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

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
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

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

体系实施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近年来,湖北省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启动并实施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在全省共同努力下,湖北省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日益完善,群众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但制约文化发展的因素仍存在。为进一步提高文化资金使用效益,我们对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以期了解项目建设现状、摸清发展瓶颈并为今后制定相关文化政策提供依据。

一、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结果

此次评价工作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和《湖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从投入、过程、产出、效果四个维度设计指标体系,通过绩效指标打分法、现场调查法、社会调查法收集数据并评分,最终计算出湖北省绩效得分为82.08分,绩效等级为良好(见表1)。

表1 2017年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评价得分表

一级指标权重二级指标权重三级指标权重

三级指

标得分

二级指

标得分

一级指

标得分

投入15 项目立项10

项目立项规范性 5 5

10

13

绩效目标合理性 5 5

资金落实 5 资金执行率 5 3 3

过程20 项目管理10

管理制度健全性 5 5

10

18

制度执行有效性 5 5

财务管理10

管理制度健全性 5 5

8

资金使用合规性 5 3

产出35 读书看报 6

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增长率 2 2

6

34.6

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增长率 2 2

电子图书增长率 2 2

观看电视 4 户户通设备安装开通率 4 3.54 3.54

收听广播 6

村级广播室建设完成率 3 2.85

6.46

村级广播系统终端建设完成率 3 3.61

观赏电影 4 公益电影放映场次完成率 4 4 4

文体活动 6

文化馆、站提供文化服务次数增长率 2 2

6

文化馆、站服务惠及人次增长率 2 2

博物馆文化服务次数增长率 2 2

公共数字服

务6

公共电子阅览室面积增长率 2 2

6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访问增长率 2 2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免费共享增长率 2 2

人才培养 3

文化站从业人员增长率 1 1

2.6

文化馆从业人员增长率 1 0.6

文化馆志愿者服务队伍增长率 1 1

效果30

社会效益10

公共文化设施或场所参与度和知晓率 5 2.47

3.55

16.48

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参与度和知晓率 5 1.08

服务对象满

意度

20

公共文化阵地满意度 5 3.42

12.93

公共文化队伍满意度 5 3.33

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满意度 5 3.18

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意度 5 3

总分 100 100 100 82.08 82.0882.08

评分结果:优()良(√)中()差()

注:绩效等级按照综合绩效评价得分的分值分为:优(90≤S≤100);良(80≤S<90);中(60≤S<80);差(S<60)四个等级

(一)全省整体绩效情况

1.项目投入

(1)项目立项

本项目立项规范,注重专项内容设置、决策过程以及申报过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一是项目内容设置与国家及地方政策、规划、社会需求等相关内容相符。本项目立项依据是《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湖北省“十三五”时期文化事业发展规划》的相关要求。二是对项目资金的安排注意避免与其他项目重复交叉,慎重考量专项资金是否存在可替代性、重复性的问题。三是决策过程规范,注重项目决策的论证过程,认真做好可行性研究、专家论证、风险评估、集体决策等工作。因此,项目立项规范性指标的5分。

本项目绩效目标的设定具有充分的合理性。“十三五”期间,湖北省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设定了明确的绩效目标。《湖北省“十三五”时期文化事业发展规划》明确规定,“十三五”时期,全省“三馆一站”覆盖率达到1.3个以上,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以上标准……。这一绩效目标既是严格按照相关文化政策而设定的,更是实事求是地结合全省发展情况和群众文化需求而设定的。因此,绩效目标合理性指标的5分。

(2)资金落实

根据实地调研和省财政厅、省文化厅开展的专项资金大检查来看,各层级、各部门普遍制定了专项资金分配使用方案,但由于分配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不足,影响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因此,资金执行率指标得3分。

2.项目过程

(1)项目管理

为保障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有序推进,全省各层级相关部门制定一系列管理制度、实施标准等。省级部门制定了相关管理制度,如《湖北省“流动图书车”实施管理办法(试行)》、《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过程管理规定(暂行)》、《湖北省“十三五”时期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实施办法》等。各地区也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办法。例如,潜江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事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文物保护五纳入的通知》等。神农架林区制定了《全民健身条例》。因此,管理制度健全性指标得分为5分。

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能够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及地方业务管理规定要求,专项相关内容实施能够按照相关规定履行政府采购程序,各层级具体项目实施方案、政府采购相关材料、项目调整情况及手续、项目执行结束后相关验收材料以及其他反映过程管理的相关材料规范、齐全。因此,制度执行有效性指标得5分。

(2)财务管理

“十三五”时期,湖北省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资金管理制度健全,以管理制度或实施办法等形式规定了各类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的资金补助标准。《湖北省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湖北省演艺集团公益性演出补贴管理暂行办法》、《省财政厅、省文化厅关于落实乡镇文化站设备购置地方负担资金的通知》等文件加强了对各类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因此,管理制度健全性指标得5分。

项目专项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全省专项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符合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规定,不存在挤占、挪用、截留等情况,同时资金管理符合国库集中支付、结转结余资金使用等相关规定。但部分地市或部门未建立健全并执行监管、评价机制,监督工作未落实到位。因此,根据评分标准,资金使用合规性指标得3分。

3.项目产出

(1)读书看报

2016年、2017年,湖北省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分别为0.56册、0.61册(见图1),2017年的增长率为8.93%,因此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增长率指标得2分。

图1 2015-2017年湖北省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

根据图2,2017年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较2016年增长了306.30人次,增长率为14.71%,因此公共图书馆流通人次增长率指标得2分。

图2 2015-2017年湖北省公共图书馆总流通人次

2017年,湖北省公共图书馆电子图书共4166.078万册,2017年较上一年增长了19.09%。根据绩效评分标准,电子图书增长率指标得2分。

(2)观看电视

根据国家相关文件要求,户户通设备安装开通率要达到98%以上。2017年,全省广播电视户户通第一期工程安装开通率为100.11%,第二期工程安装开通率为76.81%(见表2)。根据评分标准,此项绩效指标得分3.54分。

表2 全省广播电视户户通第一期、第二期工程建设进展情况

任务

信息录入安装开通

数量录入率数量开通率

第一期817627 819838 100.27% 818490 100.11% 第二期632373 500765 79.19% 485755 76.81% 备注:以上数据统计截至时间为2017年12月31日。

(3)收听广播

表3显示,2015年-2017年,湖北省村级广播室建设数量逐年增长,由12080个增长至24422个,完成率由46.80%上升至95.09%,村级广播室建设完成率指标得2.85分。

表3 2015-2017年湖北省村级广播室建设完成情况

年份应完成数(个)已完成数(个)完成率

2015 25813 12080 46.80%

2016 25750 21290 82.68%

2017 25683 24422 95.09%

表4显示,湖北省村级广播系统终端设备音柱、大喇叭的建设完成情况越来越好,且2017年超标完成任务,完成率达到120.48%,因此村级广播系统终端建设完成率指标得3.61分。

