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液的酸碱性专题练习

溶液的酸碱性专题练习
溶液的酸碱性专题练习

溶液的酸碱性专题练习

溶液的酸碱性

基础热身

1.判断正误。

(1)水的离子积K W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

(2)25 ℃只有在纯水中,才有K W=1×10-14()

(3)25 ℃在任何水溶液中,都有K W=1×10-14()

(4)溶液酸碱性的判断依据是H+和OH-浓度的相对大小()

(5)酸溶液的pH就是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碱溶液的pH就是氢氧根离子浓度的负对数()

(6)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为3.4()

(7)用湿润的pH试纸测溶液的pH,一定影响测量结果()

(8)pH=6的溶液一定呈酸性()

(9)等pH的醋酸和盐酸,氢离子浓度相等,溶液浓度也相等()

(10)pH=3的盐酸和pH=11的氨水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液呈中性()

(11)pH=3的醋酸和pH=11的NaOH等体积混合所得混合液呈中性()

(12)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是精密仪器,读数可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3)碱式滴定管可盛装碱和KMnO 4溶液

( )

(14)锥形瓶应用待测液润洗,否则影响待测液的测量浓度( )

(15)滴定时,眼睛注视滴定管内的液面

( )

能力提升

2.下列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开始一段时间其pH 变小的是(不考虑溶质挥发)( )

①H 2O 2 ②H 2SO 3 ③Na 2S ④Ca(OH)2 ⑤氯水 ⑥Na 2SO 3

A .①②④

B .①②④⑤

C .②④⑤⑥

D .②⑤⑥

3.[2011·潍坊抽测] 某温度下,CO 2饱和溶

液的浓度是0.03 mol·L -1,其中13

的CO 2转变为H 2CO 3,而H 2CO 3仅有0.1%发生如下电离:H 2CO 3H ++HCO -

3,则溶液的pH 约为

( )

A .3

B .4

C .5

D .6

4.[2011·姜堰二模] 已知某温度时CH 3COOH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该温度下向

20 mL 0.1 mol·L -1 CH 3COOH 溶液中逐滴加入

0.1 mol·L -1 NaOH 溶液,其pH 变化曲线如图K23-1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图K23-1

A .a 点表示溶液中c (CH 3COO -)=10-3 mol·L -1

B .b 点表示溶液中c (CH 3COO -)>c ( Na +)

C .c 点表示CH 3COOH 和NaOH 恰好反应完全

D .b 、d 点表示的溶液中c (CH 3COO -)·c (H +)c (CH 3COOH )

均等于K

5.[2011·锦州模拟] 由一价离子组成的四种盐溶液:AC 、BD 、AD 、BC ,浓度均为0.1 mol·L -1。在室温下,前两种溶液的pH =7,第三种溶液的pH>7,最后一种溶液的pH<7。下列各组酸、碱性比较正确的是( )

A B C D

碱性 AOH>BOH AOHBOH AOH<

BOH

酸性

HC>H D HC>H D HC

D 6.[2011·四川卷] 25 ℃时,在等体积的①pH =0的H 2SO 4溶液,②0.05 mol·L -1的Ba(OH)2溶液,③pH =10的Na 2S 溶液,④pH =5的

NH4NO3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0∶1010∶109

B.1∶5∶5×109∶5×108

C.1∶20∶1010∶109

D.1∶10∶104∶109

7.[2011·姜山中学] 将0.1 mol·L-1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从常温加热到90 ℃,溶液的pH 不变的是()

A.氯化钠

B.氢氧化钾

C.硫酸铵

D.硫酸

8.[2011·朝阳一模] 在室温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将1 mL 1.0×10-5 mol·L-1盐酸稀释到1000 mL,得到pH=8的盐酸

B.将1 mL pH=3的一元酸溶液稀释到10 mL,若溶液的pH<4,则此酸为弱酸

C.用pH=1的盐酸分别中和1 mL pH=13 NaOH溶液和氨水,NaOH消耗盐酸的体积大D.pH=2的盐酸与pH=1的硫酸比较,c(Cl -)=c(SO2-4)

9.[2011·揭阳二模] 以水为溶剂进行中和滴定的原理是:H3O++OH-===2H2O。已知液态SO2和纯水的导电性相近,因为液态SO2也能发

生自电离:2SO2SO2-3+SO2+ΔH>0。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若以液态SO2为溶剂,用SOCl2滴定Na2SO3,该滴定反应可以表示为:SO2-3+SO2+===2SO2

B.在一定温度下,液态SO2中c(SO2-3)与c(SO2+)的乘积是一个常数

C.液态SO2中自电离的存在,说明SO2是离子化合物

D.适当升高温度,液态SO2的导电能力增强

10.[2011·吉林质检] 有甲乙两种CH3COONa溶液,已知甲溶液的pH=a,乙溶液的pH=a+1,则正确的是()

A.甲溶液中c(CH3COONa)大于乙溶液中c(CH3COONa)

B.甲溶液中c(Na+)是乙溶液中c(Na+)的10倍

C.乙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是甲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的10倍

D.在乙溶液中加入适量的CH3COONa晶体可以使甲乙两溶液的pH相等

11.[2011·潍坊抽测] 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如图K23-2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K23-2

A.图中五点K W间的关系:B>C>A=D=E B.若从A点到D点,可采用在水中加入少量酸的方法

C.若从A点到C点,可采用温度不变时在水中加入适量NH4Cl固体的方法

D.若处在B点时,将pH=2的硫酸与pH =10的KOH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中性12.(1)三种弱酸HA、H2B、HC,电离常数的数值为 1.8×10-5、5.6×10-11、4.9×10-10、

4.3×10-7(数据顺序已打乱

.......),已知三种酸和它们的盐之间能发生以下反应:

①HA+HB-(少量)===A-+H2B

②H2B(少量)+C-===HB-+HC

③HA(少量)+C-===A-+HC

则三种酸对应的电离常数分别为(请填空):

