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数字的用法

文章中数字的用法
文章中数字的用法

文章中数字的用法

一、一般原则

(一)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

1.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

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 48 302 -125.03 34.05% 63%~68% 1/4 2/5 1:500

2.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

示例:一律一方面十滴水二倍体三叶虫星期五

四氧化三铁一O五九(农药内吸磷) 八国联军二O九师

二万五千里长征四书五经五四运动九三学社

十月十七日同盟路易十六十月革命“八五”计划五省一市

五局三胜制二八年华二十挂零零点方案零岁教育

白发三千丈七上八下不管三七二十一相差十万八千里

第一书记第二轻工业局一机部三所第三季度第四方面军

十三届四中全会

(二)时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

1.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⑴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

示例:公元前8世纪 20世纪80年代公元前440年公元7年1994年10月1日

年份一般不用简写。如:1990年不应简作“九O年”或“90年”。

⑵时、分、秒

示例:4时 15时40分(下午3点40分) 14时12分36秒

2.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

⑴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

示例:丙寅年十月十五日腊月二十三日正月初五

八月十五中秋节

⑵中国清代和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

这类纪年不应与公历月日混用,并应采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

示例:秦文公四十四年(公元前722年)

太平天国庚申十年九月二十四日(清咸丰十年九月二十日,

公元1860年11月2日) 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1964年10月1日) 日本庆应三年(1867年)

⑶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

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应用间隔号“·”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隔开,并外加引号,避免歧义。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定。

示例1:“一·二八”事变(1月28日) “一二·九”运动(12月9日) “一·一七”批示(1月17日) “一一·一O”案件(11月10日)

示例2: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七七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二O”声明“九一三”事件

(三)物理量

物理量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小学和初中教科书、非专业性科技书刊的计量单位可使用中文符号。

示例: 8736.80km(8 736.80千米) 600g(600克)

100kg~150kg(100千克~150千克) 12.5m 2(12.5平方米)

外形尺寸是400mm×200mm×300mm(400毫米×200毫米×300毫米)

34℃~39℃(34摄氏度~39摄氏度) 0.59A (0.59安[培])

(四)非物理量

1.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21.35元 45.6万元 270美元 290亿英镑 48岁 11个月1 480人 4.6万册 600幅 550名

3.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可以用汉字,但要照顾到上下文,求得局部体例上的一致。

示例1:一个人三本书四种产品六条意见读了十遍

五个百分点

示例2:截至1984年9月,我国高等学校有新闻系6个,新闻专业7个,新闻班1个,新闻教育专职教员274人,在校学生1561人。

(五)概数和约数

1.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必须使用汉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得用顿号“、”隔开。

示例:二三米一两个小时三五天三四个月十三四吨

一二十个四十五六岁七八十种二三百架次一千七八百元

五六万套

2.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

示例:几千年十几天一百几十次几十万分之一

3.用“多”“余”“左右”“上下”“约”等表示的约数一般用汉字。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的约数时,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1:这个协会举行全国性评奖十余次,获奖作品有一千多件。协会吸收了约三千名会员,其中三分之二是有成就的中青年。另外,在三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还设有分会。

示例2:该省从机动财力中拿出1 900万元,调拨钢材3

000多吨、水泥2万多吨、柴油1 400吨,用于农田水利建设。

(六)代号、代码和序号

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用阿拉伯数字。序数词即使是多位数也不能分节。

示例:84062部队国家标准 GB 2312-80 国办发[1987]9号文件

总3147号国内统一刊号 CN11-1399 21/22次特别快车 HP-

3000型电子计算机 85号汽油维生素B12

二、标题序码

第一级标题序码用一、二、三、……,数字后用顿号“、”不能写成一. 二. 三. ……。

第二级标题序码用(一)(二)(三)……,括号后不能加顿号

“、”,不能写成(一)、(二)、(三)、……。

第三级标题序码用1.2.3.……,阿拉伯数字后用圆点“.”,不能用顿号“、”,不能写成1、2、3、……。

键入标点“.”时要注意切换成全角。

第四级标题序码用⑴⑵⑶……,不能写成⑴、⑵、⑶、……或⑴.⑵.⑶. ……。

序码“⑴⑵⑶”从插入菜单的“特殊符号”项的“数字序号”处选出键入。

第五级标题序码用①②③……,不能写成①、②、③、……或①.②.

③. ……。

序码“①②③”从插入菜单的“特殊符号”项的“数字序号”处选出键入。

北京策划公司https://www.360docs.net/doc/bf6175975.html, ffdvxxxdde20938

公文中数字序号使用顺序

文章中数字序号使用顺序 我们在写文章经常会用一些数字序号,用得好,能使我们的文章有条有理,眉目清楚;用得不好,让人看着别扭,甚至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可见序号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范与否同样很重要。在评选论文时,常常会为一些文章感到惋惜,内容、文字很精彩,可数字序号的运用不规范或者混乱,让人看着不舒服。为此,我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并参考了一些别的资料,在此谈谈数字序号的用法。 一、阿拉伯数字后面用黑圆点; 二、汉字数字后面用顿号; 三、“第一”“第二”“第三”后面用逗号; 四、带括号的序号和带圆圈的序号,后面不再加顿号、逗号之类; 五、“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或“壹”的后面不用标点,与后面的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位置即可。 六、数字序号前后一般不再用其他项目符号; 七、数字序号的级别顺序为:“一”“二”“三”——“㈠”“㈡”“㈢”——“1”“2”“3”——“⑴”“⑵”“⑶”——“①”“②”“③”等。 常见不规范之序号有:

正确的用法如下: 在论文中正确地运用序号,能使文章层次清楚,逻辑分明,便于读者阅读和引述,但目前教师撰写论文在序号的写法上存在

着不少的误区,如:层次大小不分、中文数字与阿拉伯数字混用、前后序号形式不统一,等等。下面就论文中几种常见的序号写法作一说明: 一、正文层次标题序号 正文层次标题序号要注意大小分级。如一级标题序号可用汉字一、二、三……,二级标题序号可用汉字加括号(一)(二)(三)……,三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1、2、3……,四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加括号(1)(2)(3)……,五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加右括号1)2)3)……,若还有六、七级序码还可采用大小写英文字母。注意加了括号的序号后就不要再加点号了。 理科类论文的各层次标题还可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不同层次的2个数字之间用下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1”,“1.2”,“3.5.1”等;各层次的标题序号均左顶格排写,最后一个序号之后空一个字距接排标题。如“5.3.2 测量的方法”,表示第五章第三节第二条的标题是“测量的方法”。 注意:同一层次各段内容是否列标题应一致,各层次的下一级序号标法应一致,若层次较少可不用若干加括号的序号。 二、正文中图、表、公式、算式等的序号 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表2、式(5)”等;对长篇研究报告也可以分章(条)依序编码,如“图2.1、表4.2、式(3.3)”等,其前一个数字表示章(条)序号,

公文序号标点等正确用法

公文序号标点等正确用法 有些论著或文件结构层次比较多,为了使层次结构明晰,常常标记分级序号。在使用结构层次序号时,应注意: 一、公文发文号的正确使用: 公文发文号中,年份外的括号应用中括号“〔〕”,而不用小括号“()”或方括号“[ ]”。 如:行政办(2010)5号(错误) 行政办[ 2012] 5号(错误) 行政办〔2010〕5号(正确) 二、结构层次序数: 第一层为“一、二、三”,第二层为“(一)(二)(三)”,第三层为“1.2.3”第四层“(1) (2) (3)”第五层为“①②③”。 三、文字材料中序号标点的正确使用: (一)“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后面应用逗号“,”。 (二)“一”、“二”、“三”等后面应用顿号“、”。 (三)“1”、“2”、“3”和“A”、“B”、“C”、等后面应用齐线墨点“.”,而不用顿号“、”或其他。 (四)序号如加括号,如(一)(二)(三),(1) (2) (3)等后面不加标点符号。 四、图书、报告和学术论文的层次序号,可按下列方式: 1 1.1 1.1.1 1.1.1.1……。这种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序号中含有两个层级以上时,数码之间设齐线圆点(.),未码后面不加圆点。序号起码坐起顶格,未码与后面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位置。国务院办公厅1993年11月21日颁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对公文结构层次序数作了规定: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五、年份的正确书写: 年份如用“二○一二年六月二日”的方式表达,则中间的“○”不能写成阿拉伯数字“0”或英语全角符号“ο”。 六、正确区分连接号和破折号: (一)凡文中使用连接号的应使用“~”,而不使用“——”或“—”。 如:2012年5月~6月中的“~”,而不使用“——”或者“—”。 (二)凡中文使用破折号的应使用占两个空格的“——”而不用“~”或只占一个空格的“—”。

公文中数字是使用阿拉伯数字还是汉字

公文中数字是使用阿拉伯数字还是 汉字? 一、总的原则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形,可以灵活变通,但应力求保持相对统一。 二、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一)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年份要写全数,不能简化、省略。 例如:公元前18世纪;20世纪80年代;2006年12月31日;13时40分50秒;2007年。 (二)计数与计量和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20;-25;1/15;1.26;12%;2:4。 (三)代号、代码和序号。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均应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中国电信〔2010〕7号文件;37/38次特别快车;期刊号CNll一1000/D;邮发代号37—1;95号汽油;HP-5100型打印机。 (四)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 例如:江泽民的《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一文,见《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101页。 (五)公文中成文日期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 成文日期确定的原则和标注位置有2种:一是会议通过的决议、决定等以会议正式通过的日期为准,成文日期编排在公文标题之下,写全年、月、日,用()括起来。二是经机关负责人签发的公文,以签发日期为准(联合行文以最后签发的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为准)。 成文日期在发文机关下一行位置。如果发文机关名称长于成文日期,发文机关右空两字,成文日期在发文机关名称向右缩进两字的位置;如果发文机关名称短于发文日期,则发文日期右空两字,发文机关名称向左移,使成文日期仍保持在发文机关名称向右缩进两字的位置。

材料君收藏!公文写作中的数字你一定不能这样用!

材料君收藏!公文写作中的数字你一定不能这样用! 一、总的原则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殊情形,可以灵活变通,但应力求保持相对统一。 二、要求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一)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均使用阿拉伯数字。年份要写全数,不能简化、省略。例如:公元前18世纪;20世纪80年代;2015年12月31日;13时40分50秒;2016年。注意:公文中的成文日期须用阿拉伯数字。 (二)计数与计量和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分数、小数、百分比、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20;-25;1/15;1.26;12%;2:4。 (三)代号、代码和序号。部队番号、文件编号、证件号码和其他序号均应用阿拉伯数字。例如:中国电信〔2010〕7号文件;37/38次特别快车;期刊号CNll一1000/D;邮发代号37—1;HP-5100型打印机。 (四)引文标注中版次、卷次、页码、除古籍应与所据版本一致外,一般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例如: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第1版,第101页。 三、要求使用汉字的情况 (一)公文中作为定型的词、词组、惯例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词素须使用汉字。例如:一律;一方面;十滴水;四氧化三铁;第四季度。 (二)概数和约数 青年公务员,写好讲话稿的诀窍来了! 1.邻近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时,应使用汉字,并且两个数字之间不能用顿号隔开。例如:三四天;五六米;七八十岁。 2.带有“几”字的数字表示约数,必须使用汉字。例如:十几天;几十年;一百几十次。 (三)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在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组数字中,也可以用汉字,但要注意照顾到上下文的统一。例如:一个人;四本书;八个百分点。 (四)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须使用汉字。例如:七七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三农”问题;十八大。

