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末喷涂常见品质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粉末喷涂常见品质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粉末喷涂常见品质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

粉末喷涂常见品质问题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

1 涂层杂质

常见杂质主要来源于喷粉环境中的颗粒,以及其他各种因素引起的杂质,现概括如下。

1.1 固化炉内杂质。解决方法是用湿布和吸尘器彻底清洁固化炉的内壁,重点是悬挂链和风管缝隙处。如果

是黑色大颗粒杂质就需要检查送风管滤网是否有破损处,有则及时更换。

1.2 喷粉室内杂质。主要是灰尘、衣物纤维、设备磨粒和喷粉系统积垢。解决方法是每天开工前使用压缩空

气吹扫喷粉系统,用湿布和吸尘器彻底清洁喷粉设备和喷粉室。

1.3 悬挂链杂质。主要是悬挂链挡油板和一次吊具接水盘(材质为热镀锌板)被前处理酸、碱蒸气腐蚀后的

产物。解决方法是定期清理这些设施

1.4 粉末杂质。主要是粉末添加剂过多、颜料分散不均、粉末受挤压造成的粉点等。解决方法是提高粉末质

量,改进粉末储运方式。

1.5 前处理杂质。主要是磷化渣引起的大颗粒杂质和磷化膜黄锈引起的成片小杂质。解决方法是及时清理磷

化槽和喷淋管路内积渣,控制好磷化槽液浓度和比例。

1.6 水质杂质。主要是前处理所使用的水中含砂量、含盐量过大引起的杂质。解决方法是增加水过滤器,使

用纯水做为最后两级清洗水。

2 涂层缩孔

2.1 前处理除油不净或者除油后水洗不净造成表面活性剂残留而引起的缩孔。解决方法是控制好预脱脂槽、

脱脂槽液的浓度和比例,减少工件带油量以及强化水洗效果。

2.2 水质含油量过大而引起的缩孔。解决方法是增加进水过滤器,防止供水泵漏油。

2.3 压缩空气含水量过大而引起的缩孔。解决方法是及时排放压缩空气冷凝水。

2.4 粉末受潮而引起的缩孔。解决方法是改善粉末储运条件,增加除湿机以保证回收粉末及时使用

2.5 悬挂链上油污被空调风吹落到工件上而引起的缩孔。解决方法是改变空调送风口位置和方向。

2.6 混粉而引起的缩孔。解决方法是换粉时彻底清理喷粉系统

3 涂层色差

3.1 粉末颜料分布不均匀引起的色差。解决的方法是提高粉末质量,保证粉末的L、a、b相差不大而且正

负统一。

3.2 固化温度不同引起的色差。解决方法是控制好设定温度和输送链速度,以保持工件固化温度和时间的一

致性和稳定性。

3.3 涂层厚薄不均匀引起的色差。解决方法是调整好喷粉工艺参数和保证喷粉设备运行良好以确保涂层厚度

均匀一致

4 涂层附着力差

4.1 前处理水洗不彻底造成工件上残留脱脂剂、铬化渣或者水洗槽被碱液污染而引起的附着力差。解决方法是加强水洗,调整好脱脂工艺参数以及防止脱脂液进入磷化后的水洗槽。

4.2 磷化膜发黄、发花或者局部无磷化膜而引起的附着力差。解决方法是调整好磷化槽液浓度和比例,提高磷化温度。

4.3 工件边角水分烘干不净而引起的附着力差。解决方法是提高烘干温度

4.4 固化温度不够而引起的涂层大面积附着力差。解决方法是提高固化温度

4.5 深井水含油量、含盐量过大而引起的附着力差。解决方法是增加进水过滤器,使用纯水做为最后2道清洗水。总之,粉末静电喷涂技术及其应用方法还有很多,在实践中需要灵活运用。

5 粉末涂层桔皮

5.1 粉末涂料桔皮外观的判断方法:

(1)目测法

在此测试中,样板置于双管荧光灯下。通过适当放置样板可获得样板的反射光源。定性分析反射光的清晰度就可以从视觉上评估流动和流平性质。在流动性差(桔皮)情况下,两个荧光灯管看起来模糊,不清晰,而高流动性产品则可获得清晰的反射。

(2)“外形测量法”

在此方法中,通过高灵敏探针的偏移来记录表面形状。由此可快速区别由缩孔、针孔或脏污物引起的粗糙、桔皮以及流动不佳引起

5.2 避免桔皮的发生

在新设备制造涂装中,涂层外观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涂料工业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根据用户的最终要求使涂料性能达到最佳,这其中也包括表面外观满意。表面状况通过颜色、光泽、雾影度和表面结构等因素影响视觉效果。光泽和映象清晰度常用于控制涂层的外观。然而即使用对光泽度很高的涂膜,其表面的波动度也影响着整个涂膜的外观,同时认为光泽测量也控制不了波动的视觉效果,这种效应也被称为“桔皮”。

桔皮或微波动是尺寸大小在0.1mm~10mm之间的波纹状结构。在高光泽的涂层表面,人们可看到波状、明暗相间的区域。可以区分两种不同等级的波动:长波动,也称为桔皮,这是间隔达2~3距离上能观察到的波动;另一种叫短波动或微波动,这是间距约50cm处观察到的波动。

要指出的是有时为了遮盖底材的表面缺陷或者获得特殊的涂层表面外观,而有目的的设计一定的波动度或波纹结构。

因此,“桔皮”可定义为“高光泽表面的波状结构”,其使漆层表面产生斑纹、未流平的视觉外观。

粉末涂料涂膜的视觉外观(光泽、雾影度、流平桔皮)的控制非常重要,特别是在不同埸合喷涂的部件组装时。

影响粉末涂料中涂膜流动和外观的因素:

在工业涂料中、粉末涂料在制备和成膜过程中的相变化是独特的。由于缺乏溶剂来润湿和提高涂膜流动性,导致粉末涂料比液体涂料更难去除表面缺陷。虽然两者的主要组份类似,但相比于液体涂料、热固性的粉末涂料立足于十分不同的机理。

粉末涂料是无溶剂的均一体系。在制备过程中,颜料和其它组份通过熔融混合被分散和部分包裹于低分子固体树脂中。粉末涂料使用是通过空气把粉末传送到底材上(粉末悬浮于空气中),再通过电荷使之附着于底材上。在预定的温度下加热,使粉末颗粒熔化、聚集在一起(聚结),流动(成膜),接着流平,这期间通过一个有粘性的液态阶段润湿表面),最后化学交联形成高分子量的涂膜,这就是粉末涂料的成膜过程。

粉末涂料的桔皮问题

影响涂膜流动和外观的因素:

成膜过程可分为熔融聚结,形成涂膜,流平三个阶段,在给定温度下,控制熔融聚结速度最重要的因素是树脂的熔点、熔融态粉末颗粒的粘度以及粉末颗粒的大小。为了使流动效果最佳,熔融聚结应当尽可能快地完成,以便有较长时间来完成流平阶段。固化剂的使用缩短了可供流动和流平所需的时间,因而那些极为活性的粉末形成的涂膜常呈现桔皮。

影响涂膜流动和流平的关键因素是树脂的熔融粘度、体系的表面张力和膜厚。转而,熔融粘度尤其取决于固化温度、固化速度和升温速率。

以上提及的种种因素,连同粒径分布和膜厚,通常由所要求的涂膜性能、被涂物件和粉末施工条件等所决定。

粉末喷涂时流动和流平的动力来自体系的表面张力,这一点前面也曾经提到。该作用力同施加到涂膜上的分子间引力相反,其结果导致如熔融粘度越高,则对抗流动和流平的阻力越大。因此,表面张力和分子间引力之间的差值大小决定着涂膜流平的程度。

对于流动性很好的涂料,显然,该体系的表面张力应尽可能高,且熔融粘度尽可能低。这些可通过加入能提高体系表面张力的助剂和使用低分子量低熔点的树脂来实现。

根据以上条件制备的涂料能具有极好的流动性,但是由于其高的表面张力会导致缩孔,同时由于较低的熔融粘度会产生流挂,且边角涂覆性差。实际工作中,体系的表面张力和熔融粘度都控制在特定范围内,这样可得到合格的涂膜表面外观。

表面张力和熔融粘度对涂膜流动的影响见图 2.图中可以看到,太低的表面张力或太高的熔融粘度会阻止涂膜流动,导致涂膜流动性差,而表面张力太高时成膜过程中会出现缩孔。熔融粘度太低会使粉末的物理贮存稳定性变差,施工时边角涂覆性差,且施工于立面时产生流挂。

综上所述,很明显,得到的粉末涂料涂膜最后的表面状况、缺陷和不足(如桔皮,流动性差,缩孔,针孔等)是相互密切关联的,同时也被在成膜过程中参与相变的流变力所控制。

粉末颗粒大小分布状况也影响着涂膜的表面外观。颗粒越小,由于其热容较大颗粒的低,因此其熔化时间比大颗粒的短,聚结也较快,形成涂膜的表面外观较好。而大的粉末颗粒熔化时间比小颗粒的长,形成的涂膜就可能会产生桔皮效应。粉末静电施工方法(电晕放电或摩擦放电)也是导致桔皮形成的一个因素。

怎样减小或避免桔皮效应

促进流动和流平能减少或避免桔皮。体系使用较低的熔融粘度、固化过程中延长流平时间以及较高的表面张力可提高流动和流平性。控制表面张力梯度是减少桔皮的重要参数,同时还要控制涂膜表面的表面张力均匀,以获得最小的表面积。

