况自行设定,但在信息化软件没有设定的情况下,准确的漏报统计很难做到,建议考虑不同的抽样调查方法,获得较多数量的样本进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新完整版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新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一季度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内容 内容:消毒灭菌、手卫生与医疗废物管理 消毒和灭菌 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医疗器械灭菌合格率100%。 五、各类环境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 环境类别 Ⅰ类:层流洁净手术室、层流洁净病房 Ⅱ类:普通手术室、产房、婴儿室、早产儿室、供应室无菌区、重症监护病房Ⅲ类:儿科病房、妇科检查室、注射室、治疗室、供应室清洁区、急诊室、化验室、各类普通病房和房间 Ⅳ类:传染病科及病房 母婴同室、早产儿室、婴儿室、新生儿及儿科病房的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上,不得检出沙门氏菌。 消毒灭菌合格的关键是方法剂量 基本程序 医院常用的消毒方法有2种 物理消毒法——热力紫外线远红外线电离辐射 化学消毒法——浸泡、擦拭喷洒、喷雾联合应用 化学消毒剂有4种:灭菌剂高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低效消毒剂 手的清洁与消毒是控制医院感染最重要、最简便的措施之一。 医务人员手卫生要求 卫生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10cfu/cm2。 外科手消毒后医务人员手表面的菌落总数应≤ 5cfu/cm2 什么时间洗手?直接接触病人前后;摘手套后(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不论是否戴手套,进行侵袭性操作前;接触体液或排泄物、粘膜、非完整皮肤或伤口敷料后;护理病人从污染部位移到清洁部位时;接触紧邻病人的物品后(包括医疗设备); 医疗废物的管理 医疗废物分五类 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黄色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锐器盒损伤性医疗废物。 关于依法加强对医疗废物规范处置的通知 一、按照医疗废物收集要求我院设置三种颜色的污物袋:黑色垃圾袋、黄色垃圾袋、红色垃圾袋;运送医疗废物工具应封闭符合防渗漏、防遗撒的要求。 二、医用未经污染垃圾(统一用黑色垃圾袋盛放) 如使用后的医用包装袋、纸盒、无污染的生活垃圾放入黑色塑料袋,每日由病区护工送到生活垃圾储存处,由环卫部门指定专人,运出集中处理,日产日清。 三、医用污染垃圾(统一用黄色垃圾袋盛放) 四、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医疗废物要求不得露天存放,储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

医院感染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监测方案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医院感染监测方案 为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加强对医院感染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监测,切实保障医院患者医疗安全与医务人员身体健康,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312-2009)、《三级精神专科医院评审标准与实施细则》的要求,特制定本监测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监测规范》的要求,做好医院感染综合性监测及重点环节、重点人群与高危险因素的目标性监测工作,掌握我院医院感染现状,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病率,避免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出现,切实保护患者医疗安全与医务人员身体健康。 二、任务目标 通过实施本监测方案,了解全院医院感染情况,加强对医院感染高危患者的管理,将医院感染发病率控制在较低水平;通过监测数据分析,查找医院感染高危影响因素,积极采取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我院医院感染发病率。 三、监测对象及监测内容 (一)综合性监测:各临床科室均要开展的监测项目。监测对象:各临床科室所有住院患者。 监测内容:包括患者基本情况,医院感染情况,监测月份患者出院情况等。 (二)目标性监测:针对医院感染管理重点科室、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开展的监测项目。包括以下监测: 老年、长期住院的患者、化验室、电休克室医院感染监测 监测对象:老年、长期住院的患者、化验室、电休克室的患者。 监测项目:医院感染 四、实施步骤 (一)前期准备工作 监测开始前向各监测科室说明监测的意义和方法,取得支持与配合;对被监测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相关培训,掌握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掌握正确的监测方法。 (二)医院感染监测

