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县域经济排名

山西县域经济排名
山西县域经济排名

原文地址:山西县市经济排名作者:赵利峰

山西县市经济排名

省份县(市)综合竞争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

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得分排名山西河津市31.08 1 23.25 1 48.30 11 山西古交市26.71 2 15.42 2 52.78 5 山西介休市25.48 3 14.02 5 52.16 6 山西侯马市25.23 4 11.65 9 56.91 1 山西盂县23.06 5 9.81 22 54.34 3 山西离石区22.35 6 11.08 12 49.15 10 山西太谷县22.29 7 9.12 29 53.53 4 山西霍州市21.70 8 9.82 20 50.04 8 山西怀仁县21.40 9 10.23 16 48.12 12 山西潞城市20.94 10 15.00 3 35.54 34 山西垣曲县20.84 11 6.46 56 55.17 2 山西左云县20.50 12 9.25 27 47.61 13 山西闻喜县20.47 13 14.54 4 35.16 36 山西阳城县20.04 14 11.71 7 40.40 22 山西阳曲县19.74 15 7.29 43 49.76 9 山西稷山县19.55 16 6.03 61 52.11 7 山西襄垣县19.30 17 10.67 13 40.48 21 山西清徐县18.99 18 13.96 6 31.85 50 山西交口县18.76 19 9.57 25 41.36 20 山西灵石县18.62 20 10.27 15 39.28 24 山西黎城县18.32 21 8.54 33 42.36 17 山西孝义市18.16 22 11.69 8 34.52 39 山西河曲县18.13 23 11.55 10 34.74 38 山西古县18.00 24 9.82 21 38.38 27

山西交城县18.00 25 7.88 38 42.89 15 山西汾阳市17.98 26 8.31 35 41.85 18 山西平定县17.86 27 8.20 36 41.69 19 山西翼城县17.76 28 11.39 11 33.94 41 山西永济市17.56 29 9.33 26 38.15 29 山西大同县17.05 30 4.99 73 46.66 14 山西安泽县16.88 31 6.56 53 42.46 16 山西曲沃县16.33 32 10.15 17 32.34 47 山西沁源县16.24 33 7.48 42 38.29 28 山西蒲县15.89 34 8.70 32 34.33 40 山西洪洞县15.88 35 10.46 14 30.20 57 山西高平市15.50 36 9.19 28 31.98 49 山西沁水县15.41 37 7.83 39 34.86 37 山西中阳县15.21 38 9.58 24 30.15 58 山西新绛县15.08 39 5.84 63 38.45 26 山西武乡县15.03 40 6.14 59 37.59 32 山西右玉县15.01 41 5.14 71 39.85 23 山西绛县15.00 42 7.07 44 35.32 35 山西和顺县14.92 43 5.95 62 37.71 31 山西原平市14.92 44 7.91 37 33.13 43 山西偏关县14.81 45 5.44 67 38.54 25 山西祁县14.71 46 8.32 34 31.50 51 山西襄汾县14.45 47 8.98 31 29.15 63 山西灵丘县14.45 48 5.15 70 38.10 30 山西榆社县14.45 49 10.03 18 26.71 78 山西长治县14.01 50 7.04 48 32.28 48 山西定襄县13.79 51 6.62 52 32.57 46

山西泽州县13.75 52 9.88 19 24.84 85

山西乡宁县13.69 53 9.74 23 24.96 84

山西山阴县13.53 54 7.67 40 29.30 61

山西文水县13.40 56 6.79 50 30.96 55 山西寿阳县13.38 57 6.93 49 30.57 56 山西柳林县13.29 58 9.10 30 25.22 83 山西芮城县13.03 59 6.15 58 31.28 54 山西临猗县12.90 60 7.66 41 27.34 76 山西昔阳县12.78 61 5.24 69 32.61 45 山西平陆县12.69 62 4.92 75 33.05 44 山西平遥县12.66 63 6.54 54 29.19 62 山西浮山县12.56 64 7.04 47 27.71 73 山西代县12.48 65 7.06 45 27.42 75 山西大宁县12.31 66 3.01 92 36.31 33 山西宁武县12.27 67 6.48 55 28.10 70 山西壶关县12.25 68 6.04 60 29.08 64 山西屯留县12.22 69 6.21 57 28.58 68 山西浑源县12.19 70 4.15 86 33.29 42 山西广灵县11.91 71 4.59 80 31.36 53

山西娄烦县11.88 72 5.64 65 28.84 66 山西五寨县11.52 73 4.83 76 29.58 59 山西陵川县11.29 74 5.32 68 27.73 72 山西保德县11.15 75 7.05 46 23.23 90 山西应县11.08 76 5.65 64 26.29 80 山西隰县11.08 77 4.48 81 29.03 65 山西岢岚县11.02 78 4.21 85 29.45 60 山西夏县10.89 79 4.38 83 28.64 67 山西平顺县10.88 80 4.63 79 28.05 71 山西沁县10.61 81 4.45 82 27.62 74 山西繁峙县10.38 82 4.76 77 26.15 81 山西阳高县10.17 83 4.06 87 27.13 77

