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和城市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

郑州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和城市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
郑州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和城市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

郑州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和城市文化发展模式的选择

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文化建设最基本的依据,它是城市的根脉,并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城市的文化形象和人们对城市的个性评判。城市文化建设应当对自身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做出准确判断,从而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或倚重历史资源,或凭借现实创新,塑造出独有的文化个性来。

(一)

城市文化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城市文化几乎涵盖了整个城市的所有生产、生活方式,它不仅包括具体的文化类别及其成果,诸如语言、艺术、教育、科技、体育、建筑等因素,还包括政治文明程度、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形象、公共设施、居民素质、民风民俗等因素。可以说,广义的城市文化就是城市各个形象要素共同搭建、熔铸的结果。狭义的城市文化指城市人的精神形态,主要包括语言、艺术、教育、科技、民风、习俗等精神理念和精神产品。

城市文化是人类在进步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集合体,它是一个城市形象的综合体现。在历史进程中,城市文化表现为极具传承性的持久不变的个性特征,是城市本身文明进化及其周边文明的滋养并不断积累而成的个性体现。因此,城市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历史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城市文化个性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保护和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把它们纳入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整体规划中,能使城市的文化建设获得巨大的动力和效益。

首先,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根基。城市文化形象是历史积淀形成的,一旦形成,它就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驻留在人们的意识中,并最终影响到城市文化进一步的发展和建设。城市文化建设应当以历史文化资源为基本依据,把有利于形成城市先进文化形象的因素有效集合起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其次,历史文化资源是形成城市文化特色的基础。城市的文化特色是指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自身特有的文化风格,它是一个城市区别于其他城市的特有标志,也是其独特魅力所在。然而,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是以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基础形成的,正因为它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历史积淀,所以才不至于湮灭于众多的城市之中。人们往往从城市的历史中勾勒它的特征,如秦兵马俑和唐塔,使人们很自然地生成古老而辉煌的西安印象;历史的西湖则增添了杭州人间天堂的美丽;玲珑精致的园林使人们自然而然地将之与苏州联系在一起;二七塔则是人们把郑州与一段革命史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再次,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撑。富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和品牌往往是结合城市特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创造出来的。南京夫子庙的庙会经济、曲阜的孔子品牌都是结合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产业开

发的成功范例。

(二)

郑州地处中原文化的中心区域,历史上夏、商、管、郑、韩都曾建都于此,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在国务院公布的六批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郑州共41处(43项)。它们是:郑州市区的郑州二七塔及纪念堂、荥阳故城、小双桥遗址、郑州大河村遗址、郑州西山古城址、郑州商城遗址、郑州古荥镇汉代冶铁遗址,新郑市的唐户遗址、李诫墓、欧阳修墓、新郑轩辕庙、韩王陵、裴李岗遗址、郑韩故城、后周皇陵,登封市的大周封祀坛遗址、崇唐观造像、刘碑寺碑、王城岗及阳城遗址、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嵩岳寺塔、净藏禅师塔(包括附近一行戒坛的遗迹物及东魏造像碑)、法王寺塔(包括附近的唐、元、清塔、唐以后石刻等)、永泰寺塔(包括唐经幢三座、明塔)、初祖庵、少林寺塔林、会善寺、中岳庙、观星台,巩义市的巩义瓷窑遗址、巩义石窟、黄冶唐三彩窑址、宋陵、康百万庄园,荥阳市的织机洞遗址、大师姑城址,新密市的新砦遗址、新密市打虎亭画像石墓壁画墓、古城寨城址。另外还有少林寺、杜甫诞生窑、铁生沟冶铁遗址、康北古城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6处。

郑州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与全国其他城市相比占明显优势。据最新公布的数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351处,河南省189处(198项),居全国第2位;郑州41处(43项),居全省第1位,而拥有这一数量的城市,全国也屈指可数。另外,郑州民风民俗、饮食习惯、姓氏根源等都可以构成有效的历史文化资源。传统上中原人民风淳朴,耿直大方是形成城市特色也必须重视的因素;传统饮食发达、面食精美同样会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多个姓氏之源,则是“根”文化形成的重要原因。

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是郑州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使其树立历史文化名城的设想有了充分的依据,而且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的存在价值,为以后相关产业的开发提供了保障。但如果我们对这些文化资源的特点进行分析,就不难发现许多难以克服的操作上的困难:

第一,地下资源多于地上资源,难以形成较强的可视景观。在上述郑州拥有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文化遗址和陵墓24处,古建筑、石窟、造像16处,近现代建筑1处,除宋陵具有相当规模和拥有较多可视遗存外,其他文化遗址和陵墓残存的可视部分规模都不大,而宋陵遗存要达到产业效果也尚有很大距离。古建筑具有很高的文化传播价值,中岳庙、少林寺塔林都很有可观性,但这样的遗存实在太少,而且此两者进一步开发的空间也不是很大。郑州二七塔及纪念堂

曾是郑州的标志,具有相当的可观性和文化价值,但如今也淹没在现代建筑的丛林中,已很难再现昔日的风采,其文化价值已大打折扣,作为郑州的标志已越来越难当其任。

第二,市区内文化资源少,难以集中表现郑州形象。在郑州市区的文化资源仅3处,其他多分布在郊县,大多在30~50公里之外,资源最丰富的登封距郑州70余公里。这些文化资源难以为郑州市民接触,也难以形成集合优势来集中表现郑州的历史文化形象。

第三,文物所在地在历史上的地位多高于郑州,虽然现在隶属郑州,但在文化上却是分离的,难以形成隶属关系。如登封、新郑、荥阳在历史上都是名城,甚至是国都所在地,早已形成相对独立的文化形象。相比之下,郑州似乎成了新兴城市,既无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无法统领周边的文化胜地。

第四,高知名度的品牌资源缺乏。除少林寺的品牌知名度较高以外,其他大多数资源尽管在历史上都有极高的知名度,但多因历史久远,或保护不力,或开发不足,或遗存规模有限,品牌价值含量大多相对不足,难以形成强大的文化传播力。

第五,古都或历史文化名城的认可度不高。郑州城区兴起较晚,地表遗存古迹较少,加上郑州又是一个移民城市,在已经形成的关于郑州文化形象的观念里,郑州市只是一个新兴城市,人们较难把郑州与古都或历史文化名城联系在一起,这给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塑造郑州古都形象增加了难度。

