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题选择练习题

语文阅读题选择练习题
语文阅读题选择练习题

语文议论文、说明记叙文选择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兴趣与人生

冯友兰

小孩子的游戏,最有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在游戏中,小孩子做某种事,完全出于他的兴趣。他可以写字,但他并非欲成一书家。他可以画画,但他并非欲成一画家。他更非欲以写字或画画,得到所谓“世间名利恭敬”。他写字或画画,完全是无所为而为。他做某种事,完全是乘兴,他兴来则做,兴尽则止。所谓“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他做某种事皆是顺其自然,没有矫揉造作,所以他做某种事,是无所为而为,亦即无为。

当小孩子时候的游戏,是人生活中最快乐的一部分。道家的理想生活,就是这一类的生活。道家以为成人所以不能得到这一类的生活者,乃因受社会中各种制度的束缚。我们若能打破此种束缚,则此种生活即可得到。我们亦以为这种生活是快乐的,亦可以说是理想的生活,但社会中各种制度的束缚并不是容易被打破的。这些束缚不容易被打破,并不是因为人的革命的勇气不够,而是因为有些社会制度是任何社会存在所必需的。若打破这些,就取消了社会的存在。社会若不能存在,人亦不能存在,就是说,若没有社会,人就不能生活,更不用说快乐地生活。道家以为,无为的生活是快乐的,这是不错的。道家又以为,人在社会中,因受社会制度的束缚,以致人不能完全有这种生活,这亦是不错的。但道家因此即以为人可以完全不要社会制度,以求完全有这种生活,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办法,是不可行的。

照道家的说法,无论任何人总有他所感兴趣的事。我们看见有些人于闲暇时,什么事都不做,而蒙头大睡,或坐在那里胡思乱想,似乎是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而实在是他对于蒙头大睡,或胡思乱想,有很大的兴趣。既然任何人对于有些事总感兴趣,如果任何人都照着他的兴趣去做。则任何人都过着最快乐的生活,“各得其所”,真是再好没有的。或者可以问:如果人人都对于蒙头大睡感兴趣,如随其兴趣,则都蒙头大睡去了,又有谁去做事呢?人人都不做事,岂不大家都要饿死?道家于此可答:绝不会如此。有许多人对于蒙头大睡不感兴趣,如叫他终日蒙头大睡,他不但不以为乐,反以为苦。这些人如没有事做,反觉烦闷。所以有些人要“消闲”。所以要消闲者,即有些人有时感到闲得无聊不可耐,故需设法找点事做,将闲消去。忙人找闲,而闲人则找忙,所以,虽任何人都随着他的兴趣去做,天下事仍都是有人做的。

这是一个极端的说法。照这个极端的说法,自然有行不通、不可行之处。有些事显然是不容易使人感兴趣的,如在矿井里做工等。然而这些事还不能没有人做。在社会里,至少在有些时候,我们每个人都需做些我们所不感兴趣的事。这些事大概都是社会所必需的,所以我们对于它虽不感兴趣,但亦必须做之。社会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所以,我们对于社会都有一种起码的责任。这种起码的责任,不见得是每个人皆感兴趣的。所以,主张人皆随其兴趣去做的极端说法,如道家所说,是不可行的。不过这种说法如果不是极端的,则是可行的。这种说法在相当范围内,我们不能不说是真理。

6.下列对文章中心论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儿时的游戏是人生中最快乐的一部分,人的理想生活,就应是这种快乐的生活。

B.兴趣是成功的起点,与人生有着密切的关联,我们应该坚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C.每个人都要对赖以生存的社会负责,所以都要做些可能不感兴趣但又必须做的事。

D.个人的兴趣应该服从社会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最终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7.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道家理论的一项是

A.人都是生活在某种社会中的,若没有社会,人就无法生活,更不用说快乐地生活。

B.人在社会中生活,总会受到各种社会制度的束缚,以致不能完全拥有快乐的生活。

C.如果没有社会制度,无论小孩还是大人就都能快乐的生活,所以应取消社会制度。

D.人皆有兴趣但各不相同,如果每个人都做自己感兴趣的事,那么天下事皆有人做。

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围绕兴趣与人生的话题,从小孩子的游戏引出道家对理想生活的认识。分析了道家思想的局限性与合理性,提出了自己关于兴趣与人生的看法。

B.文章大体分两部分,前半部分先论述人的兴趣的特点及种类,后半部分集中阐述人生的意义以及与兴趣的关系,层次清楚,逻辑严密。

C.本文的语言很有特点,在白话中自然融入一些文言词语,简洁明了,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使

读者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

D.文章立论和驳论相结合.有破有立,运用举例、道理等论证方法,阐述了怎样正确认识人生、怎样正确处理个人兴趣与社会需要的关系。

6.C 7.A 8.B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孔子真的打败了韩寒、周杰伦了吗?

张天潘

日前,“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出炉,这项历时近半年的全国大学生调查结果显示,汉语、孔子、书法、长城等入选最具代表性的前10项。调查报告还显示当代文化符号的被

...............

认可度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

..............。如当代人物符号中的韩寒、崔健、周杰伦等排名都在200名以后;科学家和当代新科技符号的排名均在中间线左右;文学形象符号,如林黛玉、阿Q等得分也都在200名之后。

这个针对大学生的调查,从结果上说,真可谓令人欣喜。因为现在的年轻入虽然在日本动漫、韩流、好莱坞等影视文化包围之下,整日哈韩哈日哈美,追明星逐新潮,却并没有真正地遗弃自身的传统文化,反而对文化的认同越加强烈起来。

在当代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里,流行文化作为快餐文化,很多时候是很难给予人们文化的归属感的。这些东西可以给生活添加乐趣,但却不能让心灵找到归属,就像我们不能把汉堡包当作主食一样天天吃。这也是在经历过一个世纪的文化波折之后,我们才感到,从“打倒孔家店”到“全盘西化”,再到“破四旧”,这样的文化激进带来的破坏性效应,就是让更多的人在心灵与精神上失去了家园。

不过,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认同并不代表着掌握,而且这样的认同,本身也是很脆弱的,它的领先也可能是另有原因,并不能就此认为对于传统文化的维护与传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传统文化的没落依然是当下的可直观体察到的深层危机。在当代,文化的英雄时代,可以说早已过去,大师绝迹骗子横行。在偶像崇拜多元化之下,价值观与喜好日益散众化与小众化,你是李宇春的“玉米”,我是张靓颖的“凉粉”,势不两立,没有哪一个人再可以呼风唤雨、一统文化江湖、高处万人之上了,这也是当代文化符号排名偏后的原因。因为大家的选择多了,得分点必然分散,这也就成全了传统文化符号的领先优势。

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当代文化符号的被认可度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也意味着一种文化的停滞现象的出现,而且如果过分地强调传统文化,就容易固步自封。记得有这样一个说法:中国古书排版是竖版,读者阅读时不知不觉地在点头,似乎总在说“是”;而西方书籍是横排版,读书人读起来总在不停地摇头,似乎总在说“不”。所以,难怪我们

中国人总在注释古书,总在古人那里寻找智慧,寻求认同;而西方学者却在不断地否定前入,超越前人。

虽然这样的说法有些牵强,但无疑还是有些启发性的。长期以来,中国人就在“天不变道亦不变”“祖制不可违”的禁锢下,深陷到了守旧的文化圈套里。所以,在强调传统文化认同与传承的同时,我们并不能忘记,传承其实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文化的发展,应该要致力于让传统文化成为当代文化向前的文化源头,传承之后还应有创新。因为无论如何,时代总要向前发展,我们的目光应该更多地向前看,而非仅仅盯住历史向后看。正如“五四之子”、李敖的老师殷海光所说的:“没有希望的人;才两只眼睛向后望;有希望的人,两只眼睛是向前看的。”

6.下列关于“调查报告还显示当代文化符号的被认可度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的原因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代年轻人更认同传统文化嚼排斥当代文化。

B.当代的流行文化很难给予人们文化的归属感。

C.当代没有大师,文化的英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

D.当代文化多元,人们的价值观与喜好日益分散。

7.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才出炉的“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照示,汉语、孔子等入选最具代表性的前l0项,而韩寒、崔健等人的位次却根对靠后。

B.现在的年轻人虽然身处日、韩、美等国文化的包围之下,追明星逐新潮,但并未因此削弱对自身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C.我们应认识到,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并不代表着掌握,也不意味着传统文化能自然地得以传承,更难掩当下传统文化没落的危机。

D.时代在向前发展,我们不能仅盯着历史停步不前,而应努力向前看,要让当代文化超越传统文化,从而更好地推进文化发展。

8.下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文围绕“当代文化符号的被认可度普遍落后于传统文化符号”这一一调查结果展开论述,并对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进行了深入而辩证的剖析。

B.文章运用举例、道理、比喻、对比等多种论证方法,逻辑严密,思路清晰,论事说理逐层深入,分析问题透辟入微,语青准确精炼,令人信服。

C.传统文化的高度被认同反映了人们希望精神有所所归依,这虽然是好事,但从另一方面看也可能预示着文化发展的停滞,所以不可一味厚古薄今。

D.本文题目用“孔子”和“韩寒、周杰伦”分别借指“传统义化”和“当代文化”,简洁形象;且用设问句形式,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6.A 7.D 8.D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上海世博会与低碳科技

2010年上海世博会把“低碳世博”作为办会目标之一,实现世博园区的低碳排放。即世博园区内客运交通工具“零排放”;建筑和照明二氧化碳排放减少30%;园区内雨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100%,雨污水综合利用率达到30%以上;工程废弃物和垃圾100%回收利用,资源化利用达到50%以上。

世博园区的规划以“和谐城市”为主要理念,参照适宜步行距离和宜人尺度进行设计。4个大型绿地公园和其他绿地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其中采用了具有生态净化功能的湿地系统以及其他水体修复技术。

世博会大规模应用太阳能技术。大量的太阳能电池安装在中国馆、世博中心、主题馆等建筑的屋顶、玻璃墙面上,与建筑融为一体。太阳能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为4.6兆瓦,是园区内使用量最大的绿色能源,也远大于历届世博会太阳能应用的规模。据计算,该系统年平均发电量约为408万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3330吨。

世博园区内60%-70%的室外照明采用半导体(LED)照明,其中景观照明部分80%以上由LED担当。园区照明还从亮度上进行了分区分级。

世博会场馆通过江水冷却水系统,直接从黄浦江取水,经加药控制微生物和藻类生长后,作为冷却用水供水源热泵机组使用,使用后的温水排入黄浦江。采用江水源热泵技术,与燃气供热相比,年运行一次能耗可减少40%-60%,年运行费用可降低50%-70%,年运行能耗节省约5740兆瓦时,折合约1000吨标准煤,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600吨。

世博会使用各类新能源汽车超过1000辆,其中园区内的零排放车约500辆。

世博园核心区域的世博中心、演艺中心、主题馆、中国馆和世博轴,都建设了屋面雨水回收系统,对雨水加以收集利用,预计可节约自来水100多万立方米。此外,主题馆还建成了亚洲最大的垂直绿化墙。这些主流或前瞻性的生态建筑技术,均会对减排或捕获二氧化碳发挥重要作用。

世博会许多展馆的主体演绎也包含了低碳的内容。五大主题馆之一的“城市星球馆”就是专为探讨城市人居与地球自然环境之间如何健康互动而设立的;中国国家馆还把节能减排作为展示主题加以精彩演绎;城市最佳实践区更是汇聚了全球诸多城市先进的低碳科技实践。

上海世博会大量应用的一系列低碳科技创新成果,一方面为实现低碳世博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也为低碳科技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6.下列不完全属于“低碳科技”的一项是

A.湿地和水体修复等环境净化技术。

B.太阳能、电动车等清洁能源技术。

C.房屋雨水收集系统等生态建筑技术。

D.展馆中关于低碳的主体演绎技术。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世博园核心区域的一些建筑都修建了雨水回收系统,雨污水经过收集处理后都重新得以综合利用。

B.本届世博会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远大于历届世博会的太阳能应用规模,成为园区内使用量最大的能源系统。

C.江水源热泵技术就是从黄浦江取水经基本净化处理后,作为冷却用水供热泵机组使用的技术,与燃气供热相比可大大减少能耗。

D.太阳能技术、新能源汽车、生态建筑技术等一系列低碳科技成果必将会在世博会后得到迅速推广和广泛应用。

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重点介绍低碳科技的特点及其在上海世博会中的广泛应用和未来发展前景的事理说明文。

B.本文采用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低碳科技在上海世博会环境、能源、建筑等方面的应用状况。

