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中赞美竹子的诗句】古代诗歌中赞美竹子的诗句

【古代诗歌中赞美竹子的诗句】古代诗歌中赞美竹子的诗句
【古代诗歌中赞美竹子的诗句】古代诗歌中赞美竹子的诗句

【古代诗歌中赞美竹子的诗句】古代诗歌中赞美竹子的诗句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都是字数整齐的古体诗。那么描写竹子的诗句又有哪些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代诗歌中赞美竹子的诗句欣赏,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古代诗歌中赞美竹子的诗句欣赏(一)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_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____马戴《灞上秋居》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____杜甫《登高》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____叶绍翁《夜书所见》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____佚名《江南》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____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____白朴《天净沙·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____杜牧《山行》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____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____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____晏殊《踏莎行·碧海无波》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____陈文述《夏日杂诗》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____周邦彦《苏幕遮·燎

沉香》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____贺知章《咏柳/ 柳枝词》古代诗歌中赞美竹子的诗句欣赏(二)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____柳宗元《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____李白《三五七言/ 秋风词》

水风轻,苹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____柳永《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____晏殊《踏莎行·小径红稀》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____李煜《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____曾几《苏秀道中》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____钱嶫《悯黎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____李峤《风》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____许浑《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行次潼关逢魏扶东归》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____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一》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____杜牧《怅诗》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____王昌龄《长信怨》

绿叶阴浓,遍池亭水阁,偏趁凉多。____元好问《骤雨打新荷》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____李商隐《赠荷花》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____佚名《氓》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____王昌龄《采莲曲》

一字无题外,落叶都愁。____张炎《八声甘州·记玉关踏雪事清游》

梧桐叶上,点点露珠零。____尹鹗《临江仙·深秋寒夜银河静》

久雨寒蝉少,空山落叶深。____秘演《山中》

笑指吾庐何处是?一池荷叶小桥横。____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____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____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引》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____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____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____佚名《桃夭》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____许浑《谢亭送别》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____白居易《长恨歌》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____屈原《九歌·湘夫人》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____张籍《春别曲》

古代诗歌中赞美竹子的诗句欣赏(三)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____戚继光《望阙台》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____纳兰性德《采桑子·九日》

松叶堪为酒,春来酿几多。____张九龄《答陆澧》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____李白《古意》

天涯芳草迷归路,病叶还禁一夜霜。____王夫之《初度口占·辛丑》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____王十朋《点绛唇·素香丁香》

柔条纷冉冉,叶落何翩翩。____曹植《美女篇》

繁枝容易纷纷落,嫩叶商量细细开。____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____佚名《长歌行》

柳丝长,桃叶小。深院断无人到。____晏几道《更漏子·柳丝长》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____苏轼《浣溪沙·咏橘》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____佚名《庭中有奇树》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 咸阳城西楼晚眺/ 西门》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____张炎《清平乐·候蛩凄断》

萧萧落木不胜秋,莫回首、斜阳下。____纳兰性德《一络索·过尽遥山如画》

老柘叶黄如嫩树,寒樱枝白是狂花。____白居易《早冬》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____杜甫《为农》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____白居易《采莲曲》

念归林叶换,愁坐露华生。____张九龄《西江夜行》

孤花片叶,断送清秋节。____纳兰性德《清平乐·孤花片叶》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____甄宓《塘上行》

君看萧萧只数叶,满堂风雨不胜寒。____李东阳《柯敬仲墨竹》

江上月明胡雁过,淮南木落楚山多。____刘长卿《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春云不变阳关雪,桑叶先知胡地秋。____李昂《从军行》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____沈佺期《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古意/ 独不见》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____佚名《芄兰》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____欧阳炯《南乡子·路入南中》

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____董士锡《虞美人·韶华争肯偎人住》酒市渐闲灯火,正敲窗、乱叶舞纷纷。____孔夷《南浦·旅怀》

莲香隔浦渡,荷叶满江鲜。____刘孝威《采莲曲·金桨木兰船》

黄叶覆溪桥,荒村唯古木。____柳宗元《秋晓行南谷经荒村》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____佚名《东门之杨》