(三)

一般来讲,一个城市可以依靠丰富悠久的历史资源形成自己特有的城市形象和城市文化,并据此形成自己特有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文化平台”。事实上,郑州的历史文化资源并没有促成这种“文化平台”的形成。如果想在这方面有所成就,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鉴于郑州历史文化资源的特点,其城市文化建设的模式除了借鉴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成功经验外,还必须考虑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既不可照搬苏州、杭州模式,也不可抄袭深圳、珠海,必须开拓出既重视传承,又重视创新的发展模式来。我们认为,准确定位、集中展示、传统再造、多元并举是当前较为适宜的发展策略。

第一,找准城市文化定位,发展其个性特征。目前,郑州的文化定位相当模糊,或者说相当混乱。有人说“商”,有人说“通”。笔者认为,郑州的文化定位就在一个“中”字上。不论从历史、地理或人们的传统认识角度来看,“中”都是最合适的和可以为习惯所接受的。“中”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个文化概念,它还有“居中”和具有代表性的意思。郑州的文化建设应围绕这样一个定位展开。

第二,挖掘和汇集中原文化精华,集中于郑州展示。中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代表和核心,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最需要了解的是中原文化,这是客观历史事实,现实中大多数人是能够接受这一观点的。问题是如何将中原文化的精华有效地展示出来。目前河南省对外文化交流机构和河南博物院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包括民俗、习惯、礼仪等非物质遗产,力争在郑州建成一个中原文化集中展示的平台。

第三,把现有文化资源纳入郑州名下,集中操作。郑州历史文化资源过于分散,同时挂于各县市名下,这样既削弱这些文化资源的传播力,又不利于郑州文化中心地位的形成。应以提升郑州的文化竞争力为目的,把这些文化资源全部纳入郑州名下,统一包装,整体推出。第四,挖掘历史遗迹的相关信息,扩展其文化内涵,恢复和扩大一批古代名胜,再造优秀的文化景观。目前,郑州的文化景观缺乏可观性多数原因是文化内涵少,附加信息少,景观单薄,所以不具备开发价值。其实,每一个国家级保护单位都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如李诫墓,所涉及的文化信息不仅是李诫本人,更多的是他的《营造法式》和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的基本原理和实践,这是一个具有博物馆性质的人物,而这样的人物、遗迹在郑州的文化资源中不在少数。

第五,城市建筑以土黄为基调,风格以厚重、典雅、古朴为主,今古结合,塑造城市建筑个性。城市建设应有一个基本色调,如苏州的白墙灰瓦、青岛的红瓦淡墙,烘托出城市强烈的个性。郑州位于中国之中,五行居土,不妨以土黄为基调,塑造一种黄土文明特有的古朴、典雅与厚重。

第六,以本地特色食品为代表,汇集各地名吃,打造郑州的饮食服务业。郑州向来以面食为主,目前郑州烩面也已经有了一些知名度,应利用现有发展趋势进一步拓展。同时,既为“天下之中”,就应该汇集各地名吃,形成发达的饮食服务业。

第七,发展大交通和交通产业,建立郑州名副其实的“九州通衢”的地位。郑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现代化的交通条件,完全可以成为现代真正的“九州通衢”之地。同时,应借助交通中心的地位,大力研发先进的交通工具,开发和拓展郑州“宇通”汽车制造业,力争使郑州成为交通和交通工具制造业的中心。

第八,产品精良化,进一步提升产品的文化品位。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借助于商品传播的,商品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产品是否精良和具有文化品位直接影响了城市的文化形象。精良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它代表了一个地方的生产工艺水平、生活品位等。农耕文明中成长起来的郑州,产品粗糙,技术含量低,这是人们的一贯印象,这一印象必须通过产品精良化加以纠正。

第九,利用现有经济特色产业,塑造多元郑州形象。郑州不仅是一座历史名城,也是一座新兴城市,城市文化发展也应该历史和现实并举。郑州市“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把郑州建设成为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商贸城市、全国重要的交通通讯枢纽城市和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这种定位是科学的,但必须以产业特色为依托,用品牌效应来塑造形象。

建设城市文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历史文化资源的利用是重要依据,但不是唯一的依据,现实资源也必须给予高度重视。只有善于统筹各种有效因素,方能塑造出一个丰满的、富于个性的城市形象来。

[河南,旅游业,历史文化]关于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融合

关于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融合 论文摘要:河南历史悠久,资源丰厚,对于那些研究东方文化和华夏文明源流的旅游者来说,河南如同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河南也充分利用自己本身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展以历史为载体的旅游活动。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旅游 一、历史文化资源在河南旅游业中的作用 文化资源是旅游资源的基本要素,也是旅游业的基础和主要内容,随着旅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旅游的认识已经不仅仅停留在游山玩水上,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而历史文化资源就成了这些游客情有独钟的地方,历史文化资源也成了旅游业的支柱之一。目前的历史文化旅游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古都文化旅游 从公元前21世纪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王朝的建立到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北宋王朝,形成了以洛阳、开封、安阳、郑州四大古都为中心,以炎黄文化、河洛文化、黄河文化、殷商文化、汉、唐、宋文化为标志的中原古都文化荟萃之地。 (二)古遗址文化旅游 河南地处中原,是人类活动较早的地方,早在五六十万年前,南召猿人就已经在这里活动居住,距今一万年至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迹、遗址,在河南已经发现数百处之多,河南省发现的古文化遗址,分布密集,规模之大,遍及全省,包含有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岗文化,商周文化,中间毫不间断,各文化在中州的大地上、在各个时期绽放异彩留下了丰富的遗迹遗物。 (三)历史名人及陵墓文化旅游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也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名士在中原这块神奇的土地上留下了他们的足迹。由此也衍生除了许多旅游景点,如诗圣杜甫故里杜甫墓,中华第一古军校云梦山的始祖鬼谷子王禅,南阳市的张衡墓和医圣祠,纪念老子的太清宫等。中原地区独特的山水优势,历来就是古代帝王将相理想的寝陵之地,中原地区著名的皇陵墓葬群有安阳殷墟商王陵区,洛阳一带的邙山历代帝王陵,巩义北宋皇陵区、袁世凯墓、关林等。 (四)宗教文化旅游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上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和核心区域,宗教文化发展早,类型多样,积淀深厚,宗教旅游文化资源优势突出,在河南旅游文化资源中占有特殊地位。河南是中国原始宗教之源,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以龙为图腾的原始宗教现象和崇拜形式,逐渐发展成中华龙文化。道教文化源远流长,登封中岳庙是历代皇帝祭祀中岳神的地方,是我国