C.文章第三段采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准确、清楚地说明了太阳能在世博会上的应用状况及效能。

D.本文的语言平实而严谨,既有明白晓畅的介绍,又有一些限制词和必要的专业术语的正确使用,适于一般读者阅读。

6.D

7.C

8.A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6-8题

安全的节能“大衣”:发泡水泥

为了能够阻挡夏天的炎热和冬天的寒冷,国家规定在建造楼房时必须给建筑物穿一件用保温材料做成的节能“大衣”,以减少夏天室内冷气和冬天室内暖气的外流。然而近年来,由于墙体保温材料被点燃而引起的高楼火灾却频频发生。目前国家已禁用易燃的有机外墙保温材料,取而代之的是无机保温材料,发泡水泥就是其中的一种。

发泡水泥,顾名思义,是一种有“泡泡”的水泥。“泡泡”是如何生产的呢?首先,将发泡剂用机械搅拌方式或者高压空气雾化气动方式进行充分发泡,形成大量大小均一、直径适宜的稳定的泡沫。然后将泡沫与水泥浆均匀混合,经过发泡机的泵送系统进行现浇施工或模具成型.经自然养护,就形成了一种内部含有大量封闭气泡的轻质混凝土。

20世纪30年代,瑞典开发研制了发泡水泥,在挪威应用一举获得成功,后来在欧美地区迅速得到广泛应用。1973年为了节约能源,韩国推广应用发泡水泥,随后日本也积极推广。在韩国、日本的带动下,东南亚国家也开始广泛应用发泡水泥。我国最早的发泡水泥应用,是上世纪50年代黑龙江地区的墙体保温层工程。该工程由前苏联专家指导施工,效果良好,至今近60年依然完好无损,仍在使用。

最早的保温办法,是增加墙体厚度,但不能达到节能和环保的要求。后来有了新型复合墙体。但这些复合墙体大多采用聚苯乙烯材料,这种材料属于易燃,且在冬季供暖时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释放有害气体。而通过发泡水泥技术制作的节能“大衣”,除了阻燃,还有很多优势。发泡水泥属于气泡状隔热材料,水泥内部的那些封闭气泡,可以使混凝土轻质化和隔热化,保温、隔音的效果特别好。它还有强度高、不变形的特点,其抗压抗裂性是普通混凝土的8倍。用在楼层间地板辐射采暖工程中,既可以支撑地暖管材和地面承重,又可以隔热、隔音。

在制作发泡水泥的过程中,发泡剂必不可少。这种发泡剂的原料为植物性或动物性的脂肪酸,合成体为水溶性,不含苯、甲醛等有害物质,绝对安全环保。

发泡水泥的耐久性强,使用年限大于50年,可与建筑物同寿命,一次施工可使建筑物终身保温。从使用成本、应用范围上看,发泡水泥也极具吸引力。目前,发泡水泥在楼层间地板施工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作为外墙保温“大衣”,还亟待推广。相信这种新型环保材料会带给我们更加安全节能的居住环境。

6、下列对“发泡水泥”下定义正确的一项是()

A、发泡水泥就是内部含有许许多多小泡泡的水泥。

B、发泡水泥是通过在水泥浆中添加发泡剂而生产出的新型水泥。

C、发泡水泥是内部混合了大量大小均一、直径适宜、稳定的泡沫的轻质混凝土。

D、发泡水泥是内部含有大量直径适宜且均一的封闭气泡的混凝土。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给建筑物添加保温层主要是在北方地区采取的措施,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冬季室内温度能达到规定的标准。

B、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已经使用发泡水泥做墙体保温材料,但由于种种原因,发泡水泥后来几乎没有在建筑工程中推广应用。

C、加厚墙体可以保温,环保但不能节能;采用新型复合墙体,材料大多数易燃物质,且随着温度升高而释放有害

气体,节能但不环保。

D、发泡水泥作为基本的建筑材料,具有阻燃、质轻且强度高、隔热、隔音、安全环保、耐久性强等多种优势,可在建筑中广泛使用。

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介绍发泡水泥的事物说明文,读后使我们对这种建筑材料的特点和用途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B、本文主要采用逻辑顺序,依次说明了发泡水泥的基本特点、研发应用历史及其多种优势,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文章第2段采用了打比方、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形象、准确、全面地介绍了发泡水泥的生产方法及产品特征。

D、本文的语言平实而又不乏生动,如标题既直接点明了发泡水泥的安全节能,又用“大衣”作比,形象概括了其保温的特点。

6.D

7.D

8.C

美丽的晕

①碧蓝的天空,铺过来一层蚕丝般的云幕,不一会儿,太阳周围现出一道彩色光环。它宛若彩虹,但没有彩虹鲜亮;虹的色彩排列是内紫外红,而光环刚好相反,是外紫内红。这就是“晕”,俗称“风圈”。

②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对“晕”进行了观察和记载。远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晕”字出现。到了西周,“晕”便正式作为天象被记录下来。而欧洲人直到1630年,才有关于“晕”的详细记载,比我国晚了一千多年。

③人们虽然很早就注意到了这种美丽的光象,但对它的成因作出科学的解释,则是近一二百年的事。1666年,牛顿做了一个很简单的但对后来科学发展影响很大的实验。他让一束阳光透过三棱镜,结果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彩条。这使人类第一次认识到,阳光原来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它们通过三棱镜时,由于波长、折射角不同,才显示了各自的本色。这一发现,给“晕”的科学解释打下了基础。

④探空资料表明,那白如蚕丝的云幕,其高度都在距地面5000米以上,是由六方柱体状的小冰晶组成的。如果把六方柱体不相邻的边延长,实际上就是三棱柱体。所以,六方柱体状的冰晶就像三棱镜一样,能把阳光分成七色彩条。当无数兆亿小冰晶被阳光照射后,各色光按一定角度折射出来,便形成了绚丽多彩的晕环。

⑤人们对“晕”的兴趣,不单因为它有斑斓的色彩,而且由于它是天气变化的一种前兆。据我国新疆阿勒泰地区统计,在1980天中就曾出现过1052次“晕”,“晕”后两天内出现风、雨等显著天气变化的占80%。

⑥不过,也不是所有的“晕”都是风雨之兆。气象工作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当“晕”的持续时间在1小时以内(俗称“短晕”)时,未来的12小时—36小时内会出现风或雨;当“晕”的持续时间在5小时以上(俗称“长晕”)时,则不会有风雨天气出现。

⑦美丽的晕环是大自然的天气预告图,我们了解并利用它来观测风云,可以更好地安排工作和生活。

1.第③段中的“这一发现”指的是( )

A.阳光是由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

B.对晕的成因作出科学解释的实验。

C.人们很早就注意到这种光象。

D.折射角不同,它们才显出各自的本色。

2.对第④段内容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晕是阳光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B.晕是光线经过云层中冰晶的折射而形成的。

C.晕是阳光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D.晕是光线经过空气的反射形成的。

3.第⑥段中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A.作比较列数字 B.作诠释列数字

C.作诠释作比较 D.分类别列数字

4.本文依次从哪几方面来说明晕的?下面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说概念追溯历史解释成因说明作用

B.解说概念追溯历史记述实验划分种类

C.描摹色彩解说概念解释成因说明作用

D.描摹色彩记述实验解释成因划分种类

1.A

2.A

3.D

4.A

存储记忆的蛋白质——朊毒体

①科学家最近的发现将有助于解释记忆存储这一最不为人所知的大脑活动。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一种以朊毒体(prion)形式活动的蛋白质。

②发表在(细胞》月刊上的研究报告说,这种蛋白质在朊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旦,而此前普遍的看法是,

有朊毒体活动的蛋白质是有毒性的,至少不能起到正常作用——正如

..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研究所揭示的那样。

③怀特罴德生物医学研究所负责人苏珊.林德奎斯特说:“我们已经对记忆存储的原理有了一些了解,但一直不清楚关键的存储手段是什么。此次研究揭示了可能的存储手段,不过让人惊奇的是,‘朊毒体活动’竟然在其中发挥着作用。”

④蛋白质功能的关键是其形状,大多数蛋白质在共存在期间只保持一种形状。朊毒体是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它们不仅自身发生错误交叠,还会影响同一类型的其它蛋白质也出现这种现象。就已知的情况来看,这类错误交叠的蛋白质会停止正常功能,然后死亡或是对细胞——最终对组织——产生致命作用。

⑤因此研究人员在发现这种名为CPEB的蛋白质具有特定朊毒体特征时感到非常

..惊讶。它与维持长期记忆有关,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这是大脑中连接神经的枢纽。记忆就被存储在这一约有1万亿个神经细胞和突触的复杂网络中。随着经历和知识的不断增多,新的枢纽形成,老的则不断加强。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

突触,使突触可以

..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⑥研究人员从海参中提取了CPEB,将它与其它蛋白质混合,然后观察它们在多种酵母模型中的活动。结果发现,CPEB改变了形状,并使其它蛋白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功能恰似朊毒体。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然发挥了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

⑦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CPEB的朊毒体特征可能

..就是使突触和神经细胞存储长期记忆的机制,科学家计划对这一理论做进一步的研究。

1.下列对“朊毒体”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

A.是在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研究中发现的一种病毒。

B.是一种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

C.是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的一种蛋白质。

D.是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用以存储记忆的细胞。

2.对“这种蛋白质在朊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朊毒体在发生错误交叠时仍保持了正常的功能。

B.朊毒体在记忆存储过程中会发挥好的作用。

C.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保持了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

D.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3.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 ( )。

A.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事实,证明此前人们对朊毒体的认识是错误的。

B.了解CPEB在记忆存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客观上对揭示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不无帮助。

C.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这实际上就是“朊毒体活动”在发挥作用。

D.由于可能的记忆存储机制已经发现,人类大脑中记忆活动的奥秘很快就会揭开。

4.下列加点词语最能

..体现语言准确性的是()

A.正如

..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研究所揭示的那样。

B.研究人员在发现这种名为CPEB的蛋白质具有特定朊毒体特征时感到非常

..惊讶。

C.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可以

..长期保存这些记忆。

D.CPEB的朊毒体特征可能

..就是使突触和神经细胞存储长期记忆的机制。

1.B

2.C

3.C

4.D

数字时代如何保存现代文明

①多数电子产品的文本内容与播放器是分离的,比如录音带和录音机,移动硬盘和电脑。书刊杂志只要保存下来,人们就可以随时翻阅;而如果缺乏相应的解码器,一些电子、数字存储装置几乎就是一堆废物。设想一下,如果一些重要的历史资料、文艺作品、科技知识被存储在已经或即将淘汰的电子、数字存储装置上,那么如何完好地还原它们将成为问题;而且时间越久,还原的难度越大。

②随着电脑存储技术的不断发展,5寸,3寸软盘已经被淘汰;随着数字录音、录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录音磁带、录像磁带也正在逐渐被淘汰。于是我们不禁要问:现在公众普遍使用的U盘、移动硬盘是否有一天也会被淘

汰?

③现代高科技有一个特征,那就是更新换代的频率很高,而且是以加速受的方式。微处理器的速度每18个月翻一番;大约从2000年开始的25年内,主干网的宽带每6个月增加一倍。随着微处理器和主干网宽带的不断升级换代,相关器件也需要不断升级换代,U盘和移动硬盘发生新变化在所难免。由此可以想象,我们现在保存在U盘和移动硬盘上的文档数据也许有一天就会无法打开,正像现在人们很难找到带有3寸软盘插口的电脑一样。

④如果有一天,更新的存储和解码技术出现了,你手里的光盘不能播放了,你想过会因此遭受难以弥补的损失吗?