表4 2015-2017年湖北省村级广播系统终端建设完成情况

年份

安装音柱(个)安装大喇叭(个)安装终端总数

(个)

计划数实际完成数计划数实际完成数

2015 131495 97611 54002 24785 122396

2016 182889 177749 47776 41205 218954

2017 182900 211718 46221 48855 260573

(4)观赏电影

“十三五”时期,全省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项目建设良好,2015年放映公益电影31.71万场,2016年放映31.5万场,2017年放映31.71万场。《农村数字电影发行放映实施细则》规定“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根据这一标准,湖北省2017年应播放306336场电影,湖北省全年实际完成电影播放317148.09场,达到国家要求的标准。因此,根据绩效评分标准,公益电影放映场次完成率指标得分为4分。

(5)文体活动

2017年,全省文化馆、站提供文化服务次数64418次,增长率为5.06%,因此文化馆、站提供文化服务次数增长率指标得2分。

图3 2015-2017年湖北省文化馆、站提供文化服务次数

图4显示,2016年、2017年,全省文化馆、站服务惠及人次分别为2198.867万人次、2785.39万人次,2017年较2016年增长了26.67%,因此文化馆、站服务惠及人次增长率指标得2分。

图4 2015-2017年湖北省文化馆、站服务惠及人次

根据图5,2016年,全省博物馆文化服务次数为2671万人次,2017年的相应数据为2671.24万人次,文化服务次数为正增长,因此博物馆文化服务次数增长率指标得满分,即2分。

图5 2015-2017年湖北省博物馆文化服务次数

(6)公共数字服务

2016、2017年,全省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面积分别是3.787万平方米、4万平方米, 2017年的增长率为5.62%。因此公共电子阅览室面积增长率指标得2分。2016年,公共图书馆网站访问量为33075209页次,2017年为65055913页次,则增长率为96.69%,因此公共数字文化资源访问增长率指标得2分。2017年,公共图书馆可供读者免费共享的电子图书共1962.129万册,较上一年增长了3.38%,因此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免费共享增长率指标得2分。

(7)人才培养

根据图6,2016年和2017年文化站从业人员数量分别是2725人和2848人,2017年较上一年增长了123人,增长率为4.51%,因此文化站从业人员增长率指标得1分。2017年,文化馆从业人员数量较2016年少了31人,增长率为-0.014,因此文化馆从业人员增长率指标得0.6分。

图6 2015-2017年湖北省文化站、文化馆从业人员数量

2016-2017年,全省文化馆志愿者服务队伍从951个增长至1420个,增长率为49.31%,因此文化馆志愿者服务队伍增长率指标得1分。

图7 2015-2017年湖北省文化馆志愿者服务队伍数量和人数

4.项目效果

(1)社会效益

根据调查,群众对公共文化设施或场所的参与度和知晓率不高,整体参与度和知晓率的平均值是2.542,没到超过3,即“很少去”。其中,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站、文化广场的参与度和知晓率相对其他设施或场所较高,分别为2.658、2.726,农家书屋、村文化活动室、健身步道以及篮球场/乒乓球台/台球室/足球场等的参与度和知晓率低于2.5(见表5)。根据评分标准,公共文化设施或场所参与度和知晓率指标得分2.47。

表5 2017年湖北省公共文化设施或场所群众参与度和知晓率情况

项目参与度和知晓率“很少去”及以上

问卷数量(份)

有效问卷数量

(份)

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文化站

2.658 249 471

农家书屋 2.465 222 473

文化广场 2.726 247 470

村文化活动室 2.514 233 471

篮球场/乒乓球台

/台球室/足球场等

2.452 224 469

健身步道 2.435 222 474

整体情况 2.542 1397 2828

根据调查,群众对公共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点的参与度和知晓率较低,平均值分别为1.716、1.717(见表6),因此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参与度和知晓率指标得分为1.08。

表6 2017年湖北省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群众参与度和知晓率情况

项目参与度和知晓率“很少去”及以上问

卷数量(份)

有效问卷数量

(份)

公共电子阅览室 1.716 100 468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

工程服务点

1.717 102 470

整体情况 1.716 202 938

(2)服务对象满意度

2017年,社会公众对公共文化阵地的满意度不高,被调研的九类文化阵地的满意度平均值为2.843,没有超过3,即一般满意。其中,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公共阅览室(含电子阅览室)的满意度最低,低于2.8(见表7)。根据绩效评分标准,公共文化阵地满意度指标得分为3.42。

表7 2017年湖北省公共文化阵地群众满意度情况

项目满意度“一般满意”及以

上问卷数量(份)

有效问卷数量

(份)

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 2.890 320 436

农村文化站 2.867282 405

农家书屋 2.821 265 397 文化信息共享工程

基层服务点

2.794256 388

文化体育广场 2.890 293 419

村文化活动室 2.889 281 407

公共阅览室

(含电子阅览室)

2.779 252 389

农村文化示范点 2.816 256 391

报刊栏(亭) 2.839 286 415 文化阵地整体情况 2.843 2491 3647 表8显示,2017年,社会公众对我省公共文化服务队伍的整体满意度是2.828。在所有有效问卷中,对文化队伍评价“一般满意”、“比较满意”、“很满意”的问卷数量不多,仅占有效问卷数量的66.64%。根据评分标准,公共文化队伍满意度指标绩效得3.33分。

表8 2017年湖北省公共文化队伍群众满意度情况

项目满意度“一般满意”及以上

问卷数量(份)

有效问卷数量

(份)

文艺演出团队 2.848 264 389

电影放映队 2.825 257 389 其他业余文艺组织 2.810 254 385

文化队伍整体情况 2.828 775 1163

2017年,群众对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送影视戏曲电影网络等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的满意度是2.808。其中,送戏下乡项目的满意度最高,为2.906,其次为文化工作者下乡服务(下乡文艺辅导)、文化活动(演出或比赛),满意度分别是2.828、2.825(见表9)。根据绩效评分计算方法,公共文化服务内容满意度三级指标的绩效得分是3.18。

表9 2017年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内容群众满意度情况

项目满意度“一般满意”及以上

问卷数量(份)

有效问卷数量

(份)

送戏下乡 2.906 283 417

送电影下乡 2.816 281 415 送影视戏曲电影网络

信息资源

2.791 266 408

政府或图书馆送书、借书(流

动车借书) 2.773 264 410 文化工作者下乡服务

(下乡文艺辅导) 2.828 241 384

文化活动

(演出或比赛)

2.825 245 395

体育活动

(演出或比赛)

2.773 238 392

文艺培训和辅导 2.802 231 378

网络文化信息讲座

2.777 235 377

农业科技培训

2.802 242 384

年节民俗活动

(政府资助或村内自办) 2.798 239 383 服务内容整体情况 2.808 2765 4343 相较文化阵地、文化队伍、服务内容,群众对服务水平的满意度相对较低,服务水平群众整体满意度为 2.747(见表10)。其中,对公共文化设施质量的满意度最高,为2.784;对公共文化产品数量的满意度最低,为2.718。满意度在“一般满意”及以上的问卷数量为1264份,占有效问卷总数的59.91%。根据评分标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意度绩效得分是3分。

