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5*2)

1.基因工程

应用人工方法把生物的遗传物质,通常是DNA分离出来,通过体外DNA重组创造新生物并给予特殊功能的技术称为基因工程,也称DNA重组技术

2.转基因动物

采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根据需要选择待定的外源基因(或DNA片段),与真核表达载体重组,导入受体动物细胞并与染色体基因组整合,通过选育获得的具有外源基因表达的特异生物性状并能传代的动物

3.人类基因组计划

全世界的科学家联合起来,从整体上研究人类的基因组,分析人类基因组的全部序列以获得人类基因组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的计划

4.基因组文库

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克隆载体储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5.目的基因

在基因工程设计和操作中,被用于基因重组、改变受体细胞性状和获得预期表达产物的基因

6.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一定位点上的磷酸二酯键断开,产生具有5’-磷酸基和3’-羟基的DNA片段的内切脱氧核糖核酸酶。

7.重组子

一般将真正含有预期重组DNA分子的转化子称为重组子

8.质粒Plasmid

一种存在于宿主细胞中染色体外的裸露DNA分子,一个质粒就是一个DNA分子

9.细胞工程:

以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的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改良生物品种或创造新品种;或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的过程

10.植物组织培养

在无菌和人为控制外因的条件下,培养和研究植物组织、器官,甚至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完整植株的技术。

11.花药培养

是将花粉发育至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到人工培养基上,经过适当的诱导以形成花粉胚或愈伤组织,进而分化成植株的技术

12.原生质体

是指除去了细胞壁后的裸露的细胞

13.愈伤组织

原指植物在受伤之后于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组织,现已泛指经细胞与组织培养产生的可传代的未分化细胞团

14.单克隆抗体技术

将能产生某种抗体的B淋巴细胞和能无限增殖的骨髓瘤细胞融合,获得既能繁殖也能分泌特殊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技术。

15.核移植(动物克隆技术)

将动物早期胚胎或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受精卵或成熟卵母细胞中,构建新的胚胎,使重构胚胎发育为与供核细胞基因型相同后代的技术

16.转导

通过噬菌体将一个细胞的基因传递给另一个细胞的过程

17.转染

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法使病毒或噬菌体的裸露DNA分子引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

18.发酵工程

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

19.固定化酶

限制在一定空间但仍具有催化活性的酶。

20.酶活力

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

21.酶传感器

利用酶的催化作用,在常温常压下将糖类、醇类、有机酸、氨基酸等生物分子氧化或分解,然后通过换能器将反应过程中化学物质的变化转变为电信号记录下来,进而推导出相应的生物物质浓度的间接型传感器。

22.酶反应器

以酶为催化剂进行反应所需要的容器及其附属设备

23.酶工程

利用酶、细胞器或细胞所具有的特异催化功能,或通过对酶进行修饰改造,并借助生物反应器和工艺过程来生产人类所需产品的一项技术

24.蛋白质工程

在基因工程的基础上,结合蛋白质结晶学、蛋白质化学、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通过对基因的人工定向改造等手段,对蛋白质进行修饰、改造、拼接以生产能满足人类需要的新型蛋白质技术

25.蛋白质组学

研究细胞内所有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26.蛋白质一级结构

由许多氨基酸按照一定的排列顺序,通过肽键相连而成的多肽链结构。

27.生物农药

可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体本身,或源于生物并可作为“农药”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

填空题(5*2)

1、生物技术主要是指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

2、酶工程包括酶的固定化、细胞的固定化、酶的修饰改造和酶反应器的设计等

技术。

3、游离酶在应用时的不足之处主要有:(1)酶的稳定性较差(2)酶使用后通常

不能回收(3)产物的分离纯化较困难等三个方面。

4、固定化酶的主要缺点是酶易失活

5、微生物产酶过程中,提高酶产量可以通过添加诱导物、添加产酶促进剂、表

面活性剂、控制阻遏物浓度等措施实现。

6、利用载体结合法进行酶的固定化的途径主要有吸附法、包埋法、共价结合法、

共价交联法。

7、酶的发酵生产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固体发酵,另一种是液体深层发酵。

液体深层培养主要控制条件有温度、__通气和搅拌__和__PH_____。

8、依据培养基在发酵工业中的用途,可以将培养基分成___孢子培养基___、

______种子培养基___和___发酵培养基____。

9、工业发酵按微生物对氧的不同需求可分为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可分为固体发

酵、液体发酵;按发酵菌的种类可分为好养型发酵及厌氧型发酵两种发酵形式。

10、细胞工程包括植物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细胞器移植技

术、干细胞技术、克隆技术。

11、植物细胞融合技术的主要过程主要包括制备原生质体、诱导细胞融合、

筛选杂合细胞三个步骤。

12、动物细胞融合途径主要有_化学诱导融合、电极诱导融合和__病毒诱导融

合_。

13、细胞融合技术中杂合体的鉴别与筛选技术主要包括显微镜鉴别、互补法、

细胞与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再生体植株表型等手段。

14、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生长素对细胞分裂素的比值低有利于促进胚芽及胚

根的诱导分化。

15、植物组织培养主要包括预备阶段、诱导去分化阶段、继代增殖阶段、生

根发芽阶段、移栽成活阶段等环节。

16、植物脱病毒的途径主要有物理学方法、化学方法、生物学方法、综合脱

毒法等四种。

17、人工种子由___人工种皮_____、___人工胚乳__和____胚状体__构成。

18、分批培养微生物时,微生物表现出典型的生长周期,包括延滞期、加速

期、指数生长期__、减速期_、稳定期_和_衰亡期。

19、基因工程技术是生物技术的核心技术。

20、基因工程操作流程主要包括目的基因分离、与克隆载体重组、转入受体

细胞、筛选和鉴定克隆子。

21、基因工程的实施包括四个必要条件:工具酶、基因、载体和受体细胞。

22、现代生物技术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

23、重组DNA导入植物细胞常采用农杆菌介导的Ti质粒载体转化法、电穿孔

法、微弹轰击法、花粉管通道转化法。导入动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有病毒颗粒介导的病毒颗粒转导法、磷酸钙转染法、显微注射法等。

24、限制性内切酶酶切DNA片断后通常有两类末端平末端、黏性末端。

25、Cosmidvector的特点主要包括具有λ噬菌体的特性、具有质粒载体的特

性、方便的选择、高容量的克隆能力。

26、PCR定点诱变法可分为重组PCR定点诱变法和大引物诱变法。

27、PCR包括三个步骤变性、退火、延伸。

28、蛋白质工程主要研究手段是利用反向生物学技术。

29、蛋白质溶液的pH大于等电点,该蛋白质颗粒带负电荷,反之则带正电荷。

30、蛋白质全新设计可分为功能设计和结构设计。目前的研究重点和难点侧

重从结构设计出发,从蛋白质的二级结构开始。

31、改变蛋白质结构的核心技术是基因的定点诱变技术。

32、生物农药可分为____生物体农药___和____生物化学农药____。

33、基因治疗根据对宿主病变基因采取的措施不同,可分为__基因置换__、

__基因修正___、___基因修饰_和基因失活四大策略。

34、目前的肿瘤疫苗根据其组成可分为四种_肿瘤细胞疫苗_、_肿瘤核酸疫苗

__、____肿瘤肽疫苗_____和___肿瘤基因工程疫苗___。

35、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最终任务是__要破译人类遗传物质DNA分子所携带的

全部遗传信息_。

单项选择题(10*2)

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引入骨髓瘤细胞的目的是(A)。

A.能使杂交细胞大量增殖

B.产生特异性强的个体

C.是细胞融合容易进行

D.是产生的抗体纯度更高

2.蛋白质工程是在基因工程基础上,延伸出来的第二代基因工程,其结果产生

的蛋白质是(D)。

A.氨基酸种类增多

B.氨基酸种类减少

C.仍为天然存在蛋白质

D.可合成天然不存在蛋白质

3.基因工程的基本程序一般不包括(A)。

A.工具酶的改造

B.制备目的DNA

C.目的DNA与载体的连接

D.导入寄主细胞

4.英国克隆羊"多利"的产生、"抗虫棉"的培育、"番茄马铃薯"的创造、单克隆

抗体的制备、抗生素的生产依次是下列哪项生物技术取得的成果。

①基因工程②细胞工程③发酵工程④酶工程(B)

A.①②②③④

B.②①②②③

C.①②④③③

D.①②①③②

5.最早问世的转基因动物(B)。

A.转基因羊

B.转基因老鼠

C.转基因猪

D.转基因牛

6.人工种子由三部分构成,不属于这三部分的是(D)。

A.人工种皮

B.人工胚乳

C.胚状体

D.胚轴

7.目前国际社会对植物性转基因食品的检测,属于检测表达的重组蛋白质的方

法是(C)。(+ELISA法)

