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1、政策性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国家干预、协调经济的产物。

2、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有政策性银行,其种类较为全面,并构成较为完整的政策性银行体系,如日本著名的“二行九库”体系,包括日本输出入银行、日本开发银行、日本国民金融公库、住

宅金融公库、农林渔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北海道东北

开发公库、公营企业金融公库、环境卫生金融公库、冲绳振兴开发

金融公库、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

特征

政策性银行不同于政府的中央银行,也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它的重要作用在于弥补商业银行在资金配置上的缺陷,从而健全与优

化一国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与其他银行相比,政策性银行具有如

下特点:

第一,从资本金性质看,政策性银行一般由政府财政拨款出资或政府参股设立,由政府控股,与政府保持着密切关系。如德国(复兴

开发银行法)规定:复兴开发银行为政府所有,其中联邦政府占80%

的股份,各州政府占20%的股份。法国的对外贸易银行,是由法国

的中央银行持股24.5%,信托储蓄银行持股24.5%,以及其他大商业

银行投资组成。

第二,从经营宗旨上看,政策性银行不以营利为目标,而以贯彻执行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为己任。其主要功能是为国家重点建设和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行业及区域的发展提供资金融通。一

般包括支持农业开发贷款,农副产品收购贷款,交通、能源等基础

设施和基础产业贷款,进出口贸易贷款等。但是不以营利为目标并

不意味着政策性银行都不盈利,或是都无视效益性,而仅仅是以经

营的目标角度来讲,不追求盈利或利润最大化。

第三,从业务范围上看,政策性银行不能吸收活期存款和公众存款,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提供的资本金、各种借入资金和发行政策

性金融债券筹措的资金,其资金运用多为长期贷款和资本贷款。政

策性银行收入的存款也不作转账使用,贷款一般为专款专用,不会

直接转化为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所以,不会像商业银行那样具备

存款和信用创造职能。政策性银行有自己特定的服务领域,不与商

业银行产生竞争。它一般服务于那些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

有重要意义,且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资金回收慢的

项目领域,如农业开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进出口贸易、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开发等领域。

第四,从融资原则上看,政策性银行有其特殊的融资原则。在融资条件或资格上,要求其融资对象必须是从其他金融机构不易得到

所需的融通资金的条件下,才有从政策性银行获得资金的资格,且

提供的全部是中长期信贷资金,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商业银行同期同

类贷款利率,有的甚至低于筹资成本,但要求按期还本付息。

第五,从信用创造能力看,政策性银行一般不参与信用的创造过程,资金的派生能力较弱。因为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不是吸

收存款,而往往是由政府提供,而且政策性银行的贷款主要是专款

专用,正常情况下不会增加货币供给。

区别

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1)经营方式不同。政策性银行多由政府出资建立,业务上由政

府相应部门领导。商业银行多采取股份制的形式,业务上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2)资金来源不同。政策性银行一般不接受存款,也不从民间借款。而商业银行以存款作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

(3)经营目的不同。政策性银行是为了支持某些部门的发展而专

门成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与相应的产业部门关系密切。而商业

银行则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业务范围广泛。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民国时期的银行进行了全面整顿,中国人民银行吸收合并了国内绝大部分银行,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于一身,成为大陆地区唯一的银行。当时的政策性业务,主要由人民银

行负责。

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家采取了多项举措,使国内银行业呈现

多元化发展措施,包括:

(1)恢复了中国人民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

(2)新办了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

(3)向深圳、广东、福建、上海四地政府发放了银行牌照,由当

地政府主持创办深圳发展银行(1988)、广东发展银行(1988)、福建

兴业银行(1988)、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992);

(4)向招商局集团、中信集团、光大集团、首钢集团四家国有企

业发放了银行牌照,开办了招商银行(1987)、中信实业银行(1987)、华夏银行(1992)、中国光大银行(1992);打破了银行由政府创办的垄

断局面。

1978-1994年间,国家的政策性业务主要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承担。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

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及其他文件,提出深化金融改革,将工

农中建四大行建设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此,从四大行中剥离出

政策性业务,组建了专门承担政策性业务的专业银行,即政策性银行。该文件成为政策性银行筹建的主要法律文件,从此,工农中建

四大行由专业银行转型为国有商业银行,不再承担政策性金融业务。

1994年3月17日,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500亿

元人民币,主要承担国内开发型政策性金融业务。

1994年7月1日,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33亿

元人民币,主要承担大型机电设备进出口融资业务。

1994年11月8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200亿元人民币,主要承担农业政策性扶植业务。

迄今,我国政策性银行设立、运作已近十六年,但人们对于政策性银行的法律性质问题却并不明确。

2007年,中央汇金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于12月31日在北京签署协议,向国家开发银行注资200亿美元。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2008年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6日在京挂牌成立,成为第一家由政策性银行转型而来的商业银行,标志着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

2008年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6日在京挂牌成立,成为第一家由政策性银行转型而来的商业银行,标志着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目前,银监会在统计口径中将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列入政策性银行,将国家开发银行与政策性银行并列统计。

看了“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的人还看了:

