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作者:尹鸽平;赖勤志;王振波;刘鹏

作者机构: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黑龙江,哈尔

滨,150001;哈尔滨工业大学化工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来源:电池工业

ISSN:1008-7923

年:2009

卷:014

期:003

页码:193-197,201

页数:6

中图分类:TM911.4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膜电极;物质传输;电堆

摘要: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被动式DMFC)以其能量密度高、可靠性好、便携性好等优点,成为目前广泛研究用作笔记本电脑电源的燃料电池技术.详述了被动式DMFC各个关键组成部件的开发和研究进展,并介绍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展望.

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概述

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概述 课题背景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能源和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休戚相关,是经济发展进步的动力源泉,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科学发达程度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1-2]。当前全球消耗的能源,主要以非可再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为主,而各国的工业化的急速发展使得这些非可再生能源消耗的每况愈下,人类对这些能源的依附却有增无减[3-4]。与此同时,这些能源的消耗过程中排放物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环境污染问题成为日前全球性的问题[5],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威胁日趋严重,更关系到未来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存[6-8]。故亟需找到一种理想的能源资源或动力装置,来代替现有的能源资源[9]。“氢”能清洁、高效、可持续,是能源系统的重中之重[10],而甲醇燃料电池是“氢”能技术的最佳代表之一,其研究开发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被认为是本世纪首选的清洁的、高效的发电装置[11-13]。尤其是微型甲醇燃料电池,它低污染、质量轻、体积小、容易操作、比能量密度高,更是成为了便携式电子装置的理想动力装置之一[14-15]。近些年MEMS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微型甲醇燃料电池的制造及应用提供了新的实现方法。基于MEMS技术制造的微型甲醇燃料电池主要具有以下优势: (1)燃料电池结构可以简化[16],体积和重量减小; (2)可制作复杂的微流场结构[17],控制燃料流动,提高电池性能; (3)易批量生产,并成本降低; (4)安全性、可靠性更高[18],更换燃料方便简易。 (5)可将微型燃料电池和传感器、电子器件等集成在芯片上,节省系统体积,使燃料电池的系统结构更简单[19-21]。 因此, 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研发和生产,必成为电化学和能源科学研究与发展的一个备受关注热点和主要方向[22]。目前小型DMFC的研发的重点主要集中在燃料来源和降低成本,要想使μDMFC尽快实现商业化还需要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如MEA新的制备工艺及结构优化技术,高效抗CO中毒的阳极催化剂、高质子电导率的阻醇质子交换膜的研制,DMFC电池组的封装及系统集成等。现在,DMFC单电池及电池组的样机已经问世,对于样机在实际应用中的工作状态、寿命及有效降低成本等方面已经成为微型DMFC研究中的新热点。微型DMFC的应用如图1-1所示。 图1-1 微型DMFC的应用 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概述 1.2.1国内外研究现状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微型甲醇燃料电池的研发,都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发展。 Kah-YoungSong [23]等提出在阴极扩散层基底上引入微孔层,降低阴极扩散层基底的憎水

微生物燃料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微生物燃料电池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佚名 【摘要】简述了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 的基本结构及运行原理,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 )的技术发展现状与研究热点,并指出了未来燃料电池的发展趋势。 【关键字】微生物燃料电池,生物传感器,水处理 Abstract The microbial fuel cell ( MFCs ) of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operation principle, describes microbial fuel cell ( MFCs )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and points out the future of fuel cell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Keywords microbial fuel cells, biological sensors, water treatment 1 引言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是一种以微生物为阳极催化剂,将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1911年,英国植物学家Potter便发现细菌培养液可产生电流,这是关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最早报道。近年来,MFC技术因其诸多优点及应用范围的扩大,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高度关注。 毋庸置疑,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MFCs)是一种新兴的高效的生物质能利用方式,它利用细菌分解生物质产生生物电能,具有无污染、能量转化效率高、适用范围广泛等优点。因此MFCs逐渐成为现今社会的研究热点之一。 2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意义

