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程概论(IE)

工业工程概论(IE)
工业工程概论(IE)

工业工程概论(I E)

I n d u s t r i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先贤曾感叹过时光易逝,韶华难

追。懂得利用时间的人觉得时间很宝贵,一分一秒都不

让他白过。不懂得利用时间的人觉得时间很无情,总在

时间消逝之后来追悔自己碌碌无为。

对于追求投资回报的企业来说,“时间就是金钱,”这句

话真是至理名言啊,不同的人利用时间的能力有高有

低,不同的企业利用的时间也参差不齐,这也是企业成

败的一大关键呀!在同样的时间里,谁的产出多,谁的

效率就高,谁占有竞争优势,这是毋庸置疑的。

许多企业都知道要提高效率,却总是以定性的方法来进

行,结果许多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浪费掉了却不感到可

惜。须知,效率是以时间为基准来衡量的。对时间和产

出进行定量的分析才是提高效率的堂堂正正之道。

目录

第一章:I E概述

第二章:动作分析简介

第三章:沙布利克分析与作业改善第四章:动作经济原则

第五章:动作分析改善实例

第六章:工程分析概述

第七章:制品工程分析

第八章:作业者工程分析

第九章:联合工程分析

第十章:事务工程分析

第十一章:时间分析概述

第十二章:标准时间与生产平衡分析

第一章I E概述

一、IE的开始

IE是英文Industrial Engineering的简称,直译为工业工程,是以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住处组成的集成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工程技术、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等知识,对其进行规划、设计、管理、改进和创新等活动,使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的一项活动。简单地说,IE是改善效率、成本、品质的方法科学。

一般认为泰勒(Frederick W.Taylor 1856~1915)和吉尔布雷斯(Frank B.Gilbreth 1868~1924)是IE的开山鼻祖。

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泰勒和吉尔布雷斯分别通过自己的实践,仔细观察工人的作业方式,再寻找效率最高的作业方法,并且设定标准时间进行效率评估。结果,不仅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工人的收入也得以增加。从而开创了工业工程研究的先河。

泰勒和吉尔布雷斯都是通过研究劳动者的作业方式,以扎实的资料为依据进行分析,而不是依赖直觉,进而提高生产效率。不过,两人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泰勒偏重于“作业测定”(Work Measurement简称WM),吉尔布雷斯则以“方法改善”(Method Engineering简称ME)的始祖自居。

我们可以通过泰勒和吉尔布雷斯研究的具体事例来初步认识IE和它所起的作用。

二、勒和吉尔布雷斯的研究事例

1.铁锹研究

当时,不管铲取铁石还是搬运煤炭,都使用铁锹进行人工搬运,雇佣的搬运工动不动达五六百名。优秀的搬运工一般不愿使用公司发放的铁锹,宁愿使用个人拥有的铁锹。同时一个是基层干部要管理五六十名搬运工,且所涉及的作业范围又相当广泛。

在一次调查中,泰勒发现搬运工一次可铲起3又1/2磅(约1.6公斤)的煤粉,而铁矿石则可铲起38磅(约17公斤)。为了获得一天最大的搬运量,泰勒开始着手研究每一锹最合理的铲取量。

泰勒找了两名优秀的搬运工用不同大小的铁锹做实验,每次都使用秒表记录时间。最后发现:一锹铲取量为21又1/2镑(约10公斤)时,一天的材料搬运量为最大。同时也得出一个结论,在搬运铁矿石和煤粉时,最好使用不同的铁锹。此外,还展开生产计划,以改善基层管理干部的管理范围。进一步的,还设定了一天的标准工作量,对超过标准的员工,给予薪资以外的补贴,达不到标准的员工,则要进行作业分析,指导他们的作业方式,使他们也能达到标准。

结果,在三年以后,原本要五六百名员工进行的作业,只要140名就可以完成,材料浪费也大大降低。

2.砌墙动作的研究

吉尔布雷斯从事的是建筑业。十九世纪末的建筑业,砌砖墙是施工的一个重要部分。吉尔布雷斯发现不同的施工者在不同的场合下动作各不相同,他认为其中一定存在一种最合理的施工方法,能使效率最高,施工人员的疲劳度也最低。

例如:当时,砌墙时砖头摆放在地面上,施工人员必须一次次的弯腰选择砖头,选择比较良好的侧面。这样,不但施工人员容易疲劳,效率也不可能高。吉尔布雷斯通过一系列研究,改进了施工方法,在施工人员容易取放的高度上设置了一个摆放砖头的同时,另一只手拿着沾满混凝土的抹板,改以前的单手作业为双手作业。

经过这样的改进后,施工速度是以前的三倍以上,施工人员的疲劳度也大降低。

从以上事例中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实施IE改善,不但可以生产效率得到提升,而且可以降低员工劳动强度,并且为绩效管理提供了基准。对企业而言,无疑是求之不得的好事。特别对于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而言,多数属劳动密集型企业,管理以直觉为主,引进IE一定可以收到巨大的成效。

三、基础IE的组成

IE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技术性极强,应用广泛的学科。随着QC、WF、MH、VA、VE、WS、OR、WD、SE…等方法在企业中运用,产业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IE也一直受到社会的重视。在美国,IE工程师是工程类职业的第二大职业,有110万IE工程师在各行各业中服务。美国劳工部估计,今后十年工业工程师的需求将是每年12,000人,是即将毕业的学生数的三倍多。相信随着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中国向世界制造中心的地位不断迈进,国内也会掀起一股IE方法应用的热潮。

今天,IE与专业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各种新方法、新术语层出不穷。不过,

大效果。

基础的IE方法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动作分析

2.工程分析

3.时间分析

4.搬运与布置

这些方法可以根据改善的目的或对象独立进行使用。不过,它们彼此之间有密切的联系,倘能相互结合,纯熟应用,则效果更佳。本书将就每一方法详细进行展开。

第二篇

动作分析

第二章:动作分析简介

一、动作分析的目的

二、动作分析改善的次序

第二章动作分析简介

一、动作分析的目的

生产活动实际上是由人和机械设备对材料或零部件进行加工或检验组成的,而所有的检验或加工又都有是由一系列的动作所组成,这些动作的快慢、多少、有效与否,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率的高低。

许多工厂对工序动作的安排,往往是在产品刚开始生产时安排一次,此后除非出现重大问题很少进行变更。效率的提高一般视作业者的动作熟练程度而定,随着动作的逐渐熟练,作业者对作业动作习以为常,完全在无意识中进行操作。实际上,这样的作法潜藏着极大的效率损失。

许多人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动作组合,其实都存在

●停滞

●无效动作

●次序不合理

●不均衡(如:太忙碌、太清闲等)

●浪费

等不合理现象。这些动作对产品的性能和结构没有任何改变,自然也不可能创造附加价值,使生产效率因之降低。吉尔布雷斯曾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浪费,莫过于动作的浪费。”

以日常生活中的动作为例:一个熟练的厨师,可以同时用两个甚至更多的炉子炒菜,快速而且不会出差错。而平常人则可能用一个炉子炒菜都会出现在中途发现某一种材料还未准备好的状况,所耗费的时间也更长。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动作安排合理与否造成的。

动作分析就是对作业动作进行细致的分解研究,消除上述不合理现象,使动作更为简化,更为合理,从而提升生产效率的方法。

二、动作分析改善的次序

动作分析改善的步骤,如果用PDCA的方法进行分析的话,可以作成图2.1那样

的流程图,遵循这样的步骤进行动作分析改善,可以使动作的效率不断得到提升。

动作分析改善的步骤(图2.1)

1.问题的发生/发现

在生产制造的现场,每天都有新的问题在发生。有些人可能视若无睹,觉得一切都很正常,因而也就缺少改善的动因,效率也就日复一日地停留在同一水平上。改善往往源于问题的发生和发现,管理者如果能带着疑问审视现场所发生的一切,特别对细节的地方加以留意,就更容易找到改善的对象。表2.2和2.3可以启发管理人员发现现场的问题点。