⑤科学界人士正在探寻着各种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首先,电子解码器的每一次升级换代都应当尽可能与已有的存储器件兼容,否则可考虑限制上市销售。也许这样做会使电子产品升级换代的速度有所减慢,并可能使电子产品的功能变得繁杂,但为了数据资源能够完整、有效地保存和传播,这样做很有必要。在现实商业话动中,部分上市的新存储器件(比如光盘)已经这么做了,但这与生产者并非有意识地来完整保存数据资源,而更多是按照市场需求来生产。这样一来,势必使相当一部分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的文本不能在新的存储器件上得以保存。当然,建立可靠的网络数据库备用系统也是必要的。这套备用系统就像飞机上的黑匣子,能够经受住意外事件和巨大灾难的考验。虽然此举需要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但是很值得。另外,各级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数据库机构以及民间有心人应当有意识地收藏已经被淘汰的电子或数字存储载体,并使其保持完好运转的状态一一这一点很重要,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这些收藏数据的保存功能,真正实现其历史、文化价值。

⑥在当前提出“使现代文明在数字时代能够完整、可辨识地保存下去”,不是杞人忧天。只要全社会都能够对此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完全可以解决好这个问题。

1.第①段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作比较 B.打比方、作诠释

C.作比较、打比方 D.举例子、作诠释

2.第⑤段关于解决问题的途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电子解码器每次升级换代,都尽可能与已有的数字存储器件兼容。

B.生产者按照市场需求生产存储器件。

C.建立可靠的网络数据库备用系统。

D.收藏已被淘汰的电子或数字存储载体,并使其保持完好运转状态。

3.第⑥段中加点的词“这个”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如何才能充分发挥收藏数据的保存功能。

B.如何解决市场需求与完整保存数据资源之间的问题。

C.怎样弥补光盘不能播放而带来的损失。

D.数字时代如何保存现代文明。

4.下列各句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书刊杂志上保存的文化信息,人们任何时候都可解读,因此它是比数字化存储方式更值得推广的文化传承形式。

B.由软盘已被淘汰,录音录像带正在被淘汰,可以想到U盘、移动硬盘和光盘将来也可能会被淘汰。

C.市场需求加速了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这样势必使具有重要文化、历史价值的文本不能在新的存储器上保存。

D.已投入了大量财力人力建立的网络数据库备用系统,能够经受住意外事件和巨大灾难的考验。

1.A

2.B

3.D

4.B

食品保鲜

①近来,食品安全事件相继发生,引发了人们对食品问题的极大关注。一些新颖技术出现在食品生产、包装、保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为食品的安全提供保障。

②食品的新鲜和纯正,对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为此,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采取积极措施予以保证。

③日本开发出多种保鲜材料,投入应用很有效果。其中,比较普遍

....使用的是将矿物浓缩液渗进吸水纸袋中,再用这种纸袋包装蔬菜和水果。在运输过程中,蔬菜和水果可以从矿物浓缩液中得到营养补给。与此同时,日本科技人员还研制出一种高纯度磷酸钙与聚乙烯混合而成的薄膜。实践证明,磷酸钙能吸收乙烯和二氧化碳气体,抑制叶绿素的分解,起到保鲜的作用。

④现在,还有一种用于储藏水果蔬菜的气调保鲜技术。这种技术被业界称为21世纪的新技术,亦可用于储藏中草药材、粮食及其他需要定期储藏的食品。气调保鲜与一般保鲜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调节果品蔬菜储藏室的环境温度、湿度、空气中氧含量和二氧化碳含量等四个参数,延长储藏期并保持果蔬的良好品质。例如,苹果在恒温保鲜库中可储藏10周,而在气调保鲜库可储藏28周,保藏时间要高出近.2倍。苹果在恒温库会丧失水分,果实发软,而在气调库储藏后,无论是鲜度还是硬度,仍然如同刚入库状态。

⑤国外气调保鲜技术,现已达到规模性发展。意大利形成的果蔬产品产、供、销气调链,就很.有代表性和说服

力。他们在产地建气调储藏库,运输用气调车,销售有气调周转库,从而

..保证了市场果蔬商品丰满新鲜。这一技术在我国尚待推广和普及。

1.文章介绍了三种新型的食品保鲜技术,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用渗透了矿物浓缩液的吸水纸袋保鲜

B.用混合了高纯度磷酸钙与聚乙烯的薄膜保鲜

C.通过分解叶绿素进行保鲜

D.气调保鲜

2.第④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举例子 B.分类别 C.作比较 D.列数字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气调保鲜技术被业界称为21世纪的新技术。

B.磷酸钙能吸收乙烯和二氧化碳气体,抑制叶绿素的分解,起到保鲜的作用。

C.气调保鲜技术在我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本文从保鲜材料和保鲜技术等方面介绍了一些国家为食品安全采取的措施。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去掉后对文意影响不大的一项是()。

A.他们采取在产地建气调储藏库,从而

..保证了市场果蔬商品丰满新鲜。

B.其中,比较普遍

....使用的是将矿物浓缩液渗进吸水纸袋中。

C.苹果在气调保鲜库可储藏28周,保鲜时间比恒温保鲜高出近.2倍。

D.意大利形成的果蔬产品产、供、销气调链,就很.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1.C

2. B

3.C

4.A

地球大气圈

①我们翘首望天,似乎高不可及。其实我们所看见的这个“天”,本是“地”的一部分——地球大气圈的低层。它的高度不过十几公里,宇宙火箭很容易就穿越了这个高度,这时再回顾地球,蓝天却已跑到我们的脚下,似轻烟,似薄雾,更仿佛是一层蔚蓝色的软纱裹在地球的表面。

②大气圈看起来仿佛空若无物,实际上是壁垒森严,将地球重重包住。岂止是面纱,简直是屏障,是铜墙铁壁,对地球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③1976年,在我国吉林省落了一场陨石雨,成为自然界罕见的珍闻。假使没有大气,这种从天而降的陨石将成为家常便饭,给地面造成极大毁坏。正是由于大气圈的保护,高速冲来的陨石因与大气剧烈摩擦,减慢了速度;并因摩擦产生的高热影响,绝大部分陨石在100多公里的高空就化为灰尘和气体,只有极少数到达地面,而且已是强弩之末,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了。

④从天外向地球袭来的还有强烈的紫外线。假使没有大气,过多的紫外线将使地球上的生命无法生存,是大气圈保护了我们。在大气圈中离开海面20-35公里这一带含臭氧较多。所谓较多,也不过占到四百万分之一左右。但这点臭氧已足以使大量紫外线被吸收,才使得地球上各种生物免受过多的紫外线伤害;剩下少量的到达地面,对我们来说有杀菌防病作用,反而变得无害而有益了。

⑤那些极其稀薄的为地球磁场所控制的带电粒子组成的高层大气,也有保护地球的作用。它能使宇宙中那些以高速冲向地球的粒子流偏转方向。

⑥地球大气圈的存在,不仅保护了我们,还是生命得以发生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假使没有大气,就没有灿烂的云霞,更没有生命的喧嚣,而将是白天酷热,夜晚严寒,天上是黑洞洞的,地下是一片荒凉。

1.文中的加点词语删掉后不影响原意的一项是( )。

A.其实我们所看见的这个“天”,本是“地”的一部分——地球大气圈的低层。

B.绝大部分陨石在100多公里的高空就化为灰尘和气体。

C.只有极少数到达地面,而且已是强弩之末,一般不会造成什么危害了。

D.所谓较多,也不过占到四百万分之一左右。

2.下边说法不符合文中原意的一项是( )。

A.没有大气圈,地球将经常被陨石袭击。

B.大气圈中离开海面20—35公里的臭氧被紫外线吸收。

C.高速冲来的陨石因与大气摩擦而减速并产生高热。

D.紫外线对我们来说有杀菌防病的作用。

3.不属于大气圈对地球的保护作用的是()。

A.高层大气让宇宙中的粒子流偏转方向。

B.大气圈的存在使地球拥有灿烂的云霞。

C.大气圈减少了陨石的降落量。

D.大气圈的存在让少量的紫外线到达地球。

4.文中第③段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是()。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举例子

1.A

2.B

3.B

4.D

漫话溜索

①在我国云南、贵州、四川山高谷深、水势险急处,往往可见以铁索、藤索或篾索联系两岸的桥,这种桥,即所谓“溜索”,因它以铁索、藤索或篾联系两岸,也称“索桥”。

②横断山河谷,水流湍急,岸壁陡峭,雨季河水猛涨,船和竹筏都难以渡江。于是,各式各样的索桥便成了这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③溜索,古人称“撞”。《茂州志》中“悬撞度索”和《蜀中广记》中“度索寻撞之桥”等记载,都是先民们对溜索的描述。

④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直到如今,在怒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还有种种传说。流传较广的一个传说是:当初,沿江种族民众在两岸各选一个臂力很好的精壮男子,在钓鱼线上各.拴一石头,两岸对抛,一旦拴着石头的两条钓鱼线在江中相钩连缠绕,就由其中一方把钓鱼线徐徐拉上岸,一方面固定钩连,一方面在鱼线上拴好又粗又结实的藤绳,再由另一方徐徐拉动,最后藤绳横贯两岸,并被固定在两岸的溜柱上,用木棍绞紧,即成溜索。这个传说反映了怒江沿岸各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也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⑤解放前,怒江上没有桥梁,洪水季节,两岸人民相互往来和运输物资无一不

...靠溜索。那时的溜索,一般是用两根一头高一头低的竹篾索或藤索组成,再架上底兜,过溜时,人、马都得捆在底兜上,离岸时用力推一下,靠“滑

梆”在溜索上滑行,有时,还得手脚并用,沿索攀援。常常有人因滑梆和溜索出事坠入江中。解放后,人民政府关心两岸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首先将竹溜、藤溜换成了钢丝溜,有些溜索还配上了滑轮。与此同时,还沿江修通了公路,架起了不少吊桥,交通变得安全方便多了。

⑥如今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上,每隔一段都有一对钢质的溜索,一根溜过去,一根溜过来,都有坡度,过

溜进既省力,又迅速。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十来岁的小孩大多

..会过溜。有些靠近村庄的溜

索,逢年过节,人们还把它当作游戏的工具,你溜过来,我溜过去,欢声笑语,别有

..一番风趣。

1.文章概括说明的内容中有误的一项是()。

A.什么是溜索和溜索的价值。

B.溜索的建造和用途。

C.解放前后溜索的变化。

D.如今溜索的使用情况。

2.文章引用怒江沿岸的传说,其作用有误的一项是()。

A.表明溜索的历史久远。

B.说明了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增添了文章神秘感。

C.反映了怒江沿岸种族人民不畏艰难险阻征服自然的气概和智慧。

D.说明了溜索对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3.文章所用的说明方法有误的一项是()。

A.作比较 B.摹状貌 C.引用 D.作诠释

4.下列加点词语不能体现语言准确性的是()。

A.在钓鱼线上各.拴一石头,两岸对抛。

B.两岸人民相互往来和运输物资无一不

...靠溜索。

C.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沿岸的各族群众中,十来岁的小孩大多

..会过溜。

D.你溜过来,我溜过去,欢声笑语,别有

..一番风趣。

1.A

2.B

3.B

4.D

长江之灾

①去年长江水灾的重要原因,除了直接的气象原因外,还应看到沿江严重的人口超载。目前长江流域人口总量已大大超过亚马孙河、尼罗河与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江河流域人口的总和,而那三条河的径流总量是长江的5倍,流域面积超过长江的7倍。过多的人口势必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比如森林的砍伐量远大于生长量,植被覆盖率显著下降。据资料记载,1957年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为22%,水土流失面积占流域总面积20.2%;1986年,森林覆盖率仅有10%,水土流失面积却上升到长江流域总面积的41%。目前的长江已经变成了第二条黄河,甚至后来居上了。正是流域生态的破坏加剧了水患,去年长江洪峰流量虽大,但并非最大。以宜昌水文站记录资料为例,去

年最大洪峰流量为56400立方米每秒,而历史记载的最大洪峰流量超过6万立方米每秒的至少有23次,去年洪峰流量虽不是最大,但却连续创下新的水位历史记录。这一现象只能用上游森林面积的急剧减少这一原因来解释。据水利专家调查、研究与测算,1万亩森林的蓄水能力相当于一座蓄水量为100万立方米的水库。

②比植被破坏更为严重的是人与湖争地,导致湖泊蓄水面积大大减少,湖群消失。长江中下游发育着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群。这一湖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据统计记载:19世纪初,洞庭湖面积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若干年来,因围湖造田及泥沙淤积,使洞庭湖的面积下降到1984年的2145平方公里,历史上的九百里洞庭于是把第一大淡水湖的桂冠让给了鄱阳湖。然而,鄱阳湖同样是厄运难逃,40年中湖水面积缩小了1/5以上。

③洞庭湖、鄱阳湖与江汉湖群,50年代以来丧失淡水贮量350亿立方米以上,超过了两座正建的三峡水库防洪库容。严重的水土流失,已使长江流域塘堰容量被泥沙淤积了一半以上,中小水库淤积减少库容1/4—1/6。长江干流河道的不断淤积,造成了荆江段的“悬河”。每到洪期,洪水全靠大堤挟持,洪水水位高出两岸数米到十几米。

④可见,人口问题,尤其是目前我国很多地区人口超载的情况下,确实是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问题。在灾后重建家园的过程中,必须将这一因素考虑在内,不可重走人口失控——生态破坏——灾难加剧的老路子。