表10 2017年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群众满意度情况

项目满意度“一般满意”及以

上问卷数量(份)

有效问卷数量

(份)

公共文化产品数量 2.718 253 433 公共文化设施质量 2.784 265 431 公共文化活动质量 2.753 255 418 公共文化服务的

宣传力度

2.750 233 396

获得公共文化服务

2.731 258 432

的便利性

服务水平整体情况 2.747 1264 2110

(二)各地区绩效情况

2017年,全省大多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绩效情况较好,17个地区的绩效等级均达到中等及以上。其中,宜昌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最好,绩效得分为93.2,绩效等级为优;荆州市、武汉市、黄石市以及荆门市等14个地区绩效得分在80-90分之间,绩效等级为良;恩施州和黄冈市的绩效得分相对较低,绩效等级为中。

表11 2017年湖北省各地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绩效得分情况

地区绩效排名绩效得分绩效等级

宜昌市 1 93.2 优

荆州市 2 84.05 良

武汉市 3 82.91 良

黄石市 4 82.84 良

荆门市 5 82.17 良

咸宁市 6 81.98 良

潜江市7 81.82 良

随州市8 81.79 良

仙桃市9 81.49 良

十堰市10 81.10 良

天门市11 81.01 良

襄阳市12 80.97 良

神农架13 80.92 良

孝感市14 80.89 良

鄂州市15 80.08 良

恩施州16 79.94 中

黄冈市17 76.56 中

在项目投入方面,各地区绩效得分一样,均为13分。全省17个地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的立项过程规范,项目绩效目标设置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社会发展实际以及群众文化需求,因此项目立项规范性、绩效目标合理性两个指标均得满分。但由于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合理性不足,各地区的资金执行率指标均被扣2分。

表12 2017年湖北省各地区一级指标绩效得分情况

地区项目投入项目过程项目产出项目效果

武汉市13 19 34.43 16.48

黄石市13 18 35.36 16.48

十堰市13 18 33.62 16.48

宜昌市13 18 39.63 22.57

襄阳市13 18 33.49 16.48

鄂州市13 17 33.6 16.48

荆门市13 18 34.69 16.48

孝感市13 17 34.41 16.48

荆州市13 17 37.57 16.48

黄冈市13 18 34.61 10.95

咸宁市13 17 35.5 16.48

随州市13 18 34.31 16.48

恩施州13 18 31.8 17.14

仙桃市13 17 35.01 16.48

潜江市13 18 34.34 16.48

天门市13 17 34.53 16.48

神农架13 19 32.44 16.48

平均得分1317.76 34.67 16.55

在项目过程方面,各地区绩效得分相差不大,分值在17-19分之间,扣分项主要集中在“制度执行有效性”和“资金使用合规性”两项指标。鄂州市、孝感市、荆州市等少部分地区在项目管理制度落实方面由于执行力度不足,“制度执行有效性”被扣1分。各地区由于未建立或未落实项目资金监管、评价机制,在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没有进行跟踪监控或绩效考核,因此17个地区的资金使用合规性指标均被扣1-2分。

在项目产出方面,17个地区的绩效得分差异较大,是影响各地区绩效排名的重要因素。表12显示,2017年,17个地区“项目产出”指标的平均分是34.67,仅有6个地区达到这一平均水平。其中,宜昌市分值最高,为39.63;其次是荆州市,得分37.57;黄石市、咸宁市、仙桃市的“项目产出”指标得分也较高,均超过35分。具体来看,宜昌市项目产出的三级指标中,仅“文化馆、站提供文化服务次数增长率”指标被扣0.8分,主要是由于文化馆、站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数量较上一年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宜昌市农村智能广播网工程建设项目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较好,超标完成村级广播系统终端建设任务,终端安装率达到281.08%,因此“村级广播系统终端建设完成率”三级指标得分较高,为8.43,超过原设定的绩效权重分值。与宜昌市一样,荆州市的扣分项较少,仅“文化馆从业人员增长率”指标被扣0.4分、“文化馆、站提供文化服务次数增长率”指标被扣0.8分;另一方面,由于农村智能广播网工程项目建设较好,终端安装完成率高达224.69%,因此“村级广播系统终端建设完成率”指标成为荆州市的加分项。

在项目效果方面,由于此次抽样调研工作仅在宜昌、恩施、黄冈三个地方开展,因此其余14个地区的项目效果绩效得分取上述三个地方整体情况的评价得分。在被调研的三个城市中,宜昌市的项目效果绩效得分最高,为22.57;其次是恩施市,得分17.14分;黄冈市得分最低,为10.95。具体分析,三个地区的“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参与度和知晓率”得分都很低,宜昌和黄冈的得分分别低至0.41和0.5。在“服务对象满意度”下设的四个三级指标中,社会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的满意度的最低。由此可见,公共

数字文化资源相关项目是我省普遍存在的短板,今后仍需加大项目的投入力度和管理力度。同时,公共文化人才队伍的职业技能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以便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表13 2017年宜昌、恩施、黄冈项目效果绩效得分情况

地区

社会效益服务对象满意度

项目效

果得分公共文化设施

或场所参与度

和知晓率

公共数字文化

资源参与度和

知晓率

公共文化阵地

满意度

公共文化队

伍满意度

公共文化服务

内容满意度

公共文化服务

水平满意度

宜昌 3.29 0.41 4.88 4.91 4.84 4.24 22.57 恩施 2.91 2.28 3.29 3.26 2.83 2.57 17.14 黄冈 1.14 0.5 2.25 2.35 2.39 2.32 10.95

二、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存在的问题

(一)资金分配趋向简单平均化,财政政策科学性有待加强

均等化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均等化的核心是机会均等,而不是简单的平均化和无差异化。合理的财政分配应该是基于不同地区实际情况和资金缺口进行区别性分配,尤其应倾向于扶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较为落后的地区和残障人士、留守儿童和农村妇女等特殊群体,从而缩小“先天”因素导致的不同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发展差距。部分地区的财政分配出现平均化的趋势,不利用资源合理配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资源的效用发挥。

(二)绩效考评机制不完善,项目资金缺乏有效监督检查

部分地区对政策执行和资金使用的监督仍较为薄弱,对政策落实的时间、范围、效果等内容的目标达成度以及资金使用状况均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检查。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的监督缺乏制度支持,尚未有明确的法律法规对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的监督问题进行详细的规定,问责机制的缺失使得监督主体的责任意识减弱,政策执行缺乏约束力。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的监督主体不够明确。一般而言,政策执行的监督主体多为上级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同级监察部门,社会监督的缺乏而产生的内部人效应容易导致监督的非客观性。

