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论文题目

分子生物学论文题目
分子生物学论文题目

1.Sumolation;

2.DNAzyme(deoxyribozymes);

3.N-end Rule Pathway;

4.ZFN(zinc-finger nuclease);

5.SID gene in RNAi;席德基因RNA干扰

6.DNA and Genome shuffling;

7.Synthetic Biology;

8.Group-I intron;

9.group-II intron (targetron);

10.Next-generation DNA sequencing;

11.bacterial cold shock proteins;

12.HOX genes;

13.snRNA;

14.microRNA;

二、写作建议

1.注意合理引用文献,请不要从网络、文献直接拷贝内容(即使注明出处也不

可以);

2.英文摘要不要有语法、术语错误(尤其是低级语法错误),不要完全借助工

具翻译;

3.注意学校的要求(版式、字体、字号、行间距,等等)。特别提醒:该用中

文标点时一定要用中文标点(特别是句号。);

4.参考文献一定要统一格式(按学校要求),这是一项基本功,特别注意有可

能存在落掉或者多余的空格,编号时最好用word自带的“编号”功能,以利于排齐。

5.按一般规范:中英文混排时,中文字体要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 (可

以全选后改成宋体和相应字号,然后全选后改为Times New Roman,此时中文仍能保持宋体字型,反之则不可);

6.关键词不要超过5个

7.写好后,将电子版E-mail给我(lijigang@https://www.360docs.net/doc/bf18070282.html,);

8.请相互转达该要求。

三、“指导教师”一栏空白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经济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 2.名词提出:1760年,俄国科学家罗蒙诺索夫在《地理考察》中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个学科名称。 3.学科形成的标志事件 1882年,葛茨在《柏林地理学会会志》上发表《经济地理学的任务》。 4.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1)研究区域尺度的变化:a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等相关理论,侧重于区域内单体企业的微观分析b艾萨德创立的区域科学侧重于区域内各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发展c佩鲁的增长极理论等表明研究的地理尺度进一步拓宽,从一个区域转向多个区域d全球化研究(2)研究企业组织的变化:企业组织向多部门、多区域、跨国经营和全球性经营发展。 (3)研究思维方法的变化:a规范性分析:从一些基本命题出发,演绎推理出结果b 实证主义分析:强调用统计和数学模拟方法探索经济规律c行为主义分析:强调对区位决策者行为的分析d结构主义分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释资本主义出现的矛盾e 制度与文化转向:重视制度和社会文化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5.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向: 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 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 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1.区位:位置、布局、场所、分布···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2.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所占有场所的理论,研究人类活动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法则。 3.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4.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最早提出区位因子的韦伯将其定义为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即特定产品在某处生产比在其他场所生产的费用降低的可能性。区位因子分为一般因子和特殊因子。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参考题目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参 考题目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参考题目 一、说明 本专业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从下面选题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论文题目。当然,如果本文中所列的题目没有你所要写的,自己可以命题。所有同学在确定选题后及时与指导老师取得联系,需要你的论文指导老师同意你的选题。 二、参考选题 1.对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的思考 2.我国人力资源开发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3.论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 4.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新视角 5.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比较 6.信息技术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7.加入WTO后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分析与思考 8.重视人力资源管理应对知识经济挑战 9.企业塑造人力资源管理文化的切入点 10.企业传统人事管理与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区别 11.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不足与对策 12.科技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原则研究 13.职务分析在中国的应用与发展 14.面对WTO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压力和挑战 15.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法治 16.当前人才招聘的问题和趋势 17.浅议激励法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18.激励制度设计准则 19.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规范化.系统化和科学化的研究 20.员工招聘与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的关系 21.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员工考核的误区 22.浅论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指标体系的设置 23.人力资源管理发展新趋势及其启示 24.“无领导小组讨论法”在人员招聘中的应用研究 25.当前人才招聘的问题和趋势 26.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模式--人本管理 27.论合作团队精神 28.对员工绩效考评的几点建议 29.论企业领导者在团队建设中的作用 30.期望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运用 31.企业投资新领域 32.企业人才流动的探析及对策 33.入世后提高工作绩效新方法 34.入世后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 35.国企经营者薪酬设计

最新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

地理科学《经济地理学》试题库及答案(250道试题)

地理科学专业《经济地理学》试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1-110) 1.极具价值的中国最早的经济地理名著是( B )。A.《尚书·禹贡》 B.《史记·货殖列传》 C.《汉书·地理》 D.《山海经》2.中国史书中首次出现以“地理”命名的专著是( C )。A.《尚书》 B.《史记》 C.《汉书》 D.《山海经》3.首次提出“经济地理学”这一科学名词的是( D)。 A.(德)戈策 B.(中)司马迁 C.(中)班固 D.(俄)罗蒙诺索夫 E.(古罗马)斯特拉波 4.经济地理从地理学分化、独立出来后,首先是以( C )之名出现于世。A.农业地理 B.工业地理 C.商业地理 D.旅游地理

