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收录关于李白的醉酒与诗酒入豪肠醉李白

杂文收录关于李白的醉酒与诗酒入豪肠醉李白
杂文收录关于李白的醉酒与诗酒入豪肠醉李白

关于李白的醉酒与诗——酒入豪肠醉李白

杂文收录

酒入豪肠醉李白

【一】

在我的想象中,李白一生浪迹天涯,漂泊不定,似乎始终都在不停地四处漫游。然而,在民间传说中,却有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讲到李白在开封有个牵系着他后半生的家。

故事发生在大唐天宝三年,李白、杜甫、高适三大诗人相聚开封,同登吹台饮酒赋诗。有一天,他们正在吹台开怀畅饮,忽听窗外传来如梦如幻的琴声。三人疑是师旷再生,不禁心生感慨。似醉非醉之间,李白即兴赋诗,挥笔在粉墙上写下了那首千古名作《梁园吟》。三位诗人走后,一位年轻貌美的白衣女子带着丫环来到这里。她云髻高耸,裙裾飘飘,站在壁前反复吟诵那气势磅礴的诗篇,如醉如痴,连僧人进房都未能觉察。僧人看到粉白的墙壁被涂得黑乎乎一片,心生怨气,举布欲擦,却被这位姑娘拦住。经过一番交涉,她取出千两银子,买下此壁,保住了墙上的诗句。不久,李白听说此事,深受感动,便托杜甫和高适作媒,娶这位宗氏才女为妻。宗氏就是李白的第四位夫人。这个“千金买壁”的传说未必真有其事,但宗氏才女却确有此人。据

郭沫若考证,李白“在梁园也有家,往来于此,累十年之久。”宗氏的祖父名叫宗楚客,在唐高宗时曾做过宰相,后因依附韦后,被唐玄宗所杀。李白和宗氏结婚后仍四处漫游,也常回家看看。直到安史之

乱爆发,他才带着宗氏与她的弟弟宗昂逃到江南避难,结束了“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的生活。

我们已无法确切知道,诗人在十年间曾多少次回到这里、每次在家里住多久,但即便他是一叶任意漂荡的孤舟,想必在疲惫的时候也会停靠到自己的港湾。家是思念的方向,是梦中的牵挂,是诗人漂泊孤旅中洒到床前的那缕月光。有了这个家,李白落拓失意的后半生,便有了一份无可替代的心灵慰籍。

【二】

诗人余光中在《寻李白》中这样写道:“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关于李白的身世,历来争论颇多。按较为普遍的说法,李白祖籍陇西成纪,其先祖于隋朝未年被流放到西域。李白出生在中亚的碎叶城,五岁左右随父亲迁居四川江油县青莲乡。他有感于“铁杵磨成针”而发奋好学,“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还热衷于剑术和纵横术,青年时代就游遍了蜀中名胜。

26岁那年,李白仗剑走出巴山蜀水,开始了漫长的漂泊生涯。在湖北安陆,他与前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先后生下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此后8年,他对出仕为官满怀自信,四处求仙访道,结交各方人

士,足迹踏遍近半个中国。后来,他又举家迁往山东济宁,仍然奔走于各地,向官员锐身自荐,苦苦寻求出仕的时机。不久,妻子许氏病故,李白又与一刘姓女子结婚,并迁居安徽南陵。但这次婚姻并没有维持多久,二人分手后,李白与一山东女子再次结婚,还生下了一个儿子,名叫颇黎。

天宝元年秋天,唐玄宗接受玉真公主和道士吴筠的举荐,征召李白入京。此时,李白已经42岁了,正住在安徽南陵一个小山村里。接到消息,他欣喜若狂,连忙烹鸡置酒,高歌取醉,还写下了“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句,可谓意气扬扬,踌躇满志。他原以为,此去定可以酬其为帝王师、画经纶策的的夙愿,不料,现实无情地粉碎了他的梦想,他得到的翰林供奉不过是皇帝为附庸风雅而设的一个闲职。

当时的唐玄宗在位已三十年,昏庸腐朽,纵情声色,久疏朝政。这使李白感到万分失望,他不能忍受“以俳优蓄之”的待遇,不甘心扮演一个跟在帝王、贵妃身后赋诗纪盛、歌咏升平的角色,时常借酒浇愁,亦醉亦狂。即使这样,他还是遭到了权贵的谗毁与排挤。“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后宫妒杀人”,在朝仅一年零八个月之后,李白便怀着失望与悲愤走出了长安。

【三】

走出长安,李白向东漫游,一路凄凄惶惶、无限迷茫。被召进宫的恩

宠已恍若隔世,才济天下的宏图大愿也随京阙城楼渐渐远逝,今后的人生道路该如何走呢?疲惫与失落中,他让流浪的长靴踏进了洛阳的街巷。于是,杜甫走进了他的视野。

此时,李白44岁,杜甫刚满33岁。杜甫生于河南巩县一个官宦世家,祖父杜审言是武则天时期的著名诗人,父亲杜闲为奉天县令。杜甫自幼受到正统的儒家文化熏陶,七岁能写诗,十四、五岁时便“出游翰墨场”,与文士们交游酬唱。24岁时,他到洛阳参加科考,却未能及第。从此,他筑居于洛阳与偃师之间的首阳山下,过着“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

