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50题)

三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50题)
三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50题)

二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

1) 88+10= 2) 18+81= 3) 41+38= 4) 53+25= 5) 72+17= 6) 64+98= 7) 28+71= 8) 85+12= 9) 62+17= 10) 31+63= 11) 78+41= 12) 34+55= 13) 13+63= 14) 16+70= 15) 52+34= 16) 12+26= 17) 36+23= 18)14+62= 19) 12+81= 20) 25+33= 21)34+65= 22) 50+15= 23) 14+55= 24) 41+43= 25) 11+35= 26) 26+43= 27) 38+21= 28) 16+71= 29) 32+17= 30) 56+32= 31) 42+25= 32) 22+67= 33) 91+50= 34) 31+46= 35) 32+45= 36) 13+83= 37) 50+49= 38) 42+65= 39) 32+16= 40) 28+41=

41) 22+66= 42) 55+34= 43) 17+81= 44) 57+22= 45) 87+60= 46) 13+72= 47) 22+75= 48) 64+15= 49) 14+63= 50) 24+53=

二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

1) 88+10= 2) 18+81= 3) 41+38= 4) 53+25= 5) 72+17= 6) 64+98= 7) 28+71= 8) 85+12= 9) 62+17= 10) 31+63= 11) 78+41= 12) 34+55= 13) 13+63= 14) 16+70= 15) 52+34= 16) 12+26= 17) 36+23= 18)14+62= 19) 12+81= 20) 25+33= 21)34+65= 22) 50+15= 23) 14+55= 24) 41+43= 25) 11+35= 26) 26+43= 27) 38+21= 28) 16+71= 29) 32+17= 30) 56+32= 31) 42+25= 32) 22+67= 33) 91+50= 34) 31+46= 35) 32+45= 36) 13+83= 37) 50+49= 38) 42+65= 39) 32+16= 40) 28+41=

41) 22+66= 42) 55+34= 43) 17+81= 44) 57+22= 45) 87+60= 46) 13+72= 47) 22+75= 48) 64+15= 49) 14+63= 50) 24+53=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练习姓名:570-330= 960-560= 122+364= 456+321= 596-471=

130+659= 765-423= 998-685= 536+262= 631+230=

190+604= 506+493= 666-564= 876+123= 361-250=

420+270 = 667-540= 640-220= 950-310= 890-360=

220+372= 310+110= 770-130= 306+330= 599-107=

310+220= 495+302= 896-693= 102+499= 398-301=

二年级笔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638+291= 672+155= 427+491= 617+392=

695+231= 753+164= 681+267= 281+357=

461+486= 431+572= 534-391= 346-183= 633-273= 448-371= 756-291= 738-380= 493-375= 836-182= 574-492= 533-291=

小学生数学口算题一年级50以内进位加法口算

. 264 题 姓名: 班级: 分数: 6+37=7+37=16+27=18 15+29=9+28=36+8=24 8+39=5+36=7+38=38 6+39=37+5=9+26=13 22+19=29+8=14+17=36 15+17=4+29=19+7=8+ 5+26=4+28=26+17=17 39+5=19+19=17+15=18 16+18=32+9=16+16=39 5+38=29+15=7+28=18

16+26=18+15=2+39=7+ 34+7=37+6=9+25=8+ 39+4=23+19=14+28=39 25+18=18+26=9+35=28 29+3=17+19=18+29=37 26+19=14+18=8+27=34 8+28=27+15=18+8=6+ 9+18=17+27=15+19=9+ 16+17=17+25=19+8=19 37+4=5+29=5+27=9+ 29+5=27+18=16+19=8+

25+7=7+24=18+14=29 17+17=29+19=28+16=29 36+6=7+19=8+37=18 28+6=27+14=35+8=29 22+9=39+2=29+7=27 6+29=19+13=33+8=9+ 3+28=14+19=6+35=23 24+17=8+26=38+6=4+ 19+12=9+36=5+28=5+ 29+6=7+36=38+5=9+ 4+27=17+28=8+38=38

