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正方形(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正方形(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正方形(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新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初中数学

重难点突破

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

正方形(基础)

【学习目标】

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了解平行四边形、矩形及菱形与正方形的概念之间的从属关系;2.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正方形的定义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要点诠释:既是矩形又是菱形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它是特殊的菱形,又是特殊的矩形,更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还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

要点二、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

1.边——四边相等、邻边垂直、对边平行;

2.角——四个角都是直角;

3.对角线——①相等,②互相垂直平分,③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是轴对称图形,有4条对称轴;又是中心对称图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是对称中心.

要点诠释: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其对角线将正方形分为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要点三、正方形的判定

正方形的判定除定义外,判定思路有两条:或先证四边形是菱形,再证明它有一个角是直角或对角线相等(即矩形);或先证四边形是矩形,再证明它有一组邻边相等或对角线互相垂直(即菱形).

要点四、特殊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或者可表示为:

>

要点五、顺次连接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的形状

(1)顺次连接平行四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3)顺次连接菱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矩形.

(4)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要点诠释:新四边形由原四边形各边中点顺次连接而成.

(1)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则新四边形是矩形.

(2)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相等,则新四边形是菱形.

(3)若原四边形的对角线垂直且相等,则新四边形是正方形.

【典型例题】

类型一、正方形的性质

1、(2016?台湾)如图,有一平行四边形ABCD与一正方形CEFG,其中E点在AD上.若∠ECD=35°,∠AEF=15°,则∠B的度数为何()

A.50 B.55 C.70 D.75

【思路点拨】由平角的定义求出∠CED的度数,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D的度数,再由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即可得出结果.

【答案】C.

【解析】

解:∵四边形CEFG是正方形,

∴∠CEF=90°,

∵∠CED=180°﹣∠AEF﹣∠CEF=180°﹣15°﹣90°=75°,

∴∠D=180°﹣∠CED﹣∠ECD=180°﹣75°﹣35°=70°,

∵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B=∠D=70°(平行四边形对角相等).

故选C.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正方形的性质,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D的度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举一反三:

【变式1】已知:如图,E为正方形ABCD的边BC延长线上的点,F是CD边上一点,且CE=CF,连接DE,BF.求证:DE=BF.

【答案】

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

∴BC=DC,∠BCD=90°

∵E为BC延长线上的点,

∴∠DCE=90°,

∴∠BCD=∠DCE.

在△BCF和△DCE中,

BC DC

BCF DCE

CF CE

=

?

?

∠=∠

?

?=

?

∴△BCF≌△DCE(SAS),

∴BF

=DE.

~

【变式2】(2015?咸宁模拟)如图,在正方形ABCD外侧,作等边三角形ADE,AC,BE相交于点F,则∠BFC为()

A.75°B.60°C.55°D.45°

【答案】B;

提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BAD=90°,AB=AD,∠BAF=45°,

∵△ADE是等边三角形,

∴∠DAE=60°,AD=AE,

∴∠BAE=90°+60°=150°,AB=AE,

∴∠ABE=∠AEB=(180°﹣150°)=15°,

∴∠BFC=∠BAF+∠ABE=45°+15°=60°;

故选:B.

2、如图,四边形ABCD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点G是BC延长线上一点,连接AG,点

E、F分别在AG上,连接BE、DF,∠1=∠2,∠3=∠4.

(1)证明:△ABE≌△DAF;

(2)若∠AGB=30°,求EF的长.

<

【思路点拨】要证明△ABE≌△DAF,已知∠1=∠2,∠3=∠4,只要证一条边对应相等即可.要求EF的长,需要求出AF和AE的长.

【答案与解析】

(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D=AB,

∵∠1=∠2,∠3=∠4,

∴△DAF≌△ABE.

(2)解:∵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GB=30°,

}

∴AD∥BC,

∴∠1=∠AGB=30°,

∵∠1+∠4=∠DAB=90°,

∵∠3=∠4,

∴∠1+∠3=90°,

∴∠AFD=180°-(∠1+∠3)=90°,

∴DF⊥AG,

∴DF=11

AD=

2

!

∴AF3

∵△ABE≌△DAF,

∴AE=DF=1,

∴EF31

【总结升华】通过证三角形全等得到边和角相等,是有关四边形中证边角相等的最常用的方法.而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为证明三角形全等提供了条件.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A、B、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AB=2BC,分别以AB,BC为边做正方形ABEF 和正方形BCMN连接FN,EC.求证:FN=EC.

