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L、OTL、BTL与互补输出(转)

OCL、OTL、BTL与互补输出(转)
OCL、OTL、BTL与互补输出(转)

OCL 、OTL 、BTL 与互补输出(转) (2009-09-30 14:03:27)

转载▼

标签: 输出

杂谈

分类: 技术类

在gemfield 的上一文章中,差分放大电路作为直接耦合放大基本输入电路的地位被确立下来了。那么,在这篇文章中,关于输出级的介绍就显得迫不及待了。输出电路或者输出级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我们对输出级的要求向来都是一致的,那就是:输出电阻低和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尽可能大。在输出级这一块内容中,共集放大电路可能是输出电阻最小的一种电路了。但它的缺陷却是无法弥补的(带负载后静态工作点会变化,且输出不失真电压也将减小),因此,作为具备另共集无法比拟的OCL 电路就应运而生了。

OCL (output capacitorless )的英文本意是说没有电容的输出级(这样可以使输出在低频时变得平滑),你一定认为这个称谓怪怪的,那是因为OCL 不是最早的职业输出级电路而是最终的。OTL (OCL 从它发展而来)电路的标配有上一句所说的奇怪的电容。OTL 在后面谈论。之所以说OCL 是“最终的”是因为它是最迎合集成电路趋势的(集成电路中最容易制造的类型)。

OCL 电路的基本形式如下图所示:

它的最重要的特点是双电源,注意电源在集成电路中可不是什么难题。正是这个双电源的结构特点让电容下岗了。Ui 作为输出信号,在正的时候T1管发生作用;在负的时候T2管发生作用。于是能产生一个连续的输出,信号如右图所示。但是,当信号的电压在-0.6V 到0.6V 之间(以硅管为例),T1和T2管的导通就成了问题了,这种状况会造成信号输出的交越失真。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只能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目的就是,在没有Ui 时,T1和T2就已经微导通了,那么这个时候来一点点Ui 就可以自由的让T1或T2导通。这是个很有逻辑的想法。见下面的电路:

这个旨在消除交越失真的电路在从正电源+VCC经R1、D1、D2、R2到负电源——VCC形成一个直流电流的旅行中,必然使T1和T2的两个基极之间产生电压,电压的大小等于两个二极管的压降之和。这样T1和T2管就均处于微导通状态了。这种结构稍显幼稚,我们在实际中喜欢采用(b)中的形式,学名Ube倍增电路(注意要是I2远大于Ib),意思是说,合理选择R3、R4的阻值,可以使Ub1、b2得到(1+R3/R4)Ube的直流电压。

为了增大T1和T2管的电流放大系数,减小前级的驱动电流,常采用复合管的架构,复合管前面已经由gemfield讨论过了。现在就该讨论OTL的情况了,电路如下图:

很明显的是,和OCL相比,它的特点是输出端多了个电容,而且是单电源供电。图中,T1是一个前置放大级,T2和T3是互补的输出的核心。事实上,在Vi负半周时,T1基极是正半周,电路借着T2

导通,将信号输出至负载,注意这个输出还有一个作用就是电容C2充电;而当Vi是正半轴时,T3导通,C2此刻一跃成为一个电源给T3供电,开始了新的交替轮回。

OTL(output transformerless)它是一种没有输出变压器的功率放大电路。过去大功率的功率放大器多采用变压器耦合方式(想着gemfield前文中的变压器耦合),以解决阻抗变换问题,使电路得到最佳负载值。但是,这种电路有体积大、笨重、频率特性不好等缺点,目前已较少使用。OTL电路不再用输出变压器,而采用输出电容与负载连接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使电路轻便、适于电路的集成化,只要输出电容的容量足够大,电路的频率特性也能保证,是目前常见的一种功率放大电路。

而OTL的特点是:采用互补对称电路,有输出电容,单电源供电,电路轻便可靠。它是一种没有输出变压器的互补对称功率放大电路,电路轻便并适于电路的集成化。

对于BTL(Balanced Transformer Less平衡时无变压器放大电路)来说,电路的特点是:双电源供电、不需输出电容、频率特性好、可以放大变化缓慢的信号。电路如下图:

BTL功率放大器,其主要特点是在同样电源电压和负载电阻条件下,它可得到比OCL或OTL电路大几倍的输出功率,其工作原理图如图所示。静态时,电桥平衡,负载RL中无直流电流。动态时,桥臂对管轮流导通。在ui正半周,上正下负,V1、V4导通,V2、V3截止,流过负载RL的电流如图中实线所示;在ui负半周,上负下止,V1、V4截止,V2、V3导通,流过负载RL的电流如图中虚线所示。忽略饱和压降,则两个半周合成,在负载上可得到幅度为UCC的输出信号电压。

