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试题及答案

中医试题及答案
中医试题及答案

1、证见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而属表里同病,治当。:C

A、先治表

B、表里同治

C、先治里

D、治表多治里少

E、治里多治表少

2、黄芩汤证见下利,其性质是( ) 。:A

A、胆热迫肠

B、肠中热邪内蕴

C、肠中湿热内阻

D、肝热迫肠

E、表邪内迫大肠

3、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

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

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

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

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

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

4、阳明病提纲"胃家实"的涵义下列哪项解释最确切():B

A、胃家燥邪亢盛

B、胃肠燥热亢盛

C、胃肠邪气盛实

D、肠中燥结成实

5、下列麻黄汤的煎服法中,哪项是错误的::B

A、先煮麻黄,去上沫

B、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C、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

D、温覆取微汗

E、禁生冷、油腻、不易消化及有刺激性的食物

6、以原文为据,下列脉证,哪项在太阳中风提纲中未予明叙():C

A、汗出

B、发热

C、头痛

D、浮缓

7、太阴病下利可兼见下列( ) 症状?:C

A、手足厥冷

B、下利清谷

C、手足自温

D、脉微细

E、利下臭秽

8、《伤寒杂病论》作者::C

A、王叔和

B、成无己

C、张机

E、张志聪

9、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无汗身痒者,治用:A

A、桂麻各半汤。

B、桂二麻一汤。

C、桂二越一汤。

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E、茵陈蒿汤。

10、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B

A、蒸蒸发热

B、翕翕发热

C、时发热

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E、往来寒热

11、《伤寒论》中厥阴最为全面的概括是( ) 。:E

A、手厥阴心包

B、足厥阴肝

C、手、足厥阴

D、阴阳学说中的阴尽阳生

E、脏腑经络及阴阳学说两个不同范畴

12、"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应:A

A、在发热自汗出之前,用桂枝汤。

B、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柴胡桂枝汤。

C、在发热自汗出之前,用柴胡桂枝汤。

D、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桂枝汤。

E、在发热自汗出之后,用小建中汤。

13、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恶风寒的表现是( ) :D

A、发热与恶寒并见

B、不发热而但恶寒

C、其背恶寒如掌大

D、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

14、以下除哪项外,均为痞证可见证():C

A、痞

B、痞满

C、疼痛

D、呕吐

15、下述汤方均具清上温下之功,能治疗厥阴病上热下寒证的是( ) 。:E

A、黄连汤

B、栀子干姜汤

C、麻黄升麻汤

D、干姜芩连人参汤

E、乌梅丸

16、判断疾病是否传变的依据是。:A

A、脉症变化

C、病情轻重

D、有否误治

E、体质强弱

17、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的病机是:D

A、表邪未解,脾虚水停

B、胃阳不足,水气内停

C、心阳不足,肾水上逆

D、脾阳不足,水气内停

E、脾肾阳虚,水气泛溢

18、患者平素体弱畏寒,汗多,在大暑之夜,启窗而卧,仍周身汗出,至夜半因觉冷即覆被而睡,其冷不减,反加甚:C

A、桂枝加附子汤

B、桂枝附子汤

C、桂枝汤

D、麻黄汤

E、桂枝新加汤

19、少阳病脉证提纲的机理较确切地说是():D

A、呕而发热

B、身热恶风,项颈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C、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