郑州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范本

郑州市文化资源调查报告 来源:商都网文化频道时间:2009-11-18 11:23:21 Tag:核心提示: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郑州作为黄河文明的摇篮,在此地域积淀形成的姓氏文化、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少林文化、客家文化、象棋文化、河洛文化、豫商文化、冶铁文化、石窟文化、古县衙文化、唐宋文化、汉文化等影响深远。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现辖6区5市1县和郑东新区、1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全市总面积7446.2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010.3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282.0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724.3万,2006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201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02.4亿元,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和27个省会城市中分别排名第18位和第10位。郑州地处中原腹地,北临黄河,西依嵩山,东南接黄淮平原。是我国公、铁、航、信兼具的综合性交通通信枢纽,是新亚欧大陆桥上的重要城市,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世界历史都市联盟”成员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创

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早在3600年前,郑州就是商王朝的重要都邑。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孕育了中华民族及其光辉灿烂的文化。曾有夏、商、管、郑、韩5次为都,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8代为州。辖区内发现有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距今5000年的大河村、秦王寨等多种类型的仰韶文化与龙山文化遗址。据史籍记载,中华民族始族黄帝的出生地轩辕之丘,位于郑州市境内的新郑。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代曾建都于阳城(今郑州市登封),悠久的历史和多年来的建设发展,在郑州形成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了摸清郑州市文化资源的状况,我们在全市开展了文化资源的调查,初步摸清了郑州市文化资源的现状,为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发挥资源优势,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社会增长的需求,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一、文化资源情况 (一)文化遗产资源 1、物质文化遗存及保护类资源情况。全市有历史遗址279个,墓葬129个,石窟、石刻60个;陵园12个,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43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全市博物馆馆藏藏品2万多件,其中一级品6百多件。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织机洞洞穴遗址、裴李岗遗址、唐户遗址、大河村遗址、西山遗址、新砦遗址、古城寨、王城岗及阳城遗址、大师姑遗址、郑州商代遗址、小双桥遗址、郑韩故城、韩王陵、太室阙、少室阙、启母阙、打虎台汉墓、古荥汉代冶铁遗址、嵩岳寺塔、

名人文化的传承讲解学习

名人文化的传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作为优秀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的历史名人则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延续,是一座城市文化命脉和集体 记忆的一部分,是可遇不可求的稀缺资源,他们可以塑造一座城市的文化个性进而确立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深度挖掘历史名人文化,可以打造独特文化名片,进而形成特质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发掘、保护、利用历史名人文化是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掘地域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是加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名人文化在地方历史人文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特点是具有地缘性,进而很自然地产生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虽然有的名人史实时代久远,但由于与我们同居一地,容易被人感化,近现代的名人,甚至还沾亲带故,更容易被人接受。开展名人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本地历史名人有意识的大力宣传和弘扬,形成并显示出一种强大而持久的渗透、浸润和普及的教化作用,有效地将传统的伦理道德精髓植入到市民日常的经济、社会生活之中,使他们自觉地接受熏陶,尤其是要教育、激励、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后人,延续传统的社会价值体系,使本地的历史文脉传承有序,长盛不衰。但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之中对于名人文化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仍存在很多问题:1、对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发掘利用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到位。在可持续利用的多种资源中,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是高层次的、永久性 的资源,是悠久厚重历史最直接的体现者和传播者,具有很高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应积极开发、宣传并利用,但由于认识上的不足,致使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没有很好地融入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主流中。如表现为在图书馆、广场、公园、出入城路口等地方很难看到历史名人雕像和对应的古文物;历史名人文化的相关知识没有纳入全市、全省宣传教育范畴,丰富的、具有特质的人文资源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被作为支柱产业去做大做强等。2、从事历史名人文化研究的专业性人才匮乏

中原历史文化区域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第38卷第4期V01.38No.4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ZHENGZHOUUNIVERSITY 2005年7月 July2005 论中原历史文化区域的形成及基本特征 史道祥 (河南教育报刊社,河南郑州450004) 摘要:中原地区在新石器时代形成基本的区域文化雏形,在踏入文明门槛之后逐渐形成了中心文化区、黄淮文化区、楚文化区、豫北文化区等基本板块,在社会发展中各具特色,显现出异彩纷呈的崭新气象。由于政治、经济等因素的强烈干预,决定了中原文化自古及今大一统的本位特征以及在中国文化中的主体地位。中原文化区域特征的独立性是脆弱的,各个地区的地方特征在这种强势文化的作用下显得个性软弱、断层明显。 关键词:中原文化;历史区域划分;区域特征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04(2005)04—0093—05 一个地区文化特征的形成,既是这个地区文化长期累积的过程,也是以自己的文化底蕴为基础,对周边文化的吸收和融合的过程,是历史发展的时间和地理环境的空间的结合体,是文化内在逻辑演变和文化空间形态变迁的统一。因此,我们在深入了解中原文化的时候,应从对中原文化的一般认识,上升到了解其各具特色的文化个体现象。 一、中原历史文化区域的形成过程 “文化区域”(CultureRegion)的概念属于文化地理学的范畴,但“文化发展是一种历史现象,区域文化的形成更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区域文化虽然是以地域限定的文化类型,但它毕竟脱离不了历史的成因和机缘。也只有当某一区域的文化发展到一定的水平,出现了此地域上的文化共同性和文化联系时,真正的文化区域才算形成”[1]。 一般地说,文化区域起源的初始形式是这一地区的远古文化,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考古学文化。这个时期的文化区域尚未明确稳定,文化水平还不高,它只是在考古文化中显示出了不同器物类型的一致性,同时反映出不同区域的经济、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的不同,古代文献记载中也反映出各地区土著居民不同的生存状态。具体到中原文化来说,随着20世纪中国考古学发展研究的成熟,特别是新中国建立以来近60年的探索,对中原远古文化区域业已理出基本的线索:在新石器时代,中原主体文化是以豫西为中心的仰韶文化、豫西南和豫南的屈家岭文化、豫东的大汶口文化。 这些区系并不是简单的人为划分,而是着眼于各个地区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趋势而形成的。同时,各区系内“类型”之间又有着发展的不平衡性,各大区系间还存在一些文化交汇的连接带,而且区系间的关系也是相互影响的。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的发展经历着从母系氏族到父系氏族的转变,到了晚期,私有财产开始出现,氏族也发展为部落和部落联盟。据文献记载,在距今5000年前后,中原大地分布着若干部落联盟,著名的有三大集团:即西部的华夏集团,包括黄帝、炎帝、颛顼、舜等族;东部的东夷集团,包括太吴、少吴、蚩尤等,其活动区域北自山东北部,西至河南东部,西南至河南最南部,南至安徽东部,东至大海;南方长江流域的苗蛮集团,包括三苗、伏羲、女娲等,这一集团的中心在湖北、湖南两省,东部当以今日豫鄂大别山为界以东邻东夷集团,西部则北越南阳一带侵人伏牛、外方各山脉间,以北邻属华夏集团。这三大集团构成了中原原始区域文化的基本框架[2]。 文化区域的形成阶段是方国和封国文化,这是中原文化的基本特色。《史记?封禅书》说:“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夏人活动的中心区域在晋南和豫西,商文化以商丘一郑州一偃师一安阳而围成一个三角中心区,周人在灭商后政治中心东移,形成了以宗周一成周为轴心的华夏文化区。以豫西为中心,三代时的中原曾经是方国林立,《苟子?富国》 收稿日期:2004—09—08 作者简介:史道祥(1965一),男,河南渑池人,河南教育报刊社副编审。 ?93?万方数据

