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总结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总结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总结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分析总结

——2014年第一季度

2014年第一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12例,事件由五个临床科室报告。报告及时、效果明显,促进相关流程再造,提高相应环节质量,保障质量安全。

一、事件统计分析本季度合计上报12例,由临床科室、影像科上报,具体科室上报分布情况见下图,报告数量最多的科室为四区,报告5例,其次为十一区、一区、七区、九区、影像科,这与科主任负责管理、科室人员自觉主动密切相关。

本季度发生的不良事件为II、III、IV级事件(具体分布见上图),均未引起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各科室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处理,均保障了医疗安全。医务科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积极整改的科室给予奖励。

二、事件原因分析第一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各科室均完成事件个例原因分析、处理、评价持续改进措施,在此,只针对发生较多、特殊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一)冲动事件分析本季度报告的冲动事件5例,主要原因:1、医生病情评估不到位,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执行不到位,未识别有攻击风险的患者。2、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3、护士对有被害妄想、命令性幻听等高危病人关注度不够。4、未严格执行风险评估制度。(二)、病人逃跑、出走事件分析

本季度报告精神科病人逃跑事件2例,综合科病人出走1例,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医院因素医护人员因素

三、整改意见

个例持续改进措施见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综合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整改意见:(一)、不良事件报告管理方面1、科主任加强科内人员培训,负责完成每月不良事件质控,在报告数量、质量上强化指标;2、医务科加强督导,鼓励科室上报;

(二)不良事件报告内容方面1、加大医院环境安全及医疗隐患排查,对报告的不良事件追踪落实,消除隐患;2、落实病情评估制度、医师三级查房制度、巡视制度、探视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加强院科两级督导;3、加强后勤工作人员培训。

医务科2014年4月10日

年度不良事件报告总结

心血管内科一病区 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成因分析年度报告 一、 2013年护理不良事件汇总 2013年全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0例:迹近错失事件1例;无伤害事件2例;轻度事件1例;中度事件3例;重 度事件3例。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型 事件类型 列数 比率 坠床 1 10% 压疮 2 20% 跌倒 1 10% 输液反应 1 10% 食物过敏 1 10% 药物事件 4 40% 合计 10 100% 1 2141101 2 3 4 列数1全年不良事件统计 输液反应食物过敏药物事件输液反应压疮跌倒 图1

由(图1)看出发生例数最多的护理不良事件是药物事件,其次是压疮,其它不良事件包括输液反应、跌倒、坠床等。 01 2 3 456 7 8 人次2013年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人员职 称分析主管护师护师护士 图2 按发生不良事件当事人职称分析,发生例数最多的是低年资、低职称护士。 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科室护士长现场督导不力、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严重影响了医疗护理安全。 二、 原因分析 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如给病人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床号、瓶签、输液卡、三对照,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医嘱,错抄或

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错服、漏服、多服药,有的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如: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直径大于2CM;各种检查、手术因漏做皮肤准备或备皮而影响手术及检查者。工作随意性太强,随意简化流程,如病人出院或转科、转床时未及时拆销床头卡、治疗卡,到下一位病人来时又只喊床号未喊姓名就很容易张冠李戴将前一位病人的治疗用在新病人身上。 4、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巡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没有告知清楚,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如:不按时巡视病房,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卧床病人翻身不及时造成褥疮。 5、由于低年资护士较多,工作经验不足,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查对制度落实不认真,对有些药物在不同途径的治疗目的和效果不了解,对发生的病情变化不能及时判断而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2012医疗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2012医疗质量安全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是一个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一个医院水平高低体现,医疗安全管理是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年来,我院在卫生局的直接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卫生部、局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投身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广开医疗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严抓各种医疗质控指标,提高医疗整体水平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现对本年度医疗医疗治疗和医疗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一、切实改善医疗服务 加强医德医风和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教育,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认真开展了内容为“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的“三好一满意”活动,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充实门诊医师,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坚持准时开诊,保证病人及时就诊。建立医疗费用公开透明制度,住院病人实行一日一清单制度,病人可以随时查询药品价格、住院费用等详细情况,深受病人的好评。 加强医患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切实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合法、合理、安全使用,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严格技术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执业行为。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加强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储存、使用的监督管理。 二、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安全事关群众的健康安危,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医疗安全的进行首先要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时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质量安全

儿科2016年不良事件年度总结分析.doc

儿科2016年不良事件统计分析为提高医疗和护理安全,消除安全隐患,提倡和鼓励主动上报医疗不良事件,对我科2016年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统计。今年我科发生不良事件共16例,其中药物不良反应10例,护理不良事件2例,跌倒事件1例,职业暴露1例,错用药1例,其他事件1例。具体分析如下: 2016年儿科医疗不良事件汇总 不良事件汇总 不良事件后果汇总

