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菜碱应用综述

甜菜碱应用综述
甜菜碱应用综述

甜菜碱应用综述

作者:王秀艳单… 来源:东北农业大学动物营养研究所

摘要甜菜碱是从甜菜糖密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天然营养物质,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已广泛应用于动物养殖业中,它可作为甲基供体部分取代蛋氨酸和胆碱,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护脂肪肝和减少体脂沉积,提高GH水平促进动物生长,抗应激,提维生素的效价,提高抗球虫药疗效,对水产动物具有明显的诱食效应。下面对甜菜碱这十几年中在动物养殖业中的应用情况作一简述。

A 文章编号:1004-0084-(2003)09-0009-03

甜菜碱在甜菜糖蜜和藜科植物中含量最高。因其最早是从甜菜糖蜜中提取出来的,故此得名。自1939年Du Vigneaud发现其营养功能以来,一直成为人们的研究热点,并被广泛应用于制药、食品。添加剂、化学试剂、化工原料、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等领域。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甜菜碱具有促进畜禽生长、改善胴体品质的功效。

1 甜菜碱的营养功能[1-4]

1.1 作为甲基供体可部分取代蛋氨酸和胆碱

甲基是合成蛋氨酸、胆碱、肌酸、磷脂、肾上腺素、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等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物质所必须的基团,在免疫、神经、心血管。泌尿、消化等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甲基必须由特定的甲基供体来提供,主要的甲基供体有甜菜碱。蛋氨酸、胆碱等。这三者之间的代谢关系也是通过三者传递甲基的循环反应体现出来的。胆碱必须被转移到细胞线粒体中转化为甜菜碱后,才能获得提供甲基的能力,而甜菜碱则不受这些因素的影响,故在家禽日粮中直接加入甜菜碱比胆碱能更有效的提供甲基[5]。而蛋氨酸只有一个非稳态甲基,甜菜碱则有三个非稳态甲基,且蛋氨酸价格昂贵,因此,甜菜碱是更有效的甲基供体,有“生命甲基化剂”之称。

甜菜碱还能提高BHMT(甜菜碱一高半眈氨酸甲基转移酶)的活性,抑制β-CYST(β--胱硫醚合成酶)的活性从而使更多的高半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供合成蛋白质之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甜菜碱具有节约蛋白质的效应。但甜菜碱并不能代替蛋氨酸来合成蛋白质,甜菜碱只能部分的替代蛋氨酸[6]。肉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中,1单位的甜菜碱可取代2单位的蛋酸,在肉雏鸡玉米-豆粕型饲粮中,添加

600 mg/kg的甜菜碱与添加2 000 mg/kg的蛋氨酸效果基本相同[7]。若使用甜菜碱完全替代蛋氨酸会引起肉仔鸡生产性能下降[8]。因此,就提供甲基而言,甜菜碱可节约体内的蛋氨酸,但这是在日粮中甲基源缺乏的前提下,若日粮中甲基源充足时,此时机体并不需要以蛋氨酸作为甲基供体,甜菜碱就没有节约蛋白质的作用。

1.2 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甜菜碱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降低其分解,使组织中蛋白质的沉积增加。其机制为甜菜碱通过增强机体组织的甲基代谢,加速RNA的加工修饰过程。因为在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以DNA为模板转录生成的各种前体RNA(包括mRNA,tRNA和rRNA)在用于蛋白质翻译作用之前,必须经过转录后的酶促加工与修饰,其中对其进行甲基化是一种重要的修饰,使RNA的成熟化作用加强,含量增加,从而加强了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1.3 抗脂肪肝和减少体脂沉积

甜菜碱对动物脂肪代谢的作用是间接的。一方面,甜菜碱提供甲基,部分替代胆碱合成磷脂酰胆碱,促进肝脏脂肪转运,抑制肝脏脂肪蓄积;另一方面,甜菜碱提供甲基,替代蛋氨酸合成大量的肉碱增强脂肪酸的运转,促进肌细胞线粒体内脂肪酸的β一氧化,为细胞代谢提供充足的能源,从而减少体脂沉积。据澳大利亚研究报道,添力1250mg/kg的甜菜碱能使肥育猪体内脂肪分布均匀,背膘厚度降低约15%左右,并且提高了胴体瘦肉率,其中1000 mg/kg组最明显,脂肪降低了18.27%;1750 mg/kg组背最长肌、股二头肌及半膜肌的重量分别增大了10.84%、11.02%和22.87%。1750 mg/kg组的背最长肌脂肪含量增加了18.54%,而肝脏脂肪含量则呈下降趋势。

1.4 提高GH水平,促进动物生长

冯杰(1996)研究发现,甜菜碱能显著提高育肥猪血清中生长激素水平,从而显著促进其生长。Resti (1979)在以玉米-豆粕为主的饲粮中添加0.23%的甜菜碱盐酸盐,能提高21日龄肉仔鸡日增重14.53%。薛永瑞(1995)用甜菜碱及其复合剂对鲤鱼进行试验,试验组比对照组体增重分别提高了16.5%-34.6%。柯铭清(1980)报道,在饲料中添加甜菜碱4000-6 000 mg/kg,可使生长鸡体重比对照组提高12%-13%。陈民利等[7]在研究甜菜碱对肉雏鸡作用效果的试验中得出,添加甜菜碱能提高日增重12.62%,料重比降低4.35%。对杜长大肥育猪的研究中得出,甜菜碱能提高日增重13.32%,并出现料重比降低的趋势。

1.5 抗应激作用

热应激对鸡的生产性能造成损失,添加甜菜碱则可作为抵抗热应激有害作用的一种有效措施。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可帮助家禽避免脱水并保持采食量,显著改善家禽的饲料利用率和体增重。家禽控制自身水平衡的机制会消耗大量能量,而甜菜碱则有助于家禽有效地潴留水分。因此将甜菜碱加入饲料中,家禽就能够将较多的能量用于生长。

甜菜碱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可增强戊巴比妥钠的催眠作用和抗伤害刺激及解热作用。甜菜碱通过促进体内高半胱氨酸向蛋氨酸的转化,降低体内高半胱氨酸的含量,减轻其对体内谷氨酸羧酶活性的抑制,有利于脑内γ一氨基丁酸的合成,从而使中枢抑制作用加强。在肉雏鸡饲粮中添加甜菜碱,可明显提高肉雏鸡的免疫应答能力。甜菜碱提供的甲基能维持动物细胞正常的渗透压,防止细胞中水分流失导致的脱水死亡,还可提高如淡水鱼类对突然进入海水环境中这样一类应激的抵抗能力。