国外政策性银行的最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收稿日期:2006-09-09 作者简介:郑波(1978110-),男,经济学硕士,现供职于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 国外政策性银行的 最新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郑 波 (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 浙江杭州 310006) 摘要:我国的三家政策性银行自组建十余年以来,在新的形势下需要进行新的模式和路径的选择。本文将首先归纳总结当前国外主要政策性银行业务运行中的一些共同特点,再分析和介绍国外主要政策性银行的最新发展趋势,最后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未来的改革和发展,提出相应的结论和政策建议。 关键词:政策性金融;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6)12-0059-03 一、国外主要政策性银行业务运行中的共同特点 当前,国际上主要的政策性银行运营中普遍存在如下共同点: 11政策性银行是现代金融体系不可或缺的组成 部分,在弥补市场缺损、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如韩国,1967年“入关”后,韩国产业银行(KDB )等政策性银行贯彻政府促进输出工业发展的政策目标,向重点产业提供了大量资金。配合政府推出的“重化学工业计划”,KDB 等政策银行通过发行国民投资债券和从韩国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筹资等方式,为重化工业发展提供了50%的设备资金。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后,韩国产业银行(KDB )承担了处理金融危机的重任。韩国在严重的 金融危机中,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急剧下降,信用度降低,流动性问题严重,只是回收贷款,没有能力开展更多的业务;一批负债累累的财团先后倒闭,大量依托财团生存的中小企业也陷入了严重的困境。在处理危机中,KDB 一方面代表政府在国际资本市场中筹集资金,承担政府国际资金借款的转贷,向国内 的金融机构尤其是中小金融机构,提供信用证和资金,对商业银行给予扶持和支持。另一方面,扩大对企业贷款业务,增加对中小企业的贷款,开展进出口融资业务。贸易融资业务过去是KDB 的辅助业务,在商业银行无法开展这项业务时,KDB 承担了支持进出口业务开展的重任,到1999年贸易融资业务已达40亿美元。KDB 还重点扩展投资银行业务,开展承销债券、资产证券化和高新技术风险投资业务,并成立了兼并重组部和风险投资组,组建了四只基金,在企业的重组中扮演了关键性角色。与此同时,KDB 还以大企业和大财团的大股东身份,参与民营化改造,并对朝鲜进行金融支持。 韩国政策性银行在金融危机中的表现,突出显示了政策金融的导向性和不可替代性,受到了来自本国和国际社会的高度评价。 21国际信用机构给予政策性银行国家主权级或 准主权级的信用等级。国家信用的实质是“政府的担保”,即政府以明确的法律规定对政策性银行的负债进行担保。 政策性银行的国家信用特征主要体现在:依托政 9 5《上海金融》2006年第12期 国际金融

浅析韩国政策性银行

浅析韩国政策性银行 如今,各个国家的银行结构中,一般来说均以中央银行为首,然后以商业银行作为主体,辅以各种专业性银行。其中政策性银行分摊着各类专业性银行的重要构成部分,鲜明的性质让其拥有自身独特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现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剧,并且在国际上对世界的经济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既是机遇也为挑战,令中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空间更加广阔,也要求国内的政策性银行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找出自身与国际标准的差距,多加借鉴国际的先进管理技术,加快发展步伐。因此,我将对邻国的政策性银行进行探究,借鉴其对韩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有效作用和成功经验,吸纳经营和管理的先进方法,进而完善我国的政策性银行。 六十年代的韩国还是个贫穷的农业国家,GDP仅仅为87美元,但仅经过30余年,其发展为新兴工业化国家,2000年左右,其GDP为7466美元。在这个工业奇迹中,韩国产业银行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将要以KDB为切点,进行探究。 韩国产业银行(Korea Development Bank),是韩国目前最大的政策性银行,前身是1918年的韩国开发银行,在1954年,伴随朝鲜战争结束,政府依据《韩国产业银行法》,全额出资成立了韩国产业银行,其宗旨是:“遵照国策,为产业的开发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和管理产业资金。”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韩国产业银行身为韩国政府的代表,在国民经济发展和金融产业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配合国家政策的变化,顺应经济不同时代的需求,不断扩宽的金融业务的范围,开发金融机能,主导了产业的发展,也以令人惊讶的速度在不断进行长足的发展。 一、KDB经营特征 (1)有效利用国家政策权利和财政手段

最新浅谈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思考

浅谈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思考 论文关键词:政策性;商业化改革 论文提要:2008年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在业正式展开。本文通过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对于我国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一、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 1998年以来,三家政策性银行每年近3,000亿元的信贷投入,成为我国GDP年均增长7.7%的重要推动力量,2002年末我国政策性银行贷款已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的12.16%。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制度缺陷 1、缺乏相关制度保障业务运营。我国政策性银行至今没有单独的立法,成立时国务院的批复文件也没有根据发展条件的变化而修订,成为政策性银行业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国外政策性银行一般是先立法,再依法设立并经营,金融制度通过立法确定,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和补充,如《日本开发银行法》、《韩国产业银行法》等。 2、国家信用和担保内容缺失。开发银行属于政府独资经营的政策性银行,享有准财政资信等级,这是开发银行运营的基础。但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国家信用缺乏实质性内容,在资本金补充、财政补贴、政策等主要方面的支持有限,与国际上规范的政策性银行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3、资本金及充足率不足。我国政策性银行目前尚未形成资本金补充机制,资本