`

【答案】

证明:在正方形ABEF中和正方形BCMN中,

AB=BE=EF,BC=BN,∠FEN=∠EBC=90°,

∵AB=2BC,即BC=BN=1

AB

2

∴BN=1

BE,即N为BE的中点,

2

∴EN=NB=BC,

∴△FNE≌△ECB,

∴FN=EC.

·

类型二、正方形的判定

3、如图所示,在Rt△ABC中,∠C=90°,∠BAC、∠ABC的平分线相交于点D,且DE⊥BC于点E,DF⊥AC于点F,那么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与解析】

解:是正方形,理由如下:

作DG⊥AB于点G.

∵AD平分∠BAC,DF⊥AC,DG⊥AB,

∴DF=DG.

*

同理可得:DG=DE.∴DF=DE.

∵DF⊥AC,DE⊥BC,∠C=90°,

∴四边形CEDF是矩形.

∵DF=DE.

∴四边形CEDF是正方形.

【总结升华】(1)本题运用了“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来判定正方形.(2)证明正方形的方法还可以直接通过证四条边相等加一个直角或四个角都是直角来证明正方形.

举一反三:

【变式】如图,点O是线段AB上的一点,OA=OC,OD平分∠AOC交AC于点D,OF平分∠COB,CF⊥OF于点F.

/

(1)求证:四边形CDOF是矩形;

(2)当∠AOC多少度时,四边形CDOF是正方形并说明理由.

【答案】

(1)证明:∵OD平分∠AOC,OF平分∠COB(已知),

∴∠AOC=2∠COD,∠COB=2∠COF,

∵∠AOC+∠BOC=180°,

∴2∠COD+2∠COF=180°,

$

∴∠COD+∠COF=90°,

∴∠DOF=90°;

∵OA=OC,OD平分∠AOC(已知),

∴OD⊥AC,AD=DC(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

∴∠CDO=90°,

∵CF⊥OF,

∴∠CFO=90°

∴四边形CDOF是矩形;

(2)当∠AOC=90°时,四边形CDOF是正方形;理由如下:

∵∠AOC=90°,AD=DC,

∴OD=DC;

又由(1)知四边形CDOF是矩形,则

四边形CDOF是正方形;

因此,当∠AOC=90°时,四边形CDOF是正方形.

类型三、正方形综合应用

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边长为a(a为大于0的常数)的正方形ABCD的

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P,顶点A在x轴正半轴上运动,顶点B在y轴正半轴上运动(x轴的正半轴、y轴的正半轴都不包含原点O),顶点C、D都在第一象限.

(1)当∠BAO=45°时,求点P的坐标;

(2)求证:无论点A在x轴正半轴上、点B在y轴正半轴上怎样运动,点P都在∠AOB 的平分线上;

【答案与解析】

解:(1)当∠BAO=45°时,∠PAO=90°,

在Rt△AOB中,OA=

2

2

AB=

2

2

a,在Rt△APB中,PA=

2

2

AB=

2

2

a.

∴点P的坐标为

22

,a a

??

? ???

(2)如图过点P分别作x轴、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

则有∠PMA=∠PNB=∠NPM=∠BPA=90°,

∵∠BPN+∠BPM=∠APM+∠BPM=90°

∴∠APM=∠BPN,又PA=PB,

∴△PAM≌△PBN,

∴PM=PN,

又∵PN⊥ON,PM⊥OM

于是,点P在∠AOB的平分线上.

【总结升华】根据题意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是解题关键.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上册) 班级姓名 第一章证明(二) 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 判定:SSS、SAS、ASA、AAS、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 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或者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4、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命题包括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倒是的已知和结论交换;正确的逆命题就是逆定理。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5、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则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6、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初三数学基础训练题

