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出院指导

心内科出院指导
心内科出院指导

心内科出院指导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急性心肌梗死出院指导

1、指导病人正确服药,随身常备保健药盒,预防复发。

2、做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劳逸结合,避免诱因,定期复查。

3、饮食宜低热量、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纤维素饮食,防止便秘,戒烟酒,肥胖者控制体重。

4、坚持按医嘱服药,自我监测药物作用、副作用。

5、指导当病情突然变化时采取简易的应急措施。

6、告诉患者洗澡要让家属知道,不宜在饱餐和饥饿时进行,水温勿过冷过热时间不宜过长,门不要上锁。

7、嘱患者定期门诊随访进行心电图、血糖、血脂检查。如疼痛较前频繁、程度加重、服硝酸甘油不易缓解,伴出冷汗,即刻由家属护送就医。

心力衰竭患者出院指导

1.指导病人积极治疗原发病,注意避免心衰的诱发因素,如感染(尤其是

呼吸道感染)、过度劳累、情绪激动、钠盐摄入过多,饱餐及便秘等。

育龄妇女应避孕。

2.宜低脂清淡饮食,忌饱餐和刺激性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

畅通,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戒烟酒。

3.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从事轻体力工作,避免重体力劳动以免

诱发心衰。建议病人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适当活动有利于提高心脏储备力,提高活动耐力,改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

4.交代病人不要随意增减或撤换药物,以免因不恰当的停药而诱发心衰。

服用洋地黄者要详细交代病人及家属识别不良反应,掌握自测脉搏的方法;

5.嘱病人定期门诊随访,出现胸闷、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情况及

时来院就诊。

心律失常患者出院指导

1、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心律失常的常见病因、诱因及防治知识。

2、积极治疗基础疾病,避免诱因。

3、宜低脂清淡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饱餐和刺激性食物,戒烟酒。

4、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心律失常的病人,如果不伴严重疾病,可以照常工作;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或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病人,应卧床休息,防止意外发生。

5、有晕厥史的病人避免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有危险的工作,发生头昏、黑蒙不适时立即平卧,以避免晕厥发作而摔伤。

6、嘱病人多食纤维素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心动过缓病人避免排便时屏气,以免兴奋迷走神经而加重心动过缓。

7、遵医嘱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说明坚持治疗的重要性,不可自行减量或擅自换药,教会病人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嘱咐病人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就诊。

8、教会病人和家属测量脉搏的方法,交代家属应注意的事项和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理措施,如发生阿-斯综合征时捶击心前区的方法等。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出院指导

1、告诉病人选择低盐、低脂、低热量、高纤维素饮食的重要性,忌烟酒及刺激性食物,避免饱餐,保持大便通畅。

2、合理安排活动,胸痛发作频繁时,需卧床休息,尽量减少体力活动;稳定期可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体能锻炼,以提高病人的活动耐力。绝对不要搬抬过重的物品,因为搬抬重物时必须弯腰屏气,易诱发心肌梗死。

3、按医嘱服药,能自我监测药物的副作用。掌握自测脉搏的方法,外出时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并告知硝酸甘油的使用和保管方法。

4、交代病人及家属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过度劳累、情绪激动、寒风刺激、饱餐、用力排便等。不宜在饱餐或饥饿时洗澡,水温勿过冷过热,时间不宜过长,浴室门不要上锁。以防发生意外。

5、定期复查,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若出现心绞痛加剧,含服硝酸甘油无效,出现特殊不适,如心悸、气喘、浮肿等或服药期间发现疗效不理想和出现异常者应立即就诊。

高血压病患者出院指导

1、保持规律的生活方式和稳定的情绪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助于血压稳定。高血压病人的生活可制定生活程序表,活动时间要相对固定。睡眠要充足,进餐要节制,服药要按时,劳逸要结合。避免情绪激动,指导病人用松弛的方式指导病人平息激动的情绪。

2、注意适度保暖因为寒冷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所以冬天应适当保暖。指导病人学会观察血压,教会家属或病人正确使用血压计测量血压,

以便及时掌握病人血压的动态变化,正确判断降压效果,及时调整用药,合理安排生活方式,提高高血压病人自我保健能力。

3、指导病人熟悉降压药物的治疗效果,辨别其副作用,便于及时调整用药剂量或变更用药。为了用药安全,嘱咐病人定期复诊,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

4、预防便秘用力排便会使会厌关闭,胸、腹腔内压上升,极易诱使收缩压上升,甚至导致血管破裂。因此嘱咐病人养成每天大便的习惯,每次排便应有充分的时间。增加蔬菜、水果、高纤维食物的摄取量。每日施行腹部肌肉收缩运动,促进肠蠕动,使大便能定时排出。必要时给予通便药物。

5、急症处理突发血压升高时,应全身放松,静卧休息,立即舌下含服硝苯地平10mg或其他降压药物,稍感缓解后即到医院就诊。如出现心前区疼痛或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以及夜尿增多、少尿等,均应及时就诊。

