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学院工程硕士培养方案0902

冶金学院工程硕士培养方案0902
冶金学院工程硕士培养方案0902

冶金工程

(专业代码:085205)

东北大学冶金工程学科于1951年开始办学,1981年首批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7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全国仅两家高校拥有冶金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本学科涵盖四个二级学科: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冶金物理化学和冶金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是我国冶金领域重要的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其中,以冶金物理化学二级学科为支撑,钢铁冶金与有色金属冶金两二级学科并举,各二级学科均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名列前茅,并同时成为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2001年)。本学科现有教师127人(95%以上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40人,副教授56人,博士生导师38人。上述教师中,含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2名,长江学者和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名,优青3人,青年千人3名,教育部新世纪人才7名,国家教学名师2名。拥有“多金属共生矿生态化冶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电磁冶金技术与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特殊钢先进冶金工艺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有色金属冶金过程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特种钢冶炼辽宁省重点实验室”和“现代冶金技术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等十余个省部级科研基地。

自本学科成立以来,涌现出靳树粱、邱竹贤、杜鹤桂、李殷泰、萧泽强、冀春霖、王常珍、翟玉春、冯乃祥等一批享誉海内外的杰出学者,培养了大批活跃于海内外冶金领域的优秀毕业生,为我国乃至全球冶金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研究生培养质量始终处于国内前茅,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

同时,本学科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日本及澳大利亚等20多个国家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关系,聘请了60余名国内外著名学者为本学科的名誉教授和兼职教授,吸引了许多国外留学生。

一、培养目标

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工程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与研究,使学生了解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掌握较坚实广博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能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的工程技术管理、组织协调能力和良好的合作精神。具有科学的发展观,能够独立承担冶金企业的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冶金工程学科主要为大中型冶金和材料制备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研究方向包括:

(1)多金属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理论与技术

主要针对我国特色优势矿产资源(包括二次资源)大批量、低成本和清洁化综合利用的需要,研究难分离、低品位金属资源分离提取的新原理、新方法,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冶金资源生态化开发利用新工艺、新技术。

(2)绿色冶金过程理论与技术

主要研究以钢铁材料及有色金属为主产品的可循环冶金过程物质与能量高效利用的相关理论与技术,实现资源能源效率最大化、污染物排放最小化、废弃物再资源化和无害化,推动冶金工业的绿色发展。

(3)高品质金属材料冶金技术与应用

主要针对量大面广金属材料的品质提升和高性能金属材料的开发与产业化,开展金属材料超纯净熔炼、均质化凝固、精细化加工、短流程等工艺理论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在氧化物冶金、电磁冶金、特种熔炼、加压冶金、泡沫金属制备和快速凝固等领域,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应用,促进冶金工业的转型升级。

(4)冶金过程控制与装备技术

主要以信息化、自动化和重大装备国产化为目标,应用现代过程仿真、控制理论和人工智能技术等,研究冶金过程在线检测及监控技术,重点研发新一代钢包喷射冶金工艺与装备;对行业的一些重大装备和核心技术如大方坯连铸、宽厚大板坯连铸、铝电解槽智能控制等开展关键技术与装备集成。

(5)冶金前沿理论与技术

主要采用非常规的方法和手段,在冶金学科交叉及延伸领域,开展前沿性探索,通过采用特种冶金技术实现冶金过程分离与制备,研究外场及低重力场冶金过程多相流体行为等,实现冶金过程中的物质分离、提取与利用,并为之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储备。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制为3年,学习年限为3~5学年。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5年。经学校批准休学和保留学籍的学生,复学后最短学习年限须相应延长。

四、培养方式

1. 实行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 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来自企业(行业)或实践部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加强校企共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推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

3. 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应用课题或实现问题,具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工程硕士研究生修课总学分不低于2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18学分。

备注1:硕士外语语种与研究生入学考试语种相同,硕士外语的语种包括:英、日、俄、德、法等语种;备注2:可通过系列讲座、经验交流及创新创业竞赛等形式,达到普及创新创业理念、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增加创新创业经验的目的。

备注3:研究生专业与本科专业不同的硕士、非本科毕业的硕士须补修研究生专业所对应的本科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两门以上。

六、必修环节与学分要求

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育、学术活动、专业实践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完成的必修环节

1. 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育(1学分)

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育分为四个专题讲座,即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学术论文写作和学位论文撰写。每部分各4学时,四个讲座由学院统一安排,各专题结束后学生提交课后报告,由各专题讲座教师评定合格与否,四个专题均合格者取得的学分。

2.学术活动(1学分)

完成开题报告、中期检查,且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本专业学位(领域)的学术活动2次,包括听取学术(技术)讲座、在正规学术报告会上作学术报告等。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核工作由学院负责考核,考核合格的研究生获得该环节学分。

3.专业实践(8学分)

专业实践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的校外实践时间不少于30天,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依托冶金学院与企业(行业)或实际部门建立的实践基地。可采取实验、调研、课题研究、岗位实训等形式,专业实践内容和形式由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决定。专业实践前,研究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学院提交《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专业实践一般从第3学期初开始,研究生应记录专业实践工作笔记;专业实践结束后,研

究生须按要求撰写专业实践总结、填写《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表》。专业实践考核由学院(部)组织专家组进行,最迟于第5学期结束前完成,考核合格的研究生获得该环节学分。期间须撰写实践日志,结束后撰写不少于五千字的时间实践报告。学院负责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进行全过程组织、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

七、学位论文工作

1.文献综述报告

选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我国及世界冶金技术现状,选择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意义或工程应用价值的课题。课题应能够对研究生进行较系统的科学或工程研究训练,难度适宜,时间和经费有保障。