15+16=19+25=29+4=8+ 13+19=18+18=9+27=37 19+29=8+29=27+8=6+ 37+9=19+22=35+6=38 29+13=17+14=28+4=6+ 24+7=19+14=5+37=18 23+9=25+19=39+7=7+ 28+15=6+27=9+34=26 28+14=28+5=12+29=29 4+37=18+23=9+22=17 19+23=34+9=15+18=27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高密市阚家镇徐睦小学赵明贺

教学内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 山东省高密市阚家镇徐睦小学赵明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多样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情分析:学生已有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数位的认识及100以内数的组成知识作为基础,有一小部分学生对竖式计算也有简单的了解,对于从图中提问题,前面的学习中也有过练习。 教学重点: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教学突破:创设情景,在用计数器、小棒解释结果的过程中学习用竖式计算的方法,初步掌握竖式计算的基本要求和格式。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百度搜索:放《赶海的小姑娘》歌曲 刚才,同学们听了一首好听的歌曲,谁给老师说一下?这首歌曲讲的是谁,在哪里,做什么?听大海的声音,百度搜索:大海的声音。出示教学挂图,同时板书课题:大海边 老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有小朋友。

学生2:有海鸥。 学生3:······ 老师:同学们看的真仔细。图上告诉了我们一个问题。谁能找到。 学生4:一共捉了多少只大虾? 老师:同学找的很正确。并且板书。百度搜索:虾的简笔画。谁能告诉我与这个问题有关的信息有哪些? 学生5:大虾26只,大虾12只。 老师:板书:大虾26只,大虾12只。百度搜索:虾的简笔画。谁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小组内研究研究。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小组内探究: (学生用小棒或计算器来帮忙,动手探究,教师巡视,引导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汇报: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和算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自己的想法和算法) 列出算式“26+12”,并说出得数。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 1 )先算20+10=30,6+2=8,再算30+8=38(小结:左边摆2捆零6根就是26,右边摆1捆零2就是12,先把两捆和一捆,把6根和2根相加。) ( 2 )先算26+10=36,再算36+2=38。(小结:左边摆2捆零6根就是26,右边摆1捆零2就是12,先把2捆零6根和一捆相加,再和2根相加。) ( 3 )先算26+2=28,再算28+10=38 (小结:先把12分成10和2,再计算。) ( 4 )拨计数器:先在十位上拨2个珠子,个位上拨6个珠子,表示26,再在十位上拨1个珠子,个位上拨2个珠子,就是38。(先让学生边拨边说并解释。) (5 )列竖式计算:先写一个加数26,在下面写第二个加数12,把加号写在12的左边,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先计算6+2=8,最后20+10=30。(让学生边说边写。) 3、小结: 师:以上几种方法中,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第二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材第14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摆小棒的活动中自主探索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经历操作、尝试计算、讨论等过程,进而探索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进位加法,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3.在用多种方法计算的过程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索,总结出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教学关键:掌握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笔算的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小棒、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今天咱们继续参观博物馆好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情景图) 师:求“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该怎样列式呢?学生回答后,师板书:35+37= 【设计意图:集体参观时学生非常熟悉的事情,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情作为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情景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有利于后续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

师:同学们能自己尝试计算吗?可以摆小棒,还可以用其他自己喜欢的方法。 学生尝试解答,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给大家说一说?只要你有不一样的算法,大家就很高兴听一听,希望你勇敢地告诉大家。 生:(指名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棒,方法都正确。有的同学还用了上一节课刚学过的竖式计算知识,真棒!下面老师再把竖式计算的书写和算法重复一遍,会的同学跟老师一起说,好吗? 师边板演,边讲解:竖式书写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就是个位数字跟个位数字对齐,十位数字跟十位数字对齐。计算的时候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满十,就向十位进1。十位上数字相加时,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1。个位数字相加的和写在个位上,十位数字相加的和写在十位上。也就是说和与加数都要符合“相同数位对齐”的规定。 【设计意图: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去尝试、去探索、去发现,既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又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14页“做一做”。 2.讲解教材第14页底下的思考题。 3.完成教材第15页第4题。 学生板演,集体订正,强调错误。 四、总结提升 师: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有什么需要帮助的。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重点,进行知识的梳理,同时使学生体会到在学习中收获的快乐与幸福,激发学习兴趣】