数字的规范用法

数字的规范用法 关于出版物上涉及的数字(表示时间、长度、质量、面积、容积等量值和数字代码)用法,国家标准GB/T15835-1995中有相关的规定,因此在新闻报刊中数字的使用要符合此标准。下面就结合例子来具体分析一下数字(包括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的规范用法。 一、使用阿拉伯数字时须注意的问题 1.文章中的数字,除部分表示结构层次的序数和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等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余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新闻稿件中如遇特殊情形,或为了避免歧义,可以灵活变通,但全文体例应当统一。 2.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值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10.1%,22%~30%,1/3,1:500。 3.年份必须写全,不能简写。一些报刊上,类似“00年”“九五年”形式的年份简写经常出现,连新华社1998年3月16日通发的一份国家领导人简历中,也出现过“1941年至46年”“1988年至90年”等多处不规范的年份简写。 错误示例:早在08年前,此事便已提上议事日程,但提而不决,至今还是八字未见一撇。示例中“08年前”应为“2008年前”。否则,容易产生歧义,因为“08年前”也可理解为“8年前”。同理,1990年不能简作“九〇年”或“90年”。 4.5位以上且尾数连续为“0”的整数数值,在非科技出版物中,可以“亿”“万”作单位,但一般情况下,不得以“十”“百”“千”“十万”“百万”“千万”为单位,更不能将“万、千、百、十”同时使用。如,234000000,也可写成2.34亿或23400万,但不得写作2亿3千4百万;3000万不得写作3千万。数值巨大的精确数字,为了便于定位读数或移行,作为特例可以同时使用“亿”“万”作单位。如,1990年人口普查人数为11亿3368万2501人。 5.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应避免断开移行。 6.用阿拉伯数字写纯小数必须写出小数点前定位的“0”,小数点是齐底线的黑圆点“.”。如,0.01不得写成.01或者0·01。 7.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表示数值范围时,使用波纹式连接号“~”,前后必须加单位或其他符号,如,20%~30%,20℃~25℃,2万~3万。20万亿~30万亿元,不可写作20~30万亿元,因为“万亿”作为一个整体,如果写作20~30万亿,表示的是十位数20到30万亿。数值后面可接写“之间”,但不宜接写“左右”或“以上”,如,24℃~35℃之间不可写成24℃~35℃左右或24℃~35℃以上。 8.如果文中出现一组具有统计和比较意义的数字,其中既有精确数字,也有用“多”“余”等表示的约数,为保持局部体例上的一致,其约数也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如,据警方调查证实,在去年1月到5月,该赌博网站就有6万多条注册付款记录,总金额达200多万元。 9.物理量(如长度、质量、面积、体积等)量值必须用阿拉伯数字,并正确使用法定计量单位,如,100kg~150kg,12.5m2,非专业性科技书刊的计量单位可使用中文符号,如,900克。非物理量的量词前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50.5元,260人。 10.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计时的时、分、秒,都要使用阿拉伯数字。如,公元前260年,19世纪80年代,5时30分。现在将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人称为“80后”,书面上一般不写作“八零后”或“八〇后”。 错误示例: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有声电影兴起,无声电影开始走下坡路。示例中“二十世纪”应改为“20世纪”,“二十年代”应改为“20年代”。 关于“年代”的用法,我们主张参考2009年版《辞海》中词条“年代”的第三条释义。 年代:(1)时代。(2)年数。(3)每个世纪中以十年为期的时段。起自0年,讫于9年。也有主张起自1年,讫于10年的。每个世纪的年代,从20年代(如1920-1929)到90

公文写作中常犯的数字使用错误

公文写作中常犯的数字使用错误 数字是公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使用非常频繁。但由于写作人员大多对数据的敏感度不高,对数字不够认真,常出现一些小错误。结合写作经验,将几种出现频率较高的数字使用毛病简单归纳如下: 一是数据不准确。准确性是公文数据使用的首要要求,是决策的依据,一旦出错,影响较大。公文中数据不准确主要表现为:①数据来源不准确。采用过期老数据,有些同志,对数据更新把握不好,又懒得去找,便用相近时间的数据,以致出错。或是引用非正式文件数据,平时工作中常会用到一些非严格意义上的数据,一不小心,就会用到正式公文中,造成错误。我们有位同事在写一项工程专报时,引用工程投资估算值作为投资规模,但实际上该工程投资规模尚未确定,上报领导后,被批评。②对下级单位上报或其他外来的数据,未核实直接使用。外来数据,包括下级单位提供的数据,不一定全部准确,有些是为应付,随便填写,有些则为表功而蓄意夸大,使用数据的人如不进一步核实,极易出差错。我们建设的某项工程,施工单位上报完成90%并按此请款,经核实,实际工程才完成70%多一点,如轻易批付,必然超支付,造成资金流失。③计算错误。计算过程中不小心,造成失误。④未认真校对。在日期方面比较突出,常见4月写成

