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白杨礼赞》阅读及答案

最新《白杨礼赞》阅读及答案
最新《白杨礼赞》阅读及答案

1

阅读《白杨礼赞》节选,回答小题(共14分)

2

3

一、白杨礼赞(节选)

4

茅盾

5

①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6

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7

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8

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9

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10

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11

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12

对抗着西北风。

13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14

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

15

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16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17

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18

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19

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20

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21

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22

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23

神和意志?

24

25

26

1. 《白杨礼赞》选自

27

《》。本文是一28

篇,作者茅盾,29

原名,

30

字,作家、社31

会活动家。“礼赞”一词的含义

32

是。全文的抒33

情线索是“。”

34

1. 见闻杂记散文沈德鸿雁冰怀着敬意地赞扬白杨树实在是35

不平凡

36

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4分)

37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38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39

答:

40

41

42

43

3.阅读第②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4分)

44

①描写白杨树自然特征的词语有:笔直挺

45

46

②表现白杨树拟人特征的词语有:努力力

47

争上游

48

4.文中说白杨树是一种“极普通”又“不平凡”的树,这是否矛盾?做简要49

解释。(2分)

50

答:

51

52

53

5.阅读第四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2分)

54

①伟丈夫的特点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温和,与挺拔

55

②抗战军民的特点是:朴质,严肃,

56

6.放声诵读第④段后,你的内心感受是什么?(2分)

57

答:

58

59

60

61

2.两个指代词用的很巧妙,用“那”是白杨树还在远处,引出对它的描写;

62

用“这”表示它的形象已经完整地呈现在读者眼前共4分,每句2分

63

3.①向上参天耸立②倔强不折不挠共4分,每空1分

64

4.不矛盾。“极普通”是指它的生长环境、普遍性和外形特点;“不平凡”

65

指它的精神气质和象征意义。 2分,每方面1分

66

5.①坚强不屈②坚强不屈 2分,每空1分

67

6.示例:受到一种震撼,觉得很有力量,对白杨树的赞誉之情痛快淋漓地表68

达出来。2分

69

二、白杨礼赞

70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71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72

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73

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74

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75

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76

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77

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78

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79

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80

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81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82

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

83

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84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85

1.文中“坦荡如砥”形容的对象是高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空旷、辽阔、86

平坦)。

87

2.第二段描写高原的景色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88

3.文中第二段的第一个和第三段破折号的用法有什么不同?

89

4.你怎样理解第三段?“普通”和“不平凡”这两者在文中是怎样统一起来90

的?

91

1.平坦

92

2.(1)交代白杨树生长的典型环境,渲染一种不平凡的环境气氛;(2)暗93

示陕甘宁边区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达主题思想作铺94

垫。

95

3.第二段的破折号表示解释,第三段的破折号表示话题的转换。

96

4.伟大和平凡常常是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以白杨树是97

一种“极常见”和“极易生长”的树来说,它当然极平常,“极普通”;但以98

它的外形美,尤其是它的内在美来说,它又是不平凡的。两者就是这样统一的。

99

三、阅读《白杨礼赞》选段,完成11—12题。(共4分)

100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101

毯子。②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102

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③和风吹送,103

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104

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④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105

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106

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⑤这107

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108

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109

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110

吧?

111

1.选段第①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方法的运用突出了高原的哪些112

特点?(2分)

113

2.本段写黄土高原与全文礼赞白杨树有什么关系?(2分)

114

115

四、白杨礼赞(节选)

116

茅盾

117

①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18

②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119

是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120

拢,也像是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旁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121

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122

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123

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124

对抗着西北风。

125

③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126

④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127

专指“婆娑”或“旁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128

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129

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130

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131

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132

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133

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134

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135

神和意志?