(2)25 ℃时0.1 mol·L-1的H2D水溶液中,用氢氧化钠来调节溶液pH,得到含有H2D、HD-、D2-三种微粒的溶液。

①当溶液的pH=7时,c(Na+)=________(填微粒间量的关系)。

②当c(Na+)=c(D2-)+c(HD-)+c(H2D)时溶液为________溶液(填物质的化学式)。

(3)图K23-3是某水溶液在pH从0至14的范围内H2CO3、HCO-3、CO2-3三种成分平衡时的组成分数。

图K23-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图是1.0 mol·L-1碳酸钠溶液滴定1.0 mol·L-1 HCl溶液的滴定曲线

B.在pH分别为6.37及10.25时,溶液中c(H2CO3)=c(HCO-3)=c(CO2-3)

C.人体血液的pH约为7.4,则CO2在血液中多以HCO-3形式存在

D.若用CO2和NaOH反应制取NaHCO3,应控制溶液的pH,不宜过大或过小

挑战自我

13.[2011·西城二模] 25 ℃时,K W=1.0×10

-14;100 ℃时,K

=5.5×10-13。下列说法正确

W

的是()

A.100 ℃时,pH=12的NaOH溶液和pH =2的H2SO4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7 B.25 ℃时,0.2 mol·L-1Ba(OH)2溶液和0.2 mol·L-1 HCl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C.25 ℃时,0.2 mol·L-1 NaOH溶液与0.2 mol·L-1 CH3COOH溶液恰好中和,所得溶液的pH=7

D.25 ℃时,pH=12的氨水和pH=2的H2SO4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7

14.常温时将pH=2的某酸H n A与pH=12某碱B(OH)m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6。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显酸性的原因简单地说是因为水解

B.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C.碱B(OH)m是强碱

D.混合后的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 n-+H2O HA(n-1)-+OH-

课时作业(二十三)

【基础热身】

1.(1)√

(2)×对于常温下的稀溶液无论溶液的溶质是酸、碱、盐,其K W均为1×10-14。

(3)√K W是一个只与温度有关的常数,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和溶液的酸碱性无关。

(4)√

(5)×溶液的pH是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一种标度,与该溶液是酸溶液还是碱溶液无关。

(6)×pH试纸是一种粗略测量溶液酸碱性的实验用品,不能精确到0.1。

(7)×不一定。pH试纸润湿,相当于对原溶液的稀释,若溶液呈酸性,测量值偏大;若溶液呈碱性,测量值偏小;若溶液呈中性,无影响。

(8)×100 ℃时,pH=6的溶液为中性。

(9)×因为醋酸是弱电解质,所以等pH的醋酸和盐酸,氢离子浓度相等,但溶液浓度不相等。

(10)×因为氨水是弱电解质,反应后氨水有剩余,故溶液显碱性。

(11)×因为醋酸是弱电解质,反应后醋酸有剩余,故溶液显酸性。

(12)√

(13)×碱式滴定管滴加溶液的部分是由橡胶管和玻璃珠构成,橡胶管能被KMnO4溶液氧化。

(14)×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会使测量浓度偏高。

(15)×滴定时,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

【能力提升】

2.C[解析] H2SO3溶液露置于空气中,被氧化为H2SO4,酸性增强;Ca(OH)2溶液露置于空气中,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碱性减弱;氯水露置于空气中,盐酸浓度增大,酸性增强;Na2SO3溶液露置于空气中,部分被氧化为Na2SO4,变成强酸强碱盐,碱性减弱。

3.C[解析] c(H+)=0.03 mol·L-1×1 3

×0.1%=1×10-5 mol·L-1,故其pH为5。

4.C[解析] a点是醋酸溶液,故c(CH3COO-)=c(H+)=10-3 mol·L-1,A项正确;B项,根据电荷守恒得:c(H+)+c(Na+)=c(OH-)+c(CH3COO-),b点时溶液呈酸性,c(H+)>c(OH-),有c(CH3COO-)>c(Na+),正确;若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溶液呈碱性,C项错;只要温度不变,电离平衡常数不变,D项正确。

5.A[解析] 由AC、AD溶液的pH分别等于7和大于7,可知酸性HC>HD;由AC、BC溶液的pH分别等于7和小于7,可知碱性

A>B。

6.A[解析] 在不同的溶液中水的电离被抑制或被促进,其计算公式如下:①酸溶液中,溶液中的c(OH-)液为水电离出的c(OH-)水,所以

c(H+)水=c(OH-)液=

K W

c(H+)液

;②碱溶液中,溶液

中的c(H+)液为水电离出的c(H+)水,所以c(OH-)

水=c(H+)液=

K W

c(OH-)液

;③强酸弱碱盐溶液中的

c(H+)液为水电离出的c(H+)水,所以c(H+)水=c(H +)液;④强碱弱酸盐溶液中的c(OH-)液为水电离出的c(OH-)水,所以c(OH-)水=c(OH-)液。由以上公式易确定本题的答案。

7.D[解析] 加热促进水的电离,水电离出的c(H+)增大。对于硫酸来说,溶液中的c(H+)主要来自硫酸本身的电离,水电离产生的c(H+)可以忽略。

8.B[解析] 酸无限稀释时,其pH接近7,但不会等于或超过7,A项错误;pH=13的NaOH溶液和氨水,后者浓度大,C项错误;pH =2的盐酸与pH=1的硫酸比较,c(Cl-)=0.01 mol·L-1,c(SO2-4)=0.05 mol·L-1,D项错误。

9.C[解析] 将水的自电离迁移到SO2的自电离可知,在一定温度下,液态SO2中c(SO2-3)与c(SO2+)的乘积应与水的离子积常数一样是一个常数,B项正确;SO2的自电离是吸热反应,故适当升高温度,液态SO2的导电能力增强,D

项正确;根据题意很易判断A项正确;自电离的存在不能说明SO2为离子化合物,如水存在自电离,却为共价化合物,C项错误。

10.C[解析] pH越大,CH3COONa溶液浓度越大,A、D项错误;CH3COONa溶液浓度越大,其水解程度越小,所以甲溶液中c(Na+)大于乙溶液中c(Na+)的10倍,B项错误;CH3COONa溶液中的OH-实质上是水电离出的,C项正确。