D、口苦,咽干,目眩

20、甘草泻心汤证与半夏泻心汤证、生姜写心汤证比较,主要特点在于():A

A、以痞利俱甚,谷不化,干呕心烦不得安为主

B、心下痞满而呕,肠鸣下利为主

C、以心下痞,干噫食臭,腹中雷鸣,下利为主

D、以胃中不和,心下痞,腹中雷鸣为主

1、《伤寒杂病论》作者:C

A、王叔和

B、成无己

C、张机

D、张景岳

E、张志聪

2、《伤寒论》中厥阴最为全面的概括是( ) 。:E

A、手厥阴心包

B、足厥阴肝

C、手、足厥阴

D、阴阳学说中的阴尽阳生

E、脏腑经络及阴阳学说两个不同范畴

3、下述汤证皆可见及烦躁,仲景明确指出用治白天烦躁的汤方是。:D

A、桂枝汤

B、麻黄汤

C、大青龙汤

D、干姜附子汤

E、茯苓四逆汤

4、下利脉症除哪项外,属少阴热化证与寒化证所共有( ) :D

A、口渴

B、下利清谷

C、但欲寐

D、脉微细

5、肝邪乘犯所致厥阴病上热下寒证中,下述( )组症状最能反映肝邪乘犯所致的上热特征。:D

A、消渴

B、吐蛔

C、舌红苔黄

D、气上撞心

E、饥而不欲食

6、"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治宜( ) :D

A、桂枝甘草汤

B、黄连阿胶汤

C、炙甘草汤

D、小建中汤

7、六经病证总的治则是():A

A、扶正驱邪

B、和胃气

C、汗吐下温清补和消

D、扶阳气、存阴液

8、"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应:C

A、先解其表,用桂枝汤。

B、表里同治,用桂枝人参汤。

C、先温其里,用四逆汤。

D、先温其里,用理中汤。

E、先温其里,用小建中汤。

9、桃花汤证的下利特征是( ) 。:E

A、下利清水

B、下利便脓血,腹绞痛

C、下利物色鲜明

D、下利便脓血,发热口渴

E、下利物色晦暗,滑脱不禁

10、"伤寒,无大热,口燥渴,心烦,背微恶寒者,()主之":B

A、白虎汤。

B、白虎加人参汤。

C、柴胡桂枝汤。

D、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E、附子汤。

11、大柴胡汤证的病机是 ( ) :A

A、少阳郁热,兼阳明里实

B、邪热内陷,与痰饮相结于心下

C、水热互结于胸胁心下

D、以上都不是

12、有下列哪一项见症者,不宜用白虎汤?:D

A、壮热

B、肢厥

C、脉滑

D、恶风寒,身疼痛

E、腹满身重

13、白虎加人参汤证出现恶风寒的表现是( ) :D

A、发热与恶寒并见

B、不发热而但恶寒

C、其背恶寒如掌大

D、时时恶风,或背微恶寒

14、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A

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

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

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

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

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

15、以下除何证外,均可见烦躁的症候( ) :D

A、大陷胸汤证

B、干姜附子汤证

C、茯苓四逆汤证

D、茯苓甘草汤证

16、霍乱病病程中出现"吐利止"表现,下列表述中最为确切的是( ) 。:A

A、既有病向愈,亦有气阴耗竭者

B、为阳气耗竭,无驱邪外出之力

C、为阳气来复,病向愈者

D、为阴血耗伤,无物可下

E、为阳气耗伤,阴凝阻中

17、太阴病见腹部"大实痛"是:D

A、脾虚寒太甚。

B、脾湿热壅阻。

C、脾虚而兼寒湿阻滞。

D、太阴经络气滞络瘀。

E、阳明腑实已成。

18、小结胸证的病机是():C

A、水热互结于胸胁

B、痰水互结于胁下

C、痰热互结于心下

D、痰热互结于少腹

19、大陷胸汤证腹痛的特点为:C

A、绕脐痛。

B、正在心下,按之则痛。

C、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不可近。

D、腹满时痛。

E、心中结痛

20、寒格证中呕吐的特征是( ) 。:B

A、朝食暮吐

B、食入即吐

C、心中温温欲吐

D、欲吐不吐

E、饮水则吐

1、通脉四逆汤治疗:C

A、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沉微者。

B、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无三阳证者。

C、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身反不恶寒者。

D、四肢厥冷,下利清谷,面色赤者。

E、四肢厥冷,下利清谷,脉细欲绝,唇舌淡白。

2、太阴虚寒证当见:A

A、手足温。

B、手足冷。

C、手冷足不冷。

D、足冷手不冷。

E、手足热。

3、表郁轻证的"如疟状"概指如疟疾样。:B

A、寒热交替

B、寒热呈发作性

C、寒热呈定时发作性

D、寒热后有汗

E、寒热前有汗

4、枳实栀子豉汤证为热郁气滞之证,其气滞部位在:B

A、胸中。

C、少腹。

D、两胁。

E、胃脘。

5、以下除何证外,均可见烦躁的症候( ):D

A、大陷胸汤证

B、干姜附子汤证

C、茯苓四逆汤证

D、茯苓甘草汤证

6、阳明蓄水证不常见的症状表现是( ) 。:B

A、呕逆

B、下利。

C、手足厥冷

D、心下悸

E、小便通利

7、葛根芩连汤证亦可见"协热而利",其病机是:E

A、表热里寒。

B、表里俱热。

C、表里俱寒。

D、表寒里热。

E、里热下利

8、下列方证除哪一项外,均可出现厥逆():B

A、乌梅丸证

B、柴胡桂枝干姜汤证

C、瓜蒂散证

9、太阳中风证的治法是:B

A、调和营卫

B、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C、发汗解表

D、调和营卫,益气和营

E、解肌祛风,宣肺发汗

10、太阳中风证发热的特点是:B

A、蒸蒸发热

B、翕翕发热

C、时发热

D、或已发热,或未发热

E、往来寒热

11、运用牡蛎泽泻散治疗的差后水肿证属( ) 。:E

A、脾虚水停

B、肾阳虚水停

C、脾肾阳虚水停

D、寒湿停聚下焦

E、湿热壅阻

12、运用牡蛎泽泻散治疗的差后水肿证属:E

A、脾虚水停。

B、肾阳水停。

C、脾肾阳水停。

D、寒湿停聚下焦。

E、湿热壅阻。

13、可辨别湿热发黄证者有( ):C

A、身黄,小便不利,腹满,不能食

B、身黄,少腹硬满,小便利,口渴,不欲饮

C、身黄,小便不利,腹满,渴饮水浆

D、身黄,小便难,胁下不满痛

14、下列证候中,预后好可治的是:D

A、少阴病,燥烦四逆,息高者。

B、少阴病,下利止而头眩,时时自冒者。

C、少阴病,四逆,恶寒而身倦,脉不至,不烦而燥者。

D、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

E、少阴病,吐利,烦躁,四逆者。

15、少阳病脉证提纲的机理较确切地说是():D

A、呕而发热

B、身热恶风,项颈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C、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

D、口苦,咽干,目眩

16、大青龙汤证中烦躁的机理是():B

A、浊邪上干、犯扰心神

B、寒邪外束,阳热郁于内,无从宣泄

C、太阳中风,热邪内扰

D、营阴郁滞,不得汗解

17、下列不属于栀子豉汤治疗是:D

A、虚烦不眠。

B、心中懊憹。

C、胸中窒

D、心烦腹满。

E、心中结痛。

18、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一日二三度发,无汗身痒者,治用:A

A、桂麻各半汤。

B、桂二麻一汤。

C、桂二越一汤。

D、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E、茵陈蒿汤。

19、少阴病的性质是::D

A、里虚寒证

B、里虚热证

C、表里俱虚证

D、里虚证

E、寒热夹杂证

20、小结胸证的病机是():C

A、水热互结于胸胁

B、痰水互结于胁下

C、痰热互结于心下

D、痰热互结于少腹

第1题:您的选项是:C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2题:您的选项是:A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3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4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5题:您的选项是:D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6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7题:您的选项是:E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8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9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10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11题:您的选项是:E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12题:您的选项是:E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13题:您的选项是:C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14题:您的选项是:D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15题:您的选项是:D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16题:您的选项是:B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17题:您的选项是:D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18题:您的选项是:A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19题:您的选项是:D 结果:正确得分:5.0 第20题:您的选项是:C 结果:正确得分:5.0 总得分:100.0

中医考试试卷及其规范标准答案

中医考试试卷及答案 学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科室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 一、A型题(每题1.0分,共30.0分) 1.中焦阳明热炽的辨证要点是( ) A.潮热,便秘,苔焦躁,脉沉实有力B.身热不扬,脘痞,呕恶,苔腻 C.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黄腻或黄浊D.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E.身热,咳喘,苔黄 2.泄泻兼有表证宜使用的方剂是( ) A.藿香正气散B.芍药汤C.保和丸D.参苓白术散E.四神丸 3.急性腹膜炎患者的体位常为( ) A.被动体位B.端坐位C.强迫仰卧位 D.强迫侧卧位E.辗转体位 4.以下何项不属于太阳中风证的兼证( ) A.桂枝加附子汤证B.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C.桂枝加葛根汤证 D.桂枝新加汤证E.桂枝加芍药汤证 5.急诊处方用纸的颜色为( ) A.淡红色B.淡黄色C.淡蓝色D.淡绿色E.白色 6.下列哪一项是风热牙痛的证候( ) A.遇风发作,患处得冷则痛减,受热则痛增B.患处得热则痛减,受冷则痛增C.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较甚,常伴口渴饮冷、口臭等症 D.牙齿隐痛,牙龈萎缩,牙齿松动,兼腰膝酸软、头晕眼花等症 E.患处受冷受热均使疼痛增加 7.死亡讨论记录应在患者死亡后多少时间内完成( ) A.12小时B.24小时C.48小时D.72小时E.1周 8.胸腔穿刺抽液引起急性肺水肿是由于( ) A.穿刺损伤肺组织B.抽液过多、过快,胸内压突然下降C.胸膜过敏反应D.穿刺损伤肺血管E.空气栓塞 9.下列何组药不是属于十八反的内容( ) A.甘草反甘遂B.乌头反白薇C.海藻反甘遂 D.细辛反藜芦E.藜芦反丹参 10.葙危患者的日常病程记录应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写。每天至少几次( ) A.1次B.2次C.3次D.4次E.5次

