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疾病健康教育

神经内科疾病健康教育
神经内科疾病健康教育

神经内科疾病健康教育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面神经麻痹

1.面神经麻痹是原因不明的一侧茎乳孔内的急性非化脓性

面神经损害。一般认为本病与寒冷侵袭、病毒感染有关,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但以冬季为多。2.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纹消

失,不能皱眉蹙额,眼裂增大,病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时口歪向建侧,鼓气或吹口哨时漏气,饮水漏水,严重时可伴有同侧舌前2/3味觉消失、听觉过敏、迎风流泪等。

3.预防措施包括避免耳后长时间受凉,特别在夏天不要靠

近电扇或空调睡觉,冬天要注意保暖。

4.一旦发生面神经麻痹,及早治疗(药物、针灸、理

疗)。

5.眼睛不能闭合者,用眼罩保护,以免尘土等刺激物引起

角膜损害。

6.外出最好戴口罩等,防止再次受风加重病情。

7.

脑出血

1.脑出血又称脑溢血,属出血性中风,是指自发性的脑实

质内出血。它与高血压、动脉硬化密切相关,是危害人民健康、对生命威胁最大的疾病。多见于老年人,近年来此病的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

2.症状的轻重与后果同出血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发病的

速度密切相关。

3.及早治疗高血压病,因为高血压病是脑出血中最常见的

致病因素。

4.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因为这些可引起血压突然升

高。

5.注意饮食,以低脂、低糖、高蛋白、低盐饮食为宜,多

吃豆类、蔬菜和水果。

6.不吸烟、不饮酒或少饮酒。烟中尼古丁使血管收缩,血

压升高;酒能促进动脉硬化,又能引起强烈的血管反应。

7.保持大便通畅。大便费力易使血压升高,容易发生意

外。

8.出现中风前驱症状如头晕、头痛、舌麻、肢麻、无力应

立即休息并及早就医。

脑梗塞

1.由于脑血管狭窄或闭塞,血供不足而使相应的局部脑组

织缺血坏死,称为脑梗塞。脑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塞简称脑血栓形成。是最常见的一种缺血性中风。

2.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

症可加速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3.心脏病(心源性栓子——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心肌

梗塞等)引起的中风称脑栓塞。

4.动脉硬化者应摄用低脂、低糖、低盐、高蛋白饮食,多

吃豆类、蔬菜和水果,少吃胆固醇含量丰富的食物,可食用植物油。

5.伴发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应治疗。

6.已有短暂缺血发作者应积极治疗

7.防止引起血压骤降的情况,如降压药过量、严重腹泻

等。

8.生活宜规律,劳逸结合。

偏头痛

1.偏头痛为发作性神经——血管功能障碍,以反复发生偏

侧或双侧头痛为特征。

2.约60%患者有家族史。本病多起于青春期,女性明显多

于男性,女性发作常与月经有关,怀孕期和更年期后发作显着减少或缓解。

3.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紧张、饥饿、

缺睡、噪音、强光等诱发因素。

4.禁酒戒烟,不食奶酪、熏鱼、酒类(含酪氨酸)和巧克

力(含苯乙酸胺)等诱发食物。避免淋雨冒寒,预防发作。

5.药物防治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药物预防可选用钙离子

拮抗剂如尼莫地平或西比灵、心得安、苯噻啶。发作时可选用麦角胺咖啡因或氯哌酮。

6.摄入含镁丰富(蜂蜜、豆类、海参等),含维生素B1

丰富(猪肉、大都、玉米、花生)和含泛酸丰富(甘薯、动物肝脏、菠菜、牛奶等)食物可减少头痛发作;

静卧可缓解头痛。

晕厥

1.晕厥,俗称晕倒。指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丧失而跌

倒,不伴有抽搐。

2.晕厥的发生与以下几种因素有关:①脑血液循环障碍如

脑血管痉挛、椎基底动脉供血不全。②脑新陈代谢障碍如缺氧、低血糖。③心理因素如精神创伤、恐惧。

3.回顾病史,掌握晕厥的发生规律,尽可能消除致病因

素。

4.锻炼身体。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和适量的体力劳动,增强

体质,改善机体的反应性。

5.调整血管—神经功能。可应用钙通道阻滞剂(西比灵、

尼莫地平)、健脑合剂等。

6.有排尿性晕厥的病人,睡前少饮水,排尿不宜过快,取

蹲位排尿。

7.有颈椎病者,转颈不宜过速,起床时,体位改变不宜过

急、过猛。

震颤麻痹(帕金森氏病)

1.震颤麻痹又称帕金森氏病,是一种常见的锥体外系疾

病,多发生在中老年。主要症状为震颤、肌强直和运动减少。

2.避免精神紧张和情绪激动,因为这些不良因素可使震颤

加重。

3.在不引起疲劳的条件下,进行适当活动,以降低肌张

力。

4.及早到医院神经科检查,找出病因,以便对症治疗。

5.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适当药物,如安坦、左旋多巴制剂、

金刚烷胺等药物。

6.进松软易咀嚼食物,防治并发症。

蛛网膜下腔出血

1.当脑底部或脑表面的血管自发性破裂,血液直接进入蛛

网膜下腔,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青壮年多见,常见病因是先天性脑动脉瘤、脑动脉畸形和脑动脉硬化。精神紧张、过劳、用力,往往是此病的诱发因素。

2.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表现为突发的头痛伴有喷射性呕

吐。

3.本着就近就医原则,在附近医疗单位治疗,不宜过多搬

动,以免出血加重。

4.避免情绪激动或精神紧张,否则可使血压升高,再度出

血。

5.绝对卧床休息4~6周。

6.控制头痛或躁动不安,可应用止痛剂或镇定剂。

7.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后再出血。

8.经检查证实有脑动脉瘤或血管畸形者,病情稳定后最好

手术治疗,以根除隐患。

椎—基底动脉供应不全

1.脑部的血液供应来自两个系统,即颈内动脉系统和椎—

基底动脉系统。椎—基底动脉主要供应脑的后半部,一旦发生短暂的血液供应不足,则出现眩晕、平衡失调、恶心等症状。多发生于50岁以上而有明显脑动脉硬化和颈椎病的患者。

2.颈部不宜突然剧烈转动或过度伸展,改变体位时,不要

过急、过猛,以免发生意外。

3.不用高枕,因为头部过高、过分屈曲时一定会影响椎—

基底动脉血液供应。

4.不宜服用大量的安眠药、降压药、血管扩张剂,以免血

压过低而导致脑供血不全。

5.定期测血压,注意其动态变化。

6.眩晕发作时,及时检查、治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