充足率有下降趋势。而国外政策性银行除了实收资本外,还注重增加资本准备,资本充足率与政府给予的国家信用支持相匹配,通常高于一般商业银行。 4、银行功能不完善,手段不到位。近年来,国外开发性银行正由专业银行向综合银行转变,在传统银行业务基础上开拓资本市场业务。而我国开发银行的业务范围过于狭窄,主要资产业务仍为单纯贷款业务,缺少国外同业所从事的债券、股本投资以及担保等创新业务,难以运用市场化、商业化手段实现政策性目标,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推进和市场开发程度的深入,将难以满足客户日趋多样化的需求,难以适应市场要求。 5、缺乏健全的风险体系。国外政策性主要通过构筑政策支持体系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保证贷款回收和防范化解风险,其核心是建立可靠的担保体系,优先清偿,以及资产化等。而我国政策性银行这方面的支持和手段较少,运营中有较大的风险。因此,提高信贷决策质量,建立和改进信贷风险管理是政策性银行发展的迫切需要。 三、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的必要性 政策性银行商业化改革是进一步促进开发性金融的必然选择。开发性金融是适应制度落后和失灵,为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增强经济竞争力而出现的一种金融形式,在国际上已有百年历史。从各国的实践看,开发性金融通常为政府所拥有,赋权经营,具有国家信用,用建设制度和开发市场的方法实现政府的发展目标,承担着支持经济发展、投体制改革及相关金融市场建设的重要任务。开发性金融对经济增长产生作用的主要渠道是资源的有效使用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完成的途径是通过较高水平的金融发展与金融深化。 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是维护我国金融安全的必然选择,并且在另一方面能为

中国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

中国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日益成熟,金融深化的加深,政策性银行的历史性任务的完成,政策性银行从体制、内部治理和资本充足率等方面日益暴露出问题,因此对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势在必行。改革中在顺应国际趋势的同时,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立足现实,实现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发展;可持续性 1994年为使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摆脱“一身二任”——既经营商业业务,又经营政策性业务,分离两种不同形状的业务,随后建立了三家政策性银行,分别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当前我国政策性银行面临自身制度不健全、资本充足率低、法律制度和监管体系的不完善等问题,因此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转型势在必行。在坚持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与可持续性发展过程中,既要借鉴和顺应国际上政策性银行改革发展的趋势,也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金融生态环境的现实因素,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性银行改革和持续性发展的道路。 1 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 政策性银行是由国家政府创立、参股并保证运行,以深化和协调社会经济为宗旨,不以赢利为目的,通过特定领域进行有关政策性融资业务活动的金融机构。我国最初建立政策性银行,一方面是服务于经济体制转轨,另一方面是使当时的四大专业银行能够摆脱政策性贷款的业务,完全转向商业化银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和完善,金融体制日益成熟,政策性银行的历史性阶段任务也随之完成。2012年中央文件中提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须进一步发挥政策性银行在服务国家宏观调控、促进“三农”发展中的职能作用,一如既往的支持国家粮棉购销储业务为主体,以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农业建设为重点,做支持新农村的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是直属国务院领导,注册资本金为50亿元人民币,并且全部由政府出资。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外经贸政策、金融政策和外交政策,为广大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促进对外关系发展和经济贸易合作,提供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国家开发银行把融资优势和政府组织优势相结合,十年中,累计向“两基一支”领域的重要行业4000多个项目发放贷款16000多亿元。2008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转型为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这使我们关注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现状及问题。 2 中国政策性银行改革的必要性 2.1 政策性银行改革是解决其自身制度不健全有效途径 从内部治理看,政策性银行的经营方式并不是按照市场化经营,缺乏市场约束机制,在我国至今仍没有建立一套有关政策性金融的法律法规,政策性银行业

政策性银行有哪些

政策性银行有哪些 问题: 政策性银行有哪些? 答案: 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我国的三大政策性银行。 【相关阅读】 政策性银行有哪些? 所谓政策性银行系指那些多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的金融机构。 一般来说,政策性银行贷款利率较低、期限较长,有特定的服务对象,其放贷支持的主要是商业性银行在初始阶段不愿意进入或涉及不到的领域。例如,国家开发银行服务于国民经济发展的能源、交通等“瓶颈”行业和国家需要优先扶持领域,包括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这些领域的贷款量占其总量的91%。进出口银行则致力于扩大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及支持对外承包工程和境外投资项目。农发行主要承担国家政策性农村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拨付,专司粮棉油收购、调销、储备贷款业务等。

政策性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国家干预、协调经济的产物。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有政策性银行,其种类较为全面,并构成较为完整的政策性银行体系,如日本著名的“二行九库”体系,包括日本输出入银行、日本开发银行、日本国民金融公库、住宅金融公库、农林渔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北海道东北开发公库、公营企业金融公库、环境卫生金融公库、冲绳振兴开发金融公库、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 韩国设有韩国开发银行、韩国进出口银行、韩国中小企业银行、韩国住宅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法国设有法国农业信贷银行、法国对外贸易银行、法国土地信贷银行、法国国家信贷银行、中小企业设备信贷银行等政策性银行; 美国设有美国进出口银行、联邦住房信贷银行体系等政策性银行。这些政策性银行在各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构成各国金融体系两翼中的一部分。 建行目的 1、补充和完善市场融资机制。政策性银行的融资对象,一般是限制在那些社会发展需要而商业性金融机构又不愿意带给资金的银行或项目,因此能够补充商业性融资的缺陷,完善金融体系的功能。 2、诱导和牵制商业性资金的流向。一是政策性银行透过自身的先行投资行为,给商业性金融机构指示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导向和支持重心,从而消除商业性金融机构的疑虑,带动商业性资金参与;二是政策性银行透过带给低息或贴息贷款能够部分弥补项目投资利润低

