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池”为何昙花一现

“秦池”为何昙花一现
“秦池”为何昙花一现

“秦池”为何昙花一现

一、背景资料

1996年11月8日下午,中央电视台传来一个令全国震惊的新闻:名不见经传的秦池酒厂以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买下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段广告,从而成为令人眩目的连任二届“标王”。1995年该厂曾以6666万元人民币夺得“标王”。

秦池酒厂是山东省临胞县的一家生产“秦池”白酒的。1995年;临胞县人口万,人均收入1150元,低于山东省平均水平。1995年厂长赴京参加第一届“标王”竞标,以6666万元的价格夺得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标王”后,引起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轰动效应,秦池酒厂一夜成名,秦池白酒也身价倍增。中标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秦池就签订了销售合同4亿元;头两个月秦池销售收入就达亿元,实现利税6800万元,相当于秦池酒厂建厂以来前55年的总和。至6月底,订货已排到了年底。1996年秦池酒厂的销售也由1995年只有7500万元一跃为亿元。事实证明,巨额广告投入确实带来了“惊天动地”的效果。对此,时任厂长十分满意。

然而,新华社1998年6月25日报道:“秦池目前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今年亏损已成定局……

二、仔细推敲,昙花一现为哪般?

秦池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期间就风光不再而陷入困境?近年各种文章资料从多个方面将秦池作为典型案例作了多角度的分析。那么,我们能否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对此进行剖析?

从现代理财的角度看,“秦池”在理财的运作上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认真推敲:

(一)巨额广告支出使经营杠杆作用程度加大,给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

利润=销售量×(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

由利润的基本公式可以看出,产品单价由市场竞争决定,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在一定的生产能力范围内固定不变。因此,这三个要素基本属于常数性质,公式中唯一的变量实际上只有产品销售量。由此可见,利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销售量的大小。而产品销售量的大小,又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市场份额。当同类产品很多而又难分上下的情况下,树立产品的品牌是争

取市场份额的较好途径,甚至是唯一有效的捷径。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品牌、市场份额和利润三者之间关系可以表现为:品牌=市场份额=利润。因而在中国“泰斗”级的媒介——中央电视台展开角逐,奋力夺取“标王”,在“好酒也怕巷子深”的白热化竞争环境下,不能不谓是树立产品品牌从而提高产品市场份额的较佳方案。问题是做广告、树品牌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流的品牌必须以一流的质量作保证;做广告是一条不归路,必须有长时间承受巨额广告支出的能力。否则,的市场份额会很容易随风飘走。我们知道,巨额广告支出作为一项固定性期间费用,它本身不受产品销售量变动的影响,但巨额广告支出将改变原有的成本结构,使固定成本在产品成本中的比例增大,由此使的经营杠杆作用程度也随之增大。经营杠杆对的作用也是双方面的:当销售量增加时,的利润因经营杠杆的正面作用而大幅度提高;而当销售量减少时,的利润也将因经营杠杆的负面作用而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见,“标王”不仅增加了的巨额广告负担,更重要的是它加大了经营杠杆的作用程度,从而也加大了的经营风险。只要产品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就会使的经营陷入困境。

事实也正是如此。秦池以6666万元的价格第一次夺得广告“标王”后,广告的轰动效应,使秦池酒厂一夜成名,“秦池”的品牌地位基本确立,市场份额也相应增加。1996年秦池酒厂销售量的大幅度增加使经营杠杆产生积极(正面)作用,利润也以更大幅度增加。但这种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1997年秦池能否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十分突出的问题。其原因在于:(1)4万余家白酒生产使白酒的生产量远大于销售量(约有50%的产量过剩);同时洋酒的进入使白酒在酒业消费中的比例下降。到1997年白酒销量“滑坡”的势头更加严重。秦池的市场份额面临着严峻的考验。(2)一流的品牌没有一流的产品质量作保证。1996年12月《XX参考报》4篇关于秦地沿川藏公路两侧收购散酒勾兑“秦池”的报道,不仅使秦地陷入巨大的媒体危机之中,而且使刚树立的“秦池”形象遭受了损害,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市场份额。(3)1997年亿元巨额广告费用对秦池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包袱。它一方面使秦池的现金流动产生困难,另一方面大大地放大了利润对销售量的依赖程度。只有稳定的市场份额,才能确保的可持续发展。1997年和1998年的市场竞争和秦池自身问题使其市场份额产生了波动。正是波动不定的市场份额使秦池陷入了严重而难以自拔的经营风险之中。1997年秦池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广告时间折算成货币为应付亿元左右,而秦池实际支付仅为4800万元。

(二)资产结构的失衡,导致盈利能力与流动能力矛盾恶化

理财原理告诉人们,资产的盈利性与流动性之间存在着矛盾。流动资产具有变观能力强、流动性高但盈利能力低的特点;而的固定资产等长期性资产属于盈

利性资产,可以为带来利润,但变现能力低。流动性差。由此,要求在盈利性与流动性之间加以权衡,并根据自身的特点,作出相应的选择,以保证盈利性与流动性的适度平衡,从而确保的健康稳定发展。

秦池成名之前作为一个县级,其总资产规模和生产能力有限。面对“标王”之后滚滚而来的订单,它不可能弃之不管,但仅凭其现有生产能力又难于应付。其出路只有两条:

1、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现有厂房设备进行更新改造或扩建新的厂房设备,以此提高生产能力。但这种做法受两个因素制约:(1)资金制约。巨额广告投入已使现金流动能力受到较大影响,扩大生产能力所需大量资金的来源更成问题。只有依靠银行贷款解决这问题,而贷款将使的资产负债比例提高,还贷压力加大。同时,生产规模的扩大,也会使总资产中固定资产比例提高,而流动资产比例下降,由此将使的流动能力和变现能力受到影响,资产结构失去平衡。(2)生产周期的制约。即使完全有能力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但无论是厂房设备的购建,还是白酒的酿造,都需要一定的周期,因而难于在较短的期间内立即满足眼前的客户订单。

2、面对上述两个因素的制约,秦池要在短时间内满足客户订单需求,其另一条可能的出路是与周边地区的白酒横向联合或收购其他的白酒进行勾兑。但无论是横向联合还是勾兑,两者都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如果产品质量出现问题,不仅会影响其品牌和市场份额,而且还会影响其销售产品的资金回笼。因而,其品牌和市场份额的维持更需要一流的质量作保证。