A.PCR法

B.Northern杂交

C.Western杂交

D.生物芯片技术

8.cDNA是指(A)。

A.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互补的DNA

B.在体外经反转录合成的与DNA互补的DNA

C.在体内经反转录合成的与RNA互补的DNA

E.在体内经转录合成的与DNA互补的RNA

9.当前国内外研究最多,应用最广泛的杀虫细菌是(C)。

A.白僵菌

B.昆虫病毒

C.苏云金杆菌

D.膦丝菌素

10.植物基因工程最常用的质粒载体是(C)。

A.F质粒

B.R质粒

C.Ti质粒

D.COLE

11.目前国际社会对植物性转基因食品的检测,不属于检测插入的外源基因的方

法是(C)。

A.PCR法

B.Northern杂交

C.Western杂交

D.生物芯片技术

12.发酵过程中,pH值取决于(D)。

A.菌种

B.培养基

C.培养条件

D.以上都是

13.与传统育种相比,植物体细胞杂交在育种作物新品种方面的重大突破表现在

(B)。

A.证明杂种细胞具有全能性

B.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C.缩短育种周期,减少盲目性

D.快速培育无病毒植株,保留杂种优势

14.可用于水产、香肠、奶油、生面条的保藏的是(C)。

A.谷氨酸钠

B.葡萄糖氧化酶

C.溶菌酶

D.甜味剂

15.以下不属于生物技术在食品包装中的应用的是(D)。

A.酶工程

B.基因工程

C.生物信息技术

D.免疫学技术

16.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D)。

A.生产菌种的选育

B.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

C.反应器的设计及产物的分离

D.以上都是

17.下列不属于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是(D)。

A.快速无性繁殖

B.原生质体融合

C.种质资源保存

D.抗病毒作物培育

18.花药培养的主要目的是(A)。

A.单倍体育种

B.形成成熟花粉

C.形成正常胚

D.形成花粉管

19.生产青霉素等抗生素的生物技术主要是(A)。

A.发酵技术

B.转基因技术

C.克隆技术

D.酶工程技术

20.植物组织培养过程的顺序是(A)。

①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②根、芽③愈伤组织

④脱分化⑤再分化⑥植物体

A.①④③⑤②⑥

B.①④③②⑤⑥

C.①⑤④③②⑥

D.⑥①④③⑤②

判断题(10*1)

1.现代生物技术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立为标志。T

2.基因是不可分割的最小的重组单位和突变单位。F

3.基因是一个功能单位,但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最小的重组单位和突变单位T

4.如果需要得到真核生物基因的完整序列,必须用基因组文库方能达到。T

5.cDNA文库不包含内含子。T

6.cDNA是以DNA为起始材料,经过复制得到的互补DNA。(在体外经反转录合

成的与RNA互补的DNA)F

7.DNA的复制是全保留不连续复制。F

8.用自身作引物合成的cDNA链,往往cDNA并不完整。F

9.所谓半保留复制就是以DNA亲本链作为合成新子链DNA的模板,这样产生的

双链DNA分子由一条旧链和一条新链组成。T

10.核酸Tm的高低与DNA分子中G+C的含量有关,碱基数相同的情况下,其含

量越高,则Tm越高。T

11.有一些来源不同的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的是同样的核苷酸序列,这类酶称为同

裂酶。T

12.E.coliDNA连接酶只能催化双链DNA片断互补黏性末端之间的连接。T

13.只有具有互补黏性末端的DNA片段才可以被连接起来。F

14.只有粘粒端才可以被连接起来。F

15.Northern杂交是DNA-RNA之间的杂交。T

16.Western杂交是DNA—RNA之间的杂交。F

17.Western杂交可以检测外源DNA的导入与否。F

18.质粒DNA进行电泳时,其三种构型中,开环DNA跑的最快,共价闭环形DNA

跑得最慢。F

19.重组质粒载体可以通过细胞转化方法将重组DNA转入受体细胞。T

20.无论用哪种转化方法均可用PBR322作载体。F

21.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是植物转化的有效方法。T

22.目的基因来源于各种生物,其中真核生物染色体基因组是获得目的基因的主

要来源。T

23.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可在短时间内扩增出大量拷贝数的待扩增DNA片段,但目

前只能应用于基因工程目的基因的制备。F

24.1977年,美国首先采用大肠杆菌生产了人类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人生长

激素释放抑制剂激素。T

25.假基因不能合成功能蛋白质,是相应的正常基因突变引起的。T

26.通过DNA重排技术进行酶基因的体外随机突变可以获得大量的正突变基因F

27.转基因食品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我们无法检测某种食品到底是不是转基

因食品。F

28.转基因生物直接食用的,称为“转基因食品”,而作为加工原料生产的食品,

则不能被称为“转基因食品”。F

29.动物细胞融合的途径包括:病毒诱导融合、化学诱导融合、电极诱导融合T

30.植物组织培养的诱导去分化阶段需在培养基中添加较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类

激素,诱导外植体产生愈伤组织。 F

31.工业化植物细胞培养系统主要为悬浮培养系统和固定化细胞培养系统,后者

细胞生长缓慢,但次生代谢物含量相对较高。T

32.碳源是微生物细胞生命活动的基础,向细胞提供碳素化合物的营养物质是其

唯一作用。F

33.任何细胞都可用作受体细胞。F

34.原核生物细胞是最理想的受体细胞。T

35.固定化原生质体由于细胞内的结构完整可以保持细胞原有的生命活动能力F

36.克隆的本质特征是生物个体在遗传组成上的完全一致性。T

37.克隆子就是重组子。F

38.进入细菌的外来DNA之所以被降解,是因为细菌只修饰自身DNA,不修饰外

来DNA。F

39.酶是具有生物催化特性的特殊蛋白质。F

40.包埋法可以用于酶、细胞和原生质体的固定化。T

41.酶活力指在一定条件下酶所催化的反应速度,反应速度越大,意味着酶活力

越高。T

42.角叉菜胶也是一种凝胶,在酶工程中常用于凝胶层析分离纯化酶。F

43.α-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可使淀粉液化,但不称为糊精化酶。F

44.酶法产生饴糖使用α-淀粉酶和葡萄糖异构酶协同作用。F

45.液体深层发酵是目前酶发酵生产的主要方式。T

46.目前蛋白质工程主要集中在改变现有蛋白质结构这一领域,其核心技术是基

因的人工定点突变。T

47.PCR技术不仅用于细菌、螺旋体等病原菌的检测,还可用于病毒的检测。T

48.ELISA方法是检测转基因作物中的重组蛋白质产物的常用方法。T

49.检测外源基因的导入时,PCR的准确性要高于Southern杂交的准确性。F

50.在生物技术的五大工程中生化工程是核心技术,它能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F

51.生物技术是由多学科综合而成的一门新学科。T

52.生物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包括当代生物技术和现代生物技术两部分。F

53.生物技术主要包括五项技术(工程)。T

54.现代生物技术是所有自然科学领域中涵盖范围最广的学科之一。T

55.本世纪初,遗传学的建立及其应用,产生了遗传育种学,并于60年代取得了

辉煌的成就,被誉为“第一次绿色革命”。T

简答题(4*5)

1.简述生物农药的意义,并列出几种常用的生物农药。

意义:

1)生物农药的毒性通常比传统农药低

2)选择性强,不易产生抗药性

3)只对病虫害有作用,对人、畜及水生生物等都比较安全。

4)高效低残留易分解,对生态环境影响小,环境安全。

常用的生物农药有苏云金杆菌、井冈霉素、浏阳霉素、阿维菌素等。

2.抗病虫转基因作物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它是一种无环境污染的防治策略,可显著减轻农业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有助于可持续农业系统的建立。

2)抗性基因的来源广阔,不受不同生物个体间生殖隔阂的限制,可以在整

个生物界中挑选、组合目的基因

3)抗病虫特性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整体性。

4)育种周期短,防治病虫成本低

3.用于申请专利的生物技术发明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1)具有新颖性

(2)具有创造性

(3)具有应用价值

(4)在申请专利说明书对发明做详尽的描述,使在同一领域的其他人能够了解执行。

4.列举构建转基因动物导入外源基因的主要方法。

1、显微注射法:用显微注射器直接把外源DNA注射到受精卵细胞的原核或细胞质中。优点:准确、快捷。缺点:成本很高

2、病毒载体法:最常用的病毒载体是逆转录病毒

3、脂质体介导法:用脂质体作为人工膜包裹DNA,以此作为载体将外源DNA

导入细胞

4、精子介导法:成熟的精子与外源DNA共育再给卵子受精,外源DNA通过

受精作用进入到受精卵并整合到受体的基因组中

5、胚胎干细胞法

6、原始生殖细胞法

5.分离目的基因的途径有哪些?

(1)酶切法(2)PCR法(3)化学合成法(4)基因组或cDNA文库法

6.生物技术在培育抗逆性作物品种中的应用有哪些?

1、培育抗除草剂作物

2、培育抗病毒病作物

3、培育抗病虫害作物

4、培育抗重金属镉的作物

5、培育适应极端气候条件的新品种

6、抗盐碱、抗旱

7.发酵培养基由哪些成分组成?