青蒲衔紫茸,长叶复从风。____佚名《拔蒲二首》

棘枝风哭酸,桐叶霜颜高。____孟郊《秋怀十五首》

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____温庭筠《送人东游》

云淡风高叶乱飞,小庭寒雨绿苔微,深闺人静掩屏帷。____顾敻《浣溪沙·云淡风高叶乱飞》

很齐全的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诗词中蕴含的地理知识 众所周知,从地心到整个宇宙都是地理学研究的范畴,它涉及众多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和地理景观,在具体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不可能让学生一一地感知,仅管说现代的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设备日益先进, 教学方法不断地完善,虽然目前电影、电视、VCD、DVD、计算机等音像制品和多媒体广泛运用于教学中,但是教师不可能每堂课都运用这些教学手段,很多时候教师还得凭教学语言传道、授业、解疑,所以教 师的教学语言的基本功必须进行充电,除应该具备讲授地理知识的科学性、教育性、情感性、启发性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性,而文学性的语言往往具有朗朗上口,比喻生动贴切等优点,而我国古今诗词、谚语等本身含有丰富的地理知识,如果我们的地理教师在课堂上适当地运用这些富含地理知识的诗词和谚语,不但学生爱听,而且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课堂增彩添色,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得以大大提高,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而且让地理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形象地被理解和记忆,同时很多的诗词和谚语本身就是一幅活生生的地理景观画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画中有知识,知识融于画中”的思维品质,使枯燥的地理知识变得有趣、生动、形象、鲜明,从而让学生热爱地理学科。而且目前很多的地理试卷中或多或少都有一定含量的诗词、歌赋等方面的试题。为此,作为一名地理教师要经常多角度地搜集一些富含地理知识的诗词、民谣、谚语等。笔者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搜集了一部份诗词、民谣、谚语,仅供同行们参考: 1.(清.潘际云)的“淮河四月风怒号,卷起白流翻塘坳,老蛟喷沫天吴骄,一堤如线居民逃”中的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与秦岭合称秦淮线,是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分界线,东部地区南方和北方分界线,耕地以水田为主和旱地为主分界线) 2.李白《将进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中的“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3.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管归来》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黎花开”描绘的是天气特征 4.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的“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我国长江的: 上游地区 5.“野矿沙岸净,天高秋月明”描绘的是气候特征 6.宋.赵师秀《有约》:“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反映的是我国春末夏初的时节,其降雨类型属于:锋面雨中准静止锋7.晋.傅云《歌》中的“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 8.民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之一,说明其日温差大 9.李白的《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园缺,此事古难全”中的“阴晴园缺”指的是:月相变化规律 10.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一词是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 11.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形象地描绘了我国长江三峡的江水湍急,山重水绕的自然景观 12.陆游《游山西村》的“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仗无时夜扣门”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是我国的丘陵地形 13.歌谣“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过去什么地方交通的十分不方便:福建省 14.宋朝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描述的旅游胜地是:江西省庐山

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

[转载]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 (2012-06-15 22:16:33) 转载▼ 分类:趣味地理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古诗词与地理原理汇总作者:huahua 一、古诗与气候知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快行冷锋或寒潮 2、“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城市热岛效应 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唐.刘禹锡)------对流雨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岭南地区暖锋锋面雨 5、“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晴。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地形雨 6、“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渔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有可能是台风 7、“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唐.宋之问)-----向阳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差异 8、“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宋.苏轼)------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9、“三九要冷,三伏要热,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腊雪是宝,春雪不好”------气候资源对农作物的作用 10、“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暖锋和冷锋过境后的效果 11、“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春城昆明年均温14.7℃,一月和七月月均温分别为7.8℃和19.9℃ 12、“春风摇荡自东来,折尽樱桃绽尽梅”,“凉风有信,秋日无边”,“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鲜明的季节周期性之美! 13、“亭亭柏桦,悠悠碧空,微微南来风。”《北国之春》------春季风风向与感受 14、“北风那个吹,雪花那个飘。”《白毛女》------冬季风风向与严寒 15、“白露秋风夜,一夜冷一夜”。-------极地冷气团逐渐南侵 16、“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西北地区日温差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1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既表示锋面雨中的暖锋,又体现了节律美之周期性 18、“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江淮流域准静止锋形成的梅雨 19、“冬朦(雾)晴,春朦(雾)雨,夏朦(雾)晒死鬼”(谚语)------冬夏多雾的原因是无云或少云导致的大气逆辐射弱,春雾是因为暖湿水汽足,极易形成锋面雨。 20、“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华北地区春旱,春天仍在冷气团的控制下,人们对春雨的渴求和珍爱 21、“孔明隆冬借东风,火烧曹阵在赤壁”------北半球气旋的东部吹东南风 22、“蜀军火烧葫芦峡,大雨救了司马懿”-----诸葛亮把司马懿围困在峡谷低地,然后用火攻,人为地制造了一个气旋(热低压),中心气流上升遇冷降水。 2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内》-----四川盆地夜晚降温慢,山谷风热力环流中吹山风,夜雨多。 24、“五原春色归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花落时。”(唐.张敬忠)《边词》-----节律美之纬度地带性 25、“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夏季风经过长途跋涉到了甘肃玉门关处已经“无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1、李白的《蜀道难》: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渲,崖转石万壑雷。 ……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此诗生动地描写了四川省西部崎岖的地形。四川盆地西部邛崃山等山脉属于横断山脉的部分,山峦起伏,连峰接天,削壁深壑,连山耸立,地形非常复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地势高低起伏,导致道路只能围绕山峰盘旋,所以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2、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3、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1、李白的《将进酒》诗中前二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头面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曲折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由于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2、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古诗词中的地理