不良事件时间分布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不良事件主要分布在一、二季度,经过持续改进,三、四季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不良事件主要分布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其次是护理不良事件。造成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巡视病房不及时、沟通不良、疏于个人防护等而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影响了医院的护理安全。 一、发生不良事件具体原因有: 1、个别患儿对部分药物过敏或使用药物本身有可能发生不良反 应。 2、巡视病房不及时,未能按照级别护理要求巡视病房,未及时观察和发 现患儿输液过程中液体渗漏。同时责任护士在进行宣教时,对静脉输 液有可能发生渗漏相关知识未详尽交代家属,未保证家属完全理解。 至患儿液体渗漏未及时发现。 3、个人防护不到位,违反操作规程,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导致被针刺伤。 4、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宣教不详尽,未引起患儿家属重视自身安全,

致使患儿重视患儿安全忽视自身安全,使家属跌倒受伤。医生护士对 门诊患儿及家属的宣教,家属未照看好患儿,至门诊患儿手指夹伤。 5、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违反查对制度,对已停止医嘱未查对清楚,至 错误执行医嘱。 6、护士长监管力度不够,特别是重点环节、重点时段的管理。 二、为了加强医疗和护理安全,减少医疗风险,减轻医患矛盾,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制度具体预防措施: 1、使用药物前详细询问患儿过敏史,用药过程中加强巡视, 密切观察患儿情况,同时向家属宣教药物知识,配合观察患 儿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2、责任护士加强对患儿及家属的宣教,注重安全。同时做 好防护措施,提供防滑鞋,及时清理地面垃圾及水渍,拖地 后放置警示牌,防止患儿滑到和坠床。 3、按护理级别巡视患儿,特别是用药过程中,及时发现药 物不良反应及液体渗漏情况。特别加强对使用高渗性药物患 儿的观察。同时加强宣教,请家属配合观察患儿,如有异常 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4、护士长认真组织学习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必须做到人人 熟练掌握,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管理,只有 人人掌握了流程、标准,才可能正确的执行。 5、要求护理人员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职 业暴露发生。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2016年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报告 XXXXXX人民医院质控科 随着人们法律观念和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技术水平及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进一步加强医疗安全管理,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进一步明确以“病人安全”为导向,自从2014年我院制定了非处罚性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及工作流程》以来,各科室严格监控和管理,按规定及时、主动上报,2016年度各科室上报不良事件及药品不良反应312例,未发生重大安全事件。现将各科室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以利于消除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及纠纷,不断提高医疗质量。 一、2016年度不良事件数据汇总 1.1-12月上报例数:图1

2.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科室分布:图2 3. 不良事件分类:

4.2016年与2015年不良事件对比,见图4 图4 2016年与2015年各类不良事件对比

4. 各类不良事件1-12月趋势,见图5 5. 不良事件发生场所,见图 6 图5—2016年1-12月趋势图

二、2016年各类不良事件汇总分析 (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1.医疗不良事件分类: 图7—-医疗不良事件分类柏拉图2. 医疗不良事件分级:

3.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小结: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中,由医生上报7例,护士上报19例。绝大多数属于Ⅳ级事件,占73%,主要是医嘱事件,Ⅲ级事件占27%,主要有医疗处置事件、用药错误等。 医嘱事件16例,其中录错药物数量5例、录错药物剂量4例、漏录电脑4例、录错患者3例;医疗处置事件4例,包括胸腔闭式引流操作2例,导尿操作2例;用药错误2例,包括用法错误、提前用药各1例;跌倒事件2例,均为脑血管疾病患者夜间坠床;意外事件1例,为住院处录入身份信息错误;输液反应1例。 (二)护理安全不良事件 1.护理不良事件分类: 2. 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是一个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一个医院水平高低体现,医疗安全管理是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年来,我院在卫生局的直接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卫生部、局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投身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广开医疗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严抓各种医疗质控指标,提高医疗整体水平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现对本年度医疗医疗治疗和医疗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1、切实改善医疗服务 加强医德医风和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教育,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充实门诊医师,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坚持准时开诊,保证病人及时就诊。建立医疗费用公开透明制度,住院病人实行一日一清单制度,病人可以随时查询药品价格、住院费用等详细情况,深受病人的好评。 加强医患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结合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切实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合法、合理、安全使用,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严格技术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执业行为。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加强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储存、使用的监督管理。 2、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安全事关群众的健康安危,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医疗安全的进行首先要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时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主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诊疗技术常规,把各项制度落实到各个环节之中。成立樟树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加强医疗文书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对病案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和管理。制定樟树乡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方案,以落实奖惩机制,确保奖惩到位,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成绩优异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不达标的科室或个人除给予经