也许前世有个约定,让李白与杜甫终于在洛阳邂逅。他们意气相投,一见如故,几番把酒长谈之后,相约汴州同游。

他们或许并不知道,就在他们惺惺相惜、商定前往开封之际,同样落拓失意的高适,正流浪在开封街头。

高适自幼学书学剑,雄心勃勃,非常自负。与李白一样,他也不屑于走科考入仕的常道,而寄希望于经人举荐得到天子的赏识,一鸣惊人。20岁时,他曾西游长安,首探仕路,结果无功而返。此后十年间,他居住在开封一带耕田读书,等待时机。后来,又北游燕赵,试图走从戎入幕而登仕途的道路,仍然失败而归。“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良苦。”两次求仕失败,使高适贫困潦倒,但凄草荒田掩不住他过人的才气,他那雄健奔放的诗句早已让他的名字远播四方。

李白来了。杜甫来了。于是,三位诗人携手登临高台,“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酣饮豪歌,慷慨怀古,在猎猎秋风中揭开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一幕。

据说,文坛三杰吹台相会之际,都曾写下传世诗篇。高适的《古大梁行》古朴豪迈,杜甫的《遣怀》沉郁苍凉,李白的《梁园吟》则气势磅礴、波澜壮阔。正是这首《梁园吟》,让宗氏才叹为折服、如醉如痴,引出了一段流传千年的佳话。

【四】

吹台相传为春秋时期乐师师旷所筑。汉孝文帝时期,深受宠爱的皇子刘武被封到开封为梁孝王。梁孝王在吹台四周兴建亭台楼阁,遍植奇花异草,常在此饮酒作赋,因而得名“梁园”。

到了唐代,梁园的富丽堂皇早已湮灭,但开封作为全国的水运中心却日渐繁华。也许是为开封迷人的风光所吸引,怀才不遇的三大诗人来到这里,有了一次空前绝后的心灵对话。

这次欢聚深深刻进了杜甫的心灵,他一生都在苦恋着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动则写诗感叹,深情吟唱。直到晚年,他在诗中还这样写道:“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

挥手告别吹台,高适东游江苏,杜甫西行长安,李白则继续四处浪游。一年之后,李白和杜甫虽然在山东又见过短暂的一面,但分手以后各

自飘零,动如参商,再也无缘相见。

笃于情谊的杜甫对李白无日不忘,写下了不少怀念李白的感人诗篇。赠李白、忆李白、怀李白、梦李白、寄李白,杜甫写及李白的诗竟有十余首之多,而且几乎每首都是呕心沥血、情真意切的名作。“死别

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故人入我梦,明我常相忆。”“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千载之下读这些一往情深的诗句,仍然令人情动衷肠。文人历来相轻,尤其是在年龄相近的男人。萍水相逢的男人可以产生深厚的友谊,但象杜甫这样在梦中呼喊着李白的名字、醒来后情人般为梦中男人写诗的,似乎绝无仅有。

在李白的诗中,写及杜甫,也有“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等表达友情的诗句,但远没有杜甫的诗深切感人。这可能与二人当时的名气有关:李白已名震天下,而杜甫在

世时诗名不显。不过,我更愿意相信这是性格使然,因为李白不是一个儿女情长的人。

【五】

李白狂傲不羁,超脱豁达。他一生都在流浪,一生都在结交朋友,却从没有哪个人能让他长久地放在心上。年轻时,他认识了比他大11

岁的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表达出在他诗中极少见到的钦佩之情;应诏到长安后,李白与贺知章交好,同为“酒中八仙”,

贺称李为“谪仙人”;有个名叫魏万的年轻人,对李白十分崇拜,追顺随他来到开封,随后又到山东、到江浙,千里迢迢苦追不舍,一直追到扬州才追上,李白大为感动,引为知己,还将诗稿相托付。然而,对这些朋友,李白也和对杜甫一样,相聚时酒酣意浓,分手后极少牵挂。

对朋友如此,他对妻子也显得无情无义。李白长年游荡在外,在他的诗中却几乎找不到思念妻子的作品。“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来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在仅有的几首写及妻子的诗中,也都是这样无情无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对李白来说,家在哪里似乎并不重要,无非是漂泊中的一个驿站。他一生真正情有独钟、念念不忘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出仕为官。

李白浪迹天涯,目的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寻找机会,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任用。即使在从政失败、走出长安以后,他仍然时刻渴望着重登龙门,再摄魏阙。

安史之乱爆发时,李白正在江南漫游。唐玄宗之子永王璘在江陵起兵,征李白为幕佐。诗人以为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满怀热忱地从戎入幕,却糊里糊涂地卷入了皇权斗争。为时不足三个月,永王兵败被杀,李白被流放夜郎。经受15个月颠簸流离的流放,遇朝廷大赦,他才得以到回到江西南昌与夫人重聚。政治上两遭惨败,他并甘心也未死心。

关于“李白买酒”的一道分类讨论题

数学教学叙事研究案例 关于“李白买酒”的一道分类讨论题 金华市浦江县实验中学严兰芳 引言: 数学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源于实践,高于实践,又用于实践。离开了生活,数学就成了无源之水。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自觉地关注学生的生活,帮助他们接触实际,了解生活,使他们真正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要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生活现象”。 生活中有数学,存在着数学思想,把生活和数学有效地联系起来,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又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他们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下面是我在新课程实施中,努力在数学教学中渗入数学文化的一点尝试。 课堂实录: 一天数学课,几个学生凑在一起,叽叽喳喳地在聊天,我看到后,很生气,就问他们在聊什么,其中一个学生说:“刚才的语文课上,老师教了一首李白的《将进酒》,我们就在争论李白是不是一个酒鬼?”,听了这些,我还真有些苦笑不得,真准备责罚他们,突然想起,李白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人,人称诗仙。他除了吟诗之外,喝酒确实是他的最大嗜好。在我国民间流传着一首李白买酒的打油诗: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数学题目吗?何不乘热打铁,把这个题目拿出来讲讲。我就对他们说:“为了表示对你们的惩罚,我将给你们出一道题,你们一定要认真思考,把它解出来。”没想到学生对这个题目很感兴趣,都开始认真思考起来。