上述两条出路使当时的秦池酒厂陷入了提高盈利能力和维持一定现金流动能力相互矛盾的进退两难的境地,但面对客户订单的它必须作出选择。不管秦池最后选择了哪条路,其结果都将使的经营风险不断加大。

(三)财务资源有限性制约持续发展

按照理财的基本原理,持续发展需要有持续的财务资源的支持。其基本前提是:(1)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有机协调;(2)现金流动上形成良性的“造血”功能机制。即生产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在时间、数量和速度上保持有机协调。秦池一方面在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从而提高固定资产等长期性资产比例的同时,使流动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例相应下降,由此降低了的流动能力和变观能力。另一方面,巨额广告支出和固定资产上的投资所需资金要求通过银行贷款解决,按当时的银行政策,此类贷款往往为短期贷款,这就造成了银行的短期贷款被用于资金回收速度比较慢、周期较长的长期性资产上,由此使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在时间和数量上形成较大的不协调性,并因此而形成了“短贷长投”的资金缺口压力。在此情况下,如果有比较健全的造血功能

机制——良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动机制,此种资金缺口通过健全的现金预算安排和合理的资金调度可以部分化解其压力。但只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使资金的周转发生困难,从而使陷入难以自拔的财务困境。而此时秦池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是:在流动资产相对不足从而使现金流动能力产生困难的同时,年内到期的巨额银行短期贷款又要求偿还,从而陷入了“到期债务要偿还而又无偿还能力”的财务困境。

三、该案例的启示和教训

从理财的角度而言,“秦池”的盛衰有三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总结和吸取:

第一、固定成本的存在使在产生经营杠杆作用的同时,也带来相应的经营风险。经营杠杆的作用并不都是积极的,只要销售量不能持续增长,经营杠杆所产生的作用就将是负面的。要确保销售量的持续增长,做广告、树立品牌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但广告投资应与的销售业绩保持适度的平衡,否则会给带来巨大的经营风险。与此同时,一流的品牌需要以一流的产品质量作保证,否则,品牌效应也只能是昙花一现。

第二、财务管理的重点在资产负债表的左边。资金筹措当然是理财的重要内容,但外来资金对的发展来说仅仅是一种“输血”功能,它可以解决一时的资金难题,但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依靠形成一种来自于经营活动的良性“造血”功能机制,惟有如此,的持续发展方有持续的财务资源支持。而“造血”功能机制的形成只能依靠资产的合理而有效的利用,保证现金流入与流出在时间、数量和速度上的协调一致。

第三、合理的资金调度需要以资产结构的平衡、资本结构的平衡以及资产负债表左右双方的结构性平衡为前提。这三方面的任何一方的失衡,都将导致资金流动发生困难,从而使陷入一定的财务困境。

由此可见,惟有财务资源的可持续支持,才能可持续发展。

秦池酒案例分析

秦池酒厂是山东省临朐县的一家生产“秦池”白酒的企业。1995年厂长赴京参加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标王”竞标,以666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夺得“标王”,在全国引起极大轰动,一时间“秦池”白酒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身价倍增,秦池酒厂也因此一夜成名,订单雪片般地飞来,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秦池酒厂就签订了4亿元的销售合同,两个多月秦池酒厂的销售收入就达到2.18亿元,实现利税6800万元,相当于秦池酒厂建厂以来前55年的总和,至1995年6月底,订单已排到了年底。 尝到甜头后的秦池酒厂,不久又作出了惊人之举。1996年11月8日下午,中央电视台传来一个令全国震惊的消息,在全国白酒行业无论是厂名还是品牌并不起眼的秦池酒厂以3.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买下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段的广告权,从而成为令人为之炫目的两届“标王”连任者,一时间,全国上下刮起了“秦池”风,就连在全国享有极高知名度的四川白酒企业如沱牌酒厂的高层管理者们都感到汗颜,惊呼“狼来了!”。 正如秦池酒厂高层人士的预期,巨大的广告投入确实给秦池酒厂带来了“惊天动地”的效益,1996年秦池酒厂的销售收入达到9.5亿元,此时,秦池酒厂的老总们可谓是踌躇满志,秦池风光无限。 秦池成名之前作为一家县级企业,其总资产规模和生产能力有限。面对成为“标王”之后滚滚而来的订单,不可能弃之不管,但仅凭现有的生产能力又难以应付,为满足客户的需求,秦池酒厂必须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规模的扩大,就需要对现有的厂房设备进行更新或扩建、引进新设备。巨大的广告费用和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限于当时的条件,秦池酒厂只有向银行贷款,按当时的银行政策,此类贷款往往是短期贷款。贷款使企业的负债比率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总资产中固定资产比例提高。扩大生产规模,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结果,因为,即使企业完全有能力扩大生产规模,但无论是设备厂房的购建,还是白酒的酿造,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为满足眼前客户的订单,秦池酒厂在扩大生产规模同时,想到了另外一条解决燃眉之急的捷径,那就是与周边地区的白酒企业横向联合或收购其他企业的白酒进行勾兑,但无论怎么做,两者都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让秦池酒厂始料不及的是,1997市场风云突变,白酒这一诱人的市场,高额的利润,引来无数的竞争者,很多白酒企业效仿秦池酒厂,一时间全国白酒生产企业大增,数量达4万余家。这4万余家企业所产的白酒量远远大于销量,约有50%的产量过剩,与此同时,洋酒也悄然进入酒业市场,使白酒在酒业消费中的比重下降,秦池的市场份额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此同时,秦池酒厂又陷入了品牌危机,1996年12月《XX参考报》上4篇关于秦池酒厂沿川藏公路两侧收购散装酒勾兑“秦池”的报道,不仅使秦池陷入巨大的媒体危机之中,而且使刚树立的“秦池”形象遭受了损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市场份额。 秦池财务管理问题 (一)巨额广告支出使经营杠杆作用程度加大,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 利润=销售量×(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总额 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这三要素基本属于常数性质。所以,企业利润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销售量的大小。 产品销售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市场份额。树立企业产品的品牌是争取市场份额的较好途径,在中国“泰斗”级的媒介——中央电视台,夺取“标王” 是树立产品品牌较佳方案。 但是“标王”不仅增加了企业的巨额广告负担,更重要的是它加大了企业经营杠杆的作用程度,从而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 秦池酒厂销售额与广告费用(单位:千万元)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的衰落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巨人集团的衰落 问:归根到底,什么导致了巨人集团的衰落? 巨人大厦本应是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的一个丰碑式的建筑,结果却成了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庞大企业集团衰落的开始。纵观这三个案例,巨人倒塌的原因不能浅显的归纳为投资的失误。促成巨人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可以归结为一句话: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一、扩张战略的选择 问:巨人的扩张战略到底错在那里?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发展的企业,出发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巨人的发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基本要求:资金充足并且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从生物工程的部分可以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特殊性:资金要求巨大。该产业的亏损就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要经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造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这个决策做出之前管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的所处阶段,导致了连锁效应。 3.短期利润与长期稳定的矛盾战略的宗旨就是长期生存稳定发展,发展应建立在稳定的前提下。巨人进入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是一种很偶然的行为,并不是出于战略的考虑,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的研究而制定出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回顾巨人大厦的建设,从目的,到楼层都一改再改,然而就是在这种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下,投入的资金却越来越多,对于上亿元这么庞大的预算,巨人对资金的保障显得过分自信,不够谨慎。进入生物工程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巨人

