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习题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三)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含解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习题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三)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含解析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同步习题与测评:阶段水平检测(三)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含解析

阶段水平检测(三)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当地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气候B.水源C.地形D.土壤

答案 C

解析由题干信息知图示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图中显示地形类型是山地丘陵,从山麓到山顶依次布局了水产养殖业、种植业和林业。

2.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将发生变化。下列土地利用类型在该地农业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A.稻田B.鱼塘C.果园D.菜地花圃

答案 A

解析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城市化的推进,市场对水果、蔬菜及乳畜产品等农产品需求量扩大,使城市郊区的农业结构呈现种植业比重下降,反映在土地利用上是粮食用地规模减小,牧、渔和林业用地规模扩大。

以色列是世所罕见的自然条件恶劣的国家,但其农业不但满足了国内95%左右的需求,还大量出口农产品,并向世界上60多个国家输出农用物资设备和传授农业生产技术。据此回答3~4题。

3.影响以色列农业发展的恶劣自然条件是()

A.气候湿热、旱涝频发B.热量不足、冻土广布

C.风沙肆虐、台风频发D.土壤贫瘠、水源奇缺

答案 D

解析以色列气候干旱,沙漠广布,土壤贫瘠,水源奇缺,这些都是影响其农业发展的不利条件。

4.以色列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是()

A.交通B.光照C.技术D.市场

答案 C

解析以色列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恶劣,发达的科技是其发展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

读图,完成5~7题。

5.M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主要是()

A.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B.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C.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D.光照弱但日照时间长

答案 C

解析M地属于河西走廊,这里光照强,昼夜温差大,多地下水和冰雪融水,是发展灌溉农业的有利条件。

6.关于图中四个地点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N地区地处云贵高原,以畜牧业为主②M和P均是重要的粮棉产区③P 和Q都是主要的糖料作物生产基地④Q地区的农业属于商品谷物农业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答案 B

解析四个地点中M地、P地均是我国粮棉产区。Q地区为三江平原,属于商品谷物农业。P地不属于糖料作物基地。N地以种植业为主。

7.N地区鲜花种植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优势是()

①丰富的光热条件②肥沃的土壤条件③低廉的劳动力价格④先进的保鲜技术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答案 A

解析N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该地拥有优越的光热条件;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优势还有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西南地区云南的土壤不够肥沃,保鲜技术优势不明显。

位于浙江东南部的青田县地形崎岖,以中、低山地丘陵为主。青田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 2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青田县志》曾记载:“田鱼,有红、黑、驳数色,土人在稻田及圩池中养之。”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地区与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的是()

A.中国三江平原

B.阿根廷潘帕斯草原

C.湄公河三角洲

D.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

答案 D

解析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混合农业,与其农业地域类型相同的是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D项正确;中国三江平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A项错误;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大牧场放牧业,B项错误;湄公河三角洲的农业地域类型是水稻种植业,C项错误。

9.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带来的效益是()

①形成良性生态系统②增加农民收入③减少水利工程量④减轻环境污染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青田稻鱼共生系统带来的效益是形成良性生态系统,具有生态效益,①正确;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有经济效益,②正确;为合理控制稻田水量,会增加水利工程量,③错误;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减轻环境污染,具有环境效益,④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农业景观。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中农业地域类型属于()

A.商品谷物农业B.混合农业

C.大牧场放牧业D.季风水田农业

答案 B

解析图中显示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混合,故属于混合农业。

11.据图判断()

A.箭头表示该地农业生产忙季和闲季错开

B.箭头表示该地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

C.水热条件决定着该地农产品类型和生产规模

D.该地位于我国太湖平原

答案 B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该地应位于我国珠江三角洲,这种基塘农业充分利用了自然界中的物质和能量,利于农业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发展;决定该地农产品类型和生产规模的因素是市场;忙闲季错开是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典型特点。

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下图表示某种农产品生产和销售的一般模式。据图完成12~14题。

12.阶段Ⅰ鲜花和蔬菜产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距城区近B.气候优越

C.地势平坦D.水源充足

答案 A

解析从阶段Ⅰ中可知鲜花、蔬菜产区靠近城区,主要区位因素是距城区近。

13.阶段Ⅱ鲜花和蔬菜产区的区位变化原因是()

A.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

B.城市人口的增加

C.交通便利及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

D.城市居民收入的提高

答案 C

解析阶段Ⅱ鲜花、蔬菜产区距市场较远,说明交通便利及有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做保障。

14.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Ⅱ运输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 D

解析若甲城市在河北省,乙城市在广东省,则阶段Ⅱ运量最大的季节是冬季,因为冬季广东省气温较高,适合花卉、蔬菜生长。

泰国香稻只有在原产地才能表现出最好的品质。这是因为那里具有特殊的生长条件,尤其是香稻扬花期间,凉爽的气候,明媚的日光,及水稻灌浆期间土壤中渐渐降低的湿度,对香味的产生及积累,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结合泰国气候资料图,完成15~16题。

15.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一般出现在()

A.3~4月B.7~8月

C.9~10月D.12月~次年1月

答案 D

解析由图可知:泰国东北部的季风气候,3~5月为热季,6~10月为雨季,

11月至次年2月为凉季;泰国东北部香稻扬花期,气候凉爽,应出现在凉季。

16.泰国香米以其优良的品质享誉全球,目前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这主要得益于()

A.广阔的市场与耕地面积

B.发达的信息与交通

C.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

D.充足的化肥与农药

答案 B

解析泰国香稻种植业是小农经营,投入较多的劳动力,机械化水平较低;泰国地形多山,耕地面积不大;经济较落后,无先进的耕作技术与装备及充足的化肥、农药;泰国香米享誉全球得益于发达的信息,出口遍及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得益于发达的交通。

下图为四个地区的农业产值结构和商品率示意图。读图,回答17~18题。

17.四个地区可能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其主导区位因素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甲地:种植园农业—气候

B.乙地:商品谷物农业—交通、市场

C.丙地:混合农业—地形

D.丁地:乳畜业—水源

答案 B

解析甲地以生产粮食为主,产值高,但商品率低,应为季风水田农业;丙地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混合区,主要依据市场需求进行调整,机械化程度高;丁地为典型的畜牧业区,其乳畜业是面向城市市场的集约化农业,多分布在城市郊区;乙地以生产粮食为主,且粮食的商品率较高,属商品谷物农业,市场和交通是发展商品谷物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18.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A.甲地主要种植水稻,只分布在东亚季风区

