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人类的着装动机

原始人类的着装动机
原始人类的着装动机

原始人类的着装动机

原始人类有过几千年的裸态生活期,为什么在最后几万年的时期内会产生服饰这一现象,他们的创造或发明服饰以及相关工具的动机是什么呢?关于“为什么穿衣的问题,理论界有着诸多不同的说法,这些不同的服装起源说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各自举出的证据也有其可信度,概括来说可分为三类。

一、生理需求论

这一类学说从人类的生理与自然的关系的角度予以分析,认为服装史人类在生存过程中因生理上的保护需要而必然产生的。目前赞同此类观点的人较多,其中代表性的有两种说法。

1、气候适应说

论者认为人类是为了抵御寒冷、酷热、干燥而创造了服装。如10万-5万年前欧洲大陆上的原始人为抵御第四冰河期的寒冷,开始创作兽皮衣物;亚、非大路上的原始人又因高温低湿而制作服装来防晒保湿。所以服装的穿着动机是为了适应气候,保护身体。恩格斯业曾说:“人业学会了在任何气候下生活。……从原来居住的总是一样炎热的地带,迁移到比较冷的、在一年中分称冬夏两季的地带后,就产生了新需要,需要有住房和服装来御寒和潮湿,需要有新的劳动领域以及由此而带来的新的活动。

2、身体保护说

这种说法认为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难免受到伤害,诸如岩石、荆棘、猎物、昆虫等会对人的不同部位或器官造成威胁,尤其直立后的人类性器官缺乏保护,于是发明了不同的保护性衣物,来保护头部、躯干、四肢及性器官等。如发明腹布、兜裆部把性器官保护起来,发明皮带、尾饰物来驱赶叮人的昆虫,用泥土、油脂或植物汁液图身来防晒和蚊虫叮咬等。

二、心理需求论

这类学说与上述观点相反,他们否定人类是先从保护身体出发来发明服装的,而应是从心理上对自然和社会寻求某种需要才发明服饰。代表性的说法有三种。

1、护符说

这种说法认为,原始人类相信万物有灵,对给人类带来疾病灾害的凶恶灵魂,需求躲避,而辟邪求安的形式就是在身体上配挂饰物,这样既能保护自己不让恶魔近身,又可取悦凶灵不再加害于身。这就形成原始的护身符,然后逐渐发展成为服饰。如原始岩画中人头上的羽毛、犄角,身后的长尾饰,都是一种祭祀时沟通神与人的中介物,既可敬神,又能护体不受侵犯。

2、象征说

这种说法认为配饰在最初是作为某种身份象征来使用的,后来演变成衣物和饰品。原始人类中的勇敢者、首领、富有者为了突出自己道德地位和力量、权威与财富,用一些有象征意义的物件装饰在身上,诸如猛兽的牙齿、珍禽的羽毛、稀有的贝壳、玉石等。这种象征装饰是原始人的一种炫耀其地位与财富和显示尊严与勇敢的心理体现。另外,有的装饰具有识别氏族的作用,后演化为图腾。

3、装饰审美说

这是心理需求论的一种较为典型的说法。论者认为人类服装起源于人类对美的追求。美化自身是高等动物包括原始人类所共有的本能。在裸态时期就曾出现用彩泥涂身、在身上刻痕、文身、染齿、涂甲等行为,之后出现的饰物、衣服,都是从美化自身出发而发明的,这种原始的审美心理成为服装发生、发展的最初动力。最有力的论据是:从古至今虽然又不穿衣的民族,但极少不对身体进行装饰加工的民族。

三、性需求论

人类对异性的回避和吸引,实质上包含了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因素,所以令分出一大类

予以介绍。这种代表性的观点有两种。

1、遮羞说

论者认为服装起源于人类出现了性羞耻感之后,男女为了避免对方看到自身与性有关的部分而用物体掩盖起来,以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如苏门答腊人认为露膝是不正当的行为,所以掩盖双膝;有的民族遮住阴部,有的遮住面部或全身。有的论者引用《圣经》中亚当、夏娃吃了禁果后知羞耻,以叶子避身的例子,来说明服装起于遮羞。

2、吸引说

这种说法与遮羞说在因果上正好相反,认为男女为了吸引对方,把身体的某一部分装饰起来以突出其性别、激发性欲。原始人认为性爱是一种美好而神圣的行为,他们渴望人种繁殖,并出现过性崇拜,即将两性生殖器做成模型来膜拜。如果说性崇拜是原始人的社会心理,那么性装饰则是原始人心理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人体上佩戴饰物包括美化自身和装饰、掩盖性器官,是为了加强度异性的吸引,服饰就是基于这种性心理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如澳大利亚的库克人夫妇全身赤裸,仅有项链和臀带,带前有小饰品,以吸引人的目光;巴布亚人则用葫芦套起生殖器,目的在于张扬和炫耀。

上述诸种有关原始人类服饰动机的学说,都分别说明了服饰在不同条件和不同时期产生的动因,但他们彼此不能互相取代。从发生学角度来说,尽管各种学说的推测都有例证,但人类今天任何主观判断,都难以避免带有想象和猜测,稍有偏差,其指向就会产生极大差距甚至相反。所以说上述任何一种学说后无法全面准确地揭示人类的服装动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片面或武断,因为对每一学说我们都能举出反证来予以否定。