分析巨人集团成败的原因

促成巨人失败的原因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还是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发展。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可以归结为一句话: 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一、扩张战略的选择 问:巨人的扩张战略到底错在那里? 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发展的企业,出发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 巨人的发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基本要求:资金充足并且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从生物工程的部分可以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特殊性:资金要求巨大。该产业的亏损就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 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要经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造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这个决策做出之前管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的所处阶段,导致了连锁效应。 3.短期利润与长期稳定的矛盾 战略的宗旨就是长期生存稳定发展,发展应建立在稳定的前提下。 巨人进入房地产行业,本身就是一种很偶然的行为,并不是出于战略的考虑,通过对房地产行业的研究而制定出的战略计划的一部分。回顾巨人大厦的建设,从目的,到楼层都一改再改,然而就是在这种目标不清晰的情况下,投入的资金却越来越多,对于上亿元这么庞大的预算,巨人对资金的保障显得过分自信,不够谨慎。 进入生物工程领域也是同样的道理。巨人以做电脑软件发家,后来又进入房地产,生物工程,每一次扩张的唯一理由都是短期的“高利润”,而忽视了高利润往往意味着高风险,并且一个产业的高利润不可能保持很长时间,只要该产业没有很高的壁垒,竞争者必然蜂拥而入,而巨人又缺乏在该产业的基本专业知识技能,没有长期的规划,产品研发;脑黄金的成功只是一个好主意加上成功营销的战术上的胜利,巨人对这一胜利明显感到无所适从,管理层,营销网络,生产系统都没有做好准备,就这样“脑黄金”的成功其实是替巨人揭开了疮疤。“脑黄金”虽然火爆了一把,但究其根本,这只是一个很短期化的投资活动,不是一个在企业远景框架下,基于市场需求树立顾客心中位置的战略扩张。巨人在生物工程领域,把一切都寄托于一个产品,(与案例不符,案例中提到已开发系列产品) 没有长远的诉求,“过把瘾就死”,更难以协调各经营产业间的资源竞争,最终导致资源配置的失控。这种“什么赚就做什么”缺乏大局观的做法无疑是以企业的资本作为赌注的冒险行

秦池案例

秦池酒厂由盛到衰 秦池酒厂是山东省临朐县的一家生产“秦池”白酒的企业。1995年厂长赴京参加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标王”竞标,以666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夺得“标王”,在全国引起极大轰动,一时间“秦池”白酒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身价倍增,秦池酒厂也因此一夜成名。订单雪片般地飞来,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秦池酒厂就签订了4亿元的销售合同,两个多月秦池酒厂的销售收入就达到2.18亿元,实现利税6800万元,相当于秦池酒厂建厂以来前55年的总和,至1995年6月底,订单已排到了年底。尝到甜头后的秦池酒厂,不久又作出了惊人之举。1996年11月8日下午,中央电视台传来一个令全国震惊的消息,在全国白酒行业无论是厂名还是品牌并不起眼的秦池酒厂以3.2亿人民币的“天价”,买下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段的广告权。从而成为令人为之炫目的两届“标王”连任者,一时间,全国上下刮起了“秦池”风,就连在全国享有极高知名度的四川白酒如沱牌酒厂的高层管理者都感到汗颜,惊呼“狼来了!”。 正如秦池酒厂高层人士的预期,巨大的广告收入确实给秦池酒厂带来了“惊天动地”的效益,1996年秦池酒厂的销售收入达到9.5亿元,此时,秦池酒厂的老总们可谓是踌躇满志,秦池风光无限。 秦池成名之前作为一家县级企业,其总资产规模和生产能力有限。面对成为“标王”之后滚滚而来的订单,不可能弃之不管,但仅凭现有的生产能力又难以应付,为满足客户的需求,秦池酒厂必须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规模的扩大,就需要对现有的厂房设备进行更新或扩建、引进新设备。巨大的广告费用和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都需要大量的资金,限于当时的条件,秦池酒厂只有向银行贷款,按当时的银行政策,此类贷款往往是短期贷款。贷款使企业的负债比率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总资产中固定资产比率提高。扩大生产规模,大规模提高生产能力,并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为,即使企业完全有能力扩大生产规模,但无论是设备厂房的构建,还是白酒的酿造,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为满足眼前客户的订单,秦池酒厂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想到了另外一条解决燃眉之急的捷径,那就是与周边地区的白酒企业横向联合或收购其他企业的白酒进行勾兑,但是无论是横向联合还是勾兑,两者都很难保证产品的质量。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让秦池酒厂始料不及的是,1997市场风云突变,白酒这一诱人的市场,高额的利润,引来无数竞争者,很多白酒企业效仿秦池酒厂,一时间全国白酒生产企业大增,数量达4万余家。这4万余家企业所产的白酒量远远大于销量,约有50%的产量过盛,与此同时,洋酒也悄然进入酒业市场,使白酒在酒业消费中的比重下降,秦池的市场份额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与此同时,秦池酒厂又陷入了品牌危机,1996年12月《**参考报》上4篇关于秦池酒厂沿川藏公路两侧收购散装酒勾兑“秦池”的报道,不仅使秦池陷入巨大的媒体危机之中,而且使刚刚树立的“秦池”形象遭受了损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市场份额。1997年和1998年的市场竞争和秦池酒厂自身的问题,使其市场份额产生了波动。 好景没有持续多久,新华社1998年6月25日传来惊人之报道:“秦池目前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今年亏损已成定局……”。 分析与探讨: (1)分析案例揭示的企业财务运作中的问题与原因? (2) 针对问题,用财务预警方法提出解决的框架设想。