50以内的进位加法

姓名 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 用时 ___________ 29+14= 44-36= 23+7= 32-24= 16+24= 14-7= 18+9= 42-18= 40-29= 50-47= 29+8= 18+28= 19+22= 44-15= 50-44= 31-8= 16+18= 44-27= 41-38= 40-6= 28+16= 28+16= 50-45= 19+31= 16+25= 44-7= 18+7= 41-36= 13+19= 15+6= 44-29= 43-29= 19+9= 37+8= 18+23= 12+8= 50-9= 29+7= 18+25= 35-8= 24-7= 14-5= 32-9= 50-17= 50-8= 14+16= 27+23= 34+7= 42-5= 19+9= 32+18= 32-27= 33-7= 19+13= 40-11= 37-18= 36+6= 19+12= 43-17= 28+8= 50-21= 24-16= 35+8= 43-18= 36-19= 22+19= 22+9= 16+17= 15-6= 14+36= 41-19= 21+9= 27+17= 18+13= 32-28= 40-18= 41-26= 14+8= 33-18= 21-8= 30-18= 50-8= 27+9= 18+29= 19+23= 32-5= 16-7= 15-6= 24-16= 17+25= 18+23= 50-41= 33-7= 37+8= 19+18= 24+26= 14+17= 32-18= 33-19= 17+25=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曾子林 教学目标: 1、通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笔算加法的教学,使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 写格式,会正确计算。 2、通过观察、操作,引导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4、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游戏教学法。3、“掌声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多思考、多发表意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开火车口算。 30+40=40+50=83+5=33+6=20+60=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 、6 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你们看通过观察课本P8中的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看见有四个班是2-1班38人,2-2班30人,2-3班35人,2-4班34人,有两辆车,每辆车只能乘坐70人。) 师:好的,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 2、通过提问,引入方法。 师:现在谁能帮老师一个忙?“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通过学生说板书: 1班和2班3班和4班 你们同意他的方法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你们看这样行不行?1班和3班,2班和4班。生1:不行。师:为什么不行?(生说:因为加起来就超过70了。)对,这样就超载,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 生2:可以。师:那你说说怎么分配的?(生:1班和3班,2班和4班)那你说一说,你的理由。师:如果把1班和3班安排到一辆车那1班加3班的人数加起来就超过70人了。3、验证方案,列出算式并板书。 大家想出了这种方法,(指示黑板)这个办法行吗?我们来验证一下好不好?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把两个班的人数相加看是否超过70人),我们来列个算式行吗?你打算怎么列?生说师板书: 1班和2班3班和4班 38+30= 35+34=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案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P 例3的内容。 11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知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10,要向十位进1的道理。学会正确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四、教具、学具准备 计数器、小棒、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板算。 34+53 2.口算。 (1)7+6 8+4 9+5 6+8 7+5 5+8 6+6 4+6 3.订正板算。 提问:做笔算加法时要注意什么?怎样写竖式?从哪位加起? 4.导入新课。 提问:如果将34+53这道题中的34改成37。变成37+53,那么在计算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个位相加满十) 教师说明:个位上的数相加够十了,我们可以说,个位相加满十,计算时遇到个位相加满十的题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 二、新课。 1.看教科书P 例3。 11 (1)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 提问:看这幅图能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吗?为什么?怎样才能回答? 回答:二(1)班有多少人?(36人) 看P 8 二(3)班有多少人?(35人) 两个班一共有多少人?请列式 列式:36+35= 怎样算36+35,先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 请同学说说用小木棒是怎样算的。 提问:小棒的3捆与5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3捆与5捆合起来是几捆?表示几个什么?小棒的6根和5根合起来是几根?表示几个什么?得到6捆 11根 提问:11根里有没有10个一,10个一是()个十,够10个一可以怎样?(捆起来)捆起来是1个什么?(一个十)也就是1捆。这时我们再算算一共有几捆几根?(7捆1根也就是几个十和几个一?(7个十和6个一)合起来是多少?(71) 追问:3捆加3捆是6捆,为什么现在成7捆了,多的1捆是哪来的? 教师说明:6根加5根是11根,也就是11个一,10个一捆成1捆,变成1个十,1个十放在十位,同学们记住,这就是个位相加满十了,是一个十,要把它放在十位上,叫做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100以内进位加法教案