3月,5日写成10日笔误。再者,部分文件领导签发时间较长,待印发时,文件内时间已过期,但未跟进更改,造成错误等。 二是使用不规范。根据国务院2000年颁布的公文写作规范规定:“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在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但实际公文写作中不规范书写还是不少,比较突出的有:①随意简写。如“2009年”简写成“09年”或“0九年”、“2001年~2009年”写成“2001一09年”。后者犯了3个错误:一是“2001年”中的“年”不能省;二是“~”不能以“-”代替,表示数值范围时,必须使用“~”,并且前后都加单位,如“36米~45米”;三是“2009年”不能写成“09年”。②概数、约数表述不当。如“工程投资约300万元左右”、“至少需要资金50万元以上”、“三、五天”、“20几人”等,前两项出现重复,第3项多加了“、”,第4项带“几”时必须使用汉字,如“二十几人”。 ③日期书写不规范。如公文成文日期写成“二零零九年二月二日”或“二00九年二月二日”等。按照有关规定,党政公文用阿拉伯数字。又如“腊月23日”应为“腊月二十三”,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和中国清代及清代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星期几要求使用汉字等。 三是表述不科学。这一类问题,虽然没违反规定,也不会造成较大的影响,但如加以注意,对提高公文的简洁、准确、规范性有帮助。主要表现有:①非精确要求的较大数值直述,较难读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方法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方法 公文是党政机关行使管理职能、进行公务活动、办理具体事务的重要工具,权威郑重,严肃规范,而数字以其清新的视觉感、震撼的冲击性、强烈的说服力和简洁鲜明成为公文中经常使用和出现的一种文字,数字在公文中应当规范有效地使用。 一、数字概述 数字主要包括汉语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两种。其中,汉语数字通常是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及其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数字,阿拉伯数字主要指“0、1、2、3、4、5、6、7、8、9”等。不论是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在公文中的使用都具有严格的规定和统一的用法。 二、公文中数字使用的常见瑕疵 在公文创制中,由于写作主体对数字使用的有关规定不熟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不强,审核程序不严格、不规范,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错用、滥用、误用、混用及表达不够精练等数字使用不规范情况层出不穷,如“2008年”写作“08年”,“七八天”写作“七、八天”,“腊月十五”写作“腊月15”,“一年4季”,“1,300,000,000人”等等,这些数字的不规范使用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质量和发文机关的形象。 三、汉语数字规范使用方法 (一)长期已来约定俗成的定型的词语、词组、成语、短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

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如:一概、九州、三翻四次、八仙过海、零点方案、二一添作五、见其一未见其二、不管三七二十一、九牛二虎之力、行百里者半九十,等等。 (二)星期、季度的表述及规范化简称、统称用语需使用汉字型数字,如:星期一、第二季度、二万五千里长征、十七届三中全会等。 (三)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的表述,应使用汉字型数字。如:万历十五年、丙寅年九月二十三日、腊月初八、正月十五、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等。同时,为了表达得更加明白清楚,可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括注。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四)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须使用汉字数字,且之间不能用符号隔开,如:“三四天”不能写成“三、四天”,“八九万套”不能写成“八、九万套”。 (五)含有月、日简称以表示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词组,应使用汉字数字。如果涉及到一月、十一月、十二月等因数字的重复性或连续性可能引发歧义的,要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用间隔号“·”隔开,并加引号。如:“一·二八”事变(1月28日)、“一二·九”运动(12月9月),若写作“一二八”事变、“一二九”事变,则可能理解为“12月8日”、“1月29日”,进而也就违背了历史事实。涉及其他月份的,不必使用间隔号,但是否使用引号,则视事件的知名度和社会的习惯性使用而定。如“五四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九一三”事件、“七七事变”等。 (六)用“多”“几”“余”“左右”“上下”“大约”等表示不精确数时,使用汉语数字。如:一百多次、九万左右、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

公文中数字的规范使用 一、数字概述 数字主要包括汉语数字和阿拉伯数字两种。其中,汉字数字通常是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及其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数字,阿拉伯数字主要指“0、1、2、3、4、5、6、7、8、9”十个数字。不论是汉字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在公文中的使用都具有严格的规定和统一的用法。 二、公文中数字使用的常见瑕疵 在公文创制中,由于写作主体对数字使用的有关规定不熟悉,规范意识、标准意识不强,审核程序不严格、不规范,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错用、滥用、误用、混用及表达不够精练等数字使用不规范情况层出不穷,屡见不鲜,普遍存在,如“2008年”写作“08年”,“七八天”写作“七、八天”,“腊月十五”写作“腊月15”,“一年4季”,“1,300,000,000人”等等,这些数字的不规范使用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章的质量和发文机关的形象,汉字使用规范化、标准化亟待重视和加强。 三、汉语数字的规范使用 (一)长期已来约定俗成的定型的词语、词组、成语、短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如:一概、九州、三翻四次、八仙过海、零点方案、二一添作五、见其一未见其二、不管三七二十一、九牛二虎之力、行百里者半九十,等等。 (二)星期、季度的表述及规范化简称、统称用语需使用汉字型数字,如:星期一,星期六、第二季度、第四季度,二万五千里长征、十六届四中全会、七届三中全会等。 (三)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日、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的表述,应使用汉字型数字。如:万历十五年、丙寅年九月二十三日、戊子年四月十七日、腊月初八,正月十五,藏历阳木龙年八月二十六日等。同时,为了表达得更加明白清楚,可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进行括注。如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四)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须使用汉字数字,且之间不能用符号隔开,如:“三四天”不能写成“三、四天”,“八九万套”不能写成“八、九万套”。 (五)含有月、日简称以表示事件、节日或其他特定意义的词组,应使用汉字数字。如果涉及到一月、十一月、十二月等因数字的重复性或连续性可能引发歧义的,要将表示月和日的数字用间隔号“?”隔开,并加引号。如:“一?二八”事变(1月28日)、“一二?九”运动(12月9月),若写作“一二八”事变、“一二九”事变,则可能理解为“12 月8日”、“1月29日”,进而也就违背了历史事实。涉及其他月份的,不必使用间隔号,但是否使用引号,则视事件的知名度和社会的习惯性使用而定。如“五四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九一三”事件、“七七事变”等。