5.在近代地理学中,对于“生产力分布为何有如此明显的地区差异”命题解释分为(C)。A.宇宙派 B.地志派 C.环境论派 D.区位论派 6.区位论也称为标准化理论,是由德国(A )首创。 A.杜能 B.韦位 C.克里斯泰勒 D.廖什 7.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B )。 A.地理环境在空间上的变化发展规律 B.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C.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 D.生产地域综合体 8.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比较科学的提法是( ABCD )。A.研究生产(力)布局(分布)规律的科学 B.研究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 C.研究生产力布局和生产地域综合体的科学 D.研究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演变规律的科学 9.下列经济地理学的根本特性是( BC )。 A.阶级性 B.地域性

C.综合性 D.实用性 E科学性 10.下列不属于通论的经济地理学分支的是( D )。 A.经济地理学概论 B.工业地理学 C.城市地理学 D.中国经济地理学 11.下列关于三次产业分类法,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三次产业分类法的依据和标准是产品的性质和生产过程的特征 B.费希尔明确提出了第三次产业的概念,并运用三次产业分类法研究了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 C.能广泛接受是因为其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较强的实用性 D.采矿业按其产品的性质来看,理应划到第一次产业,但实践中常把其列入第二次产业。 12.三次产业分类法创始人是( D )。 A.克拉克 B.库茨涅兹 C.配弟 D.费希尔

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期末试题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车工工艺学》试卷 、选择题:(共25分,每题2.5分)选10题 1、在安全生产中,工作时应穿_____ 上机操作。 A :短裤和凉鞋 B :裙子和拖鞋C:工作服、戴袖套D :无要求 2、凡装卸工件,更换刀具,测量加工表面及变换速度时,必须先_________ 。 A :开车 B :停车 C :既可以开车也可停车 D :无要求 3、在工作中,清除长切屑,应用______ 清除。 A :手 B :游标卡尺 C : 专用铁钩 D :垫刀片 4、主轴变速必须_____ 中进行。 A :高速 B :中速 C :低速 D :停车 5、机床、工作场地周围的卫生应______ 打扫一次。 A :每一班 B :每一天 C :每一星期 D :每一月 6把交换齿轮箱传递的运动,经过变速后转递给丝杠,实现车削各种螺纹,传递给 光杠,实现机动进给,称为 A :主轴箱 B :挂轮箱 C :进给箱 D :溜板箱 7、箱内装有齿轮、轴等,组成变速传动机构,变换各部手柄位置,可以得到多种转 速,称为______ 。 A :主轴箱 B :进给箱 C :挂轮箱 D :溜板箱 8、常用于外露的滑动表面,如床身导轨面和滑板导轨面等,适用_______ A :溅油润滑 B :弹子油杯润滑 C :浇油润滑 D :油绳导油润滑 9、常用于交换齿轮箱挂轮架的中间轴或不便经常润滑处。使用__________ 润滑方式。 A :黄油杯润滑 B :弹子油杯润滑 C :浇油润滑 D :油绳导油润滑 10、通常车床运行______ 小时后,需要进行一级保 养。 A : 100小时 B : 300小时 C : 500小时 D : 1000小时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于车削外圆、阶台和端面的车刀,选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90° B : 45° C :切断刀D :成形刀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车刀切削部分的材料,应具有高硬度,其硬度要高于工件材料_________________ A : 1--2 倍 B : 1.3--1.5 倍 C : 2--3 倍 D : 2.3--2.5 倍 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高速钢车刀进行精车时,应选选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切削速度。 A较低的B :中等c :较高的D :不要求 14、用钨和钛的碳化物粉末加钻作粘结剂,经高压压制成型后,再高温烧结而成的 粉末冶金制品,称为 ________ 。 A:高速钢B :硬质合金C :陶瓷材料D :人造金刚石 15、直接切除工件上的切削层,并使之变成切屑以形成工件新的表面的运动,称 为 ________ 。 A:主运动B :进给运动C :纵向运动D :横向运动 16、使工件上多余材料不断地被切除的运动,称为_________ 。 A:主运动B :进给运动C :纵向运动D :横向运动 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车刀主切削刃在工件上形成的表面,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已加工表面B :待加工表面C :过渡表面 18、工件每转一圈,车刀沿进给方向移动的距离,称为 A:切削深度B :进给量C :切削速度D :机床转速 19、切削刃上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运动的瞬时速度,称为__________ 。 A:切削深度B :进给量C :切削速度D :机床转速 20、已知工件直径为95mm现用一次进给车至直径为90mm求切削深度为 A: 5mm B : 10mm C : 2.5 mm D : 4.5 mm 21、车刀上切屑流经的表面,称为________ 面。 A :主后刀面 B :副后刀面 C :前刀面 D :基面 (满分100分使用班级:14数14 数二) 润滑方式。 车刀。 倍。表面。 面。