巨人集团的兴衰

巨人集团的兴衰 一,巨人集团的兴盛 ①初期资本积累 西方10国组成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和贸易限制,包括计算机在内的许多产品由于国内技术水平限制都十分匮乏,加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国内具有广阔的市场但却供给严重不足。此时史玉柱自己开发出来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大大简化了办公排印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并且在手头上仅有4000元的情况下,史玉柱“赌”了一把,利用《计算机世界》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时间差,做了一个8400 元的广告。后又将获得了的第一桶金10万元全部投入广告。在当时拥有 (1991年4月) ②迅猛发展 主打M—6401汉卡,同时借汉卡打出的名气开发计算机的周边产品。 1993年8月史玉柱投资80万,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M—6401汉卡上市。12月底,巨人集团主推的M—6401汉卡年销量万套,销售产量共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达500%。紧接着巨人集团在该年内连续推出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卡等产品。同年,巨人实现销售额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③战略转型:多元化产业发展战略

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禁令失效,COMPAQ、HP、AST、IBM等世界知名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市场。国内电脑业步入低谷,史玉柱赖以发家的本行也受到重创,巨人公司被迫进行战略转型。 1,在房地产方面,投资12亿兴建巨人大厦,投资亿在黄山兴建绿谷旅游工程,投资5400万购买装修巨人总部大楼;在上海浦东买下了3万平方米土地,准备兴建上海巨人集团总部. 2,在保健品方面,准备斥资5个亿,在一年内推出上百个产品。产值总目标是:1995年达到10个亿,1996年达到50亿,1997年达到100亿。 3,闪电营销--促销电脑、保健品、药品的“三大战役”。 1995年5月18日,史玉柱下达“总攻令”,这一天,巨人产品广告同时以整版篇幅跃然于全国各大报。由此“三大战役”全面打响。霎时间,巨人集团以集束轰炸的方式,一次性推出电脑、保健品、药品三大系列的30个产品,其中保健品一下推出12个新产品。继而,广告宣传覆盖50多家省级以上的新闻媒介,营销网络铺向全国50多万个商场,联营的17个正规工厂和100多个配套厂开始24小时运转,各地公司召集200名财务人员加班加点为客户办理提货手续,由百辆货车组成的储运大军日夜兼程,营销队伍平均每周增加100多名新员工。不到半年,巨人集团的子公司从38个发展到228个,人员从200人发展到2000人。

财务管理-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兴衰”投资决策案例分析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有人说“巨人”是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史玉柱其人 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89年从深圳大学取得软科学硕士。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在其主要产品中文电脑软件M-6401经历五代更新后,38层的巨人大厦也计划窜至70层。“巨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推出“脑黄金”,一炮打响。1996年巨人由于管理不善,资金告急,巨人大厦终在1997年停工,“巨人”名存实亡。 一成功的原因 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开发一个好的产品加上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和渠道策略。 第一步的险棋 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浪潮,康柏、惠普、AST、IBM 等国际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的电脑公司,电脑业于1993年走入

低谷,超出自己能力十几倍的投资巨人大厦,几乎采用了破坏式影响主业发展的方式来建设这个巨人大厦,由原来的18层增至38层,后来当地政府的一些领导建议巨人集团为珠海建一座标志性大厦,因此,巨人大厦又由原来的38层改至54层、64层,最后决定盖个70层的大厦,预算也因此从2亿元增至12亿元。但施工打地基时碰上了断裂带,珠海两次发大水将地基全淹,而且在盖巨人大厦时恰好碰上中国加强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地产降温。开发保健品又碰上全国整顿保健品市场,保健品也随之降温。这些客观环境对巨人集团来说虽不是致命的,但也使巨人集团元气大伤。从主观因素上笼统地看,其主要是未把握好筹资决策,没能使财务杠杆和经营杠杆的有效使用,未仔细研究企业,行业和产品的生命周期,忽略了生命周期在企业的决策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单凭巨人集团的实力,根本无法承接这项浩大的工程,而且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房地产必须有金融资本作后盾,可史玉柱竟将银行搁置一边。而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现金和利润来支持,结果就开始可想而知,当企业频繁出现现金流的短缺和利润的缺乏,后果

