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字的社会文化内涵和意义探究

囧字的社会文化内涵和意义探究
囧字的社会文化内涵和意义探究

“囧”字的社会文化内涵和意义粗探

摘要:“囧”,本义为“光明”。从2008年开始在中文地区的网络社群间成为一种流行的表情符号,成为网络聊天、论坛、博客中使用最最频繁的字之一,它被赋予“郁闷、悲伤、无奈”之意。“囧”被形容为“21世纪最风行的一个汉字”。而电影《人在囧途》以及《人在囧途之泰囧》的热播也让“囧”字大行其道,掀起一股持久不衰的“囧囧”浪潮。本文试图从“囧”字的字源探究和后世词义词性发展、社会文化内涵和意义两个方面进行简单的探究。

关键词:“囧”字;文化内涵;社会意义

一、“囧”字字源探究和后世词义词性发展

囧,汉语拼音:jiǒng ,注音字母:ㄐㄩㄥˇ ,部首:囗,部外笔画:4 ,总笔画:7 ,囧属于生僻汉字,同冏。也与窘的释义相同。它原为光明之意,现被人们视为“尴尬”之意。后通过网络在中国迅速为人们所认识并流行。有人认为,囧字是网络文化盛行的新创字,有人认为囧字古来有之,囧字的“走俏”只是古字赋新意罢了。而学生查阅古文献资料,囧字却是古而有之,但囧字意义的泛化却只能说是社会、网络、生活等多种现实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囧其实是“冏”的衍生字,现代的字典里都查不到。两个字的读音相同。冏的意思为“明亮、光明”。“冏”字是生僻字,一般古代常用。原义是光明,明亮和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注明:“窻丽廔闓明,象。又伯囧,人名。周太仆。正本作囧,俗讹作冏。见《书囧命》。又与烱同。《韩愈诗》虫鸣室幽幽,月吐窻囧囧。《注》囧囧犹烱烱也。烱从火囧。”而《唐韵》《集韵》《韵会》也均提到:俱永切,音憬。但其实早已经在甲骨文中“囧”字就已经存在了。

综合近现代学者的考证如下:关于(囧)的形义,主要有五种说法:1、窗户说:许慎《说文·囧部》:“囧,窗牖丽廔,闿明也”,象形。2、仓廪说:屈万里:“囧字,当为仓廪一类之物,于此则作动词用,‘米囧’,意谓“新米已入仓廪也”。3、祭名说:于省吾先生:“囧为祭名,契文亦作囧,通盟。盟谓要誓于鬼神。”4、地名说:于辞义则认为是地名:“卜辞囧为地名,且多与米字同见。”然为何种地名,他似又赞成屈氏仓廪说。姚孝遂、肖丁先生意见

“‘囧’“卜辞囧字正象窗牖丽廔闿明玲珑之形,而均用为地名,无例外。”赵诚先生则说:

类似:

构形不明。甲骨文用作地名。”5、牛耳说:近人殷康《古文部首》一书提及囧为“牛耳形”,并作图释。而眼睛说是对中国文字颇有研究的流沙河先生解释提出的说法,他认为囧是一个

象形文字,代表一只眼睛。本来外边是一个圆圈,作眼眶,中间的“八”是耷拉下来的睫毛,“口”是指眼珠。形容人目光炯炯。

“囧”是一个象形字是不成问题的。甲骨文与金文的(囧)字均作圆形,无例外。我们知道,圆形刻铭较方形难,如其字本非图像的圆形物,它是不必费力弄成圆形的。也就是说,从象形上看,囧如为窗,则应像圆形之窗。可是已发现的商代房屋窗户多为方形、三角形或者可以推定为方形。一般说来,方形窗的制作也比圆形窗容易,后代一般房屋窗户的建制也是方形的多。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商代房屋就是有圆形的窗,那也不会比方形的多。那么《说文》所谓囧为窗牖玲珑象形便说不过去了,因为文字的取形应该是以事物的常见形象为代表,非用一个圆形表示窗,令人难以置信。

囧在卜辞中为地名,是确切无疑的。仅从囧所处卜辞的句式语法就可以定论,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我将我所见到的有关囧的可以成文连读的卜辞都收集起来可以发现在很多卜辞中,囧只能当作地名理解。那么囧是一什么地名呢?在那些卜辞中,有这样几个地方值得我们注意:1、在囧地进行的活动是“王”的活动,主语是“王”;2、“王”后“囧”前的动作是“米”、“囧”以众“黍”。综上,囧为祭祀地是可以肯定的。既然囧为地名,既然在囧地所进行的活动是祭祀活动,则囧地不是祭祀地是什么?这是典型的农业民族的祭祀,祭祀所用的物品非“黍”即“米”。可见,在囧的取形上窗户说是影响最大和最久的,而于辞义却越到后面越趋向于地名说。但是究竟为何种地名仍无明确说法,上述所说的祭祀地仍需进一步探究和考证。

囧字在后世发展中基本为形容词词性。1、同本义,光明。如:囧囧(光明的样子);冏彻(明亮而通彻);冏寺(即太仆寺。古代官署名。掌舆马及马政);2、鸟飞的样子。如:冏然(鸟飞的样子)。常用词组有:囧卿,读音:jiǒng qing ,明·张溥《五人墓碑记》释义为太仆卿之别称,掌管舆马和畜牧等事,冏卿因之吴公。(指太仆卿吴默。字因之)。此外,囧字在方言中也有记载,如粤语:gwing2,客家话:gin3 kwen3 (客音字典)gin3 kwen3(台湾四县腔)gin3 kwen3(海陆丰腔)。

二、“囧”字的文化内涵

网友认为,囧字中“八”像眉眼,“口”像一张嘴。因此根据形状,“囧”被赋予郁闷、尴尬、悲伤、无奈、困惑、无语等等意思,示意很好很强大,指处境困迫,喻尴尬,为难。同窘一样表示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极为窘迫的心情。(原是台湾某青年用orz 来代表郁闷,因为“orz”很像一个人跪着,后改为“囧rz”,更加形象,后才出现郁闷等网意。)本作“冏”同“窘”(粤语与“炯”同音)在网络文化中,“口”视为嘴。它的内涵就是:1,作为头。表

达沉重的思想。2,作为脸。表达浪漫与激情。它的作用是前者。Orz表示:失意时,体前屈。失意体前屈在中国, 香港与台湾俨然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次文化。常写作orz、Oro、Or2、On_、Otz、OTL、sto、Jto、o| ̄|_等。但仍以“orz”最为常用,并有混合型,表示无可奈何的“囧rz”。