拥有五千年厚重文化历史底蕴的河南

关注河南历史文化建设,推动河南教育发展 论文摘要:河南历史悠久,资源丰厚,河南是一座浩瀚的天然历史博物馆,一本看得见、摸得着、进得去的中国历史文化教科书。拥有五千年厚重文化历史底蕴的河南,该如何充分利用自己本身的历史文化资源,迈向文化强省,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这是一个值得人思考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历史、文化、教育。 河南历史文化资源能够体现河南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各种深刻而独特文化风貌的资源。河南的每一寸土地都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河南的历史就是中国历史的缩影,河南历史文化开创和构建了整个中华文明体系。河南历史文化有很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中华五千年的发展中,河南作为源头,并且伴随着中国历史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早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河南省教育政府应该充分利用河南丰厚的历史文化,来发展河南省的教育事业,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文化,也认同河南的教育发展。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原崛起,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事业,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必须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把文化建设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和增强软实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任务。 在徐光春同志代表七届省委所作的工作报告中,把文化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未来五年文化发展的具体目标,在出席省八次党代会的代表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金秋十月是收获季节,河南也正在收获着文化发展的硕果。一批精品力作屡获全国大奖;一批文艺大家走向全国;“河南文化现象”、“宝丰文化现象”引起广泛关注;体制改革、产业发展成效显著。2005年,全国仅有九个省份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河南跻身其间。 代表们一致认为,我省文化发展势头良好,此时提出文化强省的目标可谓正逢其时,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增加了动力,坚定了信念。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新的文化发展观,把文化建设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和增强软实力、提高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作为实现中原崛起的战略任务,加快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

智慧树知到《人类文明的源与流》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人类文明的源与流》章节测试答案第一章 1、根据目前考古发现,世界上第一部法典是() A.《乌尔纳姆法典》 B.《汉谟拉比法典》 C.《十二铜表法》 D.《法经》 答案: 《乌尔纳姆法典》 2、古巴比伦最著名的统治者是() A.阿卡德 B.汉谟拉比 C.居鲁士 D.尼布甲尼撒二世 答案: 汉谟拉比 3、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时间是() A.570年 B.610年 C.622年 D.631年 答案: 631年 4、公元830年,阿拔斯王朝的()修建了智慧馆。 A.欧麦尔

B.阿布·阿拔斯 C.曼苏尔 D.马蒙 答案: 马蒙 5、亚历山大去世后,帝国被其三位部将一分为三,分别是()()() A.帕提亚王朝 B.托勒密王朝 C.安提柯王朝 D.塞琉古王国 答案: 托勒密王朝,安提柯王朝,塞琉古王国 6、以下著作属于阿拉伯学者所著的有() A.《苏莱曼东游记》 B.《黄金草原和珠玑宝藏》 C.《印度志》 D.《马可波罗游记》 答案: 《苏莱曼东游记》,《黄金草原和珠玑宝藏》,《印度志》 7、现代伊拉克历史上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战争,分别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两伊战争 C.海湾战争 D.伊拉克战争 答案: 两伊战争,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

8、古巴比伦人发明了数学史上第一条公式。 A.对 B.错 答案: 对 9、在古代历史上,亚述帝国是一个喜好征战和杀戮的国家。 A.对 B.错 答案: 对 10、亚历山大东征期间没有到达过印度。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二章 1、 世界第一长河所孕育的文明古国是( )。 A.古代埃及 B.古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答案: 古代埃及 2、 四大文明古国中,位于北非的是( )。

宗教文化资源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宗教文化资源开发情况调研报告 宗教文化包括宗教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生活习俗、文学艺术、建筑雕塑、音乐绘画和宗教名人等。它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研究、发掘和利用优秀宗教文化资源,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地域文化品位、促进旅游事业发展、振兴地方经济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深厚的宗教文化资源 在我国现有五大宗教中,**县主要分布有佛教、基督教和道教三种。全县现有宗教团体2个,宗教活动场所68处,其中佛教23处,基督教45处,宗教信徒约万余人,是浙江省的宗教重点县之一。**县宗教文化资源丰富,而且具有鲜明的特色。 历史源远流长。佛教入缙约始于三国时的吴早期,距今已一千七百多年,唐宋间最盛,现有僧尼83人,信众近万。**县道教则源于更早的东汉时期,由道士王远开创,仙都山洞为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二十九,玉虚、妙庭等宫观历史久远,文化底蕴很深。基督教于清光绪二年由英国牧师首入**传教,今老县城,舒洪镇的江沿村和东渡镇桃花岭的隘头村都留有外国传教士教堂或“小公馆”等遗迹。 内涵博大精深。轩辕黄帝既是中华民族的始祖,同时被道教尊为宗师。黄帝在仙都鼎湖峰炼丹,丹成乘龙飞升的传