巨人集团案例分析 答案

巨人集团的兴衰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刘泽辜和平王斌斌李政施崴 一、史玉柱当年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 (1) M系列产品的开发。例如,史玉柱当年开发出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推向市场,销售业绩突破百万大关。而后,成立巨人新技术公司,继而推出M-6401汉卡,实现纯利1000万元。1993年,巨人集团成立8家全资子公司,在全国各地成立了38家全资子公司。同年,巨人集团实现销售额3.6亿元,利税4600万元,最终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2) 有效的促销手段。例如,史玉柱当年开发出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后,利用《计算机世界》先打广告后付款,使其产品具有权威性和实用性,得到消费者青睐。1992年7月,巨人公司将管理机构和开发基地由深圳迁至珠海,同年9月,巨人公司升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使得内外部环境更有利于发展。 (3) 充分把握外部环境的变化。1993年以前,西方国家禁止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所以国内计算机行业竞争小,史玉柱抓住市场机会,开发的M系列产品成为皎皎者,成为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使巨人集团迈入高速发展阶段。 二、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什么?巨人集团的第二次创业属于何种战略?它是否与其核心资源相匹配? 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M系列产品。从案例中可知,1991年4月,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注册成立。8月,史玉柱投资80万,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M—6401汉卡上市,11月,M—6401汉卡销量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获得纯利达1000万元。1992年底,巨人集团主推的M-6401汉卡年销量2.8万套,销售量共1.6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达500%。 1993年8月,巨人集团开发出M-6401排版系统,巨人财务软件等13个新产品。同年,巨人集团实现销售额3.6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综上所说,巨人集团是在以M系列产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说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M系列产品。 1994年8月巨人集团提出“二次创业”的构想。其第二次创业属于抓住快速增值消费战略,规模和范围都是非常宏大的。正如案例所说,在房地产方面,投资12亿元兴建巨人大厦,投资4.8亿元黄山兴建绿谷旅游工程,投资5400万购买装修巨人总部大楼,在保健品方面,准备斥资5个亿,在一年内推出上百个产品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和巨人集团原有的核心资源都具有很大的行业差距,不相匹配,投资风险加大。 三、运用SWOT理论,对多元化初期的巨人集团进行分析,从你的分析来看,它此时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多元化本质上是对人类能力有限性的一个挑战,专业化是企业自己向着熟悉的领域逐步纵向发展的,相反多元化是企业向着横向发展,推出不同于企业原有的产品甚至是跨行业的产品和服务。巨人在实行多元化战略初期即获得惊人的利润,但也给巨人集团带来了巨大的财务危机,下面以SWOT理论对巨人集团初期的多元化进行简单的分析。 首先,巨人集团实行多元化的优势(S)在于:当时的巨人集团从1989年到1993年,已逐渐发展为一个具有实力与财力于一体的大集团。正如案例中所说的,1993以后集团仅在一年时间内推出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卡等产品,实现销售3.6亿元,利税4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其次,巨人集团实行多元化的劣势(T)在于:在巨人开始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时候,内部管理秩序由于随着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而变得混乱。正如案例中所指出的那样,“史玉柱已经预感到了大集团的管理隐患。由于资金的规模急剧膨胀,管理上随之进入“青春期”出现了浮躁和混乱”。特别是1994年初巨人集团发生的两件大事。一件是西北办事处主任贪污和挪用巨额资金;另一件是参与6405软件开发的一位员工,在离职后将技术司卖给另一家公司,给巨人造成很大损失。这些因素都是巨人在实施多元化扩张中的自身劣势所在。 再次,从外部机会来看(O):伴随国内电脑业务步入低谷,对巨人集团来说此时迫切需要寻找一个新的产业支柱,当时全国正值房地产热,对于巨人集团来说是一个发展机会。正如案例所说的

秦池酒厂案例分析

秦池酒厂案例分析 信息工程学院(本部) 10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2班 201012010226 汪丹 秦池酒厂的前身是1940年成立的山东临朐县酒厂,地处沂蒙山区。至80年代,秦池酒厂一直为年产量万吨左右的县级小型国有企业。到1992年,秦池酒厂亏损额已达几百万元,濒临倒闭。该年底,王卓胜临危受命,入住秦池,担任秦池酒厂厂长。1993年,秦池酒厂采取避实击虚的战略,在白酒品牌竞争尚存空隙的东北,运用广告战成功地打开沈阳市场。1994年,进入东北市场。1995年,进西安,兰州,长沙等重点市场、销售额连续三年翻番。该年底,组建以秦池酒厂为核心的秦池集团,注册资金1.4亿元,员工增值5600人。 秦池选择了一条充满风险,同时又满怀希望的渠道:争夺1996年CCTV 标王。1996年11月8日秦池酒厂以3.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买下了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广告,从而成为令人炫目的连任二届“标王”。1995年该厂曾以6666万元人民币夺得“标王”。 1995年,秦池酒厂厂长赴京参加第一届“标王”竞标,以6666万元的价格夺得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后,秦池酒厂一夜成名,秦池白酒也身价倍增。中标后的一个多月时间里,秦池就签订了销售合同4亿元;头两个月秦池销售收入就达2.18亿元,实现利税6800万元相当于秦池酒厂建厂以来前55年的总和。至6月底,订货已排到了年底。1996年秦池酒厂的销售也由1995年只有7500万元一跃为9.5亿元。事实证明,巨额广告投入确实带来了“惊天动地”的效果。 成为CCTV标王,为秦池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声誉。经新闻界的一再炒作,秦池在全国一夜之间由无名小辈变成公众明星,产品知名度,企业知名度大大提高,使秦池在白酒如林的中国市场成为名牌。在此基础上,全国各地商家纷纷找上门来,在很短的时间建立起布满全国的销售网络。在有利条件下,秦池的价格,物流资金等有了更大的回旋空间,单产利润也提高了,秦池迅速形成了全国市场的宏大格局。 秦池在1996年度广告投入巨大,经营上的业绩充分体现了标王的巨大宣传作用。同时我们用企业管理的冷静眼光来看待秦池的96CCTV标王;1996年预期销量并没有超过酒厂的生产能力,秦池酒是在原配套生产线,原生产程序,工艺和原有熟练工人的操作下生产出来的,酒的质量公众是感到比较放心的。另一方面,秦池虽然在广告上的绝对投人要大一些,但秦池已通过典型的秦池模式造就了广阔市场,通过扩大产品销量降低了单位产品的广告费用,产品成本不升反降,再加上品牌效应对价格的影响,利润率自然提高了。 然而,新华社1998年6月25日报道:秦池目前生产、经营陷入困境,今年亏损已成定局…… 大风险为秦池带来大发展,秦池人很形象地将广告支出与销售收入比喻为:“每天开出一辆桑塔纳,赚回一辆奥迪。”1996年,秦池销售额增

创业管理案例分析题

问答:新创企业在不同的阶段如何选择融资方式或策略? 爱多VCD:青春期的“错觉” 爱多VCD创始人胡志标农民出身。他没有读过几年书,很早就出来“跑码头”,他对家电有一种天然的爱好,从小就以组装半导体为乐,还又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松下幸之助的自传,竟梦想着要当“中国的松下”。 他知道自己在诸侯林立的学习机市场上已难有插足之地,要出头,必须找到一块别人还没有发现的空间。就有那么一天,在中山市东升镇上的一间小饭馆里,他突然听到了一个消息:有一种叫“数字压缩芯片”的技术正流入中国,用它生产出的播放机叫VCD,用来看盗版碟片比正流行的LD好过百倍。这个东西一定会卖疯。 就这几句话,在瞬间改变了胡志标的一生。1995年7月20日,胡志标26岁生日那天,新公司成立。那时张学友的《每天爱你多一点》刚刚登上流行歌曲的排行榜,爱唱卡拉OK的胡志标说,“就是它了,爱多。”10月,“真心实意,爱多VCD”的广告便在当地电视台上像模像样地播出来了。也是在这个月,胡志标把他千辛万苦贷到的几百万元钱留下一部分买原材料,剩下的都一股脑儿投进了中央电视台,买下体育新闻前的5秒标版,这也是中央台的第一条VCD广告。 6个月后,在广东市场刚刚找到一块立足之地,胡志标就买了张中国地图挂在墙上,他要把红旗插遍全中国。 第一批随胡志标出征的业务员可谓千奇百怪,其中有卖咸鱼的,有卖雪糕的,有卖假肢的,有卖水泥的,还有刚刚卖完三株口服液的,惟独没有卖过家电的。可是,也可能正是这一缺憾让他们百无禁忌,各出奇招。由于资金的极度缺乏,胡志标卖VCD走的是最“霸道”的一步棋,就是要求所有的经销商都“现款现