(三)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人才引进缺乏机制规范

近年来,湖北省虽已建立了一支数量庞大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队伍,但从此次调查的结果来看,人才队伍建设仍有待进一步改进。一方面,基于调研数据,少部分地区的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从业人员数量有所下降。另一方面,

人员素质和专业能力普遍不高,存在着编制不足、学历偏低、中高级职称人员偏少等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的问题。在城乡区域配置方面,人才比例严重失衡,重城市轻乡村的现象十分普遍。在人才的招聘、选拔、录用等方面还存在着人情关系,良好的竞争制度没有得到贯彻落实,出现了劣币驱除良币现象。在人才队伍培养方面缺乏科学系统的人才培训体系,文艺人才的专业技能无法与人民群众的需求以及时代的发展相适应,当地文化特色和文化传统没有得到较好保护和传承,文化人才与当地居民之间存在文化观念和消费偏好的鸿沟。

(四)数字化服务尚未全面展开,部分地区信息化设备滞后

根据对宜昌、恩施、黄冈的调查结果,群众对“公共数字文化资源参与度和知晓率”指标的评价很低,三个地区的得分分别是0.41、2.28、0.5。究其原因,发现仍有不少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未开展数字文化服务,并且已有数字文化服务的文化场馆数字资源整合、资源共享和场馆联合不足;智能文化服务平台建设不到位,存在平台建设数量少、资源与需求脱节、信息发布滞后、应用功能不健全、宣传效果差等问题。“互联网+公共文化服务”的现代文化服务环境尚未形成。此外,还有不少中老年群众和农村群众的文化素质与网络时代、工业4.0时代脱节,缺乏使用电脑、智能手机、互联网的技能,即使有很好的数字文化资源和文化服务智能平台,他们也不会使用。不同区域的数字化水平差距明显,农村地区文化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存在宽带入户率低、WiFi无线网络覆盖率低、“三网融合”进程缓慢、“全媒体”传播平台建设滞后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问题。(五)群众参与度不高,知晓率和满意度较低

一直以来,我们在总体上对公民权利的“主动认可”存在缺陷,对公民权利体系的认识不够全面,尤其是对公民权利体系中“公民文化权利”的认识更是长期处于“缺位”状态。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中公共意识理解存在偏颇、参与意识薄弱,导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生存的人文环境脆弱。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参与度低,更有甚者对公共文化设施并不知晓。此外,由于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制定主体单一,社会参与不足,容易导致服务供给和实际需求脱节。由于供需不对接,进一步加剧了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参与度低和满意率低的现象。

三、提升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绩效的对策建议

(一)基本思路

1、新目标:增进居民文化福利

新时代下,人的主体性需求被赋予了重要意义,作为社会建设主人翁的居民个体对美好生活的诉求获得了更多的关注。从湖北公共文化建设的视域来看,在着力向人民群众提供标准化、均等化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上,增进我省居民文化福利可谓是开辟美好生活的更高层次目标。与基本公共文化需求不同的是,文化福利更重视对于个体文化感知力和吸引力的充分调动,强调从精神领域有针对性地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和满足感,是一种个性化、具像化的公共文化发展目标。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财政支持公共文化建设的方向也就得以明确,即重建钢筋水泥之中人们的精神家园,把握居民的真实文化需求,确保文化福利的有效实现。

2、新手段: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公共文化空间是公共空间在文化领域内的体现,是区域文化、社区文化和都市人际关系网络的重要载体,其不仅包含物理场所,更表现为超越了物质层面的精神文化氛围。湖北省作为中部地区典型代表,受城镇化加速发展影响显著,可尽早谋划公共文化空间机制建设。大力推动智力、高新科技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结合,走出湖北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之路,为国家层面公共文化空间机制设计提供借鉴。

3、新渠道:财政资金开放运行

财政保障资金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能够顺利运行的物质基础,但在传统文化事业体制转型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当下,财政资金的使用与分配受到部门利益与信息不对称的掣肘,难以发挥全部效用,线性化的财政保障体系也越来越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文化需求。新时代下,财政支撑模式可考虑吸纳社会流通资本尤其是文化产业资本,与社会力量友好互进,将公共文化生产过程由“政府—公共文化机构”的单向模式改造成为“政府—社会—公共文化机构”的三向互动模式。如此一来,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政府财政压力较大的困境,又可以通过引导市场资金投入公共文化建设领域,创造社会正向影响,有利于公共文化建设目标的加速实现。

4、新标准:监督体制有待优化

新时代下,在公共文化供给模式和需求层次都发生了较大变化的同时,现有的公共文化服务监督体系也需要因时而动。首先,在公共文化供给层面的监督上来看,应更加重视落实经费和物资的匹配关系,确保资金的有效利用;同时,在增进居民文化福利的目标引领下,公共文化建设的绩效评价标准应有所改良,即更侧重于对个体文化收益量和满意度的考察,可以通过现场采访、电子问卷、抽样回访等方式获得第一手数据,而非仅仅依靠统计参观人次来得出结论。

(二)对策建议

1.根据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原则,建立科学合理的省级与县级财政分担机制

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需要满足多层次性需求并适应各地区非均衡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当前多级政府管理的体制框架下,提高文化领域公共服务的效率,必须要发挥省级单位与县级单位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省级政府统筹全局的优势,发挥地方政府在区域事务管理中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明确划分省级与县级的事权与支出责任,进一步完善省级和县级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事权和支出责任的规范化管理过程;并按照事权、支出责任与财力相匹配的原则,建立文化领域合理的省级和县级财政共同分担的整体性协同投入机制。

2.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加强项目资金监督管理

做好绩效目标设定、绩效跟踪监控、绩效结果运用等各个环节的检查管理,督促各地区、各部门高效地使用公共文化经费,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率和质量。在建立健全绩效考评机制时,要注意政府自身评估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通过加强外部监督,更好地推动国务院各项政策的落实。要丰富并明确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监督主体,建立多主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监督体系,以上级业务部门监管为主导,以社会监督为补充,加强行业自律和信息监督,并充分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同时,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监督的制度支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状况的定期检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另外,还要构建公开、透明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监督平台,结合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对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政策执行的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进行信息公开和信息共享,为民众对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监督及信息反馈提供有效的途径。

3.创新人才选拔模式,改进人才管理和激励机制

公共文化人才队伍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有效性落实的重要因素,现代公共文化的人才队伍必须遵循“优化配置”的原则。在量上,通过人才引进机制,发挥湖北省高校学生众多的优势,引进文化管理人才,充实人才队伍,扭转当前部分地区文化工作人员减少的局面。在质上,注重高素质、高层次人才的管理,在选拔、培养、使用等各个环节做好人才发展工作。要坚决摒弃传统的人才使用模式,制定与时俱进的文化人才队伍培养与激励机制。另外,还需要完善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志愿者服务体系,形成文化组织员、辅导员、指导员多个层级,并探索建立文化志愿者奖励补贴机制。

