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题(优推材料)

分数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题(优推材料)
分数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题(优推材料)

分数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题

班级:姓名:一、填空

1、4

5

里面有()个

1

5

,再加上()个

1

5

就成了最小的奇数。

2、

2

1

11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

单位就是最小的非零偶数。

3、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2次,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这张纸

共有()个这样的一份;如果对折三次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4、比较大小。

2 11○

2

17

5

131

2

131

1

3

4

7

4

2○

8

9

1

2

5

2

1

3

5、分子是4,比分母少5,这个分数是()。

6、把1条绳子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条绳子的(),3份是这条绳子的()。

7、

5

12

是()个

1

12

1

3

7

个是()。

8、妈妈买了9支铅笔,给小冬5支,小立4支,小冬拿了这些铅笔的(),小冬拿了这些铅笔的()。

9、一条路长3千米,如果每天修路1

3

千米,那么()天修完这条路;如果每天修这条

路的1

3

,那么()天修完这条路。

10、4天是一个星期的( );5个月是一年的( )。

11、1

4

1

()

12、一根长3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2段占全长的()

()

,每段长()米。

13、王师傅4小时加工了32个零件,3小时加工了()个零件,加工了这批零件的() ()

14、某工厂男职工是全厂人数的4

7

,女职工是全厂职工人数的

()

()

,是男职工人数的

()

()

15、要使a

11

是真分数,

10

a

是假分数,整数a的值应该是();要使

3

m

是真分数,同时使

5

m

是假分数,整数m应该是()。

16、分母是9的最小假分数是( )

17、分母是5的真分数共有( )个,分子是5的假分数有( )个。

18、分母是9的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各有一个,它们的大小只差一个分数单位,这三个分数的和是(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5

6

读作五分之六。 ( )

2、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 )

3、3个18和8个1

3

相等。 ( )

4、把一堆苹果分成三份,每份是这队堆苹果的1

3。 ( )

5、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小。 ( )

6、13个113和17个1

17

一样大。 ( )

7、一个分数的分母越大,这个分数就越小。 ( )

8、49和2

9的分数单位一样。 ( )

9、在14和1

5

之间的分数有无数个。 ( )

10、没有最小的分数单位。 ( ) 11、分母比分子大的分数是真分数。 ( ) 12、假分数的分子不小于分母。 ( ) 三、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 )里。

女同学占全班的5

9

,表示( )。

1、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5份,女同学占9份。

2、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5。

3、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9份,女同学占5份。

四、计算下面各题。 342377+ 254199- 25111- 3524- 11121313+

4532797-+ 82752999-- 226131111-+ 3432125757+-+

五、按要求写出分数。

(1) 分母是8的真分数。 (2) 分子是5的假分数。

(3)分母是a 的最小假分数。 (4)分子是10的最大真分数。

(5)分数单位是

7

1

的最大真分数及最小假分数。

六、解决问题

1、一块巧克力,小东吃了27,小红吃了4

7

,一共吃了几分之几?还剩几分之几?

2、一块菜地的种了白菜4

9

,剩下的种芹菜。种芹菜的地占整块菜地的几分之几?

3、三年级二班共有学生48人,其中男同学占总人数的3

5

,女同学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4、有两根绳子,第一根长米911,第二根长7

11

米,哪根绳子长?长多少米?

5、大象运木头,第一天运了总数的

4

13

,第二天运了总数的

7

13

,这堆木头运完了没有?为什

么?

6、一个西瓜,猴妈妈吃了1

9

,剩下的分给猴哥和猴弟。要使猴哥和猴弟分的同样多,该怎么

分?猴哥猴弟各得几分之几?

7、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8块,妈妈吃了1块,爸爸吃了2块,小明吃了3块,他们各吃了这块蛋糕的几分之几?谁吃得最多?谁吃得最少?

8、修一条长480千米的水渠,甲队单独需要2小时。乙队每分钟比甲队多修1千米。乙队每分钟修这条水渠的几分之几?

九、聪明小屋

1、一条绳子剪去1米,还剩下9米。

(1)剪去的占这条绳子的()。(2)剩下的占这条绳子的()。(3)剩下的比剪去的少的是这条绳子的()。

2、一段铁丝长8米,它的1

2

是()米。

3、把线段AF平均分成5份。根据图填空,再看看你还想到了哪些?