100以内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实践操作总结计算方法的能力。 教学过程: 谈话:今天我们第一次来到多媒体教室上课,感觉怎么样?请大家四处看看,对这里的学习环境还满意吗?可不知道后面的听课老师对你们的表现是否满意,想听到他们怎样评价我们吗?(生说)就让我们一起把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大家。上课。 一、新课情境导入: 在多媒体教室里,原来听课老师的椅子有38把,为了让更多的老师来听课,又借来了25把椅子。请同学们帮忙想一想,大约有60位老师来听课,能不能坐下? 1、除了用估算的方法知道60人不够座,我们还可以用精确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贴此题内容) 2、想知道60人够不够坐,需要先求什么?(一共有几把椅子) 3、谁能根据这个内容列个算式?(板书38﹢25﹦) (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4、大家想一想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呢?接下来,请把你的好算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一会儿请小组的代表来和大家交流。 5、哪位同学想代表小组说说不同算法。 (汇报交流,师板书方法) ①笔算的方法

38﹢25﹦63 3 8 ﹢2 5 6 3 ②口算的方法 30﹢20﹦50 8﹢5﹦13 50﹢13﹦63 ③摆小棒的方法 请一名同学到投影仪前用学具摆一摆。 6、用你们的方法来计算,虽然得数都是正确的,但大家看一看用哪个方法计算更好呢? 7、竖式的方法更简便不容易出错。竖式计算也叫做笔算。那么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生总结) 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个位满10向十位进一,可以标记进位“1”。 二、新课内容练习: 1、(生活中的问题)数学书12页做一做习题。学生列式笔算,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习题对错。 2、游戏(摘苹果) 请表现优秀的同学和老师一起玩游戏,猜猜苹果后面藏着几?谁猜对就把苹果奖励给谁。 ① 3 6 ②2 8 ③5 3 ﹢ 2 9 + 4 5 + 3 5 5 3 8 ④ 1 7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2、通过实际操作、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等手段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能力点: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计算方法,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学校决定组织我们二年级的小朋友去参观博物馆,出示图。4个班的同学只给了两辆车,每辆车只准乘70人,如何安排呢?你们能帮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吗?大家估算一下哪两个班可以合成一辆车呢?(小组交流) 汇报不同的乘车方法。 师:有这么多的方法,我们如何验证呢?(把两个班的人数加起来看看是否超过70人) 二、自主探究: 1、验证二(1)和二(2)班的同学能否乘一辆车。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0+30=60 ,60+6=66没有超过70,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2)想40+30=70,36+30肯定比70少,所以两个班可以和乘一辆车。 (3)用小棒,先摆3捆6根,再摆3捆,合起来是6捆零6根,也就是66,比70少。可以两个班合乘一辆车。 (4)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6+0=6,在个位写6,十位3+3=6,在十位

下面写6,所以等于66。 你认为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准确? 2、用你喜欢的方法验证二(3)班和二(4)班能否和乘一辆车。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三、拓展运用: 1、计算下面各题。 59+40= 20+67= 24+63= 46+53= 62+17= 35+24= 3+84= 43+40= 2、数学医院: 17+20=19 50+26= 42+3=72 1 7 5 0 4 2 + 2 + 2 6 +3 1 9 7 6 7 2 3、老师有一位邻居小明非常喜欢运动,妈妈给他买了一双跑鞋、一个足球共用多少钱呢?一身运动服又用多少钱? 4、 3 7 4 5 + 2 ? + ? 4 5 9 7 9 开放题:3 6 +6 3 你能写出几个象这样的算式。 9 9 课后小结: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评课稿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是人教版第二册P53页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方法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估算的方法,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估算的意识,养成先估算再精算的习惯; 2、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发展估算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过程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的算理的理解”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连续进位的方法”。 张雅妙老师的课给我们的感觉是新颖、实在、以学生为主、重能力培养、重过程、重实质,不搞花架子。整堂课的设计和教学体现了教者和学生的智慧,让我们领略到了计算课教学的风采。 1、“课的导入”——体现生活性,培养估算意识。 加强估算是新课程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改革提出的一项要求。“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是第一学段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计算在生活中有很大的用途,但单纯的计算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因而在课的开始抛出问题“淘气班中男生有29人,女生有18人。如果每人发1本书,50本书够吗?”学生置身于帮淘气解决问题的情境中,计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张雅妙老师马上引导学生估一估,渗透估算的方法,初步感受估算的意义。有的说:把29看成30,把18看成20,总数不超过50,够。有的说:把29