1.按文意在第②段空白处应填入的句子的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1)调节洪峰 (2)与长江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3)容纳百川

A.(1) (2) (3) B.(2) (3) (1) C.(3) (1) (2) D.(1) (3) (2)

2.下列哪项不是本文所使用的主要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作比较 C.举例子 D.分类别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长江流域的人口比亚马孙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世界三大河流域人口的总和还多出许多。

B.1986年,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面积比1957年增加了20.8%。

C.去年长江宜昌洪峰流量不是最大,但是宜昌水位比历史上的最高水位还要高。

D.洞庭湖的面积,1984年比19世纪初减少了3855多平方公里。

4.读了这篇文章,你认为下列哪个不是要根治长江水患应注意解决的问题()。

A.控制人口,从而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索取。

B.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

C.退田还湖,增强湖泊的泄洪能力。

D.减少长江流域的下雨量,避免出现洪涝灾害。

1.C

2.D

3.B

4.D

冬阳猛于虎

①过去,人们常说冬天的太阳是无价之宝。但是,现今的冬阳却.猛于虎。

②气象学家指出:聚集在25~40公里高空的大气臭氧层,除了受到来自太阳活动和宇宙活动的影响冲击外,

其本身的浓度和分布,以及臭氧分子结构,是“随纬度、季节和天气等变化而变化的”。但由于人类近百年来对大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导致整个高空大气层巨变,南北两极的臭氧空洞越来越大。据报道:1992年初,“北极上空

的臭氧已减少到有纪录以来的

......最低水平,仅1992年头两个月就减少了20%,平流层的氯含量比正常水平高出70倍”;“如果臭氧层继续按照目前的速度减少变薄,那么到2000年时全世界患皮肤癌的比例将增加26%”。所以,臭氧层衰竭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突出、最棘手的五大环境问题之一。

③正常情况下,当太阳辐射穿过地球上空的臭氧层和大气层时,波长短的宇宙射线、γ射线、x射线和部分紫外线就被臭氧层一一吸收掉(达99%),而另一部分则被大气层中的尘埃和水汽吸收和反射掉,到达地表的就只剩下有益人体健康的3种射线,即波长为290 ~380毫微米的紫外线、380 ~780毫微米的可见光和780毫微米以上的红外线。正因为如此,臭氧层才被世界天文科学家誉为“人类生命的第一卫士”。而今太阳上所有的辐射能量却直接穿过电离层和地球磁层,长驱直入,射向地表,给人类带来莫大的威胁。“大气中能吸收紫外线的臭氧浓度是随季

节变化的,冬天最低,所以冬天的太阳易诱发肿瘤病”,从这个意义上讲,至少在目前

...“冬阳猛于虎”!

④天文医学认为:人类的许多疾病都与太阳有关。过度的紫外线侵袭,轻则使人反应迟钝,记忆力、注意力和视力均会下降,易激动、焦躁、失眠,突发感冒,促使血栓过早形成,导致早衰;重则诱发心脑血管病、白血病、皮肤癌和肺癌等25种恶疾。国外有识之士说:冬季阳光中的近紫外线给人的致命打击是全面降低人体正常免疫功能,并酿变成“病毒新变种”和“病毒连锁效应”!

⑤因此,人们要一改过去喜欢无节制晒冬阳的传统习惯,注意下面几点:

⑥从度量上讲,每天坚持晒太阳不少于30~60分钟,即可平衡阴阳。

⑦从时间上讲,上午6~10时,下午4~7时都是黄金时段;不论哪个季节,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对皮肤有害的紫外线B光束和C光束含量最.高,应当尽量避免接触。

⑧从宏观概念上讲,无论太阳活动峰年或谷年,最好慎晒冬阳,并限制夜间露天活动。

⑨从服色选择概念上讲,最好选红色服装,次选白色,禁忌黑色。

1.根据第②自然段所述,大气臭氧层的增减变化与下述哪些因素有关,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太阳活动②宇宙活动③臭氧空洞④季节变化

⑤大气浓度⑥天气变化⑦纬度变化⑧环境污染

A.②③④⑤⑥⑧

B.①②③④⑥⑦

C.①②④⑥⑦⑧

D.②③④⑤⑥⑦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臭氧层是“人类生命的第一卫士”,其原因是臭氧层能全部吸收掉4种有害射线,只剩下有益人体健康的3种射线

B.人类的许多疾病都与紫外线有关,紫外线过度会导致人体受到损害。

C.臭氧层衰竭问题,已被列为当今世界的环境问题之一。

D.选择穿衣服的颜色也会对防紫外线起到一定的作用。

3.下列加点词不能体现语言准确性的是()。

A.但是,现今的冬阳却.猛于虎。

B.北极上空的臭氧已减少到有纪录以来的

......最低水平。

C.从这个意义上讲,至少在目前

...“冬阳猛于虎”!

D.上午10时至下午4时,对皮肤有害的紫外线B光束和C光束含量最.高。

4.本文最恰当的标题是()。

A.臭氧空洞危害大 B.臭氧减少令人忧

C.冬阳如今可致病 D.冬阳如今猛于虎

1.C

2.A

3.A

4.D

植物也讲方言

①有一种草叫铜草花,学名香薷(rú),开兰色的花,少数也开紫色的花。这种花的颜色十分

..罕见,喜欢铜草花的人也就相当多。他们设法培植它们,但结果都失望了:无论栽种者如何精心照料,铜草花总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整天发蔫,好像它们生不逢时。原来,发蔫的铜草花是“生不逢地”:铜草花的生长要求土壤含铜量特别高,其花的兰色,需要吸收大量铜离子来扮靓,只有蕴藏了铜矿的地区才能支持铜草花的这种生物。1984年,在大冶铜

绿山发现的古铜矿遗址,据考证

...是公元前13世纪殷小乙时期的遗址。发现遗址的一个重要线索,就是这个地区的地表长着美丽茂密的铜草花。

②澳大利亚桉树是植物界鲸鱼级别的树种,它的身高记录是160米,有50层楼房那么高。支撑其庞大身躯的,是它特别坚硬的木质。如此卓立的特征,当然引来无数“粉丝”,想把澳大利亚桉树移植到自己那儿。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就是他们中的一员。他雇用了20名意大利劳动力,在他位于索若马岭的土地上种植了10万棵澳大利亚桉树。但杰克·伦敦和许多美国的拥趸(dǔn)[1]都遭到了这种桉树的嘲弄:美国的澳大利亚桉树不管什么时间砍伐,也不管如何处理,总难于加工,板会弯曲,裂纹会扩展开来;即使去做枕木,由于布满莫名其妙的裂纹而无法把钢轨钉上去,也不能派上用场。在其故乡澳大利亚,这些毛病统统没有。

③这是什么原因呢?澳大利亚林学家雅各布斯数十年后才发现是桉树在北美长得过快,因而材质就差。在澳大利亚,吃叶子的昆虫和一些真菌会减缓其生长速度。当种子散布到全球各地时,却把这种天敌留在了家乡。麻烦在于桉树已经进化得适应这些天敌。在正常的虫害配合下慢速生长时,桉树的组织显然是最优化的。当没有这些害虫时,快速生长的桉树就会陷入物理学定律的陷阱。生活中有些人用方言表达时眉飞色舞,用普通话表达时却会口蹇(jiǎn)[2],也可以用雅各布斯的发现解释这一现象。

④我国南方某地从美国引进脐橙栽种,其口味与美国脐橙非常

..接近。但两种脐橙的外观差别明显:我国南方某地的脐橙“脐部”(与果蒂相对的底部)的收口比美国的大好多,表面也没有美国脐橙光洁。林业专家借鉴雅各布

斯的思路,发现我国南方某地的微生物环境与美国同一纬度上的脐橙果园有显著的差异性。对应到语言现象,可以

..

这么理解:美国脐橙落户我国南方某地后,它的“口音”不再是纯正的美国口音,而是带有那种微生物环境下的当地口音。

⑤生活在什么地方的人发什么口音,树也是。树挪死,人挪活。从某种意义上说,树是比人更讲方言的生命。

(注:[1]拥趸:指演员、运动员或运动队的支持者。[2]蹇:不顺利。)

1.文章中加点的词不能体现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A.这种花的颜色十分

..罕见,喜欢铜草花的人也就相当多。

B.据考证

...是公元前13世纪殷小乙时期的遗址。

C.我国南方某地从美国引进脐橙栽种,其口味与美国脐橙非常

..接近。

D.对应到语言现象,可以

..这么理解。

2.文章第②段中,没有运用到下面哪项说明方法()。

A.列数字 B.举例子 C.作比较 D.引用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D.总分顺序

4.下列选项与文章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人们可以根据地表上长着美丽茂密的铜草花这个线索,在大冶铜绿山发现的古铜矿遗址。

B.在北美,澳大利亚桉树就算面对虫害也能以最优化的组织生长,导致生长过快材质变差。

C.我国南方某地的脐橙“脐部”的收口比美国的大好多,其原因是我国南方某地的微生物环境与美国同一经度上的脐橙果园有显著的差异性。

D.结尾说树是比人更讲方言的生命,就是告诉我们植物生长需要适合它的环境。

1.D

2.D

3.C

4.C

十二兽首铜像

①清乾隆12年至24年(公元1747年至1759年),圆明园修建西洋楼时,吸收了欧洲巴洛克的建筑形式,建成“大水法”十景,内有“谐奇趣”、“海晏堂”、“大水法”三大喷泉。十二兽首铜像位于“海晏堂”楼前的扇形水池中,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设计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建于乾隆24年(1759

年)的“海晏堂”,是西洋楼中最大

..一处欧式园林景观。十二生肖铜像以水报时,闻名世界,自然成为此建筑群的景观精华。

②十二兽首铜像所在的喷泉池,正中是一个高约.两米的蛤蜊石雕,池两旁呈八字形各.排出6个石座。每一石座上雕刻兽首人身像,每昼夜十二个时辰,由十二生肖依次轮流喷水,被时人称为“水力钟”。这组按照我国十二生肖设计的喷泉时钟,设计极为精巧:南岸分别为子鼠、寅虎、辰龙、午马、申猴、戌狗;北岸分别为丑牛、卯兔、巳蛇、未羊、酉鸡、亥猪。它们按十二生肖顺序排列,每隔一个时辰(今天的两小时),代表该时辰的兽首口中就会

喷水,水呈抛物线状注入池中,即子时(23时至次日1时)时分,鼠首铜像口中喷射水柱;丑时(1时至3时)时分,牛首铜像口中喷射水柱。正午12点整,十二生肖像口中同时涌射喷泉,蔚为奇观。因此,人们只要看到哪个生肖

头像口中喷射水柱,就可知道时间。整组喷泉,其实

..就是一个巨大别致的水利时钟,观赏性佳,实用性更强。

③十二兽首铜像均为人身兽首,身躯为人身着袍造型。原本,郎世宁是要建造具有西方特色的裸体女性雕塑,可乾隆皇帝觉得这样有悖中国伦理道德,勒令重新设计。郎世宁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以十二生肖坐像取代了西方喷泉设计中常用的人体雕塑,才有了这组精妙绝伦的生肖铜像。当时,还遇到一个难题,图案设计好后,郎世宁发现宫内找不到懂青铜器制作方法的工匠,他只能和众工匠查阅典籍,最终十二兽首铜像改由清廷精炼的合金铜铸成。

④当时正值乾隆盛世,清王朝国力强盛,制作工艺处于巅峰,这在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上表现得尤为明显。首先,它所用的铜,系宫廷专门炼制的合金铜,内含诸多贵重金属,与北京故宫、颐和园陈列的铜鹤等所用铜相同,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精光,历经风雨而不锈蚀,堪称一绝。其次,它由专门为皇帝服务的宫廷工匠精心制作,铸工精整。这些兽首雕像高50厘米,表现为写实风格造型,兽首上的褶皱和绒毛等都是精细錾工刻划,细微之处皆一凿一凿锻打而成,兽首鼻、眼、耳等重点部位及鼻上和颈部皱褶皆表现得十分细腻逼真,展现出极高的工艺水准。更让人称道的是,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由中国宫廷匠师制造,而设计者是郎世宁等来自欧洲的艺术家,因此铜像既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也融合了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堪称稀世珍品。

1.从文中介绍看,对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具有艺术风格和价值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既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也融合了西方造型艺术的特点。

