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检系统介绍

轨检系统介绍
轨检系统介绍

轨检系统介绍

1轨道几何状态检测系统

轨道几何状态检测系统采用惯性基准和激光断面摄像原理进行轨道几何参数测量,并实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报告输出,指导线路养护维修。

1.1功能目标

轨道检测系统具有如下检测功能:检测基本轨道几何形位、检测车体加速度响应。

基本轨道几何项目指:轨距、高低、轨向、水平(超高)、三角坑、曲率。利用以轨道为中线顺时针旋转形成的坐标系统来描述轨道几何项目(参见图2-1)。

—X轴:在轨道上沿列车运行方向的轴;

—Y轴:平行于走行面的轴;

—Z轴:垂直于走行面并指向下的轴。

注:1运行方向;2走行面;3轨道坐标系统

图1 轨道坐标系统各轴的关系基本轨道几何项目完整地描述了轨道横向、纵向的平顺程度以及两根钢轨相对位置的平顺程度,是轨道检测系统的必检项目。获取基本轨道几何项目数据后,将按照动态检测标准(或用户要求的检测标准)对几何不平顺进行

超限评判,评判项目包括轨距、高低、轨向、水平、三角坑、车体横加、车体垂加。

1.2检测系统技术架构

检测系统的主要传感器都安装在特殊设计的检测梁上。

检测系统主要由激光摄像组件、惯性测量组件、信号处理组件、数据处理组件几个部分组成。采用惯性基准原理、无接触测量方式,采样间隔为250mm,采集数据的每一次采样以米为单位标记里程。

激光摄像组件

图像处理计算机

网络交换机

数据编辑

惯性组件

报表打印

数据处理计算机

图2 检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1.3轨道几何波形分析

数据应用计算机可以运行超限数据浏览和波形超限浏览、波形打印、超限打印等应用程序。波形浏览如图3-14。

图3 轨道几何状态波形浏览图

2、轨道状态巡检系统

采用视觉测量方法,应用模式识别技术,实现高速条件下钢轨扣件状态动态检测,并具备缺陷自动判别、分类和报表打印等功能。

(完整版)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大纲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方向专业的主要专业必修课。通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城市轨道车辆的使用流程,能够制定简单的紧急预案,了解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信息化管理的构成及其运营特性。 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特性、设备管理、客流预测与分析、运营计划编制、运输能力理论及加强、列车运行图原理级编制、列车运行组织、车站工作组织、运营指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的多个不同功能子系统,从而对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及运营组织概况有全面的了解。 2、课程知识、能力、素质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基础知识,了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营特性、设备管理、客流预测与分析、运营计划编制、运输能力理论及加强、列车运行图原理级编制、列车运行组织、车站工作组织、运营指标分析、城市轨道交通管理体制等内容。 (二)能力目标 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的基本能力和主要设备的基本使用能力及分析能力,全面掌握不同部门的管理要求及制度能力。 (三)素质目标 树立城市轨道交通相关概念,具有进一步学习城市轨道交通相关专业的基本知识素质。 二、学时分配建议表

三、课程内容 第1章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和发展 1.1 概述 1.2 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概况 1.3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管理 1. 4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特性 习题 第2章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设备 2.1 列车运行设备 2.2 客运服务设备 2.3 其他设备 习题 第3章运营计划 3.1 客流计划

入侵检测技术 课后答案

精品文档 . 第1章入侵检测概述 思考题: (1)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是如何把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方法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集成在一起的? 答: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是将主机入侵检测和网络入侵检测的能力集成的第一次尝试,以便于一个集中式的安全管理小组能够跟踪安全侵犯和网络间的入侵。DIDS的最初概念是采用集中式控制技术,向DIDS中心控制器发报告。 DIDS解决了这样几个问题。在大型网络互联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是在网络环境下跟踪网络用户和文件。DIDS允许用户在该环境中通过自动跨越被监视的网络跟踪和得到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来处理这个问题。DIDS是第一个具有这个能力的入侵检测系统。 DIDS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从发生在系统不同的抽象层次的事件中发现相关数据或事件。这类信息要求要理解它们对整个网络的影响,DIDS用一个6层入侵检测模型提取数据相关性,每层代表了对数据的一次变换结果。 (2)入侵检测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般来说,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监控、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 ●审计系统的配置和弱点; ●评估关键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识别攻击的活动模式; ●对异常活动进行统计分析; ●对操作系统进行审计跟踪管理,识别违反政策的用户活动。 (3)为什么说研究入侵检测非常必要? 答:计算机网络安全应提供保密性、完整性以及抵抗拒绝服务的能力,但是由于连网用户的增加,网上电子商务开辟的广阔前景,越来越多的系统受到入侵者的攻击。为了对付这些攻击企图,可以要求所有的用户确认并验证自己的身份,并使用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还可以用各种密码学方法对数据提供保护,但是这并不完全可行。另一种对付破坏系统企图的理想方法是建立一个完全安全的系统。但这样的话,就要求所有的用户能识别和认证自己,还要采用各种各样的加密技术和强访问控制策略来保护数据。而从实际上看,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一个实用的方法是建立比较容易实现的安全系统,同时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建立相应的安全辅助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就是这样一类系统,现在安全软件的开发方式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就目前系统安全状况而言,系统存在被攻击的可能性。如果系统遭到攻击,只要尽可能地检测到,甚至是实时地检测到,然后采取适当的处理