古诗词中的地理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字字珠玑、句句传情,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从地理学的角度,这些诗篇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如果我们地理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这些富含地理知识的古今诗词和农谚俗语,不但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会使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大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做到跨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还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地理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在一位朋友的空间中摘录以下知识:现将有关地理诗词摘录如下: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表示四季更替,年年往复。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理解为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影射了满月;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影射了残月; “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影射了满月; 【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影射了娥眉月。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来形容庐山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大地春归,而山上的大林寺才桃花盛开,可见山下的气温比山上高。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绘河套平原坦荡辽阔的地形和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温带草原景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语言风格 (一)设问方式 1、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2、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二)分析思路 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品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即语言风格(特色)是就诗歌整体而言的。常见错误是从语言的使用上去揣摩作者的炼词、炼字,阐述字词运用巧妙。一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的使用(炼字);二要注意语言特色(风格)不能等同于语言上的特点,诗歌在语言上的特点包括炼字用词、修辞特点、语言风格等。 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明快清新、平淡自然、朴实无华、明快浅显、明快直露、明白晓畅、流畅自然、多用口语、通俗易懂、华美绚丽、辞藻华丽、深沉隽永、委婉含蓄、含蓄深沉、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缠绵哀怨、温婉悲凉、庄谐俱见、幽默讽刺、简练生动、简练传神、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准确传神等。 【语言风格分类1】古诗词语言风格一般有清新、明快、凝练、含蓄、华丽、质朴、简洁、工丽、隽永、晦涩等类型。 1、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2、明快:主要指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的语言风格。 3、凝练(精练):主要指语言简洁而含意丰富。 4、含蓄:有时也称蕴藉,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5、华丽(绚丽):主要指有富丽的词藻,绚丽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6、质朴(平淡、自然):主要指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7、简洁:特点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8、工丽:既讲究辞藻华丽,又讲究对仗工整。 9、隽永:语意深长,耐人咀嚼。 10、晦涩:主要指语言艰涩、冷僻、难懂。 【语言风格分类2】 1、豪迈雄奇:此种风格的诗,多用具有气势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博大新奇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如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3

xx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3 三、xx与水文 描写水文方面的诗句也不少。如: 1.李白的“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说庐山瀑布之壮美,对庐山瀑布的描绘;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缓慢、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象;3.“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丽天下无”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而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丽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是说长江的天门山一段水流缓慢。 5.“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说明湘江的流向是从南自北流的。 6.“浙江八月何如此?涛似连山喷雪来。”:浙江即钱塘江,八月是是钱塘潮最壮丽的时节。 7.“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是说当时新安江江水十分清晰,含沙量极小。 四.xx与人类活动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 2.“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珍稀的城乡差别。 3.“郡城南下欠亨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区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 4.“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通过对古诗中所描写的环境今昔对比,反映人类在改造自然中创造的奇迹。