B.乙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多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

C.丙地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饲养牛羊,机械化水平很低

D.丁地主要生产鲜奶及乳产品,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干旱地区

答案 B

解析商品谷物农业一般分布在地广人稀的地区,其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

平高,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马达加斯加国土面积约为59万平方千米,2016年人口数量约为2 490万。该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出口收入的70%来自农业。2015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4.1%。全国可耕地880万公顷,已耕地280万公顷,耕地三分之二以上种植水稻,粮食不能自给。全国牧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8%。据此完成19~20题。

19.图示国家①地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B.大牧场放牧业

C.季风水田农业D.热带迁移农业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可知,图示国家地广人稀,①地属于热带草原气候,草原面积广阔,有利于发展畜牧业,故适宜发展的农业地域类型为大牧场放牧业。

20.图示国家发展高效农业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

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农药使用量

答案 A

解析该国科技发展水平低,应加大科技投入。

世界上有一条公认的优质奶牛带,位于北纬40°~47°。这一地带,气候干爽,阳光充足,草质优良,特别适宜养殖奶牛。世界乳业强国的乳制品加工区,几乎都在这个纬度带上。据此回答21~23题。

21.我国某省区乳业生产“牛气十足”,总产值居全国第一,该省区是() A.黑龙江B.内蒙古C.新疆D.青海

答案 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地区“气候干爽、阳光充足、草质优良”,再结合纬度“北纬40°~47°”判断该省区为内蒙古。

22.与欧洲西部乳畜业相比,该省区()

A.草场资源不足B.生产现代化水平高

C.市场距离较远D.奶牛品种低劣

答案 C

解析内蒙古牧区草原广阔、地广人稀,距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距离较远。

23.该省区乳畜业与阿根廷大牧场放牧业相比,最显著的差异是()

A.专业化程度B.商品率

C.产品种类D.集约化程度

答案 C

解析乳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专业化、集约化程度都较高,商品率也都较高。乳畜业产品为乳制品,大牧场放牧业的产品为牛肉。

下图为世界某年各地区粮食进出口状况示意图(图中圆的大小表示数量多少)。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中世界粮食进口量居首位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B.乳畜业

C.水稻种植业D.大牧场放牧业

答案 B

解析图中圆的大小表示数量多少。根据图例,图中世界粮食进口量居首位的地区是欧洲西部,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乳畜业,B项正确。

25.图中粮食出口量居首位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特征是()

A.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B.精耕细作、单产高,生产规模小()

C.面向城市市场、商品化、集约化

D.农业生产比较灵活、对市场的适应性强

答案 A

解析图中粮食出口量居首位的地区是北美,主要农业生产特征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二、综合题(共4题,共50分)

26.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针对易积水区而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取河中之泥垒高成垛,巧割河流为鱼塘。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3分)

(1)该农业生产模式所属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1分)

(2)试分析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区位条件。(5分)

(3)简述这种农业模式的特点。(3分)

(4)试为该区域今后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措施。(4分)

答案(1)混合农业

(2)有利:雨热同期,水源充足,土壤肥沃,劳动力丰富。不利:地势低洼、易受洪涝灾害影响,机械化水平低。

(3)形成立体的、复合的农田生态系统,农业产出大;农产品多样化,对市场的适应性强;在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可循环利用,有较好的环境效益。

(4)发展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形成品牌效应,提高农民收入;加强环境保护,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该农业生产模式将种植业和养殖业有机结合,故属于混合农业。第(2)题,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分析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分析。有利的区位条件从气候、水源、土壤、劳动力分析,不利的区位条件主要表现在自然灾害方面。第(3)题,该农业生产模式是取河中之泥垒高成垛,垛田种植农作物,巧割河流为鱼塘,进行养殖业的发展,形成立体的、复合的农田生态系统,农业产出大;农产品既有作物,也有家禽和渔产品,农产品多样化,可以根据市场状况调整种植业和家禽饲养的规模,市场的适应性强;废弃物可循环利用,有较好

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第(4)题,区域发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观光农业;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防止水体的富营养化。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紫花苜蓿,也叫紫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光忌湿,抗旱抗寒耐瘠薄,主根粗壮,根系发达,适宜在中性至微碱性的干旱土壤中生长,其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21 ℃,幼苗耐受-7~-6 ℃的低温。世界各地将其作为优质饲料与牧草广泛种植,其产量和需求量逐年上升。当下甘肃陇东地区采用地膜垄沟技术种植苜蓿,该地土壤贫瘠,生态脆弱,土壤pH在7.7~8.6之间,1月份平均气温-6.5 ℃,7月份平均气温20 ℃,年平均降雨量在400 mm左右且集中在夏秋季节,蒸发量高达1 500 mm,全年日照时数超过2 500小时。下图示意陇东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1)分析甘肃陇东地区种植紫花苜蓿的有利自然条件。(3分)

(2)说明陇东地区苜蓿种植对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影响。(4分)

(3)说明苜蓿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对我国西部新农村建设的启示。(3分)

答案(1)陇东地区气候干旱,气温适宜;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土壤呈中性至微碱性。

(2)苜蓿作为优质饲料,发展栏养特色畜牧业,可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苜

蓿主根粗壮,根系发达,保持水土的生态效益较高。

(3)苜蓿为多年生植物,种植时可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苜蓿为优质饲料,对当地发展草产及畜牧业具有积极意义;苜蓿具有较好的水土保持作用,对西部的生态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种植苜蓿可调整当地农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结合苜蓿的生长习性和当地地理条件分析,具体从气温、日照、土壤等方面分析。第(2)题,苜蓿种植对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影响可以从其保持水土的功能及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方面分析。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粗壮,根系发达,陇东地区苜蓿种植对当地保持水土的生态效益较高;苜蓿作为优质饲料,发展栏养特色畜牧业,可减少对自然植被的破坏,利于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第(3)题,注意题目要求从苜蓿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谈启示。苜蓿种植有作为优质饲料及良好水土保持作用的功能,由上题分析可知,苜蓿的种植对当地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影响。苜蓿为多年生植物,种植时可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种植苜蓿对相关产业发展的影响是可调整当地农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28.阅读图表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枸杞是一种喜阳、喜冷凉、耐寒力很强、耐干旱、耐贫瘠、耐盐碱的多年生灌木经济作物。枸杞气候适应性强,一般年平均气温在5~20 ℃之间的地区都可以栽培。我国的枸杞主要产地在宁夏、甘肃、陕西、河北、内蒙古、河南等省(区),其中宁夏平原所产的枸杞质量最好。宁夏平原枸杞种植历史悠久,有“中国枸杞看宁夏,宁夏枸杞看中宁”之说。宁夏中宁枸杞果粒大,产量高,品质好。枸杞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林业价值、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例如枸杞耐干旱,可生长在沙地,因此可作为水土保持的灌木;其耐盐碱,成为盐碱地开树先锋。下图为宁夏枸杞适应性种植区图,下表为我国部分枸杞种植区气候统计表。

