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及译文

最新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及译文
最新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及译文

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及译文

【导语】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及译文》,希望帮助到您。【《夜书所见》】《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宋代诗人)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诗人)知道儿童在捉蟋蟀,【《九月九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唐代诗人)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我在异乡做客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望天门山》】《望天门山》作者:李白(唐代诗人)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现出,(令人有两岸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我(仿佛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饮湖上初晴后雨》】《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宋代诗人)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小学三年级上册古诗及译文

最新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知识点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知识点 【导语】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知识点》,希望帮助到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原文】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望天门山(作者:李白)】

小学三年级上必背古诗

三年级必背古诗 1.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夜书所见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5.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春日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7.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 游子吟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10. 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1.题临安邸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1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3. 凉州词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4.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15.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笠翁对韵》节选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日对苍穹。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 晨对午,夏对冬。下饷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茶对石菊,烟锁对云封。 奇对偶,只对双。大海对长江。金盘对玉盏,宝烛对银釭。 泉对石,干对枝。吹竹对弹丝。山亭对水榭,鹦鹉对鸬鹚。 争对让,望对思。野葛对山栀。仙风对道骨,天造对人为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含翻译和词语解释)

七年级上册 5.童趣 一.课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我回想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超脱事物本身的乐趣。 二.翻译 夏夜里,蚊群发出雷鸣似的叫声,我心里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这么一想,眼前果真就出现了千百只白鹤;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我又留几只蚊子在白色帐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果真像鹤群在青云边上发出叫声一样,这使我感到高兴极了。 我常在土墙高低不平的地方,在花台上杂草丛生的地方,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把丛草当成树林,把虫子、蚊子当成野兽,把土块凸出部分当成丘陵,低陷部分当成山沟,我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有一天,我看见两只小虫在草间相斗,(便蹲下来)观察,兴味正浓厚,忽然有个极大极大的兽拔山倒树而来,原来是一只癞虾蟆,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我那时年纪很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哇的一声惊叫起来。待到神智恢复,捉住癞虾蟆,抽了它几十鞭子,把它赶到别的院子去。 三.文学常识: 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沈复,清代文学家。 四.基础知识: 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徐:慢慢地。以:用果:果真,果然。唳:鸟鸣林:树林兴:兴趣方:正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细:仔细。察,观察昂:抬。首:头。怡然:愉快的样子

三年级上古诗

三年级上册古诗启蒙巧对(一) 露凝霜,虹截雨; 雷霹雳,雨滂沱。 云似锦,雨如丝; 天边雁,日里乌。 【注解】 日里乌:古代传说太阳里有一只长着三只脚的鸟。乌就是鸟。-------------------------- 启蒙巧对(二) 星拱北,日西沉, 融合日,淡荡风。 风动竹,月移花, 风里絮,雨中花。 【注解】 淡荡风:微风荡漾的意思。一般形容春风。 -------------------------- 启蒙巧对(三) 花弄月,竹摇风, 霜前菊,雪里梅。 王孙草,学士槐, 白荼蘼(mí),红芍药。【注解】 王孙草:指旱藕;还有一种说法是黄芪。 -------------------------- 启蒙巧对(四) 忘忧草,解(jiě)语花, 飞絮白,落花红。 梅欺雪,菊傲霜, 花灼灼,黍(shǔ)离离。 【注解】 灼灼:形容明亮。 黍离离:野草苍茫漫漫。 -------------------------- 启蒙巧对(五) 莺出谷,燕归巢, 胭脂马,琥珀猫。 鸡冠花,凤尾竹, 孔雀尾,雉(zhì)鸡翎。 【注解】 雉鸡:鸟。形状像鸡,雄的尾巴长,羽毛很美丽。 --------------------------