山西神池县9.85 85 4.64 78 24.76 86 山西长子县9.84 86 5.08 72 23.71 89 山西五台县9.50 87 5.55 66 21.56 93 山西万荣县9.45 88 4.98 74 22.70 91 山西岚县9.22 89 3.00 93 26.63 79 山西永和县9.11 90 2.03 97 28.51 69 山西吉县8.51 91 3.19 90 23.92 87 山西方山县8.46 92 3.17 91 23.82 88 山西静乐县8.09 93 3.67 88 21.46 95 山西天镇县7.93 94 3.46 89 21.48 94 山西石楼县7.39 95 2.39 96 22.27 92 山西兴县6.38 96 2.98 94 17.69 96 山西临县4.88 97 2.60 95 13.86 97

工业科20XX总结

工业科20XX总结 《工业科20XX总结》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对网友有用。工业科20XX总结 根据县政府办公室的要求,现将一年来工业科的工作情况简单汇报如下:一、文字基本功全面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讲话稿求活。领导讲话是科室日常文字撰写工作中的重头戏,一个会议的主要部分在领导讲话,讲话稿写的不好,直接影响会议的效果,影响工作的安排部署。为此,我科室在撰写领导讲话上,采取了先理清思路,列出提纲,与主管主任沟通的办法,确保讲话内容全面、语言简练、格式规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写讲话时“无处下手、无话可写、无病呻呤”等弊病,逐步提高写作水平。20XX年,由我科撰写工业、民营、电力、安全、工程致辞等讲话,县政府主要领导、对口领导基本上比较认可的照稿宣讲。2、新闻稿求新。 20XX年,我科为扩大我县对外名度,认真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在报道的深度和广度上下功夫,不断扩大宣传范围和领域。通过不懈努力,我科刊发的新闻稿由少到多,采用篇幅也由小到大,稿件采用也由原来的《邯郸日报》、《河北经济日报》等扩大到《中国县域经济报》、《中国国土资源报》、《中国工业报》、《中国乡镇企业报》、《中国质量报》、《中国安全生产报《河北城市研究》等。20XX年,各级报道共采用稿件36篇,其

中国家级报刊采用16篇,省级报纸采用8篇,市级报纸采用12篇。3、调研文章求深。为了充分发挥参谋、服务作用,按照办公室安排,我科每月针对全县中心工作和分管工作的重点,积极深入到各单位、各企业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撰写好每篇调研文章。最全面的其中我科撰写的《探讨20XX年我县工业经济的发展之路》、《发展外向型工业经济的几点思考》等调研文章受到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4、紧急稿求快。紧急稿件必须“快”且质量高的问题,我科在工作中注意培养应急能力和快速成稿能力,确保在关键时刻能用得上,做得好。在河北天合制药有限公司GMP工程启动剪彩时,由于省、市、县领导参加,领导讲话起草工作量大,我科作为专业科室,不推诿、不延误,夜以继日,高质量的完成了领导交办各项文字撰写任务。二、服务协调能力全面提升。1、多参谋。我科把提高参谋能力作为科室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对承担的工作目标,注意收集信息,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就下步工作口头上或书面上向主管领导和主要领导提出合理化建议。为更好地搞活工业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我科在认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领导参谋设立县企业管理者联合会及企业管理者论坛,通过成立这一组织,将更好地服务工业经济发展。2、勤协调。由于县领导日常事务较多,对口部门和企业很多事情需要沟通协调,为此,我科积极职能作用,充当桥梁。科室能够出面解决的事项,积极妥善地处理;不能及时解决的,为领导出主意,想办法,恰当地处理好

2013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

2013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

2013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 目录 一、县域电子商务的战略价值 (7) 二、全国各省市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 (9) 三、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分为六个梯队 (13) 四、"电子商务百佳县"榜单出炉 (15) 五、县域撑起浙江电子商务半边天 (18) 六、产趣群为县域电子商务奠定坚实基础 (20) 七、县域网购消费増速比城市快13.6个百分点 (24) 八问题与展望 (25) 附录1 :"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方;、去说明 (26) 附录2 : 2013年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百佳县 (29) 附录3 :县域电子商务微案例 (32) 报告作者 (34) 致谢....................................................... 34 图表目录 图表1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指标构成 (9) 图表2全国各省市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 (10) 图表3全国各省市县域网商指数 (11) 2 All Research 阿里研究中心