(1)分析宁夏北部枸杞品质好的自然原因。(4分)

(2)从气候条件评价山东菏泽和陕西西安一带引进枸杞种植的优劣势。(4分)

(3)指出宁夏北部种植枸杞的积极意义。(3分)

(4)简述宁夏枸杞产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合理措施。(3分)

答案(1)宁夏北部气候干旱少雨,多晴天,光热条件好,光合作用强;纬度较高,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地处河流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临近黄河,灌溉水源充足。

(2)优势:山东菏泽和陕西西安一带夏季湿热,生长速度快;春夏果实成熟早,比宁夏枸杞上市早。

劣势: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小;夏季湿热,枸杞易发病。

(3)有利于恢复地表植被,增加地下水,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减少风沙),防治土地荒漠化;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有利于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脱贫致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

(4)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开发枸杞优质新品种;发展枸杞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生产、加工有机无污染产品;打造优质品牌,扩大国内外市场。

解析第(1)题,影响农作物品质的自然条件,主要从气温、光照、昼夜温差、土壤、水源等因素分析。宁夏北部气候干旱少雨,多晴天,光热条件好,光合作用强,产生的养分多;深居内陆,昼夜温差大,利于糖分积累;地处河流冲积平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临近黄河,灌溉便利。第(2)题,枸杞是一种喜阳、喜冷凉、耐寒力很强、耐干旱、耐贫瘠、耐盐碱的多年生灌木经济作物。山东菏泽和陕西西安一带引进枸杞种植的优势条件,主要是夏季湿热,生长速度快;春夏果实成熟早,比宁夏枸杞上市早;劣势条件是日照时间短,昼夜温差小。夏季湿热,枸杞易发病。第(3)题,枸杞耐干旱,可生长在沙地,因此可作为水土保持的灌木;其耐盐碱,成为盐碱地开树先锋;宁夏北部种植枸杞有利于恢复地表植被,增加地下水,保持水土;利于防风固沙,减少风沙危害,防治土地荒漠化;枸杞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林业价值、观赏价值和食用价值,也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有利于增加当地居民经济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第(4)题,宁夏枸杞产业的发展,主要从品质、质量、产业链、品牌方面考虑。要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开发枸杞优质新品种;发展枸杞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生产、加工有机无污染产品;打造优质品牌,扩大国内外市场。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鳌虾,俗称淡水小龙虾,为杂食动物,遍布路易斯安那州的海湾和沿海平原

地带(见下图阴影地区),适合生长在浅水中。19世纪晚期,该州南部区域从天然水域捕获的鳌虾开始供应市场,此后,鳌虾主要消费市场逐渐从乡村转移到新奥尔良等大城市。20世纪50年代开始,利用秋、冬和早春稻田收割后重新灌水养殖鳌虾的稻虾轮作方法得到快速推广,60年代鳌虾加工业也开始建立,鳌虾产业快速发展。该州成为美国最大的鳌虾产地,鳌虾产量约占全美的85%~95%,且生产稳定。

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对鳌虾进行产业养殖,产业发展迅猛,2017年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鳌虾生产国。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北、安徽、江苏、湖南、江西等5个主产省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5%左右。

(1)分析路易斯安那州适合鳌虾生长的优势自然条件。(3分)

(2)推测路易斯安那州鳌虾主要消费市场从乡村转移到大城市的原因。(3分)

(3)简析该州实施稻虾轮作养殖模式的优点。(4分)

(4)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与路易斯安那州相比较,发展鳌虾养殖产业的优势。(3分)

答案(1)地处密西西比河下游,为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水位浅;气候温暖湿润,江河湖沼多,水域面积广;饲料、饲草等饵料资源丰富等。

(2)市场需求量增加;交通运输技术发展;保鲜技术成熟;捕捞工具的改进等。

(3)水稻生长、收割在夏季,而鳌虾生长在秋冬、早春季节,二者时间互补,提高生产效率;两种生产方式,保证两种收益,增加收入;鳌虾养殖在水稻收割之后,鳌虾生长的饲草来自谷物收获之后残留的稻茬和再生稻,提高土地和农场设备的利用效率,减少稻田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具有生态农业的特点。

(4)人口多、餐饮业发达,市场大;水稻种植面积广,利于推广稻虾轮作的养殖技术;劳动力廉价,生产成本更低,产品价格市场竞争力强;鳌虾属外来物种,天敌少,病害少,生长繁殖快。

解析第(1)题,鳌虾生长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从生活环境和食物来源来进行分析。读图可知,路易斯安那州地处密西西比河下游平原,地势平坦,水位浅,光照充足;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江河湖沼多,水域面积广;该地位于美国水稻种植区,饲料、饲草等饵料资源丰富,适合鳌虾生长。第(2)题,市场变化的原因主要从市场需求、交通以及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以及捕捞技术的发展等因素进行分析。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对鳌虾的需求量增加,市场变得广阔;随着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以及运输过程中冷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使产品的销售范围扩大;而且捕捞工具的改进,使鳌虾的捕捞量也在不断增加等。第(3)题,由材料可知,利用秋、冬和早春稻田收割后重新灌水养殖鳌虾的稻虾轮作方法,两种农业发展的时间互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一块农田,两种生产方式,产生两种收益,增加农民收入;鳌虾生长的饲草来自谷物收获之后残留的稻茬和再生稻,具有生态农业的特点。第(4)题,鳌虾养殖产业的条件主要从长三角的市场、技术、劳动力、鳌虾的生长环境来进行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人口多、餐饮业发达,市场大;该地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水稻种植业,水稻面积广,利于推广稻虾轮作的养殖技术;该地相对于美国来讲,劳动力廉价,生产成本更低,产品价格市场竞争力强;鳌虾属外来物种,天敌少,病害少,生长繁殖快。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地理一次月考试题 莫旗一中高一地理组 一 .单项选择题(共34题,每题2 分.共68分,将答案填在后面的答题卡上) 1.不包括地球的天体系统是 A.河外星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2.太阳系中,距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A.月球 B.金星 C .水星 D. 地球 3.下列太阳活动出现在色球层的是 A.太阳黑子 B.耀斑 C.日珥 D.太阳风 4.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 A.地热 B.核能 C.煤、石油 D. 潮汐能 5.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B.23°26′C.66°34′ D.90° 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