B.有较强的观赏性。

C.能报时,有着很强的实用性。

D.当时正值乾隆盛世,体现了清王朝国力强盛,

2.下列加点词语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一项是()。

A.建于乾隆24年(1759年)的“海晏堂”,是西洋楼中最大

..一处欧式园林景观。

B.正中是一个高约.两米的蛤蜊石雕。

C.池两旁呈八字形各.排出6个石座。

D.整组喷泉,其实

..就是一个巨大别致的水利时钟。

3.对第③段画横线的内容在文中起到的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交代了十二生肖铜兽首产生的背景。

B.含蓄地写出了十二兽首铜像在艺术上的缺陷美。

C.使说明的内容更丰富和完整。

D.更便于读者全面了解和认识铜兽首的历史价值。

4.下列表述和推断,与原谅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A.以水报时是建造十二生肖兽首铜像的主要意图之一。

B.如果是上午7至9点钟,正喷出水柱的应该是位于南岸的龙首头像。

C.以十二生肖坐像取代原定的裸体女性塑像,是兽首铜像具有浓郁中国传统审美趣味的根本原因。

D.十二兽首铜像主要用料为合金铜,内含诸多贵重金属,其中兽首鼻、眼、耳等重点部位为特制青铜铸造。

1.D

2.D

3.B

4.D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第6~8题。

植物防护武器

①大自然中,病菌、昆虫和高等动物,时时刻刻都在向植物发动“侵袭’’,可是,为什么地球上的植物却仍然占据着大多数的地盘呢?原来,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种种保障物种延续的防御自卫甚至是还击能力,足以应付一切外来的进攻。

②大家知道,气步甲虫等一些昆虫具有使用“化学武器”自卫的本领。有趣的是,很多植物也同样具有这种本领,它们利用自身分泌的毒素或者特殊的气味、滋味等刺激性物质来御敌。有一种名叫毒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含有毒芹碱,动物吃了很快就会中毒死亡;马利筋和夹竹桃等植物含有强心苷,可使咬食它们的昆虫因肌肉松弛而丧命;三叶草和一些金合欢等植物,能产生毒性很强的氰化物,使蚕食它们的昆虫中毒死亡。

③几百年前,住在拉丁美洲的土著人经常受到强盗的侵扰。有一次,他们把强盗引进埋伏圈后立即躲藏起来。强盗发现要追的土著人突然不见,便四处寻找,奇怪的是,身体只要碰触到一种外形像南瓜一样的菌类植物,这些“南瓜”随即发生“爆炸”。不一会儿,刺鼻的烟雾弥漫开来,强盗们被呛得拼命打喷嚏,随之涕泪泉涌,视线模糊,最后反被土著人全部消灭了。

④植物针对外来攻击的自卫手段是形形色色的,它们能靠【甲】“化学武器”进行自卫,也能使用【乙】“物理武器”进行自卫,更有些植物能以自己特殊的生理机能来抵御外来侵袭。

⑤有些植物依靠自身的棘、刺和毛芒等特殊装备来御敌,这些“物理武器”使动物和人不敢随意触动它们。仙人掌、洋槐身上都长满了刺,板栗的刺长在种子外面的总苞上,动物都无法吃;豆科植物皂荚树的树干和枝条上长了许多大而分枝的枝刺,猴子不敢攀爬,连皮厚的大野兽也不敢去碰它;产于南非的锚草果实外观如铁锚状,硬刺四伸,而且刺上还有钩,即使是最凶暴的狮子也都避开它,因为锚草果实一旦扎入狮子的口腔、鼻孔就无法除去,甚至有的会由于不能进食而危及生命;有一种叫做沙箱树的植物,有“植物枪”之称,果实成熟后会爆破,爆开时种子像枪的子弹一样,飞速弹出l 0米外,沙箱树就是用这种方式,保护自己的种子不被摘走。

⑥有些植物既无毒素也不长刺、毛,它们会用什么办法进行防御呢?高大的树木,其果实、嫩枝、嫩叶等都悬挂在高空,让很多想啃食的动物可望不可即;“一岁一枯荣”的禾本科植物,是依靠自己的快速生长能力和繁衍后代能力来保障自己在自然界的一席之地。

6.下列表述,不属于本文说明对象特征的一项是

A.一些昆虫具有使用“化!学武器”自卫的本领。

B.很多植物具有使用“化!学武器”自卫的本领。

C.有些植物能使用“物理武器”进行自卫。

D.有些植物能以自己特殊的生理机能来抵御外来侵袭。

7.下列概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植物之所以能在地球上占据着大多数的地盘,是因为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种种保障物种延续的防御自卫甚至是还击能力。

B.三叶草和一些金合欢等植物,能产生毒性很强的“化学武器”——氰化物,昆虫吃了会中毒夕死亡。

C.几百年前,在拉丁美洲有一种特殊的南瓜,人的身体只要碰触到这种南瓜,它随即发生“爆炸”。

D.有“植物枪”之称的沙箱树,果实成熟后会爆破,爆开时种子像枪的子弹一样,飞速弹出十米外。

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止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是按照“先结果后原因”的逻辑顺序对植物的防护能力进行说明。

B.本文的结构形式为“总一分一总”,六个自然段划分为:①∥②③④⑤∥⑥。

C.第④段中画线的【甲】句紧承上文“化学武器”的内容,【乙】句引出下文“物理武器”的内容,这两句话的顺序不能调换。

D。第⑤段主要运刚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有些植物依靠自身的“物理武器”来御敌。6.A 7.C 8.B

小议淡定

①写出“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诸葛亮,生逢乱世,世间豪杰贤才纷纷择主而仕,但他却静心隐居南阳十年,深入了解天下大势,潜心研究兵法战略,以天下为己任。刘备三顾茅庐之时,诸葛亮就为刘皇叔谋划了三分天下的宏伟蓝图,并为之奋斗终生,成为一代名相而永垂青史。诸葛亮的事例很好地体现了淡定与实现人生抱负之间的关系。然而,身处纷繁复杂的现实世界,我们时常要面对生活的艰难、事业的挫折或是名利的诱惑,要做到淡定却不是那么容易。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迷失了自己,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因此,在喧嚣的尘世中拥有一份淡定的心态是一种可贵的人生财富。

②淡定可以涵养一股坚强的精神力量。晋代的孙康年少时酷爱学习,却因家境贫寒,晚上读书时连灯油都没有。然而正是淡定的心态使他忘却了生活的艰难,做到了心无旁骛,坚守住了对知识的渴求,内心始终葆有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于凛冽寒冬中映雪苦读,最终完成了学业,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孙康映雪”也成为史册上一幅动人的画面。

③淡定可以炼成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淡定的心态使他始终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挫折,在风雨大作之时,尚能高吟:“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更为难得的是,因为淡定,他始终有着对品位人生的追求,硬是将自己的挫折人生雕琢成为后世文人钦慕的生活坐标。

④淡定可以升华出一份高尚的精神追求。当世人面对纷繁的诱惑不能自持、随波逐流的时候,心怀淡定的人却决不如此。居里夫妇发现镭并提炼成功以后,镭将用于治疗癌症,他们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认

为,镭是一种元素,应该属于全人类。他们因此不申请专利,也不保留任何

..物质利益。

..权利,放弃发明所带来的一切

可见,拥有了淡定的心态,面对名利就会不为所动,为了人类的幸福而甘愿奉献出自己的一切,这样的人生也绽放出灿烂的光芒。

⑤失去了淡定,面对生活的艰难,战而胜之的勇气就会消失殆尽;失去了淡定,面对事业的不顺,坦然的心境就会不知所踪;失去了淡定,面对名利的诱惑,崇高的追求就会迷失于庸俗。所以,朋友们,请珍惜这宝贵的人生财富,永远拥有淡定的心态,活出人生的真性情吧!

6.下列对本文中心论点的概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淡定可以涵养一股坚强的精神力量。

B.淡定可以炼成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

C.淡定可以升华出一份高尚的精神追求。

D.拥有淡定的心态,活出人生真性情。

7.下列名言与第③段苏轼的事例所反映的道理相同的一项是

A.孔子:“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B.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C.庄子:“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

D.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8.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的结构为:引论(①)——本论(②③④)——结论(⑤)。

B.第②③④段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

C.第④段中的加点词“任何”“一切”,强调了居里夫妇能够保持淡定心态,不为点滴名利所动,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

D.第②段与第③段中的引号用法不相同,前者表示着重指出,后者表示引用。

6.D 7.C 8.B

阅读下面的说明文,完成7~10题。

沙漠荒凉的真正原因

高峰

①按照我们一贯的理解,沙漠地区缺乏生命所需的水,所以鲜有生命能在那里生存。最近,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人员却发现,不少沙漠地区并非干得不能生长植物,而是肥力不够,因为沙漠土壤中缺乏植物赖以生存的氮。令人担忧的是,随着气候不断变暖,沙漠地区土壤中含量可怜

..的氮还会不断挥发,以气体的形式大量流失。

②研究人员在美国莫哈韦沙漠地区选了几处试验点,通过精密测量仪器了解土壤中的氮是如何随着气温升降而变化着的。研究发现,不管有没有阳光照耀沙漠,当土壤温度达到400C~500C的高温时,土壤中的氮会以气体形式从土壤中迅速释放出来。而在沙漠中,每天都有数小时的地表高温。研究人员还发现,地表温度越高,沙漠土壤中释放氮的速度越快。因此,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沙漠的气温和地表温度也将越来越高,土壤中的氮也将越来越少,沙漠也将变得越来越贫瘠和荒凉。

③近年来让农林科研人员头疼的现象也由此找到了原因,他们在干旱地区种植实验田地,虽然保障了充分的水,但是土地的出产还是不尽如人意。原来,干旱地区土壤的肥力本身不如气候温和地区,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和气候温和地区有相同的农林物产。

④以往的研究表明,土壤中的氮是植物生长过程中除水之外的第二大必需营养物质。虽然全球气候变暖可让沙漠和其他干旱地区的降水比以往稍微增多一点,但是这只能带来临时性的草芽萌生,并不能阻止沙漠化进程的加快,更不可能带来多样化的绿洲生态,气候变暖在沙漠地区导致的损失比收获要巨大得多。

⑤干旱地区的氮不但从土壤中偷偷溜走,而且很难再回到土壤之中。在气候温和地区,氮在土壤和大气中的循环是平衡的:当地土壤中的一部分氮虽然也会通过分解或植物收割流向大气,但是在雷雨天,空气中的氮气会在雷电的作用下变成氮肥回到土壤中。闪电时,电流高达10万安培,空气的温度会骤然增高,空气分子被加热到3万度以上(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致使大气中不活泼的氮和氧化合,变成二氧化氮。大雨又将二氧化氮溶解成为浓度很低的硝酸,并随雨水降到地面,很快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化合变成很好的化肥——硝石。然而,干旱地区很少会有雷雨天气,也就很少会有氮再返回到土地中。因此,干旱地区的氮平衡被恶劣的气候所打破,而进入一种恶性循环中。

⑥正是因为干旱地区氮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我们花再大的代价,也不可能让沙漠变成绿洲。除非,我们可以让沙漠地区的气温及地表温度降下来。

⑦如果不能有效遏制气候变暖的发展趋势,代表着沙漠未来希望的零星绿色将越来越少,直至完全绝迹,沙漠

选择》阅读答案

篇一:《选择》阅读答案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 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 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 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人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 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拆了它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当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 ,又去看父亲,刚 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已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他为这只是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所有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向父亲身边,和父亲 紧紧的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衫上的褶皱,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 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准备回去后与她作一次心与心的交流.读了这篇文章,你想对文中的妻子说些什么?————————————————————联系上下文,写出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1、“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桌子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2、一股看不见了潮水瞬间将他裹围.————————————————————答:我想对妻子说的是:“灾难只是上帝开的一个玩笑,亲情是上天赐予的最美的礼物.老人并不是家里的负担,而是家里亲情的核心.你如今嫌弃丈夫的父亲,说不定日后,被孩子留在老人公寓的人就是你了.”1、他是一点也不想父亲搬去老人公寓住的,可是父亲的话却 又无疑解决了自己与妻子之间的矛盾,所以,他才会欲言又止.这里写出了作为一个儿子和作为一个丈夫他此时所处的为难处境.2、在他心里面,父亲给予的爱已经超越了所有他所遇到的灾难,并且给予了他无比的力量去战胜那些他身边一直以来无以面对的困难. 1.“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属于描写,表现了父亲什么样的心理2.“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他已经做好的“最坏的打算”是什么?4.第⑧段中作者把什么比喻成“潮水”,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5.从全文看,父亲的“选择”在文中具体指什么?(提两点)6.你对文中的人物有什么评价?请任选七中一个人物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1.外貌或神态渴望被儿子关爱2.怕妻子因此吵闹与自己离婚.3.如果妻子真的提出离婚,就答应她的要求.4.父亲给自己的感动父亲的爱博大深厚5.一是父亲为了儿子安宁去老年公寓;二是父亲要为儿子捐献角膜;三是他为了能使父亲安度晚年毅然接父亲回家.6.略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 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 甩葱灬歌姬 2014-10- 16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选择题(含答案)