2----博世第三代压电控制共轨喷油系统

博世第三代压电控制共轨喷油系统 一、概论 从上世纪80年代起.特别是第一代共轨喷油系统引入汽车柴油机喷油系统领域以来。直喷式柴油机燃烧过程开发的理念就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为了较大幅度地降低废气排放和燃油消耗,应尽可能采用越来越高的喷油压力。这就涉及到如何充分利用高喷油压力的潜力,其中包括提高柴油机的功率、有害物排放量和燃油经济性。而不损害其运转的稳定性和柔和性。 随着柴油机平均有效压力的提高,活塞侧压力的急剧升高使得柴油机的运转噪声明显增大,此时采用位于主喷射之前的预喷射不愧为最合适的应对措施,它可以平缓汽缸压力升高率,从而降低躁声排放。特别是随着轿车舒适性的不断提高,为了进步降低柴油机的燃烧噪声,需要不止一次的预喷射,而且预喷射的油量越来越小,当然对喷油系统的计量精度和重复性的要求就更高了。 在喷油压力继续提高和更严格的排放法规(欧洲2005年实施欧Ⅳ排放标准,北京2006年实施国Ⅲ排放标准)形势下,在主喷射前后补充附加喷射是进一步优化直喷式柴油机燃烧过程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喷油压力进一步升高时,必须采用多次喷射使得燃烧过程始终具有柔和的压力升高率,以便进一步降低燃烧噪声另一方面,机内净化炭烟颗粒始终是直喷式柴油机燃烧过程开发的重要目标,为使缸内燃烧过程中形成的碳烟颗粒能更好地燃烧,还应附加台适的后喷射。这特别适合于发动机中低转速范围,在这些运转工况范围内喷油控制的灵活性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废气排放法规进一 步严格,为满足欧Ⅳ及以上的 排放法规的要求,轿车柴油机 越来越多地装用吸附式N0X和 颗粒捕集器,这又对喷油系统 提出了另一个要求:为在柴油 机运转期间实现这两种装置 的再生,以持续地保持它们的 净化功能,须在主喷射主后再 补充一部分燃油,以便为吸附 式NO X催化器还原净化NO X, 提供所需的还原剂(CO、HC)图1 发动机不同转速和扭矩工况所学的喷射次数示意图为颗粒捕集器再生提供定期烧掉累积起来的碳烟颗粒所需热量,并提高催化器和颗粒捕集器中的温度,这在中低转速区域更显得特别重要,否则就不能确保它们在该区域中每个运转工况下都能达到进行循环再生所必需的温度。 综合上述要求,喷油系统统必须具备每循环尽量多次的喷射能力,最理想的状况是:在转速低于2500/min的运转工况区最多达5次喷射,在中等转速区2次或3次喷射.而在标定转速区只需单次喷射(图1),这就要求喷油器中的控制阀必须具有很高的工作频响和控制柔性,而且对喷油计量精度和重复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电磁阀控制的喷油器因受电磁线圈的电感和磁滞回线的影响而具有较长的滞后时间,限制了其达到更高的工作频响和控制柔性。

城轨运营管理教学计划--百度文档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法律知识,掌握客运组织、客运服务、行车组织等专业知识,具备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与服务、票务组织、行车指挥等业务技能,从事轨道交通运输第一线站务管理、行车指挥、客运组织与服务、票务管理等业务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适用范围 (一)培养方式:函授(业余)专科教育 (二)修业年限:三年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知识结构 1、掌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政治理论知识; 2、掌握实用英语、高等数学、机械制图等文化基础知识; 3、掌握电工基础、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知识; 4、掌握城市轨道交通客运组织、城市轨道交通行车组织等专业知识; 5、了解本专业技术的新发展。 (二)能力结构 1.基础能力 (1)掌握“必需、够用”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有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高等数学等基本知识,具有数值分析、逻辑推理的能力;(3)学习实用英语,培养听、说、写的基本技能,人际和人机沟通技能及基础英语应用能力。 2.专业能力 (1)具有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能力; (2)具有行车设备故障情况下的应急技能; (3)具有大客流情况下的客运服务应急技能; (4)能处理正常、降级运营情况下的乘客事务; (5)会操作TVM、GATE、TCM、BOM,能判断、处理GATE、TVM一般故障; (6)掌握售票技能和报表填写技能、具有安全指标分析技能。 (三)素质结构 1. 具有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与作风; 2.具有诚信意识和责任感; 3.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地铁城轨交通供电系统运行与维护试题AB

城轨交通供电系统运行与维护试题 A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 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一般设置三类变电所,即( ),( ( )。 2、 定期地进行运行分析是提高供电质量、保证安全运行的重要 —措施 3、 油浸式变压器其箱体内是用变压器油作为( )和散热介质的。 4、 电力监控系统由设置在控制中心的( )设置在各种变电所内的( 以及联系 二者的通信通道构成。 5、 柔性悬挂接触网由( )、( )、( )、支柱与基础几部分组 成。 6、 ( )、( )、轨道回路等组成的供电网络,称为牵引网。 7、 人体触电后,首先要使触电者迅速( )。 8、 接触网作业时,作业组在接到停电作业命令后,须先( ),然后方可作 业。 9、 ( )是接触悬:挂中与受电弓直接接触的部分,通过接触线向电力机车输 送 电能,是接触悬挂最为重要的导线。 10、 城市轨道父通的供电系统由电源系统和( )系统、( )系统、电 力监控系统组成。 11、 高压开关电器的种类有( )、( )、( )、 熔断器等。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电力监控系统实现在控制中心对供电系统进行集中管理和调度、实时控制和 数据采集。() ,级* 班线

