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一)

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一)
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一)

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与呼气氢试验相关性研究(一)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分布规律及其与呼气氢试验检测结果的关系,了解小儿腹痛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及乳糖不耐受情况。方法对经中医辨证为腹痛的患儿进行呼气氢检测,并对各证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乳糖不耐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小儿腹痛中医各证型的发病率以脾胃虚弱型最高(43%)。呼气氢试验检测结果表明脾虚气滞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发病率最高。脾胃虚弱型乳糖不耐受发病率最高。结论随着脾胃虚弱型轻、中、重的变化,乳糖不耐受发病率增高,程度加重,呈正相关。

【关键词】小儿腹痛;中医辨证分型;呼气氢试验小儿腹痛是儿科临床常见病之一,中医小儿腹痛以功能性胃肠病居多,占90%以上1],以中医辨证分为脾胃虚弱型、脾胃湿热型、脾虚气滞型为主的 3 个证型。目前有关中医证型与呼气氢试验(乳糖不耐受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关系的研究甚少,我们选择了小儿腹痛为研究对象,以呼气氢试验作为指标来进一步研究探讨其与中医证型间的关系。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528例4?14岁患儿均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儿科门诊,男性318 例,女性210 例。

1.2 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分型2,3]根据1996年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中医量化诊断标准》症状诊断标准;中医小儿腹痛诊断标准4]根据

1993 年由李干构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中医胃肠病学》诊断标准,分为脾胃虚弱型:腹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喜按,饥饿劳累后加重,得食休息后减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胃纳不佳,大便溏薄,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脾胃湿热型:腹部胀痛,腹满,大便不爽,食欲减退,烦躁不安,口渴不欲饮,手足心热,舌质红,苔黄燥或黄腻,脉滑数;脾虚气滞型:脘腹疼痛,喜温喜按,疲乏,嗳气返酸,胸闷,喜太息,大便不畅。舌淡,苔薄自,脉沉细;其他型:症状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不能用以上 3 型解释者。

1.3 腹痛诊断标准根据2006 年《实用儿科临床杂志》小儿疼痛的评估证型诊断;将症状分为轻症(+)腹胀痛,能静卧或活动自如,无需安慰中症(++)腹胀痛,或时时发作,能忍。持续30min 可自行缓解;重症(+++)腹胀痛剧,痛时俯仰不安,紧张呻吟,或发作频繁,持续1h 以上。

1.4纳入标准①符合上述诊断辨证标准者。②年龄4~ 16岁腹痛每周至少发作 1 次,间歇或持续发作,没有可用以解释这些症状的炎症性、器质性、代谢性疾病的依据; ③受试者近1 个月内未曾应用抗生素及灌肠术;④患儿在检查前一日未进食奶制品、豆类、麦面食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晚餐后至次晨不再进食。

2 观察方法

采用陕西时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SC-2000A型测定仪测定。待呼气

氢测定仪稳定后开始,让患儿尽最大力气把一口气体吹入带活瓣之贮气袋内,用50ml 空针迅速抽取30ml 气体注入呼气氢检测仪内进行检测。纪录检测结果,连测3次。口服20%乳糖溶液2g/(kg次),最大量

50g],每30min测定1次呼气氢浓度,90min后结束。

2.1 观察指标呼气氢测定:诊断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早晨空腹测呼气氢值>1.8mg/m3呈高基线表现,可认为存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乳糖不耐受:首先检测空腹呼气氢,然后口服20%乳糖液2g/(kg次),呼气氢

值1.8?2.2mg/m3为轻度乳糖吸收不良;2.2?5.4mg/m3为中度,

> 5.4mg/m3为重度。

2.2 统计学方法记录患儿临床症状中医辨证分型及六次呼气氢实验数

据。把收集到的症状及数据录入Excel 数据库,进行初步整理,采用SPSSII.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佥验或秩和检验,并对有关联的资料作相关性分析。

3 结果

3.1可行性分析4组中医证型患儿年龄、性别比较,(总比较P0.05,组内比较P0.008)各组总体比较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意义,具有可比性。

3.2 临床观察

3.2.1 年龄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年龄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比较年龄

3.2.2中医各证型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年龄与乳糖不耐受的比较比较

3.2.3 中医各证型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比较结果见表3。表3 中医各证型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比较总比较,P0.05组内比较,P0.008

统计结果:中医各证型组间比较P=0.020.05,差异有意义。组内比较P 值均大于0.008,差异无意义。其他组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发病率最高,依次为其他型>脾虚气滞型>脾胃湿热型>脾胃虚弱型。

3.2.4 中医各证型与乳糖不耐受比较结果见表4。表4 中医各证型与乳

糖不耐受比较总比较,P0.05组内比较P0.008

统计结果:中医各证型组间比较P=0.0180.05差异有意义。组内比较

P 值均>0.008,差异无意义。乳糖不耐受总的发病率为70.5%,脾胃虚

弱型最高75.2%,其他型次之70%,脾胃湿热型65.3%,脾虚气滞型56.2%

325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5。表5相关性分析参数A参数Br值P值小肠细菌呼气氢(mg/m3)乳糖不耐受呼气氢mg/m30.2350.000脾胃虚弱型小肠细菌呼气氢mg/m30.0760.2(积分值)乳糖不耐受呼气氢

mg/m30.4330.000P0.05 有意义

统计结果: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呼气氢值与乳糖不耐受值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有显著意义。脾胃虚弱型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和乳糖不耐受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有显著意义。

3.2.6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与乳糖不耐受比较结果见表6。表6小肠

细菌过度生长情况与乳糖不耐受比较P=0.049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2.7中医脾胃虚弱证型与乳糖不耐受的比较结果见表7表7脾胃虚弱情况与乳糖不耐受的比较脾胃虚弱证型总例数无例率(%)轻例率(%)中

例率(%)重例率(%)发病率(%)

统计结果:脾胃虚弱型轻、中、重三组通过秩和检验P=0.000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脾胃虚弱重型组乳糖不耐受发病率最高

3.2.8中医脾胃虚弱证型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比较结果见表8 表8 脾胃虚弱情况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比较脾胃虚弱证型总例数阴性例率(%)阳性例率(%)发病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