确定论文题目后,应有针对性地阅读相关的国内外文献。阅读文献的范围为本学科划定的一级期刊和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集,文献阅读数量根据研究方向不同应不低于30篇。通过文献阅读,了解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动态及研究成果,提出该课题研究方面尚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少于5000字的文献综述报告(第二学期5月底前完成)。

考核方式:以学科为单位统一组织考核。

2.开题报告

在文献综述报告的基础上,第3学期9月底前完成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研究课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发展动态及其评价,对国内外的已经进行的工作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

(2)研究工作拟采用的主要实验及研究方法,具体的实验方案。

(3)主要的工作内容,预想的研究结果,可能遇到的困难及拟采用的解决方案。

组织形式:学科统一组织。考核分优、良、合格和不合格四级评价结论。如开题报告不合格,需根据提出的意见进行修改,两个月内提出重新考核申请。

3.中期检查

第4学期的4月底前,完成学术研究成果、学位论文研究进展等方面的检查。

组织形式:学科统一组织。中期检查合格者可获得1学分,如中期检查不合格,需根据提出意见进行修改,并于限定期限内提出重新考核申请。中期考核不超过2次。

4.学术研究成果要求

鼓励论文工作期间积极提出学术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与科技写作能力,学术研究成果满足《冶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量化标准》。在满足《冶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量化标准》基础上,以第一作者(或指导老师第一、本人第二)在正式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含1篇)SCI收录学术论文的优秀学生,在指导教师同意的条件下可申请提前毕业(以正式刊出为准)。

5.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校内导师、校外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专业学位论文撰写工作。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发明专利、文学艺术作品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学位论文应满足相应学位授予标准。学位论文撰写要求按《东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标准》执行。

6.论文预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硕士专业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由冶金工程专业统一安排,论文预答辩以学术报告形式进行,由3-5名本专业类别(领域)或相关类别(领域)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的小组进行论证和评审。论文预答辩未通过的研究生不能申请送审学位论文。

7.论文评审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分、必修环节学分,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成果要求、论文预答辩等环节考核合格,经所在学院审查通过后,可申请进入学位论文评审程序,专业学位论文评审工作由学院负责组织。学位论文须由2名本专业类别(领域)或相关领域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评审,其中校内专家1人,校外专家1人,研究生导师不能作为学位论文正式评审人。关于学位论文评审要求和评审结果处理的具体规定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等规定执行。

8.论文答辩

专业学位论文答辩时间距提交开题报告时间不低于12个月。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由学院统一组织并集中安排。指导教师不能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进行。

八、培养环节考核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内容,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准予毕业,学校发给毕业证书。经学院(部)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后,授予相应学位,发给相应学位证书。学位授予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和本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制订的硕士学位授予标准执行。

动力工程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代码:085206)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一级学科前身是东北工学院1952年成立的我国第一个“冶金炉”专业和1958年成立的我国第一个“真空工程”专业以及1981年创建的国内第一个“冶金热能工程”学科。1981年获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热能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1988年获批设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博士后流动站;1993年获“真空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2000年建立“材料电磁过程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02年建立“国家环境保护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2004年建立“辽宁省高校生态工业重点实验室”。

本学科面向国家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领域的重大需求,针对冶金、化工、石化、真空、建筑、材料、环境、能源和动力等工业过程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系统开展基础理论、应用技术与关键设备的研究,具有理工结合、多学科交叉的特点。本学科坚持服务社会,发挥学科、专业、团队和人才优势,引领人才培养,创新科学研究,为我国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领域的科学与技术进步做出卓越贡献。

本学科为国内外输送了大量优秀的冶金炉、冶金热能和真空工程的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享有我国“冶金炉”、“真空工程”摇篮和“钢铁工业系统节能”鼻祖之美誉。先后涌现出陆钟武(院士,原东北工学院院长)、干勇(院士,原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钢铁研究总院院长)、逯高清(澳大利亚两院院士,英国University of Surrey校长)等国内外著名学者。

本学科依托两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共有专职教师76人,现有教授18人,其中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博士生导师15人,副教授及高级工程师38人。

一、培养目标

1、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有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勇于创新,遵守职业道德和工作伦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动力工程领域应用型、复合型的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2、本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动力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洞悉本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本领域具有一定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

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等综合能力,具有较强解决本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本领域和相近领域的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根据本学科国际发展态势,基于国家发展战略需要,紧密围绕动力工程领域国内外研究热点与学术前沿,针对工业流程及装备、生态与环境、节能减排及交叉学科领域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凝练以下科学研究方向:

(一)冶金学院

1、流体热动力理论与技术

2、工业炉窑热工及控制

3、工业系统节能与工业生态化理论及技术

4、制冷技术与设备

5、电磁流体力学及其应用技术

(二)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1、流体机械及工程

2、化工过程机械

3、环境工程原理与装备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和保留学籍)为5年。经学校批准休学和保留学籍的学生,复学后最短学习年限须相应延长。允许申请提前毕业,允许符合条件者申请提前毕业,最长提前时间不超过0.5年。申请提前毕业的学生须学习成绩优异,在满足《冶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量化标准》基础上,以第一作者(或指导老师第一、本人第二)在正式刊物上发表1篇以上(含1篇)SCI收录学术论文的优秀学生,在指导教师同意的条件下可申请提前毕业(以正式刊出为准)。

四、培养方式

1、实行课程学习、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2、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进行培养。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来自企业(行业)或实际部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加强校企共建联合培养基地建设,推动产学结合、协同育人。

3、学位论文选题应紧密结合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具有明确的应用背景和实用价值。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修课总学分不低于24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低于18学分。具体见下表:

(一)冶金学院

(二)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

备注1:与入学考试外语语种一致。硕士外语语种,硕士外语的语种包括:英、日、俄、德、法等语种;

备注2: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硕士研究生必修二外英语。

备注3:可通过系列讲座、经验交流及创新创业竞赛等形式,达到普及创新创业理念、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增加创新创业经验的目的。

备注4:本科期间未修过指定课程的硕士研究生须补修。

六、必修环节与学分要求

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育、学术活动、专业实践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完成的必修环节。

1、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育(1学分)

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教育分为4个专题讲座,即学术道德与科研诚信、专利与知识产权保护、学术论文写作和学位论文撰写。每部分各4学时,4个讲座由学院统一安排,各专题结束后学生提交课后报告,由各专题讲座教师评定合格与否,4个专题均合格者取得的学分。

2、学术活动(1学分)

完成开题报告、中期检查,且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须参加本专业学位(领域)的学术活动2次,包括听取学术(技术)讲座、在正规学术报告会上作学术报告等。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的考核工作由学院负责考核,考核合格的研究生获得该环节学分。

3、专业实践(8学分)

专业实践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实践经验、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期间的校外实践时间不少于30天,可采用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可依托冶金学院与企业(行业)或实际部门建立的实践基地。可采取实验、调研、课题研究、岗位实训等形式,专业实践内容和形式由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决定。专业实践前,研究生应在规定时间内向学院提交《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计划表》;专业实践一般从第3学期初开始,研究生应记录专业实践工作笔记;专业实践结束后,研究生须按要求撰写专业实践总结、填写《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考核表》。专业实践考核由学院(部)组织专家组进行,最迟于第5学期结束前完成,考核合格的研究生获

得该环节学分。期间须撰写实践日志,结束后撰写不少于五千字的时间实践报告。

学院负责对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进行全过程组织、管理、服务和质量评价。

七、学位论文工作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完成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工作包括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成果要求、学位论文撰写、论文预答辩、论文评审、论文答辩等环节。

1、文献综述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开展相关文献查阅、资料收集和调查研究等工作,了解所研究领域国内外发展动态,了解研究课题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水平,相关文献阅读不少于50篇,其中英文文献不少于20篇。在第3学期的9月底前完成文献综述报告,综述报告应准确全面地反映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主要参考文献,字数不低于5000字,由学科组织相关教师听取研究生的文献综述报告汇报。

2、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以文献综述报告为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论文题目、选题依据(含课题来源、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分析、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工作计划和预期目标等。学位论文选题应来源于应用课题或现实问题,要有明确的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开题报告会由学院统一组织并集中安排,硕士生开题报告须在第3学期结束前完成。研究生开题报告以学术报告方式进行,由3~5名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的小组进行论证和评审。论文选题须符合本学科领域的内涵要求;论文选题更改较大者,须重新做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要求包括如下内容:(1)课题来源,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动态;(2)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技术路线,和实施方案,研究工作中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等;(3)论文工作的时间安排,预期成果,应用价值等。

3、中期检查

中期检查主要对学位论文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论证和评审,重点检查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效、是否按照开题报告的内容和进度进行、存在的问题、下阶段要完成的研究内容及其具体工作计划等。研究生的中期总结报告须围绕上述内容要求撰写。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中期检查由学院(部)统一组织并集中安排,3年学制的研究生须在第4学期结束前完成,其它学制研究生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提前。研究生中期总结报

告以学术报告方式进行,由3~5名本专业类别(领域)或相关类别(领域)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的小组进行论证和评审。

4、成果要求

鼓励论文工作期间积极提出学术研究成果,培养学生归纳总结与科技写作能力,学术研究成果满足《冶金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生毕业量化标准》。

5、学位论文撰写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应在校内导师、校外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专业学位论文撰写工作。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可将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管理方案、发明专利、文学艺术作品等作为主要内容,以论文形式表现。学位论文应满足相应学位授予标准。学位论文撰写要求按《东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标准》执行。

6、论文预答辩

学位论文预答辩是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学位论文预答辩工作由学院统一安排,论文预答辩以学术报告形式进行,由3~5名本学科或相关学科的教授或副教授组成的小组进行论证和评审,重点对学位论文的“选题”、“创新性及论文价值”、“基础知识及科研能力”、“论文规范性”、“论文的工作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论文预答辩未通过的研究生不能申请送审学位论文。

7、论文评审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完成规定的课程学分、必修环节学分,文献综述、开题报告、中期检查、成果要求、论文预答辩等环节考核合格,经所在学院(部)审查通过后,可申请进入学位论文评审程序,专业学位论文评审工作由学院(部)负责组织。专业学位论文应与学术学位论文分类评审,学位论文须由2名本专业类别(领域)或相关领域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评审,其中校内专家1人,企业(行业)或实际部门专家1人,研究生导师不能作为学位论文正式评审人。关于学位论文评审要求和评审结果处理的具体规定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等规定执行。

8、论文答辩

专业学位论文答辩时间距提交开题报告时间不低于12个月。学位论文答辩工作由学院(部)统一组织并集中安排。答辩委员会应按相应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的要求组成。指导教师不能作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学位论文答辩工作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进行。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学校规定的最长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内容,成绩合格,完成学位论文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准予毕业,学校发给毕业证书。经学院(部)

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后,授予相应学位,发给相应学位证书。学位授予按照《东北大学授予研究生学位的工作细则》和本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制订的硕士学位授予标准执行。

八、培养环节考核

为加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学校实施研究生培养环节考核与淘汰制度,根据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必修环节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中期检查等考核结果,决定研究生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或淘汰。学院(部)具体负责研究生各培养环节考核工作。

