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规范一览表

测量规范一览表
测量规范一览表

GB50167-92工程摄影测量规范

工程摄影测量规范 -------------------------------------------------------------------------------- GB50167-92 第1章总则 第2章控制测量 2.1 一般规定 2.2 平面控制测量 2.3 高程控制测量 第3章航空摄影测量 3.1 一般规定 3.2 地面标志的布设与航空摄影的要求 3.3 像控点的布设与施测 第4章地面摄影测量 4.1 一般规定 4.2 摄影站及像控点的布设 4.3 地面摄影及摄影处理 4.4 调绘 4.5 测图 第5章数字地面模型 5.1 一般规定 5.2 数据获取 5.3 数据编辑 5.4 数据处理 第6章非地形摄影测量 6.1 一般规定 6.2 物方控制 6.3 摄影机检校及其物镜前节点坐标的计算 6.4 数据获取 6.5 数据处理 6.6 特殊摄影测量 第7章工程遥感 7.1 一般规定 7.2 航空遥感飞行与地物波谱测量 7.3 工程遥感的图像处理 7.4 遥感图像的解译 7.5 遥感制图、工程信息系统和数据库 附录一地面标志的形状和尺寸 附录二航线网布点航线段端点间的基线数 附录三控制片的整饰格式 附录四像片调绘

附录五数字地面模型数据点格网管理模式 附录六非地形摄影测量人工标志的形状 附录七非地形摄影测量的精度估算 附录八数据处理的解法 附录九样品发射率野外简易测定方法 附录十陆地卫星各传感器的波段性能简表 附录十一本规范用词说明 工程摄影测量规范 第1章总则 第1.0.1条为了统一工程摄影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摄影测量资料,保证成果、成图的质量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以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能源等各类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通用性摄影测量。其内容包括:控制测量、1∶5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的航空和地面摄影测量、数字地面模型、非地形摄影测量和工程遥感。 第1.0.3条工程摄影测量作业前,应了解工程的要求,进行现场踏勘,并应收集、分析和利用已有合格资料,制定经济合理的测量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或纲要;作业中应加强工序质量检查;作业后应进行检查验收,编写技术报告或说明书。 第1.0.4条摄影测量内、外业仪器的光、机、电性能必须进行检校。 第1.0.5条工程摄影测量作业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精密工程控制网测量复测方案

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SN2标段第二项目部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 复测方案 (DIK44+864.58~DIK53+640) 编写: 复核: 批准: 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SN2标段第二项目部 二零一三年三月

目录 1. 概述 (1) 2. 复测技术依据 (1) 3. 已有成果资料 (2) 4. 精测网复测内容及精度要求 (2) 4.1复测工作内容 (2) 4.2复测精度总体控制 (3) 4.3复测的具体精度控制标准 (4) 5. 外业观测的实施 (5) 5.1高程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 (6) 5.2平面控制测量作业实施计划 (7) 6. 精测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方法 (9) 6.1 高程控制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 (9) 6.2 平面控制网复测数据处理和平差 (10) 7. 问题处理与复测评判 (12) 7.1 CPI控制网复测评判方法及标准 (12) 7.2 CPII控制网复测评判方法及标准 (13) 7.3 三等水准复测评判方法及标准 (14) 8. 复测应提交的成果和资料 (14) 9. 附件 (15)

1.概述 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位于辽东半岛、黄海之滨,线路总体走向呈西南~东北向,西起大连市甘井子区,东至普兰店市的登沙河镇西侧,途经大连市的金州区与保税区。线路自哈大客运专线新大连站站外(DK19+453.07)引出,上跨后盐立交桥,经陆港物流园区,下钻在建哈大客运专线同时上跨沈大高速公路,在既有金州站小里程咽喉区附近折向东北,于既有金州车场的北侧并行车场前行,在既有金州站的北侧设置金州客场,随后铁路跨过既有哈大线、以隧道形式经过红塔工业区、下钻既有哈大线,于刘半沟附近设置广宁寺站,随后铁路继续东行跨过丹大高速公路、登沙河,我项目部施工区段DIK44+864~DIK53+640,线路全长8.776km。 本项目部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分为高程和平面两部分。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所交高程控制网为三等水准网,所交平面控制网分为基础控制网(CPI)和线路控制网(CPII),精度分别为铁路三等和四等GPS网。 按要求,大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SN2标段第二项目部开工前需对管段工程范围内所有的高程控制点和平面控制点进行复测。高程控制网复测按三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CPI平面控制网复测按铁路三等GPS网要求进行、CPII 平面控制网复测(包括联测的CPI平面控制网点)按铁路四等GPS网要求进行。 为确保本段范围内精测网与相邻段精测网在高程和平面上衔接的平顺性,本段精测网复测还需联测相邻标段范围内的CPI平面控制点、CPII平面控制点和三等水准点。 2.复测技术依据 (1)《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101-2009;