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

2015年版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在数据收集统计及上报中如何使用2015年版医院 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臧金成河南省洛阳市中心医院编者按2015年国家卫计委发布13项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不少老师在数据收集统计中仍存在一定的困惑,作者根据一直以来的监测和小小经验,为大家简单梳理和解读一下这些指标的使用方法,抛砖引玉,希望老师们也多多提出宝贵意见,大家一起持续改进。再次说明,这仅仅是一篇来自基层入门者的简单解读哦,多有不足,欢迎斧正。1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定义: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即观察开始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束时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感染,在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一般指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解读(一)数据上报分为两个类,感染率和感染例次率,具体可由数据收集机构进行,建议两者都统计,以便当两者出现较大差距时候,检验数据及统计方法的可靠性。(二)要进行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便于统计分析。(三)同时要进行临床科室的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的收集统计,进行横向和纵

向的分析。2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定义: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反映确定时段或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况,为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判断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解读数据统计同样分为两个类,现患率和现患(例次)率,但囿于信息化软件和人力因素,建议此数据收集上报每年一次,已经实现信息化化的地区可随时查看。3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定义: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情况。解读可能需要区分迟报和漏报,有的地区将两者等同视之,并非不可,只是过于严苛,因需要设定两个时间点,如48小时内未上报视为迟报,超过48小时但未超过72小时视为漏报,这只是一个设定,数据收集者可根据医院情况自行设定,但在信息化软件没有设定的情况下,准确的漏报统计很难做到,建议考虑不同的抽样调查方法,获得较多数量的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出基本接近的结果。4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定义:多重耐药菌主要包括: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耐碳青霉烯鲍曼不

最新医院感染综合监测方案

医院感染全面综合性监测方案 监测目的 1、了解全院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和医院感染相关信息。 2、为医院的感染预防工作提供思路。 3、评价预防控制效果,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 二、监测对象 2016 年全部住院病人。全院7 个临床科室,所有医院的医务人员、后勤人员、食堂人员、保洁人员,不包括患者家属及外来的临时访问人员。 监测方法 全面综合性监测,是对全院所有病人的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 四、监测实施 1.采取主动监测方式,由病房的医护人员去发现和报告医院感染病例及相关事件。临床医生及时将诊断为医院感染的病例填写《医院感染病例报告卡》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由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进行核实确认。 2.感染部位的确定参照卫生部(医发[2001]2 号)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 3.以查阅病历和临床调查患者相结合的方式调查感染病例,重点 查阅各种病人的病历和护理记录,注意其是否有医院感染的指征如发热、WBC 增多、使用抗菌素菌药物等,各种病原学、影像学如CT 扫描、X线、超声波以及血清学、组织病理学检查等均可作为诊断医院感染的参考依据;必要时检查病人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不清楚的病历可以和管床医生进行沟通,必要时可进行科室讨论。 五、监测相关定义

1.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卫生部2001 年) 2.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地、系统地、连续地观察、收集和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的人群中的发生和分布及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单位和个人,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宏观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六、监测数据统计 1.某一时期医院感染发生率(我院的小于8%) 医院感染发生率(%)=医院感染病例数/医院出院病例数X 100% 医院感染例次发生率(%)=医院感染例次病例数/医院出院病例数 X100% 2.某一时期医院感染部位构成 3.医院感染高危科室分布及原因(某一个时期科室的感染率) 科室感染发生率(%)=科室感染病例数/科室出院病例数X 100% 4.危险因素分析 5.统计本月或本季度的药敏送检率,不同种类病原菌的构成比。 6.数据的整理、分析、比较及反馈 1 )专人负责,每日填写,避免遗漏,及时整理完善数据。 2)如发现数据缺失,及时查找和分析原因(人的因素、概念、 流程、方法),并采取改善措施。