5.“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李白《蜀道难》说明蜀道的凹凸与蜀地的闭塞,但现代通过四通八达的铁路、公路、航空运输四川的交通变得非常便当。 6.“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是毛泽东在游览长江时提出的宏伟构想,随着葛洲坝水库和三峡工程的相继建成,将要变成现实,特别是三峡水电站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怎能不让世界惊叹呢。 7.“天上无鸟飞,地上无水草,四处无人烟,风吹石头跑”我国西部昔日荒疏的戈壁滩,而今随着大油田、大气田的陆续开发,一条条公路通向沙漠戈壁深处,使人迹罕至的戈壁滩——塔里木盆地,成为我国严重的能源基地。8.“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碧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王之涣《出塞作》这是一组塞外狩猎的镜头,将士狩猎烧起漫天野火,惊起草中的动物,而后骑马射猎,说明对野生动物的大肆捕杀和为狩猎焚烧动物生息的草场资源,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 五.xx与月相 1.暮江吟中:“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农历的初三时,月亮的形状是弓形的,属于娥眉月。 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像上述能表现出如气候、地形、水文、月相、人文等有关地理知识的诗句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能将古诗词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我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既复习了古诗词知识,又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还提高了自己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一举多得,岂不美哉!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_转帖: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完美整理版)

转帖: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杂谈 0217 2017 :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1、“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 歌》) 此诗表现的是一种由气团和锋面造成的天气变化,展现的是快行冷锋来势之猛,势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栗,过境之前,先出现大风。 2、“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此诗说明冷锋云层加厚,让人有“墨云压顶城欲摧”之感。 3、“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此诗写的是大雨天气,锋面过境。 4、“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此诗表现的是地方性雷阵雨(疑似对流雨)天气:夏日的晴空,突然乌云翻腾,大雨倾盆,一会儿又风吹云散,雨过天晴。 5、“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约客》) 此两诗表现的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我国江南梅子黄熟时节(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 6、“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柳宗元《梅雨》) 此诗点出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入梅,大约在6月上旬开始。

7、“三时已断黄梅雨,万里初来舶棹风。”(苏轼《船棹风》) 此诗点明了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的出梅。“三时”指夏至后半月,“舶棹风”指东南季风,意指七月上旬后半期东南季风盛行时,梅雨期结束。 8、“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此诗描写的是我国北方地区入冬早的气候状况。 9、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哀今之人,胡惨莫惩?(《诗经?小雅?十月之交》) 此诗最早记载了我国的地震状况。 10、“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毛泽东《送瘟神》) 此诗涉及到地球自转现象,赤道自转线速度,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km。 1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已亥杂诗》) 此诗涉及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2、“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傅云《歌》) 此诗直观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周日变化规律,也是日影变化的问题。 1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此诗涉及暖风带来的春雨特点:细、小。 14、“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此诗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大戈壁滩飞沙走石的场面。 15、“海潮随月大,江水应春生。”(刘禹锡《历阳书事七十韵》) 此诗生动简要地刻画了南方海潮及河流涨落的规律。 1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此诗涉及到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划分,“春风”指的是来自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 17、“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此词中的“阴晴圆缺”指的是月相的变化规律。 18、“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此词涉及到月球与地球的关系。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诗歌鉴赏之语言风格 2013-12-30 一、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 婉约----- 隽永----- 朴素自然---- 屈原—王安石—李商隐—李清照— 陆游——杜甫——白居易—— 李白——王维——辛弃疾—— 杜牧——苏轼—— 二、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 三、在鉴赏诗歌时,要重点关注的词: 1、动词是我们鉴赏诗歌用语的重点,要善于通过动词的使用来揣摩诗人的思想感情。 例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例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修饰词: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3.叠词作用: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4.拟声词 5、色彩词: 四、鉴赏诗歌语言题的考查模式 第一种模式炼字型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形象生动的效果。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何处?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必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注意看这个字或者词有没有构成语法现象,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他的表达技巧,如果有,也要写进去) 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作用) 例题1 咏柳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请分析鉴赏“依”字的艺术效果 答案示例:“依”字有之意,(步骤一)写出了柳条之态,