福师 《经济地理学》期末考试学习资料(五)96

福师《经济地理学》FAQ(五) 第五章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一、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是经济地理学中的核心概念,是空间的特化。所谓特化就是地域空间的一部分被赋予特定的资源、环境与人口特征,使得一个空间范围在地理学性质上区别于另一个空间范围,分别都成为区域。 区域的内涵或本质:就是“空间”,是经济活动赖以存在的依托;有大小、层次区分,具有系统性的特点;具有类型区别,如同质区域、集聚区域;有自己的结构与功能;区域的整体性:指区域有一致特征或对某种地理过程有一致的相应特征,这种一致性是由于区域内部单元强烈的联系造成的;动态性:区域结构自身在演化,自然地理条件、历史契机、甚至行政干预都可能影响区域结构和区域发展。 二、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各种经济活动在区域内的空间分布状态及空间组合形式。区域空间结构是区域经济的一种重要结构,因为,区域经济活动是在地理空间上进行的,一方面,各种经济活动的产生需要把分散在地理空间上的相关要素组织起来,形成特定的经济活动过程;另一方面,各种经济或动之间需要相互联系、相互配合,于是,就需要考虑如何克服地理空间对经济活动的约束,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一)、技术与技术创新 (二)、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 1、技术创新引起产品、产业的更替 2、技术创新引导和改变消费需求 3、技术创新引发和促进制度创新 (三)、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格局变化 四、城市与区域关系 (一)、城市的一般特征 1、城市概念:是具有一定规模的以第二和第三产业活动为主的居民点。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3个因素: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行政意义。 2、城市的一般特征 城市职能:城市在区域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中所起的作用。

学校管理学论文题目

学校管理学论文题目 管理学论文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工商管理、企业管理、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下面是关于学校管理学论文的题目,仅供参考~ 1、课程质量与学生发展问题研究 2、课程与教材评价问题研究 3、教师素质与学生发展研究 4、师范教育改革与教师能力结构研究 5、多元智能教学法研究 6、现代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7、突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学制教学改革研究 8、基础教育新课程的教材编写质量评价 9、基础教育校内考试改革研究 10、基础教育学生评价制度改革理论与实践 11、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2、中小学教师评价研究 13、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研究 14、中考制度改革研究 15、高中招生录取制度研究 16、中小学生学习困难的实证研究 17、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的新探索

18、中小学生课后作业问题研究 19、中小学生学习效率问题研究 20、中小学生学习方法问题研究 21、从教材编写质量看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问题 22、科学发展观下的考试评价制度改革研究 23、科学发展观下的学校教学改革研究 24、科学发展观下的学制教学与学生发展研究 25、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26、成功智力理论与中小学教学改革 27、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学科教学改革研究 28、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研究 29、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研究 30、儿童“数一形”能力发展的研究 31、儿童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研究 32、儿童道德发展的研究 33、青春期性教育的研究 34、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研究 35、学生考试焦虑的研究 36、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37、学生择业心理研究 38、当代学生婚恋心理的研究 39、社区居民迷信心理的研究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考试重点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知识: 2018年1月1日最新版 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即能够吸引并确定人类活动场所位置的支持条件。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有两层含义一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二是与前者正好相反。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也就是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或费用的节约。区位因子(经济因子(成本(运费、非运费)、收入)、非经济因子) 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要求达到一定规模,这一规模也就是所谓的需求门槛。 市场特性:市场意识、需求特点、竞争环境、管理秩序。 杜能圈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 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如何,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 中心地:是周围区域的中心,是指能够向周围区域的消费者提供各种商品和服务的地点。 企业增长的因素:规模经济、内部交易、技术优势、竞争激励。 企业增长在战略上可分为一体化扩张和多样化扩张,一体化分为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实现这些扩张的方法:内部发展和外部发展。 产品周期理论:每个产品都有其生命周期,从研制生产出来到退出市场一般要经历:创新、增长、成熟、衰退、老化等阶段。 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择:有三个显著特征:趋于经济中心区、邻国边界区和文化社会关系密切的地区。 跨国生产单位分为的几种组织模型:全球集中生产、市场地生产、专业化生产、跨国一体化生产。 区域经济结构:是指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区域经济发展:是指区域经济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是一个多目标的过程,包括了经济目标、社会目标和环境目标。 区域: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而划定的地球表面的一定范围的空间,是因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内聚力而历史奠定,并具有相对完整的结构,能够独立发挥功能的有机体。 区域的类型:均质区、结节区和规划区。 配第—克拉克定理:该理论指出,随着经济发展,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相应提高,于是,劳动力就开始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就会向第三产业转移。结果,社会劳动力在产业之间的分布状况是,第一产业劳动力减少,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将增加。原因在于,在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之间存在着收入相对差异,而劳动力总是倾向于流向高收入的产业。 库兹涅茨法则:第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农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均处于不断下降之中。第二,工业部门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人中的比重大体是上升,但是,工业部门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则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第三,服务部门的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中的比重基本上都是上升。然而,它的国民收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却不一定与劳动力的比重一样同步上升,综合地看,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 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第一,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的资源结构相对应性,即能否有效地发挥本区域在资源方面的比较优势;第二,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系统功能。合理的区域产业结构应该能够担负起区域在区际或全国地域分工中的任务;第三,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内部关联程度;第四,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第五,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先进性;最后,评价区域产业结构的结构性效益。 区域创新网络:就是集聚在某个区域的企业、科研机构、市场中介组织、行业协会、地方政府以及有关个人等创新主体,经过相互之间多渠道、多方式、多层面的长期交流与合作而形成的促进创新发生的相对稳定的关系网络. 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极核式空间结构、点轴式、网络式。 空间近邻效应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A.促使区域经济活动就近扩张 B.影响各种经济活动的竞争 C.带动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在发展上的相互促进。 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资源禀赋、资源配置能力、区域条件、外部环境。 增长极的概念:经济增长首先出现和集中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而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的部门。这些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常常聚集于经济空间的某些点上,于是就形成了增长极。 增长极对区域经济活动产生的作用:A.支配效应B.乘数效应C.极化与扩散效应。 产业集群:那些在特定领域内既竞争又合作的互相关联的公司、专业化供应商和服务商、相关产业的企业和有联系的

