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标准版本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标准版本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标准版本

文件编号:RHD-QB-K4051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标准版本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比分析标准版

操作指导:该解决方案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摘要】:本文探讨,分析,比较了中外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以及对比分析了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措施。通过对比分析,为我国道路交通安全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可以借鉴的东西。

【关键词】中外;交通现状;安全管理;对比分析;措施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及机动车辆保有量的增加,我国交通事故发生量呈不断增加的趋势。我国自1951年开始统计交通事故数据,当年全国共发

生交通事故5922起,死亡852人,伤5159人。1951年至1984年的30多年间,交通事故各项指标的变化基本上是平稳的。80年代中期以后至今,社会交通需求日益旺盛,城乡交通活动随之剧增,而道路建设和交通管理的发展却不能满足交通运输发展的客观需要,道路交通事故急剧增加,尤其是1991年后随着国家总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交通运输发展迅速,交通事故及其死亡人数急剧增长。从1998-20xx年的5年中,全国道路交通事故绝对数呈上升趋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2.5%、8.8%、42.7%。20xx年全国一般以上道路共发生交通事故77.31万起,造成10.94万人死亡、56.21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24亿元,与20xx年相比分别增长了2.41%、3.26%、2.85%、和7.66%,是历年

之最。因交通事故而死亡的人数、10万人死亡率等指标近年来持续攀高。

同时发达国家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管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西方等发达国家从20世纪50~60年代起,各自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交通安全状况严重恶化的时期,然后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政府的有效干预,以及采取综合性的应对措施,使道路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逐步下降[1]

我国正处于发展建设时期, 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对比国内外交通安全的状况对于我国的交通发展建设和交通安全管理有重要意义。为进行更好的对比分析, 需要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通过对比分析中外道路交通安全对于全面衡量和评价道路交通安全水平有着重要作用。

1 中外道路交通安全现状的对比分析

1.1 中国道路交通的发展

我国的道路交通发展十分迅速,到20xx年底,中国公路通车里程达180.98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97万公里,与1995年的115.70万公里和0.21万公里相比分别增长56.42%和l3.14倍。

1.2中国道路交通安全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交通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总体上看,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况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城市道路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

。更重要的是城市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频发,不

但造成重大经济损失,而且给人们带来极大的痛苦,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目前仍然十分严峻。道路交通事故持续多年上升。交通事故起数从1986年的29万起上升到20xx年的77万多起,年均增长6.3%。死亡人数由5万人上升到10.9万人,年均增长5%。去年全国因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0.9万人,受伤56.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33.2亿元。群死群伤的特大事故频发。20xx年至20xx年,平均每年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40起左右。20xx年,全国共处理交通违法2.59亿人次,处罚1.97亿人次。

通过对事故数据的分类统计,可以对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原因和特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 事故原因分布

造成我国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仍是人的因

素,包括机动车驾驶员、非机动车驾驶员、行人及乘车人等,造成死亡的比例约为90%;因道路原因造成的死亡占很低的比例,仅为0.1%~0.2%;车辆的原因约为6%。

2 从交通事故死亡人员的交通方式分布分析

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的交通方式主要包括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摩托车驾驶员、汽车驾驶员、拖拉机驾驶员6种。1994~1998年5年内按上述交通方式划分,交通事故受害者最多的是行人,占26.3%;第二位是乘车人,占24.15%;第三位是非机动车驾驶员(绝大多数是骑自行车的人),占22.8896;第四位是摩托车驾驶员,占12.33%;第五位是汽车驾驶员,占9.48%。

3 机动车驾驶员肇事原因

机动车驾驶员是引发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1998年因机动车驾驶员肇事而造成的人员死亡达57009人,占全年道路交通事故总死亡人数的73%,主要肇事原因有超速行驶,疏忽大意,操作不当,违章行车,酒后驾驶等等。

4 各类驾驶员的危险性

在机动车驾驶员中,非驾驶员最危险。按危险性大小顺序为非驾驶员:非职业驾驶员:职业驾驶员=2.5:1.5:1。

5 城市及郊区、县事故分布

1994~1998年间的事故次数、事故受伤人数和死亡人数,城市道路和郊区、县公路各占比例分别为1:2、1:3、1:4。

6 各种道路上的事故分布

我国将道路分为城市道路和公路,城市道路又分

为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和城市次干路及其以下道路;公路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以及等外公路。在各种道路上。

7 交叉路口事故分布

我国1994~1998年在路段上发生的事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7.87%,交叉路口上的百分比为12.13%。这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区别,在日本等国5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交叉路口。我国交叉路口上的事故绝大多数发生在三枝和四枝交叉口,按死亡人数统计,54.26 %发生在三枝交叉口,39.52%发生在四枝交叉口,在多枝、立交、环岛和其他交叉口的事故仅占6.22%。