11.C[解析] K 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K W越大,A项正确;从A点到C点,温度发生了变化,C项错误;B点时,K W=1×10-12,D 项正确。

12.(1)

HA H2B HC

K a K a1K a2K a

数值1.8×

10-5

4.3×

10-7

5.6×

10-11

4.9×

10-10

(2)①c(HD)+2c(D)

②NaHD

(3)C、D

[解析] (1)根据“电离平衡常数越大,酸性越强”和“较强酸能制取较弱酸”的规律即可判断。

(2)①根据溶液的电中性可得:c(H+)+c(Na +)=c(OH-)+c(HD-)+2c(D2-),溶液呈中性,

c(H+)=c(OH-),两边抵消掉,得c(Na+)=c(HD -)+2c(D2-)。

②根据物料守恒可知溶质为NaHD。

(3)此图表示二氧化碳在不同pH环境中的存在形式示意图,A项错误;pH为10.25时,H2CO3几乎不存在,B项错误;根据图中数据很易判断C、D项正确。

【挑战自我】

13.D[解析] A项,100 ℃时,中性溶液的pH<7;B项,Ba(OH)2过量,所得溶液的pH >7;C项,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恰好中和时,因CH3COO-水解而使溶液呈碱性,所得溶液的pH>7;D项,因氨水过量而使溶液呈碱性,所得溶液的pH>7。

14.D[解析] pH=2的酸溶液中c(H+)等于pH=12的碱溶液中c(OH-),若二者为强酸强碱,两者恰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的盐不水解,溶液呈中性,不符合题意;则酸和碱中至少有一种为弱电解质,若酸的电离度比碱的大,则等体积混合时,碱过量较多,混合液呈碱性,不符合题意,所以应为酸的电离度比碱的电离度更小,因酸过量而使混合溶液呈酸性。生成的盐B n A m 中一定有A n-水解,A n-分步水解,其第一步水解为:A n-+H2O HA(n-1)-+OH-,故只有D 项正确。

选修4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总结详细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一、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 2O+H 2O H 3O ++OH -,通常简写为H 2O H ++OH -;ΔH >0 ② 实验测得:室温下1LH2O (即55.6mol )中只有1×10-7mol 发生电离,故25℃时,纯水中c(H + )=c(OH -)=1×10-7 mol/L ,平衡常数O) c(H ) c(OH )c(H K 2-?= +电离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促进水电离的因素: ①升高温度:因为水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 电离越大。 c(H +)和c(OH -)同时增大,K W 增大,但c(H +)和c(OH -)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 +)和c(OH -)从1×10-7mol/L 增大到1×10-6mol/L(pH 变为6)。 ②加入活泼金属 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可与水电离产生的H + 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 2,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 +或OH -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④电解 如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 溶液、CuSO 4溶液等。 (2)抑制水电离的因素: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酸、碱、强酸酸式盐。 向纯水中加酸和强酸酸式盐(NaHSO4)能电离出H+、碱能电离出OH-,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 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1. 水的离子积 (1)概念:因为水的电离极其微弱,在室温下电离前后n(H2O)几乎不变,因此c (H2O )可视为常数,则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K 电离c(H2O)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 =c(H +)·c(OH -),25℃时,K W =1×10-14(无单位)。 注意: ①K W 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与c(H+)、c(OH-)无关. 25℃时K W =1×10-14,100℃时K W 约为1×10-12。

酸碱平衡练习题

酸碱平衡练习题 一.是非题 1.由于乙酸的解离平衡常数)()()(HAc c Ac c H c K a -+=θ ,所以只要改变乙酸的起始浓度即c(HAc),a K θ 必随之改变。 2.缓冲溶液的缓冲能力一般认为在pH=Pka ⊕±1范围内。 3.稀释可以使醋酸的电离度增大,因而可使其酸性增强. 4.溶液的酸度越高,其pH 值就越大。 5.在共轭酸碱体系中,酸、碱的浓度越大,则其缓冲能力越强。 6.溶液的酸度越高,其pH 值就越小。 7.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强酸反应后变成弱酸。 8.在浓度均为0.01 mol ·L -1的HCl ,H 2SO 4,NaOH 和NH 4Ac 四种水溶液中,H + 和OH -离子浓度的乘积均相等。 9.将氨水的浓度稀释一倍,溶液中OH - 离子浓度就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可以组成缓冲溶液。 11.缓冲溶液中,当总浓度一定时,则c(A -)/c(HA)比值越大,缓冲能力也就越大。 12.某些盐类的水溶液常呈现酸碱性,可以用来代替酸碱使用。 13.由质子理论对酸碱的定义可知, NaHCO 3只是一种碱。 ,可以组成缓冲溶液。 二.选择题 1.某弱酸HA 的K a θ=1×10-5,则其0.1 mol·L -1溶液的pH 值为 A. 1.0 B. 2.0 C. 3.0 D.3.5 2.有下列水溶液:(1)0.01 mol ·L -1CH 3COOH ;(2)0.01 mol ·L -1CH 3COOH 溶液和等体积0.01 mol ·L -1HCl 溶液混合;(3)0.01 mol ·L -1CH 3COOH 溶液和等体积0.01 mol ·L -1NaOH 溶液混合; (4)0.01 mol ·L -1CH 3COOH 溶液和等体积0.01mol ·L -1NaAc 溶液混合。则它们的pH 值由大到小的正确次序是 A.(1)>(2)>(3)>(4) B.(1)>(3)>(2)>(4) C.(4)>(3)>(2)>(1) D.(3)>(4)>(1)>(2) 3.下列离子中只能作碱的是( )。 A .H 2O B .HCO -3 C .S 2- D .[Fe(H 2O)6]3+ 4.在1.0LH 2S 饱和溶液中加入 mol ·L -1HCl 则下列式子错误的是 A.c(H 2S)≈0.10 mol ·L -1 B.c(HS -)