碳源,氮源,无机盐,微量元素,生长因子,水,产物形成诱导物、前体和促进剂

8.单倍体植株形单体弱,为什么科学家仍热衷于诱发产生单倍体植株?

1)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后,在一个世代中即可出现纯合的二倍体,从中选出的优良纯合系后代不分离,表现整齐一致,可缩短育种年限。

2)单倍体植株中由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虽经染色体加倍,但由于没有显性基因的掩盖而容易显现。有利于研究诱变育种和突变遗传

3)在诱导频率较高时,单倍体能在植株上较充分地显现重组的配子类型,可提供新的遗传资源和选择材料

4)中国首先应用单倍体育种法改良作物品种,已育成了一些烟草、水稻、小麦等优良品种。单倍体育种如能进一步提高诱导频率并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远缘杂交等相结合应用,则在作物品种改良上的作用将更显著。

因此科学家热衷于诱发单倍体植株。

9.简述对生物技术发明进行保护的几种主要形式及其优缺点。

主要形式有:专利保护、商业秘密。

①优点:专利持有者在专利保护期内对产品和工艺保持绝对垄断的地位,一

经取得专利后对保持专利容易管理。

②缺点:专利到期后必须将专利的内容公布,这将有利于竞争者。由于各专

利法缺乏一致性从而引发许多问题,其他未被专利覆盖到的商业领域可能容许对专利的滥用。

10.作为基因克隆载体一般应具备的条件是什么?

①容易进入宿主细胞,而且进入效率越高越好

②能在宿主细胞中复制繁殖,最好要有较高的自主复制能力

③容易插入外来核酸片段,且插入后不影响其进入宿主细胞和在细胞中的

复制。这就要求载体DNA上要有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位点

④容易从宿主细胞中分离纯化出来,便于重组操作

⑤有容易被识别筛选的标志,当其进入宿主细胞或携带外来核酸序列进入

宿主细胞时都能被辨认和分离出来

11.cDNA文库和基因组文库的主要差别有哪些?

1)基因组文库克隆的是任何基因,包括未知功能的DNA序列;cDNA文库克隆的是具有蛋白质产物的结构基因,包括调节基因

2)基因组文库克隆的是全部遗传信息,不受时空影响;cDNA文库克隆的是

不完全的编码DNA序列,受发育和调控因子的影响

3)基因组文库中的编码基因是真实基因,含有内含子和外显子;cDNA文库克隆的是功能基因,不含内含子

4)基因组文库的片段来源是基因组DNA的一部分;cDNA文库的片段来源是mRNA逆转录的cDNA。

12.人工种子利用有何优点?

①可以一年四季进行工厂化生产

②有利于保存该种系的优良形状

③成本更低,适合机械化田间播种

④可在人工胚乳中添加适量的营养物、激素、农药、抗生素、除草剂等,

以利于胚状体的健康生长。

13. 固定化酶有哪些指标?

①相对酶活力②酶的活力回收率③固定化酶的半衰期

14. 以pBR322说明基因工程中载体的基本要求及pBR322的优缺点。

基本要求:

(1)具有对受体细胞的可转移性,并在宿主细胞内能独立复制

(2)有选择性标记

(3)有一段多克隆位点。

(4)分子量小,拷贝数多

(5)容易从宿主细胞中分离纯化

优点:

1)带有一个复制起始位点,保证了该质粒只在大肠杆菌的细胞中行使复制的功能

2)质粒载体pBR322相对分子质量较小,有较高的拷贝数

3)有两种抗生素抗性基因,可供转化子的选择标记

缺点:

保留了转移蛋白mob的作用位点。能够被ColK质粒编码的mob蛋白识别,如果

再有F质粒的参与,就有可能转移。

15. pH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及发酵过程中影响pH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①影响酶的活性

②影响微生物细胞膜所带电荷的状态,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影响微生物

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产物的排泄

③影响培养基中某些组分和中间代谢产物的解离,从而影响微生物对这些

物质的利用

④pH不同,往往引起菌体代谢过程的不同,使代谢产物的质量和比例发生

改变

⑤pH还会影响某些霉菌的形态。

⑥所用的菌种、培养基的成分和培养条件、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代谢都会

引起pH变化

16. PCR的基本步骤及特点分别是什么?

基本步骤:

①DNA变性:反应系统加热至90~95℃,双链DNA变性成为两条单链DNA,作为

互补链聚合反应的模板

②退火:降温至37~60℃,两种引物分别与模板DNA链的3’一侧的互补序列杂

交(复性)

③延伸:升温至70~75℃,耐热性DNA聚合酶催化引物按5’→3’方向延伸,

合成模板DNA链的互补链。

重复以上过程,经过3次循环,就可以出现待扩增的特异性DNA片段。

特点: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可以扩增mRNA

分析题(2*15)

1.基因工程研究的理论依据是什么?试述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技术路线。

理论依据:

(1)基因是可切割的

(2)基因是可以转移的

(3)基因可以通过复制把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

(4)基因与多肽之间存在对应关系

(5)不同基因具有相同的物质基础

(6)遗传密码是通用的

基本技术路线:(画图)

2.请分析开展干细胞研究对人类的积极意义及其争议性。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多潜能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

积极意义:

1)在体外鉴别、分离、纯化、扩增和培养人体胚胎干细胞,并以这样的干细胞为“种子”,可培育出一些人的组织器官。

2)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器官的广泛临床应用,将产生一种全新的医疗技术,也就是再造人体正常的甚至年轻的组织器官,从而使人能够用上自己的

或他人的干细胞或由干细胞所衍生出的新的组织器官,来替换自身病变

的或衰老的组织器官,对人类寿命的延长给予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争议性:

1)干细胞研究的争议性主要包括人胚胎干细胞的来源是否合乎法律及道德,应用潜力是否会引起伦理及法律问题。

2)一些人争辩,从人胚中收集胚胎干细胞是不道德的,因为人的生命没有得到珍重,人的胚胎也是生命的一种形式,无论目的如何高尚,破坏人胚是不可想象的。

2)一些人认为,科学家们没有杀死细胞,只是改变了它的命运,因而是道德的。

3)有些人担心,为获得更多的细胞系,公司会资助体外受精获得囊胚及人工流产获得胎儿组织,人流将泛滥。

3.如何从一片嫩叶经组织培养培育出众多的完整植株?

经历以下5个阶段:

(1)准备阶段

选择合适的外植体;除去病原菌及杂菌;配制适宜的培养基

(2)诱导去分化阶段

使各种细胞重新处于旺盛有丝分裂的分生状态,培养基中应添加较高浓度的生长素,使其形成愈伤组织

(3)继代增殖阶段

及时分离愈伤组织成适当大小转移到新配制的培养基上,促进愈伤组织生长增殖

(4)生根发芽阶段

诱导胚状体的形成,继而长出小植株。通常在这个阶段将愈伤组织移置含细胞分裂素,少量或没有生长素的培养基中,并给予光照

(5)移栽成活阶段

适时移栽室外以利生长,此时的小苗十分幼嫩,所以要在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中进行

4.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任务是什么?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HGP的最终任务是要破译人体遗传物质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完成后将获得四张图:物理图、遗传图、序列图和解录图。前三张图实际上是精确度不同的三张序列图,最后一张图则用来表示DNA上哪些核苷酸序列可

以编码蛋白质。

1)HGP计划的实施可大大加速医学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

2)推动发育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的发展

3)将使人们在疾病诊断、基因治疗、遗传保健、优生优育等方面建立全新的人类医学。人类的寿命也将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4)HGP对社会经济有重要影响。转基因食品、转基因药物、发现新功能基因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5)HGP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种族选择性灭绝性生物武器、基因专利战、基因资源的掠夺战、基因与个人隐私等问题出现

5.举例说明对现有蛋白质进行改造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

方法:

1)M13载体法:利用人工合成带突变位点的寡聚核苷酸作为引物,通过M13噬菌体载体系统获得突变基因

2)PCR法:利用人工合成带突变位点的诱变引物,通过PCR扩增获得定点突变基因

应用:

1.胰蛋白酶

2.枯草杆菌蛋白酶

3.金属硫蛋白

4.人白细胞介素-2

5.组织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

6.转基因(食品或作物)对人类是双刃剑,还是单刃剑?发达国家是否有阴谋?

谈谈你对转基因食品的看法

双刃剑

转基因食品的优点:

(1)延长蔬菜的货架期和感官特性

(2)提高食品的营养和品质

(4)提高肉、奶和畜类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5)增加农作物抗逆能力,增加农业产量

(6)生产可食性疫苗或药物

(7)生产生物功能性食品

转基因食品的缺点:

(1)在安全性方面目前有一些证据指出转基因食品具有潜在的危险。

(2)多项研究表明,转基因食品对哺乳动物的免疫功能有损害。

(3)有研究表明,试验用仓鼠食用了转基因食品后,到其第三代,就绝种了,不得不承认转基因食品还存在很多隐患!