A B C D E F

1、AB是AF的()。

2、AB是BF的()。

三年级数学上册七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单元综合检测苏教版

第七单元测试卷 一、分别用分数表示下面图形的涂色部分和未涂色部分。 ( )( ) ( )( ) ( )( ) ( )( ) 二、填一填。 1.==1 2.( )个是,( )个是。 3.的分子是( ),分母是( ),读作( )。 4.把1条绳子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这条绳子的,3份是这条绳子的。 5.一个分数的分子是4,比分母少5,这个分数是。 6.2天是一个星期的,9个月是一年的。 三、辨一辨。 (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一个圆分成4份,每一份是它的。( ) 2.+= ( ) 3.两个分数的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小。( ) 4.有一张纸,剪去它的,还剩下这张纸的。( ) 5.===……=1 ( )

四、在○里填上“>”“<”或“=”。 ○○1 ○ ○○○ ○○○ 五、根据图形列式计算。 1. ( )+( )=( ) 2. ( )-( )=( ) 六、算一算。 += += -= -= -= 1-= 1-= += -= 七、用分数表示图形中涂色部分。(8分) ( ) ( ) ( ) ( ) 八、解决问题。 1.一张长方形纸的涂蓝色,涂红色的大小和蓝色相同,涂蓝色和红色的部分共占这张 纸的几分之几? 2.妈妈把一个西瓜平均切成10块,小可吃了2块,妈妈吃了3块,爸爸回来后,又吃 了4块。 (1)爸爸和小可一共吃了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2)小可比妈妈少吃这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3)这个西瓜吃完了没有? 3.某小区绿化带,的地种了柏树,剩下的种松树,种松树的地占整个绿化带的几分之几? 4.一杯牛奶,喝了,还剩几分之几? 5.小明、小文和小军去打靶,小明打了子弹数量的,小文打了子弹数量的,剩下的 是小军打的。 (1)小明和小文一共打了子弹数量的几分之几? (2)小军打了子弹数量的几分之几? 参考答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案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案 课题:认识几分之一第1 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并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谈话;有两只小猴子在树林里玩耍,猴妈妈带来了它们最爱吃的水果,---桃(出示课件)。要把这一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可以分到这个桃子的几分之几?(课件演示把一个桃平均分成2份的过程) 1。学生回答后板书;把一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桃的 2 小结:1个桃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把“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2.揭题: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分数。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讲述:一天,羊村来了小猴一家——猴妈妈和一对可爱的小猴,村长特意买了桃子招待它们。 出示一盘6个桃子图,提问: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独立思考,分组汇报讨论交流结果。 指名汇报,说出想法。 师小结:把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 1。 的 2 1吗? (2)提问:如果是4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 2 1。 让学生把4个桃平均分成2份,表示出 2 1吗? (3)追问:如果是8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 2得出:把8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 1。 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 2 (4)思考:对比上面三道题,每份的个数不同,为什么都可 1来表示? 以用 2 小组讨论,指名回答。 明确:把一盘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盘桃看成一个 1。 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 2 2.教学例2。 谈话:如果村长要把这6个桃平均分给猴妈妈、猴哥哥和猴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学分析 (一)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会读、写简单的分数;能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也可以用分数表示,能解决有关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感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发展数感;体会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 (二)内容安排及其特点 1.教学内容和作用。 从整数到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读写方法及计算方法上,分数与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相对于整数而言,分数概念较为抽象而且有多种理解方式。分数并非是可以通过计数活动得到的一个数,而是一个代表了两个量关系的相对量,并且可以从部分——整体、测量、比、算子和商等多个角度加以理解。从整数到分数,学生的数学学习将要建立一个新的数概念,是对数的认识的一次质的飞跃。学生学习分数的知识具有一定难度。因此,整套教材将分数的教学分为两个阶段,让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和五年级下学期分别学习。三年级上册主要是借助操作、直观,从“部分——整体”的角度初步认识分数。安排简单的分数大小比较和计算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含义。五年级下册则在此基础上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在表达“部分——整体”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测量、比和商等角度认识分数的含义;探索分数的性质及四则运算的方法。另外,分数和小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在三年级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遇到需要用分数或小数进行表达交流并解决实际问题的情况。在这里安排分数的初步认识不仅为三年级下学期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作好知识准备,也为提高学生用数学进行表达交流、解决问题提供了知识和丰富的机会。 本单元教材结合生活实例和具体操作,帮助学生感受和直观认识分数的含