酒与诗歌

酒与诗歌 摘要: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又是一个盛产名酒的古国。诗,是人类精神劳动产生的高雅的文学奇葩;酒,是人类物质生产的精华琼浆。在中国,从远古以来,诗与酒就交织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诗酒文化”。纵观诗酒文化发展史,酒醉诗情,诗美酒醉;诗借酒神采飞扬,酒借诗醇香飘溢。诗与酒,相映生辉,形成绚烂的文明景观。 关键词:诗歌酒鬼诗仙诗酒交融 酒,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含糖的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变成酒精,再加其他物质进行勾兑,便成为各种香型的酒。大自然不停地运行,某种物质由于天气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诸条件在适合演变规律之下,天然地造化出酒。中国早年就有“猿猴造酒”的传奇之说。无独有偶,法国也有鸟类造酒的传说。这就证明,酒存在于大自然的物质世界,由于各种条件符合酿成的必然,于是就出现了酒。人类,在自然规律的启迪下,发现酒,进而自觉地酿造酒,这是顺理成章的行为了。 从古至今中国就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族无分汉满蒙回藏,饮酒之风,历经数干年而不衰。中国更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 诗,是概括生活,浓缩语言,凝练真情,富于内在,旋律优美的文学样式。她为时代脉搏跳动,是人们精神世界最敏锐的触须。以诗的总体而论,她是人类进入文明的象征。在人类精神领域和文化艺术领域里,她对哲理、道德、文学、美学进行广泛而深远的探索,从中凝聚、提炼诗的真谛。 提到诗歌,一般人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唐诗,其实中国的诗歌早在大唐之前一千多年的商周时代就产生了,而中国的酿酒业也正是从那个时代起出现的。传说中的杜康造酒就是商代之事,而杜康就是商朝的一代国君,似乎这诗和酒一出生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据历史记载,诗歌一经产生,就与酒结下不解的姻缘。如《诗经》305首诗歌中就有40多首关于酒的。从《诗经》开始,我国古代的诗辞歌赋,无不散发出浓郁的酒香。荆轲的《易水歌》、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都是酒后抒发的壮志豪情。当时三国时期的曹操虽然因从严治军而禁酒,但他在诗歌中也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晋时代的“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都是个个嗜酒如命,醉里成诗的。 有人说,中国喝酒成风源于传统,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若以脍炙人口的传世诗词为证,文人武士孰能离得开美酒,真可谓世事一番醒醉,人生几度炎凉。试看在高兴时要喝酒,为的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落魄时也要喝酒,叹的是“身后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樽酒”;在忧愁时更要喝酒,想的是“饮

李白有关写酒的诗

李白有关写酒的诗月下独酌(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四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金陵酒肆留别风 吹柳花满店香, 金 陵子弟来相送, 请 君试问东流水, 吴 姬压酒劝客尝, 欲 行不行各尽觞。 别意与之谁短长?

[与酒有关的诗句]与酒文化有关的唯美诗句

[与酒有关的诗句]与酒文化有关的唯美诗句 篇一: 与酒文化有关的唯美诗句1、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罗隐2、几日寂廖伤酒后,一番萧瑟禁酒中。——晏殊3、何以解忧,为有杜康。——曹操4、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李白5、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李嘉祐6、对酒当歌,人生几何?——曹操7、弹琴醒暮酒,卷幔引诸峰。——岑参8、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9、晚酌东窗下,流莺复在兹。春风与醉客,今日乃相宜。——李白10、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李白11、秋山僧冷病,聊寄三五杯。——韦应物12、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李白13、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李白14、披君貂襜褕,对君白玉壶。——李白15、龙池赐酒敞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李商隐16、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瑚珀光。——李白17、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李白18、醉中惊老去,笑里觉愁来。——包佶19、玉壶系青丝,沽酒来何迟。——李白20、移樽劝山简,头白恐风寒。——杜甫2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晏殊22、雪花酒上灭,顿觉夜寒无。——李白23、昔好杯中物,翻为松下尘。——李白24、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张先篇二: 与酒有关的句子1、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入市中。2、醉人不外花共酒,花是丽人酒是愁。3、酒,可以炽热似火,也可以冷酷如冰。4、酒,让人说不尽,道不明。5、酒是一种灵感和情感催化剂。6、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酒醒只在花前坐,酒后还来花下眠。7、酒,让我想起了你,而你却忘记了我。8、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9、三更酒醒残灯在,卧听萧萧雨灯声。10、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11、绿岂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怀无?12、佳人一壶酒,秋容满千里。石马卧新烟,忧来何所以。13、一醉解千愁,酒醒愁还在。14、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15、一樽别酒苦匆匆,还似陇头流水,多西东。16、悲欢聚散一杯酒,南北东西万里程。17、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18、装作无动于衷,随着酒意的麻痹,让自己看起来像是麻木了一样。19、酒逢知已千杯少,能喝多少喝多少,喝不了赶紧跑。20、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21、酒不醉人人自醉,千杯饮尽刘伶愧。22、若得知己续酒话,只愿长醉不愿醒。23、酒能乱性,佛家戒之,酒能养性,仙家饮之。24、酒为水之精,水为物之源。25、人生大事三杯酒,千秋功业一壶茶。26、一醉千愁解,三杯万事和。27、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28、几许痴人聚一堂,