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 7.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向左偏,一年中只有一天有太阳直射,该地位于 A.北回归线 B.南回归线 C.北极圈 D.南极圈 8.下列日期中,莫旗白昼最长的是 A.6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2月22日 9.按气候统计标准划分,北半球的春季是 A.2、3、4三个月 B.3、4、5三个月 C.4、5、6三个月 D.5、 6、7三个月 10.121°E比东经120°E的地方 A.区时早 B.地方时早 C.一定晚日出 D.地方时晚 11.五带中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 A.南北温带 B.南北寒带 C.北温带和北寒带 D.热带和南温带 12. 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 13.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水平运动物体偏转方向的是:(虚线为原运动方 向,实线为偏转方向)

最完整的高中地理知识点经典整理

一、生态、环境问题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黄土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 ②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 ③植被稀少 (2)人为原因:①植被的破坏;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开矿。 产生原因:农村生活用能短缺。 整治措施: ①发展立体农业 ②解决农民生活用能问题(大力推广生活用煤); ③进行炉灶的技术革新; ④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地表覆盖着深厚的疏松沙质沉积物; ②大风日数多而且集中; ③处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 (2)人为原因:①过度樵采;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开垦、 ④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治理意义:①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②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③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 产生原因(华北地区): (1)自然原因:①降水变率大; ②春季蒸发旺盛。(2)人为原因: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②水污染严重;③浪费多,利用率低; ④春季春种用水量大。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黄淮海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①春季降水少 ②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 ③地形低洼。 (2 )人为原因:①不合理的灌溉; ②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 (渭河平原) 5、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 中低产田——涝洼地、盐碱地、风沙干旱地、水土流失地、红壤贫瘠地

1)、辽阔的冲积平原——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 山麓 缓斜平原 高 山前冲积扇 土地质量高 冲积低平原 主体 海滨 滨海平原 低 地势极低 中低产田集中区 严重的旱涝、盐碱、危害 干旱:春旱4~6月,春泛回升快,蒸发上升,夏季风未到 洪涝: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 盐碱:水盐运动 春秋反盐,夏积盐 冬稳定 2)、问题 ⑴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①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 (因洼制宜 鱼塘—台田模式) ②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 ⑵水资源短缺 ⑶风沙危害---沙尘天气 3)、缓斜平原肥力最好: ①地面坡度较大,排水通畅,不易积水形成低湿地; ②沉积物颗粒较粗,有利于水份下渗; ③地下水埋藏深,春秋季节蒸发量较小,不易形成盐碱地。 6、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以上海为例) 产生的原因:①过度抽取地下水,并且下渗减少 ②城市建设高层建筑 ③地质结构不结实 危害: ①地面下沉 ②海水倒灌,进而导致土壤盐碱化 7、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多发季节:夏季。5—10月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①气温高; ②静水;静风; ③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 ②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③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一章测试题

地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64分) 1、1997年东南亚爆发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这件事说明了区域的发展明显受:() A区域空间特征的影响B区域结构的影响 C区域竞争的影响D区域外部环境的影响 2、读图1和图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约为发达国家的1/8 D发达国家的总人口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1/2强 3、关于一个区域及其主要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地区就是一个区域,各区域间没有明显 的差异 B有人类居住的地方就是一个区域,认识了这 里的人们,就知道了该区域的特点 C区域内部没有明显差异,因此很难形成区域 特点 D区域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指 标来划分的,各区域都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4、下列关于图3区域内的自然地理特征,叙 述正确的是:() 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石油等能源矿产 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 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地区 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根据表1完成5—6题。

5、该乡现有产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A淡水养殖业B林业 C旅游业D食品加工业 6、该乡在方案实施前后发生了重大变 化,这说明促进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 入,必须: 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调整农村经济结 构 B切实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 地位 C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 D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图4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 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回答7—8题。 7、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 为:() A 37.6:17.4:45.0 B 31.6:30.5:37.9 C 15.5:24.5:60.0 D 37.6:24.5:37.9 8、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我国某省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完成9—10。 9、该省可能为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 测试题可以检测你一个阶段的学习,那么高中地理必修一的知识点你都掌握了吗?接下来为你整理了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答案1~2.【解析】1.B 2.C 根据表中的经纬度可以判断该地区为华北平原;乙为云贵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温不会太高;由于云贵高原地处亚热带,冬季气温不会在0度以下。 3.【解析】答案选B 三角洲平原是流水沉积作用而成,高原面的沟壑则是流水侵蚀作用而成,沙丘则是由于风力搬运作用而成,他们都是由于外力作用而成。 4.【解析】答案选A。考查的知识点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其中,由于温度的变化,水的冻融,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变成松散的碎屑物,这种破坏作用就是风化作用。 在风化作用基础上,流水、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侵蚀作用。风化侵蚀的产物,经过外力搬运作用离开原来的位置,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冰川融化等,这些物质又在地表沉积下来,形成沉积物。 5.【解析】答案选C。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既有流水的化学溶蚀作用,又有流水的物理冲刷作用,它的形成条件是:石灰岩地