苏教版化学选修4《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苏教版化学选修4《溶液的酸碱性》教案第2单元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1.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A.pH=7的溶液 B.c(H+)=c(OH-)的溶液 C.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D.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解析】pH=7,说明c(H+)=10-7mol·L-1,当温度比室温高时,中性溶液中的c(H+)>10-7mol·L-1,pH<7,即pH=7的溶液显碱性,故A项错误。等物质的量的强酸与强碱,由于它们所含H+和OH-的物质的量未知,因此无法判断它们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故C项错误。非电解质溶于水,可以使溶液显酸性、碱性、中性,如SO2溶于水生成H2SO3溶液显酸性,NH3溶于水生成NH3·H2O溶液显碱性,乙醇、蔗糖等溶于水,溶液显中性,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5 ℃的下列溶液中,碱性最强的是() A.pH=11的溶液 B.c(OH-)=0.12 mol·L-1的溶液 C.1 L中含有4 g NaOH的溶液 D.c(H+)=1×10-10 mol·L-1的溶液 【解析】pH最大的碱性最强,依次求出各自的pH即可。B选项按c(OH-)=0.10 mol·L-1来算,已经大于13;C选项正好等于13;D选项的pH=10。所以B选项符合题意。 【答案】 B

3.下列酸溶液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最小的是() A.H2SO3B.H2SO4 C.CH3COOH D.HNO3 【解析】pH相同,即c(H+)相同。而H2SO3、CH3COOH是两种弱酸,要与H2SO4、HNO3两强酸电离出等浓度的H+,则该两弱酸的浓度需大于两强酸,而在 H2SO4、HNO3两强酸中,若c(H+)相等,则c(H2SO4)=1 2c(HNO3),所以选B。 【答案】 B 4.pH=5和pH=3的两种盐酸以1∶2体积比混合,该混合液的pH为() A.3.2 B.4.0 C.4.2 D.5.0 【解析】设取pH=5和pH=3的两种盐酸分别为V L和2V L,pH=5的盐酸c(H+) =10-5mol/L,pH=3的盐酸c(H+)=10-3mol/L,c(H+)混= 10-5 mol/L·V L+10-3 mol/L·2V L V L+2V L =6.7×10-4mol/L,pH=-lg c(H+)=-lg (6.7×10-4)=4-0.8=3.2。 【答案】 A 5.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100 mL 0.1 mol·L-1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解析】A项,盐酸和醋酸浓度相同时,因两者电离能力不同,c(H+)盐酸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 7.1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试样白醋 酸果 汁稀盐 酸 纯碱溶 液 肥皂 水 石灰 水 氨水 食盐 水 蔗糖 水 滴加紫色 石蕊试液 变红变红变红变蓝变蓝变蓝变蓝紫色紫色滴加无色 酚酞试液 无色无色无色变红变红变红变红无色无色结论酸性酸性酸性碱性碱性碱性碱性中性中性 结论: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 ..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注意:①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②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质。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 (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 ..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 ..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等。 NaOH==Na++OH-;Ca(OH)2==Ca2++2OH-;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等。 NaCl==Na++Cl-;NH4NO3==NH4++NO3-; 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 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且 pH越大,碱性越强。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实验活动7《溶液酸碱性的检验》教案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初步学会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制得的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情感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的分工、配合,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合作能力。 2.通过对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意义分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验用品】 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剪刀、注射器、漏斗、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玻璃片、纱布、胶头滴管、塑料袋······ 蒸馏水、酒精、酚酞溶液、石蕊溶液、PH试纸、紫甘蓝、玫瑰花、苋菜、红萝卜皮、稀盐酸、NAOH溶液、NA2CO3溶液、雪碧、白醋、洗发液、发酵粉、洁厕灵、土壤样品··· 【教学过程】 【导入】 分享课外实验《鲜花变色》的变色结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播放<<波义耳与指示剂》视频,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设问】 我们能不能像化学家波义耳那样自己制作酸碱指示剂呢? 【方法共享】 学生分享网络下载的指示剂制作方法: 1.研碎→加3-5ml酒精→过滤; 2.切碎→加水10ml→加热→过滤; 3.花瓣放入塑料袋中→加3-5ml酒精→轻柔捏轻→挤出; 4.······ 注: 分离固液的方法:过滤、扎孔挤出、注射器抽取······ 【学生实践】 1.自制酸碱指示剂: 自己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 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 2.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1)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注:撕一片PH试纸放在干净的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内,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溶液的PH.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溶液得酸碱性》教学设计 张东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溶液得酸碱性》就是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得内容。这节内容就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得重点内容,不仅对前面所学得知识内容总结归纳,还与学生在高中阶段得化学学习有很大关系,起到承上启下得作用。在第六章学生已学习了溶液得相关知识,溶液得酸碱性就是溶液得一个特性,溶液酸碱性得强弱对其化学反应及应用有重大得影响,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得酸碱性、测定溶液得酸碱度有重要得意义。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得生活体验,从学生熟悉得环境入手设计问题,便于学生认知得深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得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得酸碱性 (2)初步了解pH与溶液酸碱性得关系,学习pH试纸得使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与动手操作得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指示剂得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与生产、生活中得重要作用。 (2)会用溶液酸碱性得知识解释生活中得一些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溶液酸碱性与酸碱度得判断 难点:对酸性溶液与碱性溶液强弱得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得教学就是在学生学习溶液得相关知识,知道溶液得某些性质得基础上展开得。而溶液得酸碱性也就是溶液得特性之一,对于此学生并不陌生,在之前得教学中都有涉及过。如:二氧化碳得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第二章),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第三章)。学生具有相应得知识片断,但没有深入系统学习,很好利用这些知识片断就是本节课成功得一个关键。 五、教法、教具 本节主要应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来进行。 1.实验仪器及用品:试管(小)、滴管、试管架、研钵、纱布。 化学药品: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稀盐酸、稀硫酸、澄清得石灰水、NaOH溶液、纯碱