工程硕士研究生公共类课程一览表

注:课程代码规则:左1位为y,左2位为研究生类型(学术硕士为x,专业硕士为z,学术博士为b,工程博士为g),左3—6位为2018,左7、8位为学院代码,最后3位为课程流水号

冶金学院开设工程硕士研究生课程一览表

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1 学科门类:理学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适应新世纪科技、文化与教育发展需要,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及相关领域专业基础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教师教育相关理论,具备现代教师教育理念,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能够在基础教育部门或职业技术学校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与管理的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与要求 (一)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受到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训练,通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素质要求 通过学习,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以及化工基础等课程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能力; 4.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动态;熟悉中学教学基本现状;具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化学教学的基本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水平; 7.掌握体育锻炼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的标准; 8.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具有一定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和核心课程 (一)主干学科:化学 (二)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教学院长签字: 教学系主任签字: 浙江大学化学专业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化学系是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化学专业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具备宽厚数、理、生物、计算机等学科基础知识,扎实化学基础理论和实验技术,能挑战化学发展前沿,解决生命、材料、环境、化工等领域中化学问题能力的高级人才。毕业生主要作为化学及相关学科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的高质量生源,也可在科研机构、大中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教学、开发及管理工作。 培养要求 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必要的数学、物理、生物、计算机、化工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具备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运用机算机获取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独立开展科研和开发工作的能力。学生们通过本科阶段的学习,将拥有专业的素质和潜能,能够从专业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专业分为基地班和普通班,采取滚动制,优秀学生进入基地班。 专业核心课程 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仪器分析谱学基础生物化学基础化学实验中级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 教学特色课程 全英文教学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 双语教学课程:物理化学 原版外文教材课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 研究型课程:综合化学实验 讨论型课程:现代化学导论 计划学制4年 毕业最低学分160+4+5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辅修专业说明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通识课程48学分+5学分 (1)思政类5门11.5+2学分 021E00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第一学年秋冬

021E002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5 第一学年春夏 021E0030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4. 第二学年春夏 021E004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5 第三学年秋冬 02110081 形势与政策 +2 (2)军体类 5.5+3学分 031E0010 军事理论 1.5 第二学年秋 031E0020 体育Ⅰ 1.0 第一学年秋冬 031E0030 体育Ⅱ 1.0 第一学年春夏 031E0040 体育Ⅲ 1.0 第二学年秋冬 031E0050 体育Ⅳ 1.0 第二学年春夏 03110021 军训+2.0 第一学年短学期 体育达标+1.0 (3)外语类9学分 实行以大学英语Ⅳ考试为标准的管理模式,学生必须通过学校大学英语Ⅳ考试,并取得外语类课程9学分,同时,选修课程号含“F”的课程,以提高外语水平与应用能力。 (4)计算机类5学分 1)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3学分 211G001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11G0020 C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11G0030 Java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11G0040 VB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 3 春夏、秋冬 2)在以下课程中选修一门2学分 211G0060 大学计算机基础 2 秋冬 211G0090 计算机技术创新与社会文明 2 秋冬 以及其他课程号带“G”的课程(不含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课程) (5)导论类2学分 学生可在各专业开设的学科导论课程、以及新生研讨课程中任意选择修读,并取得学分。建议在第一学年秋冬修读。 (6)其他通识课程15学分 学生在历史与文化(3学分)、文学与艺术(3学分)、经济与社会(3学分)、沟通与领导(1.5学分)、科学与研究(1.5学分)、技术与设计(3学分)等6个课程组中选择修读。 2. 大类课程 38.5学分 (1)自然科学类32.5 学分 1)必修课程11门28.5学分。 061B0170 微积分Ⅰ 4.5 第一学年秋冬学期 061B0180 微积分Ⅱ 2 第一学年春学期 061B0190 微积分Ⅲ 1.5 第一学年夏学期 061B0200 线性代数 2.5 第一学年秋冬学期 061B0211 大学物理(甲)Ⅰ 4 第一学年春夏学期 061B0221 大学物理(甲)Ⅱ 4 第二学年秋冬学期 061B0240 大学物理实验 1.5 第二学年秋冬学期 061B0600心理学导论 2 第一学年

工程硕士(光学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三年在职)

工程硕士(光学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案(三年在职) 中山大学是华南地区第一个光学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依托于光电材料 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显示材料与技术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并有物理学等一级学科,以 及光学、凝聚态物理、无线电物理等二级学科支撑,基础扎实。光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全国首批建立的博士点以及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之一;光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是广东 省首批名牌专业之一。光学工程学科现有教授25名,其中中科院院士2名,博士生导师12名;副教授5名,讲师10名,研究生100多名,具有完整的教学和科研队伍,并与国 内外众多知名企业建立了多种方式的合作。 一、培养目标及学习年限 按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工程硕士研究生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和法律,具有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良好的品德和科学修养、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 素质;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 适应光学工程领域技术与产业的迅速发展,优化知识结构,具有较强的解决光学工程实际 问题的能力,培养成为光学工程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管理的专门人才。 学制三年。 二、工程领域及研究方向 1. 工程领域名称:光学工程 2.主要研究方向:1.光学技术与工程;2. 激光技术与工程; 3.显示技术与工程; 4. 材料技术与工程; 5.光电技术与工程; 6. 光伏技术与工程; 7.光通信技术与 工程。 三、培养方式 1.实行学分制,共修40学分。学习方式非脱产,上课时间一般安排在周六、周日。 2.光学工程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硕士生导师资格教师或导师组指导。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课程设置要求:工程硕士学位的课程针对工程特点和企业需求按工程领域设置,包括 共同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和选修课三种类型。课程教学内容应具有宽广性和综合性,