车工工艺学期末考试试题

车工工艺学期末考试试题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期末考试题姓名: 班级: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切削用量三要素包括、、。 2、润滑主轴箱的主要方式有润滑和润滑。 3、常用的车刀材料有、两大类。 4、切断的关键是切断刀的选择和选择合理的。 5、麻花钻是由、和组成。 6、内孔车刀可分为和两种。车内孔的关键技术是解决内孔车刀的和问题。 7、一般情况下,通常采用、、和 等方法来加工内圆柱面。 8、常用的扩孔工具有、等。 9、铰刀由、和组成。铰刀按用途分、两种。 10、端面沟槽有、和三种。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锉削材料较硬的工件时,应选用锉刀。 A、单齿纹 B、双齿纹 C、单齿纹或双齿纹 2、适宜高速车削的车刀材料。 A 、高速钢 B、硬质合金 C、陶瓷 3、车床的能把主轴箱的运动传递给进给箱。 A 、光杠、丝杠 B、交换齿轮箱 C、溜板箱 4、车削外圆时,车刀的刀尖一般应与工件轴线。 A 、高些 B、低些 C、等高

5、标准麻花钻的螺旋角是。 A 、18 ? B、30? C、18?—30? 6、铰孔时,为了减小表面粗糙度值,应选 用。 publications such as the national liberation movement, instilling anti-Japanese policy. On this basis, progress in development of a number of young people have joined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site of the village the morning of August 23, 1939, in Jiangsu and Zhejiang provinces East of Lake Taihu anti-Japanese volunteer army, seven have implicit read Cun Yi XI da bridge, was suddenly lurking in mulberry trees on both sides A 、非水溶性切削液 B、水溶性切削液 C、干切削 7、用于车削阶台的车刀是车刀。 A 、45? B、75? C、90? 8、麻花钻的顶角不对称,会使钻出的孔径。 A 、扩大 B、歪斜 C、扩大和歪斜 9、能车削沟槽、切断的车刀是。 A 、45?车刀 B、切断刀 C、90?车刀 10、麻花钻横刃太长,钻削时增大。 A、主切削力 B、轴向力 C、径向力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铰孔不能修正孔的直线度误差。 ( ) 2、铰孔时,切削液对孔的表面粗糙 度有影响,但对孔的尺寸没影响。 ( ) 3、为了防止振动,通孔车刀主偏角应刃磨得大些。 ( ) 4、麻花钻顶角大时,主切削刃短,定心也差,因而钻出的孔径容易扩大。( ) 5、用麻花钻扩孔时,由于横刃不参加切削,轴向切削力小,进给省力,所以应适当加大进给量。 ( ) 6、修磨麻花钻的前刀面,是为了增大前角。