动作效率检查表(表2.2)

问题了现以后,就应该针对问题发生的现场,展开细致的调查,掌握翔实的数据,使问题进一步明确。然后根据掌握的事实,展开分析。这个步骤中,应坚持以下原则:

①现实主义的原则

对问题把握,一定要以现场发生的事实为依据,运用5W1H的方法反复弄清事实的真相。切忌主观猜测,脱离事实。

②数据化的原则

文字性的描述往往难于区分具体的差异,会使事实的把握处于模糊状态,这样的结果,一则会导致问题分析的难度加大,而且改善的效果也难于衡量。因此,只要能数据华的地方一定要掌握具体的数据。

③记号化、图表化的原则

如果能把动作进行分解,再使用记号进行表示,并且把掌握的数据用图表表示出来,对事实的描述将会大简化,而且理解分析的难度也会降低很多。

④客观分析的原则

分析者有时会因为立场差异,导致分析方向的偏离,常常把问题归咎于其他部门或其他人,这样就容易导致扯皮现象的产生,给问题的解决设置了人为的障碍。

所以进行问题分析时一定要先已后人,保持客观的立场。

3.找出问题的真因

通过现状的分析以后,可以得到一些问题的可能原因。这时,应该逐一加以验证,把一些似是而非的原因排除掉,找到真正导致问题的原因。排除的过程应该坚持先简单后复杂,先成本低后成本高的原则。

4.拟定改善方案

问题的真因找到之后,就应该拟定改善方案,以消除产生问题的原因使问题不再复发。对于动作改善,可以参考动作改善四原则(见表2.4),帮助拟定改善方案。

避免产生负作用。

5.改善方案的实施

改善方案确定以后,就该集中相关人员进行说明训练,将任务分派下去,并对改善过程进行追踪监控。一旦有不理想的地方,还应及时进行调整。

6.改善效果确认

改善方案实施完成后,应收集各方面数据,与改善之前的数据进行比较,确认改善是否达成了预想的目标。由于生产现场的目标离不开PQCDSM(效率、品质、成本、交期、安全、士气)几个方面,所以以下数据收集比较也就顺理成章了:

●产量、稼动率、能率、作业时间

●不良率、合格率、客户抱怨件数

●材料损耗率、人工成本、间接人员比例

●按时交货率、平均延误天数

●安全事故件数、安全检查结果

●违纪个件数、改善提案件数、员工离职率、员工抱怨件数

读者可以根据自己工作的特点寻找效果确认的项目,收集有关数据,进行效果确认。

(注:稼动率、能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见本书第十四章稼动分析之相关内容。)7.标准化

倘若效果较为明显,就应通过标准化加以维持。制订新的作业标准书、现场整理布置规范、安全操作规程、工程巡视要点等文件并正式发布实施。这样也就完成了一个工作改善的循环,进入下一个循环。]

第二篇:动作分析

第三章:沙布利克分析与作业改善

一、何谓沙布利克分析

二、沙布利克分析的基本概念

三、沙布利克分析与动作改善

第三章沙布利克分析与作业改善

一、何谓沙布利克分析

一个完整的作业动作,往往由一连串细小的动作组成,从表面上看,好像并没有什么浪费存在。实际上,如果我们把作业动作进行细致的分解,一个一个记录下来,就可以发现其中有很多动作是多余的或者可以避免的。没有分析之前,你可能会觉得这样的浪费微不足道。可是,如果你发现八个动作里有三个是可以消除的,你就会明白效率的损失有多大。要了解动作的效率,就必须对动作组合进行分解。

生产现场的多数动作是靠手来完成的,IE的老前辈吉尔布雷斯(Gilbreth)在研究动作的初期阶段,就把民手部为中心的作业(包括眼睛的动作),细分为18个动作,并以不同的记号加以标示。他把这些动作称为“动作要素”,用他们对动作进行分解。这种分析方法科学有效,为后人广为引用。后人把吉尔布雷斯(Gilbreth)的名字倒过来成为Therblig来命名这种分析方法,称为沙布利克分析。沙布利克分析可以使动作分析变得简单明了,是动作分析的基本工具。

三、沙布利克分析的基本概念

1.沙布利克分析的术语、记号

上表为沙布利克分析的动作要素及其记号。沙布利克动作要素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进行作业时必要的动作

第二类能使第一类动作迟缓者

第三类不是在进行作业的动作

2.动作要素解释

①第一类动作

所谓第一类动作指的是取出作业对象(如零部件、材料等),对其进行加工、装配、检验等作业,以及作业完成后必要的整理。

(1)空手(transport empty)……

这个记号表示在没有东西的情况下活动手部的动作。

A.把手伸向某一目的物。

B.把目的物放到某一场所后,再把手放回原来的位置。

位。

比如开电视机时,先把手伸向遥控器,以及开完电视机,放下遥控器以后,把手收回来的动作,都属于这类动作要素。

(2)抓(Grasp)……

这个记号表示手已经触及目的物,当伸手的动作已经完成后,就会产生这种动作。“抓”是用手捏或者握的动作,也包括为了使对象物移动用手碰的动作。如:

A.抓住螺丝刀。

B.抓住杯子。

当搬运或其他作业动作开始时,抓的动作就告终了。

(3)运(Transport Loaded)……

该动作表示用手把目的物从某场所搬运到另一场所。包括

A.搬运

B.压、推

C.使之滑动

D.拉、拖

E.转送

这个动作自目的物开始移动始,到目的物停止移动才算完结。在这个动作之前,一般有抓的动作。

喝水时,抓住杯子以后,把水端到嘴边,就是这类动作要素的一种表现。

(4)修正位置(Position)……

为了使目的物适合于下一动作的需要,必须进行位置的修正或改变拿法的动作。比如,往一个倒扣着的杯子倒水时,要先将杯子翻转的动作。有时,修正位置的动作是和运搬同时进行的,可以以两个记号相加的方式表示即

(5)分解(Disassemble)……++

这个动作是把一定关系的组合物破坏抻或分解开来。比如在写信前要把钢笔笔套拔出来的动作,或者倒水前要把热水的准备动作进行分析可以形成下表:

这是把目的物用于某种目的的动作。比如用钢笔写字,用热水瓶倒水,用电烙铁焊接等。

(7)组合(Assemble)……#

这个记号表示把某一目的物与另一目的物组合在一起的动作。比如写完信把笔套套到钢笔上,又如把元件插到电路板上,把领子和衣服口放到一起以便缝制等。

(8)放开手里的东西(Release)

这个动作一般是在使用完手中的目的物后,把它放开的动作,从手离开对象物的瞬间开始到手的各部位离开为止。比如把热水瓶瓶盖放在桌面上,然后松开手。又如用完电视机遥控器后把它放在茶几上。使用遥控器的过程通过分析可以分解成下表:

这是指把加工完成的制品的长度、数量、电流、颜色……等等方面的性质与标准的规格值进行比较的动作。很多时候,检查的动作会与其他动作一起进行。比如在倒水时要同时检查水的高度以免水漫出杯子,缝纫工人在缝制衣服时同时检查走线是否平直,焊接元件的工人一边焊接一边检查焊点质量等。

②第二类动作

如果工作现场缺乏整理整顿,材料、工具摆放零乱,往往在工作时要花时间进行寻找,这一类动作会使第一类动作变得迟缓。

(10)寻找(Search)……

这个记号用寻找东西的眼睛来代表寻找的动作,不过它所代表的寻找并不仅仅限于用眼睛寻找,还包括凭味道、声音乃至凭任何感觉寻找东西。从笔筒里寻找钢笔,从放着螺丝和垫片都属于此类动作。

寻找并非作业的必要动作,所以应该尽量缩短乃至消除用于寻找的时间。如果目的物特定位摆放,并且在摆放的位置只有目的物一种物品,则寻找的时间必将大大缩短。反之,如果物品混杂摆放,而且不固定位置,寻找的动作就变为必要,而且可能耗费许多时间。

