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有哪些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这些作用往往相互交织在一起。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学生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一旦出现了学习困难,教育心理学可采用多种方法,帮助教师来了解学生学习出现困难的原因。例如,如果一名中学生的语文阅读方面存在困难,就可以应用之力测验、阅读测验或者与此有关的生理方面的健康检查等各种形式的测查手段来找出困难的整洁。

教育心理学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尤其是对传统的、常规的教学方法、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更为科学的观点。例如,为什么要针对不同年纪的学生采取不同的点名方式等的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教育心理学对实际教学所提供的科学的理论指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教育现象提供了不同于传统的新观点。另一方面,教育心理学为实际教学提供了一般性的原则活技术。教师可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材料、教学环境等,将这些原则转变为具体的教学程序或活动。例如,依据学习迁移的规律,可以在教学内容的选编、教学程

序的安排等方面采取措施,以促进学习迁移。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利用教育心理学原理,教师不仅可以正确分析、了解学生,而且可以预测学生将要发生的行为或发展的方向,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活预防措施,以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为智力超常活有特殊才能的儿童提供更为充实、更为有利于其潜能充分发挥的环境和教学内容。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教育心理学不仅为实际教育活动提供一般性的理论指导,也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可参照的例证。

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

关于学习《教育心理学》的心得体会这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到一本很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这 本书是以教育心理学为主线,同时也对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有一定讲述,以中小学的实际相结合,其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强,便于自学。在读这本书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也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关于书中涉及的普通心理学及儿童心理学方面的知识,认为理解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是帮助。本书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相信对于理解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也是有帮助的.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因此,我将谈谈我对这本书教育心理学的理解和感受。 一、学习《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教育心理学》指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为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教育在心理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教育必须适应受教育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分析了中小学生和成人学习的特点;强调教师通过认真学习心理学,能系统而全面地掌握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使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的特点,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作为教师,只有了解这些,才能为学生创造更适合的学习环境,才能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 二、教师为什么必须学习教育心理学 因为教师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必须学习心理学,这本书是强调教师要认真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知道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自觉地培养这些心理素质。 因此教师必须提高教育水平,学习教育心理学,这本书做了一个相对简明的总结和概括。能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心理学问题比比皆是。而教师只有学习教育心理学,才能系统地掌握学生认知过程和年龄特征的规律,选择合适的教材,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品德。研究了教育心理学中的教师,可以把握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和心理特征形成的各种因素。能更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也就是说,教师要了解不同年龄和不同时期的学生心理,以鼓励学生的优点,纠正他们的缺点。教育的功能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克服他们的缺点。科学地总结教育经验,我认为这是第一点的基础,是为提高教学质量作准备的。 三、教师与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及应用 1、我国的教育正面临着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师应具有良好的素质。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 2、中小学教育是针对青少年学生。学生的发展既是教育的目标,也是教育的基础。为了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学生的认知特点,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是教师的天职。如果我们想帮助学生有效地学习,我们必须了解和掌握学习规则。因此,教师应了解学生的认知能力、运动技能与态度、道德学习的过程以及有效学习的内外条件。 4、教师必须学习教学心理学,使学习理论转化为教学技能。为教学决策提供心理学依据和应用技术。 5、教学设计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大量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教师必须了解和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过程。任何课堂教学方法或技巧都必须适合教学的目的。激发和保持学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学生心理发展的基特: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的内容与方法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关于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 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因材施教):1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性格的差异:(1)性格的特征差异:1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情绪特征4性格的意志特征 (2)性格的类型差异:1外倾性与内倾型2独立性与顺从型 学习的心理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时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2认知策略3言语信息4动作技能5态度 巴浦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于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4惩罚 苛勒的完型-顿悟说基本内容: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2学习的实质是在主题内部构造完型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学习观: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1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2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当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念:1知识观2学习观3学生观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2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3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机固然是重要的,但应当地改善各种主客观条件以提高学习行为水平作为重点来抓 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只会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前一是习得经验得以概括性,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3迁移规律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如何促进迁移教学:1精选教材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知识学习的作用:1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校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2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学生各种技能形成和能力发展的重要基础3知识学习是创造性产生的必要前提 如何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次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1)强度律(2)差异律(3)活动律(4)组合律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如何有效地进行知识概况:1配合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 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1)及时复习(2)分散复习(3)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 心智技能及其特点:1对象具有观念性2执行具体有内潜性3结构具有简缩性 操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 我国的性质技能形成三阶段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 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清晰稳定的动觉 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2注意原则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复述策略:1利用随意识记忆和有意识记忆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散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 精细加工策略1记忆术2做笔记3提问4生成性学习5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1列提纲2利用图形(1系统结构图2流程图3模式或模型图4网络关系网)3利用表格(1一览表2双向表) 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管理(1统筹安排学习时间2高效利用最佳时间3灵活利用零碎时间)2学习环境的设置(1注意调节自热条件2设计好学习的空间)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 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型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1总结2提问3析疑4预测)5合作学习模式 影响问题解决的组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1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2提供多种变式,促进只是的概括3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1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2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联系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 创造性的基本特征: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主要特征有三个:1流畅性2变通性3独创性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2努力3个性 创造性与个性的关系(高创造性者得个性特征):1具有幽默感2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3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4喜欢幻想5具有强烈的好奇心6具有独立性 态度的实质: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实际反应本身2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不是天生的 态度与品德的关系:1二者实质是相同的,结构是一致的2(区别)①二者所涉及的范围不同,态度大,品德小②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 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伦理道德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1)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2)自我意识增强(3)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4)品德结构更为完善 影响态度与品德的学习的一般条件:1外部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社会风气,同辈群体)2内部条件(认识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教学教材