标准规范方法确认记录表(GBT 8077-2012)

DLJL19-02-( )旧标准、规程的名称及编号新标准、规程的名称及编号 混凝土外加剂均质性试验方GBT 8077-2000 混凝土外加剂均质性试验方法GBT 8077-2012 新旧标准、规范内容比较 章节号旧标准新规范主要变化 1 本标准适用于普通碱水剂、高效碱水剂、缓凝高 效碱水剂、早强碱水剂、缓凝碱水剂、引气减水剂、 早强剂、缓凝剂、引气剂、泵送剂、防水剂、防冻剂、 膨胀剂和速凝剂共十四中混凝土外加剂 本标准适用于高性能减水剂(早强剂、标准剂、缓凝剂)、高 效减水剂、(标准型、缓凝型)、普通减水剂(早强剂、标准型、缓 凝型)、引气减水剂、泵送剂、早强剂、混凝剂、引气剂、防水剂、 防冻剂、和速凝剂共十一类混凝土外加剂 标准范围增加了高性能减水剂, 删除了膨胀剂 4(2000)5、6(2012)固体含量测定方法含固量测定方法、含水率测定方法 增加了含固量测定方法和含水 率测定方法,删除了固体含量测定方 法 8(2000)10(2012) 柏与液面接触后,在柏环内形成液膜。提起柏环 时所需的力与液体表面张力相平衡,测定液膜脱离液 面的力之大小 柏环与液面接触后,在柏环内形成液膜,提起柏环是所需的力 与液面表面张力相平衡,测定液膜脱离液面的力的大小 表面张力试验方法中取消了界面张 力仪 11 利用乙酸铅试液脱色与斐林溶液混合生成氢氧 化铜氢氧化铜与酒石酸钾钠作用生成溶解状态复 盐此复盐具氧化性当有还原糖存在时或用葡萄糖 溶液滴定时该复盐中的二价铜被还原为一价铜 萄萄糖氧化为葡萄糖酸以次甲基蓝为指示剂在氧化 剂中呈蓝色在还原剂中呈无色 用电位滴定法,以银电极或氯电极为指示电极,其电势岁Ag+ 浓度而变化。以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用电位计或酸度计测定两电 极在溶液中组成原电池的电势,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溶解度很 小的氯化银白色沉淀。在等当电前滴入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两 电极间电势变化缓慢,等当电时氯离子全部生成氯化银沉淀,这时 滴入少量硝酸银即引起电势急剧变化,指示出滴定终点 增加了离子色谱法测定氯离子试验 方法,删除了还原糖含量试验方法 12(2000)13(2012)仪器: 水泥净浆搅拌机 截锥圆模: 上口直径36mm 下口直径60mm 高度为 60mm 内壁光滑无接缝的金属制品 玻璃板: 400mm*400mm*5mm 秒表 钢直尺:300mm 仪器: 双转双速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JC/T729的要求 截锥圆模:上口直径36mm,下口直径60mm,高度60mm,内壁光滑无 接缝的金属制品 玻璃板:400mm*400mm*5mm 秒表 钢直尺:300mm 刮刀 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方法中设备进 行了调整

常见标准代一览表

常见标准代号一览表 中国标准: CB- 中国船舶行业标准 CH- 中国测绘行业标准 CJ- 中国城镇建设行业标准 CY- 中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 DA- 中国档案工作行业标准 DB- 中国农机工业标准 DJ- 中国电力工业标准 DL- 中国电力建设行业标准 DZ- 中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EJ- 中国核工业行业标准 FZ- 中国纺织行业标准 GB- 中国国家强制性标准 GB/T-中国推荐性国家标准 GJB-中国国家军用标准 GY- 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 GA- 中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 HB- 中国航空工业行业标准 HG- 中国化工行业标准 HJ- 中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Y- 中国海洋工作行业标准 JB-中国机械行业(含机械、电工、仪器仪表等)强制性行业标准 JC- 中国建筑材料行业标准 JB/T-中国机械行业(含机械、电工、仪器仪表等)推荐性行业标准 JG- 中国建筑工业行业标准 JR- 中国金融系统行业标准 JT- 中国公路、水路运输行业标准 JY- 中国教育行业标准 JZ- 中国建筑工程标准 LD- 中国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 LY- 中国林业行业标准 MH- 中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 MT- 中国煤炭行业标准 MZ- 中国民政工作行业标准 NY- 中国农业行业标准 QB- 中国轻工行业标准 QC- 中国汽车行业标准 QJ- 中国航天工业行业标准 SB- 中国商业行业标准 SC- 中国水产行业标准 SH- 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标准 SJ- 中国电子行业标准 SL- 中国水利行业标准