中医药法培训试题及答案培训讲学

中医药法培训试题及 答案

中医药法培训试题及答案 姓名:科室:分数: 一、不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 1、中医诊所被责令停止执业活动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 B )不得在医疗机构内从事管理工作。 A、3年内 B、5年内 C、10年内 D、终身 2、中医药法规定以下哪些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中医药科室(ABC ) A. 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 B. 政府举办妇幼保健机构。 C. 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 D. 个人诊所。 3、医疗机构发布中医医疗广告,应当经所在地( A )审查批准;未经审查批准,不得发布。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 B、市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 C、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 D、广告监察部门 4、按照中医药法,中医诊所超出备案范围开展医疗活动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责令改正 B、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C.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D、情节严重的,责令停止执业活动。 5、取得医师资格的中医医师超出注册的执业范围从事医疗活动的,有以下哪些处罚( ACD ) A、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 B、暂停一年以上三年以下执业活动 C、情节严重的,吊销执业证书 D、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 6、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未依照本法规定备案,或者未按照备案材料载明的要求配制中药制剂的,按( B )给予处罚。 A、生产劣药 B、生产假药 C、过期药品 D、质量不合格药品 7、道地中药材是指( ABCD ) A、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 B、产在特定地域内 C、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D、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 8、制定中医药法是为了( ABCD ) A、继承和弘扬中医药 B、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 C、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D保护人民健康 二、判断题(每题6分,共60分) 1、盲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盲人医疗按摩人员资格的,可以以个人开业的方式或者在医疗机构内提供医疗按摩服务(√)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发挥中医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中医药应急物资、设备、设施、技术与人才资源储备。(√) 3、省级中医药主管部门应当根据中医药技术方法的安全风险拟订本款规定人员的分类考核办法,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发布。(×) 4、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医疗机构可以凭本医疗机构医师的处方对中药饮片进行再加工。(√)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2016年12月25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6、国家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传统中成药。(√) 7、除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可自愿设置中医药科室。(×) 8、举办中医诊所的,将诊所的名称、地址、诊疗范围、人员配备情况等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9、国家鼓励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严格禁止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和化肥等相关农业产品。(×)

1999年中医综合真题及解答

199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医综合科目试题 一、A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适用于 A.阴虚阳盛B.阴阳两虚C.阳盛阴虚D.阴盛阳虚E.阳虚阴盛 2.下列不按五行相生次序排列的是 A.呼、笑、歌、哭、呻B.筋、脉、肉、皮毛、骨C.青、赤、黄、白、黑D.角、徵、商、宫、羽 E.酸、苦、甘、辛、咸 3.在五脏之变动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肝之变动为握B.心之变动为笑C.脾之变动为哕 D.肺之变动为咳E.肾之变动为粟 4.临床常见的心火引动肝火之心肝火旺证,属于 A.相乘B.母病及子C.子病犯母D.相侮E.反克 5.肺的通调水道功能,依赖于 A.肺主一身之气B.肺司呼吸C.肺主宣发肃降 D.肺朝百脉E.肺输精于皮毛 6.联结“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中心环节是 A.经脉的相互连结B.气血的相互影响C.心营、肺卫之间的相互作用 D.宗气的贯通和运行E.以上都不是 7.在脾胃的相互关系中,最根本的是 A.脾燥胃湿,燥湿相济B.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 C.胃主纳谷,脾主磨谷D.脾主升清,胃主降浊 E.胃为水谷之海,脾为胃行其津液 8.“中焦如沤”是比喻 A.胃主受纳的功能状态B.脾气散精的功能状态C.小肠泌别清浊的功能状态D.水谷精微的布散状态E.消化过程中腐熟水谷的状态 9.下列“诸海”中错误的是 A.脑为髓海B.肺为气海C.冲脉为十二经脉之海

D.冲脉为血海E.胃为水谷之海 10.下列哪一组经脉是环绕口唇的? A.胆经、胃经、肝经、任脉B.肾经、任脉、胆经、冲脉C.脾经、肝经、任脉、冲脉D.心经、脾经、肝经、胃经E.胃经、肝经、冲脉、任脉 11.《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味过于苦”则 A.肝气以津,脾气乃绝B.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C.脾气不濡,胃气乃厚D.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E.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12.在导致肾阴亏虚的原因中,较为次要的是 A.久病伤阴,累及于肾B.五志过极化火,耗及于肾 C.幼年肾气虚弱,老年精气衰退D.它脏为病,累及于肾 E.房劳过度,耗伤于肾 13.“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指 A.阴病治阳B.阴中求阳C.因寒用热D.寒者热之E.用热远热 14.首先论述十怪脉的书籍是 A.世医得效方B.诊家枢要C.脉诀汇辨D.诊家直诀E.脉义简摩15.青舌黄苔的主病是 A.酒毒内盛B.寒湿化热C.寒湿内盛D.寒凝血脉E.宿食内停16.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则止,首尾不续,多由 A.气郁化痰,痰火扰心B.心气大伤,精神散乱C.心气不足,神失所养D.痰气郁结,阻蔽神明E.瘀热互结,上扰神明 17.白喉的咳嗽特点是 A.干咳B.顿咳C.咳声清脆D.咳声重浊E.咳如犬吠18.妇女月经先期而来,量多,色深红,质稠者,多属 A.气虚不能摄血B.肝气郁滞C.血热内迫D.寒凝血滞E.瘀血积滞19.病人有无遗传性疾病,属以下哪项内容? A.既住史B.家族史C.个人史D.婚姻史E.生育史20.以下哪项属于细脉的相似脉? A.微、弱、散脉B.濡、弱、伏脉C.微、濡、虚脉

中医诊断学试题一

中医诊断学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脏腑在舌面上的相关分布,舌尖属()。 A.肾 B.肝 C.脾 D.以上都不是 2.潮热而兼胸闷不饥、头身困重者,多属()。 A.阳明潮热 B.气虚发热 C.湿温潮热 D.阴虚潮热 3.表实证临床表现的特点是()。 A.头身困重、脉浮缓 B.发热面赤、无汗 C.恶寒、头身疼痛 D.恶寒发热、无汗 4.症见胸肋灼痛、急躁易怒、头晕口苦、咳嗽咯血、舌红、脉弦数,可诊断为()A.肝火上炎B.肝胆湿热C.肝火犯肺D.肺阴亏虚 5.微脉主要见于()。 A.阳衰 B.气虚 C.阴竭 D.血虚 6.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食,证属()。 A.表寒里热证 B.寒热错杂证 C.上热下寒证 D.半表半里证 7.病人饭后神疲,困倦易睡者,多属()。 A.痰湿中阻 B.脾气虚弱 C.心肾阳虚 D.热入心包 8.脘腹胀满,不思饭食,身重困倦、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 A.肝胆湿热 B.大肠湿热 C.脾胃湿热 D.以上均非 9.目暗睛迷、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迫体位,是由于()。 A.肺脾精气衰竭 B.肝肾精气俱衰 C.心之精气衰败 D.邪陷心包