1.6 诱食效应

甜菜碱具有甜味和鱼虾敏感的鲜味,适合鱼类嗅觉和味觉感受器的化学结构,是理想的诱食剂。自20世纪对年代,芬兰科学家发现甜菜碱对水产动物具有独特的诱食作用以后,甜菜碱作为水产动物的诱食剂,开始在水产动物饲料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研究表明,甜菜碱是鱼虾味觉最大的刺激物之一,0.0001mol/L的甜菜碱就能引起所有鱼的味觉感受反应,同时甜菜碱还能增加其他氨基酸的味觉感受反应,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利用率。浙江大学饲料科学研究所的试验表明,甜菜碱对猪也具有明显的诱食效应,但对家禽并不明显,其原因可能是家禽的味觉不敏感,鸡的舌表面仅有24个味蕾。

1.7 保持维生素免受破坏,提高维生素的效价

维生素的稳定性差,易受光、热、湿的影响,随时间的延长也会逐渐损耗,尤其是在饲料加工、储运的过程中,大多数维生素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效价降低的现象。氯化胆碱由于吸水性大,酸性强,往往成为破坏维生素的主要原因。而甜菜碱具有较强的保湿性,能增强维生素的稳定性,防止脂溶性的维生素A、D、E、K的氧化,从而保护其效价,而且,湿度越高,甜菜碱的保护性越强。试验证明,用甜菜碱部分或全部替代日粮中的胆碱是比较经济实用的方法。

2 甜菜碱在养殖业上的应用

2.1 在畜禽养殖中的应用效果

甜菜碱应用于畜禽养殖业中,在提高饲料转化率、提高饲养效果、改善肉产品风味等方面有着很好的效果。

甜菜碱在肉鸡中的应用方面研究较多[9-12]。Vogt等(1993)在肉用仔鸡饲料中添加200 mg/kg 甜菜碱,仔鸡增重提高4%,饲料转化率提高2%。王苏宁等[13]在肉鸡日粮中添加250mg/kg甜菜碱代替部分蛋氨酸,鸡日增重提高了4.7%,料肉比降低了7.l%。天然甜菜碱对肉仔鸡成活率有明显地提高作用,尤其在生长中后期表现更为突出。丛玉艳[14]等报道,从肉鸡生长全期来看,以甜菜碱部分取代胆碱的作用是可行的,仔鸡腹胀率和肝脂率均下降,胴体品质可以得到改善。陈利民等[7]以添加600mg/kg、1300mg/kg、2 000 mg/kg、2700 mg/kg的甜菜碱的饲粮分别饲喂l-24日龄艾维茵肉雏鸡,均明显提高了采食量和生长速度,降低了料重比,改善了雏鸡的胴体组成和肉质。国内外研究均证明,蛋鸡饲料中添加甜菜碱可以提高蛋鸡的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并可改善鸡蛋品质。郑长峰等(1998)在蛋鸡日粮中添加100mg/kg甜菜碱,产蛋率提高11.08%,料蛋比降低10.36%,蛋重随日粮中甜菜碱含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甜菜碱还有降低破、软蛋率的发生,改进蛋品质的功效。

Peter(1994)在饲料中添加1250 mg/kg的甜菜碱,使肥育猪背膘厚度降低15%,眼肌面积增大。汪以真等(1998)在肥育猪饲料中添加1750mg/kg的甜菜碱,猪的日增重提高了13.32%(P<0.01);眼肌面积增大11.99%(P<0.01);猪饲料中添加1000 mg/kg的甜菜碱,肥育猪们体瘦肉率提高3.52%(P<0.01),脂肪率和背膘厚度分别降低18.27%(P<0.01)和15.67%(P<0.01),显著改善了肌肉颜色。

2.2 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

甜菜碱可显著促进鱼类生长,提高饲料报酬。研究表明,以添加甜菜碱的配合饵料饲喂虹鳟鱼和鲑鱼,可提高饲料转化率20%以上;添加30 mg/kg的甜菜碱,鲤鱼日增重提高41%-49%。添加20mg/kg的甜菜碱,喂养罗氏沼虾,产量提高20%,河蟹成活率提高25%,产量增加30%。另据江西赣州地区水产所报道,草鱼在长期投喂配合饲料且无青饲料的情况下,添加甜菜碱,对脂肪肝病有显著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3 结语

综上所述,动物饲喂的方式、饲粮的能量水平、赖氨酸水平以及甜菜碱的类型等因素的水平不同,甜菜碱的作用效果也不同。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对于实行自由采食的肥育猪,因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增加而导致生长速度明显提高,而对于限阔的肥育猪,未对生长和采食量产生影响。芬兰在低能量水平组日粮中添加甜菜碱饲喂青年母猪,脂肪明显减少,瘦肉率相应增加,而高能量水平组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对青年母猪没有任何影响。在产蛋鸡的日粮中添加天然甜菜碱的饲料报酬与合成甜菜碱相当,但综合经济效益以天然甜菜碱效果最好。天然甜菜碱对提高猪日增重的效应优于合成产品,但对提高饲料报酬的效应不及合成品。随着研究的木断深入,以及应用的继续推广,甜菜碱会越来越展示它的卓越功效,为养殖业者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应用层组播