高中语文基础知识选择题(含答案)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12分,每小题2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 A.吮吸(shǔn)涎皮(yán)敕造(chì)百无聊赖(lài) B.讪讪(shàn)庠序(xiáng)俨然(yǎn)少不更事(jīng) C.折本(shé)干瘪(biě)谬种(miù)沸反盈天(fèi) D.蹙缩(cù)驯熟(xùn)两靥(yàn)鸡豚狗彘(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暄执着踌躇众说纷纭B.慰藉隽永朦胧眼花瞭乱 C.鞭笞赋予萦绕出神入化D.窟窿穹隆缥缈叹为观止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的功绩仿佛早就为时间所______,他也从不向别人说起自己光荣的过去。 ②微生物“ ___”到太空并在空间繁殖,目前已成为载人航天领域中一个_____解决的严重问题。 ③一座占地面积相当于600个足球场,融商务贸易、金融会展等功能于一体的地下城刚刚______专家论证,预计6月初破土动工。 A.淹没亟待经过 B.湮没急需通过 C.湮没亟待通过 D.淹没急需经过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著名的雄辩家,在辩论时常常无所不用其极,或巧妙设喻,或巧设圈套,逻辑严谨,酣畅犀利,让对方无从辩驳。 B、同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如果说,孔子给人的感觉是仁者的谆谆教诲,那么孟子给人的感觉就是口若悬河,机智而雄辩。 C、易中天讲三国时,不时串用“CEO”“民营企业”等现代词汇,这些词汇的串用让他把枯燥的学术讲得生龙活虎,引人入胜。 D、从纯文学的角度来讲,“90后”的作家的作品确实还显稚嫩,与那些真正有实力的作家相比,“90后”的作家确实只能望其项背。 5、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凭借NBA的一部宣传片,姚明完成了从单纯的“体育明星”转变到“体育、娱乐明星”。 B.山东大学积极采取措施,培养新入校的大学生,力争在较短时间内解决史学界后继乏人的状况。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1、种辣椒 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竟收了小半筐。 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在下面画横线。 2.把文章分成三段,在段尾用“‖”表示,并写出段意。 3.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 ②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 2、蒙蒙的小雨 蒙蒙的小雨正落着,陈红骑着自行车悠然于柏油路上。她没有穿雨衣,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细雨中骑车很浪漫。她望着路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嘛要东躲西藏的。 忽然迎面一辆的士飞驰而来她猛地拐向路边但车把挂在树干上她摔倒了小妹妹没事吧一个小伙子站在她身边问道陈红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心想:谁是你的小妹妹?她一翻身想站起来,可左腿的剧痛却使她不得不重新坐在地上,她接连两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成功。最后,只好放弃了努力。小伙子一笑,“别逞强了,还是送你上医院吧。”接着,拉起陈红的车子,又扶陈红坐到车架上,推起车子向医院走去。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陈红已不再潇洒,只感到沉重。她坐在车上,望着前面推车的小伙子,不知该说些什么。 她发现小伙子走路不太自然,仔细观察,只见小伙子左腿的袜端与裤腿之间不时地露出一段刺目的棕色。那是什么?啊,他装着一只假腿。陈红想问问他的腿,却不愿张嘴。这时,只听到小伙子自言自语地说:“三年前,我也喜欢在细雨中骑车,那的确很潇洒,可是我却重重地跌倒了,像你一样。不,还不如你。”“噢,你的左腿——?”停了一会儿,小伙子说:“就在那次跌倒时被后面的汽车轧断了。”听了这话,陈红陷入了沉思?? 医院到了,小伙子搀着陈红进了急诊室。“我去通知你父母,你知道他们的电话吗?”陈红把号码告诉了他。不一会儿,陈红的父母风风火火地赶来了。见到女儿腿上雪白的绷带,忙问这问那。陈红把经过告诉了他们,又说,“要不是那位大哥哥,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哎,他呢?”这时,只听护土小姐说:“那个小伙子,看见你爸妈来后,他就离开医院了。”陈红怔住了:“我还不知他叫什么呢!” 父亲背起陈红,母亲在旁边扶着,一家人走出医院的时候,他们多么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小伙子的身影。 1.给第二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精品】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试题整理及答案 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 1.阅读《水刀的力量》,回答小题。 水刀的力量 华兴恒 ①“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水在诗词歌赋中,历来以柔著称。我们平时看到的水也总是“温柔”无比,毫无冲击力,这是由于它处于静止状态或流速缓慢的缘故。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有办法使看似柔弱无力的水一反常态,变得坚硬起来。 ②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这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刀”。这种“刀”可以说是锋利无比,甚至削铁如泥,其卓越的性能远远高于金属刀具。 ③所谓“水刀”,其实就是一束很细的高压水射流。当人们通过一定的方法迫使水以超过声速的速度通过极小的喷嘴时,聚集成的高压水射流就具有了切割不同材料的能力,这种高压水射流的出口直径还不到0.5毫米,比细自动铅笔芯还要细一些。水喷流出口时的压强在50兆帕以上,这就相当于在1平方毫米的面积上放上5千克的物体所产生的压力。 ④在如此之大的压力作用下,这种超音速的水流在冲到被加工材料的瞬间,由于突然受到阻碍,其速度就会急速下降,压力便会因此而骤然增加,顷刻间就会产生巨大的冲击力,使被加工的部位极小的面积上发生脆性断裂,从而达到对工件进行切割的目的。如果在水中掺入硅石等磨削材料,水射流的切割能力还会成倍地增加,其加工效果明显优于用金属刀具切割工件。 ⑤显然,水流不是刀,可是它确实起着刀的作用,并且其性能远优于刀。用“水刀”可以加工用金属刀具无法加工的复杂型面和沿任意曲线切开的零部件。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仅“水刀”加工的工件的切口整齐光滑,没有粗糙的边缘、分层、撕扯、变形等问题,而且工作过程所产生的热量几乎可以全部被水带走。同时在切割的过程中,“水刀”所引起的振动和噪声都很小,所产生的少量切屑也会随水流走,不会出现切屑飞扬的情况。另外,“水刀”还有一个最大也是最突出的优点,这就是它不存在刀具磨损的问题,并且废水可以进行回收再利用,这样又达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真可谓一举多得。 (选自《百科知识》)(1)文章以诗歌“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开头,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回答。 (2)根据文章的内容,请你说说什么是“水刀”。 (3)文章第③段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 【答案】(1)①引起下文(引出说明对象)。②激发阅读兴趣。 (2)水刀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这是科学家研发出的一项新的加工技术。 (3)列数字、作比较 【解析】【分析】(1)“水也清,水也静,柔情似水”是引用了歌词,通过这句歌词引出了说明对象——水刀。引用歌词贴近生活,能够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②早在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已研发出一项新的加工技术,这就是高压水射流切割技术,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水刀”。③段“所谓“水刀”,其实就是一束很细的高压水射流。”总结:水刀是科学家研发的一项用高压水射流切割的技术。

语文基础知识测试题(附答案)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他心爱的书籍,经过再三处理,还是没有地方放置,只能堆在地上或塞在床下,生活的屈辱和窘困,无出其右 ....。 B.个别民警认为工作时间饮点酒是小事一桩,就不以为意 ....,结果因违犯公安部颁布的“五条禁令”而受到查处。 C.要真正营造一个细胞生长的世外桃源 ....也不是一件易事,除了要有合适的培养基之外,还需要许多其他条件。 D.中央书记处书记到党校看望正在这里学习的纪检监察系统的学员,不厌其详 ....地询问他们在基层工作的情况。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走进白云观,庄致和见那道人骨瘦如柴,仿佛大病初愈的模样,却又目光如电,炯炯有神 ....,心中不免暗暗吃惊。 B.入夜,月色溶溶,水天寥廓,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 ....,或坐在船上叩舷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C.他唾沫四溅地讲了半小时,话音刚落,站在他身边的几个人便拼命地鼓掌,其他的人,都噤若寒蝉,面面相觑 ....。 D.那鼓声,如骤雨,如旋风,气势磅礴 ....,震撼着你,使你惊异于击鼓人那瘦小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如此大的能量!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回到住所,我饶有兴味 ....地翻看着一张张剧照,耳边又隐隐奏起城隍庙小戏台的流云之响和绕梁之声。 B.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导演借助匪夷所思 ....的特技,为银幕前的我们打开了一扇扇魔法的大门。 C.附庸风雅的人主观意图是为了装点门面,但他们不去学野蛮,却来学风雅,也总算见贤思齐,有心向善,未可厚非 ....。 D.由于构思精巧,章法严密,这幅巨型国画表现的人物与场景虽然众多,但却具有内在联系,画面上各部分水乳交融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人编写了“冲击波”病毒来攻击视窗操作系统,微软公司便在网上发布了新的软件供用户下载杀毒,真可谓“道高一 ... 尺,魔高一丈 ......”。 B.乡下的夜晚,我们或坐在树下甘之如饴 ....,或坐在小船上引吭高歌,或在河边对月凝思。 C.春晚语言类节目中最受瞩目的赵本山小品,尽管“亮色”不少,却仍有些差强人意 ....。 D.国画快画成时,一不留神,滴下一滩墨水,老师妙手回春 ....,立刻将其点染成春天树林里的一座山。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俗话说,隔层肚皮隔条心,在婆婆面前,我是一个谨慎的媳妇,这么多年来与婆婆相敬如宾 ....,从没有红过脸。 B.那次在南宁,突然发现站在面前的是当年和我同在一个村插队的老朋友,虽然二十多年没见,我们仍一见如故 ....。 C.近几年,黄河、岷江的部分河段多次出现枯水现象。面对这种江河日下 ....的情况,人们已开始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 D.商家重利本无可厚非,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一古训依然值得那些翻云覆雨 ....的金融巨头们深思啊! 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阿育王塔用泡钉将银鎏金皮铆接在木质内托的表面,塔身上的精美图案由当时的工匠在鎏金蒙皮上锻制而成:如此精密 复杂的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 B.相信只要有踌躇满志 ....的精神、求真务实的态度和一抓到底的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当前困难,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取得安徽科学发展、加速崛起的新胜利。 C.面对鸡蛋被检出三聚氰胺这样的“突发事件”,职能部门应闻风而动,上下其手 ....,顺藤摸瓜,以最快的速度查清三聚氰胺是如何跑到鸡蛋里去的,并将结果公之于众。 D.电视画面显示,当日的民主党竞选总部沸反盈天 ....,奥巴马的支持者们有序地握手拥抱,庆祝奥巴马开创新的选举记录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涉及“三鹿”等多家知名品牌的毒奶粉事件,其影响和后果耸人听闻 ....。 B.季羡林老先生为了填补国内东方学研究的空白,不顾年老体弱,苦心孤诣 ....,令人感动。 C.学校规定,未经请假不能出校门,因擅自外出、放假后不按时归来或久假不归 ....等造成人身安全事故的,一概由学生本人负责。 D.阿巴斯就任巴勒斯坦最高权力机构主席,以色列总理沙龙立即抛出橄榄枝,表示愿与巴勒斯坦结为秦晋之好 ....。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在水球运动中,常常为了争夺一个球,几个运动员一齐钻进水中,于是,好几双胳膊在水里纠缠得不亦乐乎 ....。 B.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别看他平日里寡廉鲜耻 ....的样子,其实却是个十足的伪君子。 C.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有些企业可能没有应对经验,但可以向有经验的优秀企业邯郸学步 ....,从而渡过难关。 D.我国民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由于技艺拥有者的观念问题而只留给家人,但仍能薪尽火传 ....,生生不息。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被誉为“华夏民居第一宅”的王家大院,不仅拥有庞大的建筑群,还保存了大量卓尔不群 ....的雕塑精品。 B.“海归”人才优势明显,他们就业其实很有市场,只是部分人好大喜功 ....的求职方式堵住了自己的路。C.梦八队的大牌明星科比说北京的变化令人难以置信 ....,奥运场馆十分出色,他在北京的感觉非常好。 D.这一对乒乓混双选手,在向记者说起比赛时,活泼的女选手先声夺人 ....,男选手始终微笑着未说话。 10、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刘金凤罪大恶极,但罪不容诛 ....,如果留下她的话,那么听到来自于她的忏悔声音的世人,是不是会受到更大的警示呢? B.实际上,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在考场这种特殊氛围中,几十分钟内是很难写出石破天惊 ....的传世杰作的。 C.当下有些人对茶的重视很不够,甚至形成偏见,以为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 ....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一些进口饮料。 D.全球各地引发更大规模的反战浪潮,给美英当局造成强大的政治压力。如美英联军不惜一切敢于投鼠忌器 ....,将有引火烧身、众叛亲离的可能。 1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现代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密切,口语交际能力有助于人们加强合作,增进理解,对于个人事业成功也有着重要影响。 B.代表们兴致勃勃地观看了杭州歌舞团的艺术家们表演的具有浓郁江南特色的舞蹈音乐,对于大型舞剧《玉鸟》,代表们更是赞叹不已。 C.当国民经济出现“过热”或出现“低迷”时,我们首先应当从收入分配格局上找原因,而不应当直接干预生产者的行为。D.我们平时写文章感到思路不顺畅,一个主要的问题是把所有的事物孤立起来,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才出现这样的情况。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晨,中科院高级工程师赵晖在南京最高峰驼岭拍到了难得一见的天文景观“水星凌日”照片,为广大天文爱好者所钟爱。 B.丁俊晖入读上海交通大学,将使他的竞技水平和心理意志有较大提高,我们相信他的前程更加辉煌。 C.在为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而进行的采访红军战士活动中,我们不仅收集到许多鲜为人知的材料,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D.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研究天然气价格政策及天然气利用政策,将有计划地提高天然气的价格,加快与国际接轨。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北京时间12月26日,距台湾陆地15公里的海底地层发生7.2级地震,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的生命财产损失。 B. 中国歼十战机的正式入役,虽然标志着我国空防实力大大提升了一个档次,却更意味着我国自主研发高科技兵器的能力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C.国税局办税人员在对一家公司的申报资料进行稽核时,发现其物耗、存货与销售收入等对应关系有疑点,及时进行了纳税评估,使这家企业足额纳税。 D.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地区,由于高原低氧环境引起的人体低氧性疾病,统称为“高原病”。专家指出,感冒、发高烧、过度疲劳等都是造成“高原病”的诱发因素。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一珍贵恐龙蛋窝化石的流失令我国科学家十分痛心,他们呼吁国家采取措施干涉,设法追回流失的化石,并阻止这类事件不再发生。 B.朝美双方战略层面的决策思维是否在调整,是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真正聚集点。 C.针对目前经济领域违法犯罪越来越多样,我国的.法律法规正在逐步完善,相应的防范体系也正逐步建立。D.近日,北京首起饭店“开瓶费”官司,以消费者得到法院的司法支持而告终,法院判决饭店返还向王先生收的开瓶服务费。 1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国民党党主席补选4月8日投票结束,当选党主席的吴伯雄表示,未来会以大公无私态度促进团结,这给支持他的选民们的记忆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第三车间是厂里的先进车间,大家齐心协力,截至12月初,已超额完成全年生产任务的40%。 C.“嫦娥一号”卫星由中国窨技术研究院承担研制,以中国古代神话人物嫦娥命名,主要用于完成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分析月球表面有关物质元素的分布特点,控测月壤厚度,控测地月空间环境等。 D.赐闲湖古街是长沙一条著名的街道,街巷内有南宋时期辛弃疾“飞虎军”工营盘旧址,明代赐闲湖古典园林遗址,赐闲湖古井等众多历史遗迹。 1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针对一些房地产开发企业到农村占用耕地或农村建设用地,搞房地产开发从而形成所谓“小产权房”,通知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租用,占用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搞房地产开发。 B.通过神话传说,我们可以知道古代的人们对神的敬畏与叛逆,对超乎人力之上的命运的挣扎,幻想,希望与反抗。C.自由诗并不是不要韵律,而且是“诗的韵律不在字的抑扬顿挫上,而且在诗的情绪的抑扬顿挫上,即在诗情的程度上”。D.英国《自然—生物工艺学》杂志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在生物科技领域的迅速发展得益于政府的支持和优秀科学家、企业家的回归。