练习题(一) 1.计算: ( ) 1 02 1211381 21-?? ? ??+-+ ++ 2. 16的平方根是 3.分式1 12+-x x 的值为零,则=x 4.等腰三角形的两边是6cm 和9cm ,则周长是 5.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10,那么它的重心与外心之间的距离是 6.函数11 2 ++= x x y 的定义域是 ,若1 1 3)(-+=x x x f 则=)4(f 7.相切两圆的圆心距是5cm ,其中一个圆的半径是3cm ,则另一圆的半径是 8.在一陡坡上前进40米,水平高度升高9米,则坡度=i 9.把抛物线32 -=x y 向右平移2个单位后,所得抛物线顶点是 10.设m 、n 是方程0122=--x x 的两个根,那么=+n m 1 1 11.方程3815162 2 =?? ? ??++??? ? ?+ x x x x 设y x x =+1 原方程可变形关于y 的整式方程是 12.如图弓形ACB 所在圆的半径是5, C 弦AB=8,则弓形的高CD 是 A D B 13.若正多边形的中心角是0 36,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14.分式方程 011 12=-+-x x x 的根是 15.分解因式=+--2 221a ax x 16.数据5,-3,0,4,2的中位数是 方差是 17.不等式组 52+x ≤()23+x 的解集是 21-x <3 x 18.已知四边形ABCD 中,AB//CD ,AB=BC 请填上一个适当的条件 使得四边形ABCD 是菱形。 19.已知一次函数b kx y +=过点()1,1-与()4,2,则y 的值随x 的增大而 20.两个相似三角形的周长之比是1∶9,则它们的面积之比是 21.上海市现有人口约一千七百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是 22.在边长为2的菱形ABCD 中,0 45=∠B AE 为BC 边上的高,将△ABE 沿AE 所在直线翻折后得△AB ′E , 那么△AB ′E 与四边形AECD 重叠部分的面积是 23.已知222 =-x x 代简求值 24.解方程:3 10 66=+++x x x x ()()()()()133312 --+-++-x x x x x

高等数学基础知识点大全(94页完美打印版)

一、函数与极限 1、集合的概念 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集)。集合具有确定性(给定集合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和互异性(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比如“身材较高的人”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它的元素不是确定的。 我们通常用大字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如果a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a∈A,否则就说a不属于A,记作:a?A。 ⑴、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⑵、所有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 ⑶、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 ⑷、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 ⑸、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 集合的表示方法 ⑴、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括起来表示集合 ⑵、描述法:用集合所有元素的共同特征来表示集合。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⑴、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就说A、B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作A?B(或B?A)。。 ⑵相等: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是集合A的子集,此时集合A中的元素与集合B中的元素完全一样,因此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 ⑶、真子集:如何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但存在一个元素属于B但不属于A,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 ⑷、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⑸、由上述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到下面的结论: 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最新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证明(一) 1、你能证明它吗? (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 判定:SSS、SAS、ASA、AAS、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或者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命题包括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倒是的已知和结论交换;正确的逆命题就是逆定理.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则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4、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出角平分线

人教九年级数学上册同步练习题与答案

九年级(上)第21章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第1课时) 一、课前练习 1、25的平方根是( )A.5 B.-5 C.±5 D.5 2、16的算术平方根是( )A.4 B.-4 C.±4 D.256 3、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2)0=0 B.9=3 C.-22=4 D.32-=-9 4、4的平方根是 5、36的算术平方根是 二、课堂练习 1、当X 时,二次根式3-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2、计算:64=; 3、计算:(3)2= 4、计算:(-2)2= 5、代数式X X --13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6、计算:24= 7、计算2)2(-= 8、已知2+a +1-b =0,则a=,b= 9、若X 2 =36,则X= 10、已知一个正数X 的平方根3X-5,另一个平方根是1-2X ,求X 的值。 二次根式(第2课时) 一、课前练习 1、计算:2)3(- =; 2、计算:(-5)2=; 3、化简:12= 4、若13-m 有意义,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m=31 B.m>31 C.m ≤31 D.m ≥3 1 5、下列各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1+X B.52Y X C.12 D.5.0 二、课堂练习 1、下面与2是同类二次根式的是( )

A.3 B.12 C.8 D.2-1 2、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8 B.12-X C.X Y +3 D.323Y X 3、化简:27=;4、化简:2 11=;5、计算(32)2= 6、计算:12·27=;7、化简328Y X = 8、当X>1时,化简 122+-X X 9、若最简二次根式52-+Y X 和X Y X 113+-是同类二次根式,求X 、Y 的值。 二次根式的乘法(第3课时) 1、计算:3×2=; 2、2×5= 3、2XY ·Y 1=; 4、XY ·2X 1= 5、12149?= 二、课堂练习 1、计算:288?72 1=;2、计算:255= 3、化简:3216c ab =; 4、计算2-9的结果是( ) A.1 B.-1 C.-7 D.5 5、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2?3=6 B.2+3=5 C.8=42 D.4-2=2 6、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2+3=5 B.2·3=6 C.8=4 D.2)3(- =-3 7、计算: 2110·315 8、计算:31 8?63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数学) 2017年12月