201403西南《组织行为学》作业及答案

组织行为学 第一次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__心理活动__与__行为反应__规律性。 2、__个体__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3、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的__边缘性__学科,又是具有__两重性__和__应用性__的学科。 4、作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__美国__。 5、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造成知觉错误的思想方法主要有四种:知觉防御__首因效应__、晕轮效应和__投射__ 。 6、提出Y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__麦克里格__,美国心理学家海德提出了__归因__ 理论。 7、一般认为,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方位、多层次的整体结构系统,主要由__个性倾向性__和__个性心理特征__两大部分组成。 8、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个体心理活动中稳定的心理特点。它包括__气质__、__能力__、__性格__。 9、创造性行为是指作为主体的人综合各方面信息后形成一定__目标__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__新成果___的一种行为。 10、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有__家庭__环境、__学校__环境、__组织__ 环境、和__社会__环境。 11、__职业生涯__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2、有效的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应该遵循__个人__与__组织__相结合的原则。 13、群体是指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__个体__的组合。 14、群体规范具有的基本功能有:群体行为的__标准__功能、群体行为的__导向__功能、群体行为的__评价__功能和群体行为的__动力__功能。

中国历史朝代纪元重要人物一览表

中国历史朝代、纪元、重要人物一览表 我自己在读书过程中,常常记不住朝代、纪元、重要历史人物三者之间的关系,有时甚至记错、讲错、写错。所以多年来,一直想做一张通过一定时空把上述三者关系逻辑起来的表,使自己能一目了然,进而对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有一个大致的把握,然而这个想法却一直未能实现。退休后空闲了,从去年10月底到今年3月中旬,围绕这张表我选读了20几本书,把自己认为对中国历史有重大影响的人物遴选出来,做成这张表与有兴趣的网友分享。 朝代纪元 五帝388年 约前30世纪初~前21世纪初 1、皇帝,中华民族始祖,传说的上古时代圣王。司马迁《五帝本纪》说,皇帝为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公元前4513年,黄帝轩辕在釜山会盟并取代神农氏登上帝位,在位100年。 2、颛顼(zhuān xu)帝,在位78年。 3、帝喾(kù)帝,在位70年。 4、唐尧(yáo)帝,在位98年。 5、虞舜(yù shùn)帝,在位42年。 6、仓颉,先秦传说:仓颉是皇帝的史官,造汉字者为仓颉。《荀子·解蔽》记载:“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吕氏春秋》记载:“奚仲作车,仓颉作书。” 夏朝471年 约前2070~前1600年 1、启,建立夏朝。尧帝时,命夏部落鲧(g?n)治水,鲧用堵的方法治水九年而失败,遂被放逐。舜帝继位后,用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用疏导的方法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十年终获成功,并继舜位成为中原部落盟主。禹死后儿子启继位,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 2、夏桀(jié),淫靡昏聩,夏末亡国之君。 商朝555年 商前期前1600~前1300年(301) 1、汤,又称武汤、成汤。原为商部族领袖,与有莘氏通婚。经11次出征并获胜利,成为强国,后一举灭夏,建立商朝。 2、伊尹,名伊,尹是官名,商初政治家、大臣。协助汤攻灭夏朝,建立商朝。 3、盘庚,汤九世孙。盘庚继位后,为摆脱政治腐败、国势衰危等困境,将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书·盘庚》是迁殷前后的报告辞。以盘庚迁都为分界线,商朝分为商前期和商后期。 商后期前1300~前1046年(255) 1、武丁,武丁是商朝的第11世王,在继位之前,被父亲送至民间磨练意志和品质,武丁处处留心访贤拜师求学问。继位后,破格任用出身卑微的傅说为相,励精图治,国力昌盛,在位59年,史称“武丁中兴”。 2、纣,亦称帝辛,亡国之君。在位时,沉湎酒色,奢侈荒淫,统治残暴,曾囚禁周文王于羑里。在牧野(今河南淇县)被周武王打败后自焚,商朝灭亡。 周朝791年 西周前1046~前771年(276) 1、姬昌,即周文王,曾被商纣囚禁于羑里而演周易。 2、姬发,即周武王,打败商纣建立西周王朝。 3、姬旦,周文王儿子周武王弟弟,史称周公。武王死后,成王诵年幼,周公摄政。是中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宰辅。 4、吕尚,姜太公。西周初辅佐文王、武王灭商有功。有兵书《六韬》传世。 东周前770~前256年(515) [春秋前722~前481;战国前275~前221]

浅谈大学生着装礼仪如何搭配衣服技巧

浅谈大学生着装礼仪如何搭配衣服技巧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服装也在迅速地进行着改革。服装正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这缤纷的服装大世界中,大学生应该怎样着装呢?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大学生着装礼仪,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 大学校园是知识的圣堂,礼仪的殿堂,大学生着装更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穿着整洁大方是其最基本的要求。艰苦朴素是老一辈革命家的传统,更是当代大学生应该传承和发扬的优良品质。大学生着装不能过分追求服装的品牌,过分追求服装的华丽,过分追求社会上的时髦。大学生着装要使家庭条件的状况,合理的朴素的穿着。试想穿着吊带衫坐在教室中上课是什么情景,穿着拖鞋在大街上逛来逛去是什么效果……这都不符合大学生的着装礼仪!这样着装不仅影响一个大学生的良好形象,还直接有损学校的形象。再试想如果大学生过分虚伪秉承“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理念,不视家庭条件追求名牌盲目攀比,会给家中老母亲增添多少银发,留下多少岁月的痕迹?这些是当代大学生着装时应该的吗? 在校园中是一名学生,穿着要符合身份符合要求;走出校园代表着学校,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着装是不是符合身份,符合礼仪。 大学生适合穿着什么样的服装呢?一般来说大学生穿着以休闲、运动装为宜,但不同场合不同时间应灵活对待,合理穿着。