(11)找到了(Found)……

找的终结,该动作几乎在瞬间完成。

如某人在文件柜寻找一个文件夹而终于找到的动作,可以整理成下表:

(表3.4)表略

(12)选择(Select)……

这个记号表示有很多目的物被放在一起,动作者从中进行选择的动作。

例如:很多螺丝杂乱地放在零件盒中,为了从中抓住一个而进行选择。一般表现为有障碍的物品用手甩开,抓住几个物品后把多余的放下。

寻找和选择有时会同时发生。有时伸手的时间较长,这时空手的动作也同时进行,这时寻找和选择的分析可以省略。

(13)思考(Plan)

这个动作一般表面无法看出,有时与其他动作同时进行,有时在进行其他动作之前进行。比如在写信时一边思考一边写信。

(14)预定位(Pre-Position)

改变对象物放置的位置或方向以便其他动作进行。比如:

A.改变热水瓶的方向方便倒水。

B.改变握笔的方式,方便写字。

③第三类动作

第三类动作指的是因为各种原因导致动作无法持续进行,处于等待的状态。

(15)保持(Hold)……

这是指抓住对象物,保持不动的一种状态。比如:

A.写信时用手压住信低。

B.钻孔时用手固定物品使之不转动。

(16)不可避免的迟缓(Unavoidable Delay)……

虽然作业中断,但其他身体部位或机械正进行某种动作或其他客观原因,不可避免的要进行等待。比如:

A.等待超声波熔接。

B.因流水线作业速度不均匀,某些位置要进行等待。“不可避免的迟缓”经过改善

仍然可以避免。

(17)能够避免的迟缓……

这是指因为作业者本身的意愿引起的延误,只须稍加改善即可避免。比如:

A.一只手毫无意义地闲着。

B.虽然有进行动作,却是没有意义的动作。此类动作应在调查原因后逐步减少。

(18)休息(Rest)……

休息是为了恢复疲劳,一般在两个动作周期之间发生,在实际分析中几乎不出现。

1.沙布利克分析的基本步骤

①仔细观察作业过程,大体把握作业重点,最好能在脑海中描绘出整个动作过

程。

②把整个动作过程分解成几个较大阶段性动作(作业要素)。

③按左右手、眼睛对阶段性动作进行动作要素分解,把动作描述、相应的记号

记入沙布利克分析表。

④将分析结果与实际动作进行对照,找出遗漏或错误的地方进行修改。

⑤应记得在表中填写单位名称、产品名、作业名称、分析人、分析时间等使分

析表完整。

例:螺丝与螺帽配合作业的沙布利克分析(表3.5略)

2.运用分析结果进行改善

沙布利克分析一旦完成,接下来就要用它来找出问题点,进而实施必要的改善。如果仅止于分析表的完成,那就迷失了最初的目的了。即使偶您能把沙布利克分析运用的滚瓜烂熟,但迷失了改善的目的,拥有再漂亮的分析表也是枉然。

沙布利克分析的重点,在于消除第三类动作,尽量减少第二类动作,有可能的话也要对第一类动作进行简化。即使动作不可避免,通过改变工作环境或者方法,来缩短动作时间,也可达到改善效果。对分析结果的检查应把握以下重点:

①观察分析表中第三类动作的比例,寻找消除或减少的方法。

例如,表3.5中,当左手准备螺丝的过程中,右手一直处于等待状态(第三类动作);而当右手准备螺帽的过程中,左手又处于保持的状态(第三类动作)。

这些动作占去了整个过程接近二分之一的时间,很显然使动作效率大为降低,属于问题重点,应加以改善。事实上,只要要求作业人员把准备螺丝、螺帽的动作同时进行,这些等待、保持的动作都可消除。相应的,沙布利克分析表也可以变成下表:(表3.6略)

与表3.5比较,我们可以发现第三类动作基本消除,动作个数也大减少,效率的提高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了。

②观察双手的动作是否保持平衡。

一般而言,双手同时动作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同时,应注意使双手的动作保持协调的角度来说,应尽量使双手的动作保持反对称。(图3.7略)

同样,以螺丝与螺帽的配合作业为例,材料像图3.7的(1)、(2)那样摆入时,双手的动作同向移动,动作就显得很不协调,作业者很容易感觉疲劳。如果像(3)那样摆放材料,则双手的动作保持反对称,就能比较舒服地进行操作。

但是,并非所有的动作都可以同时进行,梅纳德(H.B.Maynard)曾经此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3.8)

注:A——表示双手容易同时进行

B——表示在一定的视野内可行,或者熟练以后可

C——不可能做到,应尽量避免。

该表可作为动作安排的参考。

③尽量不使用眼力。

如果对象物摆放或整理不佳,势必造成作业者要花费时间进行寻找,甚至要扭动或移动身份配合寻找。这些动作都不能使对象物发生变化,使其增加附加值,属于无效动作。因此应尽量加以避免。当然,有些寻找是不可避免的,可是整理的效果支对寻找时间的长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同样以螺丝和螺帽配合为例,如果把不同的螺丝螺帽摆在同一个盒子里,而且摆放在视野之外,则寻找的时间必大为增加。把寻找的动作加以细分的话,可以展开为:寻找材料盒寻找所需要的材料挑选。而如果把材料整理好,每个盒子里只放一种材料,则找到盒子就意味着找到对象物。进一步的,如果材料盒就在视野之内,寻找材料盒的时间也必有所节省。

④检查是否可以尽量变成不移动身体的作业。

首先,应把材料、加工器具放在作业者的身边或一眼看得见的地方。

其次,材料、加工器具摆放的具体位置也大有讲究。当人运用身体,尤其是手进行作业时,总是有一个范围,在此范围之内,作业可以舒适地进行。而超出此范围时,虽然仍在伸手可及的范围内,手的运动就会感到困难,容易引起疲劳。前者称为“标准作业范围”或“正常作业范围”。后者称为“最大作业范围”。

(1)标准作业范围

作业者在平面上进行作业时,在正常的坐姿下,以双手肘部为轴心在平面上画圆弧,圆弧之内的范围即为标准作业范围,一般情况下,半径约为30厘米。其中,双手圆弧交叉的区域,较为适合进行加工作业,称为标准加工范围。

(2)最大作业范围

圆弧之内的范围即为最大作业范围,半径约为50厘米。

标准作业范围(图3.9略)

最大工业作业范围(图3.10略)

总的来说,应尽量把材料、加工器具放置在标准作业范围之内,在标准作业区内进行作业,这样的作业条件最为舒适。如条件实在不允许的话,也应把材料、加工器具尽量放置在最大作业范围之内。

零件箱的配置(改善前)(图3.11略)

零件箱的配置(改善后(图3.12略)

同样以螺丝和螺帽的配合作业为例。如果像图3.11那样,材料盒放置在最大作业范围之外,就会导致作业人员需不断地起身或弯腰,动作就很勉强,会在取零件上浪费很多时间。而像图3.12那样,材料盒呈扇开摆放,要标准作业范围之内,作业就方便舒适得多了。

这些因素,最好能在工厂设计的初期就考虑在内,可收一劳永逸之功效。不然,因为一些大的设备配置,导致作业上的不便,想进行整改则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⑤检查作业动作是否能平滑连接。

许多时候,手部动作会因环境原因或动作次序安排不当而必须变向、停滞,使动作时间变长,这是在改善时应注意的要点之一。

不同形状的材料盒(3.13略)

比如同样从材料盒中取螺丝。如果从图3.13的(1)中取,则伸手到材料盒边时,要抬高手超过材料盒,再下探摸螺丝,继而再抬手将螺丝取出,而且视线也容易受阻。而从(2)中取螺丝,就不会有这些问题,直接伸手就可以取到螺丝,中途不须变向。

⑥动作要素改善检查表。

针对分析出来的每一个动作要素,在检查时都必须考虑这样几个问题:

(1)这个动作是否必要,有没有可能剔除?

(2)两个或更多的动作是否可以合并?