二级医院感染管理方案控制指标.docx

十二月份 二级医院感染管理控制指标 一、医院感染发病率≤ 8% 二、医院感染现患率≤ 10% 三、现患调查实查率≥ 96% 四、医院感染漏报率≤ 20% 五、 I 类切口感染率≤ 0.5% 六、 I 类手术切口预防抗生素使用率≤30% 七、感染病人病原学送检率≥50% 八、消毒灭菌合格率100% 九、手卫生依从率≥ 60% 十、手卫生知晓率100% 十一、洗手方法正确率100% 十二、医院感染暴发率为0 十三、三管监测目标持续改进 附(概念): 一、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 定义:医院感染新发病例是指观察期间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即观察开始时没有发生医院感染,观察开始后直至结束时发生的医院感染病例,包括观察开始时已发生医院 感染,在观察期间又发生新的医院感染的病例。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是指住院患者 中发生医院感染新发病例(例次)的比例。 计算公式: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 =×100% 意义:反映医院感染总体发病情况。一般指月发病(例次)率和年发病(例次)率。 二、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 定义:确定时段或时点住院患者中,医院感染患者(例次)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 的比例。 计算公式: 医院感染现患(例次)率 =×100% 意义:反映确定时段或时点医院感染实际发生情况,为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现状,判 断变化趋势,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及干预效果评价提供基础。

三、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定义:应当报告而未报告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占同期应报告医院感染病例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医院感染病例漏报率 =× 100% 意义:反映医疗机构对医院感染病例报告情况及医院感染监测、管理情况。 四、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定义:受调查的医务人员实际实施手卫生次数占同期调查中应实施手卫生次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 =×100% 意义:描述医务人员手卫生实际执行依从程度,反映医务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 五、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定义:住院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全身给药)患者数占同期住院患者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100% 意义:反映医院内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及管理情况。 六、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 定义:以治疗为目的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前病原学检验标本送检病例数占同期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病例总数的比例。病原学检验标本包括:各种微生物培养、降钙素原、白介素 -6 等感染指标的血清学检验。 计算公式: =×100% 意义:反映抗菌药物使用的规范性。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针灸康复科 医院感染 一、医院感染的定义: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 1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免疫机能低下病人由自身正常菌群引起的感染。即病人在发生医院感染之前已是病原携带者,当机体抵抗力降低 时引起自身感染。 2、外源性感染:指由环境或他人处于(病人、带菌者、工作人员、探视者、陪护者)获得而引起的直接感染。环境感染由污染的环境(空气、水、医疗用具及其他物品造成的感染。如手术室空气污染造成病人术后切口感染,注射器灭菌不严格引起的已型

肝炎流行等。 三、院内感染的影响 1、现代化诊疗技术和侵入性操作:如器官移植、血液透析、导尿和脑室引流等. 2、伤免疫系统的各种细胞毒药物、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等。 3、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原发病:如糖尿病、肝硬化和肿瘤等。 4、引起正常菌群失调的大量抗生素的使用。 四、医院感染的标准预防 认定是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需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液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基本特点 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 医院感染的有关规定 1、医务人员上班时要服装整洁,不得穿工作服进入食堂、会议室离院外出。 2、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消毒灭菌原则,进入人体组织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 3、根据物品的性能选用物体或化学的方法进行消毒灭菌。耐热、耐湿物品如:手术器具及物品、各种穿刺针、注射器等首选压力蒸汽火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化学灭菌。 4、医务人员接触病人前后用流水洗手,肥皂应保持干燥。无菌操作必须带口罩帽子。 5、无菌物品专室专柜存放。每日检查无菌有效期,并有明显的标志。 6、凡无菌物品标明品名、有效期、签名。包内放化学指示卡,包外贴化学 7、无菌器械、容器、敷料罐、持物钳等按要求灭菌,消毒液定期更换。 8无菌物品提倡小包装。

医院感染监测

医院感染监测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医院感染监测 一、医院感染监测的定义 医院感染监测是指系统地观察一定人群中的医院感染发生和分布及其各种影响因素;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向有关人员反馈, 及时采取防治对策和措施;同时对其防治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不断改进,以达到控制医院感染的目的。 二、医院感染监测的目的 1.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提供医院感染的本底率,建立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基线 3.鉴别医院感染暴发 4.利用调查资料说服医务人员遵守感染控制规范与指南 5.评价控制措施 6.满足管理者的需要 7.为医院在医院感染方面受到的指控辩护 三、医院感染监测的最终目标:减少医院感染及其造成的损失,保证医疗安全. 四、医院感染监测内容:医院感染病例监测、环境卫生学监测、消毒药械的效能监测、其他:抗感染药物应用监测。 五、医院感染监测的类型 1.全面综合性监测:是连续不断地对医院所有的病人的所有部位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性监测。 ⑴目的:了解全院所有科室、所有病人医院感染情况。