说名扬四海。仙都的黄帝文化、道家养生文化都非常丰富、深厚。佛教天台宗的六祖智威大师曾在壶镇法华山建寺弘法,成为天台宗除国清寺外的另一重要祖庭。 名人品位极高。葛洪、刘处静等高道、高功曾在仙都山修炼,特别是在唐朝和五代期间,**本土出了三位全国闻名的宗教人物,堪称一位“仙宗”两位“佛祖”。一位“仙宗”即唐末、五代时的**人杜光庭。他著述甚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是道教集大成者,是“扶宗立教,天下第一”的道门领袖;唐僖宗李儇和前蜀王建两位帝王视为帝佐国师,并将他比作轩辕黄帝之师“广成子”,进其号为“广成先生”;他是著名的文学家,在《全唐诗》中有诗1卷,特别是其传奇小说《虬髯客传》在文学史上有很高地位,曾得到鲁迅先生的高度肯定,当代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先生经认真考证,认为杜光庭是中国“武侠传奇小说”的鼻祖;他是一位医学家,他所著的《玉函经》、《了证歌》等都很受历世医家推崇,对中医脉学的普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他还擅长书法和武术技击。《宣和书谱》说:杜光庭“喜自录所为诗文,而字皆楷书,人争得之……虽不可以拟羲、献,而迈往绝人,亦非世俗所能到也。”四川青城武术中的仙鹤拳、白鹤单刀、六合双刀,为杜光庭等所创并留传至今。近十几年,随着历史文化的深入研究、开发和利用,杜光庭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地位更为凸显,以下两个事例足可说明:

试论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创新【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旅游管理 试论名人旅游资源的开发创新 一、引言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旅游不仅仅停留在一个审美的高度,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各地对文化产业也越加重视,名人旅游资源则被作为一项低投入高产出的项目而开发出来,虽然各地对文化产业、名人故居、名人效应都有一定程度的综述和开发,但是由于其存在一定的问题,很多可以被利用的资源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致使经济效益低下,成为一个巨大的损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在休闲度假旅游逐渐成为趋势的今天,以更多独特的方式来吸引游客显得尤为重要,至于如何去开发创新,各个地区由于不同的经济、政治、文化、交通、环境等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要把握住这种差异去各个创新。而新一轮的开发也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主题 自古以来,名人文化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研究中都处于一个十分重要的地位,所谓名人,就是著名的人物,名人文化则是以名人为核心形成的文化现象,各个时期的名人,都是那个时代的精英,他们以独特的社会价值获得社会的认同,或名扬一时,或名垂青史,名人文化引导着当代的人们。所谓的名人旅游就是围绕名人生前的事迹,遗留下来的建筑设施,传说故事以及风俗习惯等等展开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高文化层次的旅游的追求,发展名人旅游有着广阔的前景。 关于名人旅欧资源对开发地的影响,主要参考的是马克家.《浅论旅游景区挖掘和利用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重要性》、郑亚章,郑璐《浅议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在三峡旅游深度开发中的作用》、王辉和陈光的《刍议名人效应对旅游地开发的影响、问题及思考》等,在这些资料中,作者介绍到,旅游已经从最初的审美效应提高到了精神文化的层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希望通过旅游能得到身心放松,陶冶生活情趣,增长知识内涵,因此旅游文化将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竞争的关键,历史名人文化是旅游景区的灵魂,它具较高的观光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这正使历史文化名人成为人们出游的动机,名人效应也随之出现。名人效应在促进旅游地开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郑州十大历史故事

郑州十大历史故事 一座城市的成熟度,在很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城市对自身传统、历史文化的追寻、认同和承续。在大文化的架构里,历史故事作为一种口述体的历史经典,向人们描述的就是关于一个城市、一个区域的人文精神与文化传统。历史故事能够展示出岁月演进中渐次形成的城市个性和魅力。郑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她的性格由久远历史的沉淀和深厚的文化凝结而成,且又发扬光大,熠熠生辉。两年前,郑州市旅游局组织的“历史文化资源世纪盘点”工程中,专家与群众相结合,评出了“郑州十大历史故事”。这是一项惠及今人、泽被后人的历史文化工程。所评选出的历史故事,流传广泛,影响深远。 中国奴隶社会第一个朝代——夏,有大禹治水在嵩山一带。《史记》中说大禹治水“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老百姓盛赞大禹治水的献身精神。史书中记载的“禹都阳城”就在郑州登封阳城。 春秋战国时期,郑国、韩国先后定都于郑州的新郑,至今尚存绵延几十里的古城垣,仍然能让我们看到当年郑国强盛时号称中原小霸主的风采。《左传》中记载有郑庄公与母亲武姜黄泉相见的“掘地见母”故事。在郑州荥阳京襄城3公里处的一个叫阴司涧的地方,传说就是郑庄公与母亲相见的“黄泉”之地。 郑州地处中原要冲,当取天下之日,中原在所必争。“楚河汉界”说的是公元前202年刘邦、项羽对垒于郑州广武的故事。广武山古战场上的遗迹,有两军对峙之汉霸二王城,有“中分天下”之鸿沟。刘项对峙两年有余的鸿沟,后来演变成中国象棋中的“楚河”、“汉界”。 东汉末年,袁绍成为雄踞北方实力最强的诸侯。他自恃兵多粮足,于建安四年亲率步兵10万、骑兵2万,南下攻打许都。曹操被迫以两万的劣势兵力相拒于郑州中牟的官渡,最终以少胜多。“官渡之战”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先民们在郑州这块土地上争战杀伐,悲壮惨烈,已经融会进历史的长河中,叠藏在文典史籍里,也化作了口口相传的故事在民间演绎。 古代帝王登山朝拜大多去的是泰山,惟独武则天登嵩山,封中岳。“武则天封嵩山”的故事,记述了她和嵩山的难解之缘。她年近八旬时,又登嵩山,在那里向上苍投下除罪金简一通,祈求神灵宽恕自己的过错,流露出一位杰出而复杂的女人的敬畏。这通金简现在收藏在河南博物院。 元代的大科学家郭守敬,在3年里研制出13种天文仪器。“郭守敬测天”讲述的是他在郑州登封告成筑观星台测天象的故事。他制作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比罗马教皇格里高利颁布的“格里高利历”早三百年。郭守敬计算出的地球绕太阳运转一周的时间,与今天人类所知实际时间只差26秒。 “郑州十大历史故事”中还有几个以巨大生命力流传千百年的历史故事,如“汉武帝封将军柏”讲述的是两千多年前汉武帝在郑州登封的嵩阳书院封柏树为将军,现在还有两棵“阅世三千岁”的古柏活在嵩阳书院内;晋朝有美男子潘岳,是郑州中牟人,民间里巷千百年流传着这位郑州美男子的轶闻趣事;“达摩面壁”讲述了禅宗始祖达摩择嵩山而创立禅宗,面壁十年,至今达摩面壁的石洞仍在;在民间还流传有“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唐嵩岳少林寺碑”有专门记载,电影《少林寺》名扬海外,中国功夫走向世界,都得益于这段传奇。 郑州十大历史故事,是这座文明古城宝贵的资源和财富。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十大历史故事中所蕴含的先民们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以及智慧、创造力,给我们平添了热情、勇敢、沉着、机智和自信,有利于古为今用,开掘文化资源,开发旅游产品,提高城市品位,树立名城形象,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开拓出更为广阔而深邃的发展空间。