收稿日期:2003211222;修返日期:2003212226 基金项目:教育部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30290003) 应用层组播综述 3 李 晟,余镇危,潘 耘,李 霞,曹建华,武浦军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计算机系,北京100083) 摘 要:为了加速组播的应用,解决现有组播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提出了应用层组播。将组播的功能从路由器转移到终端,不需要路由器维护组播组的路由表,且不用改变现有网络设施,方便实现组播功能。论述了现有的应用层组播,并对它们进行比较和评价,最后提出发展前景和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关键词:应用层组播;组通信;组播路由;覆盖拓扑 中图法分类号:TP393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3695(2004)1120014204 A Survey of the Application 2level Multicast LI Jun 2sheng ,Y U Zhen 2wei ,PAN Y un ,LI X ia ,C AO Jian 2hua ,W U Pu 2jun (Dept.o f Computer ,China University o f Mining &Technology at Beijing ,Beijing 100083,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accelerate the deployment and s 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multicast ,there has been proposed application 2level multicast.It shifts the multicast ability from routers to the end h osts ,therefore routers need n ot maintain the routing table and d oes n ot m odify the in frastcture of the current netw ork.T he multicast function is easily fulfilled.T his paper depicts the existing application 2level multicast ,evaluates and com pares with them.In the end the prospect and the future w ork is discussed.K ey w ords :Application 2level Multicast ;G roup C ommunication ;Multicast R outing ;Overlay T opology 1988年S teve Deering 首先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IP 组播。 IP 组播用于一对多、多对多、多对一的组通信。它是一种有效 的数据传输应用,发送的同一数据在物理链路中只传输一次,减少了数据包在网络传输中的冗余,节约了带宽,提高了传输效率 [1] 。组播 [2] 自提出到现在已经有十多年了,却还没有被广 泛地应用到Internet [3],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1)技术上的原因。组播还是一个很复杂的研究领域,许多的协议还没有实现,对其监控、管理比较复杂,如对组的管理、组播地址的分配、安全方面的、支持网络管理方面的问题。 (2)市场的原因。打破了传统的计费模式,当前的组播的服务模式没有支持组播的付费,要在当前的服务模式和协议体系结构下普遍化和商业化,IP 组播会遇到很多困难。 (3)组播还存在“鸡”和“蛋”的问题。当前组播的研究主要还是受学术的驱动,而客户需求驱动较少。 应用层组播将对组播功能的支持从路由器转移到终端系统,在终端之间运用原来的单播方式进行传输,这样不必改变原有网络中基础设施,也不需要路由器维护组播组的路由表,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组播,加速了应用。 1 应用层组播介绍 应用层组播的基本模型 [4] 如图1所示。图1(a )为IP 组播 数据传输的方式,数据在网络内部的路由器上进行复制;图1 (b )为应用层组播的数据包在网络的终端系统进行复制 。 图1 应用层组播的模型 111 应用层组播的优点 (1)应用层组播能够很快就进入应用,不需要改变现有网 络路由器。 (2)接入控制更容易实现。由于单播技术在这方面比较成熟,而应用层组播是通过终端系统之间单播来实现的,所以差错控制、流控制、拥塞控制容易实现。 (3)地址分配问题也就可以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112 应用层组播的缺点 (1)可靠性:终端系统的可靠性比路由器差。 (2)可扩展性:底层的路由信息对应用层组播来说是隐藏 起来的,可扩展性不好。 (3)延迟比较大:IP 组播主要是链路上的延迟,而在应用层组播中,数据还要经过终端系统,因而延迟相对要大一点。 (4)传输效率不如IP 组播:应用层组播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会产生数据冗余,因此它们比IP 组播的效率差。 113 应用层组播的性能参数[5] 评价应用层组播协议一般用以下几种方式:(1)数据分发路径的质量 主要有下面三个指标:①强度(S tress )。在一条物理链路中发送相同数据包的数量。显然IP 组播进行转发的时候并进行多余的复制,所以是最优值1。如图1(b )中1~4的强度为2。

车载自组网技术综述

摘要 车载自组织网络(VANET: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是由车载节点、路边通信基础设施和服务器组成的自组织无线多跳网络。与传统的基础设施网络相比,车载自组织网络具有成本低、容易部署和操作的优势。另外从技术角度来看,车载自组织网络能够方便地为临近车辆建立实时或者非实时的短距离通信。车载自组网能够通过车辆信息(如车速、位置和方向等)以及路况信息(如拥塞情况、交通指示灯信息和道路实时状态等)的交互,提高车辆通行效率及安全性。车载自组网主要应用于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安全预警、协助驾驶、分布式交通信息发布、基于通信的车辆控制及办公与娱乐化等方面。本文主要从车载自组织网络的背景、结构介绍、重难点和研究现状以及应用领域对VANET进行综述。 关键词:VANET 车载通信路由协议

目录 一、背景及意义 (4) 1.1 研究背景 (4) 1.1.1 国际动态 (4) 1.1.2 国动态 (4) 1.2 研究意义 (4) 1.2.1 降低事故率 (4) 1.2.2 提高交通系统效率 (4) 1.2.3 开发跨领域应用 (4) 二、网络结构与通信方式 (5) 2.1 车载自组网络结构 (5) 2.2 车载自组网通信方式 (5) 三、路由协议[5] (6) 3.1 单播路由协议 (7) 3.1.1 平面路由协议 (7) 3.1.2 基于分簇的路由协议 (7) 3.2 广播路由协议 (8) 3.3 地理组播路由协议 (8) 3.4 路由协议小结 (8) 四、车载自组织网络相关技术[7] (8) 4.1 物理层标准 (8) 4.2 MAC层[9] (9)

五、车载自组网络特点及研究难点 (10) 5.1 车载自组网特点 (10) 5.1.1 优点 (10) 5.1.2 缺点 (10) 5.2 研究难点 (11) 六、应用领域[10] (11) 6.1 主动安全应用 (12) 6.2 公共安全应用 (12) 6.3 改善驾驶应用 (12) 6.4 电子商务与移动娱乐应用 (12) 七、结语 (13) 八、参考文献 (13) 一、背景及意义 1.1研究背景 随着机动车的广泛发展,车联网发展迅速。其中,作为车联网的一个分支,车载自组织网络技术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研究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密切关注。 1.1.1国际动态 2003年,美国的联邦通信委员会专门为车辆间通信划分了一个专用频段。在该年的汽车通信标准化会议上,各国专家提出的车用自组织网络技术有望将交通事故带来的损失降低50%。2004年~2006年,MobiCom专门召开了3次专题研讨会讨论VANET。2005年,欧洲成立了车辆间通信联盟(Car2Car communication consortium)。日本也通过了两个车辆间通信标准。具体的研究项目有欧洲多国合作开展的Fleenet项目、德国的“Network on Wheels”、日本JSK领导的“Associ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for Automobile Traffic and Driving”,“Group Cooperative Driving”、美国的VII、美国马里立大学的TrafficView项目、法国多个研究机构合作开展的CIVIC等。 1.1.2国动态