1.研究目的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生物反应器。 本文通过一定室型MFC反应器,选择最优的电极材料,并对电极间距,电极面积进行参数调整,进一步对反应器构型,循环流速,膜结构和反应条件进行优化,提高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 2.研究意义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是基于传统的燃料电池(Fuel cell, FC)与微生物相结合发展起来的由阴阳两极及外电路构成的装置。在MFC系统内,微生物通过新陈代谢氧化有机物后将电子胞外传递给阳极,电子再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从而产生电能。从MFC的构成来看,阳极作为产电微生物附着的载体,不仅影响产电微生物的附着量,而且影响电子从微生物向阳极的传递,对提高MFC产电性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从提高MFC的产电能力出发,选择具有潜力的阳极材料开展研究,解析阳极材质和表面特性对微生物产电特性的影响,对提高MFC的产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MFC中,高性能的阳极要易于产电微生物附着生长,易于电子从微生物体内向阳极传递,同时要求阳极内部电阻小、导电性强、电势稳定、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好。目前有多种材料可以作为阳极,但是各种材料之间的差异,性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并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以及各种阳极特 阳极厚度对填料型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性能的影响(清华,钟登杰,小论文) 作为一种新型的清洁能源生产技术,MFC在产电的同时还能处理废水、去除硫化氢、产氢和修复地下水。与传统的废水处理工艺相比,MFC产泥量少、不产生甲烷,从而节省污泥和气体处理费用。但MFC的产电功率密度低,与氢氧燃料电池相比,差3~4个数量级。为了提高MFC的产电功率和处理废水的效率,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产电微生物筛选和MFC结构优化两个方面。对于优化MFC结构,可以通过优化阳极、阴极和质子膜材料,提出新型的MFC结构和运行方式等来实现。 微生物燃料电池处理有机废水过程中的产电特性研究(哈工,尤世界,博士论文) MFC是一个新生事物,该项技术具有废水处理和电能回收的双重功能,它的出现是对传统有机废水处理技术和观念的重大革新,目前正在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日渐成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和电化学领域一个新的研究热点。尤其是在能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MFC更显示出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MFC技术一旦实现产业化,将会使废水处理技术发生一次新的革命,产生不可估量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效益。但是由于受到技术和经济方面等众多因素的限制,MFC离实际工程应用的距离还很遥远,相关研究刚刚起步,目前正处于可行性探索和基础研究阶段。本课题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由于功率密度低,材料造价昂贵,反应器型式的不确定,有关MFC的研究目前主要停留在实验室的规模和水平上,很难实现商业化应用。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MFC的产电功率密度,降低系统的基础和运行费用,研发适合废水处理工艺特点的MFC结构型式,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与支撑,促进该项技术早日应用于有机废水处理的工程实践,需要在现有研究水平的基础上充分把握MFC研究中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开展MFC的电化学特性和有机物降解特性的基础研究;弄清阳极特性对MFC性能的影响及阴极电子受体在MFC功率密度提高中起到的重 1

浅析燃料电池研究进展及应用

浅析燃料电池研究进展及应用 摘要: 燃料电池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的发电装置,能将外界提供的燃料和氧化剂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本文介绍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分类,并详细阐述了原电池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关键词: 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应用 随着全世界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加以及人类对环境质量的关注,采用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积极开发新能源已经是势在必行。燃料电池是一种电化学的发电装置,等温的按电化学方式,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而不必经过热机过程,因而能量转化效率高,且无噪音,无污染,正在成为理想的能源利用方式。 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 燃料电池是一种能量转化装置,它是按电化学原理,即原电池工作原理,等温的把贮存在燃料和氧化剂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因而实际过程是氧化还原反应,其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燃料电池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阳极、阴极、电解质和外部电路。燃料气和氧化气分别由燃料电池的阳极(负极)和阴极(正极)通入。燃料气在阳极(负极)上放出电子,电子经外电路传导到阴极(正极)并与氧化气结合生成离子。离子在电场作用下,通过电解质迁移到阳极上,与燃料气反应,构成回路,产生电流。同时,由于本身的电化学反应以及电池的内阻,燃料电池还会产生一定的热量。电池的阴、阳两极除传导电子外,也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剂。当燃料为碳氢化合物时,阳极要求有更高的催化活性。阴、阳两极通常为多孔结构,以便于反应气体的通入和产物排出。电解质起传递离子和分离燃料气与氧化气的作用。为阻挡两种气体混合导致电池内短路,电解质通常为致密结构。 图1燃料电池工作原理示意图 2燃料电池的分类 目前各国开发的燃料电池种类多,应用范围广泛,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燃料电池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本文主要介绍按电解质种类分类中的两种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和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3燃料电池的优点 燃料电池是一种直接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从理论上来讲,只要连续供给燃料,燃料电池便能连续发电,被誉为“绿色”发电站。燃料电池的优点: (1)发电效率高。理论上, 它的发电效率可达到85% ~90% ,但由于工作时各种极化的限制,目前燃料电池的能量转化效率约为40% ~60%。(2)环境污染小。

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作者:*** 北京化工大学化学工程学院,北京 *联系人,E-mail:********@https://www.360docs.net/doc/bf16939316.html, 摘要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MFC)是将有机物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而电极材料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简单介绍了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及工作原理,详细说明了各种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结构特点、产电性能及应用情况。最后,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产电性能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一种利用微生物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早在1911年,英国杜伦大学植物学家M.C.Potter首先发现微生物具有产电功能,提出了微生物燃料电池这一概念。但是由于当时微生物燃料电池发展地十分缓慢。直到20世纪80年代,伦敦皇家学院的M.J.Allen和H.Peter Bennetto对最初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做出来一系列变革性的改进,最终形成了沿用至今的微生物燃料电池基本模型。到了20世纪90年代,燃料电池产生新的突破,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的研究员B-H.kim发现某些物种的细菌具有电化学活性,这意味着微生物燃料电池将不用介质就能将电子转移到阳极。发展至今,微生物燃料电池越发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因为与其他有机产能技术相比,在操作和功能上,微生物燃料电池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比如说它既能保证能量转化的高效率,而且工作条件温和,因为产物大多数为Co2等无害气体,所以又不需要进行废气处理。但是微生物燃料电池由于产电量小,产电性能不够高等因素影响其进行大规模产业化,当我们能做到微生物燃料电池大规模产业化时,对能源短缺的形势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福音。本文对微生物燃料电池电极材料进行了综述,尽量全面的介绍最新的有关燃料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 1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基本工作原理 微生物燃料电池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如图1所示,在阳极室,有机燃料被氧化失去电子并且产生质子,电子直接或间接到达阳极材料,然后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形成电流,而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室,然后氧化剂在阴极的电子被还原。虽然只是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在其间存在较为复杂的电子转移问题,根据电子转移方式不同可把微生物燃料电池分为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和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燃料在电极上氧化,电子从燃料分子直接到电极上,此时,生物催化剂催化在电极表面的反应,而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是有机燃料在电解质溶液或者其他地方被氧化,通过一些介质的传递作用才使电子运输到电极上,这些有电子传递作用的介质叫做介体,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实验报告