高二化学下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

高二化学下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 水的电离分为两部分:水的离子积和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能够从水 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引入,接下来对水的离子积实 行讲解,包括公式、适用范围及影响因素(温度)。接下来是影响电离 平衡的因素,可通过引导分析的方式分析出温度、加酸碱及可水解的 盐的影响及原因,这个地方能够对比记忆:直接加氢或氢氧根,抑制 水电离;加可水解的盐,促动水电离。 水溶液中H+与OH-的浓度是相等的,但是绝大部分溶液中二者是不相 等的,就会显示酸性或者碱性。接下来看一下溶液的酸碱性(过渡)。 这个部分的讲解能够从溶液酸碱性判断的依据及酸碱性强弱的表示方 法两个方面实行讲解。在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部分,除了 讲解讲义上的PH的测定方法及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的变色范围之外还 应再扩展一部分——PH的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分为五种情况: 1. 单一酸碱溶液,直接根据公式、已知浓度实行计算。 2. 稀释,这种情况要注意酸碱无限稀释,PH会无限接近于7但是不 会跨越7。讲解后注意跟2019年上半年教资真题相结合。 3. 酸酸混合,注意混合后氢离子的浓度。 4. 碱碱混合,注意先计算混合后OH-的浓度,然后根据水的离子积换算出H+的浓度,再实行PH的计算。 5. 酸碱混合,根据混合后的结果又分为三种情况:中性、酸性、碱性。混合后为酸性的,根据H+浓度的变化实行计算;混合后为碱性的,注意先计算混合后OH-的浓度,然后根据水的离子积换算出H+的浓度,再实行PH的计算。注意结合2019年下半年教资真题。 除了理论计算之外我们还能够通过实验的方式测量溶液中的离子浓度。接下来讲解酸碱中和滴定的实验原理、操作及误差分析。

高中化学溶液的酸碱性练习试题

溶液的酸碱性 知识条目 必考要求 加试要求 1.水的离子积常数 b 2.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中 c (H +)、c (OH -)的关系 a a 3.pH 的概念,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a a 4.pH 的简单计算 b c 5.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pH 试纸、pH 计测定溶液的pH) a b 6.中和滴定原理及其操作方法 b 7.几种常见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a 考点一 知识梳理 1.水的电离:水是极弱的电解质,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 2O +H 2O H 3O ++OH -或H 2O H ++OH -。 2.水的离子积常数(加试):K w =c (H +)·c (OH -)。 (1)室温下:K w =1×10-14。(2)影响因素: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K w 增大。 (3)适用范围:K w 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稀的电解质水溶液。 (4)K w 揭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H +和OH -,只要温度不变,K w 不变。 注意 (1)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c (H +)·c (OH -),其实质是水溶液中的H +和OH -浓度的乘积,不一定是水电离出的H +和OH -浓度的乘积,所以与其说K w 是水的离子积常数,不如说是水溶液中的H +和OH -的离子积常数。即K w 不仅适用于水,还适用于酸性或碱性的稀溶液。不管哪种溶液均有22H O H O (H )(OH )c c +-=。 (2)水的离子积常数显示了在任何水溶液中均存在水的电离平衡,都有H +和OH -共存,只是相对含量不同而已。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因素 (1)升高温度,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2)加入酸或碱,水的电离程度减小,K w 不变。 (3)加入可水解的盐(如FeCl 3、Na 2CO 3),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不变。 4.外界条件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 体系变化 条件 平衡移动方向 K w 水的电离程度 c (OH -) c (H +) 酸 逆 不变 减小 减小 增大

九年级化学第7章 第一节 溶液的酸碱性

第7章 第一节 溶液的酸碱性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 1.要确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以使用 ( ) A.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pH 试纸 D.蓝色石蕊试纸 2.在pH =0的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 ( ) A.紫色 B.红色 C.蓝色 D.无色 3.用稀的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降低毒性。如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 ( ) A.白酒 B.纯碱 C.白糖 D.食醋 4.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 ( ) A.肥皂水 B.食盐水 C.白醋 D.石灰水 5.有A 、B 、C 三种溶液,A 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 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C 遇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无变化,则三种溶液的pH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 A.A >C >B B.C >B >A C.B >A >C D.B >C >A 6.用pH 试纸测量碱溶液的pH 时,若事先将pH 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则测量结果会(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7.右图为喷墨打印机工作原理示意图。溶解在打印墨水 (pH :7.5~9.0)中的染料,从喷嘴喷到打印纸(pH :4.5~6.5)上, 变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打印墨水偏酸性 B.打印墨水显中性 C.打印纸偏酸性 D.打印纸偏碱性 8.食物 橘子汁 四川泡菜 牛奶 鸡蛋清 近似pH 范围 3.0~4.0 3.2~3.6 6.3~6.6 7.6~8.0 ( ) A.鸡蛋清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吃四川泡菜 C.橘子汁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牛奶比鸡蛋清的碱性强 二、填空题 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用 和 两种常用的酸碱指示剂;还可以用蓝色石蕊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蓝色石蕊试纸遇到 性溶液能变红,红色石蕊试纸遇到 性溶液变蓝色。 2.位于美国富兰克林的小依科庞德湖,湖水的pH 为4.2,是世界上 性最强的湖。该湖水是否适宜一般作物的灌溉 。(“是”或“否”) 3.许多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故可作酸碱指示剂。现取三种花瓣,分别放在三个研钵中研磨,再依次加入酒精,搅拌,静置后得到花汁的酒精溶液。分别取少量上述所得的花汁的酒精溶液,用稀酸和稀碱花的种 类 花汁在酒精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酸中的颜色 花汁在稀碱中的颜色 玫瑰 粉色 粉色 绿色 万寿菊 黄色 黄色 黄色 墨水 pH 7.5~9.0 墨水滴 喷嘴 打印纸 pH 4.5~6.5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