河南历史文化介绍(英汉对照)

河南历史 河南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最重要的发源地。4000多年前,河南为中国九州中心之豫州,故简称“豫”,且有“中州”、“中原”之称。河南是华夏民族早期主要居住的地方,也是今天绝大部分中国人的祖居之地。中国历史上绝大部分时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河南,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在河南建都起,先后有夏、商、西周(成周洛邑)、东周、西汉(初期)、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含武周)、五代、北宋和金等20多个朝代在河南定都。中国八大古都中,河南一省就占了四个,分别为夏商故都郑州、商都安阳、十三朝古都洛阳和七朝古都开封。 Henan is the birthland of the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the Chinese nation. Locatd in the center of Chinese Kyushu,which was called “Yuzhou” at that time, Henan was called briefly “Yu” , Nakasu and central plains of China before 4000 years,. Henan is a main place for Chinese nation to live in the early days and also is a Ancestral home land for the vast majority of Chinese. The most of political movements, economic novations and cultural movements occurred in Hennan ,.There are more than 20 dynasties which was settled down in Hennan from the first dynasty-Xia dynasty in Chinese history which was built in henan province,such as Xia, Shang and Western Zhou dynasties (into ZhouLuoYi), EasternZhou dynasty (early), and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Cao Wei, Western Jin, the Northern Wei dynasty, Sui and Tang (including WuZhou), the Five Dynasties , and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d Gold dynasty. There are eight famous ancient capitals in China and four of them are in Henan, namely Luoyang—thirteen dynasties ancient capital, Kaifeng—seven dynasties ancient capital, Anyang—Shang dynasty ancient capital and Zhengzhou—Xia and Shang dynasty ancient capital. 河南不仅被称为“中原”和“中州”,在历史上还曾被称为“中国”和“中土”。今天的“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简称,但历史上最早的“中国”却是指以洛阳为中心的河南一带,这是史学界的共识。“中国”一词,在西周周武王时期意为“中央之国”。在3000多年前,周公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在洛阳附近)用土圭测度日影(今登封嵩山有周公测影台遗址),测得夏至这一天午时,八尺之表于周围景物均没有日影,便认为这是大地的中心,因此周朝谓之中国,并在附近营建了成周洛邑。洛阳也因此被历代文人认为“居天下之中”。

郑州市(全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郑州市(全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分析报告2019版

前言 本报告主要收集权威机构数据如中国国家统计局,行业年报等,通过整理及清洗,从数据出发解读郑州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及趋势。 郑州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分析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其他方引用我方报告均需要注明出处。 郑州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数据分析报告深度解读郑州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核心指标从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博物馆数量,体育场馆数量等不同角度分析并对郑州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及发展态势梳理,相信能为你全面、客观的呈现郑州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价值信息,帮助需求者提供重要决策参考及借鉴。

目录 第一节郑州市文化体育设施情况现状 (1) 第二节郑州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3) 一、郑州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现状统计 (3) 三、郑州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占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比重统计 (3) 四、郑州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郑州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郑州市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同全国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6 第三节郑州市博物馆数量指标分析(均指全市) (7) 一、郑州市博物馆数量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博物馆数量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郑州市博物馆数量占全国博物馆数量比重统计分析 (7) 四、郑州市博物馆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8) 五、郑州市博物馆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8) 六、全国博物馆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9)

