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统计数据计算方法1

医疗统计数据计算方法1
医疗统计数据计算方法1

怎么计算病床周转率、住院者占用总床日数?

1.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指年内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开放病床数总和,不论该床是否被病人占用,都应计算在内。包括消毒和小修理等暂停使用的病床,超过半年的加床。不包括因病房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病床及临时增设病床。

2.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指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住院人数)总和。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加床在内。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 作为实际占用床位1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1人。

3.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指所有出院人数的住院床日之总和。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的住院床日数。

4.平均开放病床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本年日历日数(365)。

5.病床使用率=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实际开放总床日数X100%。病床使用率=期内实际占用总床日数÷期内实际开放总床日数

6.病床周转次数=出院人数/平均开放床位数。

床位周转次数=当月出院人数×当月天数÷当月占床总天数。

7.病床工作日=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平均开放病床数。

8.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人数。

9.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计算公式: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

出院人数

10.平均每一门诊诊疗人次医疗费(元)计算公式:

上一年全年门诊医疗费用总数(元)

上一年全年门诊诊疗人次总数

门诊医疗费用包括:挂号费、药费、检查治疗费等门诊收入。

11.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医疗费(元)计算公式:

上一年全年出院者住院医疗费用总数(元)

上一年全年出院总人数

住院医疗费用包括:住院费、药费、手术费、检查治疗费等住院收入。

12.出院者平均每天住院医疗费(元)计算公式:

平均每一出院者住院医疗费(元)

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计算方法》课内实验报告

《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实验日期: 2011年10月26日

一、实验题目: 数值积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 编写及运行数值计算程序的方法。 2.进一步理解数值积分的基础理论。 3.进一步掌握应用不同的数值积分方法求解给定的积分并给出数据结果及误差分析。 三、实验内容: 1.分别用复合梯形求积公式及复合辛普森求积公式计算积分xdx x ln 10 ? , 要求计算精度达到410-,给出计算结果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计算节点数. 2.用龙贝格求积方法计算积分dx x x ?+3 021,使误差不超过510-. 3.用3=n 的高斯-勒让德公式计算积分?3 1 sin x e x ,给出计算结果. 4.用辛普森公式(取2==M N ) 计算二重积分.5 .00 5 .00 dydx e x y ? ? - 四、实验结果: 1.(1)复合梯形法: 将区间[a,b]划分为n 等份,分点n k n a b h kh a x k ,2,1,0,,=-=+=在每个区间[1,+k k x x ](k=0,1,2,···n-1)上采用梯形公式,则得 )()]()([2)()(1 11 1 f R x f x f h dx x f dx x f I n n k k k b a n k x x k k ++===∑?∑? -=+-=+ 故)]()(2)([21 1 b f x f a f h T n k k n ++=∑-=称为复合梯形公式 计算步长和划分的区间 Eps=1E-4 h1=sqrt(Eps/abs(-(1-0)/12*1/(2+1))) h1 =0.0600 N1=ceil(1/h1) N1 =17 用复合梯形需要计算17个结点。 复合梯形: function T=trap(f,a,b,n) h=(b-a)/n;

北京市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计算方法

北京市医疗保险报销比例计算方法 医保报销比例和报销起付线根据医疗费用来定 东城区劳保局医保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了医保后,如果是在职职工,到医院的门诊、急诊看病后,2000元以上的医疗费用才可以报销,报销的比例是50%。如果是70周岁以下的退休人员,1300元以上的费用可以报销,报销的比例是70%。如果是70周岁以上的退休人员,1300元以上的费用可以报销报销的比例是80%。 而无论哪一类人,门诊、急诊大额医疗费支付的费用的最高限额是2万元。举例来说,如果您是在职职工,在门诊看病的花费是2500元,那么500元的部分可以报销50%,就是250元。 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 如果是住院的费用,目前一个年度内首次使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时,无论是在职人员还是退休人员,起付金额都是1300元。而第二次以及以后住院的医疗费用,起付标准按50%确定,就是650元。而一个年度内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住院费用)最高支付额目前是7万元。 住院报销的标准与参保人员所住的医院级别有关,如住的是三级医院,从起付标准到3万元的费用,职工支付15%,也就是报销85%;3万元到4万元的费用,职工支付10%,报销90%;超过4万元到最高支付限额部分的费用,则95%都可以报销,职工只要支付5%。而退休人员个人支付的比例是在职(就是上述的)职工的60%,但起付标准以下的,都由个人支付。 公费医疗和自费医疗有啥区别? 几乎每位去医院就医者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挂号、开药时医务人员总是要问患者是医保还是公费医疗或是自费。难道看病、吃药也要“看人下菜碟”?某医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眼科医生告诉记者,一般来说,问这个问题主要是考虑到医保参保人员只有消费医保目录里的药品才能报销,在疗效差不多的情况下,尽量为参保人员选择能够报销的药。而对于自费的患者来说就可以有更多的选择。那么,医保目录里的药品是如何确定的呢?记者从市劳保局医保处了解到,北京市的基本医疗保险目录里的药品主要是以劳动部公布的目录为主,北京市有权在15%的范围内根据本市的发病情况组织专家进行调整。一般来说,选择的原则是安全可靠、费用合理、临床必需,而一些费用比较贵、副作用大、临床应用少的药品不列入目录,如果患者要使用只能自费。 医保卡中的钱是怎么回事? 东城区劳保局医保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相关规定,职工按本人上一年月平均工资的2%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在加入医保后,参保人员都会拿到一个北京银行的活期存折,个人缴纳的2%基本医疗保险全部划入个人账户。一般到门诊看小病的钱由个人账户出,个人账户里的钱个人可以自由支配,原则上是用来支付日常小额医疗费用和按规定应该由个人支付的医疗费用。其利息是按照同期居民活期存款利率计算的,但国家不收取账户中存款的利息税。因此参保人员只能从这个账户里往外取钱,而不能存钱。 关于定点医院和定点零售药店