实际工作中常使用流动促进剂或流平剂来改善涂膜外观,以消除桔皮、缩孔、针孔等表面缺陷。性能好的流动促进剂能降低熔融粘度,从而有助于熔融混合和颜料分散,提高底材的润湿性,涂层的流动流平,有助于消除表面缺陷以及便于空气的释放。应考察流动改性剂用量与效果的关系。其用量不足会导致缩孔和桔皮,而用量过多又会导致失光、雾影,并产生对上层重涂附着力的问题。通常,流动改性剂在预混时加入。它们或做成树脂的母料(树脂和该添加剂的比为9/1~8/2),或者以粉末状吸附在无机载体上。粉末涂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为0.5~1.5%(在以基料计算的有效聚合物中),但是在浓度较低时可能效果也不错。流动改性剂中聚丙烯酸酯系树脂应用最广,如聚丙烯酸丁酯(“Acronal4F”)、丙烯酸乙酯-丙烯酸乙基己酯共聚物和丙烯酸丁酯-丙烯酸己酯共聚物等。它们可在浓度很宽的范围内使用。一般聚丙烯酸酯对表面张力影响很小,它们能有助于涂层形成比较恒定的均匀表面。同那些使表面张力降低的添加剂(如硅氧烷等)相比,它们不会降低表面张力,因此可用来加速流平。降低表面张力的添加剂包括表面活性剂、氟化烷基酯以及硅氧烷等。它们对加入量的多少非常敏感。安息香是一种脱气剂,也有降低表面张力的效果,被广泛用于改善粉末涂料涂膜的表面外观。

6 涂层中有气泡

原因:粉末中含有挥发性的物质和水。,工件表面有水,压缩空气中有油或水

方法:加强粉末的保管,防潮,烘干工件的表面水份。对压缩空气进行除油,除水

7 涂层出现针孔,凹膜

原因

涂层过厚,造成静电排斥,喷枪距工件太近,造成打火击穿,工件表面有油脂和水份,粉末含水量大,压缩空气中含有油或水,工件本身有针孔,

8 涂层厚度不均

粉末喷涂速度不均,压缩空气不稳定,供粉装置流化效果不好,输送链的速度不稳。粉末受潮结困而导致的流化效果好。

9 涂层流挂

成因

涂层太厚,升温太快,固化温度太高,烘烤固化前涂层不均匀,

10 涂层光泽不良,变色

粉末耐耐热性能差,固化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喷粉与固化工序时间间隔太长,前处理脱质不净,供粉和喷粉系统,回收系统等清理不净,混入其它品种或颜色的粉末

Powder Spraying Coating Process of High Quality Home Appliances

王海松王德斌李治东(青岛美尔塑料粉末有限公司)

摘要:分析总结了家电粉末喷涂中的两个主要缺陷—杂质和缩孔的主要形成原因及解决办法。

1 前言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用电器的种类和花样日新月异,相应对粉末喷涂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杂质和缩孔是困扰粉末喷涂质量最严重的问题。根据海尔集团多年来在家电生产和粉末喷涂中的经验,我们总结了解决杂质和缩孔问题的一些卓有成效的办法。

2 缺陷分析

2.1 杂质

(1)粉痘

粉痘的产生主要源于粉末涂料中超微粉含量过高(即10m

μ以下超细粉的体积分数超过10%),影响了粉末颗粒在静电场中荷电性能(荷电率和荷质比)和运动性能(大颗粒粉末粒子的运动主要是由电场力决定的,而小颗粒粉末受空气动力和粘性阻的影响程度较大)。10m

μ以下的超细粉含量较多时,涂装效率将严重下降。由于超细粉比表面积大,粘结力强,粉末很容易,在正常的流化气压下不容易分散开。粉末小团在输送过程中会捕捉一定量的摩擦电荷,并在与粉管壁的摩擦中产生粉团的量积聚,导致粉体熔融粘附在粉管内壁上(这个现象称之为撞击熔融,容易发生的部位是喷枪的进料管和喷嘴),从而影响出的均匀性和稳定性,甚至造成堵枪等问题。另一种情况是,粉末小团块随着其它粉末粒子一起被喷涂到工件表面就会形成颗粒。者2005年底在海尔热水器喷涂现场就遇到过此问题。当时热水器使用的涂装设备是诺信的自动喷涂线,喷涂白色的户内粉末。时因订单量大,连续生产中回收舱内积存了大量的超细粉,回收粉与新粉混合后再喷涂时,热水器外壳上便出现了小粉点,白粉点固化后在涂膜表面留下暗黄色的小斑点,严重影响生产质量和效率。经过停线对粉房进行彻底清理并换用新粉后,问题得了解决。图1和表1说明了超细粉与新粉之间的差别。

表1 回收粉和新粉的粒径分布差异

颗粒直径,μm体积分数,%

新粉 回收粉

1.0 1.66 1.44

2.0 2.61 2.81

5.0 3.86

6.66

10.07.1314.6

25.027.435.5

50.067.259.2

75.089.179.9

90.095.689.3

图1回收粉和新粉的粒径分布差异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当小于10μm的超细粉体积分数超过10%时,粉末的流化、喷涂性能将极大地下降。所以要定期对喷粉房进行清理。

(2)前处理液含有泥渣、锈渣

对于表面有锈迹、焊渣的金属件,前处理过程一般是,预脱脂—>水清洗—>酸洗—>水清洗—>中和—>表调—>磷化—>水清洗—>烘干,处理结束后工件从槽液中取出,完成除油(或除锈)磷化等目的。很多生产厂家容易忽视的一个问题就在于:长时间生产之后,只知道补充磷化液,却不经常换水。这就使得工件在前处理完之后表面依然残留有一些稀酸液、泥渣、锈渣等。这些杂质在烘干后会粘附在工件表面,从而影响喷涂质量。比较科学的处理办法是在水洗后面加一道流水冲刷工序(即可以是普通的自来水冲洗+人工擦刷,也可以使用高压水冲刷)。此工序的水可以循环利用,但一定是流水,目的在于不让杂质留在工件表面。工件烘干之后再进行人工气吹、擦拭,使之在进入喷粉室之前将工件表面的杂质彻底清理干净。

(3)经过前处理磷化烘干后二次生锈

磷化过程包括化学反应与电化学反应。不同磷化体系、不同基材的磷化反应机理有所不同。虽然科学家在这方面已做过大量研究,但至今仍未完全清楚。当今学者们比较赞同的观点是磷化成膜过程主要由以下4个步骤组成

?酸侵蚀使基体金属表面H+浓度降低

Fe-2e→Fe2+

2H++2e→H2↑ (1)

?使用促进剂(氧化剂)加速界面H+浓度的进一步降低

[氧化剂] + [H] [

→还原产物] + H2O

Fe2+ + [氧化剂] Fe3+ + [

→还原产物] (2)

由于促进剂氧化掉第一步反应所产生的氢原子,加快了反应(1)的速度,进一步导致金属表面H+浓度的急剧下降,同时也将溶液中的Fe2+氧化为Fe3+。

?磷酸根的多级离解

H3PO4 H2PO4

→- + 3H+

→- + H+ HPO42

→- + 2H+ PO43

金属表面H+的浓度急剧下降导致磷酸根各级离解平衡向右移动,最终离解出PO43-。

?磷酸盐沉淀结晶为磷化膜

当金属表面离解出的PO43-与溶液中(金属界面)的金属离子(如Zn2+、Mn2+、Ca2+、Fe2+)达到浓度积常数Ksp时,就会形成磷酸盐沉淀。磷酸盐沉淀结晶成为磷化膜。

2 Zn2+ + Fe2+ + 2 PO43- + H2O ZnFe(PO4

→)2 ?4H2O (4)

3 Zn2+ + 2 PO43- + 4H2O Zn3(PO4)2 ? 4H2O (5)

→↓

磷酸盐沉淀与水分子一起形成磷化晶核,晶核继续长大成为磷化晶粒,无数个晶粒紧密堆集形成磷化膜。随着生产的进行,磷化药剂不断消耗,使槽液总酸度降低,酸比变小,成膜速度减慢。此刻需要及时补充磷化液,如果不及时补充磷化液,就可能导致磷化膜过薄或者无法磷化成膜。工件在烘干后产生锈蚀,严重的根本无法进行喷涂。笔者在热水器的喷粉现场还遇到这样一个问题:生产线正在生产热水器圆筒,圆筒喷粉固化后外筒壁上总是能看到在白色涂膜下面有一道暗淡的灰色痕迹,

像水流过的痕迹,这种缺陷相当明显。出现问题后我们立即对前处理线进行排查,结果发现在前处理出口处有一处存在滴水现象。滴下的水落在热水器外壳上向下流动形成一道水痕。在进入烘干炉后挂水的部分发生锈蚀,我们称之为二次生锈。二次生锈使涂膜的附着力大大下降并影响美观。若有水残留在工件表面,则工件烘干过程中很容易发生二次锈蚀(磷化膜存在孔隙),所以现在工件在磷化之后进入烘干炉之前,都要加上一道气吹工序,避免工件表面留下水迹引发二次锈蚀。在前处理质量要求较高时,我们需要在磷化之后加上一道钝化工艺来防止二次锈蚀,即运用氧化剂处理工件借此封闭磷化膜孔隙,从而极大地提高工件的耐蚀性。

(4)链条掉渣

有些客户的悬挂链上没有加油器,或添加的不是耐高温的润滑油,链条在运行过程中会发生摩擦,使链条上的锈渣或漆皮之类的杂质掉落到工件表面形成黑色杂质。

(5)粉房封闭性差

粉房封闭性差将导致杂质飘入粉末中,使涂膜产生杂质,影响外观。

(6)粉末本身有杂质

粉末本身在生产过程中由于胶化等原因引入了颗粒性杂质。遇到这种情况应该立即联系厂家换粉。

2.2 缩孔

2.2.1 缩孔的产生

当液滴处于不受力场影响的自由空间时,界面张力的作用将使液滴呈圆球状。但是当液滴与固体平面接触时,其最终形状取决于液滴内部的内聚力和液滴与固体表面之间的粘附力相对大小。当液滴放置在固体平面上时,液滴能自动地在固体表面铺展开来,或以与固体表面成一定接触角的液滴存在,如图2所示。

假定不同界面间的作用力用界面方向的界面张力来表示,则当液滴在固体平面处于平衡位置时,这些界面张力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力之和应等于零,即

(1)