8机动车事故原因分布

1998年我国因机动车而引发的事故造成4633人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5.9%,其中因制动失

效、制动不良、转向失效、灯光失效和其他机械故障原因占很大一部分。在机动车引发的事故中2/3是因制动系统发生故障。

9事故责任者所属各类行业的情况

肇事比例最突出的行业是个体和农业,两项加起来占总数的45.6%。公路运输行业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总死亡人数的8.52%,同年我国营业性驾驶员约占全国机动车驾驶员总数的10%,客、货营运车辆约占全国机动车总数的11%。

10特大恶性事故分析

1997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恶性事故64起,造成1037人死亡。此类事故发生次数最多的省份依次是四川省10起、云南省9起、重庆市6起、福建省5起、贵州省和湖北省均为4起。从地

区分布看,山区道路多的省份恶性事故多。引发事故的原因由多到少依次是超速22起、操作不当11起、机械故障10起、占道行驶7起、超载6起、疲劳驾驶6起。事故车辆所属单位主要是运输公司,其中30起事故为运输公司的车辆,占总事故数的47%;其次是个体运输户,有21起,占总事故数的33%。

主要结论:

道路交通中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接近9096的死亡人数是因人的原因造成的;在人的因素中由于机动车驾驶员的原因而造成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70%以上,说明综合素质低、操作技能水平差是驾驶员肇事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驾驶员管理、提高队伍素质是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根本所在。非驾驶员肇事的危险性是职业驾驶员的2.5倍,非

职业驾驶员肇事的危险性是职业驾驶员的1.5倍。这说明通过加强驾驶员培训,提高驾驶操作技能,可以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率。发生在高速公路、一级和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上的事故死亡人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59%,而这些主要道路仅占全国道路总里程的14.5%[3]

。这说明道路条件的改善、等级的提高不会必然带来交通安全水平的提高,要提高道路交通总体安全水平,还必须相应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与硬件设施的进步相适应。约65%的事故发生在城市郊区、县级公路上,而且郊区、县级公路的事故比城市道路死亡率高。路段事故远高于交叉路口事故,路段死亡人数占88%。我国道路监管的主要力量是投入到城市交通秩序和安全管理中,但我国一半以上的事故是发生在郊区、县公路和路段上,这些道路分布的广泛性决

定了其交通安全问题的解决方式不能再是增加管理人员的传统办法,应寻求工程和技术的途径予以解决,提高管理手段的技术含量。接近50%的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员是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这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异,发达国家道路交通事故主要死亡人员是机动车驾驶员,说明混合交通是我国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加强对公民的交通安全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十分重要和迫切。制动问题是车辆事故的主要原因,在机动车引发的死亡事故中2/3是由于制动系统发生故障的原因。我国机动车每年必须进行一次安全检测,其中制动性能是主要检测项目,应加强机动车安全检测的管理,堵住管理漏洞,杜绝有安全隐患的车辆上路行驶。按事故责任者的行业进行划分,个体和农业占比例最大,分别为29.5%和16,1%,个体运输户在特大恶性事故中也占有相当

大比例;公路运输行业的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国总死亡人数的8.5%,低于营运性驾驶员和营运车辆所占比例。这说明加强个体运输户安全管理是提高公路运输行业安全水平的关键。

1.3 国外的道路安全现状

同时发达国家对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管理经历了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西方等国家从20世纪50~60年代起,各自经历了经济高速发展、交通安全状况严重恶化的时期,然后在20世纪70年代通过政府的有效干预,以及采取综合性的应对措施,使道路交通事故率和死亡率逐步下降。

机动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日本、西欧等国家, 在国内通过实施“3E”工程, 交通安全的形式大为改观, 车辆事故率及里程事故率均持续下降, 多年来道路交通事故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并趋于稳定。世

界上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20 世纪70 年代初期以前,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 交通事故也相应增多, 到1990 年交通事故数达到最高峰。1990 年以后, 尽管汽车保有量仍在增加, 但是由于采取了各种安全措施, 包括对人的安全教育、驾驶员和行人行为的改善、公路和车辆设计的优化以及交通法规的完善, 使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呈下降趋势。

以德国为例,德国高速公路已有6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国跨地区的公路网总长大约23.1万多km,其中1.2万多km是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里程总数位居世界第四。德国获准行驶的机动车约4000多万辆,其中绝大部分为小轿车。德国的大部分家庭都有车,汽车是德国人主要的交通工具。其客运量的4/5是靠居民自己的小汽车解决的,只有1/5是靠公共交通工具。20xx年德国公路交通事故共死亡697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