文言文中数字的用法

一、零数表示法:用“有(又)”字,连接整数与零数。 1、为字共三十有四。(《核舟记》) 2、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出师表》) 二、分数表示法 1、“天下三分之一。”(《汉书?地理志》) 省去“分”与“之”: 2、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3、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游褒禅山记》 4、脱逃者未及百一。(百分之一) 三、虚数表示法 虚数是指不实在的数字,一般用来突出数量的少或多。 1、用数词“一”表示“少”:若九牛亡一毛。(《报任少卿书》) 2、用“三、九、十二、百、千、万”及倍数表示“多”。 ①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短歌行》 ②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公输》 ③策勋十二卷,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④将军百战,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四、概数表示法 概数表示与实际数目接近的数目。 1、用“十”“百”“千”“万”等整数表示约数。 ①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石钟山记》) ②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 2、用两个邻近的数字表示。 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游褒禅山记》) ②择其一二扣之。(一两块石头) ③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伤仲永》 3、在基数词前加“且、将、约、几、盖、可”等表示。 ①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愚公移山》)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 4、在基数词后加“所”“许”“余””、“有余”、“有奇yòujī”等表示。 ①一车炭,千余斤。(《卖炭翁》) ②其巫老女子也,已年七十,从弟子女十人所。《西门豹治邺》 ③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④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序数表示法 1、在基数前加“第”。这种情况较少见。 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活板》) 2、不用“第”而直接用数字表示。这种情况较常见。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

公文序号的结构层次顺序

关于公文常用序号的几点说明(数字序号顺序) 一、序号 序号Sequence Number,有顺序的号码,如数字序号:1、2、3……,大写汉字也算数字序号,如:一、二、三……序号可以清晰的分清同一类事物,也可以用序号作文章的小标题。我们在写文章,特别是在写论文中经常会用一些数字序号,正确地运用序号,能使我们的文章层次清楚,逻辑分明,便于读者阅读和引述;目前较多论文在序号的写法上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如:层次大小不分、中文数字与阿拉伯数字混用、前后序号形式不统一,等等。用得不好,让人看着别扭,甚至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可见序号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范与否同样很重要。在评选论文时,常常会为一些文章感到惋惜,内容、文字很精彩,可数字序号的运用不规范或者混乱,让人看着不舒服。正文层次标题序号要注意大小分级,为此,我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并参考一些资料,在此谈谈有关数字序号的用法,对序号规范写法作一详细说明: 二、序号的结构层次顺序 (一)数字序号的级别顺序为: 第一层为汉字数字加顿号,例如:“一、”“二、”“三、”; 第二层为括号中包含汉字数字,例如:“(一)”“(二)”“(三)”; 第三层为阿拉伯数字加下脚点,例如:“1. ”“2.”“3.”; 第四层为括号中包含阿拉伯数字,例如:“(1)”“(2)”“(3)”; 第五层为带圈的阿拉伯数字,例如:“①”“②”“③”或者“1)”“2)”“3)”; 第六层为大写英文字母,例如:“A.”“B.”“C.”或者“(A)”“(B)”“(C)”; 第七层为小写英文字母,例如:“a.”“b.”“c.”或者“(a)”“(b)”“(c)”; …… 数字序号级别一览表: 理科类论文的各层次标题还可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不同层次的2个数字之间用下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1”,“1.2”,“1.2.1”等;各层次的标题序号均左顶格排写,最后一个序号之后空一个字距接排标题。如“5.3.2 测量的方法”,表示第五章第三节第二条的标题是“测量的方法”。 注意:同一层次各段内容是否列标题应一致,各层次的下一级序号标法应一致,若层次较少可不用若干加括号的序号。 (三)正文中图、表、公式、算式等的序号 正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表2、式(5)”等;对长篇研究报告也可以分章(条)依序编码,如“图2.1、表4.2、式(3.3)”等,其前一个数字表示章(条)序号,后一个数字表示本章中图表、公式的序号。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 15835-1995)

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GB/T 15835-1995) 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 年12 月13 日颁布,1996 年6 月1 日起实施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出版物在涉及数字(表示时间、长度、质量、面积、容积等量值和数字代 码)时使用汉字和阿拉伯数字的体例。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新闻报刊、普及性读物和专业性社会人文科学出版物。 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出版物亦应使用本标准,并可制定专业性细则。本标准不适用于文学书刊和重排古籍。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7408-94 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 GB 3100-93 国际单位制及其应用 GB 3101-93 有关量、单位和符号的一般原则 GB 7713-87 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 GB 8170-87 数值修约规则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物理量 physical quantity

用于定量地描述物理现象的量,即科学技术领域里使用的表示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和发光强度的量。使用的单位应是法定计量单位。 非物理量 non-physical quantity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量,使用的是一般量词。如30 元、45 天、67 根等。 4 一般原则 4.1 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选择是唯一而确定的。 4.1.1 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 示例: 48 302 -125.03 34.05% 63%~68% 1/4 2/5 1:500 4.1.2 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 字,必须使用汉字。 示例:一律一方面十滴水二倍体三叶虫星期五四氧化三铁一O五九(农药内吸磷) 八国联军二O九师二万五千里长征四书五经五四运动九三学社十月十七日同盟路易十六十月革命 "八五"计划五省一市五局三胜制二八年华二十挂零零点方案零岁教育白发三千丈七上八下不管三七二十一相差十万八千里第一书记第二轻工业局一机部三所第三季度第四方面军十三届四中全会 4.2 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有的情形,如年月日、物理量、