线性代数与计算方法期末试卷1

第 1 页 共 1 页 洛阳理工学院 线性代数与计算方法 期末考试试题卷1 一、 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 A 为n 阶方阵,若n 元线性方程组0Ax =有非零解,则0A ≠. ( ) 2. 若矩阵A 经过有限次初等变换变成矩阵B ,则()()B R A R =. ( ) 3. 线性方程组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数矩阵的秩等于未知量的个数. ( ) 4. 对准确值进行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值50.301210?有4位有效数字. ( ) 5. 梯形求积公式的代数精度是3. ( ) 二、 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 排列41532的逆序数为 . 2. 设131042-??= ???A ,412534?? ?= ? ???B ,则AB = . 3. 已知三阶方阵A 的行列式3=A ,2=A . 4. 用二分法求方程()2 sin 4 =-x f x x 在区间[1.5,2]内的近似根,为使误差不超过-210,至少需要二分 次. 5. 已知()()1224==f f ,,则这两点的一阶差商[]1,2=f . 三、 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80分) 1. 求行列式1 11111051 3132413 -=----D 的值. 2. 已知123221343A ?? ?= ? ??? ,求1-A . 3. 已知向量组1234(1,0,2,1),(1,2,0,1),(2,1,3,0),(1,1,3,1)αααα====--,(1)求向量组的秩;(2)求向量组的一个极大无 关组;(3)将向量组中的其余向量用极大无关组线性表示. 4. 求方程组123412341 23428100 245032860x x x x x x x x x x x x +-+=??-++=??-++=?的基础解系和通解. 5. 取0 1.5=x ,用牛顿迭代法求方程324100+-=x x 根的近似值.(1)写出牛顿迭代公式;(2)计算四次迭代的结果. 6. 已知函数表 (1)构造差商表,求()x f 的二次牛顿插值多项式; (2)据此多项式求出()f x 的极值点和极值的近似值. 7. (1)写出辛普森公式; (2)用辛普森公式计算 1 0-?x e dx . 8. 用欧拉方法求初值问题()[0,1]01y x y x y '=+∈??=? 的数值解(取5.0=h ).

太原理工大学数值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数值方法 实验项目:方程求根、线性方程组的直接解 法、线性方程组的迭代解法、代数插值和最 小二乘拟合多项式 实验地点:行勉楼 专业班级: ******** 学号: ********* 学生姓名: ******** 指导教师:李誌,崔冬华 2016年 4 月 8 日

y = x*x*x + 4 * x*x - 10; return y; } float Calculate(float a,float b) { c = (a + b) / 2; n++; if (GetY(c) == 0 || ((b - a) / 2) < 0.000005) { cout << c <<"为方程的解"<< endl; return 0; } if (GetY(a)*GetY(c) < 0) { return Calculate(a,c); } if (GetY(c)*GetY(b)< 0) { return Calculate(c,b); } } }; int main() { cout << "方程组为:f(x)=x^3+4x^2-10=0" << endl; float a, b; Text text; text.Getab(); a = text.a; b = text.b; text.Calculate(a, b); return 0; } 2.割线法: // 方程求根(割线法).cpp : 定义控制台应用程序的入口点。// #include "stdafx.h" #include"iostream"

心得体会 使用不同的方法,可以不同程度的求得方程的解,通过二分法计算的程序实现更加了解二分法的特点,二分法过程简单,程序容易实现,但该方法收敛比较慢一般用于求根的初始近似值,不同的方法速度不同。面对一个复杂的问题,要学会简化处理步骤,分步骤一点一点的循序处理,只有这样,才能高效的解决一个复杂问题。

四年级用简便方法运算计算题

27×99 541×67-67×441 48×101-48 34×201 256×7-56×7 103×37 125×16 420÷35 76×23+24×23 103×23 25×(40+8)75×3×4

123×67-23×67 38×7+62×7 25×16×5 68×48+68×2 52×32+48×32 5×27+63×5 64×9-14×9 125×18 67+42+33+58 18×137-18×37 18×45+18×55 250×28