我国三大政策性银行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一、性质与任务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1994年4月19日发出的《关于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通知》(国发[1994]25号)成立的国有农业政策性银行,直属国务院领导。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筹集农业政策性信贷资金,承担国家规定的农业政策性和经批准开办的涉农商业性金融业务,代理财政性支农资金的拨付,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业务上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 二、组织机构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机构设置上实行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支行制;在管理上实行总行一级法人制,总行行长为法定代表人;系统内实行垂直领导的管理体制,各分支机构在总行授权范围内依法依规开展业务经营活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总行设在北京。其分支机构按照开展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需要,并经银监会批准设置。截至2006年底,除总行及总行营业部外,设立省级分行30个;地(市)分行(含省级分行营业部)330个,地(市)分行营业部210个,县(市)支行1600个,县级办事处3个。目前暂未在西藏自治区设立分支机构。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系统现有员工约5.9万人。 三、业务范围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由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宏观调控的需要并考虑到农发行的承办能力来界定。中国农业发展

银行成立以来,国务院对其业务范围进行过多次调整。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目前的主要业务是: (一)办理粮食、棉花、油料收购、储备、调销贷款。 (二)办理肉类、食糖、烟叶、羊毛、化肥等专项储备贷款。 (三)办理粮食、棉花、油料加工企业和农、林、牧、副、渔业的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 (四)办理粮食、棉花、油料种子贷款。 (五)办理粮食仓储设施及棉花企业技术设备改造贷款。 (六)办理农业小企业贷款和农业科技贷款。 (七)办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支持范围限于农村路网、电网、水网(包括饮水工程)、信息网(邮政、电信)建设,农村能源和环境设施建设。 (八)办理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支持范围限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和农村流通体系建设。 (九)办理农业生产资料贷款。支持范围限于农业生产资料的流通和销售环节。 (十)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 (十一)办理业务范围内企事业单位的存款及协议存款、同业存款等业务。 (十二)办理开户企事业单位结算。 (十三)发行金融债券。 (十四)资金交易业务。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 1、政策性银行的产生和发展是国家干预、协调经济的产物。 2、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有政策性银行,其种类较为全面,并构成较为完整的政策性银行体系,如日本著名的“二行九库”体系,包括日本输出入银行、日本开发银行、日本国民金融公库、住 宅金融公库、农林渔业金融公库、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北海道东北 开发公库、公营企业金融公库、环境卫生金融公库、冲绳振兴开发 金融公库、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 特征 政策性银行不同于政府的中央银行,也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它的重要作用在于弥补商业银行在资金配置上的缺陷,从而健全与优 化一国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与其他银行相比,政策性银行具有如 下特点: 第一,从资本金性质看,政策性银行一般由政府财政拨款出资或政府参股设立,由政府控股,与政府保持着密切关系。如德国(复兴 开发银行法)规定:复兴开发银行为政府所有,其中联邦政府占80% 的股份,各州政府占20%的股份。法国的对外贸易银行,是由法国 的中央银行持股24.5%,信托储蓄银行持股24.5%,以及其他大商业 银行投资组成。 第二,从经营宗旨上看,政策性银行不以营利为目标,而以贯彻执行国家的社会经济政策为己任。其主要功能是为国家重点建设和 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重点扶持的行业及区域的发展提供资金融通。一 般包括支持农业开发贷款,农副产品收购贷款,交通、能源等基础 设施和基础产业贷款,进出口贸易贷款等。但是不以营利为目标并 不意味着政策性银行都不盈利,或是都无视效益性,而仅仅是以经 营的目标角度来讲,不追求盈利或利润最大化。

第三,从业务范围上看,政策性银行不能吸收活期存款和公众存款,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提供的资本金、各种借入资金和发行政策 性金融债券筹措的资金,其资金运用多为长期贷款和资本贷款。政 策性银行收入的存款也不作转账使用,贷款一般为专款专用,不会 直接转化为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所以,不会像商业银行那样具备 存款和信用创造职能。政策性银行有自己特定的服务领域,不与商 业银行产生竞争。它一般服务于那些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 有重要意义,且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资金回收慢的 项目领域,如农业开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进出口贸易、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开发等领域。 第四,从融资原则上看,政策性银行有其特殊的融资原则。在融资条件或资格上,要求其融资对象必须是从其他金融机构不易得到 所需的融通资金的条件下,才有从政策性银行获得资金的资格,且 提供的全部是中长期信贷资金,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商业银行同期同 类贷款利率,有的甚至低于筹资成本,但要求按期还本付息。 第五,从信用创造能力看,政策性银行一般不参与信用的创造过程,资金的派生能力较弱。因为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不是吸 收存款,而往往是由政府提供,而且政策性银行的贷款主要是专款 专用,正常情况下不会增加货币供给。 区别 与商业银行的区别 (1)经营方式不同。政策性银行多由政府出资建立,业务上由政 府相应部门领导。商业银行多采取股份制的形式,业务上自主经营、独立核算。 (2)资金来源不同。政策性银行一般不接受存款,也不从民间借款。而商业银行以存款作为其主要的资金来源。 (3)经营目的不同。政策性银行是为了支持某些部门的发展而专 门成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与相应的产业部门关系密切。而商业 银行则以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的,业务范围广泛。

