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7章习题及参考答案(20080722)

计算机网络7章习题及参考答案(20080722)
计算机网络7章习题及参考答案(20080722)

第7章运输层

1.对比数据链路层和运输层的运行环境。

答案:

在某些方面运输协议类似于数据链路层协议,例如,它们都必须解决差错控制、报文顺序、流量控制及其它问题。但是二者之间也存在显著的差异。

(1)这些差异主要是因为两个协议所运行的环境不同而造成的。

首先,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的每一条输出线将对应唯一的一个路由器,故不必为路由器指明它要与哪个路由器通话。而运输层跨越整个通信子网,故需要明确地给出目的端地址。其次,因为另一端总是存在的,故在物理信道上建立数据链路连接的过程很简单。但运输层初始连接的建立就要复杂得多。

(2)数据链路层和运输层之间另一重大区别来源于子网具有存储能力。

(3)数据链路层与运输层的另一个区别表现在数量上(连接的数目及分配给每个连接的缓冲区数目)。在数据链路层,一般为每个连接分配固定数目的缓冲区。而在运输层,由于需要管理很大数目的连接,因此,每个连接当前可用缓冲区是动态变化的。

2.在表7-1的运输原语例子中,LISTEN是一个阻塞调用。这是必要的吗?如果不是,请解释如何才有可能使用一个非阻塞的原语。与阻塞调用的方案相比,你的方案有什么优点?

答案:

可使用一个非阻塞的原语LISTEN,该LISTEN调用指出建立新连接的愿望而非阻塞。当一个连接尝试出现时,LISTEN调用方会得到一个信号,然后LISTEN调用方就可执行某个动作,比方说OK或者REJECT,以接受或拒绝该连接。在表7-1的方案中,缺乏这种灵活性。

3.想象用两步握手过程而不是三步握手过程来建立连接。换句话说,第三个消息不再需要了。现在有可能死锁吗?请给出一个例子,或者证明死锁不存在。

答案:

死锁是有可能的。例如,一个分组到达A,A确认了它。但是如果确认在传输途中丢失了,A现在将是打开的,而B一点儿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现在同样的事情将发生在B身上, B是打开的,但正期待着A送回的不同的序列号。因此,必需引入超时来避免这种死锁。

4.泛化的n-军问题(n支蓝军对一支白军),任何两支蓝军达成一致意见之后仍能取胜。是否存在一个能保证蓝军必胜的协议?

答案:

否。在n支蓝军对一支白军的时候,这个问题在本质上并不改变。

5.数据报的分片和重组由IP控制,请问TCP需要关心到达数据的失序问题吗?

答案:

尽管到达的每个数据报都是完整的,但到达的数据报顺序可能是错误的,因此TCP必须能按顺序重组报文的各个部分。

6.UDP较之TCP的优势何在?在什么情况下,UDP更能满足应用的需要?

答案:

UDP虽然不可靠,但在很多情况下,UDP较之TCP有其优势。由于UDP是无连接的,带来的延迟,就小,也不必为保持连接的状态而监测一些参数,这就减轻了CPU的负担。UDP 首部仅8字节,开销小。特别是因为UDP不用进行流控和拥塞控制,因而响应快,更能充分利用网络的传输能力。因而UDP对远程文件服务(NFS)、流式多媒体、IP电话、SNMP、RIP、DNS等应用更适合,即更能满足其应用的需要。

7.比较主机到主机的协议(IP)和端口到端口协议(TCP和UDP)。

答案:

IP 是一个主机到主机的协议,即 IP 从源主机向目标主机传送数据报,它能将数据报从一个物理设备传递到另一个物理设备。

端口到端口的协议则在多路复用和分用的基础上实现应用进程在Internet中的远程通信,它工作在IP协议的上层。

8.在139.44.77.7主机上的TFTP服务器向14.91.93.33主机上的TFTP客户发送报

文时使用的一对插口可能是什么?

答案:

可能使用的一对插口是:(139.44.77.7 69)和(14.91.93.33 n)。

9.为了解决系统崩溃后机器会丢失全部存储信息的问题,Tomlinson建议为每台主机增设一个计时时钟。不同主机的时钟不需同步。假定每个时钟都采用二进制计数器形式,在统一的时间间隔内累加计数。要求计数器的位数(Q)必须等于或大于序列号的位数(k),并假定时钟一直在运转,即便主机停机也是如此。当建立一个连接时,就将此刻时钟的低k 位作为该连接的起始序号。禁区是将起始序号线向左平移一个时间T而得出的,不允许数据单元(即TPDU)的序号落入禁区之中。

考虑下面的问题,一个使用15(即k=15)位的计数器来产生初始序号的时钟驱动机构,每100毫秒发一时钟脉冲。分组最长生命周期T为60 s。问多长时间需重新同步一次?

(a)最坏情况。

(b)每分钟发240个TPDU。

答案:首先画出禁区,如图7-1所示:

n(

215

图7-1 禁区图

时钟循环一次需32768(215 )个脉冲,即3276.8 s。

则① OM的方程为(直线) n = 10t;

②M’N的方程为 n = 10(t-3276.8);

③禁区线M”N”的方程为 n = 10(t-3216.8).

重新同步发生在一个连接所使用的连接顺序号从左边进入禁区时。

(a)在最坏情况下(沿横轴最快进入禁区)

a的方程 n = 0,

求与禁区线交点的t坐标:0=10(t-3216.8),

解得t=3216.8s。

(b)每分钟发240个TPDU

则每秒发4个TPDU,

b的方程 n = 4t

求与禁区线交点的t坐标: 4t=10(t-3216.8),∴ 6t=3216.8*10

解得t=32168/6=5361.3 s

10.讨论一下运输层由接收方动态调整接收窗口的流量控制协议(又称为信用量协议)和数据链路层滑动窗口协议的优点和缺点。

答案:

数据链路层滑动窗口很简单,只有少量的参数(窗口边缘)需要管理。此外,不会发生一个窗口先增加而后减少的问题。然而,运输层由接收方动态调整接收窗口的流量控制协议更加灵活,允许一个与确认分开的滑动缓存管理,。

11.考虑一个建立在UDP基础上的简单应用层协议,它允许客户从一个远程服务器获取文件,而且该服务器位于一个众所周知的地址上。客户首先发送一个请求,该请求中包含了文件名,然后服务器以一个数据分组序列作为响应,这些数据分组包含了客户所请求的文件的不同部分。为了确保可靠性和顺序递交,客户和服务器使用了停-等协议。忽略显然存在的性能问题,你还看得到这个协议的另一个问题吗?请仔细想一想进程崩溃的可能性。

答案:

客户完全有可能得到错误文件。

假设客户A为获取文件f1发送一个请求,随后客户A就崩溃了。稍后,另一个客户B使用相同的协议为获取另一个文件f2发送请求。假设客户B和A运行在同一机器上(同一IP地址),将它的UDP套接字或插口(socket)绑在同一端口(A早先使用过的)。此外,假设B的请求丢失了。当服务器的回答(对A的请求)到达时,客户B将接收它并假设(错误地)是对它自己请求的回复。

12.UDP和TCP在递交消息的时候,都使用端口号来标识目标实体。请给出两个理由说明为什么这两个协议要发明一个新的抽象ID(端口号),而不是使用进程ID(虽然在设计这两个协议的时候,进程ID早已经存在了)。

答案:

这里有三个原因。

第一,进程ID是操作系统指定的。使用进程ID可能使这些协议依靠操作系统。

第二,单一进程可能建立多个通信信道。让一个单独的进程ID(每个进程只有一个ID)作为目的地标识符,区分不了这些信道。

第三,所有的进程去监听众所周知的端口都是容易的,但是监听众所周知的进程ID却

是不可能的。

13.为什么要使用UDP?让用户进程直接发送原始的IP分组不就足够了吗?