HLA仿真系统中应用层组播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第22卷第3期计算机仿真2004年4月 文章编号:1006—9348(2005)03—0145—04 HLA/RTI仿真系统中应用层组播通信的设计与实现 汤伟1,刘晓明2,黄松2 (1.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7;2解放军理工大学指挥自动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07)摘要:底层通信方式是影响/-KA/RTI仿真系统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采用组播的通信方式能够显著的提高HLA/RTI仿真 系统的性能。基于口组播的应用研究了很长时间,但在实施上还存在很多困难,软硬件方面的问题都有。近年来,不少人 都开始反思口组播体系结构本身的问题,并提出将复杂的组播功能放在端系统来实现的新思想,这就是应用层组播技术。 该文根据应用层组播的思想,设计实现了一套简单的基于应用层组播的I-ILA/RTI组播通信解决方案,为解决HLA/RTI仿真 系统的通信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分布式仿真;高级体系结构;组播;应用层组播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91.9文献标识码:A 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ApplicationLayer MulticastinginHLA/RTISimulationSystem TANGWeil,LIUXiao—min_,HUANGSong (1.InstituteofCommunicationEngineer,PLAUniv.ofSci.&Tech.,NanjingJiangsu210007,China; 2.InstituteofCommandAutomation,PLAUniv.ofSci.&Teeh.,NanjiIlgJiangsu210(}07,China)AB蜘[RACI.:ThewayofcommunicationhasmucheffectontheperformanceofHLA/RTIsimulationsystem.Usingmulti- casanginsteadofbroadcastinginHLA/RTIsiml】1ationsystemvanimprovetheperformancegreatly.Muchtimehadbeen takentostudyIPmulticasting,however,it’sdifficulttoputitintoapplication.Recently,anewthoughtwasputforwardby 80meresearcher.Thenewtechnologyiscalledappheafionlayermulticastwhichimplementthemulticastinginendsystem insteadofinnetworksystem.qhispaperproposedasolutiontotheHL∥RTIcommunicationbasedontheapplicationlayer multicast. KEYWORI)s:Distributedsimulation;HighIevelArchitecture(LHA);Multicast;Applicationlayermulticast 1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和虚拟技术的发展,分布式仿真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各个领域当中。从早期的D/S系统,到现在的甩A框架,采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应用范围也日趋广泛。DIS系统采用的是广播的通信方式。而在阳A框架中,由RTI来提供管理功能和通信支持。RTI一般可采用多种通信方式来系统通信支持,例如在多处理机系统中,可采用共享内存的方式进行通信,而在当前普遍应用的TCP/IP网络中,一般是采用基于口的计算机网络互连这种通信方式。 基于HIA/RTI体系结构的分布式仿真系统主要包括:底层通信网络、运行时支撑结构(Run—TimeInfrastructure,RTI),应用对象模型和管理对象模型。RTI是联邦执行的核心,是 收稿日期;2003—10—09仿真系统进行分层管理控制、实现分布式交互仿真可扩充性的基础。RTI具有以下特点:各个联邦成员可以使用不同的程序语言、操作系统和设备;加入联邦的成员数量不受限制;RTI作为软件的核心,具有通用性,不随仿真的种类和内容而变化。这种结构能够保证仿真应用的设计可以独立于联邦,也增强了仿真应用的互操作性,提高了仿真平台的可重用性。由于HLA/RTI仿真系统有自己的特点,通常是一部分联邦成员对某些数据感兴趣,之间存在着数据通信。这种情况下,通常是采取组播的通信方式,如果按照DIS采用广播,会造成网络带宽资源的浪费,严重时还会造成广播风暴,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但是组播通信虽然研究了很多年,真正投人应用的却非常少,主要的问题包括扩展性,网络管理,实施和高层应用的支持。本文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一套基于应用层组播的解决方案。 ---——145?--——  万方数据

核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核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摘要:核技术是建立在核科学基础之上的一门现代技术,因而泛称核科学技术。核 科学技术为现代化科学技术的组成部分,其渊源可以追溯到1896年天然放射性的 发现,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带电粒子加速器的发现与核反应堆的建造为核 科学技术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核科学技术在军事 领域的突破体现了核科学技术发展的时代特征,即技术的科学化与科学的技术化。 世界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显示了核能释放的巨大威力,开创了本世纪现代科学技术 定向发展的新格局,即动用国家一级的权威,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精心规划部署, 全面推进核技术的发展和实践。 关键词:核技术领域应用发展趋势 一、核技术的前世今生 自1895年伦琴发现了X射线,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铀的天然放射性,随后 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两种天然放射性核素,以及1899年至1900年α、β和γ 射线的发现以来,人类对辐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建立了核科学。核技术在医学、生物、农业、材料科学等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核技术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 高科技领域之一。 目前,我国已形成了基本配套的军民两用核动力与核燃料循环科研开发工业 体系,具备了自主设计建造中小型核电站的能力和核电站燃料组件的生产能力, 核技术(包括核供热、同位素和辐射技术等)在工业、农业、医学军事等多个领域 得到广泛应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在科研、设计、建设和运行等方面积累 了许多宝贵经验,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专业齐全、具有相当实力的科研、开发、设 计和工程建设队伍。我国的核能和平利用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在某些技 术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二、核技术的应用 (一)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 核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主要有同位素示踪技术与核辐射技术两个方面。同位 素示踪技术的应用,是直接将作为示踪剂的示踪原子的核素,利用其易于探测的 核物理性质和同位素的物理、化学性质相同的原理,建立同位素示踪法和同位素 分析法,将该方法作为研究T.具或实验手段,应用于农业科学中.的作物营养生理、土壤肥料、环境保护、植物保护和畜牧兽医等各个方面。核辐射技术的应用,则 是将放射性核素作为辐射源,利用射线对物质作用产生的物理效应、化学效应和 生物效应,对生命物质进行改造,创造新的生物资源。核辐射技术在农业科学中 主要应用于作物品种改良、害虫防治、食品贮藏保鲜和辐照刺激生物生长等各个 方面。 (二)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 射线和粒子束技术在医学中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应用:-一个是核医学成像,另 一“个是肿瘤的放射治疗。核医学成像技术包括单光子发射断层成像(SPECT)和正 电子断层成像(PET)。根据统计学方法的研究结果,SPECT可以比X2CT提前3个月 诊断出癌症,PET--般比SPECT还要早3个月诊断出癌症。核医学成像技术不同于X 射线断层成像(CT)、磁共振成像(MRI)和超声波成像,在显像之前必须注射相应的 放射性药物作为显像剂,其影像反映的是显像剂及其代谢产物的时间和空间分布。核医学成像技术是目前惟一能在体外获得活体中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器官的生 理学和病理学变化以及细胞活动信息的方法,可为疾病诊断提供分子水平的信息。