软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

2017级(非全日制)软件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软件工程) 培养单位: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 一、培养目标 软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为:(一)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 (二)掌握所从事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 具有宽泛扎实的理论基础,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的专业技术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国际化视野,良好的职业素养,拥有较好的沟通技巧。 (三)应达到基本的数学和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和撰写外语资料能力和进行国际化交流的能力。 二、招生对象 招收主要为具有学士学位或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应届毕业生或在职工作人员,原所学专业和年龄不限,但应较系统地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特别是计算机软件和信息技术领域的相关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软件开发或软件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三、学制及学习年限 学制一般为3年,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5年。 四、培养方式 1. 采用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软件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直接参与软件工程项目实践,工程开发和应用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软件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并在所取得的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学位论文可以是研究论文或技术报告,以及相关的工作成果。学位论文须通过评审及答辩。 2. 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企业资深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并对学生的软件工程或计算机应用实践进行联合指导。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至少应修满30学分,其中公共课5学分,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不低于15学分,各类课程及学分要求如下:(课程计划表见附表)

化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师范)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70301 一、专业简介 化学(师范)本科专业,以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教学为基础,主要培养能够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中学教师、教育工作者。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化学教学论、仪器分析、化工基础等理论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要求学生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掌握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系统了解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适应国家基础教育改革发展要求,立足安徽,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科学和文化素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先进的教育观念、突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意识、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能在中学、教育机构等单位从事化学及相关学科基础教育教学、教育管理的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毕业生在未来5年预期达成以下目标: 目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立德树人的宗旨,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高尚的师德修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目标2:熟练掌握化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综合运用这些知识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进行中学化学教学。 目标3:拥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文修养;具有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为合格的中学化学教师。 目标4:能主动适应社会,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达到以下要求: (一)践行师德 (1)【师德规范】完整、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师德修养;具有“立德树人”的使命感和成为“四有”好老师的志向;遵守中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1社会认同: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1-2依法执教:自觉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以立德树人为己任,具有依法执

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模版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在职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430114 ) 一、学科简介 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涉及项目管理、建筑结构、建筑材料、工程造价、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公路桥梁、施工管理、安全管理、应急管理、城建规划、建筑设计、建筑暖通、给排水、软土地基处理、基坑支护、房地产开发、工程检测、工程监理等,并与计算机技术、力学等学科有密切关系。 南昌航空大学土木建筑学院现拥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和交通工程三个相关的本科专业,对土木工程硕士点形成了有力的支撑。学院非常重视土木工程专业点的建设,已形成了一支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学术队伍,现有博导1名,博士、副教授以上26名,通过近10余年的研究积累,在桩土共同作用、混凝土结构、建筑结构抗震等方面已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2007~2010年承担国家级纵向课题6项,省级和横向课题多项,拥有多项发明专利,获2009年江西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获2008年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二、培养目标 本领域主要为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培养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具体有: 1、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建筑学、工程力学、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机应用、结构设计理论、工程经济和管理理论,结构工程检测技术和方法。 3、具有从事行业管理、房地产开发、建筑结构设计、道路桥梁设计、城建规划、交通规划、交通管理、工程检测、项目管理和工程监理的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4、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使用专业外语资料。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工程结构设计理论及其应用 2、桥梁工程设计理论及其应用 3、隧道工程设计理论及其应用 4、岩土及地下工程 5、工程投资与建造管理

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车辆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80204)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以及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该在车辆工程领域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科研和技术开发能力。特制定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如下: 1、研究生必须进一步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结合作精神和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严谨的学风,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技发展动向;具有一定的实验技能和生产实践知识,有较强的运用计算机能力;具有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及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语文献资料,并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具有初步的听说能力。 二、研究方向 1、汽车动力学4、电动汽车 2、汽车CAD/CAE 5、车身设计及被动安全性 3、汽车测试技术 三、学习年限与学分 硕士研究生学制为2.5年,学习年限一般为2至3年(特殊情况者可延长至5年),课程总学分要求不低于28学分,其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18学分。四、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课程英文名称 理论课 学时 实验 学时 学 分 开课 学期 开课 单位 备 注 学位课0321001 -005 第一外国语(英、日、法、德、俄 语) 140 4 1-2 外语学院0221102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0 1 2 文法学院0221103 自然辩证法48 2 1 文法学院0921101 学科前沿讲座18 1 1 汽车学院0921120 专业外语18 1 1 汽车学院0521001 数学物理方法40 2 1 理学院任 选 二 门0521006 数理统计40 2 2 理学院0521003 矩阵论40 2 1 理学院0521010 数值计算40 2 2 理学院0921102 汽车动力学36 2 1 汽车学院任 选 三0921103 汽车测试技术及试验36 2 2 汽车学院0921104 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36 2 1 汽车学院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应用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及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70302 专业名称:应用化学(Applied Chemistry)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化工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及化工、医药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生产、开发、科研、教学及管理工作的应用型技术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在学习公共基础理论课和人文知识的基础上,主要学习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应用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有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管理的能力。 本专业的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创新意识; 2.掌握数学、物理、信息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与化工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行业需求; 4.了解关于化工相关产业、知识产权、安全与环境等方面的政策与法规; 5.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用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6.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四、学制与授予学位 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五、主干学科 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六、专业核心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及实验、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结构化学、高等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天然产物化学、精细化工工艺学、精细化学品分离与分析。 七、主要专业实验 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精细化工实验、化工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专业代码:125100 制订日期:2017年6月10日 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部制表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 专业代码:125100 授予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一、专业简介 本学科拥有一支实力较强的MBA师资队伍,专兼职教师46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12人,博士21人,师资力量强大,大部分教师从事企业管理咨询工作,具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实践经验;或承担高级别的科研项目和企事业单位的横向课题。 本学科根据MBA注重管理实际的特点,注重培养学员在全球视野下把握全局的战略思维和分析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科学决策能力、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二、培养目标 我校MBA的目标是培养务实型、复合型中高层次管理人才,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能力与素质的培养。通过与企业建立密切联系或与企业联合培养,保证教学内容紧密联系企业实际,通过各种课程和案例教学、企业实践项目等环节培养学生从事企业经营和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战略眼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团队合作能力、处理复杂问题的决策和应变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公司治理与战略管理 该方向研究内容包括: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持股者身份、董事会构成、独立董事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研究等。 2.企业财务与金融投资 该方向研究企业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3.供应链与营销管理 该方向研究内容有: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企业的营销管理,企业整合营销渠道的协同供应链研究,供应链一体化下的营销管理。 4.人力资源管理