2013年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 3 Ali Research 阿里研究中心 图表4全国各省市县域网购指数 ....................................... 12 图表5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六个梯队 ...................................... 13 图表6第一二梯队各项排名 ........................................... 14 图表7全国县域电子商务发展六个梯队地理分布 ........................... 14 图表8浙江各城市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指数 ................................ 19 图表9 "电子商务百佳县"特色产业集群举例 (20) > f _1_ 刖言 2010年,阿里研究中心联合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启动"网商发展指 数"研究,并在2010年至2012年间先后发布多份年度、季度网商发展指数报 告,对全国网商发展情况进行评价。 最近四年,中国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2013年中国电子商 务交易额达到10.67万亿元1 ,进入"十万亿时代”。与之相应的,各界对"电子 商务"的认识不断扩展和深化,先后经历了 "工具' "渠道' "基础设施"等阶 段,并逐步进入"电子商务经济体"新阶段2 。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及时、客观地记录和评价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阿里 研究中心基于近年在网商、网络零售、电子商务服务、电子商务经济体等方面的 研究,广泛征询专家建议,构建形成"阿里巴巴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指标体系。 1 工业与信息化部,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整体市场规模超过10万亿元, https://www.360docs.net/doc/be940149.html,/jrzg/2014-01/11/content_2564458.htm 2 阿里研究中心,《增长极:从新兴市场国家到互联网经济体》,2013年4月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县域金融改革创新发展与服务便利化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县域金融改革创新发展与服 务便利化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银行类金融机构行业经济体制改革 【发文字号】云政办发[2014]51号 【发布部门】云南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4.08.26 【实施日期】2014.08.26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县域金融改革创新发展与服务便利化的实施意见 (云政办发〔2014〕51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滇中产业新区管委会,省直各委、办、厅、局: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县域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县域金融服务便利化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和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助推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促进县域金融改革创新发展与服务便利化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与总体思路 (一)重要意义。县域金融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县域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和可持续性,对优化资源基础性配置,提升县域经济增长活力,推

动城乡统筹发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县域金融改革创新发展与服务便利化就是要完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推动县域金融产品创新,提升县域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加快县域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金融与产业融合力度,逐步构建符合县域经济发展、“三农”经济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多元化、多层次现代县域金融体系,推进县域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二)总体思路。促进县域金融改革创新发展与服务便利化,坚持市场化改革和普惠金融发展的改革导向,坚持简政放权与加强监管齐推进的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相协调的基本原则,以建设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为重要契机,以完善县域金融组织体系建设、加快县域金融服务创新、提升县域金融服务水平、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提高县域金融改革创新发展与服务便利化程度为目标,以加快推进“三农”金融服务改革创新、“三农”金融服务便利化、县域金融改革创新、民营金融创新培育发展、小微金融培育发展、县域金融资源优化配置、民生金融发展、普惠金融创新发展、民营创业金融培育发展、沿边(跨境)金融改革创新10项试点工作为主要抓手,各有侧重地开展县域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大力培育发展贴近基层、贴近“三农”、贴近小微企业的县域金融服务体系。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地方政府金融发展与监督管理机构建设。加大地方金融监管力度,根据《中共云南省委机构编制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州市县政府金融工作机构建设的通知》(云编办〔2012〕164号),逐步健全州、市、县、区金融工作体系,提高新形势下政府引领和服务金融工作的水平,积极搭建地方政府与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与县域经济、实体经济之间的沟通桥梁与服务平台。(牵头部门:省金融办) (二)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引导和鼓励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到县域设立分支机构,扩展乡镇金融服务网络。

百强县发展报告

百强县发展报告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016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发展报告 摘要:工业强县(市)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中国制造2025》、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有助于培育充满活力、特色化、专业化的县域经济,提升承接城市功能转移和辐射带动乡村发展能力。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及其他相关司局的指导下,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百强县(市)课题组围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依托制造强国产业基础大数据平台,不断丰富数据来源,创新评价方法,对2016年各县(市)工业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和比较研究,形成如下研究报告,供决策参考。

根据县域工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见附件1),课题组得出2016年我国工业百强县(市)竞争力指数和基础条件、运行绩效、发展活力指数及排名变化情况(见附件2)。2016年工业百强县(市)分布于18个省份,其中,山东22个,江苏20个,浙江13个,河南9个,福建7个,辽宁、内蒙古各5个,河北、湖南各4个,湖北、陕西各2个,广东、安徽、山西、江西、宁夏、贵州、新疆各1个(图1)。 图1 2016年工业百强县(市)分布图 一、纵向比较 (一)东部及资源型县(市)上升较快,辽宁下降幅度较大 2016年排名上升的县(市)有57个,上升较快超过15位次的有21个,主要为东部及中西部资源型县(市)。从具体指标来看,东部县(市)上升较快的主因在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及创新指标较好,资源型县(市)上升较快的主因在于城镇化率、利润率及人均GDP、人均工业增加值指标占优。2016年排名下降的有28个,下降超过15位次的有12个,主要为东部及东北县(市)。从具体指标来看,下降较快主因在于工业增速、利润率及创新指标较差,尤其是辽宁各县(市)问题突出导致排名降幅较大,平均下降超过30位。此外,昆山、江阴及晋江等六地排名保持不变。