政策性银行介绍

政策性银行介绍 政策性银行(policylender/non-commercialbank)是指由政府发起、出资成立,为贯彻和配合政府特定经济政策和意图而进行融资 和信用活动的机构。[1] 政策性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为贯彻、配合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工具。 1994年中国政府设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 农业发展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均直属国务院领导。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民国时期的银行进行了全面整顿,中国人民银行吸收合并了国内绝大部分银行,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于一身,成为大陆地区唯一的银行。当时的政策性业务,主要由人民银 行负责。 1978年改革开放后,国家采取了多项举措,使国内银行业呈现 多元化发展措施,包括: (1)恢复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 (2)新办了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 (3)向深圳、广东、福建、上海四地政府发放了银行牌照,由当 地政府主持创办深圳发展银行(1987)、广东发展银行(1988)、兴业 银行(1988)、上海浦东发展银行(1992); (4)向招商局集团、中信集团、光大集团、首钢集团四家国有企 业发放了银行牌照,开办了招商银行(1987)、中信实业银行(1987)、中国光大银行(1992)、华夏银行(1992);打破了银行由政府创办的垄 断局面。 1978-1994年间,国家的政策性业务主要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承担。

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 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及其他文件,提出深化金融改革,将工 农中建四大行建设成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为此,从四大行中剥离出 政策性业务,组建了专门承担政策性业务的专业银行,即政策性银行。该文件成为政策性银行筹建的主要法律文件,从此,工农中建 四大行由专业银行转型为国有商业银行,不再承担政策性金融业务。 1994年3月17日,国家开发银行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500亿 元人民币,主要承担国内开发型政策性金融业务。 1994年7月1日,中国进出口银行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33亿 元人民币,主要承担大型机电设备进出口融资业务。 1994年11月8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 200亿元人民币,主要承担农业政策性扶植业务。 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均直属国务院领导。 2007年,中央汇金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于12月31日在北京签 署协议,向国家开发银行注资200亿美元。 2008年2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开发银行改革实施总体方案。 2008年12月16日,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6日在京挂牌 成立,成为第一家由政策性银行转型而来的商业银行,标志着我国 政策性银行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目前,银监会在统计口径中将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列入政策性银行,将国家开发银行与政策性银行并列统计。 政策性银行不同于政府的中央银行,也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它的重要作用在于弥补商业银行在资金配置上的缺陷,从而健全与优 化一国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与其他银行相比,政策性银行具有如 下特点: 第一,从资本金性质看,政策性银行一般由政府财政拨款出资或政府参股设立,由政府控股,与政府保持着密切关系。如德国(复兴

政策性银行法规

政策性银行法规 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券市场发行管理暂行规定 1998-11-28 (4) (1)国家开发银行 (7) 国务院关于组建国家开发银行的通知 (7) 国家开发银行机构编制方案 (15) 国家开发银行部机构职责分工和业务运行程序规定(试行) 1994-5-12 (19) 国家开发银行签订借款合同暂行规定 1994-6-10 (26) 国家开发银行“借款单位借款申请和支付通知授权系统”使用管理试行办法 (28) 国家开发银行授权管理暂行规定 (30) 国家开发银行信贷合同管理暂行办法 (40) 国家开发银行合同专用章管理暂行办法2002-3-2 (45)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利率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1996-3-22 (47) 国家开发银行银团贷款管理暂行规定 1996-9-14 (49) 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保证担保暂行规定》的通知 1996-8-6 (52) 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抵押、质押担保暂行规定》的通知 1996-8-6 (54)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回收暂行办法》的通知 1995-1-25 (59)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信贷资金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1994-9-9 (64)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经理制暂行办法》的通知1997年4月24日 (67)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选择委托贷款业务代理经办行的暂行办法》的通知1996年5月1日 (69) 国家开发银行贷款业务会计操作规程(试行) 1996-5-1 (76)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固定资产贷款利率及有关规定的通知 1994年8月22日 (85) 国家开发银行异地统借统还项目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2000-4-6 (87) 国家开发银行、国家统计局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统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1994年11月17日 (90) 国家开发银行柜台前移贷款项目业务管理暂行办法 1998年8月31日 (92) 国家开发银行设备储备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1998年9月14日 (95)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国家开发银行基本建设贷款办法》的通知 (97) 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工程保险管理暂行规定 1999.10.25 (100) 国家开发银行对中瑞合作基金投资企业贷款暂行办法 2000-3-27 (103) 国家开发银行军品生产线技术改造专项贷款管理办法 2000-1-3 (105) 国家开发银行技术援助贷款管理暂行办法 2000-3-30 (107) 国家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工程监理管理暂行规定 1999-10-12 (110) 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委员会工作制度 2000-1 (112) 国家开发银行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贷款委员会工作的若干规定》和《关于改进贷款项目贷款条件评审工作的补充规定》的通知 1995年7月31日. 114

