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的广告传播价值及应用研究

目 录

绪论 (1)

第1章网络流行语与网络流行语广告 (5)

1.1 网络流行语的概念界定 (5)

1.2 网络流行语概况及传播特点 (7)

1.2.1 网络流行语的概况介绍 (7)

1.2.2 网络流行语的病毒式传播模式 (7)

1.2.3 网络流行语传播暴露频次高 (9)

1.3 网络流行语广告现状 (10)

第2章网络流行语广告语生成动因 (11)

2.1 网民群体结构“年轻化” (11)

2.2 网民舆论的形成:沉默的螺旋 (12)

2.3 网民舆论的强化:“培养”理论 (13)

2.4 网络流行语传播“助推剂”:媒介融合 (14)

2.4.1 网络媒介与传统媒介互动 (14)

2.4.2 传统媒介的内容对于网络媒介具有投射作用 (15)

2.5网络流行语的广告语言特性 (16)

2.5.1 丰富性和创新性 (16)

2.5.2 新颖性和时尚性 (17)

2.5.3 经济性和口语化 (18)

2.5.4 娱乐性和幽默性 (19)

第3章网络流行语的广告传播价值分析 (20)

3.1 网络流行语广告传播价值实证分析 (20)

3.1.1 受众对于网络流行语的认知度调查 (21)

3.1.2 网络流行语在网络中使用状况调查 (22)

3.2 网络流行语广告语的传播效果分析 (23)

3.2.1 对广告品牌的有效推动 (23)

3.2.2 对目标客户有力吸引 (24)

3.2.3 对潜在客户的心理需求充分满足 (24)

3.3 网络流行语广告语传播效果的验证研究 (25)

3.3.1 网络流行语广告语的受众记忆度调查 (26)

3.3.2 网络流行语广告语的受众认可度调查 (26)

3.3.3 广告中使用网络流行语的效果调查 (27)

第4章网络流行语广告营销价值应用策略 (28)

4.1 代表性网络流行语广告汇总(2009——2016) (28)

4.2 从网络流行语到广告语的互文性分析 (29)

4.3 网络流行语模因对广告语言创作的启示 (30)

4.3.1 网络流行语模因分类 (30)

4.3.2 网络流行语模因对广告语创作观念的启示 (31)

4.3.3 网络流行语模因对广告语创作策略的启示 (32)

4.4 网络流行语广告语的营销策略分析 (33)

第5章网络流行语广告的困境 (37)

5.1 流行语快速迭代不利于品牌文化长久建设 (37)

5.2 广告的盲目投放不利于对消费者精准营销 (37)

第6章网络流行语广告语言创作的建议 (39)

6.1 规范使用广告语言中的网络流行语 (39)

6.2 符合广告对象的定位 (39)

6.3 符合品牌形象和产品特色 (40)

6.4 把握网络流行语的流行周期 (41)

结语 (42)

参考文献 (43)

附录 (45)

致谢 (48)

绪 论

一、研究缘起

1994年4月20日,中国开始迈开了互联网建设的步伐。近年来,互联网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是可视的,它正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作为一个平台,人们更愿意利用它进行交流沟通,共享资讯。目前互联网的发展态势依旧迅猛,1997年10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一次发表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月共计发布37次,报告显示:经过近20年的发展,我国的网民数量由62万增至6.88亿,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①。

图1 中国网民规模及互联网普及率

在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互联网用户人群持续向高龄人群和低龄人群渗透,互联网用户的年龄跨度持续增大,截至2015年12月,据报告显示:10-39岁网民是我国网民用户的主体,占整体的75.1%,其中20-29岁网民数量所占比例较大,占29.9%,与2014年相比,10岁以下低龄人群和40岁以上高龄人群所占比例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可见,互联网持续向这两个群体渗透②。

图2 中国网民年龄结构

①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6.

②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6.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