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2019中考一轮复习展开,一轮复习主要是对初中三年的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为了帮助同学们更高效的学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2019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非常适合2019中考一轮复习使用,欢迎大家进入查看! pH与酸碱性知识是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也就是?课程标准?中所说的〝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所必须的化学基础知识〞,该部分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对学生后续发展有用的化学主干知识和重要技能,这部分试题能紧密联系社会、生活、生产实际,考查学生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历年中考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一】知识点的认识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如下图:其具体内容是酸性溶液的pH 值7;中性溶液的pH值=7;碱性溶液的pH值7。可简记:〝小酸大碱中7〞;其含义是:〝pH值7为酸性,pH值7为碱性,pH值=7为中性。〞并且其中的〝小酸大碱〞还可暗示:〝pH值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值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 【二】命题方向 该考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通过创设相关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等,来考查学生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或者是解答与之相关问题的能力等。命题方式是根据溶液的酸碱性来推断其pH值大小,或者是根据溶液的pH值大小来推断其酸碱性强弱,有时对给出的有关表达进行判断或评价,有时还要求进行误差分析,等等。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中考的重点是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实验、问题情景或图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特别是,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的应用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的考查,是近几年中考的热点,当然,也是中考考查这块知识的重中之重。 【三】考题特点和变化趋势 1.考题更关注化学知识与科学、技术、社会的有机结合

九年级化学溶液的酸碱性练习题

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 课前预习 1.写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回忆前面所学的知识,哪些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猜想紫色石蕊有什么特性? 2.举出三种日常生活中曾给你留下“酸”印象的物质。 课堂练习 3.初三化学中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等。区别稀盐酸和食盐水,一般选用;区别石灰水和蔗糖水,常选用,现象更明显。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用。 4.据实验现象,填写指示剂溶液变色情况: 5.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性物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性物质。 6.日常生活里的下列溶液中加入紫色石蕊无明显变化的是()A.雪碧B.纯碱溶液C.纯净水D.柠檬汁 7.下列溶液中pH最小的是()A.氨水B.肥皂水C.食盐水D.白醋 8.能用无色酚酞区别开的一组溶液是()A.稀盐酸和稀硫酸B.石灰水和雨水 C.纯碱溶液和稀氨水D.食盐水和蔗糖水 9.三种无色溶液分别是①食盐水②白醋③肥皂水,其p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A.①②③B.③①②C.②③①D.②①③ 课后测试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0.(1)稀盐酸遇到紫色石蕊变红色()(2)pH小于7的雨水,呈酸性,是酸雨() (3)胃酸过多的病人在空腹时最好多吃一些柑橘() (4)pH在6.5~7.5之间的土壤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

(5)pH计可以较精确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1.使酚酞变红的溶液,使紫色石蕊变()A.红色B.蓝色C.紫色D.无色 12.人体中几种重要体液的正常pH范围如下:①血液7.35 ~7.45 ②唾液6.6~7.1③胃液0.8~1.5 ④胆汁6.8~7.4 其中酸性最强的是()A.①B.②C.③D.④ 13.几种作物生长最适宜的pH范围如下:①甘草7.2 ~8.5 ②甘蔗6.0~8.0③大豆6.5~7.5 ④茶树5.0~5.5 江西很多丘陵地区土壤为红色,呈弱酸性,你认为江西适宜种植()A.①B.②C.③D.④ 三、简答题 14.家中的白醋和白酒,我们可以通过闻它们的气味,轻而易举地把它们分开,如果要用化学性质,区别这两种物质,你有几种方法?(至少写出两种) 15.正常的雨水呈什么性?为什么?什么样的雨水被称为“酸雨”?你知道“酸雨”形成的原因吗?请动手试一试,测一测本地区长的雨是否是“酸雨”。 16.放学回家,小明想起了老师要大家检验家中的各种水溶液,如:矿泉水、汽水、肥皂水、柠檬汁、牛奶、洗洁精等,看看它们到底是酸性还是碱性的,但是怎么检验呢?家里又没有红蓝石蕊试纸,又不能都用喝的办法,该如何是好呢?

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

溶液的酸 碱性 教案 初中化学
适用年级
九年级
适用区域 沪科版
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3.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 关系 4.pH 测定
1. 认识酸碱指示剂及其适用范围 教学目标 2. 掌握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 掌握 pH 的测定方法
1.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
2.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一、导入 教学过程
我们在吃苹果、橘子、葡萄等水果时,都有酸味,吃碱面包时有 一股涩味,这是为什么?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使用建议说明:接着导入部分,引入酸碱性概念,阐明酸碱指示剂作 用及适用范围。引导学生记住酸碱指示剂说的变色现象。 酸碱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
第1页/共14页

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石蕊
酚酞
自身颜色
紫色
无色
遇酸
红色
无色
遇碱
蓝色
红色
知识点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使用建议说明: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溶液 的酸碱性,还要知道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例如:就某地区的 土壤而言,知道它呈酸性还是碱性,还要确切知道该土壤的酸碱度, 以便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如何改良土壤。讲课多结合实际事例比较 好。
1、 酸碱度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溶液酸碱度是指溶液 酸碱性强弱的程度。常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粗略测定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pH 试纸。 (2)酸溶液(碱溶液)与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呈酸性(pH<7)的溶液。酸 溶液一定呈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NaHSO4 溶液)。碱溶 液与碱性溶液也存在上述关系(如 Na2CO3 溶液)。 (3)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
第2页/共14页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大全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大全 7.1溶液的酸碱性 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 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试样白醋酸 果 汁 稀盐 酸 纯碱 溶液 肥皂 水 石灰 水 氨 水 食盐 水 蔗糖 水 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变 红 变红变蓝变蓝变蓝 变 蓝 紫色紫色 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无色 无 色 无色变红变红变红 变 红 无色无色 结论酸性酸 性 酸性碱性碱性碱性 碱 性 中性中性 结论: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 .. 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 .. 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 (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1

注意:①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②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质。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 (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 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 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 .. H2CO3等。 HCl==H++Cl-;H2SO4==2H++SO42-; 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 .. 等。 NaOH==Na++OH-;Ca(OH)2==Ca2++2OH-;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等。 2