福师 《经济地理学》期末考试学习资料(四)11

福师《经济地理学》FAQ(四) 第四章跨国公司区位 一、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一)、跨国直接投资原因 跨国公司:指在两个以上国家(包括公司母国)具有生产或实际性经营活动的公司。 1、产品周期理论 (1)新产品阶段 (2)成熟产品阶段 (3)标准化产品阶段 (二)、跨国公司投资的国别选择 (三)、跨国公司的微观区位选择 二、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一)、公司总部的区位特征 公司总部是整个公司的中心。其功能是制定影响公司发展方向的战略决策。最为重要的权力之一就是资金控制。在全球性公司中,总部的视野是全球,所考虑的时间尺度也是较为长远的。公司总部还代表公司与其他公司进行高层协商、谈判,与政府部门交涉,与金融市场接触。 1、公司总部的区位要求 (1)便利的交通运输 (2)及时的信息获取 (3)便于与关键人员随时接触:关键人员:国家立法机构和政府有关机构的主要人员、其他公司首脑、金融机构的决策人员等,通过当面交谈、交流,不但要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建立人际联系,可行游说之便。 2、公司总部的实际区位——大都市区 大都市区的优势:具有公司之间当面接触的可能性;提供了金融、法律、广告等方面服务的便捷性;具有与其他大都市区高度接近性; 3、公司总部的区位变化

公司总部区位并非固定不变。随着公司的地理扩张及其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公司总部的区位也会发生变化:宏观尺度上,跨国公司一般很少将其总部从其母国移往它国,至多发现有的跨国公司将其总部的一部分迁往它国;在一国之内,公司总部在都市之间的迁移则时有发生。 (二)、公司研究与开发机构的区位特征 R&D对公司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技术发展日益迅速、技术创新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技术对公司增长的作用更显重要。 1、R&D的过程特点 研究阶段:通过市场营销,发现新产品信息,做技术可行性分析; 研制阶段:根据第一阶段所获信息,对拟开发产品进行产品设计和产品开发; 生产阶段:先对研制的产品进行样本生产,然后根据市场需要进行修改,并进行大规模生产,大规模营销; 2、R&D区位要求 (1)接近于科研机构(如大学、科研院所等)和贸易组织,以获取市场需求信息和科技支持; (2)接近数量充足、高素质的劳动力(科学家、工程师、技工)供应地,以满足研究、开发和试制生产等对劳动力的需求; (3)接近新产品的使用者,以便及时对样本及新产品的性能、消费者偏好提供反馈意见,并引导消费; 3、R&D区位 趋向于大都市区和大科研集中区 (1)母国市场型:一般在母国设置R&D机构; (2)东道国市场型:趋向于在海外市场建立较高层次的R&D机构; (3)世界市场型:具全球取向,如雀巢饮料公司 (三)、公司生产单位的区位特征 抛开部门和公司的差异,迪肯从一般工业公司总体生产组织的角度,抽象出4种生产单位区位格局特征。 1、全球集中生产型 将生产活动集中在一个区位(或一个区域,一个国家),通过销售网络,将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市场。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选题方向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论文选题方向

(一)薪酬管理与激励机制 1 我国国有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改革的回顾与启示 2 销售人员能力差异、薪酬机制偏好及团队协作关系研究 3 XX公司一线员工薪酬体系设计研究 4 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薪酬激励机制研究 5 高校教师现有薪酬满意度的实证研究 6 中国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7 国有改制分流企业薪酬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的研究与设计 8 我国高校教师薪酬激励机制的构建研究 9 在华日资中小型企业人才队伍激励方案研究 10 美国薪酬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11 浅析薪酬激励 12 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设计与制度建设 13 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研究 14 提升企业竞争优势的薪酬战略研究 (二)人才流动与劳动保险 15 建立人才内部流动机制发挥人力资源最佳效益 16 中国人才流动问题及对策研究 17 促进科技人才资源合理流动机制构建 18 对城市人才流动现状分析 19 矿业公司劳动保险管理系统研制与实施 20 人才培养和流动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 21 人才流动中的社会保障因素分析 22 高技术人才国际流动的研究 23 入世与我国人才的国际流动 (三)人力资源规划与人力资源战略 24 企业国际化经营与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25 跨国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26 中国集装箱集团人力资源战略规划 27 基于企业战略的人力资源规划研究 28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规划体系研究与设计 29 人力资源战略的分类选择与构建贯彻研究 30 跨国企业海外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战略选择研究 31 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研究 32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战略研究 33 跨国公司在华企业人力资源本土化战略分析 34 外包: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发展方向探析 35 外资零售企业在华人力资源战略及实施策略研究 36 私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途径探析 (四)绩效考核 37 浅析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核办法 38 加强绩效考核,努力实现企业资产保值增值 39 机械制造企业研发类员工绩效考核研究 40 商业银行员工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41 现代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绩效考评体系研究 42 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研究 43论我国公务员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对策44员工绩效考核与薪酬评估 45 人力资源绩效考核方法研究与应用 (五)企业培训与员工管理 46 企业人力资本投资方式研究 47 中国现代人力资本形成研究 48 企业人员招聘的经验选择、诚信和雇佣合同研究 49 我国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研究及模型构建 50 国有企业技术人才流失内在动因与对策研究 51 A公司员工职业生涯管理案例分析 52 企业核心员工管理分析 53 核心员工管理机制的构建 54 企业员工满意度管理研究