诗词与地理

一、诗句中的自然地理知识 在古代诗歌中,浪漫主义诗人的诗句,大多描绘自然景物,或山川或田园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其中,有许多诗句就饱含有丰富的自然地理要素。如气候、地貌、水能资源等。例如: 1、诗句与气候:“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涣)。这里的“春风”我们理解为夏季风。夏季风从我国东南沿海吹来,由于路途遥远,使之不能到达我国腹地大西北,并明确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大致界线。“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俗语)反映温带内陆地区由于距离海洋较远而形成的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温差大降水少。“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是快行冷锋或寒潮的极好写照。“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形象地说明城市热岛效应现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是四种降雨类型中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或日常生活的感受,我们体会出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唐白居易)可反映物候的垂直分布。其原因是水热状况随山体高度而变化造成,这种变化规律属于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唐宋之问)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宋苏轼)反映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唐李白)可借以说明地球绕日公转所产生的四季变化,一个“谁”字很有深意。“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唐杜甫)这个纯科学的结论用诗的形式表现非常适宜。 2、诗句与地貌: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自不同。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和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古诗中的地理知识 1、xx的《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xx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渲,崖转石万壑雷。……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此诗生动地描写了四川省西部凹凸的地形。四川盆地西部邛崃山等山脉属于横断山脉的部分,山峦起伏,连峰接天,削壁深壑,连山耸立,地形非常复杂。 “一山有四季,十里例外天”从另一方面反映了该地区的地形特征。地势凹凸起伏,导致道路只能围绕山峰盘旋,所以历来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 2、王之涣的《xx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凑巧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 3、xx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xx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衡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 1、xx的《将进酒》诗中前二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二句描写的是黄河源源流长,落差极大,如从天而降,一泻千里,东走大海。上句写大河之水天上来,势不可挡;下句写大河之去,势不可回。这里的“天上”指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巴头面颜喀拉山,黄河从这里发源,委曲东流,沿途接纳了许多支流,经过了5500千米的路程,流入渤海,是我国第二长河。由于青藏高原平衡海拔在4000米以上,为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它与第二级阶梯高出2000-3000米,与平原地区高出3000多米,所以在平原上的人们来看,黄河好似从天而来。这种落差之大,使黄河蕴藏着丰盛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干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 2、xx的《早发xx》: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青山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中以“轻舟”沿江下行,来形容长江流速之快。而“彩云间”三个字,描写白帝城地势之高,以体现长江上下游之间的斜度差距,突出长江上下游的落差之大,说明长江蕴有极其丰盛的水能资源。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长江流到四川盆地以东,真切巫山,形成举世闻名的长江三。由于两岸青山的约束,水流缓慢,形成了丰盛的水能资源。 四、描写自然景观的: 1、xx的《题xx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凹凸各例外。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英姿各不相

古诗词中的地理

xx中的地理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文明的绚丽瑰宝。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它们字字珠玑、句句传情,表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从地理学的角度,这些诗篇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如果我们地理教师能够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这些富含地理知识的古今诗词和农谚俗语,不但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会使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大增,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做到跨学科知识的融汇贯通;还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地理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在一位朋友的空间中摘录以下知识: 现将有关地理诗词摘录如下: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了我国夏季风不能到达西北地区;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桔杨梅次第新”反映了我国南方热量丰富,四季如春鲜果不断;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表示四季更替,年年往复。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理解为对流水侵蚀地貌的描绘;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影射了上弦月; “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影射了满月;“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影射了残月; “月皎惊鸟栖不定,更漏将阑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影射了满月;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影射了娥眉月。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来形容庐山脚下已是芳菲落尽、大地春归,而山上的大林寺才桃花盛开,可见山下的气温比山上高。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绘河套平原坦荡辽阔的地形和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温带草原景观。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规律。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反映了城市中人口稠密,农村人口稀少的城乡差别。“郡城南下不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反映出少数民族的地域分布及旧时汉人对少数民族的歧视态度。 “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形象地说明了城市热岛效应现象。 “大雨大灾,小雨小灾,无雨旱灾”——描述解放前淮河的水文状况。 李白《将进酒》中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天上”是指巴颜喀拉山,“海”是指渤海。

诗歌鉴赏题型语言特色型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题型语言特色型答题模式 诗歌鉴赏题型语言特色型答题模式: 第四节分析语言特色 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2.提问变体:①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②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 4.答题模式: ①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稳、语近情遥、庄谐俱见……); ②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③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

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作家的语言风格举例 ①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②平淡(质朴、自然):其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辞藻的华丽,显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平淡之中蕴涵着深意。 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表面看来句句平淡,平淡之中蕴涵着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情趣。人评其诗“平淡而思致”。 ③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杜甫的《观山水图》“红浸珊瑚短,青悬薜荔长”辞藻华丽,对仗工整,每句开头的“红”“青”颜色词语构成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 ④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本意在于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怀念,但是没有直接写出,而写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⑤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