公文中数字序号使用顺序

文章中数字序号使用顺序 一、阿拉伯数字后面用黑圆点; 二、汉字数字后面用顿号; 三、“第一”“第二”“第三”后面用逗号; 四、带括号的序号和带圆圈的序号,后面不再加顿号、逗号之类; 五、“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或“壹”的后面不用标点,与后面的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位置即可。 六、数字序号前后一般不再用其他项目符号; 七、数字序号的级别顺序为:“一”“二”“三”——“㈠”“㈡”“㈢”——“1”“2”“ 3”——“⑴”“⑵”“⑶”——“①”“②”“③”等。 常见不规范之序号有:

正确的用法如下: 在论文中正确地运用序号,能使文章层次清楚,逻辑分明,便于读者阅读和引述,但目前教师撰写论文在序号的写法上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如:层次大小不分、中文数字与阿拉伯数字混用、前后序号形式不统一,等等。下面就论文中几种常见的序号写法作一说明: 一、正文层次标题序号 正文层次标题序号要注意大小分级。如一级标题序号可用汉字一、二、三……,二级标题序号可用汉字加括号(一)(二)

(三)……,三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1、2、3……,四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加括号(1)(2)(3)……,五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加右括号1)2)3)……,若还有六、七级序码还可采用大小写英文字母。注意加了括号的序号后就不要再加点号了。 理科类论文的各层次标题还可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不同层次的2个数字之间用下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1”,“1.2”,“3.5.1”等;各层次的标题序号均左顶格排写,最后一个序号之后空一个字距接排标题。如“5.3.2 测量的方法”,表示第五章第三节第二条的标题是“测量的方法”。 注意:同一层次各段内容是否列标题应一致,各层次的下一级序号标法应一致,若层次较少可不用若干加括号的序号。 二、正文中图、表、公式、算式等的序号 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序号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表2、式(5)”等;对长篇研究报告也可以分章(条)依序编码,如“图2.1、表4.2、式(3.3)”等,其前一个数字表示章(条)序号,后一个数字表示本章中图表、公式的序号。 三、注释和参考文献的序号 文中注释极少量的可用“*”、“**”表示,一般用圆圈的阿拉伯数字依序标注,如“①、②、③……”,标在所注对象的右上角。页脚或文末注释中对于相同内容的注释条目可合并写,如“⑥⑨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公文序次语的正确使用

公文序次语的正确使用 “序次语”指标示出内容先后次序的话语或数字。例如,“首先”、“一”等。下面说说公文中常见的容易用错序次语的若干情况。 用“第”、“其”、“首先”等做序次语时,应当在其后使用逗号,不宜使用其他标点。例如: (1)第一,……;第二,……;第三,…… (2)其一,……;其二,……;其三,…… (3)首先,……;其次,……;最后,…… 例(1)至例(3)是三套序次语的说法,是三个序列,不宜混用,例如,不宜说“第一,……;其次,……”、“其一,……;第二,……”、“首先,……;其次,……;第三,……”。在有关部门最近关于《标点符号用法》的修订意见稿中,提到序次语时,所举出的上述三种序次语的例句,时严格区分三个序列的。另外,在“第二”、“其二”等之前,可用分号,也可用句号。如果内容简短,宜用分号;如果较长,可用句号。应当注意的是,如果“第一”等后的行文中已经使用过句号,末尾则不能再用分号,只能用句号,=。 用不带括号的汉字数字或者“甲、乙……”做序次语时,其后要用顿号,不宜用逗号。例如: (4)一、历史上的有关情况二、对现状的调查三、存在的问题

(5)甲、历史上的有关情况乙、对现状的调查丙、存在的问题 用不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做序次语时,其后用下脚点。例如: (6)1.历史上的有关情况 2.对现状的调查 3.存在的问题 (7)A.历史上的有关情况 B.对现状的调查 C.存在的问题 (8)a.历史上的有关情况 b.对现状的调查 c.存在的问题 尤其要注意,“1”、“A”、“a”等后面不能用顿号。因为阿拉伯数字、拉丁字母跟汉语书面语种的顿号不相匹配。 加了括号的序次语后面不宜加顿号或逗号等标点。例如,不能写成“(一)、”“(1)、”或“(一),”“(1),”等。 公文中应注意序次语的使用层次。第一层是带有顿号的汉字数字,第二层是带括号的汉字数字,第三层是带下脚点的阿拉伯数字,第四层是带括号的阿拉伯数字,第五层是大写拉丁字母,第六层是带圈的阿拉伯数字或小写拉丁字母。即: 一、…… (一)…… 1.…… (1)……