“囧”字以其楷书外观貌似失意的表情在互联网上迅速流行。随后在香港,有网民将电视剧《乱世佳人(电视剧)》中的一个演员胡杏儿常做的委屈八字眉模样与“囧”字相比,评论其演技,进行恶搞,促使“囧”字在网络上更加流行。普通话的“囧”与“窘”同音,读起来的感觉也很容易跟窘境、窘况联想在一起,普及速度飞快。又用其字的形象来表示“尴尬”、“无奈”、“真受不了”、“被打败了”等意思。一些网民受到Orz的启发,用“囧”代替“O”,使得“失意体前屈”的头部更加写意,写作“囧rz”,甚至写作“囧rz=3”来夸张地表现出无奈的意思,囧很快地被“过分”地应用到了许多词汇中,以前的“窘迫”甚至也被替换成了“囧迫”。更甚至有人用这个做了一个网站。而源源不断出现的还有:囧视频、囧字奶茶、囧论坛等等。俨然成为90后网友的独特标志。一个网名叫“水管工”的网友是四川大学一名副教授,他认为用“囧”表达情绪,体现了中国式的智慧:“古老的文化和现代网络的完美对接,这是件让人惊喜的事情。”水管工说,他在大学低年级课堂上说出“囧”字时,感觉一下就和90后学生亲近了很多。“‘囧’在网络中是表达悲伤、无奈情绪的习惯。”SandraChou是北京大学博士生,他说,像在现实生活中,人悲伤了会哭一样,在网络中,人有了悲伤或者崩溃的时候,就会“囧”。同时,囧也可以表示幽默、或者形容自己的心情,例如:“纠结、郁闷”等意思,也就是说,不同语境下,“囧”的意思是不同的。

对于“囧”字在网络上的流行,也引起了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应该尊重汉字,用来恶搞不雅,有损中华民族文化的厚重感。但是也有人认为对“囧”字这样的生僻字的关注,有利于汉字文化的传播。网络语言对汉字、方块字的一种重新解读是一种积极的文化传播现象。

网络代表了新技术和新文化,在这个平台上每天都在催生新事物,也伴随着旧事物的消亡。新潮的网友们把古老的汉字翻出来,再赋予新鲜的含义,让人看到古老和现代的巧妙对比。然而,这件事最妙的地方还不止于此。

“囧”字的构成在中文造字法里属于“象形”,它很像是古代的窗户,“八”和“口”构成了雕花的窗棂。有窗就有亮,引申而来就变成了光明的意思。而现代网民在使用“囧”字的时候,居然也是用了和古人一样的方法,也是采取“象形”,不过把窗子变成了人脸。为什么很多人不分代际,都能迅速接受这个字的网络新含义?因为他们接受的不是某种从天而降的新发明新创造,而是欣喜地看到古老的造字法有了新的应用。

同时,又因为传统文化自身的力量,迅速认同了这种新鲜的诠释。由此可见汉字的字形只是外壳,它的内核是中国人的文化心理。当汉字出现之后,中国人习惯了文字和形象之间的直接关联。所以,尽管时光流逝,“囧”字已经几乎被人们完全遗忘,但是一旦有机会重新出现在人们面前,又可以恢复鲜活的生命力。想到后人和祖先在用相同的方式造字这一点,就让人情不自禁地为之感动。一定有什么东西是所有中国人共通的,它不随时间的流逝和空间的变化而消亡,所有中国人可以凭借它而彼此相认,永不相忘。

汉语之所以始终有鲜活的生命力,是因为人民始终在参与这个游戏,并且在这个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第一个把“囧”和人脸联系起来的人已经不可考,他发明了一个新玩法,然后为大家所接受。也许一段时间之后,《新华字典》里会增加一条新的解释。而我们的后人在一千年后翻出这个字,他们能感受到我们的感受。想到那么久以后汉语还依然存在,让人觉得很宽慰。想到自己早已不在,让人觉得非常之囧。

参考文献:

【1】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10月

【2】蒋瑞:《甲骨文“囧”形义新证》;《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王薇、刘渭锋:《“囧”字的社会语言学解读》;《语文学刊》;2009年02期

【4】李媛媛:《从甲骨文到火星文:“囧”字古今意义浅析》;《青年文学家》;2010年15期【5】张时倩:《"囧"字复兴的社会及认知根源》;《商情》;2010年24期

浅析李清照词不同时期的愁情2 (1)

浅析李清照词不同时期的愁情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出类拔萃的的女词人,其词多抒写愁情。不管是少女时期的闲愁还是少妇时期的闺愁,亦或晚年时期的国破夫亡之愁,李清照都深刻反映自己的生活和当时的时代气息,这也使得她写愁情的词作上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 【关键词】李清照诗词研究愁情 李清照一生写下很多词作,其词多是自身情况的真实写照。其词大致可分为少女时期、少妇时期和晚年时期。李清照少女时期生活自由无忧,其词活泼有趣但隐约表现出词人对美丽好景易逝的伤情,她既是无忧虑的,又是富有愁情的。到了少妇时期,李清照经受着与丈夫的彬彬分离的痛苦和寂寞,其词多寄托她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李清照晚期的作品把自身情感同国家兴亡联系起来,面对国破夫亡的苦痛,她表现十分沉重。三个时期的词作足以让我们沿着李清照这位伟大的女词人,探索和体会其一生的愁情。 一、少女时期若有若无的闲愁 在她十八岁之前的词作,抒写的大都是少女时代无忧无虑的生活,这个时期的词大多体现一位贵家少女的生活情趣。如她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表现出对生活的喜爱,极富热情,抒发了悠闲风趣的情怀。“自少年便有师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1李清照对生活、读书和爱情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阅历的不断增长,李清照的心中开始感悟春华秋实的人生变化,一草一木渐渐在她的眼中变得有生命。这种若有似无的闲愁涌上了李清照的心间。这些少女闲愁自然而然地体现在她早期的词作之中: “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这是词人早起的名作,这首词通过暮春时节词人的感受,表现词人对花事和春光的爱惜,以及女性特有的关切和敏感。“昨夜雨疏风聚,浓睡不消残酒。”暮春时节词人心情抑郁不展,风雨交加的夜晚,更添词人苦闷。词人借酒遣愁解闷,一夜醒来酒意却还是驱走不散。词人想起了园中海棠,想知道她现在如何。她急忙卷起帘子问侍女,侍女却回答还是和往常一样,这时候李清照感叹:“知否?知否?”,这是词人对侍女的纠正。“你知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历经了一夜的风雨,现在应该是枝叶繁茂,花朵稀少了!”词人写这首词层次丰富,情感曲折,把自己惜春怜花的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词从“昨夜”写到清晨,“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在写到昨夜风势之大,雨点稀疏时是直接点出的,然而喝酒的原因在此却是没有明讲,可是我们可以猜测,喝酒无外乎和消愁有密切的关系。“不消”两字,表面上是酒意未散,实则是说沉醉酒水也无法消解心中的伤感和烦闷的心情。词人和卷帘人的对话及其动作神情,更抒发了她内心的惜春怜花之情。用了“应是”二字,说明词人并没有目睹海棠的面目,却用怜缅之心揣测出意境。“肥”、“瘦”、“红”、“绿”四个字把风雨前后绿叶红花以及凋残的暮春景象描摹得宛然如见。词人传神地表达了自己惜春怜花的细腻情感。 李清照早期的少女情怀总是夹杂着淡淡的滋味,似有似无的愁绪感染着我们。少女的闲情雅致以及郁郁寡欢的生活成就了词人笔下精彩的词作。少女的闲愁着实是词人的真实生活反应,不是无病呻吟。不过,由于阅历甚少,这时期的词作,或是风卷残红引起的伤感,或是因骤雨摧花引起的犹豫。李清照少女情愁的词作,始终少了一些远大的理想内涵,缺乏较为深刻的社会意义。 二、少妇时期缠绵细腻的相思离愁

