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 整理笔记 人教版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

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一. 广泛、真实的民主

㈠.国家1.含义: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

2.根本属性:阶级性

3.性质:国体

4.类型:奴隶制国家、封建制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剥削阶级统治的国家

㈡我国国体是:人民民主专政{既民主又专政}

㈢我国人民民主专政

1.最大特点:对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事业的敌人实行专政

2本质:人民当家作主

3新型人民民主特点

①真实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

?表现:有制度、法律、人权和物质的保障

②广泛性:?民主权利广泛

?民主主体广泛

*民主与专政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职能

㈣人权的权利1.最重要的、根本的:生存权,发展权

2.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3.主权高于人权

㈤专政1.对象:对极少数敌人实行专政

2.内容①国家依法打击极少数敌人的破坏活动

②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保护国家、集体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㈠立国之本: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

㈡坚持的原因:1.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2.是我们宪法的内容,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㈢坚持的意义1.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是我国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

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才能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积极性,才能保障人民民主,维护国家长治久安。

3.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新的历史时期有了新的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实行依法治国;强化

政府的职能;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改善民主,推进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㈣如何坚持1.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2.实行依法治国 3.强化政府的服务职能 4.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5.改善民生,维护社会主义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政治权利与义务:参与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一.神圣的权力庄严的义务

㈠权利与义务1.公民的权利:法定的、神圣的、不可非法剥夺的

2.公民的义务:法定的、庄严的、不可推卸的

3.二者的地位:我们全部的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㈡权利内容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地位:①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②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2.政治自由(地位: ①人民行使当家做主权力的重要方式;②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㈢义务内容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2.遵守宪法和法律 3.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

4.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自由与法律是对立统一的,法律是自由的体现与保障

二.参与政治生活把握基本原则

㈠基本原则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①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

?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

?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力的实现。

②如何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公民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①如何坚持??国家:尊重和保障公民个人的合法权益

?公民: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

政治生活:自觉参与

一.当代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们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1)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

(2)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3)参加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政治生活的有机构成部分)

(4)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中学生应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1)参与政治生活,必须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2)参与政治生活,需要学习政治知识

(3)参与政治生活,贵在实践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参加选举活动、参与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活动、参加政治社团活动等)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民主选举:透出理性的一票

一.选举方式的选择

Ⅰ.选举方式

㈠直接选举:

1.含义: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被选举人的方式

2.优点:①更能直接地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②是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

③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

3.局限性:在选民人数众多的情况下,直接选举的组织工作和技术工作都有相当大的难度,选举的成本也比较高。

㈡间接选举:

1.含义:先由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再由他们代表选民选举产生上一级代表机关的代表或政府领导成员。

2.优点:选举的成本比较低,便于组织。

3.局限性:影响了选民意愿的表达。

㈢等额选举:

1.含义:正式后选人名额与应选人名额相等

2.优点:可以比较充分地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

3.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选民的自由选择,影响选民的积极性。

㈣差额选举:

1.含义正式后选人名额多于应选名额。

2.优点: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在被选举人之间也形成了相应的竞争。

3.局限性:如果竞争不加以规范,容易导致虚假宣传、贿赂选民等情况。

Ⅱ.选举方式的选择原则/依据

㈠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

㈡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

㈢面对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

Ⅲ. ㈠直接选举:(县)、乡(镇)的人大代表;社会事务的村委会、居委会

㈡间接选举:市省全国的人大代表;地方政府的领导人员

Ⅳ我国当前的选举方式: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普遍实行差额选举

二.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

㈠珍惜原因1.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

2.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

3.怎样行使选举权,如何投出自己的神圣一票,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

㈡如何珍惜: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民主决策:做出最佳选择

一.两种不同的决策方式:民主决策、精英决策

二.民主决策

㈠重要性:牵涉社会各阶层的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生活

㈡重要方式

1.民主选举制度①意义:使各项决策反映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重要保证

2.社情民意制度【决策前】①主体:公民②原因:信息是决策的基础,民意是正确决策重要的信息资源。

③意义:拓宽民意反映渠道,是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

④内容:反映意见,提出建议

3.专家咨询制度①主体:专家学者

②意义:集中学者智慧,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5.社会听证制度①原因:决策机关拟定的地方有所不完善

②意义: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的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加以修正完善