SN- 中国进出口商品检验行业标准 SY- 中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 TB- 中国铁路运输行业标准 TD- 中国土地管理行业标准 TY- 中国体育行业标准 WB- 中国卫生标准 WH- 中国文化行业标准 WJ- 中国兵器工业标准 XB- 中国稀土行业标准 YB- 中国黑色冶金行业标准 YC- 中国烟草行业标准 YD- 中国邮电通信行业标准 YS- 中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Y- 中国医药行业标准 ZB- 中国专业标准 ZBY-中国仪器行业专用标准 ZY- 中国中医行业标准 CNS-台湾工业标准 国际标准: ISO-国际标准化组织标准 JSO/R-国际标准化组织建议 IIW-国际焊接协会标准 JCAO-国际民用航空组织标准 ICRP-国际射线防护委员会标准 美国标准: ASTM STD-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标准 AASHTO STD-美国国家公路及运输公务员协会标准 ANSI STD- 美国标准协会标准 AIAG STD -自动化工业行动集团标准 API STD- 美国石油协会标准 ASNT(SNT) STD -美国无损检测协会 AREA STD- 美国铁路工程协会标准 ASME STD- 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标准 AIA STD- 美国航空学会标准 AWS STD- 美国焊接协会标准 FAA STD- 美国联邦标准 MIL-STD - 美国军用标准 MSS STD- 美国制造商标准化协会标准 ASA-美国国家标准 NCRP STD - 美国国家辐射防护与测量理事会标准 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标准 NAS-美国国家航空航天标准 AMS-美国宇航材料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第1章总则 第2章平面控制测量 一般规定 设计、选点、造标与埋石 水平角观测 距离测量 内业计算 第3章高程控制测量 一般规定 水准测量 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 第4章地形测量

一般规定 图根控制测量 一般地区地形测图 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第四节城镇居住区地形测图工矿区现状图测量 水域地形测量 地形图的修测 第5章线路测量 一般规定 铁路、公路测量 架空索道测量 自流和压力管线测量 架空送电线路测量 第6章绘图与复制 一般规定

绘图 编绘 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 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 打样与胶印 第7章施工测量 一般规定 施工控制测量 工业与民用建筑施工放样 灌注桩、界桩与红线测量 水工建筑物施工测量 第8章竣工总图的编绘与实测一般规定 竣工总图的编绘 竣工总图的实测

第9章变形测量 一般规定 水平位移监测网 垂直位移监测网 水平位移测量 垂直位移测量 内业计算及成果整理 附录一本规范名词解释 附录二平面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 附录三方向观测法度盘和测微器 附录四高程控制点标志及标石的埋设规格 附录五建筑物、构筑物主体倾斜率和按差异沉降推算主体倾斜值的计算公式 附录六基础相对倾斜值和基础挠度计算公式 附录七本规范用词说明 工程测量规范-总则

工程测量规范 第1章总则 第1.0.1 条为了统一工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及时、准确地为工程建设提供正确的测绘资料,保证其成果、成图的质量符合各个测绘阶段的要求,适应工程建设发展的需要,制订本规范。 第条本规范适用于城镇、工矿企业、交通运输和能源等工程建设的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生产(运营)阶段的通用性测绘工作。其内容包括控制测量,采用非摄影测量方法的1∶500~1∶5000比例尺测图、线路测量、绘图与复制、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和变形测量。 对于测图面积大于50K㎡的1∶5000比例尺地形图,在满足工程建设对测图精度要求的条件下,宜按国家测绘局颁发的现行有关规范执行。 第条工程测量作业前,应了解委托方对测绘工作的技术要求,进行现场踏勘,并应搜集、分析和利用已有合格资料,制定经济合理的技术方案,编写技术设计书或勘察纲要。工程进行中,应加强内、外业的质量检查。工程收尾,应进行检查验收,做好资料整理、工程技术报告书或说明书的编写工作。 第条对测绘仪器、工具,必须做到及时检查校正,加强维护保养、定期检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主编部门: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1993年8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工程测量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3〕242号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6〕250号文的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工程测量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1993年8月1日起施行。原《工程测量规范》TJ26-78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1993年1月3日 修订说明 本规范是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发〔1986〕250号文通知要求,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负责主编,具体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西安勘察院会同有关单位共同对原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冶金工业部颁发的《工程测量规范》TJ26-78(试行)进行修订而成。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经过调查研究,广泛征求全国各地有关单位意见,根据体现政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要求,保留了原规范适用的条文,删除、修改了不适用或不完全适用的条文,增加了通过鉴定并广泛应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科研成果,经两次全国性会议讨论修改,最后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修订后的内容共9章40节及7个附录,除保留原规范的总则、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地形测量、线路测量、绘图复制等章外,增订了施工测量、竣工总图编绘与实测、变形测量;以及地形图的修测,编绘,晒蓝图、静电复印与复照,翻版、晒印刷版与修版,打样与胶印等章节。调整了原章、节中的内容:平面控制测量中规定了三边网的主要技术要求;电磁波测距中规定了等级导线技术要求;高程控制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技术要求;地形测量中规定了电磁波测距仪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的技术要求、速测仪施测的技术要求;线路测量中规定了各等级线路测量的统一技术规定。