中国政策性银行转型研究

中国政策性银行转型研究 政策性银行作为财政投融资机构,是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框架内政府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是金融形式的特殊财政活动。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阶段,政策性银行如何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成为我国财政金融领域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研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展开。提出问题之后,首先分析了政策性银行存在的理论基础,探讨了政策性银行产生、发挥作用和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 接着,分析了政策性银行转型的初始状态,以及经济新常态和金融结构问题对政策性银行转型的约束。然后,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分析比较了政策性银行技术效率,并进一步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证明:政策性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受到了金融结构发展程度、资本形成额增速、经济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金融深化程度M2/GDP、GDP增长率等宏观因素和贷款规模、资本充足率、银行技术效率等微观因素显著影响,为转型决策提供了定量分析依据。 最后,基于政策性银行初始状态、约束条件和效率实证分析,总结了政策性银行转型动因,提出了转型思路、目标模式和路径。论文分为7章。 第1章是绪论。本章从政策性银行转型背景出发,提出了研究主题和研究意义,并界定了相关概念。 从财政投融资、政策性银行转型、银行效率等方面梳理前人研究文献,分析了政策性银行转型有关问题前沿成果。然后提出了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结构,总结了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2章介绍了政策性银行转型的理论框架。本章首先根据经济学、金融学、

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理论分析了政策性银行存在的理论基础。 接着,运用IS-LM模型分析政策性银行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协调框架内的经济效应和作用机理,分析了政策性银行作为财政投融资在金融结构中地位的决定因素。然后,分析了政策性银行转型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政策性银行转型中绩效评价的指标。 从而从理论上形成一个政策性银行产生、发挥作用、转型的分析框架。第3章分析中国政策性银行转型的初始条件。 本章对政策性银行发展历程、在金融结构中的地位进行了分析,对政策性银行盈利能力、风险管理能力和资本管理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政策性银行转型的初始状态。第4章分析中国政策性银行转型的约束条件。 本章首先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政策性银行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然后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与经济结构的适应性,运用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理论对中国金融结构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并与国际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了经济与金融环境对政策性银行转型的约束作用。第5章实证分析中国政策性银行效率及影响因素。 本章首先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建立了政策性银行技术效率分析模型,对政策性银行技术效率进行了比较分析。接着,构建面板数据,运用 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分析了政策性银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并以 DEA-Malmquist模型计算得出的全要素生产率(TFP)指数作为被解释变量,以影 响全要素生产率的宏观和微观因素为解释变量,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对政策性银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 第6章总结国外政策性银行转型经验。本章在系统梳理国外政策性银行发展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改1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改1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 作为金融深化的重要内容,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三家政策性银行相继成立并开始运行。这对于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提高资金融通效率,增强宏观金融的调控能力,弥补市场机制配置资金的不足,无疑将起到积极作用。在近几年的运行实践中我国政策性银行暴露出较多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有一个共性问题是:政策性银行的资金虽然在总量供给上初步得到了保证,但作为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实现政策性银行“逆市场配置资金”的目的,则面临一系列问题,这也是各国发展政策性金融普遍遇到的主要问题。本文是我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探索。一、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的特点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专门为贯彻配合一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在特定的范围内直接或间接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的政府机构。 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有共性的一面,如要对贷款进行严格审查,贷款要还本付息、周转使用等。但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也有其特征:一是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多由政府财政拨付;二是政策性银行经营时主要考虑国家的整体利益、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标,但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并不是财政资金,政策性银行也必须考虑盈亏,坚持银行管理的基

本原则,力争保本微利;三是政策性银行有其特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发行金融债券或向中央银行举债,一般不面向公众吸收存款;四是政策性银行有特定的业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竞争。 政策性银行不同于政府的中央银行,也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它的重要作用在于弥补商业银行在资金配置上的缺陷,从而健全与优化一国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与其他银行相比,政策性银行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从资本金性质看,政策性银行一般由政府财政拨款出资或政府参股设立,由政府控股,与政府保持着密切关系。如德国(复兴开发银行法)规定:复兴开发银行为政府所有,其中联邦政府占80%的股份,各州政府占20%的股份。 法国的对外贸易银行,是由法国的中央银行持股24.5%,信托储蓄银行持股24.5%,以及其他大商业银行投资组成。 第二,从业务范围上看,政策性银行不能吸收活期存款和公众存款,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提供的资本金、各种借入资金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筹措的资金,其资金运用多为长期贷款和资本贷款。政策性银行收入的存款也不作转账使用,贷款一般为专款专用,不会直接转化为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所以,不会像商业银行那样具备存款和信用创造职能。政策性银行有自己特定的服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产生竞争。它一般服务于那些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且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经济效