分数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4 5 里面有()个 1 5 ,再加上()个 1 5 就成了最小的奇数。 2、 2 1 11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 单位就是最小的非零偶数。 3、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2次,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这张纸 共有()个这样的一份;如果对折三次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4、比较大小。 2 11○ 2 17 5 131 ○ 2 131 1 3 4 ○ 7 4 2○ 8 9 1 2 5 ○ 2 1 3 5、分子是4,比分母少5,这个分数是()。 6、把1条绳子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条绳子的(),3份是这条绳子的()。 7、 5 12 是()个 1 12 , 1 3 7 个是()。 8、妈妈买了9支铅笔,给小冬5支,小立4支,小冬拿了这些铅笔的(),小冬拿了这些铅笔的()。 9、一条路长3千米,如果每天修路1 3 千米,那么()天修完这条路;如果每天修这条 路的1 3 ,那么()天修完这条路。 10、4天是一个星期的( );5个月是一年的( )。 11、1 4 ﹥ 1 () 12、一根长3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2段占全长的() () ,每段长()米。 13、王师傅4小时加工了32个零件,3小时加工了()个零件,加工了这批零件的() () 。 14、某工厂男职工是全厂人数的4 7 ,女职工是全厂职工人数的 () () ,是男职工人数的 () () 。 15、要使a 11 是真分数, 10 a 是假分数,整数a的值应该是();要使 3 m 是真分数,同时使 5 m 是假分数,整数m应该是(? ?? )。 16、分母是9的最小假分数是() 17、分母是5的真分数共有()个,分子是5的假分数有()个。

分数的初步认识(2)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2、使学生在学习用分数描述简单生活现象以及相关数量关系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增强用分数表达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分数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在黑板上板书2 1,问:这个数还认识吗?请生读一读、并说说各部分名称及意义。 2、创设情境谈话:两只小猴在树林里玩,猴妈妈带来了他们最喜欢的水果——桃子(课间显示),要把这一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每只小猴能分得这个桃子的几分之几? 引导回答:把一个桃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桃子的2 1。 小结:这是上学期我们学过的内容,同学们学得不错。今天,我们还要来继续认识分数。(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整体的2 1 提问:吃完一个桃子,小猴们没吃够。于是,妈妈又拿来一盘桃子,准备把这盘桃都分给2只小猴子吃。想一想:如果把这盘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能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 意在引出: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2 1。 追问:刚才,我们先后得出两个21,这两个2 1有什么不同?第一个?表示的是什么的二分之一?第二个?呢? 强调:把一个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个桃的2 1;把一盘桃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盘桃的?。 提问:如果这盘桃有6个(课间出示6个桃),怎样在图中表示出这盘桃的2 1呢? 介绍:把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这盘桃的2 1。(课件展示其过程) 追问:左边3个桃是这盘桃的几分之一?右边这3个呢?(课间出示2 1) 提问:如果这盘桃有4个,(课件出示4个桃)把这4个桃看成一个整体,

(完整版)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学会读写几分之一.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初步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具与学具 教具:月饼实物图、圆纸片、长方形纸片. 学具:长方形纸片5张、直尺、彩笔、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提问:我们学过了“平均分”,如果把14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把9块月饼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块? 把2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几块? 老师现在要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应是几块呢?……结果不能用整数表示,那么,就产生了一种新的数,我们管它叫分数.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学习新课 1.老师出示一个月饼实物图,把它对折一下,从中间剪开.提问:老师把这个月饼怎么样了?(分成了2份)这两份的大小怎样?(一样大)说明老师是平均分的.(板书:平均分) 提问:为什么说是平均分的?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我们就说每份是这个月饼的二分之一.用 指导书写:先画一条横线表示平均分,把月饼平均分成2份,横线下面就写“2”,表示这样的1份,在横线上面写“1”.读作:二分

2.老师出示一个圆形纸片,把它平均分成了3份,提问:我把这个圆片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请一名同学到前面,分 同学写在自己的小黑板上,老师巡视) 么?(强调:不是平均分,不能用分数表示) 4.让学生用三等分的长方形纸动手折出三分之一,并涂上颜色表示出它的三分之一.提问:我们把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了几份? 小结:把谁平均分成几份,每份就是谁的几分之一.(要求同桌互相 5.让学生按要求折纸: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再对折,打开观察并填空: (1)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 )份.

(完整word版)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分析: 这一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的,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是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分数到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为今后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有关分数加减法的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是小学阶段关于分数主题的第一部分,主要内容为“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其余内容放在下一册。有关研究指出:分数概念起源于“分”,是用来解决不满一个单位量的量的数值问题。解决的方法是将原单位量加以等分割之后,得到单位分量,再将单位分量重复测量不满一个单位量的量,最后以分割的份数(例如5份),和重复次数(例如2次)的并置,作为被测量的量的指针。以测量某线段的长度为例,通常测量者会将一个长度单位(单位量),例如1米,置于该线段上,然后以该线段等于多少个长度单位来表示其长度。但是当线段有剩余,又不满一个长度单位时,就必须把该长度单位等分成适当的小单位(即单位分量),以分成五等分来说,每一等分就是1/5米。如果剩余的部分为小单位(单位分量)的2倍,那么这剩余的线段就是2/5米。虑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有关分数概念的研究,教材在设计这部分内容时,先通过“分蛋糕”、“分纸带”、“分糖果”的具体操作活动来学习单位分数(几分之一),再通过“几分之一”的累积来学习“几分之几”。单元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 2.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3.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蛋糕”、“分纸带”、“分糖果”的等分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2.通过对“几分之一”的累积来认识“几分之几”,进一步认识分数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数的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教案.