李清照前期的词作

这一讲我们来介绍李清照前期的词作。 李清照词留到今天的还有47首。 她的词可以以南渡为分界线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她的词写得爽朗明快, 善于描写自然景物,反映爱情生活, 歌唱离情别意。 南渡以后,李清照备尝国破家亡与 颠沛流离之苦,生活视野有所扩大, 词的内容多为思旧怀乡, 或者反映个人身世的今昔之感, 01:30 对国家前途与民族命运的关怀, 也就时常在词里边得以流露, 情调变得凄苦哀伤。 国家不幸诗人幸,话到沧桑句便工。 应该说,最能体现李清照词的 思想深度和艺术成就的作品 出现在南渡以后。 但是李清照卓越的艺术才华, 在前期词作中 同样有着熠熠闪光的表现。 02:00 词人的大胆真率的心灵描写和 清丽自然、流转如珠的语言运用 等艺术特色贯穿于前后期词作中。 纵观李清照前期的词作, 大致是表现了她 闺中少女的生活情怀、 婚姻的甜蜜与夫妻的深情、 对丈夫别后的思念。 等几个方面。我们分别来介绍。 02:30 《怨王孙》写暮秋景色笔调却轻灵欢快,突出李清照豁达爽朗的个性,对自然山水的喜爱表现出少女烂漫的情怀。 第一,写少女烂漫情怀的。 少女李清照纯真、个性自由, 这一些都充分地表现在 03:00 她对自然山水的喜爱中。 我们前面提到过她那首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我们就可以知道, 少女李清照是经常可以出去游玩的, 是比较随意的,

而且玩的时候是玩得比较尽兴的。 家庭的诗书教育是一个方面, 山水景物的陶冶, 又成为李清照早期教育的另一个方面, 这就培养了李清照对生活的热爱和她 03:30 极其敏捷独到的审美感受能力。 李清照总是欢欣鼓舞地 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 品赏美丽的景色风光, 李清照总是感觉到 生活是非常美好而且灿烂的。 她的《怨王孙》说: 04:00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苹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宋·李清照《怨王孙》 文人墨客向来有“悲秋”的传统, 所谓“悲哉秋之为气也”。 面对秋天枯萎憔悴的花草, 萧条冷落的景色,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就会涌上心头, 多愁善感的文人不免就会凄凄惨惨起来, 就会伤心不已。 04:30 宋代以前, 只有个别心胸非常开阔的诗人, 跳出了“悲秋”的传统, 以开阔的胸襟、欣喜的眼光, 来欣赏秋天的美景。 比如说中唐诗人刘禹锡, 他一生遭受挫折, 却始终不改倔强刚硬的个性, 对秋天的景色他就另有一番眼光。 他的《秋词》说: 05:00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晚唐诗人杜牧出身名门, 才华出众,自视甚高,

女部汉字的文化内涵刍议

女部汉字的文化内涵刍议 摘要:文字是文明的展示也是文化的录存。文化内涵在汉字中的保存是一份珍贵的遗产。但是,由于人们认识上的种种偏差,对于汉字文化内涵的认知往往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历来专家学者们对于女部字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男尊女卑,性别歧视方面,没有对女部字所反映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以及传达出的关于女性的丰富的深层文化信息作深入的探究。本文以女部字的文化内涵为切入点,注重客观文本资料,从中探求字义,查考文化渊源,认为不同感情色彩的女部字共同构成了丰富而特殊的女性文化,并从女性社会规范角度展开了论述。 关键词:女性社会社会规范文化内涵认知 汉字是中华文明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但承载了我们几千年的历史文化,而且也是从古到今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手段。汉字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断使用而沿用至今的文字系统,也是现在世界上唯一仅存的表意系统的文字,是对被观察事物进行艺术简化而逐渐演变形成的。因此,它保留了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承载着许多文化气息,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因而能够传达出丰富的深层文化气息。因为它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从未中断过,所以就保留了所承载文化的完整

性、一致性、可靠性和合理性。汉字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活化石。正如李大遂先生在他的《简明实用汉字学》“序”中说的:“汉字最能反映中国文化特色。”的确,从某些汉字的造字结构上就可以看出语言中性别歧视的痕迹和男尊女 卑的烙印,如“女”部字。然而,历来人们对女部汉字的研究,往往只局限于男尊女卑、性别歧视方面。很少有人把古老的文字学与文化结合起来,全面探讨女性文化的丰富内涵。其实,在我们今天看来,不论是“贵”也好,“贱”也好,“尊”也好,“卑”也好,它们都反映了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实。今天,我们研究女部字,应该注重挖掘它所蕴涵的深刻的文化内涵,一种与女性有关的文化,我们称它为女性文化。而正是这些带有不同感情色彩的女部字,共同构成了特殊而又丰富的女性文化。在今天推崇男女平等的时代,女性的社会地位日益提高,人们对于女性文化发展的探索也日益加深。在这样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本文拟从古老的文字学角度以“女性社会规范”为例来探究女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脉络。 一、贞洁 在上古,由于特定的社会环境,贞洁观在当时是很淡薄的。女子可以随便与任何一个男子偶居,而不受伦理道德的约束,男女之间的恋爱是很自由的,甚至是公开化的。《诗经》记载了许多自由恋爱的故事,如《氓》就是一个很好的