答案:

仅仅使用IP分组还不够。 IP分组包含IP址,该地址指定一个目的地机器。

一旦这样的分组到达了目的地机器,网络控制程序如何知道该把它交给哪个进程呢?

UDP分组包含一个目的地端口,这一信息是必需的,因为有了它,分组才能被投递给正确的进程。

14.在主机1上的一个进程被分配端口P,在主机2上的一个进程被分配端口Q。试问,在这两个端口之间是否可以同时有两条或多条TCP连接?

答案:

不可以。

一条连接仅仅用它的插口标识。因此,(1,P)和(2,Q)这一对插口是在这两个端口之间惟一可能的连接。

15.一个TCP报文段的最大载荷是65 515字节,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数字?

答案:

整个TCP报文段必须适配IP分组65535字节的载荷段。因为TCP头最少20个字节,所以仅剩下65515字节用于TCP数据。

16.TCP报文段的数据部分长24字节,分别计算在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的效率(传输的数据部分与总字节数的比),假定TCP和IP首部均无选项,网络接口层使用以太网。

答案:

运输层的效率 = 24/(20+24) = 24/44 = 6/11

网际层的效率 = 24/(20+20+24) = 24/64 = 6/16 = 3/8

网络接口层(含以太网开销18字节及物理层的前同步码8字节)的效率

= 24/(8+18+20+20+24) = 24/90 = 4/15

17.TCP实体在1Gb/s的通道上使用65535字节的发送窗口,单程延迟时间等于10ms。问可以取得的最大吞吐率是多少?线路效率是多少?

答案:

10ms×2=20ms

每20ms可以发送一个窗口大小的通信量,每秒50个窗口(1 000ms÷20ms=50)。

65535×8×50=26.214Mb/s

26.214Mb/s÷1000Mb/s≈2.6%

所以,最大吞吐率是26.214Mb/s, 线路效率约为2.6%.

18.一个TCP连接使用256 kb/s的链路,其端到端延时为128 ms。经测试发现吞吐量只有128 kb/s。试问窗口是多少?忽略PDU封装的协议开销以及接收方应答分组的发送时间(假定应答分组长度很小)。

答案:

来回路程的时延等于256ms(即128ms×2),设窗口值为X(注意,以字节为单位)假定一次最大发送量等于窗口值,且发送时间等于256ms,那么,每发送一次都得停下来期待

再次得到下一窗口的确认,以得到新的发送许可。这样,只要发送时间等于停下来等待应答的时间(256ms),测到的平均吞吐率就将等于链路速率的一半,即128 kb/s。

发送时间 [8X÷(256 ×1000)]=[256×0.001]停下来等待应答的时间(256ms)

于是窗口值为: X=256× 1000 × 256 × 0.001÷8=256×32=8192字节。

19.用户进程A通过一条运输层连接向用户B进程发报文。每个报文长度是128 B。用户进程B取报文、处理报文的时间为10 ms(等长报文,B取报文和处理报文,所花时间都相等),发送窗口为16。子网通信能力能满足发送需要。由于子网的存储及延时,使接收端的数据到达分布近似于泊松分布。报文从发送到ACK返回的时间平均为200 ms。求接收端主机运输层进程中缓冲空间平均存储的字节数。

答案:接收端主机中的排队模型如图7-2所示:

接收端主机

图7-2 接收端主机中的排队模型

用户进程B处理一个报文10毫秒,每秒处理100个(定长服务时间),μc=80。

发端传16个报文,窗口锁住,直到T=200ms为止(报文从发送到ACK返回的时间平均为200 ms)。即, 200毫秒可发16个,每秒可发80个。

因为子网传送能力能满足需求,也即不会阻塞,则,每秒有80 个(平均)到达接收端主机运输层进程的buffer中。

等长报文,所以是M/D/1系统:即λ=80/s(泊松流),p=λ/(μc)=0.8。

平均队长 = ρ(2-ρ)/[2(1-ρ)]=0.8(2-0.8)/[2(1-0.8)]=2.4个报文,

buffer中字节数128*2.4=307.2字节。

20.发送方TCP收到一TCP报文段,确认序号=22 001,窗口=1 000,画出发送方TCP 的发送窗口;收到下一个TCP报文段,其确认序号=24 001,窗口=800,画出发送方TCP 新的发送窗口。

答案:

如图7-3所示:

发送方TCP收到一TCP报文段,确认序号=22 001,窗口=1 000,发送方TCP的发送窗口为[22001,23000];

收到下一个TCP报文段,其确认序号=24 001,窗口=800,发送方TCP新的发送窗口为[24001,24800]。

22001 24001 窗口后沿

图7-3 发送方TCP的发送窗口

21.将本章图7-17的最后一行与图7-16对照(此2图本无关,但该时刻可互相参照),此时,前沿的移动值为何值?主机A发送窗口前沿位于何处?主机A发送窗口后沿位于何处?说明理由并标注在图7-16上。

答案:

主机A向B发送数据,主机B在三个确认报文段中,都设置了接收窗口值RW(即图7-17 中的WIN),从而三次改变了发送窗口,即进行了三次流量控制。在图7-17的最后一行中,ACK=601, WIN=0,于是,窗口前沿后沿均将位于600处(发送窗口为零)。因为此前窗口前沿为700,故前沿的移动值为-100。如图7-4所示:

新的窗口后沿新的窗口前沿

图7-4 标注在图7-16上的新的窗口

22.接收窗口=4000位,距离4000 km,光纤中光速为200 000km/s,假定链路费用与链路容量成正比,运输层一次发送接收窗口大小的报文段,设链路容量由该运输连接独占,并设接收方处理报文段和发送ACK的时间忽略不计。请计算,链路容量取何值时,信道利用率为50%。

答案:

因为信道利用率=发送时间/(往返时延+发送时间)= 50%,已知往返时延=40ms,可得发送时间=40ms。

于是链路容量=4000比特/发送时间=4000比特/40 ms =100比特/ m s=100kbps。

23.分析TCP的流量控机制和拥塞控制机制。

答案:

请参考7.4.6 TCP的流量控制和7.4.7 TCP的拥塞控制两节。

24.将TCP的拥塞控制机制改为,一旦超时,则将门限窗口TW减少一个确定的数n,这种拥塞控制机制还能收敛到同等共享的状态吗?试用图解方法分析之。

答案:不能。为进一步简化问题,仍然采用“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计”一书7.4.7 TCP 的拥塞控制一节中的思想,考虑到慢启动阶段持续时间较短,假设TCP连接就在线性规律增长与加速递减模式下工作,如“计算机网络原理与设计”一书图7-20所示的锯齿形特性。于是,可得如图7-5所示的工作特性:

图7-5 改变后的TCP拥塞控制机制工作特性

设初始工作点位于带宽利用不足区的某处,在拥塞控制机制的作用下,每传输1次(经过RTT时间),两个连接都将其窗口加1,于是工作点会沿45°线移动。设到达B点时,两个连接的吞吐量会使报文段丢失(B位于负载超过带宽区),于是连接1和连接2均将门限窗口TW减少一个确定的数n,设新的工作点为A,显然,BA与横轴呈45度角。

设新的工作点A位于带宽利用不足区,于是工作点又会沿45°的AB线向上移动。

按本题的拥塞控制机制,工作点就会沿45°的AB线来回移动,这样继续下去,两个TCP连接永远不可能收敛到同等共享的状态。

25.Internet标准推荐将以下三种拥塞控制技术结合起来使用,即慢启动,拥塞避免和加速递减。请结合图7-18说明上述三种拥塞控制技术是怎样操作的。

答案:

“慢启动”是指每当出现超时,拥塞窗口都降低到1,使报文段缓慢地注入网络,在拥塞控制的这个阶段,CW以指数规律增长(不能超过TW),考虑到CW初值为1,于是把这个阶段称为慢启动(Slow-Start)。

当CW达到当前的门限值TW,拥塞窗口就改变为线性规律增长,每次加1。把这个阶段称为拥塞避免(Congestion Avoidance)。“拥塞避免”是指当拥塞窗口增大到门限窗口值时,就将拥塞窗口指数增长速率降低为线性增长速率,以避免网络拥塞很快出现。

只要每次发送的报文段的确认都能在超时之前返回,拥塞避免阶段就一直继续下去,直到由于该TCP连接上的发送速率持续增长,以至于导致路径上某处出现拥塞、导致报文段丢失、发生超时为止。这时,就将门限窗口TW设置为当前拥塞窗口CW的一半,而CW则重置为1。这些操作称为加速递减(multiplicative decrease)。随后发送方又开始新的慢启动过程。因为“加速递减”将使门限窗口值减半,若超时频繁出现,则门限窗口减小的速率就将是很快的。

26.在TCP首部中,除了32位Acknowledgement number(确认号)域以外,在第4个字中还有一个ACK位。这是否真正加入了有用的信息呢?为什么是或为什么不是?

答案:

ACK比特用来区别32位Acknowledgement number(确认号)域是否使用。

在连接建立期间,ACK比特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三次握手中的第二个和第三个报文段都要使用它。

27.请描述进入到图7-13的SYN RCVD状态的两种方法。

答案:

第一种方法是以LISTEN启动(被动打开)。如果接收到一个SYN,协议进入SYN RCVD状态。

另一种方法是这样开始的:当一个进程试图主动打开并发送SYN时(它进入SYN SENT状态),如果这时另一边也正在打开,前者接收到一个SYN,它就进入SYN RCVD状态了(同时打开)。

28.考虑在一条往返时间为10ms的无拥塞线路上使用慢启动算法的效果。接收窗口为24KB,最大报文段长度为2KB。请问需要多长时间才发送满窗口的数据?

答案:

由于是无拥塞线路,即不需设置拥塞窗口,发送窗口就等于接收方设置的接收窗口RW。因为最大报文段长度为2KB,故慢启动算法的第一次传输(在0ms,时间起点)会是1个最大报文段,然后是2、4和8,发送窗口分别含有2K、4K、8K和16KB。接下来的第五次传输(在40ms时)是24KB(达到接收窗口值)。所以需要40ms才发送满窗口的数据

29.假设TCP的拥塞窗口为18KB时出现了超时。如果接下来的4次传输全部成功的话,当时的拥塞窗口将是多大?假设最大报文段长度为1KB。

答案:

假定接收方不进行流量控制,即接收方不设置接收窗口RW,于是发送方的发送窗口就将取拥塞窗口CW的值。

因为TCP的拥塞窗口为18KB时,出现了一个超时。

于是,接下来进入慢启动阶段,门限窗口TW为9KB。

接下来的传输先是1个最大报文段,然后分别是2、4和8个最大报文段。所以在接下来的4次传输全部成功后,当时的拥塞窗口将会是8KB。

30.当老的分组仍然存在时,为了避免出现顺序号循环重复问题,可以使用64位顺序号。光纤在理论上可以用75Tb/s(1012)的速率工作,试问,需要什么样的最长的分组生命周期才能确保未来的75Tb/s网络在使用64位顺序号时不出现顺序号循环重复的问题?假定像TCP那样,每个字节都有自己的序号。

答案:

顺序号空间的大小是264个字节,约为2×1019字节。

75÷8=9.375,即75Tb/s的发送器每秒消耗9.375×1012个序列号。

2×1019÷(9.375×1012)≈2×106。

所以顺序号循环一周需用2×10 6秒,一天有86 400s,以75Tb/s的速率发送,顺序号循环一周所花的时间约等于2×10 6 ÷ 86400 ≈ 23(天),因此,只要最长的分组生命周期小于3个星期,就可以避免顺序号循环重复问题。

31.一台主机在一条线路上发送1500字节的TCP净荷,其中最大分组生存期为120秒,要想不让序列号重叠,该线路的速度最快为多少?将TCP、IP和以太网的开销都考虑进去,假设以太网帧可以被连续发送。

答案:

最大分组生存期120秒内不让序列号回绕,就要求每120秒最多发送232净荷字节,或者每秒最多发送35 791 394净荷字节,也就是每秒最多发送23 860帧(1500字节/帧)。

TCP首部固定部分(开销)是20字节,IP首部固定部分(开销)也是20字节,以太网首部(开销)是26字节。这意味着1500字节的TCP净荷,实际上要发送1566字节。

要想不让序列号回绕,就要求每秒最多发送23 860帧,每帧为1566字节,即要求该线路的速度最快只能是299Mbps。

如果发送速度(该线路的速度)比299Mbps还快,我们就会遇上两个不同TCP报文段同时具有同样的序列号的危险(即序列号重叠)。

32.假设你正在测量接收一个TPDU所需要的时间。当一个中断发生的时候,你读出系统时钟的值(以毫秒为单位)。当TPDU被完全处理之后,你再次读出时钟的值。你测量的结果是:270 000次为0ms,730 000次为1ms。请问,接收一个TPDU需要多长时间?