关于酒的经典诗句

关于酒的经典诗句 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 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北宋-晏殊《浣溪沙》 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南宋-陆游《游山西村》 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对酒当歌,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晋-曹操《短歌行》 6、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8、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9、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唐-王翰《凉州曲》 10、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1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唐-李白《行路难》 1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北宋-范仲淹《渔家傲》 13、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北宋-李清照《如梦令》 15、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北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6、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17、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北宋-李清照《醉花阴》

18、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春绝句》 19、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北宋-苏轼《浣溪沙》 20、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21、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北宋-范仲淹《苏幕遮》 22、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唐-王维《汉江临眺》 23、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唐-李白《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 2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 25、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唐-李白《客中行》 26、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北宋-柳永《蝶恋花》

数学思维训练课李白喝酒

数学思维训练课《李白喝酒》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用“倒推”的策略寻求思路,能根据实际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 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感受“倒推”策略的特定价值,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分析、综合、推理能力。 3.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理的解决策略。 一、教学过程 1.看图片:(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喜欢小猫吗小猫最喜欢吃什么看,在这幅图片上有四只可爱的小猫正在钓鱼。 要想知道是哪只小猫钓到了鱼,可以用什么方法(两种:正向、反向) 师: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2.对比两种方法:由猫找鱼要一个一个找下去,由鱼找猫只要一次就解决了问题。有时我们解决问题要变换方向,使问题化难为易。 二、研究“李白喝酒”问题 (一)研究“一遇店和花”问题 1.出示题目 大家对唐朝诗人李白熟悉吗他是非常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仙”。那大家知道李白最喜欢什么吗对了,他最喜欢喝酒。李白一喝起酒,就诗兴大发,经常吟诵出千古绝句。今天就请你跟老师一起走入一道古诗数学题——《李白喝酒》。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四口。一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2.理解古诗题 请学生读题,多读两遍。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1)遇店加一倍是什么意思那我们怎么表示(解释、表演)

板书店×2(是原有酒的2倍) 举例:正问如果你是小李白,原酒壶中有1口酒,则遇店就有(2)口酒; 如原酒壶中有3口酒,则遇店就有(6)口酒。 (2)提问:“见花喝四口”是什么意思壶中的酒会怎样 板书花 -4 学生举例:如原酒壶中有()口酒,则遇花就有()口酒; (3)“一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你是怎样理解的(两种方法:先店后花、先花后店、酒壶中的酒被喝光——用0表示) 排序:店——花(原有2口酒,正向猜测,反向逆推) ÷2+4 0 (为什么要先加4,再除以2呢) 花——店(遇店无意义,如果酒壶中原有0口酒,则遇店还是0口酒 既然最后喝光了壶中酒,那最后一次遇到的是“店”还是“花”呢为什么 3.总结 最后遇到的一定是“花”;通过比较,逆向思维的方法好;采用逆向思考的方法,能又快又准地得出结果。 (二)研究“两遇店和花” 1.出示题目:李白街上走,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四口。两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2.说说共有几种行走路线(3种,为什么最后遇到的一定是“花”) 3.列举行走路线,学生小组合作解决。 情况一店花店花 原来×2-4 ×2 -4 现在 ÷2+4 ÷2+4 0 这里实际上就是表示“一个数乘2,减4,再乘2,减4,最后求原来的数是3。

论酒与诗歌

论酒与诗歌 【摘要】纵观中国的诗歌发展史, 我们不难发现, 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诗歌之中到处可以看到酒的影子, 到处可以闻到酒的醇香。假如我们从诗中 抽去酒的成分, 恐怕中国诗歌的色香味都将为之锐减。其中以唐代为代 表,唐代饮酒之风的浓烈,诗与酒的结合更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酒文 化。著名诗人李白与杜甫,更是与酒结下了很深的情结。 【关键词】诗酒文化诗经唐朝诗人诗词 诗歌作为高度凝练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其题材范围极其广泛。可以入诗的事物很多,但在诗歌作品中出现的频率不一。综观中国历代诗歌作品,咏酒可以说是一个题材大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涉及酒的作品数量多,许多著名诗人的作品中,咏酒诗所占比重较大,如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写有大量与酒有关的诗歌作品,《全唐诗》收录的两千多首白居易作品中,涉及酒的就有九百多首。二是酒作为题材大类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出现在古代诗歌作品中,如酿酒、酒宴、酒肆、酒器、酒旗、酒具、酒质、酒色、酒令、酒俗、酒品、醉态等。三是酒题材源远流长,贯穿了整个中国古代诗歌史,不因时代的变迁而消亡。自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始,历代诗歌都不乏咏酒之作。 《诗经》中直接或间接写到酒的诗有五十余首,开中国诗酒文化之先河。这些作品涉及男女婚恋,家庭生活,朋友欢愉,君臣燕飨,宗庙祭祀等各个方面,反映了“诗经时代”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生动优美的画卷。 诗经中以醇酒敬神,祭祀过程最详尽的当属《小雅·楚茨》。《颂》是表现祭祀内容的诗歌,当然更离不开酒。如“……《周颂·丰年》唱道:“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为酒为醴,丞畀祖妣,以洽百礼,降福孔皆”。这是用丰收后的黍和稻,酿成美酒和甜浆,献给祖先,并备齐百礼祭神灵,希望神灵先祖们赐给他们更多的福分。丰收祭祀,以报神明,体现了西周农事的风俗与礼仪。[1]……”而且在祭祀用酒上,由于强调祭品的洁净,多次提到“清酒”。另外,诗经中还提到了一些其他种类的酒,如甜酒、椒酒、醴、冻醪(春酒)、旨酒、酾酒、湑酒等。不但酒的种类不同,酒器也不一样,如“鼐鼎及鼒,兕觥其觩”“酌之用匏”“洗爵奠斝”等。并且酒器的造型也多种多样,以尊为例,就有象尊、犀尊、牛尊、羊尊、虎尊等。周礼还规定喝酒的礼仪,甚至规定不同身份的人使用不同的饮酒器。如“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角”这些都标志着当时酿酒技术的成熟,酒文化的繁盛,而且饮酒已被纳入了礼教变得政治化了。 祭祀这样重要的事情要喝酒,招待客人也少不了酒。中华民族有着好客的传统。无论君臣相宴还是亲朋相聚,都以美酒佳肴待客。诗经中的宴饮诗主要分布在《大雅》和《小雅》中。《小雅·宾之初筵》最值得注意,因为这是中国文学史上关于饮酒及其场面纪录的最早、最完整的文献。全诗共 49 句,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周王朝上层贵族饮酒、醉酒的完整场面。酒虽然不能真正解愁,但是《诗经》作为中国浪漫主义的始祖,其中的酒文化却给后世以浪漫主义的影响。 总之,作为第一部诗歌总集,从《诗经》中流淌出来的酒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爱酒爱诗的人。正如元人方回所说的“诗与酒常并言,未有诗人而不