细菌,酵母菌,霉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细菌,酵母菌,霉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细菌,酵母菌,霉菌在食品中的应用广泛,在食品加工中已被应用了几千年,从酿酒、制醋到生产酸奶、面包发酵,人们生活中各种风味各异的各色食品的生产几乎都离不开他们。 细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细菌在食品中应常用的菌种主要是醋酸杆菌,乳酸菌,非致病棒杆菌等。 醋酸杆菌: 醋酸杆菌主要常见于腐烂的水果蔬菜、酸果汁、醋和饮料等物质中,属于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兼性好氧。醋酸杆菌能把乙醇氧化为乙酸。醋酸菌如果在糖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将葡糖糖变成醋酸;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能将酒精氧化成醋酸,从而制成醋,因此常用于制造食醋,果醋等方面的发酵。乳酸菌: 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凡是能从葡萄糖或乳糖的发酵过程中产生乳酸的细菌统称为乳酸菌。这是一群相当庞杂的细菌,目前至少可分为18个属,共有200多种,发酵乳制品主要包括酸奶和奶酪两大类,生产菌种主要是乳酸菌。乳酸菌的种类较多,常用的有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保加利亚乳杆菌(L. bulgaricus)、嗜酸乳杆菌(L. acidophilus)、植物乳杆菌(L. plantarum)、乳酸乳杆菌(L. Lactis)、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等。除极少数外,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人体内必不可少的且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菌群,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肠道中。它常用于酸牛奶、果蔬发酵饮料、酸泡菜等方面。具有提供营养,改善胃肠道功能的功效。 非致病杆菌: 非致病杆菌主要以谷氨酸棒杆菌,力士棒杆菌,解烃棒杆菌等,它们经常从土壤、空气、水等分离出。常用于味精的制作。它们能将糖分解成有机酸,并将含氮物质分解成铵离子,再进一步合成谷氨酸并积累于发酵液中。 酵母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酿酒酵母: 酿酒酵母是酵母菌属中的典型菌种,也是重要的菌种,广泛应用与啤酒、葡萄酒、白酒、果酒的酿造和面包的制造中。由于酵母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蛋白质,因而可作为药用,也可用于饲料,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 面包酵母: 酵母是生产面包必不可少的生物松软剂。面包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属真菌类,学名为啤酒酵母。面包酵母有圆形、椭圆形等多种形态。以椭圆形的用于生产较好。酵母为兼性厌氧性微生物,在有氧及无氧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发酵。酵母生长与发酵的最适温度为26~30℃,最适pH为5.0~5.8。酵母耐高温的能力不及耐低温的能力,60℃以上会很快死亡,而-60℃下仍具有活力。生产上应用的酵母主要有鲜酵母、活性干酵母及即发干酵母。 霉菌在食品中的应用: 霉菌在食品制造中用途非常广泛,许多酿造发酵食品、食品原料的制造,如豆腐乳、豆鼓、酱、酱油、柠檬酸等都是在霉菌的参与下来进行生产的。霉菌在食品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酱类和酱油两个方面。 酱类: 酱类包括大豆酱、蚕豆酱、面酱、豆瓣酱、豆豉及其加工制品,都是由一些

应用层组播综述

应用层组播研究综述 章淼1,徐明伟2,吴建平2 (1.清华大学信息网络工程研究中心, 北京100084; 2.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北京100084) 摘要:组播是互联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的研究发现IP组播方案存在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基于互联网的性质和应用的特点,在IP组播模型、Overlay Network和Peer-to-Peer等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应用层组播技术。本文总结了目前应用层组播领域的主要算法,重点分析了其中的主要研究问题,概括了应用层组播算法研究中主要使用的评价方法,并对应用层组播的相关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对未来的研究作了展望。 关键词:组播;应用层;Overlay;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0372-2112( ) Survey on Application Layer Multicast ZHANG Miao1, Xu Ming-wei2, WU Jian-ping2 (1. Network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China; 2. Dept.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 Multicast is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for the Internet. Recent research shows some intrinsic limitation in IP Multicast, and Application Layer Multicast (ALM) is proposed.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and classify some major algorithms proposed for ALM.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in ALM research are identified and the metrics for evaluation of ALM algorithms are summarized. Some topics (e.g., Overlay Network, media encoding method) are also discussed for their close relationship with ALM research. Finally, some possible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are discussed. Key words: Multicast; application layer; overlay; Internet . 1 引言  组播是互联网研究的重要课题。IP组播是对互联网的“单播、尽力发送”模型的重要扩充,组播的主要功能在路由器上实现,通过合并重复信息传输来减少带宽浪费和降低服务器的负担。由于IP组播在传输技术和管理上存在严重问题,目前没有在互联网中普遍采用。 最近出现了“应用层组播”(ALM: Application Layer Multicast)技术。它保持了互联网的“单播、尽力发送”模型,主要通过端系统来实现组播功能。应用层组播的系统框架和很多技术还在研究当中。媒体编码技术、Peer-to-Peer和Overlay Network等技术的发展对应用层组播也有很大的促进。 本文组织如下:第2部分分析IP组播的问题;第3部分总体介绍应用层组播;第4部分分类介绍应用层组播的主要算法;第5部分讨论应用层组播相关的其它技术;第6部分讨论应用层组播的关键技术;第7部分讨论应用层组播算法的评价方法;第8部分总结全文。 2 IP组播的回顾  IP组播的主要思想是在Internet单播的框架上进行扩展,功能主要通过路由器来实现。 收稿日期: YYYY-MM-DD; 修回日期: YYYY-MM-DD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90104002,60373010,60303006)资助课题;973项目(No.2003CB324801)资助课题