7.阐述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各种途径?

(1)根癌农杆菌介导的Ti质粒载体转化法:含有Ti质粒的根癌农杆菌与一些植物的细胞接触后,Ti质粒的一部分导入植物细胞,整合到植物

基因组DNA,随基因组DNA的复制而复制

(2)低能离子束介导转化法:当一定能量和剂量的离子束作用于植物细胞时,会导致局部细胞壁和细胞膜的结构产生刻蚀和穿孔,从而导入外

源DNA

(3)脂质体介导转化法:通过脂质体与原生质体的融合或原生质体的吞噬过程,把外源DNA转运到细胞内

(4)精子介导法:只适用于动物。精子同外源DNA共育后再给卵子受精,使外源DNA通过受精过程进入受精卵并整合于受体的基因组中

(5)花粉管通道转化法:只适用于植物。植物授粉过程中,将外源DNA涂在柱头上,使DNA沿花粉管通道或传递组织通过珠心进入胚囊,转化

还不具正常细胞壁的卵、合子及早期的胚胎细胞

(6)激光微束穿孔转化法:利用直径很小、能量很高的激光微束照射受体细胞,可导致细胞膜的可逆性穿孔,从而导入外源DNA

(7)电穿孔转化法:通过电脉冲作用,使细胞膜上产生可逆的瞬间通道,从而促使外源DNA导入细胞内

(8)微弹轰击转化法:通过高速运行的金属颗粒轰击细胞,将包裹在金属颗粒表面的外源DNA分子随金属颗粒导入细胞

(9)超声波处理转化法:可击穿细胞膜并形成过膜通道,使外源DNA进入细胞

(10)体内注射转化法:利用注射仪把外源DNA直接注入细胞

(11)化合物诱导转化法:用二价阳离子处理某些受体细胞,可以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8.简述现代生物技术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1)改善农业生产、解决食品短缺

①高农作物产量及其品质(培育抗逆作物的优良品系、植物种苗的工厂化

生产、生物固氮、生物农药、生产绿色食品、减少化肥使用量)

②发展畜牧业生产(动物的大量快速无性繁殖、培育动物的优良品系)

(2)食品生产、食品加工、食品检测

(3)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开发新药、基因治疗、疾病的预防和诊断)

(4)解决能源危机、治理环境污染

(5)制造工业原料、生产贵重金属

9.筛选克隆子有哪些方法?

1、根据载体标记基因筛选转化子

(1)根据载体抗生素抗性基因和相应的选择药物筛选转化子

(2)根据载体除草剂抗性基因和相应的选择药物筛选转化子

(3)根据生长调节剂非依赖型筛选转化子

(4)根据LacZ’基因互补显色试剂筛选转化子

(5)根据核苷酸合成代谢相关酶基因缺失互补试剂筛选转化子

2、根据报道基因筛选转化子

(1)B-葡萄糖核苷酸基因

(2)萤火虫荧光素酶基因

(3)绿色荧光蛋白基因

3、根据形成噬菌斑筛选转化子

食品生物技术导论 复习题(仅供参考)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题15分)填空题(15分)选择题(20分) 简答题(6题30分)论述题(2题20分) 名词解释(15’) 1、基因工程技术:在基因水平上,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手段来操纵、改变、重建细胞的基因组,从而使生物体的遗传性状按要求发生定向的变异,并能将这种结果传递给后代。 2、基因工程:是利用人工的方法把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分离出来,在体外进行剪切、拼接、重组,形成基因重组体,然后再把重组体引入宿主细胞或个体中以得到高效表达,最终获得人们所需的基因产物。 3、细胞工程:就是在细胞水平研究开发、利用各类细胞的工程。是人们利用现代分子学和现代细胞分子学的研究成果,根据人们的需要设计改变细胞的遗传基础,通过细胞培养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大量培养细胞乃至完整个体的技术。 4、基础培养基:是含有一般微生物生长所需的基本营养物质的培养基。 5、加富培养基:(营养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这些特殊营养物质包括包括血液、血清等。 6、鉴别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代谢产物,而这种代谢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变化,根据这种特征变化,可将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 7、选择培养基:是用来将某中或某类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 8、细胞全能性:一个微生物细胞就是一个生命,而分化的植物细胞在合适的条件下具有潜在的发育成完整植株或个体的能力。 固体培养基: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凝固剂,使其成为固体状态即为固体培养基。 9、固定化酶:酶分子通过吸附、交联、包埋及共价键结合等方法束缚于某种特定支持物上而发挥酶的作用。 10、蛋白质工程:是指通过生物技术对蛋白质的分子结构或者对编码蛋白质的基因进行改造,以便获得更适合人类需要的蛋白质产品的技术。 11、发酵工程:就是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的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 12、食品基因工程:是指利用基因工程的技术和手段,在分子水平上定向重组遗传物质,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性状,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贮藏加工性状以及感官性状的技术。 13、细胞融合:两个或多个细胞相互接触后,其细胞膜发生分子重排,导致染色体合并、染色体等遗传物质充足的过程称为细胞融合。 14、连续培养:是指在培养过程中,不断抽取悬浮培养物并注入等量新鲜培养基,使培养物不断得到养分补充和保持其恒定体积的培养方法。 ★15、同步培养:在分批或连续培养中,微生物群体以一定速度生长,并非所有细胞同时进行分裂,即培养中的细胞不是处于同一生长阶段。 16、酶工程:利用酶的催化作用进行物质转化的技术,是酶学理论、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技术。 ★17、转化:是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使受体菌遗传性状发现改变的方法; ★18、转染:是将携带外源基因的病毒感染受体细胞的方法(其中又分磷酸钙沉淀法与体外包装法); ★19、载体:把一个有用的目的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繁殖或表达的工具称为载体。

生物技术制药期末复习提纲

生物技术制药期末复习 提纲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提纲 生物技术所含的主要技术范畴包含有哪几个工程 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核酸工程和生化工程; 基因工程菌在传代过程中的质粒不稳定的现象主要是指哪两种不稳定质粒不稳定分为分裂不稳定性和结构不稳定性 基因工程菌的培养方式有哪几种 分批培养;补料分批培养;连续培养;透析培养和固定化培养; 从生产实际看,动物细胞的大规模培养主要可以分为哪几种 悬浮培养、贴壁培养和贴壁-悬浮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基分为哪三类 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无血清培养基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所用培养基种类较多,但通常都含有哪几类。 无机盐碳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有机氮源维生素 在V区中,决定抗体分子与抗原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关键部位称为互补决定区(CDR),而 c 区则决定了Ig分子的异种抗原性。 酶固定法中的包埋法可分为哪两种 网格型微囊型

发酵工业的生产水平取决于哪三个要素 生产菌种、发酵工艺和发酵设备 生物药物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按功能用途可分为哪三类 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 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如何 目的基因的获得;构建DNA重组体;构建工程菌;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产品的检验 酶和细胞的固定化载体主要有哪三类 吸附载体包埋载体交联载体 单克隆抗体制备时对动物的免疫方法分为哪两种 体内免疫法和体外免疫法 生产用动物细胞为原代细胞、二倍体细胞系、转化细胞系以及工程细胞系。 目前工业常用的酶一般是以什么为主要来源 微生物 发酵工程产品开发的关键是筛选到高效菌株,一般优良菌种的选育方法主要有哪几种 自然选育、诱变育种和原生质体融合 .