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及分析

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及分析一、总结 2015年度科室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共7例, 6例均为输液反应1例针刺伤上半年发生6例输液反应,其中5例药物过敏反应,1例输液反应,下半年1例针刺伤 二、原因分析 1.药品质量不纯:药品质量不纯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关系密切。另外,抗生素制剂中有大量的微细结晶、聚合物或降解物,输液中的微粒异物可导致静脉炎,在输液装置上加终端滤器,可防止或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2.过敏反应: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医药品种用于临床,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种类逐渐增多。有些药物试验阴性而用药过程中出现反应;部分药品在常规做过敏试验时,即可发生过敏性休克,更需注意的是,某些抗过敏药物本身也能引起过敏反应。 3.给药方法不当:临床用药,有严格规定,违规操作,会增加副作用。护士未严格执行医嘱。 4.违反操作常规:医疗工作人命关天,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每个环节的敷衍了事,马马虎虎,都会造成严重后果。

5.特异性体质:某些人对药物特别敏感,会出现难以想象的不良反应,所以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6.药物事件发生例数较多:主要原因为护士未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对实习学生过于放手;对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监管、考核不到位;对问题护士不够警觉。 7.对院感知识培训不到位 护理人员院感意识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操作忙乱,使用后的锐器未及时放入锐器盒。 三、认真落实整改措施 1.科室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护士长组织召开科室分析会,分析不良事件发生原因,讨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持续改进护理工作。 2.科室发生不良事件后,护士长定期进行追踪整改落实情况。 3.持续加强患者安全管理:①、规范危重患者风险评估,临床专业指导组每周组织抽查。②、风险评估专项督导,确保评估客观准确、护理措施到位。③、加强对PDA使用情况的监管,严格执行安全用药制度,杜绝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第三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第三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总结分析2013年三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总结 2013年三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合计上报58例~事件由19个科室报告。报告及时、报告效果明显~促进相关流程再造~提高相应环节质量~保障质量安全。 一、事件统计分析 本季度合计上报58例~全部由临床科室上报~具体科室上报分布情况见图1.报告数量最多的科室为疼痛康复科科~报告10例~其次为神经外科、肿瘤科~报告7例。这与科室主任负责管理、科室人员自觉主动密切相关。 2013年第三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科室分布表 肝胆外科, 1 骨科脊柱组, 1胃肠外科, 1感染科, 1 呼吸内科, 1 消化内分泌科, 1泌尿外科, 1疼痛康复科, 10 产科, 2 儿科, 2 神经外科, 7中医肛肠科, 2 肾内血液科, 3 妇科, 3 肿瘤科, 7心内科, 3 急诊科, 3 中心ICU, 5 胸心外科, 4

图1 本季度7月上报29例~8月上报12例~9月上报17例~具体月度上报情况见图2~7月份上报数量较多~可能与医务部多次针对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开展培训学习有关~8、9月份上报数量较7月份明显降低~可能与医院7月份狠抓医疗质量后得到改善有关。加强 培训学习~增强大家主动报告意识~鼓励大家积极上报~最终才能达到防范不良后果~持续整改~提高医疗质量的目的。 2013年三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 报月度统计表 2930 25 2017 1512 10 5 7月8月9月 图2 本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根据报告的类型分为10类~详见图3。报告前三位的是药物事件、医患沟通事件、跌倒事件和医疗处置事件~分别报告19、8、4例。报告类型区别难度较大~汇总的不良事件有些属于其他职能部门主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一、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包括范围广~与护理不良事件、药物不良事件、医疗器械不良事件、院感不良事件等有交叉,二、各职能部门未统一报告流程,三、报告人未分类报告给相关职能部门。

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半年总结

2016年内四科护理不良事件半年总结 未进一步增强我科护理人员安全意识,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服务质量,降低和防范医疗风险,确保医疗安全。现将本半年我科不良事件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持续改进措施,使科室护理人员认识到落实护理规范、制度的重要性,增强防范意识,确保患者安全,使我科护理质量持续改进。要求我科护理人员从不良事件中汲取深刻的教训,做到举一反三,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现将2016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如下: 一、总体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一)本半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5例,其中有严重差错1例,一般差错共计4例,现总结如下: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型: 半年不良事件统计列数图1 由(图1)看出发生例数最多的护理不良事件是药物事件,其次是压疮,其它不良事件包括输液反应、跌倒、坠床等。 按发生不良事件当事人职称分析,发生例数最多的是低年资、低职称护士。 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科室护士长现场督导不力、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严重影响了医疗护理安全。 二、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 1、本半年的不良事件的发生有降低趋势,说明在不良事件的管理上,科室重视、培训加强、收到了一定效果。 2、核心制度的落实不到位和违反操作常规仍然是发生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比如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格,如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医嘱,错抄或