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

我国政策性银行改革 一、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现状 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创立或担保,以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为目的、具有特殊融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的的金融机构。我国1994年成立政策性银行以来,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加大了对重点产业、基础设施、进出口企业和农产品流通等领域的政策性信贷支持,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最初设立三家政策性银行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为了弥补市场资源配置不足。20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市场经济刚起步,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一直困扰着经济发展。房地产热、开发区热导致投资过度膨胀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占用了大量信贷资金,使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因缺乏投资,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同时,投资效益低下使金融体系孕育着极大的金融风险。其次,为解决收购资金“打白条”需要。1994年以前,我国粮棉收购资金采取“地方财政、购销企业和农行各三分之一”的解决办法,地方财政和购销企业资金经常出现缺口,给农民“打白条”现象严重,直接侵害了农民利益,引起了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最后,为专业银行商业化经营需要。专业银行既按国家要求办理政策性贷款,又按利润最大化原则开展商业性业务;另一方面,专业银行经办政策性业务掩盖了实际经营亏损。为解决上述问题,确保央行调控基础货币主动权,1994年我国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三家政策性银行。 1998年以来,三家政策性银行每年近3,000亿元的信贷投入,成为我国GDP 年均增长7.7%的重要推动力量,2002年末我国政策性银行贷款已占金融机构各项贷款总额的12.16%。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制度缺陷 1、缺乏相关法律制度保障业务运营。我国政策性银行至今没有单独的立法,成立时国务院的批复文件也没有根据发展条件的变化而修订,成为政策性银行业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而国外政策性银行一般是先立法,再依法设立并经营,金融制度通过立法确定,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订和补充,如《日本开发银行法》、《韩国产业银行法》等。

政策银行改革方案及影响

政策银行改革方案及影响 4月12日,中国政府网发布消息称,正式批准由人民银行有关单位提出的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改革方案。在改革方案中,三大政策性银行各自明确了定位,其中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重新回归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被定位为开发性金融机构,是政策性金融的高级阶段,但与一般政策性银行略有区别。此次改革还涉及了“资本约束机制”、组织架构改革以及业务板块改革等领域。 其中,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方案获批时间为2014年12月8日。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方案获批时间均为今年3月20日。 国家开发银行坚持开发性金融机构定位。适应市场化、国际化新形势,充分利用服务国家战略、依托信用支持、市场运作、保本微利的优势,进一步完善开发性金融运作模式,积极发挥在稳增长、调结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通过深化改革,合理界定业务范围,不断完善组织架构和治理结构,明确资金来源支持政策,合理补充资本金,强化资本约束机制,加强内部管控和外部监管,将国家开发银行建设成为资本充足、治理规范、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优质、资产优良的开发性金融机构。 中国进出口银行改革要强化政策性职能定位。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合理界定业务范围,明确风险补偿机制,提升资本实力,建立资本充足率约束机制,强化内部管控和外部监管,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把中国进出口银行建设成为定位明确、业务清晰、功能突出、资本充足、治理规范、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良好、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政策性银行,充分发挥在稳增长、调结构、支持外贸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中的功能和作用。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改革要坚持以政策性业务为主体。通过对政策性业务和自营性业务实施分账管理、分类核算,明确责任和风险补偿机制,确立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约束机制,建立规范的治理结构和决策机制,把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建设成为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农业政策性银行。 改革方案有三大亮点

最新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问题研究资料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问题研究摘要: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面临的问题是资金采l源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已经严重制约 政策性银行功能的友挥.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政策性银行的资金采潭状况,并结合国外政策 性银行融资的经验,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融资渠道的拓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关键词: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渠道 一 ,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 目前,我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有财政 拨付的资本金,发行债券取得的自筹资金,从国外筹 集的资金及中央银行再贷款四个部分. 1,资本金按国际惯例,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本 充足率为5%.:但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5%的资本充足 率也难以达到例如:国家开发银行的注册资本是500 亿元,至1998年到位442亿元另外,由于财政拨付 的资本金与经营性建设资金合而为一,国家开发银行

几乎投有使用权,所以,资本金对于企业经营的保障 功能难以实现 2,发行金融债券筹资自1994年我国政策性银 行成立以来,除财政拨付的资本金外,其信贷资金主 要通过人民银行下达指令恬派购计划,由商业性金融 机构定向购买金融债券筹集.从1998年下半年开始, 政策性银行开始进行以组织承销团和招,投标方式发 行金融债券的筹资试点.,年发行金融债券410亿 元,发行试点成功1999年度,中国进出口银行和国家 开发银行除少部分资金由邮政储蓄解决外,信贷资金 作者简介:郭宝宁fl9777一】,士,厘门太学财政垒融系硕士 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金融改革与发展 主要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筹措,全年发行金融债券共计 2380亿元.2000年度,进出口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信 贷资金全部通过市场筹集规模进一步加大.可见,我 国政策性银行的资金来源正逐渐从政府财政拨付向 市场转变,发行债券已成为我国政策性银行筹集资金 的主要方式. 3,境外筹集的资金.目前我国国家开发银行及中 国进出口银行已从境外筹资.以国家开发银行为例, 其境外筹资的渠道主要有:①转贷;②筹措国际商业

关于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doc 9页)

关于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doc 9页)

../temp/...../ 更多资料请访问.(.....) 更多企业学院:...../Shop/ 《中小企业管理全能版》183套讲座+89700份资料...../Shop/40.shtml 《总经理、高层管理》49套讲座+16388份资料...../Shop/38.shtml 《中层管理学院》46套讲座+6020份资料...../Shop/39.shtml 《国学智慧、易经》46套讲座...../Shop/41.shtml 《人力资源学院》56套讲座+27123份资料...../Shop/44.shtml 《各阶段员工培训学院》77套讲座+ 324份资料...../Shop/49.shtml 《员工管理企业学院》67套讲座+ 8720份资料...../Shop/42.shtml