2、设备鉴定后的质量等级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报废四级。( 3、变电所设备运行中的巡视检查是维护设备正常运行、保证安全的可靠供电的 有效措施。() 4、接触网的巡视工作由工班长或安全等级不低丁3级的接触网工进行。 () 5、倒闸操作必须有值班员的命令(工作票或口头命令)。() 6、电流互感器二次侧不能开路。() 7、运行中的隔离开关,每年要用2500伏的兆欧表测量1次绝缘电阻,并与最 近的 前1次测量结果比较,不应有显著降低。() 8、电力系统的不正常工作状态不是故障,但不正常状态可能会上升为故障。 () 9、直流或交流耐压试验,因可能使被试物品的绝缘击穿,或虽未击穿却留下了 隐患,故不应采用。() 10、拆接地线时应先拆接地端,再拆设备端() 三、选择题:(每空2分,共20分) 1、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系统中牵引用电负荷为:() A、一级负荷 B、二级负荷 C、三级负荷 2、倒闸作业应有2人进行,1人监护,1人操作,操作和监护人的接触网安全等 级均不得低丁:()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3、电力电容器必须在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下运行,三相电容器的容量应相等, 允许相差不得超过:() A、2% B 3% C 4% 》5%

入侵检测技术综述

河南理工大学 课程论文 (2014-2015第二学年) 论文题目:入侵检测技术综述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日期:2015.7.3

1引言 1 2入侵行为的概念、分类和演化 1 3入侵检测技术的发展 3 3.1以Denning模型为代表的IDS早期技术 3 3.2中期:统计学理论和专家系统相结合 4 3.3基于网络的NIDS是目前的主流技术 4 4结语 5 参考文献 6

摘要: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安全问题就一直存在着,使用者也一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结果大量连接到Internet上的计算机暴露在愈来愈频繁的攻击中。本文先介绍入侵行为的概念和演化,然后按时间顺序,沿着技术发展的脉络,回顾了入侵检测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今天的发展历程。文章以历史和实践的观点,透视入侵和入侵检测技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演进过程。 关键词:计算机安全;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的历史 1引言 自从计算机问世以来,安全问题就一直存在。特别是随着Internet的迅速扩张和电子商务的兴起,人们发现保护资源和数据的安全,让他免受来自恶意入侵者的威胁是件相当困难的事。提到网络安全,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防火墙,防火墙作为一种静态的访问控制类安全产品通常使用包过滤的技术来实现网络的隔离。适当配置的防火墙虽然可以将非预期的访问请求屏蔽在外,但不能检查出经过他的合法流量中是否包含着恶意的入侵代码。在这种需求背景下,入侵检测系统(IDS)应运而生。 入侵检测系统(IDS)是将电子数据处理、安全审计、模式匹配及统计技术等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分析被检测系统的审计数据或直接从网络捕获数据,发现违背安全策略或危及系统安全的行为和活动。本文主要讨论入侵和入侵检测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初到今天的发展历程。这个概念出自James P.Anderson在1972年的一项报告,随后的30多年中,概念本身几乎没有改变。 2入侵行为的概念、分类和演化 从最早期的计算机安全开始,人们就密切关注恶意使用者破坏保护机制的可能性。早期系统多为多用户批处理系统。这个时期,主要的威胁来自系统的合法使用者,他们企图得到未经授权的材料。到了20世纪70年代,分时系统和其他的多用户系统已成气候,Willis H Ware 主持的计算机安全防御科学特别工作 小组提供了一项报告,为处理多级数据的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这篇报告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直到70年代中期,人们才开始进行构建多级安全体系的系统研究。 1980年4月,詹姆斯·安德森(James P.Anderson)为美国空军做的题为《Computer Security Threat Monitoring and Surveillance》(计算机安全威胁监控与监视)的技术报告,第一次详细阐述了入侵检测的概念,并首先为入侵和入侵检测提出了一个统一的架构,这是该领域的开山之作。他在论文中给出了入侵和入侵检测技术方面的概念: 威胁(Threat)可能存在有预谋的、未经认可的尝试: ①存取数据; ②操控数据; ③使系统不可靠或无法使用。 危险(Risk)意外的和不可预知的数据暴露,或者,由于硬件故障、软件设计的不完整和不正确所造成的违反操作完整性的问题。 脆弱性(Vulnerability)已知的或可疑的硬件或软件设计中的缺陷;使系统暴露的操作;意外暴露自己信息的操作。攻击(Attack)实施威胁的明确的表达或行为。 渗透/入侵(Penetration)一个成功的攻击;(未经认可的)获得对文件和程序的使用,或对计算机系统的控制。 威胁概念中的③包括DOS(Denial Of Service)“拒绝服务攻击”。盗用计算资源也属于这个类别之内。 一般来说,外部入侵者的首要工作是进入系统。所外人,也可能是合法用户,但违规使用了未经授权的资源。另一方面,除了拒绝服务攻击外,多数攻击都需要入侵者取得用户身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网络计算已经相当普遍,渗透和入侵也更广泛。但许多厂商和系