第一章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概述 习题答案 习题 一、填空题 1.达尔文根据长期观察自己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而写的一书是儿童心理学早期专题研究成果之一,它对推动儿童心理的传记法(或日记法)研究有重要影响。 2.科学的儿童心理学产生于。 3.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是儿童心理学的真正创始人。 4. 是美国心理研究运动的创始人,享有“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的称号。 5.心理学家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的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 二、选择题 1.()的《儿童心理之研究》(1925)一书可以说是我国第一本儿童心理学专著。 A 黄翼 B 孙国华 C陆志伟 D陈鹤琴 2.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题和表格,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回答,从而收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叫()。 A 问卷法 B 观察法 C 个案法 D 书面调查法 3.在一特定时间同时观测不同年龄的不同个体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的研究方法称为()。 A纵向研究 B追踪研究 C横向研究 D横断研究 4.我国第一份公开发表的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学术杂志()在1985年创刊。 A 《心理发展与教育》 B《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C 《心理发展》 D 《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学》 5.根据观察的时间安排可以把观察法分为()。 A全面观察 B集中观察 C 重点观察 D分散观察 三、判断题 1.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是儿童发展心理学与教育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 2.普莱尔提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复演说”。() 3.美国的格塞尔把实验法引入儿童心理学领域,进行了有名的儿童情绪条件反射实验研究。() 4.自然实验的主要优点在于它的控制比较严格,所获得的数据的可重复性高,数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5-10-23T16:08:34.600Z 来源:《教育学》2015年10月总第87期供稿作者:谢玉洁 [导读] Thoen Wittaya School 泰国南邦府·Thoen 心理学的具体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谢玉洁Thoen Wittaya School 泰国南邦府·Thoen 摘要: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境中教育学的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教育过程中的种种心理变化,而这也让我们对于教学工作的实施与开展有了一些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学应用 一、教育心理学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以便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的目的,可以说优秀的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学者。当下,很多教师为了达到具体的教学目标,将大量精力和时间用于研究本课程的专业领域,以此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这当然是值得鼓励的事。但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也需要对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深入探讨,只有正确认识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规律,教师才能适时调整教育教学方式,真正实现教育目标。 二、当前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教育心理问题及相关现状 学生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容忽视的一环,许多学生教育工作者如班主任(中小学)或辅导员(大学以上)都感觉学生工作难做,这是当前存在的现实。小学教育培养的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生理上发育还不成熟,心理上也不太成熟或是说处在一个相当低的水平,个性特征不明显,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能力相对中学生都比较弱。所以说教育工作者要掌握心理学知识,懂得合理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中,能够将教育心理学具体理论恰到好处地应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策略 1.充分发挥关爱心理的作用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关爱心理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努力学习并遵守纪律,将教育教学工作落到实处。这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心情等方面给予关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难处和疑惑。教师的关爱一方面能够消除影响学习的不良因素,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从而激发其学习自主性。面临的就业等现实问题,使学生背负着一定的压力,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他们需要教师的关注与帮助。