溶液的酸碱性练习题

7.1 溶液的酸碱性 【基础知识】 ⒈下列日常所见的溶液中呈酸性的是 () A.肥皂水 B.石灰水 C.雪碧 D.蔗糖水 ⒉柠檬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由此可知柠檬汁() A.显酸性 B.显碱性 C.显中性 D.无法确定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pH越大溶液酸性越强 B.酸性溶液可以用酚酞检验出来 C.酸性溶液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D.碱性溶液可以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4.常用来测定溶液酸碱度的pH试纸的颜色是() A.紫色 B.黄色 C.红色 D.蓝色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里生长 B.当空气受硫或氮的氧化物污染时,可能会形成酸雨 C.测定人体内液体的pH,可以了解人的健康情况 D.苹果汁的pH一般在11~13之间

6.溶液的__________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__________之间,若溶液的pH=7时,溶液呈______性,若溶液pH>7时,溶液呈______性,pH<7时溶液呈______性。 7.在酸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呈______色,在碱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呈______色。 [8.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时,应先将pH试纸放在_______上。用_______蘸取1滴待测液置于pH试纸上,然后将pH试纸的颜色与__________对照可以测得pH。 【思维拓展】 9.一些食物近似pH如下表 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食苹果 B.番茄汁属于酸性食品 C.牛奶和鸡蛋清均为碱性食品 D.苹果汁酸性比牛奶弱 10.某同学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他先用蒸馏水将pH试纸湿润,然后再测定,则他所测得的未知溶液pH将 () A.偏大 B.偏小 C.无影响 D.无法确定 11.某地农业科技工作者在进行“酸雨对农业产量影响及对策的研究”中,得出酸雨的pH大小与小麦减产幅度关系的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张东明 一、教学内容分析 《溶液的酸碱性》是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的内容。这节内容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不仅对前面所学的知识内容总结归纳,还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有很大关系,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第六章学生已学习了溶液的相关知识,溶液的酸碱性是溶液的一个特性,溶液酸碱性的强弱对其化学反应及应用有重大的影响,因此,了解并检验溶液的酸碱性、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有重要的意义。教材在编写上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设计问题,便于学生认知的深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了解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学习pH试纸的使用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2)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溶液酸碱性和酸碱度的判断 难点:对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强弱的判断 四、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溶液的相关知识,知道溶液的某些性质的基础上展开的。而溶液的酸碱性也是溶液的特性之一,对于此学生并不陌生,在之前的教学中都有涉及过。如:二氧化碳的水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第二章),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第三章)。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片断,但没有深入系统学习,很好利用这些知识片断是本节课成功的一个关键。 五、教法、教具 本节主要应用讲授法,实验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来进行。 1.实验仪器及用品:试管(小)、滴管、试管架、研钵、纱布。 化学药品:石蕊试液、酚酞试液、白醋、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NaOH溶液、纯碱溶液、肥皂水、氨水、食盐水、蔗糖溶液、酒精。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出示一盒酸奶,一个柠檬,问喝一口有什么感觉。会觉得酸从身边事物 入手,提高学习的 积极性。

第二单元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

第二单元常见的酸和碱 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 知识梳理 知识点1 酸碱指示剂 1、定义:遇到酸或碱的溶液本身能发生特定变化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测溶液的酸碱性) 2、种类:常见的酸碱指示剂有色试液和色试液 为了方便实验,化学上通常用色或色石蕊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使色石蕊试纸变色,则此溶液显酸性; 使色石蕊试纸变色,则此溶液显碱性; 注意:1、酸碱指示剂与酸碱性溶液作用发生颜色变化的主体是指示剂,而不能说指示剂使酸碱溶液变色 2、酸溶液是指溶质是酸的溶液,肯定显酸性,但显酸性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如NaHSO4); 3、碱溶液是指溶质是碱的溶液,肯定显碱性,但显碱性的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如Na2CO3)。 知识点2 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1、一定量的溶液中,H+的数量越多溶液酸性越;OH-的数量越多,溶液的碱性就越;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通常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其数值 是到。pH<7,溶液显性pH越小,酸性越;pH>7,溶液显性,pH越大,碱性越;pH=7溶液显性。 2、用可以粗略测定溶液的酸碱度,测定方法为:在洁净干燥的 或上放一片,用蘸取待测溶液,滴到试纸上,立即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对照,即可读出溶液的pH。在科学研究中,常使用pH计来测定溶液的pH。 注意:(1)用pH试纸测定的pH是整数。 (2)不能将pH试纸直接浸入待测溶液中测定,否则会污染试剂。 (3)不能将pH试纸用水润湿,否则测出的酸性溶液的pH偏大,碱性溶液的pH偏小,中性溶液的pH不变。 知识点3 酸和碱对生命活动的意义 1、人体内pH最小的分泌物是,其主要成分是,能帮助消化。 2、人剧烈运动时,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血浆的pH会变。 3、大多数植物适宜在接近的土壤中生长。 4、大多数水果呈性,厨房中常用的洗涤剂呈性,食盐呈中性,卫生间常用的洗 涤剂呈性,肥皂水呈性。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溶液的酸碱性》教学设计
一、概述
· 化学、高二年级
· 本节选自苏教版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专题三第二单元;一课时
·学习内容①学生能利用 C(H+)、C(OH-)、PH 准确判断溶液的碱性,知道溶液 PH 的定 义、公式,能进行有关溶液 PH 的计算。②学生会测定溶液 PH 的方法与操作。
· “溶液的酸碱性与 PH”是高中化学基础理论和基本计算之一,历年高考考查的热点, 从知识体系上看,是已学习的初中知识“溶液酸碱度”和高中必修内容“极弱电解质水的电 离”知识的延伸,是学习盐类的水解知识的铺垫。
二、教学目标分析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水的电离、水的电离平衡和水的离子积。 2、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 PH 的关系。 2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 1、通过水的电离平衡过程中 H+ 、OH-关系的分析,理解矛盾的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 2、由水的电离体会自然界统一的和谐美以及“此消彼长”的动态美。 3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对溶液酸 碱性的分析,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矛盾对立统一 的哲学观点; 2、从生活出发学化学,体验化学对生活、生产及科技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4 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课标、教材内容设置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水的离子积,c (H+)、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难点是水的离子积,有关 PH 的简单计算。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学生是高二年级二级达标学校的学生,化学基础一般。;
2.
学生对化学现象,尤其是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有较浓厚的兴趣;
3.
学生思维较活跃,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能积极参与讨论;
4.
学生对实验探究不足,但有着一定的兴趣;
5.学生已学习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能进一步完善对平衡知
识体系的构建。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实践活动、交流评价等等,初步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精神;通过实验探究,构建化学平衡的 理论知识,了解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教学资源与工具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为支持教师教的资源;二是支持学生学习的资源和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 一、单选题 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相应的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由水电离产生的c(H +)=1×10-10mol?L -1的溶液中:NO 3-、Fe 2+、Na +、SO 42- B . w +K c(H ) =10-10mol?L -1的溶液中:NH 4+、I -、Cl -、K + C .-+ c(OH )c(H ) =1×106的溶液中:K +、Na +、Cl -、HCO 3- D .惰性电极电解AgNO 3后的溶液中:SO 32-、K +、Na +、S 2- 2.常温下,下列溶液中c(H +)最小的是 A .pH =0的溶液 B .0.03 mol·L -1H 2SO 4 C .0.05 mol·L -1HClO D .0.05 mol·L -1的NaHSO 4 3.在下列叙述中:①0.1mol?L -1HA 溶液的导电性比0.1mol?L -1的盐酸的导电性弱;②测得0.1mol?L -1的HA 溶液的pH=2.7;③常温下,测得NaA 溶液的pH >7;④常温下,向HA 的溶液中加入NaA 固体,pH 增大;⑤等pH 等体积的盐酸和HA 溶液分别与足量的Zn 反应,HA 放出的H 2多。能说明HA 是弱酸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④ 4.下列溶液肯定呈酸性的是 A .c(OH -)