研究生专业实验报告 实验项目名称: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学号: 姓名:张薇 指导教师:陈蓉 动力工程学院

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和掌握被动式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基本工作原理; 2、了解和掌握对燃料电池进行性能测试的基本方法; 3、了解和掌握燃料电池性能评价方法; 4、观察和认识影响燃料电池性能的主要因素。 二、实验意义 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源转化装置,具有环境友好、效率高、工作安静可靠等显着优点,被誉为继核能之后新一代的能源装置。在众多燃料电池种类中,空气自呼吸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因具有系统结构简单、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更换燃料方便、可在常温下工作等优点,成为便携式设备最有前景的可替代电源,是电化学和能源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实验旨在对被动式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进行实验研究,使同学们了解和掌握燃料电池测试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燃料电池基本工作原理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验原理 燃料电池是将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能源转化装置。一个典型的直 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典型结构 从图1中可以看出,典型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包括阳极扩散层、阴极扩散层、阳极催化剂层、阴极催化剂层、质子交换膜、集流体等部件。在被动式空气自呼吸直接甲醇燃料电池中,电池阳极发生的是甲醇的氧化反应: CH 3OH+H 2 O→CO 2 +6H++6e-,E0=0.046 V (1) 电池阴极发生的是氧气的还原反应: 3/2O 2+6H++6e-→3H 2 O,E0=1.229 V (2) 总反应式为: CH 3OH+3/2O 2 →CO 2 +2H 2 O,△ E=1.183 V (3) 在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阳极,甲醇水溶液扩散通过阳极扩散层到达阳极催化层,甲醇在阳极催化层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氢离子和电子,如式(1)所示。氢离子通过质子交换膜迁移到阴极,电子通过外电路传递到阴极;在阴极侧,氧气通过暴露在空气中的阴极扩散层传输至阴极催化层,在电催化剂的作用下,氧气与从阳极迁移过来的质子以及从外电路到达的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水,如式(2)所示。理论上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开路电压能达到1.183 V,但实际上DMFC 的开路电压一般只有0.7 V左右,其主要原因是部分燃料(甲醇)在浓度差的作

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_宝玥

第10卷 第1期2004年2月 电化学 ELECT ROCHEM IST RY Vol.10 No.1 Feb.2004 文章编号:1006_3471(2004)01_0001_08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宝 王月,吴霞琴* (上海师范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上海200234) 摘要: 简要介绍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分类,归纳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现状.讨论了电子传递媒介体在生物燃料电池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提高电池性能的对策.最后,探讨了影响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的瓶颈,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关键词: 生物燃料电池;酶;电子传递媒介体;修饰电极 中图分类号: T M911.45 文献标识码: A 生物燃料电池(Biofuel cell)是利用酶(Enzyme)或者微生物(Microbe)组织作为催化剂,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生物燃料电池工作原理与传统的燃料电池存在许多相同之处.以葡萄糖作底物的燃料电池为例,其阴阳极反应如下式所示:  阳极反应 C6H12O6+6H2O 催化剂 6CO2+24e-+24H+  阴极反应 6O2+24e-+24H+催化剂 12H2O 1911年植物学家Potter用酵母和大肠杆菌进行试验,发现微生物也可以产生电流,从此,开创了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至今,在空间科学研究过程中,已开发出几种可用于空间飞行器的生物燃料电池,用飞行器中的生活垃圾作电池的燃料,可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新能源.这类电池占主导地位的是间接微生物电池,即利用发酵产物作为电池的燃料.自上世纪60年代末以来,直接的生物燃料电池开始成为研究热点,主要的研究对象是以葡萄糖为阳极燃料、以氧为氧化剂的酶燃料电池.但此时恰逢锂电池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因而使这类酶燃料电池又受到冷落.80年代后,由于氧化还原媒介体(Mediator)的广泛应用,生物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使其作为小功率电源而使用的可行性增大,并因此推动了它的研究和开发[1].另一方面,由于生物燃料电池中的阴极与其它燃料电池相似,也可以使用空气中的氧作为氧化剂,所以相关的研究大多集中于阳极,但同时,也出现了具有生物电催化功能的修饰电极代替常规的氧阴极.有趣的是,以天然食物为燃料,能够自给自足的机器人(Gastrobots)研究也于近年来取得了某些进展[2]. 收稿日期:2003_07_19 *通讯联系人,Tel:(86_021)64322930,E_mail:x qwu@https://www.360docs.net/doc/bf16939316.html, 上海市教委自然科学基金(01D04_2)资助 DOI:10.13208/j.electroche m.2004.01.001