休闲、运动装适合大学生的大部分活动学习生活,穿这样的衣服进办公室,去上课,去游玩都没问题。除特别规定必须穿特定的服装的场合外,休闲运动装是不会引起争议的。但在一些重要的会议、郑重的场合还是提倡穿正装。 在一些特定的场合,如实验室、宿舍、求职等,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着装。实验室中一定要穿着简单,穿特定试验服装;宿舍中可以随意一点,但也要注意宿舍环境进行着装。对于求职的大学生来说必须穿正装,给人家一个好的印象。 校服或系服是学校的统一标志,在校大学生提倡穿着校服。穿着校服会给人一种热爱校园热爱院系的优越感,同时也代表了一个学院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 大学生如何搭配衣服1、颜色搭配 A、原色:红、黄、蓝复色:红+黄=橙红+蓝=紫黄+蓝=绿间色:黄+ 橙=橙黄橙+绿=棕 B、服装、服饰的颜色分类(1)暖色:红、橙、黄、粉红(2)冷色:青、蓝、紫、绿、灰(2)中间色;黑、白、咖啡 C、颜色搭配原则(1)冷色+冷色(2)暖色+暖色(3)冷色+中间色 (4)暖色+中间色(5)中间色+中间色(6)纯色+纯色(7)净色(纯色)+杂色(8)纯色+图案 D、颜色的搭配禁忌(1)冷色+暖色(2)亮色+亮色(3)暗色+暗色 (4)杂色+杂色(5)图案+图案 E、服饰色彩的搭配方法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1 一、名词解释 1.群体 2.沟通 3.领导力 4.态度 5.价值观 二、简答题 1.动机理论包括哪些? 2.群体发展有哪些阶段? 3.人为什么要加入群体? 三、分析说明题 1.霍兰德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的意义是什么?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分析下你的职业人格类型和适合的职业。 2.什么是激励?利用激励的三要素分析一下你自己目前的激励水平。

答案1 一、名词解释 1.群体:指为实现特定目标,两个或更多的人相互影响、互相依赖而形成的组合。可分为正式的和非正式的。 2.沟通:对意思的传达和理解 3.领导力:领导力就是影响一个群体实现目标的能力。 4.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5.价值观: 代表着基本的信念:“个人和社会接受一种特定的行为或终极存在方式,而摒弃与其相反的行为或终极存在的方式。” 二、简答题 1. 动机理论包括:早期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麦戈雷格的X理论Y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戴维麦克莱兰的需要理论。当代动机理论:认知评价理论、目标设置理论、自我效能理论、公平理论、期望理论。 2.群体发展阶段: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执行阶段-解体阶段 3.人为什么要加入群体? 安全需要-地位需要-自尊需要-归属需要-权力需要-目标实现的需要 三、分析说明题 1.霍兰德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的意义是什么?根据霍兰德职业兴趣量表分析一下你的职业人格类型和适合的职业。 人职匹配可以提高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率。人格可分为现实型、研究型、艺术型、社会型、企业型和常规型六种类型。适合的职业 2.什么是激励?利用激励的三要素分析一下你自己目前的激励水平。 动机是一种过程,它体现了个体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的强度、方向和持续性。强度:个体试图付出多大的努力。方向:指向有利于组织的目标坚持性:个体的努力可能维持多长时间。自己目前的激励水平。

中国古代史上册文化一览表 2

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史(第10、11课) 一、百家争鸣的背景、各学派主张、影响 (1)背景: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急剧变化,新旧势力的斗争非常剧烈,这些必然会反映到思想领域。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不同的主张,互相争论,历史上把这种局面成为“百家争鸣” (2)各学派主张: 墨家:墨子主张兼爱、非功、用贤、节用。 儒家: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仁政。 道家:庄子主张齐物论、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韩非主张历史进步、法治、中央集权 (3)影响:诸子百家通过百家争鸣,相互辩驳,又相互影响,有力的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的发展。诸子百家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二、孔子的成就(如何评价孔子) (1)在思想方面:提出“仁”的思想,反对苛政和暴力。 (2)在教育方面:①在教学对象上,孔子面向社会广泛招收学生,主张“有教无类”。②在教学方法上,主张“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教育,还主张启发诱导的原则,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③在学习态度和方法上,主张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善于向一切人学习,“三人行,必有师”;要有勤奋的学习精神,经常进行学习和温习,“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3)文化贡献:主持编写和讲解了多部著作,如《诗经》《春秋》《礼》《易》《乐》《尚书》等,他的学生根据孔子言论编写了《论语》。 三、对老子的评价: 老子,春秋晚期楚国人,道家学派创始人,他具有朴素辩证的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也称(《老子》)里,有“哲学诗”之称,老子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

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摘要 本次调查主要围绕大学生志愿服务展开,着眼于不同年级实施志愿服务的情况,对其不同的看法以及在实践中的收获和困扰。共收到100份问卷,通过不同问题之间的联系,分析得出大学生们或支持或反对志愿活动的理由,以及对志愿活动的希望。也从中可以反映出现阶段高校志愿服务开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后续志愿服务组织的完善。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经历,看法 前言 本组成员多多少少都有过志愿服务的经历,对于大学生们整体对志愿服务的态度都很好奇。希望可以了解到同学们对这个问题的看法,也希望此次调查可以为高校志愿服务提供一定的指导。