启蒙巧对(六) 天对地,地对天,天地对山川。清风对皓月,暮雨对朝烟。 北斗七星三四点,南山万寿十千年。 一统对万年。 【注解】 一统对万年:即全国统一。统治者希望江山永固,万年不衰。-------------------------- 启蒙巧对(七) 泉对石,水对山, 峻岭对狂澜。 柳堤对花圃, 洞壑对峰峦。 舟横清浅水村晚, 路入翠微山寺寒。 -------------------------- 启蒙巧对(八) 今对古,汉对唐, 五帝对三皇。 晋齐韩赵魏, 吴蜀宋陈梁。启蒙巧对(九) 两岸晓烟杨柳绿, 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 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注解】 途次早行之客:途次,旅途中住宿的地方。这一句指清晨就有人急于赶路了。 -------------------------- 启蒙巧对(十)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雁,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注解】 三尺剑:古代配剑长约三尺,故称三尺剑。 六钧弓:一钧合现在五千克。六钧弓,即约为三十千克拉力的弓箭。 虞(yú)夏商周为四代, 禹汤文武是三王。 -------------------------- --------------------------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句翻译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重点句子翻译 《咏雪》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举行家庭聚会,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2.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翻译: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3.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翻译:他哥哥的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 4.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翻译:他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陈太丘与友期》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翻译:陈丘和朋友约定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正午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舍弃友人独自离开了。 2.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翻译: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开了。” 3.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定同行,却舍弃人家而离去。” 4.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翻译: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上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诫子书》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翻译: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翻译: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宁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 3、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翻译: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再学习上获得成就。 4、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翻译:放纵懈怠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 5、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衰残掉落,这样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破房子里,悲伤哀叹,又怎么来得及呢? 《狼》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翻译:路上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2、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翻译:骨头已经扔完了,可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3、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翻译:屠户很窘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4、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翻译:看见野地里有一个打麦场,场主人把柴草堆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新编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诗三首》教案《附译文注释》

4古诗三首 教学要求: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能工整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注解,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领略秋天美丽的景色。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句,感受文字美,通过诗中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中的意境,学习借景抒情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借助注释和插图读课文的预习任务。 2.教师准备挂图,以及表现秋天情调的乐曲磁带,便于配乐朗诵。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说话训练,进入秋景。 同学们,你能以秋天为内容,说一句或几句描写秋天景色的句子吗?(生说话练习) 二、故事导入,揭示课题:介绍杜牧、岳麓山。 1.下面请同学们先听一则故事,然后猜猜他是谁?(课件:简介杜牧) 故事发生在距今1150多年前,就是唐朝时期,有一位文学家,他从小就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所以他刻苦学习,认真创作,25岁就考上了进士。他的诗立意新奇,优美隽永,骨气雄劲,在当时文坛别具一格。他又熟悉兵法,熟悉政治,可谓文武全才。但当时,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使他有志难伸。他在长安做过几年官,但没有实权,长期在江南求职,最后还到湖州做过刺史,相当于市长。对江南美景情有独钟,写下了许多诗篇。在江南如诗如画的美景前,他想起自己虽文武全才,却无人赏识,所以他的诗大部分较为低沉,但一首诗除外,这首诗以它优美清新的风格传唱千古。这首诗就是________,这位诗人就是________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岳麓山地理:位于长沙市区湘江西岸,属南岳衡山山脉的一部分,其最高峰海拔297米。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 特色:岳麓山脚下,是我国宋代四大书院之一的岳麓书院,古木森森。在岳麓山腰青枫峡谷中,建有一座以杜牧《山行》诗“停车坐爱枫林晚”为命名来由的爱晚亭。亭的周围到处生长着一人抱不住的枫树,盘根错节,一片连一片。每到深秋,枫叶流丹,红舞秋山。岳麓山景区秀如琢玉,山上遍布名胜古迹,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遗迹可觅,以爱晚亭、岳麓书院、麓山寺、望湘亭等最为有名。爱晚亭环亭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就成为观赏红叶的绝佳之处。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观赏红叶似火的枫叶吧。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1.(课件:山行)让我们一起来跟着朗读,自由朗读古诗,个别朗读。

三年级语文古诗词大全

古诗词三百首 (三年级)目录 (一)乐学勤学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劝学……………………………… (唐颜真卿) 读书……………………………………(宋陆游) 观书(节选) ………………………… (明于谦) 白鹿洞二首(其一)…………………………(唐王贞白)和董传留别(节选)……………………………(宋苏轼)(二)爱国情怀 出塞…………………………………………(清徐锡麟) 就义诗………………………………………(明杨继盛) 南园十三首·其五…………………………(唐李贺)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宋李煜) (三)无边秋色 秋风引……………………………………(唐刘禹锡)