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应用电化学 论文作业 题目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制药134班 姓名郭莹莹

摘要 燃料电池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它是一种能够持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发展燃料电池对于改善环境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燃料电池的优点,详细阐述了燃料电池现在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研究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燃料电池转换装置应用发展

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燃料电池( Fuel Cell,FC) 是把燃料中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发电装置。按电解质分类,燃料电池一般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 、磷酸燃料电池( Phosphoric Acid Fuel Cell,PAFC) 、碱性燃料电池( Alkaline Fuel Cell,AFC)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 及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Molten CarbonateFuel Cell,MCFC) 等。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例,主要部件包括: 膜电极组件(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MEA) 、双极板及密封元件等。膜电极组件是电化学反应的核心部件,由阴阳极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和电解质隔膜组成。电解质隔膜两侧分别发生氢氧化反应与氧还原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作功,反应产物为水。额定工作条件下,一节单电池工作电压仅为0.7 V 左右。为了满足一定应用背景的功率需求,燃料电池通常由数百个单电池串联形成燃料电池堆或模块。因此,与其它化学电源一样,燃料电池的均一性非常重要。燃料电池发电原理与原电池类似( 见图1) ,但与原电池和二次电池比较,需要具备一相对复杂的系统,通常包括燃料供应、氧化剂供应、水热管理及电控等子系统,其工作方式与内燃机类似。理论上只要外部不断供给燃料与氧化剂,燃料电池就可以续发电。 图1 PEMFC 基本原理 燃料电池从发明至今已经经历了100 多年的历程。于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

微生物燃料电池

微生物燃料电池 12级新能源材料,程妮,学号106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s ,MFCs)是一种利用微生物作为催化剂,将燃料中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是一种生物反应器。自1911年英国植物学家Potter 发现微生物可以产生电流开始,有关MFCs 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但进展缓慢。直到研究人员发现某些微生物能在无介体的条件下直接将体内产生的电子传递到电极,MFCs 的研究获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MFCs 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无介体MFCs 产电性能的改善,体现在污水处理、生物传感器的应用和生物修复等方面。 一、原理 微生物燃料电池以附着于阳极的微生物作为催化剂,通过降解有机物(例如,葡萄糖、乳酸盐和醋酸盐等),产生电子和质子。产生的电子传递到阳极,经外电路到达阴极产生外电流。产生的质子通过分隔材料(通常为质子交换膜、盐桥),也可以直接通过电解液到达阴极。在阴极与电子、氧化物发生还原反应,从而完成电池内部电荷的传递。如图所示为 MFCs 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典型反应如下:阳极:C 6H 1206+6H 20一 6C02+24H ++24e - 阴极:602+24H ++24e -一一12H 20 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结构 微生物燃料电池主要有三种结构类 型,即单室结构、双室结构和填料式结构。[1] (一)、单室结构的MFCs 单室MFCs 通常直接以空气中的氧气作为氧化剂,无需曝气,因而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和适于规模化的优势。单室的功率密度为480~492mW /m 2,单室MFCs 无分隔材料和阴极液,内阻较双室小。但是单室MFCs 的库仑效率(CE)比双室低(单室库仑效率为10%,而双室则为42%~61%)。 (二)、双室结构的MFCs 典型的双室MFCs 包括阳极室和阴极室,中间由PEM 或盐桥连接。双室的功率密度为38~42mW /m 2。 MFCs 从外形上又分为平板型和管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资料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摘要: 介绍了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及最新进展, 认为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是目前较理想的燃料电池, 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 具有燃料易运输与存储、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能量效率高等优点,以固体聚合物作为电解质的直接甲醇燃料电池是理想的车用动力电源,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甲醇;渗透;膜;电催化剂 Performance study on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Abstract: Working principle,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and latest progress of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 are introduced .Fuel cell of this kind is regarded as a perfect one so far, with bright prospects to be expected.