当教师发现某个学生学习态度消极、情绪不佳时,可以以朋友的身份找学生单独聊聊。了解了学生的问题以后,教师就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问题分析,给予建议或者直接予以帮助。在教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调整学习态度。 2.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差距。一些非常聪明的学生成绩并不是很理想,而一些智力平平的学生成绩却非常优秀;大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都不相上下,但是成绩却是存在明显差异。这说明智力不是影响学生成绩高低的唯一因素。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个人爱好、教师期望、个人性格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及状态产生影响。所以教师也要重视这些非智力因素,同时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积极。例如:班级里的某个学生智力平平但是学习态度认真、懂得坚持,教师就应当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对于学生的认真和坚持表示赞扬和肯定。教师的表扬能够使学生肯定自己,也会引导学生继续坚持和努力,从而不断进步,弥补智力上的不完美。 3.要及时、积极地评价学生的回答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平衡,根据教学目标及时实施评价是调控教学的关键,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学生的学习活动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其中肯定有许多错误和认识上的偏差。此时,教师不应全盘否定,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索、发现错误所在;对于正确的回答,教师应予以热情的赞赏。要变可能的消极评价为积极评价,尤其是对答错的学生要努力发现一些闪光点,尽量淡化学生对自己回答失败的自卑意识,不断加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如我班有位同学,进入初三后各科成绩一直不理想,因此越学越没信心。一次在课堂提问中几个成绩较好的同学都没有答对的问题,可他答对了,我及时表扬了他,课后又与他交流了学习的方法与心得,后来他的成绩提高了。这样及时、积极地评价也使同学们坚信,在课上可以大胆地提问,大胆地阐明自己的观点。 四、结语 心理学的具体理论与方法应用于学生教育教学工作,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运用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因此,要想使教育更加科学化,就必须学会如何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参考文献 [1]刘继萍赵云辉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的探讨[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16,(05):42-43。 [2]周军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工作中的应用[J].今日南国,2012,9,(01):66-67。 [3]王宇轩泰国中小学华文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8,(04)。 [4]黄荣志教学工作方面的几点体会[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1998,(01)。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教育心理学题库1000道 1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十二岁至十四五岁的年龄时期,称做:(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中学生期 12.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是在( )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1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有一种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比如12~18岁阶段阶段的危机冲突是( )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D.自主感对羞耻感 14.目前研究男女智力的性别差异的基本结论之一是:( ) A.男优于女 B.男女总体水平大致相等 C.女优于男 D.男女总体水平,有年龄相等,有的则不相等 15.依照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学习的基本规律有三:效果律、练习律和:( ) A.准备律 B.刺激律 C.失败一成功律 D.成功一成功律 16.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创始者是(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加涅 D.苛勒 17.哪个学习理论学派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 A.完形一顿悟说 B.认知一结构学习论 C.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D.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8.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 A.可能选择 B.犹豫不决 C.回避这项任务 D.坚决选择 19.著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告诉我们,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 ) A.也是中等 B.不利 C.关系不大 D.最有利 20.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主要是一个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它包括三个阶段,即知识获得、知识保持和:( )