式中γS/A、γL/A、γS/L 分别为固-气、液-气和固-液之间的界面张力;θ为液/固界面与液体表面的切线所夹(包含液体)的角度,称为接触角(Contact Angl e),θ在0~180°之间。接触角是反应物质与液体润湿性关系的重要尺度,θ=90°可作为润湿与不润湿的界限,θ<90°时可润湿,θ>90°时不润湿。缩孔可以近似地理解为涂膜固化过程中,涂料杂质与涂膜之间的接触角θ>90°不润湿,所以两相之间产生了明显的界面,导致缩孔的形成。换言之,如果涂膜中存在杂质,但杂质与涂膜之间的接触角θ<90°,此时两相之间润湿,就不会形成缩孔。所以形成缩孔的两个必要条件是,有低熔(沸)点杂质物质存在;以及杂质与涂膜之间的接触角θ>90°。

图2液滴的接触角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2.2.2 缩孔的形状

曲液面下的液体或气体均受到一个附加压力△P的作用,附加压力的方向总是指向曲率半径中心;由上述分析我们知道缩孔一般呈圆形,原因在于张力方向是从界面处指向几何中心,只有圆形的张力最小。

缩孔的形成归结到一点,就是低表面张力物质的存在引起体系不相容所造成的。缩孔的产生实际上是一种物理过程,当粉末中混有某种挥发性或者低熔(沸)点物质时,在升温固化过程中,这类物质也随粉末熔化,由于两种物质之间存在张力差,张力方向又指向几何中心,所以熔化的物质在液态粉层上收缩成球形。当进一步升温时杂质挥发,粉末交联固化,进而留下一个圆坑(形成缩孔)。

2.2.3产生缩孔的因素

(1)粉末生产过程中进水、油或其它物质

涂膜的表面特征是缩孔均匀分布,表面形态为细小圆坑或者细小针眼。有些粉厂在生产粉末涂料的过程中使用一些受潮的原材料(以树脂为主),或者是比较脏的树脂。由此生产的粉末涂料产品喷涂后就可能产生细小的缩孔

(2)磷化后水洗不净

笔者今年初在武汉冷柜事业部遇到此种问题。柜机外壳喷涂固化后有圆圈状缩孔。缩孔比较浅,不露底,面积较大。经检查发现喷粉线已有半年时间没有清理过前处理槽,最后一道纯水洗的水体表面有大量泡沫。当即令其停线清理,更换新的纯水,缩孔问题得到解决。反思此次涂装事故的关键在于涂装线长时间使运行后发生了串槽问题,在彻底清理检修后生产恢复了正常。

(3)外界污染物进入粉房或固化炉

这是由含硅类脱模剂、防水剂、橡胶粉末等低表面张力物质造成的。低表面张力的污染物严重了影响涂料的表面性能。因此在喷涂过程中尽量避免低表面张力物质混入涂料中,如油污、水汽、硅油等。2006年10月顺德海尔洗衣机厂出现大批量缩孔事故,我们首先排查了磷化工序,将磷化液和纯水重新更换后问题没有解决,然后排查压缩空气干燥系统,增加了空气过滤器,更换硅胶干燥剂,缩孔仍然没有彻底解决,时有时无,没有规律可言。最后我们排查了周围环境,喷粉线北面有一个注塑车间,并发现喷粉室内的排气系统与注塑车间相通,在关闭该排气系统后缩孔消失,说明注塑用脱模剂也会引发涂膜缩孔。

(4)生产过程中混进了其他类型的粉末

大家知道,混合型粉末对纯聚酯粉末有污染,含硅粉末对其他粉末有污染。如果喷涂过程中其它类型的粉末涂料混入正在喷

涂的粉末中,就可能造成涂膜缩孔。

3 结语

家电粉末喷涂属高档粉末喷涂,在表面质量上有严格的要求。根据分析,前处理的质量和喷粉环境条件是决定粉末喷涂表面质量的决定因素。所以解决生产中涂膜质量问题应首先分析这两个生产条件是否符合喷涂要求。

粉末涂装产生缩孔的理论研究

2007/10/17/07:49 来源:Specialchem

朱长海(吉林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吉林吉林 132105)

摘要:介绍了“缩孔”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反离子流冲击”理论和“感生电场”理论。

关键词:缩孔;反离子流;电流突变;感生电场

1、引言

粉末涂料自20世纪70年代末被广泛推广应用以来,在我国已有 3O 余年生产和施工的历史。在粉末施工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缩孔”是粉末涂料涂装过程中常见的漆膜弊病之一。究竟是怎样产生“缩孔” 的?应如何避免?现在普遍认为是工件或压缩空气中有油而导致的“缩孔”,作者认为有很深的理论问题亟待探索。在涂装生产过程中发现,无论压缩空气还是工件前处理的质量均能够满足涂装要求,但仍出现缩孔,按照传统理论对前处理及压缩空气的除油设备进行彻底检查和整改,起色不大。另外一种说法是粉末生产过程中混进了油,但通过试验发现并非如此。作者产生了质疑,进而进行了理论探讨,提出了“反离子流冲击”理论和“感生电场”理论,对“缩孔”产生的原因作了详尽的解释,列出了产生“缩孔”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提出了解决措施。使“缩孔”这一缺陷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控制,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产生“缩孔”原因的探讨

2.1 粉末的荷电过程

由静电学可知,带电的孤立导体表面电荷的分布与表面曲率半径有关,曲率最大处 ( 即表面最尖锐的地方)的电荷密度最大(见图1),附近空间的电场强度也最大,当电场强度达到足以使周围气体产生电离时,导体的尖端就会放电。如果是负高压放电,离开导体的电子将被强电场加速,使之与空气分子碰撞,使空气分子电离产生正离子和电子。新生的电子又被加速碰撞,使空气分子形成一个“电子雪崩”过程。电子的质量很小,当它冲出电离区域后,很快就被比它重得多的气体分子吸引,气体分子成为游离状态的负离子。这种负离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奔向正极,在电离层处产生一层晕光,即所谓晕光放电,当粉末通过电晕外围时,就会受到奔向正极的负离子碰撞而充电。

大多数工业用粉末涂料是结构复杂的高分子绝缘体,只有当粉末表面存在适合接受电荷的位置时,负离子才能吸附到粉粒表面的这个部位上。对于负离子来说,这个部位可以是粉末组成中的正电荷杂质或组成中的位能坑,也可以是纯机械性的。但不论哪种机理造成的吸附,对离子来说在每个粉粒上的沉积并不容易。粉粒的表面电阻很高,电荷不会因导电而重新分布,所以表面电荷分布是不均匀的。

图1 金属尖端部位电荷密度较大示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2.2 粉末的吸附过程

涂料微粒由于电晕放电在电极附近带上了负电荷。当粉末微粒刚离开枪口时,靠压缩空气输送力吹出,当接近工件(正极)时,靠电场力的导引,使涂料牢牢地吸附在工件上。一般只需经过几秒就可使涂层厚度达到50~100m

μ。粉层达到一定厚度的同时,表面贮存一层很厚的负电荷屏蔽层,致使后来的负电粒子被排斥回去,涂层不再增厚。至此完成了涂覆过程。 2.3“反离子流”冲击产生的“缩孔”

在现实粉末涂装过程中,经常会在漆膜表面产生“缩孔”,其形状像火山口的小凹坑;发生密度时而稀疏时而集中;发生频次偶尔或连续。

很多文献资料均认为,压缩空气中的油或在粉末涂料生产和涂装过程中混进了油而产生了“缩孔”。在生产实践中,作者发现产生“缩孔”的原因很多也很复杂,传统的混油理论并不能涵盖全部,认为同静电高压电流输出的稳定性以及粉末的电阻率和影响电阻率的因素有关,这些参数的变化即可导致“缩孔”产生的频次和程度。

在涂装生产线上,在静电高压发生器之前,通常要加稳压器,防止电压不稳而导致静电发生器工作状态不稳。但无论从理论或实践来看电压的变化是缓慢的,一般的稳压电源均可满足生产需要;而恰恰相反,虽然电压尚可保持不变,而电流却时时在改变。影响因素很多,如工件面积的改变、枪距的改变、喷粉量的改变、局域电网电流的波动等。如车间同一电网上既连有固化炉,又连有大型冲床等频繁通断电的大功率设备,由于时通时断进而导致电网电流的突变(电压基本不变),从而影响到静电高压发生器内电流的突变,进而使喷枪电极针突发浪涌突跃放电,导致电晕放电,骤然强烈,使电晕区气体放电瞬间产生高温、高频振荡生成高速旋转的等离子体“气团球”。此时,喷枪相当于“气团球”的发射源。这些携有高能的粒径大小不等的正离子球体,实际上相对于负离子来说就是“反离子球体”,瞬间在压缩空气输送力和电场力的作用下飞速撞向正在涂装中的工件(板面)表面而发生“空爆”形成“弹坑”-即所看到的“缩孔”,几乎露底。特别是当接地不良、粉末电阻率高或喷粉层较厚时(包括漆膜较厚的返喷件),遭到这种“反离子流”冲击的几率更高。

前已述及粉末的荷电及吸附过程。从枪口喷出的气体和粉末均是带正负电荷相等的等离子体,带负电的离子被吸附,而带正电的气体分子(反离子)则被正极(接地)排斥而被风吸走,这样带负电的粉末粒子便源源不断地吸附到工件上,故平时带正电的粒子(反离子)很难到达正极(工件)上,也就冲击不了已涂覆粉末的工件;当涂层喷涂一定厚度时,正极被负电荷层所屏蔽,场强削弱,若此时一旦电流突变,就会使静电高压输出强烈的电晕放电,使输出空气受到高频振荡形成微小正离子气球团(即反离子气球),于是,便飞速奔向正极(接地)并克服微弱的排斥力而撞击工件表面,因而形成“缩孔”。 2.4 引发“反离子流”的其他几个重要因素