199×9+199 50×(60+8)49+49×49 304×22 12×(40-5)75×141-75×40 55×25+25×45 (30+4)×25 27×37+37×23 47+99+47 25×65+25×25 24×250

163×8+37×8 256×9-46×9 63×8+91×63+63 28×111-28×11 201×34 78×101-78 560÷16 373×9-73×9 2×46+46×1813×125×8 44×25 28×57+43×28

99×64+64 16×401 36×25 199×53+53 12+19×12 (30+2)×15 226×13-26×13 125×16 402×15 25×19 (30+8)×25 48×125

63+15×2 202×41 21+254+79+46 125×(8+16)202×13 13+13×49 304+297 25×124-24×25 41×99 56+56×49 15×301-15 250×9×4

试卷难度、区分度的计算方法

试卷难度、区分度计算方法 一、难度计算 1、难度:指题目的难易程度,或说测验的难易程度,常以试题的通过率作为难度的指标。 难度值在0至1之间。P>0.8试题太易;P<0.2时,试题太难。一份试卷应该由不同难度按一定比例组成。一般地说,P>0.8 、P<0.2的试题各占10%;P=0.2~0.4,和P=0.6~0.8的试题各占20%;P>0.4、P<0.6的中等难度试题应占60%。整套试卷平均难度在0.4~0.6之间。 2、计算方法 (1)客观性试题难度P(这时也称通过率)计算公式: P=k/N(k为答对该题的人数,N为参加测验的总人数) (2)主观性试题难度P计算公式: P=X/M(X为试题平均得分;M为试题满分) (3)适用于主、客观试题的计算公式: P=(P H+P L)/2(P H、P L分别为试题针对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在大群体标准化中,此法较为方便。具体步骤为:①将考生的总分由高至低排列;②从最高分开始向下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高分组;③从最低分开始向上取全部试卷的27%作为低分组;④按上面的公式计算。 例1:一次物理测试中,在100名学生中,高低分组各有27人,其中高分组答对第一题有20人,低分组答对第一题的有5分,这道题的难度为: P H=20/27=0.74 P L=5/27=0.19 P=(0.74+0.19)/2=0.47 整个试卷的难度等于所有试题难度之平均值(包括主、客观试题)。 二、区分度的计算 1、区分度:指测验对考生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或鉴赏能力。它是题目质量和测验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要求试题的区分度在0.3以上。 区分度D在-1至+1之间。D≥0.4时,说明该题目能起到很好的区分作用;D≤0.2时,说明该题目的区分性很差。D值为负数时,说明试题或答案有问题。 2、计算方法 (1)客观性试题区分度D的计算公式 D=P H-P L(P H、P L分别为试题高分组和低分组考生的难度值) P H、P L的计算方法同上。 例2 一次物理测试中,在100名学生中,高低分组各有27人,其中高分组答对第一题有20人,低分组答对第一题的有5分,这道题的区分度为: D=P H-P L=0.74-0.19=0.55 (2)主观试题(非选择题)区分度D的计算公式 D=(X H-X L)/N(H-L) (X H表示接受测验的高分段学生的总得分数,X L表示接受测验的低分段学生的总得分数,N表示接受测验的学生总数,H表示该题的最高得分,L表示该题的最低得分。)整个试卷的区分度,是所有试题区分度的平均值。

c 计算器实验报告

简单计算器 姓名: 周吉祥 实验目的:模仿日常生活中所用的计算器,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实现简单的计算功能。 实验内容: (1)体系设计: 程序是一个简单的计算器,能正确输入数据,能实现加、减、乘、除等算术运算,运算结果能正确显示,可以清楚数据等。 (2)设计思路: 1)先在Visual C++ 6.0中建立一个MFC工程文件,名为 calculator. 2)在对话框中添加适当的编辑框、按钮、静态文件、复选框和单 选框 3)设计按钮,并修改其相应的ID与Caption. 4)选择和设置各控件的单击鼠标事件。 5)为编辑框添加double类型的关联变量m_edit1. 6)在calculatorDlg.h中添加math.h头文件,然后添加public成 员。 7)打开calculatorDlg.cpp文件,在构造函数中,进行成员初始 化和完善各控件的响应函数代码。 (3)程序清单:

●添加的public成员: double tempvalue; //存储中间变量 double result; //存储显示结果的值 int sort; //判断后面是何种运算:1.加法2.减法3. 乘法 4.除法 int append; //判断后面是否添加数字 ●成员初始化: CCalculatorDlg::CCalculatorDlg(CWnd* pParent /*=NULL*/) : CDialog(CCalculatorDlg::IDD, pParent) { //{{AFX_DATA_INIT(CCalculatorDlg) m_edit1 = 0.0; //}}AFX_DATA_INIT // Note that LoadIcon does not require a subsequent DestroyIcon in Win32 m_hIcon = AfxGetApp()->LoadIcon(IDR_MAINFRAME); tempvalue=0; result=0; sort=0; append=0; }