与李白诗情有关的三个关键字酒﹑月﹑剑

与李白诗情有关的三个关键字:酒﹑月﹑剑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 题记 通读李白的诗歌,我们不难发现,其中描写酒﹑月﹑剑等意象的可谓比比皆是;综观李白的人生,我们也可以看到,酒﹑月﹑剑及与之相关的诗几乎包含了他生命的全部。因此,要读懂李白,就应该从这三个关键字入手。月亮最富有诗意,最让他心旌摇动,才思不绝;饮酒能涤荡他胸中的块垒,消愁释怀;舞剑是他外部的摧发,个性得以张扬;所以,他写起诗来,往往落笔天外,纵横捭阖,清新俊逸,自然天成。 唐诗是诗歌的珠穆朗玛峰,而李白又代表了唐诗的最高成就。因此,可以说,李白就是巅峰的巅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李白的诗歌现存九百多首,相对许多多产诗人来说并不算多,但他的诗作却熠熠生辉, “光芒万古长”。从他的诗歌可以看出他一生的心路历程。李白一生怀有远大的抱负,且积极进取,他总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功名事业的向往。从《梁甫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等诗篇中,就可以窥见一斑。李白自少年时代就喜好任侠,写下了不少游侠的诗,《侠客行》就是代表。后来在朋友的引荐之下被玄宗召入长安,短暂的长安生活改变了他的一生。他“济苍生”的伟大抱负与残酷的现实发生了对抗性的矛盾。于是,难以言状的痛苦与愤懑郁积其胸。“愤怒出好诗,情乱出文学。”他愤怒了,感情错乱了。于是,便有了《行路难》、《古风》、《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等一系列著名诗篇。它们或仰怀古人雄,或逸兴壮思飞,或自悲身世苦,内容丰富多彩,形式不拘一格。此后,李白过着流浪漂泊的生活,他游历了全国许多名山大川,写下了大量赞美祖国大好河山的优美诗篇,表达出了他那种酷爱自由、放荡不羁的情怀。回归大自然,热切拥抱大自然才是他的归宿。那奇险的山川与他那不羁的性格完美地契合在一起,完成了他傲岸人格的升华。《梦游天姥吟留别》是这类作品中最杰出的代表。诗人以奇特的构思,大胆的夸张,丰富的想象,尽情地挥洒,摄人心魄。美妙奇幻的仙境让人目不暇接,心驰神往。深沉的苦闷与抑郁烟消云散,结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如晴天霹雳,振聋发聩。 李白是豪放的、浪漫的,但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也有反映现实主义的力作,如《塞下曲》、《战城南》、《丁都护歌》等。他还写了不少乐府诗,描写劳动者的艰辛生活,表达对他们的关心与同情,如《长干行》、《子夜吴歌》等。 终其一生,他都在以天真的赤子之心去讴歌理想的人生。无论何时何地,总以满腔热情去拥抱整个世界,追求充分地行事、立功和享受。他对一切美的事物都有敏锐的感受,把握现实而又不满足于现实,投入生活的急流而又超越苦难的忧患,在高扬亢奋的精神状态中去实现自身的价值。 对李白来说,诗就是他的事业。他热爱这一事业,创作是他的第一需要。他以诗畅情,用诗呐喊。他乐也写诗,悲也写诗;愁也写诗,愤也写诗;醒也写诗,梦也写诗。诗就是他的生命。他的一生是不幸的,但他从来没有停止过创作。以诗获宠,因诗获罪;以诗进,以诗退;进亦忧,退亦忧,是那样淡泊自然。他用生命的激情铸就了他昂扬的风采,用优美的诗篇昭示了大唐气象。也许,这就是诗人的伟大之处,其“诗仙”的美誉实属当之无愧。 在他的诗篇中,酒、月、剑等意象为何反复出现?其实,这与他的生命息息相关。酒豪、月柔、剑烈分别体现了他的豪气、仙气、任侠气。

李白关于酒的诗篇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qiāng)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zhuàn)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lè),斗酒十千恣欢谑(xuè)。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jìng)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jiang)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少年行 李白 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客中行 李白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行路难三首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羞逐长安社中儿, 赤鸡白狗赌梨栗。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昭王白骨萦烂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含光混世贵无名,何用孤高比云月。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陆机雄才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生,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从李白沽酒问题谈起