汉服解说词

汉服 曾有人言:西服之美,美在立体;满服之美,美在繁复;而汉服之美,美在取法自然,天人合一。服章之美构成华夏民族延续上千年的独特风景线,成为古典中国文明的重要象征…… “越罗衫袂迎春风,玉刻麒麟腰带红。”“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汉服之美,尽在其中。 何谓汉服汉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相传始于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到满清的“剔发易服”时衰落,连绵千年,这一时期的服装,被称为汉服。 而汉服复兴是以重现汉服为出发点,借此复兴华夏传统文化的一场文化运动。正所谓“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复兴汉服,是为了让美的事物的到更多的欣赏。 复兴汉服,是为了让堂堂汉族重新拥有拥有自己的民族服饰。 复兴汉服,是为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定礼之大者,莫要于冠服” 汉服运动迄今已历十载——从无到有,自弱而盛,中国各地民众无不为汉服所感染,并远播海外。 2003 年以前,是网络汉服时期。 2004 年到2007 年,是汉服复兴流派产生,以及不同的流派逐渐构铸起自己理论体系的时期。 2007 年到2012 年,是汉服圈内的社团化时期。 2012 年以后,汉服界掀起了实体化浪潮。 提起汉服运动,不得不提的便是为汉服复兴而奔走呼号的前辈们。是他们虽然几经沧桑,几度彷徨,但仍坚持着: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2003年11月22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网名“壮志凌云”的王乐天把汉服穿上了郑州街头。尽管有人嘲笑,有人不解,王乐天还是坦然地穿过人群,走在郑州最繁华的街道上。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记者偶然看到了这些照片,并据此写成了一篇报道《汉服重现街头》,这篇文章也成为第一篇报道汉服的文章。 王乐天在采访中说“在行人的眼睛里,我就是一个出土文物,一个怪物。有一个路边小店的店员说,快来看,日本人来了。在街上,没有一个人说我是中国人,这是中国最大的悲哀!”所以不禁让人诘问:“为什么我穿起最美丽的衣衫,你却说我行为异常为什么我倍加珍惜的汉装,你竟说它属于扶桑”但是从这一刻,汉服运动正式扩大为社会公众事件,所以2003年被认作是“汉服运动元年”。 公元两千零四年,天津建卫600周年。网友“天涯在小楼”只身着汉服参加天津祀孔大典。白衣胜雪,不染纤尘,在那群穿着清代服装的人中,一身洁白的汉服,显得格外孤独而又靓丽。 她曾言道:“多年之后,我想我还会记得这天,记得那天籁般的韶音雅乐,记得稚嫩童声颂出的论语,记得寒风中庄重的祭文。”并在撰写的后记《一个人的祭礼》的结尾写道“一件深衣,一份信仰,一个人。一场盛大的祭礼,一次对儒家文化的呼唤,一群崇尚传统的中国人。只是,我依然坚持的相信,这是一个人的祭礼——白衣胜雪、不染纤尘。”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中英文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 【摘要】由于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许多词汇蕴涵了不同的民族感情色彩,在翻译和交际过程中可能产生偏差和误解。本文以颜色词汇为例分析解读了颜色词汇的不同文化内涵和感情色彩,以此达到增强语言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的目的。 【关键词】颜色;词汇;文化差异;文化内涵 Abstract: Owing to the cultural differ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words are embedded with different national feeling, which would result in misunderstanding even wrong translation in the course of communication. This article takes some colors for instance to analyze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hidden national feelings of vocabulary in different countries so as to improve communication and avoid cultural conflicts. Key word: colour vocabulary cultural difference cultural connotation

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虽然各种语言表达颜色的词汇数量差别较大,但是基本词汇,如黑、白、红、黄、绿、蓝等,在很多语言中都是相通的。不过,由于各民族文化风俗、地理位置、历史传统、宗教信仰、民族心理、思维习惯等方面差异,颜色词语有时表现出各民族独特的“个性”,带有显著的文化烙印。比如巴西人忌讳绿色,日本人忌讳黄色,泰国人忌讳红色,比利时人忌讳蓝色,土耳其人忌讳花色,欧美国家大多忌讳黑色。颜色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承载了不同的内涵。某些词汇包含多项文化内涵,其中某一个文化内涵可能与译入语完全契合,某一个可能部分对应,而另一个可能相互冲突。比如中文中,说一个人妒忌的“眼红”,英语却说“眼绿”-green-eyed。我们以颜色词为例,看看英汉词汇文化内涵转换的多样性。 RED(红色) 1.red 英汉中相同的文化内涵 无论是在英语国家还是在中国,红色往往与庆祝活动或喜庆日子有关。因为日历中,这些日子常用红色字体。 英: red letter day:指的是“纪念日”或“喜庆的日子”。

探析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探析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 汉语言文学 学生刘静指导教师赵俊波 【摘要】这篇论文所阐述的是李清照词中所出现的花意象,花意象的使用与作者身世经历密切相关。在各个时期所出现的花意象又具有不同的特点,随着李清照经历变化而变化。花意象所呈现的种种景象也是词人自身命运遭遇,从李清照的咏花词中我们能看到一个女词人的精神品质,雅趣风尚。李清照爱花,视花为知己,以花自比,运用女性独特视角和心理体验描绘出别样的群花意象图。 【关键词】李清照花意象身世经历独特之处

The flower image of Li Qingzhao in the word 【Abstract】This article is Li Qingzhao in different period flower image ,The flower image in Li Qingzhao's word has risen for the poet's philosophy of life and emotional sustenance.In different periods of flowers on behalf of the ci poetry of different periods of mentality and ideology,From the "flowers" image we feel Li Qingzhao the delicate feelings and sentimental life.The flower image under the pen of Li Qingzhao presents a women's life course,Flower is the embodiment of poet himself. Li Qingzhao word quantity flower images in considerable, The basic focus on plum, chrysanthemum, GUI, lotus, Begonia flowers.The poet inherited image flower before the generation of writing according to his own emotional experience to create a unique image of flowers. 【Key Words】Li Qingzhao The flower image Life experience Unique flower image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中国古代文学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班级:2014级秘书学班学号:140154020 姓名:栗玉贞

浅谈李清照诗词风格变化 【内容摘要】李清照,后人眼中的“婉约之宗”,其创作成就仅在辛弃疾之下, 为古今第二词人。综观李清照的作品,题材并非单一,体裁更为丰富。欢愉与悲苦、闺情与伤国,每一种风格都有很多佳作。而李清照的一生,以南渡为风水岭,前后两个时期的生活大相径庭,所创作的诗歌风格也发生巨大变化。在先后经历亡国丧夫之痛后,其诗词中的闺阁之音渐淡,男子般的气概与意境增多。正如王国维所言,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易安词最能代表宋一代之文学,李清照是当之无愧的“一代词人”。 【关键词】婉约派闺阁之音夫妻伉俪分居悲叹南渡爱国情怀 【正文】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一剪梅》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乌江》一般我们很难想象这两首风格差异迥大的诗词是出自同一位作者之手,但它们又确实是同出自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之手。两首诗词分别创作于新婚初期与靖康之难后,从起初的闺中小儿女心态到之后的忧国情怀,李清照用她的作品诉说着生平所历。 一、待字、初嫁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李格非亦是当时著名的学者,其母王氏出身名门,文学修养极高。父母家学渊源,为李清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她幼年丧母,在父亲擢至汴京时,她跟随其他亲人在明水长大,生活的无拘无束养成了她“倜傥有丈夫气”的爽朗性格,明水的秀美风景也为她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最初的素材。李清照的《如梦令》虽只用了三十三字,却为后人留下了别具一格的、豪迈倜傥的小令。人称“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非秦、柳也。”李清照的词风总的虽属婉约派,但她的作品中却没有过多的脂粉气,有些尚可归为豪放一列。恰如她的小舟驶入“藕花深处”而“惊起一滩鸥鹭”一般,她的出现也在当时的文坛中荡起一层涟漪。云英未嫁时她的诗词中无不洋溢着少女的烂漫与恣意。“知否,知否?因是绿肥红瘦”这种恣意的慵懒也只有李清照能准确的表达了。“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仅仅十二字就将调皮小儿女的心态清晰展现,没了大家闺秀的架子,却多了些真实的欢愉。 如果说待字是的易安是颗青梅,那初嫁后的她便如蜜枣一般了。与赵明诚新婚之处的岁月可谓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兼具了。《减字木兰花》中“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淡淡的羞涩之意,浓浓的呢喃之音,而“徒要教郎比并看”更是将夫妻间的撒娇昵意表露无遗。 二、党争、分别;重聚、初叹 在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的第二年,“元祐奸党”四字将一切的美满打破,因为李清照父亲李格非被编入“元祐党”,李清照不得不被迫“归宁”。“云中谁寄锦书来”将对丈夫的思念与期盼和盘托出,“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从鬼文化看中西文化异同