136

12.说说下面句中加点字的表达作用。(4分)

137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138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139

答:

140

141

142

13.阅读第②段,从文中选择恰当词语填空。(4分)

143

①描写白杨树自然特征的词语有:笔直挺

144

145

②表现白杨树拟人特征的词语有:努

146

力力争上游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读:本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4课《白杨礼赞》课文原文及教案,来源互联网,仅供读者阅读参考. 课文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象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象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象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

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原载《文艺阵地》月刊第6卷第3期,1941年3月10日出版)

八年级语文《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茅盾 学习目标 1.在学过比喻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的象征手法,体会排比、反问的修辞效果,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2.理解和学习白杨树所象征的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为捍卫党、捍卫社会主义与一切邪恶势力作斗争,同时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重点掌握文中的字与词。 ①“垠、砥、恹、虬、娑、楠、欣”等字的读音与写法。 ②掌握以下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妙手偶得、锤炼、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潜滋暗长、恹恹欲睡、倔强、参天、不折不挠、伟岸、朴质、挺拔、宛然、纵横决荡、秀颀。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树是大自然中一道美丽的风景,我们欣赏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柳的风我们瞻仰过”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松的雄姿,我们也遥望过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的梅的倩影。这节课我们将走近白杨树的生命。 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一)简介作者和时代背景。 在初一的时候,我们读过茅盾的《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茅盾是笔名,原名沈德鸿,字雁冰。他出身在浙江省桐乡县。他写的最著名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茅盾已于1981年3月27日逝世。党中央给予他是“我国现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白杨树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自学内容及指导 粗读全文。初步解决以下问题 1.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疏通阅读障碍。 无边无垠(yín)坦荡如砥(dǐ)恹恹欲睡yānyān) 虬枝(qiú)婆娑(suō)秀(颀qí) 2. 本文勾勒出了几幅图?请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 明确:全文共勾勒、描绘了四幅图:高原风景图、白杨远视图、白杨特定图、物人联想图(敌后抗战图),每一幅图都有诗情画意在其中。 全文可以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第14课白杨礼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并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 1.分析5、7段内容,归纳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 2.学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2.探究文中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激趣: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要讲清喜欢的原因) 你喜欢这一种树,能不能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它的喜爱或赞美之情呢?伟大的文学家茅盾先生喜欢白杨树,歌颂白杨树,赞美白杨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盾先生写作的《白杨礼赞》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1.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画记难字难词,并标明自然段的序号。 2.掌握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要求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注释①,了解写作背景。然后教师补充: (1)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集《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2)《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解决生字词,疏通阅读障碍。 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主宰倦怠婆娑 潜滋暗长旁逸斜出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恹恹欲睡晕圈虬枝楠木秀颀 4.默读全文,用笔划出作者直接对白杨树进行“礼赞”的语句,同时思考作者写美白杨树的原因。 ①指名学生读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白杨礼赞课文解读

白杨礼赞课文解读本文指出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不平凡”三个字,是作者抒发赞美之情的基础,也是用来结构文章的感情线索。 文章一开始,就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点明礼赞的原因;“实在”,表现“不平凡'毋庸置疑。“我赞美白杨树”,感情强烈-醒目突出。全旬作为文章起笔,峻拔有力,给人强烈震撼。 接下来,描写黄土高原,展示白杨树生长的环境。 文章把黄土高原比做“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有色有形?贴切逼真,富于美感。接着,对“黄绿'二字进行阐释:“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阐释之中,者高度赞 美了两种伟力?一是几十万年前的“伟大的自然力”,一是“人类劳力”,而“人类劳力”又“战胜”了“自然,”表明“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引自作者写于同一时期、歌颂同一对象的《风 景谈》),表现了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之情,与文章赞美根据地军民的主旨相吻合。“绿波一‘麦浪…‘黄与绿主宰着”,与“黄绿错综”呼应,赞美黄土高原的景色。“无边无垠,坦荡如砥”,与“大毡子”呼应。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扑”入视野,静态的黄土高原迎面奔腾扑来,表现了“奔驰’’ 的汽车速度之快,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无遮无碍,“和风…’起了…’绿波”,一个“翻”字富于动感,景象美好而充满生机,令人赏心悦目。“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使用“涌”字,说明感想很多,瞬间形成,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 涌起的种种感想之中。既有“雄壮”“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令人激动,振奋;又觉“单调”令人“倦 怠;'㈠恹恹欲睡”。这既是实感,又是欲扬先抑的手法,构成了文章的波澜, 为白杨树的出现铺垫、蓄势.说明白杨树创造了景致,点缀了大自然,振奋了人的精神。总的说来,文章写黄土高原-写种种感受,展现了白杨树不寻常的生长环境.衬托出它傲然挺立的形象。 “然而刹那问,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一排”五株”一株”,呈递减排列;连“一株”白杨树都足以使人改变S恹恹欲睡的情绪”.充分表现了白杨树的不平凡意义.递减的排列实质上愈益深化了内容的表达。这样,也就很自然地引出了本部分最后一段的议论:“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与前文相比,多了个“极普通”,以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知识点及语文课文学习方法