正文: 一、单题统计分析 (一)、属性类问题 1、你的性别是? 此题结果是男生占2/3,女生占1/3。这表明接下来的数据可能由于男女生观点有普遍性的差异而需要适当分开来看。 2、你所在的年级是? 由于人际网的局限性,填写问卷的大部分是大一的学生,占了总人数的2/3,有5%是大三大四的学长学姐,剩下的部分是大二学生的。从这个结果来看,问卷主要反映的是低年级大学生的看法。 (二)、意愿类问题 1、你是否关心周围的志愿信息? 有50%的同学一定会主动了解该方面信息,45%的同学无所谓,看到就了解一下,还有很少的5%的同学看到了也不去关注。毕竟大学生们还是以学业为主,有些专业时间也很紧张,要大家主动去关注这些信息也是强人所难。要想让志愿服务的到大家的关注,让更多的大学生参与进来,组织者的宣传和热心的招募是必不可少的。 2、你倾向于何种形式的志愿服务? 此题是多选题,结果如图: 37% 68% 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参加公共大型活动比较能被大多数人接受,分析原因可能由于这些活动更开放视野,与社会联系更紧密,形式多样,与支教类相比难度小,时间跨度短。我们也知道这类社会活动很多,需要的志愿者不在少数,或许今后组织者们可以把目光更多地放在此类志愿服务上,从而让更多的同学参与到我们的志愿者团队。其他中有同学说希望有可以宅在家里就能做的志愿服务,这个应该也代表了一部分宅男宅女们的想法,但这种服务毕竟不方便组织,只能有心的同学自己去网上找找看了。

大学生着装礼仪要求0001

大学生着装礼仪要求 在校大学生虽然不用像大人物一样注意自己的着装,但最基本的着装要求礼仪还是要知道的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大学生着装礼仪要求,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大学生着装礼仪要求 种多样。但个别学生的着装也带来了争议,一些不太适宜的打扮也会对自己或者他人造成一定影响。 夏天的时候在大学里行走,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穿着各式各样的拖鞋晃荡,一些人甚至把拖鞋穿进了教室。在某高校教书的王教授感慨地对记者说,现在的一些孩子,真的越来越不像话。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穿着拖鞋,尤其以男生居多,而且花样还不少。现在学生当中流行一种木屐,很多男生都穿着它来上课,一次有学生上课迟到了,竟大摇大摆地穿着木屐进来,发出拖沓又响亮的啪啪声,惹得大家全来观望。王教授指出,穿拖鞋进教室,本身就不太文明,但还只是看着不雅观,现在问题是已经影响了课堂的秩序。大学里张扬个性无可厚非,但这种自由不能总是体现在个体身上,更不能只体现在物质上,尤其是个人的穿着。 记者调查发现,在高校里还有一个不文明的现象就是夏天男生喜欢在宿舍楼里光膀子。原来一到夏天,很多男生都嫌天气热,上身脱得精光做“膀爷”,让一些进男生宿舍的家长和女生看着十分不雅。

此外,由于对NBA球星的崇拜,一些大学生也开始模仿他们的发型、衣着,有的甚至还钉鼻钉,打耳洞,文身,一副完整版的嬉皮士模样。加上哈韩、哈日的风气,一些奇装异服也在校园里流行。这种现象虽然还是少数,但有上升的趋势。 当然,也有男生抱怨女生打扮的。学中文的小莫就告诉记者,现在的某些女生打扮一点不落在社会上女性的后面,低胸吊带已经不算什么了,一些花里胡哨的打扮真是令人咋舌,很多人还大大方方地进教室。班里女生多,有时候上课,一眼望去五颜六色,很多人穿得实在太露,更受不了的是自己的鼻子,香水牌子杂七杂八,教室里也通常是各种气味混杂。 专家观点着装应适宜不可太怪异 专家认为,当代大学生的个性追求确实比前一代人有了一个很大的跨越,社会的多元化必然会导致追求的多元化。但很多人却只停留在物质追求上,特别是很多人在服装上都在极力地求新求异。大学生作为高学历者,应该学会尊重他人,在着装上应适宜,大方自然,不要让人生厌。同时,学生在追求个性着装之余更不能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一些学生模仿嬉皮士打扮,即使学校没有明文禁止,但文身、穿孔等有些会不利健康,特别是现在社会上提供这类服务的经营单位良莠不齐,一些不规范的店铺,很容易出问题。 总之,当我们大学生在学校里应注意注意着装礼仪,穿着要符合身份符合要求;注意色彩的搭配;使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导向和为人处事等方面发生积极改变,从而进一步提高我们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

志愿者调研报告

暑假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题目:志愿者之路——关于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调查姓名:林培聪 学号: 班级: 完成日期: 2010年8月15日 指导教师:

志愿者之路 ——关于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调查 调查时间——2010年8月 调查地点——广州、顺德、珠海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访谈 调查人——李丹妮 来中国旅游的外国友人总会对两样东西感觉尤深,并为此惊叹不已。这是什么呢一个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长城,另一个就是比长城更为壮观的中国志愿者群体。无论是08的奥运,还是这年的世博,中国的志愿者们携手撑起了一片长城,向全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 如大家所知,志愿者的主力军是来自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栋梁,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更多人对这个群体有更深入的认识,我们提出了志愿者之路这一课题,并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问卷,以下就反馈回来的情况展开我们的讨论。 一、志愿者简介 首先,我们先来从多个角度了解一下志愿者的基本情况。 志愿者也叫义工、义务工作者或志工。他们致力于免费、无偿地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志愿工作是指一种助人、具组织性及基于社会公益责任的参与行为,其发展可追溯至二次大战后,福利主义抬头导致各国政府支出崩塌,发展义务工作以解决社会上不胜负荷的需求。 含义 一般认为,志愿者是自愿贡献个人时间和精力,在不计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服务的人员。志愿服务(volunteer service)则是任何人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在不为物质报酬的前提下为推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和社会福利事业而提供的服务。 分类可因服务内容的不同分为消防志愿者,抗震救灾志愿者,奥运志愿者,社区志愿者,环保志愿者等。 来源 志愿者(volunteer)一词来源于拉丁文中的“voluntas”,意为“意愿”。对于这一概念,我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由于对volunteer的译法不一致而有所不同(我国大陆地区一般称为志愿者;香港称之为义工;台湾地区称之为志工),但实质内容基本是一致的。 历史