医疗保险待遇算法参考手册

密级: 文档编号:SYSI003 第 2010-03-02 版分册名称:第 1 册/共 1 册 沈阳市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城镇职工生育保险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 农民工医疗保险 待遇算法参考手册 沈阳东软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社会保险事业部 2010年3月

维护记录

目录 维护记录 (2) 目的 (5) 1.方案的介绍 (5) 方案图解 (5) 医院系统需要做的改造工作 (5) 医院开发商还需要提供的小应用 (6) 2.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改造实施详细说明 (6) 门诊部分 (6) 住院部分 (7) 体检部分 (7) 3.医疗待遇接口函数说明 (9) 公有函数说明(所有函数都应判断返回值) (9) 3.1.1.动态链接库初始化函数 (10) 3.1.2.事务提交函数 (10) 3.1.3.事务回滚函数 (10) 3.1.4.(该函数取消)待遇享受资格审核 (11) 3.1.5.(该函数取消)取审批信息 (12) 3.1.6.(该函数取消)写审批信息 (13) 3.1.7.读卡函数(输入不同的ReadType分别输出不同的DataBuffer) (14) 3.1.8.门诊挂号与修改 (15) 3.1.9.入院登记及修改 (17) 3.1.10.费用明细录入及其修改 (19) 3.1.11.医保病人结算 (23) 3.1.12.医保病人预结算 (27) 3.1.13.(该函数取消)单据号修改 (29) 3.1.14.字符串分解函数 (29) 3.1.15.通用函数 (30) 3.1.16.通用函数(新) (31) 附录 (35) 医保中心收费类别 (35) 医疗人员类别 (35) 医疗类别 (36) 体检大类 (37) 目录维护 (37) 说明 (37)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2010-05-09 19:18:44)转载标签:杂谈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 发表于:05-03 14:23 | 分类:个人日记阅读:(1) 评论:(0) 如何计算一份试卷的难度与区分度如何计算试卷的难度和试卷的区分度。 1、难度的计算 (1)难度是指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这个统计量称为试题的难度或容易度。难度一般用字母P表示,P越大表示试题越简单,P越小表示试题越难。试题要有梯度,因此各试题的难度应有不同,这是命制试题时要加以特别考虑的。 (2)计算公式:P=平均分/满分值例如:第一题平均分为分,此题的满分值为10分,则第一题的难度P=÷10=例:第1小题选择题满分是4分,全班50名学生中有20名学生答对,则第1小题的难度为,P=正确答案的比例或百分比=20÷50=或平均分=4×20÷50==平均分÷满分值=÷4= (3)关于难度的几个问题难度水平的确定是为了筛选题目。平时测验难度要利于学生的学习,但一定的难度能增加区分度,这对全面了解、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及格率,防止损伤学困生的自尊心。难度水平的确定要考虑对分数分布的影响,一般以偏正态分布为前提,有时偏正态分布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区分度的计算区分度是指试题对被试者情况的分辨能力的大小。一般在-1~+1之间,值越大区分度越好。试题的区分度在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太好需修改,以下表明此题的区分度不好应淘汰。计算区分度的方法很多,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同一个试题的考试成绩采用不同的方法所得到的区分度的值是不同的。 我们可以使用下面的两种方法计算区分度: (1)先将分数排序,P1=27﹪高分组的难度,P2= 27﹪低分组的难度区分度D =P1-P2或区分度D = (27﹪高分组的平均分-27﹪低分组的平均分)÷满分值 (2)利用积差系数r 计算区分度D当两个变量都是正态连续变量,而且两者之间呈线性关系,表示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成为积差相关。积差相关的使用条件a、两个变量都是由测量获得的连续性数据。如百分制分数。b、两个变量的总体都呈正态分布,或接近正态分布,至少是单峰对称的分布。c、必须是成对的数据,而且每对数据之间是相互独立的。d 、两个变量之间呈线性关系。积差相关系数r的计算在计算机上是很容易进行的。积差相关系数r的公式如下:r=(无法显示)原谅!下面我们利用Excel表来演示一下具体的操作方法。 3、试卷分析的几个特殊问题(1)选择题反应模式分析。即:被试者对备选答案的反应情况。若备选答案应选项被全体应试者所选,题过易或有某种暗示;若未被一人所选,题太难;若干扰项无一人所选,说明迷惑性不足,若全体学生同选一个干扰项,可能定错了答案,也可能教学出了问题。若高分组答案集中在两个答案上,且选择率相近,说明可能有两个答案或另一个答案也有道理。若高分组与低分组选择选项接近或稍低。说明该题与被试水平无关。若题目未答人数太多,或选择所有备选答案人数相近,说明题目过难或题目本身出错,被试无法解答或凭猜测作答。 试卷分析的四个度:难度、区分度、信度、效度 一、难度是指试题的难易程度,它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和区分度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一般认为,试题的难度指数在-之间比较合适,整份试卷的平均难度最好在左右,高于和低于的试题不能太多。 1、难度的两种定义: (1)P=1—x/w x为某题得分的平均分数,w为该题的满分。这种定义法,难度值小时表明试题容易,值大时表明试题难,最小值为0,最大值为1。