作者简介:周佩君,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摘要:中西方文化因为民族性格等原因在各个方面都有巨大的差异,但是对“鬼(ghost)”却表现出基本一直的认知。究其原因,原始人类对自然万物的淳朴观念和敬畏之心是相同的。但是由于文明的发展,受到宗教、民族习惯的影响,由“鬼文化”引发的丧葬制度和鬼节在中西方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关键词:“鬼文化”ghost;丧葬制度;鬼节;中西文化异同 中国和西方因为历史、政治、地理等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文化特色。一直以来,大多数人致力于研究中西方民族性格的差异。如含蓄内敛与开朗外放,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等各种相反的特点。然而,在对“鬼文化”的认识上,中西方却形成了基本一致的看法。 (一)中国的“鬼文化” “鬼”是指人类死后所化作的灵体。我们可以从中国传统文献典籍中认识到中国人对“鬼”的认识: 《礼记?祭义》载:“众生必死,死必归士,此之谓鬼。”① 《说文解字》曰:“人所归为鬼。从人,象鬼?。鬼?气?害,从厶。凡鬼之属皆从鬼。,古文从示。居伟切。、,古文鬼。”② 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进一步说明了什么是鬼: “人所归为鬼。以叠韵为训。释言曰。鬼之为言归也。郭注引尸子。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左传。子产曰。鬼有所归。乃不为厉。礼运曰。气归於天。形魄归於地。从儿、?象鬼头。自儿而归於鬼也。从厶。二字今补。厶读如私。鬼阴气贼害、故从厶。阴当作?。此说从厶之意也。神阳鬼阴。阳公阴私。居伟切。十五部。凡鬼之属皆从鬼。”③ 也就是说“鬼”字是一个象形字,表现出古代中国先民对于鬼魂的形状想象:下面是人,上面是个奇怪可怕的脑袋。 鬼虽为人死后所化,但是却比人多了很多强大的力量。我们从各种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中都可以看到:鬼可以飞,可以穿墙,可以隐身,会法术,甚至也可以附身到活人的身上。但是鬼属阴,《说文解字》曰:“鬼,阴气”,民间以阳气为人,阴气为鬼。所以鬼一般在晚上才出来,不能见光,遇见阳光就会灰飞烟灭。虽然人鬼殊途,但是中国自古的传说、话本小说中,却经常出现“人鬼情未了”的桥段,如《聊斋志异》中最常被改编成影视剧的《聂小倩》就是讲一个叫宁采臣的书生和女鬼聂小倩相爱的故事。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丰富了地狱和转世投胎的观念。即是说,人死之后,魂魄会进入地狱,若生前善事做的多,则可以转世投胎重新做人。而若坏事做多了,则会根据罪恶程度要么投入畜生道,来世做牛做马;要么会在十八层地狱受刑,永世不得超生。并且,转世投胎,会根据前世的恩怨纠葛,有债还债。中国人常说,“孩子是父母前世欠的债”,父母骂不争气的小孩时,也会说“你这个讨债鬼”。 同时受到道教的影响,鬼亦可修道成仙,造成人、鬼、神混杂的局面。并且道士逐渐取代了巫师的位置,实行招魂、超度、驱鬼等活动。 发展到今天,除了原本的意义外,“鬼”也有了很多其他的意思。《新华字典》关于“鬼”字的词条有6个:(1)迷信的人以为人死之后有灵魂,叫鬼;(2)阴险,不光明:鬼话,心怀鬼胎;(3)机灵(多指小孩子):这孩子真鬼;(4)对小孩儿的爱称:小鬼;(5)对人蔑称或憎称:酒鬼,吸血鬼;(6)星宿名,二十八星宿之一。可以看出,“鬼”字的使用多数是带有贬义色彩的,“鬼话连篇”“赌鬼”“人不人鬼不鬼”等。偶尔,会变成带有褒义色彩的词汇,比如有时候用于小孩子身上的“小鬼”“鬼灵精”就是带有宠溺口味的爱称;还有情人夫妻之间,女人称呼男人“死鬼”也是听着不好听,但带有爱意的称呼。

汉服活动主持词(共5篇)

汉服活动主持词(共5篇) 篇:汉服晚会主持词 汉服晚会主持词 篇1:国学社汉服巡礼主持串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独华言之缺,独夏谓之残,两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始称华夏。” 曾记否,白居易“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曲”的飘然若仙,曾记否,李太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中的彩云轻描,曾记否,纳兰容若“一片亭亭空凝伫,趁西风,霓裳徧(bian去声)舞”中的唯美婉转。 “幽幽千年,熠熠华服。”尊敬的诸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在这个皓月如水的夜晚,我们很荣幸诸位能在百忙之中莅临本次锦绣华章汉服巡礼现场,我仅代表本次活动主办方表示诚挚的谢意,我是主持人XXXXXX XXX 在晚会开始之前,请允许我荣幸的为大家介绍本次巡礼的到场嘉宾,他们是。。。。。主办方。。。 承办方。。。[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国学社]。。。。。。 赞助商。。。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以上领导和嘉宾的出席表示欢迎与感谢! 主持人:常言道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相遇即缘且珍惜,举杯共醉舞良宵又何尝不可。轻步曼舞燕子伏巢、疾飞高翔鹊鸟惊夜。美丽的舞姿闲婉柔靡,机敏的迅飞体轻如风。如此良辰美景、与君同在,舞一世何如?接下来有请来自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同袍带来的《长安歌》掌声欢迎 主持人:月在众多文人骚客的雕琢中多少带着些许离愁别绪,月有千千面,人有万万情。人心不识东风绪,月纵有千般风情更与何人