漏出医嘱,凭记忆核查而不是用眼睛督查。护理操作中凭经验处置,违反操作常规等。 3、巡视病房不及时,未能严格按照级别护理要求巡视病房,个别护士在值班时睡觉,,甚至夜班如无新入、病情危重病人,很少进病房,导致病情观察不及时。 4、护士思想不重视,责任心不强、风险意识差,缺乏慎独精神。 5、护士消极倦怠心理极易引起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由于护士工作平凡锁,技术与服务要求高,精神高度紧张,细想压力大,易引起护士的消极倦怠心理,表现出细想不集中,工作缺乏热情,对待病人冷漠,与医生和病人缺乏交流而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6、、护士普片理论知识、操作规范较差,不能及时发现潜在的病情变化,不能发现安全隐患。 7、新转科人员工作较粗心,不注意细节,对科室流程不熟悉。 8、警示教育不够,对薄弱环节督导不到位。 9、物质交接不仔细,敷衍了事、流于形式。 三、整改措施 1、继续鼓励不良事件的上报,发生不良事件后,及时积极与相关部门和人员合作,将病人的损害降到最低,最大限度的保障病人的生命安全。 1、科室认真组织学习核心制度,特别是查对制度,必须做到人人熟练掌握,同时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的管理,只有人人掌握了流程、标准,才可能正确的执行。 2,严格执行分级护理制度,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按照级别护理巡视病房,对高危患者进行评估,采取安全防范措施,同时告知家属留陪诗人。 3、组织学习各种“三基”,理论、操作规范,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心,不能随意简化流程,不能存在懒惰心理,稍一疏忽大意,就可能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 4、加强交接班制度的管理,特别是患者病情、治疗、抢救药品、及科室物资等。 5、提高科室新转科人员的培训,科室重点加强对本科室常见病、常用药的学习。 4、科室将加强监管力度,对有可能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要有预见性,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5、加强安全护理学习:从细想和法律教育入手,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包括医德医风、身体、心理等各方面素质培养,是做好护理工作的保证。让每位护士重视安全护理。对每例护理不良事件应根据发生的问题从源头上、从流程、制度的制定上来认真分析可能的原因和存在、潜在的隐患,找出改正对策,优化操作流程,并进行警示教育,不断改进护理服务,杜绝事件的发生,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

2018年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2015年,根据医院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管理委员会工作计划,制定了多项目标,并一一执行。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工作中仍需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将2015年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依法执业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依法执业的执行与落实,保障医疗安全,医务科加强对全院的依法执业进行检查、督导、落实、反馈、组织学习与落实。加强执业准入管理,要求各科主任严把入关,无执业资格人员必须在执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执业。 二、制度建设、继续完善各项制度 在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及操作规范的同时,医院修订了医、药、技管理规范及各临床专业诊疗规范。 三、定期医疗质量检查、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医务科对全院各临床科室进行质量检查。严格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每月组织至少进行一次病历质量督导检查。 四、主要存在的缺陷 1、医疗质量:(1)部分科室的医疗文书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上级医师查房记录完全雷同,常规检查不完善,病历中出现许多逻辑错误(如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出入院诊断不一致等),重要异常检查结果无分析、无记录,诊断依据不足,部分医师或者护理人员应该签名的地方未签字,

日常病程记录书写不及时,手术安全核查及手术风险评估不完整等等。(2)部分科室抗生素使用不规范(3)部分科室医疗质量质控小组工作未落到实处。 五、下一阶段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 1、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加强督查力度,严格把好执业准入关,使各级医务人员自觉依法行医,依法执业。 2、加强各类质量管理制度的学习,提高医疗质量,做到诊断有标准,治疗有依据。 3、做好《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年版)的培训工作,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强化“三基三严”,不断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和执业水平,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4、完善和统一医院医疗质量评价的各项标准。 5、进一步完善院科两级管理组织,落实院科两级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和责任。 6、现运行病历由医务科定期组织检查;归档病例由医务科及病案室组织相关科室主任或质控医师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病历督导检查,至少每月一次。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总结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管理分析总结 ——2014年第一季度 2014年第一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12例,事件由五个临床科室报告。报告及时、效果明显,促进相关流程再造,提高相应环节质量,保障质量安全。 一、事件统计分析本季度合计上报12例,由临床科室、影像科上报,具体科室上报分布情况见下图,报告数量最多的科室为四区,报告5例,其次为十一区、一区、七区、九区、影像科,这与科主任负责管理、科室人员自觉主动密切相关。 本季度发生的不良事件为II、III、IV级事件(具体分布见上图),均未引起医疗纠纷、差错、事故,各科室在事件发生后及时处理,均保障了医疗安全。医务科对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并积极整改的科室给予奖励。 二、事件原因分析第一季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发生后,各科室均完成事件个例原因分析、处理、评价持续改进措施,在此,只针对发生较多、特殊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进行分析。(一)冲动事件分析本季度报告的冲动事件5例,主要原因:1、医生病情评估不到位,三级医师查房制度执行不到位,未识别有攻击风险的患者。2、患者受精神症状支配,3、护士对有被害妄想、命令性幻听等高危病人关注度不够。4、未严格执行风险评估制度。(二)、病人逃跑、出走事件分析