8. 从李白沽酒问题谈起 “李白提壶去买酒,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壶中原有多少酒?”这是有名的“李白沽酒”问题. 一、李白沽酒问题的解法 解法1:倒推法. 解:三遇花时,喝光壶中酒,但“见花喝一斗”,故在三遇花前有酒一斗;由“遇店加 一倍”知,在三遇店之前有酒11122 ?=斗. 那么在二遇花前有酒13122+=斗;二遇店之前有酒313224 ?=斗. 在一遇花前有酒37144+=斗;一遇店之前有酒717428 ?=斗. 故壶中原有78 斗酒. 解法2:方程法. 解:设壶中原有x 斗酒,那么:一遇店后有2x 斗酒,一遇花后有2x -1斗酒;二遇店后有2(2x -1)斗酒,二遇花后有2(2x -1)-1斗酒;三遇店后有2[2(2x -1)-1]斗酒,三遇花后有2[2(2x -1)-1]-1斗酒. 因“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故:2[2(2x -1)-1]-1 = 0,解得 232217,28 x x ++==. 即知壶中原有78 斗酒. 二、白沽酒问题的变更及其解法 把李白沽酒问题中的“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变更为“十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那么此时的问题又如何解呢? 显然利用“倒推法”太费时,不合算;利用方程法所列的方程也不简单. 这里给出另外一种比较简单的解法. 解:设每次在遇店之前有x 斗酒,在遇花之后有y 斗酒,那么y 是x 的函数,由题意有:()21y f x x ==-. 若最初壶中原有x 斗酒,那么十遇店和花之后就有[10]10()()fff ff x f x ???=个斗酒. [10]()f x 就表示()f x 的10次迭代函数. 怎样快速求出[10]()f x 呢? 我们将()21f x x =-改写为()2(1)1f x x =-+,那么[()]2[()1]1f f x f x =-+ = 22(1)1x -+;3{[()]}2(1)1f f f x x =-+;… ;[10]10()2(1)1f x x =-+. 但因“十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所以[10]()0f x =,即有:10110231,21024 x x =-=. 这一解法真是妙趣横生,耐人寻味. 不管你把“三遇店和花”变更为“十遇店和花”,还是变更为“万遇店和花”,问题都不难解决. 但是兴奋之余不禁要问,为什么把()21f x x =-改写为()2(1)1f x x =-+后,计算就如此简单而有规律呢?道理何在呢? 三、刨根究底 人们把方程“()f x x =”的根叫做()f x 的“不动点”. 显然对于()(1)f x ax b a =+≠,

[李白买酒数学题]李白买酒

[李白买酒数学题]李白买酒 【试卷考卷】 李白买酒篇1:李白《将进酒》全文 李白在《将进酒》一诗中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感叹,又抱着乐观、通达的情怀,也流露了人生几何当及时行乐的消极情绪。但全诗洋溢着豪情逸兴,取得出色的艺术成就。《将进酒》即其代表作。 李白《将进酒》全文 【原文】 将进酒 君不见⑵,黄河之水天上来⑶,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⑷明镜悲白发,朝⑸如青丝⑹暮成雪。 人生得意⑺须⑻尽欢⑼,莫使金樽(zūn)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⑽散尽还(huán)复来⑾。 烹羊宰牛且为乐⑿,会须⒀一饮三百杯。岑(cén)夫子⒁,丹丘生⒂,将进酒,杯莫停⒃。 与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⒅听。钟鼓⒆馔(zhuàn)玉⒇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①。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②昔时宴平乐③,斗酒十千恣(zì)④欢谑(xuè)⑤。 主人何为言少钱⑥,径须⑦沽(gū)⑧取对君酌。 五花马⑨,千金裘(qiú)⑩,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注释】 ⑴将进酒:属汉乐府旧题。将(qiāng):愿,请。 《将进酒》选自《李太白全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十一年(752)。距诗人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已达八年之久。当时,他跟岑勋曾多次应邀到嵩山(在今河南登封市境内)元丹丘家里做客。⑵君不见:你没有看见吗?是乐府体诗中提唱的常用语。君:你,此为泛指。 ⑶天上来:黄河发源于青海,因那里地势极高,故称。 ⑷高堂:在高堂上。另译为父母。 ⑸朝:早晨。 ⑹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面对明镜,深沉悲叹那一头白发。 ⑺得意:高兴

⑻须:应当。陆卓抗书法(2张) ⑼尽欢:纵情欢乐。 ⑽千金:大量钱财。⑾还复来:还会再来。 ⑿且为乐:姑且作乐。 ⒀会须:应当。 ⒁岑夫子:指岑(cén)勋。 ⒂丹丘生:元丹丘。二人均为李白的好友。 ⒃杯莫停:译作“君莫停”。 ⒄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⒅倾耳:表示注意去听。 ⒆钟鼓:富贵人家宴会中奏乐使用的乐器。⒇馔(zhuàn)玉:美好的食物。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馔,食物。玉,