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

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 教育心理学历史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起源 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克斯坦罗琦。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把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尝试的。具有代表性的人是桑代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对象》一书,卡普切列夫于1877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桑代克1903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以学校情境详尽说明学习的概念,从而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这是近代教育心理学的真正开端。1913年,这一著作扩充为三大卷,内容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学、个别差异及其原因三大部分。他提出的学习三大定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及个别差异理论,成为20年代前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由于桑代克把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放在学习心理方面,导致了中国的教育心理学界长期把学习心理作为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在这一阶段,教育心理学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量方面的研究成果,心理测量实际上是进步教育时期的实验教育时期的成果.大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到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也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在美国,学习理论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研究领域。20年代以后,行为主义在动物和人的学习的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杜威则以实用主义的“从做中学”为信条,对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改革,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影响。 在前苏联,维果斯基强调教育与教学在儿童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前苏联教育心学家重视结合教学与教育实际进行综合性的研究,学科心理学获得了大量的成果。 在中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一些学者进行了一定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

2021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90题及答案(三)

2021年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竞赛考试题库90题及答案(三) 1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年龄阶段是() 1-2岁 2-5岁 5-8岁 8-11、12岁 2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已认识到准则可以是同伴间共同约定的年龄阶段是() 1-2岁 2-5岁 5-8岁 8-11、12岁 3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自律也称作() 客观化阶段 主观化阶段

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 4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品德由他律开始进入自律阶段的年龄是() 2-5岁 5-8岁 8-11、12岁 11、12岁以后 5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公正感以“服从”为主要特征的年龄阶段是() 2-5岁 5-8岁 8-11、12岁 11、12岁以后 6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公正感以“平等”的观念为主要特征年龄阶段是() 2-5岁 5-8岁 8-11、12岁

11、12岁以后 7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品德发展真正到了自律阶段的年龄是() 2-5岁 5-8岁 8-11、12岁 11、12岁以后 8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利他观念产生于()前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 9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开始倾向于主持公正、平等的阶段是() 前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 10

根据皮亚杰儿童品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道德就达到了成熟水平的阶段是() 前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 合作道德阶段 公正道德阶段 11 重过程,重视评价对象的主体性的,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评价是() 成就取向教学评价 发展取向的教学评价 成功取向的教学评价 结果取向的教学评价 12 下属学习策略中属于精加工策略的是() 圈出重点 划线标识 做笔记 做摘录 13 把学习材料组合成具有一定意义的整体以促进学习效果的认知策略

教育心理学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 浅谈建构主义教学及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论关键词】 建构主义英语学习合作式教学学习理论课堂活动设计 【论文摘要】 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起源于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强调学习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启示我们:在外语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师生互动的合作教学方式。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语言能力是在完成一系列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实现的,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语言技能,还可以通过在完成交际任务的相互协作中体验教育的价值,实现人格的提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营造合作友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现代课堂交际活动的设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引言 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是以往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行为主义对语言教学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它只关心可观察到的反应行为,忽略了学习者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反应,而认知主义强调学生对外部刺激的加工处理和内化吸收,认为学习是使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学习者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来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