除上述电流突变而引发“反离子流”冲击导致缩孔的主要因素外,以下几项仍是“缩孔”产生的重要条件。

2.4.1 涂层过厚或返喷件易遭反离子流冲击

当涂层过厚时,粉层内含有大量负离子(正电荷来不及中和),其负电性极高,并且屏蔽(削弱)了正电性,使原电场强度减弱,从而使粉层吸引正电荷能力增强,而吸引负电荷能力减弱。假若恰在此时由于某种因素生成“反离子”气团球,则由于它的表面正电荷密度高,自转和前进速度快,无论内能还是动能均较大,此时同正极建立起临时静电场,其方向同枪针负极和工件(正极)所建的电场方向相反。于是,这种“反离子”球由于异性电荷的吸引而迅速撞击工件的表面(见图2),从而使“缩孔”产生的几率增加。即使在正常涂装生产情况下,该现象亦是经常发生,只不过是较轻,“反离子气球团”甚至没有到达工件表面就被原电场(即枪针对地电场)排斥掉而已。就像流星那样,在没有撞击地球前就在大气层因燃烧而化掉一样,只有少数没被烧掉落地而撞成陨石坑。“反离子气球团”流能否冲击工件就看原电场和次生电场力量均衡的结果。如果原电场力很大,“反离子气球团”就不会到达(正极(工件);如因涂层过厚而削弱原电场强度,而增强了感生电场强度,因此而受到“反离子流”冲击的几率会增大。

图2 原电场与次生电场建立示意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另外,返喷件的表面已涂覆一层较厚的漆膜,根据电阻率与所施电压曲线(见图3)可知,较高的电阻率有利于荷电,但负面作用也不易于释放电荷。根据可知,减少,可以降低粒子的转移速度和荷电量,使粉末粒子不至于受到强烈排斥而反弹,同时进一步提高了上粉效率;如果E很大,涂层会建立起“感生电场”,工件还没涂覆很多粉末而负电荷密密度区很高,从而排斥了后来的荷负电的粉粒而难于吸附,只是粉层很薄。

图3 电压与电阻率关系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2.4.2 空气的相对湿度

并不是说涂层厚就一定产生“缩孔”。相对湿度较高的空气可以降低粉末的电阻率,水分含量过大可消耗部分电荷,使粉层的负电荷能积不高。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如果相对湿度低于40%,产生“缩孔”的几率比较大。理想的湿度应是50%~65%,涂装效果较好。

2.4.3 接地不良

接地不良的实质结果是回路电阻增大,使工件难以涂覆。涂后正极电荷中和能力变差,易累积电荷而致使产生“缩孔”的几率增加。

2.4.4 静电高压不稳

高压电缆接头时接时断,或限流电阻损坏,工件间断等均可产生“缩孔”。

3、控制“缩孔”产生的施措

“反离子流”是粉末涂装中产生“缩孔”的主要根源之一。以上已经阐明了影响“反离子流”冲击的几个主要影响因素。如何防止此类缺陷的产生?作者在生产实践中总结了如下经验,较为有效。

(1) 稳定电源电流,防止电流突变。在静电发生器前面加稳压器。在开始喷涂前10min打开静电高压发生器,对机内元件参数工作状态提前预稳定。

(2) 控制环境湿度。缩孔易产生于北方干燥的冬春季节,因此要控制好环境湿度。较佳的环境湿度应是50%~65%,环境湿度不宜太小,否则,应在喷房周围洒水增湿。

(3) 尽量降低电压/电流涂装。在满足涂装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控制在工艺下限。为了减少电流突变,喷涂件要求连续悬挂,尽量使喷涂面积接近。

(4) 加强接地。必须使高压回零接地;轨道同高压回零接地,将此两回零线同对外大地公共接线连接在一起,接地电阻不大于5Ω。其他设备亦应同大地相接,以利消散电荷。

4、结语

任何理论均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进一步指导实践。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提出了“反离子流冲击”理论和“感生电场”理论,以此来解释为什么静电喷涂会产生“缩孔”和反喷件涂层厚、电压高易产生“缩孔”的机理,并提出解决措施。这些措施在长时间的生产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是较为有效的和切合实际的方法。上述只是作者的一些粗浅的理论探索,将在实践中发现的弊病现象上升到更深层次的理论去认识它,供涂装界的同行们参考。至于这种理论是否正确,还有待于同行们在实践中去验证,对于正在发生此类涂装弊病的企业会有益处的。

GB15607—2008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_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

目次 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喷粉区工艺安全 (2) 5 喷粉设备及其辅助装置 (3) 6 通风与净化 (4) 7 粉末涂料的贮存和输送 (5) 8 操作与维护 (5) 附录 A (资料性附录)静电喷粉室排风量(抽风量)计算方法 (7) 附录 B (资料性附录)例行检查清理一览表 (8) I

前言 本标准除第1,2,3章外,其他所有条款均为强制性。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国家标准已发布的共有12项: ——GB6514—××××《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7691—200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 ——GB7692—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12367—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 ——GB12942—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GB/T14441—××××《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 ——GB14443—20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 ——GB14444—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 ——GB14773—20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 ——GB15607—××××《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 ——GB17750—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 ——GB20101—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 本标准为《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标准之一,是该标准体系中针对粉末静电喷涂工艺的一项安全技术标准,与本标准系列中的其它标准相配套,和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协调一致。 本标准修订并代替GB15607—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本次修订保留了GB15607—1995中已实践证明适合我国国情又与国外先进标准相适应的内容,同时参考了美国防火协会标准NFPA 33《使用易燃或可燃材料喷涂作业标准》(2007版)中有关粉末静电喷涂的内容。 本标准与前一版本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新的术语“可燃粉末”(本版3.7); ——对喷粉区范围作了修订。更清楚确定喷涂区的范围(1995版和本版4.1d); ——对喷粉室出口排风管中悬浮粉末浓度的要求进行了调整,在限定条件下降低了要求(1995版4.3.3a和本版4.3.2a); ——对部分章节进行了合并和删减(1995版第4章、第5章); ——增加了喷粉室制造材料的要求(1995版和本版5.1.1); ——增加了对采用自动喷涂时回收系统阻力自动检测的要求(1995版和本版6.4.3); ——修改了对粉末回收、过滤设备设置泄压装置的要求(1995版和本版6.4.4); ——增加了对风机制造方面的要求(本版6.4.7)。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均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涂装作业分技术委员会(SAC/TC288/SC6)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浙江华立涂装设备有限公司、浙江明泉工业涂装有限公司。 II

油漆常见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油漆常见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一、针孔 1.问题现象:在漆膜表面出现的一种凹陷透底的针尖细孔现象。这种针尖状小孔就 像针刺小孔,孔径在100微米左右。 2.问题原因: (1)板材表面处理不好,多木毛、木刺,填充困难; (2)底层未完全干透,就施工第二遍。 (3)配好的油漆没有净置一段时间,油漆黏度高,气泡没有消除。 (4)一次性施工过厚。 (5)固化剂、稀释剂配套错误。 (6)固化剂加入量过多。 (7)环境温度湿度高; (8)木材含水率高。 3.解决对策 (1)板材白坯要打磨平整然后用底得宝封闭; (2)多次施工时,重涂时间要间隔充分,待下层充分干燥后再施工第二遍; (3)配好的油漆要静置一段时间,让气泡完全消除后再施工; (4)油漆的粘度要适合,不要太稠; (5)一次性施工不要太厚,做到“薄刷多遍”一般单层厚度不要超过20μm。 (6)使用指定的固化剂和稀释剂,按指定的配比施工。 (7)不要在温度和湿度高的时候施工。 (8)施工前木材要干燥至一定含水率一般为10-12%。 二、起泡 1.问题现象:漆膜干后出现大小不等的突起圆形泡,也叫鼓泡。起泡产生于被涂表 面与漆膜之间,或两层漆膜之间。 2.问题原因 (1)基材处理不合要求,如木材含水率较高,或未将松脂、木材本身含有的芳香

油清除掉,当其自然挥发时导致起泡。 (2)油性或水性腻子未完全干燥或底层涂料未干时就涂饰面层涂料。 (3)木材的接合处及孔眼没有填实,有空隙口孔眼等。 (4)油漆粘度过高。 (5)油漆配比不恰当。 (6)刷涂时来回拖动刷子产生的气泡没有消除。 (7)底材表面富有油污、灰尘、水泡等,这些不洁物周围沾有水份。 (8)压缩机、空气管中有水份,或者有水份溅到施工表面上。 (9)大部分与针孔原因一样。 3.对策 (1)木材应干燥至合适的含水率,除去木材中芳香油或松脂。 (2)应在腻子底层涂料充分干燥后,再刷面层涂料。 (3)应将木材接合处的空隙和木材孔眼用腻子填实,并打磨平整后再刷涂油漆。(4)最好用干净的碎布清理基材表面的杂物,清理干净后的被涂表面,即可上涂料。 (5)油漆的施工粘度要合适。 (6)刷涂时不要来回拖动,先横理,后竖理,最后顺木纹方向理直。 (7)定期排出压缩机中水份,加装油水分离器。 (8)参考真空的对策。 (9)对气泡轻微的,可待漆膜干透后,用水砂纸打磨平整,再补面漆。对气泡严重的,先挑破气泡,用砂纸仔细打磨平整并清理干净,然后再一层一层地按涂装工艺修补。 三、发白 1.现象:涂膜含有水份或其他液体,涂膜颜色比原来较淡白,涂膜呈现白雾状。 2.原因 (1)板材含水率过高,日久水份挥发积留于漆膜中导致发白; (2)环境湿度过高;

铝合金粉末喷涂常见缺陷原因及改善措施初稿

目录 前言错误!未指定书签。 1.铝型材表面处理粉末喷涂的表面缺陷...............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 缩孔.........................................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2 针孔.........................................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3 桔皮.........................................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4 杂色.........................................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5 吐粉.........................................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6 露底.........................................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7 渣点.........................................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8 气泡.........................................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9 砂粗.........................................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0 流挂........................................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1 色差........................................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2 欠膜........................................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3 擦花伤...................................... 错误!未指定书签。2.粉末喷涂涂层性能检测缺陷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1 冲击.........................................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2 弯曲......................................... 错误!未指定书签。 P003 耐磨性....................................... 错误!未指定书签。 前言 1.在铝型材表面处理粉末喷涂生产过程中,粉末喷涂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的各种缺

