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信仰缺失原因浅析

当代青年信仰缺失原因浅析
当代青年信仰缺失原因浅析

当代青年信仰缺失原因浅析

当代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缺失原因浅析

历史1001班罗坤

3101005021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是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总闸门’,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坚定信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之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客观需要,青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接班人,只有坚定自己的信仰,才能自觉抵制来自国内国际的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坚定青年的信仰是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图谋的重要手段,是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人才的根本保证,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使青年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的根本保证。使他们团结奋进,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的建设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一.信仰危机的表现

1国家主导信仰的缺失

改革开放前,我国是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马克思主义信仰也是全民的主导信仰。但进入社会转型期后,由于市场经济打破了传统社会"一元化"的格局,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价值主体呈现出丰富性、多样性和多元性的特点,造就了一个"多元"的社会,马克思主义占信仰主体地位的格局也被打破。人们逐渐放弃了原有的信仰价值体系,而此时国家主导力量又不能及时提供新的信仰体系来填补,从而产生暂时性的信仰"真空"。

2道德信仰日益弱化

联网、通讯等大众传媒工具的影响,娱乐界的名人受到热捧,追星族比比皆是,人们更多地追求明星头顶的光环和奢靡的生活,网络在无形中给了这些人以标榜的推力,引导人们不择手段去渴望成功,去追求物质、崇尚金钱,信仰开始呈现低俗性、暂时性和混乱性。

⑹宣传失衡动摇马克思主义信仰理念

党和政府的理论宣传和教育存在明显欠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过于片面化、抽象化和教条化,注重理论层面的理解,主张对其进行所谓的"学术性"的研究。不是立足于客观实际,用它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阐释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系列社会现象,用它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导致了理论与现实的严重脱节,致使共产主义信仰的孤立化和终极化。

⑺苏联解体影响马克思主义信仰理念

但是随着1991年末,苏联突然宣布解体,对社会主义阵营影响巨大,它的解体导致东欧各国都放弃社会主义,采用资本主义,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社会主义阵营势力大大缩小,这是社会主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重大挫折。

⑻文革浩劫导致马克思主义信仰断层

文革浩劫使得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被歪曲,假马克思主义甚嚣尘上,谬误替代了真理,假恶丑替代了真善美,法制、良知与正义被践踏;而与此同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历了工业大革命的洗礼,经济发展速度扶摇之上。若干年后,在反思当初发生的一切,很大程度上挫伤了民众对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信心,影响和动摇了民众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崇拜和追随的决心。

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问题

虽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在党中央、国家教育管理部门得到高度重视,但是

落实到高校,一些高校领导对其仍不够重视。学校管理部门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不重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待遇总体偏低。再次,教学内容和方式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教师自身素质有所欠缺。部分教师没把“传道授业解惑”摆正位置,教书育人职业认同感淡化。有的教师把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看作是暂时谋生、解决温饱的一种职业需要和谋生手段,只教书不育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⑽青年自身因素

当代青年的信仰缺失除了受一些外在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由自身内在因素决定的。一部分青年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课,没有形成共同理想的知识理论框架。另一方面,当代青年多为独生子女,父母视他们为掌上明珠,他们生活在优越的经济环境和良好的家庭条件下,部分青年习惯于被爱,忽视自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当前,信仰几乎成为中国社会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由于信仰缺失带来的精神痛苦,使越来越多的人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因此,当前重塑信仰意义重大。重塑马克思主义信仰必须坚持的原则:集体与个人利益的统一,发挥文化在信仰中的作用,文化来统领、引导社会良性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规范市场行为,遏制腐败找回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信赖,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理念,整体上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重振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重视青少年信仰教育逐步消除苏联解体和文革影响。青年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坚定信仰。霍姆林斯基说过:“自我教育乃是教育的真谛和核心”,说明自省、自律在个人修养中的作用。因此,当代青年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加强自身修养,树立坚定的信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