本季度报告精神科病人逃跑事件2例,综合科病人出走1例,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医院因素医护人员因素 三、整改意见 个例持续改进措施见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表,综合分析,提出以下几点整改意见:(一)、不良事件报告管理方面 1、科主任加强科内人员培训,负责完成每月不良事件质控,在报告数量、质量上强化指标; 2、医务科加强督导,鼓励科室上报; (二)不良事件报告内容方面 1、加大医院环境安全及医疗隐患排查,对报告的不良事件追踪落实,消除隐患; 2、落实病情评估制度、医师三级查房制度、巡视制度、探视制度、健康教育制度,加强院科两级督导; 3、加强后勤工作人员培训。 医务科 2014年4月10日

医疗质量与安全活动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线,医疗水平的高低、医疗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我科以“精湛的技术、一流的管理、周到的服务”为宗旨;以“一切是否有利于患者为治疗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指导思想;以“提供专业、放心的医疗服务”为服务理念。现将我科医疗质量安全月活动总结如下: 一、完成的工作: 1.科室管理方面 (1)健全和完善了科室必备的质量管理组织。根据质控考评标准,建立、健全了“层次分明、职责清晰、功能到位”的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对人员组成进行了调整和补充,完善了各种工作制度,使各自的职责与权限范围进一步得到清晰。 (2)完善了各项医疗制度并形成了严格的督查奖惩机制,实施了一系列保证医疗质量的措施和方法。根据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我科实际情况,完善了有关的管理规定和制度。 (3)加强了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教育。我科广泛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教育,对全科医务人员进行了多次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 (4)进一步规范和提高了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认真贯彻落实《中医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我科加强了对病历质量的检查工作:一是科主任经常不定期抽查运行病历,对不合格的病历通报批评,并给予经济处罚。二是质控小组对每份归档病历进行终末质量检查,对病历质量反馈的情况进行科室讨论分析。三是科室质控小组加大了管理力度,针对病历质量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制定了整改措施,督促及时整改。 (5)强化服务意识,加强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宣传和沟通。科室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对我科室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 2.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性改进方面 (1)创新了管理理念,结合我科的实际,建立了科员个个参与的三级质量监控体系。按照二级甲等医院的有关标准,结合质量考核方案,对我科的医疗工作质量标准有针对性、有重点地进行检查。如重点检查住院病历、归档病历、合理用药、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等。把医疗考核质量与奖惩挂钩。有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医疗质量管理起到了保证的作用。 (2)加强了核心医疗制度的贯彻落实,推行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医疗质量控制和医疗安全管理。 ① 病历书写制度方面:加强了病历书写规范要求。根据医务科要求,加强了对病历质量的检查和监控,做到了个人自查,科 主任、质控员每周抽查出院病历并且不定期抽查运行病历;所有检查结果均在晨会上公布并提出整改措施,对不合格的病历的问题进行公示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甲级病历率逐步提高,病历书写存在的普遍问题也得到明显的改善。

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工作总结分析

2017年上半年重症医学科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一、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时间及例数分析 2017年上半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其中1月份1例、3月份1例、6月份1例。

二、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类别分析 2017年上半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均为导管脱落/拔出类护理不良事件,其他类型未发生 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类别分析图 三、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当事人年资分析 2017年上半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涉及护理人员3人次,其中工作时间1-5年者2人次、工作时间6-10年者1人次、工作时间11-20年者0人次。 四、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级别分析

2017年上半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3例,其中3例均为Ⅱ级护理不良事件,无其他类别。 2017年上半年护理不良事件级别分析 五、原因分析及整改措施 (一)原因分析 1、环境因素:ICU病房环境封闭,患者无家属陪伴,各种仪器的报警声等让患者感到陌生和孤独、恐惧。 2、患者因素:由于患者年龄较大、体质弱、既往无插管史、相关知识缺乏舒适度改变、对疼痛不耐受、意识障碍、住院时间长,长期卧床,患者及患者家属对健康宣教依从性差等原因导致意外拔管。 3、医护因素:医生未对导管进行缝合固定,未及时使用镇痛镇静药物,护士巡视不及时,观察、评估患者不全面,针对躁动患者未及时使用约束带。 4、导管因素:中心静脉管道牵拉过紧,经口气管插管方法固定不牢,你囊压力不足等原因至导管容易脱落。 (二)改进措施 1、设置仪器报警声,尽量减至工作人员能听清时的最小声,减少对病人的刺激,鼓励家属探视时与患者交流,关心爱护患者。 2、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针对受疾病影响易发生跌倒、导管拔出的患者多次进行全面健康宣教,提高患者及家属防范意识,责任护士应根据患者具体情

医疗不良事件总结完整版

医疗不良事件总结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5年度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成因分析报告为加强我院医疗安全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安全,今年我院医务科护理部共接到医疗安全(不良)事件102件,每百张床为件,其中医疗不良事件30件,IV级事件(隐患事件)6件,III级事件(未造成后果事件)10件,Ⅱ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10件,Ⅰ级事件(不良后果事件)4件,护理事件77起件。现将我院2015年度医疗不良事件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一、医疗不良事件分类汇总 年医疗不良事件分类分级汇总表: 2.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类别分布: 3.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科室分布情况