粉末静电喷涂工艺流程的工序

粉末静电喷涂工艺流程的工序 1.表面预处理。主要是脱脂、除锈,其方法与涂液态漆的预处理相同。 2.刮腻子。根据工件缺陷程度涂刮导电腻子,干燥后用砂纸磨平滑,即可进行 下道工序。 3.保护(也称蔽覆)。工件上若某些部位不要求有涂层,在预热前可采用保护 胶等掩盖起来,以避免喷上涂料。 4.预热。一般可不需预热。如果要求涂层较厚,可将工件预热至180~20℃, 这样可以增加涂层厚度。 5.喷涂。在高压静电场下,将喷粉枪接负极,工件接地(正极)构成回路,粉 末借助压缩空气由喷枪喷出即带有负电荷,按异性相吸原理喷涂到工件上固化。 6.喷涂后的工件,送入180~200℃的烘房内加热,使粉末固化。 7.清理。涂层固化后,取下保护物,修平毛刺。 8.检验。检查工件涂层,凡有漏喷、碰伤、针气泡等缺陷的,都应返工重喷. 9.缺陷处理。对被检出的有漏喷、针孔、碰伤、气泡等缺陷的工件,进行返修 或重喷。 一、原理: 工作时静电喷涂的喷枪或喷、喷杯部分接负极,工件接正极并接地,在高压静电发生器的高电压作用下,喷枪(或喷盘、喷杯)的端部与工件之间就形成一个静电场。涂料微粒所受到的电场力与静电场的电压主和涂料微粒的带电量成正比,而与喷枪和工件间的距离成反比,当电压足够高时,喷枪端部附近区域形成空气电离区,空气激烈地离子化和发热,使喷枪端部锐边或极针周围形成一个暗红色的晕圈,在黑暗中能明显看见,这时空气产生强烈的电晕放电。涂料中的成膜物即树脂和颜料等大多数是由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组成,多成为导电的电介质,溶剂形涂料除成膜物外还有有机溶剂、助溶剂、固化剂、静电稀释剂、及其他各类添加剂等物质。这类溶剂性物质除了苯、二甲苯、溶剂汽油等,大多是极性物

喷漆常见缺陷及处理

喷漆常见缺陷及处理 1流挂、垂流与流痕 (1)原因 ●溶剂挥发缓慢。 ●涂的过厚,如重枪处。 ●喷涂距离过近,喷涂角度不当 ●涂料粘度过低。 ●几乎不换气,周围空气中溶剂蒸气含量高。 ●气温过低 ●涂料中含有比重大的颜料,在涂基中分散不良的色漆。 ●在旧漆膜上(特别是在有光的漆膜上)涂布新漆时也易产生流痕。 (2)预防措施 ●溶剂选配适当。 ●对常规涂料一次涂布的厚度控制在20-25微米为宜。为了要获得较厚的涂层,对于 热固性涂料可采用“湿碰湿”工艺,或选用高固体分涂料。 ●提高喷涂操作的熟练程度,控制喷涂距离为喷涂大工件25-30厘米,喷小件15-20 厘米,并与物面平行移动。 ●严格控制涂料的施工粘度,如硝基漆的喷涂粘度为18-26秒,烤漆20-30秒。 ●适当换气,气温保持在10℃以上。 ●添加阻垂剂来防止流痕缺陷,有较好的效果。 ●在旧涂层上涂新漆前先打磨一下。 2粗粒、疙瘩 (1)在干漆膜上产生突起物,呈颗粒状分布在整个或局部表面上,通常大的称为疙瘩,小的称为痱子,有的呈极微细的(针尖状的)颗粒分布,且影响光泽。 (2)原因 ●周围空气不清洁,涂装室内有灰尘。 ●涂料未很好过滤。 ●易沉淀的涂料未很好搅拌。 ●涂料变质 ●漆皮被搅碎,混杂在漆中。 ●闪光金属色面漆的漆基对铝粉粒子分散不良。 (3)防止措施 ●涂装室的除尘要充分,确保周围空气和环境整洁。 ●被涂面应充分吹净和用粘灰抹布擦净。 ●涂料应仔细过滤,充分搅匀。 3、露底、遮盖不良 (1)、原因 ●涂料的遮盖力不足,含颜料少,使用了透明性的颜料。 ●涂料搅拌混合不充分,沉淀未搅起。 ●涂布不仔细。 ●涂料粘度稀,涂得过薄。 ●底漆和面漆的颜色相差过大。 (2)、预防措施 ●选用遮盖力强的涂料,增加颜料用量,使用遮盖力强的颜料

喷涂工艺常见缺陷的分析和对策

常见漆膜弊病、缺陷●流挂 ●发花 ●漆薄/漆厚 ●溶剂泡 ●针孔 ●干喷 ●失光、鲜映性差 ●砂痕 ●色差 ●缩孔 ●灰粒 ●漆软

流挂 描述: 涂料在垂直面或折边区域出现的眼泪状或帘状下淌。 原因: 1.施工粘度太低. 2.一次喷涂涂膜太厚 3.涂料流量过快 4.雾化压力小 5.喷距太近 6.慢干溶剂用量太多 7.涂层间闪干时间太短 8.车身或涂料温度太低 发花 描述: 金属漆表面出现斑点,或大面积颜色不均匀。 原因: 1.漆膜膜厚不均匀且太湿。使铝粉珠光粉分布和定向排列不匀而发花。 2.喷涂粘度太高,漆膜太湿 3.雾化压力太低,漆膜较厚太湿 4.扇面太窄喷涂叠盖不均。 5.流量太大,膜厚厚且湿。 6.枪距太近,膜厚厚且湿。 7.慢干剂太多,漆膜太湿。 8.底色漆至清漆的闪干时间过短。 9.喷房或车身温度低。 10.边缘或局部流挂

失光、鲜映性差光泽低,鲜映性不佳 原因: 1.漆膜太薄导致金属颗粒突出 2.空气压力太大,漆膜干燥太快 3.流量太低。漆膜簿且干燥快 4.干喷或溶剂挥发太快 5.慢干溶剂太多,底色漆太湿 6.底色漆膜厚厚或闪干时间短 7.底材或底涂层粗糙 8.油漆过烘烤

溶剂泡、针孔 描述: 溶剂气泡:漆膜表面的小突起,仔细观察是表层的小泡且细小而密。通常在漆膜较厚的边缘或区域产生这样的情况较多。 针孔: 在漆膜上产生针状小孔或像皮革毛孔那样孔的现象,孔的直径0.1mm左右 原因: 1.施工粘度过高, 2.漆膜太厚, 3.闪干时间太短流量太大 4.空气压力太低 5.底色漆慢干溶剂加多 6.进入烘干区前的闪干时间太短 7.烘干区的第一阶段温度太高 8.喷涂工艺覆盖区域太多 层间附着力 描述: 涂层中的某一层剥落,或其容易与相邻层或基材剥离 原因:

粉末静电喷涂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粉末喷涂工序少,产生的问题的环节也少。主要工序只有、静电喷涂和烘烤三个工序。其中影响质量的主要工序应属前处理工序。然而许多生产厂家对此没引起足够的重视,以致带来许多后患。有些隐患还不是短期内能反映出来。一般较先进的工艺、用在前处理上的花费约占总费用的25%以上。 从生产工艺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分析。我认为设备的先进程度和原料的好坏,对产品质量又起着决定性作用,两者缺一不可。我们作为工程技术人在这个问题上应该建立共识,决不能在上新喷粉生产线时。只图一时省钱就凑和,采用低标准的生产设备和工艺、材料,必将给长期生产带来许多后患,甚至生产不出高质量产品。不少厂家上了涂粉生产线,应用不久就被迫下马或跟换新设备,概出于以上原因。我们常看到国外产品表面很漂亮,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他们不断地采用先进的设备和新工艺新材料。 从这个意义上分析,对涂粉设备及涂料生产厂家来讲,在当今市场竞争条件下,非优质设备和涂料是没有发展前途的。特别是在国内上百个和粉末涂料生产厂家竞争条件下,更是如此。 二、产生缺陷的分析探讨 (一)前处理方面: 1、除油除锈不彻底 首先我不主张用除油除锈二合一的工艺。二合一工艺本身容易产生这个问题。因为通常用的除油、除锈液配方事项互消弱的,而不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很难搞出合理的二合一或三合一工艺(包括磷化)配方。另一工艺方发式用金属清净剂处油,更不能彻底除油。因为金属清洗剂除油效果差,一般只能是油脂浮到金属机体表面上,要除掉它,还需一种机械力,如没有这种外加机械力,就会造成处油不彻底,可见金属清洗剂不适合于工业化批量生产。我主张用碱化学除油。碱液对动植物油去除效果很好,因其产生皂化反应。但对矿物油去除效果较差,为去除矿物油,还需加乳化剂。另外水洗质量对去油效果影响较大,一是水质,二是水温。三是要分级翻动,三项均良好,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用纯净水清洗油脂。最后一级最好用去离子水清洗。 2、磷化膜粗糙等问题 钢铁件喷粉前必须磷化,国外普遍采用的是喷沙磷化工艺。我们用的,许多是不够理想的,这就直接影响到磷化膜质量。比较常见的是磷化膜粗糙问题。对此我想从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是选好磷化液,这是保证质量的根本。首先涉及的问题是选高、中、低温那种类型?从其发展史来看,开始是有高温厚膜型,现已进展到中、低温薄膜型。国内低温磷化液,由于溶液不够稳定,维护困难,磷化膜附着力较差,有的甚至不耐水冲洗等,较少被采用。有的低温磷化液较理想,但价格又较贵。尽管低温磷化是发展方向,但达到普遍应用的效果,还有待于新的突破。目前祥和磷化(成都)公司已成功的解决了常温磷化()粉剂问题,并已批量供货。目前普遍采用的还是中温磷化工艺。其次是选锌系,铁系\锌钙系等那一种磷化液相比之下,我认为锌钙系磷化液较好,对喷塑前处理要求薄涂层磷化膜来考虑,铁系亦是一种较好的选择。它除了锌系的一些优点外还具有耐热性好。中温条件下水解少,沉渣较少,溶液易维护,机械强度好,耐蚀性强,膜较厚时结晶仍很细。而铁系的磷化铁膜,耐蚀性较差。总之选中温锌钙系磷化液较好。第二是必须随时调整磷化液,主要是调整酸度比和含锌量,这两个因素都直接影响成膜率和结晶的粗细度。必需根据工作量定期和不定期的分析溶液,及时加以调整,无分析数据,盲目补充料液是不科学的。第三是控制膜层的厚度各类磷化膜都有其最佳厚度,例如锌系和钙锌系最佳膜厚为~2克每平方米,而铁系为~克每平方米,在这个范围内其性能最好,晶粒最细如过厚着影响膜的柔韧性和附着力,晶粒也变粗。通常生产中出现的问题是磷化膜偏厚。下面就如何克服晶粒变粗问题谈几点意见。 第一是用表面调整剂的办法使晶粒变细化。即在工件磷化前进行一次表面调整处理,使金属表面吸附一层胶体粒子,形成一层“活化中心”,进而磷化时,在次“活化中心”上继续成长,这样可使磷化晶粒明显变细,特别是低温磷化之前,表调是不可少的一步处理方法。 第二是往磷化液中加晶粒细化剂,如钙、镍等盐类作改进剂,最好用复和型盐类,效果更好,同时可降低低沉渣量。