10.病人头痛和裹、肢体困重者为()。 A.痰湿头痛 B.风湿头痛 C.风热头痛 D.风寒头痛 二、多项选择题 1.舌质紫的主病有()。 A.热炽 B.寒凝 C.血虚 D.气脱 E.气血壅滞 2.但头汗出一症,多见于()。 A.肺脾气虚 B.上焦热蒸 C.中焦湿热 D.虚阳上越 E.阴虚内热 3.病人语言xx涩,可见于()。 A.风痰阻络 B.风痰阻肺 C.痰火扰心 D.热闭心包 E.风痰蒙蔽清窍 4.心血虚与心阴虚的共同症状表现有()。 A.心悸怔仲 B.潮热 C.失眠我梦 D.舌红 E.脉细数 5.在下列经脉病证中,主少腹病证的有()。 A.足少阴经脉病证 B.带脉病证 C.冲脉病证 D.足厥阴经脉病证 E.足少阳经脉病证 6.百日咳的主要临床特点有()。 A.咳如犬吠 B.咳声阵发 C.咳声不扬 D.咳而呕吐 E.咳而咯血 7.沉脉主里,其机理是因为()。 A.邪郁于里 B.气血内困 C.寒凝气滞 D.脏腑虚弱,无力鼓动 E.邪热结聚 8.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主要有()。 A.有无汗出 B.有无咳嗽 C.舌苔厚薄 D.脉象浮沉 E.有无恶寒发热并见 9.肝病的常见症状有()。

l中医药培训试卷含答案

老年人中医药服务项目 培训试题(卷) 卫生室: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100分) 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的是() A.中医体质信息采集 B.中医体质辨识 C.中医药治疗指南 D.中医药保健指导 2.《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中共设立()个问题。 从2016年起,我省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有每年40元 提高至() 下列各项中,描述不确切的是() A.体质是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 B.体质表现为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心理状态等方面的综合特征 C.体质是一种绝对稳定的固有特质体质 D.体质不可调理,难以改变 年起国家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开展和。() A.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和6月—36月龄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B.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和5--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 C.精神病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和1—2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 D.精神病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和5--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 6.某人各体质类型得分如下:平和质16分、气虚质10分、阳虚质8分、阴虚质2分、痰湿质15分、湿热质5分、血瘀质7分、气郁质0分、特禀质3分,应判定的体质类型是() A.平和质,不兼偏颇体质 B.痰湿质,不兼其他体质 C.痰湿质,兼气虚质倾向 D.基本是平和质,兼痰湿质 7.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是根据老年人不同体质从、、、、、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A.兴趣调换、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养、穴位保健 B.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养、穴位保健 C.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静坐保养、穴位保健 D.情志调摄、休息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养、穴位保健 年起国家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以省(区、市)为单位,2016年目标人群覆盖率要达到()。 年起国家将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 至此,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由项增加到项。()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特色优势,将中医药服务纳入,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积极运用中医药方法和技术。()A.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B.儿童保健范围 C.慢病管理范围 D.计划免疫服务范围

2017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含标准答案(完整)

2017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含标准答案(完整) A型题(1-81题) 1.《素问·疏五过论》“尝贵后贱”可致“脱营”,其影响因素是B A.体质因素 B.社会环境因素 C.地理差异因素 D.季节因素 2.与“阳胜则阴病”,病理变化相关的是B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互藏 D.相互转化 3.心火亢盛引动肝火而致心肝火旺,根据五行理论应选择的治则是C A.抑强 B.扶弱 C.泻子 D.补母 答案:C泻子。心为肝之子,子病导致母病,病因在子,因而泻其子。 4.根据《素问》,女子“面始焦,发始堕,面始白”与哪条经脉有关C 5.A.太阴脉衰 B.少阴脉衰 C. 阳明脉衰 D.少阳脉衰 6.“治痰先治气”的理论依据是C A.气能生津 B.气能载津 C.气能行津 D. 气能摄津 7.在奇经八脉中,与精冷不育证最密切相关的是B A.任脉 B.督脉 C.冲脉 D.带脉 8.依据《素问·刺志论》,能够导致气虚身热的原因是D 9.A.伤风

B.伤寒 C.伤湿 D.伤暑 10.下列选项中,属于三焦功能失司的病理变化是C A.水谷精微输布障碍 B.水谷受纳腐熟障碍 C.全身水液代谢障碍 D.糟粕传化排泄障碍 11.温热病过程中,邪热里结,阴液大伤,应选用的治则是D 12.A.治本 B.治标 C.先治标后治本 D.标本兼治 13.症见壮热、神昏,呼吸气粗,喉中痰鸣者属于B A.神乱 B.失神 C.假神 D.少神 14.动脉与紧脉均可见于B A.寒证 B.痛证 C.惊恐 D.宿食 15.促、结、代脉的共同特征是A A.脉来时止 B.脉来迟缓 C.脉来数急 D.脉来无力 13、呼吸微弱,手撒身软,汗出不止,二便失禁,舌淡白,脉微欲绝,所属的证候是D A气陷 B亡阳 C气逆 D气脱 14.症见咳嗽痰黄,发热,微恶风寒,苔薄黄,脉浮数者,宜诊断为D A.风寒犯表证 B.痰热壅肺证 C.风热犯表证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中医诊断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客观题共15分) 一、判断题(判断下列各小题,对的用“+”,错的用“-”,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15分) 1、望神,就是诊察患者精神意识活动,以了解病情轻重,推测预后的吉凶。 ( ) 2、面、目、身俱黄且黄色晦暗如烟熏者,为阴黄。 ( ) 3、外感热病中,斑疹色淡红或淡紫者,提示病情轻浅,预后较好。 ( ) 4、一般地说,察舌质,重在辨病邪的浅深与胃气的存亡;察舌苔,重在辨脏腑的虚实。( ) 5、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弱,时断时续者,为郑声。 ( ) 6、在疾病过程中出现口渴,均提示热盛伤津。 ( ) 7、在四时脉象中,春季多见浮脉。 ( ) 8、“反关脉”与“斜飞脉”,都是比较少见的病脉。 ( ) 9、“阳盛则热”,热为阳证。故凡发热者均为热证、阳证。 ( ) 10、虚实辨证,是分析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 ( ) 11、就人体部位而言,皮毛、肌肉属表。故凡病位浅在肌表的病证,均属表证。 ( ) 12、亡阳证的汗出大多粘而味咸。 ( ) 13、足少阳胆经入耳中,肝胆相为表里。故耳内肿痛、流脓,多因肝阳上亢所致。( ) 14、心肾不交证的病机主要在于命火不足,不能上温心阳。 ( ) 15、心脾两虚证的实质是心脾两脏气血不足而表现的虚弱证候。 ( ) 二、单项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题1分,共22分) 16、下列既可见于热证,又可见于寒证的舌象是( ) A、红舌 B、绛舌 C、淡白舌 D、紫舌 17、久病舌红少苔,多见于( ) A、热邪壅肺 B、胃热亢盛 C、肝胆火盛 D、阴虚内热 18、右手寸口脉关部分属脏腑是( ) A、肺 B、肝胆 C、脾胃 D、肾 19、气血本虚,又为湿邪所困的患者,多见( ) A、迟脉 B、弱脉 C、濡脉 D、微脉 20、滑数脉多见于( ) A、痰热内蕴证 B、肝阳上亢证 C、肝气郁结证 D、阴虚内热证 21、根据经络的分布,分辨头痛的经络病位,头项痛者多属( ) A、阳明经 B、太阳经 C、少阳经 D、厥阴经 22、患者面赤身热,口渴饮冷,烦躁不宁,尿黄便干,舌红苔黄,脉数。此属( ) A、表热证 B、里实热证 C、里虚热证 D、戴阳证 23、里虚寒证出现畏寒肢冷的病机是( )