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诗词中的地理知识 诗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诗来源于生活,因此诗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中常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从诗中不仅能学到很多的文学知识,还可以学到不少的地理知识。 其实很多诗词中的内容我们都可以用现在学过的地理内容来解释。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可以用我们最近学习的地面辐射来解释。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辐射,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地方大气所接受到的地面辐射就比较少,气温比较低;平均每上升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所以在四月的时候,地面上的桃花已经谢了,但是山上的桃花因气温的原因才刚开。 我们第一单元所学习的关于地球的知识,也很多的体现在诗词方面。像是我们朗朗上口的“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就道出了地球自转在赤道上的线速度,还可以由这句诗印证赤道的周长大约是40000千米。“日中万影正,夕中万影倾”直观形象地描绘了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正午时候,太阳位于正中天,所以物体的影子很正,在我国的广大地区,正午时候的影子朝向正北方。但还要注意北极及其附近的特殊情况。如果将诗词和地理的学习结合起来,那学习地理将会更加直观明了。 而我们所学习的关于地形方面的地理知识在诗歌中也有体现。“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描绘的是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喀斯特地貌)的景观特征。“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描述避暑旅游胜地江西庐山的地貌景观特征,这种群峰地貌的最佳观赏位置是站在主峰俯瞰。“上山到云里,下山到谷底,二人对山看得见,一个往返若干天”——描绘的是我国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的地形特点。“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绘河套平原坦荡辽阔的地形和牧草茂盛、牛羊肥壮的温带草原景观。王之涣的《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春风”一词是指来源于太平洋上的东南季风(夏季风),玉门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的西端......其实这些地形方面的地理知识体现在诗人描写风景句子的方方面面。 更不用说描写天气的诗句了。如“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雨萧潇”、“三日雨不止”“湿菌生枯篱,润气醭素裳。”等诗句,都是用来描写由于锋面雨中准静止锋的影响形成的长江中下游的降雨,也就是梅雨的特点。就像是梅雨发生的时间、地域、特点等。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些诗句不但是言情佳句,而且是写实的名篇,它描写出了云贵高原的天气情况。巴山夜雨泛指我国的西南山地巴蜀地区的盆地地形,导致夜间谷地中心垂直方向上气流辐合上升,易成云致雨,故夜雨较多,夜雨率高达达70---80%。西南地区直到9月底10月初,西南季风仍然影响此地,同时由于云贵高原对于南下的冷空气有明显的阻碍作用,因而我国西南山地在冬季半年常常受到准静止锋影

古代诗词中的地理-天气与气候

古代诗词中的地理-天气气候篇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谚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加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从不同角度加深对诗句、谚语的理解,能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的兴趣,扩展地理知识面。 1.“月生林欲晓,雨过夜如秋。”(徐玑《夏日怀友》) “月生林欲晓”,即月出的时候天要亮了,这是下蛾眉月出的时间。该地此时的降水是受冷锋影响形成的。冷锋过境时产生阴雨天气,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故“雨过夜如秋”。 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眠》) 此句诗具体说明了夜间的风雨等大气状况及其变化,描述的是天气特征。 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秋阴不散”的多云天气,因夜间云层愈厚,大气逆辐射愈强,地面就能获得较多的热量补偿。故夜间降温较晴天慢得多,地面温度不易降到0℃以下。这就是秋季多云的夜晚不易形成霜冻的科学道理。而连续的阴天除使霜冻来得晚外,还会导致降水天气。诗人有声有色地描写了“秋阴不散”的两种结果。 4.“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刘禹锡《秋词》) 深秋晴朗的夜晚,天空云少,大气逆辐射弱,地面得到大气补偿的能量少,地面温度下降快,当地面温度降到0℃以下,就会出现霜,即“山明水净夜来霜”。 5.“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黄土高坡》) 这首歌唱出了我国东部地区一年中的主要风向。亚洲东部是典型季风气候分布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夏季北太平洋上高压的势力大大增强,亚欧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吹向亚洲东部,形成东南风。冬季相反,形成西北风,这就是歌词中所说的一年中的风向,“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 6.“冷眼向洋看世界,热风吹雨洒江天”(毛泽东《登庐山》) 此诗句说明夏季来自太平洋的热带海洋气团给我国带来丰沛的降水。夏天,登上庐山,面向太平洋(即“冷眼向洋”),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迎面吹来,带来了丰沛的降水(即“热风吹雨”)。 7.“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清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 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类型主要为锋面雨。一般情况下,每年四、五月份,夏季风开始影响我国,来自大洋的暖气团和北方冷气团形成的锋面在南岭一带,故这里降水较多,即“清明时节雨纷纷”。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随着夏季风增强,锋面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北方的冷空气势力虽已减弱,但仍可影响到江淮地区,两种气流在这里交锋,由于它们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形成准静止锋而产生连续性降水,雨带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徘徊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正是梅子成熟的时节,故称为梅雨天气,即诗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七月中旬以后,随着夏季风的进一步增强,锋面雨带移到华北、东北。 有的年份夏季风特别强,锋面雨带在江淮地区停留的时间很短,很快移到华北、东北,江淮地区基本无梅雨期,成为“空梅”,造成干旱灾害,即“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而华北、东北地区雨季比正常年份来得早,雨季时间也长。这样,在我国就形成南旱北涝的格局。相反江淮地区形成“涝梅”,产生南涝北旱的格局。 8.“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白居易《杜陵叟》)“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白居易《采地黄者》) 本组诗句说明华北地区春旱严重及秋季早来的寒潮带来的危害。春季和夏初,华北地区气温