名人文化的传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强调:“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作为优秀文化的创造者和继承者的历史名人则是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延续,是一座城市文化命脉和集体记忆的一部分,是可遇不可求的稀缺资源,他们可以塑造一座城市的文化个性进而确立一座城市的文化特色。深度挖掘历史名人文化,可以打造独特文化名片,进而形成特质产业带动一方经济的发展。因此,发掘、保护、利用历史名人文化是做大做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掘地域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是加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战略选择。 名人文化在地方历史人文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它的特点是具有地缘性,进而很自然地产生一种亲切感和自豪感。虽然有的名人史实时代久远,但由于与我们同居一地,容易被人感化,近现代的名人,甚至还沾亲带故,更容易被人接受。开展名人文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对本地历史名人有意识的大力宣传和弘扬,形成并显示出一种强大而持久的渗透、浸润和普及的教化作用,有效地将传统的伦理道德精髓植入到市民日常的经济、社会生活之中,使他们自觉地接受熏陶,尤其是要教育、激励、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后人,延续传统的社会价值体系,使本地的历史文脉传承有序,长盛不衰。但在如今的社会生活之中对于名人文化的有效开发和利用仍存在很多问题:1、对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发掘利用的战略意义认识不到位。在可持续利用的多种资源中,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是高层次的、永久性的资源,是悠久厚重历史最直接的体现者和传播者,具有很高的开发与利用价值,应积极开发、宣传并利用,但由于认识上的不足,致使历史名人文化资源没有很好地融入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主流中。如表现为在图书馆、广场、公园、出入城路口等地方很难看到历史名人雕像和对应的古文物;历史名人文化的相关知识没有纳入全市、全省宣传教育范畴,丰富的、具有特质的人文资源没有得到足够重视被作为支柱产业去做大做强等。2、从事历史名人文化研究的专业性人才匮乏 历史名人文化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大量的具有较高文化素养、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开拓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但是目前此方面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却很少。3、对历史名人文化资源发掘利用不深不广 一些历史名人资源在开发保护中存在“浅表”、“单一”问题。如景点单薄,规模较小,许多相关的遗址尚未得到开发;很多纪念馆规模小、藏品少且均为一般常见文物资料、展板设计简单,且一室多用,不能凸显纪念意义等。 4、对历史名人文化的发掘利用缺乏有效资源整合。缺乏与其他历史资源的有效整合,与旅游大环境结合不紧密,难以形成强势文化旅游资源合力。 为此,为了充分发掘历史名人文化的意义,各地区应努力做到:(一)有计划地修建名人场馆和遗迹,为开展名人文化提供平台与基地,为构筑社会价值体系营造精神家园。名人场馆是开展名人文化的首要条件,是名人文化的 灵魂所在和精神寄托。 (二)筹建名人研究会,为开展名人文化提供组织保障,为传播传统社会价值观培育人才。开展名人文化研究最终还得依靠人,所以建一支队伍是关键。只有把对地方名人、地方文史感兴趣并学有专长的人组织起来,提供交流和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

苏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13-2030) 一、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为苏州市区行政辖区范围,包括姑苏区、高新区、工业园区、相城区、吴中区和吴江区,面积约2743平方公里(不包括太湖、阳澄湖等大型湖泊水域面积)。 二、规划期限 近期:2013-2020;远期:2021-2030。 三、指导思想 全面的名城保护观——保护、利用与发展三者相互协调、相辅相成,使保护和利用历史文化成为一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 四、保护目标 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统筹保护与发展,完善名城保护机制,促进名城可持续发展,使苏州成为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示范区。 五、保护原则 1、全面保护,专业保护 2、合理利用,有效利用 3、特色发展,协调发展 六、保护体系 规划分层次、分年代、分系列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体系。 本规划在地域空间上分为“历史城区”、“城区”和“市区”三个层次。 《规划》将苏州划分为隋唐前、隋唐宋元、明清、民国和建国后几个历史年代,并提出各历史年代特色、保护内容及重点和利用策略。

《规划》总结了包括园林系列、工艺美术系列、建筑系列、蚕桑丝绸系列??列、民俗系列、名人系列、宗教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系列等苏州主要文化系列,并分别提出保护内容和保护策略。 七、历史城区保护 1、保护目标: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促进转型发展,提升宜居环境,优化交通组织与管理,协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实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示范区”的保护和示范目标。 2、保护结构:“两环、三线、九片、多点”。 两环:城环、街环 三线:山塘线、上塘线、城中线 九片:阊桃片、拙园片、平江片、怡园片、天赐片、盘门片、虎丘片、西留片、寒山片 多点:城门、代表性园林、标志性古塔、标志性近现代建筑 八、城区历史文化保护 1、整体山水格局 整体山水格局:以水为脉、以文为魂、以山为缀、以业为根,突出“东方水城”的保护主题,重点保护城市与四角山水相互依存的整体关系。 2、整体特色引导 根据城市发展演变过程,结合城市价值认知,形成以水为主题的城市特色,将城区划分为网水、山水、新水、文水以及乡水五大特色片区。 3、历史文化名镇与历史老街 保护城区内历史文化名镇木渎;保护姑苏区葑门横街和相城区的陆慕老街。

郑州市旅游资源介绍PPT

郑州市旅游资源介绍PPT 前言:郑州多媒体专业公司,专业制作的郑州旅游资源介绍PPT 内容,涵盖郑州市主要旅游资源以及郊县旅游资源,内容全面详实,体现最新最权威的时代特征。主要包含以下内容介绍: 郑州,地处中华腹地,是河南省省会,她北临黄河,西依嵩山。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是中华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故里,商朝开国君主商汤所建的亳都,今河南省政治、经济、教育、科研、文化中心。郑州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最早的聚居地之一和中国古代文明的摇篮。文物古迹、文化遗址众多,自然地貌复杂多样,高山、平原、丘陵、河流,构成了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旅游资源丰富。轩辕黄帝故里、裴李岗文化遗址、大河村遗址、商城遗址等记载了她8000多年的文明史,以黄河游览区、大河村遗址为主的黄河有中国特色文化旅游群和以少林寺、嵩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的嵩山风景名胜区给郑州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郑州市旅游局日前整合了郑州中心城区和各县市旅游资源,推出了黄河风光休闲游、古都文化游、新区观光游等8条“城市游”线路,以适应旅游市场发展规律及游客需求变化的新情况。这8条“城市游”线路包括了近郊沿黄生态休闲、新东新区现代都市风光、历史文化载体及工业旅游等欣赏城市、体验城市和品味城市的景点。此外,还有

欢乐亲子、科普修学、都市赏春、温泉度假等以休闲度假、文化娱乐为主要目的的景点。从传统的景区观光旅游走向以欣赏、体验和品味为主的城市旅游,是近年来国内旅游发展的新形态。“十二五”期间,河南省会郑州将整个城市作为一个旅游精品加以打造并向海内外游客推介,以推动全省旅游业大发展。 郑州市旅游景点: 黄河游览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郑州著名旅游景区。 河南博物院:坐落于农业路, 国家级历史博物馆,中原古代灿烂文明的窗口。 二七纪念塔:郑州标志性建筑,矗立于市中心,原址为长椿桥,该为纪念京汉铁路二七大罢工所建造,原塔为木质结构,后因为木质腐朽,改为砖石双塔结构。 二七纪念堂:原为普乐园会场旧址,二七大罢工纪念会所,位于钱塘街 郑州商城遗址:大部位于管城和二七两区,距今3600年,为商代亳都遗址,国内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古代城池。现存中国最古老的城墙-早商时期城墙,宫殿遗址,烧窑遗址等。 城隍庙:城隍庙街路北,是郑州市现存最大的明清建筑群。 文庙:郑州孔庙,位于东大街,建于东汉, 是仅次于山东曲阜兴建时期最早的儒教庙宇。 郑州博物馆:位于郑州市中原区嵩山路, 地方综合性博物馆,紧邻市政府及绿城广场。