己的意义和理解。行为主义“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认为教师是主要的知识来源,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认知主义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学生互动”的模式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合作者,这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及其应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外语教学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英语教学的改革也应该以这一理论为指导,从教学方法、模式和教学理念上改进英语教学。 二、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由以上所述的“学习”的含义可知,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换句话说,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首先,学习不是教师传递知识,而是学习者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要对外部刺激进行加工,选择有意义的刺激进行加工处理,加工的过程中,要通过新旧知识经验间的多次对比、相互作用而最终建构而成。每一次的加工,都是对学习者认知结构的不断丰富、不断充实、不断完善和不断建构。其次,学习过程不仅包括通过运用已有经验对新的信息进行理解,同时还包括在建构的过程中,不单是提取记忆系统中的信息,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人格的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较色混乱(12-18岁)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自我意识的发展(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自我意识的组成:1自我认识2自我体验3自我监控学生的认知差异(1)认知方式差异1场独立与场依存2沉思型与冲动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2)智力差异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1效果率2练习律3准备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强化性反射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于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4惩罚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论(学习分类)(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1机械学习2意义学习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强化功能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时是启发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策略的特征: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1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2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有规则和技能构成学习策略的分类:(1)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2精细加工策略3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1计划策略2监视策略3调控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管理策略2学习环境管理策略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资源利用策略学习策略的训练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的监控6个人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的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经验得意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关键环节3迁移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知识的类型:1感性只是与理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记忆系统分为:1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技能的特点:1是通过学习或练习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2心智技能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联系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教育心理学》几种主要的发展理论 一、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当代的儿童心理学家。他把心理学的研究同生物学、逻辑学以及认识论结合在一起,着重研究儿童的认知、智力、思维是怎样发展起来的,从而形成了"发生认识论"。这种学说,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验方法上都有其自身的特色,成为当代儿童心理学最重要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以他长期从事研究工作的地点来命名,又称为"日内瓦学派"。他对儿童心理学的重要贡献,是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他把结构主义思想引入心理学,认为儿童智力的发展由于认知结构的不同水平而表现出阶段的特征。因此,他的学说从哲学思潮的归属上来说,属于结构主义流派。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把个体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即知识形成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和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机制。他认为新知识乃是连续不断构成的结果。他把智力的本质看作是一种适应(adaptation),即在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中产生并通过主体不断自我调节而建构,或再建心理结构的机制。制约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是成熟(主要指神经系统的成熟)、物理经验、社会经验和平衡。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来实现的:同化(assimilation)和顺应(accommodation)。同化就是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加强或丰富主体的动作;顺应是主体的图式,不能

同化客体,因而需要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如果机体和环境失去平衡,就需要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这种不断的平衡-不平衡-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程,也就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实质和原因。皮亚杰把表征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智力结构的概念称之为图式(scheme)。图式就是动作或心理运算的结构。儿童智力结构的发展从感知动作图式开始,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依次建构起新的图式,如表象图式、直觉思维图式以至运算思维图式等。运算图式是最重要的认知结构,他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就是以运算思维结构为主要标志而划分的。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在不同时期的著作中有不同的划分方法,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这里按四个阶段简介如下。 (一)感觉运动阶段(0~2岁) 皮亚杰认为,在这一阶段,儿童是靠感知动作来认识和适应外界环境,从而形成了动作图式的认知结构。在这个阶段,儿童虽然只有动作的智慧而没有表象的和运算的智慧,但真正的认知过程将从这个阶段的习得中产生,因而这一阶段是重要的。它又可分为六个分阶段。 新生儿期(0~1个月),儿童以先天的无条件反射来适应环境,这时,他们还不能分辨自我和非我;1~4个月,形成了最初的习得性适应动作;4~8个月,出现了有目的的动作;8~12个月,动作的目的和手段逐渐分化;12~18个月,儿童能在重复的活动中发现有效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18个月~2岁,儿童开始用言语作为信号来描述外部世界。言语机能的出现,加速了儿童智力的发展,同时也