答案:

接收一个TPDU所需时间计算如下:

( 270,000 ? 0 + 730,000 ? 1 ) ms / 1,000,000 = 730 μs。

33.一个CPU执行指令的速度为1000MIPS。数据的复制可以按每次64位来进行,每个字的复制动作需要花费10条指令。如果一个进来的分组要被复制4次,那么,这个系统能处理一条1Gbps的线路吗?为了简单起见,假设所有的指令,包括读或者写内存的指令,都在1000MIPS的全速率上运行。

答案:

需要4? 10=40指令去复制8个字节。40个指令需要40ns。因此,每个字节需要5ns的CPU 时间来复制。系统因此能够处理200MB/s或者1600Mbps。如果没有其它瓶颈,它可以处理一个1Gbps的线路。

34.已知,一条千兆位线路每秒钟可以向主机转储80 000个分组,但是主机只有6250条指令用于处理每个分组,剩下一半CPU时间留给应用系统。这个计算过程假设每个分组的大小为1 500字节。请针对ARPANET的分组长度(128字节)重新计算一遍。在这两次计算中,都假设所给出的分组长度包含了所有的开销。

答案:

因为ARPANET的分组长度为1 500字节分组的11.72分之一,仍为千兆位线路,所以要处理的ARPANET的分组数为11.72 ? 80 000。

于是,主机只有6 250/11.72 即 533条指令用于处理每个分组。

35.请为下面的信道计算网络的带宽延迟积:

(1)64Kbps;

(2)以太网(10Mbps)。

假设双向传输延迟时间为100ms。请回忆一下,本章曾经提到过,TCP头有16位保留用于窗口大小(Window Size)根据你的计算,能想出有什么隐含的意义吗?

答案:

网络的带宽延迟积(bandwidth-delay product)为带宽(单位为b/s)与双向传输延迟时间(单位为s)的乘积,即往返于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的信道的容量(单位为比特),它对网络性能的影响很大。

(1)0.8 KB;

(2) 125 KB。

一个16bit的窗口尺寸意味着发送方在等待一个响应到达之前最多可以发送64KB。这

意味着在以太网上,发送方不能使用TCP连续地传输以保持管道(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全满。

36.在一个网络中,最大TPDU的尺寸为128 B,最大的TPDU存活时间为30 s,使用8 位序列号,问每条连接的最大数据速率是多少?

答案:

具有相同编号的TPDU不应该同时在网络中传输,必须保证,当序列号循环回来重复使用的时候,具有相同序列号的TPDU已经从网络中消失。现在存活时间是30秒,那么在30秒的时间内发送方发迭的TPDU的数目不能多于256个。

256×128×8÷30=8 738 b/s

所以,每条连接的最大数据速率是 8.738 kb/s。

37.一个客户机通过1×10 9 b/s的光缆发送128 B的请求给位于100 km以外的服务器。在该远程过程调用(RPC)期间线路的效率是多少?

答案:

128字节等于1024位,在1Gb/s的线路上发送1000位需要1μs的时间。光在光导纤维中的传播速度是200 km/ms,请求到达服务器需要传输0.5ms的时间,应答返回又需要0.5ms的传输时间,总起来看,1 000 位在1ms的时间内传输完成。这等效于1Mb/s,即线路效率是0.1%。

38.再考虑习题7中的问题,试计算对于1Gb/s和1Mb/s的最小可能的响应时间,并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答案:

在1Gb/s的情况下,响应时间由光的速度决定。可以取得的最小可能的响应时间是lms。在1Mb/s的情况下,发送1024位需要大约1ms的时间,再经过0.5ms最后一位到达服务器,还需要另外0.5ms应答才能返回,这是最好的情况,因此,可以取得的最小可能的RPC 响应时间是2ms。结论是,线路速度改善到1000倍,性能仅改善到2倍,对于这种应用,除非千兆位线路特别便宜,否则是不值得采用的。

39.对于以1Gb/s速率运行的网络,是延迟(而不是带宽)成为约束因素。现在设有一个城域网(MAN),其源端机和目的端机相隔20km。问数据传输速率为多大时,由于光速导致的往返路程延迟等于1 k B分组的发送延迟?

答案:

光在光纤和铜导线中的速度是大约每毫秒200km。对于一条20km的线路,单程延迟是100μs ,往返延迟是200μs。1kB就是1024×8 = 8 l92位。如果发送8 192位的时间是200μs,那么发送延迟等于往返路程延迟。

设W是发送1位的时间,那么从等式,8192W=200 × 10 –6,可得:

W=200 × 10-6÷8192,1/W=8192÷(200 × 10-6)≈40× 106。所以,数据传输速率应为40 Mb/s。

40.一个CPU以100兆条指令/s的速率执行指令。每次可以复制64 b数据(字),每个复制的字需花费6条指令。如果一个到达的分组需要复制两次,这个系统能处理1Gb/s 的线路吗?为简便起见,假定所有指令都像读/写内存的指令,都以100兆条指令/s的速率执行。

答案:

拷贝64 比特,即8个字节要用2×6=12条指令。12条指令花120 n s,因此每个字节需要15 n s的CPU时间(15 n s/ B)。

10 9n s/ s÷15 n s/ B≈66.67 MB/s,即系统的处理能力是66.67 MB/s。也就是约533 Mb /s,小于1Gb/s 的处理需求,所以,这个系统不能处理1Gb/s的线路。

41.100兆条指令/s的计算机通过1千兆位的线路交换 4K B 的分组时,分组将以

超过30 000个的速度到达。如果想保留一半的CPU时间去处理其它应用程序,就必须在15μs以内处理完一个分组。在15μs的时间内,100兆条指令/s的计算机可以执行1 500条指令。如果分组大小改成128 B(ARPANET分组尺寸),情况会是如何?

答案:

109÷(128×8)≈106,1÷106=10-6

1μs处理完1个分组。考虑一半CPU时间,要求0.5μs 处理一个分组。在0.5μs 内100兆条指令/s 的计算机可以执行50条指令(即要求CPU用50条指令处理完1个分组)。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最新版

一、选择题 题目1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 选择一项: A. 用户管理 B. 病毒管理 C. 资源共享正确 D. 站点管理 题目分析: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有:(1)资源共享;(2)数据通信;(3)集中管理;(4)增加可靠性;(5)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安全功能。其中,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是计算机网络最基本的两大功能。 正确答案是:资源共享 题目2 网络资源子网负责()。 选择一项: A. 信息处理 B. 数据通信 C. 数字认证机制

D. 路由 题目分析: “资源子网”主要负责:(1)全网的信息处理;(2)为网络用户提供网络服务;(3)资源共享功能。 正确答案是:信息处理 题目3 通常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分类,可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三种。 选择一项: A. 星型网络 B. 有线网 C. 城域网 D. 无线网 反馈 Your answer is incorrect. 题目分析:

计算机网络按网络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可以分为:(1)局域网;(2)城域网;(3)广域网。 正确答案是:城域网 题目4 为了简化计算机网络的分析与设计,有利于网络的硬件和软件配置,按照计算机网络的系统功能,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称为网络的()。 选择一项: A. 无线网 B. 通信子网 C. 有线网 D. 资源子网 反馈 Your answer is incorrect. 题目分析: 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通信子网:一个计算机网络中实现网络通信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资源子网:网络中实现资源共享功能的设备及其软件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基础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局域网的网络硬件主要包括服务器、工作站、网卡和 ____________ A. 网络拓扑结构 B .计算机 C .网络传输介质 D .网络协议 2. 目前,局域网的传输介质主要是同轴电缆、双绞线和 ____________ A. 电话线 B ?通信卫星 C ?光纤D ?公共数据网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代计算机网络是以网为中心的计算机网络 A. 分组交换B .共享交换C .对等服务D .点对点 4?网络节点是计算机与网络的___________ 。 A.接口 B .中心C .转换D .缓冲 5. 上因特网,必须安装的软件是_________________ A. C语言B .数据管理系统 C .文字处理系统 D . TCP/IP协议 6.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 A. 将数字信号变换为便于在模拟通信线路中传输的信号称为调制 B. 在计算机网络中,一种传输介质不能传送多路信号 C. 在计算机局域网中,只能共享软件资源,不能共享硬件资源 D. 以原封不动的形式将来自终端的信息送入通信线路称为调制解调 7. 为网络提供共享资源的基本设备是_________________ A.服务器 B.工作站C .服务商 D.网卡 A.软件 B .线路C .服务商D 9. 要使用WindowsXP系统电脑上网,首先要对 A. Modem B .工作站C .服务器 10 .若干台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在 _________ .协议 __________ 进行设置 D .网络和拨号连接 的支持下,用双绞线相连的系统属于计算机网络。 A.操作系统 B . TCP/IP协议C .计算机软件D .网络软件 11.计算机网络最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 。 A.共享软、硬件资源 B .处理邮件C .可以互相通信 D .内存容量大 12 .广域网和局域网是按照 __________ 来分的。 &计算机网络系统由硬件、________ 口规程三部分内容组成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November 28, 2020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二、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 ________ 和________。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 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七层。 9、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ISO/OSI与TCP/IP有和区别 3、什么是数据的封装、拆包 √4、TCP/IP各层之间有何关系 √5、画出ISO/OSI参考模型和 TCP/IP协议的对应关系,并说明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技术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答案单选题(65题) 填空题(50题) 1.传输层、数据链路层 2.调频、调相 、 、OSPF 6.双绞线、光纤 7.传播 8.频分复用 9.点对点 11.电气特性 13.物理 15.慢启动 16.传输层、网络接口层 17.电路交换、分组交换 、 、20

21.透明网桥 22.差错报告、询问 23.静态 27.报文 28.曼彻斯特 30.或传输控制协议 32.星型、环型 33.同步 、 35.单工、半双工 36.源路由网桥 、HFC 38.动态 、 40.环回测试 42.询问 46.香农定理 47.循环冗余检验 48.随机接入 49.存储转发 50.RARP或逆地址解析协议 51. TCP 52. POP3 53. DHCP 54.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55. 统一资源定位符 56. TFTP 57. 随机早期检测 58. 1 59. 虚拟专用网

60. 协议 61. 具体 62. 以太网 63. 随机 64. 65 名词解释(20题) 1.计算机网络: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CD: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以太网的协议。 3.端口号:16个比特长,具有本地意义,标识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交互的接口。 4.私有地址:只用于内部,不能用于互联网通信的地址,包括10/8、12和16。 5.地址解析协议:完成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6.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 :可变长子网掩码,也称为子网的子网,可以在一个子网中使用不同的掩码。 8.套接字:48个比特长,由IP地址和端口号组合,标识连接的一个端点。 9.服务访问点: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地方,是一个逻辑接口。 10.生成树:生成树把交换机冗余造成的物理环路改造成逻辑无环的树形结构,从而改进交换性能。 :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是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协议,用于大型互联网。 :无分类域间路由协议,构成超网,消除了传统的有类地址划分。 13.网络性能:网络性能是衡量计算机网络质量的指标,常见有带宽、时延、吞吐量等。 14.流量控制:匹配计算机网络发送端和接收端的数据速率,使得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15.拥塞控制:就是防止过多数据注入到网络中,这样可以使网络中的路由器或者链路不致过载。 16. 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17. 地址转换协议:公有地址和私有地址在进出公网和私网而进行的转换过程。18.ICMP: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情况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的报告。 19.10BASE-T:10表示数据率10Mbit/s;BASE表示电缆上的信号是基带信号;T表示双绞线。 20.实体:在数据通信中,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21. BGP:边界网关协议,是不同AS 的路由器之间交换路由信息的协议。 22. DNS:域名系统,是因特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域名转换成IP地址。23:Peer-to-Peer:对等连接方式或计算模式,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一种通信方式,不区分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及解答

第一章概述 1-03 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大量数据效率高。 (2)报文交换:无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用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 率高,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文交换之高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小,路由灵活,网 络生存性能好。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 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 (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面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 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2)发送时延ts =103/109=1μs 传播时延:tp=106/(2×108)=0.005s 结论:若数据长度大而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大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而发送速率高,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1-21 协议与服务有何区别?有何关系? 答:网络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由以下三个要素组成: (1)语法:即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即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即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 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而要实现本层协议,还 需要使用下面一层提供服务。 协议和服务的概念的区分: 1、协议的实现保证了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 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2、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但服 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通过层间接口向上层提供的。上层使用所

计算机网络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题 1.网络协议主要由三个要素组成:()、()和同步。 2.假设两个主机A,B通过一个路由器进行互联,提供主机A和主机B的应用进程之间 通信的层是(),通过主机与主机之间通信的层是()。 3.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如语音、文字和图像等。()是运送消息的实体。 4.在计算机网络中的信道使用多种复用技术,()是指所有用户在不同的时间 占用相同的频带。()是指所有的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频带宽度。 5.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两种类型:()信道和()信道, 前者最常使用的协议是PPP, 后者最常使用的协议有CSMA/CD。 6.以太网使用CSMA/CD协议可以使很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 上,协议的实质是()和()。 7.当网桥刚接入到以太网时,它的转发表是空的,这时若网桥收到一帧数据,网桥就 是按照()算法处理收到的帧,然后把帧转发出去。 二、选择题 1.IP数据报穿越Internet过程中可能被分片。在IP数据报分片以后,下列哪些设备负 责IP数据报的重组()。 A.源主机 B.目的主机 C.分片途径的路由器 D.分片途径的路由器和目的主机 2.下列哪个地址属于C类地址()? A.141.0.0.0 B.10.10.1.2 C.197.234.111.123 D.225.33.45.56 3.关于RIP协议和OSPF协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基于链路状态的外部网关协议。 B.RIP是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OSPF是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 C.都是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 D.RIP是基于距离向量的内部网关协议,OSPF是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 4.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路由选择协议的功能?() A.获取网络拓扑结构的信息。 B.选择到达每个目的网络的最优路径 C.构建路由表 D.发现下一跳的物理地址。 5.每一条TCP连接唯一的被通信两端的两个端点所确定,TCP连接的端点是指 ()。 A.IP地址 B.MAC地址 C.端口号 D.套接字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一章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 A.数据链路层B.传输层C.会话层D.应用层 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 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80ms B: C: D: 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1600ms 、1600ms 、800ms、 D、1600ms、801ms 8.(14-33)在OSI参考模型中,直接为会话层提供服务的是() A.应用层 B表示层 C传输层 D网络层 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二、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________ 和________。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 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七层。 9、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目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2、ISO/OSI与TCP/IP有和区别 3、什么是数据的封装、拆包 √4、TCP/IP各层之间有何关系 √5、画出ISO/OSI参考模型和 TCP/IP协议的对应关系,并说明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