秋词………………………………………(唐刘禹锡) 秋月………………………………………(宋程颢) 寒菊………………………………………(宋郑思肖) 子歌吴歌·秋歌……………………………(唐李白)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四)戎马生涯 从军行七首·其四………………………(唐王昌龄) 塞上曲二首·其二…………………………(唐戴叔伦)陇西行四首?其二……………………………(唐陈陶) 入塞………………………………………(宋王安石)使至塞上………………………………………(唐王维) (五)珍惜时间 杂诗…………………………………………(晋陶渊明) 金缕衣………………………………………(唐杜秋娘)劝学诗………………………………………(宋朱熹) 今日歌……………………………………(明文嘉) 明日歌……………………………………(明钱福) (六)春光漾漾 春日偶成………………………………………(宋程颢)山中留客………………………………………(唐张旭)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唐韩愈)菩萨蛮·为春憔悴留春住……………………(清纳兰性德)江南春……………………………………………(唐杜牧) 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七)咏物抒怀

三年级上册经典阅读古诗词

采莲曲 [ 唐] 王昌龄 原文译文对照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还有晴。 山中留客 作者:张旭(唐)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泊秦淮 作者:杜牧(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客中九日】明·王灿 细雨成阴近夕阳,湖边飞阁照寒塘。 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出塞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从军行 作者: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唐)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秋夕 唐代: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作者: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客中作 唐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前出塞九首其六 作者:杜甫(唐)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唐)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清平乐 作者:辛弃疾(宋)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凉州词唐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菊花》 年代: 唐作者: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论诗绝句清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古诗文汇总(含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上册 1.《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和子侄辈的人一起谈论诗文。不久,雪下得急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差不多可以和在空中撒盐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而起。”谢太傅高兴地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朋友)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离开了,(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在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着孩子骂他父亲,就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2.《论语》十二章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乎?”(《学而》) 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按时复习,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尽力了?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了?老师传授给我的知识是否复习了?” ⑶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时自立于世,四十岁时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意见,七十岁时随心所欲,又不越过规矩。” ⑷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⑸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害。” ⑹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译文:孔子说:“真是贤德啊,颜回!(吃的是)一小筐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无法忍受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乐观的品质。真是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译文:孔子说:“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古诗翻译和解释

1.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 (2)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3)鸳鸯:一种水鸟,雄鸟与雌鸟常双双出没。 古诗大意:江山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花草的芳香。燕子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沙子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2.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惠崇:北宋名僧能诗善画,《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2)蒌蒿: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可入药

(3)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4)河豚:鱼的一种,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 (5)上:指鱼逆江而上。 古诗大意: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长满了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了,而这恰是河豚从大海回归,将要逆江而上产卵的季节。 3.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 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 添得黄鹂四五声。 (1)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2)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3)小溪泛尽: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小溪,小河沟。泛,乘船。尽,尽头。 (4)却山行:再走山间小路。却,再的意思。 (5)绿阴:苍绿的树阴。阴,树阴。 (6)不减: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7)黄鹂:黄莺

古诗大意:梅子黄透了的时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气,乘小舟沿着小溪而行,走到了小溪的尽头,再改走山路继续前行。山路上苍翠的树,与来的时候一样浓密,深林丛中传来几声黄鹂的欢鸣声,比来时更增添了些幽趣。 4.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1)谙(ān):熟悉。作者年轻时曾三次到过江南。 (2)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3)红胜火:颜色鲜红胜过火焰。 (4)蓝,蓼蓝,其叶可制蓝色染料。 古诗大意: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5.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人笑。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感谢您的阅读!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 【原文】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

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翻译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翻译(总复习用) 咏雪 作者: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释 谢太傅:即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晋朝陈郡阳夏(现在河南太康)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死后追赠为太傅。 内集:家庭聚会。 儿女:子侄辈。 讲论文义:讲解诗文。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骤:急,紧。 欣然:高兴的样子。 何所似:像什么。何,什么;似,像。 胡儿:即谢朗。谢朗,字长度,谢安哥哥的长子。做过东阳太守。 差可拟: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 未若:倒不如。 因:凭借。 即:是。 无奕女:指谢道韫(yùn),东晋有名的才女,以聪明有才著称。无奕,指谢奕,字无奕。王凝之:字叔平,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做过江州刺史、左将军、会稽内史等。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我先走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三年级语文上古诗及解析