语文阅读理解题目和答案大全

阅读理解练习题大全 飞人——刘翔 小时候的刘翔是个顽皮的男孩,“胆子大”是很多人对他的评价。正是因为看到他比别的孩子更顽皮,家长才把他送到少年体校。体校的道路走得并不很顺利,他几乎决定放弃,但一件事情改变了年少的刘翔的决定。 他七八岁的时候,他的爷爷已经70岁了,此前老人家是不会骑自行车的,但70岁那年突然就想学,而且学会了,老人说自己学会了去哪儿都方便。刘翔就想,爷爷70岁都能学会骑自行车,自己为什么要放弃呢?现在回想起来,刘翔还在感叹,如果没有爷爷这个行动的刺激,也许就没有现在的他了。 开始的时候,刘翔练的是跳高,他很自信地说:“如果我的身高能够达到两米,我在跳高项目上将会很有作为。”他当时已经拿过上海市少年跳高冠军了,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跳高人才。但是就是那一年,他现在的跨栏教练孙海平看上他了。用孙海平的话说,跨栏选手需要胆量,很多人看到1米多高的栏横在眼前就不敢过,而刘翔有这样的胆量,再就是从他练跳高看,他的速度和爆发力很好。 2000年11月,法国里昂的一次室内田径大奖赛,6名选手进入60米栏的决赛,刘翔站在第五道,其中有3个美国选手,他旁边的第六道也是一名美国选手。发令枪响过了,没想到第六道的那个美国选手在跨第二个栏的时候就摔倒了,刘翔则是第三个冲过终点,这样的兴奋仅保存了2秒钟,裁判和大屏幕宣布:第五道中国刘翔没有成绩。怎么会这样呢?刘翔和他的教练感到很气愤,就去找裁判理论。原来裁判误将那个摔倒的美国选手当成刘翔了,因为在他们看来,中国人是不会在这个项目上跑出好成绩的。那是一次没有电视转播的比赛,幸好刘翔的教练用自己的微型摄像机将全部过程拍下来,这是孙海平的习惯,刘翔的每一次比赛他都会用摄像机拍下来,而这成了那次证明刘翔没有摔倒的唯一证据,录像十分清楚地显示,中国刘翔第三。终于还了刘翔一个清白,也给国际田径界的裁判提了个醒:中国人是可以在短距离的项目上有所作为的。 正是这样的一次偶然事故,给了刘翔师徒很大的刺激,也让他们的训练更加有了动力。真正让世界知道刘翔是2002年7月份瑞士洛桑的一次国际田联大奖赛。19岁的他跑出了13秒12的个人最好成绩,并打破了美国人保持了24年之久的世界青年纪录和中国人李彤保持了8年的亚洲纪录。 真正让世界瞩目刘翔的是2004年雅典奥运会他一举夺得奥运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

语文现代文阅读文章题目的作用 (1)

高一阅读 文章题目的作用 1、概括主要事件 2、提出中心 3、交情事情的时间、人物等写作对象 4、比较新颖,引人入胜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5、交代文章的线索 6、运用修辞手法 一、题型: (一)为什么以此为题?(二)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 (三)试分析题目的作用。(四)给文章加(换)题目。 二、结合学过的文章谈谈你对下面题目的理解 《背影》充当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深情。 《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三、归纳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例如:《雷电颂》 (2)语带双关;例如:《我的一本书》《心声》语带双关,表层意义是李京京在课堂上十分渴望读课文。深层意思是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理解和尊重;需要父母和好,家庭温暖,需要亲情和友情。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例如:《春酒》《山坡羊潼关怀古》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阿长与山海经》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突出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表现阿长真诚、善良和乐于助人;表明我的感激和怀念。 点明写作内容;例如:《雷电颂》、《藤野先生》、《再塑生命》 点名叙事中心《端午的鸡蛋》 (5)点明文章线索;例如:如《三棵枸杞豆》和《柳叶儿》,分别以枸杞豆和柳叶为线索;还可以是某个人物 《背影》A点明文章线索,起贯穿全文作用;B点明文章主旨,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之间的深情。作用:点明主旨,使文章结构严谨,深化主题,升华中心。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突出文章主旨;例如:《背影》A点明文章线索,起贯穿全文作用;B点明文章主旨,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之间的深情。作用:点明主旨,使文章结构严谨,深化主题,升华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引发读者思考,激发阅读兴趣;例如:《喂?——出来》《罗布泊,消逝的仙湖》《旅鼠之谜》(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例如:《变色龙》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主人公善变(见风使舵)的性格。具有极强的讽刺性。 (9)点明写作对象例如:《我的母亲》《列夫?托尔斯泰》《短文两篇日月》巴金、《海燕》《云南的歌会》(10)点明写作对象和文体例如:《马说》《送东阳马生序》 四、分析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 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3分) 1、试分析文章标题“长在岩石下面的小花”的作用? 从表现手法(修辞:比喻及作用)、点明主旨来分析 参考:形象的点名了文章的主旨,暗喻了在逆境中顽强奋斗的人。 2、文章为什么要以“六个馒头”为题目? 从结构(线索)、主旨、引起阅读兴趣。来分析 参考:六个馒头为线索,它凝聚着同学们的深情厚谊,表现了文章的主题,以平常的馒头为题引起阅读兴趣。 3、作者为什么用“痴心石”作为文章的题目?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解释题目中关键词的含义、表明人物的感情、主旨。 参考:因为石头是文中传达情感,表达爱意的的物品,用“痴心”来修饰“石头”,表达父母对我的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4、文章主要写的是对“兰草”的欣赏、品评,可文题却用“访兰”而不用“赏兰”,为什么? 解释题目中关键字、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人物的感情)、表现手法(修辞、象征)。 参考:“访”有寻求的意思,对兰草的访问表明了我与父亲对兰草淳朴高雅品格的敬仰,同时,用“访”把兰草人格化了,更突出了兰草的象征意义。 五、答题技巧 1、先看标题的本义: 内容(词语的含义,点明写作对象、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再思考深层含义: (1)结构(线索贯穿全文/ 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双关等) (3)主旨与主旨(中心)的关系(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4)人物与人物的关系(表明作品人物性格、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5)写法修辞(比喻、拟人、双关等) (6)表现手法象征 3、最后分析其效果(题目本身特点) 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丰、发人深思、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读书重在选择阅读答案

读书重在选择阅读答案 阅读题是我们需要训练的一个重点,在考试的时候也有很多,我们看看下面的读书重在选择阅读答案吧! 读书重在选择 潘裕民 ①英国作家阿瑟·柯南道尔曾说过:“漫无目标,无书不读的人,他们的知识是很难精湛的。”可见,读书一定要有选择。 ②读书要有所选择,这在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也许有人会说,博览群书被古人提倡,现在我们为什么非选择不可?我们知道,西潮东渐以前,中国有的学者曾有“读尽天下可读书”的抱负。但是,今天的博览群书,和古人的博览群书有很大差别。古时书少,很多书是以诗词、文言文的形式写下来的,言简意赅。即便是古代散文,篇幅也不是很长,博览群书比较容易。而在如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书太多,各类图书让人眼花缭乱,各种读本蜂拥而至,长篇巨制铺天盖地,我们只能选择自己最想读或必须读的书来阅读。 ③当代著名学者钱钟书一生读书无数。一次,他到美国访问去参观国会图书馆,图书馆的人因其藏书量大而骄傲,同去参观的人也无不为之惊叹,只有钱钟书一个人默不作声。图书馆的人问他有何观感,他忍不住笑着说:“我也充满了惊奇,惊奇世界上有那么多我所不要看的书!”这话看上去风趣,却是事实,一个人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19世纪英国作家罗斯金就说过:“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空余时间很少,因此我们不应把一刻空余时间耗费在阅读价值不大的