展会媒体报道简报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大柳树路富海大厦A 座15层 邮 编:100081 展会媒体报道简报 网络媒体 1、 新浪网(五大综合门户) 《2010创业中国行系列活动?上海站》 链接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e940149.html,/chanjing/b/20100610/12073351884.shtml 《“金鼎奖”入围品牌专区展示活动正式启动》 链接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e940149.html,/chanjing/b/20100611/10363353405.shtml 《中国创业品牌展览会扬帆起航》 链接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e940149.html,/chanjing/b/20100716/09403388889.shtml 《“12.18创业节”将在京举办》 链接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e940149.html,/chanjing/b/20100720/10033392051.shtml 《如何使创业“非诚勿扰”》 链接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e940149.html,/chanjing/b/20100722/11563395162.shtml 以上仅为新浪财经部分转载内容,此外新浪财经将就中国加盟网举办中国创业加盟品牌展览会及庆典盛况进行全程新闻跟踪。 2、凤凰网 (知名新闻门户) 《2010创业中国行系列活动?上海站》 链接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e940149.html,/roll/20100610/2300776.shtml 《“金鼎奖”入围品牌专区展示活动正式启动》 链接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e940149.html,/roll/20100611/2305513.shtml 《中国创业品牌展览会扬帆起航》 链接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e940149.html,/roll/20100716/2414541.shtml 《创业者需知的“五谷杂粮”》 链接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e940149.html,/roll/20100729/2457849.shtml 《加盟 打开创业大门的金钥匙》 链接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e940149.html,/roll/20100921/2645341.shtml 以上仅为凤凰财经部分转载内容, 3、TOM 网(五大综合门户) 《2010创业中国行系列活动?上海站》 链接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e940149.html,/7D0010383056.html 《中国创业品牌展览会扬帆起航》 链接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e940149.html,/7D0010383110.html 《“12.18创业节”将在京举办》 链接地址:https://www.360docs.net/doc/be940149.html,/7D0010383111.html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探析 【摘要】随着中国统筹城乡战略的实施,县域经济开始进入大发展时期,但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低等问题,应从科学选择发展路径、恰当把握县域自身要素禀赋和深化县级行政体制改革等方面促进其发展。 【关键词】县域经济发展理论探析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目前,新的区域经济关系是在区域相互开放、市场一体、产业相联、分工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的开放系统,而县域经济的地域性、特色化,决定了对自然生态的依赖更加直接。因此,在坚持开放和保证生态的基础上发展好县域经济,对整体经济协调发展有积极意义。 一、发展中国县域经济的积极意义 1、县域经济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保证 农业及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健全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以及农业的基础地位才更加巩固,才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 2、县域经济是小城镇发展的重要基础 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十二五”时期中国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方针。小城镇的发展必须以县域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只有县域经济发展了,才能促进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小城镇发展才有经济基础。 3、县域经济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中国农村人多地少,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产业转移,是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由之路。县域经济的发展,将有效推动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为农村提供更多的就业门路和就业机会,将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二、发展中国县域经济的主要困难 1、结构性矛盾导致县域经济运行质量低下 除东部一些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外,目前中国大多数县域经济都存在着明显的结构性矛盾。从产业结构看,工业方面,县域优势行业和优势产业不明显,存在明显的结构雷同、规模偏小现象;农业方面,传统种养业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

沈丘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报告

沈丘县县域经济发展情况 一、基本县情 沈丘县是周口市的东大门及豫东南与皖西北交往的重要门户和物资集散地,属黄淮冲积平原,是典型的内陆平原农业县,地理位臵优越,交通便利,交通发达,漯阜电气化铁路、宁洛高速公路、沙颍河航运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县辖22个乡镇(办事处),556个行政村,总人口124万人,总面积1080.5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3万亩,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基础条件较差,制约着经济发展,是我省国家级扶贫开发县份之一。现阶段沈丘县国民经济发展处于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三产经济总量迅速膨胀,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在矿产资源极其贫乏的不利形势下,走出了一条以农副产品深加工和聚酯网业为主的工业经济发展模式。 二、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一)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全县生产总值突破百亿元达到119.8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2%;是“十五”末54.45亿元的2.2倍,年均增长13.3%;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2∶39∶29,调整到2010年的28.5∶41.5∶30,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达到71.5%,产业结构进一