☆2010年下半年湖北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资料-《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老师没具体划范围,故整理了知识点)考试题型: 1、选择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题 4、论述题(或应用分析题) 一、名词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心理基本规律的 科学。 2.实验法:实验法是控制无关变量, 操纵自变量,以考察自变量与因变量 之间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三类变量: 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3.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 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是实 际发展水平,二是潜在发展水平。儿 童经过自己努力和他人帮助,可以从 现有水平达到较高水平,两种水平之 间的空间叫“最近发展区”。 4.自我同一性:就是个体对自己的身 体相貌、智力性格、自己以往状况和 现实状况、环境条件、对未来职业期 望等等方面统合起来的认识,从而作 出:“我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成 为怎么样的人”,“我会成为什么样的 人”的整合判断。 5.学习:学习是由经验或练习而导致 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较为持久的变 化。三个方面:①学习是以行为或行 为潜能的变化为标志的;②学习引起 的行为变化时能够持久保持的;③经 验或练习时学习发生的基本途径。 6.学习的分类:①加涅的学习结果分 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②奥苏贝尔学习分 类(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有意义学 习和机械学习)7.接受学习:接受学习指学生通过教 师的讲授接受现成的结论。接受学习 的特征是,要学习的全部内容或多或 少是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习者的, 不需要他们任何形式的独立发现。 8.发现学习:指学生通过自己独立地 探索得出结论。发现学习的特征是, 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只呈现 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 个发现的过程,独立地得出结论,找 到解决问题的答案。(根据学习进行方 式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9.有意义学习:是指利用原有知识经 验理解新学习材料的意义。即当前的 学习任务在一定意义上与学生认知结 构的有关观念适当地联系起来了。包 括三种形式:表征学习、概念学习、 命题学习。 10.机械学习:是指学习者没有理解新 学习材料的意义,新知识不能与原有 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联系起来,只 能形成文字符号的表面联系。(根据学 习材料和原有知识的关系分机械械学 习和有意义学习) 11.操作性条件反射:操作性反射的基 本原理是:个体在某种环境中作出某 种反应,不管有没有引起这种反应的 刺激,如果之后伴随着强化物,那么 这个反应在类似环境中发生的概率就 会增加。所以,在这种条件反射中, 重要的不是反应之前的刺激,而是跟 随反应之后的刺激(强化物)。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 他坚持了客观、科学的行为主义传统, 继承了桑代克的连接说,提出了对心 理学影响巨大的建立在操作性条件反 射学说基础上的学习理论,为教育心 理学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包括动物实 验、操作性行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原理)。强化可分为积极强化(正 强化)和消极强化(负强化)。积极强 化通过呈现某种刺激增强反应概率; 消极强化通过中止某种(讨厌的、不 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强化 还可以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 一级强化物马祖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 需要,能直接起强化作用,如食物、 水、安全、温暖、性等。二级强化物 事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以及强化 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 质,如考试分数、好的评语、社会接 纳、微笑、奖品等。 12.观察学习:是指观察别人的行为方 式及其行为后果(受奖或受罚),并在 某种情境中作出或避免作出与之类似 的行为方式。 (四阶段: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 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13.动机:是指发动和维持个体进行活 动并使活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 力。①动机是一种内在心理历程;② 动机是人们行为的直接原因;③动机 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的。 14.成就动机: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在完 成任务时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 即一个人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 的事情愿意去做,并努力获得成功的 一种内在推动力量。它是在人的成就 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在大学生的学 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 习动机。 15.耶克斯—多得森定律:耶克斯和多 得森的研究表明,动机不足或动机过 分强烈,都会使作业成绩下降;最佳 的动机强度与作业难度有关。对于简 单的作业,要取得最佳的成绩就要求 有较强的动机;对于难度适中的作业, 取得最佳成绩要求有中等强度的动 机;而对于很难的作业,要取得最佳 的成绩则要求有较低强度的动机。这 一研究结果被称为“耶克斯—多得森 定律”。 16.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班杜拉最 早提出的,它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 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 断。 17.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或称迁移指一 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它普遍 存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中,也出现 在情感、态度和行为方式的学习中。 (根据迁移影响的性质和效果分为正 迁移和负迁移;根据作用范围不同一 般迁移和特殊迁移) 18.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指一种学 习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它包括 一种学习为另一种学习提供了良好的 心理准备状态,一种学习提高了另一 种学习的活动效率等。负迁移指的是 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和抑制 作用。多指一种学习降低了另一种学 习的效率和准确性,或一种学习阻碍 了另一种学习的顺利进行。 19.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一般迁移也 叫非特殊的迁移,指的是一般概念、 原理或态度的迁移。一种学习中获得 的一般概念、原理和态度会对相关的 许多具体知识的学习都产生重要影 响,使后续学习效率更高。特殊迁移 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指的是具体知 识与技能的迁移。这种迁移发生时, 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 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 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 种学习之中,是习惯或联想的延伸。 20.相同要素说:相同要素说又叫共同 成分说,它是在以实证研究检验形式 训练说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相同要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各科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教育心理学在各科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学生学习、掌握知识主要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正确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顺应心理过程规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学;应用 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是在教师的教育过程中实现的,更确切地说是通过学生本身的心理活动实现的。如果教师顺应心理过程规律将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习效果;反之,一味题海战术、加班加点、补课等,未必能达到效果。所以,研究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入手发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建构性,对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尤为重要。在近几年的从教生涯中,我深深地懂得了老师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良好的表达能力及外在形象外,还要具备很好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因为对于初中老师来讲,要抓住学生只凭知识渊博、表达能力好、外在形象等还不能满足当今的教学活动,除了具备上述条件外,只有抓住学生的心理,了解学生心里动态,才能抓住学生,也就能掌握学生的一切,从而驾驭学生就会得心应手,教学效果也就事半功倍,那么研究教育学