(完整word版)诗歌鉴赏之语言特色

诗歌鉴赏语言 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把握其运用语言的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近年来,艺术,领会其语言的风格特点。近年来,鉴赏诗歌的语言有多种形式,赏诗歌的语言有多种形式,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设题: 1.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体会语言的风格特色。 2.分析修辞手法,就是分析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3.评析诗人炼字炼句的作用。包括评析“题眼”。 思考 鉴赏诗歌的语言应注意哪些词?诗歌语言的风格有哪些?特点是什么? 诗歌语言的风格 1、朴素(平淡、冲淡、直率):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相关术语:朴实无华、平实质朴、冲淡自然、多用口语。 2、华丽(工丽、绚丽):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绚丽奇诡。 3、清新(自然):主要指用语新颖,不落俗套,语言浅显而有新意。作用是用清丽的语言来营造优美的意境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清新自然如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明快: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相关术语:明白晓畅。 5、含蓄(委婉):主要指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朦胧隐晦、含蓄隽永。 6、悲慨:即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风格的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于时,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相关术语:慷慨悲壮 7、豪迈(奔放、雄奇):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 8、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 生动形象:诗歌的语言往往以其生动形象而感人至深。如: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 朦胧隐晦 含蓄隽永(婉转缠绵):曲径通幽,情调缠绵,表达感情细如抽丝 说说下列诗歌的语言风格①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清新自然) ②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清新自然而又含蓄隽永) 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笔调婉约或含蓄隽永) ④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有晴。(刘禹锡道是无晴却有有晴。(刘禹锡《竹枝词》平淡自然而含蓄隽永) ⑤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生动形象) ⑥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生动形象) ⑦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清新自然)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浅析

古诗词中的地理知识浅析 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学院地理科学系 陈霁冰风水规划研究室原创。专业从事高考命题研究、风水规划设计、四柱命理预测 邮编054001.邮箱:zhangbingtong@https://www.360docs.net/doc/bf3166194.html, 古诗词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们篇幅短小、文辞优美、内容健康、琅琅上口,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结晶,具有形象性和音乐性特征,给人以艺术感染和美的熏陶。其中相当部分的诗词作品对自然和社会进行了大量的描写,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地理元素。这些诗词对增强我们的地理审美观、正确地理解地理规律、激发我们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等方面都大有帮助。 一、古诗词中的自然地理知识 在古代诗歌中,浪漫主义诗人的诗句,大多描绘自然景物,或山川或田园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其中,有许多诗句就饱含有丰富的自然地理知识。 1.古诗词与气候 气候是长时间内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的平均或统计状态,时间尺度为月、季、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气候以冷、暖、干、湿这些特征来衡量,通常由某一时期的平均值和离差值表征。气候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热量的变化而引起的。 中国国土辽阔,从南到北兼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几个不同的温度带。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有:季风气候显著;气候的大陆性强;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温带气候为主。 对于季风气候描写的诗词,如唐朝王之涣的“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季风是海陆间季风环流的简称,是由大尺度的海洋和大陆间的热力差异形成的大范围热力环流。夏季由海洋吹向大陆的风为夏季风,冬季由大陆吹向海洋的风为冬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暖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