说!下面就让《月满西楼》为我们展现别具一格的月之风韵。 主持人:一曲《月满西楼》真令我等大开眼界。然而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年代,“琴棋书画”这雅人四好不免明珠蒙尘。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当文武相遇又是 怎么样的场面?文武交融是否能挣脱物质的桎梏,洗涤浮躁之风呢?接下来有请XXXXXX带来,《阳关三叠》 主持人:唐代孔颖达说:“中国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礼经过数千年的锤炼臻至完善,礼已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之中,一举一动莫不蕴礼。茶亦有其礼仪,名曰茶艺。 主持人:罗纨绮渍盛文章,极服妙彩照万方,汉服于今时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记起,我们也收到了来自各大高校的学子们对汉服的热情 主持人:千江有水映明月,天地百转梦中吟。净莲寒影回花落,山河问之世间情。一曲云水逸,且让我们在云水之间逍遥,笑看红尘又一朝。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全盛时期的唐朝有理由让所有华人为之骄傲,唐韵遗风犹存至今,我们还记得那些被岁月尘封的佳人么?她们或荣华富贵,或才貌双全,而今她们早已远去,我们拿什么来追思呢?请欣赏由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带来的情景剧《大唐红颜赋》。 接 主持人:振袖衣,被袿裳,秾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接下来请欣赏由商学院带来的舞蹈,《水调歌头》 主持人:仿佛兮若轻云之闭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 “相和歌”之名最早记载见于《晋书乐志》其特点是歌者自击节鼓与伴奏的管弦乐器相应和,并由此而得名。有请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国学社的xxxxxxx带来的相和歌掌声欢迎

关于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思考

第3卷第3期2001年7月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BU PT(Social Sciences Editi on) V o l13,N o13 July,2001 ?文学视野? 关于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思考 徐 静 (北京邮电大学语言学院,北京 100876) 摘 要:本文探讨了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首先定义了何为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接着从古希腊神话、圣经以及英语文学作品和英语民族的风俗习惯着手,多方面地对文化内涵进行了论述,最后指出应如何对英语词汇进行文化内涵方面的种种思考。 关键词:英语词汇;文化;文学;神话;风俗习惯 中图分类号:H31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7729(2001)0320059203 一、注重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现实意义 虽然现在风行人工智能及多种电子字典,但是对于如何翻译一个汉语词汇或单字却不能提供很多的选择,它们永远也不能给你提供一个最佳的选择,因为人工智能及电子字典还远远没有丰富的文化意识。这里所要谈的问题正是对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思考。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反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语言学家邓炎昌说过:“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并对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而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大系统赖以生存的支柱。因此经过一定的英语词汇学习之后,必须要对学习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即对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思考,否则对很多英语词汇很难达到真正的掌握。 二、对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具体分析 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是指英语词汇与英语国家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产方式及生活细节等多方面相关联的含义或附加意义。英语词汇的来源和用法多种多样,有的源于希腊神话,有的源于圣经故事,有的出自莎士比亚的戏剧,同时还有源于法语、西班牙语或意大利语的。这些词在长期的使用中其意义或扩大或缩小,同时由于在某些场合的使用而逐渐积累了联想的意义,也就是积累了词汇的文化内涵,而这一点在字典上一般是查不到的。本文主要从希腊神话、文学和风俗习惯三个方面对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1源于希腊神话的英语单词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摇篮,希腊神话便是古希腊文化遗产中的一块瑰宝。虽然科学的发展扼杀了神话的继续产生,正如诗人雪莱在知道了雪花的科学成份以后再也写不出歌唱雪花圣洁、雪白的诗歌一样,但是古希腊神话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却被继承了下来,并对西方文化,尤其是对西方文学产生了渊源流长的影响。希腊神话中人物的名字往往作为独立的词汇流传至今,并在文学作品或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 N arcissu s原为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美少年。在古代没有镜子,N arcissu s只能站在水边欣赏自己的容貌。他如此沉浸于自己的美貌,不愿离开水边,最后纵身跳入水中而被溺死。然而上帝可怜这位美貌的少年,于是让他变成了一朵水仙花。这个美丽的希腊神话故事在西方广为流传。最后N arcissu s的名字变为了形容 收稿日期:2001202209 作者简介:徐静(19692),女,四川泸州人,北京邮电大学语言学院讲师,专业方向:文学。 95

浅论李清照的词

《醉花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朗读的技巧,熟读体味情感。 2.品味鉴赏意象,体悟词人感情。 3.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酒”“黄花”等意象,体悟词人的感情“愁”。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酒”“黄花”等意象和结合诗句感受词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 教学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示:以“愁”的母题导入) 中国的古典诗词情深意切、意蕴绵长,以“愁”为母题的诗词比比皆是。崔灏如此说思乡之愁: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秦观如此说寂寞之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李煜如此说亡国之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苏轼如此说生死离别之愁: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今天我们一起来感悟一下南宋女词人李清照笔下的相思之愁。 二、作者资料简介 说到李清照的相思之愁,不得不提她的丈夫赵明诚。李清照18岁时与赵明诚邂逅并且喜结连理,才子配佳人,两人恩爱有加,一同研究诗词和金石。李清照词中的相思之愁的对象,多是她的丈夫赵明诚。今天我们学一首李清照南渡前早期的、表达相思之愁的作品——《醉花阴》。 三、《醉花阴》 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独自初步感受一下词的意蕴。 1、学生自读(2分钟) 大家自由朗读完之后,有什么感受?(预设答:语调低沉缓慢,感情哀伤等)哪位同学乐意为我们朗诵一下? 2、学生代表范读(2个同学) 每一位同学读完后,请同学们作评价。 老师再做点评。 3、写作背景

我们要掌握一首诗词的朗读节奏和感情,可以通过诗词的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赵明诚到仰天山罗汉洞赏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自在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因写这首词赠给赵明诚以解愁绪。 因为是重阳节的作品,后来黄升(宋)在《花庵词选》中题为《醉花阴·九日》。 “醉花阴”词牌名为李清照首创,双调小令,押仄韵格,按照本词,它押的是ou韵,朗读时,我们要用低沉缓慢的语气,感情浓厚又不热烈,带有哀伤的基调,适当停顿。比如:“薄雾/浓云/愁/永昼”。 4、教师范读 5、学生齐读 四、《醉花阴》意象的解读和情感的体悟(重点!) 1、意象与情感 一个“愁”字贯穿整首词,也就是所谓的词眼。那么,词中哪些意象体现出愁呢?请大家找一找,共同讨论如何体现“愁”的。 (讨论两三分钟,2个人回答) 请一位同学来谈谈她的理解。(预设答案:西风、黄花、酒、暗香、东篱等。适当点拨) 除了这些,还有吗?(同学们认同她的理解吗,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请另外一个谈谈她的理解。 同学们找意象找得很准,理解也很恰当。老师再补充一下,请看幻灯片(显示:词中提到的意象的特征和用意)。 小结: 薄雾、浓云:薄雾淡淡,云霭浓浓。“愁因薄雾起”,这样的阴天使人低迷忧郁,愁绪满怀。 东篱:指菊花圃,赏菊是重阳节的一个习俗。这里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典故,一个人重阳赏菊,孤独排山倒海而来,独坐东篱愁绪飞。 西风:暗含凄冷萧瑟之意。(晏殊“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酒:麻木神经,或助兴,或消愁。酒在古代的生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文学中的意象也是丰富多彩。我们来回顾一下我们学多的关于“酒”的诗句: 别时,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大醉一场; 喜时,杜甫“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欣喜若狂; 感怀时,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感叹人生苦短; 孤独时,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忧愁时,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消愁不成反添愁。 李清照喜欢饮酒,借酒消愁,“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然而愁哪是那么容易消除的?“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愁上加愁。酒,对李清照而言,似乎已经附带一种化不开的愁绪。