看成30,30+18=48,原来的总数比48少,够。还有的说:把18看成20,20+29=49,原来的总数比49少,够。可以说,学生在这一环节的回答很精彩。在这样的基础上张雅妙老师接着引导学生思考:“你的估算准确吗?怎样才能知道准确的答案?”——精确计算出“男女生一共有多少人?”即:29+18=?(人) 2、“学习新知”——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思想,本节课中张雅妙老师创设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想出多种方法,并有意识地板书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1)摆小棒;(2)口算:20+10=30,9+8=17,30+17=47;(3)列竖式;(4)30+18=48,48-1=47;(5)29+20=49,49-2=47;(6)30+20=55,50-3=47……在这个环节中学生们学得主动活泼,并能将估算的方法延续至此,大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真是令人赞叹。 其中,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教学时,张雅妙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有困难的学生就请教旁边的同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无需教师多讲一句,就能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如:列竖式时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要和十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等等。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3、“练习设计”——体现层次性、趣味性。 众所周知,绝大部分老师在选择课题时,都把计算课拒之门外,理由是:计算课难上,枯燥、乏味。为了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张雅妙老师在练习的设计上下了一番工夫,很好地体现了层次性和趣味性,环环相扣,让孩子们在愉

三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50题)

二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 1) 88+10= 2) 18+81= 3) 41+38= 4) 53+25= 5) 72+17= 6) 64+98= 7) 28+71= 8) 85+12= 9) 62+17= 10) 31+63= 11) 78+41= 12) 34+55= 13) 13+63= 14) 16+70= 15) 52+34= 16) 12+26= 17) 36+23= 18)14+62= 19) 12+81= 20) 25+33= 21)34+65= 22) 50+15= 23) 14+55= 24) 41+43= 25) 11+35= 26) 26+43= 27) 38+21= 28) 16+71= 29) 32+17= 30) 56+32= 31) 42+25= 32) 22+67= 33) 91+50= 34) 31+46= 35) 32+45= 36) 13+83= 37) 50+49= 38) 42+65= 39) 32+16= 40) 28+41= 41) 22+66= 42) 55+34= 43) 17+81= 44) 57+22= 45) 87+60= 46) 13+72= 47) 22+75= 48) 64+15= 49) 14+63= 50) 24+53= 二年级两位数加两位数 1) 88+10= 2) 18+81= 3) 41+38= 4) 53+25= 5) 72+17= 6) 64+98= 7) 28+71= 8) 85+12= 9) 62+17= 10) 31+63= 11) 78+41= 12) 34+55= 13) 13+63= 14) 16+70= 15) 52+34= 16) 12+26= 17) 36+23= 18)14+62= 19) 12+81= 20) 25+33= 21)34+65= 22) 50+15= 23) 14+55= 24) 41+43= 25) 11+35= 26) 26+43= 27) 38+21= 28) 16+71= 29) 32+17= 30) 56+32= 31) 42+25= 32) 22+67= 33) 91+50= 34) 31+46= 35) 32+45= 36) 13+83= 37) 50+49= 38) 42+65= 39) 32+16= 40) 28+41=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三册第11~12页例3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是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前面教学时,学生已经接触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特别是竖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两 位数加两位数竖式的写法,掌握进位笔算加法的计算法则,突破个位相加 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难点。 学生分析: 这一内容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接触到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竖式 计算方法,知道了格式和写法。相信通过本节课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进 一步掌握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方法,概括笔算加法的法则,初步培养学生 的抽象概括能力。 设计理念:

一、变教教材为用教材 教教材是传统的教书匠的体征,用教材才是现代教师应有的姿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它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现有教材比较注重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和严密性,当然,新教材在这点上也有稍作改进,但还是要求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地设计和重组,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如在本堂课的设计中,我设计了一个较完整又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情节,选择了教材当中的例题和习题,并加以有效的重组,使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是真实的、有趣的、富有现实意义的。 二、变学后用为学中用 过去我们总习惯于复习旧知-学习新知-巩固应用的闭合式教学流程,即学后用。但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只有教师心知肚明,而学生却全然不知,因而学生很难从情感上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积极性很难调动。在本课中,我选择了问题-求知-建构-应用(创造性地)的开放式教学程序,让学生在一系列的问题情景中激活内在需求。用中求知、用中拓展、用中创造。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的写法。 2.初步理解并掌握笔算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50以内进位加法