步优化;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到34328万元,比上年增长26.4%,是“十五”末的3.5倍,五年年均增长30.2%;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73亿元,比上年增长19.6%,是“十五”末的2.4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00元,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4000元达到4190元,增长15.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8.97亿元,较年初净增10.32亿元。“十一五”时期成为沈丘国民经济发展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被评为“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快县"、全国“县级产业集聚区竞争力百强县”等荣誉称号。 (二)特色产业加快转型,质量效益同步增长。以工业突破为抓手,加强园区集聚,优化产业升级,推进全民创业,培植骨干企业,主攻大项目,推动大招商,实现了工业规模、质量效益、产业集群、园区集聚、科技创新五大新突破,初步形成了食品加工、聚酯网业、机械加工、棉纺织造四大支柱产业。2010年底,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2.8亿元,比2009年增长14.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8.4亿元,同比增长23.6%。“十一五”时期全部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4%,占GTP的比重由2005年的25.7%提高到2010年的3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2%。 产业集聚区建设快速推进,产业集聚区服务功能和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得到明显提升,被省工信厅确定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试点,并在2008年被评定为“中国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百强”。2010年底,食品加工业完成总产值76亿元,金丝猴食品股份有限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报告 中国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心在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以公开资料为基础,再经资料的对比、核实、甄别,在前六届的基础上,完成了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 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工作开始于2000年,采用县域经济的综合性、可比性、客观可行性的核心数据进行评价。评价的特点是"公开、客观、可比",评价坚持的原则是"三不原则"(不收费、不发证、不授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积极引导了全社会对县域经济的关注,为全国各省(市、区)以及县(市、旗)提供了一个动态的、相对的参照坐标,为探索县域经济发展规律提供非常有益的帮助,并将继续为推动县域经济的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一、全国县域经济强县 参加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县域经济单位不包括县级市辖区,共计2002个,其中县级市368个、县1462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 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强县包括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西部百强县、中部百强县、东北十强县,共有305个,占全国县级行政单位的10.66%。全国县域经济强县的总人口为2149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6.34%,地区生产总值为45550亿,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1.7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2134亿,占全国的11.6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454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98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900,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4.04%、138.83%、92.69%。 全国县域经济强县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先锋队,是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中坚力量。全国县域经济强县与中心城区将共同构成全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主要空间载体,为国内外经贸合作和生产力布局提供科学向导。 1、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 第七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在各省(市、区)的分布是:河北省6个,山西省2个,内蒙古自治区2个,辽宁省5个,上海市1个,江苏省24个,浙江省25个,福建省8个,山东省25个,河南省7个,湖南省2个,广东省1个,四川省1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东部地区有90个,东北地区有5个,中部地区有11个,西部地区有4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江苏江阴市、江苏昆山市、江苏张家港市、江苏常熟市】、江苏吴江市、浙江慈溪市、浙江绍兴县、江苏太仓市、福建晋江市、江苏宜兴市、浙江义乌市、浙江余姚市、山东荣成市。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等相连的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组团"并列第一名。

镇雄县域经济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其重点

镇雄县域经济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其重点 一、镇雄县域概况 镇雄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云贵高原乌蒙山北麓,云、贵、川三省交界处,东接四川叙永, 南连贵州毕节、赫章, 西邻彝良, 北抵威信, 素有“鸡鸣三省”之称, 是云南滇东北的门户。 国土面积3696平方公里,人口140余万,地处边疆,交通闭塞,信息不灵,自然地貌是典型的山区特征,条件恶劣,“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山高坡陡,土地贫瘠,全县半山区、山区和高寒山区分别占国土面积的29.2%、43%和24.8%,气候日照少,阴雨多,凌冻大,气温低,春迟秋早,无灾不成年,土地产出率低,仅占全省0.94%的土地生存着全省2.9%的人口,人口负担重,是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人地矛盾突出,产业结构单一,属于传统的农业大县,人均年收入只有816.3元,横向差距大,贫困面大,属于国家级特困县。(一)、县域经济发展的资源条件 1、水土资源 镇雄县域内有横江、赤水河、乌江三大水系,含大小河流39条,主要河流有白水河、罗甸河、翟底河等。全县年降水量33.65亿m3,地下水储量10.38亿m3,水能理论蕴藏量26万kw,实际可开发量22万kw,现已开发3.69万kw。现有耕地124.3万亩,人均耕地0.98亩。 2、矿产资源 镇雄境内矿藏主要有煤炭、硫铁矿、大理石、水晶石、石灰石等30多种。其中,煤炭和硫铁矿分布很广,储量丰富,煤炭远景储量74亿t,占全省储量28.01%,工业储量45.17亿t,占全省储量的17.1%。 3、生物资源 县域内有植物资源600多种,野生动物150多种。有银杏、珙桐等世界珍稀树种及价值极高的濒危古木“红豆杉”。有筇竹、方竹等竹笋珍品和享誉全国的苦丁茶。有天麻、黄连、半夏、云木香、杜仲等100多种中药材和竹荪、香菌、木耳等菌类植物,以及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大鲵(娃娃鱼)。4、气候资源 镇雄大多数地方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少数河谷地区属北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11.3℃,日照1341h,无霜期218.6天,年平均降水量914.6mm。(二)、社会经济条件状况 1、劳动力资源 镇雄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尤其是轻壮年劳动力比较丰富,劳务输出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直至2007年,五年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富余劳动力102万人次,实现劳务工资性收入72.4亿元,在外稳定就业人数达到23.5万人。 2、国家扶贫重点 镇雄开发较早,历史悠久,曾被称为“大雄古邦”。全县辖28个乡镇,其中有4个民族乡,244个村(社区)委会,5232个村民小组。人口基数大,人口负荷重,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属国家重点扶持贫困县。 (三)、镇雄县经济发展特点 首先,农的成份大。镇雄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9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从事农业的人口占总人口的94%。改革开放以来,镇雄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成立了县乡领导机构,制订了一些鼓励政策,在涉农部门的紧密配合与共同努力下,农业产业化经营初具规模,八类农产品的农业产值有较大提高,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实力有所增强,农业科技贡献率逐年提高。