汉服解说词

汉服解说词 汉服,又称汉衣冠,是汉民族传承了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及信仰的服装,是华夏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汉服不单单是指汉朝的服饰,而是和汉人、汉语一样,是上下五千年所有汉人所穿的衣冠总称。 首先向大家展示的是汉服中的礼服{玄端}:玄端为先秦时期通用的朝服及士礼服,采用上衣下裳制,衣袂和衣长都是2尺2寸,正服正裁,玄色无纹饰,以其端正,故名玄端。玄端是很规范的士族礼服,多做朝服祭服使用。 接下大家看到的是{深衣}:深衣袖根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中缝象征人道正直;下摆平齐,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个月。 现在大家看到的是的是{曲裾}:曲裾最大的特点就是“续衽钩边”,通身窄体,长可曳地,下摆呈喇叭状,衣袖有宽窄两种样式,袖口大多镶边,男女皆可穿着。 下面展现在大家面前的是{直裾}:通常指直裾袍,又称襜褕。直裾下裳部份剪裁垂直,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没有缝在衣上的系带,由布质或皮革制的腰带固定。 紧接着的是{贴里}:明代士人通常将贴里穿在袍内或褡护之下,贴里的褶子能使袍身宽大的下摆略向外张,显得端庄稳重。贴里根据其形制还可分为大褶、顺褶、旋褶等。 然后出现在大家面前的是的是{袄裙}:袄裙是明朝特色服饰,襦在裙外,袖子上宽下窄,袖口可缘边,领子加护领,下裙多配马面褶裙和普通褶裙,后传入高丽,成为朝鲜服的原型。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个是{齐腰襦裙}:上衣衣襟呈交领或对称状,下裳为围合式长裙,襦裙实物考证在战国时期就已出现,是汉服历史发展长河中流行时间非常长的一种款式,多做常服穿。男式襦裙称为衣裳。 然后是{齐胸襦裙}:齐胸襦裙跟齐腰襦裙一样分为两种款式,为隋唐时特有,上穿短襦,下着长裙,裙腰提高至腋下,以绸带系扎,显得女子身材高挑丰满,广受各阶级女性喜爱。 下面展示的是{裋褐}:裋褐原意为粗布短衣,作为百姓方便活动,居家休闲,劳动服装或武士军服穿着,但不宜在礼仪场合穿着,属于干净利落的休闲服装。 接着展示的是{半臂}:半臂又称半袖,是从魏晋南北朝的上襦发展而出的一种短外衣,它的特征是袖长及肘,身长及腰。都用外穿。 最后大家看的是{禙子}:禙子是宋代的常用服饰,立领对襟窄袖为主,左右两侧开衩。逐渐成为后世的一种礼服。 汉服复兴运动,从开始的默默无闻到今天被很多人接受,已经过去十年了,十年来,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汉服;十年来,我们的同袍为此付出了很多很多。 我们希望这次展示能够帮助大家认识汉服,我们不求人人都能穿上我们汉家衣裳,只希望我们的汉族同胞能记得我们拥有一件属于着自己的民族服饰,她比起韩服、和服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从来都不是赤裸裸的民族,从来都不是。 谢谢大家!

社会关系及称谓类词汇

社会关系,称谓 我I 你you 他he 她she 它it 我们we 你们you 他们they 我(宾) me 你(们)(宾) you 他(宾) him 她(宾) her 我们(宾) us 他们(宾) them 我自己myself 你自己yourself 他自己himself 她自己herself 它自己itself 我们自己ourselves 你们自己yourselves 他们自己themselves 女士,太太,小姐madam 先生sir 人,男人man 先生,绅士gentleman 女人woman 女士,夫人lady 小姐(指未婚女子) Miss 先生(称呼男子) Mr 太太,夫人Mrs 女士(称呼已婚或未婚女子) Ms 亲爱的(冠于信函中的称谓) dear 成员member 邻居neighbor 人们,群众folks 同志,朋友pal 朋友friend 女朋友girlfriend 男朋友boyfriend 家伙,青年(口) guy 伙伴partner 同班同学classmate 同伴,朋友company 笔友pen pal 主人,东家host 小孩,年轻人kid 十几岁的青少年teenager 巨人,伟人giant 敌人enemy 外星人,另一世界来的生物alien 怪物,妖怪monster 人人,每人,大家everyone 没有人,无人nobody 任何人anyone 鬼,幽灵ghost 女巫witch 外国人foreigner 雪人snowman 谁who 谁(宾) whom 吵闹者barker 工作者,劳动者workman 执行者,实行者executor 访问者visitor 目击者witness 志愿者volunteer 获胜者winner 学习者,初学者learner 听者listener 业主,所有者owner 读者reader 讲话者,说话者speaker 受骗者,受害者victim (电影,运动等)迷fan 交换生exchange student 初学者,新手beginner 打电话者,来访者caller 村民,村夫villager 市民,居民citizen 观众audience 阿斗a weak-minded person (fool ) 阿飞hooligan (young rowdy) 恶霸despot 白面书生pale-faced young scholar 白衣战士medical worker 百事通know-all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意象

浅谈李清照词中的意象 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南宋时期的著名女词人,她的作品风格婉约清秀,具有强烈的女性风格特点。她的词作意象也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和审美价值。本文将从李清照词作中常用的几种意象出发,一个个剖析研究,总结出这些意象各自的意义和共同的内涵。与此同时,李清照词中的意象也随着词风的变化而改变,本文也将对此进行分析。 成了一种独特的隐喻和象征关系,表现了女词人对美与生命的追求与爱惜。同时,女词人喜欢将花意象与特定的时间、季节、气候、心境等联系在一起,表现了女性特有的心灵历程。她把感情完全地融注在花的世界中,李清照词中的花意象不是单纯地咏物抒情,而是已经上升为词人的人生哲理与情感寄托,达到人亦是花,花亦是人的境界。在不同的时期,花代表的意义也不尽相同。

()误入藕花深处:这是李清照的少女时期,作为一位封建时期的贵族少女,她的生活幸福快乐,无忧无虑,并且由于涉世较浅,词作风格也比较活泼开朗,充满青春活力。也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的关心与亲近及内心的纯洁。其中《如梦令》是最有代表性的写花的一首词: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小令选取傍晚归来时的一个特写镜头,十分生动地写出了全天游览的愉悦 ,以花喻人,比喻生动,想象新奇,备受后人推崇。这个比喻,不仅是因为帘外的黄花和帘内的美人相比情境和神态相似,十分具有创意。更因为人瘦胜似黄花瘦,黄花与人物我交融,更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的离别思念之情的浓厚,把词的主旨表达的淋漓尽致,给人美不胜收之感。 再如此时期的《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1引自《插图文学小丛书-李清照》毕宝魁著,1999年版,春风文艺出版社