年度医疗不良事件发生时间特点 2015年度医疗不良事件各月上报情况 2015年度医疗不良事件上报情况 二、2015年护理不良事件分类汇总 年度护理不良事件汇总情况 2.护理不良事件类别分布如下图: 2015年度护理不良事件分类占比情况

1月 1 7月7 2月 1 8月11 3月 2 9月12 4月7 10月10 5月 5 11月 5 6月10 12月 6 合计77 三、经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讨论后认为存在以下问题: 1.未能严格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观察病情不仔细,护理措施不到位;违反护理操作规程,查对制度不严格,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 2.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服务态度不好。其中大部分不良事件均能从中发现医护人员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认真负责、服务态度差。医生没有树立良好的为患者服务思想,未能做到一切以病人为中心、未能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 3.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加强危急重症和医务人员本身技能医学知识的学习。 四、针对上述问题,委员会讨论决定采取以下整改措施: 1.严格执行各项关键性医疗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医师职责,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如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手术分级制度、术前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查对制度、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度、临床用血审核制度等,有效防范、控制医疗风险,及时发现医疗质量和安全隐患。对年龄较大的,特别是重病人,术前评估应尽可能的详尽、完整、准确,及时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对可能出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工作总结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工作 总结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医疗质量医疗安全工作总结医疗质量是一个医院生存发展的根本,是一个医院水平高低体现,医疗安全管理是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一年来,我院在卫生局的直接正确领导下,认真学习卫生部、局关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有关精神,投身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广开医疗市场,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服务,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严抓各种医疗质控指标,提高医疗整体水平有效减少医疗纠纷,杜绝了医疗事故的发生。现对本年度医疗医疗治疗和医疗安全工作总结如下: 1、切实改善医疗服务 加强医德医风和医疗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教育,使广大职工进一步树立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流程,优化诊疗环境。充实门诊医师,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坚持准时开诊,保证病人及时就诊。建立医疗费用公开透明制度,住院病人实行一日一清单制度,病人可以随时查询药品价格、住院费用等详细情况,深受病人的好评。 加强医患沟通,完善沟通内容,改进沟通方式,注重沟通效果,结合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切实加强医院基础管理,建立健全医疗安全管理组织,落实各项核心医疗工作制度和安全措施,保证医疗仪器设备合法、合理、安全使用,避免发生医疗差错和事故。严格技术准入制度,规范医疗执业行为。认真贯彻《药品管理法》、《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加强药品、医疗器械采购、储存、使用的监督管理。

2、切实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质量安全事关群众的健康安危,是医疗服务的生命线,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医疗安全的进行首先要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狠抓规章制度的落实,时刻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以质量安全为主题,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严格执行诊疗技术常规,把各项制度落实到各个环节之中。成立樟树卫生院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加强医疗文书质量管理,严格执行《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对病案质量实施全程监控和管理。制定樟树乡卫生院专业技术人员考核方案,以落实奖惩机制,确保奖惩到位,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成绩优异的科室或个人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对医疗服务质量考核结果不达标的科室或个人除给予经济处罚和全院通报批评,强化“三基三严”训练,不定期举行各级各类人员三基考核,将医务人员的临床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进行综合评定,并将考核结果与个人考核挂钩,确保医疗技术人员自身技术素质的不断完善和更新,全面提高医务人员业务素质。 3、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医疗行为是核心 今年,我院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结合各岗位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制定了岗位职责、医德医风、人事管理、会议、学习、考勤、后勤管理、财务财产管理、统计报表管理、医疗文书档案管理,奖、惩等管理制度;制定了行政管理、医疗质量管理、护理质量管理、药品管理、院内感染控制管理、财务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和医德医风管理等质量控制考核细则;制定职能科室、业务科室综合目标责任书,

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及分析

护理不良事件总结分析 一、总结 2015年上半年科室主动上报不良事件43例,药物事件19例(给药剂量错误2例,给药对象姓名错误3例,药名错误4例,已停仍给药2例,需皮试而未记录皮试结果即已给药2例,药物医嘱漏执行3例,输液时间过长导致输液反应1例,频率错误2例,);坠床事件4例(院内4例);输液漏肿4例;书写错误3例(执行时间1例,治疗单医师未签名即执行,签执行时间签错液体组);压疮2例,抽血时少抽导致重抽2例,导尿管4例(滑脱、自行拔除、强行插管、已停未及时拔除各1例);超短波治疗烫伤1例,留置针处皮肤破损、渗液1例,输液速度过快1例,穿刺后未及时松压脉带1例,;输血时刺破血袋1例。 二、原因分析 1、药物事件发生例数较多,主要原因为护士未严格遵守查对制度;医护沟通 不到位;对护士,特别是年轻护士监管、考核不到位;对问题护士不够警觉。 2、管路事件、压疮事件原因分析:护理部风险管理培训、重点环节督导不到 位;科室护士长不良事件根本原因分析不到位,整改措施未落实;护士对护理风险评估、健康宣教不到位,病情掌握不够,管路固定不当,人力不足,患者方面病、陪人依从性低,与疾病有关的感觉障碍等 3、医疗处置事件发生例数较多,主要原因为护士未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病情 观察不到位;护士安全宣教不到位;未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三、改进措施 1、加强不良事件分析、整改: ①召开院、科两级不良事件分析会,认真落实整改措施:科室发生护理不