《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缪智萍 一、教学设想: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一节内容。这一部分是在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差异。学生初次学习分数会感到困难。教材提供了情境图和操作活动。课标中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所以我对这节课的设计是:一、利用书上主题图编成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到学习数学就是身边的事,让学生“我要学”。二、让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构建分数的概念,降低知识难度。 二、教学目标: (一)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经历由生活经验到认识分数的过程。 (二)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三)感受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的含义,会用几分之一表示简单图形的一部分。 教学难点:在头脑中建立起几分之一的表象。 三、学情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和平均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知上的突破,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初次学习会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分数的知识是分段教学的,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

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以后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借助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通过演示和操作,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课本提供的素材,我设计的教法是:创设情景法,演示法,激励法。学生的学法是:合作法,操作法,比较推理法等。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纸及纸带、蜡笔。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喜欢秋游吗?看,三一班的老师带着同学们来到了森林公园(出示91页—92页主题图),他们多高兴呀,有的在玩积木、有的在折纸、有的在喂鸽子、有的在分西瓜,小明和小亮也饿了,小明拿出来一个月饼,把它切成了两半,一人一半(引导生说出一人一半就是平均分成两份,一人一份)。 师:看谁还能在图中找出其它平均分成几分的。 生:根据图回答。 师,好,我们先看一个故事,引导出狗兄弟买月饼分月饼的故事,并填空。 师:我们看看狗兄弟怎么分月饼的,用刀对半切开来,平均分成两份(师用课件把分月饼的过程演示一遍)。 师:其中的一半还能用我们学过的1、2、3这样的数表示吗?(不能)那“一半”用一个什么数来表示呢?(生根据经验可能说是0.5,也可能说出12 。) 师:真不错!0.5是我们学过的小数。12 是一个什么数呢?这就是我们今天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综合练习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综合练习 一、用分数表示下面各阴影部分。 二、填空。 1. 7 3的分子是( ),分母是( ),读作( )。 2.分子是4,比分母少5,这个分数是()。 3.把1条绳子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条绳子的()(),3份是这条绳子的() () 。 4.94是()个9 1,()个3 1是 3 2。 7. 6 5比 6 1多()个 61。 8.1里面有()个 10 1 ,有100个 ) () (。 9. ) (14 1> 10.妈妈买了9支铅笔,给小冬5支,小立4支,小冬拿了这些铅笔的 ) () (, 小冬拿了这些铅笔的) () (。 三、在○里填上“>”,“<”或“=”。 9 592 O 3 132O 元 元10 8107O 8 84 4O kg kg 10 31O 元 元100 47100 25O 18 8 O

四、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 6 5读作五分之六。() 2.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3.3个8 1 和8个3 1 相等。() 4. a a 31 (a ≠0)() 屋、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里。 1.女同学占全班的95 ,表示()。 (1)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5份,女同学占9份。 (2)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9份,每份是5。 (3)把全班人数平均分成9份,女同学占5份。 六、想一想,再填空。 一条绳子剪去1米,还剩下9米。 (1)剪去的占这条绳子的 ) () (。 (2)剩下的占这条绳子的) () (。 (3)剩下的比剪去的少的是这条绳子的) () (。 7、数学ABC 。 把线段AF 平均分成5份。根据图填空,再看看你还想到了哪些? 1.AB 是AF 的 ) () (。

数学苏教版3年级下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案 第1节认识几分之一 第1课时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76~78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 感悟学习分数的必要性,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难点:理解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 教学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设计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谈话: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对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举例说出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联系实际说出分数表示的意义。 谈话:对于分数,你还想了解什么知识?(进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題)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旧知,来了解学生对分数的掌握程度,明确本节课学习的起点,同时让学生说出还想知道什么,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欲望,揭示课题。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一)初步感知 出示情境图1:猴妈妈分桃子。 1.教师谈话:同学们,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教师引导学生提出:1盘桃子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的桃子数占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手中的学具来分一分,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分组活动时,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学习中来。