生物技术制药试题及重点

第一章绪论 填空题 1. 生物技术制药的特征 _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2. 生物药物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按功能用途可分为三类,分别是_治疗药物、预防药物、诊断药物。 3. 现代生物药物已形成四大类型:一是应用DNA重组技术制造的基因重组多肽、蛋白 质类治疗剂;二是基因药物_______________ ;三是来自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天然生物药 物;四是合成与部分合成的生物药物; 4. 生物技术的发展按其技术特征来看,可分为 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生物技术阶段;近代生物技术阶段;现代生物技术阶段。 5. 生物技术所含的主要技术范畴有基因工程; 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核酸工程和生化工程; 选择题 1?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是(A ) A细胞工程B蛋白质工程C酶工程D 基因工程 2. 第三代生物技术(A )的出现,大大扩大了现在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 A基因工程技术B蛋白质工程技术C海 洋生物技术D细胞工程技术 3. 下列哪个产品不是用生物技术生产的(D)A青霉素B淀粉酶C乙醇D氯化钠 4. 下列哪组描述(A )符合是生物技术制 药的特征 A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B 高技术、高投入、低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C高技术、低投入、高风险、高收益、长周期 D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低收益、短周期 5. 我国科学家承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C )的测序工作 A10% B5% C 1% D 7% 名词解释 (2)近代生物技术阶段的技术特征是微生物 发酵技术,所得产品的类型多,不但有菌体的初 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还有生物转化和酶 反应等的产品,生产技术要求高、规模巨大,技 术发展速度快。代表产品有青霉素,链霉素,红 霉素等抗生素,氨基酸,工业酶制剂等。 (3)现代生物技术阶段的技术特征是DNA 重 组技术。所得的产品结构复杂,治疗针对性强, 疗效高,不足之处是稳定性差,分离 纯化工艺更复杂。代表产品有胰岛素,干扰素和 疫苗等。 3. 生物技术在制药中有那些应用? 生物技术应用于制药工业可大量生产廉价的防治 人类重大疾病及疑难症的新型药物,具体体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1)基因工程制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生 产岀具有生理活性的肽类和蛋白质类药物,基因 工程疫苗和抗体,还可建立更有效的药物筛选模 型,改良现有发酵菌种,改进生产工艺,提供更 准确的诊断技术和更有效的治疗技术等。随着基 因技术的发展,应用前景会更广阔。 (2)细胞工程和酶工程制药 该技术的发展为现代制药技术提供了更强大的技 术手段,使人类可控制或干预生物体初次生代谢 产物和生物转化等过程,使动植物能更有效的满 足人类健康方面的需求。 (3)发酵工程制药 发酵工程制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对传统工艺的改 进,新药的研制和高效菌株的筛选和改造等。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 填空题 1. 基因工 程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是:目的 基因的获得;构建DNA重组体;构建工程菌;目 的基因的表达;产物的分离纯化; 产品的检 验。 1. 生物技术制药 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可以人为的创 造一些条件,借助某些微生物、 植物或动物来生产所需的医学药 品,称为生物技术制药。 2. 生物技术药物 一般说来,采用DNA重组技术 或其它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 质或核酸来药物称为生物技术药 物。 3. 生物药物 生物技术药物是重组产品概念在 医药领域的扩大应用,并与天然 药物、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和 生物制品一起归类为生物生物药 物。 简答题 1.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是什 么?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征是: (1)分子结构复杂 (2)具有种属差异特异性 (3)治疗针对性强、疗效高 (4)稳定性差 (5)免疫原性 (6)基因稳定性 (7)体内半衰期短 (8)受体效应 (9)多效应和网络效应 (10)检验特殊性 2.简述生物技术发展的不同阶段 的技术特征和代表产品? (1)传统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 是酿造技术,所得产品的结构较 为简单,属于微生物的初级代谢 产物。代表产品如酒、醋、乙 醇,乳酸,柠檬酸等。

2018版-植物生物技术

《植物生物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中文):植物生物技术 课程名称(英文):Plant Biotechnology 课程代码: 学分:2 总学时:40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8 课程性质:学科专业课 适用专业:园艺 适用对象:本科 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花卉学 考核方式:考查、闭卷平时成绩30% ,期终考试70% 教学环境:课堂、多媒体,实验室 开课学院: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 二、课程简介(任务与目的)(300字左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植物基因工程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重点是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 三、课程内容及教学要求1 (一)植物组织培养 1、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条件和一般技术 2、植物离体快繁技术 3、植物组织培养苗的工厂化生产技术 4、园林观赏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要求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室设置及基本操作;重点是植物的快速繁殖技术和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 (二)植物细胞工程 1、原生质体培养 2、原生质体融合 3、胚性愈伤组织的获得及植株分化 掌握体细胞杂交的原理及基本操作 1主要描述课程体系结构、知识点、重点难点及学生应掌握的程度等。

(三)植物基因工程 1、植物基因的克隆 2、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 3、植物基因转移技术 4、转基因植物的检测 5、转基因植物的遗传 6、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 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基本操作 四、教学课时安排 五、课内实验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植物生物技术》张献龙、唐克轩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植物生物技术》许智宏主编,上海科学出版社, 1997 《植物组织培养教程》李浚明编译,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刘庆昌等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 《观赏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谭文澄等主编,中国林业出版,1991.

食品生物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食品生物技术试题 甘肃农业大学12级食品质量与安全-李红科 一、单项选择题 1 通过()和酶工程处理废弃物,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减少环境污染( A )A发酵工程 B基因工程 C蛋白质工程 D酶工程 2 ()是生物技术在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中的应用的一个学科(B) A微生物学 B食品生物技术 C生物技术 D绿色食品 3 在引起食品劣变的因素中(C)起主导作用 A虫害 B物理因素 C微生物 D化学因素 4下列哪些食品保藏方法不属于物理保藏法(B) A脱水干燥保藏法 B熏制保藏法 C冷藏保藏法 D罐藏法 5 细胞工程包括动植物题的体外培养技术、()、细胞反应技术。 A细胞改造 B细胞修饰 C细胞杂交 D细胞衰老 6 自然选育过程中采取土样时主要选择()之间的土壤(B) A 3-10cm B 5-15cm C10-15cm D 10-20cm 7 下列不属于真空冷冻干燥法中冷冻干燥的步骤是(B) A制冷 B高压 C供热 D抽真空 8 食品生产中的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是(D) A GMP B ISO C CCP D HACCP 9 下列不属于纯种分离的常用方法的是(B) A 组织分离法 B 单孢分离法 C 划线分离法 D 稀释分离法 10 下列分离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的特点的是(B) A稀释分离法 B划线分离法 C组织分离法 D 单孢分离法11()是采样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C) A 培养 B 分离 C 筛选 D 鉴定 12 诱变育种是以(C)为基础的育种 A自然突变 B 基因突变 C 诱发突变 D 基因重组 13 在整个诱变育种工作中,工作量最大的是(A) A 筛选 B 分离 C 鉴定 D 培养 14 分子育种是应用()来进行的育种方式(B) A 酶工程 B 基因工程 C 蛋白质工程 D 细胞工程 15 通过基因工程改造后的菌株被称为(B) A“蛋白菌” B“工程菌” C “酶菌” D“细胞菌” 16冷冻保藏的温度一般要求在( C )摄氏度 A 1 B-10 C -20 D-5 17 发酵工业中培养基所使用的碳源中最易利用的糖是(A) A葡萄糖 B蔗糖 C淀粉 D乳糖 18(A)是人工配制的提供微生物或动植物生长、繁殖、代谢和合成人们所需要产物的营养物质和原料。 A培养基 B人工培养基 C合成培养基 D天然培养基 19 在引起肉腐败的细菌中,温度较高时(B)容易发育

最新生物制药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生物药物广泛应用于医学各领域,按功能用途可分为三类,分别是()、()、() 2、生物技术制药发展历程经历了飞速发展的四个十年,分别是()、()、()、()。 3、生物技术所含的主要技术范畴有()、()、()、()、()、()、()、()和()。 4、下列哪个产品不是用生物技术生产的() A 青霉素 B 淀粉酶 C 乙醇 D 氯化钠 5、我国科学家承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的测序工作 A 10% B 5% C 1% D 7% 6、生物技术 7、生物技术药物 8、生物技术制药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 1、基因工程药物制造的主要步骤是:()、()、()、()、()、()。 2、目的基因获得的主要方法是()、()、()、()。 3、基因表达的微生物宿主细胞分为2大类。第一类为(),目前常用的主要有();第二类 为(),常用的主要有()。 4、基因工程药物的分离纯化一般不应超过5个步骤,包括()、()、()、()和()。 5、在基因工程药物分离纯化过程中,基因重组蛋白的分离比较困难,可用()、()、()、 ()的方法,达到初步分离的目的。 6、人工化学合成DNA新形成的核苷酸链的合成方向是(),合成的DNA 5’末端是(),3’ 末端是()。 7、凝胶过滤法是依赖()来分离蛋白组分 A、分子大小 B、带电状态 C、分子质量 D、解离状态 8、可用于医药目的的蛋白质和多肽药物都是由相应的()合成的 A RNA B 基因 C 氨基酸 D 激素 9、用反转录法获得目的基因,首先必须获得() P13cDNA文库法 A tRNA B cDNA C rRNA D mRNA 10、那一类细菌不属于原核细胞() A 大肠杆菌 B 枯草芽孢杆菌 C 酵母 D 链霉菌 11、基因工程菌的生长代谢与()无关 A 碳源 B RNA聚合酶 C 核糖体 D产物的分子量 12、基因工程菌的高密度发酵过程中,目前普遍采用()作为发酵培养基的碳源 A 葡萄糖 B 蔗糖 C 甘油 D甘露醇 13、下列那种色谱方法是依据分子筛作用来纯化基因工程药物() A 离子交换色谱 B 亲和色谱 C 凝胶色谱 D气相色谱 简答: 1、基因工程制药的概念? 2、什么是载体?载体主要有哪几种? 3、质粒载体的三种构型是什么?质粒载体的性质?用于克隆表达质粒载体的三个要素是 什么? 4、目的基因常用的制备方法有哪四种?这四种方法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