4.促进数字技术与服务融合,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加大现代信息数字技术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的运用,加快数字技术与服务融合,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议开展财政支持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试点工作,以“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因地制宜、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为思路,充分利用湖北省现有优质的文化资源(包括智力、科教等),大力推动智力、高新科技与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的结合,走出湖北特色的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之路,为国家层面公共文化空间机制设计提供借鉴。建议对网络技术不断升级改造,对分散异构的公有或私有文化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其实现“云聚合”(聚合成云),进而基于云端运算,快速而精准地进行资源管理和配置。大力发展人工智能(AI)服务技术,升级和重塑公共文化场馆服务环境和服务流程,打造虚拟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5.加强宣传与服务,注重社会效益提升

要从群众知晓率、参与度、满意度三个层面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和“两微一端”等新兴媒体,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公共文化设施的开放时间、开放对象、公益性质等,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文化活动、享受公共文化建设成果。二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广大群众成为文化成果的享受者和参与者。政府应努力扩大社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制定的渠道,推动建立以党委、政府及相应文化行政部门为主导,社会组织、企业及民众积极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制定的多元协商机制。三是从需求侧出发,增强供需匹配,提升群众满意度。注重以民众需求为导向制定公共文化服务政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政策与民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匹配度与契合度。打破过去政府“大包大揽”模式,以全新的理念和方式构建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务生产体系,满足民众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汇报 (2014年7月10日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了建设文化**的战略部署,市委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对加强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实施了一大批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加强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和活跃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全市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一、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推进。通过实施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工程、农家书屋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一批重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文化惠民工程,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目前,全市有市、县(市、区级艺术馆(文化馆8个,从业人员68人;有县(市、区级公共图书馆 7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83万余册,从业人员72人,阅览室座位近2000个;有市、县(市、区级博物馆、纪念馆14个,从业人员292人,年均举办展览50多次,举办培训90多次;有演出场馆9个,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从业人员331人,年均服务观众44万人次,其中服务基层观众35万人次;有乡镇综合文化站134个,总藏书50多万册,从业人员184人;已完成全市1783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工程全面覆盖的建设任务;全市1900个行政村(含居委会实现了有线广播村村响;建成7个县级、134个乡镇街道办共141个广播室;建成了57个激情广场文化活动示范点。 (二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一是成功举办各类大型文化活动。自2007年以来,我市承办了海峡客家高峰论坛、海峡客家歌曲创作演唱大赛、第五届福建艺术节、红旗颂等大型文化活动近20场次,深受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积极开展送书、送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通知》(教技函〔2012〕70号)和《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印发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教电馆〔2013〕40号)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总体要求,推进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专项试点工作,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引领教师发展、促进学生成长、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为宗旨,结合我市实际,在学校信息化硬件设备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建立鄂尔多斯数字教育云平台,在网络化管理、学科整合、自主学习、信息化推进、过程性评价等,不断努力探索,为努力推进我市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方面,教育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化服务,探索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集约化发展,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打好坚实基础。 二、工作目标 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汇聚资源和服务,构建本地化网络条件下的学习和教学环境,探索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规模化应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区域教育信息

资源的共享程度和使用效益,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公平发展。 三、区域试点工作容 (一)建设视频互动教学及网络研修系统。通过软、硬件建设,利用网络视频互动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具备远程视频互动教学、教研、教师培训、教育视频资源共享等公共服务能力,为区域的网络教研、教师网络研修、精品课程网络直播、优质教学视频资源共享等多方面的应用活动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录播系统的建设,完成国家要求的精品课程、学校优秀课例、优质课程的录制。由此建立优秀课例资源库,丰富资源容,促进资源建设;通过点播、直播增加教研手段;通过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反思功能,建立起互动平台,促进教师交流,共享教育资源;建立自主学习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共享优质教师资源。 (二)充分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省、市服务平台,组织广大师生开展同步课堂、推送资源、探究性学习、名师课堂、“名师”导学、网校选课、网校辅学、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名师工作室等10种应用模式在教育教学中的试验。 (三)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课题研究,探索规模化应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学校试点工作重点容(主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探索;校本教育资源应用模式探索;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教研模式创新探索;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精选范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范文xx镇是于都的东大门,距于都县城仅17公里,323国道穿境而过,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作为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健全设施网络,拓宽服务渠道,加快构建覆盖城乡、面向广大群众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推进我镇经济社会文化协调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加强设施网络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基础 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县直文化单位的大力支持下,xx 镇文化硬件和软件的建设都取得了明显的改善,为我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提供了有力保障,全镇文化事业迈上新台阶。 (一)综合文化站功能凸显 xx镇综合文化站于2019年改建,坐落于政府大院左侧与xx大道路口交汇处,同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站内设置多功能活动厅、书刊阅览室、培训教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室等基本功能室,同时配套了室外篮球场、乒乓球场、露天舞台、宣传栏等文体娱乐宣传设施及场所。站内建筑面积829.38㎡,总投资60余万元,是集书报刊阅读、宣传教育、文艺娱乐、科普培训、信息服务、体育健身等各类文化活动于一体的标准化综合文化站。 (二)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管理并重 加强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其活动面积均达100平方米,整合农

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资源和体育活动场所,形成村级(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各村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确保文化活动室功能齐全、环境整洁,管理规范。积极向上争取“农家书屋”惠民工程指标,农家书屋拥有的图书平均达1500多册,书籍种类涉及农业、科普、法律法规、文艺书刊等。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村级服务点实现全覆盖,通过共享平台,村级服务站点成为培训、学习和娱乐中心。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确保文化活动室与农家书屋、共享工程服务点的利用率,使广大群众享受免费、优质的文化资源,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镇政府、村委会每年拨付一定的经费,保障活动室和农家书屋的正常运转。 二、积极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从群众的需要出发,深入实施文化惠民活动,提升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实现文化服务实用、优质、高效和便捷。 (一)积极开展农村文化三项活动。丰富文化下乡内容,扩大覆盖面,进一步深入偏远村组,不断提升活动实效。我镇始终把服务新农村建设,服务农民群众,建设和谐社会为落脚点,充分发挥“政府买单,农民看戏、看电影,开展文体活动”的惠民政策,认真组织开展好农村文化三项活动。每个行政村每年看12场以上电影,3场以上戏剧及文艺演出,组织群众文体活动5次以上,三项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丰富活跃了农村群众文化生活,受到了群众的赞扬。 (二)全面实行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政策。综合文化站、村级文

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河北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 (2016—2020年) 一、服务项目与内容 (一)基本服务项目 1、读书看报 (1)公共图书馆(室)、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村指行政村,下同)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含农家书屋)等配备图书、报刊和电子书刊,并免费提供借阅服务。 (2)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含电子文献)不少于0.6册(件),人均年新增公共图书馆藏量不少于0.03册。农家书屋基本配备的图书不少于1200种、 1500册,报纸期刊不少于5-10种,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不少于100种(张),年新增图书不少于60种,组织读书活动不少于4次。 (3)省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150TB,市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25TB,县级图书馆可用数字资源量不低于3TB。 (4)在城镇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和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点设置阅报栏或电子阅报屏,实时更新,提供时政、“三农”、科普、文化和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2、收听广播 (1)为全民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