三.同历决策过程共享决策成果

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决策者/决策机关;??公民]

(1)公民通过各种渠道、采用多种方式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

(2)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3)有利于决策广泛地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

(4)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

(5)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民主管理:共创幸福生活

一.最广泛的民主实践: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㈠村民委员会的性质: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机构。

㈡村民民主管理村务的形式:①直接选举村民委员会干部②参加村民会议

③制定和遵守村民自治章程或村规民约

④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委会定期报告工作

㈢居委会性质:城市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管理机构,是城市居民的自治组织。

二.共建祥和的文明社区

㈠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

1.意义: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

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

2.地位:发展基层民主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有效途径

民主监督:守望公共家园

一.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

㈠公民的监督权及其具体内容:批评建议权、申诉权(国家机关人员对我国所做的不正确待遇)、控告权、检举权㈡公民行使监督权的多中合法渠道:

1.信访举报制度意义: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3.舆论监督制度特点: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

4.监督听证会

5.民主评议会

6.网上评议政府等

二.负责地行使监督权利

㈠民主监督的意义:1.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2.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补充)

3.有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某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㈡如何行使监督权

1.态度上:公民要敢于和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

2.行为上: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

一.政府的职能

㈠我国政府1.国家性质①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国家行政机关

②是人民的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2.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我国政府

3.权利与行政的关系:行政机关是权力机关的行政机关

㈡政府的职能

1.政治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打击、惩治犯罪,保护国家或公民的权益)

2经济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其中“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

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宣传、理论或精神,科、教、文、卫、体等各事业)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与2不同,公共基础、文化、卫生设施的建设、就业、医疗、社保、计生,自然环境保护等)

5.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㈢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正在构建有威信的政府

根本目的: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政府不是全能的要做到不缺位、不越位、有所为、有所不为

二.便民利民的政府

㈠政府的作用(为什么说我们的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

1.人们的公共生活受到政府的管理

2.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

政府的责任:对人民负责

一.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㈠原则与宗旨:1.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2.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3.坚持宗旨与原则的原因:由我国国家性质决定

㈡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基本要求 1.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

2.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3.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二求助有门投诉有道

㈠求助作用:1.对公民: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2.对政府: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㈡政府为公民求助的多种途径:1.开设热线电话2.设立信访部门3.推行电子政务

4.法律途径:依法建立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制度

①行政裁决:与别人的纠纷无法协调时,向政府提出

②行政复议:不服政府机关某一执法行为时,向该机关上级提出

③行政诉讼:不服政府机关某一执法行为时,向人民法院提出

④三者优点:提供法律途径

政府的权力:依法行使

一.政府依法行政

㈠具体要求: 1.行政时:合法行政; 2.执行时:程序正当; 3.履行时:权责统一。

㈡原因:1.根本原因:由我国国家性质与政府性质决定的,坚持依法行政,也体现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㈢意义:1人民: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

2.政府: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保障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威信

3政府: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的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二.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㈠怎么做到依法行政:1.科学决策2.民主决策3.依法决策

㈡怎样决策最好1.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

2.科学决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高决策科学性

3.民主决策:强调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是决策更好反映民意、集中民智

4.依法决策:坚持决策内容符合法律的规定和要求,决策过程符合法律过程

5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纷制度,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

权力的行使:需要监督

一.对政府权力进行中制约和监督

㈠制约权力的原因:1权力是一把双刃剑

2.为防止权力的滥用,需要对政府权力进行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㈡如何监督(怎样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1.是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

1.一靠民主,二靠法制

3.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使人民能够有效地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4.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

5.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群众通过法定渠

道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政府系统内部的监督。

㈢各类行政机关的监督机构

1.内部:①上级政府②监察部门③审计部门④法制部门

2.外部:①中国共产党的监督②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③人民政协的监督

④司法机关的监督⑤社会与公民的监督

㈣受监督的意义①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

②更好地合民意、集民智、聚民心,作出正确的决策。

③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④防止滥用权力,防止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保证清正廉洁

⑤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造福于人民,从而建立起一个具有权威和公信力的政府

二.为政务公开喝彩

㈠自觉接受监督:信息公开制度和公开办事制度

㈡政务公开意义:有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行为,提高政府的公信力,更好的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

达权和监督权,便于公民监督政府工作,维护自身权益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国家权力机关