一、前言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于1994年先后成立了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通过几年的运行,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有效地促进了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对促进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当初国家提出的通过建立政策性银行来促进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目的已经初步实现。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目前我国政策性银行运作效应有些方面有悖于初衷,主要表现是政策性银行有商业化的倾向。按照政策性银行设立的初衷,其职能主要是支持那些国家需要发展,商业性金融不愿或不能介入的项目,但现在的情况是政策性银行提供的服务,很多方面是商业性金融完全可以承担的,这样发展下去不利于我国政策性金融体制发挥应有的职能。本论文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概念及其性质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分别从宏观政府、微观银行等两个方面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策略建议 (一)宏观政府方面 1、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政府关系模式 通过在政策性银行方面管理水平进行辨别,政策性银行同国家的具体联系能够细化成依附型、独立型、中间型等不同形式。系统研究上述形式各自的长处还有不足,根据现阶段具体现状,能够发现中间型从具体操作过程中能够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关键内容为:国家按照政策性银行相关方针、原则、目标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改

我国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问题的解决 作为金融深化的重要内容,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三家政策性银行相继成立并开始运行。这对于实现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的分离,提高资金融通效率,增强宏观金融的调控能力,弥补市场机制配置资金的不足,无疑将起到积极作用。在近几年的运行实践中我国政策性银行暴露出较多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有一个共性问题是:政策性银行的资金虽然在总量供给上初步得到了保证,但作为建立起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实现政策性银行“逆市场配置资金”的目的,则面临一系列问题,这也是各国发展政策性金融普遍遇到的主要问题。本文是我对这一问题的初步探索。 一、政策性银行资金来源的特点 政策性银行是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专门为贯彻配合一国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在特定的范围内直接或间接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的政府机构。 政策性银行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相比,有共性的一面,如要对贷款进行严格审查,贷款要还本付息、周转使用等。但作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也有其特征:一是政策性银行的资本金多由政府财政拨付;二是政策性银行经营时主要考虑国家的整体利益、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标,但政策性银行的资金并不是财政资金,政策性银行也必须考虑盈亏,坚持银行管理的基本原则,力争保本微利;三是政策性银行有其特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发行金融债券或向中央银行举债,一般不面向公众吸收存款;四是政策性银行有特定的业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竞争。

政策性银行不同于政府的中央银行,也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它的重要作用在于弥补商业银行在资金配置上的缺陷,从而健全与优化一国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与其他银行相比,政策性银行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从资本金性质看,政策性银行一般由政府财政拨款出资或政府参股设立,由政府控股,与政府保持着密切关系。如德国(复兴开发银行法)规定:复兴开发银行为政府所有,其中联邦政府占80%的股份,各州政府占20%的股份。法国的对外贸易银行,是由法国的中央银行持股24.5%,信托储蓄银行持股24.5%,以及其他大商业银行投资组成。 第二,从业务范围上看,政策性银行不能吸收活期存款和公众存款,主要资金来源是政府提供的资本金、各种借入资金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券筹措的资金,其资金运用多为长期贷款和资本贷款。政策性银行收入的存款也不作转账使用,贷款一般为专款专用,不会直接转化为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所以,不会像商业银行那样具备存款和信用创造职能。政策性银行有自己特定的服务领域,不与商业银行产生竞争。它一般服务于那些对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且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经济效益低、资金回收慢的项目领域,如农业开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进出口贸易、中小企业、经济技术开发等领域。 第三,从融资原则上看,政策性银行有其特殊的融资原则。在融资条件或资格上,要求其融资对象必须是从其他金融机构不易得到所需的融通资金的条件下,才有从政策性银行获得资金的资格,且提供的全部是中长期信贷资金,贷款利率明显低于商业银行同期同类贷款利率,有的甚至低于筹资成本,但要求按期还本付息。

2020年(金融保险)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考

(金融保险)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与改革问题的思 考

本科生论文题目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和改革问题的思考 3、区域金融合作对环渤海经济中心构建的支持 4、关于环渤海地区金融合作问题的研究 5、从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6、我国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和效果分析 7、电子货币发行对货币供给影响的实证研究 8、我国金融业综合化运营和监管问题探析 12、中国股指期货投资的风险管理;

13、中国股指期货推出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14、村镇银行运营模式研究; 15、外资银行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所要求的运营环境研究; 16、股权投资基金研究 17、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研究 18、认股权证定价的实证研究 19、股指期货交易策略研究 20、物流金融发展研究 21、黄金市场投资策略研究 22、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 23、我国证券市场内幕交易研究 24、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关系研究

25、中国股票市场“政策市”表现及原因探析 26、股票发行制度创新研究 27、从紧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28、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创新) 29、资本市场理财产品现状及发展趋势 30、中国股票市场制度缺陷及纠正 31、信托业务创新探析 32、私募基金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33、金融支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34、人民币汇率升值和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

37、中小企业融资难和商业银行贷款低效率 39、现金流量表和企业的且购业务(借助案例分析) 40、期权激励和中国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41、企业且购融资分析 42、企业且购估值分析 43、企业且购风险分析 44、浅析我国的IPO定价方式 45、风险投资退出渠道的比较分析 46、浅析风险投资的激励机制 47、浅析风险投资的风险解决方案 48、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和制约因素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