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知识点及语文课文学习方法 一、作品梗概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使日本帝国主义能够集中兵力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扫荡”。广大人民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致,顽强战斗,多次地粉碎了敌人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茅盾曾在延安生活了五个月,对根据地有深刻的了解,回到重庆后不久,他就饱含激情地写下了本文。 文题中的“白杨”一词点明了文章所写的对象,“礼赞”是“怀着敬意地赞扬”的意思,“白杨礼赞”即怀着敬意地赞扬白杨树。文题带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既体现了文章的主题思想,也给读者留下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 茅盾(1896一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作家、社会活动家。主要作品有《子夜》《林家铺子》《春蚕》和《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等。本文6~8段需背诵。 知识重点 一、字音词义 开垦kěn:把荒地开辟成可以种植的土地。 倦怠dài:疲乏困倦。 倔强jué jiàng:性情固执,强硬。 婆娑suō:枝叶扶疏,形容姿态优美。 虬qiú枝:盘屈的树枝。 伟岸:身体魁梧,高大。

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 宛然:仿佛。 秀颀qí:美而高。 恹恹yān:形容精神不振的样子。 鄙bǐ视:轻视,看不起。 妙手偶得: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坦荡如砥dǐ: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 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 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伸出来。 不折不挠náo: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顽强。 二、主题概述 本文运用象征手法,抓住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扬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了他们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对他们的赞颂和崇敬之情。 三、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领起全文。 第二部分(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5、6):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7、8):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9):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 四、鉴赏品读 1.赏析句子“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白杨礼赞》教案

14 白杨礼赞 1.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昂扬向上的感情。 2.理解烘托、对比、欲扬先抑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在写作中学习应用。 3.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朴质、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4.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特点。 一、导入新课 显示白杨树的图片。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欣赏一种树,这种树叫白杨树。请同学们对照图片说说这种树的特征,并发挥你的想象力,说说你由这种树联想到了什么? 【教学提示】 白杨树笔直的干,向上收拢的枝叶都是它最典型的特征,它本身也容易让人联想到戍边士兵、保国的将军等。教师宜在引导学生对白杨树整体进行关注,从而导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写作背景: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目标导学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并说说朗读时应把握怎样的情感基调。 明确:朗读时应读出文中的激情与豪气,读出深蕴其中的赞美之情。 2.本文的题目为《白杨礼赞》,而作者也确实是在不断地赞扬白杨树,请你找到文中赞扬白杨树的语句,说说作者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赞美白杨树的,从哪几个方面赞美了白杨树。 明确: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第1段是总体的赞美,与题目对应,也承接后文)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第4段的赞美是在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后发出的,白杨树在黄土地上傲然挺立,形成一种意境美)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第6段的赞美是在第5段描写白杨树的形貌不平凡,有不屈不挠的精神之后发出的,赞叹白杨树的形美与神美)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这里由白杨树的品质联想到当地人民的品质,白杨树已经具有了象征意义,既是赞美白杨树,又是赞美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总结性的赞美,与前文所有的赞美形成呼应) 3.文章要赞美白杨树,第2段却没提白杨树,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删掉这一段可不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白杨礼赞》课文全解素材

《白杨礼赞》课文全解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不平凡形象的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学习本文,我们将—— 1.在充分认识白杨树的外形特征及内在气质的基础上,理解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把握散文的线索,理解作者的思路,读懂课文的关键,紧扣文中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抒情线索,提纲挈领,以此带动对全篇的理解分析。 3.注意朗读,以便更直接地感受本文直抒胸臆的抒情性语言。 走近作者: 【作者简介】 茅盾(1896—1981),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腐蚀》,中篇小说《幻灭》、《动摇》、《追求》三部曲,剧本《清明前后》等。作品编为《茅盾全集》。 【作品信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是茅盾根据自己1940年从新疆归来赴延安途中的见闻和感受写的一篇散文。当时,伟大的抗日战争正处于艰苦的相持阶段,日本帝国主义正加紧对国民党的诱降。国民党反动政府阴谋制造了“皖南事变”,进犯抗日根据地;日寇也因此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全国人民,特别是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与毛泽东的领导下,毫不妥协,坚持抗战。这篇散文就是作者以昂扬的革命激情,通过对白杨树的赞美,歌颂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及其所代表的我们民族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茅盾的作品大部分是着力暴露旧社会黑暗的,正面歌颂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的作品并不多,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有关。但是,当他一踏上解放区的土地,便深深地被那里的一切所感动。于是,他不顾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把解放区的新鲜空气带给了国统区的广大人民,用笔表示了他对共产党、对根据地军民的衷心赞美,写下了《白杨礼赞》这样热情洋溢的赞歌。 【相关知识】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出版的《茅盾文集》后记中,作者这样写道:“祝福这些纯洁而勇敢的祖国儿女,我相信他们不久就可以完成历史赋予他们的使命,而他们的英姿也将在文艺上