酵母菌的应用

酵母菌在工业上的应用 酵母是一种单细胞生物,有着天然丰富的营养体系。酵母细胞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矿物质和水分。有机物占细胞干重的90%~94%,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占细胞干重的35%~60%,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在35%~60%,脂类物质的含量在1%~5%。酵母细胞中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多种酶类,能促进其被消化吸收。此外它还含有多种鲜为人知的活性物质,如麦角固醇、谷胱甘肽、超氧化物歧化酶、辅酶A等。酵母由于具有很高的营养成分,不仅直接被开发为营养食品,还可进一步制成多种营养活性物质,作为营养食品的载体,进一步深加工则成为更具营养和保健价值的食品。 1.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的作用 酵母在发酵时利用原料中的葡萄糖、果糖、麦芽糖等糖类及a-淀粉酶对面粉中淀粉进行转化后的糖类进行发酵作用,产生CO2,使面团体积膨大,结构疏松,呈海绵状结构; 改善面包的风味。发酵后的面包与其他各类主食品相比,其风味自有特异之处。产品中有发酵制品的香味,这种香气的构成极其复杂。 增加面包的营养价值。在面团制作过程中,酵母中的各种酶对面团中的各种有机物发生的生化反应,将高分子的结构复杂的物质变成结构简单的、相对分子质量较低能为人体直接吸收的中间生成物和单分子有机物,如淀粉中的一部分变成麦芽糖和葡萄糖,蛋白质水解成胨、肽和氨基酸等生成物。这对人体消化吸收非常有利,提高了谷物的生理价值。酵母本身蛋白质含量甚高,且含有多种维生素,使面包的营养价值增高。 2.酵母菌在酒工业中的应用 1啤酒酿造 啤酒酿造是以大麦、水为主要原料,以大米或其它未发芽的谷物、酒花为辅助原料;大麦经过发芽产生多种水解酶类制成麦芽;借助麦芽本身多种水解酶类将淀粉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可溶性糖类、糊精以及氨基酸、肽、胨等低分子物质制成麦芽汁;麦芽汁通过酵母菌的发酵作用生成酒精和CO2以及多种营养和风味物质;最后经过过滤、包装、杀菌等工艺制成CO2含量丰富、酒精含量仅3%~4%、富含多种营养成份、酒花芳香、苦味爽口的饮料酒即成品啤酒。 2果酒酿造 果酒酿造是以多种水果如葡萄、苹果、梨、桔子、山楂、杨梅、猕猴桃等为原料,经过破碎、压榨,制取果汁;果汁通过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形成原酒;原酒再经陈酿、过滤、调配、包装等工艺制成酒精含量8.5%以上、含多种营养成分的饮料酒称为果酒。在各种果酒中葡萄酒是主要品种,其产量居世界第二位饮料酒种。 3白酒酿造 酒曲的主要种类 (1)大曲大曲是固态发酵法酿造大曲白酒的糖化发酵剂。它以小麦或大麦、豌豆为曲料,经过粉碎、加水拌料、踩曲制坯、堆积培养,依靠自然界带入的各种酿酒微生物(包括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在其中生长繁殖制成成曲,再经贮存后制成陈曲。大曲有高温曲(制曲温度60℃以上)和中温曲(制曲温度不超过50℃)两种类型。目前国内绝大多数著名的大曲白酒均采用高温曲生产,如茅台、泸州、西风、五粮液等。 (2)麸曲麸曲是固态发酵法酿造麸曲白酒的糖化剂。它以麸皮为主要曲料,以新鲜酒糟为配料,经过润水、蒸煮、冷却后,接种黑曲霉和黄曲霉混和(混和比例为7:3),再经通风培养制成成曲。 (3)小曲(米曲)小曲(米曲)是半固态发酵法酿造小曲白酒(米酒)的糖化发酵剂。它以米粉或米糠为原料,添加或不添加中草药,经过浸泡、粉碎,接入纯种根霉和酵母

SDN综述

软件定义网络综述 摘要:现有网络设备支持的协议体系庞大,导致高度复杂,不仅限制了IP网络的技术发展,更无法满足当前云计算、大数据和服务器虚拟化等应用趋势。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 SDN ),是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其核心技术OpenFlow通过将网络设备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介绍了OpenFlow技术的产生背景、特点及发展现状,分析了基于OpenFlow的SDN体系结构和平台设计的关键技术,并探究了SDN技术在网络管理自动化、光网络传输与IP承载的统一控制、无线网络的平滑切换、网络虚拟化和QoS保证等方向的应用。 关键词:软件定义网络;OpenFlow;网络虚拟化;管理自动化;QoS 引言:目前,网络已经成为支撑现代社会发展以及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它深深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然而,传统网络架构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企业、运营商以及用户的需求。传统互联网由极其复杂的交换机、路由器、终端以及其他设备组成,这些网络设备使用着封闭、专有的内部接口,并运行着大量的分布式协议。在这种网络环境中,对于网络管理人员、第三方开发人员(包括研究人员),甚至设备商来说,网络创新都是十分困难的。例如,研究人员不能够验证他们的新想法;网络运营商难以针对其需求定制并优化网络,难以使得他们的收益最大化;甚至对于设备商来说。也不

能及时地创新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封闭的网络设备所带来的结果是:网络依旧面f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如安全性、健壮性、可管理性以及移动性等等;网络维护成本仍然居高不下,网络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工配置等等。近年来,逐渐兴起的SDN正试图打破这种僵局,并成为了近年来学术界和工业界讨论的热点。 一.软件定义网络的产生及巨大意义 软件定义网络(SDN)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Cleanslate研究组提出的一种新型网络架构,设计初衷是为了解决无法利用现有网络中的大规模真实流量和丰富应用进行实验,以便研究如何提高网络的速度、可靠性、能效和安全性等问题。其基本思想是把当前IP网络互连节点中决定报文如何转发的复杂控制逻辑从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中分离出来,以便通过软件编程实现硬件对数据转发规则的控制,最终达到对流量进行自由操控的目的。SDN技术于2009年入选美国MIT主办的《技术评论》杂志十大新兴技术之一旧1。其核心技术OpenFlow?使能了交换/路由器的控制面与转发面功能的解耦,由集中控 制器(controller)下发统一的数据转发规则给交换设备,使得控制器与交换设备可独立发展。尽管SDN定义了一种新型的网络体系架构,属于下一代网络技术研究课题,但它并不革新原有IP分层网络的报文转发行为,只简化报文转发规则产生的复杂性。为此,随着IP网络研究的僵化和互连设备无法适应新应用如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自带设备到工作场所)、IrI'定制化、云计算、Bigdata、虚拟化服务器等的广泛出现,使得SDN技术在短短2—3年时间内就成为网络学术研