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报告 曾子豪 一、单体统计分析 (一)、属性类问题 1、你的性别是? 此题结果男女所占比例不同,男生占得比例大于1/2,因此要分开来看。 2、你所在的年级是? 由于本人是大一学生,所以采访对象多为大一的同学,大二以及高年级的无太多数据参考。因此,这个调查结果多为大一学生的观点以及看法。 3、你的政治面貌? 因为大部分都是大一生,所以多数都是团员。 (二)、意愿类问题 1、在活动内容上,你倾向于选择哪一类或哪些志愿者活动? 此题为多选题,结果如下图: 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参加公共大型活动的人数是占大多数的,分析原因是这类活动更开放视野,与社会更紧密的联系,更贴近于社会,增加我们的社会经验,另外一些公益活动也是同学们的倾向。相反一些爱心活动则不太受同学们的倾向,如:支教、助老扶幼。也许是因为这类活动难度较大,时间要花费得多。我们也知道这类社会活动很多,需要的志愿者也不在少数。因此今后我们应把目光更多的放在此类志愿服务上,从而让更多的同学能参与。还有就是另有一部分的同学倾向于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志愿活动,这个应该也可以组织。 2您主要通过什么渠道获得志愿服务的信息? 我们用一个图来反映结果:

从中可见大家多数是通过学校的学生会、志愿服务站等组织进行志愿服务,这种方式可以有安全方面的保证,也可以保证我们的志愿服务真正地帮助到社会,这让我们知道有组织的志愿活动是很必要的,高校也应该加强对志愿站或一些志愿的相关组织给予帮助和支持。同时通过一些媒体的传播,同学们也被号召起来了,这就表明了媒体的宣传是有作用的,今后也应该多提供志愿服务信息。 3、为什么你愿意参加志愿活动? 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的原因较多,但大多数人都是以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为目的的,占84.62%,想必这也是大学生参与此类活动的主要动机。其它的原因都不如该原因。紧随其后的是希望能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和认识更多的人,都占了69.2%。看来如今的大学生的思想境界提高不少呢,另外还知道了打好人际关系还有扩大自己的人际网对今后自己的人生有很大的帮助。但也有人是因为学校的要求,为了评优和拿学分的,因此可能有些同学是因为这个才参加志愿活动的,不是出于自己的真心。而这个情况的改变还是需要学校还有学生个人的努力。相信时间会使得这个情况得到改善。 4、在客观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什么因素是影响你参加某项志愿活动?

人教部编版历史第一册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第一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练 习题 第1题【单选题】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人们造屋定居,辛勤劳动,结合图文选出正确的选项( ) ①图一属于半坡人居住的房屋,图二属于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 ②图一房屋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图二房屋主要位于黄河流域 ③图一房屋居民种植粟,图二房屋居民种植水稻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②③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如下图,这是一个历史爱好者参观到的一处我国远古人类遗址,对这个牌正确的文字解释应该是( )

A、目前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距今约170万年 B、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岩洞里,距今约70万—20万年 C、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顶洞穴里,距今约30000年 D、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如下图考古发现的磨制工具应出现在( ) 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 C、青铜朝代 D、铁器时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夏朝筑有城堡和大兴宫殿,并且组建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建立起国家政权机构。右图为《春秋左传》中关于夏朝军制的记载。夏朝的建立者是( ) A、黄帝 B、尧 C、禹 D、桀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请设想下:你乘坐时光机器回到远古时代,原始人会用“稻”做饭招待你……,哦,你可能来到了(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北京人遗址 D、山顶洞人遗址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民主选举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桂林的虞山公园有一座石山,相传远古时代舜帝(史称虞舜)曾南巡到此,故名虞山,后人在此立庙纪念,今天的虞山公园就是由此得名。请指出舜是通过什么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领袖的( ) A、世袭制 B、武力夺取 C、禅让制 D、选举制 【答案】: 【解析】: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调查报告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调查报告 实践主题: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调查 实践时间:2015年8月1日—8月31日 实践地点:河北科技大学 调研成员:谷婷婷 一、实践背景及意义 近年来,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大学生志愿者活动也随之遍地开花。但是,过于迅猛地发展也为其带来一些问题。为了了解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现状及其中存在问题,我们在问卷网以“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调查”为实践主题收集了76份有效问卷。 二、问卷分析与总结 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了76份,一共回收了76份,回收率达到了百分之百。经过此次问卷调查我们发现: 1、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现状 调查显示,50%的同学参加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且有加入志愿者组织; 31.58%的同学参加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但未加入志愿者组织;11.84%的同学未参加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但有加入志愿者组织;6.58%的同学未参加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且未加入志愿者组织。由此看来,大部分大学生都参加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并且参加了志愿者组织的同学有80.85%参加了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 调查显示,参加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同学有22.37%每学期一次;19.74%每学期两次;15.79%的同学每学期三次;而42.11%的同学每学期三次以上。由此看来,大部分参加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同学参加频率都不低。而同学们对于回报的最多要求就是服务对象的衷心感谢,甚至有43.42%的同学不求回报。 调查显示,80.26%的同学认为在推广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时应该“精心准备,宁缺毋滥”,97.37%的同学认为参加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专业知识和能力很重要,即便没有专业知识也应进行一定培训。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于如何推广和参与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调查显示,56.58%的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动机是认识更多的人,提高社交能力;64.47%的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动机是获得社会阅历,增长才干; 73.68%的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动机是收获帮助别人时的快乐和满足感;28.95%的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动机是让简历内容更加充实;22.37%的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动机是在综合测评上加分;13.16%的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动机是消磨空闲时机;47.37%的同学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动机是热心公益事业。由此看来,虽然同学们的动机各种各样,但是不外乎提升自己和服务他人。 2、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调查显示,28.95%的同学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持积极态度,并且会主动留意这方面信息;48.68%的同学选择有机会才参与;6.58%的同学想参加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但没有机会;14.47%的同学表示参加不参加都无所谓;只有 1.32%的同学对此感到厌倦、厌烦。由此看来,虽然只有极少一部分同学对此持消极态度,但是大部分同学并不主动。虽然同学们大都参加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