(3)顺序是否可以改变?

(4)有没有改善作业环境的方法来降低作业难度,缩短作业时间?

对于具体的每一个动作要素,使用(表3.9)进行检查,有助于改善点的寻找。

工业工程概论期末试卷--A卷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考试卷(A 卷) 课程名称 工业工程概论 考试学期 2014-2015-2 得分 适用专业 工业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长度 90分钟 命 题 人 黄豪杰 审核人 徐桂华 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历史上被称作“工业工程之父”的人是( ) A .甘特 B .吉尔布雷斯 C .泰勒 D .亚当·史密斯 2、工业工程的首要任务是( ) A .供应系统的设计 B .服务系统的设计 C .生产系统的设计 D .管理系统的设计 3、动素分析(Therblig )的基本动作元素有( ) A .21个 B .15个 C .17个 D .24个 4、I E 强调的优化是( )的优化 A .生产要素 B .系统整体 C .局部 D .分级 5、时间研究中,每个操作单元的观测时间乘以评比率的积是( ) A.正常时间 B.标准时间 C.宽放时间 D.预定时间 6、PTS 指的是( ) A. 动作经济分析法 B. 标准动作标准法 C .基本动作时间分析法 D.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 7、工艺流程分析的分析改进对象只包括加工和( ) A .装配 B .检验 C .包装 D .储存 8、“不必要的动作要减少”是动作经济原则的( )之一点。 A. 着眼点 B. 基本思想 C. 基本方法 D. 基本动作 9、工人在工作班内为完成生产任务,直接和间接的全部工时消耗属于( ) A .作业时间 B .宽放时间 C .定额时间 D .非定额时间 10、从观察记录开始就启动秒表,在每个作业要素结束时记下结束时刻,直至

作业结束停止秒表的计时方法为() A.连续测时法 B.反复计时法 C.循环计时法 D.抽样计时法11、将动作分析和动作时间结合在一起的预定时间标准是( ) A.模特法(MOD) B.MTM法 C.WF法 D.PTS法 12、工具、物料应() A. 放在固定的位置 B. 布置在工作者前面近 C. 依最佳之顺序排列 D. 置于工作者所及近处,并依最佳工作顺序排列 13、工业工程的功能具体体现为()四个方面 A.把人员、物料、设备、能源组成使用系统 B.规划、设计、评价、创新 C. 预测、设计、改善和设置 D. 低成本、低消耗、安全、优质 14、生产率的定义是() A.一切经济价值的源泉 B.投入与产出之比 C. 用来衡量生产系统转换效率的指标 D. 衡量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尺度 15、方法研究的着眼点是() A.求新 B.改进工艺和程序 C. 系统整体优化 D.挖掘 企业内部力 16、进行工艺程序分析是采用工艺程序图和流程程序图,工艺程序图仅作出程序中的(),以及保证操作效果的()两种主要动作 A.运输;贮存 B.暂存;操作 C. 操作;检验 D.检验;运输 17、5W1H提问技术,是对()进行提问。 A.操作,运输、贮存、检验、等待 B.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C. 目的、方法、人物、时间、地点 D.计划、组织、生产、控制 18、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机和() A.产品 B.质量 C.服务D.环境 19、若用工作抽样处理的现象接近于正态分布曲线。以平均数X为中线,两边各取标准差的3倍,其面积占总面积的() A.68.25% B.95.45% C.99.73% D.99.99% 20、以下关于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关系哪项是错误的()

基础工业工程 易树平知识点

21世纪工业工程专业规划教材 基础工业工程

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 制造过程(也称为生产过程)是将制造资源(原材料、劳动力、能源等,也成为生产要素)转变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它涉及国民经济的许多行业,如机械、电子、轻工、化工、食品、军工、航天等。 表生产运作类型及其特点 生产方式概念特点分部行业 离散型制造(Intermittent Manufacturing)指以一个个单独 的零部件组成最 终产品的生产方 式。 车间任务型(Job-Shop)生产是指企业生产的同时在 几个车间交叉进行,生产的零部件最终传送到装配 车间装配,装配好的成品由质量部门监测,合格件 出厂交付市场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主要适用于单 件、小批量)。特点是①每项生产任务仅使用整个企 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②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 方式布置,将功能相同或类似的设备按空间和行政 管理的隶属关系组建生产组织,形成诸如车、刨、 铣、磨、钻、装配等工段或班组。 流水线型(Flow-Shop)生产是指加工对象按事先设 计的工艺过程依次顺序的经过各个工位(工作地), 并按统一的生产节拍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的 一种生产组织方式。其基本特征有:①工作地专业 化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生产;②生产按节拍 进行,各工序同时进行作业,重复相同的作业内容; ③各道工序的单件作业时间与相应工作的工作地 (或设备)数比值相等,即流水生产线上各道工序 的生产能力是相等的;④工艺过程是封闭的,即加 工对象全部在线上连续加工,不接收线外加工,且 工作地(设备)按工艺顺序成线状连续排列,加工 对象在工序间单线流动,各工序作业有先后顺序约 束,生产过程连续而均衡地进行。 机械加 工、仪表 仪器、汽 车、服装、 家具、五 金、医疗 设备、玩 具生产 等。 流程型制造 (Flow Manufacturing)指通过对于一些 原材料的加工, 使其形状或化学 属性发生变化, 最终形成新形状 或新材料的生产 包括重复生产(Repetitive Manufacturing,又叫大批量 生产)和连续生产(Continuous Manufacturing),区 别仅在于生产的产品是否可分离。 诸如石 油、化工、 钢铁企 业。

外文翻译---工业工程概述

附录A译文 工业工程概述 作为一种古老和新颖的专业之一,工业工程的出现将用来解决当今高度技术发展的世界所遇到的复杂的系统问题。发展工业工程的技术和管理基础有:信息技术、制造与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工程和服务。为了创造各类组织的全潜力,从中长期看,现代工业工程应该重点研究与开发以下课题: 1)未来制造的发展 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制造的概念被极大地扩展了。1998年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证实,制造仍然是创造社会财富最基本的手段,是国家经济发动机运行的强大支柱,并把制造定义为:创造、开发、支持和提供产品与服务所要求的流程过程和组织实体。1999年麻省理工学院MIT认为制造包括:产品的规划、设计与开发、销售与服务和实现这些职能所运用的技术与流程,以及使技术与人结合的途径。 作为一个产业,当代制造已经扩展为包括:硬件、软件或硬软件的集成,生物技术和某些农业综合企业生产的产品。中国的工业工程必须积极参与和帮助制造应对以下六大挑战: ①利用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组织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为此,制造必须充分利用电子商务和并行工程等技术手段与工具。 ②快速捕捉、搜集竞争信息,并迅速把它们转换成竞争情报和知识。工业工程必须充分运用竞争情报(competitive intelligence)、横向对比(benchmarking)与关系学(relationship)等先进方法及其工具。 ③快速配置和系统地集成人、技术和资源。发展网络制造和基于互联网与内部网的沟通。 ④消除或控制污染,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性。执行:不可再生资源利用最小化,能源利用最小化,对空气和水的污染最小化,使工作与生活环境绿色化四个判据准则。 ⑤发展可重组企业(Reconfigurable Enterprise)。

IE工业工程的九大功能

IE的组成──九大功能 IE──工业工程(也为企化部)是关于人员、物料、设备及能源成本等整体系统的设计,改善与装置的一门技术。 一:时间分析 (1)测量技术:设备,以马表、时间观测表.(化分动作单位约0.06秒)。 (2)测量方法:归零法(单程测试法),连续测试法(以30个一组测10次)。 (3)测时步骤:测时状况: 正常时间=测试时间 (1+评比系数) 标准时间=正常时间×(1+宽放) SCT=MAX(标准时间) 标准工时=SCT×人力 评比系数分为:熟练度﹑努力度﹑工作环境﹑一致性. 又为:理想(0.1)﹑优(0.075)﹑良(0.05)﹑平均(0)﹑可(-0.1)﹑不良(-0.22) (4)宽放种类分:私事宽放(男:10分?女:14分)?工厂宽放?疲劳宽放?延迟宽放 系数订于5%-10%之间,也就是宽放时间。 例:总工作时间设定为Y: 工厂宽放时间设定为C: 疲劳 宽放时间设为A: 1 / 26