核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

核技术与核安全 核动力技术的核心是反应堆技术,反应堆可用来发电,供热,驱动运载工具等.反应堆还可以产生大量中子,故在有些核技术应用中亦可利用反应堆作为中子源,或利用反应堆中子做活化分析,生产放射性核素等."核能工程与技术"和"辐射防护与环境保护"也是"核科学与技术"之下的二级学科. 实际上核技术与核物理是密不可分的,这两个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是互相依托,互相渗透的.同时,作为核探测技术和射线应用技术的基础,研究各种射线和荷能粒子束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其相互作用既可以产生物理的变化,也可以产生化学的变化,还可以产生生物学的变化.相应的研究构成了辐射物理学,辐射化学和辐射生物学的主要内容.在核技术的应用中还经常要对放射性核素进行分离,或用放射性核素标记化合物,这属于放射化学的范畴.因此,核技术及应用这一学科与核物理学,辐射物理学,辐射化学,放射化学等学科有密切的联系,其中辐射物理往往也被纳入核技术的范畴内.近年来核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得到迅速发展,相应地又产生了医学物理,核医学等学科.另一方面,核技术的研究经常涉及大型仪器设备的研制,其本身又是物理,机械,真空技术,电子学,射频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成像技术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的综合.故此核技术充分体现了多种学科的交叉这一特点,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重要的高技术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核技术开始大规模地应用到国民经济之中,形成了许多新兴的产业,如辐射加工,无损检测,核医学诊断设备与9放射治疗设备,同位素和放射性药物生产等.据统计,美国和日本的国民经济总产值(GDP)中核技术的贡献约占3%~4%.美国核技术产生的年产值约为3500亿美元,其中非核能部分约占80%. 现代很多科学技术成就的取得都是与核技术的贡献分不开的.仅以诺贝尔奖为例,1931年美国科学家劳伦斯发明回旋加速器,为此获得了1939年诺贝尔物理奖.1932年英国科学家Cockcroft和Walton制造了第一台高压倍压加速器并用其完成了首次人工核反应,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此外还有八项诺贝尔物理奖和化学奖是利用加速器进行实验而获得的.在探测器方面,威尔逊因发明云室探测器而获1927年诺贝尔物理奖,其后布莱克特因改进威尔逊云室实现自动曝光而获1948年诺贝尔物理奖,鲍威尔发明照相乳胶法并用其发现π介子而获1950年诺贝尔物理奖,这之后格拉泽因发明气泡室使粒子探测效率提高1000倍而获1960年诺贝尔物理奖,阿尔瓦雷兹因改进气泡室并用其发现共振态粒子而获1968年诺贝尔物理奖,沙帕克因发明多丝正比室和漂移室而获1992年诺贝尔物理奖.在核分析技术方面,1948年美国科学家利比建立了14C测年方法并为此获得了1960年诺贝尔化学奖,穆斯堡尔因发现穆斯堡尔效应而获1961年诺贝尔物理奖,布罗克豪斯和沙尔因发展了中子散射技术而获1994年诺贝尔物理奖.核技术对于科学发展的重要推动作用由此可见一斑.由于核技术为多种学科的基础研究提供了灵敏而精确的实验方法和分析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国竞相建造与核技术密切相关的大型科学工程,如大型对撞机,同步辐射装置,自由电子激光装置,散裂中子源,加速器驱动次临界反应堆,大型放射性核束加速器等,其造价动辄数亿美元乃至数十亿美元.美国能源部2003年11月发布研究报告"未来科学的装置",列出了今后20年重点发展的28项大型科学工程,其中基于加速器的有14项,占了一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建造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合肥同步辐射装置等大科学工程,辐照和放疗用电子加速器,大型集装箱探测装置,辐射加工和同位素生产等也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 1 在工业中的应用 核技术的工业应用始于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辐射加工.辐射加工利用60Co源产生的γ射线或电子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照射物料,可引起高分子材料的聚合,交联和 1

酵母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目录 第一章绪论 (3) 第一节食品微生物学的特点及其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对象 (3) 第二节微生物学的发展史(略) (4) 第三节21世纪微生物学展望 (7) 第四节学习本课程的目的要求 (7)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 (9) 第一节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 (9) 第二节细菌的形态结构 (10) 第三节放线菌(Actinomyces) (20) 第四节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酵母菌 (21) 第五节霉菌 (24) 第六节病毒 (26) 第三章微生物的营养 (29)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元素和细胞的化学组成 (29) 第二节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 (32) 第三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3) 第四节培养基 (35) 第四章微生物的代谢 (39) 第一节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39) 第二节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40) 第三节能量转换 (41) 第四节微生物独特的合成代谢 (42) 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44) 第一节微生物生长 (44) 第二节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因素 (50) 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与育种 (63) 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63) 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 (65) 第三节微生物基因重组 (67) 第四节菌种的保藏及衰退与复壮 (70)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 (74) 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 (75) 第二节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 (78)

第三节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80) 第八章微生物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82) 第一节细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乳酸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82) 第二节酵母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84) 第三节霉菌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86) 第四节微生物酶制剂及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87) 第九章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来源及引起食品变质的主要微生物 (89) 第一节微生物污染食品的来源 (89) 第二节食品的细菌污染 (89) 第三节霉菌及毒素对食品的污染 (90) 第十章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 (92) 第一节食品的腐败变质 (92) 第二节腐败变质的控制 (95)

拥塞控制方法

拥名词解释及概况 1.名词解释: 拥塞现象是指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致引起这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陷入停顿,即出现死锁现象。这种现象跟公路网中经常所见的交通拥挤一样,当节假日公路网中车辆大量增加时,各种走向的车流相互干扰,使每辆车到达目的地的时间都相对增加(即延迟增加),甚至有时在某段公路上车辆因堵塞而无法开动(即发生局部死锁)。 网络的吞吐量与通信子网负荷(即通信子网中正在传输的分组数)有着密切的关系。当通信子网负荷比较小时,网络的吞吐量(分组数/秒)随网络负荷(每个节点中分组的平均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当网络负荷增加到某一值后,若网络吞吐量反而下降,则表征网络中出现了拥塞现象。在一个出现拥塞现象的网络中,到达某个节点的分组将会遇到无缓冲区可用的情况,从而使这些分组不得不由前一节点重传,或者需要由源节点或源端系统重传。当拥塞比较严重时,通信子网中相当多的传输能力和节点缓冲器都用于这种无谓的重传,从而使通信子网的有效吞吐量下降。由此引起恶性循环,使通信子网的局部甚至全部处于死锁状态,最终导致网络有效吞吐量接近为零。 2.造成拥塞的原因 1.多条流入线路有分组到达,并需要同一输出线路,此时,如果路由器没有足够的内存来存放所有这些分组,那么有的分组就会丢失。 2.路由器的慢带处理器的缘故,以至于难以完成必要的处理工作,如缓冲区排队、更新路由表等。 3.防止拥塞的策略: (1)在传输层可采用:重传策略、乱序缓存策略、确认策略、流控制策略和确定超时策略。 (2)在网络层可采用:子网内部的虚电路与数据报策略、分组排队和服务策略、分组丢弃策略、路由算法和分组生存管理。 (3)在数据链路层可采用:重传策略、乱序缓存策略、确认策略和流控制策略。 4.拥堵控制的一般方法: 1)缓冲区预分配法