李白关于酒的经典诗词

李白关于酒的经典诗词 《饮中八仙歌》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在这八人中,又首推李白。有人曾说,喝酒的人可分为三种,酒徒:因为事而喝酒;酒鬼:嗜酒如命,想喝就喝;酒仙:酒是人生, 人生是酒,人生何处不饮酒。古往今来,酒鬼,酒徒有许多,但是酒 仙却唯有李白一人尔。李白即是诗仙,亦是酒仙,诗借酒性,酒壮诗情,李白的生活因为酒,常常充满五颜六色的光彩。 关于李白喝酒的故事有许多,最的是“龙巾拭吐,玉手调羹,力 士脱靴”。说的是有一次李白李白喝多了,唐玄宗用手帕帮他擦嘴, 杨玉环亲自为他调了解酒的汤汁,高力士亲自为他脱鞋子。这种待遇,除了李白,千古未有。更绝的是,李白似乎并没有把这一切放在心上,依旧我行我素,“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酒已经是李 白的人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普通人说喝酒是讲究心情的,或者是因为某个节日来庆祝,而李 白则全然不同。 《月下独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即便只有月亮和自己的影子,也要喝个痛痛快快。喝到尽性时,拔剑而舞,舞步都已经凌乱,一个人,自赏自鉴,别有一番滋味。 高朋满座之时,李白也要喝酒,还呼吁大家举杯,开怀畅饮。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小学数学_解决问题的策略—逆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还小,好奇心强,根据他们的认知规律,我不仅设计了有趣的课件和情境进行教学,而且还要使他们感受到学习逆推的一种需要。课标上指出: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开始对“有用”的数学更感兴趣。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更应当关注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应该是现实的,具体问题的解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而且学数学是有用的、必要的,从而愿意并且想学数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逆推》效果分析 逆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是在学生掌握了正推的方法基 础之上进行学习的,通过画示意图,线段图让学生整理了条件和问题,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时,层层深入,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自觉的从问题的不同角度去思考,从最后一个已知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倒推回去,从而求出结果。在这节课中,学生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成功的解决了问题“桶里原有豆浆多少升?”体验到了逆推策略的实用价值,在当堂检测中更好地验证了学生对解决问题策略的深化。从而达到了数学课程标注准,每个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一、教学内容 本信息窗呈现的主题图是一个卖豆浆的场景,通过引导学生解决“桶里原来有多少升豆浆?”的问题,学习用“逆推”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逆推”的策略,形成初步的“逆推”思想方法,并能根据具体的问题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通过不断反思,感受“逆推”策略在解决具体问题中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逆推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材解读 (一)教材解读 本“智慧广场”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借助示意图、线段图清晰地把握事物和数量发展变化的线索,唤起学生解决有关问题的经验,从而有序地展开思考,学会用“逆推”的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本“智慧广场”的编写具有以下特点: 1.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

酒与诗词

酒与诗词

摘要:酒存在于中国几千年,在历史的传承中逐渐形成了酒文化,并且与中国的文学结下不解之缘,尤其是诗词。它促进了诗词的创作,热爱酒的文人将酒的庆贺、送别、解忧等作用,融入于诗词创作,使诗词体现出了酒的各种作用,以诗词形式体现出来。关于酒的诗词的名篇佳句,代代相传。中国古代诗词与酒甚于酒文化有着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酒文化古代文人诗词创作作用

0.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古国。人类的第一滴酒是中国人造的,并且还掌握了当时较为先进的酿酒工艺。酒是生活的佳酿,与生活是相依相伴的。酒是一种文化,而且这种文化已经融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酒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忽视。“酒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中华民族文化相融相随。同时,它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内涵。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历程中,酒是文化的酵母。酒事千年,千年酒事,酒香传万世,充分显示出酒寄寓于文化与生活的价值。可以说,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有文学诗词创作,就有酒的相伴。何处有酒,何处有诗词。 1.诗词与酒的不解之缘 在古代文人那里,有酒必有诗,无诗酒不雅,无酒诗不神,酒能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诗能增添饮酒的高雅情调,酒和诗就像是一对姐妹花,彼此依托,相互映衬。中国是一个酿酒、饮酒的国度,也是一个赋诗、吟诗的国家,很久以前,诗与酒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国的酒,起源于远古时期的农耕社会,中国最初的诗,大约也产生于这一时期。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当中有多篇涉及到酒,如:“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以御宾客,且以酌醴。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1]可见,酒是社交宴会中的“天使”,觥筹交错之际,举觞称贺之时,美酒堪称传递心意的佳媒。“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君子有酒,旨且多”。中国古代的不少诗人都爱酒、好酒,甚至嗜酒如命。他们因酒而兴致勃发,借美酒浇出绚丽的诗篇。 酒对中国古代诗词的影响在春秋战国时期体现其独特的作用,最为显著、最为广泛的主要表现在魏晋、唐、宋这三个时期。这时期所创作出来的诗词作品的质量较为上乘,而且对将整个时期的文学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起了重要及关键的作用,这些都与酒存在莫大的关联。所谓“万事不如杯在手”,杯中自有乾坤,

唐寅《把酒对月歌》诗词赏析

唐寅《把酒对月歌》诗词赏析 把酒对月歌 明代:唐寅 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我学李白对明月,白与明月安能知!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 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梅花一作:桃花)译文李白之前本来就有明月,只有李白诗歌才能题写。如今李白已经离开人世仙去,明月在天上几回圆来几回缺?今天的人仍在吟颂李白的诗,明月也还像李白生前的那时。我学着李白对着明月饮酒,月亮和李白又怎么能得知?李太白既能作诗又能喝酒,我如今也喝百杯作诗千首。我虽羞愧没有李白的才华,却料想明月不会嫌我陋丑。我也不曾登上天子船,我也不曾到过长安眠。住在苏州城外一间茅 屋里,无数桃花盛开月光撒满天。 注释把酒:端着酒杯。 说:指描写月亮。 仙去:对人死的委婉说法。 李白诗:指李白的《把酒问月》一诗。 安:怎么。 料应:即应该料想到……。