11+23= 28+7= 14+10= 17-6= 8+19= 2+30= 12+11= 7+24= 27+7= 7+13= 11-5= 22-2= 35-3= 7+25= 29-5= 10+13= 15+28= 15+20= 3+20= 14+34= 6+19= 43-7= 44-6= 23+6= 30+19= 9+16= 4+22= 11+34= 26+9= 15-6= 28-2= 15+3= 3+13= 42-3= 3+45= 33-4= 6+11= 13+24= 15+19= 2+46= 43-8= 30+1= 24+11= 28+14= 25-4= 22+20= 23+4= 30+4= 14+32= 1+46= 36-5= 3+11= 8+2= 30-3= 2+39= 42-2= 2+25= 7+15= 13+18= 19-5= 29+9= 11+4= 25-7= 6+20= 9+25= 40+2= 9+20= 24+1= 28+6= 3+42= 24+2= 38+7= 34+9= 22+15= 9+3= 6+38= 1+32= 36+5= 6+13= 27+3= 49-4= 29+19= 30+18= 17-8= 32+4= 39-2= 35+8= 4+23= 37+7= 24+8= 17+31= 13+34= 8+22= 3+7= 26-5= 15+4= 3+43= 7+20= 24+12= 20+18=

25+20= 19-6= 46-8= 27+22= 4+44= 8+3= 13+9= 24+9= 19+28= 38+12= 7+2= 11-4= 21+9= 18-2= 21+4= 27-3= 9+7= 47-3= 8+24= 12-3= 4+33= 19+1= 38+8= 14+24= 9+38= 13+1= 13-1= 39+5= 17+14= 10+26= 32+13= 23+20= 13-9= 18+8= 8+26= 20+11= 14-8= 14+28= 47-5= 25+18= 27+15= 5+37= 26+20= 14+27= 42-5= 33-1= 44-9= 2+38= 14+12= 13-5= 37-6= 18+29= 5+21= 48-4= 13+20= 17+19= 5+6= 29+10= 12-5= 23-8= 22+13= 18+16= 18+11= 20+19= 12+10= 17+8= 24-6= 14-5= 42+3= 2+28= 9+23= 25+19= 15+35= 7+42= 33-2= 32-7= 9+34= 6+24= 33-6= 14+5= 10+22= 13+7= 8+37= 22+28= 2+35= 39+6= 44-4= 26+11= 12+22= 15+34= 18-5= 10+18= 49-7= 22+19= 47-9= 21+25= 1+6= 4+31= 30+2= 38+11=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15-17例1以及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探索并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学难点: 结合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口算练习 2、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并说出算法 二、情境创设 1、出示教材图片 2、介绍一些野生动物,随即进行爱护野生动物思想教育 3、活动设计 活动1探索算法 出示第15页统计图提问: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自己独立思考 学习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着重突破十位满十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活动2巩固算法 出示练习四第3题的主题图 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小组交流,说出算法 四、教学效果测评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 P11、12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形式,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竖式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两位数(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对“满十进一”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师:昨天我们一起在体育用品商店买了物品,你们看(媒体出示),小胖和小亮也各买了两种,你们能帮他们计算一下,他们每人用去多少钱吗 问:小胖买了哪两件物品用去多少钱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问:小亮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击图,媒体依次出示竖式;点击物品,可将所买的物品拖动到括号中。) 2.问:说说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 师:这是我们昨天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媒体出示计算方法),今天我们还要来继续学习。 【设计意图说明:延续昨天的情景,以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作为引进,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新授: 探究一:验证乘车方案。 1.师:昨天我们为去博物馆设计的乘车方案中还有2个方案,还记得吗(媒体出示:第8页主题图和方案:二(2)班和二(3)班合乘一辆车, 二(1)班和二(4)班合乘一辆车 . )