规范允许偏差一览表

一、钢筋工程 项目允许偏差(mm) 绑扎钢筋网 长、宽±10 网眼尺寸±20 绑扎钢筋骨架 长±10 宽、高±5 受力钢筋 间距±10 排距±5 保 护 层 厚 度 基础±10 柱、梁±5 板、墙、 壳 ±3 绑扎箍筋、横向钢筋间距±20 钢筋弯起点位置20 二、砌体工程 主控项目1 砖强度等级设计要求MU 2 砂浆强度等级设计要求M 3 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80% 4 斜槎留置第5.2.3条 5 直槎拉结筋及接槎处理第5.2.4条 6 轴线位移≤10mm 7 垂直度(每层)≤5mm 一般项目1 组砌方法第5.3.1条 2 水平灰缝厚度10mm 8–12mm 3 基础顶面、楼面标高±15mm 4 表面平整度(混水)8mm 5 门窗洞口高度宽±5mm 6 外墙上下窗口偏移20mm 7 水平灰缝平直度(混水)10mm 三、模板工程 模板安装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

序号项目 允许偏差值(mm) 检查方法 国家标准 省优质结构 工程标准 1 轴线位移柱、墙、梁 5 3 尺量 2 底模上表面标高±5 ± 3 水准仪或拉线尺量 3 截面内尺寸 基础±10±6 尺量柱、墙、梁+4、-5±3 4 层高垂直度 层高 不大于5m 6 4 经纬仪或 吊线、尺量小于5m 8 6 5 相邻两板表面高低差 2 2 尺量 6 表面平整度 5 3 靠尺、塞尺 7 阴阳角 方正— 2 方尺、塞尺 顺直— 2 线尺 8 预埋铁件中心线位移 3 2 拉线、尺量 9 预埋管、螺栓 中心线位移 3 2 拉线、尺量螺栓外露长度+10、0 +5、0 10 预留孔洞中心线位移+10 6 拉线、尺量尺寸+10、0 +6、0 11 门窗洞口中心线位移— 3 拉线、尺量宽、高—±5 对角线— 6 12 插筋中心线位移 5 5 尺量外露长度+10、0 +10、0 四、混凝土工程 预制构件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docx

(测绘标准)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名称标准编号概要说明 11∶ 500 1 ∶ 1000 GB/T 6962 — 2005 规定了 1∶ 500、1∶ 1000、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的技术要求、成果质量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的检查方法及航摄器材和航摄成果的保管要求。 21∶ 500 1 ∶ 1000 GB/T 7930 — 2008 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 1000、 1∶2000 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31∶ 500 1 ∶ 1000 GB/T 7931 — 2008 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500、1∶ 1 000、1∶ 2000 1∶ 2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1∶ 25000 1 ∶50000 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 1∶ 50000、1∶ 41∶ 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GB/T 12340 — 2008 100000 地形图的规格、精度及内业作业的基本要求。 范 1∶ 25000 1 ∶50000 规定了采用模拟、解析航空摄影测量方法测绘1∶25000、 1∶ 50000、1∶51∶ 100000 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GB/T 12341 — 2008 100000 地形图的外业作业基本要求。 范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 1 部 GB/T 12343 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1∶ 50000、 1∶100000 地形图6分: 1∶25000 1∶50000 1∶ 100000 地形GB/T 12343.1 ―2008 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图编绘规范 7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 2 部 GB/T 12343.2 ―2008 GB/T 12343 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250000 地形图的基本要求、技术方法分: 1∶250000 地形图编绘规范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编绘规范第 3 部 GB/T 12343 的本部分规定了编绘1∶500000、1∶ 1000000 地形图的基本要 8分: 1∶500000 1 ∶ 1000000 地形图编绘GB/T 12343.3 ―2009 求、技术方法和地形图各要素的综合要求和技术指标。 规范 规定了采用标称精度不低于±( 5 mm+1× 10-6D)、测程不短于 15 km 的光9远程光电测距规范GB 12526— 1990电测距仪进行国家一、二等大地控制网中边长测量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 仪器的检验项目。