天子船:指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天子呼来不上船”句。 长安眠:指杜甫《饮中八仙歌》中咏李白的诗句:“长安街上酒家眠”句。 姑苏:苏州的别称。 赏析 这首诗通过歌咏李白并引以自况。“把酒对月”这个题目本是李白所作的一首诗。李白一生爱月,所咏明月诸诗脍炙人口。这首诗一开始就以兀傲的口气,推倒一切月诗,独尊李白:“李白前时原有月,惟有李白诗能说。”有这样的气概,方许歌咏李白。这里推崇的“李白诗”,主要是指《把酒问月》这首诗。而作者唐寅这首诗,主要就受李白诗篇句调的影响,但他在诗中把李白加进去与明月反复对举,又是李白本人不能写的光景。“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 后句是李白式的,但配合前句,贝煜作者新意。月固有阴晴圆缺,但卒莫消长,而诗仙却不能复生。作者接着说其实这并不遗憾,因为“今人犹歌李白诗,明月还如李白时”,这句侧面说李白和明月一样永存。这调门是李白的,新意是作者的。 这首诗的还是诗中在李白与明月之间,加入了“我”。如果失去了这个“我”,也就失去了李白精神。“我学李白对明月,月与李白安能知?”李白固不能知,但月能知。于是作者引李白自况:“李白能诗复能酒,我今百杯复千首。”“百杯复千首”就是“能诗复能酒”,也就是杜甫所说的“一斗诗百篇”。敢于自比李白,这也是李白风度,有胆量有信心,并非等同于狂妄,以下一转一合最为妥帖:“我愧虽无李白才,料应月不嫌我丑。“前句妙在自知之明;后句妙在不卑不亢,联想到辛弃疾诗句:“我爱青山多妩媚,料青山爱我应如是。情与貌,两相似。”这种有分寸的自负之语,读者反而不会感到反感而会容易接受。好比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诗人是说,对李白我佩服得五体投地,而对他人则不多让。语意皆妙。

李白有关写酒的诗

白有关写酒的诗 一 月下独酌(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 地若不爱酒,地应无。 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 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 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 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 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 月下独酌(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 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 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 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二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 .

三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四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与君歌一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王昔时宴平乐, 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五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六 . .

李白有关写酒的诗

李白有关写酒的诗

李白有关写酒的诗 壹 月下独酌(壹) 花间壹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二)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既爱酒,爱酒不愧天。已闻清比圣,复道浊如贤。贤圣既已饮,何必求神仙。三杯通大道,壹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月下独酌(四) 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所以知酒圣,酒酣心自开。辞粟卧首阳,屡空饥颜回。

当代不乐饮,虚名安用哉。 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 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二 客中行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三 把酒问月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壹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和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和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见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四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仍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壹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和君歌壹曲, 请君为我侧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和尔同销万古愁。五 南陵别儿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六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和之谁短长? 七 山中对酌 俩人对酌山花开,壹杯壹杯复壹杯。

酒与诗歌

摘要:中国是一个以诗传世的古国,又是一个盛产名酒的古国。诗,是人类精神劳动产生的高雅的文学奇葩;酒,是人类物质生产的精华琼浆。在中国,从远古以来,诗与酒就交织在一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从而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中国诗酒文化”。纵观诗酒文化发展史,酒醉诗情,诗美酒醉;诗借酒神采飞扬,酒借诗醇香飘溢。诗与酒,相映生辉,形成绚烂的文明景观。 关键词:诗歌酒鬼诗仙诗酒交融 酒,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含糖的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变成酒精,再加其他物质进行勾兑,便成为各种香型的酒。大自然不停地运行,某种物质由于天气的温度、湿度、光照等诸条件在适合演变规律之下,天然地造化出酒。中国早年就有“猿猴造酒”的传奇之说。无独有偶,法国也有鸟类造酒的传说。这就证明,酒存在于大自然的物质世界,由于各种条件符合酿成的必然,于是就出现了酒。人类,在自然规律的启迪下,发现酒,进而自觉地酿造酒,这是顺理成章的行为了。 从古至今中国就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族无分汉满蒙回藏,饮酒之风,历经数干年而不衰。中国更是酒文化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 诗,是概括生活,浓缩语言,凝练真情,富于内在,旋律优美的文学样式。她为时代脉搏跳动,是人们精神世界最敏锐的触须。以诗的总体而论,她是人类进入文明的象征。在人类精神领域和文化艺术领域里,她对哲理、道德、文学、美学进行广泛而深远的探索,从中凝聚、提炼诗的真谛。 提到诗歌,一般人首先想到的大多是唐诗,其实中国的诗歌早在大唐之前一千多年的商周时代就产生了,而中国的酿酒业也正是从那个时代起出现的。传说中的杜康造酒就是商代之事,而杜康就是商朝的一代国君,似乎这诗和酒一出生就是一对孪生兄弟。 据历史记载,诗歌一经产生,就与酒结下不解的姻缘。如《诗经》305首诗歌中就有40多首关于酒的。从《诗经》开始,我国古代的诗辞歌赋,无不散发出浓郁的酒香。荆轲的《易水歌》、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都是酒后抒发的壮志豪情。当时三国时期的曹操虽然因从严治军而禁酒,但他在诗歌中也感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魏晋时代的“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都是个个嗜酒如命,醉里成诗的。 有人说,中国喝酒成风源于传统,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若以脍炙人口的传世诗词为证,文人武士孰能离得开美酒,真可谓世事一番醒醉,人生几度炎凉。试看在高兴时要喝酒,为的是“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落魄时也要喝酒,叹的是“身后堆金拄北斗,不如生前一樽酒”;在忧愁时更要喝酒,想的是“饮尽东风三百盏,醉来愁断几回肠”;武士出发征战时要喝酒,怎奈是“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诗人夜色朦胧中独酌,抒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