最新计算机网络谢希仁第七版复习题带答案

第一章 1、(09-33)在OSI参考模型中,自下而上第一个提供端到端服务的层次是()A.数据链路层 B.传输层 C.会话层 D.应用层 2、(10-3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中所描述的内容是() A.网络的层次 B.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3、(10-34)在下图所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分组大小为1000B,其中分组头大小20B,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 4、(11-33)TCP/IP参考模型的网络层提供的是() A.无连接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B.无连接可靠的数据报服务 C.有连接不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D.有连接可靠的虚电路服务 5、(12-33)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协议的是:() A. PPP B. IP C. UDP D. TCP 6、(13-33)在OSI参考模型中,下列功能需由应用层的相邻层实现的是() A.对话管理 B.数据格式转换 C.路由选择 D.可靠数据传输 7.(13-35)主机甲通过1个路由器(存储转发方式)与主机乙互联,两段链路的数据传输速率均为10Mbps,主机甲分别采用报文交换和分组大小为10kb的分组交换向主机乙发送1个大小为8Mb(1M=106)的报文。若忽略链路传播延迟、分组头开销和分组拆装时间,则两种交换方式完成该报文传输所需的总时间分别为()

计算机网络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二章习题 2. 3,1 单项选择题 [1 1适合在传输介质上传输的对象是( D )。 A.信息 B.数据(C.信号 D.二进制数 [2] 。 [3]利用一根同轴电缆互连主机构建以太网,则主机间的通信方式为( C )。 A.全双工 B.半双工 C.单工 D.不确定 [4] 一个1Mbps的网卡将1000比特数据全部发送到传输线上需要( D ). A Is B. C. D. [5]E1标准采用的复用方式是( A )。 A.同步时分复用 B.统计时分复用 C.频分复用 D.码分多址 [61若采用同步TDM方式通信,为了区分不同数据源的数据,发送端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C )。A.在数据中加上数据源标识 B。在数据中加上时间标识 C.各数据源使用固定时间片 D.各数据源使用随机时间片 [7]若采用同步TDM方式通信,接收端要将信号解复用,接收数据时要按照( B )。 A.时间片上的目的地址 B.数据上的时间标识 C.数据上的数据源标识 D.与源端相同的时间顺序 [8] 若采用统计TDM方式通信,只有当数据源有数据发送时才分配时间片,并在时间片中( )。A.仅附加发送信道序号 B.仅附加接收信道序号 C.附加发送信道序号和接收信道D.无须附加信息 [9]交换机采用的多路复用方式是( )。 A.同步TDM B.统计TDM C.FDM D.WDM [10]现有16路光信号通过过波分复用系统复用到一根光纤上,每条支路的速率为2. 5Gbps,则复用后的速率为( D )。 A. 2. 5Gbps B. lOGbps C. 20Gbps D. 40Gbp [11]传统的模拟电视系统采用的复用方式是( C )。 A.同步TDM B.统计TDM C.FDM D.WDM [12]当对数据率不同的多路信号采用同步TDM方式复用时,通常采用的技术是( )。 A.脉冲填充 B.压缩时隙 C.降低数据率 D.限制数据源 [13] 与同步TDM相比,统计TDM需要解决的特殊殊问题是( A )。 A.性能问题B.线路利用率问题 C.成帧与同步 D.差错控制 [17] 数据通信系统中发送装置的主要功功能是( D )。 A.将信号从信源发送到信宿 B.将信源的数据转发到传输介质上 C.将模拟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 D.产生适合在传输系统中传输的信号 [18] 在数据通信系统中,发送装置的作用一般不包括( C )。 A.调制信号 B.适配电压 k C.检错和纠错 D.暂存数据 [19] 以下为数字数据的是( D )。 A.声音 B.电视视频 C.气压值 D。硬盘保存的图像文件 [20] 传输计算机内的文件可用的信号形式有( )。 A.微波信号 B.脉冲信号 C.红外线信号 D.A、B、C都可以 [21]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计算机网络-谢希人-第七版习题答案

习题答案 第1章多媒体技术基础知识 一、填空题 1.图像声音视频影像动画 2.感觉媒体表示媒体显示媒体存储媒体传输媒体 3.多媒体操作系统多媒体硬件系统媒体处理系统工具用户应用软件 4.多媒体压缩和解压缩技术多媒体存储技术多媒体数据库技术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同步技术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 5.感觉媒体表示媒体 6.只读型一次写型重写型 7.超链接(Hyperlink) 8.人工智能领域 9.集成化、智能化、嵌入化、网络化 10 .扩展 二、选择题(可多选) 1.D 2.A 3.A B 4.A 5.B 三、简答题 1.什么是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的特性有哪些? 答案:多媒体计算机技术通过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图像、音频信息、视频影像、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编码、存储、加工、传输,将它们有机地集成组合,并建立起相互的逻辑关联,使之成为具有交互功能的集成系统。所以,多媒体技术就是计算机综合处理多种媒体的技术。 多媒体技术的特性有: (1) 信息载体的多样性 (2) 集成性 (3) 交互性

(4) 协同性 (5) 实时性 2.与单纯的下载方式相比,这种对多媒体文件边下载边播放的流式传输方式具有哪些优点:答案: (1) 启动延时速度都大幅度地缩短 (2) 对系统缓存容量的需求大大降低 (3) 流式传输的实现有特定的实时传输协议 3.请从多媒体自身特征出发解释传统电视为何不属于多媒体? 答案: 传统电视却乏交互性,不能根据用户需要浏览电视节目,因此,传统电视不属于多媒体。4.简述虚拟现实的关键技术。 答案: 虚拟现实涉及到多学科、多领域的技术应用,其中比较关键的技术有:大规模数据场景建模技术、动态实时的立体听觉、视觉生成技术、三维定位、方向跟踪、触觉反馈等传感技术和设备,交互技术及系统集成技术等。 5.简述多媒体数据压缩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答案: 必要性:在多媒体系统中,为了达到令人满意的图像、视频画面质量和听觉效果,必须解决视频、音频信号 数据的大容量存储和实时传输问题 可能性:多媒体声、文、图、视频等信源数据有极强的相关性,也就是说有大量的冗余信息,数据压缩就是将庞大的数据中的冗余信息去掉,保留相互独立的分量。 第2章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一、填空题 1.通用计算机(工作站等) 能够接收和播放多媒体信息的输入输出设备各种多媒体适配器通信传输设备及接口装置 2.MPC 3.平面式扫描仪手持式扫描仪滚筒式扫描仪胶片扫描仪 4.接触式三维扫描仪时差测距三维扫描仪三角测距三维扫描仪结构光源三维扫描仪非接触被动式扫描三维扫描仪。 5.Windows系列 BeOS MacOSX。 6.表面声波技术触摸屏电阻技术触摸屏电容技术触摸屏红外线扫描技术触摸屏矢量压力传感技术触摸屏