良事件后,护士长组织召开科室分析会,分析根本原因,讨论切实可 行的整改措施,持续改进护理工作。护理部定期召开全院不良事件分析会,分析讨论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整改措施。 ②科室发生不良事件后,护理部10 天内到科室追踪整改落实情况。 2、持续加强患者安全管理: ①规范危重患者风险评估,临床专业指导组每周组织抽查。 ②加强管路滑脱风险评估及压疮风险评估专项督导,确保评估客观准确、 护理措施到位。 ③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杜绝查对错误出现。 3、丰富健康宣教形式,提高病人的依从性。 ①增加宣教的次数,让患者及陪人充分掌握与疾病有关的知识。 ②印制健康教育宣传活页、手册,便于患者随时学习。 4、加强护理人员培训: ①组织全院护理人员“护理核心制度”的学习,加强对核心制度的掌握。 ②对新来人员严格把关;对年轻护士严格要求;关注问题护士。 四、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填写不足之处 1、不良事件发生的经过记录不详细 2、姓名写错的应详细记录为“xxx” 3、输液漏肿应记录漏肿药物、面积、部位等 4、科室护士长应熟知本科室不良事件经过、处置等情况 5、留置针处皮肤感染应记录留置事件、部位等 6、不良事件报告表应及时填写并于一周以内上交护理部 7、对具有代表意义的不良事件一定要上报(例如上级医院转至本院患者 的一些治疗、处置措施中的不足)

年度不良事件报告总结

消化内科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 成因分析年度总结 一、2016年护理不良事件汇总 2016年全年共发生护理不良事件11例:无伤害事件6例;轻度事件5例。 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类型 事件类型列数比率 跌倒 1 9%输液反应 1 9% 管路事件 1 9% 药物事件8 73% 合计11 100%图1 由(图1)看出发生例数最多的护理不良事件是药物事件,其它不良事件包括输液反应、跌倒、管路事件等。 按发生不良事件当事人职称分析,发生例数最多的是低年资、低职称护士。 造成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护理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遵守规章制度、科室护士长现场督导不力、查对制度流于形式、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严

重影响了医疗护理安全。 二、原因分析 1、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认真执行各种查对制度而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用药查对不严,如给病人进行治疗时只喊床号,不喊姓名,更换液体时未做到床号、瓶签、输液卡、三对照,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发错口服药。 2、不严格执行医嘱:表现在盲目的执行医嘱,错抄或漏抄医嘱,有时凭借主观印象,未能及时发现病人用药剂量的更改而对病人造成影响。对医嘱执行的时间不严格,包括给药时间拖后或提前、错服、漏服、多服药,有的做过敏试验后,未及时观察结果,又重做者,抢救时执行医嘱不及时等。 3、不严格执行护理规章制度和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如:静脉注射药液外渗引起局部组织红肿、热痛、直径大于2CM。工作随意性太强,随意简化流程,如病人出院或转科、转床时未及时拆销床头卡、治疗卡,到下一位病人来时又只喊床号未喊姓名就很容易张冠李戴将前一位病人的治疗用在新病人身上。 4、不严格执行护理分级制度:没有严格按照分级护理制度对病人观察和巡视,没有认真落实病人交接班制度,健康教育没有告知清楚,对有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无预见性,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析

2018年不良事件半年工作总结分析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发生在医疗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防范医疗事故,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安全,促进医学健康发展和保护患者利益的重要措施。我中心继续推行不良事件报告无责呈报机制,现将2018年1-6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汇总如下。 一、基本情况: 1、2018年1-6月我中心共发生6例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其中影像科共发生3例均为孕周>28周彩超示S/D>3属于危急值未及时上报,占全院总数的50%,分别发生于1月、3月和4月;妇产科共发生3例,占全院总数的50%,于2018年3月28日22:45因胎盘早剥未按急诊手术Ι类处理,于2018年5月15日因用药原则错误患者口服炔雌醇环炳孕酮片突然减量再次阴道出血,6月28日在取出宫内节育器时发生子宫穿孔。详细情况如图所示: 2、2018年1-6月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分类:

二、原因分析: 从上图可以看出我中心2018年1-6月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共6件,其中Ι级不良事件(警告事件)0件,Ⅱ级不良事件(不良后果事件)2件,占33%,Ⅲ级不良事件(未造成不良后果事件)1件,占17%,Ⅳ级不良事件(临界错误事件)4件,占50%,均为主动上报。 1、影像科3例危急值未报告造成Ⅳ级不良事件(临界错误事件),医院于2018年2月6日更新危急值的项目和值,医务科在中干会暨科主任例会上组织学习,并要求科内培训,而科内未及时培训,使科内人员不熟悉更新后的危急值报告范围,从而导致漏报。 2、妇产科3例,1例胎盘早剥未及时识别危重孕产妇,未严格执行急诊手术时限,未按急诊Ι类处理,按急诊Ⅱ类处理,造成Ⅲ级不良事件(未造成不良后果事件);1例异常子宫出血因用药原则错误患者口服炔雌醇环炳孕酮突然减量