(2)通过直播卫星提供不少于17套广播节目,通过无线模拟提供不少于6套广播节目,通过数字音频提供不少于15套广播节目。 观看电视通过直播卫星提供25套电视节目,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提供不少于15套电视节目,未完成无线数字化转换的地区,提供不少于5套电视节目(中央1、7、 13套,省第1套和地市1套电视节目)。 3、观赏电影 (1)为农村群众提供数字电影放映服务,每一行政村每年不少于12场,其中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2年)比例不少于1/3。 (2)为中小学生每学期提供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 4、送地方戏 (1)县(市、区)要在行政区域内重点扶持不少于1个文艺院团。 (2)根据群众实际需求,采取政府采购方式,每个乡镇(街道)每年有5场以上戏剧戏曲等文艺演出。价格按照省级不低于10000元/场、市级不低于5000元/场、县级不低于3000元/场进行采购。 5、设施开放 (1)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和公共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基本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

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 见 1

2

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 施意见 (鲁办发[]33号12月6日)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1号)精神,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党的十七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对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 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新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深入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发展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任务,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省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的新跨越,具有重要意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全 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但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全省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 3

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充分认识文化发展面临的机遇和问题,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有重点、有步骤地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 富多彩,真正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 二、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建设 和谐文化、弘扬中华文化、推进文化创新,繁荣发展富有山东特色的先进文化,推动我省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区域文 化协调发展,坚持把建设重心放在基层和农村,统筹规划、加大投入、 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着力改进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网络,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 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为在新起点上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二)目标任务。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相适应,按照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读书看报、进行公共文化鉴赏、参加大众文化活动等基本文化权益。努力建设以公共文化产品生产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 4

互联网大数据+云+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云+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建 设 方 案

目录 1.前言 (4) 1.1概述 (4) 1.2建设内容 (4) 1.2.1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4) 1.2.2优质资源班班通 (5) 1.2.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5) 2.技术实现架构 (5) 2.1IAAS 层(基础设施即服务) (6) 2.2PAAS层(平台即服务) (6) 2.3SAAS层(软件即服务) (7) 3.应用系统建设 (7) 3.1“云”的应用 (7) 3.1.1资源云平台 (7) 3.1.2网络学习空间 (11) 3.1.3监管平台 (13) 3.2“端”的应用 (15)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 (15)

3.3“云”与“端”的互通 (22) 3.3.1云平台主动推送到书到课资源至教学端 (23) 3.3.2云平台个人空间资源随时同步至教学端 (23) 3.3.3教学端垂直检索云平台资源 (24) 4.平台优势分析 (24) 1. 前言 1.1 概述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对教育信息化工作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其中,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是教育资源集结与服务中心和网络学习协作池,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借助资源平台获得学习空间,获取教育资源,寻得专业支持,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动,成为“三通两平台”运行的资源与智力保障。 1.2 建设内容 按照“云+端”的建设和应用模式,平台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1.2.1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全面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资源的种类与内容,调整资源

聚合与呈现方式,建立教育资源管理与服务运行机制,增强为一线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1.2.2优质资源班班通 聚合优质师资力量,通过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形式,为学校提供在线课堂服务。为紧缺学科制作专递课堂教学资源,借助网络平台供教师点播应用。为班级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直达课堂。 1.2.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针对我省基础教育工作实际,应用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师网络工作与学习空间,实现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的信息化。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打造交互式、个性化、自主性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学习方式的优化,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学习主体的互动。 2. 技术实现架构 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专为教育定制的、成熟的云平台解决方案,具有遵循标准、数据安全存储、云计算架构体系、大数据处理能力、长时间不间断稳定运行保障等特点。 平台逻辑架构上共分为三层: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

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 摘要]文章阐明了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重点分析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了整合文化资源,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文化资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新时期文化建设面临的一个战略性课题。近年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国家到地方都日益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国家、省、市现行的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不断完善,全国各地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资金投入日益加大,兴建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不断增加,硬件设施明显改善。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很不健全,与文化产业领域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相比,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改革发展步伐却显得有些迟缓,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存在着一些困难与问题。 一、当前公共文化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政策法规刚性支撑体系缺失 国家、省、市现行的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大部分都是从宏观的角度,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主要任务。但是在微观的执行层面上,缺乏刚性的政策支撑,特别是在经费保障、经济政策、捐赠制度、人才队伍建设、管理体制等等方面只是作了原则性的要求而缺乏具体的政策规定,相关政策法规还不健全,这与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和文化事业发展的现状都不相适应。体制性障碍继续困扰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管理的部门分割、行政壁垒,各级政府的行为不到位和责任落实不明确也都阻碍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发展。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资金投入不足,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文化发展的差距日益拉大 国家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人总量偏少,中央财政2006年的文化事业费只占其全部支出的0.39%,远低于一般国家的1%以上水平。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也较大。农村文化投入明显不足。2006年国家对农村文化共投入44.6亿元,仅占全国财政对文化总投入比重的28.5%,这是由于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处于经济、社会和文化转型阶段,文化生产力还不发达,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些差距。尽管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经费增长较快,但由于基数小、比例低,公共文化经费的增长速度仍大大低于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速度,文化行业一直处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状况,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文化事业的发展进程。制约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三)资金投入少,自然导致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落后 全国38240个乡镇,5800多个乡镇无文化站,23000多个图书馆、文化馆需要新建和改建;许多县和乡镇的文化宫、影剧院、书场、农民公园等公共文化机构都已相当陈旧,面积狭小,年久失修,服务能力逐渐弱化。目前为基层群众服务的多数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许多县级图书馆购书费得不到保障,全国有700多个县级图书馆无购书经费,占公共图书馆总数的1/4。文化馆、文化站业务经费和活动经费紧缺。多数县级电影公司难以正常运转,许多县级剧团有名无实,无法正常演出。有的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后,政府保障资金没有完全到位致使公共博物馆难以为继。而且广大农村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文化设施更加落后,基层文化服务功能有所萎缩。有的地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或利用率不高或挪作它用。一些基层文化站门庭罗雀,其结果是被随意挤占,形成了改革开放30年来基层文化站(室)步入建了倒、倒了建、循环往复的怪圈。还有的乡镇基本无综合性文化站,有的村社(社区)基本无活动室及相应设备,也无专兼职人员。有些地方广播电视覆盖率低,收视效果差。还有一大批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景点根植于民间,由于多年得不到保护,濒临灭绝和消亡的边缘。

云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畅言“云+端”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2014年