⑵方式:发病率调查、现患率调查 ⑶缺点:成本高,劳动强度大. ⑷意义:①了解本底医院感染率。②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③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④为开展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和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依据和方向。 2.目标性监测 ⑴前提: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产生。 ⑵基本条件:基本了解了全院医院感染存在的问题;医院工作人员树立了医院感染监控观点。 ⑶优点: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用于解决重点问题。 ⑷种类:部门监测、轮转式监测、从优监测、感染部位监测、暴发监测 ⑸内容:ICU患者的监测、高危新生儿监测、外科手术病人监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监测、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监测、器官移植相关性感染的监测、微生物耐药性监测、医务人员伤害和感染的监测。 六、医院感染监测步骤及方法 1.制订监测计划:明确监测目的、确定监测人群、监测内容、计算指标、感染类型和病例定义、监测频率和持续时间、资料的收集方法和人员的培训、资料分析方法、信息的反馈方式。 2.医院感染相关资料调查的内容 ⑴基本内容:一般情况、住院资料、感染相关因素、医院感染特征。 ⑵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呼吸机、导尿管、血管导管、手术情况。 ⑶实验室检查:镜检、培养、血清学诊断。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资料

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资料 一、医院感染定义: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获得而于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院感染发生率:卫生部规范规定100张病床以下、100—500张病床、500张病床以上分别低于7%、8%、10%;一类切口感染率分别低于1%、0。5%、0.5%;漏报率低于20%(三级甲复查要求漏报率低于10%)。医院感染散发是指医院感染在某医院或某地区住院病人中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历年是指情况大致相同的年份。医院感染流行是指某医院、某科室医院感染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率水平。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住院病人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许多医院感染病例的现象。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是指在某医院、某科室的医院感染病例数增加快,短期内不能控制。 三、消毒灭菌原则和消毒灭菌程序:原则为进入人体织组或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组须灭菌;接触皮肤粘膜的器具和用品必须消毒。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去污染,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其中感染病人用过的医疗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彻底清洗干净,再消毒或灭菌。所有医疗器械在检修前应先经消毒或灭菌处理。医院

诊疗器械,为预防感染发生,应根据不同类别选用不同的消毒方法.1、高度危险性物品:是指穿透皮肤或粘膜而进入无菌组织或器官内的器材。如手术器械和用品、心导管、移植物、输液输血器材、注射器、针头、导尿管、活检钳等。必须进行严格灭菌,首选压力蒸气灭菌,经受不住高压时可选用环氧乙烷或高效灭菌剂。灭菌前必须进行彻底清洁,灭菌时严格掌握灭菌所需时间、温度、压力浓度等影响因素,灭菌中、后应做好效果监测,才能保证使用安全. 2、中度危险性物品:指仅和皮肤粘膜相接触,而不进入无菌组织内的器材.如呼吸机管道、麻醉机管道、胃肠及支气管内窥镜、体温计、口罩、便器、餐具等,必须进行灭菌或高水平的消毒处理,如2%戊二醛、含氯消毒剂消毒灭菌,而另一些则要求低一些,例如便器、卫生洁具等用中效消毒剂即可。 3、低度危险性物品:指仅直接或间接地与健康无损的皮肤粘膜接触的器材。如血压计袖带、压脉带、听诊器、床头柜、床单等。需按时清洗干净,用低效消毒方法即可,只有在明显被污染的情况下才需要高水平消毒。 四、消毒、灭菌方法可分为下述四类: 1、灭菌方法:可杀灭外环境中一切微生物的物理、化学方法。属于此类的有:热力灭菌、电离辐射灭菌、微波灭菌、等离子体灭菌等物理灭菌方法和甲醛、戊二醛、环氧乙烷、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