生物技术制药要点概括 1.现代生物技术发展大事记: 年代主要发现和进展 1953 Watson和Crick阐明了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8 分离得到DNA聚合酶I,并在试管内制得人工DNA 1960 发现mRNA,并阐明了m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1966 破译遗传密码 1967 分离得到DNA连接酶 1970 分离出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 1971 第一次用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获得重组DNA 1972 合成了完整了tRNA基因 1974 Boyer和Cohen建立了DNA重组技术 1975 Kohler和Milstein建立了单克隆抗体技术 1976 DNA测序技术诞生 1978 Genentech公司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胰岛素 1981 第一个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盒在美国被批准使用 1981 第一台商业化生产DNA自动测序仪诞生 1982 用DNA重组技术生产的第一个动物疫苗在欧洲获得批准 1983 基因工程Ti质粒用于植物转化 1988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诞生 1990 美国批准第一个体细胞基因治疗方案 1997 英国培育出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多莉 1998 美国批准艾滋病疫苗进行人体实验 2001 人类基因组草图完成 2003 世界上第一个正式批准的基因治疗药物重组腺病毒-p53注射液在中国上市 2008 人类将表皮细胞激活为干细胞 2.生物技术药物(biopharmaceutics):广义是是指所有以生物质为原料只去的各种生物活性物质及其人工合成类似物、以及通过现代生物技术制的的药物,狭义指利用生物体、生物组织、细胞及其成分,综合应用化学。生物学和医药学各学科原理和技术方法制得的用于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保健的制品,而这里特指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现代生物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算类药物。 3.生物技术药物的四大类型:基因重组药物、基因药物、天然药物、合成的半合成的生物技术药物。 4.生物技术药物的主要特点:剂量小,活性高;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量一般较大;稳定性较差,易失活或分解,体内半衰期短;具有种属特异性;具有免疫原性;分析检验的特殊性。 5.生物技术药物与化学药物的区别:

园艺植物生物技术整合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P1 答: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是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利用生物(或生物组织、细胞、器官、染色体、基因、核酸片段等)的特性和功能,设计、构建具有预期性能的新物质或新品系,加工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的综合性技术。 生物技术包括传统生物技术与现代生物技术。传统生物技术是指通过微生物的初级发酵来生产产品,如酱油、醋、酒、面包、奶酪、酸奶等食品的制作技术。现代生物技术是指以现代生物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一系列技术的总称。 生物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农林牧渔、医药食品、轻工业、化学工业和能源等领域,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 2. 什么是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in horticultural plants)?P1 答:园艺植物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 in horticultural plants)以园艺植物为材料,利用生物技术,创造或改良种质或生物制品的一门技术,它是园艺学和生物技术的交叉技术学科,是在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植物染色体工程、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分子标记和生物信息学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些先进的现代生物技术在园艺科学上的应用构成了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 3.园艺植物生物技术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1——5 答:①园艺植物组织培养(也称园艺植物离体培养)指无菌和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利用人工培育基,对园艺植物的胚胎(成熟和未成熟的胚、胚乳、胚珠、子房等)、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组织(分生组织、形成层、韧皮部、表皮、表层、薄壁组织、髓部等)、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等)、原生质体等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过程。植物细胞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 ②园艺植物细胞工程指应用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某种工程手段,以植物细胞为基本单位,在离体条件下进行培养、增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品种和创造新品种,加速植物繁殖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的过程。 ③园艺植物染色体工程 培养获得单倍体,通过染色体加倍,迅速获得纯系;诱导多倍体,通过选育直接获得多倍体品种;通过染色体交换、附加或易位,获得染色体代换系、附加系或易位系。 ④园艺植物基因工程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或DNA 分子),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交DNA 分子,然后导入园艺植物细胞,以改良园艺植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种质或新品种。 ⑤园艺植物分子标记 广义分子标记是指可遗传的并可检测的DNA 序列或蛋白质。狭义的分子标记是指能反映园艺植物个体或种群间基因组中某种差异特征的DNA片段。 4.你认为园艺植物生物技术发展趋势有哪些?P11——13 答:①产业化步伐加快,②由转移抗性性状向优质、高产等多种优良性状发展,③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紧密结合的实用化进程加速(分子标记技术、胚挽救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单倍体培养技术、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筛选技术),④基因表达与功能研究更加深入 植物组织培养部分(第2—6 章) 一.主要名词概念 1.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都含有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 2.脱分化:离体培养下,已经分化的细胞,组织或器官茎细胞分裂或不分裂,失去原有的结构和功能而恢复分生状态,形成无组织结构的细胞团或愈伤组织。 3.再分化:脱分化的细胞或细胞团在适宜条件下可重新分化,形成另一种或几种细胞,组织,器官,甚至完 整的植株。 4.器官发生途径:培养条件下的组织或细胞团分化形成不定根,不定芽等器官的过程。 5 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 外植体中体细胞诱发并形成胚胎的过程。 6.外植体:用于培养的园艺植物的细胞,组织,器官,胚胎,原生质体通常称为外植体。 7.褐化现象:植物体内酚类物质在外植体被切割后氧化形成醌类物质,使培养基变褐。 8.看护培养:在培养皿中先加入一定体积的固体培养基,在其上放一块几毫米大小的愈伤组织,再在其上放一张

食品生物技术(复习专用)

一、名词解释 1、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2、质粒: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以及酵母菌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分子。 3、限制酶:是可以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每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进行切割的一类酶 4、基因工程:又称基因拼接技术和重组技术,是以分子遗传学为理论基础,以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的现代方法为手段,将不同来源的基因按预先设计的蓝图,在体外构建杂种分子,然后导入活细胞,以改变生物原有的遗传特性、获得新品种、生产新产品。 5、酶工程:是指工业上有目的的设置一定的反应器和反应条件,利用酶的催化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催化化学反应,生产人类需要的产品或服务于其它目的的一门应用技术。 6、末端转移酶:是一种无需模板的聚合酶,催化脱氧核苷酸结合到分子的3'羟基端。 7、葡萄糖淀粉酶:又称糖化酶。它能把淀粉从非还原性未端水解1.4葡萄糖苷键产生葡萄糖,也能缓慢水解1.6葡萄糖苷键,转化为葡萄糖。同时也能水解糊精,糖原的非还原末端释放β葡萄糖。 8、相对酶活力:具有相同酶蛋白量的固定化酶与游离酶活力的比值

称为相对酶活力。 9、α-淀粉酶:可以水解淀粉内部的α-1,4-糖苷键,水解产物为糊精、低聚糖和单糖,酶作用后可使糊化淀粉的黏度迅速降低,变成液化淀粉,故又称为液化淀粉酶、液化酶、α-1,4-糊精酶。 10、甲基化酶:作为限制与修饰系统中的一员,用于保护宿主不被相应的限制酶所切割。 11、葡萄糖异构酶:也称木糖异构酶,能将葡萄糖、木糖、核糖等醛糖可逆地转化为相应的酮糖。 12、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13、补料分批发酵:又称“流加发酵”,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过程中,以某种方式向发酵系统中补加一定物料,但并不连续地向外放出发酵液的发酵技术,是介于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一种发酵技术。 14、分批发酵:分批发酵又称为分批培养,是指在一个密闭系统内投入有限数量的营养物质后,接入少量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培养,使微生物生长繁殖,在特定的条件下只完成一个生长周期的微生物培养方法。 15、初级代谢产物:初级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

生物技术制药复习资料

第二章生物药物概论 一、生物药物生产原料选择的主要原则、生物药物的特性及种类。 主要原则:有效成分含量高,原料新鲜;来源丰富,易得;原料产地较近;杂质含量少;原料成本低;易提取。 特性:(1)药理学特性:治疗的针对性强;药理学活性高;毒副作用小,营养价值高;生理副作用常有发生。 (2)生产、制备中的特殊性:原料中的有效物质含量低;稳定性差;易腐败;注射用药有特殊要求。 (3)检验上的特殊性:要有理化检验指标,和生物活性检验指标。 分类: 按药物化学本质和化学特性分类:(1)氨基酸及基衍生物类(2)多肽和蛋白质类(3)酶和辅酶类(4)核酸及其降解物和衍生物类(5)糖类(6)脂类(7)细胞生长因子类(8)生物制品类(9)小动物制剂(10)动物器官或组织制剂。 按原料来源分类:(1)人体组织(2)动物组织(3)植物组织(4)微生物(5)海洋生物来源的药物。 按生理功能和用途分类:(1)治疗药物(2)预防药物(3)诊断药物(4)其他。 二、生物药物提取分离制备方法的工艺过程。在对生物药物进行提取操作时,选择提取试剂需注意的问题。 工艺流程:1、生物药物原料的选择、预处理与保存(保存方法: 冷冻法,-40℃;②有机溶剂脱水法;③防腐剂保鲜,多用于液体)。 2、生物药物的提取:(1)生物组织与细胞破碎:磨切法,压力法,反复冻融法,超声波震荡破碎法,自溶法,酶溶法(2)选择合适的溶剂进行提取(考虑提取剂的用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注意温度、变性剂等因素)。 3、生物药物的分离纯化:(1)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沉淀法,亲和层析法,疏水层析法(2)核酸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提取法,发酵法(3)糖类:沉淀法,离子交换层析法(4)脂类:沉淀法,吸附层析法,离子交换层析法(5)氨基酸类:沉淀法,吸附法,离子交换法。 试剂的选择:1、对所需要提取的活性成分溶出度较高,对杂质较低。2、不破坏活性成分。 3、利于后续预处理。 4、对环境影响较小,有利于回收和处理。 5、对设备要求不高。 6、成本较低。 7、最好对人体无害。 第三章基因工程制药 一、基因工程制药的主要工艺过程。 获得目的基因→组建重组质粒→构建基因工程菌(或细胞)→培养工程菌→产物的分离纯化→质量控制→产品检验包装 二、什么是目的基因?有几种获取方法?用于构建基因工程菌的目的基因应该达到什么要求? 目的基因既是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一般也是接受目的基因的细胞或个体原本没有的基因。 获取方法:(1)直接从生物体中提取总DNA,构建基因文库,从中调用目的基因;(2)以mRNA为模板,反转录合成互补的DNA片段;(3)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特异性地扩增所需要的目的基因片段(4)化学合成法;⑸逆转录(RT)-PCR法合成cDNA。 基本要求:不含多余干扰成分,纯度高;片段大小适合重组操作;结构、序列正确,达到一定数量。