不良事件总结

各类不良事件分析如下: 1、制度执行不到位: 查对制度落实不到位:因不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而在工作中出现的不良事件仍占较高比例。具体表现在口头医嘱执行查对不严,服药注射处置查对不严,致使给患者输错液体或漏发口服药。 交接班制度落实不到位:患者已用的药、未发的药未做好仔细交接,致使给患者重复用药、漏发口服药。 2、流程不合理:未按流程操作,致使患者约束时问过长引起不适,自行解开约束带进而拔管。 3、护士因素: 工作经验不足:低年资护士较多,对一些专科知识、基本常识、操作规程掌握不牢固,工作流程不熟悉,查对制度落实不认真。 责任心不强,是导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很重要的因素之一。未对患者进行有效评估,工作缺乏前瞻性。 护理人员不足:工作压力大,工作忙。 护患沟通、告知不到位,致使患者未明确配合的原因及目的而自行拔管;在患者提出疑问时,护士未给予足够重视,造成重复用药。 4、患方因素:小儿、患者意识欠清,配合能力不足,家属不能有效配合也是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客观因素。 5、管理因素: 培训不到位:技能操作培训流于形式,理论基础差,缺少对专科知识的培训。 督导不力:护士长、护理部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培训管理不够。 三、上报的不良事件中院感部分7例,主要为职业暴露。医护人员在进行诊疗活动时当有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破损皮肤时要采取防护措施,暴露后立即采取预防性措施,并进行追踪检测。 四、根据以上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整改措施: 1、科室要加强病历质量管理,严格按照《l JI东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的要求,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规范地书写各种医疗文书,保证医疗安全。 2、加强沟通,包括医忠沟通,护忠沟通,医护沟通,医医沟通,保证医疗服务工作连贯,规范,无缝隙,告知患者及家属目的及注意事项,使其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保证患者的安全,取得配合。 3、科室加强制度的学习,尤其是核心制度,并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严守医嘱管理制度,确保医嘱(尤其是口头医嘱)执行准确无误;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尚未完成的治疗、特殊用药等做到仔细交接。 4、术前术后知情同意告知要充分,对于医疗行为可能伴随的风险、发生几率和危害结果预防的可能性,如药物的毒副作用、手术的并发症等内容详细告知患者。 5、医护人员要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加强责任心,对病人负责,保证医疗安全。 6、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科室重点加强专科知识及技能操作的培训,对新上岗护士的护理技术操作做到放手不放眼,做好传帮带。 7、医务科、护理部、感染办、科土任、护士长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人群的监管,完善预警机制。 8、第一季度药物和器械方面不良事件存在漏报现象,请各科室严格按照《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的规定,发生不良事件及时上报,保证医疗安全。

儿科年不良事件年度总结分析

儿科2016年不良事件统计分析 为提高医疗和护理安全,消除安全隐患,提倡和鼓励主动上报医疗不良事件,对我科2016年发生的医疗不良事件进行统计。今年我科发生不良事件共16例,其中药物不良反应10例,护理不良事件2例,跌倒事件1例,职业暴露1例,错用药1例,其他事件1例。具体分析如下: 2016年儿科医疗不良事件汇总 事件原因例数比率药物不良事件10 62.5% 护理不良事件 2 12.5% 跌倒事件 1 6.25% 职业暴露 1 6.25% 错用药 1 6.25% 其他事件 1 6.25% 不良事件汇总 不良事件后果汇总

不良后果程度比率 未造成后果事件87.5% 不良后果事件12.5% 不良事件时间分布 时间例数比率一季度 5 31.25% 二季度9 56.25% 三季度 1 0.625% 四季度 1 0.625%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不良事件主要分布在一、二季度,经过持续改进,三、四季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不良事件主要分布在药物不良反应方面,其次是护理不良事件。造成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责任心不强、不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巡视病房不及时、沟通不良、疏于个人防护等而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病人病情,造成了护患矛盾产生,影响了医院的护理安全。 一、发生不良事件具体原因有: 1、个别患儿对部分药物过敏或使用药物本身有可能发生不良反 应。 2、巡视病房不及时,未能按照级别护理要求巡视病房,未及时观察和发 现患儿输液过程中液体渗漏。同时责任护士在进行宣教时,对静脉输 液有可能发生渗漏相关知识未详尽交代家属,未保证家属完全理解。 至患儿液体渗漏未及时发现。 3、个人防护不到位,违反操作规程,个人防护意识不强,导致被针刺伤。 4、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宣教不详尽,未引起患儿家属重视自身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