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 (DMFC) had several advantages including ease transportation and storage of the fuel, reduced system weight, size and complexity, high energy efficiency.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s (PEMDMFC) were ideal power source for vehicles with bright prospects to be expected. . Key words: DMFC; methanol; crossover; membrane; electrocatalyst 0引言 由于汽车尾气污染越来越严重, 从而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汽车尾气污染的根源在于汽车发动机使用的汽油。甲醇是一种易燃液体, 燃烧性良好, 辛烷值高,抗爆性能好。甲醇又是一种洁净燃料, 燃烧时无烟,燃烧速率快, 排气污染少。不管燃烧汽油还是燃烧甲醇作汽车的动力都需要使用内燃机, 因此其噪音污染及燃料燃烧不完全引起的排放物污染是不可避免的。使用电动汽车是解决汽车尾气污染的根本办法, 同时还可以减少内燃机造成的噪音污染。燃料电池有内燃机使用燃料重量轻, 补充燃料方便等优点, 无需充电, 它的最大优点在于可把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 其效率不受卡诺循环限制。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简称为DMFC) 无需将甲醇转变成氢源, 利用甲醇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位课程论文(2013 ---- 2014学年第学期) 学院(中心、所): 专业名称: 课程名称:高等环境微生物 论文题目: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授课教师(职称): 研究生姓名: 年级: 学号: 成绩: 评阅日期: 山西大学研究生学院 2014年月日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学生:指导老师: 摘要:微生物燃料电池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是当下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从微生物燃料电 池的由来,原理,分类,研究方向,应用前景等方面对微生物燃料电池做了一大致的概述。 介绍了几种主要的燃料电池细菌。 关键字微生物燃料电池 随着全球化石油燃料的减少和由此产生的温室效应的加剧,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它便是微生物燃料电池。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ological Fuel Cells)并非刚刚出现的一项技术,早在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马克·比特首次发现了细菌的培养液能够产生电流,于是,他用铂作电极,将其放进大肠杆菌和普通酵母菌培养液里,成功制造出了世界第一个微生物燃料电池。 利用微生物的作用进行能量转换(如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或光合作用等),把呼吸作用产生的电子传递到电极上,这样的装置叫微生物燃料电池。用微生物作生物催化剂,可以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能量转换。[1] 纵观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几种形式的变革[2]。早期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是将微生物发酵的产物作为电池的燃料,如从家畜粪便中提取甲烷气体作为燃料发电。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人们将微生物发酵和制电过程合为一体。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电子传递中间体的广泛应用,微生物燃料电池的输出功率有了较大提高,使其作为小功率电源而使用的可行性增大,并因此推动了它的研究和开发。2002年后,随着直接将电子传递给固体电子受体的菌种的发现,人们发明了无需使用电子传递中间体的微生物电池,其中所使用的菌种可以将电子直接传递给电极。由于微生物燃料电池能够长时间提供稳定电能,所以它在诸如深海底部和敌方境内的军事装备这些“特殊区域”具有潜在用途.近年来,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 1.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分类 微生物燃料电池是利用微生物作为反应主体,将燃料(有机物质)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一种装置。其工作原理与传统的燃料电池存在许多相同之处,以葡萄糖作底物的燃料电池为例,其阴阳极化学反应式如下[3]: 阳极反应C6H12O6+6H20 CO2+24e-+24H+ 阴极反应6O2+24e-+24H+12H2O 一般而言,微生物燃料电池都是在缺氧条件下通过向阳极传递电子氧化电子供体来实现的(见图1),电子供体可以是微生物代谢底物,也可以是人工添加的辅助电子传递中间体,这种中间体能够从微生物那里获得电子,然后将获得的电子传递到阳极。有些情况下,微生物本身可以产生可溶性电子传递中间体,或者直接将产生的电子传递到阳极表面,电子通过外电路到达阴极,有机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质子通过质子交换膜到达阴极,而这种交换膜能限制溶氧进入阳极室,最后,电子、质子和氧气在阴极表面结合形成水。 根据电子传递方式的不同,可将微生物燃料电池分为直接和间接微生物燃料电池[4-5]。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综述