疲劳宽的放为R: 私事宽放为B: 延迟宽放为D: 净工作时间设X: A=R X: Y=X+A+B+C+D: R=(Y-X-B-C-D) X 评比系数 四类宽放 标准时间 不平衡率=(单站(MAX) 人数-总站时间和) 单 站(MAX) 人数 二:产能分析 (1):加工作业──机器周程产能(凈产能)。 (2):取放作业──周程产能。 (3):箅料?调整治工具?检验──非周期性产能。 (4):四种宽放──标准工时产能。 (5):不良率?更换治具?机器宽放?停工等料──最适当产能。(6):加工速度慢?消极怠工──现场实际产能。 分析目的就是让:实际产能最接近机器周程产能的一种方式。三:动作分析 总概:有18种基本动作组成分析手法,它用目视观察将各种基本动作进行组合也可称作目视分析法。

基础工业工程(易树平)课后习题答案

第二章 #1.什么是工业工程?是简明地表述IE的定义。 答: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结合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 IE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资源,优质、廉价并及时地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探求各种方法给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带来满足和幸福。 @#2.如何理解工业工程的内涵? 答:1.IE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提高质量是提高生产率的前提和基础,提高生产率是IE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把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联系起来综合研究,追求生产系统的最佳整体效益,是反映IE内涵的重要特点。 2.IE是综合性的应用知识体系。IE是一个包括多种学科知识和技术的庞大体系,实际是把技术和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科学。 3.IE应用注重人的因素。生产系统的各组成要素中,人是最活跃和不确定性大的因素。 4.IE是系统优化技术。 3.试述经典IE与现代IE的关系。如何理解经典IE是现代IE的基础和主要部分? 答:经典IE重视与工程技术相结合(不知道) 4.如何理解工业工程与生产率工程的关系? 答:工业工程与生产率工程有着共同的目标——提高企业的生产率; 工业工程技术和方法是企业提高生产率的直接途径,即工业工程师生产率工程的基础; 工业工程技术的发展将推动生产率管理和控制方法的改善,而生产率改善方法的创新、发展将促进生产率的发展; 生产率工程的发展将丰富工业工程技术、方法,推动工业工程的发展。 5.IE学科的性质如何,怎样理解这一性质? 答:IE是一门工程学科;为使生产系统有效运行,IE技术人员要不断对其加以改善,因而必须对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进行模拟、实验、分析研究。选择最好的改进方案。所以,IE是一门工程学科。 6.IE学科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是什么? 答:1.IE与管理。IE与管理的目的一致,只是做法不同 2.IE与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现代IE的技术基础和方法学。 7.IE的学科范畴包括哪些主要知识领域?企业应用的主要领域是哪些? 答:生物力学;成本管理;数据处理与系统设计;销售与市场;工程经济;设施规划(含工厂设计、维修保养、物料搬运等);材料加工;应用数学;组织规划与理论;实用心理学;人的因素;工资管理;人体测量;安全;职业卫生与医学。 IE的学科范畴:管理科学、系统工程、运筹学、工效学。应用领域:制造业建

名词解释:工业工程学(IE)

工业工程学 工业工程学(Industrial Engineering 简称IE),是从科学管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性工程专业技术。工业工程(运筹学(系统工程(工业工程师(Industrial Engineer)的工作集中在设计、执行、评估、和改进集合人力、资金、信息、知识、厂房、设备、能源、物料、和流程的制造业生产系统。更多的工业工程师投身到诸如物流、信息、金融、医疗、服务、研发、国防等等众多产业当中从事系统分析与改进工作。 工业工程这一名称很容易招致误解。实际上,在最初,工业工程的命名实际是科学管理,而在现在,在韩国等国家工业工程被称作产业工程,这更加符合它现在的应用范围。它最初是被应用于制造业,然而现在,它已经在其他相关的服务和产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工业工程的也往往被称作运作管理(Operations Management)、系统工程、和工程管理等等。 工业工程学能在任何领域当中发挥作用。工业工程师在获得工业工程学位之前也往往拥有数学、统计、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计算机或其他工程学位。工业工程师从系统科学的角度出发,理性化地处理系统中的不确定因素及复杂交互作用,从而解决产业系统中的重大管理问题和改进系统。计算机应用的深入帮助工业工程师能够应对更为复杂的问题。这些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长远发展有着深远意义。 在精益制造(工业工程师致力于消灭在生产过程中对时间,经费,材料,能源以及其他资源的浪费。他们使过程更加有效率,产品质量稳定并且更容易制造,产量得到提高。 同大多数工程学科非常专业化的应用领域不同,工业工程在几乎每一种产业中都有广泛应用。例如如何缩短在主题公园前排起的长队,优化操作方法,全球货物派送(供应链管理),制造更加价格低廉并且可靠的车辆等。 工业工程学(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工业工程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的工程学科。它是将人、设备、物料、信息和环境等生产系统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对工业等生产过程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评价与创新,从而提高工业生产率和社会经济效益专门化的综合技术,且内容日益广泛。

基础工业工程知识点

《基础工业工程》课后习题 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 1、企业的生产运作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一)离散型制造企业:(1)车间任务型生产:①每项生产任务仅使用整个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②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方式布置。(2)流水线型生产:①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组织生产②生产按节拍进行,各个工序同期进行作业,重复相同的作业内容③各道工序的单件作用时间与相应工序的工作地(或设备)数比值相等④工艺过程是封闭的。 (二)流程型制造企业:流程型制造是指通过对于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形状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形成新形状或新材料的生产方式。 (三)重入离散型制造企业:重入型制造是指产品或零件在制造过程中被某些机器(至少一台)重复加工两次以上。 (四)服务型企业:必须以为人们提供服务,以社会服务为中心组织生产,努力使顾客满意。 2、企业生产运作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浪费严重,无效劳动普遍存在,现场环境较差。 3、生产率从本质上讲反映的是什么? 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4、生产率测评的意义是什么? ①定期或快速评价各种投入资源或生产要素的转换效率及系统效能,确定与调整组织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适宜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和经营管理方针,保证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可持续发展。②合理确定综合生产率目标水平和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调控系统,制定有效提高现有生产率水平、不断实现目标要求的策略,以确保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较好或满意的产出。③为企业或组织的诊断分析建立现实可行的“检查点”,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出系统绩效的“瓶颈”和发展的障碍,确定需优先改进的领域和方向。④有助于比较某一特定产业部门或地区、国家层次中不同微观组织的生产率水平及发展状况,通过规范而详细的比较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提高与发展方案和相应的措施,以提高竞争力,求得新的发展。⑤有助于决定微观组织内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相对绩效,实现系统内各部分、各行为主体间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和工作的协同有序,从而保证集体努力的有效性。 5、生产率测评的种类与方法有哪些? (一)按生产系统投入资源或要素范围分类: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设备生产率,能源生产率,原材料生产率,成本生产率。(二)按生产系统的运作结果分类:狭义生产率,广义生产率。(三)按生产率测评层次和对象分类:国民经济生产率等。(四)按生产率测评的方式分类:静态生产率,动态生成率指数。 6、提高生产率的方法有哪些? 外部:①全社会管理者和职工对提高生产率的态度;②提高生产率的经济和环境方面的要素。内部:①工厂布置、机器和设备②成本会计和降低成本的技术③生产的组织、计划和控制④人事策略

工业工程概述

第二章现场IE概论 2.1 工业工程概述 2.1.1什么是工业工程(IE)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被广泛公认的定义是由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IE)于1955年正式提出,后修订的定义, 表述如下: “工业工程, 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 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 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2.1.2 工业工程的研究目标 工业工程的研究目标就是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率、获得最佳效益。 2.1.3 现场IE(作业研究)在制造业中的作用