经济地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

经济地理学各单元复习题 第一章 1、何谓经济地理学。 答:经济地理学就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2、试述20世纪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特点。 答:特点一就是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的演变;特点二就是研究区域尺度变化、企业组织变化与思维方式变化。 3、试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答:1、经济活动的内容;2、经济活动区位;3、经济活动空间组织;4、经济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4、简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答:1、通论经济地理学;2、区域经济地理学;3、部门经济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与信息业经济地理学;4、公司(企业)地理学。 第二章 1、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含义。 2、区位主体:区位中占有场所的事物。 3、区位理论:就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它研究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人类活动的组合,探索人类活动的一般空间法则。 4、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特有的属性或资质。 5、区位因子: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6、交通网:一般由基本的点与线组成相互联系的网络。 7、交通网的密度:指在某一区域内单位面积的运输线路的总长度。必须考虑运输线路的类型以及总通过能力的差异。 8、通达性:就是衡量网络中点之间移动的难易程度的指标。用通达指数与分散指数来衡量。 9、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用贝塔指数衡量。 10、可进入性: 11、地理可进入性:指场所对外交往的地理方便程度,它主要决定于地理位置与距离。 12、经济可进入性:指场所的对外交往成本高低,它取决于运费、通信费。费用越低,对外通达性越好,反之则相反。 13、制度可进入性:指由制度因素决定的场所对外生产要素与商品交往的方便程度。 14、社会可进入性:指由社会因素(包括语言、文化等)所决定的场所对外交往的便利程度。 15、简述古典区位理论与现代区位理论的区别。 答:(1) 古典区位理论在区位主体上仅考虑一个生产地,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企业内外的多个生产地。(2)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区位主体中的单一部分(如工厂部分),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到区位主体中的研究、开发、设计,零部件加工,部件组装,最终组装,检验修理,培训、流通、办公等。(3)在区位目标上,古典区位理论仅考虑利润(或成本),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还考虑到非金钱上的收益以及满足。4)古典区位理论缺乏或轻视区位选择的具体目标,而现代区位理论则有市场占有率、吸引与稳定人才、形象、名声、市场测试、回避汇率风险、收集信息、避免贸易摩擦等具体目标。(5)古典区位理论的区位选择基准就是成本最小,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前述具体目标中的风险及不确定性。(6)古典区位理论中产品、规模、销售价格、市场、劳动力、设备、土地、运费等都就是事先给定或认为就是固定的,而现代区位理论则考虑产品的新、成熟、标准化、差别化、多角化、多样化等,考虑规模的大小,也考虑销售价格的高低,更考虑到市场的地方性、区域性、全国性以及国际性,还考虑到短期、长期、

(完整版)《车工工艺学》考试试卷及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大冶中等专业学校 2013—2014 学年第二学期 《车工工艺学》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40×0.5′) 1、专用夹具的主要作用有:○1 、○2 、 ○3 、○4 、。 2、工件的定位是靠和相接触来实现的。 3、工件以平面定位,应采用定位的方法,并尽量增的距离,使所构成的支撑面积尽可能大。 4、工件以平面定位时的定位元件有:○1 、○2 、○3 、○4 、。 5、夹紧力的确定包括、、三要素。 6、由于微型角铁、、所以加工时主轴转速可选择较高。 7、车细长轴时,主要抓住、、三个关键技术。 8、深孔加工的主要关键技术是、。 9、C620-1 型车床中的C 表示、6 表示、20 表 示、1 表示。 10、CA6140 型机床中的C 表示、A 表示、61 表示、40 表示。 11、CA6140 型机床主轴部件前后支承处各装一个轴承,这种轴承因较薄,且内环有锥孔,可通过相对主轴轴颈的移动来调整轴承,因而可保证主轴有较高的和。 二、判断(10×1′) 6、在开始车偏心工件时,车刀应远离工件再启动主轴。() 7、枪孔钻的钻尖正好在回转中心处,所以定心好。() 8、啮合式离合器,一般在高转速的机构中使用。() 9、多片式摩擦离合器的摩擦片,调整得越紧越好。() 10、CA6140 车床比C620-1 车床刚性差。() 三、选择(10×1′) 1、车床上的四爪单动卡盘属()夹具。 a、通用 b、组合 c、成组 d、专用 2、()装置可根据夹具情况来确定,可有可无。 a、夹紧 b、定位 c、辅助 d、夹具体 3、6 个自由度是刚体在空间位置不确定的()程度。 a、最高 b、较高 c、最低 d、较低 4、前顶尖安装在车床主轴锥孔中、限制了顶尖的()个自由度。 a、3 b、4 c、5 d、6 5、若偏心距大而复杂的曲轴,可用()来装夹工件。 a、两顶尖 b、偏心套 c、两顶尖和偏心套 d、偏心卡盘或专用夹具 6、车细长轴应使用()个爪的跟刀架,效果较好。 a、1 b、2 c、3 d、4 7、车细长轴时,车刀的主偏角应取()。 a、30o~40o b、40o~60o c、60o~75o d、80o~93o 8、金属切削机床按其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及使用范围可划分为车床、钻床、磨床等共 ()类。 a、5 b、8 c、10 d、12 9、目前我国实行的机床型号是由()及阿拉伯数字组成。 a、汉语拼音 b、英文字母 c、俄文字母 d、拉丁文字 10、溜板箱有快速移动机构的是()型车床。 a、C618 b、C620-1 c、C620 d、CA6140 四、名词解释(5×4′) 1、细长轴: 1、欠定位既能简化夹具结构,又能保证加工质量。() 2、用7 个支承点定位一定是过定位。() 3、过定位绝不允许在生产中使用。() 4、微型角铁可以不用平衡块。() 5、在花盘角铁上装夹工件,一般应进行平衡。()