植物生物技术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复习与思考 1. 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及其涵盖的内容。 2. 植物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哪几个研究领域。 3. 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与技术基础 复习与思考 1.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一般包括哪些功能区,各自主要用途如何? 2.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需要哪些主要仪器设备? 3. 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包含哪几大类?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是如何划分的? 4. 为什么要配制培养基的母液? 5. 配制激素母液时应注意那些事项? 6. 植物培养基的配制流程如何。 7.如何选择外植体? 8. 外植体的消毒和无菌操作的常规操作方法。 第三章植物离体培养的形态建成 复习与思考 1. 如何理解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 愈伤组织的诱导可分为哪几个过程?培养实验室需要哪些主要仪器设备? 3. 离体培养再生植株有哪些途径? 4. 如何选择和调控愈伤组织诱导、芽诱导和根诱导的植物激素组合? 5. 人工种子的基本结构。 第四章植物离体快速繁殖与脱毒苗培养 复习与思考 1. 植物离体快繁的概念、特点及主要程序。 2. 植物离体快繁中芽增殖的途径有哪些? 3. 植物离体繁殖的形态发生途径。

4. 外植体褐变的主要原因与防止措施。 5. 植物脱病毒有哪些途径? 6. 茎尖脱毒培养的原理与基本流程。 7. 脱毒效果的鉴定方法有哪些? 第五章花药和花粉培养 复习与思考 1. 花药培养的一般程序。 2. 分离花粉的方法有哪些? 3. 花粉植株的诱导发生途径。 4. 花粉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5. 比较花药培养和花粉培养的异同。 6. 如何进行多倍体植株的加倍? 第六章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复习与思考 1. 植物单细胞的分离方法和培养方法有哪些? 2. 如何建立植物细胞悬浮培养体系? 3. 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方法有哪些? 4. 如何调控植物细胞的同步化? 5. 什么是次生代谢物质,试列举一些主要类别。 6. 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生产次生代谢物质的优点与存在问题。 第七章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 复习与思考 1.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和纯化方法有哪些? 2. 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方法有哪些? 3. 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的途径。 4. 什么是体细胞杂交,有何意义。 5. 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哪些? 6. 简述PEG法和电诱导融合法的技术过程。 7. 杂种细胞的筛选和鉴定方法。 8. 融合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技术流程。

食品酶学复习题1总结

一、填充题 1、酶分子修饰生物法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手段改变蛋白质,即基于核酸水平对 蛋白质进行改造,利用基因操作技术对DNA或mRNA进行改造和修饰以期获得化学结构更为合理的蛋白质。 2酶的固定化方法主要可分为四类分别为:吸附法、包埋法、 共价键结合法、和交联法。 3、吸附法是通过载体表面和酶分子表面间的次级键相互作用而达到固定目的的方法,是固定化 中最简单的方法。吸附法又可分为物理吸附法 和离子吸附法。 4、重氮法是将酶蛋白与水不溶性载体的重氮基团通过共价键相连接而固定化的 方法,是共价键法中使用最多的一种。 5、酶反应器有两种类型:一类是直接用游离酶进行反应,即均相酶反应器;另一类是应用固定化 酶进行的非均相酶反应器。 6、酶联免疫测定(即ELISA)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两点:(1)利用抗原与抗体的特异反应将待测 物与酶连接;(2)通过酶与底物产生颜色反应,用于定量测定。 二、名词解释 1、同工酶:同工酶的命名: 同工酶是指在生物体内或组织中催化相同反应而具有不同分子形式(包括不同的氨基酸序列、空间结构等)的酶,这种分子形式差异是由于酶蛋白的编码基因不同,或者虽然基因相同,但基因转录产物mRNA 或者其翻译产物是经过不同的加工过程产生的。 2、产酶促进剂:产酶促进剂是指在培养基中添加某种少量物质,能显著提高酶的产率,这类物质称为产酶促进剂。 3、酶活力:酶活力是指酶催化反应的能力,它表示样品中酶的含量。1961 年国际酶学会规定,l min 催化lμmol 分子底物转化的酶量为该酶的一个活力单位 ( 国际单位 ) ,温度为25 ℃,其它条件(pH 、离子强度) 采用最适条件。 4、溶菌酶:溶菌酶又称为胞壁质酶,是一种专门作用于微生物细胞壁的水解酶。溶菌酶是由129个氨基酸构成的单纯碱性球蛋白,化学性质非常稳定。 三、简答题 1、酶学对食品科学有哪些重要性? 答:(1)酶对食品加工和保藏的重要性(2)酶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3)酶对食品营养的重要性(4)酶对食品分析的重要性(5)酶与食品生物技术 2、在酶的纯化方法中,酶和杂蛋白根据它们的性质差异有哪些分离方法? 答:酶和杂蛋白的性质差异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它们的分离方法根据这个基础分为: (1) 根据分子大小而设计的方法。如离心分离法、筛膜分离法、凝胶过滤法等。 (2) 根据溶解度大小分离的方法、如盐析法、有机溶剂沉淀法、共沉淀法、选择性沉淀法、等电点沉淀法等。 (3) 按分子所带正负电荷多少分离的方法,如离子交换分离法、电泳分离法、聚焦层析法等。 (4) 按稳定性差异建立的分离方法,如选择性热变性法、选择性酸碱变性法、选择性表面变性法等。 (5) 按亲和作用的差异建立的分离方法,如亲和层析法、亲和电泳法等。 3、固定化酶有哪些优点? 答:固定化酶的优点: (1 )同一批固定化酶能在工艺流程中重复多次地使用; (2 )固定化后,和反应物分开,有利于控制生产过程,同时也省去了热处理使酶失活的步骤;

生物技术制药 及 名词解释

生物技术制药 第一章绪论 药学一级学科分类: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生药学及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二级学科 ★生物技术与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 生物技术药物的分类 ?按用途分类:治疗药物、预防药物、作为诊断药物(免疫诊断试剂、酶诊断试剂、器官功能诊断药物、放射性核素诊断药物、诊断用单克隆抗体(McAb)、诊断用DNA芯片) ?按作用类型分类:细胞因子类药物、激素类药物、酶与辅酶类药物、疫苗、单克隆抗体药物、反义核酸药物、RNA干扰(RNAi)药物、基因治疗药物 ?按生化特性分类:多肽类药物、蛋白质类药物、核酸类药物、聚乙二醇(PEG)化多肽或蛋白质药物 ★生物技术药物的特性 ?理化性质特性:相对分子量大、结构复杂、稳定性差 ?药理学作用特性:活性与作用机制明确、作用针对性强、毒性低、体内半衰期短、有种属特异性、可产生免疫原性 ?生产制备特性:药物分子在原料中的含量低、原料液中长存在降解目标产物的杂质、制备工艺条件温和、分离纯化困难、产品易受有害物质污染 ?质量控制特性:质量标准内容的特殊性、制造项下的特殊规定、检定项下的特殊规定(原液、半成品及成品检定等等) 第二章基因工程制药 蛋白类药物的特点:结构确证不完全性、具有种属特异性、多功能性、免疫原性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蛋白类药物安全性担忧的性质和来源;受试物的纯度;相关动物的选择;给药剂量的选择;免疫原性;遗传毒性和致癌性(一般不进行常规的遗传毒性实验);药代动力学 真核细胞表达制品的安全性问题:生产细胞DNA残留的影响、生产用血清的影响 基因工程药物稳定性研究的相关问题:药物浓度、温度、湿度和水分、氧、光照、pH 基因工程药物的缺陷:生物利用度低,半衰期短;异体蛋白具有免疫原性 基因工程菌的修饰改造方法:构建突变体、构建融合蛋白、PEG修饰(降低免疫原性、增加水溶性、延长t1/2) 基因工程制药基本环节 ?上游阶段:制备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构建工程细胞 ?下游阶段:培养工程细胞→分离纯化产物→除菌→半成品、成品检定→包装 基本工具:目的基因、各种酶(切割酶、连接酶、修饰酶等)、载体、宿主细胞 ?酶切结果:5’粘性末端、3’粘性末端、平头末端 ?1U核酸内切酶的酶活性:指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反应1小时,完全水解1mg标准DNA所需的酶量?影响限制性内切酶反应的因素: ?DNA样品的纯度: ?DNA的甲基化程度:核酸限制性内切酶不能够切割甲基化的核苷酸序列。在基因克隆中要使用甲基化酶缺陷型细菌菌株制备质粒DNA。 ?酶切反应的温度 ?DNA的分子结构 ?反应缓冲液组成 ?反应时间、反应体积等

