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五部分 作文 专题四 满分作文布局谋篇技巧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五部分 作文 专题四 满分作文布局谋篇技巧
中考语文命题研究 第五部分 作文 专题四 满分作文布局谋篇技巧

专题四满分作文布局谋篇技巧

(四)布局谋篇技巧

同样是建筑,造型不同,产生的效果就迥然不同,匠心独运,华丽大气,总让人赏心悦目;同样是佳肴,搭配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风格独特,精美大方,总让人食欲大增;同样是一篇文章,构思独到,富有创意,自然能赢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一篇优秀的文章,离不开对“形式”的包装。

(一)彩线串珠法

就是作者在处理安排材料时,选择一个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事物作为贯穿全篇的彩线,将一组精选的材料(珍珠)连缀成篇的构思方法。作为“串珠”的“彩线”,可以是物,可以是事,也可以是一种思想感情,只要能够体现题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即可。如以“提醒”为话题作文。拟写了更贴切的标题“爱的提醒”。开头“提醒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犹如一掬清泉,洗濯趾高气扬的霸气;好似一轮明月,照耀黯然失色的角落;就像一团火焰,燃烧困苦迷惘的心灵。每一句提醒都代表一份情、一份爱。有爱的提醒,你还会迷失自我,消极逃避吗?”三个比喻排比段,开篇点题。并雕琢了文章语言,语言精炼流畅,且贴近人物个性特点。尤其在文章结构上,大作修改,“50后的提醒”“70后的提醒”“90后的提醒”,文章三部分行文结构大体一致,形成排比段式,条理清晰,回环绕味。

(二)画面组合法

把几个相互关联的画面按一定顺序组合成文,共同表现一个主题,使文章形散神聚,结构呈现出内在的严谨性。

如:作文“其实我在乎”,有考生这样安排结构:“镜头一:十三岁生日前夕”“镜头二:十三岁生日当天”“镜头三:十三岁生日晚上”。以三个镜头,聚焦生活的三件亲身经历:生日前夕妈妈看似无意的提及,生日当天波澜不惊的教室,生日当晚出乎意料的聚会,表面看似不在乎,其实是不知道如何表达,写出了真情实感。

(三)日记连缀法

一篇文章由几则日记连缀而成。这几则日记内容相互关联,中间无需用叙述的语言连接,情节的发展暗含于日记的内容之中。但有时前几则日记表面上没有关系,直到最后一则日记,才与前面几则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日记产生了联系。另外,还可以在日记的时间、天气上做文章,如可以用表示天气的词语既表示天气,又表示人物的心情,从而达到一语双关的效果。如作文《逗号》,由四则日记巧妙连缀而成,且每则日记都有一个“心情指数”,有助于阅卷者把握“我”的思想情感,而且让文章结构很清晰,一目了然,显得活泼灵动。

(四)短剧式

剧本因其时空情节集中,矛盾冲突尖锐,台词简练生动等优点引人入胜。用剧本形式写中考作文,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2012北京中考满分作文《少年风采》,作者以剧本的形式为我们演绎了少年风采的形成过程。第一幕“年少轻狂”,第二幕“求职艰辛”,第三幕“知错能改”,第四幕“获奖感言”,四幕剧紧密相连,表达上颇有创意,给人以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五)故事新编法、童话寓言体

所谓“故事新编法”,就是作者以全新的视角,对小说名著或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进行改编、演绎,以表达自己的观点、体验和思想的一种文章。它运用历史素材,表现现代意识,既推陈出新,又幽默风趣,产生古今对比、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童话寓言体”,就是充分利用想象与智慧,选择童话或寓言的文体,达到写作目的的一种文章。

(二)布局谋篇升格

【文题再现】

你哭过吗?你看到过别人哭吗?你为什么哭?是怎样哭的?哭之后又怎样了?

以“那一次,我哭了……”为题写一篇作文,来回答上面的问题,600字左右,要写得内容精当充实,中心明确,语言生动。

【失误文章】

那一次,我哭了……

我哭了,哭得是那样的伤心……(开篇点题,点出自己的感情基调。)

雨天,天空阴霾,带着点伤感的情绪。我很贪玩,这一整天,我总是在玩,作业这回事,早已抛到九霄云外,哪里还会找得回来。(贪玩,玩到什么程度?有什么样的感受?)霎时,我耳边又响起那熟悉,不厌其烦的声音:“琳,快点做作业,别再玩了。”“哦,马上,马上。”哪里还会马上,我早已经玩得不亦乐乎,忘乎所以,我答应过什么,这一刻都已不算数,我尽情地遨游在属于我的欢乐小天地中。突然,一阵急躁的脚步声打乱了我,“母老虎”来了,我想躲,可已经无处可逃,成了渔夫的落网之鱼。妈妈粗暴地拽起我的衣襟,把我硬拽回了房间,她一面走,嘴里还一面嘟囔着什么,我没有听清,可我知道,妈妈生气了。(妈妈怎么生气,怎么发脾气,此时你的心理是怎样的?不妨用神态、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可能会更形象,使文章更有层次感。) 我的眼里强忍着一股热泪,却不敢发泄,终于,我们走完了这最短可又最遥远的路程。妈妈把我拉进了我的房间,语无伦次地蹦出了这样的一句话;“快做作业,再这样早晚没出息。”“哎!”随着这样—声沉重的叹息声,门关上了。

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像断了线的珍珠一样无止境地流着,我没有哭出声,因为我害怕,空虚的心成了泪水的发动机,再也止不住了。“凭什么,她养着我,就可以控制我的自由吗?整天让我做作业,马上就要变成书呆子了。”一想到这些,我那不争气的眼泪就四处流淌。不一会儿,就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花脸猫”了。我们又开始冷战。