货,款到发货”。 1996年夏天,胡志标攻下上海市场,完成了第一轮全国推广运动。这时,VCD的商品概念已越来越为消费者所接受。胡志标抬头一看,竟发现转瞬间华山之巅已遥遥在望。胡志标说要快速完成品牌战略的关键只有两个,一是找最有名的人拍广告,二是找最强势的媒体播出这条广告。 于是,爱多找到了成龙。成龙开价450万元,几乎是爱多全部利润,胡志标一咬牙,干了。很快,一条由成龙生龙活虎地表演的广告片拍出来了,广告词也 十分简洁干脆:“爱多VCD,好功夫!” 揣着这条广告片和8000多万元经销商的集资款,这年的11月8日,胡志标走进了中央电视台梅地亚中心。 梅地亚当日,爱多以8200万元争得天气预报后的一个5秒标版,夺得电子类第一名,步步高以8012万元紧随其后。尽管当时爱多和步步高的光芒被疯狂了的秦池酒厂所掩盖,可是敏锐的人们还是预感到了一个新时代———VCD时代的到来。 1996年这一年,随着爱多的崛起,国内在一夜间冒出了上百家VCD制造工厂,纷纷扰扰地来分一杯羹,胡志标要将它们消灭在萌芽状态。于是,就在梅地亚中标后的一个月,爱多突然宣布大降价,将VCD的价格首次拉下2000元大关,定价为1997元,胡志标的新闻传播机器则将此与即将到来的新年和“香港回归”巧妙地联系起来进行炒作。 1997年,爱多的销售额从前一年的2亿元一跃而骤增至16亿元,赫然出现在中国电子50强的排行榜上。这年底,胡志标赴荷兰菲利浦公司总部考察,

战略管理案例分析之巨人集团的衰落

战略治理案例分析-巨人集团的衰落 问:归根到底,什么导致了巨人集团的衰落? 巨人大厦本应是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团的一个丰碑式的建筑,结果却成了一个拥有上亿资产的庞大企业集团衰落的开始。纵观这三个案例,巨人倒塌的缘故不能浅显的归纳为投资的失误。促成巨人失败的缘故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的因素,但最关键的依旧史玉柱本人主观上没有看清“巨人”究竟是一个如何样的企业,“巨人”应该朝什么方向进展。面对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真正成长成一个“巨人”时,企业的战略规划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战略的严峻失误导致的,能够归结为一句话: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治理机制下,采取激进的扩张战略。 一、扩张战略的选择

问:巨人的扩张战略到底错在那儿?选择做一个混合式多样化进展的企业,动身点是为了分散经营的风险,但在对各个行业没有进行必要的研究,对整个产业环境缺乏预测和分析的情况下,贸然扩张只会使风险更大。 1.多角化战略与市场覆盖的矛盾巨人的进展显然想走混合型多样化的道路,但它忽视了混合化经营的差不多要求:资金充足同时每个事业达到行业的平均利润。从生物工程的部分能够看出,尽管巨人在生物保健方面异军突起,但整个生物工程却是亏损的。实行多角化战略并不意味着每个产业的细分市场都要进入,应该按照企业的特长和现有资源进行取舍。它想做市场的全覆盖,但忽视了生物工程行业的专门性:资金要求巨大。该产业的亏损确实是没有做到细分市场的取舍,没有做到每个细分市场达到行业平均利润。 2.多角化战略与巨人大厦的矛盾与上面的矛盾相似,多角化战略需要强大、充裕的资金做后盾。巨人大厦的巨额支出显然是与战略不相符的。一个行业的进展往往要通过“问号---明星---金牛---瘦狗”的过程,建筑巨人大厦的资金抽自生物保健业,显然在那个决策做出之前治理成没有理智的判定生物保健

巨人集团的兴起与衰败

巨人集团的兴起与衰败 1.事件始末 1989年8月,从深圳大学软件科学管理系硕士毕业的史玉柱和三个伙伴,用借来的4 000元钱承包了天津大学深圳科技工贸发展公司电脑部,并用手头仅有的4 000元钱在《计算机世界》利用先打广告后付款的方式做了8400元的广告,将其开发的M-6401桌面排版印刷系统推向市场。广告打出后13天,史玉柱的银行账户第一次收到三笔汇款共15820元。巨人事业由此起步。到9月下旬,史玉柱将收到的款项全部再次投人广告。4个月后,M-6401的销售额一举突破百万元大关,从而奠定了巨人集团创业的基石。 1991年4月,巨人公司注册成立,公司共15人,注册资金200万元,史玉柱任总经理。8月,史玉柱投资80万元,组织10多个专家开发出6401汉卡上市, 11月,公司员工增加到30人,M-6401汉卡销售量跃居全国同类产品之首,获纯利达1000万元。 1992年7月,巨人公司实行战略转移,将管理机构和研发基地由深圳迁往珠海。9月,巨人公司升为珠海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注册资金1.19亿元,史玉柱任总裁,公司员工发展到100人。12月底。巨人集团主推的M-6401汉卡年销售量2.8万套,销售产值共1.6亿元,实现纯利3500万元,年发展速度达500^。1993 年1月,巨人集团在北京、深圳、上海、成都、西安、武汉、沈阳、香港成立了 8 家全资子公司,员工增至190人。12月,巨人集团发展到290人,在全国各地成立了 38家全资子公司。集团在一年之内推出中文手写电脑、中文笔记本电脑、巨人传真卡、巨人中文电子收款机、巨人钻石财务软件、巨人防病毒卡、巨人加密卡等产品。同年,巨人实现销售额300亿元,利税4 600万元,成为中国极具实力的计算机企业。 1993年,由于国际电脑公司的进入,中国电脑业步入低谷,巨人集团也受到重创,为寻找新的产业支柱,巨人集团开始迈向多元化经营之路。 早在1992年巨人集团已决定建造巨人大厦,但当时的概念只是一幢18层的自用办公楼。当史玉柱决定踏进房地产业后,巨人大厦设计一变再变,楼层节节