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综述 发表时间:2018-12-17T15:55:01.2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9期作者:刘家兴卢欢王昊姜登岭 [导读] 摘要:国内外对人工湿地(CW)和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研究已经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在两个领域都取得了特别好的成就。 华北理工大学河北唐山 063000 摘要:国内外对人工湿地(CW)和微生物燃料电池(MFC)的研究已经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在两个领域都取得了特别好的成就。在此基础上,将二者耦合起来的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CW-MFC),由于其污水处理效果好、可产电、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型的特点,近些年关注度越来越高。本文就国内外对CW-MFC的研究进展做一个综述。 关键词: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污水处理;产电 1、引言 现今水质越来越差,人们在保护水资源的同时也在积极探寻污水处理水质更优、效率更高的方法。CW污水处理系统建造费用低,运行简便,湿地基质中的微生物在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同时能够产生电子,使之具备产电潜力[1]。MFC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的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新型生物电化学系统。研究人员将二者结合,不止增强了废水的去污效果,而且具有产电的功能,由于其减少甲烷等气体的排放,可以有效的遏制温室效应。因此,CW-MFC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CW-MFC概述 CW-MFC是新兴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其性能优于其他MFC,污水处理量大大增多,且维护方便。由于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技术、系统配置、运行和电力生产都面临着很大的问题。 CW-MFC工作原理是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产生的有机物到达根系附近的阳极区,为MFC中的产电微生物源源不断的提供基质。[2,3]植物在阴极区的根系,形成植物-微生物-电极材料的复合生物阴极电极,利用植物根部泌氧为阴极提供还原反应电子受体。[4]CW-MFC系统中拥有人工湿地系统中天然的氧化还原电位梯度,且微生物燃料电池与人工湿地中都有利用微生物,二者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能够很好的耦合,这样不但可以提高系统的整体污水处理效果,同时还拥有微生物燃料电池的产电性能。[5]影响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因素有很多,像种植的植物种类,基质,水力停留时间(HRT),微生物种类,电阻,外电路等各种辅助材料等。 CW-MFC研究进展 前面对CW-MFC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下面就参阅的有限文献对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CW-MFC)做一个综述。 印度的Asheesh Kumar Yadav等第一次将CW和MFC结合。实验结果表明96h可以达到93.15%的染料去除效果,COD去除率75%。最大的功率密度和电流密度分别为15.73 mW? m?2和69.75mA ?m?2。由此得出除了可再生能源发电外,对废水处理非常有益。 Shentan Liu等建立一个无膜的单室,种植空心菜,接种厌氧污泥,再设置一个无植物的对照组,对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氮(TN)的去除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TN平均去除率为54.4%,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2.1%;种植空心菜的TN平均去除率为90.8%,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4.8%。种植空心菜的最大功率密度12.42mW/m2比空白对照组5.13mW/m2高142%。 Yaqian Zhao等用PVC柱建造CW-MFC模型(3.7L),系统1以成批方式操作,系统2在系统1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空气扩散装置将气体向上送到阴极。实验表明通入空气对CW-MFC发电有很大的作用。 Dan Wu等人设计了一个半工业人工湿地无膜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最大的水力停留时间功率密度为9.6 mW / m 2和最大电流密度是55 mA / m 2。在间歇流量模式下,COD去除率为91.2%,总氮、铵态氮和总磷的清除率在95% ~ 99%之间,而CW-MFC产生的电量为99%。 Zhou Fang等研究阴极直径对CW-MFC电极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在阴极上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生物发电、ABRX3脱色、化学需氧量(COD)去除性能先升高后随阴极直径的增大而减小。阳极性能受阴极的影响。阴极直径为25cm的CW-MFC表现出最佳电极性能,最高电压和功率密度分别为560 mV和0.88 W/ m3。最高的ABRX3脱色和COD去除分别为271.53 mg/ L和312.17 mg/L。[10] Junfeng Wang等就电极材料(CFF、SSM、GR、FN)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CW-MFC的生物能量输出随基质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四种不同的材料在阳极电极周围形成了显著不同的微生物群落分布。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发现表明CW-MFC利用FN阳极电极可以明显改善脱氯单胞菌的相对丰度。Junfeng Wang等还探究了灯心草、香蒲、水葱三种大型水生植物对CW-MFC产电菌产电的影响,从本研究可以得出,利用香蒲和水葱作为大植物可以显著促进CW-MFC的生物发电。有植物的与未种植的CW-MFC相比植物吸收和增强微生物的作用分别促进了COD、NO 3 - N和NH 3 - N的去除率分别为5.8%、7.2%和23.9%。在根际土壤中发现的微生物(噬纤维菌、梭状芽孢杆菌、脱氯单胞菌等)具有分解难降解污染物的能力。Junfeng Wang等还研究了基质材料尺寸和水生植物对CW-MFC生物发电、污染物清除和细菌群落分布的影响。得出有植物CW-MFC填料尺寸较大的电化学活性细菌的相对丰度显著提升(β-变形菌),这可能会导致在CW-MFC生物电产生的增加(8.91mW/m2),在有植物的cw-mfc中,发现了COD(86.7%)和NO3-N(87.1%)的最高去除效率,这与微生物的多样性有很大的关系。 Villase?or Camacho等研究废水含盐量浓度对CW-MFC性能的影响。根据COD和VSS测量,抑制微生物在阳极区最早出现的近似盐度3 g L?1(批量实验证实)。盐度9.51 g L?1的水平湿地植物仍然没有明显损害。 Xu Lei等将MFC集成到脱水明矾污泥(DAS)为基础的垂直流人工湿地,探究不同面积比例粉末活性炭(PAC)应用于阳极对CW-MFC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PAC的夹杂物提高COD,TN和RP的去除效率,这项工作提供了另一个潜在的PAC在CW -MFC的使用与更高的废水处理效率和能量回收。 Pratiksha Srivastava等对CW-MFC系统的曝气和径向氧损失的性能进行评价。本研究探讨了利用美人蕉植物的径向氧损失(ROL)和间歇曝气(IA)的低成本阴极发展的可能性。本研究证明对CW- MFC阴极反应的过量曝气对生物发电没有显著影响,但提高了CW- MFC的污水处理性能。 结论 前面对一部分研究者各个方面的研究做了简单的介绍。研究人员通过有无植物、植物种类、电极材料、氧气的有无、水流的形式、基质尺寸、有无分隔材料、温度、含盐度、pH等对CW-MFC的影响进行实验,得出了一系列结论,成果很显著,为以后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资