溶液的酸碱性练习题1

第7章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一、选择题 1.要确定溶液的酸碱度,可以使用() A.石蕊试液 B.酚酞试液 C.pH试纸 D.蓝色石蕊试纸 2.在pH=0的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 A.紫色 B.红色 C.蓝色 D.无色 3.用稀的碱性溶液或清水浸泡,可使残留在蔬菜上的农药降低毒 性。如用碱性溶液浸泡蔬菜,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 () A.白酒 B.纯碱 C.白糖 D.食醋 4.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 () A.肥皂水 B.食盐水 C.白醋 D.石灰水 5.有A、B、C三种溶液,A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B能使无 色酚酞试液变红,C遇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无变 化,则三种溶液的p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知识改变命运

知识改变命运 A.A >C >B B.C >B >A C.B >A >C D.B >C >A 6.用pH 试纸测量碱溶液的pH 时,若事先将pH 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则测量结果会( ) A.偏大 B.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7.右图为喷墨打印机工作原理示意图。溶解在打印墨 水 (pH :7.5~9.0)中的染料,从喷嘴喷到打印纸 (pH :4.5~6.5)上,变为不溶于水的固体。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 ) A.打印墨水偏酸性 B. 打印墨水显中性 C.打印纸偏酸性 D.打印纸偏碱性 范围如下: ( ) A.鸡蛋清显碱性 B.胃酸过多的人应少 吃四川泡菜 C.橘子汁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D.牛奶比鸡蛋清的碱 性强 二、填空题 墨水 pH 7.5~9.0 墨水滴 喷嘴 打印纸 pH 4.5~6.5

1.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可以用和两种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还可以用蓝色石蕊试纸或红色石蕊试纸 来检验。蓝色石蕊试纸遇到性溶液能变红,红色石蕊试 纸遇到性溶液变蓝色。 2.位于美国富兰克林的小依科庞德湖,湖水的pH为4.2,是世界 上性最强的湖。该湖水是否适宜一般作物的灌 溉。(“是”或“否”) 3.许多植物的花中含有色素,这些色素有的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 显示不同的颜色,故可作酸碱指示剂。现取三种花瓣,分别放 在三个研钵中研磨,再依次加入酒精,搅拌,静置后得到花汁 的酒精溶液。分别取少量上述所得的花汁的酒精溶液,用稀 酸和稀碱液逐一检验,现象如下: 请回答:(1)以上所举的花中不能作酸碱指示剂的是。 (2)经查资料得知,柑橘的近似pH为3.0~4.0。将大红花 汁的酒精溶液滴入柑 知识改变命运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8.1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教学重点: 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 2.用pH试纸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难点: pH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教学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品尝食醋,苹果感觉有酸味,又常听说烧碱和熟石灰这些物质的溶液有碱性。怎样区分溶液的酸碱性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溶液的酸碱性。 板书课题:8.1溶液的酸碱性 讲述:在第五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现在我们用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来检验某种溶液是否显酸性或碱性。 演示【实验8--1】 归纳: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讲述: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怎样衡量呢?通常我们用pH来表示其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板书: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pH: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阅读讨论:221-222,讨论交流,由学生总结出规律 板书:酸性溶液 pH<7 (pH越小,酸性越强) 中性溶液 pH=7 碱性溶液 pH>7 (pH越大,碱性越强) 阅读:教材223“常见物质的pH” 讲述:那么如何测定溶液的pH呢?

教师边讲边演示: 学生分组实验: 测肥皂水,洗发水,牙膏,洗手液,洗衣液,鸡蛋,食醋,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pH。 小结: 课堂练习: 1 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 A.蓝色 B.红色 C.紫色 D.无色 2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 3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正确操作是() A.把试纸浸在待测溶液中 B.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 D.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 板书设计: 8.1溶液的酸碱性 一、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pH: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酸性溶液 pH<7 (pH越小,酸性越强) 中性溶液 pH=7 碱性溶液 pH>7 (pH越大,碱性越强) 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二、测定溶液的pH: 布置作业: 225页第3、4、5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