第二十一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知识点一 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注意一下几点: ①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②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③是整式方程。 知识点二 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般形式:)0(02≠=++a c bx ax 其中,2ax 是二次项,a 是二次项系数; bx 是一次项,b 是一次项系数;c 是常数项。 知识点三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使一元二次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也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方程的解的定义是解方程过程中验根的依据。 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22.2.1 配方法 知识点一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1) 如果方程的一边可以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开平方。一般地,对于形如)0(2≥=a a x 的方程,根据平方根的定义可解得a x a x -=+=21 (2) 直接开平方法适用于解形如p x =2或 )0(2≠=+m p a mx )(形式的方程, 如果 p≥0,就可以利用直接开平方法。 (3) 用直接开平方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要正确运用平方根的性质,即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零的平方根是零;负数没有平方根。 (4) 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是:①移项;②使二次项系数或含有未知数的式子的平方项的系数为 1;③两边直接开平方,使原方程变为两个一元二次方程;④解一元一次方程,求出原方程的根。 知识点二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法,配方的目的是降次,把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解。 配方法的一般步骤可以总结为:一移、二除、三配、四开。 (1) 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 (2) 方程两边都除以二次项系数;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大全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点大全1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l、2、3、4、5、6、7……叫做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按是否是2的倍数来分:分为奇数和偶数两类; 0:0也是一个自然数。0是一个偶数。 0不能作除数,不能作分母,也不能作比的后项。 a+0= a ;a-0= a;a-a = 0;a×0= 0;0÷a(a≠0)= 0 数对:用数对表示位置时,第一个数表示列,第二个数表示行。 数位和计数单位: 十进制计数法: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数的读法和写法: 读、写都要从高位到低位,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他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0。不管读和写都要进行分级。如534007000602读作:五千三百四十亿零七百万零六百零二 分数: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

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例如: 712的分数单位是112 ,它有7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真分数: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大于或等于分母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一个整数(0除外)和一个真分数组合在一起的数,叫做带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同时乘上或除以几(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大小比较: ① 同分母分数,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② 同分子分数,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 ③ 异分母分数,先化成同分母分数(分数单位相同),再进行比较。 常用分数的分数值: 21= 0.5 5.2041= 5.7043= .2051= .4052= .6053= .805 4= 25.1081= 75.3083= 25.6085= 75.8087= 625.0016 1= 4.00251= 2.00501= 2121-1= 6131-21= 12141-31= 20 151-41= 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 分数和小数的联系:小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小数:小数是分数的一种特殊形式。但是不能说小数就是分数。 循环小数: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 ”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证明(二) 一、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SS 、SAS 、AAS 、ASA 、HL 二、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2、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 三、等边三角形 (1)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2)“三线合一” 四、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2、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3、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4、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 2 2 c b a =+ 5、常用关系式: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两直角边的积=斜边与斜边上的高的积 五、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与判定 1、角的平分线:从一个角的顶点引出的一条射线,把这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2、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定理: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如图1所示,AO=BO=CO ) 3、角的平分线的判定定理: 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六、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1、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3、定理: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如图2所示,OD=OE=OF)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A C B O 图1 图2 O A C B D E F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重教材基础训练题(含答案)

第21章 一元二次方程(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0分) 1、下列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02=++c bx ax B. 24)32)(12(2+=+-x x x C. 128)4(+=+x x x D. 04232=-+y x 2、一元二次方程012222=+-x x 的根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没有实数根 D. 无法确定 3、用配方法将方程0142=--x x 变形为m x =-2)2(的过程中,其中m 的值正确的是( ) A. 4B. 5 C. 6 D. 7 4、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两根之和等于6的是( ) A.01562=-+x x B.01562=++x x C.01562=+-x x D.01562=--x x 5、参加一次聚会的每两人都握了一次手,所有人共握手10次,设有x 人参加聚会,则根据题意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A.10)1(21=-x x B.10)1(21 =+x x C.10)1(=-x x D.10)1(=+x x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6、将方程38)1)(23(-=+-x x x 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后,其二次项系数是______________,一次项系数是____________,常数项是______________。 7、如果2是方程02=-c x 的一个根,那么常数c 的值是_______,该方程的另一个根是_________。 8、一元二次方程01322=--x x 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一个矩形的长和宽相差3cm ,面积是4cm 2,则这个矩形的长是________,宽为_______。 三、简答题 10、选择合适的方法解下列方程:(每题5分,共30分) (1)0182=+-x x (2)0742=--x x (3)02632=--x x (4)016102=++x x (5)010522=++x x (6)x x x 8216812-=+-