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守则

酒泉联星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守则 JQ LX-015-2002 受控状态: 分发号:

2008年8月

1、 适用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我公司高、低压开关柜、控制柜、配电箱等产品的粉末静电喷涂工 -f-p 乙。 2、 主要应用设备 2.1静电发生器、静电喷枪(参数见产品说明书)。 2.2供粉桶、油水分离器(参数见产品说明书)。 2.3 喷粉室一间(3000X 1300X 2450)。 2.4吊挂具一套,固化炉(烘箱),旋风除尘器。 2.5烘干室及电气控制柜各一台(0C ?200E 连续可调,自动、手动控制。) 2.6脉冲袋式除尘器装置一套,空气压缩机。 3、 使用材料 各色环氧粉末 各色聚酯粉末 各色环氧一一聚酯粉末 导电腻子 4、 工艺过程 工件准备一一刮导电腻子一一砂磨一一吊挂工件一一喷涂一一检查一一固化一一检 查。 4.1工件准备 欲涂装的工件必须有涂装前处理磷化膜质量检验的合格标识(工序卡)。 4.2 刮导电腻子 4.2.1 对于涂装表面装饰性要求较高或产品比较显眼地方的金属表面凹坑处必 酒泉联星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粉末静电喷涂

须用导电腻子填平。

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守则 ^共5页[第~2页422 将导电腻子刮涂在金属表面缺陷处,放入烘干室内,温度在一 120C?130 C烘干30分钟取出冷却。 4.3砂磨 将冷却后的腻子打磨平整,一次填补不平整,继续刮二遍导电腻子直到打磨平 整光滑为止,并吹除表面的杂质异物。 4.4吊挂工件 4.4.1吊挂工件前应检查被喷涂工件及挂具表面清洁度,对不符合要求的应进 行处理。 4.4.2工件应挂正、挂牢、不得有重叠和遮档。 4.4.3吊挂工件前应对工件的导电部分(接地装置)进行遮蔽。 4.5喷涂 4.5.1开机前检查设备机壳,被喷工件是否良好接地 4.5.2开机程序 4.5.2.1开启风机,使回收系统处于工作状态 4.5.2.2将粉末倒入贮粉桶内,注意不要超过桶内容积的三分之二,然后 盖上桶盖,并将溢粉管放到喷粉室底部。 4.5..2.3 启动流化床,调节流化气压力在 0.01?0.05Mpa范围内选定, 其大小应保证流化桶内的粉末流化充分而不剧烈,观察粉末表面被流化的粉末应呈这 样状态:粉末随着流化气流上升,粉层表面只是缓慢地沸腾冒泡,而不产生剧烈的沸 腾,甚至将粉末抛起来,流化气压的大小取决于粉末的类别及其他因素,这只能通过反 复实践由经验来确定,确定好流化气压以后,运转5?10分钟,再进一步操作。 4.5.2.4 把电源开关置于“ 1”位置,电源接通,指示灯亮,手握枪柄将 枪口指向喷室内,按下枪柄的扳机。 4.5.2.5预调二次气压力在 0.02?0.05Mpa范围内。 4.5.2.6调节一次气压在0.07?0.4Mpa范围内,一般不超过 0.2Mpa。

静电粉末喷涂工艺守则

静电粉末喷涂工艺守则 1 适用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高、低压开关柜壳体及各类金属装置进行热固化粉末涂料的喷涂处理。2静电粉末喷涂原理 粉末在压缩空气作用下,通过喷枪由高压静电发生器提供负电荷,使之粉末带电飞向接地工件表面并吸附在工件表面,通过加热烘烤,使粉末熔融,流平固化成为分娩涂层。 3 设备及工艺装备 空气压缩机(LGFD6/10X 6.2m3/min)、储气罐、橡胶管、压缩空气冷冻干燥净化机、静电粉末喷涂装置(喷粉室、粉末回收系统、清理系统、供粉系统、工件移动装置、高压静电发生器、静电喷枪等)、车间电器控制箱、固化炉、吸尘器、筛粉机、工件传动装置。 4 准备及工艺装备 4.1 按本守则第8条各项要求检查工作场所操作人员是否符合规定,不符合规定不准施工。 4.2 检查涂料是否符合技术要求(色泽颗粒均匀不应有受潮结块现象)。 4.3 施工前必须掌握被涂工件的有关技术要求,决定施工方法,确定涂料品种。 4.4 检查在涂工件表面预处理是否符合技术要求(除油、除锈),如不符合要求,应拣出重新处理。 4.5检查整套设备是否正常,新加粉前彻底清理喷粉室、输粉管、喷枪、一级回收器、振动筛、储粉筒等。 5静电粉末喷涂工艺流程 工件预处理-工件挂线-工件遮蔽-静电喷涂-加热固化-清理遮蔽-下线交验 6工艺过程及技术要求 6.1 表面处理 6.1.1 金属制件表面应平整,无划伤,焊接部位应清除焊渣并去毛刺。 6.1.2 除油、除锈必须干净彻底。 6.2 遮蔽 遮蔽是在喷涂前将不要涂敷部位的部位进行遮蔽,固化后清理,办法是对于内螺纹可用相应规格的螺杆配合,光孔可用圆柱体堵塞,外螺纹可用硅橡胶和塑料管,但要注意固化前应取下高温的覆盖物。 6.3 静电喷涂

油漆喷涂常见缺陷及原因

油漆喷涂常见缺陷及原因 ⑴流挂: 指涂料施于垂直面时,由于其抗流挂性差或施涂不当,漆膜过厚 等原因而使湿漆膜向下移动,形成各种形状下边缘厚而不均匀涂层。导致原因:①操作不好,喷枪口枪太大;②涂料太稀;③涂装物表面太平整;④涂层太厚,薄刷多遍。 ⑵发白: 指有光涂料干燥过程中,漆膜上有时呈现乳白色现象。导致原因: ①水分浓度过高;②溶剂解析力不够;③基材本身水分含量过高。 ⑶起皱: 指漆膜呈现多少有规律的小波幅波纹式的皱纹,它可深及部分或 全部膜厚。导致原因:①底漆、面漆干燥速度不一致;②涂层太厚,黏度过高; ③喷嘴未调节好;④PU类的涂料固化剂加太多,干燥速度太快。 ⑷桔皮: 指漆膜呈现桔皮状外观的表面病态。导致原因:①流平性不好; ②温度低;③NC类稀释剂过多或不配套;④基材不平或处理不好。 ⑸咬底: 指在干漆膜上施涂其同种或不同种涂料时,在涂层施涂或干燥期 间使其下的干燥膜发生软化,隆起或从底材上脱离的现象。导致原因:①两种不配套的底漆和面漆(通常含量高的做底漆);②底未完全干燥就上面漆;③底漆的涂层太厚。 ⑹针孔: 指在漆膜中存在着类似于针刺的细孔。导致原因:①搅拌均匀, 涂料内部有空气;②油污水分污染;③被涂物表面不平整;④喷太厚,溶剂不好

挥发。 ⑺起泡: 指涂料在施涂过程中形成的空气或溶剂蒸气等气体或者兼有的 泡。导致原因:①被涂物有水分;②涂料有水分;③空气湿度大;④油污;⑤稀释剂、固化剂不配套;⑥搅拌不均匀,表面不平。 ⑻表面粗糙: 导致原因:①施工环境太脏,不够清洁;②涂物中本身细度不够,被涂物表面有赃物;③涂层不够。 ⑼开裂: 指漆膜出现不连续的外观变化。导致原因:①涂层太厚,涂料过 期;②涂料太厚,涂料本身硬度高,较脆;③促进剂含量过高;④面漆固含量低,树脂本身有问题以及外部环境。 ⑽起皮: 导致原因:①被涂物面层水分太高;②未经过封油处理;③底漆未干涂面漆;④两种不配套的底漆和面漆。 ⑾跑油: 导致原因:①涂料中有水或油渣;②被涂物有油渣,蜡质;③涂料黏度过高或过低。 ⑿露底: 导致原因:①遮盖低,砂磨过度;②涂层过薄,喷涂不均匀,底深面浅。 ⒀砂纸纹: 导致原因:①砂纸号太大,未干就打磨;②没有顺着木纹方向 打磨。 ⒁涂层粘砂纸: 导致原因:①涂层未干,涂层太厚,促进剂少;②溶剂本 身溶解力差,空气湿度大。 ⒂起粒:

喷塑件表面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介绍

喷塑件表面常见缺陷及解决方法介绍 一、工件表面塑层附着力不好。 1.前处理水洗不彻底造成工件上残留脱脂剂、铬化渣或者水洗槽被碱液污染而引起的附着 力差。解决方法是加强水洗,调整好脱脂工艺参数以及防止脱脂液进入磷化后的水洗槽。 2.磷化膜发黄、发花或者局部无磷化膜而引起的附着力差。解决方法是调整好磷化槽液浓 度和比例,提高磷化温度。 3.工件边角水分烘干不净而引起的附着力差。解决方法是提高烘干温度 4.固化温度不够而引起的涂层大面积附着力差。解决方法是提高固化温度。由于工件时在 炉子里的固化温度和时间不够而造成的。一般工件喷粉固化时间为20分钟温度为180度。但是在实际生产中我们经常遇到的工件比较厚重,当板厚大于3毫米时时,应将工件在炉中温度适当调高到200度,工件的保温时间最少应在40分钟。对已经出现问题工件解决方法,再加热固化。 二、工件表面气泡、针孔、凹膜 1.工件表面本身有气孔,固化时气孔内的气体膨胀冒出,在涂膜表面产生气泡或气孔。 2.工件原材料质量差。 3.工件表面有前处理的残留液,固化过程中残留液挥发或反应产生气泡。 4.粉末涂料受潮,含水量高,固化时水分溢出产生气泡。

5.喷涂时,喷枪电压高,涂层被击穿,固化涂层存在针孔。 6.涂层过厚,造成静电排斥。 7.压缩空气中含有油或水。 解决方法是加强粉末的保管,防潮,烘干工件的表面水份。对压缩空气进行除油,除水。对已经出现气泡工件,在气泡不太多情况下,可用刀片将气泡削平,然后用丙酮将粉调和后修补方可。 三、涂层流挂 涂层太厚,升温太快,固化温度太高,烘烤固化前涂层不均匀 四、涂层桔皮 粉末颗粒大小分布状况也影响着涂膜的表面外观。颗粒越小,由于其热容较大颗粒的低,因此其熔化时间比大颗粒的短,聚结也较快,形成涂膜的表面外观较好。而大的粉末颗粒熔化时间比小颗粒的长,形成的涂膜就可能会产生桔皮效应。粉末静电施工方法(电晕放电或摩擦放电)也是导致桔皮形成的一个因素。 实际工作中常使用流动促进剂或流平剂来改善涂膜外观,以消除桔皮、缩孔、针孔等表面缺陷。性能好的流动促进剂能降低熔融粘度,从而有助于熔融混合和颜料分散,提高底材的润湿性,涂层的流动流平,有助于消除表面缺陷以及便于空气的释放。应考察流动改性剂用量与效果的关系。其用量不足会导致缩孔和桔皮,而用量过多又会导致失光、雾影,并产生对上层重涂附着力的问题。通常,流动改性剂在预混时加入。它们或做成树脂的母料(树脂和该添加剂的比为9/1~8/2),或者以粉末状吸附在无机载体上。粉末涂料中该添加剂的用量为0.5~1.5%(在以基料计算的有效聚合物中),但是在浓度较低时可能效果也不错。

静电粉末喷涂的工艺流程

用静电粉末喷涂设备(静电喷塑机)把粉末涂料喷涂到工件的表面,在静电作用下,粉末会均匀的吸附于工件表面,形成粉状的涂层;粉状涂层经过高温烘烤流平固化,变成效果各异(粉末涂料的不同种类效果)的最终涂层。 下面来讲一下静电粉末喷涂的工艺流程。 1、前处理 目的:除掉工件表面的油污、灰尘、锈迹,并在工件表面生成一层抗腐蚀且能够增加喷涂涂层附着力的“磷化层”或“铬化层”。主要工艺步骤:除油、除锈、磷化(铬化)、钝化。工件经前处理后不但表面没有油、锈、尘,而且原来银白色有光泽的表面上生成一层均匀而粗糙的不容易生锈的灰色磷化膜(铬化膜),既能防锈又能增加喷塑层的附着力。 常见前处理有浸泡式、喷淋式、瀑布式三种,浸泡式需要多个浸泡槽;喷淋则需要在喷涂流水线上设置一段喷淋线;瀑布式为溶液直接从高处顺着工件流下。 2、静电喷涂 目的:将粉末涂料均匀地喷涂到工件的表面上,特殊工件(包含容易产生静电屏蔽的位置)应该采用高性能的静电喷塑机来完成喷涂。 工艺步骤:利用静电吸附原理,在工件的表面均匀的喷上一层粉末涂料;落下的粉末通过回收系统回收。 3、固化

目的:将喷涂后的粉末固化到工件表面上。 工艺步骤:将喷涂后的工件至于200℃左右的高温炉内20分钟(固化的温度与时间根据所选粉末质量而定,特殊低温粉末固化温度为160℃左右,更加节省能源),使粉末熔融、流平、固化。 杭州富阳迅达喷塑厂位于杭州富阳市鹿山街道,是一家具有多年表面处理,静电喷塑的专业生产厂家。主要喷塑产品有通信行业、邮电器材行业、空调板、护栏等。静电喷塑采用进口设备,对施工对环境无污染,对人体无毒害,适用于电柜、电缆桥架、铝合金表面喷涂、高速公路防眩板、围墙护栏、健身器材、铸件喷塑等产品。

静电喷涂工艺守则

工艺守则 静 电 喷 涂

高压静电粉末喷涂工艺守则 静电粉末喷涂是表面涂装技术的一项新工艺,被喷涂的工件经过除油除锈磷化等予处理后作为正极,粉末涂料在喷射过程中,通过高压静电发生器,联通在高压喷枪上的放射针,使粉末涂料带着高压电离的负电子,在气流和静电场力的作用下,附着在工件表面形成涂层,其沉积厚度可达200μm,然后粉末层在160°C-180°C的高温下,经15-20分钟的熔融流平固化,即形成粘附力极高的涂层。 1.工艺流程 1.1工件前处理一般采用化学处理方法,即:除油除锈中和磷化;或采用喷砂,打磨等机械处理法,应保证工件表清洁,无尘垢、损伤。 1.2处理后的工件被置于喷室中,从高压静电喷粉枪喷出的粉末带上静上均匀的吸附在工件表面。 1.3喷涂后的工件经烘箱加热烈规定的温度,保持一段时间后,在工件表面产生附着力极高的光滑涂膜。 2.开机程序 2.1检查设备所有旋钮是否按逆时针方向旋到底,即确保供粉气、流化气、雾化气在开机前均为零;手动、自动气压开关在手动位置,电压调节开关在中间位置。 2.2将粉末轻轻倒入供粉室内,注意容量不得超过粉桶的3/4,然后盖上桶盖扣紧,并将桶盖上的溢粉软管放入喷室。 2.3开启喷粉室除尘装置,启动空气压缩机,调节空气压力为0.6-0.7Mpa。并开通高压发生器的电源开关,这时电源指示灯亮。 2.4调节流化气压力在0.02-0.08Mpa范围内,可掀开供粉桶盖观察粉末的流化状态。 2.5手握喷枪,将枪口伸入喷粉室,按下喷枪开关。 2.6将供粉气压调节到0.1-0.4Mpa,并通过调节雾化气调节阀调节喷粉的雾化状态,以达到所需的要求。 2.7喷枪对着工件,旋转电压调节旋钮,高压一般取50KV上下。 2.8在确保接地良好的条件下,方可正式进行喷涂。 3.关机程序 3.1松开喷枪开关,将喷枪头和喷粉室外壳接触,使喷枪头的高压电荷释放。 3.2将流化气压调节到零位。 3.3关闭高压发生器电源开关,关闭喷粉室吸尘装置;关闭空气压缩机电源开关,最后关闭总电源。 4.故障及排除方法

油漆常见缺陷

油漆喷涂常见缺陷及原因 默认分类2010-08-11 09:25:38 阅读130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⑴流挂:指涂料施于垂直面时,由于其抗流挂性差或施涂不当,漆膜过厚等原因而使湿漆膜向下移动,形成各种形状下边缘厚而不均匀涂层。导致原因:①操作不好,喷枪口枪太大;②涂料太稀;③涂装物表面太平整;④涂层太厚, 薄刷多遍。 ⑵发白:指有光涂料干燥过程中,漆膜上有时呈现乳白色现象。导致原因: ①水分浓度过高;②溶剂解析力不够;③基材本身水分含量过高。 ⑶起皱:指漆膜呈现多少有规律的小波幅波纹式的皱纹,它可深及部分或全部膜厚。导致原因:①底漆、面漆干燥速度不一致;②涂层太厚,黏度过高; ③喷嘴未调节好;④PU类的涂料固化剂加太多,干燥速度太快。 ⑷桔皮:指漆膜呈现桔皮状外观的表面病态。导致原因:①流平性不好; ②温度低;③NC类稀释剂过多或不配套;④基材不平或处理不好。 ⑸咬底:指在干漆膜上施涂其同种或不同种涂料时,在涂层施涂或干燥期间使其下的干燥膜发生软化,隆起或从底材上脱离的现象。导致原因:①两种不配套的底漆和面漆(通常含量高的做底漆);②底未完全干燥就上面漆;③底漆 的涂层太厚。 ⑹针孔:指在漆膜中存在着类似于针刺的细孔。导致原因:①搅拌均匀,涂料内部有空气;②油污水分污染;③被涂物表面不平整;④喷太厚,溶剂不好 挥发。 ⑺起泡:指涂料在施涂过程中形成的空气或溶剂蒸气等气体或者兼有的泡。导致原因:①被涂物有水分;②涂料有水分;③空气湿度大;④油污;⑤稀释剂、固化剂不配套;⑥搅拌不均匀,表面不平。 ⑻表面粗糙:导致原因:①施工环境太脏,不够清洁;②涂物中本身细度 不够,被涂物表面有赃物;③涂层不够。 ⑼开裂:指漆膜出现不连续的外观变化。导致原因:①涂层太厚,涂料过期;②涂料太厚,涂料本身硬度高,较脆;③促进剂含量过高;④面漆固含量低, 树脂本身有问题以及外部环境。 ⑽起皮:导致原因:①被涂物面层水分太高;②未经过封油处理;③底漆未干涂面漆;④两种不配套的底漆和面漆。 ⑾跑油:导致原因:①涂料中有水或油渣;②被涂物有油渣,蜡质;③涂 料黏度过高或过低。 ⑿露底:导致原因:①遮盖低,砂磨过度;②涂层过薄,喷涂不均匀,底 深面浅。 ⒀砂纸纹:导致原因:①砂纸号太大,未干就打磨;②没有顺着木纹方向 打磨。 ⒁涂层粘砂纸:导致原因:①涂层未干,涂层太厚,促进剂少;②溶剂本 身溶解力差,空气湿度大。 ⒂起粒:导致原因:①灰尘太多,或有杂质异物;②涂料有杂质成分,未经过滤;③搅拌不均匀,未充分混合;④喷涂不规范;⑤稀释剂不配套,未使元 剂溶解。 ⒃黄变:导致原因:①紫外线直射;②环境因素空气湿度大;③温度过高, 反应过度;④涂料本身耐黄变率低。