心肌炎患者出院指导

1、指导病人注意休息,避免劳累,3~6个月后根据情况恢复部分或全部轻体力工作或学习。

2、指导避免呼吸道感染、剧烈运动、情绪激动、饱餐、妊娠、寒冷、用力排便等诱发因素,防止发生心力衰竭。

3、鼓励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机体抵抗力,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4、指导病人及家属加强营养,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戒烟酒。

5、教会病人及家属测脉率、节律,发现胸闷、心悸等不适及时复诊。

6、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心肌病患者出院指导

1、与病人和家属一起评估病人心功能情况,确定病人出院后的活动量,让病人及家属掌握最大活动量的指征。保持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

2、给予低钠、低脂、易消化食物,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避免刺激性食物,忌烟酒、浓茶、咖啡。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3、指导病人进行呼吸道功能锻炼,以提高机体抵抗能力,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4、坚持长期服药治疗,告诉病人常用药物的副作用(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让病人掌握自测脉搏的方法。

5、交代家属避免对病人的情绪刺激,多鼓励、开导病人,使病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6、定期门诊随访,症状加重时立即就诊,防止病情恶化。

心脏瓣膜病患者出院指导

1、日常生活中注意防寒保暖,防止受凉受湿,应尽可能改善潮湿、寒冷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暖、阳光充足,以免诱发风湿热发作。积极防治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等浴血性链球菌感染,以防风湿热复发。

2、鼓励病人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逐渐加大活动量,但应避免过度,尤其是要避免提重物及重复的手臂运动,如擦地板等。

3、嘱咐病人在接受牙科治疗及各种侵袭性检查或治疗时,应告知医生目前正服用抗凝剂,并说明曾患风湿性心脏病,应预防性使用抗炎药治疗,并注意休息,以防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4、长期服用地高辛的病人,应严格按医嘱服药,并注意药物的副作用,要坚持自我监测,建立记录表,记录脉率、尿量、体重等。

5、育龄妇女应积极避孕,或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好孕娩时机。心功能不好者如已怀孕应终止妊娠,以免诱发或加重病情。

6、告知病人出现明显乏力、腹胀、纳差、下肢水肿、胸痛、胸闷、心悸、

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PCI术后患者出院指导

1、环境安静舒适,保持室内通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2、饮食指导术后无不适反应,可正常进食,宜低脂、低胆固醇易消化清

淡饮食,避免过饱,戒烟酒。

3、日常活动术后拔除动脉鞘24小时后可下床活动,活动量应循序渐进,

以避免穿刺点出血。

4、医疗护理措施的配合

⑴指导病人对治疗疾病及护理的方法,应用抗生素、抗凝药、降脂药等的目的。

⑵指导继续使用抗凝、抗血小板、降脂药、硝酸酯类、钙通道拮抗剂、

ACE-I类药物,详细说明用药剂量,时间,方法及药物的毒副作用。指导病人观察出血倾向。按时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血糖,血脂。

⑶嘱患者定期复诊,咨询。于介入治疗术后6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若术后有心绞痛症状复发更应及时造影复查。

射频消融术(RFCA)患者出院指导

1、注意休息,近期内避免剧烈活动或负重,禁烟酒。

2、如果发现穿刺部位有血肿或下肢肿胀,立即来医院就诊。

3、常规遵医嘱按时服药。

4、如有心悸,及时在当地医院做心电图检查,保留检查结果。不要紧张,带发作时心电图来院就诊,如复发,必要时重新手术。

5、定期复诊。

永久心脏起搏器安置术患者出院指导

1、告诉病人起搏器的设置频率及使用年限。

2、教会病人自测脉搏,出现脉搏频率过快过慢(低于起搏频率5次/分)或有头晕、乏力、晕厥等不适及时就医,立即做心电图并保留检查结果。

3、植入起搏器后的最初1-3个月,要避免剧烈运动,一般日常活动没有关系,适度的体育锻炼如散步,慢跑也可以。需要注意的是,起搏器植入侧的上肢要避免大幅度活动,如打网球、举重物等以免起搏器的脉冲发生器和/或电极导线发生移位。

4、保持起搏器囊袋表面皮肤的清洁,观察有无红肿,破溃。出现上述症状马上来医院就诊。

5、避开强磁场高电压,如核磁、激光、理疗、电灼设备、变电站等。避免

接触各种电源,以防发生触电及起搏故障。使用移动电话时,要与起搏器囊袋相距22cm。

6、定期随访。一般每一~三个月来医院进行随访,调整起搏器的参数。领

取起搏器质保卡。然后就是等到起搏器保证年限的最后一年,再来医院复查一次,目的是检测起搏器的电池还有多少电量。

先心病封堵术患者出院指导

1、环境:安静舒适,保持室内通风,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2、饮食指导:术后无不适,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增强体质行全麻术后禁食禁水6小时。

3、日常活动:绝大部分术后24小时可逐渐恢复日常活动。3个月至半年内

避免剧烈运动。

4、避免情绪波动及过度紧张。

5、指导患者按时服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6、定期复诊,复查心脏B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