中医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中医考试试卷及答案 学号 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科室______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_ 一、 A 型题 ( 每题分,共分 ) 1.中焦阳明热炽的辨证要点是() A.潮热,便秘,苔焦躁,脉沉实有力B.身热不扬,脘痞,呕恶,苔腻 C.身热,腹痛,大便溏垢,苔黄腻或黄浊D.壮热,大汗,渴饮,脉洪大而数 E.身热,咳喘,苔黄 2.泄泻兼有表证宜使用的方剂是() A.藿香正气散 B .芍药汤 C .保和丸 D .参苓白术散 E .四神丸 3.急性腹膜炎患者的体位常为() A.被动体位B.端坐位C.强迫仰卧位 D.强迫侧卧位E.辗转体位 4.以下何项不属于太阳中风证的兼证() A.桂枝加附子汤证B.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C.桂枝加葛根汤证 D.桂枝新加汤证E.桂枝加芍药汤证 5.急诊处方用纸的颜色为() A.淡红色 B .淡黄色 C .淡蓝色 D .淡绿色 E .白色

6.下列哪一项是风热牙痛的证候() A.遇风发作,患处得冷则痛减,受热则痛增B.患处得热则痛减,受冷则痛增C.牙痛剧烈,牙龈红肿较甚,常伴口渴饮冷、口臭等症 D.牙齿隐痛,牙龈萎缩,牙齿松动,兼腰膝酸软、头晕眼花等症 E.患处受冷受热均使疼痛增加 7.死亡讨论记录应在患者死亡后多少时间内完成() A.12 小时 B . 24 小时 C . 48 小时 D . 72 小时 E . 1 周 8.胸腔穿刺抽液引起急性肺水肿是由于() A.穿刺损伤肺组织B.抽液过多、过快,胸内压突然下降C.胸膜过敏反应D.穿刺损伤肺血管E.空气栓塞 9.下列何组药不是属于十八反的内容() A.甘草反甘遂B.乌头反白薇C.海藻反甘遂 D.细辛反藜芦E.藜芦反丹参 10.葙危患者的日常病程记录应根据病情变化随时书写。每天至少几次() A.1 次 B . 2 次 C . 3 次 D .4 次 E . 5 次 11.气胸作闭式胸腔引流放置引流管的部位是() A.锁骨中线第 2 肋间B.锁骨中线第 3 肋间C.腋前线第 4 肋间 D.腋前线第 5 肋间E.胸骨旁线第 4 肋间 12.下列哪项引起的ST-T 改变为继发性ST- T 改变 ()

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答案.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中医药法》将于()正式施行 A .2016年12月25日 B .2017年5月1日 C .2017年7月1日 D .2017年12月1日 2 . (单选题)中医药定义不包含下列哪一条() A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 B .中医药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 C .中医药事业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D .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 3 . (单选题)《中医药法》的第五条是:()

A .关于中医药的地位、发展方针和促进中西医结合的规定。 B .是关于中医药工作管理体制的规定。 C .本条是关于建立中医药教育体系的规定。 D .以上都是 4 . (单选题)关于中药材生产流通全过程监管总体要求的规定是属于第()章的内容 A .第二章 B .第三章 C .第四章 D .第五章 5 . (单选题)在村医疗机构执业的中医医师、具备中药材知识和识别能力的乡村医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地产中药材并在() 中使用。 A .自种 B .自采 C .其执业活动

D .以上都可以 6 . (单选题)中医药重点科学研究领域的规定包括() A .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 B .重大疑难疾病 C .重大传染病 D .以上都是 7 . (单选题)关于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不正确的是:() A .不得开展传承活动 B .可以开展传承活动 C .组织遴选传承项目 D .组织遴选传承人 8 . (单选题)国家对经依法认定属于国家秘密的传统中药处方组成和生产工艺实行()。 A .特殊保护 B .强制公开

2000年中医综合考研真题及答案

中医综合2000年考研真题及答案 一、A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都有A、B、C、D、E5个备选答案,在答题时请选择一个最合适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1.阴阳不能相互维系,可出现 A.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B.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C.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D.阴虚阳亢,阳虚阴盛 E.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2.下列情志相胜关系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惊胜怒 B.恐胜喜 C.怒胜思 D.喜胜忧 E.思胜恐 3.“利小便即所以实大便”的理论依据是 A.肾司二便,故利小便即可以实大便 B.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故二便相关 C.淡渗利水,则脾阳得健而大便实 D.二便之源均来自小肠的泌别清浊 E.利小便的药物本身具有止泻作用 4.在肾主闭藏的功能活动中,最具有生理意义的是 A.纳气归肾,促进元气之生成 B.固摄二便,防止二便之失禁 C.固摄水液,防止水液无故流失 D.固摄精气,防止精气无故散失 E.摄纳阳气,防止阳气浮越于上 5.与语言、声音、呼吸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元气 B.肺气 C.宗气 D.中气 E.心气

6.奇经八脉中与任脉在咽喉部相会的经脉是 A.督脉 B.阴维脉 C.阳维脉 D.阴跷脉 E.阳跷脉 7.其循行既至目外眦,又至目内眦的经脉是 A.手少阳三焦经 B.足少阳胆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阳明大肠经 E.足太阳膀胱经 8.下述经脉的循行过程中,哪组经脉经过气街? A.足少阴与足太阳 B.手少阳与足少阳 C.手阳明与足阳明 D.足厥阴与足太阳 E.足阳明与足少阳 9.寒邪致病,引发肢体屈伸不利或冷厥不仁,是由于 A.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B.寒客肌表,卫阳被遏 C.寒性凝滞,痹阻经脉 D.寒性收引,筋脉挛急 10.“味过于酸”,则 A.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B.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C.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D.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E.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11.《临证指南医案》指出,“内风”的机理属于 A.体内气机的逆乱 B.体内阻血的不足 C.体内阳气之变动 D.诸风掉眩,皆属于肝