然而这样的冷战并没有持续多久,我胜利了,妈妈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很奇怪,为什么我一下子原谅了妈妈,又一次的家庭之战平息了。(矛盾的解决太简单了,毫无意义可言,这里可以制造一个和好的契机。) 我很自豪,因为这一次我胜利了,可真正的胜利者是妈妈,这个一辈子为我操劳的人。(最后一段点题会更好。)

【病因分析】文章中,作者想用母亲逼迫自己做作业而干涉了自己的自由时间,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母亲的粗暴行为让自己感到伤心这件事来表达主题,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但是描写不够细腻,显得轻描淡写,使人物刻画不深,不突出。另外,内容详略不当,没有分清主次,导致文章没有可读性和感染力。

【升格文章】

那一次,我哭了……

李思琪

那一次我哭了,哭得是那样的伤心……

周六,阴天,风雨欲来。

熬了一周,今天终于可以放松了。我放下所有的事情,尽情地疯狂地玩着,至于作业、学习、母亲的嘱咐(回家先做作业)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哪里还会找得回来。

不知什么时候,母亲回来了一趟,看我在玩着,便不厌其烦地要求:“琳,快点做作业,别再玩了。”

“哦,马上,马上。”

哪里会马上,我早已玩得忘乎所以,我答应过什么,这一刻都已不算数,只是尽情地畅游在属于自己的欢乐小天地中,忘记了时间的存在。

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重重的开门声打断了我的“畅游”和“疯狂”。我意识到“母老虎”回来了,我想躲,可已经无处可逃,马上成了渔夫的落网之鱼。妈妈粗暴地拽住我的衣襟,不由分说把我硬拽起身,重重地扔进我的房间里,接着一记耳光在我的脸上清脆地响起。“疯了一天了,还不做作业。要等到什么时候?再这样,早晚没出息!”

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喷涌而出,我没有哭出声,因为害怕。空虚的心成了泪水的发动机,再也止不住了。我哭了,哭得是那样的伤心和委屈……

“凭什么,凭什么,她养着我,就可以控制我的自由吗?整天就知道让我做作业,马上就要变成书呆子了……”

一想到这些,我的眼泪继续狂涌,不一会儿,就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花脸猫”了。

接下来的一周,我们开始了冷战。

又是周六,放学回家,晴天,有点冷。

我走进家门,看到妈妈早已将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桌了。

“琳,妈妈错了,不应该打你,原谅妈妈好么?”冰冷的心一下子融化了。那不争气的眼泪又一次滑落脸庞。

“妈妈,我错了,我再也不惹您生气了。”泪水再一次流了下来。

那一次,我哭了,哭得是那样的伤心……

【升格小结】文章经过修改,把人物写得丰满了,使文章中心表达得更准确了。

1.着重用语害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形象。

2.用两次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在事情发生前后的不同心情,为推动情节发展作好了铺垫。第一次的“阴天,风雨欲来”为妈妈的严厉和“我”的伤心作铺垫,第二次“晴天,有点冷”为“我”和妈妈的和解作铺垫,让前后文照应,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3.详写了“我”哭的场景和心理,其他的场景略写,甚至是一笔带过,凸显了文章详略得当的结构安排。

(三)布局谋篇演练

1.一个人在海上救起了一个溺水者,记者闻讯后便去采访这位舍己救人的英雄,不想英雄却对着镜头无奈地大摇其头。记者让他讲出自己起初的想法,他说:“现在想起来可真后怕呀!海水那么深,那么凉,那个人又那么重,有一刻我以为自己是必死无疑了。我多么不愿意就这么死了呀,所以,我想在这里告诉你们,我再也不愿意重复这样的人生体验了,从今以后,至少10年间,我决不再下海营救溺水的人。”

有人曾这样评价这件事:对生命的崇敬使这个人毅然救助生命;对生命的崇敬又使这个人毅然决定不再去救助生命。这是两种真实。

请以“真实”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定,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航】生活中有着许许多多的不真实:同学穿了件新衣服,明明不太合身,却要大加赞赏;今天本来心情不好,却要在别人面前强作欢颜;老师读错了字音,学生只能在背后议论,而不去或不敢当面纠正……当然,生活中更多的是感人的真实,只要挖掘,可以说是俯拾即是。以“真实”为话题写作,选材范围极广,可以从正面选取感人肺腑、撼人心魄的人和事,也可从反面选取使人生厌、令人唾弃的事实来写,可叙事,也可议论。

2.戈壁上的两粒种子。“天啊!”一粒种子惊呼道,“太阳这么毒,天气这么热,没有一点水,我可怎么活呀!”它在唠唠叨叨的抱怨中死了。

另一粒种子默默地把根向地下扎去,用尽力气吸取着每一点水分,它自言自语:“我应该是一棵树,我的责任就是为大地添一分绿色。”它长成了一棵胡杨,身躯也越来越粗壮,越来越经得住风沙。

几百年后,这里,出现了一片胡杨林。

其实,抱怨是没有意义的,只要每个人尽全力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会改变整个世界。

这则材料给你些什么启示?以你获得的启示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思路导航】所给材料是一则寓言,说的是两粒种子面对艰苦环境,一粒种子唠叨抱怨,结果枯死了,另一粒种子坚定信念,努力进取,最终枝繁叶茂,长成了一棵胡杨。这两粒种子之所以有截然不同的命运,关键的因素就是面对相同的不利于自身发展的条件,一个抱怨了,一个没有抱怨。这就使我们得出了一个结论,面对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