2020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第14课白杨礼赞多用修辞描写精彩课文同步讲解新人教版20200907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多用修辞描写精彩 ——《白杨礼赞》好词、好句简析 《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本文词句生动、讲究,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抒情散文佳作。 好词品一品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实在”一词是副词,表示“确实”的意思。“白杨树是不平凡的”已是肯定语气,再加上“实在”一词便突出强调了“白杨树的不平凡”。而且,这句话又是全文的开头句,更是开门见山,为全文奠定了“赞美”“喜爱”的感情基调,读起来情感浓郁。 ☆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 “一律”意思是一个样子,全无例外,表现出白杨树全部向上,精神昂扬,非常笔直。“绝不”意思是绝没有,“旁逸斜出”意思是树枝从旁边斜伸出来。这两个词语突出表现了白杨树整齐划一,挺拔伟岸,不生枝节的特点。且“旁逸斜出”与前文的“绝不旁枝”意近而语异,显出了作者用语的灵活和准确。 好句赏一赏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这句话使用比喻的修辞,将西北高原喻为“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这是化大物为小物的比喻方法,“黄”的是土,“绿”的是草与树,将这巨幅景象喻为一条毡子,新奇而贴切。 ☆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 这一段话使用排比、反问的修辞,由个体到群体,由树到农民,再到守卫家乡的哨兵,最后由他们想到了更为抽象,却又是中华民族具有的精神——团结奋进,坚忍不拔。层层联想开去,层层赞颂开去,一气呵成。四个反问句,感情浓烈;排比铺陈,颇有气势。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白杨礼赞课文原文

白杨礼赞课文原文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土,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

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象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

白杨礼赞课文重难点

白杨礼赞课文重难点 一、重点字词 无边无垠(yín) 虬枝(qiú) 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yān) 婆娑(suō) 秀颀(qí)大毡()子主宰() 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 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主宰:支配。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 旁逸yi 斜出: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逃,逃跑。 晕y un圈:模模糊糊的圈。 参ca n天:耸入高空。 伟岸:魁伟,高直。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秀颀q :美而高。 恹ya n恹:精神不好、困倦的样子。 二、作者作品 作者: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汉族,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

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文本分析: (一)结构分析: 第一段(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二段(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第三段(第5、6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第四段(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五段(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二)中心主旨这篇课文采用象征手法通过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斗争意志。 四、重点探究 1、象征手法的运用:本文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象征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象征,来抒发自己强烈的感情,歌颂党和人民群众。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象上游

【素材】《白杨礼赞》课文赏析文章两篇(北师大)

茅盾《白杨礼赞》原文及赏析文章两篇【原文】 白杨礼赞 茅盾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