药物化学专业(1007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药物化学专业(100701)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培养有爱国主义、敬业精神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药物化学专业的人才。 2.在药物化学领域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实验知识,熟悉所从事的研究方面的技术最新发展和动向,具有独立从事药物化学专业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或具有独立担负与药物化学专业相关的专门技术,具有创新研究能力的德才兼备的人才。3.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外文专业书籍和文献以及外文写作科研论文,并能够用外语进行学术交流。 4.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药物化学相关研究领域。 5.硕士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或应用前景。 二、研究方向 1.天然药物化学 2.药物合成化学 3.中药有效成分研究 4.药物构效关系研究 三、招生对象 已获得学士学位的在职人员、应届本科毕业生,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再经面试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 一般为两年半,少数优秀者经过考核可缩短为两年。 五、课程设置 A类: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 自然辩证法(2学分) 英语(4学分) B类:

药物化学研究进展(3学分) 有机化学(3学分) C类: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鉴定(3学分) 药物代谢与体内药物分析(3学分) 药物动力学(3学分) 生化药物新剂型与新技术(2学分) 药事管理与法规(2学分) 新药研究与开发(2学分) D类: 天然产物化学(3学分) 植物成分分析(3学分) 天然产物全合成与结构改造(3学分) 药学进展学术报告(2学分) 六、培养方式 1.研究生入学后两个月内进行师生互选,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2.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一学年,应完成公共课和大部分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第三学期在导师的指导下着手准备毕业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报告。应不超于第三学期的第四周完成选题报告,经硕士生指导小组评议通过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的实施阶段。 七、考核方式 1.公共课与基础课以笔试考核为主,由有关教研室负责人考核工作。 2.专业课除笔试考核外,要求写专题综述报告,以了解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中期考核在入学后的第三学期末进行,中期考核小组由院药物化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五位专家组成,另设一名秘书,考核内容包括(1)研究生学位课程以及必修课、选修课完成情况。(2)论文进展情况和学术水平。(3)研究生是否具有完成论文的能力。(5)

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编号:20091901 化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21世纪基础教育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知识应用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合格的化学及与化学相关学科中、初等学校教师,以及从事教学研究、教育管理工作的专门人才,并为日后成为中、初等学校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及进一步学习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二、培养基本规格及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正确认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的品质;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3、比较系统地掌握化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与技能,了解应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应用技能,达到规定等级,掌握获取和应用科学研究信息的方法。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 4、掌握化学教育理论,了解化学教育的最新成果,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和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5、有比较宽厚的文化修养,具有高尚的审美情趣,具备优良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学制与毕业要求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三至六年内完成学业。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可取得毕业资格。 四、授予学士学位要求 达到学院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工基础、化学教学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六、课程结构与学分、学时要求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EM培养方案

工程管理硕士专业学位(MEM)培养方案 (适用于2017级入学研究生) 工程管理硕士(MEM)专业学位项目依托工业工程系、环境学院、机械系、精仪系、热能系、电机系、自动化系、软件学院、工物系、核研院共10个院系协同共建,在研究生院指导下,工程管理硕士教育中心负责统筹协调,工业工程系负责协调公共必修课程、核心课程和限选课程。本学位项目下设能源与环境管理、设计与制造管理和信息管理三个方向。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管理理论、现代管理方法,以及相关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能独立担负工程管理工作,具有计划、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工程管理专门人才。 二、培养方式和学习时间 采用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和现场专题研究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学制为2至5年,教学安排采用在职学习方式,集中安排教学活动。 三、学分要求 总学分数不少于41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程3学分,工程管理核心课程13学分,工程管理限选课程不少于7学分,领域方向课程不少于12学分,学位论文研讨6学分。 四、课程设置 1. 公共必修课程(3学分)

● 自然辩证法概论(60680021) 1学分(考试) ● 英语(第一外国语)(60640012) 2学分(考试) 2. 工程管理核心课程(13学分) ● 领导与沟通(60168012) 2学分(考试) ● 工程管理中的财务与投资(60168022) 2学分(考试) ● 管理经济 学(60168032) 2学分(考试) ● 工程管理中的市场与营销(60168042) 2学分(考试) ● 工程管理中的定量分析方法(60168052) 2学分(考试) ● 战略管理(60168062) 2学分(考试) ● 工程管理前沿讲座(60168071) 1学分(考查) 3. 工程管理限选课程(7学分)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模板】