2.2.1工业工程的起源 工业工程是工业化生产的产物,一般认为是本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并且从泰勒(F.W.Taylor,1856~1915)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发展起来的。泰勒在美国管理史上被称作“科学管理之父”,也被称作“工业工程之父”。 泰勒系统地研究了工场作业和衡量方法,创立了“时间研究”(Time Study)吉尔布雷斯(Frank B.Giberth,1868~1924)是和泰勒差不多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工业工程奠基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与时间研究密切相关的“动作研究”(Motion Study)。 2.3 IE手法概要 2.3.1何谓IE手法

“IE手法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以事实为依据,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生产系统进行观察, 记录分析并对系统问题进行合理化改善,最后对结果进行标准化的方法。” IE的手法有以下几点特征:客观性、定量性、通用性 2.6.2 IE手法的体系 图2-3对现场改善中的各种IE手法进行分类。 作业流程分 联合作业分 双手作业分 法 分析 图2-3

基础工业工程重要知识点整理

基础工业工程 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 第一节.企业生产动作 1.制造过程(生产过程)是将制造资源(原当否,劳动力,能源等)转变为有形财富或产品的过程. 2.离散型机械制造企业:指以一个个单独的零件组成最终成品的生产方式.其生产组织类型按其规模,重复性特点又可分为车间任务型,流水线型 (1)车间任务型生产:企业的生产同时在几个车间交叉进行,生产的零部件最终传送到装配车间装配,装配好的成品由质量部门检测,合格件出厂将会市场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方式的机械制造企业).其特点:是每项生产任务仅使用整个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另一个特点是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的方式布置,将功能相同或类似的设置按空间和行政管理的隶属关系组建生产组织,形成诸如车,刨,铣,等工段或班组. (2)流水线型生产:加工对象按事先设计的工艺过程依次顺序地经过各个工位,并按统一的生产节拍完成每一道工序的加工内容的一种生产组织方式这是一种连续的,不断重复的生产过程. 其流水线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组织生产;生产按节拍进行,各工序同期进行作业,重复相同的作业内容;单件作业时间与相应工序的工作地数比值相等;工艺过程是封闭的. 3.流程型钢铁制造企业:包括重复生产(大批量生产),连续生产.其中连续生产与重复生产有很多相同之处,区别仅在于生产的产品是否可分离 流程型制造是指通过对于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开头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形成新开头的新材料的生产方式,它们的产品常常不是以新取胜,而是以质优价廉取胜. 4.重入离散型电子制造企业:产品或零件在制造过程中被藉此机器重复架式次以上的制造过程.其多用于制造现代微电子产品. 5服务型企业:不管是从事制造业还是从事服务娄,都必须为人人们提供服务,以社会服务为中心来组织生产,生产的产品只有让顾客满意,只有得到顾客的承认,才能实现产品的价值,企业才能生存.服务型企业动作类型的划分一般有以下两种方式:按顾客的需求特性分(能用型服务,专用型服务),按系统的运用特点分(技术密集型服务,人员密集型服务) 第二节生产率与生产率管理 衡量生产率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通过使用较少的投入生产相同的产出或者通过使用相同的投入生产较多的产出来改善经营. 工业工程的功能就是规划,设计,管理和不断改善生产系统,使之更有效地运行,取得更好的效果 生产率管理就是对一个生产系统的生产率进行规划,测定,评价,控制和提高的系统管理过程,其实质是以不断提高生产率为目标和动力,对生产系统进行积极地维护和改善. 生产率测定与评价的概念:是对某一生产,服务系统或社会经济系统的生产率进行测定,评价及分析的活动和过程.其包括(生产率测定,生产率评价) 其意义在于:在整个生产率工程及管理工作过程中,生产率测评的地位与作用十分重要,它回答在哪里寻找机会来提高生产率,并指明改善与提高的工作量大小,因此,生产率测评是生产率提高的前提,是生产率管理系统过程的中心环节和实质内容之一. 生产率测定的基本方法: 静态生产率=测定期内产出量/测定期内要素投入量 影响生产率及因素的提高途径:一是增加资源的投入,如增加投资,更新设备,吸收外资引进技术,提高劳动强度等,二是从改进方法入手,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技术水平和操作熟练程度,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努力降低成本,促使企业走内涵发展的路子 第二章工业工程概述

精编【IE工业工程】IE的分析方法及工具标准工时工作简化

【IE工业工程】IE的分析方法及工具标准工时工作 简化

xxxx年xx月xx日xxxxxxxx集团企业有限公司Please enter your company's name and contentv

IE 的分析方法及工具(3)__ 標準工時、工作簡化 IE 的分析方法及工具( 3) 八、標準時間 標準時間又稱“標準工時”。 一個生產工廠,廠內生產部門有無建立標準工時,或標準工時的適用性,幾乎可衡量這個工廠的管理水準,因為管理落伍的工廠,對於工作人員的績效往往缺乏一種標準的衡量工具,而往往取法于主管的好惡,而標準工時的制訂,則可打破人為的偏差,對於績效的衡量建立在一個合理、公平的制度之下: (一)、標準時間的用途 1.作業方法的比較選擇 對於不同的作業方法透過方法研究、時間研究,可以選擇最好的作業方法。 2.工廠佈置之依據 有了產品,制程作了分析,每個作業制定了標準時間,即可測算每個作業(部門) 的負荷,依據負荷測算所需的作業空間,可達到更為流暢的工廠佈置。 3.可預估工廠負荷產量 工廠空間有多大,制程上有了標準時間,即可測算工廠產能。 4.生產計畫的基礎 生產管制部門的生產計畫,因有了標準時間,可以更精確的做生產計畫,如在進度 控制上有了問題,也可依標準時間來做人力調整。 5.可作為人力增減之依據 做何產品?計畫產量多少?工作日多少?每日計畫工作時間多少? 有了上面的資訊再加上有了標準時間,即可計算所需的人力,也就可有準備的進行 增補或調整。 6.可作為新添機器設備的依據 機器產能(標準時間換算)可得知生產量起伏時所需要之機器數量。 7.流水線生產之平衡

IE工业工程正确认知

IE工业工程正确认知 一、IE工业工程的定义 1.IE工业工程的涵义 IE工业工程包含两层涵义: 第一,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 第二,改善效率(Improve Efficiency)。 IE工业工程是一门应用性的学术领域,称为“工程”是表示其不仅要做分析,而且必须做实务设计。一般来说,凡“四大工程科系(电机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以外,且与产业现场相关者应属IE领域。也就是说,IE工业工程包括制造现场部署、机器与生产线设计、作业员的动作经济与工具设计等。 因此,对于(IE,Industrial Engineering)工业工程的定义,可以描述为:工业工程就是工厂使用到的工程技术(电机/化工/土木/机械除外)。 2.学习工业工程的原因 学习IE管理的原因主要包括: IE可应用于任何方面的企业单位 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都必须对现代化的流程设计有正确的知识与认识。首先要明确IE可应用的范围,它可应用于任何方面的企业单位(如行政、财务、采购、制造、研究等),并使这些单位的工作达到“多、快、好、省、精、美、准”的七大标准。 做好现场改善 制造单位的各级人员只有学习并精通新旧IE技术,才能做好现场改善。 IE新工业工程的学习能够使企业节省成本 提倡“节能降耗”口号的企业,更应该学习IE新工业工程中的调配与节省成本模式。只有通过一系列学习,才能达到企业的目标——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 1960年左右,工业工程成为大学中的科系,最初被称为工业工程管理,也可称为产业管理。IE工业工程发展到现在,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甚至可以用到服务业。例如,理发行业,如果没有用IE规划时间,就可能浪费时间;餐饮业中的麦当劳完全用IE工业工程的管理方案,这也是麦当劳作业程序非常快的主要原因。 二、传统IE工业工程的发展 1.1911年科学管理之父泰勒大师的实验——工具改善 【案例】