4.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时,教师适时引导:把1盘桃子看作一个单位,平均分成2份,1份11。板书:2占这个单位的份22得出:一盘桃有6个,平均分成2份,毎只猴子分到3个桃。(二)深人探究 1的基础上,教师可以继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把4盘同样多的桃平均分成在学习3份,应该2怎样分呢?:出示情境图2 1.谈话:同学们,请你观察这幅图,每份是这盘桃的几分之几?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活动中来。2.全班交流,学生展示时,可以利用手中的圆片摆一摆。份的过程,并板书结论。个桃平均分成363.课件演示将设计意图: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提出问题—合作探索—形成结论—解释应用”的学习过程,从中体会“整体”相同、平均分的份数不同,由于平均分的份数不同造成分数的大小多少不同。然后明确指出:分数的大小与平均分的份数有关,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进一步认识。(三)拓展应用个桃,可以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动手分分看,你能得到12.谈话:想一想,如果平均分1 哪些分数?是怎样得到的?2.学生动手操作,得到不同的分数,每份的个数也不同。.交流:你利用什么材料,得到一个什么分数,你是怎样得到的?3.总结:把一个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分成的份数不4 同,毎份的数量也不同。三、巧设练习,深化理解题。1.完成“想想做做”第1 (1)出示图片。)请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2 3)填完以后同桌之间说说你是怎样想的。((4)指名交流。题。22.完成“想想做做”第()仔细看图,先看一看平均分成了几份。1 )再看涂色的部分有几份。2()写上相应的分数。3(. 3.完成“想想做做”第3、4题。 (1)你有什么好方法?先平均分一分,看每份是几,再在图中适当的部分涂上颜色。 (2)动手摆一摆,拿一拿,说说自己取出的是这堆小棒的几分之一,并解释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学生对几分之一的认识,进一步体会、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四、课堂小结及课后延伸。 1.谈话: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 2.你还能用哪些简单的分数来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第2课时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江苏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能运用生活经验和分数的知识,借助对图形的观察或实物操作,初步学会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合理性。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在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情感态度 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探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实际含义;学会求一个数的几分之一是多少的实际问

小学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分析报告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单元教学设计 青浦区崧文小学双双 一、单元名称:分数的初步认识(一)。 二、研究背景: 基于《绿色指标》为导向的评价体系丰富了学业质量评价的涵,引导教师开展全面质量观指导下的教学与评价活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怎样依据“绿色指标”导向,整体把握单元教学、提高每一堂课的有效性,还缺少一定的思考和方法。 本次活动以三年级下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单元进行研究,对照相应的数学课程标准,结合“绿色指标”中与课堂教学相关要素,通过单元解析,挖掘教材中合理的因素并进行再创造,认真开展课例研究,让学生获取更好的数学体验,得到更好的发展。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依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容和要求,结合教材容和学生实际,制定适切的课时教学目标。 第二,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学习活动。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为基础,参照课程标准中的教学建议,精心设计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适应学生年龄特征、难度适宜的学习活动。 第三,有效调控教学进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认真倾听学生发言,根据学生在知识掌握、问题表达、思维水平、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课堂表现,及时调整教学进程,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 1.可能存在的教学问题 首先,教师在本单元的教材把握上有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对于每一节课的教学侧重点不明确,不清晰。 其次,学生在学习分数单元时有一定的困难,相对于整数而言,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又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所以可能会出现学生