秦池酒案例分析教学内容

秦池酒案例分析

秦池酒厂盛衰史-----秦池酒案例分析 2014211443 芦娜人资班秦池酒厂是山东省临朐县的一家生产“秦池”白酒的企业。1995年厂长赴京参加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标王”竞标,以6666万元人民币的价格夺得“标王”,在全国引起极大轰动,一时间“秦池”白酒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身价倍增,秦池酒厂也因此一夜成名,订单雪片般地飞来,在短短的一个多月内,秦池酒厂就签订了4亿元的销售合同,两个多月秦池酒厂的销售收入就达到2.18亿元,实现利税6800万元,相当于秦池酒厂建厂以来前55年的总和,至1995年6月底,订单已排到了年底。 尝到甜头后的秦池酒厂,不久又作出了惊人之举。1996年11月8日下午,中央电视台传来一个令全国震惊的消息,在全国白酒行业无论是厂名还是品牌并不起眼的秦池酒厂以3.2亿元人民币的“天价”,买下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段的广告权,从而成为令人为之炫目的两届“标王”连任者,一时间,全国上下刮起了“秦池”风,就连在全国享有极高知名度的四川白酒企业如沱牌酒厂的高层管理者们都感到汗颜,惊呼“狼来了!”。 正如秦池酒厂高层人士的预期,巨大的广告投入确实给秦池酒厂带来了“惊天动地”的效益,1996年秦池酒厂的销售收入达到9.5亿元,此时,秦池酒厂的老总们可谓是踌躇满志,秦池风光无限。 秦池成名之前作为一家县级企业,其总资产规模和生产能力有限。面对成为“标王”之后滚滚而来的订单,不可能弃之不管,但仅凭现有的生产能力又难以应付,为满足客户的需求,秦池酒厂必须扩大生产规模,生产规模的扩大,就需要对现有的厂房设备进行更新或扩建、引进新设备。巨大的广告费用

巨人集团兴衰的启示

巨人集团兴衰的启示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10级 陈佳伟 摘要:巨人集团的史玉柱作为改革开放以来民营创业的代表,它的兴衰,对于当代经济的发展也有很多的启示,而在经济领域也是值得分析的案例。本文就“巨人集团”的兴衰的主要原因进行简单的分析,并针对现代年轻人创业、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一些阐述,以及一些个人的见解。 关键词:巨人集团,前期衰落,由衰而盛 史玉柱——巨人集团创始人。其集团从事经营的网游、生物科技产品两个行业,曾名噪一时,后来因脱离市场实际以及错误的决策,盲目进行产品和项目投资,特别是斥巨资兴建全国最高的巨人大厦,使他及其集团陷入困境。而在经历了大起大落后的“巨人集团”,也成为商界发展史中的经典案例。因此我们有必要从企业管理者的管理决策的角度分析“巨人集团”兴衰的原因,并从中获得启示。 一、巨人集团前期衰落的分析 (1)战略规划的失误:当一个白手起家的民营企业,在资本规模迅速扩大,并成长成一个“巨人”时,这个企业的战略规划便开始显得越来越重要。巨人的衰落,正是由于管理者战略决策的严重失误导致的,在没有有效的环境分析、稳健的资金保障和完善的管理机制下,采取了激进的外放战略,导致企业资本空虚,资源流失的发生。

(2)核心竞争力的丧失:企业打造核心能力,必须要有战略核心资源,包括人力、设备、原材料等。在这些战略资源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资源整合,开发出一种有市场竞争力的新价值资源,而这个价值资源又是别人所不具备的,这样的企业才可以在市场上持久的发展。巨人集团的发展有三大核心资源:第一,计算机技术、芯片技术是巨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产业;第二,巨人集团的核心资源是计算机技术;第三,就是史玉柱第一次创业的核心资源——M-6401桌面排版系统,而这些核心竞争力在企业前期发展壮大后也随之渐渐流逝。 (3)发展战略的陈旧:在日益开发和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企业能否长盛不衰关键就在于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在巨人集团遭遇衰落的时候,企业的管理者并没有采取有效的战略转变,而是一如既往的实施旧的发展战略,而这已经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的需要了。 (4)广告的负面效应:史玉柱一直重视广告的宣传,而他对于广告的痴迷也是其他企业家所不及的。虽然广告轰炸的效果比较明显,销售增加,但频繁外加单一的宣传,也会负面影响公司的产品销售。只单单一味的靠广告的轰炸是无法稳定增长销售量的。巨人在保健品行业面对外部诸多威胁的时候,将注意力很多放在广告的营销上,这也让原有的优势变成了劣势。 (5)缺乏严肃的管理机制:巨人集团的董事会形同虚设,史玉柱手下的几位副总都没有股份,在集团讨论重大决策时,他们很少坚持自己的意见,他们也无权干预史玉柱的错误决策,在巨人集团的高层没有一种权力制约,巨人集团实际上实行提一个人说了算的高度集

5失败案例分析:中国民营企业的13个“死穴”

失败案例分析:中国民营企业的13个“死穴” 在改革中破茧的中国民营企业,不断经历着政策调整和市场风雨,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危局,一次次跌落,一次次爬起。国家经贸委于2001年对我国1000多家民营中小企业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为5.7年。记者综合多种关于中小民营企业生存周期的报道得到的数据是,中国大集团公司平均寿命在7-8年,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在2.9—5年。 企业家创业的过程难免挫折和无奈。有人形容,商界在某种程度上与娱乐界相似:一批明星隐没,另一批明星升起。乔赢、周作亮、李忠文、姜伟、吴炳新,这些创业者昔日曾经光芒四射,但今天的创业者也许已经不知道他们是谁了,而他们的功成败退也成了教材中的经典失败案例。 本报对以往和目前发生的典型案例进行了总结,探究这些企业和企业家的失败时不难发现个中原因:一个企业失败往往不是一种原因造成的,而是其中几种,而且这几种原因或互为因果,或并列,使本来可以走得更远的企业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令人感叹不已。 “死穴”之一无米下锅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产品是企业获利的源泉,此“产品”是一个广泛的概念,例如,咨询公司提供的完善服务也是一种产品。企业没有产品投放市场,就像过日子无米下锅,巧妇亦难维系。 好产品首先应该适合市场需要,拥有固定的消费人群,定位准确,在相同产品中具有市场差异性、无可替代性,同时一定要有合理利润。这是看似普通的“铁理”。没有产品就好像水煮鱼、麻辣小龙虾没有鲜鱼、活虾,没有鲜鱼、活虾,扔再多的料也不管用。如果大家都有活鱼活虾,那么辣子、川椒就要以正宗够味取胜;如果都用辣子、川椒,那么火候、配料及至投料时间就要取胜,这也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地方。 “器”不“利”是大多数企业做不大的原因。当市场被同类产品不断蚕食,获利空