大学生着装规范

一、实地观察、访谈 二、依据(资料) (一)大学生着装意识的分类 随意型: 这类学生对穿着没有特别的要求,随意性较强,经常穿的服装有T 恤衫、牛仔裤、衬衫、纯棉袜子、旅游鞋之类的休闲装,这些服装穿起来舒适、随意、自由,款式青春活泼,另外大学轻松活泼的氛围也为休闲装提供了适合的场所。休闲装中牛仔裤成为年轻大学生的最爱,可以搭配套头衫,衬衫,脚下可以搭配运动鞋也可以皮鞋。 休闲装由于搭配讲究较少,也好打理,适合他们的生活和活动,同时穿上后朴素大方,所以成为大学生服装的必备,尤其备受男生的喜爱。 时髦型: 这类学生喜欢通过服饰张扬自己的个性,关注流行时尚,受日风、韩流的影响,喜欢在服饰上体现自己求新求异的趣味,服装风格喜欢扮酷和另类,喜欢将“透、露、瘦”的性感元素穿戴在身。服装的色彩,图案都追求一种不惊人不罢休的感觉,时髦型的学生有自己的穿衣风格,比较大胆、有活力,是校园里流行着装的先驱人物。艺术类的学生由于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能根据自身的气质特点有选择的运用流行元素,所以在赶时髦的同时,整体的服饰搭配是比较和谐、赏心悦目的,能体现个人风格。而审美能力较为欠缺的同学,在赶时髦时就显得力不从心了,有心想打扮好,却不知如何打扮才好,觉得好的东西齐上阵,结果毫无美感可言。 注重型: 这类学生比较注重自我外观,同时家庭条件较好,品牌意识较强,注重个人形象,希望通过品牌强化个性魅力,以期显示自己经济优势和地位,他们重视服

装的面料质地、色彩、款式,注重服装的专业性、实用性、装饰性。 (二)大学生着装类型的心理分析 不同的着装是不同性格的外在表现,也可以说着装风格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人的心理内在的反应。 大学生进入大学以后,摆脱了升学的压力,自我意识增强,大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参加课外活动的机会较多,大学生开始把目光投向自身的修饰,注重提升自身的身体形象,身体形象意指个人在任何一时刻,对自己的身体所形成的心理图像。这个图像可能会和其他人所认为的相符,但也可能不符。然而,自我形象不但会影响我们对自己的感觉,也代表着生理自我中的一个主要部分。 着装随意型的学生大多对服饰美没有太多的认识,在着装上是随大流的,由于大多数学生的经济来源依靠父母,除了吃饭和生活用费,用于购买服装的资金有限,所以只要和周围同学穿的差不多就行了,没必要那么刻意的打扮自己。另外,还有的学生对着装品位及着装在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的特殊功能没有足够的意识和了解,片面的认为自己有钱了再买好看的衣服。 时髦型的大学生追求时尚,求新求异,喜欢张扬个性,自我意识较强,且具有一定的反叛意识,追求思想解放和心理上的放松,我行我素,很少顾及别人的感受,一些适宜不适宜的服装都敢率先尝试,殊不知真正的服饰美应该是自然、合体、和谐、有个性、有韵味的。使自己的外在修饰美与自身的气质、风度达到完美的统一,需要我们正确的引导,使其与校园环境相协调。 注重型的大学生,一般来说家庭条件较好,自我展示的机会也较多,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希望通过得体的服饰进入成功的大门。 穿着效果直接起到一种信息传递和强化自身的作用,同时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修养,乃至审美水平。如何提高自己的着装水平,了解服饰美的特点,提高服饰搭配能力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 三、大学生着装建议 四、大学生与酒店员工着装对比