经济地理学试卷

学院学期末试卷(A卷) 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 1.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 2.区位条件; 3.区域经济结构; 4.关联产业; 5.区际联系。 二、简答题(40分,每题lO分) 1.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 2.简述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基本要点及理论意义。 3.简述区域空间结构的主要模式及演变规律。 4.简述罗斯托经济增长阶段理论的阶段划分及其特征。 三、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 1.试述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2.以你所熟悉的区域为例,试述区域经济发展中城市与所依托区域的相互关系。

参考答案及评分要点(A卷) 一、概念题(20分,每题4分) 1、经济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经济地理学根据对象的不同,具有以下的分支学科:通论经济地理学是经济地理学理论层次最高的一个分支;在实证研究中,又分为 区域、公司、部门经济地理学,其中部门经济地理学下还包括农业、工业、交通 运输、商业、信息业经济地理学等。 2、区位条件: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其相对于区域主体而言,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3、区域经济结构:一个区域内各经济单位之间的内在经济、技术、制度及组织联系和数量关系,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决定了区域资源配臵的基 本模式。 4、关联产业: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5、区际联系:相关区域之间在商品、劳务、资金、技术和信息方面的交流,及在此基础上发生的关联性和参与性行为。 二、简答题(40分,每题lO分) 1、简述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选择的一般影响。 要素投入是生产活动得以存在的基础。其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土地因子(1分):任何经济活动都以一定的空间作为依托。土地的自身特性以及所处的经济区位都对经济活动区位有重要的影响(1分)。 原材料因子(1分):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主要通过运费大小、可运性、可替代性,以及价值尤其是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 区位施以影响(1分)。 能源因子(1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大量、稳定的能源供给尤其是二次能源中的电力供应对产业活动的发展尤其重要,其次能源还影响了产业经 营成本、效率、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公众对企业发展的态度等(1分)。 资本因子(1分):包括金融资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本。厂房、设备等固定资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重点

经济地理学(第二版)期末考试重点 第一章 绪论 1、经济地理学:是研究经济活动区位、空间组织及其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2、经济地理学学科体系: 3、当前经济地理学的理论研究重点(简答):①人地关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理论研究;②全球与地方关系的理论研究;③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理论研究;④区域经济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关系;⑤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重点看,论述题) 1、区位: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区位理论: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2、区位理论的基本内涵: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另一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3、区位因子: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4、产业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简答):①产业间紧密合作的可能;②“互补产品”的“需求拉动”作用;③有利于专门化服务设施和机构的发展;④相关行业企业密集可以改善信息环境。 5、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会计算):①交通网连结度:贝塔指数β=边的数量E/顶点数量V ;②通达度:通达指数i A (顶点i 在网络中的通达度)= ∑=n i ij D 1(顶点i 到顶点j 的最短距离);分 散指数D=∑∑==n i n j ij D 11。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1、杜能农业区位论概要的理论前提:①杜能关于“孤 立国”的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 (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惟一的交 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 距城市5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 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 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②杜能要 解决的问题:第一,在这样一种关系下,农业将呈现怎样 的状态。第二,合理经营农业时,距离城市的远近将对农 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即为了从土地取得最大的纯收益,农 场的经营随着距城市距离的增加将如何变化。 2、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土地集约度 由中心向外围逐步降低):由里向外依次为自由式农业、 林业、轮作式农业、谷草式农业、三圃式农业、畜牧业。