某县特色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某县特色文化资源调研报告 县是千年XX县,历史文化名城,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蕴藏着浓厚文化内涵的江南古城,境内山清水秀,名胜古迹较多,是XX市县级保护完整文物保护单位存量最多的一个县,自汉代以来,历代都有文化遗存。境内现有不可移动的文物点289处,馆藏文物1万多件。 为全面掌握我县的文化资源现状,为下一步进行文化产业开发做好准备,我县精心组织了一次全县范围内的文化资源调查研究工作,现将有关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二、文化资源现状及开发特色项目开发利用情况 全县现有不可移动文化遗址289处,全县主要文化资源有:洪州窑遗址、武阳曹雪芹祖籍曹骆村、幽兰镇东禅寺、地藏寺、龙华寺;塘南令公庙、原828

宾馆、冈上月池“教授”村、道士洲森林公园、蝉师岭风景区;黄马白虎岭风景区、广福永木黎村、唐永王李磷古居、三江后万古村、XX县革命烈士纪念塔、三国东吴墓、明代皇姑墓、珠子塔、黄巢兵寨遗址等。在全面做好境内文化资源保护的基础上,重点开发利用了一些特色文化资源,取得了不错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洪州窑,唐代名窑之一。窑址位于唐洪州一带,故称洪州窑,始于东汉晚期,终于五代。以烧青瓷为主,釉色一般较淡,青中泛黄;色调较深沉的发褐色。也有黄褐釉瓷,胎体加工不细,与陆羽《茶经》:“洪州瓷褐”相符。另还有一种青绿釉瓷,色调较深,灰青明亮。洪州窑讲究装饰,多刻印朵花、图案形花叶,沿器物周壁对称排列。目前,我县已开展了多次洪州窑的科考工作,收集了大量的洪州窑青瓷,并开通了网上洪州窑青瓷博物馆,方便民众的参观及查询。

塘南令公庙座落于塘南镇柘林街,位于抚河支流北岸,依堤傍水,气势雄伟。塘南令公庙是江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XX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庙内碑刻记载,该庙始建于南宋末年,是为了纪念唐代名将张巡而建。张巡,河南南阳人,唐开元进士,天宝年间安史之乱时,他与许远守椎阳,抗击异族侵略,多次打败敌人的进攻。后在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的情况下英勇捐躯,被称为“张令公”。建庙时,中原大地正遭受着异族的侵略,为了纪念先贤,激励当代,教育后人,先辈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建立了此庙。初建时,令公庙的规模宏大,观、阁、寺、庙俱全。随着岁月的推移,令公庙几度兴废,庙名亦曾改名为“兴隆庵”。民国已亥年修缮后,恢复了令公庙的原名。抗战时期,令公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杀害我无辜群众见证地,1987年月,省政府把令公庙日军大屠杀遗址列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名人文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史名人文物资源在旅游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许多地方还未重视这类资源的开发或在开发中没有重视对这类资源的保护。 作者便针对历史名人文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临沂市为例,对这类资源开发所存在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也就是以SWOT模式为基本框架进行分析,从而为临沂市该类旅游资源下一步的开发和保护提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为临沂旅游增添新的亮点。 关键词:历史名人文物资源;SWOT分析;临沂市 ABSTRACT The historical eminert people relics resources is playing the more and more vital role in the tourism ,but a lot of places have not paid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kind of resource yet ,or have not paid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of this kind of resource in developing.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f historical celebrities and cultural resources, the author takes Lin yi city as an example and regard the SWOT analysis model as the basic framework. The model SWOT framework consists of four key elements for tourism planning , which are strengths, weaknes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strongly emphasize that a tourism planner should have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these four determinants. Only by this can th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be offered for the next step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new tourist spot. Key words: history celebrity heritage resources; SWOT analysis; Linyi City 1引言 历史名人文物资源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重要文化遗产和人文旅游资源,具有不可再生的特点[1]。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的深入,历史名人文物资源在旅游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渐成为文化旅游资源的核心与灵魂。因此,对历史名人文物资源再认识,开发古文化旅游资源其意义显而易见。 SWOT分析法,是由美国管理学家斯坦利提出的,用于客观分析和研究一个企业或产品发展中面临的现实情况的方法[2]。应用这种方法,通过对企业或产品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情况的分析,可以从中找出对企业或产品发展有利并值得发扬

河南省人文旅游资源概况

河南旅游资源概况指导老师:吕连琴 3-8周周二班 姓名 学号 院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省人文旅游资源概况 摘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河南省则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主要发祥地。到河南旅游,就是去探访源远流长的东方古国文明。 正文:河南地处黄河流域,是远古人类繁衍生息的地方。早在新石器时期,文明的曙光就已在河南升起,裴李岗文化和仰韶文化的精美陶器以及八千多年前的文字契刻符号和乐器等都足以震烁古今。 河南位于中国的中原腹地,长期作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自古就有"得中原者得天下"之说。从元元前21世纪的夏代到公元11世纪的金代这3500多年间,有20多个朝代、200多位帝王在河南建都。夏商的遗址、战国的青铜器、两汉的石刻、三国的古战场、北魏的禅林、隋唐的石窟、北宋的古城、明清的祠庙,漫漫的历史长河留下了数以百万计的文物,使历代王朝的文化精髓凝炼、积淀下来,在河南16万7千平方公里大地上筑起一座浩瀚的历史实物博物馆。 河南在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大量的史书记载和多年的考古发掘证明,至少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开创了人类文明的先河,从公元前21世纪中国第一个王朝--夏代到公元13世纪的金代,这3500年间,先后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建都或迁都于此,留下了难以尽数的名胜古迹。堪称"国宝"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96处,地下文物居全国第一,馆藏文物130万件,约占全国的八分之一。中国八大古都中的郑州、洛阳、开封、安阳四大古都都在河南,还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南阳、商丘、浚县等。郑州新郑黄帝故里、登封少林寺、巩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