书籍上。”因此,今天我们提倡既要多读书,又要有选择意识,多读好书。 ④毛泽东是我国历史上一位爱读书、会读书的领导人,他早年常说:“读书要为天下奇。”他所说的“奇书”,不在择读之量,而在择读之内容与效果。毛泽东的择书,排在前三位的是哲学、马列和文史,尤其在他晚年时,仅《红楼梦》就阅读和收藏了20种不同版本的线装书。当然,那些与他的实践活动关系不大的书籍,他也有选择地阅读了很多。 ⑤人们常说:“开卷有益。”这句鼓励人们读书的话没错,但是并不等于读任何书都是“有益”的。尤其面对之前从未看过的“新书”,更要有所选择。美国哲学家阿尔考特曾说过:“一本好书使人开卷时会有所求,而闭卷时获有益处。”其实该读什么书、不该读什么书,或者在什么年龄段读什么书,历史上、现实中都有许多建议,如“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书是有等级的,有好坏之分。王充在《自纪》中讲述评价文章好坏的标准时说过:“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他所著的《论衡》一书就属于“为世用者,百篇无害”的好书,至今仍为人们所珍藏。书是人类的仓库,但仓库里藏的东西不一定完全是好的,也有霉的、烂的、不合用的。所以,一个人不能随便读书。别林斯基也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 ⑥如此说来,读与不读、粗读与精读,都要有所推敲。何况今天印刷术那么发达,出的书不计其数,版本也很多。比如《论语》一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练习题 一、听老师读,工整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照样子,把句子写得更精彩。 例: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 1、天上飘着白云。()的天上飘着()的白云。 2、小金鱼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小金鱼在水里()地游来游去。 3、小明在家里写作业。小明在家里()地写作业。 4、公园里有一棵白桦树。()的公园里有一棵()白桦树。 5、列宁在找灰雀。列宁在找()灰雀。 6、画眉鸟在枝头上唱歌。画眉鸟在枝头上()唱歌。 三、把句子补充完整。 1、我们班的同学在拔河比赛中____。 2、______________太感动人。 3、__走起路来一摇一摆,非常可爱。 4、蒲公英的花就像_____________。 四、选词填空。 平静安静 1、教室里十分() 2、听了他的话,我心里很不()连续陆续

3、这场大雨已经()下了好几天了。 4、同学们()从教室里走出来。 五、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准确的读音,用“√”标出。 假如(jia jia)好奇(hao hao)白发(fa fa)似的(shi si)摇晃(huang huang)朝霞(chao zhao) 六、按要求写词语 1、比一比,组词语 { 瓣() 辫() { 峰() 锋() { 评() 坪() { 孔() 礼() { 掌()

常() 2、照样子,写词语 笑呵呵;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发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教师一()小路一()草地一()课文一()相一()炊烟一()槐米一()小学 4、根据带点的词语,在括号中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1)那鲜艳的民族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灿烂艳丽,色彩丰富。() (2)我装着态度庄重,很严肃的样子,喊:“谢廖沙!”() 七、造句。 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_有的____。 _____ 一会儿____一会儿________。 八、思考题给下面的字减笔画,在组成新的字。 计()壬()什()升()卅()午()丰()木()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汇总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种辣椒1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 它的生长过程。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 早些发芽。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几天后,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到了盛夏,先后开放了。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 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收获的时节到了,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竟收了小半筐。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 不是真理吗?.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在下面画横线。1 2.把文章分成三段,在段尾用“‖”表示,并写出段意。 3.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 )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② 、蒙蒙的小雨2蒙蒙的小雨正落着,陈红骑着自行车悠然于柏油路上。她没有穿雨衣,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细雨中骑车 很浪漫。她望着路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嘛要东躲西藏的。一个没事吧小妹妹她摔倒了飞驰而来忽然迎面一辆的士她猛地拐向路边但车把挂在树干上 陈红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心想:谁是你的小妹妹?她一翻身想站起来,可左小伙子站在她身边问道 腿的剧痛却使她不得不重新坐在地上,她接连两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成功。最后,只好放弃了努力。小伙”接着,拉起陈红的车子,又扶陈红坐到车架上,推起车子向医子一笑,“别逞强了,还是送你上医院吧。院走去。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陈红已不再潇洒,只感到沉重。她坐在车上,望着前面推车的小伙子,不知该说些什么。她发现小伙子走路不太自然,仔细观察,只见小伙子左腿的袜端与裤腿之间不时地露出一段刺目的棕 色。那是什么?啊,他装着一只假腿。陈红想问问他的腿,却不愿张嘴。这时,只听到小伙子自言自语地“三年前,我也喜欢在细雨中骑车,那的确很潇洒,可是我却重重地跌倒了,像你一样。不,还不如说:”听了这话,“就在那次跌倒时被后面的汽车轧断了。你。”“噢,你的左腿——?”停了一会儿,小伙子说:?? 陈红陷入了沉思“我去通知你父母,你知道他们的电话吗?”陈红把号码告医院到了,小伙子搀着陈红进了急诊室。 诉了他。不一会儿,陈红的父母风风火火地赶来了。见到女儿腿上雪白的绷带,忙问这问那。陈红把经过“那这时,只听护土小姐说:“要不是那位大哥哥,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哎,他呢?”告诉了他们,又说,”个小伙子,看见你爸妈来后,他就离开医院了。”陈红怔住了:“我还不知他叫什么呢!父亲背起陈红,母亲在旁边扶着,一家人走出医院的时候,他们多么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小伙子

2018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

建安区第三高级中学高三年级月考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对于电子传播媒介的信任与机械有关:这种真实不是某一个头颅想象出来的,这种真实是公正不阿的机械拍摄下来的。机械是科学技术的产物,摄像机不会因为某种偏见、打瞌睡或者笔误而有意无意地歪曲了现实。另一方面,摄像机是客观的,中性的,它摒弃了人为的主观判断而忠于世界呈现的真相。人们常常利用摄像机进行比喻。人们常常说,某个作家的小说如同摄像机拍摄的一样真实。利用特技摄影,人们可以看到一朵花活起来似的开怀怒放,看到深海的珊瑚和奇形怪状的鱼类。人们从未有过这样的视觉经验,但人们相信摄像机不会错。 可是,这种信任过于天真了。影像符号、机械与科学技术提供的是某种表象的真实,这些机械从未脱离过人为的有意操纵。摄像机的推、拉、摇、蒙太奇以及种种匠心独运的剪辑无不暗示出机械操纵者的主观意图。这里,所谓的真实无宁说是机械操纵者所承认、所欲看到的真实,摄像技巧不过是为这一切制造某种貌似自然的形式而己。某些时候甚至可以极端地说,电子传播媒介提供的表面真实不过是换取人们对于虚构的信赖――表面真实的目的是为了更有利于虚构。例如,电影一开始就没有陷于所谓的真实之内。电影并没有停留在照相式的反映上,电影的意图更像是赋予某些从未发生的事情以真实的外观。早期电影史上,人们称之为"魔术师"的乔治?梅里爱已经开始运用多次曝光拍摄一些魔幻的场面――这种魔幻因为保存了某些可信的细节而极具真实感。从摄影棚、模型的使用到特技摄影,电影"弄虚作假"的技术日臻成熟。换一句话说,只要人们愿意,电子传播媒介完全有条件编造天衣无缝的谎言。 如果说,摄影棚、模型、特技摄影多少与现实原型发生某种联系,那么,计算机――另一种机械――的诞生几乎改变了电影制作之中的所有领域。计算机的数码成像无疑是一场彻底的革命。计算机抛下了现实世界,或者说,计算机正在凭空生产某种"真实"。数码成像不必乞求视觉误差的效果,不必利用模型或者特殊的拍摄费尽心机地偷天换日,这种"真实"仅仅来自导演的想象。无论是《真实的谎言》,还是《侏罗纪公园》《泰坦尼克号》,人们可以在银幕上看到种种奇异的景象,生龙活虎,清晰无比――但是这些景象并未出现在摄像机的镜头之前。数码成像的基本涵义是,摄像机拍下某些原始图像以数码的形式输入计算机之后,创作人员可以根据导演的意图对任何一部分图像的形状、色彩以及运动的快慢、方向进行三维立体图像的处理。《侏罗纪公园》的计算机三维特技制作是由ILM工作室完成。这个工作室在计算机屏幕上制作了一头10英尺长的速食龙,然后由计算机模拟两台摄影机多次成像,把一头恐龙变成十多头,并且按照每秒24幅的标准生产出恐龙连续动作的静止画面。的确,《侏罗纪公园》的创作人员和观众一样从未见过真实的恐龙,但是,影片之中的恐龙不仅活灵活现,它们在跺地时腿部的肌肉还会发生颤动。在我看来,数码成像可能摧毁某些最后残存的界限。 神话的时代已经逝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哪叱探海,孙悟空大闹天宫,这些神话赖以产生的文化环境消失了。马克思曾经问道:"成为希腊人的幻想的基础、从而成为希腊神话的基础的那种对自然的观点和对社会关系的观点,能够同自动纺机、铁道、机车和电报并存吗?"相信科学技术无疑是现代社会的一个主旋律,科学

你必须做出选择阅读试题及答案

你必须做出选择(奚同发)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6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从来没有真正喜欢过拉琴。连他自己都想不明白,一个人竟然可以做一件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这么久!上了音乐学院,他仍然是那种很规范的学生。老师一再对他说,你的技术真不错,可小提琴是门艺术,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他知道,主要是没感情。虽然与一把琴相伴了这么多年,但他对琴真的缺乏感情。儿时练琴,是在父亲一次次强迫下开始的,迄今为止,都弄不明白为什么父母那么逼着他拉琴。甚至,父亲上班后,还专门用摄像机对着他,看他是否在练琴。多年来,练琴似乎成了他与父亲之间的一次次智力较量。他从来没有办法战胜父亲,比如说,家里为什么父亲在时就有电,父亲外出就没了电,直到考上音乐学院附小他才弄清楚,是父亲把门外的电闸关了。想趁父亲不在家看电视或打电脑游戏,根本不可能。那时候,每天除了上学,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练那该死的琴,就连做梦都是如此。也曾上台演出,也参加了全国比赛,也获得过掌声和鲜花,但这一切并不能让他因为小提琴而快乐起来。一旦拉琴,一种从心底浸漫过来的忧郁,让他无法进入真正的音乐世界。老师多次提示他,如果能够把这种感觉融入拉琴,一定会有不凡的表现。但是他所有的情感只能存在于拉琴前后,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起初见到他的教授们,一个个对他都充满信心,这么小的年龄就有这么好的技术,完全可以调整过来。直到他从附中考入音乐学院,大家才失望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没有人能改变他。他成了学院众所周知的“另类”。不过,大家都在关注他,人们实在想看看,他到底会变成个什么样子……他完全进入了另一个世界。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暴雨狂风无奈无助,大开大合往来飞梭。他的琴声,述说着一个琴童哀求抗争、淋漓尽致的甜酸苦辣和喜怒哀乐……没有什么名曲,也没有用现成的曲目,他拉的是自己的曲子,拉的是自己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起初他只想着随便拉一拉,毕竟是最后一次学校考试——他一生考了多少试啊!没想到,他拉得停不下来,拉得那样忘情,泪飞如雨,就连在座的同学和老师也随之动容。直到最后一刻,他的右臂发麻,弓子脱手而出,琴弦上定格的是铿锵有力的一个回响——“咚”……音乐室内一片寂静。继而,从老教授开始,掌声如潮。学院最有身份的老教授鼓着掌站起来,身后立刻有两名学生扶住教授,三人一起慢慢走向他。拉得太好了,这才是小提琴艺术。孩子,你是这批毕业生中最优秀的一位。老教授这样说时,脸上写满了兴奋和喜悦。见他无语,教授身边的同学提醒道:这就是说,你的毕业成绩是全校最优秀的,你可以毕业了。他的脸涨得通红,嘴张了半天说不出话。全场的掌声终于停下来,安静得可以听到人的呼吸。泪再一次流下来,牙咬着下唇哆嗦着,他突然双臂向空中一扬,身体像展翅飞翔的大鹏,声嘶力竭地喊了一声,我终于,可以不拉琴了……那声音拖得很长,在音乐室内不断地叠加,传递,回响。(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3自然段点明了他对小提琴没有感情,并以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交代了他练琴是由于他父亲的强迫,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你必须做出选择阅读答案 B.“一旦握琴在手,弓弦相遇,就成了赶乐谱,一段接一段直到把它们拉完”,文章这样写,表现了他在长期的机械性练琴中所形成的习惯。 C.毕业考试的演奏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主要是因为这首曲子是他自己创作的,表现的是自己的生活——他多年来不愿学琴的历程。 D.这篇小说腾挪跌宕,张弛有度,开篇由“他”在最后一次考试的考场上展开,运用了倒叙的方式;小说在故事高潮处骤然转折,瞬间“引爆”,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E.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来描写人物、塑造形象,着重展示了作品主人公在“强迫”下学琴的心理历程。(2)谈谈你对小说标题“你必须作出选择”的理解。(6分)(3)这篇小说用了很多篇幅写“他”最后一次拉琴的情形和听众的反应。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6分)(4)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主题,并谈谈你所得到的启示。(8分)阅读答案: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