公文中有关数字的写法

公文中有关数字的写法在机关公文中,存在着数字错用、滥用的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规范意识 、标准意识不强,对数字用法院的有关规定不熟悉。为了帮助读者正确使用数字 ,笔者总结多年的工作经验,并结合《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将 汉字数字和阿拉伯数字的用法分类归纳如下: 汉语数字使用的一般规定 汉语数字通常是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及其大写“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等数字。在以下环境中必须使用 汉语数字: 1.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倏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如:二万五千里长征、三心二意、四平八稳、五星红旗 、六神无主、七上八下、八国联军、九死一生、十万火急、零点方案、星期五、 第三季度、不管三七二十一、十六届四中全会等。 2.中国历史纪年、=干支纪年、夏历月曰、各民族非公历纪年等,均使用汉字。如:万历十五年、丙寅年十月十八曰、八月十五中秋节、正月初五等。有时 为了表达得更加明白,可以在它们的后边用阿拉伯数字括注公历。如:藏历阳森 龙年八月二十六曰(1964年10月1曰)、曰本庆应三年(1867年)等。 3.含有月曰简称表示事件、节曰或其它特定意义的词组,应用汉字数字。如果涉及一月、十一月、十二月,为避免歧义,要将表示月和曰的数字用间隔号“﹒”隔开,并处加引号。如:“一?二八”事迹(1月28曰)、“一二?九运动”( 12月9曰)等。涉及其他月份时,不用间隔号,是否使用引号,视事件的知名度而 定。如五四运动、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九一三”事件等。 4.相邻的两个数字并列连用表示概数的,须使用汉字数字。连用的两个数字之间不能用顿号隔开,如:三四天、五六米、七八个、十五六岁、五六万套、 三四百里、四十五六岁等。

数字用法规则(陈告元)

数字用法规则(提纲) 陈浩元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 总原则 凡是可以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很得体的地方, 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因为阿拉伯数字具有“笔画简单,结构科学,形象清晰,组数简短,便于录入”的优点。 1.1 得体 符合科学性原则和汉语言体例。 12指肠王老5 不管3721 1.2 统一 全刊或全书用法一致,特别是 10以下的个位数字。 体现系统性、简单性原则。 1.3 规范 符合GB/T 15835-1995中的正确规定和其他有关国家标准的规定。 注意灵活性原则,与时俱进,敢于使用阿拉伯数字。 2 使用阿拉伯数字的场合 2.1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 a) 年月日采用全数字表示 20070721 2007-07-21 不规范: 2007.7.21 2007-7-21 2007 07 21 b) 年份不能用简称 2007年≠07年; 2007年≠2007 a 省年号’07仅用于某项活动的标题式的名称中 c) 时刻全数字表示 140628 14:06:28 用冒号作分隔符 d. 日期与时刻组合 用时间标志符T连接 2007/7/16 14:06:28 e. 有特定起点和终点的时间段表示

连接号用“/”或“—”,不用~ 1996—2006或1996/2006 2007-01-01—07-01 2007-07-18—26 2.2 物理量量值中的数值 2.3 计数单位前的数字一般也用阿拉伯数字 整数一至十,只要得体,尽可能用阿拉伯数字: 张三提了3条意见,李四谈了4点看法 关于“1”的使用是否得体的判别“原则”:用一以外的数字代替一,合情理,可用“1”;不合情理,必须用“一”: 张三忙碌了1天; 李四一天忙到晚 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关于“2”如何使用,目前存在较大分歧:有人认为,只有“二”才可用“2”,“两”不能用“2”,否则违反现代汉语普通话习惯;有人认为,“2”可以读作“二”或“两”,如“2 V”或“2伏”既可读作“二伏”,也可读作“两伏”。 “这次交通事故造成了1人死亡、2人重伤、31人轻伤的严重后果。”这一写法并没有什么不得体。 2.4 计数的数字 一部分概数:10多 300余人 百分点:1百分点=1%;用于用百分数表示的数值的增减。 2.5 元件、仪器型号,样品编号,标准代号及其他序号 次第数字:第1届第2次第3天 3 汉字数字使用场合 3.1 固定词语中作语素的数字 7上8下 1元3次方程 64边形白发3000丈 日月简称表示节日、事件:用汉字数字,也可用阿拉伯数字。 “九一一” “9 ·11”; “三一五” “3 ·15”; 一二·九运动“ 12 ·9”运动 3.2 相邻2个数字连用表示的概数 六七千米六十八九岁 3.3 带“几”字的概数 十几三千几百 3.4 非公历纪年

文章中使用数字的一般规范及常见错误拾例

文章中使用数字的一般规范及常见错误拾例 参考国家《关于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试行规定》(以下简称《试行规定》)、《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以下简称《国家标准》)及国家汉语使用数字有关要求,结合工作实践,笔者用归纳法撰写本文,目的是使大家能规范使用数字,在今后撰写文章时,不犯或少犯数字使用错误。 一 在一般的文章中,经常要使用数字,但数字使用是有具体规定的,不能自行其是。具体有下列几种规定: (一)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唯一而确定的情形。 1、统计表的数值,如正负数、百分比、分数、比例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75、-1.3、21.2%、1/7、1:1000等,如用汉字数字就累赘难看。 2、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缩略语或具有修辞色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数字。如一把刀、二倍体、三叠纪、四面八方、五四运动、六五规划、七上八下、八面玲珑、九三学社、十月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百团大战等等。如用拉伯数字代替,就显得滑稽可笑。 (二)使用拉伯数字或汉字数字,目前体例尚不统一且不确定情形。 凡遇此种情形,总的原则是,凡可以使用阿拉柏数而且又很得体之处,特别是当所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当不好确定到底用阿拉伯数字还是汉字数字时,可以灵活运用,但全文体例应相对统一。 1、时间量 ①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的情况 一是公历世纪、年代、月、日。如公元前3世纪、20世纪90年代、2007年5月20日; 年份一般不应简写,如2001年不应简作:“零一年”或“01年”。二是时、分、秒。如2时、17时30分。 ②应当使用汉字数字的情况

