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与政策-全球化

形势与政策-全球化
形势与政策-全球化

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

全球化(globalization)一词,是一种概念,也是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全球化目前有诸多定义,通常意义上的全球化是指全球联系不断增强,人类生活在全球规模的基础上发展及全球意识的崛起。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贸易上互相依存。全球化亦可以解释为世界的压缩和视全球为一个整体。

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深刻背景和根本趋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应对全球化,不仅有利于我国促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和平发展,而且有利于促进国际体系转型、和谐世界建设与人类文明进步。

提到全球化,首先不得不先聚焦经济。经济全球化,是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渗透,所有国家、地区的所有经济部门和经济环境都将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的一个过程和现象。经济全球化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现经济全球化后,直接从本质上提升了我们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我们也越来越快的从一个落后的国家晋升为世界大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等各个领域里面都有巨大的推进作用。中国与国际社会以及世界上各发达国家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大力加快我国经济化,全球化的发展。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并且在实现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各大区域,城市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从我们的城市,农村快速的发展中都能够看出来。人民生活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我们要坚定经济全球化的昔年,相信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中国在不久的将来必定会发展为世界一流大国。

当今,外贸和外资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因素,国际资源与国际市场是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升级、综合国力日益增强的重要保障。

经济全球化为我们带来了大量的发展机遇

一、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改革开放后,我们积极的参与经济全球化,吸引来了海外的大量资金和技术,在这些资金和技术的帮助下,我国的经济才有了快速的腾飞。尽管那些投资者获得了大量的利润,但这确实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二、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了便利条件。受到资源,贸易壁垒以及其它因素的影响,中国的企业也正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的参与到了经济全球化中。自从本世纪初中国加入WTO之后,对国内企业更好的参与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也加快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

三、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在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这一进程之后,我们用了海外资金和我国的劳动力相结合,发展了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在中国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按照自己的比较优势来选择了发展战略,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

四、促进中国的经济制度创新和变革。参与到经济全球化能够让我们学习到国外很多的制度,能保证在发展过程中不走弯路,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我国已由计划经济制度转变成了现在的市场经济制度。

然而正当我们欣喜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好处时,忧患却也无处不在

一、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空前加强。在这种环境下,经济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染便成为经常性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二、中国经济主权的独立性正面临日益严峻的考验,跨国企业常常是大规模货币投机的主要责任者,随着一体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各成员国经济主权独立性不断下降。

三、中国的贫富差距正进一步扩大。作为资本和先进技术的主要拥有者,发达国家总是处于全球化的中心地位。竞争创造了效率,同时也使财富越来越向少数国家或少数利益集团集中,导致贫富差距扩大。

全球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文化交流的加剧同时也带来了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基于历史、传统与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出现了不和谐的一面。在英语文化的冲击下,中国传统文化也一度面临着诸种难题,民间和学术界都曾高度关注中国传统文化能否应对英语文化的冲击。但是换一个角度思维,我们也可以将全球化看成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机遇: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识别需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儿女寻找文化归属的一种外在动力;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同角度审视和关注成为我们思考和关注传统文化提供了新视野;国外对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争夺给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传统文化的价值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文化多样性的国际文化需要业为我们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国际舆论支持。

科学而辩证的看待全球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生存的发展的影响,积极利用全球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生存和发展创造的有利条件,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现代化和走向世界,我们就能在全球化的条件下保护并不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的影响

全球化已经叩开中国的大门,在带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之同时,也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产生了威胁和影响:全球化对我国的国家主权、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提出了挑战。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和平的发展环境,但是,当今国际局势并不十分安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是国际经济政治动荡不安的主要根源,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安全产生直接和巨大的威胁;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挑战,直接地影响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经济全球化以新科技革命为动力和基础,彻底打破各国国家之间的自然和社会界限,把这种无限创造力进一步扩大到了全球范围,但是由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它在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在更大范围内产生国际经济政治的不稳定状况,特别给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的中国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使政治改革过程面临更大的困难、矛盾和风险,孕育新的政治不稳定因素。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仅要满足国内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还必须符合世界贸易组织法律体系的要求,能够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变化无疑加大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政治成本、政治压力、政治责任和政治负担,孕育和加剧着政治不稳定的风险和可能。在我国新一轮政治体制改革中,这一系列新的挑战、风险、困难和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引发、加剧和激化社会政治不稳定。

全球化对我国军事的影响

全球化在经济、文化、政治领域掀起的风暴同样波及了中国的军事。世界军事全球化的历史是西方军事强国来到中国,侵略中国,威胁中国,把中国纳入世界全球化的进程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国家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受到

了严重的侵害。但是我们又不能否认,这个过程也正是中国先进人士接受西方先进理论知识熏陶,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掌握先进武器装备以图自强的过程,同时还是中国的军事利益逐渐全球化的过程—中国的军事威胁不再仅仅局限于邻近国家或少数名族,而是开始面对来自整个世界追求军事进步的压力。

黄树东在《选择和崛起——国家博弈下的中国危局》中这样写道:

随着全球化,新自由主义成了新的世界主流思潮。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追求“平等和公正”不再是国际政治生活的主流。什么新殖民主义,什么南北谈判等等,统统让位于全球化,让位于各国间的自由竞争。一个国家贫穷的原因不再是历史上的殖民主义,或现实中的不平等关系,不再是许多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发展中国家自己成了自己落后的唯一原因。解决现实世界的诸多不公正的途径,不再是调整国际秩序,而是全球化。

置身全球化浪潮,要增强机遇意识、创新意识和全球战略意识

完善国家发展观、利益观、安全观、主权观与国际秩序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全球化发展间良性互动。摒弃绝对排外的国家利益观,远离霸权主义那种维护一己私利的国家利益观,把更多的全球利益和地区利益纳入国家利益视野,在推进与外部世界互利共赢中发展并延伸国家利益。创新国家安全观,促进国防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国家和平发展的协调,促进维护传统安全与维护非传统安全的协调,促进维护本国安全与维护国际安全的协调,促进军事手段与其他手段间的协调,力争摆脱“安全困境”羁绊,推进安全与发展统一,努力维护国家综合安全。妥善应对国家主权转移的趋势,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利益发展取舍国家主权让渡,以是否有利于本国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稳定决定对国际干预的立场。充实国际秩序观,在适当参与全球治理中推进和谐世界建设。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