一.㈠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核心,市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

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与代表

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性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构成体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3.权力:行使立法权(制定法规)、决定权(决定大事)、任免权(任免罢免)、

监督权(监督同级宪法与法律的实施和同级“一府两院”的工作)

*乡镇一级整部机关不设立两院,故对两院的监督仅是县以上的各级人大拥有的职权

4.组成人员:人大代表。

㈡全国人民代表 1.代表的地位: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2.代表的产生及其方式:由民主选举产生。

3.代表的义务: ①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

②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

③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

4.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权力:①提案权②质询权③审议权④表决权⑤发言表决免责权

三补充,㈠人大代表如何增强履行职责的能力?

?增强义务意识,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

?增强权利意识,努力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项权利

?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增强自己履行职责的能力

㈡人大代表不直接处理问题的原因:人大是监督机关,不是执行机关。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一.我国政权的组织形式

㈠政体1.含义:一个国家的政权机关的组织形式

2.团体与政体的关系:①团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团体。

②团体是内容政体是形式,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统一团体可采用不同政体

3.我国的政体: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㈡民主集中制

1.地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2.含义: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

3.表现:①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

督。

②在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司法

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③在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

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㈠含义: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

㈡地位:以人民大代表大会为基石,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㈢内容:①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②人民通过民主选举选出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

③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其他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各自的职权

④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㈣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的原因: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

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

2.是中国人民奋斗的成果和历史的选择,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好制度

㈤如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并将他确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三.补充,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

大会作为权力机关统一领导国家事务的政治制度

②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基础,是国家权力机关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执政: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政党组织的目的:参与、夺取或取得国家政权

一有关执政的中共

㈠含义: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㈡中共领导和执政的原因:1.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2.根本原因:是由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㈢中共的性质:1.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2.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㈣中共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坚持的意义:

①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中共的领导与执政(政府是“行政”)

㈠执政方式:1.科学执政(有针对性的政策)

2.民主执政①为人民执政、坚持人民民主专政、靠人民执政

②党内民主,起带头民主作用

3.依法执政

*补充,三种执政方式的关系:①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

②科学执政、民主执政要通过依法执政体现出来,又要靠依法执政来保证实现

③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㈡领导方式 1.政治领导:政策

2.思想领导: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3.组织领导:对干部的组织

四.依法执政

㈠地位:是中共执政的基本方式

㈡作用: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㈢如何体现出来的:1.支持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履行职能,是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识

2.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一各种思想

㈠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马克思列宁主义 2.毛泽东思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①核心内容: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③围绕的主题: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三个代表①内容: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量的发展要求、

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③意义:?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中共为什么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判断一个政党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2.党坚持以人为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特色主义政党制度

一.我国的政党制度

㈠前提:要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㈡政党地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㈢是什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㈣特点: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党制度

㈤优越性:①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它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

③它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它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㈥

二.我国政党制度基本内容/如何促进中共与各党的合作:

1.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是政治临到,即政治原则、组织法昂想和重大方针的领导)

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

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人民政协

三.民主党派的性质: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用户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四.政协(政治协商)

㈠性质:具有广泛代表新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

㈡主题:团结、民主

㈢职能: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的职能

㈣含义: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组织形式

*科学化、民主化、政治生活民主化

(4)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a.参加国家政权。b.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c.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d.参与国际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

民族关系

一.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平等、团结、共同繁荣

二.民族关系

㈠我国国情:我国是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㈡我国目前的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㈢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

2.民族团结原则

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

㈣处理民族关系的首要原则:民族平等原则

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地位/意义:民族的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三.如何巩固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㈠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责任

㈡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应共同维护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

一.(符合国情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㈠地位:是适合国情的基本政治制度,也是我国基本的民主政策

㈡优越性:1.它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㈢必然性: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二.我国的历史特点/为什么实行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㈠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

㈡“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别特点

㈢各民族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三.自治权

㈠自治机关:自治地方的1.人民代表大会2.人民政府

㈡两重性:既是国家的地方机关,又是民族自治机关

㈢地位: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

我国的宗教政策

一.宗教政策的内容: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宗教信仰的内容:1.及保护宗教的地位,有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2.这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三.实行宗教自由的地位:1.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宗教信仰的实质: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

五.弘扬科学精神

㈠如何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二者就是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2.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科学精神,不断提高思想道德