酵母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酵母菌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 摘要:涉及到人类食品中的酵母菌种类繁多,其中不同种类有不同的功能,这使得酵母菌在食品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酵母菌一定可以为人类的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字:酵母菌应用前景 酵母菌是子囊菌、担子菌等几科单细胞真菌的通称。依照荷兰科学家Loddoy在1970年提出的分类系统,将有无形成有性孢子作为分类的起点,属上的分类主要依据形态,种的规划主要依据生理的特性,将酵母菌分为三个亚门:1.能形成子囊孢子的酵母属子囊亚门,共4个科22个属139种酵母。2.能产生冬孢子和担孢子的酵母菌,属于担子菌亚门、冬孢子纲、黑粉菌目、黑粉菌科共9个科。3.能产生掷孢子的酵母菌,属于担子菌亚门、东孢子纲、掷包酵母科、科内有三属。4.不能产生有性孢子,尚未发现有性过程的酵母属于半知菌亚门,共12个属170个种。但就我国目前所常用的分类是将酵母菌分为:鲜酵母、活性干酵母、即发酵母。酵母菌在生物界中的种类繁多,其在人类生活中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据科学家推测,早在史前三千多年,人类就已经懂得酵母的发酵技术,虽不知原理,但却已有相当丰富的经验。据考古学家考证,在史前2500年的埃及Theban法王填墓内找到经发酵的面包实体和证明酒和啤酒酿造的壁画和宝物,以及在公元前2698年中国史记记载了自黄帝开始已有教民烹煮面食的记载,都证明人类在这之前就已懂得种植稻米、小麦以及储存、磨粉和利用酵

母调制不同的食物。由此看来,酵母菌的利用已深入人类的发展史。 1.酵母菌在发酵乳制品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酵母菌在酿造、奶制品、焙烤食品等有着飞速的发展。内蒙古农业大学的贺银风教授探究了国内外传统的发酵乳制品中乳酸菌和酵母菌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了酵母菌在发酵品中的与乳酸菌有着同样的作用,菌种间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控制产品的风味特点、营养特征、医疗和保健作用。这为研究酵母菌在乳制品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的参考,不同的乳制品中的酵母菌存在着多样性,往往是多种酵母菌的共同作用形成不同的风味,不同的品质,而不同地区也有着自己特有的酵母菌,这是由于酵母菌的多样性所决定的。酵母菌在发酵乳制品中存在着许多的优点,主要是对于干酪的成熟有着诸多作用,例如:“(1)酵母菌能利用凝乳中由于乳酸菌的乳糖发酵所产生的乳酸,使凝乳的pH值有所提高,由起初的5到6左右。酸度的降低,刺激了对干酪成熟也有促进作用的细菌的生长繁殖;(2)某些酵母菌能产生胞外蛋白分解酶和脂肪分解酶,分解干酪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加速干酪的成熟,使干酪中可溶性含蛋物和辛酸、癸酸等其他高级脂肪酸增加L3J,对干酪的风味和结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干酪内部的某些酵母菌能发酵牛奶中的乳糖,产生少量的CO,影响干酪的组织结构;(4)某些酵母菌能影响干酪某些风味物质如甲基酮的形成[IJ];(5)酵母菌能产生多种水溶性维生素,增加干酪的营养价值;(6)酵母菌在干酪中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作用,还能抑制腐败微生物和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LIJ5。酵母菌在乳制食品中的主要

IPv6文献综述综述

IPv6过渡综述 摘要:IPv6融合和涵盖了多种先进的网络技术并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已经成为下一代互联网中的主流网络层协议.一种新的协议从诞生到广泛应用需要一个过程。本文介绍了IPv6诞生的背景,国内外发展状况,IPv6较之IPv4的优势,IPv6的原理,应用,及其展望。 关键字:IPv6 过渡地址空间互联网协议 Internet协议的第四版(IPV4)为TCP/IP族和Internet提供了基本的通信机制。IP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了10多年,互联网的影响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当前互联网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是地址消耗严重,即没有足够的地址来满足全球的需要。IPV4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32位的IP地址空间枯竭、路由表急剧膨胀、路由选择效率不高、对网络安全和多媒体应用的支持不够,配置复杂,对移动性支持不好,很难开展端到端的业务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互联网发展的重要保障,而IETF开发的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下一代网络彻底、有效地解决了目前IPV4所存在的上述问题。 IPv6技术较IPV4的优越性 (1)地址充足:IPv6产生的初衷主要是针对IPV4地址短缺问题,即从IPV4的32bit地址,扩展到了IPv6的128bit地址,充分结局了地址匮乏问题。同时IPv6得地址是有范围的,包括链路本地地址、站点本地地址和任意传播地址,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地址应用的扩展性。(2)提高效率:通过简化固定的基本报头、采用64比特便捷定位、去消IP头的校验和域等措施,以提高网络设备对IP报文的处理效率。 (3)扩展为先:引入灵活的扩展报头,按照不同协议要求增加扩展头种类,按照处理顺序合理安排扩展头的顺序,其中网络设备需要处理的扩展头在报文头的前部,而需要宿端处理的扩展头在报文的尾部。 (4)层次区划:IPv6极大的地址空间使层次性的地址规划成为可能,同时国际标准中已经规定了各个类型的层次结构,这样既便于路由的快速查找,也有利于路由聚合,缩减IPv6路由表的大小,降低网络地址规划的难度。 (5)即插即用:IPv6引入自动配置以及重配置技术,对于IP地址等信息实现自动增减更新配置,提高IPv6的易管理性。 国内IPv6技术研究现状 中国对IPv6的研究始于1998年,主要参与者是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通过几年的研究,我国在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和纯IPv6实验网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高性能核心路由器及其相关IPv6技术方面,国家863技术“中国高速信息示范网”专项的高性能核心路由器项目,研制的高性能核心路由器的背板交换速率达到40~160Gbps,包转发率>20~40Mbps,路由表容量达到512k。 (2)IPv6协议研究方面,中国的IPv6标准化工作已经启动。首批列入标准制定的内容IPv6基本协议、网络总体要求、移动IPv6、路由协议等,以后将分批陆续制定相关的中国IPv6标准。 (3)在IPv6其他相关技术研究方面,进行移动IPv6网络技术研究、IPV4和IPv6过度有关的技术研究、基于IPv6协议的QoS相关技术研究。 在IPv6协议标准化研究方面,中国成立了互联网络IP标准组,IPv6协议已经列入标准组的标准制定计划,共有9个IP协议标准项目,并有多个IPv6软课题研究,同时与国际多家企业建立IPv6标准研究合作关系。 IPv6技术原理 (1)IPv6的地址空间 IPv6最明显的特征是它使用更大的地址。IPv6使用128位地址,128位地址空间允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