(完整版)食品生物技术导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诱变育种:利用诱变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再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高产优质菌种的方法。 代谢控制发酵:是指利用生物的、物理的、化学的方法,人为的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使之合成、积累、分泌我们所需要的产品的过程。 寡核苷酸介导诱变(oligonucleotide-directed mutagenesis): 指在DNA水平上改变氨基酸 的编码序列,也称定点诱变(site-specific mutage nesis); 补料分批培养:在分批培养过程中补入新鲜的料液,以克服营养不足而导致的发酵过早结束的缺点。临界溶氧浓度:指不影响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 诱导酶:有些酶在通常的情况下不合成或很少合成,当加入诱导物后就会大量合成,这样的酶叫诱导酶 固定化酶:通过物理的或化学的方法,将酶束缚于水不溶的载体上,或将酶束缚于一定的空间内,限制酶分子的自由流动,但能使酶发挥催化作用的酶 非水酶学:通常酶发挥催化作用都是在水相中进行的,研究酶在有机相中的催化机理的学科即为非水酶学? 抗体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免疫球蛋白,属于化学人工酶 细胞培养:是指动植物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存活或生长,此时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愈伤组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接触抑制:细胞从接种到长满底物表面后,由于细胞繁殖数量增多相互接触后,不再增加。细胞系:原代细胞经第一次传代后,形成的细胞群体,即具有增殖能力,类型均匀的培养细胞,一般为有限细胞系。 抗性互补筛选法:利用亲本细胞原生质体对抗生素、除草剂及其它有毒物质抗性差异选择杂种细胞。细胞拆合:是指以一定的实验技术从活细胞中分离出细胞器及其组分,然后在体外一定条件下将不同细胞来源的细胞器及其组分进行重组,使其重新装配成为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或细 胞器. 基因重组(gene recombination): 是指DNA片段在细胞内、细胞间,甚至在不同物种之间 进行交换,交换后的片段仍然具有复制和表达的功能。 克隆:来自同一始祖的相同副本或拷贝的集合。 限制性内切酶:限制酶是在生物体(主要是微生物)内的一种酶,能将外来的DNA切断,由于这种切割作用是在DNA分子内部进行的,故名限制性内切酶。 黏性末端:被限制酶切开的DNA两条单链的切口,带有几个伸出的核苷酸,他们之间正好互补配对,这样的切口叫黏性末端。 CCCDNA色大多数的天然DNA质粒具有共价、封闭、环状的分子结构,即CCCDN A 回文结构:在切割部位,一条链正向读的碱基顺序与另一条链反向读的顺序完全一致。 基因探针:是一段与目的基因互补的核酸序列,可以是DNA,也可以是RNA,用它与待测样品DNA 或RNA进行核酸分子杂交,可以判断两者的同源程度. Dot印迹杂交:将待测DNA或RNA的细胞裂解物变性后直接点在硝酸纤维素膜上,不需要限制性酶进行酶切,既可与探针进行杂交反应. cDNA文库:是指某生物某一发育时期所转录形成的cDNA片段与某种载体连接而成的克隆的 集合。 二、填空题 1.1972年斯坦福大学的Berg等人完成了首次体外重组实验,并首次用限制性内切酶切割 SV40的DNA片断与噬菌体的DNA片断,经过连接,组成重组DNA分子,他是第一个 实现DNA重组的人。

(完整版)生物技术制药考试题复习

一:选择题 1、酶的主要来源是( C) A、生物体中分离纯化 B、化学合成 C、微生物生产 D、动/ 植物细胞与 组织培养 2、所谓“第三代生物技术”是指(A) A、海洋生物技术 B、细胞融合技术 C、单克隆技术 D、干细胞技术 3、菌体生长所需能量与菌体有氧代谢所能提供的能量在什么情况下,菌体往往会产生代谢副产物乙酸:(A)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无关 4、促红细胞生长素( EPO)基因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但却不能用大肠杆菌的基因工程菌生产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这是因为:( E) A、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对大肠杆菌有毒性作用 B、人促红细胞生长素基因在大肠杆菌中极不稳定 C、大肠杆菌内毒素与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特异性结合并使其灭活 D、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对大肠杆菌蛋白水解酶极为敏感 E、大肠杆菌不能使人的促红细胞生长素糖基化 5、目前基因治疗最常用的载体是:(B) A、腺病毒 B、反转录病毒 C、腺相关病毒 D、痘苗病毒 E、疱疹病毒 6、cDNA第一链合成所需的引物是:( D) A、Poly A B、Poly C C、Poly G D、Poly T E、发夹结构 7、为了减轻工程菌的代谢负荷,提高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可以采取的措施有:(A) A将宿主细胞生长和外源基因的表达分成两个阶段 B、在宿主细胞快速生长的同时诱导基因表达 C、当宿主细胞快速生长时抑制重组质粒的表达 D、当宿主细胞快速生长时诱导重组质粒的复制 8、基因工程制药在选择基因表达系统时,首先应考虑的是:(A) A、表达产 物的功能B、表达产物的产量 C.表达产物的稳定性 D.表达产物分离纯化的难易 9、疫苗出产前需进行理化鉴定、效力鉴定和(安全性鉴定)。 10、基因工程药物的化学本质属于:(C) A. 糖类 B.脂类 C.蛋白质和多肽类 D.氨基酸类 11、用聚二乙醇( PEG)诱导细胞融合时,下列错误的是:(C) A、PEG的相 对分子量大,促进融合率高B、PEG的浓度高,促进融合率高C、PEG 的相对分子量小,促进融合率高D、PEG的最佳相对分子量为 4000 12、以大肠杆菌为目的基因的表达体系,下列正确的是:(C) A、表达产物 为糖基化蛋白质B、表达产物存在的部位是在菌体内 C、容易培养,产物提纯简单 D 、表达产物为天然产物 13、人类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是:(A) A、人胰岛素 B、重组链激酶 C、促红细胞生成素 D、乙型肝炎疫苗 14、下列不属于加工改造后的抗体是:(C) A、人-鼠嵌合抗体 B、单链抗体C 、鼠源性单克隆抗体D、单域抗体 15、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中,不正确的是:(D)

生物技术制药知识点总结(1)(DOC)

生物技术制药知识点纲要 生物技术制药: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借助某些微生物、植物、动物生产药品。 生物技术药物一般来说,采用DNA重组技术或其他生物新技术研制的蛋白质或核酸类药物。 生物药物:生物技术药物是重组产品概念在医药领域的扩大应用,并与天然药物.微生物药物.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一起归类为生物药物。 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生化工程、蛋白质工程、抗体工程等。 基因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和关键,是主导技术; 细胞工程是生物技术的基础;酶工程是生物技术的条件; 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获得最终产品的手段。 生物技术:从广义角度来看,是人类对生物资源(包括微生物、植物、动物)的利用、改造并为人类服务的技术。 第三代生物技术是海洋生物技术 我国科学家承担了人类基因组计划1%的测序工作 现代生物技术包括: ⑴重组DNA技术 ⑵细胞和原生质体融合技术 ⑶酶和细胞的固定化技术 ⑷植物脱毒和快速繁殖技术 ⑸动物和植物细胞的大量培养技术 ⑹动物胚胎工程技术 ⑺现代微生物发酵技术 ⑻现代生物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技术 ⑼蛋白质工程技术⑽海洋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①基因操作技术日新月异,不断完善。 ②新技术、新方法一经产生便迅速地通过商业渠道出售专项技术,并在市场上加以应用。 ③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的研究和开发突发猛进。 ④新的生物治疗制剂的产业化前景十分光明,21世纪整个医药工业将面临全面的更新改造。 ⑤转基因植物和动物取得重大突破 ⑥现代生物技术在农业上的广泛应用将给农业和畜牧业生产带来新的飞跃。 ⑦阐明生物体基因组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是当今生命科学发展的一个主流方向, ⑧基因治疗取得重大进展,有可能革新整个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