《中医诊断学》综合试题一及答案_10891(精)

《中医诊断学》综合试题一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从 A 、 B 、 C 、 D 四个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共 20小题,每题 1分,共 20分 1.下列何项对表证的诊断最有意义( A .发热 B .恶寒 C .苔薄 D .脉浮 【答案】 B 2.下列何项与发热性疾病无关( A .恶风 B .恶寒 C .寒战 D .畏寒 【答案】 D 3.冷汗淋漓见于( A .气虚证 B .阳虚证 C .亡阳证

D .亡阴证 【答案】 C 4.饥不欲食见于( A .脾气虚证 B .脾阳虚证 C .胃气虚证 D .胃阴虚证 【答案】 D 5.下列何项不属正常舌象( A .舌色淡红 B .舌质娇嫩 C .舌体柔软 D .舌苔藻白 【答案】 B 6.舌苔颜色对辨何项最有意义( A .证之表里 B .证之寒热 C .证之虚实 D .证之真假

【答案】 B 7.舌苔有根无据主要辨别( A .正邪盛衰 B .气血盛衰 C .胃气存亡 D .津液存亡 【答案】 C 8.下列何脉并非细软并见( A .濡脉 B .弱脉 C .微脉 D .虚脉 【答案】 D 9.结脉与促脉的区别在于( A .脉形 B .力度 C .脉律 D .脉率 【答案】 D

10.濡脉与弱脉的区别在于( A .脉位 B .脉形 C .力度 D .脉率 【答案】 A 11.迟脉除寒证外还可见于( A .湿热内蕴 B .邪热结聚 C .真寒假热 D .真热假寒 【答案】 B 12.下列何项不是心阴虚证.心血虚证的共有表现( A .心悸 B .失眠 C .心烦 D .脉细 【答案】 C 13.下列何项不属胃气上逆(

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试题及答案 ()

韩店中心卫生院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考试试卷 单位: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穴位热敷现象不包括() A、透热 B、扩热 C、传热 D、散热 2.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的是()。 A、三阴交 B、渎鼻 C、足三里 D、外膝眼 3.雷火灸的作用不包括() A、活血化瘀 B、祛风除湿 C、消肿止痛 D、通络散结 4.钩活术疗法中局部放血目的是() A、祛瘀生新 B、活血散结 C、消肿止痛 D、活血化瘀 5.平衡针灸的作用机制就是针刺() A、中枢神经靶点 B、外周神经靶点 C、交感神经 D、副交感神经 6.带状疱疹常选用以下哪项疗法() A、平衡针 B、火针 C、铍针 D、雷火灸法 7.热敏灸疗法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可分为() A、单点温和灸、双点温和灸、三点温和灸、接力温和灸、循经温和灸。 8.钩活术疗法中进针钩治中不包括()

A、钩治 B、割治 C、挑治 D、灸疗 9.头针疗法中治疗对侧下肢瘫痪选择的区域() A、运动区上2/5 B、运动区中2/5 C、运动区上1/5 D、运动区中1/5 10.下列不属于头针疗法禁忌症的是() A、孕妇 B、囟门未完全闭合的婴幼儿 C、70岁以上的老人 D、心衰患者 11.火针疗法中细火针的直径() A、0.5mm B、0.8mm C、1.1mm D、 1.5mm 12.火针疗法中散刺法常用于() A、头晕 B、心悸 C、呕吐 D、麻木 13.腕筋结常用的取穴是() A、神门 B、列缺 C、内关 D、阿是 14.腹痛为主的患者常选用雷火灸中() A、雀啄法 B、小回旋法 C、摆阵法 D、螺旋灸法 15.铍针整个治疗的关键步骤是() A、定位 B、消毒 C、进针 D、松解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针灸是和的合称。 2. 中医六腑是指:、、、、、。 3.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

-2018年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

2018年考研中医综合真题 一、A型题:1~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54分;37~81题,每小题2分,共90分,合计1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001.下列属于金元时期滋阴派观点的是(A) A阳常有余,阴常不足 B.阴常有余,阳常不足 C.独阳不生,孤阴不长 D.阳在外,阴之守也 002.阴阳互损体现了什么阴阳关系?(B) A.相互转化 B.阴阳互根互用 C.消长平衡 D.相互制约 003.依据疾病的传变规律,肝火犯肺属于(D) A.母病传子 B.子病传母 C.相乘传变 D.相侮传变 004.肝主疏泄最基本的机能是(C) A.调畅情志 B.促进消化 C.调畅气机

005.气的推动作用减弱会出现的是(A) A.早衰 B.畏寒 C.自汗 D.出血 006.按照子午流注运行规律,上接手少阳经的是(C) A.手少阴经 B.足少阴经 C.手厥阴经 D.足太阴经 007.下列选项中,体现风性善行的的是(B) A.眩晕震颤 B.痛无定处 C.手足抽搐 D.角弓反张 008.五气过极与六郁气滞均可化生(D) A.痰浊 B.湿热 C.燥热 D.内火 009.“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出自(B)

B.《难经》 C.《中藏经》 D.《伤寒论》 010.症见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吸微弱者,属于(D) A.假神 B.神乱 C.少神 D.失神 011.濡脉和弱脉的共同特征是(A) A.脉形细脉势软 B.脉位沉脉势软 C.脉位沉脉形细 D.脉形细脉率快 012.以下选项中,属于斑秃常见原因的是(D) A.气阴两虚 B.气血两虚 C.血燥化热 D.血虚受风 013.患者心烦失眠,面红口渴,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脉数,辨证为(C) A.肝阳上亢证 B.肝火上炎证

中医药法知识竞赛试题库(题目借鉴)

1、中医药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A.继承和弘扬中医药 B.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C.保护人民健康 D.以上均是 答案:D 2、中医药法明确了哪些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原则?() A.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 B.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 C.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D.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药理论和实践的发展 答案:ABCD 3、中医药是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发展中医药必须遵循中医药下列哪些内在规律?() A.发展中医药事业应当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 B.中医药教育应当遵循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 C.中医药学校教育应当符合中医药学科发展规律 D.以上均是 答案:D 4、国家鼓励中医西医(),发挥各自优势,促进中西医结合。 A.相互学习 B.相互补充 C.协调发展 D.以上均是 答案:D 5、国家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中医药人才。 A.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 B.规模适宜