区;降水和热量条件比较好的地区。 6.【解析】答案选D。水滴石穿属于水蚀作用。应属于流水侵蚀作用。 7.【解析】答案选D。根据岩层向上弯曲可知,该地层为背斜构造,是良好的储油构造。根据水、油、气的比重可知,水最大,油居中。 8.【解析】答案选D。题干中提到的两次余震,①发生在岛屿的西略偏北100千米海底,②发生在该岛正南约190千米海底。而且地震均发生在靠近两大板块界线的地方。综合以上的推理,尽管不知道该海沟的名称,也能作出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判断。 9.【解析】答案选C。两大板块中的印度洋板块较易判断出,亚欧板块较易误作太平洋板块。区分的方法为发生地震的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是亚欧大陆的延伸部分,从而作出亚欧板块的正确判断。 10.【解析】答案选A。本题有一定的难度,对考生空间想象能力要求很高。具体考查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状况及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关知识。解此题,首先要明确这是一幅地球剖面图,其次从图中可知此剖面线经过亚欧大陆和南美洲,此时可以判断该剖面线经过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一个斜剖面。图中反映出的板块有亚欧、太平洋和美洲三个板块,注意六大板块中没有大西洋板块。 11.【解析】答案选C。本题考察板块的构成图的阅读能力。 12.【解析】答案选A。通过材料和图形把学生带入实际生活之

【高中地理】等高线地形图试题(经典) 人教版

等高线地形图专项练习 1.读下面经纬网图和等高线图,判断( ) A.甲图全部在西半球,乙图在北半球 B.甲图比例尺较乙图大 C.甲图实际范围比乙图大 D.甲图实际坡度较乙图大 2.下图中虚线或字母表示地形部位。下列选项中,地形部位名称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山谷②山脊③鞍部④山顶 B.①山谷②山谷③山顶④鞍部 C.①山谷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D.①山脊②山脊③山顶④鞍部 3.对下列比例尺相同的等高线地形图,判断正确的是( ) A.坡度由大到小为BEDCA B.坡度由大到小为BDECA C.坡度由大到小为ACDBE D.坡度由大到小为EBDCA 4.下图是等高距相同的四幅地形图,有关a、b、c、d四处坡度大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c>d>b B.a=b=c=d C.b>d>c>a D.无法确定 5.读我国东部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等高线所示高度分别为100米、200米、300米、400米,图中城镇与H地的相对高度的最大值为h,则h为( )

A.199

9.读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2)图中心与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上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如果该图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在a、b、c、d四点中,降水量最少的是。 10.下面四幅图中,若等高距相等,则: (1)所示地图范围以图最大。(2)坡度由陡到缓依次是。 11.右图是我国东部某地一月等温线分布图,据此判断: (1)图中l、2两地的气温( ) A.1地的气温高于O℃ B.1地的气温低于O℃ C.2地的气温低于4℃ D.2地的气温高于4℃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地的海拔较2地高 B.1低的海拔较2地低 C.图示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D.图示区域如果植被遭到破坏,将导致土地沙漠化 12.按照政府要求,坡度大于250的山地不得发展种植业,右图(比例尺为1:2000, tg250=0.47),所示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为( ) A.林果业 B.种植业 C.修梯田 D.橡胶园 13.读下页图,完成各项要求。 (1)A、B两地的相对高度最小值约为;

高中地理必修三测试题

高中地理必修三测试题 说明:1、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卷; 2、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80分。下面各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后面的答题表中。)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C.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D.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2.对我国不同区域传统民居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正南正北的方位观较南方差B.西北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C.浙闽山区民居屋顶多为平坦状D.南方民居墙体较北方严实厚重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3—5题。 3.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 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A.a B.b C.c D.d 4.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 述,错误的是 A.a——洪涝灾害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D.d——生长积温 5.C区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 A.草原—森林—荒漠草原—荒漠 B.森林—森林草原—草原—森林 C.森林草原—荒漠—绿洲—草原 D.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6.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农业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B.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 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 D.人口多,粮食消费量大,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粮食 7.下面各项中,适宜应用遥感技术的是 A.人口普查B.森林普查C.交通定位导航D.确定某点高程8.GIS的全称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技术C.全球定位系统D.地球卫星导航9.根据“因地制宜”的方针,下列地区与应种植农作物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1(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某国际机构在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主持视频会议,请中国的王教授在北京给远在非洲(西一区至东三区)的同行介绍经验。下列时段中,对三方最合适的是: A.华盛顿时间14:00~16:00 B.北京时间14:00~16:00 C.华盛顿时间2l:00~23:00 D.北京时间21:00~23:00 图1为“我国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分布示意图”,其中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建成,这是我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图2为“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完成2一3题。 2.下列四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昆仑站 B.中山站 C.长城站 D.南极点 3.昆仑站建成时,太阳直射点大致位于图2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4.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的夹角是 A.0°B.23°26′C.66°34′D.90° 5.夏至日这一天,下列地点白昼最长的是: A.哈尔滨B.北京C.上海D.广州 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氮 B.黑子、耀斑和极光都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 C.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大约是17年 D.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依次是光球层、色球层、目冕层 某课外活动小组,分别观测了其所在学校旗杆日出时的影子OM和正午的影子ON之间夹角——∠MON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7~9题。 7.某校一年之内绝大部分时间∠MON接近直角,该校可能位于:

A.中亚B.西亚C.东南亚D.南欧 8.我国某学校,每年有两天不存在∠MON,该校可能位于的省区(简称)是: A.滇B.湘C.皖D.鄂 9.江苏某学校,在一个月内观测到∠MON发生了小一大一小的变化。该月是: A.3月B.6月C.9月D.12月 10.在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火星的“左邻右舍”分别是: A.金星、地球B.地球、木星C.木星、土星D.水星、木星 11.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A.金星B.月球C.太阳D.火星 12.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13.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是: A.夏季B.春节C.冬季D.秋季 14.地球内部的软流层分布于: A.地壳B.上地幔C.下地幔D.地核 读右图判断15—17题(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5.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0°,30°E B.0°,60°E C.30°N,30°W D .0°,120°E 16.此时有两条经线两侧日期不同,这两条经线是: A.日界线,本初子午线B.0°,180° C.0°,150°W D.150°W,180° 17.此时北京时间和北极圈上日落的时间分别是: A.10时12时B.12时18时C.14时16时D.18时18时一架从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日落时正好飞越国际日期变更线,此时北京时间是下午2点整,据此回答18~20题。