学了一个单元之后,头脑中仍然没有分数这一清晰的概念,只会做题而无法从根本上建立分数的概念。 三、本单元的地位和作用: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是“二期”新教材三年级第二学期,第41页至50页上的容。 关于分数概念,历来为国外众多数学教育专家所关注,因为分数是自然数系的第一次扩充,并且具有多重含义。 小学阶段,分数概念的教学重点是用“q p (p,q 都是正整数)”来表示“把一个整体q 等分,这样的p 份”的含义。这一含义最直观,容易理解。 《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明确将分数表示“除法运算的结果”的容放在初中阶段进行教学。所以在初中阶段,对分数的另两层意义也就是分数表示“除法运算的结果” 的容以及关于比的概念,还有更深入的学习。 在小学阶段,该容被分为两段进行。 第一学段是学生学习分数的开始,教材安排在三年级下册进行教学,主要容为“借助实物、图形,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几分之几;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初步认识分数单位”。 第二学段进一步认识分数,教材安排在四年级上册进行教学,主要容为“同分母或同分子分数的大小比较以及分母在20以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分数的初步认识(一)》是小学阶段关于分数主题的第一部分。学习分数初步认识之前,学生掌握了一些整数知识,已经有了用整体来表示物体个数多少的经验基础,还学习了用除法来求平均分物体数量的计算方法,具有了平均分物体的操作能力,但是,分数的认识,是从整数到分数的第一次对数的概念的扩展。分数概念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 小学阶段的分数概念的教学是以分数的“份数”定义为主的,也即把一个整体或单位进行等分割,表示其中的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用分母表示平均分的总份数,用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或是要表示的份数。“份数”定义也表示了分数概率的起源。综合考虑《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的要求和有关分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填空。(27分) ⑴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 ,6 份是( )个( )( ) ,写作( ) ( ) ,读作( )。 ⑵ 34 里面有( )个 14 。( )个 112 是 912 。 ⑶ 在1- 59 中,可以把1看成( )( ) ,最后得( ) ( ) 。 ⑷ 用分数表示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 ( )( ) ( ) ( ) ( ) ⑸ 在 5 7 中,( )是分母,( )是分子,它表示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 分成( )份,取了其中的( )份。 ⑹看图写分数,并比较大小。 ( )( ) ○ ( ) ( ) ⑺65-6 3 =( ),可以这样想:( )个16 减去( )个16 是( ) 个 16 ,就是( ) ( ) ⑻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所以1厘米= ( ) ( ) 米。

(9)数一数,填一填。 在上图中, ★占总数的( )( ) ,△占总数的( ) ( ) , □比○少了总数的 ( ) ( )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⑴ 一个正方形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1 5 。 ( ) ⑵10 11 读作十分之十一。 ( ) ⑶ 一个分数的分子是2,比分母小4,这个分数是2 6 。 ( ) ⑷ 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越大。 ( ) ⑸ 这个图形的阴影部分占了 1 3 。 ( ) 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⑴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小明吃了2块,小明吃了这个苹果的( )。 ① 12 ② 14 ③ 24 ⑵比 58 多 2 8 的数是( )。 ① 3 8 ② 78 ③ 716

分数的初步认识(2)

、填空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练习 。分之一,写作” 2.把1米长的一条线段,把平均分成十分,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3. 4. 5. 6. 7、 9、 也就是”米,8份是它的( 。分之( ),写作, b) 米 10 11、 。个1 , 5 是5个( )? 1可以平均分成( 2是(:入1 3 3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 2 2读作( 5 4 8 有( )个 1 1 ,可以平均分成( 8 。个1 , 5是5个( 一 9 8份,一份是它的( 3 I 读作( 3 7里面有( 判断:对的在( ), ) , ,1里有( I 是( )个7 , 5个( 。里画“2” ,错的在( ),5份是它的( 1.把一个正方形,分成2份,1份是这个正方形的 。里面 i.( “X ” 1 2. —读作十二之一. 1 2 3. 1 1 2 3 4. 8个1 就是1. 8 5、把一张纸分成9份,每份是 1 & 4分米是1米的- 4

四、计算 五、应用题 共用几分之几?小明比小利少用几分之几? 3 3.学校买来一批书,其中连环画占总数的 -,剩下的是故事书,故事书占总数的几分之 5 几? 4 .学生书桌宽10米长比宽多10米学生桌长多少米? 1 2 3 一 + 一 = _____________ 5 5 10 ,5 10 仁—=— 5 10 、在o 里填上 4 146 o 1 4 o 4 8 o 7 7 、 25 25 11 15 3 11 或= o i-s o 3 6 21 5 8 5 21 o 5 1 1 1 o — 8 o 30 1o £ 1 o 12 8 16 3 5 8 怖 1 _ = 5 9 15 3 1 6 6 9 15 1 . 5 1 _ 5 = 1 - 8 = 7 13 6 + 13 = 1 _ -6 = 1 — 13 = 1.有一张长方形的纸,小明和小利各用去 两人一共用了多少?还剩多少? 2?小明和小利共用一张红纸做小旗.小明用去这张纸的 3 ,小利用去这张纸的-,两人 8 8

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 为了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教案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能结合直观图形,初步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2、通过开展丰富的数学活动,使学生获得对“平均分”及分子、分母含义的充分感知和体验,为进一步认识分数积累感性经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出示场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 小朋友们,在不知不觉中,秋天已经到了我们大家的身边了。(课件出示场景图)在这丰收的季节里,小明和小丽这一对好朋友相约来到郊外进行野餐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