师:我们先来看第2个方案(媒体出示),请你们用竖式进行计算。 交流汇报: (1)先让学生汇报二(2)班和二(3)班:30+35的计算过程。 (根据学生回答,媒体一一演示计算过程,全班核对。) (2)问:在计算36+34时,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回答:我发现个位上相加后是10。) 问:那怎么办呢个位上到底写几呢你是怎么想的 (媒体出示借助小棒的演示:10根小棒扎成一捆。这里可反复操作,让学生仔细观察。) 问:现在有几捆是几根小棒呢个位上写几十位上写几 师:谁来完整地说说计算过程 (学生可能回答:相同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个位上6+4=10,个位上写0,然后向十位进1,再算十位,3+3再加进上来的1等于7,在十位上写7,结果是70。)(根据学生回答,媒体出示:36+34=70(人) 3 6 4 + 3 1 7 0 (多请几生说说计算过程,师并板书竖式。) 问:结果正好等于70,说明这个方案可行吗 (学生可能回答:也是可行的。) 2.师边指着板书边说:我们发现,个位上的数相加等于10,10个一就是1个十,在个位上写0,个位满十后就向十位进一,在十位上写个小小的1;十位上3+3再加进上来的1等于7,在十位上写7,这就是进位加法。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揭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 【设计意图说明:在验证乘车方案的过程中,培养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初步感知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揭示今天的课题。】 探究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1.师:我们小朋友真聪明!设计了2个方案都是可行的,再看第3个方案中(媒体出示),二(1)班和二(3)班合乘一辆车,行吗 问:你是怎么想的能验证你的结果吗自己试一试。 (学生竖式计算。) 问:说说你的计算过程 (学生可能回答:相同数位对齐后从个位加起,个位上6+5=11,个位上写1,然

50以内进位加法退位减法习题

练习题一 11+23= 28+7= 14+10= 17-6= 8+19= 2+30= 12+11= 7+24= 27+7= 7+13= 11-5= 22-2= 35-3= 7+25= 29-5= 10+13= 15+28= 15+20= 3+20= 14+34= 6+19= 43-7= 44-6= 23+6= 30+19= 9+16= 4+22= 11+34= 26+9= 15-6= 28-2= 15+3= 3+13= 42-3= 3+45= 33-4= 6+11= 13+24= 15+19= 2+46= 43-8= 30+1= 24+11= 28+14= 25-4= 22+20= 23+4= 30+4= 14+32= 1+46= 36-5= 3+11= 8+2= 30-3= 2+39= 42-2= 2+25= 7+15= 13+18= 19-5= 29+9= 11+4= 25-7= 6+20= 9+25= 40+2= 9+20= 24+1= 28+6= 3+42= 24+2= 38+7= 34+9= 22+15= 9+3= 6+38= 1+32= 36+5= 6+13= 27+3= 49-4= 29+19= 30+18= 17-8= 32+4= 39-2= 35+8= 4+23= 37+7= 24+8= 17+31= 13+34= 8+22= 3+7= 26-5= 15+4= 3+43= 7+20= 24+12= 20+18= 练习题二