计算机网络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括弧中.每空1分,共40分) 1.最早的计算机网络产生的时间和名称是(D) A1959年SAGE B1969SAGE C1959年ARPANET D1969年ARPANET 2.IEEE802协议标准中不提供的服务原语有(B) A Request B Indication C Response D Confirmation 3.在OSI参考模型中,第N层与第N+1层之间的关系是( A ) A第N层是第N+1层的服务提供者B第N+1层从第N层接收报文并添加报头C第N层使用第N+1层提供的服务D第N层与第N+1层没有直接关系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计算机网络物理层的特性是( D ) A机械特性B电气特性 C功能特性D规程特性 5.在OSI参考模型中,物理层的功能是( B ) A建立和释放连接B透明地传输原始比特流 C在物理实体间传送数据帧D发送和接受用户数据 6.计算机网络传输的信息单位是数据单元,对等实体间传送的数据单元是(B) A SDU B PDU C IDU D SDH 7.在OSI参考模型中,提供流量控制功能的是[1]( B ).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端到端连接功能的是[2]( D ).为数据分组提供路由功能的是[3]( C )。 [1] A 1、2层 B 2、4层C3、5层 D 5.6层 [2]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 C 会话层D传输层 [3] A物理层B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D传输层 8.第二代计算机网络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通信子网包括( B ) A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传输层B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 C物理层、网络层、应用层D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会话层

《计算机网络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计算机网络原理》讲义 第一部分选择题 1、在Internet网络管理的体系结构中,SNMP协议定义在【 B 】 A.网络访问层 B.网际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2、在网络管理标准中,通常把【 B 】层以上的协议都称为应用层协议。 A.应用 B.传输 C.网络 D.数据链路 3、TCP提供面向【 B 】的传输服务。 A、无连接 B、连接、 C、地址 D、端口 ( 4、路由协议分类中,外部网关协议是指【 A 】 A.在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协议 B.在一个Intranet 内的路由协议 C.在一个局域网内的路由协议 D.在一个校园网内的路由协议 5、TCP提供一个或多个端口号作为通信主机中应用进程的【 B 】 A.进程号 B.地址 C.作业号 D.计数器 6、光纤分为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这两种光纤的区别是【 D 】。 A. 单模光纤的数据速率比多模光纤低 ) B. 多模光纤比单模光纤传输距离更远 C. 单模光纤比多模光纤的价格更便宜 D. 单模光纤的纤芯小,多模光纤的纤芯大 7、规定的最小帧长为64字节,这个帧长是指【 B 】。 A.从前导字段到校验和字段的长度 B.从目标地址到校验和的长度 C.从帧起始符到校验和的长度 D.数据字段的长度 8、TCP协议使用【 C 】次握手机制建立连接。 A.1 B.2 C.3 D.4 … 9、RIP协议默认的路由更新周期是【 A 】秒。 A.30 B.60 C.90 D.100 10、DNS是用来解析下列各项中的哪一项【 D 】 A. IP地址和MAC地址 B. 主机名和MAC地址 C.主机名和TCP端口地址 D. 主机名和IP地址 11、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综合技术的合成,其主要技术是:【 B 】 A、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 B、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 C、电子技术与通信技术 D、数字技术与模拟技术 — 12、在因特网中,由网络和连接这些网络的路由器组成的部分叫做:【 D 】 A、传输部分 B、交换部分 C、边缘部分 D、核心部分 13、对于信噪比来说,当S/N=1000时,信噪比为。【 C 】

计算机网络习题7答案

一、填空题 1、在数据链路层,数据的传送单位是()。答案:帧 2、在网络通信中,在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方式进行差错检测。答案:CRC 3、所谓()就是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答案:透明传输 4、物理层要解决()同步的问题;答案:比特;数据链路层要解决()同步的问题。答案:字节或字符 5、所谓()就是从收到的比特流中正确无误地判断出一个帧从哪个比特开始以及到哪个比特结束。答案:帧定界 6、Internet中使用得最广泛的数据链路层协议是( )协议。答案:PPP 7、10BASE-T标准规定的网络拓扑结构是________,网络速率是________,网络所采用的网络介质是________,信号是________。答案:星型,10Mb/s,双绞线,基带信号或数字信号 8、在IEEE802局域网体系结构中,数据链路层被细化成________和________两层。答案:MAC,LLC 9、共享型以太网采用____________媒体访问控制技术。答案:CSMA/CD 二、选择题 1、HDLC是____。 A.面向字符型的同步协议B.面向比特型的同步协议 C.异步协 议 D.面向字计数的同步协议 2、网络接口卡(NIC)位于OSI模型的 . A 数据链路层 B 物理层 C 传输层 D 网络层 3、数据链路层可以通过__ ____标识不同的主机. A 物理地址 B 端口号 D. C IP地址 D 逻辑地址 4、HDLC协议的成帧方法使用。 A 计数法 B 字符填充法 C 位填充法 D 物理编码违例法

5、在OSI中,为实现有效、可靠数据传输,必须对传输操作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管理,完成这项工作的层次是。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C、网络层 D、运输层 参考模型中,下列负责流控和差错控制的是。 A 应用层 B 表示层 C 数据链路层 D 网络层 7.交换机能够识别地址。 A、DNS B、TCP C、网络层 D、MAC 8.在OSI参考模型中,网桥实现互联的层次为 A. 物理层 B. 数据链路层 C. 网络层 D. 高层 的核心技术是它的随机争用型介质访问控制方法,即( ) CD Ring bus 10.在星型局域网结构中,连接文件服务器与工作站的设备是( ) A、调制解调器 B、交换器 C、路由器 D、集线器 11.局域网参考模型将数据链路层划分为MAC子层与( ) BASE-TX 12.共享式以太网传输技术的特点是() A. 能同时发送和接收帧、不受CSMA/CD限制 B. 能同时发送和接收帧、受CSMA/CD限制 C. 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帧、不受CSMA/CD限制 D. 不能同时发送和接收帧、受CSMA/CD限制 13.局域网中,媒体访问控制功能属于() A. MAC子层 B. LLC子层 C. 物理层 D. 高层 14.全双工以太网传输技术的特点是()

计算机网络试题库含答案

计算机网络试题库 单项选择题 1.1 1. 以下属于物理层的设备是(A) A. 中继器 B. 以太网交换机 C. 桥 D. 网关 [设备] 1.2 2. 在以太网中,是根据___地址来区分不同的设备的(B) A. LLC地址 B. MAC地址 C. IP地址 D. IPX地址 [局域网] 1.3 3. IEEE80 2.3u标准是指(B) A. 以太网 B. 快速以太网 C. 令牌环网 D. FDDI网 [局域网] 1.4 4. 下面哪种LAN 是应用CSMA/CD协议的(C) A、令牌环 B、FDDI C、ETHERNET D、NOVELL [局域网] 1.5 5. FDDI 使用的是___局域网技术。(C) A、以太网; B、快速以太网; C、令牌环; D、令牌总线。 [局域网] 1.6 6. TCP 和UDP 协议的相似之处是(C) A、面向连接的协议 B、面向非连接的协议 C、传输层协议 D、以上均不对