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地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㈡如何弘扬科学精神

1.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对人民群众进行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

2.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是社会主义文化检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②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③民主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何:

a.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b.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为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建立了哪些政治制度: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④包括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在内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国际社会的主要成员:主权国家和国际组织

一.主权国家

㈠地位:是最基本的成员,是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

㈡划分方式:1.按国家性质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国家

2.按经济发展程度划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㈢特点:多样性

㈣构成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最重要的是主权

㈤在国际中享有的基本权利:①独立权②平等权(在外交文件上有使用本国文字的权利等)

③自卫权(国防建设的防御和受他国攻击时的自卫④管辖权

㈥义务:①不侵犯别国。②不干涉他国内政。③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等义务

*国家主权!的两方面特性: 对内至高和对外独立 1.对内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至高无上性

2.对外表现:国家最高权力的独立自主性

二.国际组织

㈠地位:国际组织的主要机构、职权、活动程序以及成员单位的权利与义务,都已正式条约或协议为依据

㈡划分方式:1.政府间和非政府的2.世界性的和区域性的3.政治性的和专业性的

㈢发挥的正面作用(部分国家):1.促进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2.协调国际政治、经济关系

3.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维护世界和平

三.联合国

㈠《联合国宪章》

1.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2.本身及其会员国应遵循的原则:①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履行宪章规定的义务

②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不得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③集体协作④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3。地位: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政府间的国际组织.

㈡中国在联合国

1.地位: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作用: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联合国的各项工作,积极参加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

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

一.国际关系

㈠含义: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国际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㈡内容:政治关系,经济关系,文化关系,军事关系,

㈢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二.国家利益

㈠含义:是国家生长与发展的权益

㈡表现: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对立则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

㈢我国国家利益主要包括:①安全利益。②政治利益。③经济利益

㈣地位: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㈤要求:任何国家都不应以维护本国国家利益为由,侵犯别国的主权和安全,干涉别国的内政

㈥内容:国家主权,国家安全,领土完整,国家统一

㈦如何维护国家利益: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综合探究

公民政治生活单元: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

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二.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

三.有序与无序参与政治的区别:

㈠是否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

㈡是否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㈢是否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四.能否实现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享受民主生活,也是我们对政治素养高低的

服务的政府单元:政府的威信

一.含义政府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过程中形成的得到人民认同的威望和公信力

二.决定是否有威信的因素:国家性质

三区别有无威信的标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是否被人民认可和接受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单元: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保障

中国发展进步的政治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

三者统一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国际社会单元: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

我们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

一.和平问题

㈠和平的意义:1.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2.维护世界和平将给各国经济发展和其他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创造必要的前提

㈡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㈢和平问题成为当今时代主题的原因:和平因素的增长超过了战争因素的增长

㈣影响和平的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

二.发展问题

㈠发展存在的问题:1.落后、贫困、危机、债务

2.最突出问题:南北发展不平衡,发达国际与发展中国家不平衡

㈡影响发展的因素:南北发展不平衡

㈢南北发展不平衡的原因: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还在损害着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㈣含义: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

三.维护和平,促进发展

㈠有效途径:1.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㈡解决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㈢国际新秩序内容:1.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2.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权利

3.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4.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文明共同发展的权利

㈤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①政治上: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

②经济上:相互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推进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

③文化上: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④安全上:相互信任、加强合作,坚持用和平方式而不是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共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⑤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

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

一.世界多极化

㈠地位:世界多级深入化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㈡多极化原因: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一美苏对峙为标志的世界两极格局。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被打破

2.世界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

㈢过程/实质: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充满复杂斗争的演变过程,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许多国家都在调整目标,力图为自己确立有利态势

㈣作用:1.是建立在多种力量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基础上的,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2.是时代进步的要求,是各国人民的愿望

3.有利于美国实行单边世界,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有利于反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新秩序

4.有利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扩大国际舞台的影响力,抓住机遇发展自己

㈤焦点:单级与多级的矛盾、称霸与反霸的斗争,将成为相当产一个时期内国际斗争的焦点

二.国际竞争

㈠实质: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和宗旨

一.外交政策

㈠含义:是指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

㈡我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地和平外交政策。㈢我国外交政策的内容:1.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3.基本立场:独立自主

4.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