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第二章一元二次方程 第三章概率的进一步认识 第四章图形的相似 第五章投影与视图 第六章反比例函数 (八下前情回顾)※平行四边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 两顶点连成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两条腰相等的梯形叫做等腰梯形。 ※一条腰和底垂直的梯形叫做直角梯形。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上)数学知识点答案 第一章证明(一) 1、你能证明它吗? (1)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也相等 判定:SSS、SAS、ASA、AAS、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性质及推论 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判定:有两个角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等角对等边) 推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即“三线合一”)(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定理: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度;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满足“三线合一”的性质;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有3条对称轴。 判定定理:有一个角是60度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或者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4)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的边的性质 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度,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 (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 定理: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2)命题包括已知和结论两部分;逆命题是将倒是的已知和结论交换;正确的逆命题就是逆定理。 (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 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HL)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 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判定:到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分别以线段的两个端点A、B为圆心,以大于AB的一半长为半径作弧,两弧交于点M、N;作直线MN,则直线MN就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4、角平分线 (1)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且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2)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性质: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条边的距离相等。 (3)如何用尺规作图法作出角平分线

九年级数学基础训练卷三 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复习数学基础训练卷二 一. 选择题 1. -2的绝对值是( ) (A ) ±2 (B ) 12 - (C )12 (D ) 2 2.“神舟”五号飞船与送它上天的火箭共有零部件约120000个,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1.2?104 B .1.2?105 C .1.2?106 D .12?104 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ABCD 的顶点A 、B 、D 的坐标分别是(0,0), (5,0), (2,3), 则顶点C 的坐标是( ) A . (3, 7) B .(5, 3) C . (7, 3) D . (8, 2) 4.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边等于3, 一边等于6, 则它的周长为( ) A . 12 B . 12或15 C . 15 D . 15或18 5. 如图, 点A 、B 、C 在⊙O 上, AO ∥BC , ∠OAC =20?, 则∠AOB 的度数是 ( ) A . 10? B . 20? C .40? D .70? 6. 一组数据 2, -1, 0, -2, x , 1 的中位数是0, 则x 等于( ) A . -1 B . 1 C . 0 D . -2 7. 有两块面积相同的小麦试验田, 分别收获小麦9000 kg 和15000 kg. 已知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比第二块少3000kg, 若设第一块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为x kg, 由题意可列方程 ( ) (A ) x x 1500030009000=+ (B )3000 15000 9000-= x x (C )3000 15000 9000+= x x (D ) x x 15000 30009000= - 8. 如图, 圆柱形开口杯底部固定在长方体水池底, 向水池匀速注入水(倒在杯外) , 水池中水面高度是h , 注水时间为t , 则h 与t 之间的关系大致为下图中的 ( ) A B C D 二. 填空题 9. 写出一个在x ≥ 0时, 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的函数解析式:_____________ 10. 一个密不透明的盒子里有若干个白球, 在不允许将球倒出来的情况下, 为了估计白球的个数, 小刚向其中放入了8个黑球, 摇匀后从中随即摸出一个球记下颜色, 再把它放回盒中, 不断重复, 共摸球400次, 其中88次摸到黑球. 那么你估计盒中大约 有白球__________个 11. 已知: 如图, △ABC 中, ∠ACB = 90?, D 为AB 边中点, 点F 在BC 边上, DE ∥CF , 且DE =CF . 若DF = 2, EB 的长为____________ 12. 按下列图形的排列规律(其中是△三角形, □是正方形, ○是圆), □○△□□○△□○△□□○△□……,若第一个图形是正方形,则第2008个图形 是 (填图形名称). 三. 解答题 13. 