XX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2015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 一级学科名称:工程硕士(代码:0852 ) 二级学科名称:机械工程(代码:085201 ) 学制:3年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本学科情况介绍: 机械工程学科是XX大学重点发展学科,本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2人。近五年,本学科教师主持与参加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50多项、横向项目60多项,科研经费1500多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100多篇,申请专利35件(发明专利17件),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多次,与意大利、澳大利亚、澳门等海外大学与机构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先后有30多人次出国讲学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报告。 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学科领域形成了多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①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智能维护:重点以核电、数控等大型关键机电设备为对象,研究复杂运行环境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理论方法和关键共性技术,包括数据库和系统开发。针对核电站阀门、汽轮机叶片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表面强化与修复;在设备管理与信息化以及主动智能预知维护等方面开展科技研究和社会服务。 ②绿色设计与制造:强调广义制造系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能减排。提出了强化研磨、预应力硬态干式精密绿色切削等先进的抗疲劳制造新技术,建立了基于长寿命加工、太阳能节水灌溉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和方法;自主研发了强化研磨机和太阳能全自动节水灌溉控制器以及资源利用技术与装备。 ③机械振动控制理论与技术:以大型机械结构振动及控制为突破点,用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对机械系统的振动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机械系统减振技术。进行半主动与主动振动控制技术以及智能控制算法研究。并以工程中机械振动引起的噪声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振动噪声产生的机理并提出控制理论和方法。 ④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研发和应用:针对服务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的特定对象,围绕着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重点对“系统结构及动力学、控制技术、传感技术、行动规划”四大关键技术以及模块分类与集成高效组建的共性技术和应用工程开展研究,面向工业、农业、第三产业支撑服务,研制一系列可产业化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为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提供方法、理论和技术支撑。 ⑤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突出机械科学和信息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交叉与结合,在机械系统建模理论、软件开发和工程应用等多方面开展了多层次研究,在反求工程、模具数字化制造技术、汽车/特种滚动轴承设计与加工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应用性研究。 ⑥计算机辅助工程与仿真:紧密结合广东经济发展对复杂结构与工程应用分析的强大需求,在多尺度复杂结构数值计算方法、工程应用分析、虚拟仿真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通过对工程和产品的功能、性能与安全可靠性的分析计算,改进和优化了设计方案,对工程和产品的可用性与可靠性提出了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三、培养目标 以制造业为对象、制造业信息化为背景,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 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力,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完整版)东南大学级化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东南大学级化学本科专业培养方案 门类:理学专业代码:授予学位:理学 学制:制定日期: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扎实的化学专业基础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安全环保意识和国际化视野,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研究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的预期目标: 、能够作为成员或领导,在一个团队中独立承担某一专业领域的工作; 、可胜任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育及管理工作; 、在化学及相关领域具有就业竞争力,或有能力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学习途径,实现自我知识拓展及能力提升;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意愿并有能力服务社会。 二. 毕业生应具有的知识、能力、素质 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自然科学、化学基础及专业知识,通过实践环节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注重人文科学素质修养,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本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设有六项。 、知识要求:握化学专业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经济管理等基础知识以及化学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化学应用方面的专业实践技能,并可灵活、综合应用这些知识和技能。 、问题研究和分析能力:善于发现化学及相关领域中存在的复杂问题,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遇到的问题以得出有效结论。 、设计与开发解决方案能力要求:具备进行化学化工产品的应用开发能力,针对化学及相关领域中遇到的复杂问题,能够根据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方案,并能够完成技术方案的具体实施,并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项目管理能力:理解并掌握化学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在复杂应用环境中能够实现各方面的科学管理。 、团队合作与社会沟通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就复杂化学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职业规范和终身学习能力: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理解并遵守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道德规范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具备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 主干学科与相近专业 主干学科:化学。 相近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环境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 四. 主要课程 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合成、高分子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波谱分析、生物化学、药物化学、电化学原理、化工原理()等。 五. 主要实践环节 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Ⅰ(无机分析)、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波谱分析实验、中级有机合成实验、有机创新实验、中级无机化学实验、化学创新综合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 六. 双语教学课程 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中级无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有机合成、生物化学、电化学原理、化工原理()、药物化学。 七. 全英文教学课程 有机化学(上)、有机化学(下)、化学信息学Ⅰ、化学信息学Ⅱ、波谱分析。 八. 系列研讨课程(含新生研讨课)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领域代码:085219 一、培养目标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社会责任感以及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 2.掌握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领域范围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领域主要覆盖范围如下: 油气井工程:油气井工程、信息与控制,油气井岩石力学与工程,油气井流体力学与工程,钻井液完井液化学与工程。 油气田开发工程:油气渗流理论与应用、油气田开发理论与系统工程、采油工程理论与技术,提高采收率与采油化学,油气田开发信息技术与应用等。 油气储运工程:油气长距离管输技术、多相管流及油气田集输、油气储运及营销系统优化、油气管道和储罐的强度研究、油气储运设施施工及安全、防腐技术等。 三、培养方向 1.油气井工程 2.油气田开发工程 3.油气储运工程 四、学习年限:基本学习年限3年,最长修读年限5年 五、学分要求:总学分最低28学分,必修课不得低于15学分 六、课程设置

1.选修课程由导师根据学生培养方向选定,且本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也可以选修我校其他工程领域的课程或工学硕士课程;在职培养也可以选修由学校与企业协商确定的其他课程。 2.跨学科报考或同等学力录取的油气井工程及油气田开发工程方向全日制培养学生,需要补修石油工程专业本科所有学位课程及其他主要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已取得相应学分的课程,可申请免修或冲抵),但课程学分不记入总学分。 3.学位论文及相关学术成果要求,按相关文件和规定执行。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基本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爱岗敬业,具备宽厚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科研及其他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教学、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教育事业,了解教育法规,具有坚定的教师职业信念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3.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教学、研究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适应社会的发展。 四、主干学科、学位课程及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1.主干学科:化学。 2.学位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A、有机化学A、物理化学A、结构化学、仪器分析、化工原理B、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A、物理化学实验A、仪器分析实验、化工原理实验B、中级无机化学、高等有机化学、化学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计算机上机实习、基础化学设计性实验、中学化学实验设计、教育技能训练I、教育技能训练II、教育技能竞赛、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 五、专业特色: 化学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已在化学教育、应用电化学研究、精细有机合成、化学生物学研究及应用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国内、省内同类学科相比,长江大学化学学科具有明显优势。 六、毕业规定: 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德育培育目标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应获得最低总学分172学分,其中课内理论必修课115学分,实践教学32学分,选修课(含通识教育选修课10学分)25学分。自主发展计划10学分。 七、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