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

应用电化学 论文作业题目燃料电池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进展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制药134班 姓名郭莹莹

摘要 燃料电池是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利用方式,它是一种能够持续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能量转换装置。发展燃料电池对于改善环境和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分类及燃料电池的优点,详细阐述了燃料电池现在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研究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燃料电池转换装置应用发展 1 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及分类 燃料电池( Fuel Cell,FC) 是把燃料中的化学能通过电化学反应直接转换为电能的发电装置。按电解质分类,燃料电池一般包括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 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 、磷酸燃料电池( Phosphoric Acid Fuel Cell,PAFC) 、碱性燃料电池( Alkaline Fuel Cell,AFC)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 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 及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 Molten CarbonateFuel Cell,MCFC) 等。以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为例,主要部件包括: 膜电极组件( Membrane Elec-trode Assembly, MEA) 、双极板及密封元件等。膜电极组件是电化学反应的核心部件,由阴阳极多孔气体扩散电极和电解质隔膜组成。电解质隔膜两侧分别发生氢氧化反应与氧还原反应,电子通过外电路作功,反应产物为水。额定工作条件下,一节单电池工作电压仅为0.7 V 左右。为了满足一定应用背景的功率需求,燃料电池通常由数百个单电池串联形成燃料电池堆或模块。因此,与其它化学电源一样,燃料电池的均一性非常重要。燃料电池发电原理与原电池类似( 见图1) ,但与原电池和二次 电池比较,需要具备一相对复杂的系统,通常包括燃料供应、氧化剂供应、水热管理及电控等子系统,其工作方式与内燃机类似。理论上只要外部不断供给燃料与氧化剂,燃料电池就可以续发电。 图1 PEMFC 基本原理 燃料电池从发明至今已经经历了 100 多年的历程。于能源与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点问题。近20 年以来,燃料电池这种高效、洁净的能量 转化装置得到了各国政府、开发商及研究机构的普遍重视。燃料电池在交通运输、便携式电源、分散电站、航空及水下潜器等民用与军用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燃料电池汽车、电站及便携式电源等均处于示范阶段,在商

微型燃料电池简介剖析

课程论文 学 院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专 业 应 用 化 学 年 级 2013 级 姓 名 张 忆 恒 课 程 化学电源 论文题目 微型燃料电池简介 指导教师 卢 先 春 成 绩 2016年5月20 日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words: (1) 引言 (1) 1 微型H2-O2(空气)燃料电池 (2) 2 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 (3) 2.1 μDMFC结构和工作原理 (4) 3 微型甲酸燃料电池 (6) 4 微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6) 5 结论 (7)

信阳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课程论文 微型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 学生姓名:张忆恒学号:20135052012 化学化工学院2013级应用化学 课程名称化学电源 摘要:燃料电池因其清洁无污染,比功率密度高,无需充电,补给燃料快速方便等优点越来越受重视。且微型燃料电池因其尺寸微小倍受青睐。本文讨论了分别以纯氢、甲醇和甲酸为燃料的微型燃料电池和微型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对微型直接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和原理做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微型燃料电池;氢;甲醇;甲酸 Research progress in micro-fuel cells Abstract: Many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to the fuel cells because of its clean and non-polluting, high specific power density, without charge, fast and easy refueling.Meanwhile micro-fuel cells is acclaimed for its small size.The micro-fuel cells using hydrogen from pure hydrogen, methanol and formic acid as fuels and micro solid oxide fuel cell were discussed. The materials used in micro-fuel cells for the portable electronics were outlined. The preparation technologies of micro-fuel cell such as micro lectomechanical system technology were analyzed.Meanwhile it mad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s of Micro Direct Methanol Fuel Cell(MDFC). Keywords:micro-fuel cell; hydrogen; methanol; formic acid 引言 近年来,随着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手、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产品的迅猛发展,对微型能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燃料电池是不经过燃料的燃烧而将化学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能量转换装置。微型燃料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便携能源,具有高效、高能量密度、体积小、成本低、环境好等优点。因此近年来,用于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微型燃料电池的研究引起了人们极大兴趣。