一是中国干支纪年和夏历月日。如丁卯年八月十五日、正月初一、九月九日重阳节等; 二是中国清代及以前的历史纪年、各民族的非公历纪年。如康熙十二年、贞观八年、藏历阳木龙年一月; 三是含有月日简称表示事件、节日和其他意义的词组。如“一·二八”事变、五一国际劳动节、三八妇女节等。 2、物理量 物理量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15千米、30平方米、37度、3安培、4伏特等。 3、非物理量 非物理量一般分二种情况:一是一般情况下应使用阿拉伯数字。如100元、10个月、60岁、150人、5万册、1000幅、30名等;二是整数一至十,如果不是出现具有统计意义的表格数组,可用阿拉伯数字,也可用汉字数字,如某高中有教职员工450人,学生500人;提了十条意见,买了二本书等。但不管使用那种,一定要照顾上下行文,全文布局合理,互相照应。 4、多位整数与小数 此时应使用阿拉伯数,凡例有以下几种: ①专业性科技出版物的分节法。如7.356 42(从小数点起,向左和向右每三位数一组,组间空四分之一汉字的位置)。 ②非专业性科技出版物可使分节法,也可不分节。如 1.560.615.917;也可用亿、万汉字作单位进行简缩写法,如220000000也可写作22000万或 2.2亿,但一般不得写作2亿2千万。 ③数值巨大的精确数字,为了便于定位读数或转下行,有关部门规定可作为特例使用。如1990年中国人口普查人数为11亿3368万2501人。 ④一个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不应断开移转下行。 ⑤阿拉伯数字书写的数值在描述范围时应使用浪纹式连接号,如18米~22米。

公文序号标点的正确使用与写法

公文序号标点的正确使用与写法 公文序号标点的正确使用与写法一、公文发文号的正确使用公文发文号中,年份外的括号应用中括号“〔〕”,而不用小括号“()”和方括号“[ ]”。 如:鲁教办(2013)5号(错误) 鲁教办[2013]5号(错误) 鲁教办〔2013〕5号(正确) 二、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二、三、”,第二层为“(一)(二)(三)”,第三层为“1.2.3.”第四层为“(1)(2)(3)”第五层为“①②③”。 三、文字材料中序号标点的正确使用(一)“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后面应用逗号“,”。 (二)“一”、“二”、“三”等后面应用顿号“、”。 (三)“1”、“2”、“3”和“A”、“B”、“C”等后面应用齐线墨点(“.”),而不用顿号(“、”)或其它。 (四)序号如加括号,如(一)(二)(三),(1)(2)(3)等后面不加标点

符号。 四、年份的正确书写年份如用“二○一三年四月五日”的方式表述,则中间的“○”不能写成阿拉伯数字“O”或英语全角字符“o”。 五、汉语拼音的正确使用(一)大小写:句子的首字母大写;诗行的首字母大写;专有名词每个词首字母大字;标题可以全部大写。 (二)分连写:词内连写,词间分写。 六、正确区分连接号和破折号(一)凡文中使用连接号的应使用“~”,而不使用“——”或者“―”。 如:2013年3月~4月中的“~”,而不使用“——”或者“―”。 (二)凡文中使用破折号的应使用占两个空格的“——”而不用“~”或只占一个空格的“―”。 如:再接再厉,推进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2013年语言文字工作总结。 二○一三年一月三十日

文章中数字的用法

数字序号的使用(数字序号顺序) 教学交流2010-06-14 20:22:18 阅读37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我们在写文章经常会用一些数字序号,用得好,能使我们的文章有条有理,眉目清楚;用得不好,让人看着别扭,甚至会影响文章的质量。可见序号也是文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规范与否同样很重要。在评选论文时,常常会为一些文章感到惋惜,内容、文字很精彩,可数字序号的运用不规范或者混乱,让人看着不舒服。为此,我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并参考了一些别的资料,在此谈谈数字序号的用法。 一、阿拉伯数字后面用黑圆点; 二、汉字数字后面用顿号; 三、“第一”“第二”“第三”后面用逗号; 四、带括号的序号和带圆圈的序号,后面不再加顿号、逗号之类; 五、“第一编”“第一章”“第一节”或“壹”的后面不用标点,与后面的文字之间空一个汉字位置即可。 六、数字序号前后一般不再用其他项目符号; 七、数字序号的级别顺序为:“一”“二”“三”——“㈠”“㈡”“㈢”——“1”“2”“3”——“⑴”“⑵”“⑶”——“①”“②”“③”等。 常见不规范之序号有: 在论文中正确地运用序号,能使文章层次清楚,逻辑分明,便于读者阅读和引述,但目前教师撰写论文在序号的写法上存在着不少的误区,如:层次大小不分、中文数字与阿拉伯数字混用、前后序号形式不统一,等等。下面就论文中几种常见的序号写法作一说明:一、正文层次标题序号 正文层次标题序号要注意大小分级。如一级标题序号可用汉字一、二、三……,二级标题序号可用汉字加括号(一)(二)(三)……,三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1、2、3……,四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加括号(1)(2)(3)……,五级标题序号可用阿拉伯数字加右括号1)2)3)……,若还有六、七级序码还可采用大小写英文字母。注意加了括号的序号后就不要再加点号了。 理科类论文的各层次标题还可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不同层次的2个数字之间用下圆点(.)分隔开,末位数字后面不加点号。如“1”,“1.2”,“3.5.1”等;各层次的标题序号均左顶格排写,最后一个序号之后空一个字距接排标题。如“5.3.2 测量的方法”,表示第五章第三节第二条的标题是“测量的方法”。 注意:同一层次各段内容是否列标题应一致,各层次的下一级序号标法应一致,若层次较少可不用若干加括号的序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