中国近代史时间表汇总

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 1840年-1842年鸦片战争 1841年5月广州三元里人民痛击英国侵略者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无产阶级产生 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签订 1851年金田起义太平天国建立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互相残杀 1856-1860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8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美、俄签定《天津条约》1859年洪仁玕向洪秀全进呈《资政新篇》 1860年清政府分别与英、法、俄签订《北京条约》1861年北京政变 1861年总理衙门成立 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 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 1883-1885年中法战争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定 19世纪90年代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898年戊戌变法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1年《辛丑条约》签定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黄花岗起义 1911年保路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1912年(民国元年)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清帝退位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护国运动开始 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 1917年张勋复辟失败 1917年护法运动开始 1919年5月4日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2年初香港中国海员大罢工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调研报告 前言 当今,大学生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大学生集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组织也已成为大学校园内的一个重要机构部门。因此,为了全面掌握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更好的了解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的需求和困难,以及更好地完善我校志愿者组织,四月初在我校开展了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问卷调查。 此次问卷调查时间为4月1日—4月9日,共发放300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970份。在所有的调查对象中,男生约占53%,女生约占47%,涵盖了大一,大二年级在校本科生。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和分析,我们发现: 一我校志愿服务和队伍建设的基本情况 1 发展前景良好 自我校成立以来,我校开展了多次志愿服务活动。在我们这次调研活动中,其中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约占总人数的70%,只有约30%的同学没有参加过任何志愿者活动。通过此数据显示:志愿服务是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虽然有些人至今未参加过任何志愿服务活动,但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拥有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这预示着志愿服务活动在我校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2 内容丰富但具有偏向性 在同学们参加过的志愿服务中,具有约40%的同学参加过社区服务,24%的同学参加过扶平济困,17%的同学参加过帮孤助残,16%的同学参加过助学助弱,8%的同学参加过支教扫盲,还有约为25%的同学参加过除上以外的其他志愿服务活动。由上分析可知:我校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较为丰富,但同学们参加的志愿服务活动却具有明显的偏向性。大多数同学偏向于参加社区服务活动,只有少数同学参加过支教扫盲。所以在丰富志愿服务活动的同时,还有待于将各种服务活动均衡发展。 3 志愿者服务对象 对于更愿意为哪一类群体服务的话题,一向颇有争议。所以,此次调查我们特意提出了此问题。其中,约有51%的同学更愿意为儿童服务,还有40%的同学更愿意为老人服务,这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但与此同时,对于其他服务对象,例如病患者,残疾人士,或者其他服务对象,得到大家的关注却很少。所以,在服务对象上,同学们的观念还有待于被进一步引导和改善。 二我校志愿者自身的一些概况 1 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目的和动机 对于为什么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大家各执己见。此次调查,我们将大一和大二进行了一个分析比较。统计可知,大一中约有71%的同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还有约有66%的同学是为了体验志愿者精神,为他人奉献一次。大二中这两项所占的比例也较高,其中,约有48%的同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交流与沟通能力,还有约有51%的同学是为了体验志愿者精神,为他人奉献一次。由此反映出:无论大一还是大二,大部分同学都是怀着崇高的理念和为他人奉献的精神来积极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中去的。但是,也不乏有少部分同学是为了逃避过重或无聊的学习任务,更或者是为了获得志愿者证书等其他目的。对于

大学生校园着装礼仪

大学生校园着装礼仪 本文是关于大学生校园着装礼仪,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大学生校园着装礼仪 在校大学生虽然不用像大人物一样注意自己的着装,但最基本的着装要求礼仪还是要知道的。着装要注意色彩的搭配,给人以美感。着装要整洁大方,要整齐,要符合自己大学生的身份,要俭朴要称家。 如今大学生的打扮,再也不像十几二十年前那样清一色卡其布军装,男生平头,女生短发。在大学校园里观望,着装色彩丰富,款式更是多种多样。但个别学生的着装也带来了争议,一些不太适宜的打扮也会对自己或者他人造成一定影响。 夏天的时候在大学里行走,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穿着各式各样的拖鞋晃荡,一些人甚至把拖鞋穿进了教室。在某高校教书的王教授感慨地对记者说,现在的一些孩子,真的越来越不像话。上课的时候发现学生穿着拖鞋,尤其以男生居多,而且花样还不少。现在学生当中流行一种木屐,很多男生都穿着它来上课,一次有学生上课迟到了,竟大摇大摆地穿着木屐进来,发出拖沓又响亮的啪啪声,惹得大家全来观望。王教授指出,穿拖鞋进教室,本身就不太文明,但还只是看着不雅观,现在问题是已经影响了课堂的秩序。大学里张扬个性无可厚非,但这种自由不能总是体现在个体身上,更不能只体现在物质上,尤其是个人的穿着。 记者调查发现,在高校里还有一个不文明的现象就是夏天男生喜欢在宿舍楼里光膀子。原来一到夏天,很多男生都嫌天气热,上身脱得精光做“膀爷”,让一些进男生宿舍的家长和女生看着十分不雅。此外,由于对NBA球星的崇拜,一些大学生也开始模仿他们的发型、衣着,有的甚至还钉鼻钉,打耳洞,文身,一副完整版的嬉皮士模样。加上哈韩、哈日的风气,一些奇装异服也在校园里流行。这种现象虽然还是少数,但有上升的趋势。 当然,也有男生抱怨女生打扮的。学中文的小莫就告诉记者,现在的某些女生打扮一点不落在社会上女性的后面,低胸吊带已经不算什么了,一些花里胡哨的打扮真是令人咋舌,很多人还大大方方地进教室。班里女生多,有时候上课,

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调研报告

关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调研报告 外国语学院2011级曲治颖 一、活动背景及意义 志愿服务是一种非政府组系统的组织行为和服务行为,是民间组织或个人利用自己的知识、技能、体能或财富,通过各种服务性的行为来实现对社会事业的服务和奉献,或实施和完成对有困难团体或个人的帮助。志愿精神的发扬光大,不仅为非盈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人力,而且从根本上改善人类活动,推动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在新形势下,随着我国非盈利组织的发展,志愿服务活动如何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中国志愿服务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我国志愿服务的成效还没完全挖掘出来,志愿服务活动面临很多的制约。我国志愿活动的主要制约为:缺乏社会认知,物质严重缺乏,缺乏自主空间,队伍建设不稳定。 国外志愿服务起步较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良好的社会声誉,已逐步步入组织化、正规化和系统化的轨道,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运作机制和国际惯例。许多国家在志愿服务立法、志愿服务意识教育等方面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欧美一些国家在志愿服务的理论研究方面已达到专业化水平。当前我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面:第一,将青年志愿服务作为精神文明建设载体的研究;