[协议] 1.7 7. 应用程序PING 发出的是___报文。(C) A、TCP 请求报文。 B、TCP 应答报文。 C、ICMP 请求报文。 D、ICMP 应答报文。 [IP协议] 1.8 8. 小于___的TCP/UDP端口号已保留与现有服务一一对应,此数字以上的 端口号可自由分配。(C) A、199 B、100 C、1024 D、2048 [TCP协议——端口] 1.9 9. 当一台主机从一个网络移到另一个网络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 A、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和MAC 地址 B、必须改变它的IP 地址,但不需改动MAC 地址 C、必须改变它的MAC 地址,但不需改动IP 地址 D、MAC 地址、IP 地址都不需改动 [IP协议—网络地址] 1.10 10. IEEE80 2.5 标准是指(C) A、以太网 B、令牌总线网 C、令牌环网 D、FDDI 网 [局域网] 1.11 11. ARP 协议的作用是(D) A、将端口号映射到IP 地址 B、连接IP 层和TCP 层 C、广播IP 地址 D、将IP 地址映射到第二层地址[IP协议—ARP协议]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计算机网络》课程复习资料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分类,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OSI七层模型中,层传输信息帧,层进行路由选择,层是真正的“端到端”的层。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帧,分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 4.在HDLC协议中,若要传输的数据位是00,在链路上传输的数据是_______,接收方最后接收的数据是 ______。 5.数据链路层在局域网参考模型中被分成了两个子层:______与LLC层;LLC层完成通常意义下的数据链 路层功能,如______和流量控制等。 6.在数据链路层中采用3比特对数据帧编号,若采用后退n-帧重传的策略,则发送窗口最大是、 接收窗口是;采用选择重发协议,则发送窗口最大是、接收窗口是。 7.协议的三要素为_ 、、。 8.会话层中同步点的设置包括和。 9.传输数据时,出错位数与总的传输位数之比为。 协议的作用是_ 。从网络协议层次功能划分来看,它属于网络层次的协议。 协议的功能是 _ 。 12.为解决网络拥塞问题,传输层的数据发送方需要维护窗口和窗口,数据发送方的发 送能力与这两个窗口的关系是。 13.在OSI参考模型中,服务原语划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请求(Request),指示(Indication)_______和 ____________。 14.在ISO的OSI模型中,一般提供数据的压缩和加密的是__________。为数据分组提供在网络中路由功 能的是__________;传输层提供__________的数据传送。 15.对一个4比特信息串,欲求它的海明码字,最少需要插入的冗余码位数为。 16.试写出几种局域网组网介质:、、。 17.常见的无线介质包括、、、。其中应用于卫星与地 面通信的介质是、。 18.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和。 19.在OSI七层模型中,把传输的比特流划分成帧,决定使用哪条路径通过 子网,为用户进程间建立连接,对用户数据的进行加密解密处理。 20.若有一IP子网掩码为,该子网最多可有主机台。 21.常用的网桥包括___ _和___ _。 协议的作用是___ _。从网络协议层次功能划分来看,它属于___ _ 层次的协议。 地址的长度为__ 比特,IPv6地址的长度为 __位 24.计算机网络中,分层和协议的集合称为计算机网络的__ _ _ 。 25.有线传输介质主要有同轴电缆、_______和_______三种。 26.对模拟数据进行数字信号编码时采用脉冲编码调制技术,则当采样的模拟信号带宽为4kHz时,每秒 钟至少采样_________次,若量化级别为256,则需要采用_________位二进制数码表示。 27.模拟信号传输的基础是载波信号,对其进行调制的三种基本形式为幅移键控法、______和_______。编码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编码。 29.有两种基本的差错控制编码,即检错码和_________,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检错码 为_________。 的信元长度是固定的_________字节,其中信头长度_________字节。 RM的物理层协议定义了硬件接口的一系列标准,归结为四个特性,即_________、_________、功能特性和规程特性。 地址和MAC地址之间的互相映射可以通过__________协议和__________协议来实现。 33.双绞线电缆分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两大类。 有两种链路配置,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采用的是__ _ 路由算法。而RIP协议则采用的是__ _ 路由算法。 模型中的传输层利用_______层所提供的服务,并向_______层提供它的增值服务。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定稿版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精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计算机网络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一、选择题 √1、完成路径选择功能是在OSI模型的(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2、在TCP/IP协议簇的层次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层上完成的() A.网络接口层 B.互连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3、在TCP/IP体系结构中,与OSI参考模型的网络层对应的是()。 A.网络接口层 B.互联层 C.传输层 D.应用层 4、在OSI七层结构模型中,处于数据链路层与传输层之间的是()。 A.物理层 B.网络层 C.会话层 D.表示层 √5、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A.硬件、软件、数据 B.主机、外设、软件 C.硬件、程序、数据 D.主机、程序、数据

√6、网络协议组成部分为()。 A.数据格式、编码、信号电平 B.数据格式、控制信息、速度匹配 C.语法、语义、定时关系 D.编码、控制信息、定时关系 二、填空题 √1、按照覆盖的地理范围,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Internet采用_______协议实现网络互连。 3、ISO/OSI中OSI的含义是________。 √4、计算机网络是利用通信线路将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和________ 和________。 5、TCP/IP协议从上向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4层。 6、为了实现对等通信,当数据需要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送到到另一个节点前,必须在数据的头部(和尾部) 加入____________,这种增加数据头部(和尾部)的过程叫做__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_。 √7、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划分应按照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则。 8、ISO/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分为从低到高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七层。

计算机网络(第7版 )第3章完整习题答案

第三章数据链路层 3-01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电路接通了”与”数据链路接通了”的区别何在? 答: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出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 的硬件和软件。“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 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 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 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 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 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3-02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试讨论数据链路层做成可靠的链路层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链路管理、帧定界、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区分开、透明传输、寻址。 可靠的链路层的优点和缺点取决于所应用的环境:对于干扰严重的信道,可靠的链路层可以将重传范围约束在局部链路,防止全网络的传输效率受 损;对于优质信道,采用可靠的链路层会增大资源开销,影响传输效率。3-03网络适配器的作用是什么?网络适配器工作在哪一层? 答: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协议的硬件和软件网络适配器工作在TCP/IP协议中的网络接口层(OSI中的数据链路层 和物理层) 3-04数据链路层的三个基本问题(帧定界、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为什么都必须加以解决? 答:帧定界是分组交换的必然要求透明传输避免消息符号与帧定界符号相混淆差错检测防止合差错的无效数据帧浪费后续路由上的传输和处理资源3-05如果在数据链路层不进行帧定界,会发生什么问题? 答:无法区分分组与分组无法确定分组的控制域和数据域无法将差错更正的范围限定在确切的局部 3-06PPP协议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PPP不使用帧的编号?PPP适用于什么情况?为什么PPP协议不能使数据链路层实现可靠传输? 答:简单,提供不可靠的数据报服务,检错,无纠错不使用序号和确认机制地址字段A 只置为0xFF。地址字段实际上并不起作用。控制字段 C 通常置为0x03。PPP 是面向字节的当PPP 用在同步传输链路时,协议 规定采用硬件来完成比特填充(和HDLC 的做法一样),当PPP 用在异 步传输时,就使用一种特殊的字符填充法PPP适用于线路质量不太差的 情况下、PPP没有编码和确认机制 3-07要发送的数据为1101011011。采用CRC的生成多项式是P(X)=X4+X+1。试求应添加在数据后面的余数。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一个1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若数据在传输过程中最后两个1都变成了0,问接收端能否发现?采用CRC检验后,数据链路层的传输是否就变成了可靠的传输? 答:(1)除数:10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