目录 1.概述 (3) 2.技术实现架构 (3) 3.应用系统建设 (5) 3.1“云”的应用 (5) 3.1.1资源云平台 (5) 3.1.2网络学习空间 (8) 3.1.3监管平台 (10) 3.2“端”的应用 (12) 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 (12) 3.3“云”与“端”的互通 (17) 3.3.1云平台主动推送到书到课资源至教学端 (17) 3.3.2云平台个人空间资源随时同步至教学端 (18) 3.3.3教学端垂直检索云平台资源 (18) 4.平台优势分析 (18)

1. 概述 畅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对教育信息化工作和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提出的“三通两平台”建设工作的具体落实。其中,基础教育资源公共平台,是教育资源集结与服务中心和网络学习协作池,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借助资源平台获得学习空间,获取教育资源,寻得专业支持,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动,成为“三通两平台”运行的资源与智力保障。 按照“云+端”的建设和应用模式,平台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部分: 1、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全面整合现有教育资源,丰富教育资源的种类与内容,调整资源聚合与呈现方式,建立教育资源管理与服务运行机制,增强为一线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2、优质资源班班通。聚合优质师资力量,通过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等形式,为学校提供在线课堂服务。为紧缺学科制作专递课堂教学资源,借助网络平台供教师点播应用。为班级配备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系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直达课堂。 3、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针对我省基础教育工作实际,应用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需要的教师网络工作与学习空间,实现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的信息化。面向全体中小学生打造交互式、个性化、自主性的网络学习空间,实现学习方式的优化,学习资源的共享和学习主体的互动。 2. 技术实现架构 畅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是专为教育定制的、成熟的云平台解决方案,具有遵循标准、数据安全存储、云计算架构体系、大数据处理能力、长时间不间断稳定运行保障等特点。 平台逻辑架构上共分为三层:SAAS(软件即服务),PAAS(平台即服务),IAAS (基础设施即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情况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情况报告 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建设情况报告 尊敬的: 上午好!非常感谢文化部各位领导、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某某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关心、关爱和大力支持! 我先简要介绍一下某某的省情,某某省下辖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境内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侗族等55个民族;总面积为万平方公里,总人口万。20xx年某某GDP总量24502亿元,居全国第十位;其中,全省文化和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350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某某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氛围浓厚,文化人才辈出。某某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和发展,把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纳入了文化强省建设的总体部署,大力加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1x年底,全省有省级公共图书馆2个、省级群众艺术馆1个;地市级美术馆5个、公共图书馆15个、文化馆 14个;县级美术馆5个、公共图书馆119个、文化馆129个;博物馆10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3处;乡镇综合文化站2238个;全省公共文化设施建筑总面积2045万平方米,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平方米;可以说,我省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

下: 一、基本情况 我们注重从资金投入、制度建设、实践操作等方面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加大了公共文化资金投入力度。20xx年全省文化事业费亿元,在全国位居13位。投资亿元的省博物馆改扩建、某某图书馆新馆、某某艺术职业学院新校区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启动。市州县两级财政多方筹集资金,普遍启动了图书馆、文化馆的新建和达标改造工程,据统计,201x 年-201x年某某省市县级文化设施建设计划总投资157亿元,建设规模976万平方米。我厅制定了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标准,评出一级站253个。从20xx年起,文化部为城市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室配置文化信息资源工程设备和文艺活动基本设备,目前,中央已累计安排下达我省286个城市街道文化站、1767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设备配置采购资金12267万元;安排我省199个城市街道文化站、1227个城市社区文化活动室、2143个乡镇文化站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专项资金3519万元,极大改善了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硬件设施。 二是加大了公共文化服务制度建设。年初,在某某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中,重点提到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

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调研报告

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调研报告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需要找准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建设的着重点、突破点和支撑点,让公共文化服务有标准可依。 把握着重点,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保基本。要进一步明确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对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应达到的水平进行规范,加快制定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分类标准,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以基层为重点增加公共文化服务与产品供给,加大公共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优先考虑将具有区域特色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践中的共性和亮点转化为相应标准,率先执行城乡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以人民群众需求为导向,形成城乡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超市式”供给、“菜单化”服务模式。 促均等。以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和各地实施标准为参照,以贫困地区、偏远地区、困难群众为突破口,借助标准化手段推进区域、城乡和群体间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进程。将经济落后地区和农村地区作为文化精准帮扶的重点服务对象,补齐短板,兜住底线,细化帮扶、验收、退出和后续指导等相应标准,建立精准帮扶长效机制。在政府保障、供给内容、设施建设、环境营造、管理服务等环节完善现有标准,更好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文化权益。 强标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标准制定工作,明确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工作的重点领域及关键标准。必须立足区域实际,在满足基本标准的基础上应允许不同地区根据自身条件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性标准。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实施的保障工作和试点示范项目推进工作,逐步形成以示范区(项目)为带动的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推广体系,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服务重点领域标准实施的试点、示范和引领作用。 找准突破点, 盘活公共文化资源 统筹服务设施网络建设,推动公共文化资源共建共享。规范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和利用率,对基础设施、供给、管理、保障等明确统一标准和要求,集中布局、共建共享,尤其要发挥标志性精品文化设施的引领和辐射功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的效率、品质与公平。重点实施文化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和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三大公共数字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基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 施 方 案

某某区某某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 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含浦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镇,推进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标准》和《长沙市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重心下移、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建立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推进岳麓区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实现含浦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科学规划,从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出发,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 (二)坚持保证基本、惠及全民的原则。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路径、方式和方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原则。针对制约公共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先行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设计研究,着力深化文化站点改革,构建符合公共文化服务规律的科学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1、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某某综合文化站的设施功能,加强管理和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全镇普及符合标准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到2012年全镇所有村(社区)都将建成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配备专职的文化管理员。 2、基层文化阵地工程。在全镇整合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资源和体育活动场所,形成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各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尽力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 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形成。 四是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各级文化部门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运行机制,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基础。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抓手,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二是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体制机制等软件建设。加快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渠道,抓紧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渐增长,建立分区域的人均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三是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和契机,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突破体制障碍,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整合。 四是大力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高度重视数字文化服务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努力将文化共享工程建成资源优质丰富、技术先进实用、服务便捷高效、网络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阵地。

第-浙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

2016年10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历史试题 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分别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答题时,请按照答题纸上“注意事项”的要求,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规范作答,在本试题卷上的作答一律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制度设计关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柳宗元论及秦汉史事与制度时,用“有叛人而无叛吏”,“有叛国而无叛郡”相评。其所肯定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世官制 2.下图信息,最能体现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本特点的是 A.①② B.①③C.②③D.②④ 3.先秦时期,思想家孟子主张“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思想家荀子主张“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他们的主张 A.都属于春秋时期的同一思想流派B.都强调施政为民的积极性 C.都否定了法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D.都被当时诸侯国国君采纳 4.汉武帝时期的太学,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少量博士弟子。此后,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达到三万多人。该现象反映了 A.儒学地位上升B.私人讲学风气盛行 C.官立学校出现D.地方教育系统建立