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e940149.html, 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文新雷 来源:《时代金融》2011年第20期 【摘要】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内以城镇为中心,以农村和城镇为基地,各种经济成分、各种相关产业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壮大县域经济。因此,正确认识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根据资源和区位优势,采取切实措施促进云南省县域经济发展,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富民兴滇和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县域经济区域经济经济发展云南省 一、县域经济的含义和主要特点 在我国传统和现实的社会结构中,县域是联系宏观与微观、城市和农村、工业和农业的重要环节。县域经济是指在县级行政区划的地域内统筹安排和优化经济社会资源而形成的开放的、功能完备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它是宏观经经运行的基础。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尤其是建制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然后,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最后,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同国民经济体系的其他经济形态相比,县域经济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县域经济 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因区域和资源环境的差异,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二)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整个国民经济宏观体系的基础。但是,区域经济学的不少理论、方法在运用时尚需结合我国县域经济的具体情况,有关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

“十三五”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十三五”时期我国县域经济发展趋势展望 1、概念经济转型和升级 概念经济是以得到公众认可的概念为依据,而展开的经济活动的总和,是一个地区增强发展动力和合力的关键变量。党的十八大推出的一揽子改革计划,特别强调市场要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这就使得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路径乃至概念经济的生发机制,也在相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这里有两种情形。对于后发地区县域来说,应加快推动跟随性概念经济向特色化概念经济的转型,改变过去那种盲目克隆先发地区模式和经验的跟随性概念经济,如“工业立县”、“兴工强县”等概念,破除路径依赖,把重点放在有利于实现县域经济特色化和绿色转型发展这个层面。对于先发地区县域来说,应加快推动粗线条概念经济向精细化概念经济的升级,重点应放在有利于实现县域经济向都市圈经济、城市经济升级,由发展县域向经营城市或城乡转型这个层面。 2、产业发展市场化导向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约瑟夫?汤因比在其后发地区的挑战和回应框架内指出,落后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制度障碍、工业劳动力短缺、资本短缺、先进技术短缺、企业家人才短缺。后发地区县域在某种意义上还正处于产业发展的“要素缺失陷阱”之中。为发展县域产业,应大力引导本县在外务工的经商能人,带着项目、资金、技术、市场和先进理念,回乡办企业、干事业、创家业,以回乡企业为主体促进产业经济发展。同时还要强调产业集群化的承接和培育,使产业真正扎根在本地土壤中。对于先发地区县域,则要积极推动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推动与周边县域的产业整合,构建以自己为核心的、新的城镇经济群,最终形成完善的区域产业生态体系。 3、注重区域定位与空间优化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分析认为:“十三五”期间,县域在区域空间发展再定位上,应重视三个关键性的战略异动因素,即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空间洗牌效应、高铁经济的带动效应以及沿边开放的区域竞争效应。在县域内部空间上,则应结合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优化县市全域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具体来说,一是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二是引导农业人口梯次转移,兼顾就地城镇化,空间分布坚持紧凑集中与有机分散相结合;三是划定生态红线,实现生态空间的分类、分级管控,构建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的合理结构。 4、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十三五”时期内,县域层面改革的主线是执行型改革,重点是抓好区县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以及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首先,以行政审批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区县政府职能转变。在法治框架下,大力实施简政放权,切实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其次,以新型城镇化为契机,推动强镇扩权改革。在城镇化空间目标有限的前提下,选择经济强镇,推进强镇扩权改革,进一步完善县乡两级政府间的体制关系。最后,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以农民出村进城落户、农业经营模式转换、农村村落布局调整为三个关键抓手,推动农村土地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培 中投顾问·让投资更安全经营更稳健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 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内容简述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县域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总体相对较低,但其发展态势良好,具有后发优势。近年来,县域经济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推动力量,并在承接产业转移、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以及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支持、引导县域经济的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将支持区域经济发展列为重点内容,其中,与“十一五”规划和“十二五”规划有所不同的是,在区域经济建设方面,不应再仅仅强调主体功能区的作用,也不要再继续将重点放在几个大的区域协调方面,而是要具有新的全局观念,可将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支持全国的县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上面。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0年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共十七章。首先介绍了县域经济的概念、特征等,接着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然后重点分析了我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现状,并对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百强县的发展做了详细的透析。随后,报告具体分析了我国重点省、区、市、县的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及有益经验。最后分析了县域经济的未来前景与发展趋势。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来自于国家统计局、商务部、财政部、地方统计局、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中投顾问市场调查中心以及国内外重点刊物等渠道,数据权威、详实、丰富,同时通过专业的分析预测模型,对行业核心发展指标进行科学地预测。您或贵单位若想对县域经济发展有个系统深入的了解、或者想投资地方经济发展,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工具。