计算: ()03560tan 812-+--- 14. 先化简, 再求值: 2 1 32·446222-- +-+-+x x x x x x x , 其中2-=x 15. 如图,是一个8?10的正方形格纸,△ABC 中A 点坐标为(-2, 1) (1) △ABC 和△A 'B 'C '满足什么几何变换(直接写答案)? (2) 作△A 'B 'C '关于x 轴对称图形△A "B "C "; (3) △ABC 和△A "B "C "满足什么几何变换?求A "、B "、C "三点坐标(直接写答案) 16. 有2个信封, 每个信封内各装有四张卡片, 其中一个信封内的四张卡片上分别写有1, 2, 3, 4四个数字, 另一个信封内的四张卡片分别写有5, 6, 7, 8四个数字. 甲乙两人商定了一个游戏, 规则是: 从这两个信封中各随机抽取一张卡片, 然后把卡片上的两个数相乘, 如果得到的积大于20, 则甲获胜; 否则乙获胜. (1) 请你通过列举法求甲获胜的概率; (2) 你认为这个游戏公平吗? 如果不公平, 那么得到的两数之积大于多少时才能公平? A C B D F E C C ' B ' A ' C B A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公式汇总完整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 公式汇总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二十一章 二次根式 1、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在实数范围内,负数没有平方根。 2、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 ”称为二次根号。 3、a (a ≥0)是一个非负数.当a 为带分数是,要把a 改写成假分数,即53 22要写成53 8 4、二次根式的性质:(a )2=a (a ≥0), 2a =a (a ≥0) 5、用基本运算符号(基本运算符号包括加、减、乘、除、乘方和开方)把数和表示数的字母连接起来的式子,我们称这样的式子为代数式。 6、二次根式的乘法规定:a ×b =ab (a ≥0,b ≥0) 7、二次根式的除法规定:b a =b a (a ≥0, b >0) 8、最简二次根式条件:①被开方数不含字母;②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9、二次根式加减法法则: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10、同类二次根式即指被开方数相同的最简二次根式 11、平方差公式:a 2-b 2=(a+b)(a-b) 完全平方公式:(a ±b )2=a 2±2ab+b 2 12、二次根式除法没有分配率,任何非零数的零次幂都是1,(ab )m =a m b m 第二十三章 旋转 1、 旋转性质:(1)只改变位置,不改变图形的大小及形状;(2)任意一对对应点与旋转中心所连线段的夹角都相等;(3)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4)图形上的每一个点都沿相同的方向旋转相同都角度。 2、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个点对称或中心对称, 3、 全等的图形不一定是中心对称,而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一定全等。中心对称有一个对称中心,绕中心旋转180度,旋转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轴对称有一条对称轴,图形对称折叠,折叠后与另一个图形重合。 4、 中心对称性质:(1)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所连线段都经过对称中心,而且被对称中心所平分;(2)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图形。 5、 把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180度,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中心对称图形。线段、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 (1)既是轴对称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长方形、正方形、圆、菱形等 (2)只是轴对称的有:角、五角星、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边形、等腰梯形等 (3)只是中心对称的有:平行四边形等 (4)既不是轴对称又不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不等边三角形、非等腰梯形等。 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时,它们的坐标符号相反,即P (x,y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 '(-x,-y)

九年级数学中考基础训练13

中考基础训练(13) 时间:30分钟 你实际使用 分钟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一、精心选一选 1.计算:3--=________. 2.2006年5月20 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三峡大坝浇筑完成.建成后,三峡水库库容总量为39 300 000 000立方米.用科学计数法表示库容总量为_____________立方米. 3.如图,将矩形纸片ABCD 沿AE 向上折叠,使点B 落在DC 边 上的F 点处.若AFD △的周长为9,ECF △的周长为3,则矩形ABCD 的周长为________. 4.为考察甲、乙两种小麦的长势,分别从中抽取50株小麦,测得 苗高,经过数据处理,它们的平均数相同,方差分别为 22 15.412S S ==甲乙,, 由此可以估计______种小麦长的比较整齐. 5.“平阳府有座大鼓楼,半截子插在天里头”.如图,为测量临 汾市区鼓楼的高AB ,在距B 点50m 的C 处安装测倾器,测得鼓楼顶端A 的仰角为4012',测倾器的高CD 为 1.3m ,则鼓楼高 AB 约为________m(tan 40120.85'≈). 6.写出一个图象位于第一、三象限内的反比例函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7.如图,AB 为O ⊙的直径,C D ,是O ⊙上两点,若 50ABC =∠,则D ∠的度数为________. 8.为庆祝“六一”儿童节,幼儿园要用彩纸包裹底圆直径..为1m ,高为2m 的一根圆柱的侧面.若每平方米彩纸10元,则包裹这根圆柱侧面的彩纸共需________元(接缝忽略不计, 3.14π≈). 9.将图中线段AB 绕点A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到线段 AB ',则点B '的坐标是______________. 10.如图,依次连结第一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二个正方形,再依次连结第二个正方形各边的中点得到第三个正方形,按此方法继续下去.若第一个...正方形边长为1,则第.n 个.正方形的面积是_________________. A 50m D ……