入侵检测技术综述

入侵检测技术综述 胡征兵1Shirochin V.P.2 乌克兰国立科技大学 摘要 Internet蓬勃发展到今天,计算机系统已经从独立的主机发展到复杂、互连的开放式系统,这给人们在信息利用和资源共享上带来了很大的便利。由Internet来传递和处理各种生活信息,早已成为人们重要的沟通方式之一,随之而来的各种攻击事件与入侵手法更是层出不穷,引发了一系列安全问题。本文介绍现今热门的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技术,本文先讲述入侵检测的概念、模型及分类,并分析了其检测方法和不足之处,最后说描述了它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IDS公司和产品。 关键词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网络安全防火墙 1 引言 随着个人、企业和政府机构日益依赖于Internet进行通讯,协作及销售。对安全解决方案的需求急剧增长。这些安全解决方案应该能够阻止入侵者同时又能保证客户及合作伙伴的安全访问。虽然防火墙及强大的身份验证能够保护系统不受未经授权访问的侵扰,但是它们对专业黑客或恶意的经授权用户却无能为力。企业经常在防火墙系统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在Internet入口处部署防火墙系统来保证安全,依赖防火墙建立网络的组织往往是“外紧内松”,无法阻止内部人员所做的攻击,对信息流的控制缺乏灵活性,从外面看似非常安全,但内部缺乏必要的安全措施。据统计,全球80%以上的入侵来自于内部。由于性能的限制,防火墙通常不能提供实时的入侵检测能力,对于企业内部人员所做的攻击,防火墙形同虚设。 入侵检测是对防火墙及其有益的补充,入侵检测系统能使在入侵攻击对系统发生危害前,检测到入侵攻击,并利用报警与防护系统驱逐入侵攻击。在入侵攻击过程中,能减少入侵攻击所造成的损失。在被入侵攻击后,收集入侵攻击的相关信息,作为防范系统的知识,添加入知识库内,增强系统的防范能力,避免系统再次受到入侵。入侵检测被认为是防火墙之后的第二道安全闸门,在不影响网络性能的情况下能对网络进行监听,从而提供对内部攻击、外部攻击和误操作的实时保护,大大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1]。 2 入侵检测的概念、模型 入侵检测(Intrusion Detection,ID), 顾名思义,是对入侵行为的检测。它通过收集和分析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的信息,检查网络或系统中是否存在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便是入侵检测系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 入侵检测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詹姆斯·安德森[1]在1980年为美国空军做的题为《计算机安全威胁监控与监视》的技术报告,第一次详细阐述了入侵检测的概念。他提出了一种对计算机系统风险和威胁的分类方法,并将威胁分为外部渗透、内部渗透和不法行为三种,还提出了利用审计跟踪数据监视入侵活动的思想。他的理论成为入侵检测系统设计及开发的基础 , 他的工作成为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和其它入侵检测系统的出发点。 Denning[2]在1987年所发表的论文中,首先对入侵检测系统模式做出定义:一般而言,入侵检测通过网络封包或信息的收集,检测可能的入侵行为,并且能在入侵行为造成危害前及时发出报警通知系统管理员并进行相关的处理措施。为了达成这个目的,入侵检测系统应包含3个必要功能的组件:信息来源、分析引擎和响应组件。 ●信息来源(Information Source):为检测可能的恶意攻击,IDS所检测的网络或系统必须能提供足够的信息给IDS,资料来源收集模组的任务就是要收集这些信息作为IDS分析引擎的资料输入。 ●分析引擎(Analysis Engine):利用统计或规则的方式找出可能的入侵行为并将事件提供给响应组件。 ●响应模组(Response Component):能够根据分析引擎的输出来采取应有的行动。通常具有自动化机制,如主动通知系统管理员、中断入侵者的连接和收集入侵信息等。 3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入侵检测系统依照信息来源收集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主机(Host-Based IDS)的和基于网络(Network-Based IDS);另外按其分析方法可分为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AD)和误用检测(Misuse Detection,MD),其分类架构如图1所示: 图 1. 入侵检测系统分类架构图

模板-张兴:博世CR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系统解析

摘要 摘要 本设计基于博世CR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系统,在深入分析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系统控制原理的前提下,主要针对电控燃油喷射系统进行了总体控制设计,即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空气供给系统、燃油供给系统设计;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传感器和执行器控制设计;高压共轨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电子控制单元设计。另外对整个电控系统的控制逻辑进行了划分,总结出五个基本的控制任务,包括状态识别、油量控制、共轨压力控制、喷射控制和驱动,形成了完整的控制方法和实现方法。 关键词:柴油机,高压共轨,电控单元,控制方法