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综述

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综述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改革开放以来云南县域经济发展综述“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既是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结合部,也是工业与农业的交汇点,还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切入点,在宏观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所指的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为云南县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特别是2004年云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和《云南省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及考核办法》等4个配套文件,确定了47个县在2005~2007年三年时间开展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工作。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县域经济,把加快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协调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明确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和战略重点,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即发达县率先发展、中等县加快发展、欠发达县跨越发展的县域经济发展思路。随着一系列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的实施,经过2005~2007年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达到了试点先行、示范带动、促进发展、积累经验的工作目标,云南省的县域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经济实力显着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全省129个县(市、区)县域经济迅猛发展 (一)整体发展加快,县域经济实力显着增强 改革开放30年,全省县域经济发展逐步加快,1978~2007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特别是2005年开展的试点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2005~2007年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 发展评价报告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中心在有关单位和专家学者的支持下,以公开资料为基础,经资料的对比、核实、甄别,完成了“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报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包括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和县域科学发展评价两部分,为继续推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和县域科学发展做出新的探索。 1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 参加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的县域经济单位不包括县级市辖区,共有2001个,其中县级市369个、县1460个、自治县117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1.1.1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简称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或简称全国百强县(市),在18个省市区有分布,具体是:河北省3个、山西省1个、内蒙古自治区2个、辽宁省10个、吉林省1个、黑龙江省1个、江苏省29个、浙江省24个、安徽省1个、福建省8个、江西省2个、山东省26个、河南省6个、湖南省4个、广东省2个、四川省2个、陕西省2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个。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前10名分别是:【江苏江阴市、昆山市、张家港市、常熟市】、江苏吴江市、浙江慈溪市、江苏太仓市、江苏宜兴市、浙江绍兴县、福建晋江市、浙江义乌市、广东增城市、浙江余姚市。其中江苏江阴市、昆山

市、张家港市和常熟市地理位置相连的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第一名。 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人口万人,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6407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221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10560元,其分别比上年增长%、%(当年价比,下同)、%、%、%、%。 新进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有8个:江苏新沂市、辽宁凤城市、辽宁大洼县、四川郫县、辽宁调兵山市、湖南醴陵市、江苏高淳县、福建闽侯县。 1.1.2 第十一届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变化特征 全国百强县空间分布上继续存在着“辽宁现象”和“苏北速度”(在第十届评价报告中,已对“辽宁现象”和“苏北速度”进行了专题分析)。在本届评价中,辽宁省有3个新进全国百强县,江苏省有2个新进全国百强县,东部福建省、中部湖南省和西部四川省各有1个县新进全国百强县。 1.1.3 江苏-山东-浙江-辽宁-福建五省百强县对比 在第九、十届评价报告中,对江苏-山东-浙江三省百强县进行了连续比较。在全国百强县中,江苏、山东、浙江、辽宁和福建五省数量最多,各有特点。本届评价报告将对五省进行比较,为全国其他省市区发展县域经济提供参考。 (1)百强县数量:江苏省的百强县数量最多,比例最高,规模最大,见表-1。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暨全国百强县案例报告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暨全国百强县案例报告 9月2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成果发布会:《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暨全国百强县案例报告”在北京举行,会议正式对外发布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县域经济课题组完成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以及《“文明之都”张家港案例研究——践行五大发展理念,转型再塑辉煌》、《“千年商都”即墨案例研究——乘势经济新常态,力拔江北第一县》。中国社会科学院竞争力模拟实验室副主任、报告主编吕风勇和邹琳华等就主要内容进行了汇报。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2016)》首先对根据GDP、地方公共预算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目三项指标遴选的全国400强样本县(市)的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年度回顾。指出:2015年,中国经济仍旧延续了深度调整的态势,县域经济增速总体出现更为显著的下滑,更多县域经济体出现更大幅度的负增长,对当地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 2015年,400样本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实际增速较2014年回落了2.26个百分点,明显超过全国0.5个百分点的回落幅度。400样本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继续呈现下降趋势,由上年的25.8%下降到24.4%。地区比较表明,2015年中部地区样本县(市)经济增速最快,成功实现对西部地区的超越。同时,中部地区样本县(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地方公共预算收入的增速分别达到12.4%、16.1%和 7.8%,都明显超过了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样本县(市)的增速。 报告了基于全国400强样本县(市)的县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投资潜力评价体系遴选出了2016年度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和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一、竞争力指县域经济对生产要素的吸引能力,同时体现在生产要素数量的集聚和生产质量的提升两个方面。研究发现: 竞争力十强县(市)江浙占其九,江北唯其一花属即墨。综合竞争力排名第1位的是昆山市,第2位的是江阴市,第3位的是张家港市,其余依次是常熟市、义乌市、慈溪市、诸暨市、宜兴市、即墨市和太仓市。百强县(市)前10强中,有9个是长三角地区的县(市),排名第9位的即墨市属于山东省,是进入前10强的唯一地处江北的县(市)。 竞争力百强县(市)遍及20省份,浙苏鲁三省百强县(市)数目分居三甲。竞争力百强县(市)分布20省(市、区),江苏、浙江和山东分别占了百强县(市)26席、20席和20席,与其他省市相比拥有绝对数量优势,其他依次是福建6席,河北4席、河南3席、湖南3席、新疆3席、内蒙古2席、广东2席、贵州2席、天津1席、辽宁1席、吉林1席、上海1席、安徽1席、江西1席、湖北1席、四川1席、陕西1席。在所考察的27个省份中,山西、黑龙江、广西、重庆、云南、青海和宁夏等7个省份无缘百强县(市)。