《车工工艺学》期末试题

《车工工艺》期末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车工工艺试卷类别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3分) 1、切削液主要有、、等作用。 2、粗车刀必须适应粗车时__________、进给快的特点,主要要求车刀有足够的_________,能一次进给车去较多的余量。 3、常用的断屑槽有和两种,其尺寸主要取决于 和。 4、精车刀要求车刀,切削刃,必要时还可以磨出。 5、横刃太短会影响麻花钻,横刃太长增大,对钻削不利。 6、铰刀最容易磨损的部位是和的过渡处。 7、铰孔时,铰削余量:高速钢铰刀为,硬质合金铰刀为。 8、莫氏圆锥的七个号码是________ ,最小的是号,最大的是 号。 9、车孔的关键技术问题是解决和。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1、用右偏刀车端面,如果车刀由工件外缘向中心进给,当背吃刀量较大时, 容易形成凹面。() 2、使用回转顶尖比固定顶尖车出工件的精度高。() 3、若工件需多次调头装夹车削,采用两顶尖间装夹比一夹一顶装夹易保证加 工精度。() 4、铰孔能修正孔的直线度误差。() 5、用内径千分表(或百分表),在孔的圆周的各个方向上所测得最大值与最小 值之差,即为孔的圆度误差。() 6、麻花钻的后角变小时,横刃斜角也随之变小,横刃变长。() 7、在莫氏圆锥中,虽号数不同,但圆锥角都相同。() 8、米制圆锥的号码是指小端直径。() 9、用硬质合金车刀切削时,一般不加切削液。但车削过程中切削区域温度升 高,立刻对其充分的浇注。() 10、使用反切刀切断时,由于工件重力与切削力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所以 不宜引起振动。() 三、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加工台阶轴,车刀的主偏角应选()。

经济地理学期末资料

《经济地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篇经济活动区位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区位理论:是关于区位即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的理论。 区位因子: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 连接度:表示交通网络的发达程度,通常用贝塔指数来计算和比较。 1、原材料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影响。 原材料对于经济活动来说极其重要,它是经济活动尤其是生产活动所加工的对象。原材料因子主要是通过原材料的可运性,运费大小,可代替性,自身价值及其在产品成本中的构成状况对经济活动区位施加影响。 现代大规模工业生产,往往是利用多种原料。原料配合比例及其自身价格的差异,使得不同区位获取它的成本不同。便于原料集散的区位(如港口等),对原材料工业企业而言,显示出一定优越性。而对于机械加工,组装等以材料型工业企业的产品作为投入品的工业,除了受到提供加工原料的原材料工业企业区位的影响外,则更多地受到产品市场及劳动力成本,技术条件等的影响。 随着交通便捷性的提高和运输成本的降低,远距离获取原料的可能性得以提高。现代经济活动中,原材料组织的空间范围已经扩展到全球视野。不仅在全球范围内按照接近原材料地的区位来被动布局经济活动,而且开始出现以重新组织原材料地的方式来实现现代生产的及时性,可靠性与灵活性。 第三章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区位因子:即经济活动发生在某特定地点而不是发生在其他地点所获得的优势;一般因子:为与所有工业有关的因子,如运费、劳动力等; 特殊因子:为特定工业有关的因子,如空气湿度等; 原料指数:产品重量与局地原料重量之比,即生产单位产品需要的局地原料量;劳动力成本指数:即每单位重量产品的平均劳动力成本; 韦伯工业区位论理论概要(P68) 1、韦伯的区位理论有哪几项基本假设?他分析了哪几个区位因素的影响 ? (一)三个基本假设:(1)已知原料供基地的地理分布;(2)已知产品的消费地与规模;(3)劳动力存在于多数的已知地点,不能移动;各地力成本水平下可以得到劳动力的无限供应。

管理学论文题目

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和证券管理方向)论文题目001 反腐败的关键在于加强权力的制约 002 行政合同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003 转型期我国政府行政不力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004 论新时期的反腐败斗争 005 县处级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制度进一步完善的探索 006 面向21世纪中国政府公共行政改革若干问题研究007 论当代中国政府行政面临的挑战及变革 008 浅论政府职能与转换 009 论有限政府 010 论依法行政、法治行政 011 依法治腐,建设廉洁政府 012 关于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013 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基础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014 中国行政文化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015 政府管理创新若干问题探讨 016 事业单位改革若干问题研究 017 西方组织结构理论及其对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借鉴018 当代中国行政民主论析 019 当代中国政府政策执行能力分析研究 020 利益驱动与规范政府行为 021 当前我国行政机制的生态平衡分析 022 中国行政改革动力、阻力的制度分析 023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行政职能 024 当代中国行政管理模式发展取向研究 025 当代中国政府官员腐败问题及反腐败斗争论析 026 我国政府决策科学化对策研究 027 论建构现代中国政府的行政指导制度 028 论以德治国背景下的干部道德建设 029 关于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思考

030 论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行政制度 031 中国公务员管理机制研究 032 论转轨时期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重塑——从传统到现代033 公共部门的绩效评估 034 新时期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创新:理念与对策 035 新时期中国公共行政改革模式初探 036 当代中国公共政策制定的法治化背景 037 论毛泽东反腐败思想的基本特色 038 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039 电子化政府——中国政府改革的新取向 040 以德治官论 041 关于政府体制改革中电子政务发展的研究 042 WTO视野下的我国政府职能转变 043 新公共管理理念在中国行政改革中的引入 044 公共责任理论与我国公共责任机制的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