计算方法实验报告格式

计算方法实验报告格式 小组名称: 组长姓名(班号): 小组成员姓名(班号): 按贡献排序情况: 指导教师评语: 小组所得分数: 一个完整的实验,应包括数据准备、理论基础、实验内容及方法,最终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达到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进一步加深对相关算法的理解,数值实验以实验报告形式完成,实验报告格式如下: 一、实验名称 实验者可根据报告形式需要适当写出. 二、实验目的及要求 首先要求做实验者明确,为什么要做某个实验,实验目的是什么,做完该实验应达到什么结果,在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实验方法对结果的影响也可以以实验目的的形式列出. 三、算法描述(实验原理与基础理论) 数值实验本身就是为了加深对基础理论及方法的理解而设置的,所以要求将实验涉及到的理论基础,算法原理详尽列出. 四、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主要包括实验的实施方案、步骤、实验数据准备、实验的算法以及可能用到的仪器设备. 五、程序流程图 画出程序实现过程的流程图,以便更好的对程序执行的过程有清楚的认识,在程序调试过程中更容易发现问题. 六、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应包括实验的原始数据、中间结果及实验的最终结果,复杂的结果可以用表格

形式列出,较为简单的结果可以与实验结果分析合并出现. 七、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分析包括对对算法的理解与分析、改进与建议. 数值实验报告范例 为了更好地做好数值实验并写出规范的数值实验报告,下面给出一简单范例供读者参考. 数值实验报告 小组名称: 小组成员(班号): 按贡献排序情况: 指导教师评语: 小组所得分数: 一、实验名称 误差传播与算法稳定性. 二、实验目的 1.理解数值计算稳定性的概念. 2.了解数值计算方法的必要性. 3.体会数值计算的收敛性与收敛速度. 三、实验内容 计算dx x x I n n ? += 1 10 ,1,2,,10n = . 四、算法描述 由 dx x x I n n ? += 1 10 ,知 dx x x I n n ?+=--101110,则

简便方法

整数简算·四则混合运算 【练习】 14.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3×999+3+99×8+8+2×9+9 125×128-125×27-125 ※(11×9+11)×(111×999+111)×(7×11×13-1001) (24×21×45)÷(15×4×7) (125×72×24)÷9÷8 111×111 1111×1111 999×999 9999×9999 15.利用数的分解法计算下面各题. (1)9+99+999+9999+99999 (2)2772÷28 (3)579999971÷29 (4)1986+331×594 (5)1111×58+6666×7 (6)99999×77778+33333×66666 (7)321×17+107×39+1070 (8)2999998+299997+29996+2995+294+23 16.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1)54+38+46 (2)37+44+56 (3)88+(37+22) (4)67+15+33 (5)375+342+658+625 (6)827+74+36+163

(7)428+267+(733+572) (8)536+(541+464)+469 (9)327+108(10)325+98 (11)872-48-272 (12)384-(184+36) (13)528-(138-72) (14)387-124 (15)564-387+187 (16)843+78-43 (17)274-87+26-13 (18)936-867-99+267 (19)813-(613-237) (20)537-(543-163)-57 (21)36×(468÷9) (22)58÷17×34 (23)48×5 (24)24×25 (25)56×125 (26)26×64×625 (27)84×(25×37) (28)68×36+36+31×36 (29)84×29-18×84-21×4 (30)72×(51÷12) (31)4321-1996+1998

完整word版,《数值计算方法》试题集及答案(1-6) 2..

《计算方法》期中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已知3.1)3(,2.1)2(,0.1)1(===f f f ,则用辛普生(辛卜生)公式计算求得 ?≈3 1 _________ )(dx x f ,用三点式求得≈')1(f 。 答案:2.367,0.25 2、1)3(,2)2(,1)1(==-=f f f ,则过这三点的二次插值多项式中2 x 的系数为 , 拉格朗日插值多项式为 。 答案:-1, )2)(1(21 )3)(1(2)3)(2(21)(2--------= x x x x x x x L 3、近似值*0.231x =关于真值229.0=x 有( 2 )位有效数字; 4、设)(x f 可微,求方程)(x f x =的牛顿迭代格式是( ); 答案 )(1)(1n n n n n x f x f x x x '--- =+ 5、对1)(3 ++=x x x f ,差商=]3,2,1,0[f ( 1 ),=]4,3,2,1,0[f ( 0 ); 6、计算方法主要研究( 截断 )误差和( 舍入 )误差; 7、用二分法求非线性方程 f (x )=0在区间(a ,b )内的根时,二分n 次后的误差限为 ( 1 2+-n a b ); 8、已知f (1)=2,f (2)=3,f (4)=5.9,则二次Newton 插值多项式中x 2系数为( 0.15 ); 11、 两点式高斯型求积公式?1 d )(x x f ≈( ?++-≈1 )] 321 3()3213([21d )(f f x x f ),代数精 度为( 5 ); 12、 为了使计算 32)1(6 )1(41310-- -+-+ =x x x y 的乘除法次数尽量地少,应将该表 达式改写为 11 ,))64(3(10-= -++=x t t t t y ,为了减少舍入误差,应将表达式