2017年工程测量法律法规考试及答案

2017年工程测量法律法规考试及答案

————————————————————————————————作者:————————————————————————————————日期:

2017年工程测量法律法规试卷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涉密测绘地理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危害国家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民族尊严的地理信息 B.危害部门利益的地理信息 C.可能引起外交纠纷的地理信息 D.国民经济重要工程的地理信息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2. 在那部规章中测绘质量责任制、生产组织准备的质量管理、生产作业过程的质量管理、产品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质量奖惩等作出规定。()。 A.《地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管理规定》 B.《测绘计量管理暂行办法》 C.《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 D.《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3. 测绘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是() A.土地管理 B.导航工程 C.规划 D.地理国情监控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4.1:100万至1:500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最长更新周期( )。 A.每年1次 B.每2年1次 C.每3年1次 D.至少5年1次 用户答案:[D] 得分:2.00 5. 在那部中对测绘成果的汇交、保管、秘密范围和等级等作出了规定。()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编制出版管理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测量标志保护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 D.《基础测绘条例》 用户答案:[C] 得分:2.00 6. 在那部规章中对地图审核主体、地图审核的申请与受理等作出了规定。() A.《外国的组织或者个人来华测绘管理暂行办法》 B.《地图审核管理规定》 C.《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审核公布管理规定》 D.《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使用许可管理规定》 用户答案:[B] 得分:2.00

现行公路工程标准规范一览表

序号类别编号各称 价格册数总计 1JTJ 002-87公路工程名词术语221222JTGJ003-86公路自然区划标准161163JTG B01-2003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281284JTG B03-2006 公路建设环境影响评价规范261265jtgb04-2010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281286JTG/T B05-2004公路项目安全性评价指南181187JTG/T B07-1-2006公路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161168JTG C30-2002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221229JTGC20-2011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6516510JTGD20-2006公路路线设计规范3813811JTG D30-200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3813812JTG/TD33-2012公路排水设计规范4014013JTG/TD32-2012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4214214JGD40-20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4014015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3613616JTG D60-2004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2412417JTG/T D60-01-2004公路桥梁抗风设计规范2812818JTG D61-2005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1911919JTG D62-2004 公路钢筋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4814820JTG D63-200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4814821JTJ 025-86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2012022JTG/T D65-01-2007公路斜拉桥设计细则2812823JTGD80-2006高速公路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设计通用规范2512524JTG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2512525JTG/TD81-200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3513526交公路发[2007]358号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612627JTG/T J22-2008公路桥梁加固设计规范5215228JTGB02-2013公路工程抗震规范4514529JTG/T B02-01-2008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35135 303132JTG E40-2007公路土工试验规程 7917933JTGE20-2011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106110634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3213235JTG E41-2005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1811836JTJ 056-84 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 81837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4814838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3013039JTG E60-2008 公路路基路面现场测试规程38138 检测基础设计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标准规范一览表

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标准规范一览表 1 地基与基础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JGJ6-99 湿险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JGJ167-2009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GBJ112-87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JGJ123-2000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34-2004 2主体结构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J130-9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和施工规程JGJ1-9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2006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19-92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2-2004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95-2003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03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115-2006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138-2001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04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149-2006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2002年版)J03137-2001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0399-98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7-91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61-2003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50165-92 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78-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2006年版)OB50156-2002 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11-2004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50333-2002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04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GB50447-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62-2008 3 建筑装饰装修