们都准备了那些好吃的食品?2、引导学生把场景图中的各种食品平均分。 (1)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个?(让学生用手势表示,教师板书:2)(2)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瓶?(学生继续用手势表示,1教师板书:1)(3)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用手势表示发生了困难,由此引出分数,揭示课题)二、展开(一)认识1/2 1、讨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应该怎样分?(课件演示,突出每一份同样多。)2、思考: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这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一半,它就可以用哪个数来表示呢?(引出“二分之一”) 3、介绍“二分之一”的写法。 4、讨论:右面的这一份能不能用1/2来表示?为什么? 5、得出结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了两份,每份都是它的 1/2。(让学生完整地说一说。)6拓展:你还能把什么物体平均分,表示出它的1/2?(1)请学生从老师课前提供的学具中任选一种,分一分,表示出它的1/2。 (2)自己想一个物品,说一说怎样可以得到它的1/2。 (二)认识几分之一1、启发:刚才,我们一起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1/2,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那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了3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案 【篇一: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学设计英国卫裤是骗局吗 https://www.360docs.net/doc/bf17978174.html,/contents/20160331/445971.htm 要]“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能从份数的角度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在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由小猴分桃的故事引入,层层递进,让学生经历运用分数来描述事物的过 [关键词]分数初步认识几分之几【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p64~65。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分一分、涂一涂中,体会分数的产生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学生体会分数与分的过程之间的联系,感知分母和分子的含义,能够明确一份和几个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学生经历运用分数来描述某些事物的过程,初步感知分数可以表示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并理解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能从份数的角度来理解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几分之几来表示。 【教学过程】一、分享活动,引出分数师:大家都知道小猴非常喜欢吃桃子,猴妈妈摘了一个又大又红的桃子,两只小猴看到了口水直流。想一想,把1 分给2只小猴,怎么分才公平呢?对,平均分!(板书:平均分)这样平均分,每只小猴分得其中的几份?猴哥哥分得这个桃的――(二分之一)。猴弟弟也分得这个桃的――(二分之一)。每只小猴都分得这个桃的二分之一。想一想,分母2 二、自主选择,理解分数1.让学生认识一盘桃子的二分之一师:刚才,两只小猴分着吃完了一个桃,还觉得不过瘾。 于是,猴妈妈又带回来一些桃,准备选其中几个桃装在盘子里,平均分给两只小猴吃。如果你是猴妈妈,你想选几个?个桃看做一个整体,接着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为什么?(2 那这一份就是这盘桃的――(二分之一)。那这一份呢?(指另一份)对,也是这盘桃的二分之一。每一份都是这盘桃的――(二分之一)。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单元测试题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填空。(27分) ⑴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 ),写作( )( ) ,6份 是( )个( )( ) ,写作( )( ) ,读作( )。 ⑵ 34 里面有( )个 14 。( )个 112 是 912 。 ⑶ 在1- 59 中,可以把1看成( )( ) ,最后得( )( ) 。 ⑷ 用分数表示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 ( )( ) ( ) ( ) ( ) ⑸ 在 57 中,( )是分母,( )是分子,它表示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 )份,取了其中的( )份。 ⑹看图写分数,并比较大小。 ( )( ) ○ ( )( ) ⑺65-6 3=( ),可以这样想:( )个16 减去( )个16 是( ) 个16 ,就是( )( ) ⑻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所以1厘米= ( )( ) 米。 (9)数一数,填一填。

在上图中, ★占总数的( )( ) ,△占总数的( )( ) , □比○少了总数的 ( )( ) 。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0分) ⑴ 一个正方形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15 。 ( ) ⑵1011 读作十分之十一。 ( ) ⑶ 一个分数的分子是2,比分母小4,这个分数是26 。 ( ) ⑷ 一个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分的份数越少,每一份越大。 ( ) ⑸ 这个图形的阴影部分占了 13 。 ( ) 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⑴一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小明吃了2块,小明吃了这个苹果的( )。 ① 12 ② 14 ③ 24 ⑵比 58 多 28 的数是( )。 ① 38 ② 78 ③ 716 ⑶两条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条剪去了 13 ,第二条剪去了 14 ,第几条剪去的长

三年级上分数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题

三年级上分数的初步认识 综合练习题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综合练习一 姓名 ___ 学号 评价_____ 一、填空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2.把1米长的一条线段,把平均分成十分,每份是它的( )分之一,写作 ) ()(. 也就是)()(米,8份是它的( )分之( ),写作,)()(也就是)()(米. 3.65是( )个61,7 5是5个( ). 4.2个5 1,写作)()(. 5.1米的 21是( )米,1米的10 1是( )米. 6.32是( )个31,9 5是5个( ) 7、把一个圆平均分成8份,一份是它的( ),5份是它的( ) 。 8、 52 读作( ), 7 3 读作( )。 9、 8 4 有( )个 81 ,1里有( )个7 1。 10 、 95有5个( ),52是( )个5 1 11、 1可以平均分成( )个 81 ,可以平均分成( )个 71。 里面有( )个 ,5个( )是 . 二、判断:对的在( )里画“√”,错的在( )里面“×” 1.把一个正方形,分成2份,1份是这个正方形的2 1.( ) 2.12 1读作十二之一.( )