人教部编版语文初二上册14《白杨礼赞》解读

人教部编版语文初二上册14《白杨礼赞》解读 1.重点字词: 〔1〕读准字音。 丫〔yā〕枝倔〔jué〕强〔jiàng〕婆娑〔suō〕虬〔qiú〕枝秀颀〔qí〕坦荡如砥〔dǐ〕恹恹〔yān〕欲睡潜〔qián〕滋暗长〔zhǎng〕 〔2〕写准字形〔加点字〕。 倦怠开垦主宰婆娑虬枝宛然秀颀鄙视 坦荡如砥恹恹欲睡 〔4〕搞懂词义。 ①旁逸斜出:指〔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 ②不折不挠: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顽强。 ③妙手偶得:语出陆游?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句。 ④坦荡如砥:宽广平坦得像磨刀石。砥,质地较细的磨刀石。 ⑤恹恹欲睡:形容精神萎靡、昏昏欲睡的样子。 ⑥潜滋暗长:暗暗地生长。滋,生长。 ⑦秀颀:美而高。颀,修长。 ⑧虬枝:盘曲的树枝。 ⑨婆娑:枝叶扶疏的样子。 2.语言品味。 〔1〕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品析:〝不平凡〞,点明赞美白杨的原因。〝实在〞进一步强调〝不平凡〞。开篇语言简洁质朴却不失力度,直抒胸臆又自然真诚,毫不矫揉造作。 〔2〕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品析:〝极普通〞和〝不平凡〞,看似矛盾,仔细想来又可以理解。白杨树〝极常见〞、〝极易生长〞,它当然〝极普通〞;但它的外在美、

内在美又是不平凡的,特别是它所象征的广大抗战军民以及他们的精神和意志,是非常〝不平凡〞的。 〔3〕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品析:四个〝难道〞,每个的意义不同:第一个〝难道〞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更应该是别的什么;第二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第三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北方农民中的战士;第四个〝难道〞点明白杨树象征民族的抗日精神和意志。 同时,四个〝难道〞运用反问、排比修辞,气势恢宏,语气更加肯定、强烈,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4〕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 明确:作者用工笔细描的方法,从干、枝、叶三方面写白杨树的外形,突出其正直、向上、团结的特点。同时又用人格化的语言,写出了白杨树的精神美、内在美。 〔5〕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品析:运用对比、比喻,写出白杨树不仅外形美,内在更美。这是一种坚强挺拔的美,是力量的美,是正直的美,是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意志的美。 ?白杨礼赞?使用的象征手法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一、教学目标 (一)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二)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找出富有感情的语句,体味其中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三)学习象征的艺术手法以及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 二、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西北高原上白杨树的资料片,让学生对白杨树有些感性认识。 2.释题:“礼”,崇敬,题目的意思是怀着崇敬的心情赞美白杨树。 3.了解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阅读课文注释①,教师补充: 茅盾,现代著名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x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抗日根据地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整体感知,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1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听准语音语调,扫清文字障碍。 [妙手偶得] 课文中指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妙手,指技艺高超的人。秀颀:美而高。颀,高。[主宰] 支配。通常还有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的意思。 [旁逸斜出] 意思是(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逃,逃跑。 2 明确: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是本文的抒情线索。文中五次提到白杨树的不平凡,把有关的语句一一找出来。 讨论: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 学生讨论后明确:要划分段落层次,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本文的段落层次划分如下: 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第9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 (三)合作探究,研读课文第一、二部分 1 2 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

课文《白杨礼赞》教案

课文《白杨礼赞》教案 课文《白杨礼赞》教案 教学重点: 1,象征的艺术手法;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方法。 2,准确而富有感情的语言。 3,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象征的艺术手法。 预习要求: 1,阅读预习一,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 2,完成预习三,1,3 1,给下列字注音: 错综毡子外壳昔主宰垠砥恹逸晕圈倔强虬枝婆娑楠木颀 2,解释下列词语:(四音节合成词要求说出结构) 视野黄绿错综妙手偶得锤炼主宰垠坦荡如砥倦怠潜滋暗长恹恹旁逸斜出参天婆娑伟岸纵横决荡秀颀 教时安排: 2教时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 1,通过复习学过的课文找学生介绍茅盾。

2,板书课题白杨礼赞 茅盾 总结: 茅盾,浙江桐乡人,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代表作: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林家铺子》 3,找学生介绍本文的写作背景。 明确:预习一。 二,检查预习: 给下列字注音: 毡外壳主宰垠坦荡如砥恹逸晕虬颀 集体订正。 三,明确学习目标: 1,了解象征的手法 2,分析课文结构。 3,讨论课文第一部分。 四,学生阅读全文讨论给课文分段: 提示:1,本文一共几小节?9节 2,礼赞是什么意思?找出文中赞美白杨树的句子》 总结: 一(1节)点明题旨,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赞美和崇敬之情。二(2-4)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衬托白杨树不平凡。 三(5-6)描写白杨树的外形赞美白杨树。