自然地理部分经典试题

自然地理部分经典试题到达地面の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线の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の,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二是经过大气中の小水滴、尘埃等质点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の,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读图,完成1~2题。 1.以下对北京市直接辐射不产生作用の因素是() A.降水变化B.太阳高度 C.大气洁净度D.气温变化 2.由图可知() A.阴天时太阳高度の日变化大,所以散射辐射の日变化也大 B.晴天时参与散射作用の质点少,散射辐射较弱 C.阴天时云层对太阳散射辐射の削弱作用强,散射辐射日变化大于晴天 D.散射辐射の变化,只取决于天气の变化 解析:第1题,降水变化影响云量大小和水滴多少,进而影响直接辐射;太阳高度影响太阳光线の角度和路径,从而影响直接辐射;大气洁净度影响大气中の固体颗粒物数量,从而影响直接辐射;气温变化对直接辐射没有影响。第2题,太阳高度只取决于太阳和该地の相对位置,即太阳光线与地平面の关系,与晴天还是阴天无关;晴天时云量少,大气中の颗粒物少,参与散射作用の质点少,散射辐射弱;阴天时云层中水汽与颗粒物多,参与散射の质点多,白天の散射辐射量大,又因为阴天和晴天の夜晚散射辐射均为零,故阴天散射辐射の日变化大于晴天;散射辐射の变化,除了受天气变化の影响,还受大气中の颗粒物多少(污染)、太阳高度等因素影响。 答案: 1.D 2.B (2017·商丘模拟)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の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3~4题。

3.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の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の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の吸收 4.山东胶东の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の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解析:第3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从而减少地面热量の散失,起到保温作用。第4题,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答案: 3.A 4.C (2017·河南六校联考)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回答5~6题。 5.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の说法,正确の是() A.气温:甲>乙>丁>丙B.海拔:丙>丁>甲>乙 C.密度:乙>甲>丁>丙D.气压:甲>乙>丙>丁 6.此时,图中M地吹() A.东北风B.东南风 C.西北风D.西南风 解析:第5题,在近地面附近乙地の等压面向下弯曲,说明其为低压,气温较高,空气密度较小;甲地の等压面向上凸起,说明是高压,气温较低,空气密度较大。同理可判断出在高空の同一高度,丙地の气压较高,丁地の气压较低。第6题,在近地面M地の水平气压梯度力由甲指向乙,在地转偏向力の作用下形成东北风(要注意图中の指向标)。 答案: 5.D 6.A

高中地理必修三练习题及答案15

高二区域地理练习题(15) 一、选择题(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西北新疆某地区新垦区位置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该流域新垦区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水源 B.区域内部农业生产无相似性 C.区域的界线与行政边界一致 D.新垦区完全是按照人们的主观意愿划分的 2.图中新垦区与行政中心的区域空间结构分别表现为() A.点状与面状 B.线状与面状 C.面状与点状 D.点状与岛状 3.水源的多少决定了新垦区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A.水土流失 B.次生盐渍化 C.裸岩 D.土地沙化 4.在2018年入围俄罗斯世界杯小组赛的球队中,冰岛队是世界杯有史以来人口最少的参赛国,全国人口仅33万人。因冰川和火山大范围地并存,冰岛被称为“冰与火之国”。在冰岛队小组赛踢平劲旅阿根廷队之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些关于推测冰岛男性职业分布的段子。由于劳动力少,足球队员都有兼职。下列职业中,冰岛的从业人员可能较多的是() ①石油开采②观测火山③监测地震 ④椰子采摘⑤地热供暖⑥种植水稻 ⑦饲养骆驼⑧种植天然橡胶⑨医生 ⑩捕捞鳕鱼 A.①③⑥ B.②⑤⑩ C.③④⑦ D.④⑧⑨ 5.为了准确地定位地震的震中(北纬27.70°,东经102.08°)位 置主要用到的技术是() A.实地考察 B.遥感技术(R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全球定位系统(GPS) 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定位与通信系统,将来可在全球范围内全天候、全天时为各类用户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授时服务,并具有短报文通信能力。“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抗震救灾中发挥的主要作用有() ①确定救灾人员的位置②提供灾区的影像③统计灾区的经济损失④进行短报文通信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的甘肃省民勤县,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图所示)。石羊河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植被大面积死亡。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现已成为我国沙尘暴四大源地之一。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7.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①水资源短缺②旱涝灾害 ③土地荒漠化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8.导致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迅速退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上游拦截河水,过度用水 B.乱砍滥伐 C.过度放牧 D.大量的地表径流在沙漠地区下渗 位于乌裕尔河下游地区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河道纵横,

精选高中地理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完整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 1.在包含太阳和地球的天体系统中,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的天体系统分别是()A.银河系、太阳系B.河外星系、地月系 C.太阳系、地月系D.总星系、太阳系 2.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A、氢气燃烧 B、氦气爆炸 C、核裂变反应 D、核聚变反应3.地球上温度适宜的主要原因是() A.日地距离适中B.太阳光照条件稳定 C.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D.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4. 12月22日,下列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角速度均为0o的是() A、北极点 B、北京市 C、广州市 D、南京市 5.下列地理现象中,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现象是:() A、昼夜的交替 B、昼夜长短的变化 C、春夏秋冬的更替 D、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6.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早的是: A.5月1 日B.7月1 日C.8月1日D.10月1 日7.元旦这一天,太阳直射点: A.在南半球并向南移动B.在南半球但向北移动 C.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动D.在北半球但向南移动 8.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的时期是: A.春分日至秋分日B.秋分日至春分日 C.夏至日至冬至日D.冬至日至夏至日 9.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A .9月24日2时 B .6月22日8时 C .3月21日0时 D .12月22日12时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5~6题。 10.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 .地壳中 B .上地幔中 C .下地幔中 D .地核中 11.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 .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 .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 .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 .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回答7~9题。 12.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 .反气旋造成 B .气旋造成 C .冷锋造成 D .暖锋造成 13.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 .气流下沉造成 B .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 .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 .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14.此系统易造成: A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 B .东北、华北地区的夏季暴雨 C .东南沿海的台风天气 D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天气 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12-14题。 15.关于乙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冷锋影响,气温将降低 B.受暖锋影响,气温将升高 C.受冷锋影响,气压将降低 D.受暖锋影响,气压将升高 16.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高中地理计算题典型例题五道