心理,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就成了一个关键环节。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 众所周知,无论是成年人还是未成年人,人性中最本质的渴求就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社会的肯定。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强化尤其是正强化对于消除紧张与焦虑,使人体验到自我满足,引起心理愉悦进而调节自己的行为有显著作用。所以,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如能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他们更多的赞赏与信任,变“批评训斥”为“赏识提醒”,那我们的转化工作也许会事半功倍。成语“爱屋及乌”比喻爱一个人会连带到爱与他有关的事物。同样,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良好的情感,则一定会迁移到这位老师所教的学科中,形成一股积极的教育力量。因此,教师应当从思想、生活、学习上关心学生,了解他们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难;了解他们的生活习性,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扬民主,鼓励学生对问题阐述自己的见解;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各科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参与;在问题面前,师生应是平等的、互助的。在不同的时候,需要教师成为不同的角色:示范者、顾问、对话人、解惑者。尊重学生现有水平,为他们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营造一种民主的课堂气氛。学生在课堂上思维是开放的、活跃的,这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各科问题的解决,

教育心理学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素养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在学校教育中,德育教育可以称之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中。只有学生有了一个良好的品德行为,才能以健康的心态去努力学习。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由此可见,教育心理学素养在教育教学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由一定的事物引起的,具有较强的倾向性。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深的体会到,孩子们的情感是需要培养的,教师应通过自己的工作,使他们理解和掌握道德规范,原则和要求,并用来约束自己的言行,只有了解他们的心理,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对他们施以爱心,才能感动他们,使他们健康成长。记得我教过这样一名学生,他叫张海洋,父母离异,造成他偏激的性格,是远近有名的“打仗大王”。谁要是不服气,就打,让人头疼,他爸爸气到把他绑起来用皮带抽,但无济于事。我也感到很棘手。细细想来,造成他这种行为,肯定是有原因的。于是,经过多方调查了解,我知道他特别崇拜武侠人物,觉得他们很能打。于是,我找准时机对他说,老师也喜欢看武侠小说,我也喜欢其中的人物,不过历史上的武侠人物是为了惩治恶人,才去打的,你们现在到处打仗,是不道德的行为,和他们完全是两回事儿。当代有很多英雄人物,那才是你们学习的榜样。他面有愧色地说:“我打仗出名,做好事别人能认为我好吗?”我果断地说:“只要是真的,我就相信

别人也会相信的。”经过细心观察和了解,我分析了他的心理:一是他把武侠小说中的“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视为仗义之举,道德观念模糊;二是心里也知道打仗不是好事,但由于远近有名,做了好的事别人也会视而不见的,丧失上进的信心,产生自卑感;三是他也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信任。找到原因后,我认为这样的孩子,教师必须为他们提供引起感情体验的环境。因此,我便经常向他介绍好人好事,鼓励他参加各项活动,强化自己在活动中的作用,使他在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渐渐的在和他的接触中,从现实到理想,从道德行为到学习,真是谈个够,张海洋进步了,很长时间也不打仗了,学习也上心了。现在他已是一名出色的军人了。看到他的成长,我由衷的欣慰。 事实说明,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教师要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以爱在情感上与学生沟通,打开学生情感的窗户,抚平学生心灵的创伤,从而点燃学生奋进的火花。同是也在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