3. 3 121>( ) 4.8个81就是1.( ) 5、把一张纸分成9份,每份是 91 ( ) 6、4分米是1米的 4 1 ( ) 7、51+5 2 =10 3 ( ) 8、1=55 =1010 =25 25 ( ) 9、8个苹果的 4 1 是2个。 ( ) 三、在○里填上>、<或= 416 ○1 1115 ○ 715 49 ○ 69 621 ○ 521 18 ○ 130 48 ○ 47 311 ○ 39 77 ○ 33 58 ○ 55 1○ 612 四、计算 816 +816 = 915 - 915 = 52+5 1= 713 +613 = 5153-= 6 163+ = 1- 58 = 1- 613 = 五、应用题 1.有一张长方形的纸,小明和小利各用去 8 2,两人一共享了多少还剩多少

2017—2018年最新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案2精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二)》教案2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2——74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这多彩的秋天,有两个小朋友来到美丽的大自然中郊游,请你们仔细听听,他们在说什么?(话外音:玩了半天,肚子饿了,让我们分食物吧!怎么分呢?我们来平均分!把每种食品都平均分成两份,每人各分得多少呢?) 师:什么叫平均分?谁知道? 生: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师:说得真好,那你们会分吗?好,让我们用拍手表示,每人分到几个,就拍几下,行吗? 准备: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 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瓶? 还有1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到几个?咦,怎么不拍啦? 生:因为1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不够分。 师:你觉得每人应该分到几个? 生:每人应该分到半个。 师:每人只能分到半个,不够1个,所以你们觉得不能用拍手表示了,是不是? 老师这里呀,就有一个蛋糕,让我们一起来分分看。 (不平均)这样分,行吗?为什么?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第七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二) 课题:认识几分之一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些物体看成一个整体,并将其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表示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2.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一些物体的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同学们,你们看过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吗?村长今天带了一些饼干要分给羊村的小羊们。请同学们帮村长算一算。 (1)村长把2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他们每人得几块?(1块)(2)如果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他们每人得到几块?(块) (3)如果把1块饼干平均分给喜羊羊和美羊羊,每人得到几个?() 小结:1块饼干我们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把“1”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1份,就是几分之一。 2.揭题:今天我们将继续来认识分数。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讲述:一天,羊村来了小猴一家——猴妈妈和一对可爱的小猴,村长特意买了桃子招待它们。 出示一盘6个桃子图,提问: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子的几分之几呢? 学生独立思考,分组汇报讨论交流结果。 指名汇报,说出想法。 师小结:把6个桃平均分给2只小猴,就是把这6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盘桃的。 (2)提问:如果是4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吗? 让学生把4个桃平均分成2份,表示出。 (3)追问:如果是8个桃,你会表示图中一盘桃的吗? 得出:把8个桃看成一个整体,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只小猴分得一份,就是这

分数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 题 Last up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分数的初步认识综合练习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 1、4 5 里面有()个 1 5 ,再加上()个 1 5 就成了最小的奇数。 2、 2 1 11 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加上()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 是最小的非零偶数。 3、一张正方形的纸,对折2次,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这张纸共有()个这样的一份;如果对折三次把这张纸平均分成了()份,每份是它的() 4、比较大小。 2 11○ 2 17 5 131 ○ 2 131 1 3 4 ○ 7 4 2○ 8 9 1 2 5 ○ 2 1 3 5、分子是4,比分母少5,这个分数是()。 6、把1条绳子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这条绳子的(),3份是这条绳子的()。 7、 5 12 是()个 1 12 , 1 3 7 个是()。 8、妈妈买了9支铅笔,给小冬5支,小立4支,小冬拿了这些铅笔的(),小冬拿了这些铅笔的()。 9、一条路长3千米,如果每天修路1 3 千米,那么()天修完这条路;如果每天修这条路的 1 3 ,那么()天修完这条路。 10、4天是一个星期的();5个月是一年的()。 11、1 4 ﹥ 1 () 12、一根长3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2段占全长的() () ,每段长()米。 13、王师傅4小时加工了32个零件,3小时加工了()个零件,加工了这批零件的() () 。 14、某工厂男职工是全厂人数的4 7 ,女职工是全厂职工人数的 () () ,是男职工人数的 ()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