一、自转公转计算 1、读图中“日照图”和图乙“二分二至时地球位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日太阳直射的纬度是。当地球运行到乙图中的③位置时,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的范围是。 (2)甲图中A地此时的太阳高度为;B地出现极现象,A、C两地相同的地理事物有() A. 地方时 B. 线速度 C. 昼夜长短 D. 气候 (3)乙图中,地球从位置①运行到位置②的期间,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 北京正午人影先变长,后变短 B. 天安门升旗时间越来越晚 C. 地球公转速度先变快,后变慢 D. 极昼极夜范围越来越小 2、下图为地球上某日一条完整的昏线,ac为昏线的顶点,B点为昏线的中心点,昏线在地球上为东北-西南走向,a点的地理坐标为(74o24' N,150oE),完成(1)—(3)题 (1).a 点与c点的经度数相差是() A.0oB.90oC.180o D.160o (2).C点位于北京的() A.西南B.东南C.东北D.西北 (3).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此时北京时间是() A.5月21日左右22点B.6月22日10点 C.12月22日14点D.12 月22日10点 二、高差计算 3、读图,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 ) A.50m B.55m

C.60m D.65m (2)图中①②③④附近河水流速最快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 m。若仅考虑地形因素,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 ) A.15m B.40m C.65m D.90m 三、时区计算 4、北京时间2012年12月21日19:18,北半球迎来冬至。此刻,日期为2012年12月22日的地区约占全球面积的() A.0 B.1/3 C.1/2 D.2/3 5、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是晨昏线,阴影与非阴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日期,据此完成(1)—(3)题。 (1)、此刻,甲地地方时为() A.6时B.15时 C.9时D.21时 (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某地(86° S,80°W)的区时是() A.7日21时40分B.7日22时 C.8日3时20分D_8日8时 (3)、此时() A.基多市烈日当空B.泰晤士河畔曙光初现 C.巴西高原草木繁盛D.“月城”西昌月光明亮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巴西每年约有2万平方千米的热带草原被破坏。环保人士指出,必须严格制止破坏草原的行为,有效利用现有的农业用地。读图,回答1~3题。 1.巴西热带草原的形成原因是 A.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交替控制 C.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控制D.受赤道低气压带、信风带交替控制 2.调查并估算巴西热带草原的破坏面积,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分别是 A.RS和GPS B.GPS和RS C.RS和GIS D.GPS和GIS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第3~5题。 3.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③→④→②D.④→①→③ 4.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A.消费市场扩大B.原料供应充足 C.劳动力廉价D.技术水平较高 5.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A.环境污染加剧B.就业压力增加 C.人口向内地集中D.产业升级加快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6~7题。

6.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XX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7.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D.技术水平高 在未来的农业生产中,依托于地理信息技术,农民首先可定期获得农田长势的影像资料,再经过系统分析,最后把杀虫剂、化肥施用到最需要的农田,从而减少污染、提高产量。依据图文资料,回答8~9 题。 8.这一过程中,依次使用的技术是 A.GPS— RS—GIS B.RS—GPS—GIS C.GIS—RS—GPS D.RS—GIS—GPS 9.“土地利用信息数据库”在数字城市规划中不能 ..用于 A.分析应急避难场所数量B.确定市区停车场的规模 C.决策公交线路合理布局D.统计城市流动人口数量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10~12题。 10.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11.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B.技术密集型工业

高中地理土壤知识讲解及典型试题训练

高中地理土壤知识讲解及典型试题训练 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容易随地下水蒸发而上升到地表,造成盐碱危害。科学家发现在南部小麦带(下图中阴影区)盐渍化农田上种植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滨藜,3~4年后,土壤盐分明显降低,并可在盐生灌木行间种植大麦、燕麦等作物,发展畜牧业。据此完成1~2。 1.图中M地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 A.春季 B.夏季C.秋季D.冬季2.种植滨藜能使土壤盐分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地下水位,吸收土壤盐分B.枝叶茂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C.增加大气降水,稀释土壤盐分D.根系较发达,增加土壤地下水知识讲解:概念: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物质的主要作用: (1)土壤矿物质:种类繁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 (2)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酶的转化所形成的灰黑土色胶体物质,通过阳光杀灭了致病的有害菌病毒寄生虫后,保留其营养物质的土壤,一般占土壤有

机质总量的85-90%以上。腐殖质的主要作用有:①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腐殖质既含有氮、磷、钾、硫、钙等大量元素,还有微量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②增强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吸水保肥能力很强。③改良土壤物理性质: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可以提高粘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气性,改变砂土的松散状态。同时,由于它颜色较深,有利于吸收阳光,提高土壤温度。④促进土壤植物的生长:腐殖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土壤酸碱适宜,因而有利植物生长,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⑤作物生长发育:腐殖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有机酸、维生素及一些激素,对作物生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 (3)土壤微生物:种类很多,人类利用微生物产生植物需要的一些养料。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主要作用如下:①分解有机质:作物的残根败叶和施入土壤中的有机肥料,只有经过土壤微生物的作用,才能腐烂分解,释放出营养元素,供作物利用;并且形成腐殖质,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②分解矿物质:例如磷细菌能分解出磷矿石中的磷,钾细菌能分解出钾矿石中的钾,以利作物吸收利用。③固定氮素:土壤中有一类叫做固氮菌的微生物,能利用空气中的氮素作食物,在它们死亡和分解后,这些氮素就能被作物吸收利用。固氮菌分两种,一种是生长在豆科植物根瘤内的,叫根瘤菌,种豆能够肥田,就是因为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增加了土壤里的氮素;另一类单独生活在土壤里就能固定氮气,叫自生固氮菌。 (4)水分土壤是一个疏松多孔体,其中布满着大大小小蜂窝状的孔隙。存在于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分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同时,还能溶解和输送土壤养分。 (5)土壤空气:土壤空气对作物种子发芽、根系发育、微生物活动及养分转化都有极大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影响: (1)不利影响:由于违反自然成土过程的规律,人类乱砍乱伐,乱扔垃圾、以及对有毒化学制剂的超量使用,水源污染,土壤污染,一些破坏良田土层的错误做法,造成了土壤退化,如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盐渍化、沼泽化和荒漠化等。 (2)积极改良 a排水与灌溉通过合理的喷灌、滴灌、渗灌等灌溉技术及排水措施,对农田土壤水分进行调节,并影响其他因素,使土壤的水、肥、气、热及微生物状况处于良好状态,减轻土地盐碱化,向提高土壤肥力方向转化。(图片来自百度)

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及答案(湘教版)