第二,有关志愿服务、志愿精神等基本概念内涵的研究;第三,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第四,从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的角度对青年志愿服务的研究;第五、有关中外志愿服务比较的研究。然而当前大学校园内的志愿者数量还不够多,志愿服务水平也不高。该实践报告目的在于了解现阶段在校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发展状况,掌握在校大学生对青年志愿服务活动的认知状况及实际参与情况,发现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进而推动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该实践报告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在校大学生参与青年志愿服务活动意识的方案,对未来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机制具有积极地参考作用。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1、发展前景良好 自我校成立以来,我校开展了多次志愿服务活动。在我们这次调研活动中,其中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的约占总人数的70%,只有约30%的同学没有参加过任何志愿者活动。通过此数据显示:志愿服务是受到大多数人认可的。虽然有些人至今未参加过任何志愿服务活动,但他们中绝大部分人拥有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意愿。这预示着志愿服务活动在我校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快,越来越好。 2、内容丰富但具有偏向性 在同学们参加过的志愿服务中,具有约40%的同学参加过社区服务,24%的同学参加过扶平济困,17%的同学参加过帮孤助残,16%

组织行为学理论

组织行为学: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及其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组织的涵义:组织是一群人数集合,为了完成共同的使命和目标,组织成员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合作结成有机整体,从而形成单独的个人力量简单加总所不能比拟的整体力量,通过专业分工和协调来实现目标。 组织和环境:任何组织的生存和发展都依赖于特定的客观物质基础和社会条件,存在于组织之外并对组织产生一定影响作用的外部事物和现象就构成通常所说的组织环境。 组织和管理:所谓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激励、领导和控制,以达到既定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的、有别于作业工作又为作业工作提供服务的活动,是保证组织正常运行、发展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手段。 组织行为学的目标: 预测。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在组织外部,预测他人行为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个基本要求。 解释。组织行为学是解释组织中所发生的事情。 控制。对组织中发生的行为进行控制。 分析和行动(引导)。依靠适当的分析,管理者才能有效地采取行动,控制有关行为,处理所出现的问题。 组织是人生价值实现的地方 人的各种活动,包括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社会活动、企业活动、生产活动、营销活动等等,都会以组织的形式出现。人离开了组织,就如鱼离开了水;没有人的组织也不成其为组织。 组织能满足人的心理需求。 组织目标的实现靠组织成员的努力。 组织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提供了舞台。 组织与个人的有机结合才能使双方互惠互利。 个性:称为人格,是指个体在对人对己以及环境事务的适应中所显示出的异于他人的稳定和持久的心理特征。个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个人的行为,了解一个人的个性,不仅可以掌握其目前的行为,而且可以根据其个性,预见其 未来的行为。 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中的 反映。 价值观:是一个人对周围事物的是 非、善恶和重要性的评价,是个人对某 种特定的行为方式或存在状态的一种持 久信念。 个性的特征 差异性。由于个体的遗传因素、学 习历史、所受教育、成长经历和所处环 境不同,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心理 活动规律和个性倾向,具有独特的精神 面貌。 倾向性。人在客观世界的作用下表 现出对事物不同的态度、体验和特定的 行为模式,体现为个人的需要、信念和 理想、世界观倾向的不同以及由此产生 的能力、气质、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它 对人的心理活动有很大影响。 稳定性。个性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 稳定性,成为判定一个人心理特点和行 为倾向的依据。 整体性。个性是所有心理特征的有 机结合,在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不存在 彼此孤立的、互不联系的个性特征。 社会性。人的个性是社会化的产物, 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经过社会实践 和教育训练逐步形成的,是社会关系的 体现。当然,这并不排斥个性的先天遗 传因素。但个性主要是后天形成的,它 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 气质:是个体心理特征之一,是人典 型的、稳定的心理特点,是天生的。主 要表现为人在心理活动和行为方面的动 力特征。 气质对行为的影响:在组织管理活动 中,了解和识别员工之间的气质差异, 利用和扩大各个人气质特征积极的一 面,抑制和减少其消极的一面,对管理 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调动人的积 极性,合理用人。 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合理调整组 织结构,增强团体战斗力。 根据人的气质特征来做好思想工 作。 性格:是一个人对现实的态度习惯性 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较为稳定的 心理特征。简单地说,性格是人对现实 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性格是个体对社会环境较稳定 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2)性格是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 征 (3)性格是个体的本质属性 能力:反映了个体在某一工作中完成 任务的可能性,是指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态度:是关于喜欢或不喜欢的客观事 物、人和事的评价性陈述。它反映了一 个人是如何感受某些事物的,是行为的 决定因素。 工作投入:指心理上对工作的认同, 并将工作绩效视为一个人价值观的反 映。 感觉:感觉是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 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个别部分在 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 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或各个部分在人脑 中的反映。 价值观:代表了一系列基本的信念: 从个人或社会的角度来说,某种具体的 行为类型或存在状态比之于相反的行为 类型或状态更可取。它反映了人们在观 念上对于正确与错误、重要与不重要、 好与坏的评价和判断。 价值观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从组织行为学的观点来考虑价值观 影响当前及将来员工的行为价值观及其 变化有助于塑造组织的未来。价值观的 影响表现在: 对其他个人及群体的看法,从而影 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个人对决策和问题解决方法的选 择; 对个人所面临的形势和问题的看 法; 关于道德行为的标准的确定; 个人接受或抵制组织目标和组织 压力的程度; 对个人及组织的成功和成就的看 法; 对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选择; 用于管理和控制组织中人力资源 的手段的选择。 激励:包括奖励和惩罚。奖励是社会 对人们的良好行为或取得的突出成绩, 作出的卓越贡献给予积极肯定,以促使 人们将这种行为保持和增强,加快人的 自我发展、完善,为社会创造更大更好 的效益;惩罚则是社会对人们的不良或 不正确行为给予否定,以促使人们的行 为变异,增强反应强度和内驱力,警诫 他人,以规范人们的行为,激励实际上 体现在奖励与惩罚两个方面。 行为。行为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 需要。需要(Need)是指客观的刺 激作用于人们的大脑所引起的个体缺乏 某种东西的状态。 动机。动机(motivation)的原意 是引起动作。动机是在需要基础上产生 的。但需要并不必然产生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