四(7-8)点明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五(9)通过对比再一次赞美白杨树。 明确: 1,分法较多,有道理就行。 2,本文的线索: 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 五:分析课文第二部分,阅读课文讨论思考: 1,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印象是什么? 明确:“一条大毡子” 2,课文运用了哪些词,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黄土高原的? 总结:黄绿错综--------颜色;无边无垠-----空间;坦荡如砥-------地形。 3,这样的景色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看到白杨树后的感觉有如何 总结:先是:“雄壮”“伟大”然后:“单调”“恹恹欲睡”。 4,讨论文中提示“写对高原的“雄壮”“伟大”“单调”“恹恹欲睡”两种感觉对写白杨树有什么作用” 总结:正反衬托:正,生长环境的伟大。白杨树还是值得赞美。 反,离开白杨树还是单调, 5,总结写作顺序:面点。 六,总结第一课时: 通过描写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从正反方面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白杨礼赞》——教案

镇南中学“初中语文课堂问题情境创设与学生有效参与课堂活动的研究”课题小组 《白杨礼赞》——教案 主备:邹爱洪辅备:杨湖张应堂授课教师: 教学设想 明写树,实际是写人,由树及人,热情歌颂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力争上游、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突破难点和重点,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2.释题:“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3.介绍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文学常识。 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林家铺子》、《霜叶红于二月花》、《农村三步曲》(《春蚕》《秋收》《残冬》) 、《蚀三步曲》(《幻灭》《动摇》《追求》等等。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1.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画记难字生词,并标明自然段序号。 2.解决生字词,疏通阅读障碍。 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主宰倦怠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妙手偶得 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虬枝纵横决荡秀颀傲然挺立恹恹欲睡 在学生掌握字词读音后,可以要求学生任意选择其中几个字词连词成段,进行口头表达练习,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4.学生迅速默读全文,讨论:如何划分段落层次? 学生讨论后明确:要划分段落层次,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问题引导: 1、本文写的是白杨树,描写白杨树的外部形象的相关自然段是5、6 段; 2、本文不就写白杨树而写白杨树,还由白杨树写到了人,这种写作手法叫象征,相关的自然段是7、8 段; 3、本文写了白杨树的外在形象、象征意义,那么白杨树生长在哪儿呢?看文章中有没有相应的自然段,是 2 段;

《白杨礼赞》原文分析

白杨礼赞 茅盾 白杨树实在不是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黄的,那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所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罢?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地有一排,——不,或者甚至只是三五株,一二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不是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呢,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以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呢,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是加以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无横斜逸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的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来粗细罢,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二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丽,——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横斜逸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却是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觉得树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不是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以及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干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罢,但是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茅盾(1896.7.4 - 1981.3.27),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嘉兴桐乡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有“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以及《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等。 我国具有最高荣誉的文学奖项“茅盾文学奖”就是根据茅盾先生生前遗愿,为鼓励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而设 立的。这是中国第一次设立的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也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文学奖之一,每四年颁发一次。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本课字词,理清结构层次。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理解分析托物言志、象征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和课前查资料体悟作者情感,把握文章内容。教会学生学会以研究、探讨、合作的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学习陕甘宁边区抗日军民正直、质朴、团结向上、坚强不屈的革命品质。 教学重点: 1、分析5、7段内容,归纳学习托物抒情的写法。理解白杨的象征意义。 2、学习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1、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体会富有感情和含义深刻的语言。 2、探究文中是如何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激趣:你最喜欢哪一种树木呢?(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尤其要讲清喜欢的原因) 你喜欢这一种树,能不能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它的喜爱或赞美之情呢?伟大的文学家茅盾先生喜欢白杨树,歌颂白杨树,赞美白杨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盾先生写作的《白杨礼赞》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初步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1、教师范读全文。 要求学生在听读时,画记难字难词,并标明自然段的序号。 2、掌握有关写作背景和文学常识。 要求学生迅速阅读课文注释①,了解写作背景。然后教师补充: (1)茅盾,小说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江桐乡。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集《春蚕》、《林家铺子》等等。 (2)《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3、解决生字词,疏通阅读障碍。 大毡子开垦外壳锤炼主宰倦怠 潜滋暗长旁逸斜出婆娑无边无垠坦荡如砥 恹恹欲睡晕圈虬枝楠木秀颀 4、默读全文,用笔划出作者直接对白杨树进行“礼赞”的语句,同时思考作者写美白杨树的原因。 ①指名学生读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