人教版 数学 九年级上册 全册 基础练习

基础知识反馈卡·21.1 时间:10分钟满分:2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若(a-1)x2+bx+c=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A.a≠0 B.a≠1 C.a=1 D.a≠-1 2.一元二次方程2x2-(m+1)x+1=x(x-1)化成一般形式后二次项的系数为1,一次项的系数为-1,则m的值为() A.-1 B.1 C.-2 D.2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3.方程(m+2)x|m|+3mx+1=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_______________. 4.若关于x的方程mx2+(m-1)x+5=0有一个解为2,则m的值是______. 5.把一元二次方程(x-3)2=5化为一般形式为________________,二次项为________,一次项系数为__________,常数项为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分) 6.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2m-1)x2+3mx+5=0有一根是x=-1,求m的值. 基础知识反馈卡·21.2.1

时间:10分钟 满分:2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分) 1.用配方法解方程x 2 -23x -1=0,正确的配方为( ) A.? ????x -132=89 B.? ????x -232=59 C.? ????x -132+109=0 D.? ? ???x -132 =109 2.一元二次方程x 2+x +1 4=0的根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无实数根 D .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3.方程x 2-4x -12=0的解x 1=________,x 2=________. 4.x 2+2x -5=0配方后的方程为____________. 5.用公式法解方程4x 2-12x =3,得到x =________. 三、解答题(共7分) 6.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x 2-mx -2=0. (1)对于任意实数m ,判断此方程根的情况,并说明理由; (2)当m =2时,求方程的根. 基础知识反馈卡·21.2.2

2020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 1、你能证明它们吗(一)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 1、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2、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重点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公理的内容,掌握证明的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能够用综合法证明等腰三角形的关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 教学方法观察法教学后记教学内容及过程学生活动一、复习 1、什么是等腰三角形? 2、你会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吗?并把你画的等腰三角形栽剪下来。 3、试用折纸的办法回忆等腰三角形有哪些性质?二、新课讲解 在《证明(一)》一章中,我们已经证明了有关平行线的一些结论,运用下面的公理和已经证明的定理,我们还可以证明有关三角形的一些结论。 同学们和我一起来回忆上学期学过的公理 w 本套教材选用如下命题作为公理 : w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w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w 两边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w 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 w 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 w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由公理5、3、4、6可容易证明下面的推论 推论两角及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AAS)证明过程 已知∠A=∠D,∠B=∠E,BC=EF 求证△ABC≌△DEF 证明∵∠A=∠D,∠B=∠E(已知)∵∠A+∠B+∠C=18°,∠D+∠E+∠F=18°(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C=18°-(∠A+∠B) ∠F=18°-(∠D+∠E) ∠C=∠F(等量代换) BC=EF(已知)△ABC≌△DEF(ASA)这个推论虽然简单,但也应让学生进行证明,以熟悉的基本要求和步骤,为下面的推理证明做准备。 三、议一议 (1)还记得我们探索过的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吗?(2)你能利用已有的公理和定理证明这些结论吗?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学生已经探索过,这里先让学生尽可能回忆出来,然后再考虑哪些能够立即证明。 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这一定理可以简单叙述为等边对等角。 已知如图,在ABC中,AB=AC。

新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2014年(新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北师大版) (八下前情回顾)※平行四边的定义:两线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不相邻的两顶点连成 的线段叫做它的对角线 ...。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四边形的判别方法: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两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平行线之间的距离。 第一章特殊平行四边形 1菱形的性质与判定 菱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做菱形。 ※菱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四条边都相等,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菱形是轴对称图形,每条对角线所在的直线都是对称轴。 ※菱形的判别方法: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2矩形的性质与判定 ※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矩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矩形的性质:具有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且对角线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矩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矩形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根据定义)。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推论: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具有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一切性质。(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 ※正方形常用的判定:有一个内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正方形、矩形、菱形和平行边形四者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 ※梯形定义:一组对边平行且另一组对边不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