(发展战略)曲靖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分析

曲靖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分析 目录 摘要 (1) 关键字 (1) 1引言 (1) 1.1曲靖市概况 (1) 1.2研究意义 (1) 2评价方法的选取 (2) 3 曲靖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 (3) 3.1发展总体水平波动上升 (3) 3.2县域经济发展时间差异波动变化 (4) 3.3县域空间差异表现明显 (5) 4对策建议 (6) 4.1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指导原则,明确县域开发定位 (6) 4.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6) 4.3注重发展县域特色的或者是有潜力的产业部门 (7) 4.4通过加强和统筹大中小城市建设,协调城乡发展 (7) 4.5主动积极承接发达区域的产业梯度转移 (8) 4.6把劳务培训和输出作为战略产业 (8) 4.7加强科教文卫事业,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 (8) 参考文献 (9)

曲靖市县域经济发展的时空特征分析 崔光茫 摘要:区域经济差异客观存在,本文选取曲靖市为研究区,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测度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及其时空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字: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协调发展 1 引言 1.1 曲靖市概况 曲靖市位于云南省东部,珠江源头,东与贵州省六盘水市、黔西南州和广西白色接壤,南为文山、红河,西接昆明,北靠昭通和贵州毕节,辖7县(马龙县、陆良县、师宗县、罗平县、富源县、会泽县、沾益县)一市(宣威市)一区(麒麟区),共115个乡镇(街道)、1478个村委会、121个社区[1],中心城市所在地麒麟区。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4017.3米,平均海拔大约2000米,西部为云南高原,东部处于云南高原向贵州高原过度的斜坡地带,西部地形较为平坦,东部地势高差悬殊,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气候为亚热带高原山地气候,气候温和,降水适中。由于地势高低和微地形影响,气候类型多样,曲靖北部会泽、宣威、富源等县为暖温带气候,其他各地属于亚热带气候。受昆明准静止锋影响,103.50E-1040E准南北向[12]的会泽、宣威、富源的大部分地区,冬半年(11月至次年4月)多大风、阴雨、冰雹等天气。 2008年末统计人口610万,其中农业人口531.7万,人口密度208人/平方公里;GDP787.57亿元,比1997年撤地设市是增长3.2倍[2],位居云南第二,是云南省16个地市州中经济社会较发达的地级市之一。 1.2 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地区间的不均衡就越来越突出,已经影响到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的长治久安、国家的安定团结。国内对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以后,许多学者用不同的方法对不同的地区进行了深入研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差异客观存在,本选题通过对综合指标体系的因子分析,得出2000年以来曲靖市县域经济的时空差异,分析各指标的贡献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明确曲靖市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的演变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实际情况,探究曲靖市县域经济均衡发展的对策,有利于整个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可

山东省最新各区市经济排名(147各县区)

山东省最新各区市经济排名 山东各区 GDP(亿) 增长率所属市 1.青岛开发区 814.17 15.5 青岛(黄岛区)2滕州市 81 2.73 8.4枣庄 3.烟台开发区 638.01 1 4.3 烟台 4.城阳区 624.22 1 5.0 青岛 5.荣成市 568.15 13.1 威海 6.历下区 560.5 12.1 济南 7.临淄区 545.82 13.2 淄博 8.龙口市 545.21 15.0 烟台 9.历城区 536.17 8.1 济南 10.即墨市 536.1 14.1 青岛 11.胶州市 515.1 13.6 青岛 12.新泰市 500.1 14.0 泰安 13.胶南市 483.32 13.4 青岛 14.邹城市 480.88 12.2 济宁 15.市南区 480.70 14.1 青岛 16.张店区 477.81 13 淄博 17.邹平县 473.26 12.4 滨州 18.平度市 460.25 13.2 青岛 19.莱州市 455.41 13.6 烟台 20.章丘市 440.5 13.2 济南

21.市中区 428.1 12 济南 22.文登市 418.35 12.8 威海 23.寿光市 416.7 13.8 潍坊 24.肥城市 414.97 13.9 泰安 25.招远市 412.32 15.2 烟台 26.诸城市 402.0 14.5 潍坊 27.兰山区 400 12 临沂 28.广饶县 377.32 17.3 东营 29.莱西市 357.08 13.1 青岛 30.淄川区 337.94 13.4 淄博 31.兖州市 336 16.2 济宁 32.蓬莱市 323.1 13.6 烟台 33.莱阳市 307.54 12.5 烟台 34.青州市 300.2 13.1 潍坊 35.桓台县 298 12.5 淄博 36.崂山区 283.48 8.5 青岛 37.东港区 282.71 17.6 日照 38.莱城区 281.2 13.5 莱芜 39.乳山市 278.78 12.9 威海 40.高密市 274.2 13.5 潍坊 41.泰山区 260.1 14.2 泰安 42.市北区 254.10 14.5 青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