5.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 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 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 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6.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认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他所主张的是A.格物致知B.发明本心 C.心外无物D.知行合一 7.汉字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有一种字体把不同弧度的曲线和不同长度的直线巧妙地组合成一个装饰性强的字,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该字体是 A.甲骨文B.小篆 C.隶书D.楷书 8.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 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 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 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 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9.清光绪年间,有大臣上奏称:“棉布为中国自有之利,本无须取给于外洋,乃洋人以机器织成,幅宽盾(质)细,价廉而适于用,人皆便之,反弃土布而不用。其夺我之利,实为最巨。”此现象反映了A.棉纺织业彻底衰败B.自然经济日渐解体 C.经济结构全面转型D.农产品开始商品化 10.某记者回忆从业生涯时说,20世纪80年代他曾以“书信电报”的方式发送文稿。他先把整篇稿子逐字填写在电报纸上,邮局再逐字译成电报码,利用电流把“点点杠杠”符号传输,对方通过无线电接收机接收信号还原文稿。这种通信方式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19世纪中期B.19世纪末期 C.20世纪初期D.20世纪中期 11.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C.新中国成立D.改革开放 12. 关于长征,八十年前毛泽东即有相当精辟的论述。八十年后的今天,重温这场“激动人心的远征”, 它的价值意义随着历史的演进愈益凸显。下列项中,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①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 ②为中国革命锻炼和保存了一大批骨干 ③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④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 1937年,八路军将领陈赓在日记中写道,这是“中日开战以来最大的第一次的胜利。这一胜利虽然是 局部的,但在政治上的胜利是无穷的:1.证明我党的主张正确;2.只有积极地采取运动战、游击战、山地战,配合阵地战,抄袭敌人,才能胜算”。这次“胜利”是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某某区某某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推动含浦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文化强镇,推进岳麓区创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立标准》和《长沙市岳麓区创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实施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公益性、均等性、基本性、便利性的要求,遵循统筹规划、重心下移、加大投入、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建立完善“结构合理、发展均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目标,着力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为推进岳麓区创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为实现含浦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科学规划、以人为本的原则。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科学规划,从满足人民

群众基本文化需求出发,集中力量解决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 (二)坚持保证基本、惠及全民的原则。切实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积极探索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普惠、均等的路径、方式和方法,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三)坚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原则。针对制约公共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先行开展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设计研究,着力深化文化站点改革,构建符合公共文化服务规律的科学体系。 二、主要任务 (一)实施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健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1、重大公共文化设施功能提升工程。进一步提升某某综合文化站的设施功能,加强管理和软环境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全镇普及符合标准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到全镇所有村(社区)都将建成面积不低于5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配备专职的文化管理员。 2、基层文化阵地工程。在全镇整合农家书屋、党员远程教育、共享工程资源和体育活动场所,形成村(社区)文体活动中心,各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文化管理员,尽力达到“两室一厅(图书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文化活动厅)”的标准,形成覆盖全镇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

一、服务项目与内容 项目内容标准基本 服务 项目读书看报1.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56小时;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开放时间不少于28小时;农家书屋每周开放时间不少于40小时。2.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1册以上,或总藏量不少于50万册;人均年新增藏书量不少于0.05册。农家书屋图书不少于1200种、1500册,报刊不少于10种,年新增图书不少于60种。3.市、县(市、区)公共图书馆每年组织送书下乡1万册次;县级公共图书馆对乡镇图书分馆每年流通不少于4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每年指导举办1次全民阅读活动。4.在城镇主要街道、公共场所、居民小区等人流密集地点设置阅报栏或电子显示屏,提供时政、三农、科普、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信息服务。收听广播5.乡镇有线广播联网率达到100%,有线对农广播覆盖率达到80%;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每天播出次数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6.为全民提供突发事件应急广播服务。7.通过直播卫星,免费提供17套广播节目,通过无线模拟,免费提供不低于6套广播节目,通过数字音频,免费提供不低于15套广播节目。观看电视8.有线电视联网率达100%(海岛包括微波方式),农村有线数字电视实际入户率达90%以上;电视自办对农栏目每周达3档(含)以上,平均每档不少于10分钟。9.通过直播卫星提供25套电视节目,通过地面数字电视提供不低于15套电视节目,未完成无线数字化转换的地区,提供不少于5套电视节目。在城市和有线电视通达的农村地区,为城乡低保户免费提供基本有线(数字)电视节目。观赏电影10.为农村群众提供

数字电影放映服务,合理调整放映结构,其中每年国产新片(院线上映不超过两年)比例不少于1/3。11.为中小学生每学期提供2部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看戏12.根据群众需要,通过政府采购等方式,平均每年为每个乡镇(街道)送地方戏曲等文艺演出5场以上。13.国有剧院每年举办公益性演出不少于12场。设施开放14.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公共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基本服务项目健全。15.未成年人、老年人、现役军人、残疾人和低收入人群参观文物建筑及遗址类博物馆实施门票减免,文化遗产日免费参观。16.公园、绿地等公共场所全民健身器材免费使用。17.学校、工人文化宫、体育馆、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科技馆等文体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开放时间和免费项目由地方政府制定。文体活动18.每个县(市、区)每年组织开展群众文体活动不少于12次;每个乡镇(街道)每年举办文化节、读书节、运动会等文体活动不少于6次;每个村(社区)每年组织群众性文体活动不少于2次。展览展示19.公共博物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公共美术馆每年分别举办免费展览不少于4次。文化走亲20.市、县(市、区)每年组织跨区域文化走亲5次。数字文化21.县(含)以上公共文化设施内免费提供Wi-Fi,公共电子阅览室免费提供上网服务。22.通过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可以享受到数字文化服务。培训讲座23.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每年举办公益培训或讲座不少于12次;乡镇综合文化站每年举办公益培训不少于6次。24.公共博物馆、公共美术馆每年举办公益培训或讲座不少于6次。 项目内容标准硬件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研报告材料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 大学生调研报告 题目: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调研区域彭水县岩东乡屵山村 姓名めめめ 系别文化产业管理学院 专业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 指导教师めめめ 时间 2012年8月2号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学生处、院团委制

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めめめ 指导教师:めめめ 党的十六大明确了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特别提出“要加强政府对文化公益事业的力度,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文化服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意义。 一、调查目的 作为学习文化产业经营与管理专业的我,虽然即将是大二的学生了,但是我国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情况还不是很了解。因为我们学习此专业才一年的时间,而且还未正式步入社会,所以社会上的很多事情还不是很了解或许有些陌生。 为了了解我家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以及所存在的问题。在暑假期间我对我的家乡彭水县岩东乡屵山村以抽样调查和亲身观察的方式展开了调查。 二、调查背景及相关内容 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的经济水平逐渐提高了。人们的物质需求逐渐得到满足,开始追求精神文化上需求以陶冶情操丰富生活。 为了进一步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之所以要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由此,加快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