浅谈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2019年第12期广东化工第46卷总第398期https://www.360docs.net/doc/bf16939316.html, ·83· 浅谈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李玉冰1,叶群芳1,王世栋2 (1.广州市湃森环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000;2.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东广州510760) Progress in Research of Electrigens in Microbial Fuel Cell Li Yubing 1,Ye Qunfang 1,Wang Shidong 2 (1.Guangzhou Passion Environmental Advisory Service Co.,Ltd.,Guangzhou 510000; 2.Guangdong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 510760,China) Abstract:Microbial fuel cell (MFC)is hybrid of microbial technology and electrochemistry,which can effectively convert substrate or renewable biomass to electricity.Electricigen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FC.In this article,research progresses of microbial fuel cells in recent years were summarized ,different electricigens were provided,the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microbial fuel cells was forecasted. Keywords:microbial fuel cell ;electricigens ;non-mediator 微生物燃料电池(Microbial Fuel Cell ,MFC)是一种利用产电微生物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电池装置[1]。在1911年,Potter 等将金属铂电极置于富含酵母和大肠杆菌悬浮液中发现有微弱的电流产生,首次利用微生物产电。但在此后很长的一段时期内,相关研究陷入停滞。20世纪70年代,MFC 技术概念才被明确。进入21世纪之后,一种可直接将电子传递给固体电极的微生物被发现,使得MFC 成为研究的新热点[2]。本文在调研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MFC 工作原理和主要的产电微生物类型,旨在为MFC 构建和应用提供参考。 1MFC 工作原理 MFC 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燃料电池。以典型的双室微生物燃料电池为例,MFC 由阴极区和阳极区组成,阳极槽保持厌氧,阴极槽保持有氧,质子交换膜等作为分隔材料隔开两个区域,H +离子可以自由通过质子交换膜,氧气则截留在阴极槽。阳极的产电微生物通过代谢将底物氧化,产生电子、质子和二氧化碳。底物在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质子与电子基本以NADH 2与FADH 2形式存在,电子可分别以细胞直接接触、纳米导线传递和中介体转移3种方式传递给最终受体,并与质子在阴极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最终的反应产物——水[3-5]。 以葡萄糖作为底物,MFC 的生化反应如下: 阳极:C 6H 12O 6+6H 2O ?? →?微生物 6CO 2+24e -+24H +阴极:6O 2+24e -+24H +??→?微生物 12H 2O 按电子传递方式划分,MFC 可分为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和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是在阳极室中加入外源电子中介体,如中性红、二磺酸盐(AQDS)、甲基紫、可溶性醌等。由于外源中介体物质价格较高且容易流失,部分介体还具有毒性,限制了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和应用[6]。目前,MFC 研究主要集中在无介体微生物燃料电池上。 MFC 启动后前期产生的电流很低,随着生物量的积累,电流会逐渐升高。MFC 本质上通过获取微生物代谢过程产生的电子产生电流。MFC 的输出功率基本取决于电子在和电极间的传递效率、电解液电阻和电化学反应动力学因素。由于MFC 不属于热机系统,能避开卡诺循环的热力学限制,MFC 理论上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效率可接近100%[7]。 2产电微生物 MFC 与其他传统燃料电池最根本区别在于阳极反应以铂催 化而是由微生物催化,产电微生物是核心要素[8]。在MFC 系统中,底物经产电微生物氧化、产生的电子经外电路传输最终产生电流[9]。 产电微生物来源较为广泛,主要包括河底底泥、厌氧颗粒污泥等。近年来发现,单一菌种电流输出较低,而天然厌氧环境下混合菌种经过驯化后可以使输出电流成倍增加。利用天然厌氧环 境中的混合菌进行接种已成为最常见的接种形式。经国内外文献调研,产电微生物的种类较为分散,包括细菌、古菌和酵母菌[10],但主要来自于细菌域,且多为兼性厌氧菌,主要分布在变形菌、酸杆菌和厚壁菌三大细菌分支[8]。 已报道的产电细菌主要包括变形菌门的α-变形菌纲(Alphaproteobacteria)的Gluconobacter oxydans 、Rhizomicrobium electricum 及Paracpccus pantotrophus 等,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的Rhodoferax ferrireducens ,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的Shewanella oneidensis 、Proteus vulgaris 、Citrobacter sp SX-1等,δ-变形菌纲(Deltaproteobacteria)的硫还原地杆菌(Geobacter sulferreducen )、Desulfovibrio desulfuricans 等等;厚壁菌门的拜氏梭菌(Clostridium beijerinckii )和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 )等;酸杆菌门的Geothrix fermentan 等等[10-16] 。仅少量产电菌能以无机物如硫、氢为能源,其余多以有机物为碳源[16]。 其中,Ringeisen 等发现S.oneidensis DSP10能在好氧条件下利用乳酸产电,这是最早发现的能在有氧条件下产电的菌种[11],Biffinger 等还发现S.oneidensis DSP10能以果糖、抗坏血酸等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产电,且以果糖为底物时功率密度可达350W/m 2,产电最高[12]。这种产电微生物的发现拓宽MFC 底物的利用范围。此外,其他类型的产电微生物逐渐被发现,如Geopsychrobacter electrodiphilus 、Desulfoblbus propionicus 等[17-18]。 相关研究表明存在一些途径可强化MFC 的产电效果。如我国邓丽芳等[13]分离出一种肺炎克雷伯氏菌可进行胞外电子传递方式,提出了克雷伯氏菌在MFC 中的2,6-二叔丁基苯醌穿梭机制,为降低电池内阻、提高MFC 功率密度提供了一条有潜力的途径;Luo [14]发现对一种兼性厌氧产电菌Tolumonas osonensisa 菌体细胞进行了通透性处理,可显著提高其产电功率。 3MFC 的应用 有机废水处理是MFC 最具应用潜力的方向。常见的废(污)水的处理技术主要有好氧生物处理技术和厌氧生物处理技术。好氧生物处理技术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厌氧处理工艺虽然可以产生甲烷,但由于甲烷较难回收利用,无法实现能源的回收。MFC 兼具污水处理厂厌氧池和曝气池的特点,还可产生电能[4],可以作为一种废水生物处理技术。MFC 可利用废水中的有机质产电,且可利用的有机物范围较广,可处理各种浓度的有机废水,甚至难降解的有机废水。 生物修复方向是MFC 另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方向。通常情况下,生物修复过程需加入电子供体或电子受体支持微生物的呼吸促进有毒污染物的生物降解[19]。MFC 可利用微生物将电极作为电子供体或电子受体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达到修复的目的,同时还可避免二次污染[20]。 此外,MFC 在其他领域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如MFC 可帮助解决人体植入装置的能源供应问题,MFC 可利用体液或血液 [收稿日期]2019-05-23 [作者简介] 李玉冰(1992-),女,江西萍乡人,硕士研究生,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方向主要为矿区环境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