“巨人集团兴衰”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兴衰”案例分析 巨人集团,曾经是一个红遍全国的知名企业,历经不到2年就成为销售额近4亿远,利税近5000万元,员工达2000多人的大企业,同样历经不到4年就如同泡沫式的破裂了,有人说“巨人”是个神话,而这个神话终因史玉柱不是神而最终破灭。 史玉柱其人 1962年出生的史玉柱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1989年从深圳大学取得软科学硕士。1991年巨人公司成立,在其主要产品中文电脑软件M-6401经历五代更新后,38层的巨人大厦也计划窜至70层。“巨人”成为中国第二大民营高科技企业。1994年推出“脑黄金”,一炮打响。1996年巨人由于管理不善,资金告急,巨人大厦终在1997年停工,“巨人”名存实亡。 成功的原因 企业的成功在于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这种创业精神不仅包括艰苦的努力奋斗,还包括善于抓住机遇、敢于冒险的精神。开发一个好的产品加上强有力的广告宣传和渠道策略。 第一步的险棋 随着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计算机浪潮,康柏、惠普、AST、IBM等国际电脑公司开始围剿中国的电脑公司,电脑业于1993年走入低谷,超出自己能力十几倍的投资巨人大厦,几乎采用了破坏式影响主业发展的方式来建设这个巨人大厦,由原来的18层增至38层,后来当地政府的一些领导建议巨人集团为珠海建一座标志性大厦,因此,巨人大厦又由原来的38层改至54层、64层,最后决定盖个70层的大厦,预算也因此从2亿元增至12亿元。 单凭巨人集团的实力,根本无法承接这项浩大的工程,而且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大厦从1994年2月动工到1996年7月,史玉柱竟未申请过一分钱银行贷款,全凭自有资金和卖楼花的钱支撑。房地产必须有金融资本作后盾,可史玉柱竟将银行搁置一边。而一个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现金和利润来支持,结果就开始可想而知,当企业频繁出现现金流的短缺和利润的缺乏,后果就更加可想而知。 有人说,巨人应该早采取银行贷款,说不一定能成长发展起来。我们想说,结果也会如过去一样,走向危险,毕竟企业能力的有限性决定了,一口吃不成胖子。而且很是幸运的是,银行没有完全陷入进去,否则是相当危险和后果严重的。 走向悬崖的第二步险棋 1995年,一个名为“二次创业”的总体目标被提出:跳出电脑产业,走产业多元化的扩张之路,以发展寻求解决矛盾的出路。史玉柱亲自挂帅,成立了“三大战役”总指挥部,下设八大方面军和30多家独立分公司,各级总经理都改为“方面军司令员”或“军长”、“师长”。 对巨人集团来说,生物工程是一个完全陌生的领域,在对这个市场的开拓中,由于不了

财务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财务案例分析案例分析 一、互联网巨头美国在线(AOL)与传媒巨人时代华纳(Time Warzleme )在2000年1月10日宣布了合并计划。合并后的新公司命名为“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AOLTIme Warzle),被媒体称为全球第一家面向互联网世纪的综合性大众传播及通信公司。合并方式是采取换股方式(即股票对价方式)的新合并。根据双方动董事会批准的合并条款,时代华纳公司的股东将按1:1.5的比率置换新公司的股票。美国在线的股东的换股比率为1:1。合并后原美国在线的股东将持有新公司55%的股票,原时代华纳公司的股东将拥有新公司45%的股票。美国在线当前市值为1640亿美元,时代华纳970亿美元。对美国在线而言,合并对其股东的估值实际上仅是市价格的75%。而时代华纳在这次合并中的价格已达到了1500亿美元,远远超过其合并前的市值,AOL和时代华纳公司的合并将成为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并购案。 问题: (1)何谓股票对价方式,它的优缺点有哪些? (2)主并公司选择目标公司时应遵循哪些标准? (3)以上案例给你的启示? 答案要点: 1.(1)股票对价方式指主并公司通过增发新股换取目标公司的股权的价格支付方式.(2)优点:可以避免大量流出现金,购并后能够保持良好的现金支付能力,减少财务风险.缺点:可能会稀释主并公司原有的股权控制结构与每股收益水平,倘若主并公司原有资本结构比较脆弱,极易导致被购并,若无法掌握控制权,就无法取得购并整合后的综合效应,不适合非上市公司应用. 2.选择标准是: 收购目标公司成本较低。 目标公司环境优越。 目标公司与主并公司经营范围相似,购并后有利于增强主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目标公司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启示 购并目标公司应以增强主并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前提。 购并公司应选择恰当的时机行低成本收购。 股票对价方式进行收购可以避免大量现金流出,是一种高效的方式。 二、迪斯尼公司已经是全球最大的一家娱乐公司它是好莱坞最大的电影制片公司。在近18年的经营运作中,融资扩张策略和业务集中策略是其始终坚持的经营理论。这两种经营战略相辅相成,一方面保证了迪斯尼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张,创造了连续数十年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确保新业务与公司原有资产的整合,同时起到不断的削减公司运行成本的作用。迪斯尼公司的长期速效行为具有以下4个特点:第一、股权和债权融资基本呈同趋势变动。 第二、融资总额除了个别年份有大的增长,其他年份都比较稳定。 第三、除了股票分割和分红之外,迪斯尼公司的股权数长期以来变化不大。第四、长期负债比率一直较低,近年来仍在下降。迪斯尼公司的负债平均保持在30%左右。 问题: 1、企业融资的质量标准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