C.结构合理 D.形式多样 答案:ABCD 6、下面哪些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职责。() A.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系 B.将中医药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C.举办中医养生保健机构 D.将中医药事业发展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答案:ABD 7、下列哪些内容体现了国家发展中医药的意志?() A.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合理规划和配置中医药服务资源,为公民获得中医药服务提供保障 B.发展中医药教育,建立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规模适宜、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的中医药教育体系,培养中医药人才 C.支持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鼓励中医药科学技术创新,推广应用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提高中医药科学技术水平 D.支持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应用 答案:ABCD 8、合并、撤销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或者改变其中医医疗性质,应当征求()的意见。 A.同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 B.省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 C.国务院中医药主管部门 D.上一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 答案:D 9、依据中医药法的规定,下列哪些医疗机构属于应当设置中医药科室的范畴。() A.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 B.妇幼保健机构 C.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D.乡镇卫生院 答案:ABCD

2016年考研中医综合试题及答案(最全、最准确、最完整)

自2106年官方已不再公布往年真题,大家翻阅资料或上网可以发现2016真题都不全,40题往后即使有也 是往年凑得题,这套题原汁原味。 2016年硕士研究生中医综合科目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A型题:1~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首先提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的医家是() A、张从正 B、朱丹溪 C、李杲 D、刘完素 2、“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是指() A、阴阳消长 B、阴阳互藏 C、阴阳平衡 D、阴阳交感 3、“益火补土”法适用于() A、脾肾阳虚证 B、心肾阳虚证 C、心脾两虚证 D、肾阳虚损证 4、五脏化五液,心在液为() A、泪 B、唾 C、涎 D、汗 5、肺主一身之气基于() A、肺的肃降功能 B、肺的百脉功能 C、肺的呼吸功能 D、肺的宣发功能 6、具有助心行血作用的是() A、营气 B、宗气 C、卫气 D、元气 7、津液在体内流注输布的通道是() A、经络 B、腠理 C、脉道 D、三焦 8、分布于上肢内侧后缘的经脉为() A、手厥阴心包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太阳小肠经 D、手太阴肺经 9、劳力过度对身体的主要损害是() A、耗气 B、耗血 C、伤精 D、伤神 10、“皮槁而毛拔”《素问·五脏生成篇》的原因是() A、多食甘 B、多食苦 C、多食辛 D、多食咸 11、脏腑气滞多见于() A、肺、肾、肝、胆 B、肺、肝、脾、胃 C、心、肾、肝、胆 D、心、肝、脾、胃 12、“发汗多,若重发汗者,亡其阳”《伤寒论》,其病机是() A、津亏气耗 B、津随气脱 C、津伤液脱 D、气随津脱 13、“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属于() A、阴中求阳 B、阳病治阴 C、阳中求阴 D、阴病治阳 14、治未病强调“法于阴阳”的含义是() A、顺应自然 B、护肾保精 C、体魄锻炼 D、养性调神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尿时感觉异常的是() A、癃闭 B、遗尿 C、小便失禁 D、尿后余沥不尽 16、症见少卧不饥,哭笑无常,骂詈不避亲疏者,其病机属于() A、阳明热盛,扰乱神明 B、气郁化火,痰火扰神 C、肝风挟痰,蒙蔽清窍 D、痰气郁结,蒙蔽心神 17、下列各项中,皆属于面色黄主病的是() A、肾虚水泛证,脾虚湿阻证 B、寒湿困脾证,寒滞肝脉证 C、气血两虚证,阳气暴脱证 D、肝郁脾虚证,脾虚湿阻证 1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嗳气常见原因的是() A、食滞胃脘 B、肝气犯胃 C、胃气衰败 D、寒邪客胃

中医试题及答案

中医适宜技术推广试题 一、选择题: 1、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C A、化生精气 B、储藏精气 C、实而不满 D、藏而不泻 E、满而不实 2、小肠的功能是:A、 A、受盛化物 B、排泄糟粕 C、受纳腐熟 D、运行水液 E、通调水道 3、胃的生理功能是:D A、受盛化物 B、传化糟粕 C、主持诸气 D、受纳腐熟 E、通调水道 4、“主液”的腑是:C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5、与血液生成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C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 6、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的是:E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7、元气运行的道路是:E A、心脉 B、胸腔 C、全身 D、脉外 E、三焦 8、机体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是:C A、精 B、气 C、血 D、津 E、液 9、具有行气血作用的气是:B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经气 10、具有司呼吸作用的气是:B A、元气 B、宗气 C、营气 D、卫气 E、经气 11、血瘀致痛的特点是:B A、胀痛 B、刺痛 C、重痛 D、空痛 E、走窜痛 12、久病畏寒的主要病因是:D A、风邪袭表 B、寒邪内侵 C、湿邪外袭 D、阳气虚衰 E、阴液亏损 13、酸痛的常见病因是:C A、火邪窜至经络 B、寒邪阻滞经络 C、湿侵肌肉关节 D、气血亏虚 E、风邪窜至经络 14、脾胃气虚的面色是:A A、面黄虚浮 B、面色萎黄 C、面目一身俱黄 D、面色青黄 E、面色青灰 15、满面通红的病机是:C A、阴虚火旺 B、虚阳上越 C、邪热亢盛 D、真寒假热 E、阳气暴脱 16、面色发黑的主病是:B A惊风B、寒症C、气虚D、血虚E、热证 17、病人肢体软弱,行动不便属:C A、瘫痪 B、痹病 C、痿病 D、痫病 E、中风后遗症 18、囟填的原因是:B A津液亏损B、肾精亏损C、邪热亢盛D、外感风邪E、先天不足 19、按“五轮学说”心属:A A、血轮 B、风轮 C、气轮 D、水轮 E、肉轮 20、劳力过度主要伤及:A A、气 B、血 C、精 D、神 E、津液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培训试题 姓名:成绩: 一、单选:(每题4分,共20分)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自()起施行。 A. 2016年12月25日 B. 2017年1月1日 C. 2017年7月1日 D. 2018年1月1日 2. 中医诊所被责令停止执业活动的,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不得在医疗机构内从事管理工作。 A. 3年内 B. 5年内 C. 10年内 D. 终身 3. 医疗机构发布中医医疗广告,应当经所在地()审查批准;未经审查批准,不得发布。 A.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 B. 市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 C. 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 D. 广告监察部门 4. 医疗机构应用传统工艺配制中药制剂未依照本法规定备案,或者未按照备案材料载明的要求配制中药制剂的,按()给予处罚。 A. 生产劣药 B. 生产假药 C. 过期药品 D. 质量不合格药品 5. 发布的中医医疗广告内容与经审查批准的内容不相符的,由原审查部门撤销该广告的审查批准文件,()不受理该医疗机构的广告审查申请。 A. 1年内 B. 3年内 C. 5年内 D. 10年内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 制定中医药法是为了:() A. 继承和弘扬中医药 B. 保障中医药事业发展 C. 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D. 保护人民健康 2. 中医药法规定下列哪些情形应采取备案管理。()