(完整版)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化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化学过程和产品研发,了解化学专业前沿动态,具备化学专业知识、现代教学基本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受到严格科学研究训练,能在中等学校从事教学、教育科学研究,在化工、材料、制药、能源、环保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培训、生产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及特色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以及相关的化工技术知识,受到化学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训练,通过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学习与锻炼,具有良好的从事化学教学与研究的能力,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的协同创新能力。 经四年学习要求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教育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结构化学及化工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 3.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化学教学、化学教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4.了解化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化学教育发展最新

研究成果;了解国家关于科学技术、化学相关产业、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政策、法规。 5.掌握网络基本知识,能应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设计和信息处理。掌握中外文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一定的教学设计、实验设计能力和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学制四年,最长可延长在八年内。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学位。

(完整版)中科院集成电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doc

中科院集成电路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需要,从事集成电路工程领域的设计、制造、研究和管理方面的高 级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具体培养要求是: 1、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 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服务。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 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入学要求 1、招收对象主要为具有学士学位和具有国民教育系列大学本科毕业学历但未获得学士学位的应届毕 业生或在职工作人员,年龄不限。但录取时无学士学位的人数不得超过录取总人数的10% 。 2、申请报考者,需要较系统地掌握集成电路领域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掌握其它信息技术领域特别 是计算机方面的基本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集成电路领域开发或项目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能力 3、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GCT) 和集成电路领域的专业课考试。专业课考试包括专业基础考试和专业综合考试,其重点是考核考生对集成电路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解 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集成电路领域工程硕士采用系统的课程学习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 集成电路工程实践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工程项目实践,完成必要的技术方案设计、开发、项目管理等工作, 并在所取得的工程实践成果基础上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 2、学生采取边工作边学习的学习方式,各门课程(包括实验性课程)的要求和课时数与全日制研究 生要求相同。 3、学校聘请具有丰富实践和教学指导经验的企业资深技术或管理人员参与课程教学,并对学生的工 程实践进行联合指导。 4、学习年限一般为 2 到 5 年,其中从事工程实践的时间不少于 1 年。 四、专业方向设置 集成电路设计方向;集成电路制造与工艺方向。

XX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模板】

广州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方案 (2015级研究生开始使用) 一、专业学位类别、学制、学习方式 一级学科名称:工程硕士(代码:0852 ) 二级学科名称:机械工程(代码:******** ) 学制:3年学习方式:全日制 二、本学科情况介绍: 机械工程学科是广州大学重点发展学科,本学科现有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2人。近五年,本学科教师主持与参加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纵向项目50多项、横向项目60多项,科研经费1500多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余项,出版专著20余部,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三大索引收录100多篇,申请专利35件(发明专利17件),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10多次,与意大利、澳大利亚、澳门等海外大学与机构开展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先后有30多人次出国讲学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大会报告。 经过多年的发展,本学科领域形成了多个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 ①机电设备状态监测与智能维护:重点以核电、数控等大型关键机电设备为对象,研究复杂运行环境下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理论方法和关键共性技术,包括数据库和系统开发。针对核电站阀门、汽轮机叶片等关键零部件进行表面强化与修复;在设备管理与信息化以及主动智能预知维护等方面开展科技研究和社会服务。 ②绿色设计与制造:强调广义制造系统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节能减排。提出了强化研磨、预应力硬态干式精密绿色切削等先进的抗疲劳制造新技术,建立了基于长寿命加工、太阳能节水灌溉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理论和方法;自主研发了强化研磨机和太阳能全自动节水灌溉控制器以及资源利用技术与装备。 ③机械振动控制理论与技术:以大型机械结构振动及控制为突破点,用先进的数值计算方法,对机械系统的振动原理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机械系统减振技术。进行半主动与主动振动控制技术以及智能控制算法研究。并以工程中机械振动引起的噪声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振动噪声产生的机理并提出控制理论和方法。 ④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的研发和应用:针对服务机器人和智能装备的特定对象,围绕着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重点对“系统结构及动力学、控制技术、传感技术、行动规划”四大关键技术以及模块分类与集成高效组建的共性技术和应用工程开展研究,面向工业、农业、第三产业支撑服务,研制一系列可产业化的机器人及智能装备,为服务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提供方法、理论和技术支撑。 ⑤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突出机械科学和信息技术与微电子技术的交叉与结合,在机械系统建模理论、软件开发和工程应用等多方面开展了多层次研究,在反求工程、模具数字化制造技术、汽车/特种滚动轴承设计与加工理论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应用性研究。 ⑥计算机辅助工程与仿真:紧密结合广东经济发展对复杂结构与工程应用分析的强大需求,在多尺度复杂结构数值计算方法、工程应用分析、虚拟仿真技术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深入系统的研究工作。通过对工程和产品的功能、性能与安全可靠性的分析计算,改进和优化了设计方案,对工程和产品的可用性与可靠性提出了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成果。 三、培养目标 以制造业为对象、制造业信息化为背景,培养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 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责任心、主动性和创造力,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作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