国学社汉服巡礼主持串词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独华言之缺,独夏谓之残,两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始称华夏。”曾记否,白居易“风吹仙袂飘摇举,犹似霓裳羽衣曲”的飘然若仙,曾记否,李太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中的彩云轻描,曾记否,纳兰容若“一片亭亭空凝伫,趁西风,霓裳徧(bian 去声)舞”中的唯美婉转。 “幽幽千年,熠熠华服。”尊敬的诸位来宾,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在这个皓月如水的夜晚,我们很荣幸诸位能在百忙之中莅临本次锦绣华章汉服巡礼现场,我仅代表本次活动主办方表示诚挚的谢意,我是主持人 XXX XXX XXX 在晚会开始之前,请允许我荣幸的为大家介绍本次巡礼的到场嘉宾,他们是。。。。。主办方。。。 承办方。。。[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国学社]。。。。。。 赞助商。。。 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以上领导和嘉宾的出席表示欢迎与感谢! 主持人:常言道天下无不散的宴席,相遇即缘且珍惜,举杯共醉舞良宵又何尝不可。轻步曼舞燕子伏巢、疾飞高翔鹊鸟惊夜。美丽的舞姿闲婉柔靡,机敏的迅飞体轻如风。如此良辰美景、与君同在,舞一世何如?接下来有请来自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的同袍带来的《长安歌》掌声欢迎 主持人:月在众多文人骚客的雕琢中多少带着些许离愁别绪,月有千千面,人有万万情。人心不识东风绪,月纵有千般风情更与何人说!下面就让《月满西楼》为我们展现别具一格的月之风韵。 主持人:一曲《月满西楼》真令我等大开眼界。然而在这个日益物质化的年代,“琴棋书画”这雅人四好不免明珠蒙尘。不过是金子总会发光。当文武相遇又是

怎么样的场面?文武交融是否能挣脱物质的桎梏,洗涤浮躁之风呢?接下来有请XXXXXX带来,《阳关三叠》 主持人:唐代孔颖达说:“中国礼义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礼经过数千年的锤炼臻至完善,礼已深深根植于中华文化之中,一举一动莫不蕴礼。茶亦有其礼仪,名曰茶艺。 主持人:罗纨绮渍盛文章,极服妙彩照万方,汉服于今时以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记起,我们也收到了来自各大高校的学子们对汉服的热情 主持人:千江有水映明月,天地百转梦中吟。净莲寒影回花落,山河问之世间情。一曲云水逸,且让我们在云水之间逍遥,笑看红尘又一朝。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全盛时期的唐朝有理由让所有华人为之骄傲,唐韵遗风犹存至今,我们还记得那些被岁月尘封的佳人么?她们或荣华富贵,或才貌双全,而今她们早已远去,我们拿什么来追思呢?请欣赏由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带来的情景剧《大唐红颜赋》。 接 主持人:振袖衣,被袿裳,秾不短,纤不长,步裔裔兮曜殿堂,忽兮改容,婉若游龙乘云翔,接下来请欣赏由商学院带来的舞蹈,《水调歌头》 主持人:仿佛兮若轻云之闭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相和,汉旧歌也。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相和歌”之名最早记载见于《晋书?乐志》其特点是歌者自击节鼓与伴奏的管弦乐器相应和,并由此而得名。有请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国学社的 xxxxxxx带来的相和歌掌声欢迎 ,豆蔻是指几岁13

家庭主要成员和重要社会关系

家庭主要成员和重要社会关系 填报说明 1、“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栏主要填写干部本人的配偶、子女和父母的真实情况父母已去世的要如实填写去世前的情况并在工作单位及职务栏内加括号注明已故 2、“称谓栏”的写法要规范配偶为妻子、丈夫子女为儿子、女儿多子女为长子、次子、长女、次女、三女等父母为父亲、母亲 3、“姓名栏”填写户籍登记所用的姓名少数民族要填写全名 4、“出生年月栏”要如实填写年份用4位数表示月份用2位数表示如“1972.05” 5、“政治面貌栏”填写中共党员、共青团员或民主党派成员、群众 6、“工作单位及职务栏”填写要准确已病休、退休、离休的在工作单位及职务后加括号分别注明。学生写明现在何校何专业学习。 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称谓姓名出生年月政治面貌工作单位及职务 11 鄯善县党员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表报告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 受理部门签名盖章__________________ 受理日期年月日姓名单位及职务报告事项 1.本人的婚姻变化情况 2、本人承办或参与承办的亲属婚丧喜庆事宜的办理情况 3、本人及家庭成员持有因私出国境证件的情况4、本人、配偶及子女因私出国境情况包括劳务输出或出国探亲、自费留学等 5、本人、配偶及子女接受国外单位或人士邀请赴外考察、参观情况 6、子女与外国人、港澳台居民通婚的情况 7、配偶、子女出国境定居及有关情况 8、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指同财共居的子女下同私人在国境外经商办企业的情况 9、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担任外国公司驻华、港澳台公司驻境内分支机构主管人员的情况10、本人、配偶、共同生活的子女营建、买卖、出租私房或宅基地转让情况 11、本人、配偶及子女购买汽车的情况 12、本人或本人家庭出现重大事故如患重大疾病或发生其他重大意外事故的情况 13、配偶、子女及其直系亲属在本地经商从事个体经营者、从事有偿中介活动、买卖股票情况 14、配偶、子女被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 15、配偶、子女及其直系亲属招工、录聘干、大中专毕业分配、工作调动等情况 16、配偶、子女及其直系亲属在自己单位或所管辖的单位安排工作就业情况 17、本人认为应当向组织报告的其他事项说明 1.本表由报告人亲笔填写填写不下时可另附页2.无需报告的事项应明示“无”。 11 鄯善县科级领导干部实绩公示表姓名单位及职务公示时间单位盖章序号主要工作实绩角色作用备注 1 2 3 4 5 .... 说明1、角色作用一栏填写时从完成、协助班子成员完成、班子成员协助本人完成三种情况中选一种填写在对应实绩后2、此表可复印也可另附纸。 11 鄯善县科级领导班子实绩公示表领导班子名称公示时间单位盖章章序号主要工作实绩备注 1 2 3 4 5 … 说明此表可复印也可另附纸 11 2008年干部考核参加群众评议人员花名册模板填报单位公章序号姓名单位及职务性别民族年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人员类别备注说明单位干部职工、退休干部、基层站所干部、行政村社区干部、群众居民代表、服务单位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应分类统计并在“人员类别”栏目内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