粉末静电喷涂工艺技术介绍及操作流程

粉末静电喷涂工艺技术介绍及操作流程 粉末涂装是近代涂装工业领域的一项新技术、新工艺,也是我国重点推广的新技术之一,应用于家电产品及其它领域,优越性十分明显。粉末涂装是高防护、高装饰的涂装方法,要得到满意的涂装效果,就必须对影响涂装效果的因素加以控制。作为粉末涂料的操作施工人员,如果对涂装过程中易产生的弊病知识了解不够,将无法生产出合格产品或一出现问题就手足无措、无从下手。 一、粉末涂料的优越性 粉末涂料是一种粉状不含液态溶剂及稀释剂的新型涂装材料。由于其高装饰、重防腐性、粉末可回收利用,无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等特点决定了其广泛的应用空间。 粉末涂料施工与传统的油漆施工相比较,有如下优点: 1、粉末涂料是一种不含溶剂的涂料,这就决定了不需要把主要成膜物质及辅助成膜的物质、添充料及颜料都溶于有机溶剂中,解决了某些有机溶剂无法溶解的高分子成膜物质均可作为涂料使用的难题。而许多难被溶剂溶解的高分子物质却是防腐及装饰性涂料必可少的中坚力量。 2、粉末涂料因不含易挥发的有机溶剂,不易燃烧爆炸,只要防止粉尘积聚过多就可解决着火爆炸的隐患,这一点油漆等易燃的溶剂性涂料却无法克服。 3、由于粉末涂料本身不含有机溶剂,施工操作及制粉过程中无刺激性气味,不但可防止环境被污染和破坏,而且对操作者本人的身心健康大为有益。 4、油漆类液态涂料施工过程中的利用率仅达到50%—60%。而粉末涂料一次上粉率约为70%—80%(受工件形状等因素影响),其余粉末可二次回收利用,利用率在90%—98%。 5、油漆类液态涂料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入30%—50%的稀释剂,而这些稀释剂的作用只是调整粘稠度,并不是固化成膜的必须成份,回化过程中又挥发掉了。不但污染环境,而且做了大量无用功,浪费了原料,提高了生产成本;粉末涂料施工过程中则根本不需要这类稀释剂。 6、油漆类液态涂料的厚度一般为15—30μm,而粉末涂料一次涂装便可达到60—150μm之间,可一次涂装达到要求厚度,减少劳动强度,适合自动化流水线生产操作。 7、粉末涂料固化后的外观丰满度高,色泽柔和,令油漆类液态涂料经固化后的外观效果望尘莫及。 8、粉末涂料由于不含溶剂,固化过程中不易形成针孔和气泡,而液态涂料由于存在挥发性溶剂和稀释剂,固化过程中易生成针孔和气泡。 9、粉末涂料便于运输,不会渗漏和挥发,而液态涂料运输则很不方便,易渗漏和挥发,甚至可能燃烧爆炸。

喷漆中的常见问题及避免措施(2021)

Safety is the goal, prevention is the means, and achieving or realizing the goal of safety is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safety preven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喷漆中的常见问题及避免措施 (2021)

喷漆中的常见问题及避免措施(2021)导语:做好准备和保护,以应付攻击或者避免受害,从而使被保护对象处于没有危险、不受侵害、不出现事故的安全状态。显而易见,安全是目的,防范是手段,通过防范的手段达到或实现安全的目的,就是安全防范的基本内涵。 1.发白 发白又称“起雾”,成因是油漆内的溶剂急促挥发。造成漆膜表面温度下降,这时空气里的水分就在油漆表面凝结,并混入漆膜,形成发白。 避免方法: 1)使用油水分离器以清除气管内的水分。 2)避免在高湿度时喷涂,必要时可在油漆或清漆中加入不超过15%的化白水(防潮剂)。 3)使用符合规格的稀释料。 补救方法: 可试用粗蜡抛光去除,或进行漆面全过程美容,使漆膜面恢复光泽。如果发白是产生在清漆内(银底漆表面发白),应彻底打磨重喷。 2.腻子印 腻子(原子灰)打在风干类油漆的表面时,腻于自干时产生收缩。

形成接口处向上浮当喷涂油漆时里面的溶剂将腻子的周围溶化,因而形成腻子印。 避免方法: 1)建议将腻子订在金属表面、原厂漆表面和完全干燥的双组分烤漆表面。 2)使用快干厚膜底漆; 补救方法: 1)硝基漆可持漆面完全干燥磨平重喷,重喷二道底漆及面漆,或作脱漆处理并铲至金属表面重作处理。 2)2K烤漆漆膜完成干燥后,彻底打磨重喷。 3.起泡 成因大至有如下几点: 1)油漆受到污染; 2)待喷的表面不清洁; 3)使用不良的溶剂; 4)新喷漆膜没有干燥就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 5)没有清除气管内的水分和油; 6)锈穿了的金属基底。

粉末静电喷涂工作原理

粉末静电喷涂工作原理: 静电粉末喷涂首先要有生产直流高压的静电发生器,以及将粉末喷射出来并将使粉末雾化的喷枪、供粉系统和粉末回收系统。被喷涂和工件应接地为正极、喷枪出粉口处接有放电针枪内产生的负高压通过放电针就会产生电晕放电现象。此时带负电荷的粉末微粒在静电和压缩空气气流的作用下,到达工件表面,由于静电力吸引,使粉末均匀地吸附在工件表面时间不会脱落然后工件进入固化炉流平固化,控制好湿度或时间,最后形成紧密地并和工件结合牢固地均匀光滑致密地涂层。 静电喷涂主要工艺流程 粉末静电喷涂加工材质为金属器件的内外表面及各种金属管件的内外表面,主要工序为: 脱脂(除油)→ 水洗→ 除锈(酸洗)→ 水洗→磷化→ 水洗(有的磷化液可不用水洗)→清整表面(清洁)→ 喷涂→ 工件固化→工件检验→包装入库。 主要设备简介及使用说明 一、静电喷单机 手动静电喷涂单机包括: 1、高压静电发生器及气路控制箱一台。 2、内制式手动喷粉枪一把。 3、流化床供粉桶(带文立里泵)一个。 4、运输小车油水分离器、输粉管、管路配件等。? 二、静电喷涂单机使用说明 单机主要技术指标: 1、使用电源:220V±10% 2、最高工作电压:70-100KV 3、正常工作电流:30-70μA 4、保护电流:150μA 5、连续工作时间:8小时以上 6、工作气源:经洁净处理的压缩空气气压不低于 三、静电发生器使用说明 (一)、概述: cx2-3--6型高压静电发生器彻底解决了直流对直流变换效率问题,使之达到90%以上,从而大大降低了振荡管的功耗。倍压器耐压达100KV以上,可靠性大大提高。采用了总电流保护,高压电流保护,当高压电流超过100μA时,输出电压开始下降。当达到150μA时,就切断高压,消除了打火现象,使之安全可靠。 市电电源220V一经变压器降压,再整流得到直流电压。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调整管输出0-16VDC电压。振荡单元振荡 出0-5KV交流高压,经倍压器整流后得到-100KV的高压。 (二)使用方法 1、首先将后面板上的“地线”接线柱接好地线,地线接到大地地线上。接好电源线,电源线要三芯,其中划“⊥”地线符号的 线芯接市电电源的零线。再把内制式喷枪七芯线拦缆插头与发生器后面插座接好并锁紧,接好出粉管等部件。 按上述接好后拿起喷枪,按下前面板上的电源开关,调节前面板上的“高压调节”旋钮,便得到了所需要的输出高压。 后面板上的保险丝1A是市电电源保险丝,保险丝1A是供振荡器的直流电源保险丝,其直径和长度分别为5mm、20mm。 2、高压静电发生器输出电压1-100KV,连续可调,它可满足各种工件的粉末静电喷涂使用。对于大平板工件使用电压较 高,在70-100KV范围内,电流在 30μA -70μA范围内;对于小于120°角的工件的内角喷涂使用的电源较低在50KV-80KV范围内,电流在60μA-80μA范围内。请用户恰当调节高压输出和喷枪口到工件的距离,便可以得到满意的喷涂效果。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 GB14443-2007代替GB14443-199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 Safety code for painting-Safetyrules for paint drying oven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结构要求 5防火、防爆 6设计 7安装 8检验 9安全运行及检修 附录A(规范性附录)溶剂型涂料涂层烘干室新鲜空气量计算 附录B(规范性附录)烘干室铭牌中应注明的安全技术项目 附录C(资料性附录)溶剂蒸气特性表 前言 本标准除第1、2、3章外,其余的条款为强制性。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国家标准已发布的共有12项: ——GB6514-1995《除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7691-200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安全管理通则》; ——GB7692—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12367—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漆工艺安全》; ——GB12942—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GB/T14441-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术语》; ——GB14443-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 ——GB14444-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 ——GB14773-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 ——GB15607-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 ——GB17750-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涂工艺安全》; ——GB20101-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机废气净化装置安全技术规定》。 本标准为《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标准之一,是该标准体系中针对涂层烘干室的一项通用安全技术标准,与本标准系列中的其他标准相配套,和国家的有关法规、标准协调一致。 本标准是对GB14443-199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的首次修订。 本次修订保留了GB14443-1993中已实践证明适合我国国情又与国外先进标准相适应的一些内容,同时参考了美国国家标准NFPA86(烘箱与熔炉》(2003版)中有关烘干室的内容。 本标准与原标准GB14443-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在结构编排上作了一些调整。原标准共12章,现调整为9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