测量常用规范

测量常用规范 序号名称代号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3城市测量规范CJJ/T8-2011 4测绘作业人员安全规范CH1016-2008 5地籍测绘规范CH5002-1994 6地籍图图式CH5003-1994 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 8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8-2009 9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1部分: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1-2007 10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2部分:1:50001:1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2-2006 11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第3部分:1:250001:500001:100000地形图图式GB/T20257.3-2006 12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1001-2005 13测绘技术设计规定CH/T1004-2005 14全球定位系统实时动态测量(RTK)技术规范CH/T2009-2010 15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16精密工程测量规范GB/T15314-1994 17土地勘测定界规程TD/T1008-2007 18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分幅和编号GB/T13989-2012 19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13923-2006 20数字测绘成果质量要求GB/T17941-2008 21行政区域界线测绘规范GB/T17796-2009 22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CJJ61-2003 23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精化基本技术规定GB/T23709-2009_ 241:5001:1000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GB/T14912-2005 251:5001:10001: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GB/T17160-2008 26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GB/T24356-2009 27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GB/T18341-2001 28卫星定位城市测量规范CJJ/T73-2010 29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CH1003-1995 30房产测量规范第1单元房产测量规定GB/T17986.1—2000 31房产测量规范第2单元房产图图式GB/T17986.2—2000

工程测量规范

建筑工程测量规范 GB50026—2007 (建设部国家标准) 一 般 规 定 平面控制的建立,可采用卫星定位测量﹑导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等方法。 平面控制网精度等级的划分,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依次为 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及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三角形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遵循下列原则: 1 首级控制网的布设应因地自宜,且适当考虑发展;当与国家坐标系统联测时,应同时考虑联测方案。 2 首级控制网的等级,应根据工程规模﹑控制网的用途和精度要求合理确定。 3 加密控制网,可越级布设或同等级扩展。 平面控制网的坐标系统,应在满足测区内投影长度变形不大于/km 的要求下,作下列选择: 1 采用统一的高斯投影3°带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2采用统高斯投影3°带,投影面为测区抵偿高程面或测区平均高程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或任意带,投影面为1985国家高程基准面的平面直角坐标系统。 3 小测区或有特殊精度要求的控制网,可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4 在已有平面控制网的地区,可沿用原有的坐标系统。 5 厂区内可采用建筑坐标系统。 卫星定位测量 (Ⅰ)卫星定位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σ=2 2)(d B A ?+ 式中 σ----基线长度中误差(mm); A----固定误差(mm); B---比例误差系数(mm /Km ) d----平均边长(km)。 卫星定位测量控制网观测精度的评定,应满足下列要求: m= []n WW N 31 式中 m----控制网的测量中误差(mm); N----控制网中异步环的个数; n---异步环的边数; W---异步环环线全长闭合差(mm)。

装修人员登记表(标准范本)

外来装修人员登记表 ______________ 小区填表日期:

装修申请表

外来装修施工责任书 为规范小区住宅装修施工管理,明确责任,签订如下责任条款: 1、必须先到管理处办理房屋装修申报手续,如实填写《外来 装修人员登记表》和《小区房屋装修申请表》。同意接受管理处依 据有关法规、规章制度对外来装修人员在装修施工中的监督管理,并交纳2000元按金,经管理处审核安排后,方可进场施工。 2、施工时间必须安排在上午7: 00-12 : 00;下午2: 00-晚上10 : 00。其余时间不得施工,以免影响其他住户休息。 3、装修前要了解房屋结构,施工中不得改变或损坏原有房屋的结构、外观和公共设施,不得改变房屋配套设施的使用功能。 4、不准改变阳台的形状、防盗网不准伸出外墙面。 5、不得改变进户门门洞,不得妨碍楼梯通行和消防设施。 6、不得改变卫生间结构和功能,禁止改变阳台的功能,禁止将生活污水排入雨水管道。 7、不准改动或损坏房屋的柱、梁、板、剪力墙,上下水主管道,供电线路、外窗形状和颜色等。 8、外墙不准开凿抽油烟机排烟孔。 9、安装冷气机必须到管理处申报,由管理处指定位置安装。严禁在外墙凿孔安装窗式机。 10、施工人员搬运材料时,要注意保护好楼道墙面,不要造成墙面破损。 11、装修垃圾必须堆放在管理处指定位置上,由管理处统一

■■最新实用文案 清运。不得从楼面上抛弃垃圾,不得损坏公共设施、道路、绿化, 完工后,必须对楼道等处打扫干净。 12、因装修造成的管道堵塞、渗漏水、停电、损毁他人物品等,由装修队及户主负责修复和赔偿。 13、不得挪用、损坏消防器材、设施、设备,违者报有关部门处理。 14、外来装修人员违约装修施工时管理处根据情况可单独、合并作出如下处理: (1 )、规劝装修施工人员遵守以上条款: (2)、责令停工、恢复原状; (3 )、责令赔偿经济损失。 15、工程完工后,经管理处验收合格后,退还按金。 责任人签字:

各种测量限差规范

一、建筑变形测量 I角对于特级水准观测的仪器不得大于10″,对于一二级水准观测仪器不得大于15″,铟瓦水准尺、尺垫。 二、城市测量规范 1 平面控制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指标

n测站数 2 高程控制 水准测量主要技术要求(mm)

L—路线长度km,n—测站数 水准仪视子准轴与水准管轴的夹角I,在作业前开始的第一周内每天测定一次,稳定后每隔15天测定一次。二等测量I不大于15″,三、四等水准测量I不大于20″、尺垫。 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m) 常规测图开阔地区每平方公里控制点密度(点/km2) 光电测距图根导线测量要求 图根光电测距极坐标法测量技术要求

S为边长(km),H为基本等高距(m),D为测距边长(km),仪器和觇板高(棱镜中心高)精确量取至mm。 图根水准闭合差不得超过±40mm,山地千米超过16站时,不应超过±12mm。简单计算配赋。 三、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 宜短于100米, 2)精密导线点上只有两个方向时,按左、右角观测,左、右角平均值之和与360°的较差应小于4″。 3)在附合精密导线两端的GPS点上观测时,应联测两个高级方向,若只能观测到一个时,应增加测回数。 4)导线边应往返观测二个测回,每测回三次读数较差小于5mm,测回较差小于3mm,往返测平均值较差小于5mm。 5)气象数据每条边在一端测定一次。精密导线按严密方法平差。

3 精密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 1 往测奇数站:后—前—前—后, 2 返测奇数站:前—后—后--前 偶数站:前—后—后--前。偶数站:后—前—前—后。 三、铺轨基标测量 1 一般规定 1.1根据铺轨综合设计图,利用调整好的线路中线点或施工控制导线点和施工控制水准点测设铺轨基标, 1.2铺轨基标测设时,应首先测设控制基标,后在控制基标间测设加密基标和道岔铺轨基标。控制基标在直线段每120米设置一个。曲线线路除曲线元素点设置控制基标外,还应每60米设置一个。加密基标在直线线路每隔6米,曲线每隔5米设置一个。 1.3铺轨基标一般设置在线路中线上,或按设计要求可设置在线路中线一侧,道岔铺轨基标一般设置在直股和曲股的两侧。 1.4铺轨基标标志按规范要求设计。 2控制基标测量 2.1 控制基标测量方法 1)控制基标设置在线路中线上时,应在直线上采用截距法在曲线上采用偏角法测设。 2)控制基标设置在线路一侧时,可根据曲线要素点和控制基标与线路中线的关系,计算出其坐标后,直接按坐标测设。 3)也可先在线路中线上,测定设置控制基标位置的线路法线方向,然后在此方向上按控制基标与线路中线的距离确定控制基标位置。

工程测量规范

1、工程测量规范 第2.1.8条:三边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第2.4.10条:普通钢卷尺测距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s为转点桩至中桩桩位的距离(m).

第5.2.19条中桩高程测量,应布设附和路线,其闭合差不应超过50√Lmm.。 第7.2.13条建筑物的控制网,应根据建筑物结构、机械设备传动性能及生产工艺连续程度,分别不舍一级或二级控制 第7.3.1条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施工放样,应具备下列资料: 一、总平面图; 二、建筑物的设计与说明; 三、建筑物、构筑物的轴线平面图; 四、建筑物的基础平面图; 五、设备的基础图; 六、土方的开挖图; 七、建筑物的结构图。

第7.4.1条灌注桩应根据设计的数据进行定位测量,其定位误差,不宜大于5cm。当精度要求较高,需建立灌注桩举行控制网时,其技术要求应符合表7.4.1的规定。 第2.1.11导线和导线网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光电测距导线的主要技术要求 第7.2.8定线、拨地测量的校核限差

第7.4.2山地线路导线测量的的主要技术要求 第7.4.8纵、横断面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纵断面测量(即中平测量)应逐点附和于基平测量水准点上,按图跟水准测量(包括图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精度要求沿中线逐桩进行,并检查里程桩号。相临水准点高差与纵段检测的较差,不应超过2cm.设计所依据的重要高程点位如铁路轨顶、桥面、路中、下水道井底与坑深测高点灯影按转点施测。水准点和赚点的读数取值毫米,各中视点的读数则取至厘米。 2横断面测量的宽度应能满足需要。横断面的方向,在直线部分应与中线垂直,再去线部分应在法线上。作业过程中,是横向地形变化在不影响设计质量的情况下,可适当的增减断面数,加测断面时应在中线上补桩号及高程。旧路展宽和排水沟等工程,可选有代表性的位置施测横断面。 3在测量横断面时,应根据不同工程的需要测出横向遇到的建筑地坪、各街巷与单位出入口地面、地下室采光口的窗台、地下管线检修井井盖、进出水口、不同路面结构界限、沿岸水工建筑物顶面等处高程。测路拱大样时应适当加密点位。 4按轴线桩施测横断面时、到中线处应加测高程并注明,以备择绘中线纵断面图。5横断面可采用全站仪测量或用水准仪测高、用皮尺或绳尺量距,高差读数至厘米;距离读数至分米。