发动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发动机控制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发动机电控系统设计 以某一具体类型的发动机(如:凌志LS400轿车1UZ-FE型发动机)为对象,结合发动机电控系统设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执行器等硬件设备,对发动机的主要控制系统或某一控制系统进行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 控制内容:发动机控制系统包括电子控制汽油喷射(EFI)、电子控制点火提前(ESA)、怠速控制(ISC)、废气再循环控制(EGR)、蒸发污染控制(ECS)、谐波进气增压系统控制(ACIS)、故障诊断(DIAGN)、失效保护与后备功能和怠速混合气浓度调节(CO排放控制)等内容。 二、设计内容 1.原理简介 主要内容:对发动机的构成与工作原理进行简要介绍 2.对象特性描述 主要内容:对所选择的控制对象的特性进行分析和描述 3.控制系统设计 发动机的电子控制系统设计。1)电子控制单元的设计;2)传感器和控制开关;3)各类执行器;4)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主要内容:控制方案的选择与论证;被控参数与控制参数的选择;输入输出系统的设计;画出原理图、方框图和仪表流程图、系统接线图、梯形图;进行程序设计。 三、设计要求 1.课程设计说明书的格式应严格按照学校课程设计格式要求。 2.论理正确、逻辑性强、文理通顾、层次分明、表达确切,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3.课程设计说明书。 前置部分:封面、摘要、设计任务书、目录;主体部分:引言(设计目的、任务与要求等)、正文、结论、参考文献;附录部分:系统方框图和电路原理图、程序清单等。 4.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按上述设计步骤进行设计的分析和思考内容和引用的相关知识。 5.如有程序,必须提供清单。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

入侵检测技术概述 孟令权李红梅黑龙江省计算中心 摘要 本文概要介绍了当前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入侵检测技术,论述了入侵检测的概念及 分类,并分析了其检测方法和不足之处.最后描述了它的发展趋势及主要的IDS公司和产品。 关键词 入侵检测;网络;安全;IDS 1 引言 入侵检测技术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违反安全策略的行为有:入侵——非法用户的违规行为;滥用——用户的违规行为。 2 入侵检测的概念 入侵检测(I n t r u s i o n D e t e c t i o n ,I D ) ,顾名思义,是对入侵行为的检测。它通过收集和分析计算机网络或计算机系统中若干关键点的信息,检查网络或系统中是否存在违 反安全策略的行为和被攻击的迹象。进行入侵检测的软件与硬件的组合便是入侵检测系 统(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IDS ) 。 3 入侵检测系统的分类 入侵检测系统(I D S ) 依照信息来源收集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基于主机(H o s t-Based IDS ) 的和基于网络(Netwo r k-BasedIDS ) ;另外按其分析方法可分为异常检测(Anomaly Detection ,AD ) 和误用检测(Misuse Detection ,M D ) 。 3 .1主机型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系统是早期的入侵检测系统结构,其检测的目标主要是主机系统和系统本地用户,检测原理是根据主机的审计数据和系统日志发现可疑事件。检测系统可以运行在被检测的主机或单独的主机上。 其优点是:确定攻击是否成功;监测特定主机系统活动,较适合有加密和网络交换器的环境,不需要另外添加设备。 其缺点:可能因操作系统平台提供的日志信息格式不同,必须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安装不同类型的入侵检测系统。监控分析时可能会曾加该台主机的系统资源负荷.影响被监测主机的效能,甚至成为入侵者利用的工具而使被监测的主机负荷过重而死机。 3 .2 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 网络入侵检测是通过分析主机之间网线上传输的信息来工作的。它通常利用一个工作在“混杂模式”(PromiscuousMode) 下的网卡来实时监视并分析通过网络的数据流。它的分析模块通常使用模式匹配、统计分析等技术来识别攻击行为。 其优点是:成本低;可以检测到主机型检测系统检测不到的攻击行为;入侵者消除入侵证据困难;不影响操作系统的性能;架构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简单。 其缺点是:如果网络流速高时可能会丢失许多封包,容易让入侵者有机可乘;无法检测加密的封包对干直接对主机的入侵无法检测出。 3 .3混和入侵检测系统 主机型和网络型入侵检测系统都有各自的优缺点,混和入侵检测系统是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系统的结合,许多机构的网络安全解决方案都同时采用了基于主机和基于网络的两种入侵检测系统,因为这两种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互补,两种技术结合。能大幅度提升网络和系统面对攻击和错误使用时的抵抗力,使安全实施更加有效。 3 . 4 误用检测

BOSCH共轨系统常见故障排查方法

BOSCH共轨系统常见故障排查方法

* 上图为示意图,不代表实际电路,不能直接测量传感器电阻 3. P0699排查思路 ? 排查传感器供电线是否有和高于5.1V 的电压短路 ? 排查ECU 供电模块3给其他传感器供电的线束是否有和高于5.1V 的电压 ? 短路(如油门踏板传感器) ? 排查传感器本身(RDS/APP )是否失效,或作交叉试验验证ECU 好坏 4. P0698排查思路 ? 排查传感器供电线是否有和低于4.9V 的电压短路 ? 排查ECU 供电模块3给其他传感器供电的线束是否有和低于4.9V 的电压 ? 短路(如油门踏板传感器) ? 排查传感器本身(RDS/APP )是否失效,或作交叉试验验证ECU 好坏 四、油门踏板传感器相关典型故障码 故障现象 出现油门踏板传感器相关故障码,故障灯点亮,一般导致油门踏板失效,车辆维持一高 于低怠速稳定转速运行 常见故障码 ? P2135 油门踏板2与油门踏板1信号比较不可信(闪码为2-2-1) ? P0123/P0223 油门踏板1和2信号电压值超出上限门槛值(闪码为2-2-1) ? P0122/P0222 油门踏板1和2信号电压值低于上限门槛值(闪码为2-2-1) 排查思路 1. P2135排查思路: ? 排查踏板线束是否开路或短路;踏板本身是否失效 2. P0123/P0223排查思路: ? 排查踏板1/2信号线束是否与电源短路 ? 排查踏板地线是否开路(内部电路示意) ? 排查踏板本身是否损坏 3. P0122/P0222 排查思路:

出现冷却液温度传感器相关故障码,故障灯点亮,一般会产生车辆限速传感器信号电压超过上限门槛值(一般为4.9V)闪码为

入侵检测技术-课后答案

. . .页脚第1章入侵检测概述 思考题: (1)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DIDS)是如何把基于主机的入侵检测方法和基于网络的入侵检测方法集成在一起的? 答: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是将主机入侵检测和网络入侵检测的能力集成的第一次尝试,以便于一个集中式的安全管理小组能够跟踪安全侵犯和网络间的入侵。DIDS的最初概念是采用集中式控制技术,向DIDS中心控制器发报告。 DIDS解决了这样几个问题。在大型网络互联中的一个棘手问题是在网络环境下跟踪网络用户和文件。DIDS允许用户在该环境过自动跨越被监视的网络跟踪和得到用户身份的相关信息来处理这个问题。DIDS是第一个具有这个能力的入侵检测系统。 DIDS解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何从发生在系统不同的抽象层次的事件中发现相关数据或事件。这类信息要求要理解它们对整个网络的影响,DIDS用一个6层入侵检测模型提取数据相关性,每层代表了对数据的一次变换结果。 (2)入侵检测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般来说,入侵检测系统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监控、分析用户和系统的活动; ●审计系统的配置和弱点; ●评估关键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完整性; ●识别攻击的活动模式; ●对异常活动进行统计分析; ●对操作系统进行审计跟踪管理,识别违反政策的用户活动。 (3)为什么说研究入侵检测非常必要? 答:计算机网络安全应提供性、完整性以及抵抗拒绝服务的能力,但是由于连网用户的增加,网上电子商务开辟的广阔前景,越来越多的系统受到入侵者的攻击。为了对付这些攻击企图,可以要求所有的用户确认并验证自己的身份,并使用严格的访问控制机制,还可以用各种密码学方法对数据提供保护,但是这并不完全可行。另一种对付破坏系统企图的理想方法是建立一个完全安全的系统。但这样的话,就要求所有的用户能识别和认证自己,还要采用各种各样的加密技术和强访问控制策略来保护数据。而从实际上看,这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一个实用的方法是建立比较容易实现的安全系统,同时按照一定的安全策略建立相应的安全辅助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就是这样一类系统,现在安全软件的开发方式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的。就目前系统安全状况而言,系统存在被攻击的可能性。如果系统遭到攻击,只要尽可能地检测到,甚至是实时地检测到,然后采取适当的处理

博世共轨系统简介(强力推荐)

博世共轨系统简介 为满足国三排放标准,国内多数卡车及柴油机企业将技术路线定为高压共轨,目前高压共轨技术主要被博世、德尔福、电装等公司掌握,其中博世的高压共轨系统占有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技术升级随之而来的是车辆使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了更好地普及国三电控共轨系统的知识,让大家更好的用好车,我们在博世共轨系统的官网上找到了一些共轨系统的基础知识,现在整理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柴油共轨系统组成 柴油共轨喷射系统由液力系统和电子控制系统构成。其中液力系统又分低压液力系统和高压液力系统。 共轨系统示意图 液力系统

低压液力系统: —油箱 —输油泵 —燃油滤清器 —低压油管 高压液力系统: —高压泵 —高压油轨 —喷油器 —高压油管 电子控制系统(Electronic Diesel Control,简称EDC) —传感器 —电控单元(Electronic Control Unit,简称ECU) —执行器,包括带电磁阀的喷油器、压力控制阀、预热塞控制单元、增压压力调节器、废气循环调节器、节流阀等 —线束 ●共轨系统的四大核心部件 其中,喷油器、高压泵、高压油轨、电控单元为柴油共轨系统四大核心的部件。

喷油器是将燃油雾化并分布在发动机燃烧室的部件。共轨喷油器的喷油时刻和持续时间均经电控单元精确计算后给出信号,再由电磁阀控制。 2.高压泵 高压泵的作用是将燃油由低压状态通过柱塞将其压缩成高压状态,以满足系统和发动机对燃油喷射压力和喷油量的要求。

高压油轨的作用是存贮燃油,同时抑制由于高压泵供油和喷油器喷油产生的压力波动,确保系统压力稳定。高压油轨为各缸共同所有,其为共轨系统的标志。 4.电控单元 电控单元就像发动机的大脑,它收集发动机的运行工况参数,结合已存储的特性图谱进行计算处理,并把信号传递给执行器,实现发动机的运行控制、故障诊断等功能。