三年级语文上古诗及解析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朝代:唐代作者: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译文: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因为少我一人而生遗憾之情。 注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想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好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望天门山 朝代:唐代作者: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 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没有回旋。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注释 ⑴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江南通志》记云:“两山石状晓岩,东西相向,横夹大江,对峙如门。俗呼梁山曰西梁山,呼博望山曰东梁山,总谓之天门山。” ⑵中断:江水从中间隔断两山。楚江:即长江。因为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 ⑶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一作“直北”。回:回漩,回转。指这一段江水由于地势险峻方向有所改变,并更加汹涌。 ⑷两岸青山:分别指东梁山和西梁山。出:突出,出现。

2020最新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汇总

2020最新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汇总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古诗词汇总 三年级上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2.于易水送人 唐·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②,壮士发冲冠③。 昔时人已没④,今日水犹寒⑤。 译文: 就是在这个地方燕丹送别荆轲,壮士慷慨激昂,场面悲壮,那时的人已经都不在了,只有易水还是寒冷如初。 注释: ①易水:也称易河,河流名,位于河北省西部的易县境内,分南易水、中易水、北易 水,为战国时燕国的南界。 ②此地:指易水岸边。燕丹:指燕太子丹。 ③壮士:指荆轲,战国卫人,刺客。冠:帽子。发冲冠:形容人极端愤怒,头发上竖, 把帽子都顶起来了。 ④人:一种说法为单指荆轲,另一种说法为当时在场的人。没:死,即“殁”字。 ⑤水:指易水之水。

3.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南,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香炉:即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因形似香炉且山上经常笼罩着云烟而得名。 挂前川:挂在前面的水面上。 九天: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4.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深秋时节,我沿山上蜿蜒的山路而行.云雾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我不由自主地停车靠边,是因为这傍晚枫林的美景着实吸引了我,那被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的花儿还要红。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斜:此字读xiá,为倾斜的意思。 5、深:另有版本作“生”。 6、坐:因为。 7、霜叶: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8、远上:登上远处的。 9、山:高山。 10、车:轿子。 11、枫林晚:傍晚时的枫树林。 12、红于:比……更红,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13、晚:晚上,通常指夕阳落下的傍晚。 5.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及翻译

5、《世说新语》两则 《咏雪》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翻译: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召开了一个家庭聚会,跟子侄辈们讲解诗文。一会儿,雪越下越大,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去拉元方,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0、《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开始有志于做学问。到三十岁,能坚定自立了。到四十,我对一切道理能通达不再有疑惑。到五十,我能知道什么是天命了。六十岁时对各种言论能辨别是非真假。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也不会逾越规矩法度了。”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害。”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说:“懂得学习的人比不上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富,对于我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站在河边说:“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0、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翻译:即使有美味的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透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感到困惑,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25、河中石兽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部编版七上文言文翻译汇总

部编版七上文言文翻译汇总 咏雪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译文: 1.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下面为大家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包含古诗原文、翻译及赏析。 夜书所见(作者:叶绍翁) 【原文】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⑥客情②。知有儿童挑③促织④,夜深篱落⑤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动:打动。 ③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④挑:捉。 ⑤促织:俗称蟋蟀,在其他地方又名蛐蛐。 ⑥篱落:篱笆。 【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鉴赏】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蟋蟀。挑,读一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挑”字用得极为准确。这首诗在最后两句用了一个修辞手法,“之所以知道有儿童在捉蟋蟀,是因为:夜深了,但篱笆下面还有一盏灯在发亮。” 钱钟书《宋诗选注》说:“这种景象就是姜夔《齐天乐》咏蟋蟀所谓:‘笑篱落呼烟,世间儿女。’”若补上陈廷焯评姜词所云:“以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白雨斋词话》卷二),便可想见诗人此时内心深处的悲哀了。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 【原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望天门山(作者:李白) 【原文】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注释】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