(完整版)四年级数学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几种类型

四年级数学用简便方法计算的几种类型 类型一:(注意:一定要括号外的数分别乘括号里的两个数,再把 积相加) (40+8)×25 125×(8+80)36×(100+50) 24×(2+10)86×(1000-2)15×(40-8) 类型二:(注意:两个积中相同的因数只能写一次) 36×34+36×66 75×23+25×23 63×43+57×63 93×6+93×4 325×113-325×13 28×18-8×28 类型三:(提示:把102看作100+1;81看作80+1,再用乘法分配 律)78×102 69×102 56×101 52×102 125×81 25×41 类型四:(提示:把99看作100-1;39看作40-1,再用乘法分配 律)31×99 42×98 29×99 85×98 125×79 25×39 类型五:(提示:把83看作83×1,再用乘法分配律) 83+83×99 56+56×99 99×99+99 75×101-75 125×81-125 91×31-91 四年级数学简便计算:方法归类

一、交换律(带符号搬家法)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 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适用于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256+78-56 450×9÷50 =256-56+78 =450÷50×9 =200+78 =9×9 =278 =81 二、结合律 (一)加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 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 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 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即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 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例:345-67-33 789-133+33 =345-(67+33) =789-(133-33) =345-100 =789-100 =245 =689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 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 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

医保报销公式比例是怎样的

医保报销公式比例是怎样的 虽然我们有医保,但是并不是看病都能得到报销,相信大家都知道的吧?所以,具体哪些能报,哪些不能报,能报的该怎么报,又能报多少呢?针对这些问题,相信大家应该知道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计算方法,下面就详细介绍北京市医疗保险报销比例。 医保报销比例和报销起付线根据医疗费用来定 东城区劳保局医保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上了医保后,如果是在职职工,到医院的门诊、急诊看病后,2000元以 上的医疗费用才可以报销,报销的比例是50%。如果是70 周岁以下的退休人员,1300元以上的费用可以报销,报销 的比例是70%。如果是70周岁以上的退休人员,1300元以上的费用可以报销报销的比例是80%。 而无论哪一类人,门诊、急诊大额医疗费支付的费用的最高限额是2万元。举例来说,如果您是在职职工,在门诊看病的花费是2500元,那么500元的部分可以报销50%,就是250元。 住院医疗费用的报销比例 如果是住院的费用,目前一个年度内首次使用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时,无论是在职人员还是退休人员,起付金额都是1300元。而第二次以及以后住院的医疗费用,起付标准按

50%确定,就是650元。而一个年度内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住院费用)最高支付额目前是7万元。 住院报销的标准与参保人员所住的医院级别有关,如住的是三级医院,从起付标准到3万元的费用,职工支付15%,也就是报销85%;3万元到4万元的费用,职工支付10%,报销90%;超过4万元到最高支付限额部分的费用,则95%都可以报销,职工只要支付5%。而退休人员个人支付的比 例是在职(就是上述的)职工的60%,但起付标准以下的,都由个人支付。 实例说明住院报销计算办法: (一)在川单位: 例1、退休职工方某,1934年8月出生(已购买补充医 疗保险)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出院时产生了290000元医疗费。其中自费费用2500元,乙类药和支付部分费用 的项目费用共30000元,进口体内植入材料费用共30000元,血费5000元。 其中:符合规定的费用=290000-2500-?30000×20%-?30000×36%-?5000×60%=267700元 1、基本医疗保险报销费用: 报销比例=(75+70×0.2)×100%=89% 统筹支付金额为(267700-970)×89%=237389.70元。 因为237389.70>统筹支付封顶线35000,所以实际统

计算方法实验报告 拟合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 用最小二乘法将给定的十个点拟合成三次多项式。 二、实验步骤: 用matlab编制以函数为基的多项式最小二乘拟合程序,并用于对下列数据作三次多项式最小二乘拟合(取权函数wi=1) x -2.5 -2 -1.5 -1 -0.5 0 0.5 1 1.5 2 y -2.30 -1 -0.14 -0.25 0.61 1.03 1.75 2.75 4.42 6.94 给定直线方程为:y=1/4*x3+1/2*x2+x+1 三、实验结论: 最小二乘法:通过最小化误差的平方和寻找数据的最佳函数匹配。利用最小二乘法可以简便地求得未知的数据,并使得这些求得的数据与实际数据之间误差的平方和为最小。最小二乘法还可用于曲线拟合。 一般地。当测量数据的散布图无明显的规律时,习惯上取n次代数多项式。 程序运行结果为: a = 0.9731 1.1023 0.4862 0.2238 即拟合的三次方程为:y=0.9731+1.1023x+0.4862*x2+0.2238*x3