高一地理必修三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读“中国西北地区局部图”,完成1~4题。 1.图中有明确区域边界的是 A.库布齐沙漠 B.土默川平原 C.呼和浩特市 D.阴山山脉 2.河套平原从“地固泽卤,不生五谷”发展成为“塞外粮仓”主要是由于该地 A.地质条件稳定 B.年降水量增多 C.灌溉条件改善 D.黄河水量减少 3.河套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A.湿地破坏 B.森林锐减 C.水土流失 D.土壤盐渍化 4.造成河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耕作制度不同的 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土壤 B.海拔 C.水 D. 热量 黄淮海流域有2亿多人口不同程度存在饮水困难,工 农业发展受到严重制约。我国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计划 于2014年底通水,该工程将大大缓解黄淮海地区的用水 紧张状况。下图为南水北调中线示意图。读图回答5~6 题。 5.下列有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有利于提高晋煤水运的能力 C.有利于解除海河流域的洪涝灾害

D.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 6.黄淮海地区水资供需矛盾突 出的原因是 ①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 大 ②降水较少,径流量不足 ③地面硬化,降水利用率低 ④水资的污染浪费严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 征是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其具体表 现就是形成了一个个农业带,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7~8题。 7.对美国农业区域专门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追求生态效益 B.追求经济效益 C.便利的交通条件 D.完善的制度、法规 8.有关美国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F处为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干燥,光合作用强,棉花带分布在此 B.A处为乳畜带,这里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C.B为小麦带,北部由于冬季较长,种植冬小麦,中部则种植春小麦 D.C、D、G分别是玉米带、棉花带、亚热带作物带 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阅读上述文字,完成9~10题。 9.使“八百里洞庭”退居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上游水土流失严重③蒸发和下渗④引水灌溉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0.湖泊环境恶化后,造成水灾频发的原因是 A.湖泊水对河水的补给量减少 B.湖泊的调蓄功能降低 C.水土流失加剧 D.水资减少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丰富,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11~12题。 11.在资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A.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地理必修三第一章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我国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应用于() A. 搜索营救 B. 灾害预测 C. 环境评估 D. 城市规划 2.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的原因主要是() A. 土壤更肥沃 B. 热量更丰富 C. 地形更平坦 D. 水源更充足 (2)区域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将使区域内() A. 年总蒸发量增加 B. 地下径流减少 C. 年降水量减少 D. 自然灾害增多 3.“东桑西移”是指我国将逐步把蚕茧主产区从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的蚕丝产业发展战略。“东桑西移”的原因主要是() ①东部地区桑园基地面积不断减少②西部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 ③带动东部地区的农业发展④稳定我国蚕丝产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西气东输经过的地形区有:①河西走廊②宁夏平原③黄土高原④渭河平原⑤华北平原() A. ①②③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5.牛轭,耕地时套在牛颈上的曲木,是牛犁地时的重要农具。内蒙古的乌梁素海、湖北的白露湖、排湖等因形状像牛轭,因此被称为牛轭湖。面向河流下游,左手一侧为左岸,右手一侧为右岸。关于图中所示地区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牛轭湖分布在河流的右岸 B. 交通便利,人口密集 C. 降水丰富,适宜发展种植业 D. 地势较为平坦,水流缓慢 6.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完成问题。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测试题

高一地理必修Ⅰ第四单元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道题2分,共52分) 1. 岩石圈是指() 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 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 A.太阳辐射B.重力能C.潮汐能D.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右图是海南省著名旅游景观“南天一柱”照片。读图,回答第3题。 3. 该景观( ) A.形成受海水侵蚀的影响 B.表现出石灰岩沉积特点 C.反映热带自然景观特征 D.在冬季观赏的效果最佳 北京时间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嫦娥一号撞击月面, 据此回答4~5题。 4.撞击时,地球上可能出现的地理现象是( ) A.太阳直射点南移 B.赤道地区昼夜平分 C.北京白昼时间一年中最长D.南极点附近出现极夜 5.嫦娥一号撞击月球所遗留的痕迹,未来将受到的外力作用是( ) A.风化作用 B.流水侵蚀C.风力搬运 D.岩浆活动 6、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 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 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 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7~8题。 7.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 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 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 D.沉积岩、变质岩 8.图中②表示的是 ( ) A.外力作用 B.变质作用 C.上升冷却凝固作用D.重熔再生作用 读五种外力作用相互关系示意图,回答9~10题。 9.下列地貌与①②③④所示外力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 A.溶洞—①B.裂谷—②C.沙丘—③D.戈壁—④ 10.沙尘暴发生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造成此现象的外力作用属于 ( ) A.①B.②C.③ D.④ 11、右图表示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原因,请判断图中甲、乙两 处分属何种岩石( ) A、岩浆岩和变质岩 B、变质岩和沉积岩 C、沉积岩和岩浆岩 D、沉积岩和变质岩

地理经典高考题

地理经典高考题

————————————————————————————————作者:————————————————————————————————日期:

36.(36分)图8和图9是某两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图,图9中饼图是C城市的工业结构图,A、B是两个水资源调入区代表性城市。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2 A、B两城市多年月均温(单位:℃) (1)与A相比,B的气温有何特点?(4分) (2)分析图中的两个水资源调入区缺水自然原因的异同点。(12分) (3)甲区域是玉米和(粮食作物)生产基地,乙区域是以生产和蔬菜为主的农业专业化地带。(4分) (4)从经济、劳动力因素分析甲、乙两区域作为农产品商品基地不同的有利条件。(8分) (5)根据图9分析C城市最大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条件。(8分) 36.(36分)答案要点 (1)年均温高;年较差小。 (2)共同点:年降水总量较少;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不同点:图8调入区春季升温快,蒸发强烈;春季降水少;降水年际变化大。 图9调入区夏季降水少;地处背风坡,加剧干旱。 (3)小麦;水果。 (4)

甲区域乙区域 经济条件市场需求更大工业高度发达 劳动力条件劳动力丰富劳动力素质高 (5)①靠近能源、原材料基地; ②工业协作条件好; ③科技力量雄厚;④海运发达。 36.(36分)读图6,完成下列要求。 (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 (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 (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 36、(36分) (1)盆地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 (2)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 (3)①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 ②入海泥沙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 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 率高),水土流失较轻。 36.(36分)根据图5和表3的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图5示意尼罗河三个源流流域年降水量分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