节能登记表标准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管理,促进科学合理利用能源,从源头上杜绝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发展改革部门管理的在我国境内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节能评估,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能源利用是否科学合理进行分析评估,并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以下统称节能评估文件)或填写节能登记表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节能审查,是指根据节能法规、标准,对项目节能评估文件进行审查并形成审查意见,或对节能登记表进行登记备案的行为。 第四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文件及其审查意见、节能登记表及其登记备案意见,作为项目审批、核准或开工建设的

前置性条件以及项目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 未按本办法规定进行节能审查,或节能审查未获通过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项目审批、核准机关不得审批、核准,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已经建成的不得投入生产、使用。 第二章节能评估 第五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按照项目建成投产后年能源消费量实行分类管理。 (一)年综合能源消费量3000 吨标准煤以上(含3000 吨标准煤,电力折算系数按当量值,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500万千瓦时以上,或年石油消费量1000 吨以上,或年天然气消费量100 万立方米以上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书。 (二)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000 至3000 吨标准煤(不含3000 吨,下同),或年电力消费量200 万至500 万千瓦时,或年石油消费量500 至1000 吨,或年天然气消费量50 万至100 万立方米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应单独编制节能评估报告表。 上述条款以外的项目,应填写节能登记表。 第六条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报告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一)评估依据; (二)项目概况;

精密工程测量的内容与特点

精密工程测量的内容与特点 来源:转载更新:2012/5/15 编辑:花开依然爱 1定义和特点 精密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的现代发展和延伸,它是指绝对测量精度达到毫米或亚毫米量级、相对测量精度达到10-6,以先进的测量方法、仪器和设备,在特殊条件下进行的测量 工作。 相比于传统的工程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具有如下特点: (1)精密工程测量是在测量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下的测量技术,在信息获取的精度 方面有更高的要求; (2)精密工程测量需要研制新仪器和专用设备,提高仪器的自动化程度及精度,深入分析工程测量工作中的各种误差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克服,研究新的测量技术、实施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形成一套专门为高精度工程测量所需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3)精密工程测量是服务于各种工程中精度要求"特高"、"特难"的那部分工作,服务范围 相对较小,但重要性十分显着,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精密工程测量所用的仪器设备必须具有较高的性能,以保证测量成果的精度、可靠 性和有效性。 2精密工程测量方案设计 一项精密工程测量的方案设计一般包括如下内容:收集各种有关的资料、深刻理解对精度要求的含义、找出关键问题及拟定处理方案、成功经验的吸收和考虑以不同方法进行验证。 精密工程测量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为: (1)对工程区的环境条件、工程及水文地质、气候的特点等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描述,并分析总结这些条件对测量作业的影响。要全面完整地掌握该地区已有的测量资料,分析和评 价这些资料的精度及利用价值。 (2)确定工程区基准,在详细进行精度分析和遵循有关规范条款的基础上,兼顾整个工 程区建设的需要,提出控制方案和施测方法以及对精度进行预估等。 (3)确定出测量中的关键技术所在,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以及广泛吸收同类工程成功的实例,提出数个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包括采用的仪器、测量方法、关键技术、预期精度以及 不同方案的比较。 (4)拟定数据处理方法。 (5)对方案可行性的论证、工作量和经费的概算等。 精密工程测量的方法和仪器 来源:转载更新:2012/5/15 编辑:花开依然爱 1精密测距 在几百米内测距,使用铟瓦基线尺较为方便,用特制的铟瓦基线尺配合显微镜读数及专门的机械装置,可使一尺段的测量误差降低到几微米,相对精度高于10-6。 精密测量几百米至数千米的距离宜用精密的光电测距仪(或全站仪)。 双频激光干涉仪是目前测长仪中精度较高的一种仪器,它能在较差的环境中达到5×10-7左右的测量精度,测程可达几十米,而且自动化程度高,适合于高精度工程测量应用以及测距仪、全站仪的测距精度自动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