新整理-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归纳

2017新整理-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 识归纳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浙教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基础知识集锦 第一章 二次函数 1.定义:一般地,如果c b a c bx ax y ,,(2++=是常数,)0≠a ,那么y 叫做x 的二次函数. 2.抛物线的三要素: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 ①a 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当0>a 时,开口向上; 当0

(3)运用抛物线的对称性:由于抛物线是以对称轴为轴的轴对称 图形,对称轴与抛物线的交点是顶点。 例:若已知抛物线上两点12(,)(,)、x y x y (及y 值相同),则对称 轴方程可以表示为:12 2 x x x += 4.抛物线c bx ax y ++=2中,c b a ,,的作用 (1)a 决定开口方向及开口大小,与2ax y =中的a 完全一样. (2)b 和a 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 由于抛物线c bx ax y ++=2的对称轴是直线: 故: ①0=b 时,对称轴为y 轴; ②0000<<>>b a b a ,或者,(即a 、b 同号)时,对称轴在y 轴左侧; ③0000><<>b a b a ,或者,(即a 、b 异号)时,对称轴在y 轴右侧. (3)c 的大小决定抛物线c bx ax y ++=2与y 轴交点的位置. 当0=x 时,c y =,∴抛物线c bx ax y ++=2与y 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0,c ): ①0=c ,抛物线经过原点; ②0>c ,与y 轴交于正半轴; ③0

九年级数学基础训练题(30)

A B C 九年级数学基础训练题(30) 1. 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 下列事件中是不可能事件的是( ) A.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 B.三角形中有两个角为直角 C.打开电视正在播广告 D.两实数和为正 3.用配方法解方程22 =+x x ,要使方程左边为x 的完全平方式,应把方程两边同时( ) A .加 4 1 B .加21 C .减41 D .减 2 1 4. 已知⊙O 的半径为3,圆心O 到直线L 的距离为2,则直线L 与⊙O 的位置关系是( ) A .相交 B .相切 C .相离 D .不能确定 5. 根据下面表格中的取值,方程032 =-+x x 有一个根的近似值(精确到0.1)是( ) A .1.5 B .1.2 C .1.3 D .1.4 6. 如图,已知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则对称中心是 ( ) A.点C B.点D C.线段BC 的中点 D.线段FC 的中点 7. 甲、乙两人赛跑,则开始起跑时都迈出左腿的概率是( ) A .1 B . 2 1 C . 3 1 D . 4 1 8. 如图,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若∠BOD =88°,则∠BCD 的度数是( ) A.88° B.92° C.106° D.136° 9. 已知二次函数4)1(2 1 2+-= x y ,若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x >1 C .x <-1 D .x >-1 10.如图,在等边△ABC 中,点O 在AC 上,且AO =3,CO =6,点P 是AB 上一动点,连接OP ,将线段OP 绕点O 逆时针旋转60°得到线段OD .要使点D 恰好落在BC 上,则AP 的长是( ) A .4 B .5 C .6 D .8 11.图中,每张方格纸上都画有一个圆,只 用不带刻度的直尺就能确定圆心位置的是( ) 12.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红色、黑色、白色的玻璃球共有40个,除颜色外其他完全相同,小明通过多次摸球试验后发现其中摸到红色球、黑色球的频率稳定在15%和45%,则口袋中白色球的个数可能是( ) A .24 B .18 C .16 D .6 13.方程02 =++c bx ax 的两个根是-3和1,那么二次函数c bx ax y ++=2的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 ). A .x =-3 B .x =-2 C .x =-1 D .x =1 14.用长为100 cm 的金属丝制成一个矩形框子,框子的面积不可能是( ) A .325cm2 B .500cm2 C .625cm2 D .800cm2 15.若将直尺的0cm 刻度线与半径为5cm 的量角器的0°线对齐,并让量角器沿直尺的边缘无滑动地滚动(如图),则直尺上的10cm 刻度线对应量角器上的度数约为( ) A 16.(6分) 解方程: (第8题 (第15题图) (第10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