平衡式放大器究竟有什么好处呢?它的直接好处是在相同的工作电压下,能够向负载提供2倍的输出电压,转换成输出功率为单路输出的4倍,这是理论上的计算值,实际输出能力受电源系统功率的影响和晶体管热损耗影响,一般能够达到2.5倍左右,并有助于消除偶次谐波失真,一般可以做到失真度小于0.01%。

第二个好处是输出电流能力比推挽电路要强,由于在相同的工作电压下,平衡式放大器的输出功率是普通推挽的2~3倍,这意味在相同的输出功率下,平衡式放大器的工作电压要低一些,换算到晶体管上的电流处理能力要大许多。

本文介绍的OCL、OTL、BTL放大电路因为在驱动扬声器负载方面的应用比较广泛,因而在一些音响类的网站上会频繁遇到。

基于WEB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基于WEB的数据库访问技术 【摘要】基于WEB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在各具体业务应用与底层用户数据库间建立一种可扩展、可移植,具有较强伸缩性的统一的对外接口,以有效地支撑业务网络应用。 【关键词】WEB;数据库访问技术 1.引言 在三层C/S中应用程序访问数据库服务器都需要一定的数据访问技术的支持。从总体上数据访问技术可以分为数据访问接口和数据访问对象两部分,两者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数据访问技术关系图 数据访问接口:提供一组标准化接口(数据库引擎),允许应用程序访问不同类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DBC,JDBC,OLE DB等;数据访问对象:提供用于通过数据库访问接口访问数据库管理系统的通用标准对象,不受应用程序开发语言的限制,实现对数据库的连接、增加、删除和查询等操作。如常见的有DAO,RDO,ADO,https://www.360docs.net/doc/bf9459640.html,等对象模型。在数据访问技术研究初期,不同的数据库厂商都会提供不同的数据访问接口,开发人员需要针对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学习不同的专用数据库访问技术,比如DB2系统的CLI Library、Oracle 的OCI Library等。这对开发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困惑,使得数据库应用程序的开发很困难,影响开发进度;而且所开发的应用程序局限性很大,严重依赖于数据库平台,不利于应用程序的跨数据库平台移植。 2.通用基于WEB数据库访问技术 信息化时代,网络和信息管理高速发展,数据库技术日臻成熟,功能日趋完善,而网络和数据库之间的关联与应用日益紧密,用户对信息的要求随之也要达到高标准的实时性与交互性,因此WEB服务器与数据库技术的结合显得格外重要。数据库访问中间件技术出现一改传统两层结构,采取C/S三层结构,充分发挥了WEB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二者结合的综合优势与潜力,提高了性能、访问效率和安全性。常见的基于WEB的数据库访问技术分为以下几种: 2.1 CGI技术 CGI即通用网关接口,是Web服务器与应用程序交互传递信息的一种标准接口。CGI的工作原理是客户端浏览器通过URL向Web服务器提出请求,服务器的守护进程将此请求传给相应CGI程序进行处理,然后CGI将处理结果返回客户端浏览器。CGI优点:通用性强,基本支持所有HTTP服务器,交互能力强,跨平台性能极佳,操作简单灵活。CGI缺点:应用程序通常独立执行,客户共享

JAVAWEB数据库访问技术

JavaWeb数据库访问技术 JDBC是一种用于执行SQL语句的Java API。它由一组用Java编写的类和接口组成。 简单地说,JDBC可做三件事: ·与数据库建立连接 ·发送SQL语句 ·处理结果 一、JDBC的总体结构 在Java Application之下的是JDBC API,它提供了一系列的类代Java Application、JSP、Servlet等使用。 ·java.sql.DriverManager:用来加载不同的JDBC驱动程序并且为创建新的数据库连接提供支持。 ·java.sql.Connection:完成对某一指定数据库的连接功能。 ·java.sql.Statement:在一个已经创建的连接(java.sql.Connection)中作为执行SQL语句的容器;它包含了两个重要的子类。 1)java.sql.PreparedStatement:用于执行预编译的SQL语句。 2)java.sql.CallableStatement:用于执行数据库中已经创建好的存储过程。 ·java.sql.Result:代表特定SQL语句执行后的数据库结果集。

二、JDBC应用开发模式 在传统的客户端/服务器模式中,通常是在服务器商配置数据库,而在客户端安装内容丰富的GUI界面。在些模式中,JDBC驱动程序应该部署在客户端。 而在三层应用模式中,客户端不直接调用数据库,而是调用服务器上的中间件层,最后由中间件层完成数据库查询操作。 三层结构之优点:它将可视化表示(位于客户端)从业务逻辑(位于中间层)和原始数据(位于数据库)中分离出来。因此,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客户端来访问相同的数据和相同的业务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