-2.5 -2-1.5-1-0.5 00.51 1.52 2.5 -4-20246 81012 x 轴 y 轴 拟合图 离散点 y=a(1)+a(2)*x+a(3)*x.2+a(4)*x.3 结论: 一般情况下,拟合函数使得所有的残差为零是不可能的。由图形可以看出最小二乘解决了残差的正负相互抵消的问题,使得拟合函数更加密合实验数据。 优点:曲线拟合是使拟合函数和一系列的离散点与观测值的偏差平方和达到最小。 缺点:由于计算方法简单,若要保证数据的精确度,需要大量的数据代入计算。

简便计算计算法则

小学数学简便计算的几种方式 在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中,除了根据计算法则按运算顺序计算,还要注意认真观察题目的结构特征和数据特点,正确、合理、灵活地运用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简便计算。简便计算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一、整体简便计算。整个一道算式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这种形式最为常见。例如: =1.14×10 =11.4 二、局部简便计算。一道算式中局部可以进行简便计算,这种形式也不少见。 三、中途简便计算。开始计算并不能简便计算,而经过一两步后却能进行简便计算,这种情况最容易忽视。例如: =1.2×(1+5+4) =1.2×10 =12 四、重复简便计算。在一道题里不止一次地进行简便计算,这种情况往往不注意后一次简便计算。例如: =8×55×0.125 =8×0.125×55 第二次 =1×55 =55 几种简便运算方法 最近金思维数学课上学了几种简便运算的方法,个别同学理解得不好,所以我想在这里把书中涉及到几种方法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一、替换法(重点是把接近整十数的数看成整十数加或减几) 例1:46+49 (把49看作50-1) = 46+50-1 = 96-1 = 95 例2:54-28 (把28看作30-2) = 54-30+2

= 14+2 = 16 二、凑整法(重点是找到适合凑整十的数) = 72-(17+23) = 72-40 = 32 例3:93-58-13 =(93-13)-58 = 80-58 = 22 三、加减抵消法(在有加有减而且加减的数值很接近的情况下使用非常方便,但是一定要注意运算符号,否则很容易出错。) 例:76-19+18 =76-1 =75 四、观察规律法 这部分题非常灵活,我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10-9+8-7+6-5+4-3+2-1 式子很长怎么办?看下面红颜色的部分 10-9+8-7+6-5+4-3+2-1 是不是发现规律了 =1+1+1+1+1=5 学会方法很重要,当然对于孩子们来说,学会了方法还需要一定量的计算才能把各种方法运用得熟练,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灵活运用的程度。有空的时候可以让孩子做以下试题以达到巩固的目的。 1、23+49 2、36-19 3、64-48 4、37+29 5、52+34+18 6、35-17-5 7、56+25-36 8、36-24+23 9、17+28+12+23 10、1+2+3+4+5+6+7+8+9 小学数学简便运算方法归类 一、带符号搬家法(根据: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率) 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同一级运算(只有乘除或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带符号搬家” 二、结合律法 (一)加括号法 1.当一个计算题只有加减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加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还是加,是减还是减。但是在减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加,现在就要变为减;原来是减,现在就要变为加。(即在加减运算中添括号时,括号前是加号,括号里不变号,括号前是减号,括号里要变号。) 2.当一个计算题只有乘除运算又没有括号时,我们可以在乘号后面直接添括号,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还是乘,是除还是除。但是在除号后面添括号时,括到括号里的运算,原来是乘,现在就要变为除;原来是除,现在就要变为乘。(即在乘除运算中添括号

简便方法计算

六年级数学《分数的简便计算》学生学习情况调研报告天河区先烈东小学程静张玉梅 一、概述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对于《简便计算》的相关描述: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在学习本单元内容前,学生已经学习运用运算定律进行整数和小数的简便计算,《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师用书》中关于本学习内容的相关描述:理解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会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在整数、小数运算中,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一般是把整数或小数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使计算简便。在分数运算中,可以利用约分使数据变小,或应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要培养学生细心观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二、数据描述 各小题得分情况一览表(蓝色为高于级平均的知识点)

三. 学生答题情况分析(选择错误率高的知识点进行分析) 四、对策及专项题组设计训练 1.对策。 A、改革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发展。 对学生评价时,既要着眼于学生负担的减轻,又不能忽视学生的发展。在“算法多样化”的同时,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勤于探索算法的最优化,让学生能根据计算的实际,能选择适当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给并予适当的评价。