A. 中药新药上市 B. 医疗机构配制仅应用传统工艺配制的中药制剂品种 C. 委托配制中药制剂 D. 在本医疗机构内炮制、使用市场上没有供应的中药饮片 3. 道地中药材是指:() A. 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 B. 产在特定地域内 C. 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D. 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 4. 中医药法规定以下哪些医疗机构应当设置中医药科室。() A. 政府举办的综合医院 B.政府举办妇幼保健机构 C. 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 D. 个人诊所 三、判断:(每题6分,共60分) 1. 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医疗机构可以凭本医疗机构医师的处方对中药饮片进行再加工。() 2. 国家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开发传统中成药。() 3. 举办中医诊所的,将诊所的名称、地址、诊疗范围、人员配备情况等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备案后即可开展执业活动。() 4. 以师承方式学习中医或者经多年实践,医术确有专长的人员,由至少两名中医医师推荐,经省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组织实践技能和效果考核合格后,可以不经过通过中医医师资格考试也可取得中医医师资格。() 5. 合并、撤销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或者改变其中医医疗性质,可以不征求上一级人民政府中医药主管部门的意见。() 6. 社会力量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基本医疗保险、科研教学、医务人员职称评定等方面享有与政府举办的中医医疗机构同等的权利。() 7. 国家鼓励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严格禁止在中药材种植过程中使用农药和化肥等相关农业产品。() 8. 在村医疗机构执业的中医医师、具备中药材知识和识别能力的乡村医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自种、自采地产中药材但不得在其执业活动中使用。()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

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 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2015年考研中医综合真题及答案 一、A型题:1~8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A、B、 C、D四个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观点的医家是 A、朱丹溪 B、刘完素 C、张从正 D、张元素 2.“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所阐述的阴阳关系是 A、阴阳转化 B、阴阳互根 C、相互对立 D、相互消长 3.下列各项中,宜遵循五行相生规律施治的是 A、水不涵木 B、水火不济 C、水不疏土 D、木火刑金 4.化生“涎”的脏腑是 A、肾 B、肺 C、脾 D、肝 5.肝能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机理是 A、调和气血 B、调畅情志 C、调畅气机 D、调节血量 6.下列各项中,对气机升降运动起枢纽作用的是 A、肺主呼气,肾主纳气 B、心火下降,肾水上济 C、肝气主升,肺气主降 D、脾气主升,胃气主降 7.“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灵枢。本藏》)的生理基础是 A、元气充 B、卫气和 C、宗气足 D、营气盛 8.分布于上肢内侧前缘的经脉为 A、手太阴肺经 B、手少阴心经 C、手厥阴心包经 D、手太阳小肠经 9.风邪伤人,痛无定处,所体现的是 A、风为阳邪 B、风性数变 C、风性开泄 D、风性善行 10.“脉凝泣而变色”(《素问。五藏生成篇》)的原因是 A、多食咸 B、多食苦 C、多食甘 D、多食辛 11.患者突然冷汗淋漓,四肢厥逆,其病机是 A、气陷 B、气闭 C、气脱 D、气亡 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内风”的是 A、血燥生风 B、阴虚风动 C、风中络脉 D、热极生风 1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属于 A、阳病治阴 B、阴病治阳 C、阳中求阴 D、阴中求阳 14.阴虚之体,慎用温热之剂属于 A、热者寒之 B、用热远热 C、阴中求阳 D、因人制宜 15.最早提出诊脉“独取寸口”的医籍是 A、《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脉经》 16.症见表情淡漠,喃喃自语,苦笑无常者,其病机是 A痰气郁结,蒙蔽心神B肝风夹痰,蒙蔽清窍

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诊断学试卷2

试卷 二 上海中医药大学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中医诊断学》(01.031.0.3)试卷 (中医基础专业、中医专业、中西医结合专业七年制、五年制本科专业) 考试日期:2006年5月8日 考试时间: 120分 钟 满分: 100分 姓名: 学 号: 得分: (请考生注意:本试卷共 6 页) 总分合计人: 复核人: 一、A 型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 题,每小题1分,共20 分) 1、出现假神的机理是:( ) A.阴阳俱虚,正气不足 B.正气亏虚,精气衰败

C.阴虚阳亢,精气俱衰 D. 精气衰竭,虚阳外越 2、病人面色黄而虚浮多属:( ) A、脾胃气虚 B、气血不足 C、脾虚湿蕴 D、肝郁脾虚 3、小儿囟填,多属:( ) A、火邪上攻 B、吐泻伤津 C、气血不足 D、肾精亏虚 4、齿龈红肿热痛,伴有齿缝出血,多属:( ) A、胃热伤络 B、气不摄血 C、肾虚虚火伤络 D、瘀血内停 5、虚里动而微弱者属于: ( ) A.宗气外泄 B.心胃气绝 C.中气不足 D.宗气内虚 6、下列哪项不与绝汗并见:() A.恶寒战栗 B.冷汗淋漓 C.面色苍白 D.肢厥脉微 7、呕吐吐势徐缓,吐物清稀者多属:( ) A.虚寒 B. 实热 C.湿 热 D.宿食停滞 8、以下哪种舌象亦可于见正常人:( ) A.舌有芒刺 B.舌光滑无苔 C.舌有裂纹 D.舌胖娇 嫩 9、舌体胖大,边有齿痕多为:() A.心血不足 B.肝血亏虚 C.脾虚湿盛 D.肺阴不足 10、外感风寒或风热,肺失宣肃,导致音哑或失音称为() A.子瘖 B.金实不鸣 C.金破不鸣 D.失 语

11、表证恶寒发热较重,常常提示:( ) A.邪正俱盛 B.邪轻正衰 C.邪盛正 衰 D.正胜邪却 12、饭后嗜睡,神疲乏力,食量减少者,多属:( ) A.痰湿困脾B.中气不足C.心肾阳虚D.热入心包 13、有形实邪闭阻气机所致的疼痛,多表现为:( ) A.胀痛B.灼痛C.冷痛D.绞痛 14、口干欲漱水而不欲咽者,多为:( ) A.阴虚内热 B.瘀血内停 C.里热炽盛 D.湿热内蕴 15、以下除哪种脉象外,脉位都偏浮:( ) A.散脉 B.洪脉 C.芤脉 D.滑 脉 16、腻苔不具备的特点是:() A.颗粒细腻致密 B.苔质疏松浮浅 C.中间厚边周薄 D.紧贴不易揩去 17、鉴别脾气虚证与胃气虚证最有意义的是:( ) A.是否面色萎黄 B. 是否舌淡脉弱 C.有无神疲肢倦 D.是否大便稀 溏 18、停经半年,面白无华,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舌淡脉细。宜诊断为:( ) A.心血虚 B.心肝血虚 C.肝血虚 D.心脾两虚 19、久病咳喘,乏力少气,呼多吸少,自汗耳鸣,舌淡脉弱,最宜诊断为(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