城市轨道运营管理复习题及参考答案讲解学习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 一、填空题: 1.我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是__________。 2.地铁设计规范中,采用的超高峰系数为__________。 3.我国大城市居民出行强度基本上在__________次/(人·日)左右。 4.列车折返方式根据折返线位置布置情况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站台型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6.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段的布置图形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城市轨道交通的钢轨的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 8.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运营性质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城市轨道交通车站按结构型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0.暗挖法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1.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条长、采用牵引的地铁线路在 建成通车。它是世界首条地下铁路(简称“地铁”)。 1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产品是,更使得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变得尤为重要。 13.所谓城市轨道交通安全就是指 。 14.车站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与服务对象的主要联系环节。车站管理的核心任务 是。 15.安全管理手段主要有。 16.自动售检票模式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7.城市轨道交通的站间距在市内繁华区一般可控制在_____公里左右。 18.轨道交通高压供电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19.世界上拥有地铁运营里程最长的城市是__________。 20.列车自动控制系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21.轨道交通线网构架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2.设计能力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要素。 23.轨道交通乘客使用空间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4.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线一般选择在______________地区。 25.城市轨道交通敷设方式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6.运行图的基本类型包括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7.所谓运输联合体方式是指 。 28.市郊铁路分两种类型:一种是 ; 另—种是 。 29.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核心,它由实施,实行,使各个环节协调运作,保证列车安全、正点运行。 30.客流计划是指,它也是其他计划的基础和编制依据。 31.一般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存在三种运营模式: 。 二、单项选择题: 1.( )的进步是轨道交通发展的原动力。 [] A.轨道技术 B.车辆技术 C.通信信号技术 D.运营调度技术 2.最初涉及到路权问题的城市轨道交通形式是 [] A.有轨电车 B.地铁 C.独轨 D.缆车

城轨供电系统的SCADA系统应用研究

城轨供电系统的SCADA系统应用研究 摘要城轨供电系统,是城轨交通工程中重要的设备系统,承担为地铁列车和各类设备提供电力的重要任务,是整个地铁动力的来源,是其他系统正常运行的前提。城轨供电系统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城轨运营公司的安全运营。电力综合监控系统(SCADA)对地铁各主变电站、牵引所、降压所等不同类别的各类设备,如高压110kV设备、中压10kV或35kV设备、直流750V或1500V 设备、低压400V设备、交直流屏、轨电位限制装置等对象进行数据采集、监视以及控制,实时对各类设备进行监控、检测,保障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行。 关键词地铁供电系统;电力综合监控系统;地铁供电 1 背景概述 我国第一条地下铁路建设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的北京,截至20世纪80年代我国拥有地铁的城市仅包括北京和天津。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人口向城市流动造成城市人口骤增,交通出行压力变大,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城轨交通以其运力大、全天候、安全性高等特点,成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的重要方式。按照我们国家和地方城市轨道交通规划,2016年城轨新增里程535公里,2017-2022年新增营业里程将超过6000公里,按照2014年和2015年城轨总投资额和新增线路来计算,每公里投资额大约在6~7亿元区间,“十三五”期间的实际投资将超过 3.5万亿总额度,按照截至目前各个地方政府的城轨规划数据计算,2022年城轨总投资额度在5万亿左右。 在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未来发展趋势中,包含以下发展特点和:(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的网络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都正在建设和筹建多条城轨线路,并将形成纵横交错、相互联通的网络体系,逐步形成网络化,并启动新的运营方案与建设项目。这些城市面对网络化的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如车辆段与主变电站、控制中心、AFC技术等资源的共享。以天津地铁为例,新建设的5、6号线,便与既有3号线共享主变电站。(2)电动列车与电气设备的国产化。在国家城轨设备国产化政策的推动下,在追求运营经济性的前提下,国内企业通过与国外先进企业合资建厂,引进消化先进技术,开展多种方式的技术合作,不断提高电动列车、电气设备的技术水平与国产化率,逐步完成轨道交通车辆与电气设备的国产化体系的建设[1]。 2 地铁供电系统介绍 供电系统是城市轨道交通正常运营的动力来源,负责所有设备电力的供应与传输,不仅为电动列车供电,同时提供车站、区间、车辆段、控制中心和其他附属建筑物所需要的用电需求。城轨供电系统是地铁正常运营的前提条件,应满足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入侵检测系统综述

入侵检测系统综述 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企业或者个人来说,随着计算机及网络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是一个无法回避且重要的问题呈现在面前,很多非法分子或者合法用户的不当使用都会对网络系统造成破坏,针对这些行为要采用相应的技术进行制止或者预防,入侵检测技术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最好方法之一。文章主要简综述了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检测方法。 标签:入侵检测;入侵检测系统;误用检测;异常检测 1 入侵检测系统概述 随着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及数据的安全问题随之出现,传统的防火墙技术虽然可以进行有效的防御,但是由于其存在很多弊端,例如:很多外部访问不经过防火墙;来自计算机数据库内部的威胁等,防火墙就无能为力了,它并不能对已经进入计算机系统或者来自计算机数据库内部威胁进行检测;访问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权限来防止越权行为,但是很难保证具有高级权限的用户对系统所做的破坏行为,也无法阻止低权限用户非法活动高级权限对系统所进行的破坏;漏洞扫描系统是采用模拟攻击的形式对目标可能存在的已知安全漏洞进行逐项检查,然后根据扫描结果向用户提供系统的安全性分析报告,以便用户采取相应措施来提高网络安全。它虽然可以发现系统和网络漏洞,但无法对系统进行实时扫描,入侵检系统可以进行实时扫描。 发现入侵行为就是入侵检测。它通过从计算机网络或系统的核心点收集信息并对其进行分析,然后从其中看网络或系统中是否有违反安全策略的动作和被攻击的迹象。入侵检测目的是保证系统资源的可用性、机密性和完整性,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对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以便发现各种攻击操作、攻击结果或者攻击动态。进行入侵检测的硬件与软件的组合构成了入侵检测系统,它能执行所有的入侵检测任务和功能,监视或阻止入侵或者企图控制系统或者网络资源的行为,它可以实时检测入侵者和入侵信息,并进行相应处理,最大化的保证系统安全。通过对系统各个环节来收集和分析信息,发现入侵活动的特征、对检测到的行为自动作出响应、记录并报告检测过程及结果是入侵检测系统的基本原理的四个部分。 入侵检测系统从系统结构看,至少包括信息源、分析引擎和响应三个功能模块。信息源的功能是分析引擎提供原始数据今夕入侵分析,信息源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入侵检测的效果,要使检测网络系统软件具有完整性,必须使IDS 软件自己有很强的坚固性;分析引擎的功能是执行入侵或者异常行为检测;分析引擎的结果提交给响应模块后,响应模块采取必要和适当的措施,阻止入侵行为或回复受损害的系统。分析引擎包括完整性分析、模式匹配和统计分析。响应可分为主动响应和被动响应。主动响应就是系统自动或者以用户设置的方式阻断攻击过程或以其他方式来阻断攻击过程;被动响应是系统只报告和记录发生的事件。响应包括简单报警、切断连接、封锁用户、改变文件属性,最大的反应就是