IE工业工程的应用

学习导航 通过学习本课程,你将能够: ● 掌握IE的七大精神; ● 了解IE七精神的新旧模式; ● 做好新IE资源调配的应用; ● 学会将IE模式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IE工业工程的应用 一、IE七精神 1.工作分析拆解(JA,Job Analysis) IE强调做任何事情必须做工作分析拆解,称作JA,J指英文单词job,叫做工作;A指英文单词Analysis,含义是分析。因此,通译为工作分析,有的也译作工作拆解。工作分析要求将一件大的工作裁小,之后就可知道怎么做。 【案例】 上司的“不合理要求” 早晨10点钟,上司对王小姐说,中午1点公司要去露营,要求王小姐进行相关的准备。王小姐回答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好准备,因为以往的准备工作总是需要6个小时,从早晨10点开 始,最快也要到下午4点才能做好准备,但是,上司却要求她一 定要在下午1点钟完成准备工作。 按照企业精神,合理的要求是训练,不合理的要求是磨炼。上司给

王小姐下达了看似不合理的工作要求,王小姐就要对所做事情进行分析,一般来说,露营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租营帐、买火车票、买点心物品三件事。在以往的准备中,租营帐需要花3个小时,买火车票需要花2个小时,买点心物品需要花1个小时,要高效率地完成这三件事,就需要进行工作拆解。如果拆解完发现确实不能完成,就需要让别人协助完成,通过组织的活化,彼此支援和调配,提升效率。例如,让李先生花3个小时去租营帐,让刘小姐花1个小时买点心物品,而王小姐自己用2个小时买火车票。 所以,工作分析拆解,就是把工作拆开设计流程,这并不仅仅只适用于制造业,IE也可以运用到其他行业,如服务业、自动化生产行业等。 2.标准工时 例如,在上文案例中,李先生租营帐的时间是3个小时,刘小姐购买点心物品的时间是1个小时,王小姐购买火车票的时间是2个小时,这就是标准工时,即对每一段工作都有标准时间。 3.装配组合 例如,上文案例中,完成工作分析拆解之后,李先生可以马上去租营帐,而王小姐是否要等1个小时之后再去买火车票,刘小姐是否要等2个小时之后才去买点心物品,到底是同时出发比较好,还是同时汇合比较好。一般来说,同时汇合的结果比较好,即JIT。 4.进度时序 进度时序表,即对每个人什么时间干什么事做出具体的计划。 5.品质稽核 品质稽核,强调要将目标计划完成。但在实际中,有很多情况会导致目标不能如期完成,如不良产品(不合格产品)。因此,产品的质量检查非常重要。 在一般的工业企业中都有质量检查体系,有负责质量检查的副总、科长、主任、组长、质量检查员等,而对于质量的把关,不能等产品已

基础工业工程知识点

基础工业工程知识点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基础工业工程》课后习题 第一章生产与生产率管理 1、企业的生产运作有哪几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一)离散型制造企业:(1)车间任务型生产:①每项生产任务仅使用整个企业的一小部分能力和资源②生产设备一般按机群方式布置。(2)流水线型生产:①工作地专业化程度高,按产品或加工对象组织生产②生产按节拍进行,各个工序同期进行作业,重复相同的作业内容③各道工序的单件作用时间与相应工序的工作地(或设备)数比值相等④工艺过程是封闭的。 (二)流程型制造企业:流程型制造是指通过对于一些原材料的加工,使其形状或化学属性发生变化,最终形成新形状或新材料的生产方式。 (三)重入离散型制造企业:重入型制造是指产品或零件在制造过程中被某些机器(至少一台)重复加工两次以上。 (四)服务型企业:必须以为人们提供服务,以社会服务为中心组织生产,努力使顾客满意。 2、企业生产运作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浪费严重,无效劳动普遍存在,现场环境较差。 3、生产率从本质上讲反映的是什么? 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 4、生产率测评的意义是什么? ①定期或快速评价各种投入资源或生产要素的转换效率及系统效能,确定与调整组织 发展的战略目标,制定适宜的资源开发与利用规划和经营管理方针,保证企业或其他组织的可持续发展。②合理确定综合生产率目标水平和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调控系统,制定有效提高现有生产率水平、不断实现目标要求的策略,以确保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较好或满意的产出。③为企业或组织的诊断分析建立现实可行的“检查点”,提供必要的信息,指出系统绩效的“瓶颈”和发展的障碍,确定需优先改进的领域和方向。④有助于比较某一特定产业部门或地区、国家层次中不同微观组织的生产率水平及发展状况,通过规范而详细的比较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提高与发展方案和相应的措施,以提高竞争力,求得新的发展。⑤有助于决定微观组织内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相对绩效,实现系统内各部分、各行为主体间利益分配的合理化和工作的协同有序,从而保证集体努力的有效性。 5、生产率测评的种类与方法有哪些? (一)按生产系统投入资源或要素范围分类: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设备生产率,能源生产率,原材料生产率,成本生产率。(二)按生产系统的运作结果分类:狭义生产率,广义生产率。(三)按生产率测评层次和对象分类:国民经济生产率等。(四)按生产率测评的方式分类:静态生产率,动态生成率指数。 6、提高生产率的方法有哪些?

工业工程概述

第二章现场IE概论 工业工程概述 什么是工业工程(IE)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被广泛公认的定义是由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AIIE)于1955年正式提出,后修订的定义, 表述如下: “工业工程, 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 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 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工业工程的研究目标 工业工程的研究目标就是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到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率、获得最佳效益。 现场IE(作业研究)在制造业中的作用

工业工程的起源 工业工程是工业化生产的产物,一般认为是本世纪初起源于美国,并且从泰勒()等人创立的科学管理发展起来的。泰勒在美国管理史上被称作“科学管理之父”,也被称作“工业工程之父”。 泰勒系统地研究了工场作业和衡量方法,创立了“时间研究”(Time Study)吉尔布雷斯(Frank ,1868~1924)是和泰勒差不多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工业工程奠基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与时间研究密切相关的“动作研究”(Motion Study)。 IE手法概要

何谓IE手法 “IE手法是以人的活动为中心,以事实为依据,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生产系统进行观察, 记录分析并对系统问题进行合理化改善,最后对结果进行标准化的方法。” IE的手法有以下几点特征:客观性、定量性、通用性 IE手法的体系 图2-3对现场改善中的各种IE手法进行分类。 法 分析 法 .PTS 图2-3

IE工业工程基础知识

IE工业工程基础知识(一) 就生产线改善内容展开介绍一下IE(工业工程):工业工程(IE)的定义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是以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组成的集成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应用工程技术、管理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等知识,对其进行规划、设计、管理、改进和创新等活动,使其达到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美国工业工程学会(AIIE)对工业工程的定义:“供应工业工程是对人、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等所组成的整体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认、预测和评价。” 概括而言,所有人类及非人类参与的活动,只要有动作出现的,都可应用工业工程的原理原则,以及工业工程的一套系统化的技术,经由最佳途径达到目的。譬如工业工程中的动作连贯性分析(operation sequence),由于人类的任何一种动作都有连贯性,因此把各动作经仔细分析,分成一个个微细单元,删掉不必要的动作,合并可连接的动作,以达到工作简化、动作经济、省时省工之目的。 日本对工业工程(IE)的新定义 日本IE协会(JIIE)成立于1959年。当时对IE的定义是在美国AIIE于1955年的定义的基础上略加修改而制定的。其定义如下: “IE是对人、材料、设备所集成的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实施。为了对系统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在利用数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中的专门知识和技术的同时,还采用工程上的分析和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此后,根据AIIE的修改和补充,又在“人、材料、设备”上加上了信息和能源。 JIIE根据IE长期(特别战后)在日本应用所取得的成果和广泛的应用,IE不论在理论上和方法上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JIIE深感过去的定义已不适于现代的要求,故对IE重新定义。其定义如下: “IE是这样一种活动,它以科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人、财、物、信息、时间等经营资源,优质、廉价并及时地提供市场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同时探求各种方法给从事这些工作的人们带来满足和幸福。” 这个定义简明、通俗、易懂,不仅清楚地说明了IE的性质、目的和方法,而且还特别对人的关怀也写入定义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也正是IE与其它工程学科不同之处。这个定义可供我们了解IE的参考。 工业工程(IE)的起源与发展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它以现代工业化生产为背景,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工业工程是以大规模工业生产及社会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在制造工程学。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等学科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基础工业工程习题(重大易淑平教授)