例如:计算101×65-65,常规的算法是101×65-65=65×(101-1),对于101×65-65=(100+1)×65-65也未尝不可,即使用递等式也不要一棍子打死,应合理评价,并给予提示。 数学本身是追求优化的,但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基础是有差异的。教材或教师展示的算法可能是最优的,但对于学生而言未必就是喜欢的能接收的。 例如:教材所给出的长方形的周长公式是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真正在教学时,有些学生得出这个结论还是相当费力的。虽然用四条边的长度连加,或长×2+宽×2这两种方法没有公式所谓的“简便”,但对有些学生而言,它更贴进学生的思维方式。教师没有必要把最优化的结论强加给学生,应让学生在不断的练习中体验出来。 B、改变教学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对简便计算的要求是“探索和理解运算律,能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长期以来,我们数学中的计算教学片面地注重了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的渗透。“练习有余,探索不够”是我们教学的一大弊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本末倒置的:对于规律一带而过,更谈不上让学生探索了,然后就不厌其烦地讲解例题,让学生做练习。学生成了计算的奴隶,还有什么学习的兴趣可言。这样学生只会条件反射般地运用定律去解题,而不会去观察思考,当然也没有所谓的“多样化”、“最优化”的考虑了。 例如:3.5÷2.5÷4=3.5÷2.5×4 学生犯错的主要原因在于老师一味机械地程序化训练,把凑整作为思考的唯一方法,而忽略了题目的算理变换。 数学教育目标,不仅要强调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而且要更加关注学生的数学意识、数学思想的培养。如果每一个运算规律,都是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得出来的,学生头脑中的会留下深深的烙印,也不需要老师过多的强调什么样的题目要简便计算。在练习前让学生先观察,想一想可不可以用简便方法。长此以往,题目也许不必再出现“第几题要用简便方法计算”了。 C、改变目标定位,注重学生简便意识培养 简便意识的培养不仅是简便计算这一部分内容的任务,也不仅仅在这一部分内容教学中所能解决得了的。在应用题教学中,我们要学生探讨解法的最优化;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我们要培养学生思维的简洁性……至于在科学服务于生活,使生活方便的事例数不胜数。

计算方法试卷 (1)

计算方法试卷 一、选择题 1、设求方程()0=x f 的根的切线法收敛,则它具有_ C ____敛速。 A :线性 B :超越性 C :平方 D :三次 2、二分法求()0=x f 在[]b a ,内的根,二分次数n 满足_ B ____。 A :只与函数()x f 有关 B :只与根的分离区间及误差限有关 C :与根的分离区间、误差限及()x f 有关 D :只与误差限有关 3、下列求积公式中用到外推技术的是_ B ____。 A :梯形公式 B :复合抛物线公式 C :龙贝格公式 D :高斯型求积公式 4、用选主元法解方程组b AX =,是为了_ B ____。 A :提高运算速度 B :减少舍入误差 C :增加有效数字 D :方便计算 5、234.1=x ,有三位有效数字,则相对误差限≤r ε_ B ____。 A :1 105.0-? B :2 105.0-? C :3 105.0-? D :2 101.0-? 二、填空题 1、乘幂法是求实方阵 按规模最大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一种迭代方法。 2、二阶阶差()()()[]2 02110210,,,,x x x x f x x f x x x f --= 3、已知3=n 时,科兹系数() 8130= C ,()8331=C ,()8332=C ,则() 8 133=C 4、求方程()x f x =根的牛顿迭代格式是()() n n n n n x f x f x x x ' 11+-- =+ 5、n 个求积节点插值型求积公式代数精确度至少为1-n 次。 6、数值计算方法中需要考虑误差为截断误差、舍入误差。 三、计算题 求抛物线插值多项式并求?? ? ??21f 的近似值。

医疗保险计算方法

医疗保险,公积金、养老、生育、工伤、失业保险 请转载,省的以后到处找了,方便大家,更方便自己。欢迎大家转载啊! 具体的社保构成比例为: 养老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1%,你自己缴纳8%; 医疗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9%,你自己缴纳2%外加10块钱的大病统筹(大病统筹主要管住院这块); 失业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2%,你自己缴纳1%; 工伤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5%,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生育保险: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0.8%,你自己一分钱也不要缴; 住房公积金: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8%,你自己缴纳8% 以上,这么算下来,单位每个月为你缴纳的社保比例应该是 21%+9%+2%+0.5%+0.8%+8%=41.3% 你自己每个月为你缴纳的社保比例应该是8%+2%+10块 +1%+8%=19%+10块 暂时去掉你交的10块钱不谈,单位缴纳的比例和你缴纳的比例应该为413:190,这就是说如果 你每个月为自己的社保缴纳了190块钱,那么单位会往你的社保帐户上打进去413块钱,每个

月你的社保帐户上增加的钱就应该是413+190=603块钱 所以说在你看不见的情况下,单位交的社保费用其实是你的2倍还多,所以你每个月交社保费 的时候千万别心疼呀~你要知道单位比你交的多得多了呢,心疼的其实是单位。 话说回到那三险一金和五险一金,这里大家应该已经看出来了,其实江湖上所说的三险 一金完全就等于五险一金,只是三险一金是从你个人交的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公积金)来 说的,五险一金是从你单位交的保险(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公积金)来说的。把三险一 金说成五险一金其实只是说起来好听而已。 除了单位能为你交社保,其实没工作但有收入的人员或者有单位但单位不交社保的人员也可 以自己交社保,不过个人只能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呀生育呀失业呀公积金呀,你个人都交不起来的。 下面介绍下什么是社会保险缴纳基数 刚才大家已经知道了每个月单位缴纳的社保比例和你缴纳的比例差不多是413:190了,那 么现在又出来一个问题:自己每个月交的社保费和这个比例有什么关系呢,社保费到底是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