入侵检测

第一章入侵检测概述 1、网络安全的实质? 2、为了提高网络安全性,需要从哪些层次和环境入手? 3、为什么说无法确保系统的安全性达到某一确定的级别? 4、为什么说入侵检测是一种动态的监控、预防或抵制系统入侵行为的安全机制? 5、入侵检测主要通过监控哪些方面来检测内部或外部的入侵企图? 6、与传统的预防型安全机制相比,入侵检测具有哪些优点? 7、为什么说入侵检测是对传统计算机安全机制的一种补充? 8、入侵检测机制能弥补防火墙的哪些不足? 9、入侵检测机制能弥补访问控制的哪些不足? 10、入侵检测机制能弥补漏洞扫描工具的哪些不足? 11、P2TR安全模型体现了什么样的思想? 12、在P2TR模型中检测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13、攻击时间Pt 的含义? 14、检测时间Dt的含义? 15、响应时间Rt的含义? 16、系统暴露时间Et的含义? 17、用基于时间的特性描述什么情况下系统是安全的? 18、依据P2DR模型,安全目标是什么? 19、目前,实施检测功能最有效的技术是哪种技术?

20、入侵检测的早期研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21、1986年的哪篇文章被认为是入侵检测的开山之作? 22、1990年出现的网络安全监视器(NSM)的重要贡献是什么? 23、入侵检测的商业产品最早出现在哪一年? 24、DIDS最早期的目标是什么? 25、DIDS能够有效解决什么问题? 26、入侵的含义是什么? 27、入侵检测的含义是什么? 28、入侵检测系统的含义是什么? 29、IDS的作用和功能主要有哪些? 30、IDS的主要缺点是什么? 31、IDS作为一项安全技术,其主要目的有哪几个? 第二章入侵方法与手段 1、网络入侵的一般流程是什么? 2、常见的信息收集方式有哪些? 3、通过whois服务器可以查到哪些信息? 4、用nslookup可以获得攻击目标的哪些信息? 5、目前最常见的网络攻击有哪几类? 6、网络入侵发生的内因是什么? 7、网络入侵发生的主要外因是什么? 8、常见的安全威胁包括哪些类型?

博世共轨整车功能使用说明_201404

博世共轨整车功能使用手册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工程研究院电控系统研发部 2014-04

目录 1巡航控制功能 (3) 2PTO功能 (5) 3怠速微调 (7) 4最高车速限制 (8) 5辅助起动功能 (9) 6辅助停机和强制怠速功能 (9) 7电子智能省油功能 (10) 8远程油门功能 (12) 9排气制动和缸内制动功能 (13) 10起动机控制 (15) 11格栅预热控制 (16) 12空调继电器控制 (18) 13电子风扇控制 (19) 14水报警功能 (21) 15机油压力温度CAN显示 (21) 161档限扭矩功能 (22) 17发动机最高转速限制 (23) 18发动机转速输出特性 (23) 19电子油门特性 (23) 20诊断请求功能 (24) 21一些报文的使用说明 (26) 21.1FlEco(燃油经济性)报文 (26) 21.2FrmMng_FlConsum(累计燃油消耗量)报文 (27) 21.3EBC1(电子刹车控制)报文 (28) 21.4TSC1-AE/DE/PE/VE(扭矩/转速控制)报文 (28)

1巡航控制功能 1.1功能定义 巡航控制的基本功能是使车辆实现按照需求的车速自动稳定行驶。ECU接收来自车速传感器和各种开关的信号,根据需求车速与实际车速的背离情况,按照既定的控制策略实时计算出驱动车辆稳定行驶所需的驱动扭矩,以达到车辆自动稳定行驶的目的。 1.2系统组成 系统硬件组成包括 巡航控制开关组(巡航恢复开关、巡航停止开关、巡航调整开关+、巡航调整开关-) 车速传感器 刹车开关(主刹车开关、冗余刹车开关) 离合器开关 1.3巡航控制流程示意Array 1.4巡航控制使能与退出条件 1.4.1巡航控制功能的使能条件 车速在标定合适范围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