25+20= 19-6= 46-8= 27+22= 4+44= 8+3= 13+9= 24+9= 19+28= 38+12= 7+2= 11-4= 21+9= 18-2= 21+4= 27-3= 9+7= 47-3= 8+24= 12-3= 4+33= 19+1= 38+8= 14+24= 9+38= 13+1= 13-1= 39+5= 17+14= 10+26= 32+13= 23+20= 13-9= 18+8= 8+26= 20+11= 14-8= 14+28= 47-5= 25+18= 27+15= 5+37= 26+20= 14+27= 42-5= 33-1= 44-9= 2+38= 14+12= 13-5= 37-6= 18+29= 5+21= 48-4= 13+20= 17+19= 5+6= 29+10= 12-5= 23-8= 22+13= 18+16= 18+11= 20+19= 12+10= 17+8= 24-6= 14-5= 42+3= 2+28= 9+23= 25+19= 15+35= 7+42= 33-2= 32-7= 9+34= 6+24= 33-6= 14+5= 10+22= 13+7= 8+37= 22+28= 2+35= 39+6= 44-4= 26+11= 12+22= 15+34= 18-5= 10+18= 49-7= 22+19= 47-9= 21+25= 1+6= 4+31= 30+2= 38+11= 练习题三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在经历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探索和交流过程中,掌握其口算方法,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2.过程与方法:在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整十数口算的基础上,经历探索,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过程。教学方法:合作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小组活动式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享受胜利的怡悦,进一步增加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1.重点: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 2.难点: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进一步强化计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能力。 3.教学突破:教学时,可根据现实的情景提出问题,再通过独立尝试、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多种口算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学准备:玩具图片及价格、 2.学生准备:4人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师谈话:同学们,看一看青蛙博士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幽美的气球,如果你答对了气球上算式的得数,这些气球就会变成例外的颜色,一起来试试好吗? 生:好。 师:火车开起来。 生:口算得数。 谈话:青蛙博士还给大家带来了我们喜欢的玩具呢!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引出课题 1.教学例题 师:出示玩具图。 (1)学生观察玩具图,说说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谈话:同学们想不想在这个玩具店里购选两件自己喜欢的玩具? 生:想。 师:那么你能对你购选的玩具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吗? 生:能,提问题。(注:同学们提不出问题,教师合适给予引导) (2)学生口答,教师板书。生:①买汽车和火车一共要多少元? 师:44+25=69(元) 生:②是买火车和大汽车一共要多少元? 师:44+38=82(元)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写一写你的口算方法。 生:汇报例外的口算方法。(学生互评) 例:44+38=82(元)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两位数加两位数 (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1---P1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实行计算。 3、能使用数学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交流,发现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选择合理的算法,比较熟练地实行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第8页主题图。问:二(1)班和二(3)班能合乘一辆车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3。 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 2、汇报各自的计算方法。 3、3、小结。今天学的内容有什么特点?你能给这种算式取个名字吗?板书课题:进位加法。 4、完成练习二第3题学生看图,了解题意,或是摆小棒协助理解。再列竖式计算。学生汇报,并说明计算方法。

5、总结算法。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引导学生总结: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也能够从十位加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算理。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P11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学生汇报并说明算法。 2、完成P12做一做交流观察到的信息。学生汇报。 3、完成P13第4题教师巡视、指导。指名汇报、订正,指两道题说说计算方法。[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学生能更为熟练地掌握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又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师引导梳理。 五、随堂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第2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第1课时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能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正确地进行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用两位数加、减整十或一位数。 26+30 48+20 49-20 56+3 28-9 24+9 35-20 46-7 98-90 78+9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23 28 35 63 20 3 ( ) ( ) ( ) ( ) ( ) ( ) 72 31 75 29 ( ) ( ) ( ) ( ) ( ) ( ) ( ) ( ) 二、探究新知 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 (1)观察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消息? 学生汇报。(一至五年级参加“世博会”的各班人数) (2)出示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3)提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求一共多少张车票就是求一年级一共有多少人,一年级一班35人,二班34人,用加法计算,列式:35+34。

(4)这个算是如何计算?互相交流算法。 师:我们学习过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通过观察我们知 道35+34中的两个加数没有一个是整十数或一位数,但是我们是否可 以把它们转化成我们学习过的加法然后进行计算呢?如果可以怎么 计算? 生:可以把其中的一个加数拆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比如34可以看 成30+4,先算35+30=65,再算65+4=69. 师:除了这种方法以外,还有别的方法吗? 生1:还可以拆分另一个加数35,把35看成30+5,先算30+34=64, 再算64+5=69. 生2:除此之外,同时把这两个加数拆成整十数加一位数,然后进行 计算也很简便,34看成30+4,35看成30+5,先算30+30=60,4+5=9, 再算60+9=69。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 (1)出示问题: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2)列式计算:39+44 (3)学生尝试计算39+44,并说说算法。 经学生自由讨论,大致有以下几种方法。 A、39+40=79 79+4=83 B、30+44=74 74+9=83 C、30+40=70 9+4=13 70+13=83 3、比较算式,发现规律。 师:对比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相同点: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同点:前者个位数相加不进位,后者个位数相加进位。 三、巩固练习 1、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4+21= 15+55= 61+39= 35+66= 23+28= 32+46= 53+36= 37+54= 15+65= 18+26= 41+56= 13+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