基础工业工程习题 ——重大易树平教授 第一章生产率与生产率管理 (一)选择题 1.生产率的定义是( )。 A.一切经济价值的源泉B.产出与投入之比C.衡量生产系统转换效率D.生产要素(资源)的使用效率 2.按测定方式分类,生产率可分为( )。 A.静态生产率和动态生产率 B.直接劳动生产率和总成本生产率 C.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原材料生产率,能源生产率,总成本生产率,外汇生产率 D.单要素生产率、多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 3.IE的最高目标是( )。 A.提高生产效率B.提高劳动生产率 C.降低成本D.提高系统的总生产率 (二)填空题 1. 生产率就是____与____之比。生产率实际上是衡量____的使用效率。 2. 产出与投入比值愈大,即____愈高,意味着用____资源消耗,能够生产较多的产品;或者说生产同样的产品而花费的成本____,具有____效益。 (三)简答题 1.何谓单要素生产率? 2.何谓多要素生产率? 3.试分别写出静态生产率和动态生产率表达式。 解答:

(一) 选择题 1 B 2 A 3 D (二)填空题 1. 解 产出 投入 生产要素 2. 解 生产率 同样多的 较少 更高的 (三)简答题 1.何谓单要素生产率? 。 答 单要素生产率是指一种生产过程的实际产出量对某一种给定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如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材料生产率、能源生产率等各种要素生产率。 2.何谓多要素生产率? 答 多要素生产率是指一种生产过程的实际产出量对某几种要素的实际投入量之比,它表明几种要素的综合使用效率。 3.试分别写出静态生产率和动态生产率表达式。 答静态生产率: 测定期内要素总投入量测定期内总产出量生产率= 动态生产率: 基准期投入量测定期内要素总投入量测定期投入量测定期内总产出量生产率//= 4.为什么要测定动态生产率? 答 因为工业工程师为了提高生产率,最关心的是将本企业的生产率与历史最好水平或与同行业的最高水平作比较,考察是否有所提高,以便找出差距,明确努力的方向。所以,既需要测定一个时期的静态生产率,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不同时期生产率的变化,这就需要测定动态生产率。 5.试列举制造企业应用工业工程提高生产率的若干常用方法。 答①运用IE 对现有生产组织进行系统分析,改进工厂布置。②生产技术和设施更新改造,采用现代化制造技术。③加强研究,开发新工艺,建立新流程。④开展工作研究,改善作业和工艺系统,减少多余操作和无效工作时间。⑤应用价值分析改进产品设计,减少产品工作量,降低成本。⑥应用现代生产/库存技术(如MRP 、MRP Ⅱ),建立均衡和高效的生产系统。⑦在生产系统设计和改造中运用现代物流技术。⑧运用可靠性工程进行系统维护,保证系统运行质量。⑨采用工效学知识和技术改善作业环境,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⑩注重进行组织

(IE工业工程)工业工程案例

目录 1. 绪论 (1)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 1.2背景简介 (2) 2. 现场调查及现行问题分析 (2) 2.1车间布局概述介绍 (2) 2.2现行车间布局分析 (3) 2.3现存问题分析 (7) 2.3.1 运用“5W1H”技术提问分析,如表所示: (7) 2.3.2 现行布置存在的问题 (8) 3. 制定改善方案 (8) 3.1提出改进措施 (8) 3.2改善方案分析 (9) 4. 改善方案的评价和实施 (12) 4.1改善前后效果分析 (12) 4.2改善方案的评价 (12) 5. 课程设计总结 (13) 5.1设计面临的问题 (13) 5.2个人收获总结 (13) 6.参考文献 (14)

西安高科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PVC塑料异型材生产车间布置与经路分析及改进 1. 绪论 1.1课程设计的目的 设施布置与产品路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生成效率、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在制造企业,设施布局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进行布局研究的需要也越来越迫切,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的经营模式逐步转向集团化和国际化,西安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作为该行业的佼佼者,在生产运作过程中,随着生成车间的扩建,如何对生产车间的布局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与此同时客户对产品的种类、价格、交货期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西安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产品有400余种,企业的生产模式正再从大规模生产向更具有柔性的小规模面向客户行成产模式转变,在原有的生产布局上提出应有的改进,使其满足生产计划的变化。因此无论是扩大生产新建车间还是在原有车间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重组,都需要进行快速合理的布局设计。生产车间是物料转化为成品的场所,是企业最重要的一环,因此本文对加工车间的布局原则,物料路经,搬运系统进行研究,并运用“5W1H”和“ECRS”四大原则进行研究,运用布置与路径图进行分析和改善。布置和路径分析重点对“搬运”和“移动”的路线进行分析,常与流程程序图配合使用,以达到缩短距离和改进不合理流行的目的。便于对产品、零件或人与物的移动路线进行分析,通过优化设施布置,改变不合理的流向,减少移动距离,以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同时更加细化和掌握课本理论知识,

(IE工业工程)工业工程从入门到精通

工业工程简介: 1.工业工程定义 最具有权威性的和今天被广泛采用的美国工业工程学会(SIE)于1995年正式提出,后经修订的定义: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评价。 《美国大百科名书》(1982年出版)对IE的解释是:工业工程是一个组织中的人,物料和设备的使用及其费用作详细分析研究,这种工作由工业工程师完成,目的是使组织能够提高生产率,利润和效率。 工业工程专家Philipe Hicks博士指出:工业工程的目标就是设计一个生产系统及该系统的控制方法,使它以最低的成本生产具有特定质量水平的某种或几种产出,并且这种生产必须是在保证工人和最终用户的健康和安全条件下进行。 从上可看出,工业工程的目标就是使生产系统投入的要素得有效利用,降低成本,保证质量和安全,提高生产率,获得最佳效益。 2.工业工程研究范围: 美国国家标准ANSI-294(1982年修订版),把IE分为17个分支:生物力学,成本管理;数据处理与系统设计;销售与市场;工程经济;设施规划;材料加工(含工具设计。工艺研究,自动化等);应用数学(含运筹学,管理经济学,统计质量控制,统计学);组织规划;生产规划与控制(含库存管理,运输路线,调度和发货等);实用心理学;方法研究作业测定;人的因素;工资管理;人体测量;安全;职业卫生与医学。 3.现代IE的基本工作内容及特点: 1)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如果用一名话来表明工业工程师的抱负的话,就是生产率。 2)I E是综合性的应用知识体系。 3)注重人的因素是IE区别于其它工程学科的特点之一 生产系统和各种组成要素中,人是最活跃的和不确性最大的因素。I E为实现其目标,在进行系统设计,实施控制和改善的过程中,都必须充分考虑到人和其它要 素这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发人为中心行设计。 4)I E 重点是面向微观管理。 为达到减少浪费,降低成本的目的,IE重点面向微观管理,解决各种管理问题,从制订作业标准和劳动定额,现场管理优化直至各职能部门之间的直辖市和管理改 善,都需要I E发挥作用。 5)I E是系统优化技术。 I E所强调的优化是系统整体的优化,不单是某个生产要素(人,物料,设备…….) 或某个局部(工序,生产线,车间…….)的优化,其最终目标是追求系统整体最佳的效 益(最少投入,最大产出) 特别指出的是:生产系统的优化不是一次性,I E所追求的也不是一时的优化,而是经常地研究系统的优化,对系统不断地更新,以使其适合新的工艺。新的管理 方式,永远获得更高的综合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